初中数学教学怎样抓住重点

2024-08-02

初中数学教学怎样抓住重点(精选12篇)

篇1:初中数学教学怎样抓住重点

1初中数学教学怎样抓住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确立学习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要参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钻研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所教对象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集中精力对重点知识进行教学。

如,在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在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有理数加法的重要性后,再进一步地通过举例的方法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这两个方面。从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例证,“我从家里面出发沿着某条大道向东走了A米,休息了一会,又继续向东走了B米。那么,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呢?”学习了有理数后,我们知道A、B既有可能是正数也有可能是负数或者是零,所以就会出现A、B同为正、同为负、一正一负或者是其中一个为零这四种情况,借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抓住重点知识,明确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课程中包含的公式、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不容小觑,它们既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重点。它们往往是通过各种论证得出的,是对一个知识点的重要概括、总结,掌握各基础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在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中我们通过给出两组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三根线段:A、B、C,a、b、c,让学生动手组成两个三角形,看两组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有什么区别。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在两组边完全对应相等的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也是相等的,即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一):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得出定理后,我们在后面遇到相似问题时只需要牢记重点定理,举一反三,这样就能节约解题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评价的出发点――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确定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和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学活动更多地关注学生,让数学与生活、与社会密切联系;注重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行为要服从学生主体的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重教”转为“重学”,由“让学生适合数学教学”转为“创设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要体现“教”为“学”服务,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努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该基于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是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是否反映了新课程设计的理念和要求。

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目的在于考察教师是否具有基本的专业修养、是否有基本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能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否抓住重点、难点及各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适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教师进行评价,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它是促进课堂教学评价最优化的手段。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评价。

(二)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水平,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既可以采用定量评价,也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具体产品具体评价的方法,如“对‘终端产品’可以侧重于定量评价,对‘过程产品’可以侧重于定性评价。”

3营造数学课堂氛围

一、营建浓厚学习氛围,创建和谐向上的课堂

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多是公式、定理,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设计好课堂导语。一个好的导语,对于讲好一节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相当于课堂“成功了一半”,课堂效果就会显著。二是选准“突破口”。营建高效生动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以学生为本,选准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突破口”。比如,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可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身边的具体事例,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求知欲,然后引导他们在具体操作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三是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促其学习兴趣的持久。比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适时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恰当出示教学卡片,运用分组讨论学习,男女生竞赛答题,抽签阐述观点,评选数学课堂小明星等方式,都可有效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建和谐生动的课堂

和谐生动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一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的“角色”要科学“搭配”,促使学生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二是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学”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科学学习、掌握方法,逐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三是注重学生“主体因素”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努力发挥学生求知探索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步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通过参与活动,在实践中求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验,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三、培养学生情感,创建和谐融洽的课堂

和谐融洽的课堂,需要激发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丰富情感。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好“标杆”作用,用言传身教示范带动学生。教师通过自身的典范影响,学生才会信服,上课才会全神贯注。二是教师要合理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师丰富的表情,风趣的语言,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三是教师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真情的投入,像严父关怀子女的庄严,像慈母呵护孩子的关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教学思路带领下,认真探索和思考问题,进而在师生互动合作下,共同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教师采取有效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本源。 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在课堂上布置一个“小小超市”,根据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带1角、2角、5角、1元不等的人民币共1元在超市中买东西。活动中要求: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会进行换算,知道了1元=10角,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周围,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优化教法,拓展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仅仅教师在讲台上讲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来深刻准确形象地掌握学习内容。在教“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把身边的平面图形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它们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总结完它们的样子后,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不同的图形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优化教法,使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拓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思维,增长知识。

前后联系,深化学习兴趣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

体验成功,激励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会带来内心无比的快乐和自豪,从而对学习产生亲切感,有助于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激发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对学生多肯定,少否定,使学生从成绩中体验到欢乐,从成绩中发现差距,充满信心地去学习知识。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早日走出数学“苦旅”。

篇2:初中数学教学怎样抓住重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首当其冲,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怎样才能把孩子领进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直奔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培养孩子们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指导、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连续培养、指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是重点句子。

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句子主要有中心句和过渡句。“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它的特点是:

1、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2、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3、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4、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什么是过渡句呢?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总体上过渡句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具体可以分为: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常见的过渡方式有:

1、用小标题过渡;

2、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

3、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

4、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

5、用提示句过渡;

6、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7、过渡词,增强文章逻辑性。

学生知道了重点句子的种类和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找重点句子的方法

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句子,一般从课文、课前导读、单元导读或课后问题中就可以找到,所以找重点句子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从课文中找重点句子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只要学生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熟,就都能找到。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触摸春天》时,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课文读通顺,课上,让学生朗读了一遍,全班学生都正确的找到了这篇课文的中心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从课前导读中找中心句

略读课文的课前导读是编者设计好的,基本上概括了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法。且看《我的“长生果”》一课的导读:“读书要讲究方法,才会有更多的收获。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那几件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从这一导读中,学生通过思考,就能体会到本文的重点句子就是有关“道理”的句子,很容易就找到了。

3、从课后问题中找中心句

各学段的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中都有跟课文有关的思考题,如果学生在学习时能关注这些课后问题,也能轻易地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子。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触摸春天》的课后问题第二题是:“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如果学生在预习时就关注了课后问题,就能知道本文的重点句子也就是这一句了。

二、教会学生根据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找到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怎样根据这些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呢?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阅读,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明事物意义的词句;写景状物的文章,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结合多年的成功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关键词语理解。例如理解《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神机妙算”和“真比不上”,接着弄懂“神机妙算”的意思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再联系上文说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大家讨论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相照应,意思是说诸葛亮具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略,通天文,晓地理,知人心,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例如《白杨》一文中“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联系上文爸爸对白杨树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的特点以及忠诚无私、不怕困难、坚强执著的精神的介绍,再联系下文所交代的爸爸是一名边疆建设者,他把自己的两个幼小的儿女也从内地接到了边疆的内容,就可以理解这句话说的是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自己和战友,在借树喻人,以白杨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3、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理解句子的含义。也就是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去揣摩作者写句的目的,想想这句话作者要表达所写人或物什么思想感情,或是要表现所写人、物、景的什么特点,还是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中心思想是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写,此文中的重要句子无一不是体现了这一中心思想,比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一句说的是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用反问的语气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课文最后一段“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只要学生从“中朝军民的深情厚谊”入手来理解该文中的重要句子,都能八九不离十了。现在整册书已教完,学生对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也都了然于心,那么在总复习阶段不妨引导学生运用“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这种方法,再次研读曾学过的重要句子,必定能丰富学生的认识,深化对句子的理解。

篇3:初中数学教学怎样抓住重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它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还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有利于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 一般来说, 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教学情境, 增强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的特点, 结合身边实例, 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数学求知欲, 提高他们的数学领悟力和创造力,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古埃及的金字塔缔造了世界人造建筑的奇迹, 体现了伟大的世界人类文明. 金字塔大约建造于公元前2700年, 它们的塔基都是正方形的, 当时古埃及的生产工具非常落后, 没有直角三角板及其他更为先进的测量仪器, 那么当时的古埃及人是怎样确定出塔基正方形每个直角的呢? 同学们能猜出来吗?

生:老师, 没有三角板怎么确定的直角啊? 古埃及人也太聪明了吧!

师:这正是世界历史长河中人类智慧的重要体现. 这节课老师就为同学们讲解一下古埃及人运用的确定直角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 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讲, 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当堂所要讲授的内容, 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

又如:教师在教授初中数学圆周角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创设如下情境.

师:同学们, 请你们先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圆, 再任意画出一个圆周角以及它所对应的圆心角, 拿出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 看看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大小关系呢?

生:老师, 我量了, 我发现这个圆周角正好是圆心角的一半.

师:说得很对. 从这个实验, 我们就能得出圆周角和圆心角大小关系的结论了, 那就是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可见, 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 可以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更有兴趣, 愿意积极主动的把数学学好.

二、采用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考察这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从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把一些学生反馈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 便于日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适时应用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师可以根据教授的具体内容, 尝试采用探究教学法

例如:对于“菱形的判定 (二) ”这部分内容的讲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制作一个学具, 准备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和一个小钉子, 把钉子固定在两根木条的中间, 再把四周用橡皮筋围上, 做成一个四边形, 以这个四边形为工具开展探究教学法.

师:同学们, 看老师手中的木条, 我把它任意转动, 你们能发现它所形成的这个四边形总会出现什么特征吗?

生:老师, 我发现, 无论怎么转动, 这个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生:……

师:老师继续转动手中的木条, 大家看看橡皮筋围成的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能变成菱形呢?

生:应该是当这两条细木条一样长的时候就是菱形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那能证明你们的这种说法吗?

同学们开始陷入沉思.

教师可以请思考明白的学生到黑板前给其他学生做演示证明, 然后顺利得出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由此可见, 教师采用类似的探究教学法, 不仅锻炼了学生制作学具的动手能力, 还能够通过自己亲自实验操作得出相应的结论, 让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展现, 这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教师可以根据教授的具体内容, 合理运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领域. 初中数学的很多内容对于初中生而言挺抽象的, 不容易理解, 教师利用多媒体把数学理论用声音、图像以及图形的多元化形式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同时从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去理解, 这样一来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就变得形象生动了, 学生理解起来就会相对容易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要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应用, 不能只是一味地单纯使用多媒体, 否则就会使教学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增强教学有效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也是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课程, 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培养自身的亲和力, 时刻给学生做出模范带头作用, 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尊重教师、喜爱教师, 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其所教授的课程了,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 教师要以身作则, 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例如:当学校组织植树活动时, 教师可以多多干活, 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自然会干得很卖劲.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讲植树的历史起源、具体步骤要领和深远意义, 让学生在体会植树重要性的同时也感受到教师知识的渊博和人格的光辉.

其次, 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之中, 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例如:教师可以找机会多和学生谈心, 尤其是对于一些成绩不好的问题学生, 更要增加谈心的次数, 让他们从内心接纳自己, 从而提升学习热情. 有的学生原本成绩很好, 突然出现成绩大幅度下滑, 教师就应该找他们谈谈, 看看是不是学生的身体或是家庭方面出现了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针对性心理疏导, 让他们尽快康复或是从家庭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再次, 教师要多给予学生一些宽容和理解, 做他们的朋友.

例如:有些女孩子特别喜欢化妆打扮, 不好好学习, 教师千万不要对她们的行为进行挖苦讽刺, 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都爱漂亮, 同时又非常叛逆, 教师一旦用过激的言语伤害到了她们的自尊心, 很可能对她们今后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 此时教师应该对她们进行耐心的引导, 给她们讲清楚学生期间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是过犹不及, 因为爱美丽而耽误了学习就得不偿失了. 相信通过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 学生一定会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用更多的精力去努力学习.

最后, 教师要支持鼓励学生的课余爱好, 适当给予指点.

例如:有些男孩子非常爱踢足球, 教师不要批评他们因为踢足球耽误学习, 而应该给他们讲清楚踢足球的利弊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比如:踢足球可以强身健体, 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 还能够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但是也要在当天学习任务都完成的情况下再踢. 如果是男教师, 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到绿茵草地去踢足球.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教育工作者一项永恒的课题, 教师要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总结, 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教学情境、采用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下工夫, 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 相信通过努力, 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永杰.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 (S1) .

[2]梁泽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J].品牌:理论月刊, 2011 (3) .

篇4:如何抓住重点教好初中美术素描

【关键词】初中美术  素描  透视  比例  造型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10-01

作为美术基本功之一,素描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线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完整构图技术,还要让学生能够掌握生动、准确的造型感和形体感而努力。当然,鉴于初中生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我们想让每个孩子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只靠抽象理论说教是万万不能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和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入手,从培养观察方法表达方法入手,逐步深入到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层面。鉴于此,我结合一线教学从三个方面对美术素描教学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掌握观察方法

素描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表现,观察是全面认知事物的方法。我们只有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才能获取准确、真实的信息,才能有效完成素描作品。初中美术教学中,许多初学者没有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经常管中窥豹对素描对象的整体和局部之间的比例和结构无法统筹把握,对于空间展现和透视问题不能很好处理。可见,美术教学首先就要指导学生以客观的方法来观察事物,这样才能初步掌握素描的表现法度。

1.透视

透视实质就是事物的实际空间关系在二维纸质平面中的视觉展现效果。素描走的是形象路线,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同学们有透视的意识和观念,用透视的知识和视觉观察去衡量,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敏感的表达,展现出物体的形体空间给人立体感。

训练透视可以从摆放空间结构选较为简单的静物入手,比如可以让学生站在高楼上观察前方的楼,这样能给学生最直观、最直接的透视感觉(近大远小),然后启发他们理解在素描中的透视空间展示手法。待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透视概念以后,我们再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如此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科学观察的训练,更利于他们掌握用透视的方法来描绘和体现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体感。

2.比例

比例是素描过程中事物大小关系的缩放。掌握了透视观察和表现,我们还要指导同学们从相对的角度来处理大小、高矮等比例关系,这样才能真实地将不同的事物客观地展现在画面上。譬如: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素描表现中一定要注意他们之间的身高比例,在构图的过程中就将比例确定下来。实际上,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本身的空间长、宽、高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比例关系,我们只有通过整体观察和相对比较,才能掌握科学比例布局,才能形象展现事物。

总之,掌握素描技能首先就要训练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掌握物体的透视规律、比例和明暗关系,为掌握形体轮廓造型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解析造型层次

美术教学中,常常有老师抱怨学生作品调子花乱,无法真实地表达物体的空间、体积和质感,这实际就是没有让学生掌握造型技能和层次关系。

1.整体黑白灰层次

拿一组静物来说,我们上调子之前,首先要通过整体观察全面掌握每一个物体的固有色,然后形成有针对性的表现计划:哪个物体需要突出表现,哪几个物体固有色最浅,哪个几个物体在灰色层面那些物体在暗的层面上……等情况要成竹在胸观察比较。当然,我们还要进一步细分,诸如:哪个物体在灰色系中比较重,哪个又比较浅。只有这样一一细推,才能面面俱到,落笔时无瘥。初学者如果担心记忆混乱,可以对物体的固有色层次进行编号区分,这样即便是绘画过程中时间短也能准确记起画面层次的进展,才能有效控制铅笔的轻重,真实展现物体的形态。

2.个体的明暗层次

个体是组成整体的细胞,在素描表达中单个物体的明暗层次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薄物细故,牢牢把握每一个明暗细节。例如:我们来画一个苹果,我们就必须处理好苹果的明暗层次,不然就没法表现真实的形体感:苹果的高光在哪,在哪里上重色,投影是否比暗面重等等,只有通过客观的明暗层次表达,才能切实符合客观色调和比例,才能将一个“真实”的苹果展现在我们面前。

3.同类物体的黑白灰比较

同一画面中出现同类物体也是素描中常见的情况,这时我们也要有重点地区分黑白灰层次。比如:一组静物四个苹果,我们在素描过程中千万不要试图将它们在一个层次中表达,这样无法体现生动、形象的空间立体效果。具体操作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前后关系和受光原理主动规纳成不同层次。同一道理,针对人物头像我们也要分层次进行表达:脸部一个色调,头发一个层次,脖子一个层次,衣服一个层次等。

造型的准确和协调是画好素描作品的前提,分层表现是客观的表现方式和手法,我们只有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才能完成基本的素描教学要求,才能掌握切实的素描技巧。

通过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经验总结的几点实用性素描指导方法。总而言之,素描教学首先要从观察和造型等基本功入手。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结构进行有层次的引导,以他们容易认知的方式渗透科学观察和巧妙造型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循序渐进深入到素描学习中来,最终通过有效提升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全面提升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雷;浅谈初中美术素描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07期

篇5:初中数学教学怎样抓住重点

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翻开任何一本课本都可以看出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它比重之大、容量之足、所花课时之多是课本的其它方面无法比拟的。面对“减负”我们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课文教学?我认为首先必须确定哪些部分或段落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我们要像在具体生活中面临选择时做到有取有舍,避轻就重一样,我们要把学习重点放在课文最能够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部分(即课文的重难点部分),集中精力突破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我们要教给学生确定文章重点部分的方法。采用从文章的重点段入手进行课堂教学。

下面我就从切入文章的重点段来分析课文的目的及如何教学重点段两方面来谈谈:

一、从文章的重点段入手,就是一改以往的逐段逐层分析和讲授课文的方法。

课前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预习,教学中找出文章中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段落,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然后围绕这一中心,剖析课文。如《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文章长、层次较多,逐层去分析占用时间太多而且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的英雄精神。先理解“盗”的字义,再让学生思考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他盗火的意义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他是为了解解除人类生活的困苦而去行盗的。教学中先

让学生体验“盗”的过程(第2自然段),感受“盗”的后果(第6自然段),品悟“盗”的精神(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体验普罗米修斯的心理。进而重点品读“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甘愿为人类而受苦。”抓住关键词语悟出普罗米修斯为名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抓住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从文章的重点段入手,既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简化学习内容。

如在教《说勤奋》这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一开始直接从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开篇段落入手,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确“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并弄清其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时,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从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们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学生很容易在书中找到答案。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弄清了文章的层次和内容,简化了学习内容,使教学既节省了大量时间,又使学生感到学得轻松、自如。

三、从文章的重点段入手,画龙点睛,又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过渡语简练精确,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本文的文眼在“奇妙”二字,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读题找到题眼:“奇妙”。这一词契领全文,于是设计中心问题 “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就会很自然地切入文章的重点段,整体把握全局,展开教学,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

读,去思考,去探究。通过研读,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设计面大、传递信息快、内容多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当我们找到了一篇课文需要进行精读教学的内容,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突破文章重点内容的教学。我认为应经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1、精心设计教学导语。

精彩的教学导语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使教学的过程严谨而不紊乱。学生能更好的集中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比如在教学《一路花香》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枝吐出了新绿,花儿绽开了笑醒的笑颜,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一路花香:板书)从课题“一路花香”着手,可以引起学生无限联想,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急于了解一路花香是怎样的一幅美景、为什么会一路花香、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地引导下,学生去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2、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读”的训练。

对课文重点段落的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课文,反复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与作者进行心与心地交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在教学步骤上,体现出层次性,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李时珍的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再用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

哪些句子触动你心弦,让你的心为之一颤?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读,去品,去谈自己的所思所想,真正走进那个夜晚,了解李时珍记录的条件差,记录得如此翔实,记录时的危险,并从文字背后读出李时珍的品质,让人物形象从有温度的文字中鲜活起来。从三个层面,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的这一夜是为民造福的一夜!最后,由点及面,27年中,李时珍的每一个夜晚都是在忘我地编写《本草纲目》的,从课文中走出来,领会作者窥一斑见全豹的表达方法。

3、适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除了让学生充分地读,我们可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教学方式。如教学《花瓣飘香》时,我们首先确定了该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三部分,这一段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通过对比,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别人。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材特点所能选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一说(说说自己的感受)、演一演(演演课文的主要内容)、辩一辩(阐述自己对文章的不同看法)、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等。

篇6:初中数学教学怎样抓住重点

抓住单元训练重点进行有效训练语文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看到这样的一段话:“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得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训练呢?

训练的内容要聚集重点。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载体,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在体裁或者写法等方面既有共同点,又有其各自的特色。因此在确定语文文字训练的内容时,我们首先必须关注教材的编排体系,关注单元训练目标及年段教学目标我们应当从教材重点难点处入手,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建构,选择内容进行训练,如第六单元的一组课文《一块特别的石头》、《地图上的发现》、《新型玻璃》、《人类的老师》这是一组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共同的地方就是要学生懂得课文中科学家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可贵品质。那么通过学习了这组课文后,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做一些与科学相似的课外短文训练,大部分的孩子都懂从这些科学品质去联系生活回答问题。

篇7: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各级管理干部特别是矿班子成员必须按照中央、省委和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深入学习实践,努力做到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推进矿井科学发展。

一、提高“三个认识”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是基础。”结合企业实际,个人认为此次学习实践活动,要着重提高三个方面的认识,增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一)提高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集团公司党委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管企业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部署,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应对危机,保发展、保增长,实现集团公司科学、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公司党委领导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意见,这对提高思想认识很有帮助,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领导对形势任务的分析和判断上来,统一到公司党委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二)提高对新形势、新任务对矿井科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的认识。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给矿井安全生产经营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矿井可采储量锐减,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能否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完成集团公司给我矿下达的承包经营指标,做好对山西朔州大恒煤业的开发工作,实现“保安全、降成本、促开发”的目标,是对我矿党组织和领导班子驾驭困难局面能力、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严峻考验,是新形势、新任务队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我们提高认识,全面把握,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凝心聚力、振奋精神、共克时艰、推动矿井科学发展的宝贵机遇,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和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活动。

(三)提高对影响和制约矿井科学发展因素的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效如何,关键看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得准不准,联系实际解决得好不好。当前,我矿确实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不适应”,即一些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与科学发展的理念不相适应;部分干部满足于经验管理、习惯于粗放管理的问题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干部员工中存在的对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与科学发展的实践不相适应;矿井现行的一些管理制度和政策导向与科学发展的内涵不相适应。针对这四个不适应,我们将采取措施,着力解决。

二、注重“三个引导”是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党员管理干部要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要注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引导: 一是注重从思想上加以引导。要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加强对党员管理干部的教育,提高两级班子和班子成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牢牢把握“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员工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正确处理好矿井生产、发展“好”与“快”的关系,做到又好又快安全发展。

二是注重从思路上加以引导。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矿井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规划,明确告诉干部员工在煤矿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当前,全矿有三件大事,保安全、降成本、促开发,这三件大事做好了,就是最大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管理思路上,要明确“五精”管理“2288”的工作思路,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夯实管理基础,将精细化管理向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环节和岗位延伸,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是注重从作风上加以引导。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集中学习时,我们专题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矿班子成员都做了交流发言,对加强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达成共识。与此同时,我们在全矿进一步重申了干部作风建设“三带、五敢、五谁五就、十三个不准”的要求,着力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打造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纪律严明的管理团队,为全矿工作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作风保证。

三、突出“三个方面”是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突出实践特色,而实践的要义是落实。对我们北皂煤矿而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矿井中心工作,全面推进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要突出三个方面:

第一,扎实推进大恒煤业开发。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对金融危机冲击、矿井资源日益萎缩、采场条件日趋艰难的严峻形势,我们按照集团公司总体部署,本着“稳定本部、放眼长远、扎实推进、力求实效”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实施了山西大恒煤业的开发建设工作,把做好对外开发工作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和最需要取得的成效之一。为此,我们在全矿提出了统一一个认识,本部安全生产和山西大恒煤业开发“两手抓、一肩挑、双丰收”的认识;坚定两个信心,搞好本部安全生产和山西大恒煤业开发成功的信心;保持两种心态,以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体现作为的心态推进大恒煤业开发,以平常、平和、平实心态做好本职工作支持大恒煤业开发。目前,我们已经接管大恒煤业,开始着手矿井设计和改扩建工作。

篇8: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有效教学

一、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词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能准确地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重点词语一般可以在文章的题目中找,在过渡句、中心句中寻找。比如,很多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起统领全文的作用。我们可以借助课文题目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文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总结,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一定要争气》一文,读完课文后,请学生把题目扩展成这样一句话:童第周上中学和留学时为自己和祖国争了气。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争气”的起因及童第周的态度,可从“争气”一词切入:“争气”是不甘落后,不示弱,奋发向上。“一定要”是表示争气的决心非常大,所以本文的重点是“争气”。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童第周的两次争气的行为,从为个人上升到为国家,他有不甘落后、不示弱的个性和爱国情怀。

二、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它高度概括课文的中心,和全文各部分有内在的联系,将这些句子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就可以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进行串联。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第一段中只一句话: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在课文中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第三自然段也是一句话: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这一段在文中起着过渡作用,又是后三段的总起句。之后,作者又分别从形状、颜色、味道三个方面介绍了杨梅果的可爱。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归纳出全文的大意:我不但爱故乡的杨梅,更爱故乡。这样,学生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他们可以从“我爱故乡的杨梅”一句中悟出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有的课文段落结构及表达方式基本一致,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待,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这类课文如果段段讲读,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厌倦情绪。故而,教师不如只讲解其中的一段。

如《一定要争气》一课的第三段,也是围绕“争气”这一中心,按争气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安排材料的,让学生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自学这一段,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一段的大意,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合理地进行想象,最后让学生依据课文的写法,自己动手,以《我也要争气》为题,进行仿写。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都有咀嚼不尽的精华,几个重点词语、句子关乎整篇文章的阅读。因此,教师应该当个称职的“营养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地选择、搭配“菜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开心,学得扎实。

篇9:抓住重点环节,改良诗歌教学

关键词:诗歌;教学;改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110-2

一、以诵读为突破口

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是加深文本理解的必经途径,也是培养表达能力的必要手段。所以,在诗歌教学时,以诵读为突破口既由诗歌本身的特点决定,也是教学实际的需要。但应当注意的是,诵读不是机械的读,也不是无目的的读,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它是不断反复的读,它是注重技巧的读,它是融入读者理解的读。从这一点上来说,诗歌并不适合大范围的齐读和目的不明确的诵读,而应该更多地采用学生的揣摩读、体悟读,和教师、学生的示范读、比较读。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特级教师刘祥的两节诗歌教学公开课《将近酒》和《春江花月夜》,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刘老师的诵读顺序与一般教学不一样,他在课堂中设计了五至六次的诵读,每次诵读的目的不一样,第一次是初步感知,第二次是发现问题,第三次是学习比较,第四次是深入文本,第五次是示范引领。

这两节课一开始,刘老师都是要求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去诵读,大声读或默读,这一遍的诵读,没有任何具体的任务,就是用心去感知诗歌,这是让学生自行去走进文本。然后就有了第二遍诵读,开始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可能不到位,甚至不正确。不要害怕,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差别,自然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之后,刘老师设计了第三遍诵读,这是班级推选的朗诵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和老师的范读相比,这位学生的读既让学生容易亲近,同时也能有一定的示范性。每每此时,刘老师都会问:“你们最希望听到由谁来演绎这首诗歌?”这位同学的演绎之后,就会有很多的生成,一是问这位同学为什么会这样处理,二是问学生有哪些地方和自己理解的不一样,三是一起研究有没有更好的诵读方式。这时候要想读得更好,就需要更深入的去理解文本。所以这个环节的诵读是通过对诵读中发现的问题的研讨,进一步亲近文本。学生理解中出现争议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感受深刻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等到老师最后的范读,其实学生已经完成了对文本由疏远到亲近的转变,对诗歌的理解也由浅入深。教学自然就水到渠成,毫无违和感。

刘祥老师说:“老师总喜欢在新课开始时就进行范读,或是播放录音。这固然可以在开始时就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但也因此而无法检测学生的朗读水平,更无法借助对诵读的研究推敲而吃透文本,达到走进作者走进情感世界的目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作为诗歌教学的突破口,选择最适合的诵读方法和顺序,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自己去领悟诗歌,从而获得对诗歌的自我体验和理解。

二、以情感为牛鼻子

诗歌鉴赏教学最忌讳忽略诗歌个体的差异而程式化,但这也不表示诗歌教学就没有重点。歌以咏志,情感就是把握一首诗歌的牛鼻子。在实际阅读中,我们对一首诗歌的理解,常常并不是从第一句开始的,而是从诗歌主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开始的。我们首先想弄明白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是离愁别绪还是故国哀思,是将军情怀还是思妇心境,是豪放洒脱还是缠绵悱恻,等等。然后我们再通过阅读诗歌去体会诗人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情感的,进而发现诗歌的妙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我们就能够明白诗人为什么会选择那些意象或典故,我们就可以从能不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角度去研究字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在这里,我想举特级教师李镇西的《沁园春·长沙》为例。

一般的《沁园春·长沙》教学先从上片的景物描写教起,由景及情,在认真分析景物的基础上,再去理解作者的情感。李老师却没有,他先通过对诵读的指导(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万”字应该读得高亢一些,以表现山之多;“层”字也应该重读,表现出层层叠叠的味道。又如最后一句更要读得激昂而豪迈:“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然后从点评的一句“你们开始走进青年毛泽东的心灵了”转入到下一个流程,对毛泽东思想情感的理解,他是这样问的:“你們从毛泽东心灵中感悟到了什么呢?换句话说,你们读了这首词,有什么总体感受呢?大家也可以谈自己的发现——对某一句或某一字词的独到理解。当然,也可以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景物描写固然精彩,但景物描写是为情感表达服务的,我们是应该按部就班的先从景物描写去揣摩情感容易,还是先把握情感再分析景物描写手法更容易,结果不言而明。

当然,对于一些情感比较隐晦的诗歌,还是要注意对意象的分析。如李镇西老师在教学《再别康桥》时,别具匠心地问了一句,“当时徐志摩所见到的是不是只有他写的这些?”让学生认识到意象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的,再进而通过分析重点意象的内涵,很轻松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三、以字词为着眼点

教学是由若干个细节组成的,而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又非常注重语言锻炼,这就要求诗歌教学中能够围绕若干字词的细节组织探讨。教学诗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对于诗歌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赏析时常常能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不过,这种见解常常是肤浅的、空洞的,甚至有错误的。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在教学中抓住契机,利用一个个教学细节,让学生走入诗歌,力求让所有的教学问题都具有真正的教学价值。这就需要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彻底理解文本、准确把握情感的基础上反复思考,精心构设。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对课堂教学构成直接的影响。凡是不得不进行的环节,就必须在教学中舍得花费时间,把问题挖深挖透。而可有可无的内容,则必须毫不吝惜地删除。文本是教学的根本,但凡能够通过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可以抵达的思维深度,就无需借助其他内容的拓展而实现,所以这种教学细节也应该是围绕文本进行的。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的生成,引导学生去反复、深入、细致品味诗歌中的字词。“中国古代诗词博大精深,意蕴丰富,非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不足以体会其妙处。”(顾乐波老师语)

在这方面,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是行家里手。举两个例子来说,在赏析《望江南》时,当有学生说到:“我还是觉得《望江南》中的是女子愁,你看她‘独倚望江楼,一个人在那里等啊等啊,看了一帆又一帆,从早上直等到‘斜晖脉脉的傍晚,等了整整一天啊,可最后还是失望了,你难道能说她的愁不深重吗?”王君老师立刻提示学生注意核心词“倚”,提问:“你这个分析很到位。但‘倚字品得还不够,哪个同学帮帮她的忙。”其实这里的“独”字直接表露出的孤独之情、“望”字所包含的期盼之情学生很容易体会,但这些都不足以体现出学生自己所说的愁之深重。学生准确地把握了诗歌的情感“愁”,但只看到思妇的“等”,这就是对“愁”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王君老师提醒学生注意炼字,让学生去揣摩“倚”的原因,当学生能够明白这是在表现一种心事沉重的时候,对思妇形象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这个“倚”字多重要,而王君老师抓的又是多好。

一首诗歌中,真正需要这样去揣摩的不过几个字。对一首诗歌的理解,有价值的常常就是那几个字,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浮于表面的原因也恰恰就在于忽视了那几个字。而我们在教学时就是要教会学生关注这样的字。

篇10: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

(2012——2013第一学期肖玉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较弱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因此,我们年级组的研修主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大问题下,我确立的个人研修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我抓住“那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如下几 1

个问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体的景物和物产来突出这个?西沙群岛究竟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又有哪些丰富的物产?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着这个“美丽富饶”词来写,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如《槐乡的孩子》中“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这句话的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想象自己经历过的夏天炎热的情景。

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我抓住“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在粉白的墙上摇晃”这一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赞美,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是抓住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对文本的感悟,也需要对阅读方法的积累,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切实落实阅读方法的知道,孩子的阅读能力就一定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篇11:抓住重点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一)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管理和监督。对于一些容易发生腐败和商业贿赂问题的部门和环节,必须加强管理,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医院 领导,应重点加强对药品、设备、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采购、药品使用、基建、人事、财务、总务等的管理和监督。

(二)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院务公开工作。按照卫生部已出台的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指导意见的要求,我院制定政务公开目录,规范公开形式,对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行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重点做好收费公开和医疗服务信息公开。

(三)认真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今年我省将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我院按照要求,规范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同时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规范推进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并加强监督管理。

(四)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并对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处方管理办法》是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的专门管理办法,对于防控商业贿赂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

(五)认真落实医院经济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卫生部印发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和省卫生厅印发的《省直医疗卫生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措施,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努力防止经济问题的发生。

篇12:扶贫开发要抓住重点务求实效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新要求。近期,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心贵州的扶贫工作,就做好贵州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贵州4000万干部群众要进一步提振信心,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重点,务求实效,以更多更实的扶贫开发攻坚成果惠及群众。

贵州扶贫任务很重,长远看要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但是有的政策和技术条件没跟上,有些事情一时也做不到。贵州自然条件相对恶劣,要付出的辛劳更多,要努力做事半功倍的事情,但有时还不得不做事倍功半的努力。贵州的扶贫开发,根本的还是要做好雪中送炭的事。一是这个地方最可发展的东西有没有帮助群众解决好,二是水、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解决好了,三是抓好下一代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断地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的党和政府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对贫困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做好雪中送炭的事,做好排忧解难的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要把贫困群众最盼望的事,作为我们最迫切的任务。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要把扶贫的钱真正用在农户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方,真正让贫困群众切实受益。要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可发展的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确保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成为发展的主体、致富的主力、命运的主人。

水、路、电、通讯、广播电视等解决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把贫困地区最需要的事,作为我们最紧要的工作。基础设施薄弱一直制约着我省贫困地区发展。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集中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向贫困县、乡、村延伸。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让贫困群众与城市居民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抓好下一代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要把解决教育落后问题,作为战略任务。真正解决好孩子们的问题,必须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上实行均等化。抓教育关键是解决师资问题,有设施还要有人才。要抓好贫困地区的就业培训,培养当地创业的人才和可以出去的人才,促进更多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围绕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和贫困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改善民生的事一件件办好,把扶贫工作一件件办实,真正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发展,为实现贵州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针织服饰名词中英对照(系列2)下一篇:关于积累与成功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