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堂之“五部教学法”课改总结

2024-07-11

深化课堂之“五部教学法”课改总结(精选5篇)

篇1:深化课堂之“五部教学法”课改总结

深化课堂之“五步教学法”课改总结

今年二月,我校成为北碚区深化课改的实验学校,作为七年级语文的任课老师,我很荣幸的参加了这次课改.在此次课程改革中,我的体会很多,感触也很深.一、教学模式的变化

参加工作两年半了, 我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上,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学为辅的教育,总是害怕学生没有学到知识而不停的讲,常常是讲的口沫横飞、声嘶力竭,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曾经为此而苦恼不已,却找不到解决的途径.今年二月的綦江之行为我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思考,这才恍然大悟.是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为什么要在课堂上忽视这么一个重要的问题呢?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想明白这一点后,我参照綦江隆盛中学的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尽可能的把课堂这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时间交给学生。这样,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做了接受知识的主体,又做了传播知识、教授知识的载体;即做了学生,也做了老师。这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感与满足感,充分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撒手完全不管。他们毕竟是只有十二、三岁的孩子,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还处于发育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都不及成年人,我们不可能像要求成人那样去要求他们。因此,在课堂上,老师的“导”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接收。可是,怎样“导”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问题对老师要求就较高。在这里,不仅要求老师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还要求老师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随时解决课堂上任何突发的情况,给学生的回答以适当的点拨,引导他们进入深层次的思考。

二、备课的地位更加突显

课程改革下的新教学模式,从表面来看,老师要轻松许多,但实际上老师在备课的环节花掉的时间比课改前更多一些。因为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对即将上的那堂课做充分的准备,不仅要设计好整个教学过程,准备好所有跟这堂课有关的资料,还要设想教学过程会出现的问题,以免在课堂上被学生提出问题杀个措手不及。看上去这似乎同以前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实质上区别挺大的,以前备课多注重背课本中的知识,现在备课不仅要注重背课本的知识,还要注重背教授课程的思维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任务量增大不少,但这样的充分准备能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在短短两年半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刻的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与其把知识嚼烂后塞给学生,还不如教会他们咀嚼的办法,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吸收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学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尽量让每一个学生用我教授的方法去分析课文、解决练习、获得知识。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六种方法、技巧:课前阶段,教授预习方法;新课学习,教授分析方法;课后总结,教授归纳方法;考前复习,教授复习方法;考后反思,教授纠错方法;评讲习题,教授做题技巧。根据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不同,也可以教授不同的学习方法。当然,在教授这些方法之前需要做到“望闻问切”四步,彻底摸清学生的底子,才能对症下药,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四、课改过程中的困惑及思索

1、课堂纪律问题

我们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学生划分为八个人一组的几个学习小组,为了便于小组成员互助学习,我们把座位调整为“T”字形,三个学生横向为一排,另外四个学生面对面而坐,小组学习的氛围就营造起来了。这样一来,同组内的同学可以很方便交流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与心得体会,互帮互助,从而更快捷的取得最大的收获。虽然这种形式很好,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一,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以围坐的形式进行学习,感觉一切都是新鲜的,头一次与自己的同学面对面的学习,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以至于整个课堂闹烘烘的,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其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八个人为一小组似乎人数稍微多了一点.在课堂上,小组共同学习时,一般老师是限定了时间的,八个人如果轮流发言的话,时间根本不够,这样一来,一些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说的是热火朝天,而另一些学生却坐在一旁,显得无所事事,这显然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综合以上两个因素,考虑到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我采取了三个措施:其一,调整座位.依旧是“T”字形,只不过人数由原来的八人减少为现在的五人;其

二、对小组长进行培训.针对课堂上及课后出现的问题,明确他们的职责;其三,对全班学生进行课改培训.让他们清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干什么.2、作业批改及评讲问题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语言文字的要求自然与其他科目存在着巨大差异.初中的语文教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扎实与稳固,因此,在日常的训练当中,字词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平时的教学任务很中,因此,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批改及评讲字词作业,我就把这部分的工作任务交给了给学习小组的组长.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批改各小组长的作业并纠正错误,然后由小组长各自评改同组成员的作业,并在当天之内召集所有成员评讲该次作业,一一落实组员的改错情况.这样即减轻了我的工作任务,又培养了小组长的工作能力,还能够落实每个同学的作业,比我统一批改、统一评讲效果要好些,至少让那些喜欢偷懒的同学没办法逃避自己的责任.总而言之,课改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希望能为课改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吧.

篇2:深化课堂之“五部教学法”课改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省的推进与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心中。虽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曾遇到许多困难,绕了许多弯路,但随着不断的探索,实践优化,广大教师们已很好地实现转型,建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开辟了全新的课堂。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索尝试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们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验、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实践者,师生关系日趋平等、民主、和谐。教师们都在如何做到高效课堂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仍是一个广大教师必须跨越的重要课题。因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 要精心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我们应在备课时除常规备课内容处,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更精练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能使时间的效率的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备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

(1)三维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前导入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对于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及已经内化的.部分,如物理学科的单元教学要求、例题、课后练习题,则不必抄写在教案上,只需标明在参考书或教材中的页号,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课堂练习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6)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

二、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每一句话,所提每一个问题,都直接反映着他的教育素质,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不仅所提的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创造必要的学习情境,围绕学习目的的要求,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而且提问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从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问题,选择一个“最佳智能培养”进行设问,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时机要得当,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问以后不可随意的解释和重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所提的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也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予以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善于运用夸张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是师生不断处于和谐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中,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欢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变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为实现信息重组,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上一定要有“度”,否则达不到目标,得不到效果。

四、分层设置课后作业

作业要分不同层次,第一类题目全体学生都要做,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类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能力的提升。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做,而且都能做得很好,让学生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越学越好。

篇3:深化课堂之“五部教学法”课改总结

一、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对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 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一系列数学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职场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说, 数学并非无用, 而是无处不用, 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认知, 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数学的魅力, 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与语文相比, 缺乏情节和趣味, 知识具有逻辑性但没有趣味性, 抽象乏味。学生入门还好, 如果没有进入其中, 学习起来是很痛苦的。见于数学这种特殊性, 提高教学效率, 实现高效课堂, 提起学生的兴趣非常关键, 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动力。而兴趣的培养, 不是只靠大道理能实现的, 关键是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 由衷地喜欢数学, 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造高效课堂

没有师生的交流便没有高效的数学课堂, 而这种交流是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开始的。信任、平等、尊敬是这种关系的基础, 关键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师生情谊的交流。师生间建立起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 对于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一种被尊重, 被信任的环境中轻松学习, 心理负担变轻, 效果自然就好。在这样的气氛中, 老师乐意教, 学生乐意学, 课堂气氛轻松, 从而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让学生尊敬自己, 才会使他们信服你, 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

例如在进行数轴的教学时, 我顺便给学生讲自己小时候学习自然数时的趣事, 怎么在老师手把手的教授中, 掌握了自然数。如今你们要学习数轴, 能不能像我小时候一样?在这样的课前谈话中, 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的距离是这么近, 心里一下子温暖起来, 和老师也亲近起来, 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

四、抓住学生心理促进高效课堂

中学生精力充沛, 思维活跃, 好奇心强, 愿意接受新事物, 这是他们的心理特点, 但是不求甚解, 浅尝则止, 这需要教师积极的诱导, 精心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教师要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诚的爱。比如一些马虎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 对问题表述时语言概括不全面等等。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和纠正, 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提醒学生, 使他们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根据学生好奇心重, 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 设计一些探究活动, 提起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发表见解, 说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教学时, 我针对学生易马虎的特点, 特意设置了一些错误现象, 让学生挑毛病, 学生针对自己的心理, 边挑边思考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从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五、分层设置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和不同的家庭, 他们的受教育背景和认知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智商高, 有的智商低, 有的基础好, 有的基础差, 因此分层教学, 分层搭配学习小组, 对于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具有一定的优势。按照数学基础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设置不同的问题, 对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目标, 基础稍差的学生也在成功中体会到了自信的快乐。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 也是新课改中提倡个性化学习的一种体现, 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让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满足, 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例如我在讲《多边形内角和》这节时, 同学们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我把学生分几个小组, 每小组5个人, 让他们自己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以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出发, 让学生自己解决。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导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 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一来,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 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 老师应该放手、大胆让学生自己探究, 从而得出结论, 完成学习任务。

篇4:深化课堂之“五部教学法”课改总结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师生关系;师生互动;质疑精神

在新课改形势下,崭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我们的头脑,陈旧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我们的教育教学形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积极的心态去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努力践行新课改精神,开辟一些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仅与大家共勉。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社会和谐首先要人和谐,可是培养和谐的人就需要有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实现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个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好坏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教师只有把学生看作朋友,尊重他们的尊严与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与温暖,我们的师生关系才会是融洽和谐的。正是这份融洽与和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才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热爱每一位学生

爱学生是我们教师的基本底线,如果教师不爱自己的学生,那就不会是合格的教师。因此,热爱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我用爱和关怀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亲近自己、喜欢自己,让学生觉得我是爱他们、重视他们的。

2.体贴每一位学生

现在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优越,家长关心。他们不需要过多生活与学习上的照顾,他们需要的是心灵上的理解与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与学生谈心,和他们做朋友,与学生建立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3.宽容每一位学生

我们教师只有有一颗善待学生的宽容之心,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中,我用机智的方法对待学生的错误,唤起他们的自尊,引发他们自悟,从不讽刺、挖苦学生。

二、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教育部课程改革方案》中曾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过去的师道尊严、专家权威我们要逐渐淡化,教师应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强调:“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形成主动参与、勇于探究、乐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采取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一课时,我就采取了师生互相交流的方法:通过你的研读,你发现了哪些问题?(1)学生给教师提问题。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都做了详细的回答,当然,有的问题我没有直接讲出答案,而是组织学生互相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互受启发。(2)教师给学生提问题。我首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向全班学生发问,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自由讨论我的问题,小组内形成一定的意见后,再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这样的互动交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关键是“问”,我们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学生只有产生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学生积极地提出他们的疑问,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寻找答案,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总是给学生做点拨和补充,从不把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把班内学生根据位置划分了板块,每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先安排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自己的问题反馈给小组长,组长在汇总后,提前10分钟把问题交给教师,我再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大家讨论,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再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会越来越好。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一线教师就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落实新课改精神,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5: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五部曲”

一课堂教学中的“引”

课堂教学前,应抓好学生“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即预习应看做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要想搞好“课前预习”,教师必须做充分的准备,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让学生在教师未讲解前就已初步掌握概念、要点,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对于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相互请教或再向书本讨教的方式解决,这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出示目标,根据预习情况设计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心中有数:本节课究竟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怎样的目的。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思维的积极性就会自然产生。其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与讲解得到解决。这时教师再辅以恰当的提问,再引导他们发现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的“导”

“导”即启发诱导。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尝试和提出假设,自觉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要把所有的答案都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启发学生去想,教学不是死记硬背,而应注重理解。

过去,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一直乏力。曾流行的精讲多练、少讲多练等做法都未尝可行,部分教师误认为“熟能生巧”定能促进能力的发展,其结果是“题海战术”淹没了数学思想,具体的解题定式淹没了分析思考过程,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能力异化”。这与当前的社会需求格格不入,要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就必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设想,大胆创造,随时注意多方位思考,变换角度思维,使他们思路开阔,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心理状态,通过活跃的思维达到求异、求佳、求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课堂教学中的“教”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中切忌将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甚至一道例题的解法当做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师生的思维得到展示、信息得到交流。要教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就必须有学生的有效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需做到以下四点:

1.加强学习体验,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通过三个探索活动的设置,活动1:探索四边形内角和。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手中的三角板内角和是多少度?紧接着,回忆小学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进而提出一般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活动2:探索五边形、六边形及七边形的内角和。在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成果上,提出五边形、六边形及七边形的内角和如何研究?运用前面的方法,得出结论。活动3:探索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前面探究的过程,寻找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出公式为(n-2) 180o。在探索过程中,由浅入深,通过合理的提问、设疑、启发,调动学生参与探索,共同解疑,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注重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例如:在教了苏科版的《走进图形世界》后,我们结合课本内容,安排拼图活动课,让每个学生操作“七巧板拼图”及“图案设计”、“设计包装盒”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此课教学中,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效果明显。

3.开展数学交流活动,启发学生参与讨论,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了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课堂集体交流讨论或小组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而问题是交流的源泉,是师生进行数学交流的纽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

4.实施师生角色互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中,在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了四种识别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后,我将课堂练习的过程完全放手,由学生设计训练题目,大家一起交流解答,然后再由学生分析讲评。整个过程,由班长及课代表负责组织与协调,我和学生坐在一起,共同分析、质疑和补充。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思维被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激活了。结果,本课的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四课堂教学中的“位”

中国的“师道尊严”由来已久。“师尊”则“生卑”。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学生,所表现的亦步亦趋、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思维的禁锢,正是在教师尊严的光环下,如同绳索束缚下的产物。这虽然不是教师的本意,但这种有距离、有鸿沟的师生关系,严重地摧残了学生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思维。

师生关系的隔膜和不民主,必然会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这是许多老师始料未及的。于是,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努力建立亲和的师生关系,以激活学生创新才能的良好愿望,在许多老师心里已变得日益急切,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理念:一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二是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三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理念一旦确立,在教学中就会积极地表现出来。“宽容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有了这一点精神,教师不再是高居于学生之上的知识的传授者,不再“唯我独尊”。而应知道老师的职责是“唤醒+激励”。老师热情地唤醒学生创新的欲望,形成动机,激发创新的潜能,让其尽情施展。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地给予肯定,为之鼓劲,在倾注期待、真情交融、合作互动中,使学生创新的欲望、精神,不断地得到强化,使学生创新的潜能得以激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走下讲台,真正做到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五课堂教学后的“练”

数学,有它特殊的一面,课堂上掌握了,如无必要的课后练习,所掌握的知识、概念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遗忘,只有通过训练及解题,充分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

数学老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五个基本策略:减量提质、减难增基、减旧倡新、减面增点、减粗增细。作业通过精选,恰似厨师经过潜心烹调,奉献给学生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在传统作业中“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提供”都是教材或教师精心准备的,而不是学生自行提出和采集的,从而造成学生无条件接受、不愿质疑、不想创新,注意到这些,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就应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有了“用数学”的意识。

上一篇:中国市场发展规划下一篇:参赛作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