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常规课教案

2024-07-31

小学信息技术常规课教案(精选8篇)

篇1:小学信息技术常规课教案

1、准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学期学习的重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行为习惯养成目标;

2、了解本学科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授课方式及评价规则;

3、调整学生座位、调整课堂规则;

4、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室使用要求、计算机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课堂规则的修正;

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PPT课件、学生花名册及空白座次表各一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约15分钟)

师:同学们好,这学期由我来给大家上信息技术课。我姓唐,大家可以叫我唐老师。安排学生座位

二、师生谈话

(一)引入课题(约3分钟)

师:愉快的暑假结束了,我们同学肯定都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快乐的、有趣的、不可思议的等等,有与爸爸妈妈有关的、亲戚邻居有关的、有与陌生人有关的,有与电视有关的、与手机有关的,与电脑有关的,有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事情吗?讲出来和同学分享!

生: 谈话、发言、总结。

(二)强调机房制度和要求(约5分钟)师: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上过一年了,这节课我们要重申一下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一些规则和要求。只有同学们遵守了这些规则和要求,我们就能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大家可以有更多完成自己作品的时间。(PPT展示,学生分组朗读。)

(三)明确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约10分钟)

师PPT展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播放数字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教材。

(四)总结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约1分钟)

PPT展示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操作性强、简单易学、容易遗忘;

学习方法: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课堂上要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加强记忆、反复操作。

(五)本学期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努力的具体目标(约1分钟)PPT展示本学期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努力的具体目标

(六)教师答疑(约2分钟)

三、课堂总结(约1分钟)

四、板书设计

1安全知识牢记心间

2信息技术课堂规则及要求

五、教学后记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但是需要纠正一些错误的机房使用习惯。如下课后要将鼠标放在键盘旁边的格子里。

篇2:小学信息技术常规课教案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智能ABC输入法”和在“写字板中输入文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快捷输入词语以及特殊词语、保存“写字板”里的内容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输入文字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整个词语和“保存写字板里内容”的方法。难点是特殊词语的输入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智能ABC输入法”在“写字板”中输入文字并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迁移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帮助解决新的知识和问题,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通过探讨学习,受到思想品德等德育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本册教材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电脑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知识前已经学会了键盘操作知识,能够在“写字板”中输入汉字、数字和符号。因此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演示并加以指导,教学本节内容应该是水到渠成。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在本节信息课的教学中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由于是多数孩子,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平日实际操作训练很少,因此学习兴趣浓厚但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2.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此外,小学生动作敏捷灵巧、协调平衡、学习风格多表现为视觉型和动觉型,计算机等直观设备能有效地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本课内容的学习与他们的认知风格相符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从写自我介绍入手,通过创设“想与远方同学交朋友吗?怎样介绍自己?”等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演示讲解操作,引导学生在“小试身手,比一比、赛一赛”游戏中和任务驱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输入自己的爱好和特殊词语“西安”等,以及巩固练习做一份详细的自我介绍并保存在“写字版”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在小试身手的比赛中和任务驱动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在微机室和多媒体环境中进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象)先跟图上小朋友打声招呼。

根据学生回答,回顾5.12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小英雄的品质,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表扬平日用心读书,善于读书的学生。

2.(课件出示林浩的自我介绍)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课件出示本节课的任务)在“写字板”中写一份“自我介绍”并把它保存起来。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从认识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入手,展示他的自我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想一想:

1.想给大家具体介绍自己什么?

2.用“智能ABC输入法”能一次输入多个字的拼音吗?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可以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爱好等。(课件出示小窍门)你知道吗,为了提高速度,可以连续输入整个词语的拼音。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这一环节通过讨论为新授课做好准备。

(三)任务驱动,探究学习

学习输入整个词语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试着输入词语:游泳、下棋、看书、打乒乓球等。

2.学生发现问题:可以找到词语“游泳”但没有整个词语“下棋”,教师随机讲解示范操作步骤。

3.教师讲明白原因。

4.(课件出示比一比谁更快)小试身手。

(1)打开“写字板”,在里面输入自己的爱好。

(2)输入词语:历史、古都。

(3)输入词语:莲藕。

教师提示: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互相帮助,想想解决办法。注意输入姿势端正,两手放平,避免使用“一指禅”输入。

学生会发现输入词语“莲藕”时有困难,教师借机突破难点(课件出示特殊词语的输入方法:要使用隔音符号,如“西安”的拼音“xi’an”,“莲藕”的拼音“lian’ou”)。随后教师讲解示范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这一环节中,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教师再示范讲解,以加深学生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办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

保存“写字板”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操作方法:用鼠标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择“保存”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里选择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

1.教师示范保存方法。

2.学生自主操作。

(四)巩固提高,动手实践

课件出示要求:在“写字板”中写一份“自我介绍”,可以包括下面几项内容:姓名、年龄、性别、学校、班级、特长、爱好、座右铭等。写完以后保存文件,和同学结成小组,大声朗读“自我介绍”,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写“自我介绍”并保存在“写字板”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五)学生交流收获,教师评价鼓励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自我介绍”及快捷输入词语的方法,特殊词语的使用方法。各小组展示作品,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谁输入的又快又好。教师作适当提示,但不直接评价谁优谁差。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一步练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以提高打字速度。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

七、教学评价设计

篇3: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例漫谈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 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 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计算机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 悦耳的音乐背景, 能把学生带到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而数学又恰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很多学生在谈到数学时, 都觉得很枯燥。要改变学生们长期的这种思维定势, 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 愉悦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我们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一特点,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认识分数》时, 我根据北师大版教材的特点, 在新授课前创设了一个“猪八戒吃果子”的故事情境, 当“西游记”的主题曲在教室里响起时, 学生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当大屏幕上出现猪八戒憨态可掬的画面以及听到猪八戒吭哧吭哧的声音时, 学生们一个个全神贯注盯着大屏幕。在最后帮助猪八戒解决“半个”是怎样写的问题情境中, 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变课堂由“静”为“动”, 让学生更主动的学习新知

数学课自从拚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之后, 我们就一直尝试着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由静静地听变为活活的学。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节时, 当学生们初步认识了1/2之后, 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 大多数老师会安排学生折一折, 涂一涂的活动, 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1/2。而我借助我们数学平台的优势, 采取了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事先在数学平台上做好了如树叶、衣服、蝴蝶、正方形、六边形、圆形等图形, 让学生们在画图软件里先平均分, 然后涂色表示出1/2, 最后将自己的作品上传。我再把学生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 学生们浏览之后, 我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从这些图形的分法中,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通过思考、比较, 得出了许多新的发现:“树叶、衣服、蝴蝶只有一种分法”, “正方形和六边形对角分更准确些”“圆形有无数种分法”。这样的教学优势是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 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计算机操作能力, 更培养了学生们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拓宽课本知识,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现在的数学课除了教会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之外, 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信息的传递速度,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分数”时, 当学生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掌握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表示的具体意义之后, 我通过我们的数学平台给学生们介绍了这样的一些知识:“古人记录分数的方法”“分数的产生”“破碎的数”, 学生们自由点击自己喜欢的主题, 打开后认真阅读。学生们利用计算机这种快捷方便的功能, 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 增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相了解

现在的课堂都是一个老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 老师不可能在教学中马上知道每个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而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 这一点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 当教学完新课后, 我设计了一组判断题与选择题, 学生在数学平台上来完成这些习题, 做完后再上传。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有部分学生积极、主动的认真思考, 而其他学生却懒于动脑筋, 不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必须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然后我通过刷新错误率, 就可以马上知道全班有几个同学没有掌握好, 对错误较多的习题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评讲, 然后点击“错误率”还可以清楚地知道是哪位同学没有弄懂, 课后可以再进行辅导。同样, 在传统教学中, 除了通过小组合作之外, 学生与学生之间, 也是很难进行互相交流的, 而有了信息技术的这种交互功能, 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 也可以知道得一清二楚。比如, 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节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 学生们在数学平台上自由地把一个圆形进行平均分, 通过涂色, 表示出不同的分数, 并且利用画图软件中的文字工具栏, 写出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学生们做完上传后, 我再把学生的作品通过服务器又传递到学生的电脑中, 学生们通过浏览全班的作业情况, 再进行相互评价, 有的对别人的作品称赞不已, 有的也及时指出了同学的错误。这样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也利于学生们更主动、更认真的进行数学学习。

篇4: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激发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尚小,上课注意听讲时间较短,持久性相对较差,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往往能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在教学中一个使用得恰到好处的课件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有个知识难点,是已知游泳池的长、宽、高,求游泳池的表面积。我们应及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在屏幕上放映了游泳馆里人们游泳的场面,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喜欢游泳吗?”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喜欢,喜欢。”紧接着我说:“上个周末老师去游泳馆游泳了,遇到了一个问题,谁能帮助解决下?”这时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着急地说:“老师快说呀。”我说:“遇到了两个小学生,他们在谈论一个问题。”一边演示带声像的动画课件:两个小学生的对话,意思就是估算游泳池的表面积,小学生目测出了游泳池长、宽、高的数据。我说:“仔细观察游泳池,谁能帮助估算一下这个游泳池的表面积呢?”边演示边将画面停留在整个游泳池上。有的同学小声说:“游泳池是由五个面组成的。”我追问了一句:“同学们,游泳池有几个表面呢?说说理由。”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五个。”有的同学还开玩笑地说:“如果要是六个表面的话那怎么游泳呀。”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不失时机地说:“仔细观察游泳池,怎么列式呢?”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列出了不同的算式,课件依次演示每个面的面积求法,最后得出了游泳池的总面积。最后屏幕演示那两名小朋友中一名小朋友的正确解答。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同学能用更多的方式求游泳池的表面积,你们更棒!”学生们的积极性倍增。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有身临其镜的感觉,使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上,它远远胜过传统的手段。它的呈现方式灵活多变,如可以以图形、文字、动画、视频等形式出现,这些丰富多彩的演示功能对学生是极大的吸引力,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圆锥的认识》中,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同学们对圆锥有了直观深刻的了解,使学生们很快就了解了圆锥的基本形态和具有的特征。尤其是圆锥高的演示,由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课件中用一条线表示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不用老师过多语言的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年龄,他们非常愿意去探索、去发现各种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有趣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充分激励学生去猜想、想象和联想,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长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点。此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合作去创造。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变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得到结论。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生活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可以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理解

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生由于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对公式推导、几何形体组合、解决问题等知识理解掌握不好,教师也感觉讲解困难。如果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构建了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突破障碍、理解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转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它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使我们教学更加快乐,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1] 姚 飞,浅谈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数学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2).

篇5:小学信息技术常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启动写字板,认识写字板的基本界面。

2、学会用智能ABC输入中文。

3、在写字板中录入文章,并保存。

教学任务:

在写字板中录入文章。

教学重点:

认识写字板的.界面,能输入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写字板”是Windows中重要的文字处理工具,它可以进行文字的输入、修改、修饰等,还可以用它写信、做作文、制作贺卡等。

二、走进“写字板”

用鼠标单击[开始],依次打开[程序]、[附件],单击[写字板],就可以进入“写字板”。

认识“写字板”窗口:

1、工具栏:输入文章时,各种工具可派大用场。

2、格式栏:可以使你的文章更美观。

3、书写区:你可以在这儿随意写字。

三、进入和退出汉字输入状态

1、进入汉字输入状态

单击En按钮,选择[智能ABC输入法]。现在。你就可以在写字板中写文章了。

2、临时回到英文状态

在输入中文的过程中,如果临时需要输入英文,可以不退出中文输入法,临时回到英文状态。

教你一招:按Ctrl+Shift键就可以改变输入法,

也可以用Ctrl+ 键快捷地进行中英文输入状态的切换。

鼠标单击智能ABC输入法工具栏上的AC,这个按钮就会变成A,表示转到英文输入状态了。要回到中文状态,只要单击A按钮就可以了。

3、退出汉字输入状态

单击任务栏右边的输入法按钮AC,选择[英杰语],就可以回到英文输入状态了。

四、保存你的文件

在电脑中,一篇文章、一幅图画、一段音乐都是一个文件。编辑文章时要随时保存自己的文件。

1、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

2、在对话框中输入文件的名字海报。

3、单击保存,将输入的文件储存起来。

练习:

篇6:小学信息技术常规课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Photoshop中画笔的选择和使用 ②掌握画笔的不透明度的选择和使用 ③掌握动态画笔的设置及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培养自主探究实验的能力 ②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让学生享受画水墨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②培养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本实验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浓、积极性高,经过几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特别是对鼠标的运用比较熟练,能够使用鼠标进行绘画。而且在五年的美术学习中,孩子们接触了很多类型的绘画方式,但对水墨画相对比较陌生,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利用他们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知识迁移。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对Photoshop的强大功能和广泛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图像处理方法,也为本实验目标的达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重点难点1.实验重点:画笔的选择和不透明度的设置

掌握了画笔的选择(大小和形状),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模仿力、想象力进行绘画与创作;掌握了画笔不透明度的设置,学生就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画出水墨画浓淡相宜的整体感和墨分五色层次感,从而达成小猫咪的绘画。

通过任务驱动,提出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画笔大小如何选择、尖角柔角的基本概念、以及不透明度对画笔笔触的影响。2.实验难点:动态画笔的设置

用鼠标当做画笔作画是不可能画出由浓转淡、由大及小的笔触效果。这样的技法是水墨画的一种常用的绘画技法。它使水墨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在photoshop中专门为此设置了“动态画笔”以模仿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因为“动态画笔”的设置是photoshop画笔设置的高级设置,也是水墨画能否形象生动、跃然纸上的关键设置。这个高级设置面板比较难找、设置也相对复杂,经过实践学生容易出错。把动态画笔作为本实验的难点,以教师演示与学生探究相结合来突破。教师演示动态画笔设置面板如何调出,并设置不透明度的抖动方式——渐隐;学生探究渐隐参数设置对画笔笔触的影响,并通过观察范画让学生明确尾巴、胡须、脚趾需要设置不同的动态画笔参数。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激趣引入

(一)说激趣引入【2分钟(视频1:30+教师激趣0:30)】

开门见山提出水墨画,再通过老师作水墨画的视频引入,给学生初步建构画笔大小、笔触浓淡的概念。

【活动】重点掌握

(二)说重点掌握——画笔的选择和不透明度的设置【7分钟(学生探究3:00+教师问题、启发、引导、小结、PPT展示4分钟)】

首先是视频开课,建构概念。顺势而为,用“歌曲——没有纸、没有笔,我们就用PS,没有水、没有墨,PS帮我们变。”过渡到新建画布,再用“任务驱动、探究学习”的实验方法,让孩子们去实践、去操作,去找到答案。从建构概念的视频开课到旋律感强、紧抓兴趣的歌曲改遍,最后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方法,紧紧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形象的概念到抽象的工具运用,由名称到功能的转化,一下让学生牢牢掌握实验重点。

【活动】难点突破

(三)说难点突破——动态画笔的设置【8分钟(学生演示2:00+教师演示1:00+学生交流探究4:00+小结、ppt展示1:00)】

掌握了重点,我顺势做了一个小测试,让学生演示画尾巴。学生演示,既是对之前的目标掌握情况的一个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教学方法,更是对之后问题的突破的切入点,是我这节课中设计的关键点——比较质疑,发现问题顺势引导出画笔高级设置——动态画笔;教师演示,指定面板位置和设置,学生探究参数引起的变化并小组讨论胡须、脚趾、尾巴用什么样的参数合适。从学生演示——质疑——演示探究——解决的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顺利、自然的感受到了难点突破后带来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动态画笔效果。而这一切都是交给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得来,为的就是把话语权给他们,把课堂主动权给他们,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练习】自主创作

(四)说自主创作【15分钟(学生作画+添画)】

体现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成长。学生作画的过程“只求神似,在乎体验”;提高小组协作能力,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都能享受探究、创作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受成功,相信自我。【活动】展评激励

(五)说展评激励【6分钟】

肯定孩子的创造力,评出最佳小组以及最佳想象、最佳色彩、最佳添画等奖项奖励学生。真心表扬,多维度,多层次称赞孩子(你这个水墨画既像又不像,这就是水墨画的“妙”处……),让孩子体验成功,享受“我能行、我最棒”的喜悦。评价与评比是本实验的高潮,通过学生自己完成的作品进行小组评选,评选标准以具有想象力的作品为主,有添画的作品为佳,有色彩搭配为宜。充分肯定孩子的创造力,激发孩子对自我的肯定和对photoshop画水墨画的热情与兴致,使学生沉浸在水墨画的意境里,感受水墨画带来的乐趣,也体验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讲授】总结升华

(六)说总结升华【1分钟】

提问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从学生自己的学习中激发他们对PS的热爱,启发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学习。(灵活的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不光能画出猫咪,还能画出各种各样的画,希望大家课后多加练习,活学活用,肯定能成为一名画电脑水墨画的高手。。)

第5课 可爱的猫咪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第5课 可爱的猫咪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激趣引入

(一)说激趣引入【2分钟(视频1:30+教师激趣0:30)】 开门见山提出水墨画,再通过老师作水墨画的视频引入,给学生初步建构画笔大小、笔触浓淡的概念。

【活动】重点掌握

(二)说重点掌握——画笔的选择和不透明度的设置【7分钟(学生探究3:00+教师问题、启发、引导、小结、PPT展示4分钟)】

首先是视频开课,建构概念。顺势而为,用“歌曲——没有纸、没有笔,我们就用PS,没有水、没有墨,PS帮我们变。”过渡到新建画布,再用“任务驱动、探究学习”的实验方法,让孩子们去实践、去操作,去找到答案。从建构概念的视频开课到旋律感强、紧抓兴趣的歌曲改遍,最后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方法,紧紧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形象的概念到抽象的工具运用,由名称到功能的转化,一下让学生牢牢掌握实验重点。

【活动】难点突破

(三)说难点突破——动态画笔的设置【8分钟(学生演示2:00+教师演示1:00+学生交流探究4:00+小结、ppt展示1:00)】

掌握了重点,我顺势做了一个小测试,让学生演示画尾巴。学生演示,既是对之前的目标掌握情况的一个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教学方法,更是对之后问题的突破的切入点,是我这节课中设计的关键点——比较质疑,发现问题顺势引导出画笔高级设置——动态画笔;教师演示,指定面板位置和设置,学生探究参数引起的变化并小组讨论胡须、脚趾、尾巴用什么样的参数合适。从学生演示——质疑——演示探究——解决的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顺利、自然的感受到了难点突破后带来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动态画笔效果。而这一切都是交给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得来,为的就是把话语权给他们,把课堂主动权给他们,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练习】自主创作

(四)说自主创作【15分钟(学生作画+添画)】

体现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成长。学生作画的过程“只求神似,在乎体验”;提高小组协作能力,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都能享受探究、创作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受成功,相信自我。【活动】展评激励

(五)说展评激励【6分钟】

肯定孩子的创造力,评出最佳小组以及最佳想象、最佳色彩、最佳添画等奖项奖励学生。真心表扬,多维度,多层次称赞孩子(你这个水墨画既像又不像,这就是水墨画的“妙”处……),让孩子体验成功,享受“我能行、我最棒”的喜悦。评价与评比是本实验的高潮,通过学生自己完成的作品进行小组评选,评选标准以具有想象力的作品为主,有添画的作品为佳,有色彩搭配为宜。充分肯定孩子的创造力,激发孩子对自我的肯定和对photoshop画水墨画的热情与兴致,使学生沉浸在水墨画的意境里,感受水墨画带来的乐趣,也体验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讲授】总结升华

(六)说总结升华【1分钟】

篇7:小学信息技术常规课教案

教学内容:

1、体育与健康常识:体育课课堂常规。

2、游戏:分左右。

教学目标:

1、知道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

2、能说出体育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

3、游戏中能快速准确的回答方位,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重点:课堂常规内容与要求。

教学程序:

1、向学生介绍体育课的特点,建立体育课课堂常规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互动,畅谈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通过事例让学生明确课堂常规的要求。

2.1对老师有礼貌。上课铃响,静候上课。要求;快、静、齐。因故迟到要喊报告。下课时按老师要求整队,听老师下达口令后才下课。

2.2不迟到,不早退。提前向教师请假并按老师的要求参加适当的活动、见习或全休。

2.3上体育课要穿轻便的服装和鞋子,尽量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携带小刀、钥匙、胸针、钩针等硬物。补充重点对运功服、运动鞋的要求必须要做到。

2.4注意安全。严格按老师教授的方法练习,未经允许不随意动器材,不做与课无关的动作,重点强调对安全的注意,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2.5爱护公共财物。课前按老师要求布置好场地器材,练习时要爱护使用器材,课后要认真清点归还器材。

3、通过师生问答方式辨别左右方向及身体的左右部位

4、讲解游戏方法、规则,组织游戏活动,可引导学生面向不同方向能力或让学生面对面站立进行游戏,提高学生兴趣。

篇8:小学信息技术常规课教案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优势

中小学所倡导的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基于网络运行、不受时空限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为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虽然可以借助手机、i Pad等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主流的传播媒体还是计算机。而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每节课都能使用计算机网络,这就为微课这种教学资源的传递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边看、边做,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多地强调学生通过获取不同的资源,自主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构建。信息技术需要学生学习大量的操作技能,而信息技术教学一般是教师广播教学并非一对一授课,学生在面对计算机屏幕学习时会经常出现操作细节的缺失,利用微课可以高效再现操作细节,有利于学生的自我修正和记忆,同时也避免了教师的重复性劳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需要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信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非常明显,教师一一解答部分学生的疑问难免有所遗漏还无法统筹全局,统一解答又浪费了很多学生的时间,而利用微课作为自主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异步差异化教学。

同时,微课资源的使用可以避免信息技术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一般信息技术教师的任课特点是:每班节次少,班次多。也就是说,同样的一节课,有可能重复十几次以上。这种不厌其烦地讲解和指导,考验教师的耐心,也消耗了教师的精力。如果将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一个个微课,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师上课的效率。

况且,信息技术教师在微课制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在PPT制作,录屏软件使用,还是视频后期剪辑制作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有优势。几乎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手,因而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微课时,没有技术屏障。

二、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增效信息技术教学

微课的类型非常多,可以按照课堂教学方法分类。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决定了微课资源的鉴别、开发、组织以及使用,且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理念决定了微课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在开发信息技术微课时应充分考虑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用适合的微课类型。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型都需要微课,如理论性知识及作品评析更需要教师亲自对学生讲解,师生互动交流会有更好的效果;操作性知识的新授课则更需要结合微课进行讲解,在微课中学生可以重复查看某个操作,从而完全理解和掌握操作的步骤。

通常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实用的微课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讲解说明型

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授为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这是中小学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2. 操作演示型

具体的实例需要演习其具体操作步骤尤其需要强调细节。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3. 主题活动型

分析主题活动的探究目的,讲解探究方法。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 解题推理型

对某个程序任务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等。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尤其适合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课程内容的需要与一节课中各环节的需求选择制作微课的类型,让微课在辅助课堂教学时发挥更好、更大的效果。

三、微课教学应用策略

关于微课的来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自己需要的微课资源,拿来修改后在使用。尤其是近两年,各种微课比赛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可以很容易从这些比赛平台上搜集到自己想要的微课,例如中国微课网、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平台、佛山市中小学名师精品课例(优秀微课)平台、深圳市首届微课大赛平台等。微课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作为辅助学习资源在课外自主使用。微课应用于教师课前准备环节,开启教学设计新思路;微课应用于教学管理,渗透德育;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应用于自主探究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知识建构;微课应用于分层教学,实现个体差异化学习满足;微课应用于操作技能演示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微课应用于问题解决思路启发引导环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应用于学习策略引导,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微课应用于课外学生竞赛的个别辅导,跨越时空,提高辅导效率。

四、微课教学应用反思

近几年,无论是笔者自己上的信息技术课还是外出教研听的课都加入了微课这个元素。但是在评课的过程中,也反映了我们当前一线教师对微课的使用还不够到位。部分教师还存在为增添课的元素而增加,微课在课堂中起不到一点作用,或者它们还在为微课应该放在课前还是课中而争论不休。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微课,同时更并不会硬性规定放在课程的某个阶段使用,而是要所授课程属于什么类型,教师的制作初衷又是什么,才能决定微课配套了哪些相关资源和教学活动。

1.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微课

资源也好、技术也好目的都是为教学效率服务的。没有必要赶潮流为了使用而使用。曾在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听到一节课,一位教师利用一个8分钟的微课进行情境导入,效果并不理想,其实还不如直接用一个问题导入。因此微课要根据教学需要使用。

2. 微课设计与制作要避免花俏、肤浅

例如,知识点划分得过细,既没有承接先前知识,唤醒先前经验,又忽视引出后续知识点,成为“知识孤岛”。注重高密度地呈现知识,忽视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使学习者只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过分追求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上转移到呈现形式上,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以及满足于短暂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微课设计要注重学习情境创设,承接先前知识,唤醒学习者先前经验,接着解决重难点,最后引出后续知识点;注重问题设计,触发学习者深度思考。微课也不易过度动态化、趣味化,使学习者在恰当的情境、情绪和节奏中观看、体会、思考,进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波波的“热潮”。如何更好地把微课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充分发挥微视频的作用和功能已经是当前教育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就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在运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微课运用时机与效果上的经验。介绍了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微课模式下如何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3]施国栋.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3(9):178-179.

[4]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势[J].教育信息技术,2013(4):19-21.

[5]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37-40.

[6]郑小军,张霞.微课的浅阅读趋向及其对策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2013(2):67-69.

[7]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8]郝志勇.微课到底是什么[J].科技视界,2015(4):303-304.

上一篇:酒店督导层培训下一篇:非上市公众公司需要信息披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