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对一带一路

2024-07-24

经济发展对一带一路(精选6篇)

篇1:经济发展对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要]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近年来对国民经济转型和提升提出的重要战略。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入手,详细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探讨一带一路落实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内需;出口;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日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古老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型上进行了深化。其中,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丝绸之路的轨迹上继续向西延伸,辐射到欧洲,将亚欧紧密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北至欧洲,中至中亚,南至南亚、印度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影响下,我国西北五省和西南四省将重点受益,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重大提升作用。另外,河南省、山西省等内陆省份也可以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拉动内需、扩大出口。

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我国古代“下南洋”为原型而进行的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我国东部省份为主,及主要港口,主要对接东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和欧洲。其中一带一路战略的建立、亚投行的设立、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化大港口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等规划实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辩证地看,基础设施、交通、文化旅游等项目的投资也对拉动内需和经济“走出去”有相当大的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环境下,为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尤为重要。第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对“走出去”经济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要彻底改变世界工厂的格局更加需要优势资源和有利政策的推动,拉动内需,扩大出口。一带一路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直接效应;第三,我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经济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大发展时期,资源的不断消耗,成为制约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因素。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为我国经济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一带一路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拉动内需。一带一路战略由于其政策十分优惠,能够吸引大批客商落户,并形成产业的聚集。而产业聚集的形成又能够带动贸易、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建立也会对沿线城市造成极大影响,大量的贸易往来、人员交流促进了周边城市的基础建设、金融贸易、商业地产的发展,带动了地处内陆省份和城市的经济发展。首先为保证中国与中亚、欧洲国家的贸易信息充分对称,建立丝路物资交易平台,按照不同的模块分为农产品、旅游业、工艺文化类、医药类、石油化工类和机械类。在每个模块中除了相关产品的质量等级、技术参数、价格等基础的信息外,还设有贸易合作服务支持模块,可以就相关贸易合作进行深入洽谈与沟通。这些产业的发展会极大地带动内需,增加就业和税收;其次是金融合作体系,亚投行的设立受到了国家和国际的重点关注。国家为了扶持该项目投入了万亿美元作为扶持资金,再加上大型企业和各种组织机构的关注与支持,为构建亚投行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二)扩大出口。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建设越加重视,而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与国际贸易市场接轨,成为连接西部地区与中亚、西亚、欧洲诸国的枢纽。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还有助于深化国内外在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转型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在很多方面享受着国家最优惠的政策,如进出口货物不受数量限制、金融外汇管理放松、实行金融自由化、进口免税等。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省份作为自己的物流分拨中心,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物资调配。因而,一带一路战略将聚集巨大的贸易流。此外,一带一路战略放松了对外汇的管制,实现了货币兑换,这些因素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推进了出口规模的扩大。

(三)改变经济结构。一方面改变了内陆省份和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首选之地。高科技企业的引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对本地企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也促进了区域内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企业的入驻,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因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带动金融、商贸、保险、交通、餐饮、住宿等众多产业的大发展。就金融行业来说,“亚投行”的设立将促进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同时增加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三、一带一路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拉动内需。当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非洲的合作集中在经贸和旅游两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要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在2015年博鳌论坛期间,泰国官员就提出,海南与东盟直航的航班数量少,严重阻碍了双方的往来。同时,洋浦自由港的建设进度和规模比天津港方面都有不小差距。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和城市,利用好自身生态环境良好、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产业升级。例如宁波港和洋浦港及三亚临空经济区的升级建设对拉动内需都有巨大的推动力。

(二)扩大出口。以沿海省份为例,以先进科技为支撑的制造业和发达的软件业为依托,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出口电子产品、软件服务和设备。同时利用渔产品丰富的优势,努力开发适合热带种植和生产的农副作物。以质量赢机遇,以口碑谋发展,快速打开海外市场的大门,提高海外市场占有率。同时,要充分利用沿海省份的区位优势,把国外的优势资源和项目引入国内。比如,原油生产、煤炭产业、冶金技术、热带水果、天然气、机械制造业等等。另外,还要对南海的海上通道功能进行深入发掘,大力开发物流产业,加速东南亚、非洲与国内的物资交换与贸易往来。

(三)改变经济结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包含区域能够对物流需求充分满足,同时也实现了国际港口群的建设,包括宁波、洋浦、三亚、北海等港区。港口群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能源与一些散杂货物的运输也都有涉猎,以此成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运输主体地位。

以沿海城市轴心区域,通过经济园区和加工贸易园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以及内地企业来到沿海,使资源整合、加工生产以及营销服务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一种三方联动的新型产业格局,成为了亚太经济圈的活力中心。

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

(一)加大对贸易输出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了增大贸易顺差,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更好地占领海外市场,提高本国的竞争力,需要加大对贸易输出企业的支持力度。具体来说,从政策方面,需要细化进出口退税政策和相关税收优惠措施,以尽可能减小外贸企业的贸易壁垒,鼓励企业从事外贸经济业务往来。从信息提供角度,可以针对企业的外贸实务及相关问题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具体服务项目包括海外贸易环境咨询、外海投资政策咨询、企业法务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等。

(二)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一带一路”基础建设的基石,为了更好地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促进经济发展,就要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如兴建国际化的航运枢纽站,使从出行人数和出行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充分利用海上资源建立游轮航线基地,可供海外船只停靠,解决游艇跨境停靠问题;开发高端游艇服务,为跨境豪华游提供适宜的出行工具,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推进自由港口的兴建,为全面拓展航运业务,提升海运竞争力做贡献。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只有将一带一路战略贯彻落实,才能完成国家经济转型的重大目标。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延伸,必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福泽子孙的重要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航[J].海运纵览,2014.5.[2]雷兴中.关于创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探讨[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9.

篇2:经济发展对一带一路

“一路一带”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基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通过发展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突破了理念上的禁锢。二是通过沿海14个城市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开放的领域,形成了开放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三是延伸到长江沿线的开放,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局面。这种按梯度分层次的开放节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其基本驱动力是先开放合资、后扩大出口,通过对内深化改革激发增长活力。通过加入WTO,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拓展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空间,其结果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内需外需一起拉动,形成了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增长局面。今天,国际国内形势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吸收过去有效的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需要我们调整发展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目前,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需求明显减弱,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已形成了新的压力,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耿耿于怀,不断通过对贸易结构的调整及规则的重塑,试图从多方面限制中国的发展。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基础,可以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我国同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共建丝绸经济带的倡议之所以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因为在已有的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振兴势必会形成对阿拉伯和东欧国家的辐射作用,其结果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对中国来说,可以带动内陆沿边向西开放,相当于扩大西部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开放所到之处,经济即进入活跃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之后,同东部沿海相比起步较晚,必须加快对外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内陆沿边开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内容,只要加快推动和落实,将进一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结合我国周边外交的发展重点,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开放性经济水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东部省份应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

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省份可以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其困难表现在,各国期待高,自己准备少投入多效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欠发达,人文环境复杂,宗教、民族矛盾多,国家之间边界争端、水资源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等。这些问题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在国内,在于“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要想长久的把困难解决好,必须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是保障,要协调;道路联通是条件,要满足;贸易畅通是目标,要互利;货币流通是途径,要跟进;民心相通是关键,要先行。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主席访问印尼期间,又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的亚信峰会上,习主席向世人展示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新面貌。

经济,向来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当前国际环境暗流涌动,似乎攀上山峰沐浴阳光的方式独有你争我夺,殊不知经过漫长世纪更迭的社会已约定俗成了自有的规则,谁能率先领悟它的真谛谁就会掌握长久而非短暂的主动权。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迟缓、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进程难、外部环境摧残中国出口以及美国经济一家独秀和国际经济市场僵化等诸多挑战,我们也到了考虑更深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时候了。反观亚洲自身,亟待解决的关乎各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时刻提醒着我们问题的重要性。中国这次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是为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治理做出的最好诠释,这是国家的连通,是心与心的连结。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发挥着它强大的作用,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深化了合作交流,加深各国友谊并促进各国的发展。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数不清的瓷器、丝绸、茶叶等流向各国带去了文明和美好,也带来了喜爱和赞誉。今天,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国际经济问题上充分展示了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惠及周边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向世界重申和平崛起的伟大理念。

作为连通了各国发展的金纽带,“一带一路”深刻影响和改变亚欧大陆数十亿人民的生活,政策沟通、贸易往来、资金流动、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便利也加速了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这次好机会对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拓宽市场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处于自贸区的企业,由于自贸区数量不断增加,自贸区也将促力“一带一路”的发展。找准立足点,准确分析自贸区对自身的影响,以便更好的发展自身和贡献“一带一路”。由此可见,“一带一路”连通的不仅是国家与国家,更多的是惠及民生。

中国铁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自2013年9月、10月起,中铁建总部的国际部与经营计划部就一直注意收集“一带一路”的相关信息,跟踪相关的项目。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一带一路’是工程机械企业的‘春天’”。正如中铁建和三

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 赵保佑说,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河南共有4处入选,应该和这些“世遗”优势相结合。另外,还应结合好“一带一路”战略中河南所拥有的实际地位,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郑州被列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明确指出“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

“我认为,河南应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内陆地区的战略连接点’作为主要定位。”赵保佑说,“为适应这一战略定位,必须做好三个对接。与郑州所独有的交通枢纽地位对接,利用好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米字形高铁、郑州航空港和已开通的‘中欧班列’;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对接,洛阳、开封在中外交流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要挖掘内涵,叫响品牌;与我省整体的产业优势相对接,发挥我省在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交通物流业的优势,增强我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形成‘一带一路’的战略核心腹地。” “一带一路”必将在共建共营中向共赢延伸

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傅云威)以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契机,围绕“一带一路”话题的探讨连日来不断升温,促进人们不断深化认识“一带一路”内涵、战略意义,并客观看待中国经济特性、国际角色定位。这让人们愈发相信,“一带一路”必将在共建共营中向共赢延伸。

中国既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也是这一倡议的积极践行者,这一倡议饱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契合了中国的国家定位,呼应着全球市场深刻变化和调整。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旧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科技革命和新经济增长点尚在酝酿。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国际开发合作游戏规则,引入更加系统、广泛、普惠的新型合作机制,是打破僵局、赢得新增长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在全球价值链条上,如今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中间之国”,其独特优势在于,上能与最尖端的技术资本要素对接,下能与广大发展中国合作,联通高、中、低端资源和市场。

就是说,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而这个角色绝不止于基建领域的架桥铺路,而是利用自身独特优势,承上启下,破除梗阻,打通上下游资源,联通高低端市场,提高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效率。

正是出于对全球经济新格局和中国定位的敏锐判断,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外界广泛认同。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当前发达经济体应与发展能力弱的国家开展结构改善性的项目,以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拉紧彼此经济关系。“这方面可以参照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他说。

篇3:经济发展对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具有宏观的发展理念与思维, 2013年9月到10月,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期间, 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倡议。该倡议以其全新的发展理念促进着东南亚国家的全面、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提出以来, 各种研究、讨论更多地是聚焦于经济发展的思想的层面, 例如阐发丝绸之路文化或民心沟通与凝聚。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 战略思想与实际计划相结合, 充分推进“五通” (即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框架建设, 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取得早期实际效果的收获。

“一带一路”战略可谓是我国在现在发展阶段之中, 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思想, 在发展之中不断的依靠精神指导, 是我国各个地区得以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中仍旧存在着思想的局限性, 即思想无法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模式, 其需要以一定的客观条件为依托。不断的发展强化精神领域的建设, 并不能催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所以, 该思想如果依托中国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域, 发展将是不可限量的, 本文将以西南地区为主要依托进行相关的探索与研究。但是单纯的就战略思想而言, 其还是具有优越性的。“一带一路”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地带, “一带一路”贯通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区域, 连接欧洲和亚太两大经济圈。在各个国家与各个地区之间, 起到了一定的连接作用。就“一带一路”拟定的参与活动的国家之中。当前沿线的相关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 与我国企业扩大经贸合作、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和空间十分广阔。这种强大的发展空间, 实际上也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发展, 开拓了宽阔的发展道路。

二、我国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我国领土的西南边陲, 其中无论是陆路还是海陆, 都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发展的门户, 但是西南地区仅仅广东一省份以区位优势发展为我国各省份前列, 其余省份, 可以说对于内陆地区来说, 就是贫困的代名词, 无法适应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 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十分堪忧。

首先, 我国西南地区相对与自身的优势而言, 其发展却是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的, 以往在西南地区的发展理念之中, 都是面向我国内陆地区进行发展的, 但是由于西南地区地处内陆边疆一带, 很多地区甚至是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 或者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 由于交通、语言、民族等原因, 其经济发展, 严重落后于南方其他省份。再以其经济基础为例子, 西南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尤其是其中的交通运输环节, 是制约西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很多具有优势的农夫产品无法进行快速的产销, 同时西南地区具有十分优势的环境资源, 而交通的制约, 限制了西南地区经济水平低, 影响交通运输的资金投入和技术。而无法与内陆进行交通往来, 也就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限制了西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很多优势条件都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更谈不上进一步的发展了。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也不能更进一步的吸引外资的投资。可以说这是阻挠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次,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立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的发展战略。战略之中为西部地区, 尤其是其中地处西南边陲的西南地区, 制定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在该战略的指导之下, 西部地区全面促进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西南地区的发展制定了良好基础与起点。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来说, 我国正在积极寻找适合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并且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基础战略, 相应的制定了更加适合其发展的子战略。战略的制定充分表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在强有力的发展指引与发展保障之中, 整个西南地区的发展已经由原本的闭塞, 开始了积极的对外探索, 发展理念也逐步转变为了外向型发展。加强的交通、信息、网络的联系。西南地区的各项经济发展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再次, 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之中, 交通问题仍然是关系到实现西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虽然在我国西部地区, 已经逐步确认了外向型的发展战略, 在面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往来之中, 也逐步的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但是就目前西南部地区的发展现状而言,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等因素。西南很多地区不通铁路, 公路运输发展也相对来说比较缓慢,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桂林市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 但是其铁路交通, 仍旧无法比肩中东部地区, 甚至连东北地区都无法相提并论, 桂林市铁路交通, 除了2014年所修建, 并交互使用的高铁之外, 其原本的铁路仅有一条客流专线, 进出桂林的交通可谓是较为困难的。由于桂林市旅游城市, 其路上交通还算便利, 与周围的省市自治区等都有客运与货运汽车。但是, 在旅游旺季, 其交通仍旧受到了很多条件的限制, 无法发挥到最大功效。

最后, 西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思想, 相对来说不够成熟, 无法将发展视角针对到外向型经济发展当中。在发展之中, 不是针对本地区的自给自足, 就是针对我国国内的其他地区,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 其既具有天然的海港, 同时又具有相接壤的内陆国家, 但是在广西经济发展中, 进出口份额却少之又少。可以说, 缺乏强有力的战略指导, 是西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我国西南经济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我国西南经济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主要针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进行指导, 以走出去为主要的发展目标, 以与各个周边国家的密切的经济往来为主要发展方式, 其在发展之中, 为我国国内的主要辐射地———西南地区带来巨大的影响。本小节主要针对性的探索一下其对于我国西南经济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首先, 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改变了原本贫困落后的经济面貌,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 在经济发展之中, 已经逐步展现了我国作为大国的影响力。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精髓的现代体现, 我国正在逐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平友好的信任关系。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之下, 西南地区也在对于自身的经济建设方面, 加强自身毗邻东南亚国家的区位优势, 加快自身对外开放的步伐, 进一步推进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西南地区也可以逐步改变自身股部自封的思想状况, 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强自身经济建设的基础上, 稳步巩固国防, 用自身过硬的实力来保卫我国西南边疆。

其次, 将虚拟概念与实际的经营活动相结合, “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是一种虚拟的战略思想, 而思想到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并不能直接进行实际成果的转化。面对战略思想, 西南地区相关的经营活动如何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 就成为了我们所首要思考的问题。所以, 笔者认为应该在战略思想的指导之下, 进一步落实到实际的层面上, 并且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比如, 政策沟通应包括理念共识、决策共商;设施联通应包括设施共建、资源共享;贸易畅通应包括关税共同、规则共议;资金融通应包括汇率共浮、信息共享;民心相通应包括文化共存、价值共惠。在这种思想的督促之下, 利用西南与南部沿海的最便捷通道, 结合了资源与区位优势, 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相信该举措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 并且可以巩固我国的民族团结, 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再次, 拓宽发展战略思路, 在原本的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之中, 往往比较关注自身的发展状况, 常常利用其中的优势资源进行发展, 例如旅游产业, 农夫产品产业等, 这种发展思想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想要谋求长期快速的经济发展, 单纯的依靠自身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而“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对于这种思想最好的扭转, 在发展之中, 西南地区可以逐步拓宽自身的发展战略思想, 利用国家的各项金融扶持政策, 全面推挤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周边国家与相关地区的经济往来于合作, 从根本上扭转自身的发展局限。

四、结论

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内涵出发进行探索, 梳理了该战略思想的基本内涵, 同时, 以我国西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现状为分析的重点, 其中主要问题为基础设施建设不过全面, 发展思想相对陈旧等。结合以上两点, 笔者简要的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我国西南部地区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影响。希望本文的分析以及理论依据, 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范本与实际意义。

摘要:就目前我国的发展阶段而言,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战略, 基于这个目标, 我国历经数年不停的拓展发展战略与战略思想, “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其中具有一定实施精神的战略思想, 其战略思想的发展与实施, 对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西南地区地处西南沿海地区, 毗邻东南亚国家, 其十分具有经济发展潜力。但是就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发展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而言, 比较缓慢, 究其原因除了客观因素的制约, 就是在发展之中主观思想无法跟进。另一方面, 我国积极建设“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尤其是对于整个西南地区来说, 其在发展之中牢牢把握机遇,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对于西南经济未来发展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希望可以在“一带一路”宏观战略经济背景中, 挖掘西南地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潜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西南地区,经济未来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1]赖庆奎.“西南地区参与性方法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昆明召开[J].林业与社会, 2003 (01) .

[2]饶光明.建立市场化的西南地区区域经贸协调机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4 (02) .

[3]孙尚志.我国西南地区“八五”重点建设的初步设想[J].软科学, 1990 (03) .

[4]西南地区社科联协作会议纪要[J].四川社科界, 1992 (06) .

[5]张蕴岭.聚焦一带一路大战略[J].大陆桥视野, 2014 (08) .

[6]白永秀, 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 2014 (03) .

[7]陈万灵, 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J].改革, 2014 (03) .

[8]韩隽.中亚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问题与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06) .

[9]Abudul Sahibi.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J].大陆桥视野, 2009 (07) .

[10]杨值珍.冷战后南亚安全形势及中国对南亚安全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1) .

篇4:经济发展对一带一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其中区域经济成效显著,东西部差距逐渐缩小。但是,由于受到地理条件、资源、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和出口发展趋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区域经济的整体格局并没有大大改观,仍然呈现东快西慢的态势,东中西部之间也仍然存在产业结构重叠、区域协同机制不完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倡议。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战略实施的建议,是均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总体经济水平的一大侧重点。

“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一带一路”战略以中国为中心涵盖亚欧非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为目标,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为主要内容,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的多。该战略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对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其实质是中国为了反对霸权主义,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而对当前不合理的政治地理进行的根本性重塑。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地理、资源、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和出口等多方面因素,中东西部差距较大,主要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区域之间经济规模差别大。首先是地区间经济规模差异,东部GDP总量高于中西部;其次是省份之间的差距,例如2015年广东省的GDP总量是西藏的71倍,天津的GDP总量是海南的4.5倍,区域间经济总量的悬殊差距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间经济结构差距大。从产业结构上看,东部地区以发达的二三产业为主,而在中西部,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较高,产业结构的转型动力依然衰微;从城乡结构上看,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城乡差距显著;从收入差距上看,东部地区收入差距远远小于中西部。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发展差距大。在区域间经济规模差别大的背景下,各区域间人均财政支出总量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东中西部的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差距大,且越往基层,差距越大。相应地,无论是单一的基础设施还是基础设施综合体系,我国东中西部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基础设施没有打下发展基础,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更不可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只能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增大的恶性循环。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战略,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带一路贯穿诸多区域,发展宗旨就是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东部制造业向西部专业,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调节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可以从以下三個层面进行分析。

东部扩大开放范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近年来却开始趋缓,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升高,成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意味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进行转变。在此基础上,“一带一路”战略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上了一针“强心剂”。而且,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合作、谈判,为东部地区建立进一步的开放机制奠定了基础,对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中部挖掘发展潜力。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明确了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生产基地、现代设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简称“三基地、一枢纽”。近十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不断重塑,东西部地区区域间的合作与竞争早已拉开序幕,并一直在路上,作为东西部之间的枢纽地带,中部地区的崛起是“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重要一环。据国家统计网统计,2015年中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全国的15%,其中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同时,中部作为东西部之间的桥梁,也具有战略性意义。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部地区的枢纽地位真正得到体现,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心脏地带。

西部迎来发展机遇。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增加,西部地区凭借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与建设,形成了更加全面、紧密的合作。西部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途径省份最多的区域,势必获得更多利益而周边友好国家的丰富资源也会为西部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缩短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指日可待。

关于优化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加快东部自贸区建设。在“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需要若干沿路港口经济区作为支撑的背景下,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领头作用尤为重要。东部经济发达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因此,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在人才、技术等环节借助国家力量走“创新驱动”之路。同时,东部地区应当在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地区发展港口经济和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提升自由贸易区的标准,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加快河北、深圳等地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使京津冀和珠三角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开放领域内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的消除,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

提升中部运输通道建设。中部地区区位条件良好,处于东西部之间,在我国经济从东到西的梯次推进中既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资本的转移,又要为西部原材料产品以及资源、劳动力等的输送发挥通道作用。但是,当前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开放程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局发展。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想发挥中部地区的国家战略枢纽作业,需要在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轴线的基础上,建设陆桥经济带。建设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运输大通道的陆桥通道,既是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也是“丝绸之路”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长江经济带和陆桥经济带加强东中西部合作,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

加强西部延边开放。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开放程度低。因此,加强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加速产业转移的承接,发展洁净煤、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是西部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延边开放问题,西北区域(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与俄罗斯、蒙古、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壤,具有向西开放的有利条件,而西南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则与东盟国家地理相近,成为我国对东盟开放的门户。

篇5: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意义

作者:房宏琳 《光明日报》(2015年10月28日 15版)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在经历了一年多的谋划和推进之后,“一带一路”战略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意义。对外,它是我国构建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思路,对内,它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有力保障。

“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更为广阔的回旋空间

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也积累到世界第二的水平,而且在可以预期的时间里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如此庞大的经济体要实现转型,若没有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不仅很难,而且会付出很大代价。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时至今日,结构性问题依然严重。究其原因,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借助人口红利和一些资源优势实现了粗放而快速的经济增长,现在要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但又不能一下子放弃过去的粗放式增长,因为会面临非常严重的就业问题,因此,对这种增长方式进行转换,只能是渐进地推动。在这一背景下,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找到更大的实现平台就变得非常重要。“一带一路”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构建这样的一个平台。

“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或地区,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彼此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如果能够实现这一战略,结果一定会是互利共赢的,产生的将是1+1大于2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把我国积累起来的庞大生产力运用于沿线各国的生产建设上,另一方面可以打破沿线国家的发展瓶颈,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当我国借此实现了经济转型,而沿线国家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之时,就会形成一种新型的世界经济发展生态。

“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其动力在供给方面主要是通过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力红利”的充分利用获得的;在需求方面主要是借助投资和进出口形成的。然而,自2010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降低表明,经济转型不再是一个未来的选项,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到中高速增长,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战略。问题在于,如何获得实现这种转型的动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实现这一转型的一个动力源泉,除此之外,深化和拓展对外开放也是获得经济转型动力的重要源泉。然而,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寻求经济转型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新兴市场化国家崛起,对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这些新形势对我国的对外开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开辟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成为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一带一路”就是适应这一形势,推动深化对外开放的新战略。

“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及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的构想是一个全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它把过去主权国家间外在的贸易联系整合为一种内在的依存关系,从而实现生产力在一个更大范围的融合和发展。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沿线所有国家都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会。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无疑也会注入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地方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地方经济不平衡问题也逐渐凸显。如果说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那么地方经济不仅要实现转型,而且落后地区还要实现赶超。从理论上讲,当形成地方经济之间不平衡的局面时,或者以经济增长的收敛缓慢地缩小差距,或者借助某些重大的发展机会快速地实现赶超。比如,黑龙江省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也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在全国的经济格局中目前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因此,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成为黑龙江省的战略目标。“一带一路”能够提供给黑龙江省的最大机会是,在拓展的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黑龙江省有着地缘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如果能够顺利开辟丝绸之路经济带,那么黑龙江省就从地处边远的位置 变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中间环节,这无疑将给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从全国来看,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都可以根据各自的自然禀赋,借助“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篇6:经济发展对一带一路

一、“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

“一带一路”对中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一种共同发展和相互协作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的区域合作平台。目的在于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倡导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区域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它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二、“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出口

一带一路战略由于其政策十分优惠,能够吸引大批客商落户,并形成产业的聚集。而产业聚集的形成又能够带动贸易、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建立也会对沿线城市造成极大影响,大量的贸易往来、人员交流促进了周边城市的基础建设、金融贸易、商业地产的发展,带动了地处内陆省份和城市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建设越加重视,而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与国际贸易市场接轨,成为连接西部地区与中亚、西亚、欧洲诸国的枢纽。一带一路战略的设立还有助于深化国内外在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转型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在很多方面享受着国家最优惠的政策,如进出口货物不受数量限制、金融外汇管理放松、实行金融自由化、进口免税等。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省份作为自己的物流分拨中心,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物资调配。因而,一带一路战略将聚集巨大的贸易流。

(2)“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对于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重大。当前我国部分领域产能严重过剩,阻碍了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产能过剩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本身的停滞,更严重的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空间将越来越狭窄。因此,只有市场具备消化产能的能力,产业升级才有空间。所以,化解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处于发展上升期,未来随着互联互通解决交通困难,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互利合作前景十分广阔。鼓励优势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承揽“一带一路”高铁、桥梁、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大型工业、能源、通信、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建设,带动国内产品、装备、服务等出口。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我国能够以支持周边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扩大外需,化解国内产能过剩,企业能够获得资金回笼,为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创造条件,或者是引进先进生产力,实现腾笼换鸟。同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相关产业的梯度转移,也能够促进国内的产业转型升级。

(3)“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

“一带一路”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经济合作倡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因此,“一带一路”将形成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局面。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将对国内的改革形成倒逼机制,打破现有利益集团的藩篱,推动政府改革与市场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建设廉洁政府等来提高政府效率;通过金融改革、国企改革等,让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民营经济的活力与实力。通过改革,将外延扩大生产转变为内涵增长发展,将外贸驱动增长转变为消费驱动增长,将外资投资带动发展转变为主要靠内资投资推动发展,促使经济转型。

三、“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1)国内省区各自为政,管理体制、思想观念有待完善

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存在竞争关系,如果不从整体规划,势必导致区域分割、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的问题,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容易出现如下情况:重大战略项目无人承担责任,无人拍板决策;各部门难以协调,各机构竞争大于合作,内部没有形成“互联互通”;缺乏实力雄厚、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熟悉国际竞争的投资主体;银行监管政策缺乏针对性、境外资产难以抵押、境外分支机构网点数量不足等造成融资结构的构建异常困难;缺乏在境外投资、经营基础设施的思想观念,管理能力薄弱;应对环保、劳工政策风险的能力薄弱;国内审批境外投资的程序冗长,不利于投标、收购兼并等活动;政策支持力度严重不足,手段单一(对外援助)等。(2)不联不通、联而不通和通而不畅

首先,在硬件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交通、通信、电网、油气管线等硬件设施。这些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包括我国西部的沿边地区。众多中亚、东南亚、非洲国家亟待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同样欧洲的基础设施老化,也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一样,有升级换代的必要。基础设施是目前制约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其次,在软件方面,沿线国家之间的法规政策不兼容。再 次,民心不通方面,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沿线国家民心不通,政治互信不足,彼此差异化大于共同点、差异化大于包容性,彼此矛盾冲突大于合作。如何培育和凝聚这种共识,化解分歧和矛盾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的关键。最后,缺乏政治互信,周边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于中国的规划存在戒心。

(3)外方的困惑和不理解

很多国家对中国存在不信任感,特别是美国,他们视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对美国在亚洲和世界统治地位的挑战,认为中方战略意图很强,在布置世纪大格局,企图整体改变欧亚大陆格局。其他国家或许担心会过度依赖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中国拟发起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也认为是挑战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以美日为主的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地位。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发展经济

(1)积极加强内外开放

由于沿线开放程度不同,双方要坚持互利的原则相互协商,加强交流和合作。依托当地的区域优势和资源,最终形成全方位的开放经济体系,从而为沿线的人民带来幸福。

(2)海陆统筹兼顾 “一带一路”既涉及陆上通道又涉及海上通道,无论是对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航线的使用都会拉动经济建设。路上通道和海上通道会形成陆上大通道、大动脉,海上通道在古代路线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新航线,实现陆海链接双向平衡。

五、结论

中国致力于维护区域自由贸易体系和发展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规划符合沿线各国和地区的根本利益,彰显了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和共同理想。加快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办法。“一带一路”的提出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转变沿线的经济增长方式外,还包括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型的转变、路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满足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新要求,共享经济建设的成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想握住你的手初一作文下一篇:游乐场之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