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

2024-04-16

二郎山(精选10篇)

篇1:二郎山

常闻绥州二郎山远近闻名,却因诸事繁复,未曾谋面。三月廿八,偶然兴起,便与几人相伴同行,一起游玩二郎山。

驱车从北门坡直上,总以为用石砖铺成的小路会发出点难听的声音,却只见路两旁时不时的会冒出来些窗棂,趁着兴致炫耀它古朴典雅的姿容。然而即使驻足欣赏,也瞧不出半点古典的韵味,倒着实有些老旧的感叹。须臾之间,又绕进了一处僻静的巷子。石凳是窄的,人也是瘦的。倘若只要从村舍门口跑出来一只鹅,定能给它那位大将军翻个底朝天。

大约过了一刻的光阴,才爬上了雕山之巅,就隐约听见了曲艺家们的叫唤,继而山西梆子的清音便响彻整个山头。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三五成群、四五作队,你看吧,这村的,那乡的,镇边城四面八方的亲戚们就在这一天里蜂拥而来,不仅仅是游玩,更为了听上几场梆子戏。

黄土地是有灵性的。这不,刚踏上黄土,就刮来一团狂野的风,让人白白地吃了一嘴的泥。看来,这些神佛道仙们呆得忒寂寞了,要不怎会故意炮制这些乐子玩耍人?不过,戏台下的观众们倒没有机会接受这样的考验,他们正饶有兴趣地品味着晋剧的艺术魅力。偶尔,台上的先生们会把嗓门提高一些,那时,卖冷饮的会停顿一下,卖刀刀碗饦的也要停下手中的活,凝神倾听一会儿不远处的动静。

“先敬神,后看戏。”老年人原来是这样说的。顾不得听戏,抬起脚就沿着石台子向上迈,还没走几步,就进了城隍殿。一进三合的院子里,少了惯常的烟雾缭绕,大概人们早已给赵二郎这位英雄上过香了吧。门口的几个老汉,斜倚在柱子上,手上提着用黑布做成的挎包,悠闲地谈论着山山水水。不知,院里端坐着的那位先生会否也要洗耳恭听或者甩手遁去,了却那千年喧闹的烦忧?唯有那一鼎香炉诉述着《理水斩蛟》的传说,以及百姓对于二郎真君深刻的信仰。

城隍殿西侧行人稍多一些,便又下了石台子,向西绕行。眼见三个石牌坊耸立于平坦的空地上,四柱三间五楼,气势不凡,雄伟壮观,坊上雕刻有多组文字,确是陕北人风流的佐证。爬上几十级台阶,又见同形制的木牌坊矗立阶前,华丽新颖,雕工精湛,为二郎山增添了一处靓丽的风景。才要登上台阶,飞迎而来的灰头土脸的老婆子便开始向游人滔滔不绝地兜售着“高香”。据说,买上一把这样的香,前往正殿坡底两侧的财神和娘娘庙分别烧一烧,只要心灵虔诚的就可求财和祈子。正在犹豫,忽然,耳听石阶两旁松涛阵阵,又见光影婆娑。感觉煞是好景之虞,便丢下那香,直奔二郎庙正殿去了。

向上爬至正殿,内里的庭院明显比城隍殿宽敞许多。说是宽敞,但也只是百十来平方米大的地方。此刻,院中的几棵青松也蔫了性子,一动不动,貌似仔细地谋划着如何改变眼前这点蹩脚的地盘。院中央的方鼎可与它不同,拼命地接受着香火的供奉,无丝毫厌倦之感。你看,时有青年挽手而跪,才烧完香,磕罢头,笑得天真烂漫;又有少年妇女续上,嬉笑怒骂,然后扬长而去;更有老人压迫,幼儿绝无情愿地敷衍了事,就为混得一根奶油雪糕来吃。这般情景,惹得庙里管事的也要睁开眯缝着的眼睛观察动静,抿嘴一笑,仿佛在说:“随缘。随缘。”若是众人发现魁梧伟岸、三目怒睁的杨二郎正在庙堂里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看他们还会否有适才那份洋洋自得的心境?那一寸寸雕梁画栋、彩壁辉煌,把个杨戬二郎神描绘得神采奕奕,却又令人心生敬畏。不过,二郎也就是二郎,只住在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任他威武又如何?真委屈了这位玉帝跟前的红人。说来也怪,只要你敢靠一下正中央雕花的栏杆,就会有人在不远处向你提醒:“这可是大不敬啊!”如果你是个知趣的人,必然会马上移步别处,断不敢在此放肆。

从正殿向后绕便来到了佛殿,据说内供释迦牟尼佛、文殊和普贤菩萨。不过只在那院中听了一会儿陕北说书,未与佛照面。返回时,下穿过二天门,瞥了瞥门洞上承的观音、关公二殿的清影,以及两殿左右的钟楼和鼓楼,总觉得甚是雄伟豪华。门洞两侧,偶见莘莘学子出入文昌宫和西方三圣殿,又想要上前搭腔戏谑一番,却因无法知晓他们的心灵是否虔诚,只得作罢。

沿神路缓步下来,顿生饥饿之感,只因为听到类似“长沙空运过来的臭豆腐”的叫卖声。不觉已至摊前,虽未曾食用,倒与同伴谈论了几句关于空运真假的俏皮话,好不开怀。正准备找处阴凉的空地坐下歇歇脚,耳边传来了“吸溜吸溜”的声响。原来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端着个搪瓷大碗,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神饭”饸饹。和着飞扬的尘土,大约每一根面条里都装满了沧桑的岁月。抬头再看,一个遛狗的少妇从她身边飘逸而过,香水的因子也便迷醉了酸腐的空气,一时的焦躁已荡然无存。

美丽的百灵鸟在歌唱,唢呐表演越吹越上劲,跑龙套的在舞台外的土垛子上掬水卸妆,简易的窝棚里传来吃神饭的吵闹声……那些声音宛转、嘹亮、清脆、沉闷、粗犷,汇成了一曲绥州子民的陕北交响乐。车窗摇下,回望二郎山,突然发现一个小孩正在土圪梁梁上撒尿,热气腾腾的大地便又是回魂了。听,再来一口,美美家!

云起云落,花开花落。寻一个梦儿在那里,醒来时却已分两地。

公众号:四十铺重远小学

篇2:二郎山

生态状况

二郎山山脊及东西坡面均被绿荫遮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树种有云杉、落叶松、杨树、杏树、柳树、李树及山梨等。1993年省林业厅批复建立的二郎山省级森林公园由二郎山、南川苗圃、北郊青年林三部分组成,总面积3081亩。南川苗圃风景区距城南5公里处,G212线旁,始建于1940年,总面积160亩,其中苗圃地65亩,护圃林带95亩,林内树木葱茏,花草鲜美,潺潺溪水从林间流过,环境憩静、舒适。

历史遗迹

篇3:爬江郎山

到达江山镇时已经是晚上, 我们先入住半岛宾馆。为了有体力爬江郎山,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刷好牙、洗好澡后就早早睡觉了。

第二天, 我们坐车向江郎山出发。“快看, 江郎山! ”有人指着 远处的山 峰喊起来。远远望过去, 江郎山好像也不怎么高大。

到了山脚下, 我们跟随当地导游向上爬。刚爬了一会儿, 就感觉很累, 腿都抬不起来了。到了一线天, 导游介绍左边的山峰叫郎峰, 中间的叫亚峰, 右边的是灵峰。抬头向上看, 只见三块巨石像石笋天柱, 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一线天是亚峰和灵峰中间的小道, 今年美国的飞行大师杰克·布里斯穿上 翼装成功穿越一线天。 望着又陡又窄的一线天, 我真是佩服杰克·布里斯的胆量。

要爬郎峰了, 好几个同行的人却打起了退堂鼓。我们和丁丁他们一起向 上爬 , 只见石阶 依着山体 向上延伸, 仅容两人侧身而过, 还不时有不敢 向上爬往 下走的人。我紧紧抓住栏杆, 怕得心“怦怦”直跳。有的地方太陡了, 我手脚并用, 身体贴住石壁向上爬。台阶一层比一层高, 一层比一层陡, 望下去, 房子呀, 树呀, 汽车呀, 都像小蚂蚁一样在来回挪动。我和妈妈都很怕, 幸好旁边有扶手, 不然早就摔下去了。最勇敢的要数舟舟, 他爸爸妈妈都不敢爬, 他却夹在我们中间爬, 边爬还边说说笑笑。我们努力往上爬, 终于爬到了山顶。山顶有一个亭子, 我们在里面望山下的风景 , 拍照, 可高兴了。

现在要下山了, 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很陡, 另一条平坦一点。工作人员看我们有很多小孩, 就建议我们走平坦一点的路。我们走了那条路, 果然下山要快很多, 而在很陡的垂直铁梯那里, 好久才下来一两个人。

今天, 我战胜了自己, 把江郎山踩在了脚下, 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点评:

篇4:二郎山故道

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横断山系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过渡带,即川西边缘邛崃山脉南段余脉的中山丘陵,再往西行,就是位于青藏高原第一道屏障夹金山脉上的二郎山,在东西距离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海拔从近500米陡升到3000至5000余米,构成了我国地理格局中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的过渡带,成为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的天然分界线。

汉藏通衢

古时成都通往二郎山的道路,后来被历史学家们考证为“南丝绸之路”的初始段,从天全开始,凭借山脉屏障和沟谷走向,二郎山成为这条汉藏古道上的一个枢纽。“西行康巴,南抵南诏”,茶马互市时期的二郎山下,商旅云集,各地商家纷纷设立会馆、驿站,背夫万千,热闹非凡。一条天路从这里向高原延伸,背夫们在岭谷起伏的横断山脉迂回上下,历尽艰辛,把大批茶包运往藏地门户——打箭炉(今康定),又从这里分运藏区各地,直至南亚佛国印度。背夫、马帮、驿站,雪山、峡谷、森林、草原,在青藏高原上演绎着千年的茶马史话,谱写出藏汉人民至诚交往、生死相依、甘苦与共的恢宏史诗。

也是这条古道,在20世纪30年代由创建新中国的先驱们走过,完成了中国现代史上不可或缺的一段重要历程。工农红军抢夺沪定桥后,沿着古道翻越二郎山东进,直逼四川盆地,富足的川西丘陵使红军获得了休养生息和发展壮大的机会,进而北上抗日救国,茶马古道上又演绎了一曲雄壮的凯歌。

地理上的毗邻关系和独特的地形条件,使二郎山成为汉藏交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延续千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山地农耕文化和茶马文化相互交织渗透的历史文化背景。挖掘和整合这一历史遗产,重读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激励当代人们重新认识这幅厚重的历史画卷,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堑之路

清朝末年,川康边务大臣赵尔丰,倡议从成都至康定建骡车大道。辛亥革命后,主川的尹昌衡力主建筑川康马路,累议未果,直至1935年,重庆行营将川康路列为十大干线之一,限期修筑,1937年4月,这段公路由四川公路局草草完工。1938年,蒋介石电令重庆行营:“大规模计划兴建西康公路,拨款先修川康路。”经反复勘测,全线里程219公里(雅安经天全到康定),征调民工开挖路基土方工程,先后共征调民工13万余人,招雇石匠建设路基石方及桥涵等,常年8000余人,最多时多达2万余人。

川康公路修筑历时2年半,历尽艰辛,特别是龙胆溪至二郎山顶段,全长23公里,由天全民工承担,1938年8月开工,调集民工近2万人。此段山高险峻,风大雨多,雾重潮湿,日照短少,冬春积雪盈尺,气候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加之劳动强度大,给养不足,包工头中饱私囊,民工中伤、病、死时有发生,聚众逃亡不断,导致该路段工程进行一年只草草完成路基。公路修通后,有用无养,塌方损毁时常发生,不能保障畅通,有时竟数月半载不能通行。

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中央决定恢复川康公路,并派工程技术人员配合天全县人民政府支前委组织民工,与人民解放军工兵一起抢修塌险路段,“一面进军,一面修路”。当年6月25日,川康公路二郎山段基本抢修完工,同时成立了天全、新沟工务段。从此,二郎山公路成为川藏交通运输大动脉的咽喉,时而与古道并行,时而离古道绕行,新旧两条道路见证着二郎山的悲壮,见证着历史的进程和日新月异的变迁。

新世纪伊始,西部大开发历史号角吹响,国家投巨资对川藏公路开展整治改造工程。二郎山作为重点,进行了弯道取直加宽,桥涵架设、边坡护固、路面硬化油化等修复措施,特别是打通了龙胆溪至干海子4176米的穿山隧道,彻底甩掉了二郎山顶的高危路段,藏汉两地交通已经今非昔比。

二郎山路道:在二郎山垭口

长江

在二郎山垭口这样一个地方,喝酒是一种很英雄地表达感情的方式。在这里我和一群住在山顶上的采矿工人,喝着老白干,就着没有味道的花生,一杯一杯地干。守电缆的毛家福老人和那群常年在这山顶上采矿的工人,他们是平凡的二郎山人,在这里我听他们讲二郎山的传说,听他们讲十八军的故事,听他们讲道班的那些往事。这一夜,我真真实实地醉在伟大的二郎山垭口的简易工房里。

车行川藏线,每当经过二郎山隧道的时候,都会瞥见指向川藏老路的路标。毛家福的叔叔就是当年十八军的一名战士,听他充满感情地讲十八军进藏的故事,在二郎山的山顶就着老白干和忽闪忽闪的油灯,大家听得很安静:十八军进藏前,二郎山还没有可行车的路,所以他们得一边修路一边进藏,修路的第一道险关就是二郎山。他指着土墙上解放军画报的老照片,那些十八军的士兵们穿着单薄的棉衣,身上捆绑着绳子吊在半山腰上,一个人扶着錾子,一个人挥着铁锤,除了这些简单工具外,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与现代筑路差别天壤。

这一夜我完全醉在十八军的故事里。我们现在只要两三分钟就可以轻松通过二郎山隧道,这不由得让我感慨人的精神力量究竟有多大?在修建川藏线的四年里,有4963名官兵牺牲在这条道路上。50年前,路就是这么修出来的,路也只能这么修出来,这样修出来的路,竟然走到了2000年,也走过千千万万的车与人。

年前看中央电视台的《十八军进藏纪实》纪录片,摄制组采访老干部钱维才的片断让我非常感动:“大爷,你是十八军的吗?”“我是十八军的。”“翻过二郎山再进藏,苦吗?”“苦啊!这是一辈子最苦的日子。”这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朴实的回答。钱维才在十八军服役10年,曾随军翻越二郎山进入西藏,回忆当年,79岁的钱维才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那一刻我进发了要走走这条老路的冲动。

由于各种原因我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直到最近过二郎山隧道进藏时听司机们说,二郎山上的川藏老路,因为隧道开通后已经弃用了十年,大自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自我还原这条老路,现在如果从阳画的山上过了垭口翻阴山,不仅汽车过不了,就是摩托车也翻不过去,路面损坏相当严重。当时一惊,心中暗想我不能再等了。沿路返回的时候,我决定进行一次二郎山故道的行走。

阳山之路,日照高原

从泸定阳山上来,出乎意料的是,到达第一个荒废的道班之前,路面相当完整,老路弯弯曲曲向垭口延伸,还经常有超载的货车从山顶下来,在强烈的阳光下掀起尘土,感觉这条老路似乎根本就没有荒废。在第一个道班稍作停留就没有任何困难地继续前行,在一个挂着“雅加牧场”牌子前停下来,牧场对面是第二个荒废的道班,无人居住。另一个木牌上写着“陕西输变电”,三两辆卡车在这里卸下钢材,工人们说是为了维修电线塔,冬天这里很多时候要封山,所以春夏二季就成了维护的重要时间。

此地海拔2720米,遗留路边的318国道石制路碑静静躺在那里,默默记录着这条路的历史与光荣。林场一个工人告诉我走完全程非常危险,他们林场的人平时都不敢去走十年没有通车的阴山,整个阴山除了飞禽走兽几乎再无行者,而且

难,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走向西藏、走向第三极的第一级台阶。二郎山故道没有了,被太地宽容的慢慢回收着,但是,我想很多走过这条路的朋友都会在心里留下这条天路。

二郎山路道:关于二郎山故道的N种记忆

长江

1

上一次见胡少飞是两年前他从西藏病退回成都,脸上是十八年藏地生涯留下的高原红。而二年后再次见他,发现他白胖了不少,我们约在成都的一个露天茶园,因为是冬天。整个茶园没有什么客人,我和他因为是老朋友就开门见山地聊起来。胡少飞18岁从地力参军进入西藏,那个时候他对西藏充满着憧憬。在拉萨当公安十年,阿里当公安八年。说起二郎山老路,他似乎不用回忆就可以谈起当年的场景,18岁第一次进藏,父母不放心,陪他一起搭东风车进西藏,到达拉萨一共花了八天时间,问起最难走的一段路,他说:当然是二郎山!

虽然是四川人,但胡少飞现在说的是普通话,他清楚地记得那天东风车开到阴山面一半的时候,下起大雨,路面完全看不清楚,当时他和父母还有另外两个进西藏的人员就挤在车里,雨停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一路上有好几个检查站,因为父母的陪同,车超载了,18岁的他就蜷缩在位子底下过了好几个检查站。在二郎山垭口的时候,他被查了出来,好在当时检查站的人看过他的证件后,对父母的爱心深表理解。

我问胡少飞,走二郎山老路的时候怕过吗?他说没有。那个时候,他很年轻,整个人充满着激情,虽然在山下看见有很多汽车残骸,但从没有想过那会是自己的命运。他记得有一次前面的车翻下去了,一般的情况下,其他车的司机会认为救援是徒劳而袖手旁观,他和两位战友凭着军人的责任感,冒着生命危险下沟救人,结果还是没有成功。他说,他现在只要闭上眼,就会想起老路的许多人——卖干粮的、守道班的老头、检查站的工作人员,甚至一条老黄狗都清晰地留在他的回忆里。

2

李荣卿出生于1929年,曾拟任新华日报社重庆分社的十八军随军记者。第一次翻越二郎山进藏是1951年4月,正是二郎山最美的季节,满山的杜鹃花。从成都出发必须在山脚下住一晚上,李老记得那个山脚下的地方叫“滥池子”。第二天在垭口的后站里住了一夜,翻阳面山时他还见到从昌都到成都的阿沛·阿旺晋美。

后来,往返川藏线成了李老的家常便饭,问起二郎山,他说最难忘的还是冬季行进,窄窄的小路随时可能被大雪封住,为了安全,人与牲口都不允许通行,更别说车辆。阴面山变幻莫洲,可能刚才还是阳光灿烂,过不多久就下起了鹅毛大雪。暴风夹着雪,打到脸上、手上,刀割似的。如果不小心,掉进雪窝里或雪崖下,就永远也爬不起来了。那个时候他还在二郎山的冰川前冒险拍过一张照片,刚拍完那张相片,有人大声说话,山上就掉下一大块冰团砸在他刚才拍照的地方。

老人说话时的表情是轻描淡写的。有一次在快到垭口的时候下起了雪,路被封了,而他正好赶上一个紧急任务,经请示他就被允许步行走到阳面山,就这样,他和战友一起在冬天徒步走了一次二郎山。我一直试图引导老人用一些惊险的语言来描述这个过程,老人却慈眉善目不带一点我期待的方式:“就这样走啊,什么都没想,走了两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过了几十年,过程中的险境都淡忘了。”1988年李荣卿最后一次走二郎山老路,退休后,他还经常约一些老朋友进藏采风,对于故道与隧道的变迁,老人是最好的见证者。

3

其嘎出生甘孜,在成都打工。约她采访是在她工作的成都达达娃咖啡馆,下午没有什么客人,所以我们的采访进行很顺利。其嘎来回走过二郎山故道有4次,第一次是从拉萨回到成都后搭客车回甘孜老家,在阴山面的一个弯道的时候,汽车有半边轮胎飞到悬崖外,全车的人都跳下了车,车身下倾速度比较慢,司机组织大家用粗绳把悬在外面的车慢慢移回了路面。

其嘎是虔诚的佛教徒,她认为那天出事是她早上没来得及念佛。后来回到车上继续前行,她一直口念六字真言。快到垭口的时候,因为她要下车方便,车停下来了,全车的人都急着想早点翻过垭口而抱怨她。当她刚回到车上,刚前行了一百米就出现了大面积塌方,好几个车子都被埋在石头下,整车人目瞪口呆,转而感谢她。她对车里的人说:翻山的时候大家一起念经吧,会很顺利的。

这以后她又走过3次老路,每一次都起得很早,虔诚地念经祷告。这3次,她都顺利翻越二郎山,甚至几次过阴山都遇见难得的晴朗天气。如今,其嘎每年要回甘孜老家两趟,我问起她现在的感受,她说现在当然太方便了。可她怎么也忘不了那条故道,其嘎说二郎山是一座神山,还问我有没有可能一起去走走那条路,她想去垭口撒隆达祈祷。那一刻,她的脸上满是虔诚。

4

洛绒泽仁今年39岁,从二十岁开始他就开始跑运输。最初拉货,开的是解放、东风车,现在他自己有一辆越野车专门带客跑旅游,与他见面采访就是在成都武侯祠外面西藏纪念品一条街上他的越野车内进行的。

洛绒泽仁是一个爽朗的康巴汉子,问起他对二郎山老路的印象时,他用藏族人特有的幽默语气夸张地说道,那是盘在山中的一条龙,那条龙就是几百个忙车堵在山里。一边说还一边比手势,似乎他的手势竭力想告诉我们,那堵车的场景是何等的壮观。

我问洛绒泽仁,这条路危险吗?他哈哈大笑,“别人都说危险,可我一点也不觉得”,他夸耀自己的技术在康巴地区是数一数:的。幽默的玩笑过后,他还是严肃起来,“这条老路哦,顺利的话五六个小时,不顺利几天几夜都过不去。”他反问我,“知道什么是雪崩吗?”洛绒泽仁走过西藏很多地方,真正看见雪崩却是在海拔并不高的二郎山上,基本上他描述雪崩就是用感叹词和他特有的手势完成的。

5

杨树志老人今年78岁,与他而是在成都华阳的一个西藏离退休基地人院内。那天成都难得晴朗,杨树志老人在院坝里面太阳,因为年纪很高,很多事情老人都不太记得了,他说那个时候他们地质考察队有6个队,他是五队的。

问起二郎山,老人家只轻轻说了一句,险啊。然后就长时间的不说话。过了好一会,老人终于开口,他说只走过一次二郎山,是在30年前。翻阴山的时候,他所搭的东风车翻了,车上上几个人只有三个活下来,他被挂在树上,成为幸存者之一。后来每次再进出西藏的时候,他都执意不走这条线路而必行青藏线。在二郎山上,他挚亲的战友与他永别,那条道路是他的记忆里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

临别时,我告诉他,二郎山隧道已经开通8年多了,现在翻二郎山只要几十分钟就可以过去。老人重又恢复平静,隧道已与他无涉。

二郎山故道:故道上的骑行者

魏毅

很多人走川藏或其他进藏的路线,是向往过程的壮丽、艰难或终点的神秘,这两者都带着相当的传奇。

2007年有一部叫《练习曲》或《单车环岛日志》的电影,讲述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环台湾岛骑行的经历。其中有个场景,在车流穿梭的锦文隧道口,东明相有些

无奈地转向苏花公路临海故道。他没有枉行,在那段废弃的公路上,等待这位年轻人的是清水断崖,俯视碧蓝大海,仰望鹰击长空,穿行隧道的行人怎会有缘消受!

这场景或许让许多人似曾相识,进而会心一笑,没错,我们的“清水断崖”,不正是在这二郎山故道上么?废弃十年,故道看似渐行渐远——车流改道了,道班撤销了,连居民也迁走了,然而,随着植被一并蔓延故道的,是一群户外旅行爱好者,他们或以双脚徒步的方式,或借助单车、摩托等轻便工具,为故道带来新的生机。

流虻和多啦是重庆一对爱好自行车骑行的情侣,二郎山故道是他们计划已久的路线。每次经过隧道与故道的岔路口,都让多啦觉得充满诱惑,她说,二郎山真正的惊险美丽应该是在废弃的老路上。而在流虻的眼中,故道还寄托着他对生活的一种理解,“老路修建于条件很差的时期,是人与自然之间一种很亲近、很本质关系的纪念,现代工业则会掩盖这种本色,”除了二郎山,流虻的这种“故道情结”在拉纳山也得到实践,他曾在穿过川藏南线的拉纳山隧道后,又从东侧的岔路口折回,骑行即将成为历史的拉纳山老路。

流虻与多啦是在2008年9月的某天翻越二郎山故道的,之前他们搜集到的关于老路的信息,大多来源于前两年经过此地的自行车车友和徒步驴友。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发生在5月12号的地震,影响波及二郎山,在他们还没到新沟的时候,当地居民就指着几处不小的滑坡告诉他们,“都是5,12那天震的”。

不过,他们还是按原计划向二郎山垭口进发。进山后才发现路况与驴友的介绍大相径庭——大大小小二三十处塌方、滑坡、泥石流,好多地方连路基都毁了,尤其是位于中段的约5公里道路,地质灾害特别密集,十几处路段不得不扛着单车和行李前行,从岔路口到垭口,他们用了7个小时。可惜由于天气原因,他们在垭口并未体验到晴空万里的畅快,也未能看到期待中的蜀山之王——贡嘎。那天下午,山的两侧同样为雾气和阴雨笼罩。

在流虻与多啦各自的骑行经历中,二郎山故道并不是最艰难的经历;即便是地震,二人也都盼望着有机会再重骑一趟,“非常有意思!很漂亮、很纯粹!”然而自从2001年隧道通车以后,和他们一样骑行故道的人却并不多。被誉为骑行者圣地的川藏线上,在岔路口放弃隧道的已属另类,像流虻那样折回重骑的更是凤毛麟角。对此,流虻有着自己的理解:

“很多人走川藏或其他进藏的路线,是向往过程的壮丽、艰难或终点的神秘,这两者都带着相当的传奇,毕竟接触过的人相对较少。但真正走在路上的时候,有的人时间有限,或者由于疲惫,而会趋于希望更快到达目的地。这就是过程与目的的不同。”

篇5:二郎山的作文

春天,山上的树木抽出点点嫩芽,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野花开得五颜六色。路边的积雪融化了,踩上去又松又软,燕子也飞回来了,为春天的二郎山增添了一丝光彩。

夏天,树木长得更茂盛了,茂密的枝叶向四周伸展,可爱的小鸟们也在林中放声歌唱,仿佛成了音乐世界。

秋天是金色的世界,落叶唱起了歌,从树上飘下来,铺上了一条条金色的小道,松果也从树上落下来,等着明年来发芽了!

冬天,雪花飞舞,树上光秃秃的,枝上披了一层银装,好像“冰美人”,进入了甜美的梦乡,等着春姑娘来叫醒它。

篇6:游览二郎山作文

上周六爸爸单位组织去二郎山游玩,我们38人组成一个旅游团,由小佟导游为我们服务,二郎山在平顶山舞钢市区边。那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真的很漂亮。

我们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到了二郎山,接着就由导游小李带领我们一起去爬山,第一个景点就是二郎神杨戬的雕像,他身旁还有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就是哮天犬,一路上还有很多景点,猴山、瀑布、动物乐园等等。使我最难忘的还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娘娘和玉皇宫殿里的玉皇大帝。大家都走累了,坐下来休息,有的打扑克、有的照相、有的吃东西。

我们该下山了,爸爸拉着我的手,突然下起了小雨,我们加快下山的脚步,然后坐下来买的.吃的东西。我们下午还游玩了天桥、坐船、石漫滩、还有广西少数民族的文艺演出,同时我也学会了竹竿舞。

篇7:游二郎山作文

这里的景点真是美丽极了,高山流水,植被丰富,野生动物更是数不胜数,最常见的当然是猴子啦,不过还有难得一见的水鹿哦。

第一次近距离看猴子,还是野生的,好激动呀!我和伙伴们刚到酒店,便迫不及待跑出房间走出宾馆,伸长脖子到处找来找去,可一只小动物也没瞧见。就在我们正纳闷儿的时候,爸爸突然对我们说:“快看,桥旁边垃圾桶上有猴子!”

我急忙跑到桥上去,哇,真的,有两只猴子正坐在上面翻箱倒柜找吃的呢。嘻,有只猴子找到了食物,正吃的津津有味,另一只猴子眼巴巴的望着,感觉口水到要流出来了。在旁边的山坡上还有一群猴子,有的在吃野果子,有的在挠痒痒,有的在草地上嬉戏,最滑稽的要数在树上荡秋千的那只猴子了,他用他敏捷的身体在树上荡着荡着,一不小心,掉了下来,搞怪的动作把我们全都逗笑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发现有的猴子居然还坐在游客必经的桥墩上,一上桥妈妈便紧张起来,她想,如果猴子来抢她的包怎么办?“这里的猴子挺温顺的,不会来抢你的包。”我正说,有只猴子朝我们龇了一下牙,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爸爸拉着我们赶紧走掉了。

第二天,我们继续往山上走,山顶居然有个大湖,我和同伴们激动不已,不约而同地说:我想划船。在征得爸爸妈妈的同意后,我们各选了一条小船,去划船咯。

在这个湖里划船和其他地方划船有点不同,这里四面环山,旁边还有一个大瀑布,不时还有猴子窜过来,如诗如画,感觉妙极了。不过最刺激的还在后面:我们刚一上岸,就看见一群游客围着几只猴子,我们好奇地跟过去,原来他们是在喂猴子呀。

我也忍不住想去体验一下,于是我把没喝完的酸奶扔在地上,果然几只猴子都跟了过来,速度最快的那只大猴子抢到了,迅速撕扯酸奶盒子,用它灵敏的舌头舔着盒子上的酸奶,瞧他那得意模样样,可爱极了,旁边的几只猴子都用羡慕的眼神望着它。可是后来他们胆子越来越大,刚开始它们只是慢慢靠近我们,后来居然还想抢走我们的包,幸好管理人员及时来了,用弹弓把他们吓跑了,原来它们最怕弹弓呀。以后我再也不敢随意喂猴子了,太危险了啦。

篇8:读《祭十二郎文》有感

读《出师表》让我感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奈,实为诸葛亮为君尽忠的无奈誓言。《陈情表》中的李密进退两难、狼狈不堪之境,实让人同情。《陈情表》实为为亲尽孝的真实谎言。这两篇文章没有给我太多感动,也许有人会说“你是不忠不孝”,不过还好,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让我成了一个“友”人。这篇文章没有前两篇文章里或告诫、命令,或乞求、小心伺候的语气,而是神情恍惚、语无伦次、自言自语的絮叨,没有那么多对仗、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没有华丽的铺陈、曼妙的转身、巧妙的点睛、有力的收束,只有朴素的语言,用它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老百姓的悲戚忧惧。

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读完此文,我有许多感触。首先,叔侄间的骨肉亲情让我感动。作者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依靠哥哥嫂嫂抚养长大,幼小的韩愈与老成在孤苦伶仃中相依为命、情同手足,“未尝一日相离也”,彼此成了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顺风顺水中的亲情固然让人艳羡,但大风大浪中的相依更让我们动容。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作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他们,更明白双方对于彼此的意义所在。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文“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悔恨,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怎能不令人动容?

其次,听闻侄子突然病死的噩耗后,作者那种神情恍惚之态着实让我心痛。韩愈本以为他和侄子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再接他来同住,多么美好的心愿。但世事无常,没想到韩老成会突然病死。闻此噩耗,作者压根不相信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因为不可能长者、衰者存全而少者、强者夭殁? 那种意外、震惊之情不言而喻。作者连用三个“乎”字,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质疑的语气。由于惊疑、悲痛而神志恍惚,他感觉像是做梦一般,待稍稍冷静一些后,仍然觉得老成之死的消息是误传,“非其真耶”。这种感情其实我们都能理解,至亲至爱的人毫无征兆地离去了,这是谁都无法接受的。然而,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却得到了现实最无情的印证。天意难料,理不可推,韩愈这种强烈的不愿意相信、不能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情感表露无遗,此种恍惚之态让人心痛不已。

再者,文中宦海人生的感慨也让人嘘唏。韩愈十九岁来到京城谋生,二十五岁后在朝廷和地方任职,本想在汴州辅佐董丞相后,可以和侄子一家人团聚了。可是,第二年董丞相死了,他只能离开汴州。贞元十五年(799年)秋,韩愈“佐戎徐州”,可是贞元十六年五月,他又被迫离开徐州,四处飘荡“以求斗斛之禄”。政治上的起起落落、仕途上的坎坎坷坷,使他身心俱疲,这种宦海人生的深沉感慨让人嘘唏不已。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文章结束了 ,但作者彻骨钻心的悲痛却永无尽期,留给我的触动绵绵延续。我相信四处漂泊的韩愈时刻都在心底向侄子许下“团圆”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事业稳定、不再漂泊的那一天,可以尽享天伦之乐。但“天者诚难测”、“寿者不可知”,大家都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预料的“风云”,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老成走了 ,带着团聚的梦走了留给韩愈的是永无偿还的心情。

篇9:歌声飞过二郎山

8月30日,人川赴甘孜藏族自治州采访,行至二郎山隧道口,耳边响起这陌生而又熟悉的旋律,让人欲走还留。

循声停车,目光顿时被隧道口前高高耸立的一块红色岩石吸引,石面上镌刻着这首曾经唱响全中国的《歌唱二郎山》曲谱和歌词,如同一本打开的史书,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的确,歌声背后的历史,壮怀激烈,惊天地,泣鬼神!

十万大军战天险

二郎山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横断山系之间的狭长过渡带上,是夹金山脉上的一座山峰,也是内地通往青藏高原的第一道屏障。

虽然地势陡峭,二郎山却凭借山脉屏障和沟谷走向,千百年来一直是藏汉民族南路茶马交易的中心,是茶马互市的集散地。

为了互市,人们在二郎山崎岖的山道间开辟了一条“天路”,这条小路蜿蜒着向高原延伸,是大山两侧惟一可以通行的地方。路窄,无法通车,背夫们便在岭谷起伏的横断山脉间迂回上下,历尽艰辛,把大批茶包运往藏地门户一一打箭炉(今康定),又从那里分运至藏区各地,甚至运往南亚诸国。

“西行康巴,南抵南诏”,茶马互市时期的二郎山下,商旅云集,各地商家纷纷设立会馆、驿站,背夫万千,热闹非凡。这条汉藏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后来被历史学家们考证为“南丝绸之路”的初始段。

千百年来“世界屋脊”没有一条公路,国外出版的《西藏始末记》写道:“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要在这里修筑公路,谈何容易!

征服二郎山,征服天堑越通途,一直是当地人祖祖辈辈的梦想。清朝末年,川康边务大臣赵尔丰倡议修建从成都至康定的骡车大道。辛亥革命后,主川的尹昌衡力主建筑川康马路,无奈累议未果。直至1935年,重庆行营才将川康路列为十大干线之一,限期修筑,川藏间通公路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1937年4月,这段当地人盼了几辈子的路由当时的四川公路局草草完工,路况极差,通行不便。

1938年,蒋介石电令重庆行营:“大规模计划兴建西康公路,拨款先修川康路。”经反复勘测,全线里程共计219公里(雅安经天全到康定)。不久,国民政府开始征调民工开挖路基土方工程,先后征调民工1 3万余人,招雇石匠建设路基石方及桥涵等。当时,常年忙碌在川康路上的民工有8000余人,最多时达2万余人。然而,修路者虽众,耗时日虽久,二郎山天堑却始终未能变通途。

这个梦想,却最终在共产党人手中实现了。

1950年,毛泽东主席向人民解放军发出进军西藏的伟大号令,并指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根据党中央关于修筑康藏公路(西藏公路)的指示,18军后方司令员陈明义任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司令员,率领筑路大军去开辟中国和世界公路交通史上的历史。

开辟历史的人手中却一无所有一一没有设计图纸,没有工程机械,没有技术人员……面对一无所有,勘察队员们迈开双脚一步一步地去丈量和踏勘辽阔的冰雪世界。

二郎山地处康藏交通咽喉,海拔3477米。虽然时值春暖花开季节,二郎山依然冰封雪裹。陈明义率领官兵在冰天雪地里向二郎山开战。

筑路大军多为步兵,大家就边学边干。勇士们腰系保险绳,手握重铁锤,劈山凿石。零下30度,奇冷奇寒,战士们手握的钢钎像“冰棍”,久了,松开手就被粘掉一层皮;有的战士抡铁锤时虎口连冻带震裂开了口,十指不能合拢,流淌的殷红鲜血顿时变成殷红的冰凌……打炮眼的战士杨海银一口气打了1200锤,成为全军皆知的千锤英雄;班长张福林没日没夜鏖战,活活累死在一线。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埋葬了2000多具忠骨!

“高呀嘛高万丈”的二郎山终于被筑路大军撼动。在陈明义的指挥下,10万筑路大军一往无前,英勇奋战,连续打通了海拔4800多米的6座雪山,跨过了10条湍急的河流,提前40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通车昌都的任务。

喜讯传到北京,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欣喜地分别给康藏公路筑路大军题词:“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军民一致战胜天险,克服困难打通康藏交通,为完成巩固国防繁荣经济的光荣任务而奋斗!”

歌声飞过二郎山

1951年夏天,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在副政委魏风的率领下,到二郎山一带慰问筑路部队。指战员们的豪情壮志和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文工团的团员们。男高音歌唱演员孙蘸白忽然想起由时乐蒙作曲的大合唱《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盼望红军快回家》的一段歌词,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大呀么大别山,满山是茶花。青山绿水好风光,遍地是庄稼……”孙蘸白边唱边想,如果把这首曲子填上修筑川藏公路的内容,一定会受到筑路指战员的欢迎。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魏风。魏风一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把填词的任务交给了洛水。洛水也被筑路官兵们的精神感动了,欣然接受了任务,投入到创作之中。很快,一首饱含着热情与激情,颂扬筑路部队英雄气概和顽强意志的歌曲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诞生了。

歌曲写好后,魏风只给了孙蘸白一个晚上的时间练习。对于一名职业歌唱演员来说,这样的经历在他的歌唱生涯中是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但孙蘸白丝毫没有退缩,反而以饱满的热情接受了任务。夜深人静,孙蘸白低声试唱。他的脑海里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出筑路工地上官兵们挥汗如雨的施工场面,耳边一波接一波地回响起热火朝天的劳动号子。从满天星斗到天空泛白,孙蘸白的眼睛一直被泪水湿润着。他自己也说不清,是被官兵们感动了,还是被歌曲感动了。

第二天登台演出时,孙蘸白深情的演唱让这首鼓舞士气的歌曲赢得了筑路官兵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当孙蘸白唱道:“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时,战士们顿时个个容光焕发,掌声中充满着骄傲和自豪。当唱道:“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起早睡晚忍饥饿,个个情绪高,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时,不少战士低下了头,眼中闪着晶莹的泪花。

在官兵们的一再要求下,孙蘸白一连唱了3遍才走下舞台。在台下,战士们把他团团围住,纷纷索要歌片。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魏风马上找人刻印歌片并发给部队。从此,川藏线的筑路工地上到处可以听到《歌唱二郎山》激昂的旋律。

不久,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飞过二郎山,飞向祖国的山山水水,飞向每一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50多年过去了,这首歌唱修筑川藏公路官兵的战歌,在一代代中国人的传唱声中,凝结成十万筑路大军的纪念碑。

一隧横贯通天堑

时光荏苒,半个多世纪在川藏公路上响彻四

季的汽笛中悄然流逝。这首《歌唱二郎山》不仅没有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反而因为二郎山公路隧道的贯通,歌声依旧,历久弥新。

川藏公路经过不断改建修缮,从当时的砂石路改建为现在的柏油路,千千万万的车与人在这条路上通过,成百上千吨的货物从这条路上源源不断地运进藏区。

然而,通途终非坦途。以陡峭险峻、气候恶劣闻名于全国的二郎山,不仅是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道咽喉险关,也被人们称为“鬼门关”。这里常年冰雪、暴雨、浓雾、泥石流、滑坡不断,致使该路段行车事故多发、断道频繁,加之全年3/4为雨雪天气,交通运输极为难。当地民谚云:“车过二郎山,像进鬼门关,侥幸不翻车,也要冻三天。”

二郎山已成为制約甘孜州乃至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瓶颈”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打通二郎山隧道。

修建二郎山隧道成为西藏和四川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呼声。1996年7月,国家“九五”重点工程项目二郎山公路隧道开工。这座起于天全县龙胆溪,止于泸定县别托村,位于二郎山山腰,轴线分水岭海拔2948米、隧址海拔2200米、最大埋深748米、主洞长4176米的特长山岭公路隧道,创下国内最长、埋藏最深、海拔最高、地应力最大等隧道修建诸项记录。

2001年12月,二郎山隧道历时5年建成通车后,不仅将路线里程缩短了25公里,而且避开了原来翻山越岭时经常遇到的雨、雾、冰、雪、冻、滑坡、坍塌及泥石流地段,结束了延续几十年的单向管制通车,达到了全天候通车的要求。那首让人担惊受怕的民谚,开始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这条隧道尤为让人称道的,还是建设者们匠心独具的设计施工理念,实现了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完美的结合。

二郎山自古就是汉藏文化的交融之地。康巴文化历史悠久,积沉下丰厚的土司文化、边茶文化、藏汉佛教文化,还有古碉门茶马旧市、茶马古道、紫石关旧城墙、红灵山庙群、慈郎寺等众多文化遗址。为了与当地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二郎山隧道的隧道口特别设计了具有强烈藏式建筑风格的洞门。

如今,经过这条公路的人大都喜欢站在新修的观景台眺望大渡河峡谷。巍峨雄山挽着莽莽野林,巨石绝壁依着万丈深渊,青山巍巍,绿水依依,山河壮观雄奇。二郎山不再是屏障,二郎山上好风光。

“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前藏和后藏真是个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

如今的二郎山,再不是川藏公路上的天堑。过去遇有雪雨,七八天翻不过去的山,那天我们十分钟左右就通过了。

篇10:二郎山拓展训练有感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丹桂飘香的季节,我很荣幸参加了我们县财政局举办的拓展训练,这次拓展训练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的拓展训练活动。我们整个团队共有15名,第一天培训分组后的短短数十分钟内,各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确定了队长、队呼、队歌,通过小组风采展示,最终确定了“龙腾队”和“虎跃队”两个小组。我很荣幸的担任龙腾队的队长,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带着我们整个团队在各个项目上和虎跃队进行PK。在训练活动中,每一个项目都带给我许多启示与思考,以下我就培训中几个印象深刻的培训项目谈谈内心的感受。

第一、高空断桥。看到同事们一个个轻松的跨出高空的一小步后,我也勇敢的爬到断桥上,这时才发现迈出这“一小步”的艰难,这时才体会到“举步维艰”的意境,这时才意识到我眼高手低了。还没站到断桥上,头就碰到了铁柱子,帽子顺着小风掉了下去,自己下意识的看了一下帽子在风中飘落到地上,这才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如果像帽子一样掉下去,那该多凄惨。站在空中,犹豫不决,腿有些颤抖,心里浮现着出现失误的景象:步子不够大,踩空了怎么办,或者步子够大,但没有踩到对面的木板上怎么办?恐惧和困难在我的想象中不断的放大。断桥下,教练的鼓舞、队友的鼓舞都没有灌进耳朵里。断桥下北岳教练也对我说:有我在,还有保护你的绳子,勇敢的跨过去,没问题的。看着之前的同事也都很顺利的跳了过去,心中一咬牙,拼了!一个大步跳了过去,果断而又坚决。北岳教练用绳子把我吊下来的时候心情豁然开朗,返回起跳木板的跨越轻松自如多了。也许,眼

前的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内心的恐惧不断的放大了困难的程度,内心的屏障阻碍了我们解决困难的步伐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二、信任背摔。“背摔”,这是拓展训练中最具典型意义的项目之一。当人站在1.4米的跳台上直挺挺地向后倒下的时候,在台下方的同事会用手托起成一个“人床”把台上摔下的人接住。不少队友出于本能的恐惧,在后倒时心理上出现犹豫,弓起身子,屁股先下去,这样在下面接的同伴承受的局部重力过大,容易导致伤害。

当台上的人问到:“我要跳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台下所有组成人床的同伴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准备好了,请相信我们!我们爱你!”这就是承诺。团队同伴的承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勇气、力量和信心的源泉。承诺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当说出自己的承诺时,相当于把自己的人品、公信力、责任心置于公众的考验中。在人的一生中,有一些东西是值得誓死捍卫的。台下同事表现出死守阵地,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能让台上同事抛开心中的疑虑放心地摔下去,这体现了彼此间信任的作用。工作中的信任,来自长期的沟通、了解和默契。集体的温暖、团队的力量都会在信任中得到解释和感受。

只有在心理放松、姿势标准的情况下,倒下的人最安全,而接的人也最省力。当我们对同伴或者团队出现信任危机时,就会猜疑、无法真诚相对,然后动作就会变形、行动容易出轨,我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得不到支持,还有可能损害到团队的利益,而且最终让自己受到损害。

第三、共建美好家园。其中“共建美好家园”的项目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教练让我们蒙着眼睛分成了6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都要保密,不允许向其他小组透露。教练则扮演着“恐怖分子”的角色。由于小组之间没有沟通,不了解其他小组的任务,因此每个小组都在各行其是,各自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而忙碌着。渐渐的大家发现各自小组的任务是一连串的,于是开始在黑暗中相互配合完成。最特别的一个小组一直喊着:“你们都是大傻瓜。”这句话一直干扰着我们已经团结的5个小组,被我们误认为是敌对的小组,我们把他们抓了过来,他们还一直喊着“你们都是大傻瓜”让我们觉得很好笑。由于同事们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所有小组的任务都完成了。我们成功克服了黑暗和恐怖分子的阻扰,顺利的完成了任务。通过这个游戏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做一件重大事情之前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财政局这种单位,任何一个小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极大的错误。

第四、求生墙(毕业墙)。在教练吹响计时的口哨后,大家立刻都聚拢在一起,商讨怎么快速的爬过这堵墙,我和另外三个年轻力壮的男同事半蹲在墙下担当底座,按照事先商量好的顺序大家依次踩着我们的肩膀往上爬。大家都爬上去之后,最后轮到我和陈愉两个人,我们又采用猴子捞月亮的方法,我的身体充当绳子,陈愉捞着我的腿,陈愉那150多斤的体重坠在我身体上,然后上面的人使劲往上拽,中间的我那滋味就像是五马分尸。我咬着牙坚持到上面的人伸手拽到了陈愉,就这样我们一个个全部爬上了这堵高达4米的墙,在总结的时候,教练说10分钟通过求生墙的团队就是一支卓越的团队,而我们

仅仅用了4分56秒,因为我们在这堵墙下破了记录,教练随后让同事们看了我们几个一直在做“底座”的同事的肩膀,掀开衣服,露出了一排排脚步踏出的血印,同事们都很感动,正是我们四个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才为我们整个团队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面对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和退缩,因为每个成员都相信,只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坚持精神,尝试精神、团队精神在这一刻显得如此光芒四射、熠熠生辉。团队,不是群体,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具备团结、信任与协作。每一次齐心协力的团结合作,每一次成功之后的热情相拥,每一次完成项目的坦诚分享,都会让彼此之间多一份了解,多一份亲切,多一份友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对待帮助自己的人,要有感恩的心,学会帮助别人,才会被别人帮助。

拓展训练虽然是短暂的,但它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通过这次拓展训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成功属于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如果没有团队里每一个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很多事情是难以完成的。其次,困难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往往会在想象中扩大,战胜自己就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第三是多沟通、多分享,好的思路和想法可以在沟通交流中得以完善。第四是学会换位思考,对人多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对事多换一个角度思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离开了拓展训练场,回到了更为广阔的工作环境,感谢此次活动所有队员的积极参与和真诚相助,希望我们都能用心去体会拓展的核心精神,不断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更深刻地去体验个

上一篇:遗落西藏的梦散文欣赏下一篇:澄城县信用社连年开展助学贷款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