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分析

2024-07-21

四川高考分析(精选6篇)

篇1:四川高考分析

四川高考作文分析

四川高考从2006年开始自主命题至今已走过7年时间。2006年材料加话题形式以“问”为话题2007年是话题作文“一步与一生”2008年大地震后是话题“坚强”2009年是命题作文——“熟悉”2010年是以一段有关“点线面”的文字为材料的材料作文2011年是命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今年是材料作文以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诗人——聂沛的诗《手握一滴水》为材料。七年来从命题形式看四川卷材料作文2次、话题作文3次、命题作文2次多种命题形式交替出现或者是连续的话题作文或者间隔一年命题作文没有明显的规律有效地避免了猜题押题。从命题内容看四川卷的历年高考作文命题均体现出明显的关注现实、关注学生生活的稳健特色与生活相扣异常紧密今年也未能例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改变学生作文假大空风气激励学生作文说真话抒真情是这七年四川作文命题一脉相承的主旨。

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今年四川命题有如下特点

1、材料的象征性。理解诗歌中“一滴水”的象征意义是审题的第一个关键点。“一滴水”是“一个重大的世界”它包含着“阳光的谱系图”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它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世界它有“沙漠干渴的大陆架”是一个广袤的世界它有“人的生命”是一个鲜活的世界„„

2、材料的现实性。一个美丽的、包容着过去的一切存在和未来的一切变化的、广袤的、鲜活美丽的世界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个世界当然重大它又是“一滴水”平凡的一滴水这“一滴水”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平凡的世界就是我们平凡的生命就是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让我们去关注这个我们容易忽视的甚至容易厌倦的平凡生活、平凡事物平凡世界。去理解它的重大去欣赏它的美丽去走进它的博大。

3、材料的辨证性。“一滴水”与“一个重大的世界”是一对辨证统一的概念是平凡与伟大是琐屑与美丽是灰色与鲜活是渺小与重大„„“一个小小的意外”与“丢失这一切”丢失这“一个重大的世界”又是一对辨证的关系。“比如一个趔趄”就足以“丢失这一切”这样“重大的世界”就因为一个“趔趄”就会丢失这让我们想起2007年的话题“一步与一生”。

4、命题的人文关怀。“手握一滴水”我们每一个人都手握着这样一滴水这样普通、平凡的一滴水这样重大而美丽的人生和世界我们应当怎样去珍视它去防止“趔趄”防止那些小小的意外怎样认真地去拥抱生活去珍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珍重生命“手握”是材料的重点它的含义就是“珍重”。

5、命题的开放性。“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这是一个典型的新材料作文。感悟和联想是多方面的试题全面地关照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要不脱离诗的含意都应该是符合题意的。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 1从诗歌的主题出发展开的联想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

正向立意 1活在当下珍惜每一个今天。今天是一切历史的归结又是一切未来的开始它是平凡的它又是多彩的它是平淡的它又是最鲜活的。2重视世界珍视身边平凡的人和事。他们都承载着历史又包容着一切未来的可能他们是平凡的但又是重要的他们都是渺小的但又包容无尽的时间和空间。3珍视自我珍视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又是不凡而重要的都是有局限的但又是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的见证。4预防意外防止趔趄。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重大的世界细节决定成败。5最真最美最纯的东西常常都是最脆弱的我们要小心地呵护。反向立意 6人生无法避免趔趄意外无法回避只要真诚地热爱生活你就会拥有一切。2从“一滴水”的象征意义出发可以有如下立意7我们都是一滴水我们包容着世界也折射着世界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维护世界的形象。8解剖一个人物或事物赞美他的不凡与伟大。3从“一滴水”和“重大的世界”的辨证关系入手可以有如下立意 9这个世界没有平凡的事物只有没有发现的伟大。10“刹那”中的“永恒”“渺小”中的“伟大”。

立意的开放性决定了素材的广泛性生活中平凡的人、事、物都可作为素材。正面的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故事“最美司机”吴斌的故事平民慈善家陈琦、郭明义的故事2012感动中国的那些平凡的人物——用灵魂演奏音乐的刘伟、支教的胡忠和谢晓君等等可以写他们的平凡挖掘他们的不凡写他们的渺小展示他们的伟大表达对平凡而伟大的生命的礼赞升华到珍视身边的每一个生命的主题。反面的比如那些不能珍爱生命的自杀的人他们不能认识自己手握的这滴水的重大轻掷生命表达热爱生命的主题。诗文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认识到了平凡人的重要平凡甚至令人厌倦的日子包容的可能性的名句。鲁迅的《一件小事》、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贾平凹的《丑石》、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是可供借鉴的名作。另外那些因为细节或一步而颠覆自己的人生的人卖国投敌的汪精卫因为丑闻而身败名裂的明星等都可以作为反面材料表达认真把握生活的细节的主题。如果反向立意那些浪子回头的人比如解放战争中弃暗投明的国军将领不如教材中的周处等等都是可用的素材。

篇2:四川高考分析

当时的情况是,许多领导干部包括军队干部,对实际情况、群众生活、士兵素质等等并不十分了解,工作上粗枝大叶,却动辄发布一个命令,时而下达一个指示,要求部下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结果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损失。为此,毛泽东强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了解随时变化的情况,这样才能正确而科学地决策,不断扩大战果,最终取得胜利。

战争时代,形势危急,毛泽东的头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清醒。他能身体力行,他的《兴国调查》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引人思考的东西。

“访”是获得实情的基本途径,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诞生好的方针、政策,从而把事业推向正常的、健康的轨道。

可惜的是,这极其宝贵的一条后来被老人家自己抛弃了,“大跃进”时头脑极端发热,空中楼阁式的构想,浮在半空式的奋斗,结果是经济很快崩溃,种地的吃不饱,“路有饿殍”时有上演。后来又有““””闹剧、荒诞剧连续拍了十年。为何?因为老人家久居宫阙,不查不“访”了,常常突发奇想,其中不合理、不科学的招儿肯定不是小比例。

今天重温老人家的话,从老人家早年的英明与晚年的昏昧二者的对比中,应该能够悟出“访而知之”的道理来,高考满分作文尤其是手握权柄的人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官做大了,很多事情不用亲自做;在媒体上露脸的机会多了,见百姓的机会少了;听到的赞美声多了,听到的实话少了。所以,时间一长,对下面的情况可能就渐渐地隔膜了,开出的处方难免就有不对症的时候。怎么办?要有了解民生疾苦、百姓诉求的愿望,这样才能想尽一切办法,开通一切通道。

篇3:四川高考分析

效度是指在多大程度上测试了想要测试的内容 (Heaton, 2000) 。根据测试数据所做解释与判断的准确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试所能考查设计人想考查的内容的程度。通俗地讲, 测试效度指“一套测试所考的是否就是设计人想要考的内容, 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考了想考的” (刘润清, 韩宝成, 2003) 。因此, 效度就成了衡量语言测试质量的最为重要的指标。Bachman将语言测试的效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内容效度, 指测试是否考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主要是指试题与所要考察的语言知识, 技能和语言能力的相关性, 代表性与考生的适应性 (刘润清, 韩宝成, 2003) 。其高低根据测试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确定;2) 结构效度, 其高低根据测试项目及其所反映的理论关系决定;3) 标准关联效度, 其高低源于某一测试在反映学习者水平方面与其他外在评估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上;4) 预测效度, 其高低根据测试能否准确预测学习者将来的学习成绩而定;5) 卷面效度, 指测试中根据观察者的主观判断, 测试达到预先设想的衡量知识或能力的程度。一项测试的内容效度是最重要的要素。语言学家Bachman (1996) 指出, 效度是制作, 解释和使用语言测试最重要的指标。就高考英语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来说, 它的内容效度具体体现在阅读量, 选材和技能考核等三个方面。

1 篇章长度和阅读速度是否符合要求

《考试大纲》对阅读的要求是:考生要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刘润清, 韩宝成 (2003) 认为, 阅读文章的长度在200-500词内比较恰当;Heaton (2000) 指出, 对于中等水平学生, 阅读以200-300词为宜。从表1可以看出, 2010四川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5篇文章的长度全部在200—400之间, 平均单篇词数为300词。其中C篇文章最短, 241词;E篇文章最长, 365词。总的来说, 5篇文章长度都比较合适, 符合《考试大纲》要求。

对于阅读速度,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 (以下简称《教学大纲》) 曾指出, 对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而言, 较低水平应达到每分钟50-70词的阅读速度;较高水平应达到每分钟70-80词的阅读速度。对于高考这样选拔性的考试, 其目的是为了给高等院校甄选和输送人才, 设置较高水平的阅读速度要求更加合适。按照规定, 阅读理解部分的答题时间是40分钟。根据表1所示, 阅读理解材料总词数加上题目词数为2324词, 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为每分钟58.1词。由此可见, 今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控制在《教学大纲》范围内, 但仅达到了较低水平。从2003-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分析来看 (董曼霞, 2008) , 这5年的阅读理解部分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在每分钟51.4-57.1词之间, 平均阅读速度要求为每分钟54.1。对比该研究结果, 2010年高考四川卷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要求略高于2003—2007年全国卷的平均水平。考虑到四川省处于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城市与乡村不平衡的教学实际, 这一阅读速度是合理并且可以接受的。

2 阅读材料的难度是否合适

一般来说, 阅读材料的难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语言难度, 包括词汇难度, 句子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生词量的多少;题材与背景是否熟悉;文章的体裁因素。

2.1 生词量

词汇对学生在英语阅读测试中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正在实行的《新课标》列出了学生应该掌握的3500个单词。超出这个范围的词汇通常被称为“超纲”词汇, 在试卷中通常进行以下处理:1) 为某些起关键作用的生词标注汉语, 以保持短文的可读性;2) 如果生词不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则不做标注;3) 将某些生词作为考点, 用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 (刘庆思, 2008) 。然而, 此类词的数量往往被严格限制, 在阅读理解中, 一般要求生词率控制在3%以下。

从表2可以看出, 2010年四川卷阅读部分5篇文章的生词率均控制在3%以下, 其中4篇的生词率不超过2%, 整个阅读部分的平均生词率在1.4%, 相对来说, 该试卷阅读理解生词率是比较低的。另外, 5篇文章中大部分的超纲词汇都属于合成词和派生词, 很多都可以根据平时所学及考试上下文猜个大概意思。

可见,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学生构词猜词能力的培养,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2 题材与体裁

Bachman (1996) 认为, 在阅读理解测试中, 题材选择对受试者的表现有较大影响。也就是说, 熟悉所读话题的考生会比不熟悉的考生有优势。因此, 题材的选择对测试效度有较大影响。《新课标》列出了24个题材项目, 其中包括个人情况, 历史与地理, 社会, 文学与艺术, 日常生活, 自然科学技术等。对于体裁的选择, 《考试大纲》没有十分明确地界定, “要求考生能够读懂书报杂志, 网络等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及广告说明等, 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董曼霞 (2008) 对2003—200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调查后发现, 阅读理解在体裁选择上一般包含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和应用文四大类。2010年四川高考卷阅读理解的5个篇章, 它们在题材和体裁上具体分布如下:

从表3可以看出, 2010年四川卷阅读理解选材较为广泛, 基本符合《新课标》要求。考生较熟悉的与生活相关的故事被安排在首篇, 便于考生进入状态。E篇文章虽然长度最长, 但仍然是考生较熟悉的生活故事, 便于考生理解。B篇文章是整个四川卷的亮点。节能环保的住房一文, 涉及到当今社会两大热点“低碳生活”和“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廉租房”, 相当地与时俱进!而新闻、时政、广告等题材课本上不多, 却又是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材料, BCD三篇文章凸显了阅读理解测试的实用性, 社会性和时效性, 对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学会学习、适应自然和社会等均有积极的教育、引领和推动作用。

在体裁选择上, 记叙文, 新闻文体, 说明文和应用文都有涉及。考生通常对说明文和议论文比较难把握, 因为这两类题材生词涵盖量相对多一点。学生对日常生活题材的记叙文及信件则比较熟悉, 相比而言, 更易得分 (汪臻, 夏谷鸣, 2009) 。但是应该看到, 本次考试没有涉及议论文体, 对于阅读理解测试的体裁广度上不能不说是个小小的遗憾。

3 阅读理解能力考核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阅读理解测试的是考生的基于阅读的理解能力。《考试大纲》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考核内容的定位明确而详尽:1) 理解主旨和要义;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 做出判断和推理;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从答题角度讲, 它们是帮助考生根据要求一步步达成理解的手段;从命题角度讲, 它们是阅读理解试题的考点。通过对阅读技能的分析, 不但能够说明阅读部分每小题的考查要求和质量情况, 还可以掌握阅读部分的层次分布和要求分布, 这也是对内容效度的控制。

如表4所示, 2010年高考四川卷阅读试题基本覆盖了要求的六种技能, 主要测试的是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细节信息的理解能力。细节题占到半壁江山, 对细节题的考核, 其实是对阅读最基本的功能即获取信息的考核, 就是对考生对文章具体所讲内容的考核。其次考核的是对文章主旨要义的把握能力及推理判断能力。阅读一篇文章, 理解文章主旨要义, 了解文章具体细节对主要信息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该次考试对考生五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涉及, 是较全面的考核。如果能对考生篇章结构的能力加以考核, 无疑会更加提高该次测试的效度。

4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 2010年高考四川卷阅读理解测试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理解语境, 是无法答好题的。总的来说, 阅读理解背后考察的最多的还是考生的功底, 重视文章主旨大意和具体细节的把握。本次研究没有对阅读测试中题目本身的设计进行分析, 但其实这样的分析也非常必要。只有通过不断的分析和研究, 试题命制才能更加科学, 更加严谨, 更好的体现测试的效度要求, 从而真正实现高考“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

摘要: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 其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不容忽视。与国内外许多大规模语言测试一样, 高考英语把阅读理解作为测试的重点项目。为了使高考阅读理解测试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让广大考生能较好的反映出真实阅读能力, 符合高考的基本原则, 效度分析工作就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将从对阅读量, 选材和技能考核等三个方面对2010年四川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进行效度分析, 籍此为今后高考试题命题以及基础英语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内容效度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 Palmer A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ty Press, 1996.

[2]Heaton J B.Writing Language Test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董曼霞.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实证研究[J].中国英语教学, 2008 (4) .

[4]刘庆思.从试卷设计看高考英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J].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 2008 (5) .

[5]刘润清, 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6]陆巧玲.CET—4阅读理解内容效度分析[J].高教论坛, 2008 (5) .

[7]汪臻, 夏谷鸣.2009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 2009 (10)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四川高考分析

【关键词】高考英语;四川卷;分析;启示

一、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一共两节,分为短对话与长对话,满分30分。本套试卷听力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项同义转述题较多,譬如第一节第2小题;

2.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now?

A.Its sunny B.Its rainy C.Its cloudy

原听力材料为:

Text 2:W:Peter,how is the weather now?Is it still raining?

M:No,but theres still lots of clouds.The weatherman said the sun wouldnt come out until next week.

因此正确选项为C。

(2)更注重对语境的考查。

(3)细节、推断题考查为主且全面;

(4)干扰项设置巧妙,譬如第19小题;

19.What will the tourists do in fifteen minutes?

A.Meet the speaks B.Go to their rooms C.Change some money

所对应的原听力材料关键句为:Go and leave your luggage in your rooms.Ill be seeing you here again in fifteen minutes.Goodbye for now!因此该题干扰项为B,而正确选项为A。

听力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均选自新课标要求的话题与难度,长对话约为7~10篇,共计851个单词,平均每分钟约为150~155个词。总体来讲,听力材料一般为显性信息,主要考察了学生的对于多个事实呈现的判断力与短时记忆的能力,主要为中学生进入高校后可能接触到的情境有关。

二、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分为两小节,第一节为阅读,分为A、B、C、D四篇,第二节为阅读七选五1,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A篇为应用文,话题设置为招聘篮球比赛统计助理的校园广告,共设3问;B篇为议论文,话题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共设4问;C篇为说明文,话题为文化交汇交融现象,共设4问;D篇为科技说明文,话题为韩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共设4问。七选五话题为探讨女性比男性长寿的生物学原因。文段合计1093词,题型大意理解3题、简单推断4题、细节理解6题、推测词义1题、篇章结构考察2题。总体来說,本套试卷的阅读理解有以下特点:(1)选材广泛;(2)内容丰富;(3)由浅入深;(4)考查全面;(5)设问科学;(6)干扰合理。七选五的特点为:(1)原词复现;(2)结构类似;(3)先总后分、先分后总。

三、英语知识运用

1.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分别考察了动词7项、形容词5项、副词4项、名词3项、介词1项。总体来说,本套试卷完形填空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构紧凑;(2)语言地道;(3)倡导阅读;(4)激发兴趣;(5)设空科学;(6)区分度高。

2.语法填空

语法填空题型的话题设置融入了四川的元素,容易使考生产生区域文化认同感,讲述了如何抚养大熊猫幼崽。本套试卷的语法填空着重考查英语基础知识的运用,实词为主,兼顾虚词,尤其是动词的考查。

四、写作部分

1.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讲述了母亲节的行程。考点分布为:

2.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题目为“The Season I Like Best”,要求写出三个要点:(1)你最喜欢的季节;(2)你喜欢该季节的理由一;(3)你喜欢该季节的理由二。以此根据内容以及语言划档给分。满分25分,较去年相比分数下降了10分。为了与全国卷接轨,2016年的四川高考英语卷不再像以往设置五个要点,这也是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不过分注重形式,而是更加关注内容。

结语

总体而言,2016年全国普通高考英语(四川卷)试题平稳创新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注重能力的同时又体现出探究性,试题难度梯度划分适当,贴近生活注重实际。为2017年与全国卷的接轨顺利开头。

【参考文献】

[1]辜向东,王秋艳.高考英语全国卷与各省市自主命题卷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分析[J].考试研究,2008

[2]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10

篇5:四川高考分析

2013年的高考试题是切实落实了新课程高考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试题难度力求平稳过度

具体体现为①试题结构基本稳定,题量和题型也保持稳定,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特别新颖的试题;②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线;③注重教材,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

二、注重彰显课改理念

具体体现为①考查各学科素养,突出学科意识和学科思维;②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初步尝试,但是所占比重不大;③注重促进人的发展,重视情感、态度、价值和态度观的考查,正能量考点表现充分。

三、注重能力考查

这是结合中学的素质教育,同时这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特点。

同时,对于将来的高考试题以及高考复习,省教育考试院的领导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立意;②以新情境为载体;③以综合考查为突破口,不考查单一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④以精心设问为抓手;⑤以探索实验为亮点,尤其是理科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不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

高考复习中,有几个方面需要重视:①不仅教师,学生也应该首先重视研究考试说明,这是高考的政策性文件,也是考试的直接依据,关于知识点的分布、能力考查要求以及试题案例也都非常详细;②另外,重视每年3月初的联测模拟试题,如果能够有更多学生参与,并能够有更多的命题分析报告,试题总结报告,中学整体水平测评报告,班级整体水平报告,这样才更有利于命制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高考试题;③重视省教育考试院的考试分析,公开出版的《2013年考试年报》会分析每个试题,以及对教学提出改进意见;④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减少僵化的学习,减少死记硬背,同时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专家对一线教师提出了具体的几点要求:

①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在这方面,特别以成都七中和九中为例,他们的一本学生比率在新课程改革以后在逐年上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方式的优越性,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是督促者,组织者。只有教学方式改变了,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就这一方面,专家特别提出,在将来的高考试题中,会逐渐增加开放性试题,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解读资料,获取有用的材料,以这些材料为

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篇6: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我与高考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注定要忘记很多东西,比如曾经在一起的人,曾经发生过的事。我相信这世上没有所谓的永恒。记忆在时间面前更是脆弱的可怜。为了不忘记,我选择了每天都回忆。

回忆是美好的。在回忆中,高三会变得特别清晰。仿佛我又回到了当初那段纯真的校园生活。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朵笑容,教室里的墙壁会得雪亮雪亮的,桌椅上还能闻得刚涂的油漆味。我以为我回到了过去。于是我伸出手来,像以前那样,想抚摸我好久都没有触摸过的课桌,想找回一丝熟悉的感觉。当我的手就要抚摸到课桌时,那墨绿色的突然桌椅不见了,那雪白雪白的墙壁不见了,那一朵朵挂同学们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看见的,只有黑夜。原来我又做梦了,又梦到了他们,我可爱的同学。

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爱和被爱。

我们那时尽管年少无知.太容易把欲望当成爱,其实最爱你的那个人,只有在懂得责任的时候才会出现.我们有的时候真该感谢生活,它赐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磨难,人总是在痛苦之后才懂得生活的意义。

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都会有一个被加工好了的故事。不管结局是福是祸,也不管它是美丽还是悲伤,岁月的洗礼总能给我们留下淡淡的回忆。这或许就是生命值得延续的魅力。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被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逝?

上一篇:五月语文组公开课评课发言稿下一篇:包身工公开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