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县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 留守儿童

2024-07-25

新干县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 留守儿童(精选8篇)

篇1:新干县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 留守儿童

新干县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留守儿童)

亲爱的小朋友,下面有一些问题,请你看后如实发表你的看法。

性别:年龄:年级:

1.家里外出打工情况

A 父亲外出打工B 母亲外出打工C 父母都去打工

2.你在家由谁照顾

A爷爷奶奶B亲戚C其它监护人

3.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A 一个月B半年C一年D.一年以上

4.你是否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及情况

A不了解B稍微了解,别人问起的时候知道C不了解

5.你平时学习或生活上是否有困难

A 有B 没有

6.如果有,通常会有什么样的困难

A资金B学习环境C其他(请填写)

7.如果遇到困难,你通常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A 求助老师B 求助同学C 求助亲戚D 自己解决

8.你多久跟父母联系一次 A一周一次B 一月一次C经常,不定时D很少

9.你没有去父母务工地上学的主要原因: [多选题]

A打工地学校的收费太贵 B父母打工没有时间照顾C你自己不愿意去D你在家过得很好,没有必要去 E担心你在务工地不适应或受歧视F务工地学校不接收务工人员的子女 G其他

10.在家照顾你的人对你的态度

A非常关爱B一般C冷淡D粗暴

11.你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

A 支持B 不支持C 无所谓D 不表态

12.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

A 喜欢,害怕B 喜欢,不害怕C 不喜欢,害怕D 不喜欢,不害怕

13.你的学习动机是

A没有学习动机 B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 C升学 D学好本领建设家乡 E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F不甘人后 G成绩都超越他人 H对学习有浓厚兴趣 I对付每天的课程安排 J为了不因考试不好而丢面子 为了以后赚大钱 K其它

14.父母不在身边,你觉得自己性格是否会有所变化

A变化很大B 没变化C变化很小

15.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们的关心程度如何

A很关心B很少关心C不关心

16.你在什么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希望怎样解决?

最后,谢谢小朋友,祝你学习进步,生活顺利!

篇2:新干县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 留守儿童

尊敬的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下面有一些问题,希望您看后回答您的看法

性别:年龄:

1.您身边的外出打工情况有

A 父亲外出打工B 母亲外出打工C 父母都去打工

2.您所知道的那些家庭的孩子在家由谁照顾

A爷爷奶奶B亲戚C其它监护人

3.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A 一个月B半年C一年D.一年以上

4.那些孩子是否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及情况

A不了解B稍微了解,别人问起的时候知道C不了解

5.您了解到孩子平时学习或生活上是否有困难

A 有B 没有

6.如果有,通常会有什么样的困难

A资金B学习环境C其他(请填写)

7.如果遇到困难,他们通常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A 求助老师B 求助同学C 求助亲戚D 自己解决

8.您知道孩子多久跟父母联系一次 A一周一次B 一月一次C经常,不定时D很少

9.您所知道的孩子没有去父母务工地上学的主要原因: [多选题]

A打工地学校的收费太贵 B父母打工没有时间照顾C孩子自己不愿意去D孩子在家过得很好,没有必要去 E担心孩子在务工地不适应或受歧视F务工地学校不接收务工人员的子女 G其他

10.您了解到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态度

A非常关爱B一般C冷淡D粗暴

11.孩子们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

A 支持B 不支持C 无所谓D 不表态

12.您知道孩子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

A 喜欢,害怕B 喜欢,不害怕C 不喜欢,害怕D 不喜欢,不害怕

13.您觉得孩子的学习动机是

A没有学习动机 B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 C升学 D学好本领建设家乡 E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F不甘人后 G成绩都超越他人 H对学习有浓厚兴趣 I对付每天的课程安排 J为了不因考试不好而丢面子 为了以后赚大钱 K其它

14.父母不在身边,您发现孩子们性格是否会有所变化

A变化很大B 没变化C变化很小

15.您觉得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如何

A很关心B很少关心C不关心

16.您觉得自己身边的留守儿童在什么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您希望怎样解决?

篇3:新干县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 留守儿童

据调查分析, 青少年发展需求中, 排在第三位的是“获得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例如在遇到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青春期问题时) ”, 大约占11.8%。 (1) 随着近年来各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凸显, 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和心理专家们的重视。对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更是如此。据资料显示, 全国几千万留守儿童中超过三成都存在心理问题。 (2) 据此, 我们小组对甘肃礼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通过与一般正常家庭儿童的比较分析, 对调查结果予以概括总结, 对其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1 礼县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

1.1 礼县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西北部, 全县总人口51.78万人, 常住人口为49.75万人。礼县是劳务大县, 每年输出劳动力在12万人左右, 共有留守儿童3.97万人。因此, 当地政府在很多乡镇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 设立了“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和“留守儿童巾帼志愿者服务队”, 力图集大家之力保障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但总体而言,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不容乐观。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小组深入礼县近八个乡, 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等方式, 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 发出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68份。

1.2 礼县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分析反映出的问题

从数据分析来看, 调查问卷中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上学。尽管许多留守儿童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 但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 留守儿童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占到近70%。他们自己认为是平时努力不够造成的, 究其深层原因, 一是父母长期在外, 学习上无人监管、督促, 本身自控力较差;二是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帮助、解决, 对学习逐渐丧失信心;三是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数据显示:在生活中, 他们遇到问题时, 有近60%以上的孩子都愿意和自己的同学、朋友一起解决。这主要是因为, 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 但由于与父母不能长久地近距离地进行沟通交流, 加之监护人年龄较大, 很少顾及孩子心理,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他们在性格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 一般人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所以多寄希望于朋友、同学, 亦渴望能得到老师的悉心关爱;在行为上, 他们比一般儿童更任性, 由于正常的家庭环境缺失、农村周边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 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自我特征和行为缺陷。在学校常常出现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 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的局面。

综上, 无论是从学习、生活、还是行为上, 都隐隐透着他们因缺乏悉心照顾和情感交流所产生的心理问题。

2 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少悉心照顾, 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最直接的是他们在生活上缺乏照顾、在行为上缺乏约束、在成长中缺乏指导、在遭遇伤害时缺乏庇护。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 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遇到心理问题亦得不到正常疏导, 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 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 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留守农村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 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 过早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压力。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 全国数千万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 与家长缺乏深层次的交流, 有近一半的留守儿童“感到心里孤单”。 (3)

2.2 心理障碍多, 缺乏正确引导

由于远离父母, 留守儿童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 而他们的监护人多为祖辈, 老人和孩子的思想观念有极大的差异, 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老人无法顾及孩子的情感变化。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容易在生理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 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 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缺少与父母的交流, 监护人又往往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 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 时间长了容易引发各种心理病症, 如感情脆弱、缺乏自信、自暴自弃、自我封闭、思想极端等, 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有的父母为了补偿孩子, 给孩子增加零花钱, 提供过度的消费条件, 养成孩子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毛病。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亲情交流, 心理障碍比较多。再加之礼县多为山区, 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 对外交流少, 农村校园文化又很单调,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为普遍。

2.3 法律意识淡薄, 安全隐患较多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难以监管, 祖辈又对孩子很溺爱, 很少对孩子进行严格约束。留守儿童失去或脱离家长的适当约束与正确引导, 辨别能力降低, 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诱惑和影响。加之他们自控力差, 多数时候难以自我约束, 更不清楚哪些事情为法律所禁止, 很多儿童在这种缺乏或管理不当的情况下, 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 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很多农村学校的不详细统计表明, 留守儿童常有违规、违纪现象, 甚至有违法行为, 而非留守儿童学生中, 发生此类情况的机率就低。 (4) 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 脱了贫穷, 但误了后代, 绝非幸事;对一个社会而言, 放任一个缺乏管教的孩子不仅会毁了一个家庭, 而且在贻害社会。 (5)

3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关注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此, 可建立“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学校为主、家庭配合”的“四位一体”长效机制。

3.1 家庭积极配合建立良好的亲子交流关系

留守儿童比一般儿童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 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因此, 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在一起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6)

首先, 父母应改变务工方式, 努力协调好外出务工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 尽量与孩子加强亲子互动, 做到缺位不缺职。如有可能, 应把孩子领到务工所在地就读;如果条件不允许, 也应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其次, 父母外出后应尽量参加诸如“家长学校”等培训活动, 听听专家的教育经验和指导, 并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做心灵保健互动, 多鼓励孩子写信, 多听孩子的倾诉, 真正做到缺位不缺职。 (7) 最后, 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和打电话、写信的方式, 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 多与孩子交流沟通,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8)

3.2 学校参与建立留守儿童寄宿制度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所以, 应以此为据, 坚持以人为本,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师生行为。

首先, 应建立文明校园。寄宿生的“家”在学校, 为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环境的优美、生活的快乐, 应积极探索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 使校园的每一幅标语都能激励人奋进, 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 建设“会说话的墙壁”;其次, 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充分利用课内外教育资源,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9) 再次, 在方法上, 应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学校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设心理课程, 专设心理教育教师, 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压力进行疏导, 排除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障碍, 同时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 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辅导。最后, 农村学校应狠抓硬件建设, 搞好农村学校寄宿生管理, 要以改善校舍条件作保证, 建设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及辅助用房和学生宿舍、食堂等学生生活服务用房, 为寄宿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10) 但农村学校经费紧张, 所以, 必须坚持分级办学、分级负责, 多渠道筹措资金的理念, 来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 改善校舍条件。

3.3 学校、社会配合实施帮扶、赞助活动

一方面, 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 政府可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协会”, 直接负责本地区留守儿童工作, 协会应加大宣传、试拉赞助, 建立留守儿童救助基金, 对部分贫困留守儿童进行定期、固定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避免生活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突出。而在学校内部可组成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掌握其动态信息, 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档案制度, 根据具体情况, 对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领导小组成员每月可与留守儿童开展谈心活动, 也可定期与监护人见面交流, 让他们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 沟通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同时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传授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 宣传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指导监护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 进行具有社会覆盖效应的帮扶活动。首先, 教师、志愿者等都可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帮助活动, 主要进行心理开导、生活赞助, 真诚地走进孩子内心, 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 驱除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积压的内心阴影。其次可以充分发挥村委会、学校等基层组织的作用, 动员和组织村委会和学校成员担任校外辅导员, 建立健全校外辅导网络, 做好社会关爱服务工作, 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环境。再次, 可开展“写一封亲情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读一本好书”等活动, 动员和吸引留守儿童自主参与、自我教育、共同提高, 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架起连心桥, 凝聚亲情, 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最后, 还可利用寒暑假及重大节日,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走访慰问活动, 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 让他们体会到有很多人关爱他们, 他们并不孤独。

3.4 积极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留守儿童防护能力较弱, 法制意识淡薄, 易受外在侵害。学校可组织教师, 或者聘请资深人士定期开展讲座, 对于留守儿童易遇到的侵害、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心理障碍进行细致分析, 给予针对意见, 让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留守儿童之家也可聘请法制辅导员, 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以发生在他们身边以及校园内外的鲜明案例为例, 深入介绍如何有效克服不良心理、预防犯罪、自我保护合法权益等内容, 特别强调留守儿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 应该如何做。讲座还可宣传国家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 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宣传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职责任务, 落实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主体, 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保障;联系网络的危害、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青少年犯法等实际事例, 讲述青少年违法的特点, 使学生知道从小就应远离网吧、不跟陌生人走、怎样安全过马路等跟自身安全密切相关的法制知识。

3.5 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 建立留守儿童平等发展的机制

首先, 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可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作为促进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 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

其次, 应着力制定保障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法规、政策。在农民工输入地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降低入学门槛, 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同时应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及其配偶、子女的落户政策, 首先,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 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逐步消除城乡贫富差距, 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再次, 政府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培训。一方面应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 吸引更多教师走进留守儿童之家。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第一, 可以借鉴其他地方有效的措施, 省级专管部门可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每年安排专款, 组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校长到指定高校免费集中培训。以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内容, 扎实开展培训。第二, 可针对性地进行农村短缺学科教师培训等专项培训, 着重解决农村师资培训队伍薄弱的问题, 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矛盾。第三, 创新教师交流机制。可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一是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送教下乡;二是每年组织名师及其所在学校对口支援一个农村县 (市) 教育工作;三是开展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四是实行城镇教师定期支教, 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师资环境。

最后, 地方政府应努力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 净化社会环境。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 彻底清理校园周边的游戏室、网吧等营业场所,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摘要:留守儿童是三农问题的一个衍生品, 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生群体, 将会长时间存在。近年来, 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情感缺失或教育缺失问题, 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长期稳定发展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调查的实证数据出发, 通过数据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 力图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各方通力配合, 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西部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甘肃礼县

参考文献

①董小苹, 华桦.社会转型与青少年发展问题新思考[J].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刊, 2012.2.

②③全国妇联.全国心系好儿童系列活动组委会首次发布.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 2010-05-26.

④湖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共青团湖南省委, 2006.4.

⑤于林才.留守在安徽的孩子们[J].法律与生活, 2007.7.

⑥潘华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小学教育, 2011 (5) .

⑦兰兴妞, 李启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1) .

⑧罗利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零陵区委党校.

⑨梁建华.河南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5) .

⑩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J].河南教育 (基教版) , 2006 (5) .

篇4:新干县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 留守儿童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一、 调查目的

团中央、教育部、中宣部自1994年以来每年均号召和组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进行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有百余万大学生利用暑期和自身的知识优势,深入农村和山区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笔者近三年来在广东边远地区进行暑期支教,对周边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关注,对该群体的了解也是保证支教成效的重中之重,因而针对支教地区和对象开展了本次主题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对象界定: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 被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兒童, 年龄在0至18岁之间的儿童。

(二)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0份;在有效的调查对象中,男生占28%,女生占72%;7至10岁年龄段的占10%,11至13岁的占44%,14至16岁占46%;按照界定标准,留守儿童占54%,非留守儿童占46%。这些情况与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基本一致,年龄大多集中在11至16岁,即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生为主,其中女生数量为男生的2倍多,这与当地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男孩可能随父母至工作地读书生活,留下女孩子在家乡,这也是当地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

(三)生活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经济来源方面,85%留守儿童家庭来源于打工,而非留守儿童家庭91%来源于农业、经商和其他收入,这种经济来源差异是导致留守儿童现象存在的最主要原因;留守儿童有67%经常有零花钱,较非留守儿童的56%稍高,父母不在身边而给零花钱以安慰孩子也是普遍存在;在做家务方面,有44%的留守儿童每天都做,比非留守儿童的22%高出一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更自觉帮忙做家务;留守儿童父母有超过78%长达半年或更长时间才回家一次,这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也是存在最大的差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与家庭发生矛盾的频率相近,但留守儿童在“有时候发生”这个频率段较非留守儿童的高;与家人发生后的处理方式上有所不同,选择“闷不作声”和“与父母倾诉”的比率相近,但留守儿童选择采用“其他方式”的占37%,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的4%;从对生活的喜爱程度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喜爱程度的分布相近,普遍喜欢当前的生活环境。

(四)学习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父母对学习成绩的关注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基本一致,父母都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成绩方面,留守儿童成绩在中等及以上的占56%,非留守儿童的占91%,留守儿童有37%处于成绩一般的状态、7%处于成绩差的状态,而非留守儿童这两项分别占9%和0%,这说明了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父母不在身边对学习成绩确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人际交往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与人交朋友方面,留守儿童有44%非常喜欢与人交朋友,而非留守儿童只占26%,说明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加渴望得到朋友的关注;在与人发生矛盾后的处理方法选择上,留守儿童有52%选择“主动谦让”,而非留守儿童只有30%选择此项目,留守儿童更想通过自身的谦让来解决矛盾,维持朋友关系;在遇到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时采取的解决方式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都倾向于“求助老师和同学”;在帮助人他人的态度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均表示会主动热心帮助他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上,留守儿童在维持得“很好”上只占48%,而非留守儿童占68,关系“一般”中的留守儿童占44%,非留守儿童占32%,而与人不接触或关系差的留守儿童占7%,非留守儿童则占0%,这说明了与人相处能力方面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稍逊,需要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六)内心感受方面情况对比分析:从家人的关心程度、与父母的交流、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程度等方面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基本一致,家人对自身的关心及自身的感受都是一致了,反映出家人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但在分享快乐方面,几乎没人选择与老师进行分享,普遍选择与父母及同学进行分享,这也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在担心父母情况方面,留守儿童有41%选择“总是担心”,远比非留守儿童的17%高,这反映了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更加深,父母应该注意这点;在孤独感方面,“有时候感到孤独”及以上程度的留守儿童占63%,非留守儿童只占35%,其中留守儿童绝大部分处于“有时候感到孤独”程度上,这说明了留守儿童普遍感到孤独。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调查当中,数据显示消极应对(NC)正常水平的比例占57.5%,偏低占35%,偏高占7.5%;积极应对(PC)正常水平比例仅占15%,85%都严重偏高,而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数据分布较为一致,由此分析可知,被访者人群的消极应对情绪相对平稳,但积极应对情绪严重趋向一极化,需要进行正确地引导。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其实并不特殊,他们和非留守儿童一样,有相类似一般特征,但也在个别方面存在差异,如留守儿童更加渴望被关注但同时人际交往能力也相对较弱,他们更加敏感,容易感到孤独,但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这也是我们感到欣慰的地方。

三、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方面,要多关注农村和山区,加大对农村和山区的教育投入和相配套的保障措施,致力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要进一步深化当地的经济建设,解放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快增长;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引起社会各界的集体关注。

(二)学校方面,要转变只重视升学率和课业成绩的旧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形成学生心理档案,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营造积极氛围,发挥好学校的育人作用;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

(三)家庭方面,要改变刻板的教育观念和“读书无用论”、“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错误观念,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时常保持与孩子的沟通联系。

(四)支教团队方面,要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和团队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之为友,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来点燃他们的读书梦。

参考文献:

[1]郝振.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及其保护性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5-7.

篇5: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

你们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家庭教育情况,使同学们健康成长,我们特编写了这份调查表。请同学们在每项中选一个最符合自己的答案,每题必做!谢谢合作!

1、父母外出工作,你和谁生活在一起?()A(外)祖父母B 亲戚C 其他人

2、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A 经常有B 偶尔有C 几乎没有D 没有

3、平时和他们有矛盾时,你怎样处理?()A 吵架B 闷不吭声C 向父母诉苦D 采取某种行为发泄

4、你会经常和抚养你的亲人交流吗?()A有B 从不C 有时会

5、你认为抚养你的亲人教育你的方式对吗?()A 对 B 不对C有时对

6、每个星期零花钱是多少?()A 少于20元B 20——50元D 50以上

7、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A经常联系B很少联系C 从不联系

8、你父母多久回来一次?()A 一个月B半年C一年D.一年以上

9、你认为你的脾气好吗?()A好B不好C 一般

10、在学校里,和你玩得好的同学多不多?()A 很多B 一般C 很少D 没有

11、每天是否按时吃饭,按时写作业,按时睡觉等?()A 按时 B 不按时

12、你平时做家务吗?()A 经常做B 偶尔做C 不做

13、平时在家经常自觉看书吗?()A 有B 没有C偶尔有

14、你觉得自己的成绩好吗?()A 好B 一般C 不好

15、双休日,抚养你的亲人会严格管你吗?A 严格B 一般C 从不管D 管不住了

16你在学校个方面表现好不好?()A 好B 一般C 不好

篇6: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留守儿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且人数还在迅速扩大……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很多人形容他们是“野草一样成长”。渐渐地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这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此次调查不记名字)

1.性别 A 男 B 女

2.经常与父母联系吗 A 要 B 不要 C 无所谓 2.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否应该和父母在一起 A是 B 不是 C 随便 3.想父母吗 A 非常想 B 一般 C 不想 4.做错事被批评时会当面顶撞 A 会 B不会

5.会拉帮结派、打架斗殴 吗 A会 B 不会 C 有时会去 6.在学校里的朋友拥有情况 A有很多 B 没有 C 基本没有 7.害怕陌生人 A 不害怕 B 害怕 8.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 A自己解决 B 不解决C 找人帮忙解决 9.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吗 A 是 B 不是 C 有时 10.觉得自己怎样 A 不好 B 很好 C 一般 11.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吗 A 是 B 不是 C 有时 12.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 A 没有感觉 B 是 C 不是 13.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A 是 B 不是 C 有时 14.觉得社会怎样 A不公平、看不到希望 B 公平C 没感觉 15.想父母吗 A 非常想 B 一般 C 不想

篇7:留守儿童问卷调查

性别:A.男B.女

年龄:A.0—6岁B.6—14岁C.14—18岁

1、你家打工的情况是?

A.父亲外出打工B.母亲外出打工C.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

2、你与谁住在一起?

A.父亲B.母亲C.爷爷、奶奶、外公、外婆D.叔叔、姑姑等上辈只有自己F.其他

3、你上课迟到过吗?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4、你逃过课吗?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5、你打过架吗?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6、你在学校的成绩如何? A.中等以上B.中等以下

7、是否有厌学情绪?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8、课外有没有进行学习辅导?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9、是否经常干农活和家务活?

A.偶尔B.有时C.经常D.没有

10、当你遇到困难了你告诉谁?

A.闷在心里、写日记或不知道告诉谁B.告诉监护人或老师

11、父亲(或母亲)不在家的生活,你是怎样认为的? A.不适应B.孤独无助C.无所谓

12、如果父母中必须有一个人要外出打工,你最想谁留在身边? A.母亲B.父亲

13、你对父母外出打工是怎么想的? A.理解B.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

14、你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吗? A.想念B.不怎么想念

15、你和在外打工的父母多长时间联系一次?

A、一周以内B、一个月以内C、三个月以内D、半年以内E其他

16、你希望父母多久和你联系一次?

A、每天B、一周以内C、一周到一个月D、无所谓

17、如果可以选择你更愿意

A、和父母在一起,到父母打工的城市读书B、维持现在的生活的寄宿制学校D、不知道E、其他___________

篇8:新干县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据2013年8月17日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2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到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六分之一[2]。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27891万0-17岁的儿童, 其中留守儿童为6972.75万,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为6102.55万, 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相比较,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242万[3]。另据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从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来看, 我国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的比例已经超过50%, 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呈现总体规模扩大等特征”[4]。据李小君摘自《人民日报》2008年, 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 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对陕西省12县 (区) 的32所中学的调查, 留守儿童占农村中小学儿童的62.66%, 留守儿童在吃饭、生病、家庭负担、学业及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留守儿童数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4]。

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无法回避的产物———留守儿童, 目前国内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进行了既交叉又有所侧重的研究。现今国内此项研究不断升温, 研究视角呈多元化, 以差异性研究居多, 国内大部分研究与国外研究的结论有类似之处。从研究结论上看, 负面结论比较普遍。但在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困扰方面的比较研究鲜有涉及, 因此本研究予以探讨, 以发现其普遍性及差异性, 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是否存在明显学习困扰问题?二者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2) 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困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陕西北部不同县四所乡镇小学为研究对象, 因为这四所学校一方面远离县城, 留守儿童较多, 另一方面这四所学校是这里偏远地区特别普通的学校, 具有代表性。对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估计一二年级的学生在理解问卷有一定的困难, 收集的数据不准确) 。四所学校的研究对象人数分别为164、91、98、48。共计40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为363份 (留守儿童185份, 非留守儿童178份;男199份、女164份) 。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共设计了用于了解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制定上是否存在困扰的一份问卷。该问卷由20个条目构成, 由研究对象对每个条目进行“符合”、“不符合”评价。此量表包括四个分量表, 每分量表包括五个题项: (1) 动机过弱, 用来测查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太弱; (2) 动机过强, 用来测查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太强; (3) 学习兴趣, 用来测查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 (4) 学习目标, 用来测查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6]。每个分量表得分范围为0-5。记分规则与结果解释:每个题目若选A记1分, 若选B记0分。假如被试在某组 (每组5题) 中的得分在3分以上, 则可认定他们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 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

3.研究结果

3.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困扰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在这四个方面均不存在特别明显的学习困扰, 因为被试在每组的得分都未达3分以上。但相比之下, 非留守儿童较留守儿童在动机太弱及动机太强方面困扰稍强;在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方面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困扰稍强。为了检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这四个方面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在动机太弱、动机太强及学习目标方面, 其Sig. (双侧) 值均大于.05, 且差分的95%置信区间均含有零, 可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这三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学习兴趣方面, 其Sig. (双侧) 值 (.04) 小于.05, 且差分的95%置信区间不含有零, 可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

3.2不同性别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困扰调查男 (97) 女 (88) 均值t Sig.结果

留守儿均童值在动标准机差太弱均方值面标准差差值留守 (185) 非留守, (1男78女) 生差均值异明显t, 男生S的ig.均值动明机显太大弱于1女.76生, 说.8明3男生.8的2困扰.8明8显大.9于4女生3。.3在6动.机002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差值太强方面, 女生2.的38动动机机太太弱强1.34困扰.9稍7大。12..5在42学习11..3兴21趣及-目.195标方--面1..31男5生.的2753困1.35扰也比女生2大.45。据独立样本t检验, 在动机太弱方面, 其Sig. (双动学机习侧太兴) 值强趣为2.14.8521..4770 11..226-..4 043-1..2172..8291..0 2092, 小于.05, 说明男女生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1;其12..904学他习三兴个趣方面9, 其Sig. (双侧) 值均大于.05, 且差分的95%置信学习目标11..56 1.08.38 2.05.041.06821.42.27.68.50区间均含有1零.04, 可见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这三个方面无1.97显学著习性目差标异 (见表2) 。1.88 1.32.09.45.641.22

对于非留守儿童, 在动机太弱、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方男 (102) 女 (76) 均值t Sig.面, 男生困扰稍强, 在动机太弱方面, 女生的困扰稍大。对于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差值非留守儿童在这四个方面其Sig. (双侧) 值均大于.05, 且差分1.561.51的动9机5%太置弱信区间均含有零, 可见不同性别.的04非留守.31儿童.在76这1.251.38三个方面无2显.44著性差异 (见2.5表13) 。动机太强-.06-.49.62

4. 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在动机太弱、动机太强、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四个方面均不存在特别明显的困扰;可是在学习兴趣方面, 留守儿童的学习困扰较大, 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在动机太弱方面, 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男生的困扰大于女生。因此, 在今后教学中, 学校、家长等应注重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 尤其应加强对男性留守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363名农村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 在学习兴趣方面, 留守儿童的学习困扰较大, 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在动机太弱方面, 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且男生的困扰大于女生。因此, 在今后教学中, 学校、家长等应注重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加强男性留守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困扰,调查,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段成荣, 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8, 32 (3) :15-25.

[2]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 2013-8-17 (2) .

[3]段成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 2013 (3) :40.

[4]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发布—留守儿童达6000万, 流动儿童超3500万[N].光明日报, 2013-5-17 (14) .

[5]李小君摘.五大问题困扰留守儿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08 (41) :86.

上一篇:关于提升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的调查报告下一篇:理学和工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