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雷接地技术交底

2024-05-06

关于防雷接地技术交底(精选7篇)

篇1:关于防雷接地技术交底

防雷与接地工安全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接地体安装:

(1)人工接地体:设计位置的场地没被占用,且已经清理好。(2)利用底板钢盘或深基础做接地体:底板盘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接地干线安装:(1)支架安装完毕。(2)土建抹灰已完成。(3)穿墙保护管已预埋。

3、支架安装:

(1)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2)结构工作已经完成。(3)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1)建筑物有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5、避雷引下线明敷设(1)支架安装完毕。

(2)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3)土建外装修完毕。

6、避雷网安装:(1)支架安装完毕。

(2)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3)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7、避雷针安装:

(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安装完毕。(2)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3)土建结构工程已完成,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二)材料要求

1、防雷及接地装置所有部件均应采用镀锌材料,并有出厂合格证和镀锌质量证明书。在施工过程 中应注意保护镀锌层。其主要镀锌材料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铅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 形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2、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油、混凝土支座、预埋铁件、小线、防腐油、银粉、黑色油漆等。

(三)主要机具

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据、压力案子、大锤等。

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气焊工具等

二、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

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差 主1 接地装置测试点的设置第24.1.1 条 控2 接地电阻值测试第24.1.2 条

项3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第24.1.3 条 目4 接地模块的埋设浓度间距和基坑尺寸第24.1.4 条 一般 接地装置埋设深度、间距搭接长度和防腐措施 第24.2.1 条

项2 接地装置的材质和最小允许规格、尺寸第24.2.1 条 目3 接地模块与干线的连接和干线材质选用第24.2.3 条

三、工艺流程

接地体→接地干线→支架→引下线明敷→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或均压环

四、操作工艺

(一)接地体的安装

1、接地体的安装有关规定:

(1)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防腐处理;

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2)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3~5 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 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3)除环形接地体外,接地体埋设位置应在距建筑物3m 以外。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也 应大于3m,如小于3m 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 厚度的 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4)接地体敷设完毕,基坑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5)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

(6)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自然接 地体与人工接地体连接处应有便于分开的断接卡,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

2、人工接地体安装:

(1)接地体加工: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 割,长度不应小于2.5m。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 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以加工成扁尖形;遇 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圆锥形。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mm*40mm*4mm 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

(2)沟槽开挖: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 为0.8~1m,宽为0.5m 的构槽,沟顶部稍宽,底部渐窄,沟底如有石子应清除。

(3)安装接地体(极):构槽开挖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倒塌。先 将接地体放在沟槽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下。一般采用大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 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使用大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端距离地面600mm 时停止打入。

(4)接地体间扁钢敷设: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 用电(气)焊焊接。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扁钢与钢管连接的 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100mm。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 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的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

3、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

(1)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盘搭接 焊好,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 根)底部与底板筋搭接焊,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接 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引出和检查。

(2)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 基四角钢盘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 根)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接 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引出和检查。

4、接地体核验:

接地体安装完毕后,应及时请监理单位进行隐检核验(签署审核意见,并下审核结论),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等均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接地电阴应及时进行测试,当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 装置时,应在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测试;当利用人工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时,应在回填土之前 进行测试;若阻值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时应补做人工接地极。接地电阻测试须形成记录。

5、成品保护:

(1)其他工种在开挖土方时,注意不要损坏接地体。(2)安装接地体时,不得破坏散水和外墙壁装修。(3)不得随意移动已经绑扎完的结构钢筋。二)接地干线安装

1、接地干线安装的有关规定:

(1)接地干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蚀的部 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 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2)接地干线应设有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一般采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 做上拉地标记。

(3)接地干线应设有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一般采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 做上接地标记。

(4)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联几 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2、接地干线明敷时的有关规定:

(1)应便于检查。

(2)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3)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应为0.5~1.5m,垂直部分应为1.5~3m,转弯部分应为0.3~0.5m。

(4)接地干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应为250~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应为10~15m。

(5)接地干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

(6)明敷接地线表面应涂15~100mm 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应作出标志。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3、室外接地干线敷设:

(1)首先进行接地干线的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安装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2)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开挖沟槽,然后将扁钢侧放埋入。回填土应压实,接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0.5m,以便接引地线。

2、室内接地干线敷设:室内接地干线多为明敷设,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这地面也可以埋设 在混凝土内,具体做法如下:

(1)预留孔: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比敷设接地干线的厚度、宽度各大出6mm 以上,其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施工时可按上述要求尺寸截一段扁钢预埋在墙壁内,当混凝土还未凝固时,抽动扁钢以便凝固后易于抽出。

第二种:将扁钢上包一层油毛毡或几层牛皮纸后埋设在墙壁内,预留孔距墙壁表面应为15~20mm。第三种:保护套可用厚1mm 以上的铁皮做成方形或圆形,大小应使接地线穿入时,每边有6mm 以上的空隙。

(2)支持件的固定:支持件应采用40*40mm 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其具体固定方法如下:砖墙、加气混凝土墙、空砖墙上固定:根据设计要求先在墙上确定轴线位置,然后随砌墙将预制成50mm*50mm 的方木样板放入墙内,等墙砌好后将方木样板剔除,然后将支持件放入孔内,同时洒水淋湿孔洞,再用水泥砂浆将支持件埋牢,等凝固后使用。

现浇混凝土墙上固定: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弹线定位、钻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调平正,用水泥砂将进行固定。

(3)明敷接地线安装:当支持件埋设完毕,水泥砂浆凝固后,可敷设墙上的接地线。将接地扁钢沿 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壁时穿跨预留孔,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3、成品保护:

(1)电气施工时,不得磕碰及弄脏墙面。(2)焊接时注意保护墙面。

(3)在土建喷浆前,必须先将接地干线用纸包扎。(4)拆除脚手架或搬运物件时不得碰坏接地干线。

(三)支架安装

1、支架安装的有关规定:

(1)支架应有燕尾,角钢支架埋注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钢支架埋深入不小于90mm。(2)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应距建筑物表面100mm ;接地干线支架的端应距墙面20mm。(3)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是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间距不大于1.5m,各间距应 均匀,允许偏差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4)埋设支架所用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不应低于1:2。

2、支架安装:

(1)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

(3)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口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4)首先埋设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设其他支架。在埋设前应先把洞 内用水湿润。

(5)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他支架用 砂浆找平找直。

(6)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在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3、成品保护:

(1)剔洞时,不应损坏建筑物结构。(2)支架稳固后,不得碰撞松动。

(3)支架稳后应保护好,防止土建外墙装修或内墙喷浆时污染支架。

(四)避雷引下线敷设

1、避雷引下线需要装设断接卡子或测试点的部位、数量按图施工设计,无要求时按以下规定设置:(1)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 ;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2)建、构筑物只有一组接地体时,可不做断接卡子,但要设置测试点。(3)建、构筑物采用多组接地体时,每组接了体均要设置断接卡子。

(4)断接卡子或测试点设置的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且应便于测试,暗设时距地高度为 0.5m,明设时距地高度为1.8m;1.8m 以下部位应用竹管或镀锌角钢保护。断接卡子所用 螺栓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2、避雷引下线暗敷设的有关规定:

(1)利用主筋作暗敷设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主筋,每根主筋直径不能小于.12mm。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 的建筑物例外)。防雷引 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如两根引下线要做成“一”字形或以“乙”字形,四根引下线 要做成“I”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20m,当大于20m 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2)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

(3)主筋搭接处按接地线要求焊接,当主筋连接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冷挤压、丝接时其 接头处可不焊跨接地线及其他的焊接处理。

3、避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1)首先将所需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扳子)进行调直或扳直。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及银粉,最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

(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距室外地面0.5m 处焊接断接卡子,随钢盘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并焊接出屋面一定长度的引下线镀锌扁钢40*4 或.12 的镀锌圆,以备与避雷网连接。每层各引下点焊接后,隐蔽之前,均应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同时应填写隐检记录。

4、避雷引下线明敷设的有关规定:

(1)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2)引下线必须调直后方可进行敷设,弯曲处不应小于90°,并不得弯成死角。

(3)引下线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镀锌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镀锌圆钢直径不得小于 8mm。

5、避雷引下线明敷设做法:

(1)引下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机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直。

(2)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

(3)将引下线用大绳提升到最高点,然后由上而下逐点固定,直至安装断接卡子处。如需接头或安装断接卡子,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清除药皮,局部调直,刷防锈漆(或银粉)。

(4)将引下线地面以上2m 段套上保护管,卡固、刷红白油漆。(5)用镀锌螺栓将断接卡子与接地体连接牢固。

6、成品保护:

(1)安装保护管时,注意保护好土建结构及装修面。(2)拆架子时不要磕碰引下线。

(五)避雷网安装

1、避雷网安装的有关规定:

(1)避雷网卡固时应加镀锌弹垫、平垫。

(2)避雷线弯曲处不行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 倍。(3)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如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4)遇有变形缝处应做煨弯补偿。

2、避雷网安装做法:(1)避雷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 牢固地锚的夹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调直。(2)将调直的避雷线运到安装地点。

(3)将避雷线用大绳提升到顶部,调直、敷设、卡固、焊接连成一体,同引下线焊接。焊接的药皮应敲掉,进行局部调直后刷防锈漆及银粉。

(4)建筑物屋顶上有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屑天沟、铁栏杆、爬梯、冷却水 塔、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顶层的烟囱应 做避雷带或避雷针。

(5)在建筑物的变形颖外应做防雷跨越处理。

(6)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两种,暗网格越密,其可靠性就越好。网格的密度应视建筑物 的重要程度而定。重要建筑物可使10m*10m 的网格;一般建筑物采用20*20m 的 网格即可。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去做。

4、成品保护:

(1)遇坡顶瓦屋面,在操作时应采取措施,以免踩坏屋面瓦。(2)不得损坏外檐装修。(3)避雷网敷设后,应避免砸碰。

(4)避雷网敷设完毕后,应注意保护,防止外墙装修污染避雷线。

(一)避雷针制作与安装

1、避雷针制作与安装的有关规定:

(1)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 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暖石或沥青地面。

(2)独立避雷针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 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3)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配电装置的架构或屋顶 上的避雷针应与接地网连接,并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4)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或防雷金属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5)避雷针采用镀锌钢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涮锡长度不得小于 70mm。

(6)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

2、避雷针制作:(1)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19 镀锌圆钢;屋面上的避雷针一般采用.25 镀锌钢管;水塔顶部避雷针圆钢直径为25mm,钢管直径为40mm ;烟囱顶上圆钢直径为25mm ;避雷环圆钢直径

为12mm ;扁钢截面长10mm,厚度为4mm。

(2)把放电尖端打磨光滑后进行涮锡。如针尖采用钢管制作,可先将上节钢管一端锯成锯齿形,用手锤收尖后,焊缝磨平、涮锡。

(3)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长度分多节进行下料,然后把各节管按粗细拼装起来,相邻 两节应把细管插入粗管中一段,插入长度一般为250mm。最后把各个接头用.12 铆钉铆

接或采用开槽焊接。接口部分应焊牢。(4)焊接后把避雷针体镀锌或涂银粉。

3、避雷针安装先北将支座钢板的底板固定在预埋地脚螺栓上,焊上一块肋板,再将避雷针立起、找直、找正后进行点焊,然后加以校正,焊上其他三块肋板。最后将引下线焊在底板

上,清除药皮刷防锈漆及银粉。

4、成品保护:

(1)拆除脚手架时,注意不要碰坏避雷针。(2)注意保护封建装修。防雷接地装置技术交底卡

防雷接地装置技术交底卡 1.

施工准备:

1.1 认真学习图纸设计要求和图纸会审资料。

1.2 学习国家有关防雷接地专业的规程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1.3 准备施工用的工程材料(镀锌的园钢、扁钢、角钢支持卡子和各种螺栓附件)和施工工具(包括检测仪器)。

2.施工要求 2.1 施工内容:

2.1.1 防雷接地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

2.1.2 避雷针(带、网)及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

2.1.3 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做好预留孔洞,预留防雷接地铁件和防雷接地钢筋的焊接。2.1.4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和防侧击雷的门窗、栏杆以及屋面 的金属物体必须接地焊接。2.2 施工工艺:

2.2.1 防雷接地体应采取焊接方法:①使用金属管作接地体时应在其串接部位焊接角形金属跨接线;②钢筋与钢筋交叉要用一条短园钢进行跨接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园钢直径的6倍,园钢同扁钢的焊接必须进行三面焊接;③焊接处焊缝应饱满,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灰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应敲 净。

2.2.2 接地体采取搭焊接时。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扁钢为其宽的2倍以上;(三个棱边焊接)②园钢为其直径的6倍以上;(双面焊接)③园钢和扁钢连接,其长度为园钢直径的6倍。(三面焊接)2.2.3 人工接地体应采用园钢、扁钢、角钢、钢管等金属材料,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园钢直径不小于10mm;②扁钢截面不小于100平方毫米,厚度不小于4毫米;③角钢厚度不小于4毫米;④钢管壁厚不小于3.5毫米。

2.2.4 利用建筑物钢筋做防雷引下线时:①上部与接闪器焊接,下部与基础防雷地线焊接,不能绑接;②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1m处焊一根直径12mm或-40×4镀锌导体伸向室外墙边的距离不小于1m,以备室外人工接地体使用(按图纸设计确定)。③下部在室外地坪上不低于0.3m处焊接一接地体连接板,供防雷接地电阻测量和以备室外防跨步电压工程用(按图纸设计确定)。④接地电阻值应小于设计要求,当利用柱基作接地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埋没人工接地体。⑤建筑物钢筋柱内,钢筋直径16mm以上的可用二根作为一组引下线,钢筋直径10mm以上的应用四根为一组作引下线。具体做法按设计要求。⑥防雷专用的引下线暗敷时,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4mm园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引下线必须在距地面1.5~1.8m处做断接卡子(一

条引下线除外)断接线卡子所用镀锌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弹簧垫圈,并安装一个有标识的接地电阻检测盒。⑦施工操作时应按图纸设计要求截出柱、桩、位置和柱、桩内所用钢筋的位置用油漆作好标志,按照施工进度层都要在相同的钢筋上作好油漆标志,以免错接。

2.2.5 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和建筑物天面的设备管道,突出构架以及需防铡击雷的门窗必须做好接地,需防雷的金属门窗应有两处与接地线相连,天面的金属管道应有两处接地。

2.2.6 天面明装避雷网(带)和支撑不能焊接,必须按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的规定彩专用支持件。

2.2.7 除混凝土中的铁件外,其它接地用的材料和配件都宜用镀锌件。2.2.8 屋面避雷针固定一定要焊接牢靠,针尖应搪锡或镀锌。2.2.9 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和电源穿线钢管均应与接地装置相联。

2.2.10接地干线的接线柱应该明敷在外,与绝缘导线PE线应紧密联接,联接处应有明显的接地标记。2.2.11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并用镀锌螺栓将接地线牢固地接在电气设备的金属体上。

2.3 防雷测试:防雷接地电阻的测试,应采用有效的接地电阻测量仪器(接地电阻摇表)进行测试,测试后应及时填写《建筑物和构筑物防雷接地电阻检测记录》

并请建设单位派代表和监理公司代表进行检查和签证,同时通知广州市防雷监测部门来工地进行防雷接地电阻检查测试和确认。3.安全规定

3.1 参加安装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好劳保用品,交叉作业时注意戴好安全帽,作好安全防护。3.2 所有机具均完好,不得带病运行。接地及保护必须良好。3.3 电焊工施工时要注意与其它工种配合,防止弧光灼伤眼睛。3.4 严禁上下抛掷物件和工具,工具应随手放入袋内。

4.本卡无规定者按GB50169-9《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和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执行。

篇2:关于防雷接地技术交底

1、接地保护

当施工现场设有专供施工用的低压侧为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时,其低压侧应采用保护导体和中性导体分离接地系统(TN-S系统)或电源系统接地,保护导体就地接地系统。(TT系统)但由同一电源供电的低压系统,不宜同时采用上述两种系统。

2、防雷保护

1)位于山区或多雷地区的变电所、配电所应装设独立避雷针;高压架空线路及变压器高压侧应装设避雷器或放电间隙。2)施工现场和临时生活区的高度在20m及以上的井字架、脚手架、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以及塔式起重机、机具、烟囱、水塔等设施,均应装设防雷保护。

篇3: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交底探究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编制原则

1. 完整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内容明确、全面。具体到如何执行, 执行中要遵照哪些标准和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工艺、注意事项一定要具体的说明。技术交底编写人员在编写前要全面了解施工图纸, 熟悉工程设计要求、工程特点、工程操作规程、工程细部做法等。

2. 规范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必须要符合工程施工标准、技术规范、验收规范等, 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标准和国家各项规定标准执行。另外, 施工技术交底还要符合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要求, 其中包括施工进度、施工技术措施等。根据施工人员层次的不同, 其工程技术交底的详细程度和交底深度也是不同的, 不同人员有不同的技术交底内容。

3. 可行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一定要具有可行性, 不能是模棱两可的, 要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对工程细部做法可行性要更高, 施工中的重点施工环节以及操作要求要交底明确。如施工难度较大的环节、施工易疏漏环节、影响施工总进度的环节和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项目都要详细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4. 针对性

建筑工程是技术交底的针对性主要针对的是施工特点和任务的编写。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如施工场地环境、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气候条件等因素有针对性的编写操作方法, 同时, 施工任务与施工技术交底应是同步进行的, 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及方式

1. 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交底工作的落实, 能够有效的预防工程事故、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指导工程项目施工。因此, 建筑工程技术交底内容必须是详实的。首先, 总工程师要向项目总工和项目经理进行工程技术交底, 交底的内容有工程项目的总况和经济技术指标, 还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机械、施工进度、劳动力组织。施工方法交底, 针对关键施工技术在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 特殊施工环节的注意事项和技术处理细节。其次, 项目总工程师向安全员、质检员和组长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以及实施的方法和程序。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新工艺的操作规程, 施工关键部位在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施工进度的要求, 施工中使用机械设备的数量、型号、作业程度等问题, 确定各施工班组的施工人员。最后, 总工程师向作业班组和工人的技术交底工作。每个班组负责施工环节的施工技术要求和应采取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标准, 以及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 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预防对策等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方式及注意事项

1. 施工技术交底方式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方式有三种即口头交底、书面交底和样板交底。口头交底是指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口头交底, 此种交底方式无法追溯, 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中, 不建议采取口头交底方式。书面交底是指项目总负责人向班组长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时采取的书面交底方式, 书面交底的编写必须严格按照规程和规范的安全要求、指标标准和技术规定, 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和分项工程内容, 编写书面技术交底内容。在编写中对于复杂的施工环节, 还要配有图纸, 技术交底文件必须由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签字, 双方各保存一份文件。样板交底是针对建筑项目中的分项工程进行的, 对于建筑分项工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样板交底需要按照工程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做法和技术要求, 在一块样板上, 也可以是一道墙壁或一个自然间, 在交底人员的指导下, 由技术能力强的人员做出样板, 然后交底人员使用样板对班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其内容包括检查方法、质量标注以及操作方法。

2. 施工技术交底注意事项

施工技术交底必须在施工开始前进行, 否则项目工程整体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班组长在接受到技术交底后, 应将内容传达到施工作业人员中, 组织全体人员明确是技术措施、质量要求和安全事项, 在组内明确分工, 制定科学全面的施工计划。施工技术交底应是贯穿于建筑工程始末的, 技术交底要分阶段进行, 针对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项目, 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重复交底。交底人员要严格按照交底要求做好施工全程的监督指导工作, 确保施工人员按照施工要求、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发现违反技术交底的施工行为要立即纠正, 接受技术交底人员应对照交底内容进行施工, 从而保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真正发挥出技术交底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有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 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技术交底就是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施工技术交底, 能够有效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视。

参考文献

[1]蒲磊, 吴凤平, 李友爱.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交底[J].山西建筑, 2007, 29:203-204.

[2]肖道龙.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4:218.

篇4:关于弱电设备防雷技术的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弱电系统设备的特点,分析了造成弱电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弱电 设备 防雷

0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深入至各个领域,各种电子、微电子装备已在各行业大量使用。由于这些系统和设备耐过电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涌流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解决电子信息系统对雷电灾害的防护问题,十分重要。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多样化、复杂化,其微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电压较低,通信信号幅度相对较小等特点,如在回路中设置防雷设施势必会影响通信、网络等设备的可靠、安全和畅通。这给弱电设备的过电压防范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减少雷电感应致使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弱电设备损坏,造成直接和间接的重大经济损失,有必要对弱电设备的防雷与接地技术进行研究,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1 造成弱电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

1.1 直击雷 所谓直击雷是指雷击点直接作用在设备上或作用在传输线路上,由传输线路引人造成设备的损坏。直击雷造成设备损坏的程度一般都较为严重,一般采取安装避雷针和布设避雷带进行防雷保护。

1.2 感应雷 所谓感应雷是指雷击点发生在距离设备几百米或几公里以外,雷击点周围的磁场发生强烈变化,其附近的设备或金属导体上将感应出一定的雷电压幅值,使弱电设备过电压造成损坏。实际上雷击造成弱电设备损坏的大都(占99%)是由感应雷引起的。因此,必须重视感应雷的防范。

1.3 感应雷电压的特点 ①雷电波是冲击电压披,作用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微秒至几十微秒的非周期变化电压,可认为是瞬态的变化电压:②雷击点周围的磁场发生强烈变化时。在附近的设备、金属导体上将感应出一定的雷电压幅值;③在设备、器件或导体上所产生的雷电感应电压强度与其导体的长度、截面、安装高度和磁场强度(雷击强度)成正比,与至雷电发生地点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弱电设备主要由电子元件、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组成,其工作电压都较低(一般为5V-12V),抗雷电干扰能力较差,即使很小的雷电感应电压就有可能导致弱电设备损坏。

2 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

根据IEC61312标准,弱电设备应设置多级防雷保护措施。对380V低压线路进行过电压保护。按国家规范应有三部分: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二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问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避雷器或保护器,作一级保护。在二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至二次低压设备的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装避雷器或保护器,作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或保护器,作为三级保护。由于雷电流主要是由首次雷击电流和后续雷击电流所组成,因此雷电过电压的保护必须同时考虑到如何抑制(或分流)首次雷击电流和后续雷击电流。在采取多级保护措施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各级之间的能量配合和解耦措施。弱电系统的防雷可采用两种措施: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外部防雷可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内部防雷可阻塞沿电源或信号线所引入的雷电波。这两道防线互相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可。

2.1 外部防护措施 外部防护是指对安装弱电设备的建筑物本体的安全防护,可采用避雷针、分流、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等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人们比较重视,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目前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建筑物的避雷针将主要的雷电流引入大地。②在将雷电流引入大地的时候俊量将雷电流分流,避免造成过电压危害设备。③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属部件以及钢筋可以作为不规则的法拉第笼,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果建筑物中的设备是低压电子逻辑系统、遥控等小功率信号电路的电器,则需要加装专门的屏蔽网。④建筑物各点的电位均衡,避免由于电位差危害设备。⑤保证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2,避免雷击建筑物时地电位抬高而损坏设备。

2.2 内部防护措施 内部防雷是指在建筑物内部弱电设备对过电压(雷电或电源系统内部过电压)的防护,在设备受到过电压侵袭时,保护装置能快速动作泄放能量,从而保护设备免受损坏,可采用等电位联接、屏蔽、保护隔离、合理布线和设置过电压保护器等措施。内部防雷分为电源防雷和信号防雷。

2.2.1 电源防雷系统主要是防止雷电波通过电源线路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造成危害。为避免高电压经过防雷器对地泄放后的残压或因更大的雷电流在击毁防雷器后继续毁坏后续设备,以及防止线缆遭受二次感应,依照有关防雷工程试行草案,应采取分级保护、逐级泄流的原则。一是在大楼电源的总进线处安装放电电流较大的一级电源防雷器;一是在重要楼层或重要设备电源的进线处加装二级或三级电源防雷器。为了确保遭受雷击时,高电压首先经过一级电源防雷器,然后再经过二级电源防雷器,一级电源防雷器和二级电源防雷器之间的距离要大于l0—15m。如果两者间距不够,可采用带线圈的防雷箱,这样可以避免二级电源防雷器首先遭受雷击而损坏。

2.2.2 信号防雷系统由于雷电波在线路上能感应出较高的瞬时冲击能量,因此要求网络通信设备能够承受较高能量的瞬时冲击,而目前大部分设备由于电子元器件的高度集成化而使耐过电压、耐过电流水平下降,必须在网络通信接口处加装必要的防雷保护装置以确保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对通信系统进行防雷保护,选取适当保护装置非常重要,应充分考虑防雷产品与通信系统匹配。对于信息系统,应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粗保护量级根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确定,精细保护要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进行确定。因对弱电设备的雷电浪涌防护重视不够,故而发生雷电浪涌损坏设备的故障。所以在完善弱电设备外部防护的同时,要加强弱电设备的内部防护。①完善弱电外部雷电防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②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波。③限制钳位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电压过电流幅值在设备上可承受的范围。④采用高吸收能量的分流设备(避雷器)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量分流泄人大地.分流(限幅)技术中采用的防护器品质、性能的好坏是网络防护的关键,因此,选择合格优良的避雷器或保护器至关重要。⑤采用短线技术。设备间的连接线尽可能短,以减少导线上的雷电感应电压幅值。⑥采用屏蔽方式。选用有屏蔽层的电缆,将减小雷电感应电压强度,但屏蔽层应可靠接地。⑦采用隔离、绝缘来削弱雷电感应电压。天线的固定支架采用绝缘棒与避雷针支体隔离,电池极支架与避雷针体地板用绝缘子隔离。⑧人工隔离。如需弱电设备工作时,由人工合上电源开关,插接网络线路,否则,断开以上线路。⑨电压抑制技术。对于无人职守设备和需不间断与外界联络的设备,必须把雷电感应电压限制在设备承受的电压以下,防止设备损坏。要使设备达到理想的防雷效果,必须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条件、功率大小及阻抗高低来装设相应的防雷保护装置。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因所有防雷系统都需要通过接地系统把雷电流泄人大地,从而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如果机房接地系统做得不好,不但会引起设备故障,烧坏元器件,甚至还将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防干扰的屏蔽问题、防静电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来解决。

3 结束语

篇5:关于防雷接地技术交底

设计单位:……设计院

地质勘测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参会人员:…………………………

会议主持:…… ………

会议议程及主要内容:

一、参建单位及与会人员和对会议做指导性发言

1、建设单位:…

地质勘测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2、希望各参建单位相关负责人员认真细致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情况,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全面的提前挖掘出来并妥善予以解决。

二、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概况和做设计技术交底

1、设计依据

1、甲方认可的设计方案。

2、甲方提供的“地勘报告”及基地红线图,征地图及界址点成果表。

3、国家现行规范及规定。

4、《建筑制图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2、工程概况

1、建设单位:………

2、项目名称:……

3、建设地点:……

4、设计使用年限:…。

5、建筑耐火等级:…。

6、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七度(0.1g)。

7、建筑结构类型:钢结构框架结构。

8、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单体建筑面积详各单体建筑设计说明

9、建筑层数:详各单体建筑设计说明

10、屋面防水等级:⒓

3、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结构、水、电专业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不包括水景景观、停车场场地及边坡、偏坡设计。

4、墙体

1、所有墙体除建筑立面标注外均采用粘土砖,采用1:2水泥砂浆砌筑。

2、所有墙体用料外形尺寸要求准确统一,表面无边角破损,砖块或砌块墙体上下之间应互相错缝打接,不得有垂直通缝砌筑砂浆应饱满,所有墙体砌筑砂浆比例及标号均详结施说明。

3、砌筑砂浆要求详结施说明,用水房间内墙面须做防潮处理,卫生间内墙面防水卷材上翻1200mm。

5、地面

1、凡有用水或地面冲洗排水房间,需在结构面粉坡1%、坡向地漏、地沟或排水口。

2、卫生间找坡1%坡向地漏。

6、屋面

1、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耐久年限,屋面不同部位做法详建施图标注。

2、屋面工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所确定的施工程序和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3、屋面做法均同本页建筑屋面做法大样。

7、装修工程

1、本工程装修均要求各种装饰线条线脚横平竖直。对有板块材料的,则应事先进行选料排块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所有主要装饰材料的规格材质,颜色以及造型处理均应在施工订货前由有关厂家配合施工单位做出样板,征得甲方及设计人员同意施工后,方可购买再进行施工。

2、内墙面装饰除特殊要求外,一般粉刷应分层施工,确保平整牢固,所有阳角距地XX以下用1:2水泥砂浆做护角,磁砖及面砖施工前应预先排列,使切角磁砖安装在阴角和次要位置。在两种墙身材料平接时,粉刷前应在交接处加0.8厚9x2.5孔钢丝网一层。缝两边各压入150宽,再进行抹灰。

3、外墙面装饰均同本页建筑外墙面装饰大样。

8、门窗

1、本工程售票室为铝合金窗。

2、门窗仅提供洞口尺寸,建筑外门窗的抗风压、空气渗透、雨水渗漏、隔声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满足使用要求。加工制作时应注意扣除粉刷层级安装缝隙尺寸,由承制商实测复核洞口尺寸及樘数后方可制作安装。(施工图中未注门洞尺寸为2100*900)。

9、油漆工程

进行油漆施工前均须做出色板,与设计、建设方商定后方可施工。

10、其它

1、所有门窗过梁的施工要求均详结施总说明。

2、凡是在钢筋混凝土墙板上留洞的其具体位置及尺寸大小均详结施图。凡填充墙上留洞的,在土建施工时应密切配合设备图进行预留洞或穿套管,不得在梁,板上任意打洞。如设备安装与土建相矛盾需作修改,应待设计人员处理后才可进行施工。

3、本工程无论土建,外装都须按照有关规范,规定进行相应的防腐、防虫、防鼠措施。

4、本工程在施工中,应强调土建与设备安装之间的密切配合,如遇图纸中有矛盾时,应尽早或及时与设计方协商解决,切勿擅自更改、隐瞒、以免影响工程质量及破坏设计意图。

5、本工程除按施工图纸选用标准图及设备产品说明要求进行施工外,还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现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11、本工程在施工中,应强调土建与设备安全之间的密切配合,如遇图纸中有矛盾时,应尽早或及时与设计方协商解决,以免影响工程质量及破坏设计意图。

12、图中尽寸除注明外均以毫米为单位,标高以米为单位。

13、其余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执行。

三、图纸会审纪要

一、

二、

三、

会议内容确认单位及人员签字(盖章)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地质勘测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纪要整理:

xxxx年xx月xx日

篇6:技术交底交底流程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工程按照两个阶段进行设计,即: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只有在设计复杂的或新的工艺过程尚未熟练掌握的工业企业,或者设计特别复杂并对建筑艺术有特殊要求的房屋和构筑物时,才按三阶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当按三阶段设计时,施工组织设计的三个相应的阶段就是:施工组织条件设计(或称施工组织基本概况),这是包括在初步设计中的;施工组织总设计,这是包括在技术设计中的;各个房屋和建筑物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化,用以具体指导工程的施工活动,并作为建筑安装企业编制月旬作业计划的基础。这是由施工承包单位根据施工图进行编制的。还有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设计,它是以某些特别重要的和复杂的或者缺乏施工经验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复杂的基础工程、特大构件的吊装工程、大量土石方工程等)或冬、雨季施工等为对象编制的专门的、更为详尽的施工设计文件。重点和大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企业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其余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

建筑工程技术交底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四新”技术交底和设计变更技术交底。重点和大型工程技术交底由施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对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其他工程施工组织技术交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对专业工长进行交底;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由专业工长对专业施工班组进行交底;“四新”技术交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编制;设计变更技术交底由项目技术部门根据变更要求等对专业工长进行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邻性文件,技术交底是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对施工组织的细化和完善。

篇7:关于防雷接地技术交底

设计技术交底是项目管理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是指在某一项目工程开工前,由建设管理方组织项目相关各方,听取设计单位对其设计文件进行的说明和交待,其目的是使建设管理方、施工单位、监理/监控等相关单位对其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项目实施,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贯穿整个项目实施阶段,施工单位是项目的直接操作方,其技术人员对设计意图的技术领会尤显重要。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基建项目不断增多,路桥建设行业市场化程度也在逐年提高,但就总体而言,整个路桥行业市场化还处于初/中级阶段,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我国西部省市建设市场化程度较低,如果前者暂定为中级阶段,则后者至多为初级。于是在路桥建设行业内,市场上难免会出现施工单位众多、技术力量参差不齐、资质/技术力量不匹配等现像;同时,伴随着企业改制,部分施工单位的企改病也在悄然发生,主要表现为:改制不到位、技术骨干人员流失、企业有资质无实力、有设备无技术等乱像,给项目工程的安全建设带来了诸多不确定之因素。

桥梁工程为跨越结构,且常跨越路线所经关键节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桥梁专业术语中,特殊桥梁主要针对常规桥梁而言,常规桥梁更多是指中小跨径的板梁、T梁、箱梁等对应桥型;而本文所述特殊桥梁则主要特指区域内潜在投标单位,多数不熟悉或施工现场经验较少的桥梁结构,它可以是新型结构小跨径桥梁,也可以为跨江跨谷大跨桥梁。

2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技术交底的影响

我国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按项目设计与施工承发包模式不同,可分为DBB(Design-BidBuild)模式和DB(Design-Build)模式。

DBB模式属设计/施工分开承发的模式,是一种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比较通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和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的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而DB模式则是指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模式,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在DBB模式下,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各司其职,设计单位负责桥梁建设的方案设计/比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而施工单位则照图施工。由于设计、施工分属两家不同公司,所做工作为同一项目不同阶段,要完全落实设计意图、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技术交底是关键!相比之下,DB模式由于设计、施工同属一家,为设计-施工间的技术无缝对接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单从理论上看,DBB模式存在易出现责任不易明确、投资较难、工期较长等缺点,而DB模式下出于对成本的控制,其项目质量保障性往往较差;两种管理模式各具特色,具体哪种模式更好,观点不一。如DB模式在英国的建设项目中较常被采用,而在德国的建设项目中DBB模式则得到广泛应用,DB模式却存在争议[1]。

长期以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主要推行的是设计与施工分别承发包模式,属于DBB模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随着我国路桥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DB模式也在悄然产生,就目前而言,尚不具普遍性,具有总承包之资质单位偏少,DB模式执行效果也有待进一步验证。考虑到当前路桥市场设计与施工承发包模式更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DBB模式,而此模式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技术交底本就重要,对于技术相对复杂的特殊桥梁,技术交底的必要性/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3 现阶段特殊桥梁技术交底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桥梁建设中,一般在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交付完成、施工中标单位进场后,桥梁技术交底工作由建设管理方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监控等项目各参建单位统一进行,其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桥位现场交底阶段:包括桥位现场交桩、孔跨设计与桥位现场契合因素之考量、现场施工注意事项等现场口头交底;2)设计单位讲授交底阶段:项目参与各方听取设计单位对桥梁的设计技术交底汇报(注:一般情况下为PPT演示文稿讲授方式),包括:项目的功能与特点、设计意图、各分项工程的布置情况、施工时应重点注意事项以及解答施工/监理/监控单位之疑惑;3)形成纪要,归档:项目参建各方达成统一意见,形成会议纪要文本归档,即完成项目的整个设计技术交底工作,其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

单从理论上看,以上交底过程并无大碍,但从现实实施效果来看,仅按以上流程进行,其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往往存在:交底前施工及相关单位未通读图纸、对设计意图领会不够、交底会上无问题可问、施工过程中问题百出等现象。结合以往经验和工程实践,笔者认为可致缘由主要如下:

1)设计单位:设计图纸交待不清;技术交底汇报不明;而或由于设计单位缺乏对施工中标单位实力了解,对桥梁技术交底工作之深之浅无从知晓,常常也会导致汇报过与粗略或过于详尽,汇报粗略会对重要问题造成遗漏,交待不够;汇报过于详尽,又往往让人不易把握重点,出现避重就轻、使相关单位不得要领。

2)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图纸翻阅不够,自拿到施工图纸至技术交底之日,施工单位往往多忙于现场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事项诸多繁杂,对设计图纸的翻阅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态度不积极;施工技术人员对图纸的翻阅不够详尽而或更本无能力读懂/领会设计意图,致使技术交底会上出现无问题可问或揣着不懂装明白现象。尤其对于技术相对比较复杂的桥梁,技术交底须交涉事项略多时,施工单位在前期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往往不得要领,不明所以然。

以上所述原因也可简单归为三个方面:1)设计图纸交待不清或设计单位交底不明;2)施工单位对图纸翻阅不够/而或能力不足(有资质无实力);3)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资质及人员配备不了解,交底不明侧重。在对设计意图和施工注意事项不甚了了的情况下施工,其执行效果理想程度可想而知。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按照目前看似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运作,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多种信息沟通壁垒,影响交底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思考及建议

由于特殊桥梁往往具有投资大(小跨新结构桥梁除外)、技术复杂、社会影响大,出现问题后可补救的方式/方法有限等特点,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技术对接尤显重要,为了弥补既有项目管理方式中不足,笔者认为,在既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可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多有裨益。具体方法为:在现有技术交底流程中“2)设计单位讲授交底阶段”之前增加“施工单位设计意图领会汇报”,由施工单位先对整个项目的施工图阅读情况和设计意图的领会进行阐述,再进行“2)设计单位讲授交底阶段”,其流程简图如图2所示。

通过施工单位的汇报,可以改变设计单位被动汇报、施工单位被动接收的局面,各方均可变被动为主动,项目参与性更加积极,其优点主要可描述如下:

1)增进对施工单位的能力(包括图纸阅读能力、设计意图领会能力、重点注意事项意识能力等)了解,为建设管理方接下来的项目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2)利于后续设计单位有侧重地汇报:通过施工单位的汇报,设计单位对后续自己深入浅出的汇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作用,可使施工单位短时间抓得要领,更加充分领会设计意图,明确注意事项。

3)施工单位对图纸的阅读与理解同样是对设计单位图纸质量的一个检验过程,对于设计图纸技术相关表示不清之处,设计单位应进行反思其图纸表达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当合理,做到以此为戒,下不为例,有助于设计单位在后续项目中不断优化提升其图纸质量。

5 结语

通过增加技术交底阶段施工单位的汇报,对既有技术交底流程进行适当改良,有利于施工单位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有利于设计单位有侧重地汇报/不断改进其图纸质量、更有利于技术交流在两者之间更加平顺地对接,同时,也为建设管理单位选择更加合理的管理方式方法提供依据,减少项目实施阶段的不明确因素,为项目的安全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自荐信崔超下一篇:70岁生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