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

2024-07-30

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精选6篇)

篇1: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

二者关系

每当我们提到经济的高度发展,就会想到科技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华灯璀璨,虽然发达但常常乌烟瘴气,倍感压抑。每当我们想到环境保护,往往会联想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虽然洁净但却与世隔绝,封闭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经济发展能够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即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环境保护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

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这3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统一的。3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

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环境。

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生存的环境每况愈下,环境的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难道经济发展一定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吗?为了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必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点。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无法实施,因为环保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只是一种自杀行为。今天我们对自然掠夺式的的索取,最终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小命不保,更别提经济发展,所以两者应共同存在。

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要展开以下讨论。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

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国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也面临着重大难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发展与环境二者密不可分,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就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由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当,造成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

科技是可持续的积极力量

对于积极的、可持续的发展来说,科技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5000年历史当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史也在世界上非常突出,所以中国应该有能力准备好,有智慧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做好转变。”几位国际环境专家在阐述应对环境问题时,都用大量的事实印证和强调了科技的积极力量。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他们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蒸蒸日上.众所周知,我们的环境现状并不乐观,我们幻想蓝天,幻想绿树,幻想草原,幻想溪水„„而现在有些人们为了经济的需要反而无破坏生态,破坏环境.如果我们大家都有这种心态,那么我们的家园还会美丽吗? 所以我们都要有着善良的心,都要有美丽的梦,去为了我们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2: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作法。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现代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可以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之内,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经济主体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这样可以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一种自觉自利的活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的转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2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涉及到技术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防污治污技术的研发与利用、环境质量标准的设定、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等等;制度层面:设计制度,合理构建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管理层面:如何按照既定制度有效组织安排生产。技术、制度与管理哪个更重要?经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制度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好的制度才会催生出好的技术,才会调动企业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治理污染的政策制度比较单一,以收取排污费为主要形式。但由于收费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企业保护环境缺乏激励及监管不力,所以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低效率。3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制度根源 3.1不合理的GDP核算制度

作为评价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GDP,是广义国民收入指标之一,虽然考虑了产品的中间消耗,即GDP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也即最终产品价值量之和,但它是建立在资源无限多、生态环境永远好的假设之下。在这样一种假设下,GDP数值越大,那么经济发展越好,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而未考虑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现行的GDP核算指标已无法恰当地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反而会扭曲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向。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片面地强调GDP的高速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从客观上说,现存的GDP核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性使用,造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克。

3.2现存环境保护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受制度约束的。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应同时具备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可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而激励机制则有助于经济主体行为自觉的与制度取向相一致,降低制度实施的成本。某些地方的环境保护制度规定,环境部门收取的排污费中有一部分可用于环保部门的行政经费。这种制度设计对于环保部门治理污染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激励。试想,一个地区污染程度越轻,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就越少,那么从环保部门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就不如不治理所获得的收益高,因此就会对环境污染姑息迁就,甚至坐视不管。因此,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就是低效率的。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一种导向就是环境保护是国家和政府的事,而消费者和企业则是制度的被动遵守者,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激励,并且一旦制度出现了漏洞或监管不力,还会纷纷钻政策的空子,谋取私利。现实中,一些排污企业与监管部门玩“捉迷藏”游戏,一方面说明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但同时也说明部分现行环境保护制度确实需要完善与创新了,否则只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行为继续屡禁不止。

3.3与环境保护目标相背离的产业政策加剧了环境恶化

环境问题与经济中各产业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因此不仅环境制度本身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会间接地对环境系统产生影响。有些旨在促进经济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客观上却给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如有些地区将资源性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大力扶持,而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大大影响了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4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在依赖技术进步的同时,更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政府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就是制订有效的制度,并确保制度得到执行。当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变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变现存的GDP为“绿色GDP”,将生产消费行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引进到GDP的核算中,如果造成环境污染,则予以扣除,从而纠正现存GDP考核方法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误导。

(2)进行环境保护制度本身的创新,将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有效率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达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3)实现环境保护制度与产业政策的配套协调。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方方面面制度的配合,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要把环境影响考虑进去,对保护环境不利的产业政策应予以废止或暂缓执行。

参考文献:

梁从诫等,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

郑易生 王世文,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

施 耀 张清宇 吴祖成,21世纪的环保理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

篇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 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的经济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发展与环保的综合决策。可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果环境恶化, 污染严重, 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优质、如何提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固然会有, 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应该思索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 如何在环境保护中更好的发展经济。

因此,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成为当今的一大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否共同实现呢?

一方面, 环境保护能够促进和优化经济增长环境, 使经济快速发展, 但同时, 我们不允许以破坏环境为前提的快速的经济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 环境问题究其产生根源, 是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造成的, 合理的运用环境和保护环境, 才能求得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 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环境保护, 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防治, 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 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让良好的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为经济发展提供能量。因此,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 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保护好环境, 优化经济增长, 促进发展。我们应该严格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认真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 严格环境准入制度, 严格执行产业经济政策,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有利于合理引导投资方向,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增强科学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二是通过削减排污总量, 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 既减轻了环境污染负荷, 同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发展容量。从环保角度对经济发展以最直接的支持和促进。三是加强环境保护能推进技术进步和更新改造, 提高资本运营质量, 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四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可以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 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 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另一方面, 经济发展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 经济发展了, 我们才有资本、有能力去更好的利用环境、保护环境。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环境保护归根到底要依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了, 才能更好的去保护环境。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综合国力的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 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应该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前提下发展, 两者的存在并不矛盾,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那么, 在后期的环境保护中, 我们要牺牲多大成本与时间去改善环境, 这样的经济发展得不偿失。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 不能撇弃任何一方而单独发展, 任何一方的单独发展都是不可行的。

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对于现状, 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思考、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当然,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由于片面地追求了经济增长而相对忽略了环境保护的事实也是存在的。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 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 寻找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错误观念。了解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 并了解能够化解矛盾的有效措施是我们应该去努力探索的。

篇4: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环境支出资本化当期损益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209-01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针对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标准将日益增多,同时,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的盛行,都要求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重视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按照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的原则调整未来的发展战略。环境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环境成本会计信息也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经营、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的重要信息。建立和实施环境成本会计,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成本会计的研究能够使企业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和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目前,由于未实行环境成本核算制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和负作用,对资源的破坏和使用过度等问题,而这些破坏或损害由于没有在经济核算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反映,就使得造成损害的企业免除了本应承担的部分或全部经济责任,从而无法引起企业对环境问题的真正关心,经营者也很难从环境保护角度去考虑企业的发展。

1 企业会计人员对环境成本会计认识不足

鉴于企业环境成本的重要意义,笔者曾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地区就企业财会人员对企业环境成本的认识作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环境成本支出的内容中,原有设备的改造和重置的环保支出、新投资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和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这四个项目是企业最常发生的环境保护支出项目;在已经发生的环境成本支出中,单独立账的企业比例偏低,大部分企业对排污费单独设账,其余虽有的单独设账,比例都没有超过50%。这说明,企业环境成本受环境法规因素的影响较大,强制性要大一些;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企业财会人员反映企业环境成本的主动性不强,重视不够;环境成本中资本性环境支出大于收益性环境支出,环境成本支出对企业的财务影响显现出长期性。这个结果不只在内蒙古存在,从全国实务操作来看,也反映了这样的特征,多数企业对于发生的环境成本支出的账务处理目前都作为常规的业务进行的,没有单独设立账务处理,没有体现出对发生的环境成本的特别关注。

对内蒙古地区和全国普遍实务操作的调查,发现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对环境问题的忽视,原因主要是:①现有的环境法规和监管方式考虑的是政府和环保机构对环境信息的需要,没有考虑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和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致使企业环境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缺乏法律依据;②会计法规和制度不健全,没有关于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实务操作方面的具体准则,国际上也不存在一个现成可以借鉴的模式,以至于財务人员无从下手;③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缺乏主动性和自愿性,政府、企业和会计界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在环境成本会计方面研究的滞后。

2 企业环境成本的主要内容

(1)环境管理费用,指企业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经费支出及其他环境管理费用;(2)环境监测支出;(3)排污收费,包括政府对正常排污和超标排污征收的排污费,政府对生产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损害的产品和劳务征收的专项治理费用,政府对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商品或包装物的收费;(4)罚款和赔付,包括超标排污或污染事故罚款,对他人污染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害赔付;(5)污染清理支出,包括已经发生的污染现场清理支出和目前计提的预计将要发生的污染清理支出;(6)恢复支出,即已污染破坏的环境恢复支出,特别是矿井填埋及矿山占用土地复垦田支出;(7)停工损失,即污染严重被政府环境管理机关勒令停产限期治理的生产经营损失;(8)无污染替代增支,即为减少和控制污染而使用新型无污染替代材料的增支;(9)现有资产价值减损的损失;(10)政府对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商品或包装物收取的押金;(11)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12)为进行清洁生产和申请绿色标志而专门发生的费用;(13)对现有机器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造,购置污染治理设备;(14)政府或民间集中治理污染而建造污染物处理设施和机构的支出。上面所列的这些支出,会影响到当期或多个会计期间的损益,影响到报表上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企业必须将这些支出列入成本会计的核算系统。

3 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

资本化的企业环境成本,指为了减少或防止潜在的污染,从而保护未来环境而发生的成本,或是出于企业安全或环境原因发生的成本,在未来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利益。它一般在利益实现时计入当期损益。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形成了企业的资产,但在环境成本资本化时有一些特殊的情况:

(1)当一项可以确认为资产的环境成本与另一项资产有关,它应当作为其他资产的组成部分无须单独确认。

(2)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资本化的环境成本都与另一项资本资产有关,这些环境成本本身并不带来特定的或单独的未来收益,其未来收益存在于企业经营中使用的另一项生产性资产中。例如,清除建筑物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这项工作本身并不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或环境收益,受益的是建筑物以及使用建筑物的人群,而将这种清理成本作为资产单独确认就不合适。同样,一台能清除大气或水污染的机器,它是能够产生特定或未来的收益的,将其单独确认为资产是合适的。

(3)与环境成本有关的资产发生减值时,其确认的原则与其他资产相同,但因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更大,特别是环境污染对有关资产所产生的减值影响,不容忽视,必须予以考虑:当一项环境成本作为另一资产的价值的一部分,应对这一资产进行评估,看其有无减值,如有减值,要采用会计上计提准备金的方式将其价值减计至可收回金额。

除上述可以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外,企业发生的许多环境成本并不会在未来带来经济利益,或者与未来利益没有足够的关系,因而不能将其资本化。这些成本包括:废物处理成本、与本期经营活动有关的清理成本、清除前期活动引起的损害、持续的环境管理和环境审计成本等。因不遵守环境法规导致的罚款,以及因为环境损害而给予第三方的赔偿等,均视为环境相关成本,这些成本不产生未来收益,因而应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参考文献

[1] 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肖序.环境成本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 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 王立彦.环境成本核算与环境会计体[J].经济科学,1998,6.

篇5: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1 保护环境能够促进和优化经济增长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紧密相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环境问题究其产生根源,是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保护好环境,能优化经济增长,促进发展。保护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受到污染的空气和水、土壤直接导致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和癌症的高发,受到污染的水产品和农产品威胁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最大侵犯。历史上出现的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洛杉矶化学烟雾等一系列公害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的,是在生态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调整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不同发展道路;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实行优化开发的同时,坚持环境优先战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

实行预防为主原则是由环境问题的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⑴环境问题一旦发生,消除危害需要时间长,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性; ⑵治理代价高,在经济上不合算;⑶如果重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五、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篇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关键词】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同时怎样保护环境,使二者能和谐共存?这是如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首先让我们要认识什么是环境污染?所谓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的破坏,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的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其次,让我们了解一下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和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矿山废水、废渣。了解了上述资料后,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深深的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节约能源、恢复植被、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少污染、减轻“温室效应”,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息息相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重工业发展为核心,而重工业企业为追求生产数量与规模,多数采取低能源成本的生产方式,对能源的使用不彻底,也没有配套的除污设施,企业的生产行为就象是在进行一次次的能源浪费,使得能源本不富饶的中国面临更多资源保护与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我们不能单纯的追求经济发展指数,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发展背后所付出的沉重环境代价。针对中国当前严峻的环境状况,一些专家提出,中国未来若干年如出现危机,不在于经济增速突然放慢,甚至也不在于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而是环境污染的累积。这告诉我们在追求高利润、加速经济发展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保护人类的有限资源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那么如何更好的进行环境保护呢?环境保护要从大局出发,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规划与综合治理具体措施,使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环境保护应以人为本,需要全社会提高环境意识

环境保护要以大局出发,避免追求本地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造成的一系列污染。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强环境意识。环境污染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损害,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就需要我们的社会提高和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地球是我们母亲,我们不该将大量的垃圾埋在它的肉体中。地球不是垃圾场,我们不能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烟头等杂物,这些行为完全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相悖。

二、加强对水资源的环境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节约用水、治理污染是水资源保护的两个方面。只有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做好节水工作,治理担子才能减轻。水资源的紧张和不合理利用也屡见不鲜,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采矿业造成的水资源污染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必须认识到处理好发展矿业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否则,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水资源的破坏将危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因为,以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其发展速度越快,便意味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越快。企业经营者应正确认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认真做好污水处理工作。

三、加大科技投入,治理空气污染

起初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很肤浅。在大规模的工矿企业建设中大都极少或没有考虑到保护环境问题,为后来的城市环境埋下了污染的隐患。特别是东西老工业基地,地处高寒地带,采暖时间长,耗煤量大,使用的又多是散煤,而企业资金短缺,无法对老化的设施进行改造,更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污染。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使得许多人多痰,也导致了许多居民患呼吸系统疾病,这些不能否认与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单纯的经济增长。为了保护环境,保证市民身体健康,国家已加在了环保投资力度,加大了科技投入,深入探索了科学的方式,以达到净化空气,促进经济发展。

四、减少不合理开发,以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现代很多旅游开发规划是由投资者自己制定的,他们以能够获取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而没有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通盘规划,肆意地破坏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这种以破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所进行的掠夺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一不定期的破坏和影响。应制订包含环境保护在内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旅游区生态环境监管,坚决制止新的生态环境破坏,以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加强提高旅游管理和环境管理的能力。

五、加强可持续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修复

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剧增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强度日益加大,有毒、有害废气物质不断的输入环境,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仍不断困扰着人类。据有关资料统计,地球上的沙漠、荒地正以每年2700万公倾的速度扩展,我国沙化的土地也正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面积延伸。目前,我国已有128万公里的土地沙化,而潜在沙化的土差不多也有15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已成为危害全球环境最严重的问题。这些都是大自然向我们发生的警告,它在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和那些惨痛的教训,这也是提示我们以后一定要保护环境。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历史的教训告诫了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我们要爱惜它、保护它。因此要积极探索研究,试图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加强可持续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修复,在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治理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上一篇:工伤报告书格式下一篇:教师个人三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