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公司工作总结

2024-07-15

考古公司工作总结(共8篇)

篇1:考古公司工作总结

(一)团队

能够远赴羊城,一饱眼福,二练能力,了解就业形势,加强社会联系,我首先得感谢这个团队、如果没有这个团队,我可能至今还是一个为考研的井底之蛙。确实,广州之行,收获颇丰,其中喜乐,唯我自知。下面就来认识一下我们团队的成员吧:

xx,管理学院级会计学专业在校生,本支实习团队的队长,冷静机警,善于公关。

xx,管理学院2009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校生。学生工作经验丰富,具有极强的大局观。

xx,经济学院2009级经济学类专业在校生。乐观开朗,活泼可爱,也是她把我拉入团队的,十分感谢她。

xx,物理学院2009级微电子专业在校生。广州本地人,为团队提供了不少便利。

我,xx,历史学院级博物馆―考古专业在校生,年龄最长,能力最弱,只能凭借两年半编辑的积累,做一下笔头工作了。

当我第一次进入团队时,马雪告诉我,我们团队的口号:实现梦想、自信执着、共同奋斗。下面就请看看我们是怎样实践这我们的口号的。

(二)单位

想起我们这样的实习,就是在就业之前,利用寒暑假的空闲,提前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开拓就业视野,为以后的自身发展打下基础。

要实习,就要涉及到实习的单位,我们所实习的单位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实习的单位叫做XX物流有限公司,是营业额稳居国内物流行业前三强的大型私营企业。截至12月,xx物流有限公司已经在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拥有483家营业网点、1000余台车辆以及8000多名正式员工。 算是一家发展状况非常不错的大公司。2月15日至2月24日,我们的五人团队在这里进行了简短的实习。

早在我们出发之前,我们就将团队的精神定为:实现梦想、自信执着、共同奋斗。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了解公司基本情况,包括运营、企业文化等;加强兰大本科生与企业的联系;针对典型人物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访谈;进行校友访谈,为百年兰大献礼。

我们团队于202月15日从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出发,经过30多小时的火车,于2月17日中午抵达广州,并与先期抵达的谢子恝汇合。而在此之前,我们在兰州作了不少准备工作:包括服装的统一、材料的搜集,以及礼仪的培训等等。

抵达之后,XX物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刘先生接待了我们,他将我们安排在离公司很近的地方住下,而公司本部就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东平――一个虽是郊区但物流十分发达的广州郊区。之后的几天,我们就在公司本部进行了参观与实习。

(三)培训

2月18日,我们主要进行了进入公司前的培训与参观。

早上7:45我们就来到公司,公司安排我们上午和一些年轻的员工一起上培训课,这次培训的讲师是金牌讲师鹿先生,培训的主题叫做心态修炼。在三个小时的培训里,鹿先生谈笑风生,引经据典,给我们这些学院派的小字辈们好好地上了一课。

培训课是在很轻松的气氛中开始的,鹿老师以幽默自如的口吻开始了讲课,主题是调整心态。学员都做了自我介绍,鹿老师先做了示范,首先,我是×××,我有3个优点……,2个缺点……,最后总结。在培训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鹿先生组织大家一起做的一个游戏也令人十分难忘。首先,大家一男一女相互隔开,一个人的脚尖顶着前面一个人的脚跟,紧紧围成一个小圈。这时,鹿先生的指令“蹲下”,在我们看来这就十分困难了,只能前面一个人蹲在后面一个人的大腿上,因为相互不熟悉,又是男女隔开,大家蹲得都十分不自然。谁知,鹿先生又命令我们听好口令,一齐左右左地向前迈步。大家勉为其难地走了几步后,都觉得腿部发麻,有点撑不下去了。可鹿先生仍旧不依不饶,下命令说走满一圈,我们顿时叫苦不迭。可是这个游戏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当你腿部无力,没有办法,只能把重量完全放到后面一个人的腿上后,马上就会感觉轻松不少,虽然说不上完全不累,但是走完一圈嘛倒还绰绰有余。就这样,大家完成了这个游戏。就这样,我们完成了培训课。

下午,我们在人力资源部何涛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总部,办公楼、营业部、汽运偏线、汽运统计部、外场等部门。之后,我们又对鹿先生进行了访问。再后来,刘先生为我们安排了以后两天我们将要去的实习部门:马被分在广州汽运偏线,任和程到了东平营业部,谢到了广州汽运统计部,我被分在人力资源部。

(四)工作

19日早上,当我再次来到公司之时,刘先生就已经把我当成他的同事了。这天早上,人力资源部各个小组分别召开了小会。刘先生这一组算上我共有6个人,小会大概开了十分钟,主要议题就是以往几日的工作里个出了什么错。除我之外,大家都发了言,真诚而认真地总结了工作失误,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小会开完,刘先生安排我在人力资源部的面试厅实习,主要负责给来应聘搬运工、接送货员、司机职位的求职人员登记、收发面试登记表。这个岗位的技术含量要求较低,但对于平时埋头考古学书籍的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19日、20日这两天一共有73人在我这登记应聘,他们大多是初高中毕业无法升学后来XX应聘的。尽管有少数人拥有中大专文凭,但他们与我们相比,没有文凭、没有知识,有的只是一身力气,有的只是为生计所迫的无奈闯荡。他们或许一辈子也无法先XX的副总康菠那样,从一个没有文化的司机,干到公司的高层管理,但他们为了自己、为了生存,依然无可奈何地出来,期待能够彻底改变自己的境况。或许这就是人生的真谛――只有奋斗,才会有其他的一切。

公司招聘本科毕业生是不经过我这里的,那是由刘先生负责的。19日下午,刘先生让我帮他做了一份名单,是今年即将来公司进行应聘面试的硕士研究生,共有56人。虽不清楚XX会留下几个,但可以预见到的是,这56人大多还是不会被公司录用的。这56人,有一人甚至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另一个则是双硕士,但在现在这种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他们也只有接受现实,努力实现就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不关上面的政策多么优惠,人民币多么坚挺,中国多么强大,在这种全球经济寒潮袭来之际,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不可能无忧,就业率不可能不下降。如何使自己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实现就业,这将是一个异常困难的问题。

篇2:考古公司工作总结

(五)感想

我们毕业后,大多选择“孔雀东南飞”。而此次广州之行也让我见识到了东南的发达与活力。与西部相比,那里的人进取向上、灵活机智。沿海发达地区的吸引力果然十分巨大。说句实话,我们的学生到了广州肯定会不适应的。那里的文化,那里的性格,那里的一切都是需要我们学习的。一旦在那里立住了,就会享有说不出的好处。

经过这次实习,我更加坚定了考研的信心,也更加急切地期待自己可以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改变甘肃的现状,哪怕是一点点也好。现在,我已无意东去。但是如果有同学问我广州怎么样,我会告诉他“去哪里工作吧”;如果有人问我XX公司怎么样,我会告诉他不错。

篇3:考古公司工作总结

1 摄影与水下考古

说到水下考古摄影就不得不说田野考古摄影。田野考古摄影是田野考古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资料记录和收集手段, 它客观真实地记录考古遗迹和重要遗物出土的状况, 记录田野考古的工作过程, 同时为日后的科研和宣传积累材料。其拍摄对象包括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等。摄影师通过其摄影技术, 在如实反映拍摄对象真实影像的同时, 还要表现出拍摄对象的历史感和艺术感。

水下考古摄影同样也是对水下考古工作记录的一项重要手段, 它记录水下文化遗存的状态和水下考古工作者的工作过程。水下考古摄影师携带装有防水罩的摄影器材和潜水装备, 潜入水中直接拍摄, 真实、直观地反映水下文化遗存状态。它区别与田野考古摄影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水下考古摄影与水有关, 绝大多数拍摄场景都在水下或水面上。由于水下考古的工作环境主要是在江河湖泊的水底, 在公众眼里神秘而富有探险色彩, 所以在考古工作资料记录的同时, 丰富的图片资料也为日后很好的介绍和宣传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 水下考古摄影的拍摄范围

从拍摄内容上来看, 水下考古摄影类似于田野考古摄影。主要有:工作队照、现存遗迹照、探方发掘照、发掘工作场面、遗迹照、遗物照、取样照、出水文物包装运输照等。

从水下考古工作区域的角度来区分, 水下考古摄影的拍摄范围主要有两个方面:水面摄影和水下摄影。

2.1 水面摄影

水面摄影主要是记录水下考古工地周边环境和水下考古队员入水前的工作, 包括在工作船只上的准备工作和水面浮游及搜索。此时的拍摄位置都在水面以上。

2.2 水下摄影

水下摄影是针对水下文化遗存埋藏状况、埋藏环境以及水下考古工作者工作过程的记录。它包括对海底环境、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水下遗址全景 (可由各部分拼接而成) 等方面的拍摄。此时拍摄位置都在水面以下。

3 水下考古摄影工作中所用的装备

水下考古摄影工作中所用的装备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个人的潜水装备, 第二就是具有相应防水壳的摄影器材和照明设备。

3.1 个人潜水装备

潜水服。通常水下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域水温低于人类体温, 水体的流动会带走大量热量, 长时间的水下工作会使其体温流失, 因此我们需要穿着潜水服来减少失温, 确保人身安全。同时潜水服还能保护皮肤不被刮伤、刺伤, 一定程度上防止海生物蛰伤。潜水服还有一些附件, 例如潜水鞋、潜水帽和潜水背心, 他们同样是起防止人类失温和受伤的作用。

面镜。人眼的焦距是根据空气中的光线而定, 根据光线的投射原理, 无法直接在水中看清物体。使用面镜可以在眼前保留空腔, 让潜水者拥有清晰的视线。

脚蹼。脚蹼提供宽广的踢水面积, 可以辅助和加强腿部在水中的推进力, 使得划水很有效。

浮力调节装置。或称BCD, 是一个可以充气膨胀的气囊, 通过充气和排气来调节浮力。除此之外, 在水底可以通过微调充气量, 来帮助在任何深度保持中性浮力。

配重系统。可以抵消一些潜水装备所产生的正浮力, 来帮助潜水者下沉。目前有配重带和整合式配重系统两种。两种配重系统都设有快卸扣, 以供紧急时潜水者单手快速操作。

水肺气瓶和气瓶阀。这两个装置息息相关。水肺气瓶用来安全储存高压空气以供水底呼吸使用。气瓶阀则是用来控制气瓶内的空气进出。

呼吸调节器, 让潜水者能够使用气瓶内的空气。调节器将水肺气瓶内的高压空气通过两级减压, 降低至与周围水压相等的可用程度, 当潜水者吸气时, 它将空气输送出来, 停止吸气时, 自动关闭阀门。调节器由一级头、二级头、压力表、备用气源组成。

潜水电脑表。它可以给潜水者提供潜水时间、深度、免减压极限, 做出相应的潜水计划, 来指导潜水者在水底的潜水时间, 并计算潜水者的体内余氮, 记录整个潜水过程曲线, 确保潜水员安全。

3.2 水下摄影器材

水下摄影器材主要包括在相机和灯光设备, 还有一些支架等辅助连接器材。和陆地摄影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设备本身就是特制的能够在水下使用, 或通过一些防水装置使之能够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正常使用。

相机。随着现代摄影器材的更新换代, 水下考古摄影多使用数码摄影器材, 这既方便资料收集, 也方便对对图像资料进行后期处理。防水相机一种是不需要任何辅助装置能直接下水的, 像佳能的power shot D10、奥林巴斯的Tough系列和μTough系列部分机型, 都可以直接在水下10米以内的范围拍照。这些相机多还具有水下色温平衡功能, 方便水下拍摄。但是此类水下相机多为消费机型, 其操控性和拍摄质量不及专业数码单反相机。因此, 我们在水下考古工作中多使用装有配套防水外壳的专业数码单反相机。装备有配套防水壳的数码单反相机在水下能够发挥该相机本身的全部性能, 能够高质量的进行拍摄, 完成影像记录的任务。当然防水相机和一些便携式的配有防水壳的消费数码相机也是水下考古摄影必不可少的, 这些设备比配有防水外壳的专业单反数码相机要轻便很多, 灵活性强, 操作简单, 对快速拍摄和基础性资料采集起着很大作用。同时这些机器还可以作为专业单反数码相机的备用机使用。

光源。日光是一种复合光, 是由不动波段的单色光组成, 当其在水中传播时, 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被吸收。通常水对红色和橙色的光吸收效果最明显, 其次是黄色、紫色和绿色。想要拍摄出水下文化遗产原本的色彩就需要借助水下照明设备。常用的有潜水灯和水下TTL闪光灯。

4 水下考古摄影中注意的问题

特殊的工作环境, 专门的设备, 专业的拍摄内容, 这些因素都意味着水下考古摄影工作中会遇到不同于其他摄影工作的问题。其中影响水下考古摄影工作的最大问题是能见度和光线。由于工作海域位置、季节、天气、水深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考古遗址的水下能见度都不会持续保持良好状态, 会对拍摄造成很大影响。水下考古摄影师在水中的运动以及所保持的姿态也都会影响到拍摄工作。

4.1 拍摄环境

我国海域面积辽阔, 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 南北跨度大。各海域以及各海域内的不同区域海底底质、能见度都大不相同。水中悬浮物和透光程度随时节的变化也有所不同。

4.1.1 光线传播

日光是一种复合光, 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它在水中传播与在空气中的传播特性是不一样的。由于水面对光的反射, 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悬浮物对光线的散射, 水对光的折射等因素使得光在水中的传播过程中被吸收而强度逐渐减弱。随着水深的增加, 从波长最长的红光开始, 按光波的长短顺序逐渐被吸收。在6~10m深处红光被吸收而基本消失;10~20m深处橙、黄光被吸收而消失。对蓝光、绿光的吸收较弱。到了海深处, 全部的可见光均被吸收。所以根据实际的水下情况, 采用人工光源照明, 以弥补光线不足外;或使用红滤色镜或加用人工红色光, 来弥补水中红色光的不足, 降低色温, 达到色彩平衡。水中色彩的丧失不仅存在于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的远距离也会造成单色光被吸收。距离越远, 物体看上去越发偏蓝、偏灰。这就意味着在进行水下考古摄影时, 多采用近距离拍摄以减少色彩丧失。对于大场景拍摄可采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 或者局部拍摄后拼接。

4.1.2 水中悬浮颗粒

在台风等恶劣天气前后或是一些特殊水域, 水中微小的悬浮物颗粒含量高。在这种水域中拍摄时, 由于这些微小颗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使得拍摄的影像效果模糊不清。当悬浮物颗粒较大或呈絮状时将会直接影响主题拍摄。在这样的海域中进行水下考古摄影工作, 我们无法避免悬浮颗粒的散射作用, 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环境对拍摄效果的影响。第一, 选择透明度高时机进行拍摄。水下考古工地的作业水域多是由水下遗物、遗迹的分布所决定。但是在同一水域, 随着潮汐、水流、天气等变化, 水的透明度会随之发生变化, 水下考古摄影师可以观察、查阅资料并向渔民咨询, 选择透明度相对较高的时机进行作业, 改善拍摄效果。第二, 近距离拍摄。在相同的拍摄条件下, 光在水中的传输的距离越短则受到水的散射作用也就越小。所以当相机和被拍摄物体的距离越近, 拍摄的影像就越清晰。因此, 在水下摄影作业时, 只要能满足拍摄要求, 拍摄距离是越近越好。通常水下的拍摄距离应不超过水的透明度的1/2~1/3。采用近距离拍摄时, 实际的最小拍摄距离应不小于摄影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 否则会由于无法对焦而造成影像模糊。第三, 水下照明尽量采用斜侧光。在同样的拍摄条件下, 光源不同的照射方向对影像的清晰度有一定的影响。通常做法是将光源安置在有一定长度的支臂上, 且照射方向与镜头的拍摄方向成一定夹角, 这样可以减少水中颗粒的散射作用, 较高清晰度的影像。

4.2 拍摄内容

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水下考古摄影技作为资料记录的重要手段, 通过照片客观真实地反映水下考古工作的成果。

客观、真实的反应水下文化遗产的状态。商业摄影和其他摄影创作可以通过改变拍摄角度或用光等方式对拍摄主体进行拍摄, 以达到夸张的视觉效果;考古摄影则要求真实、客观的反应被拍摄物体情况, 把遗物、遗迹现象的原貌反映给观众, 水下考古摄影亦然。水下考古摄影工作中, 应尽量减少拍摄主体因拍摄而造成的变形, 尽可能的真实原本的反应拍摄主体。

突出拍摄主体。水下考古工作中, 我们发现很多遗物、遗迹现象经过长时间的海底埋藏, 其表面附着了很多海生物, 当我们进行水下考古摄影时, 使得拍摄主体难以分辨或是画面显得杂乱。这就要求水下摄影工作者选取合适的拍摄角度, 突出被摄的遗物、遗迹。对于一些体积小的遗物, 拍摄时要选取合适的参考物, 不能让拍摄画面显得喧宾夺主。

4.3 浮力控制

浮力是流体 (气体或液体) 施加于物体的向上作用力, 相对于潜水者而言就是水对于其本身和所使用装备产生的向上作用力。当潜水者所受浮力比自身和所使用装备的重力大时, 我们称之为正浮力;反之, 我们称之为负浮力;当所受浮力与其自身和所使用装备的重力相当, 称之为中性浮力。

对于浮力的控制在水下作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 水底行进中良好的浮力控制可以让潜水者的划水有效率, 不必由于浮力不足去克服自身重力而划水;良好的浮力控制可以方便潜水者的下潜和上升, 以及在特定深度的停留。

水下考古摄影工作中, 考古摄影工作者的浮力还包括它所携带的水下摄影设备。水下考古摄影师使用的带防水外壳的相机, 他们的浮力状况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水下考古摄影师使用不同型号的配有防水壳的相机下水工作前, 需要注意调整自己或相机的配重, 水下工作时, 注意浮力调节的程度。这样一来, 水下考古摄影师在水中, 能够较好控制浮力, 就能节省自己的体力, 进而能有更多精力放在拍摄工作上。同时, 良好的浮力控制可以让水下考古摄影师在拍摄时有良好而稳定的姿态, 减少拍摄时因身体晃动而导致照片拍摄模糊的现象, 亦可减少因不必要划水造成的水底淤泥被翻起。

5 小结

水下考古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是陆地田野考古向广袤水域的延伸。水下考古摄影作为工作资料记录的重要方式, 拍摄要求和内容与田野考古摄影接近, 但又有着不同的内容。水下考古摄影师使用潜水装备和带有防水壳的专业相机, 克服水流和光线等特殊环境的影响, 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摄影记录, 为日后的科研和宣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水下考古摄影是水下考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担负着水下考古工地资料记录和考古工作宣传的重任。由于水下考古摄影工作环境和使用设备的特殊性, 在其拍摄过程中也有着不同于田野考古摄影的方面。

关键词:水下考古,摄影,潜水装备,水下相机,水下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春明等.海洋考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海南省文物管理办公室.西沙水下考古 (1998~1999) .北京:科学出版社

[3]王琦.水下摄影.影像材料.2003年第12期, 2004年第1期

[4]邵滨.水下摄影常见影象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其改善方法.救捞专业委员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3

[5]冯恩学.田野考古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篇4:揭开考古工作的神秘面纱

考古是个长期而精细的工作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与之相伴,公众对这项工作的神秘感也越来越强,一些盗墓类题材作品随之出现,再度加深了这一题材的神秘。在郭俊峰看来,真正的考古工作和盗墓题材作品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盗墓者主要以追求物质经济利益为目的,是违法的。考古工作主要是为了研究当时的社会形态,为人们提供一个‘知古鉴今’的作用,而且考古工作必须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郭俊峰说,“盗墓行为会造成国家文物的流失,给科学研究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其次,盗墓分子只针对有实体文物的墓葬,文物遗迹他们不管,这样会造成墓葬文化遗迹的损害,丢失了文物的真正价值。另外,盗墓行为实际上纵容了文物的市场流通。比如由于收藏热、影视剧等原因诱导,近年出现了不少盗墓案件。今年,辽宁朝阳破获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文物犯罪案件就是代表,牛河梁诞生过红山文化,盗墓分子就看中了玉猪龙、勾云形玉佩、马蹄形玉箍等红山文化典型器物,铤而走险,说白了就是经济利益在驱动。”

在谈到考古工作时,郭俊峰表示,“我们现在考古工作的原则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墓葬是不允许随便去发掘的,目前做的主要是抢救性挖掘,大致分两种情况,第一是工程建设中发现了墓葬,需要及时进行保护,比如前段时间在济南凤凰路北段发现的砖雕壁画墓,就是在市政施工過程中发现的。再是有些偏远的地方文物保护工作没有跟上,而盗墓者不断骚扰这个区域,如果不发掘,就会带来更大损失。”同时,郭俊峰告诉记者,考古挖掘工作也非常精细,盗墓者通常两个晚上就可以把墓盗完,而对于考古工作而言,开掘整个墓葬一般需要半年准备时间。期间,工作人员要利用勘探手段准确掌握墓葬的位置、范围、结构,之后才能制定发掘方案,然后开始自上而下逐层挖掘。

考古不怕“僵尸”怕塌方 牛头古物、西夏帛书……在《盗墓笔记》中,一个又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刺激着盗墓贼铤而走险。而“粽子”僵尸、借尸还魂等灵异现象,更是让观者欲罢不能。在郭俊峰看来,这是创作者吸引公众关注的一种噱头,在现实考古工作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考古工作有危险,但并不是什么僵尸之类的,考古最怕就是塌方,有的墓葬本身很深,有水,随时有塌方的危险。另外,有的墓葬年代很近,尸体没有完全腐烂,有细菌传播的危险。有的年代稍早的密闭墓室里的确有氧化汞等化学物质,这是古人为了防止棺木腐烂放进去的。而很多密闭的石室墓刚打开时,的确有腐烂潮湿的味道,这也只是因为氧气不足,通常要敞一阵才敢进入。至于各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机关,起码我到现在还没有碰到过。另外,在考古作业时,还要时刻提防盗墓分子的干扰,因为考古工作会侵害他们的利益,考古工作者会面临着人身危险。至于墓葬中的活物,所谓僵尸什么的是绝对不存在的,考古人员唯一可能遇到的墓室活物,也只可能是误入其中的蛇、老鼠或蟾蜍等。”

在《盗墓笔记》中,洛阳铲等“神器”频频亮相,甚至带动了淘宝上的热卖,可是现在的考古学早已不是简单的单一学科,而是一个综合性大学科。“在寻找地下文物时,考古工作者会动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比如航空遥感、核物理探测等。为了了解挖掘出来东西的内部结构,有时还要做X光透视、CT检查……而盗墓题材作品只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但它反映出的东西与真正的考古根本不是一回事。”郭俊峰说。

盗墓者主要是为了获取文物,那么考古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呢?在考古工作者看来,通过文物解读历史要比所谓“财宝”重要许多,“现实的考古,并非以寻宝为目的,考古学家所做的工作,更多是给逝去的历史出具”诊断书“,构建起国家和民族的记忆。”郭俊峰说。?笪摘自《济南时报》

篇5:2012年中考古诗词总结

1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望岳(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8饮酒(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9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春望(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6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 渔家傲(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观刈麦(白居易)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9赤壁(杜牧)唐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2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使至塞上(王维)唐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4泊秦淮(杜牧)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5无题(李商隐)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6浣溪沙(晏殊)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7水调歌头(苏轼)北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8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9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0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1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3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3行路难(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篇6:盐边县文物考古工作概述二

(二)周泽鉴三、二滩文物考古(一九九三年后)

一九九三年六月,盐边县健康镇清代铁索桥“同善桥”经县政府办公室批复由县交通局割毁处理,割断的索链在当地群众(主要为下村和中村)的干预制止和县府办、文化馆、派出所、健康乡的协调下,将已割断并散失的索链1 l根(每根约1000多斤)全部收集到民政局健康福利院,并清点了数最委托看管。在县城搬迂期间下落不明(据报被福利院交与安社长卖了。

一九九三年二月,县政府和移民委专项指挥部指示文化馆开始进入二滩库区文物清理工作。文化馆即邀请市文管处赴盐共同工作,清理二滩库区文物脉络。五月,周泽鉴、谢天寿专程赴成都购文物考古的基本工具和向省文化厅文物处和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寻求支持与业务指导,李处长和胡昌玉主任、文研所考古队王队长均满口答应。回盐后即组织起12个淹没乡的文化专干和文化馆干部共20人,首先由叶大槐为老师举办了针对二滩库区即将淹区可能有的文物点进行了培训讲授及文物踏查发掘基本常规知识,随即对1065线下1 2个乡的淹没地区进行了文物踏查,又掌握一些线索和核实了前几次田野勘察的情况。这一工作进行到八月,将准备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时,县移民委通知情况有变,工作暂停。一九九四年九月,县政府分管领导指示,由周泽鉴执笔代县政府、文教局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了《盐边县文物工作汇报>,县人大首次专题审议了盐边县的文物工作;同时,盐边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盐边府发[1 994]94号)和<公布盐边到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盐边府发[1994]99号)。十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插足并负责二滩库区文物考古发掘工作,莫洪贵、胡玉在市文管处晏德宗、马荣喜、代万平的陪同下来到盐边,进行调查、评估,要求给予支持协助;周泽鉴、谢天寿和健康文化站卢德华随同参与了此项工作,此次调查了惠民、永兴、渔门、健康、敢鱼、力马、红民七个乡,采集了一些陶片,文化馆还提供了一些文字图片资料。

一九九五年,力马乡文化站赵仁政又征集到陶罐2件交到文化馆收藏。一九九八年六月,县文化馆周泽鉴和赵仁政又在柑桔园土中挖出明清陶罐1件带回,交放广电文体局六楼文化馆临时办公室;另外,力马古庙碑石2块,也被力马文化站收集暂存。

一九九六年七月,省移民办正式委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二滩库区文物考古,根据工作安排,由攀枝花市文化局牵头,市文物管理处、凉山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物管理所、盐边县文化馆联合组成了“攀西文物考古联合工作队”,参加人员有李淼、晏德宗、马荣喜、代万平、王镒、周泽鉴、谢天寿等人,再次对盐边县库区的文物情况进行了复查核实,重点对五座铁索桥查勘。在健康乡团结坛罐窑,文化站长卢德华和文化馆长周泽鉴将其亲属在责任地中挖出的一件青铜锇征集交与文化馆。同年九月,接江西乡易道明报,强胜农民挖出了“龙骨“,文化馆熊安林、谢天寿、陈秀华、王建玲深入强胜乡密地落村调查,采集到了距今60—70万年的三枚剑齿象牙骨化石和距今万年以上的猎狗、野牛大骨化石。

二滩水电站建设库区蓄水在即,自一九九七年三月至一九九八年一月,盐边县文化馆在二滩工程文物保护工作考古发掘领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殿增教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同攀枝花市文物管理处、凉山州博物馆等单位先后七次分别组队进入二滩库区进行现场检查,实地勘察复核和现场发掘,已有六个文物点基本完成野外作业工作。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以一九九七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在盐边县健康乡犀牛村的发掘是这次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之一。发掘地点在旧县城东犀牛山桠口南侧坡地上,由省文物所和县文化馆联合进行。参加人员有赵殿增、张小马、熊安林、周泽鉴、卢德华,我们按淹没红

线区先后分几个发掘区,自下而上依次发掘,首先弄清了古墓群的范围,确定了西北部的边界。同时在台地北部发掘了第一批墓葬,共计6座,其中早期墓葬4座,出土文物22件。这是二滩库区第一次大面积科学发掘,也是首次发现完整的古墓群。墓葬分布密集、保存完好,形制和出土文物极富地方特色,对研究二滩库区历史面貌和西南先秦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早期墓均为竖穴土坑墓,呈园角长方形,长2米多,深0.6—1米左右,墓均朝着西北面的“犀牛山”,方向在270—310°之间。墓坑排列整齐、间距仅有0.4~1.9米,没有叠压打破关系,显然是一处精心安排的民族公共墓地;每座墓均出有随葬品。少者二三件,多者十余件,主要有陶双耳罐、单耳罐、深腹罐、陶纺轮、玛脑珠、料珠以及白石头、黑石头等;以前在Ⅱ区边缘处曾出土过“山字纹”青铜剑、“祭祀图”铜戈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造型优美、内涵丰富,既与周边文化有联系,又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可能是定居于当地的一种少数民族墓葬,时代初步确定在战国时期,墓地的主人推测为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载的古代西南夷之一的“笮”人。该墓地范围很大,初步调查大约分布在整个坡地的北半部,从排列的密集程度看,此墓群至少有数十上百座墓,而且未被盗掘和扰乱过,是西南考古不可多得的重要墓群,经一九九八年元月复踏查,估计大部分都在二滩库区红线内。在发掘期间,1997年8月8日,“世界银行”投资二滩工程公司代表、美国人类学教授理托马斯.里斯.威廉斯先生和挪威奥斯陆博物馆的巴斯教授与省移民办艾宪芳副主任、王春云处长,以及盐边县韦美辉县长等县领导一行20余人查看了文物标本,听取了考古发掘和研究情况汇报,他们对这次发现表现出极大兴趣,对工作的进展表示满意,对取得的成绩给了高度评价,威廉斯先生说:“中国方面配合二滩工程把这么多珍贵的文物完整的发掘出来,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进一步把它们发掘好、保护好、研究好。

与此同时(97年7—8月),市文管处李淼、马荣喜、晏德宗、代万平和西昌市文管所王镒、盐边文化馆谢天寿、孙安祥对敢鱼封土堆进行了发掘,发掘结果无获。

第二阶段考古工作的收获之一是对红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正式试掘和确认。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至中旬,盐边县文化馆周泽鉴、谢天寿同省考古所赵殿增、黄家强,市文管处马荣喜、代万平一道在对惠民乡原森经所处“红星新石器遗址”进行勘察复核和试掘过程中,获得了磨制石斧、石奔、石刀,打制的石英刮削器,石网坠等一批典型的石器时代文物,发现了10多块夹砂褐陶片,有些陶片上还有绳纹、网状或带状的划纹。此次试掘调查发现了保存较好的早期地层,基本了解了“红星遗址“的文化堆积情况和分布范围,确认了这是一处范围较大、保存较好的新时器时代遗址,距今约在4000年前,这是盐边县乃至攀枝花市范围内首次经试掘确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把二滩库区的人类文化史推到了四千年前,为开展盐边历史与文化研究,对外宣传、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珍贵资料。

但由于当地特殊原因(农户干预不合作),使试掘工作未能深入的如期进行。该片遗址土质长年滑坡,由于农耕扰乱了文化堆积层,部分地方有一些人为的破坏。所以采取必要措旋保护红星遗址不致再遭破坏(据查,该遗址高出库区1200水位线)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县文化馆已向县政府呈送了专题报告,要求划定为文物保护区,并抄报了有关部门。

另外,盐边县境内的五座铁索桥为二滩库区内唯一的地面文物(古建筑),应予保护性拆迁,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在二滩库区文物保护清理立项审查时被删除掉,以致造成了千秋榜铁索桥、麻柳坪铁索桥、桑园铁索桥在盐边县城搬迁后于九七年九、十月份间部分被盗割,文教局已及时的向县公安局报了案,要求立案侦破并抄报了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九八年元月经省、市、县文物考古队赴现场核实后,还发现原借存在福利院的健康索桥铁链也不知去向。据调查是被福利院和安社长卖了。文化馆又及时的向政府办和专项指挥部分别报送了采取措施对遗失的铁索桥进行追缴和对现存铁索桥进行保护性拆迁的建议。

由于多种原因,在二滩库区文物保护清理中铁索桥漏项,尽管省、市、县文物部门分别多次的向有关部门提出,均未得到妥善解决,致使已有三座铁索桥自县城搬迁至九八年三

月期间分别被盗割和遗失,文物主管部门对被盗、失的部份铁索桥都及时的报了案和汇报,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面对尚存的永兴镇境内两座铁索桥,库底清理时限已近,根据县政府的安排,县文化馆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派谢天寿参加专项设旋拆迁处工作,四月一日,盐边县专项设施建设指挥部正式与县文化馆签定《库底清理(铁索桥拆迁)目标责任书》,由文化馆对两座铁索桥进行拆迁。县文化馆即邀请市文物管理处一同工作,并作业务技术指导,该项工作由李淼负责技术业务,周泽鉴负责其它事务。县文化馆谢天寿、孙安祥,渔门、永兴文化站候兴贵、李远会和市文管处马荣喜、代万平组织参加了该项工作。

首先对“麻柳坪铁索桥”进行了保护性拆迁。先对现存外貌进行了测量,该桥基本上为正南北向(北礅偏东4。),南北桥礅间索桥暴露部份铁索长43.2米(1 20扣,每扣约8市斤),宽3.8米(原1 1根,已被盗2根),高出河面9.7米;以南岸为基础从左自右给铁链和石礅编了号,组织民工进场按照文物发掘的一般要求先清理索桥两岸的杂树野草,然后去除表土,层层观察逐层往下取;当北岸露出大石块时,考虑到拆卸现场地形的关系,突击南岸清理浮土和地层在两岸按预定计划取土至7米处时,即同时向地底下挖。至四月五日两岸均已顺着埋藏在地底的铁链走势将泥土和石头取完,南岸完全显露出该桥安装固定的建造方式,两岸与桥面均作向下倾斜势(1 65。— 40。之间,南岸稍平),整座桥的拉力在南北桥礅处通过一拆就得到了缓冲和减弱;在南礅的6米下去有7个大立柱石条,其间隙刚好为两根铁链伸进后各用1根长铁销穿进直插地底,然后用长扁铁横撇在大立柱石条间,再在有松动的铁链间打进小根的铁锲。从建筑力学和构造方式上充分反映了古代“笮人“悬索造桥的特点。北岸基本相同。我们按预定计划先将南礅铁链解下,再拆除掉北礅铁链。整个过程随着拆卸的进展进行了测绘资料、数据及摄影摄像收集,同时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寻找和征集了建造该桥的两块碑石。四月六日晚10时,该桥的9根铁链(每根约长5 5米)和4根短铁链(原暴露部分已被盗割)、4个立柱石礅、两块碑石等索桥构件全部装上车,起运至新县城,四月七日交由文化馆工地看管。比较科学规范、圆满完整地完成了一座铁索桥的保护性拆迁工作。

四月八日至十日,省艾化厅、文物局派员并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殿增等人专程赴盐检查该项目工作,一致认为:“麻柳坪铁索桥”的拆迁基本上是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要求进行了较科掌和规范的拆卸,收集的影、视、文资料齐全,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查看了“老哇岩铁索桥”的保护情况,建议可考虑升级保护。

四月十一日,“千秋榜铁索桥”的拆迁工作正式开始,工程程序、步骤同麻柳坪铁索桥一样。该桥原有9根已被盗割3根,此桥基本同属“座南向北”(北礅偏西4。)南北较麻柳坪铁索桥埋藏更深,两岸均深埋10米左右,在南墩(偏东4。)9.8米方将铁链根处、石桩构件挖掘露出,其工作量远远大于麻柳坪铁索桥。在经费少、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专项指挥部已定在十八日晨爆破此桥旁水泥桥),我们于四月十七日晚将该桥拆卸装车,连同桥桩、铁销等构建物运回目的地(盐边文化馆工地),至此使永兴“麻柳坪铁索桥、千秋榜铁索桥”依照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较科学按规范地达到了“完整保存一座"的预计目的,按期出色、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铁索桥的拆迁任务,保证了二滩电站的如期下闸。

四、盐边文物工作收到的实效及意义:

经过以上省、市、县文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文化馆多年认真扎实的宣传、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丰富众多的出土文物的实物论证,和县政府多次开会的安排,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综合文物考古所了解和出土文物证实的情况,基本上摸清了盐边县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脉络,基本证实了如下问题:

1、盐边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了,并从事农耕、渔猎生产,生产力低下、经济不发达,仅在明清时期繁荣过一时,清末至民国逐渐下降,农牧业生产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贫困;但在西汉,中央王朝在这里置“大笮”县时,当时的金属(青铜)冶炼熔铸技术又相当发达。

2、历史上的盐边就是以少数民族为主、多民族聚居,以民族历史悠入、成份多、分布广为特色,民族经济、文化落后,虽然生产力低下,但各民族关系融洽,未发生过大的民族械斗,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仍保留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别具一格,山川河流独具秀色,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3、盐边历史上手工艺品、制陶业、丝绸业、制漆业曾发达一时,清末后衰落,也是经济文化落后的表现,因而盐边墓葬随葬品极少,这有利于宣传文物是研究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和某个特定环境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状态,文物不等于管钱,以利于本来就不多的文物的保护。

4、盐边土质多为酸性红壤,酸性太重不利于骨架保存,对农作物、水果生长不利,宜考虑或改进农业产业结构,宜提偈火葬。

5、盐边的先民曾与中原有交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既有中原文化又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从出土文物中的石器、青铜器、陶瓷器上的纹饰中可以看出曾分别与商代青铜文化、滇文化、巴蜀文化有着联系,这是由于汉置大笮县派来中央官吏为守,将汉文化传播进来。

6、盐边石棺葬的发现在攀西地区尚无第二,根据史记和其它地方出土文物的比较,石棺葬为很早的古墓葬,应是盐边的原始人类,是早期的笮人墓葬。

7、两盐乃至攀西地区仅有的盐边铁索桥即为“笮人结绳索桥而渡也”的代表物;清乾隆年间的阿懿墓碑和石刻,则有了在清初汉族文化已在盐边广泛传播而且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了。

文物能提高一个地区文化品味和人文景观,盐边的文物本来就极少,而这仪有的一些文物竟遭到人为的破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作为我县的文物事业,由于没有专门机构由文化馆兼管,但又没有文物事业经费,其工作极难开展。为此,我们多次呼吁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略)附一:盐边县文物(采集、收藏)一览表。

篇7:考古公司工作总结

[2010-12-27]

------------------

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好。

这次“大遗址保护工作会暨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仪式”,是在2005年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正式启动大遗址保护工程以来,从国家层面组织各省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作会议。会议又适逢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战略意义和全局意义。这次会议得到了各省文物部门和相关单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共有来自31个省、35家单位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顺利完成了各项议题,达到了预期效果,即将圆满结束。

会上,单霁翔同志代表国家文物局做了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全面阐释了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理念,指出当前我国大遗址保护,特别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要求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处理好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关系,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考古和规划先行的原则、坚持尊重科学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报告主旨明确、立意深远、总揽全局、高瞻远瞩,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实践性,对今后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希望各位代表能够结合学习李长春同志在文化遗产日期间发表的重要文章,认真领会单霁翔同志报告的精髓,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此外,我们为荣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12家单位授牌,并组织与会代表分组讨论了单霁翔同志的报告和“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相关内容。刚才,各组代表也做了发言,大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加强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并对如何促进事业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大家的意见,统筹做好相关工作,保证各项任务扎实推进。

下面,我就落实单霁翔同志报告精神,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系统总结,深入调研,做好“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是规划之年,科学编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遗址保护工作在短短六年间能够得到这么快速的发展,首先得益于考古和研究工作几十年的深厚积累。此外,《国家文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科学指导,也对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确保“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将直接决定今后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具有影响全局的重要意义。

各省文物部门要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从促进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重要性,抓紧部署,加强指导,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要系统梳理“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工作成果,科学评估大遗址保护现状,研究保护理念、技术方法、管理模式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要做好前期调研,深入基层,全面掌握当前大遗址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了解地方的实际需求;要结合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总体布局,科学制订本地区“十二五”大遗址保护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将大遗址保护规划纳入本地区“十二五”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凝练一批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保护和展示项目,确保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后劲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大遗址保护工作水平。

二、整合力量,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大遗址保护水平。

单霁翔同志报告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求我们处理好两个关系,坚持三个原则。为了促进大遗址保护更好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城乡建设相结合、与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发挥大遗址保护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我们要着力做好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在系统总结、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大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地方性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和制度框架,加强大遗址保护工程实施、监理、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国家文物局将尝试大遗址保护工程的审批方式和审批程序改革,不断完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和评定程序,在“十二五”期间使大遗址保护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加强与发改委、财政、旅游、测绘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推动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大遗址片区模式,并探索建立大遗址保护特区的可行性,丰富大遗址保护管理模式;推动地方建立大遗址保护专门机构,加强各单位能力建设,加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不断充实大遗址保护的专业人才队伍。

第二,整合各方力量。大遗址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从政府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强国家的主导作用,对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集中强投入,把握大遗址保护工作前进的方向;积极调动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在经费、人员、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规划、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等进行有效结合,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加强部门间合作、行业间合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挥各方面专家作用,利用大遗址保护这个开放的平台吸纳各方面社会力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业优势,形成合力,不断为大遗址保护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第三,推动大遗址保护创新。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现阶段大遗址保护工作需要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同时要加强管理体制创新、保护模式创新、保护技术创新、展示手段创新。我们要鼓励创新,要用宽容、和谐的态度对待创新,不打棍子、不扣帽子,真正将鼓励创新落到实处。我们在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可逆性等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理念,遵重文物保护工作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要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已有经验、成果,立足于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大遗址展示示范园区、大遗址保护特区、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保护利用模式,为建立完善大遗址保护管理体制,探索大遗址合理利用的多种途径提供科学参考;加快土遗址保护方面的科技研发与应用,加强展示技术的不断创新,通过现代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大遗址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

三、统一认识,加强管理,大力推进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们又将筹备构建五片、四线、一圈的大遗址保护新格局,推动大遗址保护工作向纵深开展。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也必将继续发挥其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李长春同志“保护发展文化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文章精神,明确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理论促进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推进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各省文物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动员作用,指导和引导地方政府结合主体功能区建设,调动政府各部门的力量,科学开展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切忌一刀切、一哄而上;进一步严格方案立项、工程检查、项目验收、经费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各项建设工程的合法合规;加强相关考古、测绘和规划编制等基础工作,并在建设前为考古工作预留足够时间,为相关保护、建设方案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和专业人员培训,理顺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水平。

各大遗址和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单位要牢固树立法制意识、保护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交流、加强学习、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寻找适合考古遗址公园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评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要求,有序进行相关考古、保护和建设工作;在日常运营中体现人性化和公益化,设置民众喜闻乐见的展示项目,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考古遗址公园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立项的单位要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及其评定细则和评分标准的相关要求,充分听取专家意见,抓紧实施相关整改措施,依法报批建设项目,在条件符合后申请评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各考古、保护、规划等相关科研单位要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参与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为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结合工作需要,设置具有较强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科研课题,着力解决影响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拓宽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科自身的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将是我国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时期。希望各省文物部门和有关单位能够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积极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形成国家主导、部门协作、地方支持、民众参与的大遗址保护模式,保证考古遗址公园建一个,成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妥善解决城市发展与大遗址保护之间的冲突、更好地实现文

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全面实现“十二五”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8:考古公司工作总结

关键词:基建考古,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 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中国南方各省份承担的基本建设考古任务越来越重, 在此笔者就南方各省市在基建考古工作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 促进区域基建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 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当前基建考古工作面临的紧迫形势及对策

南方各省市在文物保护机构设置上有很多共同点, 也有一定区别, 比较明显的是考古发掘单位的数量, 除江苏等省有地市级考古发掘机构外, 一般都只有省级考古发掘机构一家。由于基本建设工程的大量开展, 大量的考古任务接踵而来, 一家考古发掘机构往往会导致大量的任务无法及时展开, 往往造成了一个专业人员管好几个工地的情况。

为切实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积极到考古技工数量较多的山陕地区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考古技工充实发掘队伍;及时联系相关院校的考古学专业, 利用学生专业实习的机会, 安排有经验的考古专业研究生到工地参与发掘工作;并要求考古工地所在地的文物管理部门安排相关人员参与考古发掘工地的管理, 充实考古工作队伍, 确保考古工作的质量。

二、建设项目选址确定后依法申报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文物保护法等法规要求, 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应在选址确定后报省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并由省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安排专业机构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但实际操作过程中, 很少有建设单位主动上报省级文物部门进行用地审查, 很多项目都是文物保护机构从新闻媒体上得知建设项目立项或开工的信息后, 由考古发掘单位主动联系建设单位, 索取图纸并进行相应的考古调查。在此过程中, 个别建设单位因担心工期和文物费用并不配合文物部门的工作, 以致很难协调。

为此, 应在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相关法规的同时, 采取用效途径积极做好与相关设计单位的联系, 在设计阶段积极介入对线路初设图纸提出文物保护意见,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线路避让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点的建议, 同时对一般文物点进行撑握, 以此作为向建设单位争取文物保护经费的依据。同时应积极与各县市文物管理部门联系, 对发现文物的区域要依法坚决予以停工。应公布举报方式, 通过发动群众来举报建设单位在基建考古工作的违法行为, 现按相关法规要求对举报发现的文物点进行相关保护和抢救性发掘工作。应对落实的文物保护工作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 以便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配合基建考古工作经费落实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目前, 配合基建文物保护的程序一般是由省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出具初步的文物保护意见, 在此基础上由指定的考古发掘机构委派专业人员对建设用地进行初步调查后, 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定额标准编制预算。相应的考古勘探经和发掘经费确定后, 由考古发掘机构按照预算金额同建设单位协商最终的文物保护经费。经费收取虽然有相关法规作为支撑, 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往往比较复杂, 一般都要求对经费予以优惠或减免, 有的甚至通过上级管理部门或领导打招呼要求减免。

为此, 各考古发掘单位一方面要切实宣传政策讲清经费编制的标准和依据, 另一方面要说明经费的实际使用方向和后续的相关支出, 以寻求建设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在经费争取过程中, 考古发掘单位应讲清项目的具体情况, 对涉及到文物点比较重要的建设工程, 应以要求建设单位依法予以停工, 等文物保护工作完成后方可施工。对一些建设规划需要报批的项目, 考古发掘单位应以积极提供专业知识, 来帮助建设单位的尽快取得文物保护方面的意见。

考古发掘单位应坚持的原则是努力争取文物保护经费, 尽最大努力把文物保护工作做好。

四、跨省跨地区基建考古的协作机制方式探讨

当前, 在跨地区基建考古的协作上各考古发掘单位做的还不是很多, 主要是一些学术方面的交流, 纯粹的配合基本建设项目除了一些国家大型工程外, 其他项目基本上没有。这一方面是因为跨地区工作需要履行相关的审批程序, 另一面可能是作为跨地区工作的动力不足。为此, 笔者认为当前迫切需要做的工作是要建立文物影响评价机制, 这是当前跨区域协作的一个重要推手, 也是广大考古从业人员专业价值的新实践平台。

众所周知, 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是近年来实施的重要制度, 随着环评一票否决制的落实, 建设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积极落实。笔者认为, 如果文物影响评价制度能够得到落实, 各考古发掘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将大大得到加强。前期, 国家文物局对文物法修订进行了调研时, 笔者在调研时也提出了文物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的不断发展, 文物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肯定得以实行, 届时各考古发掘单位之间的交流将会增进许多, 有将不断提升基建考古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考古公司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考古,考古陆游,考古的意思,考古赏析05-05

三峡考古实习总结05-07

考古研究04-12

文物考古07-24

艺术考古05-09

考古遗址07-18

《考古学报》杂志04-17

考古学07-04

考古实习心得08-20

教育艺术考古论文04-16

上一篇:外商投资股权转让下一篇:十一国庆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