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2024-09-09

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通用9篇)

篇1: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刘恒 社科试验班 312010xxxx

[内容摘要] 职业病威胁着劳动者们的健康,现以典型的有机溶剂为例,说明其性质和对相关行业员工造成的职业性损害,建议加强对职业卫生环境的监管力度、企业合理使用此类有毒性的有机溶剂、做好防护措施、对员工的职业健康负责。

[关键词] 三氯乙烯

正己烷

有机溶剂

职业性损害

在我国东南沿海很多工业发达的地域,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问题严重,然而造成职业病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我们从东莞市2003-2007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看出三氯乙烯、正己烷和苯三种有机溶剂所致的职业病案例数占到58.88%,各类有机溶剂造成的职业性损害已经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1]。

因此加强有机溶剂使用的监管,企业做好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1.有机溶剂

1.1有机溶剂概述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2] 1.2三种有机溶剂的理化性质

1.2.1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分子式C2HCl3,相对分子质量131.4,常温下呈无色液体,有似氯仿气味。熔点-73℃,沸点81.7℃,密度1.46g/cm3,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等,遇火焰易产生火灾及爆炸。

1.2.2正己烷(n-hexane)分子式C6H14,相对分子质量86.2,微臭的无色挥发性液体。熔点-95.3℃,沸点68.74℃,密度0.66g/cm3,难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一般情况下正己烷中往往混有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杂质。1.2.3苯(benzene)

分子式C6H6,相对分子质量78.1,无色具芳香气味的液体。熔点5.51℃,沸点80.1℃,密度0.88g/cm3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毒,是一种致癌物质。[2]

1.3三种有机溶剂与劳动者的接触情况

三氯乙烯主要用作金属的表面处理剂,有脱脂和去污效果以作上漆准备,另外还被用作油脂、石蜡的萃取剂,杀虫、杀菌剂有效成分的溶剂,修正液组成成分,与以上所述相关工作有关的职业从业人员均有接触。

正己烷可作涂料、颜料的稀释剂,又可用于制鞋业和植物油的提取,有较强的挥发性,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苯则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有机溶剂,可能与其接触的行业有橡胶、油漆、印染、医药、农药、化肥以及石油化工等等。由于苯具有挥发性,吸入苯往往能引起中毒。

2.发生以上三种有机溶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

2.1三氯乙烯中毒

目前认为,三氯乙烯致全身性皮肤损害属于Ô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起病特点为: 接触三氯乙烯后30d 左右, 一般先发热, 后出现皮肤损害, 伴肝损害, 与接触剂量似无明显关联。发病后来势凶猛, 死亡率高。[3] 2.2正己烷损害

(1).急性中毒 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口服中毒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2).慢性中毒 本病起病隐匿而缓慢,从接触到发病 3~28个月,病程 630个月不等,多为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常先有一段潜伏期,通常约 10个月,随后表现出食欲不振、头昏、体重下降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触电样”、“蚁走样”及“胀大变厚等感觉异常,后出现感觉、运动障碍。轻症者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麻木,痛、触觉、震动和位置觉减退,下肢为重,伴肌肉疼痛,跟腱反射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重症者出现运动型神经病,首先表现为下肢远端无力腓肠肌压痛,肌肉痉挛,继而腱反射减弱至消失,跟腱反射最早减退,随后可有膝腱 反射减退,桡骨膜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甚至腹壁反射减弱至消失。恢复期正相反,腱反射先从肢体近端开始恢复,最后为远端。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痛、触觉消失限于四肢远端手足部震动和位置觉仅轻度减退。多数患者感觉障碍波及四肢,呈对称性,有步态异常,呈跨步状。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手足多汗、末梢皮肤发凉等。此外,正己烷中毒主要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以导致脊髓病变。[2]

[4]

2.3苯中毒的表现

2.3.1急性中毒

一般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中毒两种类型:(1)轻度中毒;病人感到头晕、头痛、眩晕、酩酊感、神志恍惚、步伐不稳,有时可有嗜睡、手足麻木、视力模糊。消化系统症状可有恶心、呕吐等。粘膜有轻度刺激症状如流泪、咽痛或咳嗽等。(2)重度中毒:病人除有以上神经系统等症状外,还可出现谵妄、震颤、昏迷、强直性抽搐等症状,极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少数患者可有心肌缺血或I—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表现。2.3.2慢性中毒

中毒情况因工作环境、个人健康状况及对毒物敏感性等而不同,且与性别、年龄等也有一定关系。故工种、工龄相同的人,中毒情况并不一致。慢性苯中毒的症状与中毒程度也不完全相称,一般有如下—些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早期最常见的是神经衰弱综合征,主要是头晕、头痛,以后有乏力、失眠或多梦、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开始经休息后可改善,以后则持续存在。根据临床观察,慢性苯中毒的神经衰弱综合征,较其他有机溶剂引起的相对为轻。自主神经失调也较少见。极少数病例有四肢末端痛觉减退和麻木等,一般无运动功能障碍。(2)造血系统:血象异常是慢性苯中毒的特征,但其变化多端,缺乏规律性。可归纳为:①早期血象异常;②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④继发性白血病。局部作用;两手皮肤长期接触苯后因脱脂而干燥。严重时,可有皲裂。少数敏感者发生皮炎或湿疹样皮损。患者可因苯刺激而有结膜炎。[2]

3.对上述临床表现的处理

3.1三氯乙烯(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现场,安静卧床休息。皮肤污染后,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眼接触后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口服中毒者尽快洗胃,并给予活性炭,最后用硫酸镁或硫酸钠导泻。(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3).对症治疗,积极防治脑水肿和心、肝、肾损害;心跳和停止者,迅速进行心肺脑复苏术。非心跳骤停者禁用肾上腺素及其他拟肾上腺素药物。若出现“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应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适量维持。(4).乙醇可增强三氯乙烯的毒作用,应避免使用含乙醇的药物。3.2正己烷

急性中毒的处理(1)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吸氧。(2)皮肤污染处可用肥皂水清洗。眼部受污染时用水冲洗。(3)口服中毒如口服量不大不一定洗胃,给予口服活性炭,必要时导泻。(4)肾上腺素类药物在正己烷中毒时可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尽量不用。[5]

3.3急性苯中毒的处理常规治疗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移至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处, 换去污染的衣服。迅速给予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精神安慰, 克服紧张情绪, 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防止过分躁动。对误服者应及时使用015%活性炭悬液、1%~ 5%碳酸氢钠液交替洗胃, 然后用25~ 30 g 硫酸钠导泻(忌用植物油)。苯溅入眼内, 应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

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 可用葡萄糖醛酸酯钠(肝泰乐)014 g, 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016 g, 加入壶内滴入, 1~ 2 次/ d;维生素C 亦有解毒作用, 可用1 g 加入50%的葡萄糖注射液40 mL 中静脉推注, 或2~ 3 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中静脉滴注, 1~ 2 次/ d。密切观察呼吸、心跳、瞳孔、眼底变化及液体出入量、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等, 及时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处理。[6]

4.讨论、给出预防措施

结合常见的导致职业性损害的几种有机溶剂的理化性质和劳动者患病情况,我们不难看出,有机溶剂导致职业病有以下原因:(1).有机溶剂大都属于具有较强挥发性的毒物,甚至有的溶剂气味独特,易产生嗜吸的现象

(2).工作环境的排气不畅致使有机溶剂进入劳动者体内(3).有机溶剂类产品本身往往有项目超标的情况

(4).劳动者的防护意识不强,企业防护措施不够到位,体检往往不能执行

为了减少职业病案例的发生,我们必须从多方入手,对症下药。首先,必须依法加强对有机溶剂的生产销售的监管,确保符合国家标准。有可能的情况下换用无毒的清洗剂、胶粘剂,或者进行技术革新,减少劳动者和有毒物质的接触机会。其次,对有机溶剂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管道和容器进行定期检查,以免有毒物质逸出,保证生产环境的通气,时常检测相关有毒物质的浓度,企业应尽力为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场所。最后,对于劳动者自身,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护理防备措施,要求定期体检,出现症状及时地去接受正确的救治。

[参考文献] [1].李小杰 钟逸菲 东莞市2003-2007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J] 《中国职业医学》

2009.10 [2].[EB/OL] baike.baidu.com [3].李来玉 陈秉炯 黄先青等 广东职业性三氯乙烯皮肤损害的发病

情况及分析 [ 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998, 11(6): 378 [4].海峡网 [EB/OL] 2006

[5].张寿林 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 急性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

(二)[J] 劳动保护

2002.11 [6].李树强 期 急性苯中毒的早期处理 [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年第11卷11

2004

篇2: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对6例职业性有机锡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 者:王茜丽 WANG Qian-li  作者单位: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常州,213003 刊 名: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年,卷(期): 20(6) 分类号:O614.432 关键词:有机锡   中毒  

篇3: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状况

化验室炼胶岗位有化验工45人, 每人配备双滤盒半面罩防毒面具, 轮流进行炼胶制样。炼胶场所为南北走向长5 m、宽3m的炼胶室, 室内并排放置3台型号为X (S) K-160的炼胶用开炼机, 每台开炼机上部都安装有通风罩来进行强制抽风, 每个通风罩内管壁上都安装有控制排风量大小的阀门 (以下简称风门) , 总风道出口和抽风电机安装在北面的窗户上。

2 炼胶程序

化验工劳保着装, 配戴好防毒面具, 将制备好的水胶放在直径为160 mm, 辊速 1∶1, 辊温 100±5℃, 辊距为 0.1 mm~0.2 mm的开炼式辊轧机 (开炼机) 的辊筒上, 反复辊压, 直到压干, 调节适当辊距, 使胶样压成厚度约 6~8 mm的胶片 (试样中无杂质) 。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

3.1 溶剂汽油主要理化性质

来自炼厂铂重整 (或外购) 的溶剂汽油, 无色透明, 馏分主要为碳五和碳六组分, 馏程为65 ℃~80 ℃, 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挥发, 属于一级易燃品, 车间最高允许浓度MAC为350 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为450 mg/m3, 爆炸极限为1%~6% (V) , 有麻醉性。

3.2 溶剂汽油职业健康危害[1]

溶剂汽油中毒是工业生产或使用中, 接触汽油蒸气或液体所致的全身性中毒性疾病。急性中毒以神经或精神症状为主, 误将汽油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1) 急性轻度中毒:

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视力模糊、烦躁、哭笑无常、兴奋不安、轻度意识障碍等症状。

(2) 急性重度中毒:

会出现中度或重度意识障碍、化学性肺炎、反射性呼吸停止等。

(3) 慢性轻度中毒:

会出现四肢远端麻木;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伴有跟腱反射减弱、神经-肌电图显示有神经源性损害。

(4) 慢性中度中毒:

会出现四肢肌力减弱至3度或以下, 常有跟腱反射消失;四肢远端肌肉 (大、小鱼际肌, 骨间肌) 萎缩。

(5) 慢性重度中毒:

会出现中毒性脑病, 常见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计算力丧失等;中毒性精神病, 类精神分裂症;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所致肢体瘫痪等。

4 溶剂汽油历年监测结果

为了解炼胶岗位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 了解溶剂汽油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 及时发现炼胶岗位溶剂汽油的挥发情况和岗位接触情况, 专门在炼胶室设置了职业卫生监测点, 每半年进行一次溶剂汽油浓度监测, 对超标原因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提出防范控制措施, 消除超标因素, 降低岗位职工溶剂汽油职业病危害风险。从2004年至2007年4年期间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监测看, 结果不容乐观, 总计8次监测中有3次超标, 超标率达37.5 %, 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为1 000 mg/m3 , 最低为646.12 mg/m3 , 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标准限值为450 mg/m3, 超标倍数达0.4倍至1.2倍, 具体数据见表1。

5 监测超标原因分析

5.1 2004年12月1日和2005年4月1日监测结果超标原因

(1) 炼胶过程要将经过蒸煮过的水胶放到炼胶机上进行辊绞炼制, 胶块中本身含有大量的溶剂油就会挥发到作业环境中。

(2) 通风罩内调节风量的风门经过长期频繁开合动作, 风门中轴发生故障变形, 炼胶使用时风门未处在完全打开位置, 操作人员未发现这一缺陷仍然使用, 使抽风量大幅降低, 挥发出的溶剂汽油不能迅速抽出炼胶室。

(3) 2004年溶剂汽油职业卫生监测点刚建立, 监测结果未能及时反馈到岗位, 岗位不清楚是否超标, 对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未能够及时进行评价, 导致连续超标。

(4) 重视个人防护, 忽视设备维护, 致使通风换气设施检查维护不到位, 未能及时发现设备设施的缺陷。

(5) 监测取样位置在辊筒上方过于靠近胶块, 而不是在炼胶人员头部呼吸器官周围, 取样位置不合适, 监测取样可能缺乏代表性。

5.2 2007年12月25日监测结果超标原因

(1) 职工医院现场取样监测当天, 由于冬季刮西北风, 炼胶机上部抽风机抽出的气体又被风吹了回来, 炼胶产生的溶剂汽油不能完全排走。

(2) 在炼胶时, 顺丁橡胶装置聚合可能有波动, 样品中的溶剂汽油的含量比平时大, 煮胶时残留溶剂汽油较大。

(3) 在监测当天, 两台炼胶机同时在炼胶 (平常多数情况只开一台炼胶机) , 室内溶剂汽油挥发要比开一台时大。

(4) 在水胶样品的炼胶前, 如果煮胶时间不够长, 丁二烯、溶剂汽油的含量就会偏高。

6 溶剂汽油危害控制措施

(1) 炼胶岗位化验工炼胶时强制佩戴有效的双滤盒防毒面具并正确使用, 其他未佩戴防护用品的职工禁止在炼胶室逗留或休息, 防止溶剂汽油蒸气吸入中毒。

(2) 所有炼胶机 (开炼机) 上方安装通风罩强制通风排毒系统并保证正确使用。

(3) 加强通风排毒设备设施管理, 要对通风电机、通风罩、风门、通风管道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及时消除电机故障停运、风门故障不能灵活全开全关、风罩风道漏风等缺陷故障, 保证通风排毒设施运行正常。

(4) 选取适当时机改造排毒出气口, 建议加装防风罩, 防止室外风大造成倒灌现象。

(5) 水胶制备时延长煮胶时间, 尽量将胶液中溶剂汽油和1, 3-丁二烯蒸煮挥发掉。

(6) 炼胶时, 如果时间允许, 尽量将分析样品错开时间分析, 减少多台 (2台或3台) 炼胶机同时炼胶的现象。

(7) 炼胶时, 最好关闭门窗和不使用的炼胶机风门, 提高溶剂汽油的抽除效果。

(8) 与职工医院负责监测人员进行沟通, 对合理的取样位置达成共识, 形成统一意见, 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同时对监测结果及时反馈, 及时查找异常超标或数据偏大原因, 提出整改意见加以改进控制。

(9) 加强化验炼胶员工对溶剂汽油危害知识的培训, 提高职业病防护意识。

(10) 加强职业健康卫生体检, 做到新员工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对溶剂汽油有职业病禁 忌症的人员调整到其他合适的岗位, 对其他在岗 炼胶化验工按照国家规定, 及时安排在岗职业健康体检, 对有溶剂汽油职业病倾向的炼胶工及时安排休息或调整岗位;对退休离岗前的职工也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相应的职业健康体检。

7 结 论

(1) 通过溶剂汽油超标原因分析, 说明超标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

(2) 通过加强职业病防护设备的运行管理, 加强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管理, 优化炼胶操作程序, 加强职工溶剂汽油职业病和职业健康卫生知识教育, 坚持职业病体检和职业卫生监测, 坚持持续改进, 及时查找异常超标原因并加以消除, 炼胶岗位溶剂汽油职业病危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 通过查看资料、人员访问和现场详细勘查, 说明该企业HSE管理体系健全, 管理基本到位, 化验室炼胶岗位目前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合理的、有效的。

摘要:对某乙烯厂化验炼胶岗位工作场所挥发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溶剂汽油监测情况进行调查, 并对炼胶作业环境中溶剂汽油异常超标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提出了严密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 炼胶岗位空气中, 有毒物质溶剂汽油的监测浓度数据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值) 大部分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说明该炼胶岗位所采用的防毒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溶剂汽油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关键词:炼胶,职业病,溶剂汽油,监测分析,控制

参考文献

篇4:有机磷农药中毒与临床抢救体会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9例患者中,男38例,女71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5岁,平均44岁,服用农药种类;敌敌畏27例,乐果15例,敌百虫29例,辛硫磷24例,甲拌磷4例,甲胺磷10例;服毒剂量在20-250ml之间,且均为口服中毒,其中轻度中毒57例,中度中毒47例,重度重毒9例。1.2治疗方案:(1)迅速清除毒物,109例患者均采用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反复洗涤被污染皮肤、毛发,同时用清水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液体清澈无药物气味为止,然后给予20%甘露醇导泻。(3)尽早使用解毒剂并短期达到阿托品化。109例患者均采用阿托品和氯解磷定治疗,一般在抢救的前半小时尽快达到阿托品化,达阿托品化的时间长短则主要取决于首剂阿托品的用量,其使用方法为;轻度中毒静脉管内给阿托品2-5mg,以后则每隔1-2小时静脉管内给1-2mg,直至达阿托品化,达阿托品化后则每隔2-6小时静脉管内或肌注0.5-1mg,直至病情缓解,再给口服阿托品观察3天以上。中度则静脉推注阿托品5-10mg,以后每隔30分钟静脉管内给2-5mg,直至达阿托品化,达阿托品化后则每隔1-2小时静脉管内给0.5-1mg维持24-48小时,逐渐减至4-6小时静脉管内或肌注0.5-1mg严密观察5天以上。重度则静脉推注阿托品10-20mg,以后则每10-20分钟静脉管内给5-10mg,直至达阿托品化。达阿托品化后则每隔1-2小时静脉管内给1-2mg,依次减至4-6小时静脉管内或肌注0.5-1mg,直至病情缓解,再严密观察10天以上。预防反跳发生。氯磷定的使用均为0.5-1g静脉滴注,使用次数则根据轻、中、重的病情而定。(3)对症治疗。109例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及时对症治疗,同时加强护理,预防感染,以维持呼吸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5例重患者采用输血,血浆置换等治疗措施预防并发症。2.结 果

10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102例经及时抢救治疗3-10天后,病情稳定,痊愈出院;7例出现反跳;其中3例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酌情用阿托品,维持5-15天痊愈出院;1例出现迟发性多发神经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余3例死于呼吸衰竭。而发生反跳的时间一般为急性中毒的10小时-6天,乐果中毒的反跳时间较晚,大多在中毒的5-9天。3.讨 论

根据上述治疗结果可以看出及时彻底清除毒物,预防反跳,尽早的使用解毒剂。短期尽快的达到阿托品化以及及时对症处理是治疗有机磷中毒的关键。这里值得提醒的是短期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一般是在抢救的前30分钟尽快达到阿托品化,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长短则主要取决于首剂阿托品的用量,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一旦好转、稳定,不要疏忽大意,而更要严密观察以防止反跳。如果一旦发生反跳,则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处理 ,才能减少死亡率。

减低死亡率:为了降低死亡率,一是短期阿托品化,短期达到阿托品化和首剂使用阿托品的量很关键。因为阿托品能与M胆碱能受体结合,竞争性的阻滞乙酰胆碱对M受体的激动作用,从而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对平滑肌腺体和心脏等效应器官的支配。剂量很大时还能阻断神经节N胆碱能受体,因而对抗血液中因有机磷中毒而储蓄的大量乙酰胆碱,拮抗患者毒蕈样症状;阿托品在体内一般在静脉推注后12小时内有85%-88%从尿中排除,当再次追用阿托品时,因为首剂阿托品量足够大,它在短期内不能完全代谢,这就能保证有足够的阿托品对抗在体内积储的大量乙酰胆碱,同时有利于在短期内达到阿托品化。二是:防止反跳。有机磷中毒发生反跳是因为:⑴、阿托品减量过快和停药过早。⑵、洗胃不彻底,残留毒物吸收再次出现中毒。⑶、与中毒药品种类有关,如:氧化乐果,对硫磷及内吸磷等。 ⑷、与中毒持续时间有关。⑸、与临床医师经验不足,对反跳的先兆症状缺乏认识或者未全面仔细观察病情变化而失去抢救机会有关。

对阿托品及复能剂使用,提倡早期、足量、反复、联合用药,准确给药,尽快短期内达到阿托品化,阿托品化的维持给药不得少于72小时,乐果中毒不得少于一周,阿托品给药方法:以静脉给药较佳,可持续均匀的对抗有机磷的毒性,缓解患者的毒蕈碱样症状,但是阿托品应用指标是达到阿托品化,而避免阿托品中毒。阿托品停药指标:主要依据胆碱酯酶活力高低而定,如中毒症状完全消失,胆碱酯酶活力稳定在50%-60% 以上可考虑停药观察。

对乐果中毒反跳病例,仍主张在使用阿托品复能剂的同时,输注新鲜全血,以降低反跳死亡率。对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可考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以保证肺的通、换气,避免因缺氧而加重中毒。

篇5: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识别、分析某新建年产3万吨有机硅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经现场调查、检测、分析,该项目除个别监测点噪声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控制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范围内。结论 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但应该加强个别工作场所噪声的控制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受企业委托,对该企业有机硅工程项目投产后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监测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评价对象与方法

1.1评价对象

本次控制效果评价选择某市化工园区有机硅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4.3亿元,产量有机硅3万吨/年。

1.2评价范围

3万吨/年有机硅项目生产装置及配套的辅助生产装置。生产装置主要有硅粉加工、氯甲烷合成、甲基单体合成、分离、水解,裂解装置,盐酸吸收及脱吸;配套辅助生产装置有水处理、变电站、污水处理、维修等。1.3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等[1-9]。

1.4评价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0] 2 结果

2.1工程概况

该项目为新建项目,年产3万吨有机硅,在某市化工园区建设。本项目采用铜催化剂体系、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工艺。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氯甲烷合成、单体合成、单体分离、硅粉加工、二甲水解和裂解及环体蒸馏等工序,主要原材料为甲醇、硅块、硫酸、氢氧化钠、盐酸。现有生产工人241人,生产车间工作制度为四班三运转,每班工作 8 h。2.2职业病危害因素

经调查,各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高温、有机硅 2.3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结果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的规定,对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氯化氢、硫酸、甲醇、氯甲烷、SiO2粉尘、噪声进行布点检测。检测在各生产设备、防护设施正常运转,生产装置满负荷生产状态下进行的。该项目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的短时间检测浓度值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其相应的岗位工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值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超限倍数均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本项目噪声主要为非稳态噪声。频谱分析其噪声频率主要分布在2KHz~8kHz之间。在对19个作业岗位工种接触噪声的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中,硅粉加工的破碎工、磨机工、班长;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的空分空压及冷冻工,4个岗位工种接触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详见表2~表4。其余岗位工种接触噪声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

2.4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4.1选址及总体布局

该新建项目建设用地为新征土地,项目所处区域为非自然疫源地、非地方病区,周围无居民生活区及公共服务区域。生产区、辅助区按照工艺流程、交通运输等要求合理布局。厂区道路设置为环形道路,并设置有一定的绿化带。厂生活区远离生产区。该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2.4.2生产工艺与设备布置

该项目生产过程采用DCS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设备基本为密闭化设备。产生毒物的生产场所主要为露天布置或敞开式建筑,其装置根据其不同的物料设置为分隔的单独建筑,通过管道和控制管线连接。产生粉尘的硅粉加工装置为单独建筑;产生噪声与振动较大的压缩机、空分空压装置、冷冻装置、硅粉破碎磨粉装置均设置在单层厂房内,且设置有隔振措施。成品灌装区各个灌装口均设置有抽风集气装置,罐区设置有相应的围堰防止物质的泄漏,项目中控室设置在办公大楼内,远离生产现场。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4.3建筑卫生学

该项目生产现场以自然通风为主,在硅粉加工现场设置有10台机械通风装置,在中控室设置分体式空调。车间、操作室、办公室、道路等处照明灯具的选择符合照明要求。综上所述,该项目的采暖、通风、空调、采光、照明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4.4主要职业病防护措施评价

2.4.4.1防尘毒措施

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和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基本实现全过程的密闭化生产。接触毒物和粉尘生产装置采用DCS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并对某些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参数采用自动调节,自动报警。项目生产装置在满足生产工艺条件情况下尽量露天布置,其中除硅粉加工、空分空压冷冻、变电站评价单元为室内布置外,其他评价单元基本为露天敞开式布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工作场所的聚积。对项目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设置相应的机械抽排风设置,加强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在控制休息室设置空调。罐区设置相应的冷水喷淋系统,其中:成品罐区甲基单体罐7套,原料罐区甲醇罐1套,氯甲烷罐区2套。在盐酸脱吸、报警检测系统,并设置有相应的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氯甲烷合成、二甲单体合成装置以及相应的罐区设置有针对氯化氢、氯甲烷、甲醇的毒物。在生产现场配置有一定数量的喷淋洗眼器、空气呼吸器器等应急救援设施。对作业人员还发放有相应的防毒防尘口罩、防酸碱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4.3防噪声措施

对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以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采用DCS控制系统,现场作业人员尽量巡视作业,减少接触噪声的时间。对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设施采取隔声、减振、消音等多种措施减少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具体表现为:对项目中各个评价单元使用的泵、空压机、冷冻机、磨粉机、风机等产生噪声设备均采取减振措施;对硅粉加工的颚式破碎机、园盘给料机、磨粉机、筛分设备等均设置在隔声房间内;空分空压冷冻单元的空压机、冷冻机设置在隔声房间内,同时对空压空分机设置有消音器;甲基单体合成单元的冷冻机设置在隔声房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较大的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配备有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2.5应急救援措施

公司成立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组,下设应急处理办公室和六个专业应急救援小组。公司总经理担任指挥领导组组长。公司消防急救和医疗急救由总公司保安消防大队和总公司医院承担;公司编制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总体预案》。预案中规定了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明确了相应的应急救援响应程序,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及演练和培训相关内容。同时还编制有重大危险源《一氯甲烷应急救援预案》和《甲醇紧急救援预案》;但未编制针对盐酸、浓硫酸、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专项预案。本项目在氯甲烷合成装置区、盐酸脱吸装置区设置有氯化氢报警探头6个,氯甲烷报警探头7个。在整条生产线上设置工业电视摄像装置11套,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远程电视监控(DCS);生产现场配置有喷淋洗眼装置15套、空气呼吸器12台、长管呼吸器4台、防化服3套、防爆对讲机4部等应急救援设施。

2.6职业病防护用品

公司按GB 11651-2008 《个人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的要求为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发放了劳动防护用品。并制定有《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发放标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细则》、《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穿(佩)戴规定》制度,这些制度对防护用品的配备、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及穿(佩)戴管理工作进行了相应的规定。2.7辅助卫生用室

根据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考虑设立了卫生间、更衣室、休息室。其他辅助卫生用室如食堂、浴池等由总厂统一安排。该项目的辅助卫生用室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2.8 职业卫生管理

该公司在环安部设有专人负责全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及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管理工作。该项目在试生产期间,由取得职业性健康体检资质的医院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了职业性健康体检,本次体检无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征患者。本项目的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投入包括除尘设备、报警及联锁设备、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卫生培训等几个方面。本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基本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3讨论

3.1评价结论

本项目选址、总体布局、建筑物卫生学、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卫生工程技术防护措施、辅助卫生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方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国家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要求。该项目在生产建设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11],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措施的运行效果基本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沉淀SiO2(白炭黑)、氯化氢、氯甲烷、甲醇、二甲基二氯硅烷、高温、噪声、工频电场。结合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潜在危险、接触时间考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12]规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一般。

3.2建议

篇6: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2013年04月―2014年03月我科收治的2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2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抢救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44-02

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见于误服、自杀或接触过量农药后,引起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出现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发展快,可迅速发生呼吸循环衰竭、中枢抑制,死亡率高。因此,及时有效的救治和全面专业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13年04月―2014年03月收治的2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39―80岁,平均58岁。其中敌敌畏中毒2例,乐果中毒5例,甲胺磷中毒8例,敌百虫中毒5例,均为口服中毒。根据《内科学》第七版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标准:具有M、N样症状;伴有脑水肿、昏迷、抽搐、肺水肿和呼吸肌麻痹;胆碱酯酶活力30%以下[1]均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本组20例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2急救

2.1减少有机磷农药侵入体内 迅速彻底洗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洗胃前应先评估患者的病情,询问既往史,说明洗胃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理解配合。对昏迷或呼吸抑制的患者,应先清除口鼻腔分泌物,行气管插管术后再进行洗胃,防止发生误吸。洗胃前插入胃管,胃管插入的长度为前额至剑突的距离再加10cm。常用的洗胃液有生理盐水、清水、2%碳酸氢钠、1:5000高锰酸钾溶液。但考虑到口服农药自杀患者不一定说出正确的农药名称,因此一般采用清水洗胃。洗胃液温度控制在32―38℃,洗胃时采用左侧头低位,用电动洗胃机,每次灌注300―500ml,直到洗出液体澄清无味。洗胃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有一例患者在洗胃过程中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停止洗胃,予以心肺复苏术,抢救成功。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排出量与灌注量要大致相等。

2.2用药护理 在洗胃的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改变以往洗胃后建立静脉通路给药的抢救程序,遵医嘱及时准确的使用阿托品、解磷定等药物,血压低者使用升血压药。设专人护理,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瞳孔、皮肤黏膜的变化,根据病情观察的结果及时调整阿托品及升压药的量。使用阿托品的患者,一般主张使患者的心率控制在80―100次/分。

2.3血液灌流的护理 早期使用床旁血液灌流可减少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中间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血液灌流器中的活性炭可吸附血液中的有机磷,对与蛋白质、脂类结合的有机磷也有吸附作用[3]。首先配合医生行股静脉置管,在血液灌流期间严密观察血液流量,保证灌流效果,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变化,收缩压要维持在90mmHg以上。另外还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现象的发生。

3护理

3.1环境 患者安置于层流监护病房,保持室温22―24℃,相对湿度50%―60%。病房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病室安静,限制人员探视。

3.2气道的护理 常规吸氧,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患者,加强气道湿化,每班测气囊压力,使气囊压力维持在20―30cmH2O,床头抬高30―45°,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3口腔护理 使用口洁露作为漱口液,每日行口腔护理4次。气管插管患者行口腔冲洗,冲洗前检查气囊压力,防止气囊充气不足引起误吸,边冲洗边吸引,冲洗结束后更换牙垫及气管插管的胶布。

3.4尿管的护理 留置尿管患者每天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及距离尿道口10cm的尿管两次,尿管妥善固定于大腿内侧,防止牵拉引起尿道出血。注意观察尿色、尿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5饮食护理 洗胃后48―72小时应禁食,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首次可进食流质,如无不适,可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并逐步增加进食量。饮食以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为主。

3.6心理护理 本组均为服毒患者,要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鼓励患者表达情感,了解患者的需求,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疏导,让患者体会到家人的关心,防止再次发生意外。

3.7其他 每2h翻身拍背,促进患者舒适,促进痰液排出。每天温水擦浴两次,衣服出汗潮湿要及时更换。烦躁患者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必要时使用镇静剂,Ramsay镇静评分控制在2―4分,避免镇静不足或过度。

4体会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重,发展迅速,及时开放气道和彻底洗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洗胃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在洗胃时发生呕吐引起窒息,要注意观察洗胃液颜色的变化,如洗出血性液体应立即停止洗胃,给予护胃抑酸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阿托品是否过量或不足,及时调整用药,及早进行血液灌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变化,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疏导患者战胜自我,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4―931.[2] 陈艳红.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94

篇7: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3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阿托品化所需时间(10.77±3.15)min、胆碱酯酶(CHE)恢复正常所需时间(4.01±1.46)d、机械通气时间(72.87±62.40)h、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率、病死率(16.67%、11.90%、23.19%)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阿托品化时间、CHE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常规护理;急性有机磷中毒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cluster nursing in 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 LI Su-ling.Department of Emergenc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 515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cluster nursing in 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Methods 83 patients with 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42 cases)and control group(41 cases),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the cluster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required time of atropinization(10.77±3.15)min,the time for cholinesterase(CHE)to resume normal(4.01±1.46)d,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72.87±62.40)h,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mortality rate(16.67%,11.90%,23.19%)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control group(P<0.05,0.01).Conclusion Cluster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atropinization ti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CHE to normal time an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mortality rate.【Key words】 Cluster nur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病情紧急、进展迅速及致死率高的特点,而救治期间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院对4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并设采取常规护理的同病种患者41例作对照,旨在探讨集束化护理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3例,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抢救的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均符合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标准[1],均为口服中毒。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16~63岁,平均(46.8±10.5)岁;有机磷种类:乐果15例,甲胺磷11例,敌百虫9例,辛硫磷7例;昏迷34例。对照组男17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7.2±9.8)岁;有机磷种类:乐果15例,甲胺磷11例,敌百虫9例,辛硫磷6例;昏迷32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结构、有机磷种类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使用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及其他对症治疗及护理措施。

篇8:有机溶剂职业接触的危害及防护

1 有机溶剂职业接触的危害

1.1 对造血系统的危害

苯及苯系物是重要的有机溶剂, 其职业危害主要是对造血系统的损害, 可导致慢性苯中毒。早期中毒以白细胞数持续降低为主要表现。苯的接触剂量与白细胞计数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1.2 对皮肤的危害

接触有机溶剂后最常见的是皮炎, 其次为角化皲裂。目前认为, 由于有机溶剂作为皮肤原发性刺激物, 通过溶解表皮角质层, 脱去表面皮脂或致敏的作用引起职业性皮肤损害。环境中的化学刺激物常被认为是硬皮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刺激机体发生硬皮病, 但是暴露于有机溶剂不能准确解释大多数硬皮病的发病,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3 对脏器的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苯, 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供血, 损害主要表现为心律不齐, ST-T改变等。 二硫化碳是一种有机溶剂, 其心血管毒作用往往表现有高血压、高血脂、心电图异常、心功能下降及血管调节功能障碍, 慢性中毒者可有脑血管硬化, 伴有肾脏和心血管的损害, 包括视网膜、血管病变和微动脉瘤。此外, 大剂量、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可引起肝细胞损害。

1.4 对女性生殖功能及其后代健康的危害

临床上常见的生殖损害包括月经改变: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均可引起女性月经不调, 尤其是经血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汽油也可引起女性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异常妊娠:包括流产、早产、妊娠并发症、子代发育异常、低出生体重。接触苯、甲苯、二甲苯、丙酮、醋酸丁酯的女性有较高的自然流产和早产发生率。接触甲苯可出现低出生体重。子代发育异常:分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近期效应有先天畸形、死胎及新生儿死亡;远期效应包括生长迟缓、智力行为发育异常及儿童期肿瘤。哺乳对子代的影响:苯、二硫化碳可经乳汁排出, 曾见到女性在产后恢复工作时, 婴儿有拒乳现象, 因而哺乳期的女性不宜从事接触二硫化碳的作业。以苯为例, 我国规定车间内最高容许浓度为40 mg/m3, 但对育龄妇女来说并不恰当。

1.5 可引起急性中毒及慢性中毒

有机溶剂急性中毒少见。急性中毒事件多因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劳动安全意识淡薄及劳动保护措施不当, 并在空间狭小不通风的场地施工造成的。有机溶剂为亲神经性毒物, 急性轻度中毒表现为兴奋后酒醉状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晕厥等, 伴有流涕、眼结膜充血、咳嗽等黏膜刺激症状。急性重度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及呼吸、循环衰竭。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导致死亡。临床上多见的是有机溶剂慢性中毒, 最常见且突出的表现是头晕、头痛、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类神经症。造血系统损害也是主要特征之一, 可有白细胞、血红蛋白降低、骨髓象异常, 发生重度苯中毒还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身体暴露部位皮肤 (如双手) 可发生粗糙、皱裂、毛囊炎、湿疹样皮炎等。由于女性体内脂肪含量高于男性, 造血系统及肝脏对毒物较为敏感, 皮肤较柔嫩, 易遭受脂溶性物质的损害, 因此, 有机溶剂对女性的影响要比男性敏感。

1.6 企业中存在的有机溶剂职业危害

企业中存在的有机溶剂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环己烷、丙酮等。有机溶剂危害较大的行业为印刷业、制鞋业、电子制造业、化工行业、家具行业, 以印刷业、制鞋业、家具行业的企业数较多, 接触人数最多, 有机溶剂检测点超标率较高。因此, 这类企业应为卫生部门监督、监测工作的重点。 有机溶剂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对工人健康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害, 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如头晕、头痛、乏力、恶心、食欲缺乏、失眠, 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畏寒、腰酸、心慌、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及白细胞减低等, 应反复检查白细胞总数。

2 防护

2.1 提高职工的素质

目前企业要想控制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必须把好用人关。首先要对在岗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使其掌握一些常用化工原料的性状和基本的防护知识。对一些重要岗位、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的学历必须控制在高中或职高以上。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不能招聘, 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上岗。这不仅是为企业的未来着想, 更是为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负责, 为社会负责。

2.2 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 加强卫生保健

企业除了要舍得在安全设施上投资, 加强工艺改造, 以减少跑、冒、滴、漏外, 更应该注重职工的作业环境;还应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格检查, 检查结果通报本人, 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比较严重的岗位, 操作工要实行“轮岗”, 将受害程度降低到最低, 以保证职工的健康。

2.3 加强通风排毒, 降低作业场所有机溶剂的浓度

有机溶剂 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通过有效的通风排毒, 降低作业场所有机溶剂的浓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 很多有机溶剂作业场所存在通风设计、安装不合理的问题, 甚至因生产条件简陋而缺乏有效通风排毒设施, 导致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积聚而引发中毒事故。在冬、春季节因防寒而关闭车间门窗导致中毒发生的事件也较多见。

2.4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监督机制

篇9: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4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治愈36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及时且护理措施得当,可显著改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急性重症 有机磷农药中毒 抢救和护理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目前仍普遍使用的农业杀虫药,品种多、应用广泛,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剧毒类,常通过消化道、皮肤和呼吸道黏膜吸收引起中毒。有机磷中毒病情急、进展快、病情重。若未能及时发现或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可导致死亡。2003年1月至2008年03月,我科收治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现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护理对策,提高抢救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5岁~60岁。有皮肤黏膜吸收中毒和消化道黏膜吸收中毒,依据临床表现及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值均为重度中毒。

2 结果

治愈36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

3 抢救和护理

3.1 清除毒物

对皮肤黏膜吸收中毒者,去患者污染的衣服并保存。并用大量的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污染皮肤,特别注意毛发、指甲部用热水或酒精擦洗,眼部污染可用生理盐水连续冲洗。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百虫忌用)1:5000高锰酸钾(硫磷忌用)反复洗胃,直到洗胃液清而无味为止。洗胃时,要选用粗大胃管,并且要确认胃管在胃内。灌洗过程中,每次要注意出入平衡,防止胃潴留,同时给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以消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并将净化的血液输回体内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

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制定护理计划,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输液通路,积极采取抢救护理措施。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观察心电动态变化,持续中流量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检查皮肤弹性,静脉充盈及皮肤干燥程度。注意神志变化。轻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重度患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

3.3 昏迷患者的护理

3.3.1 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3次,以防发生口腔感染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如有假牙者应取掉,有痰液者应及时吸痰,舌后坠者可用舌钳拉出,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并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并且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注意有无窒息、呼吸困难及呼吸中枢衰竭的表现,如有变化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3.2 每2 h一次,按摩骨突压部,定时更换床单,保持清洁干燥,并及时处理大、小便,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3.3 加强眼睛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洗眼,使患者眼睑保持于闭合状态或用湿盐水与眼罩遮眼,并按时涂眼膏。以防止角膜干燥、角膜炎、角膜溃病等。

3.3.4 尿潴留时,可行导尿或留置尿管。 每天予生理盐水行膀胱冲洗两次,及清洗尿道口,以免泌尿系感染。

3.3.5 给患者剪指甲,以防自身抓伤,用张口器或牙垫压舌板防止咬伤舌尖与口腔黏膜;用约束带或床被,防止坠床摔伤。

3.4 用药护理

早期应用足量的抗胆碱能神经药物和胆碱酯酶复活剂,是急救成功的关键。因此,要严格按时用药,班班交接,做到准确无误,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5 阿托品化的临床观察

在抢救过程中,阿托品化是有机磷中毒毒蕈碱样表现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的客观指标。能否适时阿托品化,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阿托品化的观察在抢救中非常重要,又难以把握,这主要依赖于临床护理观察。临床上,随着阿托品用量的累积增加,逐渐出现下列“阿托品化”的临床特征:心率加快,多在原基础心率上增加25%以上,一般要维持在90次/min~120次/min为佳,但儿童、老年人变化较小;瞳孔散大,直径超过4 mm,不再回缩;面色潮红、口干、皮肤干燥,但老人、呼吸衰竭、肥胖者不易出现;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

3.6 阿托品中毒的防治与护理

阿托品的使用必须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及时总结、班班交接;一旦发现中毒表现立即停用阿托品或减少用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3.7 心理护理

病人清醒后,热情关心,安慰病人,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操作准确,取得病人的信赖。允许家属陪伴病人,防止发生意外。开导病人让其认识自身的价值,鼓励其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生活的信心。经过多次交谈,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4 討论

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并与组织蛋白结合。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若吸收量大,发现不及时,虽然使用了阿托品、解磷定等药物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间长,胆碱酯酶活力老化,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病死率较高。本组40例患者,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血液灌流结合内科常规治疗且护理措施得当,能明显缩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秀春.血液灌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3,9(1):20-21.

[2] 陈慧. 急性有机磷中毒护理进展 [J]. 齐鲁护理杂志, 2005,6(3):194-195.

[3] 彭丽珍. 急性有机磷中毒护理进展 [J]. 黑龙江医学, 2005, 29 (2):119-121.

上一篇:妈妈教会我谦虚下一篇:特殊工时制度审批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