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备课上课

2024-08-29

怎样备课上课(通用6篇)

篇1:怎样备课上课

教学常规:怎样备课上课(教师必读)

(一)规范备课

1、备课原则:熟悉内容,融会贯通,阅读教参

要任教一门课程,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老师教给学生的只是一杯水,但准备的内容却是一桶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新教师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以及课时的划分,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在熟悉教材,读懂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参考建议之后方可进行教案的书写。现在网络中有很多配套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习惯下载使用,甚至备课完全依赖网上下载,这是不足取的。我们可以参考、借鉴网上好的东西,但不能照抄照搬,备课应该融入自己的研究、思考,要留下自己的思维印痕,根据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2、备课要求

备课是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境界的体现,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备课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①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② 一册教材要有总的学科教学计划。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应有总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安排。每一课时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课前准备、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教学预设(凸现双基训练点)、教学评价及反思等。③ 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每一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意义要明确,要有重难点的处理,要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学法指导,要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④ 要做到超周备课,纸介和电子教案必须有二次修改痕迹,上课之前要进行复备,备课检查主要检查二次备课及复备的内容。新教师所教学科都要有教案,而且必须是详案。⑤ 备课教案里要有板书设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问题,要用精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必要时可用动画显示视图中动态的信息流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重难点的理解。⑥ 教后反思应成为教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反思主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出亮点,反思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课后反思,还可以拾遗补缺。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缺憾。这些缺憾来自于多个方面,反思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二)规范上课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之于课堂,犹如演员之于舞台,苍鹰之于蓝天,将军之于沙场。

1、上课要求

① 任课教师必须提前候课,预备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用目光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发现学生缺课要及时弄清情况,正式上课铃响后准时上课,下课铃响准时下课,既要确保一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又不得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

② 课前要做好上课的相关准备,包括复备教案,准备好教材、资料、教案、教具、课件,调试好班班通设备等。不允许出现不带教科书和教案进入课堂或中途离开课堂取教具等行为。

③ 传授知识要准确无误,课堂环节要设计合理,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有效地利用好课堂40分钟。板书要工整、规范、美观、大方。

④ 要充分发挥电教、实验、演示等多媒体教具的直观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课堂练习密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⑤ 教学态度要和蔼,语音要适中,语速要合理,姿势要文明。课堂上要努力避免声音太小、一个音调、有口头禅、吐字不清、语速太快、方言土语。肢体语言要丰富,善于激情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⑥ 课堂教学按计划(教学设计)进行,当堂内容当堂完成,不得提前或超后完成教学任务。每节课的要求可以用27个字概括: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

⑦ 教师不得坐着讲课,不许在课堂吸烟、喝水、接听或拨打电话,严禁酒后进入课堂。⑧ 要尊重、爱护学生,不对学生出言不逊、讽刺挖苦,不准把学生赶出课堂,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上课“六忌”

一忌“盲”。新教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盲”,即教学无目标。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比较随便,课堂教学时间把握不准,教学方法缺乏,课堂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教学无重点、难点等。新教师上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安排教学过程。其次是要认真设计教学细节,让细节凸现你的教学精彩。

二忌“慌”。新教师上课没有什么经验,课堂上往往比较“慌”,不能静下心来教学。主要表现为:课堂上丢三落四,如忘记写课题,忘记评价学生,忘记教学内容,忘记教学环节,过度生硬,有时脱节,板书出错,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等。面对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慌,要冷静,要沉着。在冷静中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忌“快”。新教师上课常常不顾学情,一“快”到底。表现为上课只重视教学设计的执行,却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按照设计好的教案上课,一上课就按照教案写的一讲到底,并且速度较快,有时连学生听都还没有听明白,教学就进入了下一环节。掌握教学节奏,做到张弛有度,是需要不断修炼的基本功。

四忌“灌”。“灌”即“灌输”,教学时,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尽管新教师在师范学校时,学习了不少新课程理论,懂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面对具体教学实际,往往还是采取了简单的灌输。这种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效果差。

新教师要多研究教法,变“灌”为“引”,多让学生自己学习。要知道,学生的能力只靠教师讲是讲不出来的,要靠学生自己学,自己练。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切忌强行“灌输”。

五忌“乱”。新教师上课,一会儿多媒体展示,一会儿小组学习,一会儿比赛辩论,一会儿作业练习,使得课堂“杂乱无章”。课堂教学虽说不是线性的,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还是有一定规律的。新教师上课,不要只关注课堂的“热闹”,形式的新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有序组织。课堂上不能不要纪律,不能不要秩序,不能不要方法,更不能想当然。每门课程有其教学规律,我们不能违背。所以,新教师要按照学科学习规律,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上一步一步地实施,做到过程清楚,循序渐进。

六忌“多”。新教师上课,往往按照教案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如教学结构上的样样齐全,哪个环节都不能少;知识传授上,每个知识点都讲到;教学手段上,多媒体、小黑板、自制教具等样样用到。仿佛课堂就成了堆积这些内容的“战场”。讲得多,并不说明知识就丰富;教具用得多,也不证明教师能力强。

新教师上课要学会取舍。课堂上,教师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等,都要有所取舍,要使教学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课堂标准:新、简、实、活、趣 ●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 ① 理念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观念决定行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的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知识,还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新课程的人才观:教育者要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

新课程的教学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

② 方法新——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却又大大的不同,原因是教学设计思路不同。

③ 手段新——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指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简:环节简单、语言简洁、板书简明

① 教学环节简单。比如阅读教学过程就是三步:积累、感悟、实践。

② 教学语言简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的每句话都是有目的,有作用的,无关教学的话尽量少说,争取不说。

③ 板书设计简明。板书是对一节课内容的概括,对教学环节的梳理,或教学重点的突出。●实:内容充实、目标落实、训练扎实 ① 内容充实

合理确定教学容量。一节课内容过多,学生难于掌握;内容过少又浪费时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科学划分课时,当堂内容当堂完成,适度拓展延伸。② 训练扎实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既形式多样,又突出重点,且针对性强,同时,要注意训练的及时反馈。③ 目标落实

即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活:活用方法、活用教材、激活学生 ① 活用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特点而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意多种方法的运用,其根本出发点是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② 活用教材

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能活用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延伸拓展。学会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在运用教材的基础上注意把教材同社会生活联系,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③ 激活学生

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有思维活动,有独立思考;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趣:激情满怀、意趣盎然、风趣幽默 ① 激情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他的课堂能有活跃的气氛吗?没有活跃的气氛又怎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教师要善于以情激情。② 激趣

激发兴趣的有效办法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要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善于设计富于变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万不可简单发问,提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③ 风趣

教师课堂语言既要精炼,也要风趣幽默。理想的课堂语言应是幽默不失典雅,庄重而不失活泼。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实践。

篇2:怎样备课上课

黄治金

书法教学全过程主要由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及考试等环节构成。现就课程理念、备课、上课问题概述于下。

一、关于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2.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3.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4.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

兴趣为动力

审美为宗旨 能力为核心

技法为内核

文化为根基

习惯为重任

取法经典

临创结合二、关于备课

备课是教师在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指教师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书法教学指导纲要》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换言之,就是指教师在学习《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懂弄通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进而创造性地设计出目标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

如此说来,要备好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吃透教材 把准目标

认真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关键,是设计教学方案的前提,也是全面提高书法教

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1)认真学习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了解和掌握小学书法教学的整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小学各年级要完成的书法教学任务,弄清各年段之间书法教学的内在联系和彼此差异。

(2)通读书法教材,弄清教材的知识范围和编排特点,知道教材的整个体系,分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每册教材中的具体教学任务和知识点的分布,以及学生应该掌握哪些书写技巧等。

(3)认真钻研教材中每节课的内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应紧紧围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把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为主要内容,设计好教学方案。

(4)深入分析每节课的例字。弄清每笔每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提按、轻重、疾缓、转折、逆顺、回出、中侧,以及长短、曲直、粗细、斜正和高低等写法。弄清例字各部件组合遵循了哪些原则,体现了怎样的关系,如平正、疏密,呼应、容让、变化、大小、高低、宽窄、长短等。教师掌握了这些例字的特点,方可以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 教学目标拟定

0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拟定易出现的误区:一是目标过大过空,放之四海皆准,不具体,不易或不能被检测,往往与教学目标混为一谈;二是行为主体不明,有时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有时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三是目标缺维,只重双基不重情感态度与过程方法。四是课型不明,不能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确定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的叙写要点:

一是目标具体,三维并重,可供检测;二是学生为行为主体,以学生为主语叙写教学目标;三是目标难易合度,80%以上学生能够达到。

2. 了解学情 选择教法

只有对学生有较清楚的了解,对其进行书写训练才会有针对性,才能因势利导。了解学生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

(1)了解学生对书法的态度。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于书法的态度不可能整齐划一,他们对书法的兴趣有浓有淡,有的根本不爱书法。有无书法兴趣,这关系到书法教学的成败,作为教师都应该深知这一点。

(2)了解学生书法的程度,已有经验与知技,分析新的知识技艺增长点(难点)与实际困难,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确定教学的起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调整教材,确定教学内容要求,以适合学生书法的实际水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多样多元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基于书法课程的基本理念:“兴趣为动力,审美为宗旨,继承为前提、技法为内核、文化为根基、习惯为重任、能力为核心”

教学法的选择,主要是要突出视觉体验,体现学科特色;凸显课型目标,重在实践操作;彰显学生地位,体验成功的幸福。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训练技巧,就需要不同的教法,诸如演示法、观察法、对比法、展评法、拼组法、赏析法、讲练法等。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启发式、尝试式、激励式、归纳式、诱导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教法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书法基础都应该是教师选择教法的出发点。不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势必影响学生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和教学内容和书写技巧结合起来。如教学“横折”笔画,如果教师只是用讲解法告诉学生横折是横画与竖画相连接所形成的笔画,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把折处轻滑写过或折处写得很复杂(体现横的收笔和竖的起笔);如果能用示范法和演示法给学生以形象实感,那么学生就会有法可循,认识和掌握横折的写法了。

第三,要从实效出发,灵活多变。教法的选择不能哗众取宠,耍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在保证实效的前提下,教师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灵活多变地选择教法,以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形成新技能。而单调呆板的教法则会窒息学生的书法兴趣。

3、利用资源 做好准备

·教材、教师用书、生字本或练习册、毛笔字帖、书法教室、书法工具、书法教师、书法展馆、多媒体等。

4、过程设计,模块应用

书法临习课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或称五步教学模式与模块): 正——察——导——临——评 模式解析:

 正(价值观):正姿、正手、正心、正气、正字。从读音、部首、结构、笔顺等方面,帮助我们把字写规范、写正确。“端端正正书法,堂堂正正做人”;强调书法“修身”的功能。 察:即读帖。一要看准形态(即“黑”的部分)、二要看准位置(即白的部分)、三要看准笔法(即动态的过程)。用眼、用心、用线格。“线格对位”、“田字格”、“承接对位”。 导:即引导。师生一起析字与品字,要具人文性、趣味性、艺术性。

并及时示范演示,以师为主,也可师生互动。

 临:即将字帖或范字置于左边或前面,边看边写摹仿练习,从几眼一笔——一眼一笔——一眼几笔——一眼一字。 评:三要+端正+整洁(三要——部件形态立要准,位置要准,笔法要准)可以自评自校,也可以互评互校,或是老师、家长评、校,使评价方式多元化。 书法欣赏课五步教学模式

赏—议-析—临-评

 书法创作课五步教学模式

选—查-思—写-理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书法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根据教案内容,让学生掌握书写要领和规律,进行书写技能训练,是小学书法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的书法能力,相当一部分是从课堂教学中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上好课,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1.上好书法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

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2)教材处理适当。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是上好一节课 的关键。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材,既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又要考虑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要紧扣教材,但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适当删补一些教学内容。

(3)教学结构完整。教师要根据备课时的计划、规定的步骤和环节,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既要有良好的复习检查或组织教学的一节课的开端,又要有教师精要讲解、直观示范演示和学生充分的有序有效练习的主体过程;既要有教学评价,又要有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整个课堂必须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轻重适宜,时间分配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也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按照备课时所确定的最佳教法,尤其充分利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5)教学基本功扎实。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本功。其一,要具备渊博的书法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其二,教学语言要清楚准确、流畅精练、生动形象;其三,要有较高的书法基本功,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板书要布局合理,位置适宜,简明扼要,整齐美观;其四,要沉稳而富有情感,教师的表情、动作要自然优美,感情要充沛,富有感染力;其五,要有绘画能力,象形是汉字的一大特征之一,学生对汉字形体的掌握往往是通过形象化的实感来接受;其六,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演示示范,做到得心应手,纯熟自如。

(6)教学效果明显。课堂教学的成败,最终要看教学效果的高低。教学效果好的标准是高质量,低消耗。所谓高质量就是书法知识、要领、规律、技能和技巧学生掌握得好,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评析能力等也得到了提高。所谓低消耗是指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师不过多用时,学生能有效地充分利用时间进行书写练习。

附: 书法教学方法(外一则)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它解决教师怎样教,以至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获得身心发展。所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和手段,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任意的,也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据学科的性质特点、教学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的。书法教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至今还少见有系统完整的一本书法教学法,本章根据中小学书法教学的目标要求和以临摹教学为主的特点,列述了两类教学方法:即临摹练习法和一般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来之于传统的练字经验和教师的教学实践,虽然不够系统完善,但也有助于教师的选择应用。

临摹练习教学法

临摹练习教学法是小学书法教学的主要方法,临摹练习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法知识,通过一定程序的摹写实践,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书法是操作技能训练,它能使学生运用书法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模仿能力、领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这一节提出8种书法临摹练习法。

一、摹临法

摹临是传统的书法教学方法。汉字是一个个方块字,要求学生准确地记住每个字的写法已属不易,还要他们从微观上准确地把握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写法,难度甚大。“摹临教学法”则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难度。

“摹”就是让学生把半透明的白纸蒙在字帖上直接描写范字,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摹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字形,包括字的笔画、构件和整个形体。一个范字,应引导学生反复摹写几遍,而每次摹写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如第一轮摹写,让学生重点领会每个笔画的用笔、走势等;第二轮摹写,让学生着重明确笔画之间的组合关系;第三轮摹写要求学生把握字的整体形态。这样,学生对字的感性认识逐步加深,从而逐渐掌握书法的要领,再升华为理性认识,其头脑中就打上了“字”的烙印。

接着就应及时组织学生临写,并且要注意,每次临写的字都要以范字为标准进行比较,写一个对照一次,找出不足,逐次改正。切忌“接力式”连续临写——仿教材或教师的板书先临写第一个字,然后,依次“接力”临下去。这样的临写,若首字临得不好,那么后面临写的字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越临越走样,实际上是不断重复缺点,致使错误写法形成习惯,与临写的目标背道而驰。

摹临法普遍适用于各个年级段的书法教学。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摹写训练本,老师往往让学生把白纸蒙在课本或练习本上描写,很不方便,也较散乱。教师最好能自己动手编印出与教材相应的摹写训练本,学生人手一份,边识字边练习摹写,操作方便,训练有效。

“摹临教学法”简便易行。此法可在课上运用,也可在课后使用。课上重在“悟”,要学生边摹边悟出字的书写要领;课后重在“练”,学生掌握了书写要领,必须通过反复巩固练习,才能形成技能。

实践证明,以摹为依托,摹临结合,易学好记,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学生书法水平的成功之路。

二、描、摹、临序列法

描、摹、临序列法是一种先易后难,由浅人深的训练方法。它减缓了学生练写的坡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由扶到放的策略。其具体操作过程是:描红——摹写——临帖。

描红。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笔方法,用毛笔将红色的范字一气呵成地盖罩成墨色。描一遍是不可能就描得完整无缺的,因此,教师要及时指导,让学生每描一遍,都要看看范字的哪些部位仍露出红色或墨已溢出笔画边缘,以便在下一次描写中改正缺陷。教育学生描红字时,不能机械地把红色的范字填满为目标,而是要边描边观察,一要观察范字的每一笔画如何落笔、行笔、收笔,领会运笔要领;二要观察范字的结构,笔画之间的间距,起落笔位置等,领会其结构特点。

摹写。最常见的摹写方法是仿影,即引导学生把范字衬在透明的白纸下进行摹写。由于字形半明半暗,若隐若现,运笔既有依靠又不能完全有依靠,仿影就较描红难些。进行仿影之前,教师要特别强调对范字的笔画、结构再进行一次观察、琢磨、思考,使学生仿影时心中有形,下笔有数,这样就不至于被动摹写,信笔涂影。每仿影一遍,都要和范字进行比较,看看哪些笔画写肥了,哪些笔画写瘦了,力求一次比一次进步。这样反复仿影,使学生对范字的感性认识逐步加深,为临写打下了基础。

当然,在由仿影向临帖的过渡阶段,对于毛笔字,还可穿插双钩摹和单钩摹这两个步骤,为正确临帖进一步夯实基础。

临帖。临帖教学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对临。即让学生将范字放在习字本前,依次观察范字的整体形态、笔画的位置、方向、轻重、长短等,然后在脑中回忆一遍,如有模糊的地方可再有重点地读帖,力求在落笔前,对范字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真正做到意在笔先。每临写一遍后,都要和范字进行比照分析,查找差距,剖析原因,逐步提高。第二步背临。即让学生将范字盖上,依靠临写时留下的印象进行“默写”,然后再引导学生与范字对照,找出缺点,认真纠正,再次背临。

在硬笔字教学中,同样也可采用这一训练方法,就是“描摹人手——仿影过渡——临写上路——独立书写”。

描摹临序列法是受学生读帖能力的限制的。读帖能力强效果则较好;反之,效果则较差,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读帖能力。

在使用这一方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描红时,要一笔写成,切忌涂改。

二、摹写时,一定要运用所学到的用笔方法,增强主动意识。切忌被动描摹,完全依葫芦画瓢。要选用透明度较好的薄纸,以便保护学生的视力。

三、描、摹、临可分阶段逐步实施,也可同时实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实际书写水平,对三者的训练做到有分有合,有所侧重,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四、在描摹临序列法的运用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巡视指导。

三、比照练习教学法

比照练习教学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临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照、比较,让学生比照出自己临写的字的结构、笔画与范字的区别,从中认识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的临写明确目标,使学生再次临写时更准确、更熟练。这是训练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比照是观察的深入,是对临摹范字的客观检验,是自我评价的一种手段。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学生的眼睛并不是摄像机,即使观察得仔细,但经过手的再现,总会与范字有些差距。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比照练写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学生写“之”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之”的整体形态,学生会发现“之”较扁平;接着让学生观察点画之间的关系,学生发现“之”字中“横”短而斜,“撇”斜向左下,“捺”为“平捺”,再观察起落笔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字尽管注意到了这些方面,但看上去总觉得还不很像。这时,教师就让学生采用比照的方法,找出存在问题。绝大部分学生的缺点就发生在“

”笔画上,他们把“

”写成了“

”。此时,教师让学生采用“描摹”的方法进一步体会“

”的用笔走势,使学生意识到“

”夹角要小,“撇”画向左下行,且用笔较细,形断意连。这样,学生再次临写时,就能纠正第一次临写时的不足。经这样的反复比照就写得比较像了。

采用比照的方法教学,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对照观察。有比照才有鉴别,才会发现不足。经常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能力。

四、扶放练习教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教就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师不光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扶放法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同时它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扶放练习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可有两种方法:①传统的习字方法:描红——仿影——临写——独立练写;②示范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巩固性练习——迁移性练习。

例如在教学左中右结构的字时,为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左中右三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作如下设计:

第一、示范性练习

出示例字“谢”,运用定位辅助线提示各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并逐步减少定位辅助线直至不用。

第二、模仿性练习

学生模仿上例自己试着分析三个左中右结构的字。

“激”(宽窄变化较大)

“树”(长短变化较大)

“脚”(高低变化较大)

第三、巩固性练习

练写“谢、激、树、脚”,力求写得既紧凑又匀称。

第四、迁移性练习

依照上法观察分析“渐、湖、蝌、例、咖、维、撤、附”等字的宽窄、长短、高低并试着书写。

从这里不难看出,随着定位辅助线的依次减少,练习的逐步成熟,其教学目标渐渐达成。这一训练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五、动态演示教学法

所谓“动态练习教学法”,是把静态的汉字付诸动态演示过程,使学生比较清楚明白地了解笔画、结构书写的全过程,使学生的观察更为真切、具体的一种指导方法,这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书法教学中的体现。

我们平时指导学生总是先指导学生读帖,即用语言来表述字的结构形态、笔画的粗细长短、方向态势等,这种纸上谈兵的指导观察,对于学习来说是很难做到心领神会,更难转化为学生的操作行动,往往是学生听得唯唯诺诺,说得头头是道,实际操作起来却和要求目标大相径庭。譬如说,要求学生做到“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如果教师不进行动态演示,不让学生亲眼所睹,要使他们领悟这些要领并独立完成这一动作过程,那是有一定难度的。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大”字时可分以下步骤进行:第一,“大”的第一笔画是一长横,首先告诉学生长横要写得细而挺,呈弓势。接着,就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示范。一边讲一边示范:“逆锋起笔,转锋顿笔,提笔右行。略向右上方,中锋行笔,笔尖着纸,至横的末端,稍驻,向右下方顿笔,回锋向左下方收笔。”笔随话行,学生亲眼目睹这一书写过程。重复上述两次,要求学生轻轻跟着老师讲,并辅以书空练习,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一操作过程。待学生心中有“横”画后,再让他们在相应的位置上写出“长横”。第二,“大”的第二笔是“竖撇”,学生往往容易写成“斜撇”,教师继续示范:“起笔先竖,直至与横笔画交叉后,向左下方提笔缓行,直送到撇尖。”如此反复两遍,让学生书空练习,再在相应位置完成“撇”画。第三,“大”的第三笔是“斜捺”,学生往往写成僵硬的“直捺”或臃软的“翘尾捺”,这些都是没有把握好起笔、顿笔的轻重和行笔的方向所造成的。这时老师还要给学生示范:在“横”和“撇”交叉点稍偏下处逆锋起笔,先往右下行,渐渐按笔铺毫,至捺脚处稍驻,再慢慢提笔拉至捺尖处收笔。这样的讲解示范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意在笔先”的习惯,不再是盲目机械地书写了。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汉字书写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态练习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使笔画书写流动起来,这样形象生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更感兴趣,效果会更佳。

在运用“动态练习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做到:第一,动作示范与语言解释相结合;第二,整体示范与分解动作相结合;第三,示范动作要重复演示,动作过程要清晰;第四,指导学生观察示范过程要辅以书空。

六、节奏练习教学法

节奏,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如演讲中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体现了演说的节奏,声调的轻重缓急体现着音乐的节奏„„同样我们书写的每个点画以至整个字形都是在提按顿挫中运笔的,而不是平均使力的匀速运动,这种在运笔上有节奏的提按顿挫、轻重快慢的起伏变化能使笔画刚劲有力,呈现出一种内在力度和质感,使人感受到笔画、字形的结体美和书写的节奏感。因此,在书法教学中,为使学生准确地把握笔画、字形的书写要领,编制一套运笔口令,让学生根据运笔的轻重缓急和口令的节拍进行练习,我们把这一书写训练方法称之为“节奏练习教学法”。通过教学实践,这一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它遵循了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原则,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具体操作过程是:识记——示范——书空——描写——临写五个环节。

请看三年级毛笔字“横”的教学过程。

(一)识记:出示“横”画的放大双钩图片,教师先指导学生初步感知“横”画的书写有“起、行、收”的运笔过程,起笔主要有两个运笔动作(按、转),行笔主要有一个动作要领(中锋行笔),收笔有四个运笔动作(稍提、按、稍顿、回收),教师在图上分别标上节拍数字和运笔动作名称(如图)。因而口令便这样编:1.(按笔)2.(转笔)3.(中锋行笔)4.(稍提)5.(按笔)6.(稍顿)7.(回收)。

(二)示范:教师进行两次示范,第一次喊运笔名称(按笔——转锋„„)进行示范,第二次喊口令节拍(1.2.3.„„)进行示范。

(三)书空:学生集体伸出手指,边看图示,边跟着老师书空,嘴里边轻声“1.(按笔)2.(转笔)„„”喊运笔名称与喊节拍交替进行,如此反复多次。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而且在循环往复的书空中,学生对“横”画的运笔要领也渐趋明朗清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书写节奏意识感。

(四)描写、临习:学生动笔按要领描写、临习“横”画。

这里的节奏练习法,主要适用于笔画教学。当然,在字形教学时,因为一个字中的笔画轻重粗细有别,运笔快慢不同,也可慢慢地将这种节奏意识逐步渗透到字形中去,以显字形的起伏形态。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所编口令必须准确、合理,喊口令时,要注意语调轻重缓急的变化;尤其注意的是,要使学生依口令书写,还必须保持行笔的流畅、连贯,不能有十分明显的间隔、停顿(特别是毛笔字,否则会形成“墨猪”)。同时还要注意用笔的轻重适当,否则会产生“火柴棒”的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七、多重练习教学法

书法是一种技能训练,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多练。按着书法技能技法形成的规律(认识、分解、定位、自动化)有层次、分阶段地反复训练,使学生分步到位,逐步提高的教学方法,称为多重练习教学法。

请看钢笔字“心”字的教练过程:

(一)描摹人手,初步感知。首先让学生把“心”字描摹两遍,初步领悟其形体特点:较宽扁。

(二)分解到位,逐渐提高。

1.教师讲解:“心”字要写得较宽扁,关键是“卧钩”,要写得稍平些,且行笔稍带弯弧。

2.学生临写两遍后,集体评析(关键看“卧钩”写得怎样)。

3.学生再练。边练边提示:“心”字中三点的摆布又有什么特点?(三点成一弧线且间距均匀)

4.师生评析(除了看“卧钩”写得是否到位外,还要看三点的摆布是否合理)。

5.教师出示放大的“心”字笔意连贯图:心(可用行书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心”字要写得更灵活、更美观,在用笔上还要注意什么?(点画与点画之间笔意相连,互相呼应)

6.学生边看图示,边反复书空领会,而后动笔临写。

(三)巩固练写,形成熟练技能。

学生再次练写“心”字,要求写得不仅美观,而且有一定的速度。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心”字较难写,教师便采用”化解要领,分步到位,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的“多重训练法”来组织教学,步步以“练”为中心,处处围绕“练”,层层紧扣“练”,从而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尤其要注意的是,这里每一步练习,都有不同层次步步提高的要求;且练习形式多样,或描摹,或空书,或对临等,这种训练方式符合书法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八、滚动练习教学法

为了巩固练习效果,练好一个字后,再练一个字,练完第二个字,接着把这两个字连起来背临,再练第三个字,达到“形似”后,再把三个字连起来背临。„„这样滚动推进的练习方法,称为滚动练习教学法,也有人形象地称为“滚雪球”练习教学法。

书法教学的起步阶段,练习基本笔画就可采用这种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写好“横”以后,再练习写“竖”。在写“竖”之前,把“横”背临几遍,这样复旧迎新,既巩固了“横”的写法,又迁移到“竖”的用笔。事实上,八种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是相通的,写好了“横”,再写其他笔画就容易多了。

进入单个字练写阶段,运用滚动练习法效果更佳。道理有两点:1.如果我们看一遍写一遍,字形只能扎根在眼里,脱离了帖,学生写成了“自我体”。而要达到背临的程度,字形耍扎根在心里。就要求学生仔细地读帖,这样临写的效果就提高了。2.学生如果长时间临写一个个单字,会感到很枯燥、单调,如果

把练的字组成词滚动背临,就增加了新鲜感和练字的兴趣。

临写一个警句或一首短诗运用滚动练习法效果特佳。因为一句话或一首诗便于记忆,不仅记住了字形,还丰富了自己的文采;二是整体背临还能领会作品的章法及气势,学习书写作品的能力。

一般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应用上来说,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功用。这一节介绍书法课常用的12种一般教学方法:有师生双向活动的讲练法、“读”写法、欣赏讲评法;有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尝试法、互评互学法;有增强视听感知的形象比喻法、歌诀引路法、拼装法、图解法;有逻辑推进的收缩法、迁移法;还有评价激励的竞赛法等。

一、讲练教学法

讲练教学法是书法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讲”就是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指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领悟书写要领,“练”是书法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讲和练的有机结合是融感知、思维等认识活动与动手操作活动为一体的教学活动。

教师的讲,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力求准确精练、形象生动,要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练要在教师讲的指导下练得充分而有实效。整个过程可采用“讲-练-讲-练”的形式。这当中每一讲每一练其要求都有所不同。一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讲解要领,二讲是在学生练习后有针对性的评讲;一练是学生根据书写要领初步练习,二练是学生根据自己书写情况进行巩固性或纠正性练习。这种循环推进的形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如左偏旁“、木、禾”及带有这些偏旁字的教学过程,即可采用讲练教学法。教师先用指导性的语言及示范动作指导学生观察“

”的形态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这一偏旁特点是:形体窄长,“竖钩”与“横”的交叉点偏右,“提”右伸。紧接着就让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在掌握“

”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木字旁”、“禾字旁”的写法。第二步教师指导写“松”字”。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木字旁”占字格的三分之一,“公”占三分之二,且“公”字的上下部都呈“△”;再让学生观察笔画特点:“公”中“撇”短,起笔低,“捺”长,起笔高,笔画姿态舒展。紧接着就让学生根据结构特点练写“松”字。教师桌间巡视,及时找出学生在临写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用投影仪展示在屏幕上。如发现“公”字中“捺”写得不够舒展,“厶”写得和“八”不对正,就在投影仪上示范,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松”字的写法。最后再次练习。通过这样的讲练,学生就能把“松”字写得比较规范了。

采用讲练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在揭示字的特点和要领时语言要准确、精练,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第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要让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要精讲多练,让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第四,在学生的书写实践中,教师必须及时收集、掌握反馈信息,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辅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熟练技能。

二、“读”写教学法

这里的“读”就是我们平常所指的“读帖”。“读”写法,也就是一边观察一边练写,它是指学生在书写前对字帖静观默察,细细体味,记住范字的笔法、间架结构,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俗话说:“练字先练眼”,实践也证明,只有眼高,才有手高;只有观察得细致、准确,才能写得形象、神似。临写中注重读帖训练,并不断丰富读帖内容,提高学生读帖的准确性和敏锐性,使之养成边练写边读帖的良好习惯,书法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读”写法是一种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读”写呢?

(一)培养学生读笔画的能力,学会观察笔画的写法

1.笔画的特征,包括笔画的长短、粗细、姿态(俯仰、斜正、曲直等),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行笔的方向等。

2.笔画的起收笔的位置,即笔画搭配的位置关系。

例如,临写柳体字“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这样读帖、观察:

第一,从长短、粗细来观察:第一横粗而短,第二横细而长,大约是第一横的一倍;

第二,从姿态来观察:第一横仰,如帆船,第二横俯似拱桥;

第三,从起笔的方圆及收笔的藏露来观察:两横都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且均为方笔。

通过这样的读帖、观察再去临写,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二)培养学生读间架结构的能力,学会观察结体的方法

1.读骨架,目测轮廓。

利用作图法读出字的轮廓,例如:“金、青、京、紫”等字一般都是上宽下窄,“都、即、郑、部、新”等字,一般都是左高右低,读出这些结构组合形式,临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2.读结构,明确关系。

合体字或一些对称型的独体字,要读出它相应的位置关系,如对称、对正、平衡、穿插、争让、呼应、向背等,而一些非对称型的独体字,要读出笔画间的搭配关系。

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读整体轮廓,再读笔画书写,最后回到整体。例如,临写“金”字,教师应引导学生这样观察:

第一步先从字形特点来观察:“金”字“上宽下窄”。

第二步再从笔画特征来观察:“撇”轻“捺”重,“横”轻“竖”重;“撇”短“捺”长,一、二两横较短,第三横稍长。

第三步最后从结体来观察:“金”字上下对正(“撇”、“捺”交叉点与“短竖”在一条中心垂直线上;左右对称(“撇”与“捺”、“挑点”与“撇点”分别对称于字的中心线);笔画顾盼、呼应(主要体现在左右两对点上)。

通过以上细致观察,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默读字的形象,在脑海中再现深

刻的印象,紧接着临写,这样既易收到练写效果,又能使记忆持久。

三、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近年来在全国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以获取新知,发展探索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注入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教师可设计一个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解答,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从单纯技巧性教学转变为探索思考性教学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了“悬针竖”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撇”的写法。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悬针竖”的写法,通过仔细观察、比较、练写,知识迁移,便能自行领会出写“撇”的一些基本要领:起笔作顿,向左下渐行渐提,收笔轻快。也可以让学生先练,教师后讲。在练写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行笔太直,没有弧度;收笔太浮,形成“鼠尾”现象等,教师就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纠正。紧接着再让学生练习,直至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反映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先练后讲,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师讲得精当,既节省时间,又突出了重点。

又如:在学习了“横折”后,可让学生自学“横撇”;学习了“提土旁”后,自学“王字旁”。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将教材内容安排作适当的调整。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书法知识和技能以后,更应放手让他们大胆尝试。有的知识点内容较简单,如“单人旁()”、“八字底

(八)”的写法等,学生通过自学、自练便可掌握,教师只需作简单的指点。有些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如“心字底”的写法,教师可借助于课本上提供的几个范例——“思、想、念”三字,先练后讲,引导学生去发现“心字底”在不同部件搭配中相应的变化,并掌握其变化规律。

尝试法,必须在学生具备相应的书法知识、书法技能的基础上运用,要让学生体会到“尝试”后改进错点,发现问题,悟出真知的喜悦。教师则要善于捕捉学生“尝试”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地予以肯定或点拨、指正,要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书写要领,提高书写技能。

四、比况教学法

形象比喻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儿童形象记忆占优势的年龄特点感知常不甚精确,抓住笔画或字形特点加上恰当的想象,对字形作通俗形象比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根据笔画、结构的形态巧妙比喻,让学生易懂易记,产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如指导柳体字中“三点水”的写法,教师可首先讲解“首点”的形状如蒜瓣,“提点似拖把,三点汇集像引弓。再根据学生在练笔时易出现的毛病进行指点,如一、二两点不能写得无头无尾太臃肿,“提点”不能写得头轻尾重不平稳,三点组合不能像线绳上串辣椒等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点画的内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再如指导学生学习运笔时,教师可作如下比喻:“起笔方折”像“脚刀”,“长横特长”像“一根悬挂重物的扁担”,“长撇舒展”如“兰花叶”,“捺”似“足球运动员的一条腿”等等。一旦学生将这些日常的形象运用到技法练习之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形象比喻法教学,学生不但学得有趣,记得牢固,而且有助于培养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是运用此种方法也必须注意:第一,形象比喻既要形象生动,又要充分体现汉字字形本身的特点,不能信口开河;第二,形象比喻要简单通俗,只言片语便形象地分析出笔画的特点,切不可把书法课上成故事课,教师讲得娓娓动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哄堂一笑,结果是喧宾夺主,书写效率却很低。

五、拼组教学法

拼组教学法就是在字体结构教学中把字拆成几个部件,让学生对着范字拼摆,在拼摆的过程中,领会笔画形态,字形结构、特点。这是一种动手和动脑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此法可以促使学生的脑手和眼睛得以综合应用。

例如指导学生写“州”字。教师把“州”的六个笔画分别用吹塑纸剪成,反面沾上水,这样可随意粘赔在黑板上,简单易行。“州”的六笔是互相照应的,第一点与第二点、第三点的位置是不可互换的,三个“竖”的位置也不可颠倒,互换、颠倒就不协调。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把握笔画、部件在字形结构中的搭配位置关系。

再如教“故”这个字,教师可同样用吹塑纸剪成范字的两部分,学生都说这样的字松散无神,很不美观。于是教师继续移动,使两字靠紧,学生又说这样的字笔画交错太多,很不自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要使“故”字写得匀称美观,两部分间的笔画应怎样摆布呢?学生用心观察,反复拼摆、讨论,最后将“故”字搭配得匀称、合理、自然、美观而有神采。同时,学生对部首间的主次避让关系心领神会,且记忆清晰。

六、图解教学法

在字形结构教学中,借助一些简单的线条、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找准点画的位置,把握笔画走向,熟悉间架结构,增强书法技能。这种方法称之为“图解教学法”。此法易于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引进“平行”概念,写好重叠笔画

汉字中,有不少字里面常出现平行排列的重叠笔画,在书写时,应遵循“平行”原理,教学中教师只需作几条简单的辅助线,学生可以一目了然。

例:王建形勿树川

(二)引进“夹角”概念,写好特殊部件

“建字底”、“走之底”的形态有些特殊,学生难把握。画上两条辅助线,不仅暗示了笔画的走向,而且定准笔画的位置,这一教学难点就突破了。

(三)引进“圆弧”概念,写好弯钩

“飞、凡、风、气、心”这些字,写起来很困难,因为这些字中的弯钩不容易写好,;有的同学把竖弯钩写成“

”,卧钩写成“

”,把弯写成折,为了让学生有形象感知,可以作圆弧图,“

”、“

”,学生一看就明白这竖弯钩、卧钩可以像画圆弧那样写。实事证明,这一招很有效。

(四)引进图形概念,把握字的形态

汉字的外形实际上就是一些几何图形。尤其是独体字,如“正”口、“会”

、“

口、“血”口、“之”△、“夕”

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画字的外轮廓,再让他们在图中临写,如此笔画结构都容易到位。

另外,对于字中各部件的大小、高低、长短、宽窄等特征或笔画的长短、伸缩、交叉特点,也可通过简单的辅助线,让学生明了。例:

有了这些辅助线条的提示,学生就容易把字写好。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几种图解法往往可综合运用;同时,辅助线应力求简洁明了,不可繁琐;不求十分准确,只求“基本相似”即可。

七、迁移教学法

迁移教学法是指对于部首、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汉字,在教学中,教师可“举一”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出练写这一组汉字的共同性的规律和方法,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相同结构的其他汉字的练写中去。这种方法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遵循了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了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这一教学思想。

迁移教学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一)指导范例,授以方法;

(二)找准联系,归纳共性;

(三)运用方法,迁移练习。例如:在教“株、栋、柱、检、枕”这一组左右结构的字时,就可运用这一教法。其教学主要环节是:

首先,把“株”作为范例,指导学生总结出“木字旁”的自身书写特点:“横”画较短,略微上仰;“竖”画穿过“横”画偏右;“斜撇”枕在竖画上,且注意收缩;“斜捺”变成点,且明显下垂。“木字旁”在“株”字中的特点:形体窄长。“株”字结体上的特征: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上下基本齐平,右半部分的一“撇”穿插在“木字旁”右下方。

接着,引导学生找准这五个例字之间的联系,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部首都是“木字旁”,且形体窄长,结体特征都是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上下基本齐平,右半部有些笔画穿插在木字旁右下方,使结构紧凑。

然后,鼓励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规律、方法逐个练写“栋”、“柱”、“检”、“枕”。由于木字旁一类字的练写规律和方法已掌握,练起来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当然,如果对这一组汉字练写得比较扎实,还可更进一层迁移,即让学生思考如何写带有“禾字旁”的字。

迁移法既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优点,又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受学生能力、水平的限制,适于理解能力、概括水平较高的学生。而对于理解能力、概括水平较差的学生,就难以顺利运用。第二,受汉字笔画、结构的限制,迁移法只适宜于部首、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同族汉字。而对于部首、结构差异较大的一组汉字,则难以使用。

在使用迁移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范例教法是操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它是迁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范例的书写特点清晰、明了,迁移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2.要不断提高学生概括知识、归纳共性、总结规律的能力。

3.在学生运用迁移方法练习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应深入学生之中,巡视指导.尤其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辅导。

八、欣赏讲评教学法

欣赏讲评教学法,是指教师把学生习字作业中具有典型性的汉字或笔画选取出来,进行评点,供学生欣赏借鉴,以提高学生习字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先由教师选择优秀习字作业让大家欣赏,并让学生谈谈好在哪里;也可让学生自由讨论推出最佳习字作业,并陈述当选为最佳习字作业的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选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让大家欣赏。

使用欣赏讲评教学法,教师应注意:第一,每次讲评都要精心设计,选字要精,要围绕训练的重点或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可无目标地拿幅习字作业,更不能随手抽一幅根本无优点可讲的习字作业来让学生赏评。第二,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可以选取整幅、整页的优秀习字作业,也可选取一般习字作业中的个别好字,即使是一个字中写得好的部件、笔画,也可以作为欣赏性讲评的内容。这样,可以做到“人人欣赏人,人人被欣赏”,从而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第三,讲评时,要让学生紧紧抓住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个字写得好?”这种求知心理,会促使学生有意识地仿效,把欣赏和借鉴有机地结合起来。讲评后,也可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习字情况与心得体会。

九、互评互学教学法

互评互学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同桌或小组之间对练写的字互相评议,取长补短、促进互教互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只要把儿童解放出来,小孩能办大事,也能互教互学,自己当小先生”这一教学思想。

这一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读——比——评——读——练五个环节。

例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帖并练写一个“理”字后,同桌交换习字本。首先,在评议之前,再认真“读”一次帖,进一步加深对“理”字书写要领的理解:“王字旁”的书写特点:“上横”稍长向上仰,“中横”略短中线躺,“提”画笔尖向中央。“理”字的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最后一横穿插于王字旁右下方。然后,把同桌的习字和范字进行“比较”,假如同桌中,生甲的习字是这样书写的:“理”,同桌生乙通过比较,就可以发现其优点:“王字旁”的“上横”稍长,“中横”略短,结构左窄右宽;也可发现其缺点:王字旁的第一横未向上仰,“提”画没有尽量斜向右上,“理”最后一横未穿插到“王字旁”右下方。接着,生乙把自己通过对照比较得出的看法和建议告诉生甲,即“评议”生甲的习字,生甲若有不同意见,也可提出辩论,争持不下可请教老师。依此类推,生甲同样如此评议生乙的习字,当双方评议完毕,意见完全一致时,各自再根据对方提出的缺点再一次“读”帖。这次读帖,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应针对对方提出来的、自身书写中有缺点的部位进行反复观察,强化记忆,再进行“练写”,练写后再读、比、评、读、练,如此循环往复。

互评互学法既有其十分明显的优点,又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优点是:第一,经过反复评议,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某个笔画或某个汉字的书写要领,而且对这些书写要领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身的书写能力。第二,评议别人的习字,容易发现、学习别人书写中的长处,对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可引以为鉴。第三,互相评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局限性是:互评互学的效果受学生学习水平、书写能力的限制,有些学生读帖能力差,比较能力差或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同桌的习字就难以切中要害,评议往往模棱两可或“黑白颠倒”,就会对受评者进行误导。

在运用互评互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素质的特点、差异。评议的双方学生要搭配得当,便于互相取长补短。习字水平处于好差两个极端的学生要搭配在一组,便于评议时“好生”能准确、全面地指出“差生”的优缺点,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便于“差生”能学习到“好生”习字的优点。

2.在互评互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对于评议失当的要进行个别辅导,在巡视中发现的共同问题教师要集中指导。

3.互评互学要指导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这样,在评议时,学生才能既诚恳地向对方提出建议,又虚心地接受对方的建议。

4.在互评互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益,而且要激励学生形成一种互相竞争的学习态势,提高学生练字的积极性。

十、竞赛教学法

竞赛教学法是根据儿童好强、好胜、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通过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习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习字兴趣,提高习字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批阅学生习字作业时,就可在“优圈”上大做文章。大圈与小圈、单圈与双圈、圆圈与半圈都是刺激学生习字取得进步的“加速器”,还可以通过开展“百圈竞赛”来激发学生习字的热情,保持学生习字的积极性。

篇3:集体备课, 有效上课

关键词:集体备课,有效上课,高效课堂,总结经验

当前南宁市江南区苏圩中学 (以下简称“苏中”) 每个年级都分有实验班和平行班, 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通过集体备课, 能增强苏中教师的合力, 促进教师的智慧, 进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设一个崭新的平台, 从而有效上课, 提高苏中的教学质量。

苏中有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他们个人的教学能力很强, 但同时也有个别教师平时对教学钻研得不够, 教学态度不够端正。如让这种现象发展下去, 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仅凭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的个人经验, 单兵作战, 这样磨时间, 耗体力, 不能解决实质问题。所以, 只有加强集体备课, 发挥集体的智慧, 共同研究, 共同进步, 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研讨出质量, 研讨出效率。”通过教师集体备课的形式, 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各班成绩的均衡发展。所谓的集体备课, 是由主备教师先提前准备并在教研活动中说出整节课如何上, 后由全体本教研组的组员通过交流、沟通, 再集思广益, 最后得出统一的上课教案。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 它可将个教师个人的才智转化为集体的智慧, 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各学科的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上学生合作学习, 同时也要求教师教研活动中合作讨论探究, 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 尽最大效率地发挥“教师教研团体力量”优势。进行教师集体备课是各学科教师合作研讨形成统一教案的一种有效形式, 使每个教研组的教师能更好地团队教研合作, 从而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提高每个教师的备课质量、教学效率,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学科教师集体备课, 目的就是有效上课。苏中各教研组和各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和上课中, 要尽量使每一节备好的课达到一堂高效的课堂, 都要达到以下的标准:

第一, 教学目标清晰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要学什么, 怎样学, 达到怎样的目的。

第二, 动态的课堂。追求的是师生互动, 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不仅仅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实施结果, 更重要的是展示教师、学生活动中的思维轨迹。

第三, 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 而变成课堂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四, 活泼、民主、自由、有趣的课堂。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教学手段,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作为教师, 应尽最大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究和讨论中, 让学生主动地思考, 主动地总结归纳得出知识规律, 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上得到最大的收获。

第六,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大胆放开手脚, 不要剥夺学生的主动思考权, 泯灭学生主动思维的意识, 导致课堂上缺少问题的生成, 缺少质疑和释疑的情感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应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努力增加学生的表达和动手做, 让他们在说和做中发现问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和真正的掌握知识, 情感得到真正的体验。

苏中各教研组集体备课都以高效的课堂的标准进行集体备课, 通过这几年来的集体备课活动, 增强了教师的合力, 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几年来, 各组教师踊跃抽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荣获了很多证书。教师集体备课的好处在各教研组得到具体的体现:

第一, 通过集体备课提出疑点, 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心, 节省时间, 减轻劳动。苏中以往各自备各自的课, 教师有时会出现知识错误和思路狭窄。通过各考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 可以提高苏中各学科的教学效果, 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 从而能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补充每位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集体备课中, 我们老师都提到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知识点的疑问。比如物理组在教研中提到这么一题练习题:在夏天, 很大的风吹来, 使得电线不停地摆动, 但几乎听不到电线振动发出的声音, 而在干燥的冬天, 相同大的风吹来, 会听到电线嗡嗡的响声, 为什么?有的老师认为是响度大小的原因。但通过我们大家的讨论, 后来确定是音调的原因, 因为题目说得很清楚, “相同大的风”说明响度基本相同, 在夏天, 天气较潮湿, 电线振动频率不大, 低于20HZ, 人耳听不到。而在冬天, 天气较干燥, 电线振动频率大, 高于20HZ低于20000HZ, 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所以人能听得到。

再比如, 在《液体的压强》这一节中, 有一个“想想议议”讨论题, 同时也是中考题:拦河大坝为什么做成上窄下宽呢?中考的答案是:因为水越深, 水的压强就越大。笔者认为这样回答不利于培养人才。正确的答案应为:做成这样, 可以改变压力的方向倾向下, 不是水平的, 这样在相同水深情况下, 堤坝不容易被冲垮。很多老师也赞同这种分析, 但在上课时, 这样分析是对的, 为了考试, 让学生懂得水越深, 水的压强就越大就可以了。通过集体备课, 知道哪些应讲, 哪些不应讲, 充分利用了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心。

第二, 各学科进行教师集体备课能达到资源共享, 提高教学效率,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学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 能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不断地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教师集体备课中的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 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 也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进一步的发展。

比如物理组成员在讨论针对实验器材较缺, 且实验员没那么多时间为老师准备器材的情况下,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课怎样上才能让学生既感兴趣, 又能学到东西时。通过讨论, 我们物理组认为这样上效果较好: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及理解。首先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和各元件的作用, 进而让他们猜想照相机成的是怎样的像?之后, 利用从各位老师借来的照相机, 每组发一个相机, 让学生调到B门, 把后盖打开, 按下快门不放, 通过后盖, 让学生轮流看, 感受照相机成像的喜悦并让他们记下照相机成像的特点。接着部分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观察成像特点, 知是虚像还是实像。同时利用光具座等器材模拟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并设疑“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的, 是上下倒还是上下左右都倒?让学生设计实验证实是左右上下都倒, 通过实验, 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 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照相机成像特点的印象。在讲投影仪、放大镜时也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 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达到教学效果。

第三, 进行教师集体备课能监督每位教师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总结,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公开课后, 我们积极开展交流反思, 不断修改教案, 做到符合个人的特色教案。比如, 我们物理老师在上《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这一节课时, 为了解决学生由电路图连实物做实验的困难, 同时更有效地利用好一节课的时间。我们通过在黑板上画实物图, 让学生先连实物图, 强调连接的顺序和方法, 让学生分析该同学连接是否正确, 如正确后就让学生根据正确的实物图进行连接仪器进行实验。这样处理, 既可解除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紧张, 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 进行教师集体备课能让教师树立信心, 积极总结教学教育经验写论文参评。通过集体备课, 各组教师的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 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 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 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进一步的发展。通过集体备课, 我们的老师的教学信心树立起来了, 在相互鼓励下, 各组教师认真总结教学教育经念, 积极写论文参评, 很多老师都获了奖。比如, 物理组的黄忠辉老师主备的《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杨进武老师主备《电流和电路》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活动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等等。

第五, 进行教师集体备课能提高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集体备课中, 先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 抛出自己的教学想法、教学观点、教学设计及相关理论依据。作为主备教师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每个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前, 都会主动认真地去备, 他需花很多时间去查各种资料。同时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 会随着集体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讨论时, 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会积极地融入到讨论的氛围中去。所以说, 教师集体备课能提高老师的积极性。

相信通过各学科集体备课, 能大力整合各科的教师资源和营造科研氛围, 增强教师的合力, 促进教师的智慧, 进而为各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设一个崭新的平台, 从而有效上课,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庄英莉, 王克峰.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有效上课>中一堂高效课堂的标准 (共六点) 出自《有效上课》的第5页.

篇4:怎样备课上课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我认为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老师也总是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不断地改进,使之更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并且这种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备课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一般需要:(1)先进行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3)了解学生,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4)撰写教案,写教案,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需要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1)了解教学内容。(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4)毫不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的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的潜质,启发了教师的思考。从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篇5:备课上课评课

备课上课评课,是中小学教师的主要职业生活。任何生活,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都会用一种态度、一种意识去对待它。对待生活的观念、态度和意识,是作为人生活得是否顺利、是否高兴、是否幸福的关键。如果把备课上课评课作为教师的生活,就应该用一种“看山”的态度和意识取对待它。这种“看山”,可以称之为“峰峦意识”。

那么,我们老师在备课、上课、评课时,又是什么状态呢?也许,我们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们的心灵不自由。因为我们的备课、上课和评课的目标意识非常浓厚,什么知识、练习、重点、难点时刻雕刻在脑子里,悬挂在口头边,我们哪来自由?事实上是否真的是这样?

【文例】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白杨〉和〈桃花心木〉,对〈白杨〉寓意的逆向思考;对〈桃花心木〉主人公观点的理解和争议。

篇6:新教师如何备课上课

1.课程改革的背景

今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所有学校全面开始实践“二期课改”新课程。刚进入我区教育系统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将从起始年级开始,和新课程新教材以及学校的新生同步成长。有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教材和教学方式,让其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还需要做很多努力,他们在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些抱怨的情绪、抵触的心态,如果用这样的心态来带教新分配到学校的大学生,会使他们错误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意义。所以在新教师刚进入学校之初,让他们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肩上的责任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里,我主要讲了两点:一是明确影响当今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时代背景;二是让新教师体会课程的内涵,感悟教师的责任。

2.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是新教师走上讲台,在业务上“入门”的第一步。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这对新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和新教师谈备课:

⑴坚持“六备”要求:

1)备标准:按课程标准要求做到深浅适当。

2)备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练习内容。

3)备教法和学法:掌握授课的技能技巧,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4)备学生: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

5)备教具:要通过教具演示,使深奥的、复杂的变为直观的知识教给学生。

6)备练习:要精心选择与设计练习,练习要有坡度,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作业,不搞“题海战术”。

⑵争取做到五个“突出”:

1)突出知识要点。

2)突出教法、学法和教与学的过程。

3)突出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能力。

4)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

5)突出本节课的特点。⑶努力做到四个“体现”:

1)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教学设计的展示。

2)体现渗透德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心理教育。

3)体现本学科特点。4)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

归结到三句话:备课要做到:使自己明白,使学生明白,使学生容易明白。3.切实上好每一堂课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1)课堂教学存在三种结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它们各自遵循着自己的规律:知识序、认知序、教学序。只有三序合一,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三种思维方式:编写教材的专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教师自己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再创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传递给他的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教师这个中介,尽可能准确地让学生理解专家和前辈的思维方式,和前人进行心灵对话的思维过程。

3)教学要以思维为核心。现在经常提到的一个教育话题就是“减负”,好象学生的课业负担真的很重似的。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的负担都是那些没有必要的重复劳动,学生思维的负担还需要增加才对。在“减负”的同时,要有“加重”的措施,这样才是辨证的态度。

4)教学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思维,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有的心智活动,具有过程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因而思维训练也应结合教学过程来进行。要给学生思维的钥匙,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阶梯,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

上一篇:公司制度完善下一篇:瑜伽教练课程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