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系统方案

2024-07-09

智慧环保系统方案(精选8篇)

篇1:智慧环保系统方案

智慧环保系统论文

摘要:环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保技术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就是才一直以来的“数字环保”转变成“智慧环保”,而物联网在这一次转折之中起到了一个基础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智慧环保”工作原理的叙述,说出“智慧环保”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归纳分析的重要性,从中引入江苏无锡太湖的“智慧环保”模式来做为例子,体现出“智慧环保”对于环保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效果。

关键词:智慧环保;物联网;太湖防治

“智慧地球”概念最先提出是IBM公司通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对世界运行新构造的模型前景,通过引入新的信息技术去改善和改变商业运作方式手段和公共服务的形式效果是不少先进企业和科技研究机关想要采取的手段和达到的理想效果。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和逐渐普及,加上环保问题近年来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不少人在环保领域也纷纷加入了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环境信息进行感知和分析整合,让智慧环保的.理念帮助决策更加切合环境发展的需要,力求在“智慧地球”的概念趋势下推出“智慧环保”的概念。

“智慧环保”是建立在原来“数字环保”的概念上,引入互联网技术将感应器和感应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中的监控对象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将整一个环保领域的网站联系整合起来,实现信息的互动互通,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高决策的智慧程度,实现对“数字”环保的最好延伸和发展,是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智慧环保”的构成模式通过感知层、传输层、智慧层和服务层来进行实现的。感知层是通过感知、捕捉和传递信息的设备,通过多种各种不同方位的信息实现对环境质量、环境污染、辐射等多种环境因素的感知;传输层就是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加上3G、卫星通讯等高科技技术,将感知层收集到的环境信息进行物联网上的互动和共享,实现在环境信息上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智慧层是采用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手段,结合环保信息网络中的具体环境信息,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及时管理、深度挖掘和模型分析,让智能化更加深入,使对环保信息的分析更加准确无误;服务层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门户,为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辐射管理等业务提供更智慧、更科学的决策,更好地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

要真正实现“智慧环保”,实现从“数字环保”的飞跃,就要在感知层和智慧层加入信息科学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必须要做好两个关键点的建设。第一是充分利用好物联网,建立起一个实时、能自动适应进行环境参数感知的感知系统。第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好高科技计算系统,对现有的环境信息进行整存归纳,要建设具有高速计算能力、大量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的智能环境信息处理大平台,为实现“智慧环保”的各项应用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江苏无锡在“智慧环保”的引用上起到了一个很良好的模范作用。无锡市在12月启动物联网的“智慧环保”, 这一套智慧环保系统主要是针对以水环境为核心的多种环境监测对象,将现有监控设施与物联网技术进行糅合,构建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通过各种互联网终端实时掌控管理。

作为太湖保护“排头兵”,无锡政府自先后在太湖治污、周边环境整治上耗资千亿,并在国内率先启动物联网技术用于太湖水质监控。据统计,过去五年内,当地在太湖周边共布设了21个蓝藻巡视点、13个蓝藻分布视屏监视系统,实现了环境卫星、水下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水、陆、空、天“四位一体”的水质监测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智慧环保”建设,在无锡梁溪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已经可以看到“智慧环保”的系统已经逐渐成型并且投入使用了,通过一个简明的网站上,就可以对全市所有环境监测点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这是一个类似交通路况监控后台。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点击,还可以清晰地放大调节各个视频监视点的画面,能够对环境的感知起到一个很良好的作用。

利用物联网进行环境的监督管理,创立一个新的环境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了当代环境保护,现阶段巩固环保效果,减排防止污染的有效手段措施。物联网技术将会随着自身的不断完善,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在生态环境监测、生物种群等环境监测的工作当中。要更好地对环境进行感知,更彻底地实行智慧环保,就要建立布点合理、拥有先进设备、通信及时、有准确数据、有完备的通讯信息设备的“智慧环保”物联网平台,这样才可以对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信息进行充分交流和共享,为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提供更加有效有建设性的信息服务。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逐渐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智慧环保”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这需要全社会的全力参与和互相配合,积极地在环境工作中加入智慧工作的因素,注重高端计算机在环保工作中的应用,也为新时期环保工作的开展进行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互联网之后,物联网一定会掀起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也将是新时期环境信息进行共享交流的主要工具。“智慧环保”将在“数字环保”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对环保工作进行探讨和改进,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折点,走出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智慧环保”型环保之路。

参考文献:

[1]徐敏,孙海玲. 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4)

[2]赵建华. 传统自然和谐观与现代环保理念[J].环境保护,, (11)

篇2:智慧环保系统方案

智慧城市的建设呼吁智慧环保的同步发展,同时,智慧环保的发展也会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环保从根本上来说,是数字环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我国高度重视智慧环保的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个目标之一,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提出了“坚持共同但有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枪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址、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的具体要求。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用科技手段开发及改善环境,寻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到了路。智慧环保的建设,是亟待进行的工作,虽然进展困境重重,但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努力寻找突破之道,相信智慧环保的未来不会太远。

智慧环保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国智慧环保的建设虽然受到国家的重视,但仍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国家相关政策不尽完善,环保物联网标准未明,概念普及程度不够,环境管理理念、方法、体制、机制不匹配,缺乏统筹规划与组织;第二,行业标准和技术并不成熟,技术的应用和产品都未能普及,环保物联网应用中环境监控、环境信息共享范围与协同能力尚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够,应用思路和前景堪忧;第三,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但相关政策及公共服务水平不能有效匹配,参与渠道受阻,难以满足环保相关产业的普及发展;第四,环保物联网应用在环境质量监测、行业、企业污染防治、总量减排等履行环保职责中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环境保护的效果。

智慧环保困境的解决之道 智慧环保这一理念是基于相关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比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等等,这些技术的发展都为智慧环保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智慧环保要想得以发展,首先必须是相关技术的发展完善,我国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都还处于理念到实践之间,离真正的落地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智慧环保的建设要落到实处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统筹上下关系。智慧环保的建设是一个从上至下的过程,要充分协调,把握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做好智慧环保的建设、预算、维持和完善机制,通过层级制度保证政策的落实。

明确指标体系。环保物联网应坚持顶层设计体系,以技术的落地应用为终极目标,将政府环保相关部门、企业行业及社会机构和公众都囊括起来,共同探讨智慧环保理念及措施。

完善配套设计。环保的技术需要众多相关配套设施,简单的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完成,但还要对其进行制度理念、架构体系、体制建设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不断晚上流程体系和系统化建设。

划好应用范围。智慧环保的建设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一定要明确建设和应用的范围,充分考虑智慧环保应用的应用体系、基础设施和管理运营体系,统筹好各部分之间的依赖关系。

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党中央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主战场和着力点,责任重大。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开展,全国节能减排和污染整治工作的推进,防治大气污染行动、排污总量控制及其配套的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和有偿使用等制度,正在日益受到社会

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模式正在从污染控制为目标开始向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转变,在这种形势下,现有环境监控模式和能力还存在明显差距。开大智慧环保解决方案,致力于推进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保障。智慧环保定义

智慧环保是物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化的产物。基于物联网、移动网和与计算技术,将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个,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将环境的保护实现最有效化,并通过市场配置机制控制排放、减少排放。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通过建设一个开放性,集只能感知能力、人机互动智能处理能力、智慧专家指挥能力、专业政务工作综合管理能力于一体新一代智慧环保服务平台系统,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及数据利用融为一体,同时辅以排污权交易管理平台协助市场控制排放,做到环境管理体系化、环境监控可视化、环境服务公众化、环境决策科学化和排放减少信用化,最终达到“测得准,传得快,说得清,管得好”的效果,实现环境与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目标 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实现了“现状、趋势和预警”结合与“防、控、导”一体,通过智慧环保平台检测现状、分析趋势和风险预警,预防和管控环境资源污染,并且通过排污权交易平台以市场配置环境资源,靠价格杠杆控制污染、推动污染减排,引导企业进行自我良性更新。

本解决方案将支持环保部门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环境保护效果:支持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准确掌握排污数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同时能很好地满足公众对于环境状况的知情权,并可以通过举报与投诉处理平台,向环保部门提出投诉与举报,从而帮助环保部门更加有效地管理违规排企业,保持环境良好。

1.在线监测与排污总量综合管理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从国家到地方相应的环境监察工作体系也已建立。但是由于缺少有效技术手段,不少规章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难以落实的“真空”地带。在环境执法与违法、排污控制与污染反弹的博弈中,环境监察执法这把利剑无法发挥真正的效力。

合肥徽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线监测与刷卡排污总量综合管理解决方案是基于排污总量的控制、监测及指标交易而建立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实现人工管理到智能管理的工具。该系统继承了互联网、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信息安全等多方面最新技术成果,将极大的提高环保领域的管理效率。本解决方案是强化总量减排控制的重要推动手段,对推动主要污染物减排,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在线监测数据为总量计算依据,以实时定量检测为目标,通过安装总量计量装置,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计量控制。应用排污许可证IC卡电子证照管理模式,将IC卡作为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副证,记录企业的相关排污总量信息,实现总量排放量化管理。监测企业实时排放量与许可排放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提供预警机制,促使排放量不足的企业通过排污权临时租赁的方式获得排污权指标。总量检测指标为:

废气污染源总量检测指标包括流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三项。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可再扩展。

废水污染源总量监测指标包括流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三项,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可再扩展。

总量数据来源:

已经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企业,数据来源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为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的企业按照要求安装。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不包含上述总量监测指标时,升级污染自动监控系统获得数据。以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数据作为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计算依据。

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包括:总量计划、总量分配、总量监管、总量储备池、排污许可证管理、企业实时排放总量监测功能。

总量控制器:实现定时定量检测总量监测指标和工况检测指标,实现刷卡操作与拍档预警,显示减排效率队排放总量的影响,支持数据查询与报表汇总。

数据采集终端

废水重点污染源监测:流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监测设备 废气重点污染源监测:流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监测设备 污染源处理设备状态监测:油烟净化器、阀、泵、反射炉等 2.辐射安全远程综合管理系统 “管核先管源”是环保监测机构的工作原则,目前在放射源监管中主要采用GPS定位技术、位移传感技术、红外探测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固定式辐射剂量率监测、手持辐射剂量测量等监管技术,此类技术都是比较成熟,但对只监测容器,不能从“源”头上对放射源安全进行有效监管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然而由于人类不良的发展方式,地球生态逐渐恶化。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智慧环保的四大主题:

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以大气环境、水环境为核心的多种环境监测对象,以感知为先、传输为基、计算为要、管理为本,构建环境与社会全向互联的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率先实现环境监测监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率先实现环保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率先探索环保物联网系统建设、运维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做成智慧环保总体目标。

方案特点

通过对智能化设备运行状态、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全面感知,给予设备智能化的物联网监控体系。基于软件系统支撑平台快速构建应用,采用高质、稳定、兼容性强的开发技术,快速构建统一的环境软件系统支撑平台;达到将各独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融为一体的目标。

环境数据整合及空间信息共享,采用数据交换、数据整合、数据挖掘、数据展示技术,建设面向全局的数据中心;同时,提供平台开发空间信息共享服务。

“智慧环保”是建立在原有“数字环保”的基础上,是“数字环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是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智慧环保在支持环保部门提升业务能力中,可以为环保行政部门提供监管手段,提供新鲜的一手数据,提供行政处罚依据,有效提高环保部门的管理效率,提升环境保护效果,解决人员缺乏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矛盾等。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监控企业产生的三废排量,可避免因超标排放或不合格排放所面临的环保部门天价罚单。同时,也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智慧环保可以很好地满足公众对于环境状况的知情权,通过环境污染举报与投诉,从而帮助环保部门更加有效地管理违规排污企业,保持环境良好。

篇3:智慧环保系统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物联网,环保

1 引言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 (smart planet) ”理念, 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人们更关注在环保领域中如何充分地利用各种信息通信技术, 感知、分析、整合各类环保信息, 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 从而使得决策更加切合环境发展的需要。

自“智慧环保”的概念形成以来, 多个国家和城市逐步开始推进智慧环保的建设,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建设内容各具特色。其中典型的智慧环保应用包括哈佛大学的“城市感官 (City Sense) ”计划、美国密歇根州的“回收奖励 (Rewards for Recycling) ”项目、美国大鸭岛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塞尔维亚河川水质污染管理与预警系统。近年来, 国内环保信息化受到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视, 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其中无锡、重庆、广州等城市智慧环保的建设, 已经凸显出信息技术在环保领域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针对目前国内外各城市智慧环保的建设情况, 根据浙江省环保信息化现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环保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对智慧环保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 包括整个智慧环保的技术架构以及在衢州市智慧环保试点的实施情况、关键问题分析等。结果表明, 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慧环保解决方案能够促进环保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自动化, 同时避免重复建设与“信息孤岛”的问题, 最终能够提高环境保护综合决策与服务能力。

2 智慧环保技术架构

基于云平台的系统架构有别于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无法适用于完全分布式的, 无共享 (No-Sharing) 方式为特性的云计算平台的环境。因此, 需要为智慧环保构建起全新系统架构, 其系统分层如图1所示。

云平台系统整体分成四层, 分别为资源层、能力层、平台层及应用层。

资源层:将分布式系统中离散的资源聚池化。

能力层:将资源层池化的资源封装成为通信、存储和计算能力, 并提供资源描述、分配和调度功能。

平台层:将能力层封装好的能力以服务编程友好的形式展现, 并提供面向服务和能力的管理和调度功能。

应用层:由基于平台层提供的系统能力来实现业务逻辑的模块构成。模块通过良好定义的接口对外提供服务, 模块之间的交互通过平台层的服务管理功能实现。

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环保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

智慧环保整个系统划分为四层:感知层、网络层、信息处理层、应用层。在物理资源及网络资源的基础上, 采集整合所有环保相关的数据汇聚于大数据平台;在Paa S平台上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挖掘, 建立统一的中间件平台, 将数据分析结果以服务形式提供给应用, 为上层具体应用提供统一、虚拟化的应用接口。整体技术架构各层功能如下:

(1) 感知层: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 获取各种环保数据 (信息) , 实现对外部环境因素“更透彻、更全面的感知”;

(2) 网络层:利用物联网、通信网、互联网, 结合3G、卫星通讯等技术, 感知层获取的数据 (信息) 进行交互和共享, 传送到信息处理层进行集中处理, 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3) 信息处理层:基于智慧环保专有云体系架构, 重点构建智慧环保数据中心和应用支撑平台, 以云计算、虚拟化和商业智能等大数据处理技术手段, 整合和分析环保及相关行业的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用户群的海量数据 (信息) , 实现大数据存储、实时处理、深度挖掘和模型分析, 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以达到智慧化;

(4) 应用层:基于云服务模式, 建立面向对象的环保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门户, 为第三方环保应用提供商提供统一的应用展示平台, 为公众、企业、政府等受众提供环保信息服务和交互服务, 从而实现“更智慧的服务”。

在信息处理层中, 包括了云服务中的IT基础实施 (Iaa S) 及应用支撑平台 (Paa S) , 在Iaa S中对各种IT基础设施实现集中管控部署, 对各种资源实行虚拟化共享分配, 从而实现环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分配及调度。在Paa S中为虚拟化的环保资源设计了一整套统一的应用接口, 对资源状况实现实时监控管理, 为开发人员提供应用开发测试统一平台。信息处理层中的Daa S不仅包括基于传统意义上数据仓库的商业智能, 还将结合对大数据领域的海量数据采集、存储、建模、挖掘、可视化技术的研究, 建立多层次多种类环保数学模型、合理制定环保减排管控方案等, 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产出更多的环保“智慧”。

3 实施案例

3.1 概况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事业越来越重视, 衢州市环保信息化系统也越来越多, 但就目前而言还存在如下问题:

(1) 现有业务系统大多为独立开发建设, 系统之间缺乏数据共享与交换, 存在数据的重复建设, 数据资源未能有效地利用, 数据缺乏一致性等问题;

(2) 环境质量监测点分布较少, 相关接口标准未统一, 前端监测处理智能化程度低, 移动及实验室监测未实现信息化, 部分数据仍然采用电子表格或纸质材料形式留存, 不利于信息的共享和交互;

(3) 未建立统一的环保公众交互平台, 环保的公众参与度不够。

基于衢州现状, 智慧环保解决方案通过在衢州建设数据中心软件平台来解决其数据未能有效利用和数据缺乏一致性等问题;通过建立移动环保公众应用提高衢州环保的公众参与度;通过建设环保舆情分析平台改善衢州环保局对环保舆情预警的分析与跟踪。智慧环保在衢州市的具体应用如图3所示。

3.2 关键问题分析

由于衢州市环保信息化现状的制约, 整个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在衢州市实施的过程遇到一些问题, 以下分别列出三个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1) 业务系统数据采集问题

由于衢州市环保局在用业务系统都是单独建设, 各个系统之间数据并没有形成有效地交换、共享, 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数据不一致等问题。目前, 针对主数据不一致问题, 数据中心在实施过程中, 采用“‘十二五’环境统计业务系统”和“浙江省排污申报收费管理系统”这两套系统进行自动关联和手动关联来整合主数据。

(2) 环境感知问题

由于环境监测设备的多样性, 来自不同厂家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连接不同监测传感设备的通信网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不同网络的通信标准, 网络传输的质量及传输效率也各不相同。如何准确快速的获取环境质量信息, 是目前衢州智慧环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监测设备之间的差异性, 借鉴物联网的技术方法, 制定了智慧环保统一标准, 对所有种类的监测设备及通讯网络进行分析整合, 为不同监测设备及通讯网络配备相应的驱动, 此外还需要对信息传达过程实行实时控制, 保证信息获取及反控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输。

(3) 智慧环保的舆情分析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网络新闻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 网络与传统新闻媒体都有着同样的作用, 如果对网络舆情不能有效的分析和追踪, 将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的分析和预警已成为各级主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样在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对舆情准确分析、跟踪的问题。

在本文提出的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环保解决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公众舆情分析及跟踪模块, 即面向智慧环保的舆情分析云平台。此舆情分析平台采用分布式爬虫工具, 7×24全天候对目标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发布的有关环保的舆情信息进行采集、跟踪和监控工作。整个数据采集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同时利用多种数据挖掘算法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网页内容进行分析, 获取新闻事件主题及关键信息, 定位事件发生地点, 发现热点事件并跟踪发展趋势。同时将用户交互行为产生的最新信息及时记录下来, 对用户访问行为进行分析, 实现个性化的推荐功能。

4 结语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环保建设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有效地实现了环境监控设备的统一管理, 促进了环境多元数据的融合;利用专家级的环境质量模型, 为环境质量管理监测及预警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法;同时利用网络舆情采集分析技术及公众环保移动应用, 实现了对环境多样化的管理监控, 为大众用户提供了参与城市环境管理监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DivyakantAgrawal, Stuipto Das, Amr El Abbadi.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C].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tending Database Technology, 2011 (3) :530-533.

[2]Kaufman, L M.Data Security in the World of Cloud Computing[J].Security&Privacy, IEEE, 2009, 7 (4) :61-64.

[3]Ye Wen, Yang Xiaokang, XuYi.Cloud-computingbased framework for multi-camera topology inference in smart city sensing system[C].Proceedings of the 2010 ACM multimedia workshop on Mobile cloud media computing, 2011:65-70.

[4]刘悦, 詹志明, 谢涛, 等.我国“智慧环保”的体系建设[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2 (10) :9-14.

[5]罗军舟, 金嘉晖, 宋爱波, 等.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 2011, 32 (07) :3-19.

篇4:基于公共服务的智慧环保系统研究

关键词:智慧环保;公共服务体系;京津冀

0 引言

经过一年多的验证讨论和实际行动,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上已经取得了共识。由于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与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追求不相适应,三地协同发展要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京津冀各个城市和地区都应该将环境治理、特别是治霾当做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唯其如此,新一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能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好的平台和较高的起点,脱离以往随着产业调整而产生污染转移、扩散的老路。

1 智慧环保系统的建立

当前,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最引人关注的短板。解决区域生态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联防联控,协同发展,共建生态文明。河北省由于长期受“虹吸效应”的影响,要想在京津冀联合发展中走出特色,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需要牺牲当前短期利益,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田,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地,打造重要的经济绿色增长极。河北省需要正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差距、计划经济等诸多因素所带来的基础公共服务不平衡,借助京津冀协调发展中在提出本省的生态文明方案,明确任务目标,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同时,依据自身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支撑区”这一重要定位,总结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工作经验,继续加大水污染、土壤污染修复力度;还要推动京津冀循环经济合作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经济绿色转型。

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河北省要积极实施智慧环保战略。借助于现代化的物联网技术,通过京津冀合作体系与公共服务平台,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从而能够实现最大范围与最深程度的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在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中表现得更加精细和动态。

2 智慧环保系统建立的优势

智慧环保系统可以避免环境治理工作重点放到末端治理上,帮助各地政府从源头预防,各地可以以良好的环境和资源禀赋,推动三地深度交流与融合,造福广大居民。智慧环保系统通过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高速计算能力、海量存储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的智能环境信息处理平台,为最终实现"智慧环保"的各项应用服务提供平台支撑与信息服务。使环境管理逐步过渡到环境服务,能使环境保护与民生衔接,实现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均等化。

智慧环保系统可以帮助协同环保。在治理和预防上协同推进,对产业政策、技术力量等也是一种全新的整合。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必须跳出前人的成熟经验和技术模式,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因地制宜,结合京津冀三个区域的特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与水平,形成符合区域特性的智慧环境保护和解决方案。

3 智慧环保系统需要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

但是,智慧环保系统的建立需要京津冀建立起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式被提出一年多来,京津冀各地、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都成立了协同发展的组织机构,为一体化的进程做出很多工作,打破行政色彩,从国家层面对资源、市场要素全面统筹考虑,全面协调,在发展中努力让各类市场要素在一体化的过程中能够均衡配置,以防止出现资源再分配时过度集中的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医疗、教育等优质服务资源从强地向周边弱地逐步辐射,推动京津冀相邻区域社会保障一体化,提升周边区域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其对人口的吸引力,形成反磁力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于河北省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工作。

4 智慧环保系统有利于环保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智慧环保系统可以将环境信息最大程度的公开和透明化,有利于公众的积极参与,社会的全面监督以及公民社会环保意识和环境宣传教育的提高。通过供给范围的扩大,可以使得不发达地区的基本环境治理实现普及,使得全体人民都能够成为环保工作的受益者。使得各地环保工作不受政府管理能力水平和体制的制约,能够逐步实现环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维护京津冀各地的社会公平性。

总之,环境保护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环保工作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当成为京津冀协同化发展中的重要议题,通过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的平台打造,保障京津冀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杨学军,徐振强.智慧城市背景下推进智慧环保战略及其顶层设计路径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4.06.

[2]高立定.“智慧环保”将助力环境管理智能化[J].环境经济,2015.02.

[3]李迅,曹广忠,徐文珍,杨春志,宋峰,赵培红.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01).

[4]王郁,范莉莉.环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其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8).

基金项目:

2014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旅游联合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2014050205);河北省教育厅201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智慧旅游的河北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SZ131034)。

篇5:智慧环保系统方案

智慧公安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地理、面向各警种、集成众多业务系统为一体的协同作战平台。公安数据中心是存储和管理公安地理数据和公安业务数据的工具,它将公安数据进行分类和分专题以及分和分粒度的数据管理;同时采用分布式技术通过权限对数据进行使用和调度,实现公安数据的共享。公安地理信息平台能够与警务综合系统、请求服务平台、大情报系统等进行无缝集成,还可根据公安业务需求在公安地理信息平台之上利用SOA建设公安各类业务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联动和信息共享、跨部门的异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和共享,进行综合决策分析。

1、信息数据精确分类分析处理,呈现面多元化。源中瑞系统对于采集入库的信息数据可以进行过滤、分类、备注、编辑,以便于后期管理与分析;在信息数据源呈现时,可以模糊搜索,按分类搜索或者按来源搜索;而已与分类分析完毕的信息数据,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统计分析图表及不同的时段的简报。同时系统在网络信息数据的采集的基础上,并附带有网络舆情预警功能,对采集到的网络有关负面信息可以通过短息或者疑似负面管理查看,第一时间获知舆情预警。

2、全网覆盖抓取,数据采集面广。可以对新闻,论坛,博客,公共聊天室,搜索引擎,留言板,应用程序,报刊网站电子版等平台数据实施采集。系统内置对全球范围内网站的监测配置,只需输入相应关键词,自动采集出文章标题与正文。对于抓取后的信息数据,可进一步精加工为各种更细粒度的字段数据或者合并整合,替换统计等。例如关键词抽取,街道地址抽取,省市名称抽取,邮编抽取,电话号码抽取,传真号码抽取,电子邮件地址抽取等信息。

公安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以公安云、大数据为基础,以治安防控、可视化指挥调度、视频侦查、合成作战为核心,助力公安部门快速建立建全情报信息主导的警务智慧、合成作战的警务合作与一体运行的打防管控三大机制。源中瑞公安系统开发:138/23---15/32---01 治安防控解决方案主要针对事前打防管控,意在提高巡逻效率、减轻基层人员负担,助力于形成立体化的治安防控网络。指挥调度针对接统一接警、指挥调度、警情研判以及勤务部署等具体工作,可视化指挥调度解决方案结合监控图像、移动图像、治安卡口、巡防节点、移动终端等各类公安业务信息,实现对一线警力资源的可视化指挥。从本质上看,智慧公安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公安信息资源,统筹公安业务应用系统,促进公安建设和公安执法、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发展。其要旨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使汇集智慧的人与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以实现公安效益最优化。它标志着公安信息化正在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智慧公安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感测、分析、整合警务运行中的各项关键信息,通过对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公安需求做出明确、快速、高效、灵活的智能响应,为公安工作提供高效的警务管理手段,拓展便民服务的新空间。

随着治安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为实现公安治安管理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公安的治安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建立统一开放的公安警务综合系统做为治安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是极为重要。它能够使公安局实现治安信息的相互关联和深度分析应用,帮助信息资源高效传递和展现。

篇6:智慧网格化管理系统方案

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

1.核心技术

系统平台应用主要提供对数据的访问与相关操作。

系统中心服务包括:(1)数据交互系统:接收来自现场的自动监测数据,将数据保存至本地进行存储;(2)数据处理系统:接收数据交互系统转发的自动监测数据,同时将数据保存至数据库中;(3)对外服务接口:对第三方软件平台提供数据访问的接口,可定制化开发。

基站软件应用主要对仪器进行控制、测试、数据采集、上传。

通过环境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对环境数据资源的有效收集、存储、整合、管理、分析,推动信息资产的管理、共享和利用,提高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和决策分析支撑能力。同时构建环境GIS应用展示平台,将所有辖区内环境状况展现于管理者面前,整合所有环境信息及资源,构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为后续的信息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2.技术目标与设计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成具有较强数据应用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的“智能环保软件平台”,走数据采集、服务集中、数据存储集中、数据应用服务集中的建设及应用道路。系统需满足安全性、高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性能要求。逐步把全区所有污染源的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应用等服务全部集中至天津市。提高现场设施接入效率,扩展接入能力,使环境监控中心可满足全区所有污染源接入的性能要求,确保全区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正常运行,即可在上端层面保障辖区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2.1安全性原则

本系统要实现基于大型数据中心、强大信息处理环境和高速网络为一体,信息管理的获取、共享、处理服务,支持实时网上数据信息处理,支持协同工作及虚拟办公环境的新一代信息化环保平台。由于整个系统涉及大量的保密数据,而且部分数据共享基于网络环境,在设计过程中,会重点实施信息安全及保密措施,确保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被非法窃取和篡改,数据中心不被破坏,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系统中的资源信息,提供应有的信息服务。采用有效的安全保密技术以确保该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基础。本系统还采用整套安全、科学、便利的管理模式,系统对终端用户的权限严格界定,终端用户的权限细化到每一个模块的每一个功能,在此基础上使用系统灵活的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复杂度。

2.2规范性原则

系统设计过程中,数据结构和数据编码的设置符合严格的技术规范,全部采用国家下发文件标准。工作中专用的数据,通过全面的汇总分类,制定数据编码规范,保证其准确性和扩展性,为系统信息化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与规范。2.3稳定性原则

系统在开始数据对接后,每日定期备份数据至服务器,并对异常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和定期清理,以防对后续使用造成影响。考虑到网络不稳定状况在终端设备建立本地数据库,紧急情况可以调用本地存储。2.4可拓展性原则

平台最大支持三万台设备同时在线监测,在数据通讯协议合理范围内支持自定义配置上传,支持设备发送端和接收端自动在线应答,超级管理员享有最高权限,可对系统进行配置编辑。3.项目建设方案 3.1平台搭建

动态的运行监测体系,监测需要对所属地区的多种气体和粉尘实时的监管,收集、整理、汇总各种数据,为该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编制实时数据的统计报表等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数据。3.2功能概述

1)SO2、NO2、CO、O3四种气体在线监测,PM2.5、PM10在线监测; 2)数据实时更新,反应污染源变化情况; 3)在线平台统一管理、监控; 4)在线预警提示

3.3基数数据保障

在线监控中心的数据库中应包含所铺设线的基础地理数据、监测设施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各类相关运行设备与监测设备的运行数据,还可与视频监控数据、项目管理数据、客户数据、气象数据、模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相结合,组成一个可靠的数据库。3.4基础信息平台

系统中所有监测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应分别在分中心的数据库中予以保存,并按照监测中心对运行数据的要求自动汇集整理后上传至综合数据库中。储存在监控中心在综合数据库

和分中心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可以通过授权让应用系统中的相关人员共享。3.5软硬件系统架构

系统的硬件平台、软件系统、网络环境应具有灵活的扩展能力,能随环保业务的发展而随步扩展,以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和逐步发展,如增加信息采集点、视频监控点、数据分中心、应用服务器、网络节点等。3.6信息查询

不同权限的用户,可根据授权、以多种方式分别在线查询项目实施的相关信息和实时数据,为办公和辅助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7联动的安全调度

根据历史积累的经验和在线监测及环保局大气监测的历史数据,指定各类防控预案,在出现重大事件和事故前,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与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统一协调,做出合理的指挥和调度。4.系统说明 4.1实时数据显示

在监测系统首页显示的监测点实时地图,采用的是GIS技术,通过经纬度准确定位监测点附近半径1.5公里左右范围的空气质量。地图上显示监测点实时位置,各监测点可显示实时数据以及当前日均值,地图采用百度地图模板,可以自定义地图效果(普通、卫星、三维效果),站点数据显示如下图所示: 4.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据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据可通过时间和地点分别进行查看,查看方式根据直接的视觉效果不同自行选择,数据内容可以以文字形式或者图表形式阅览,还供使用者进行数据下载。4.3监测点排名

在系统界面中可直观看到监测点排名情况。4.4历史数据报表查询

选择小时值,日均值,旬均值,月均值进行查询。

选择小时值时,需要在小时区间内输入数值,否则默认为当前日均值。

在除了查询固定均值之外,系统增加自定义时间段均值查询功能,如下图所示,点击自定义区间后,将日期设为10号-22号,即可得出当前数值。表格上方有导出按钮,点击后可以选择不同格式将数据导出至本地。

4.5预警设置

篇7:街道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街道信息化的发展对辖区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区域“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街道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根据2015年长沙市“城市管理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对街道城管智慧平台开发建设要求,我街道拟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街道辖区各个管理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

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面向区政府及部门、街道的主要领导,通过移动终端、电视墙大屏幕及PC桌面等各种终端,展现城市建设与管理,并将展现经济财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热点事件等领域的关键信息一并纳入进来。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实现视频监控、部分传感终端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达到城市运行管理事件从发现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智能协同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运营管理,把之前分散的涉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各领域,如人、交通、综治、计生、环保、城管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将城市中的物理设施、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连接起来,形成“事件驱动、规则判断、联动处理、流程监管”的智能协同体系。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决策:基于对城市运行历史数据的全面整合,建立城市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型,分析、挖掘城市运营管理领域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和问题,为城市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包含面向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操作终端的个性化展现与交互能力。

从使用者视图来看,包括:门店管理、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化信息管理,以后将计生、综治等内容一并纳入在内,在公众信息平台整合展现领导和群众关注的信息,在门店管理系统整合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功能,并集成相关业务应用的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应用管理门户:整合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相关的功能,为业务和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维护的操作门户。从终端视图来看,包括:

移动终端视图:相比较传统的PC桌面,移动终端有着显著的特性,屏幕较小、携带方便、触摸屏幕、手势操作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特性,针对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功能,设计符合移动终端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提供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移动客户端应用门户。

大屏幕:大屏幕是智慧城市重要展示手段,在日常监控、参观接待中作为直观的信息展示墙使用。系统提供符合大屏幕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根据大屏幕的展现和使用特点,综合展示街道工作中上级关心的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表格、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现,支持良好的互动功能,支持信息再挖掘,支持与城市其它系统切换展示。

PC桌面视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也提供传统PC桌面的使用门户。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服务器获取信息,通过鼠标和键盘与系统进行交互。PC桌面操作具有稳定、安全、易管理、通用性强和配臵较为灵活等特点,系统的主要功能都可以通过PC桌面门户进行访问使用。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包含为业务应用和应用展现功能模块提供支撑的基础能力,包括首页定制、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基础功能。

(4)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包含服务、数据、流程、门户及内容等五方面的管理与集成能力,为本系统与周边其它各业务系统的对接和应用的协同处理提供支撑。包括:

服务管理与集成,提供服务的分配、接入、协议适配与转换,担当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服务总线,降低系统间交互的复杂性;数据管理与集成,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整合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并为上层应用和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管控、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流程管理与集成,提供流程定义、执行和监控功能,为应用内部和跨应用的流程协同提供支撑。

三、系统建设要点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是一类新兴应用,它不同于面向某一部门的业务系统,具有明确的需求;而是需实现跨部门的应用协同、城市运行信息整合与综合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与管理、计生、综治等社会发展、热点事件)、移动终端工作支撑及辅助分析决策。

在该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2个关键要点,才能推动项目的成功:

1.强有力的协调组织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即街道中管理部门,支持跨部门的信息整合、综合展现、业务协同,需要与多个部门及多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需要街道各业务部门领导者的全力支持,需要具备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推动能力,这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篇8:智慧环保系统方案

计算中心一直是我校的重要教学基础设施之一,历经10多年的建设,先后完成了实验室建设与改造项目十余项,在计算机配置、网络架构、开放式管理和使用率等方面均达到了先进水平。目前我校的计算中心建有三层交换专用局域网,配置有计费服务器、文件服务器、DHCP、FTP和Web等多台专用服务器,另有专用的千兆光纤直达校园网主节点。计算中心还配置有自主研发的机房管理系统,实现了开放式管理,机房无人值守,上机安排统筹管理,自动实时计费等功能[1]。计算中心机房管理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2010年,作为校园信息化标志性工程的智慧校园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智慧校园依托数据平台、身份平台、门户平台、GIS平台,建立公共信息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融合、服务融合和网络融合,从而可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融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和协作的集成化环境。智慧校园以智慧校园卡为核心进行校园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应用服务的拓展。智慧校园卡是智慧校园唯一的个人身份凭证,兼具校内消费的个人电子钱包,在校园内工作、学习和生活可实现智慧校园卡“一卡通”[2,3,4]。

2 设计思路

按照智慧校园工程的建设要求,计算中心的机房管理系统应全面融入智慧校园,实现与智慧校园的数据融合、服务融合和网络融合。考虑到计算中心目前的现状,机房管理系统融入智慧校园的设计思路如下:

(1)计算中心局域网目前作为校园网网络架构中的一个专网,一直与校园网互联互通,运行情况良好,因此有关网络融合的目标实际上早已实现。计算中心局域网目前的网络架构和配置等应以保留,无需改动。

(2)在数据融合方面,计算中心机房管理系统和智慧校园之间应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具体要求是实现身份平台和数据平台的融合。在服务融合方面,计算中心需解决智慧校园卡在机房管理系统中的“一卡通”问题,即凭智慧校园卡就能通过机房管理系统的身份认证、享受上机服务和结算相应的上机费用等。

由此可知,计算中心融入智慧校园的关键是实现机房管理系统与智慧校园之间数据的互通和共享,使两个系统之间的身份信息和数据信息保持一致。

按此思路可得机房管理系统融入智慧校园的连接框图如图2所示。

3 身份平台融合设计

计算中心机房管理系统拥有一套独立的身份数据库和身份认证系统。融入智慧校园后,机房管理系统应以智慧校园身份平台的信息为准进行身份认证,即采用智慧校园卡的基本身份信息作为机房管理系统的基准身份信息展开认证操作。因此,机房管理系统的身份数据可直接采集智慧校园身份平台的身份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同步。

机房管理系统从智慧校园身份平台采集的身份信息如表1所示。

4 数据平台融合设计

机房管理系统中预付费计费系统的个人账户数据必须与智慧校园数据平台的数据保持一致和同步,具体数据包括上机费转存信息和个人账户余额等。当智慧校园卡用户使用电子钱包转存上机费后,智慧校园数据平台应向机房管理系统发送上机费转存信息,机房管理系统随即在相应的个人账户中进行充值操作。另外,机房管理系统应将个人账户的余额信息及时发送给智慧校园的数据平台,供智慧校园卡用户在校园内随时进行查询或转账操作。个人账户余额数据的刷新频率以一分钟一次为宜。

智慧校园发送给机房管理系统的上机费转存信息如表2所示。机房管理系统发送给智慧校园的个人账户余额信息如表3所示。

5 服务融合描述

计算中心目前上机费用的结算采用上机票预付费方式。学生上机前先用现金在学校财务处购买上机票,然后将上机票支付给计算中心,由工作人员人工给个人账户充值。机房管理系统将根据学生自由上机的时长在个人账户上自动实时扣除上机费用。若个人账户余额不足将不能自由上机。

机房管理系统融入智慧校园后,学生可直接用智慧校园卡作为身份凭证享受上机服务,也可用智慧校园卡的电子钱包随时转存上机费,不必为上机费是否充足而烦恼。可以想像,在智慧校园全面建成后,计算中心的上机管理是如此方便,校园信息化的推进带来的便捷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冯小明.计算机实验平台新理念及其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61.

[2]宗平,朱洪波,黄刚,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15.

[3]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49.

上一篇:我是铅笔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 可爱的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