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规范

2024-06-21

统计工作规范(通用6篇)

篇1:统计工作规范

落实《科技查新规范》规范查新工作

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从1月1日开始施行,两个文件的发布使科技查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指出了在开展查新工作时应如何贯彻落实科技查新规范.

作 者:万之瑜 作者单位: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1刊 名:科技进步与对策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年,卷(期):18(8)分类号:C252.7关键词:查新 规范

篇2:统计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镇统计工作,提升乡镇统计能力,保障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乡镇人民政府统计活动。

第二章统计工作岗位和统计人员

第三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统计法》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

有条件的乡镇或经济总量大、人口多、统计调查单位多的乡镇应当设置统计机构(统计站等),配备专职统计人员。

村(居)委会应当有指定人员负责统计工作。

各地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对乡镇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实行垂直管理或派出管理。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乡镇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明确乡镇统计负责人,把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能够胜任统计工作的人员安排到统计岗位,保证乡镇统计人员的待遇,确保统计队伍的基本稳定。

乡镇统计负责人发生变更时,应当征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同意。乡镇统计人员变更时,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

第五条乡镇统计人员应当认真履行统计工作职责,恪守统计职业道德, 严格依法实施统计调查,坚持独立调查、独立上报,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准确。

乡镇统计人员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学习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参加上级政府统计机构组织的统计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业务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第三章统计工作职责

第六条乡镇统计机构(或统计工作岗位,下同)在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接受国家调查队业务指导,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辖区内的统计业务工作,履行政府综合统计职能,指导村级统计工作。具体职责包括四个方面:

(一)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和统计标准、统计调查制度,依法依规完成上级政府统计机构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二)积极参与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工作。在全国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期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本辖区的普查机构,负责辖区内普查的组织实施。

(三)及时了解乡镇基本情况,监测辖区内经济社会以及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动态,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和用于统计目的的行政管理记录, 协调和畅通数据搜集渠道,管理和维护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

(四)积极配合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完成辖区内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第七条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对非法统计调查表,乡镇统计人员有权拒绝填报,并应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举报。

第四章 统计业务工作

第八条 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开展统计业务工作。

第九条 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采集调查数据,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做好报表或数据接收记录。

调查单位已确定的,在统计调查期间不得自行变动。调查单位发生搬迁、新增、注销等情况,确需调整变动的,应当报经布置此项工作的上级政府统计机构批准。

第十条 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对未能按时报送的调查单位进行催报,对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报表进行认真的审核、查询和查证。

第十一条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统计数据,及时核查和回复上级政府统计机构的查询,确保基层单位独立上报真实的统计数据。

以纸介质上报的统计报表应当做到干净整洁、内容完整、签章齐全;以磁介质或网络传输、电子邮件上报的统计报表应当做到电子文件名称规范、格式正确、无病毒、有密码和身份控制。

第十二条 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对外提供和使用重要的乡镇统计数据,应当与上级政府统计机构核定的统计数据相一致,不得与上级政府统计机构依法公布的相关数据矛盾。

第十三条乡镇统计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指导和规范辖区基层单位依法设置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

统计台账的制作应当以统计原始记录或基层报表为依据,不得随意修

改、销毁,经核实确实有误的,应当及时据实更正,并签名备查。

第十四条 乡镇统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类管理,装订成册,妥善保管。统计资料管理人员变动时,应正式办理资料交接手续。

原始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汇总性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10年。重要统计文件、重大历史沿革统计资料及普查资料应当长期保存。磁介质资料应当及时备份,刻录光盘存档。电子台账应当留档纸介质资料。

第十五条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辖区内统计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统计信息在采集、存储、处理、传输、保管过程中不丢失、不毁损、不泄密。

第十六条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应当积极组织开展辖区内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协助上级政府统计机构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工作。对发现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及时向上级政府统计机构报告。

第十七条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应当配合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开展辖区内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认定及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协助上级政府统计机构做好对乡镇统计人员、辅助调查员、记账户以及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培训工作,积极主动地为调查对象提供必要的服务。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十八条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加强对乡镇统计工作的领导,积极为乡镇统计工作创造条件,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保证乡镇统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第十九条乡镇统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以乡镇统计站为核心的基层统计调查网络,指导和协调辖区内的统计调查网络建设、统计业务管理及其他各项统计基础建设,逐步构建村组(社区)统计岗,完善村组(社区)统计网络。

第二十条县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加大乡镇统计工作经费支持力度,特别是统计业务经费以及大型普查经费的保障力度,督促县、乡镇各级人民政府将统计调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乡镇统计机构各项经费的落实,保障乡镇统计机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协调和督促乡镇人民政府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提供和改善工作必需的办公条件,保障乡镇统计机构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第二十二条乡镇统计机构应当加强以信息化为重点的乡镇统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级与省、市、县统计网络互联互通,确保统计资料网上传输报送畅通、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三条 乡镇统计机构要建立健全以下统计业务工作管理制度,保障统计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制度;

(二)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三)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四)统计业务岗位责任制度和统计人员考核等制度。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四条本规范是对乡镇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本规范,细化规范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

第二十五条街道办事处、乡级开发区(园区、农场、林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连队的统计活动,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篇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

1 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与实质

1.1 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

会计的基础工作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确保会计的核算工作以及其它的工作顺利开展而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关的凭证单据的设计、传递和保存, 对相关的账簿、报表样式以及相关项目的设置, 以及这些单据、账簿报表的审核要求和送审的时间限制。

归档会计相关的档案文件时的一些具体的要求、移交档案时的相关的手续以及对会计档案进行定期的销毁时的相关的程序和规定, 以及相关的监督机制。

设置会计机构时候的一些具体的要求, 对会计部门的相关的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配置, 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责任之, 将相关岗位的责任具体落实在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 制定相应的岗位规范和职业道德。

会计的相关的管理程序和监督制度, 还有工作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的程序的建立。

1.2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实质

会计基础工作在本质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会计工作要想顺利的开展, 必须拥有准确的会计资料, 这是其工作的基础, 相关的会计报表、以及业务登记和财务支出的凭证都应该确保真实性, 因为这些是会计工作开展的直接的依据, 必须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准确的反映。

1.2.2 强化会计信息的充分性

国家为了规范会计工作的开展, 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制定了一些指导性的文件。这些规范确保会计工作准确顺利的进行, 要求会计管理活动要深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 使会计信息尽可能多的反映财务状况。

1.2.3 规范经济行为

会计职能中有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 通过相应的审核, 对相应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批, 配合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运行, 保证企业的每笔资金的合理流动。企业的其它的管理活动只有在会计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之上来有效的开展, 最终实现整个单位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当前会计基础工作中的弊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 还有很多方面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很多企业和单位在引进会计的时候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这就使得企业的一些会计人员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他们只是对会计工作略知一二, 并没有受到专业化的系统训练, 力量基础较差, 并且缺乏实际的经验, 这使得不能很好的胜任会计工作。还有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工作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 甚至利用职权徇私舞弊。

2.2 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很多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会计人员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察机制, 或者是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 这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约束, 工作上随意性强, 缺乏规范性。很多企业的财务公章的使用比较随意, 没有严格的审核制度。还有一些企业将不相容的一些职能完全交给一个人来行使, 这些都助长了财务犯罪的可能性。

2.3 会计资料所记载的内容不完整、不规范

一些单位原始凭证填制的内容不完整, 缺乏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撑, 整理、粘贴不规范;记账凭证无编号或编号混乱, 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记载不准确;有的明细科目记载不详, 造成经济责任不清。“摘要”部分不能准确地描述业务内容, 有时其金额与所附原始凭证的金额不符, 漏盖审核、复核、出纳等人员的印鉴。没按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 账簿启用表填写不全, 账簿的登记、更错、结账不规范。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不平, 从而造成记账随意, 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 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使会计工作所采集、加工、传输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可靠的保证。

3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策探讨

3.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

采取各种措施, 广泛宣传、学习国家的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提高有关人员特别是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 积极引导财会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等。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经法律、财政法规、单位规章制度, 使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行为的规范, 促使他们在办理具体的会计事务中,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敢于抵制歪风邪气, 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成为自觉的行动。

3.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是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 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使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既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又要切合实际。一是需要深刻理解和掌握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方针政策。二是要了解本单位整体状况和财务管理状况。三是要充分考虑到制度制定的可行性。制定会计人员各岗岗位责任制, 对会计岗位的用人标准及岗位职责做出明确界定, 按照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来安排工作, 明确会计人员岗位责任, 结合本单位内部用人机制及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财会人员的积极性, 使财务工作能够稳步有序地进行。

3.3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

市场经济条件下, 单位的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多样, 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律、规章的规范, 从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了解、不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容易使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走入法律的“盲区”或“误区”, 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熟悉并能正确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 熟练掌握本行业本单位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参加企业全面管理的职责, 并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切实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 加强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3.4 建立健全检查和监督制度

检查监督是持续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保证。只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 才能发现找出存在的问题, 才利于纠正错误, 弥补工作之不足, 巩固取得成果。要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还必须建立健全检查和监督制度, 政府各级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大力加强对基层会计工作规范化的监督检查力度, 做到对下属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定期检查评比, 同时各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定期的自我检查, 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使会计信息能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 我国的会计工作将面临新的形势, 这对会计的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 企业纷纷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这使得会计对于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从思想上重视会计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经济体制,转轨,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曲红.改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J].商场现代化, 2007, (2) :348-349.

篇4: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统计工作;规范化;统计执法;统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137-02

1 落实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当前统计执法面对很多困扰,统计风险宽泛,统计客体复杂化。统计工作的客体日益增多,数据采集、加工、发布、使用等环节众多,社会公众对一些重要数据质疑不断,统计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潜在风险愈来愈大。基层统计执法压力就更大。特别是在规范基层统计执法工作中,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虽然近些年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很好工作经验和做法,破解了很多工作中的规范执法难题。但面临新的统计执法工作形势,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好的建议对今后的规范执法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落实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1 加强统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统计能力

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为统计行政规范化执法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制度建设,是打牢统计行政执法规范化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切从头开始,建章立制,高起点、高标准地坚持靠制度管人,依流程办事,强化全体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各市镇(区)要把熟悉统计业务、思想作风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热爱统计事业、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同志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确定市镇区的统计人员,并督促市镇(区)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要严格执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统计人员必须参加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证》才能上岗。镇统计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各镇(区)专职统计人员的配备、调整,必须征得市统计局的同意,以保证统计队伍相对稳定和工作顺利衔接。建立市镇(区)首席统计员制度。首席统计员在市镇(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统计工作站的全面工作;业务上在市统计局的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市镇(区)各类统计工作,发挥组织和牵头作用,对统计数字进行把关。

1.2 保障统计工作经费,建立工作激励机制

各市、镇经济开发区要认真研究并及时帮助统计工作站解决实际困难,要建立健全统计经费保障机制,并根据分级负担的原则列入镇(区)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好统计工作站的人员经费、开展日常统计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经费以及统计部门各项普查、调查等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普查和专项调查的调查人员补贴应按时足额发放。

1.3 严格对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考核奖惩

市统计、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要强化对镇(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和验收;并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范化要求。各镇(区)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落实具体措施。

市统计局要制定严格的镇(区)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细则,定期不定期地加强对镇(区)统计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完善对镇(区)统计人员工作的考核评比,每年对镇(区)统计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出等次,并将考核结果反馈所在镇(区),作为统计人员年度考核及奖励的重要依据。要定期表彰全县统计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优秀统计员,并择优向省、市推荐上报,形成崇尚敬业、激励先进、重视统计人才的良性机制。

1.4 切实强化对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领导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各镇(区)“一把手”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首席统计员为具体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各镇(区)主要负责人要担负起成立统计工作站、配备与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统计人员、领导本地本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开展等责任;首席统计员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执行综合统计职能的责任。镇(区)领导要定期研究解决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支持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

1.5 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和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动员培训阶段。该阶段要求各统计单位明确统计分管领导,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结合培训和走访分批分层对统计单位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培训。

(2)第二阶段:规范实施阶段。该阶段要求在第一阶段工作基础上,各统计单位根据要求建立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原始数据统计台账,重点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县统计局将加强业务指导。

(3)第三阶段:自查抽查阶段。各统计单位做好内部的自查,县统计局将组织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部分模以下的重点企业进行抽查。

(4)第四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对自查和抽查的情况进行小结,组织单位交流,宣传好的做法,对尚不能达标的单位,分清情况予以指导。

(5)第五阶段:全面达标阶段。该阶段要求所有统计单位达到规范化要求,在此基础上抓巩固创新。

2 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2.1 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统计工作是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对于从源头上把好数据质量关,确保统计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环节,把统计基层规范化工作提到议事日程。

2.2 围绕目标,稳步推进

统计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难度大,且为日常性、持久性工作。各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围绕阶段性目标,对照规范化建设要求,充实机构和人员,改善条件,在统一规定、统一标准、统一量化的前提下分步实施,稳步提高,力争在要求时间内全面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2.3 大力宣传,加强督导

县统计局负责对全县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进行指导,组织专业统计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大力宣传统计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

2.4 加强考核,提升水平

市统计局负责对全市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进行检查考核,实行考核结果通报制,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差的单位,责令限期整。

2.5 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统计执法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条件下,政府的正确决策更离不开准确、全面、及时的统计资料。如何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制度;建立一支稳定的统计队伍,做到数出有据,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可靠;坚持实事求是,确保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严格执行统计法,严肃处理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放开手脚,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6 搞好部门配合,提高统计执法的权威性

执法,旨在通过执法发现问题,进一步规范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明确执法是手段,维护统计秩序才是根本。一是统计部门做好统计服务,统计执法前对统计调查对象进行“温馨提示”,构建统计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双方在法律面前的平等交流,可以使统计行政机关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方法制度辅导和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有利于提高统计法律意识,使统计调查对象及时发现问题,迅速纠正违法,降低处罚风险,体现文明执法。二是统计机构和纪检、监察、司法等机关要依照国家法律和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各司其职,协作配合,提高统计执法的权威性。三是要学好诉讼法有关知识,熟悉法院的工作程序,准备统计执法案件的应诉或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作者简介:幸俭(1970—),女,江西南康人,江西铜业集团(德兴)建设有限公司统计师。

篇5: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指县级统计机构包括县级(包括县、市、区、旗,下同)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各县级调查队。地方调查队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规范是对县级统计机构建设和开展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县级统计机构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各项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推进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流程规范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手段现代化。

第二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四条 县级统计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独立设臵。国家统计局各县级调查队按中央编办的批复设立。

第五条 各地区应根据工作需要,为县级统计局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其中,业务人员和行政人员应保持合理比例,业务人员比例不应少于70%。

县级统计局负责人的任免应征求上一级统计局的意见,其中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当征得上一级统计局的同意。国家统计局县

- 1 - 级调查队领导干部由调查总队党组研究决定,并征求同级地方党委意见后任免。

县级统计机构要有计划地开展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

统计人员应当恪守统计职业道德,做到: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第六条 县级统计机构应具备开展正常行政管理、业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专门的办公场所、工作所需的办公和信息技术设备、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各地区要争取建立统计工作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障统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要。县级统计局的行政经费、业务经费、基本建设投资、按规定应由县级政府承担的周期性普查和大型调查以及专项调查经费要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统计经费采取上划下拨方式的地区,要确保县级统计经费的落实;国家统计局各县级调查队承担为地方服务的统计调查任务,地方政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县级统计机构财务管理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坚持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七条 县级统计机构要依据上级统计机构的相关文件、规定,制定、完善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各项工作制度,以规范工作程

- 2 - 序,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统计工作正常开展。具体包括:

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决策规则和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密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廉洁从政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等。

业务工作制度:包括统计调查工作制度、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统计数据使用和发布工作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工作制度、统计执法责任制和普法工作制度、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业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制度等。

县级统计机构要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并装订成册;要公开对外窗口部门人员职责、办事程序等;要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要根据工作需要,对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加以完善。

第三章 统计调查

第八条 县级统计机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和经批准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严格按统计业务工作流程开展统计调查,保证数据质量。

第九条 调查基础工作

1.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按照上级统计机构的要求,收集、整理同级编办、民政、工商、质检、税务等管理部门行政登记资料,实地调查、核实基本单位信息,经上级统计机构审批后更新名录库信息。开展名录库数据质量检查,确保名录库基础信息地域覆盖完整、行业统计全面、单位鉴定标准、基础信息正确。

- 3 - 2.严格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做好调查网点的维护、管理。不得随意更换调查网点,调查网点确需更换必须报上级统计机构同意。

3.根据企业一套表和联网直报工作要求,在上级统计机构已赋予的管理权限范围内,对本级专业部门和业务人员,以及调查对象分配基层表和汇总表专业处理权限和系统管理权限。

4.建立调查工作网络并实施动态管理。由调查对象直接报送报表的,要建立填报单位统计人员名录;由部门或乡镇街道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要建立部门和乡镇街道统计人员名录;聘用辅助调查人员采集数据的,要建立辅助调查人员名录。

第十条 接受、布臵统计调查任务

1.按照上级统计机构的要求,接受统计调查任务。认真参加上级统计机构工作会议和业务培训,正确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掌握数据处理程序。

2.认真贯彻执行统计调查制度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依法组织开展统计调查。

3.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召开有关会议或下发文件,组织开展针对调查对象的业务培训,布臵调查工作。使调查对象明确法定填报义务,理解和掌握报表填报方法、指标含义等,达到准确填报报表的要求。

4.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范围向调查对象布臵调查,保证调查单位不重、不漏。发放统计报表及相关资料要进行登记。

第十一条 数据采集

- 4 - 1.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时间、范围、要求采集数据。做好催报工作,督促调查对象按要求填报统计报表;现场调查工作要认真、细致,调查中遇到不能确定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要加强对现场调查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

2.做好报表或数据接收登记记录,保证调查单位不重、不漏,数据上报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3.规范基层原始报表。基层原始报表必须完整、规范。使用纸介质上报的报表,要求填写工整、清晰,使用墨水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填写,有单位负责人及填表人签字,注明填报日期,加盖单位公章。统计人员现场采集的报表要有调查对象名称(姓名)、经营地点(地址)、统计人员签字、填报日期。以磁介质、光存储介质或网络方式上报的统计报表,要求文件名规范、格式正确、无病毒、有密码和身份控制。

4.统计报表应由法定调查对象填报,不得编造、伪造统计报表。

第十二条 数据录入、审核

1.接收统计资料,对数据进行录入或加载,代不能实现网上直报的调查对象录入基层表。

2.对报表和指标进行审核,并依据审核结果对有疑问的数据进行核查,做好核查记录。

3.经核查确认错误的数据,应要求填报单位及时修正,并在规定时间内重报原始报表。

4.对修正后的数据进行再审核,直至无误。做到录入数据和

- 5 - 填报单位报送的原始报表一致,单位不重、不漏,无逻辑性、趋势性差错,数据结构合理、正确。

5.按照上级统计机构的要求做好联网直报单位的审核、查询工作。

第十三条 数据上报

1.数据上报应明确责任,规范报送流程,做好报送记录。报送记录基本内容包括:专业(报表)名称,主要数据、情况说明,统计业务人员、部门负责人、主管局(队)领导签字等。

2.以纸介质上报的统计报表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签字、公章等齐全;以磁介质、光存储介质或网络方式上报的统计报表文件名规范、格式正确、无病毒、有密码和身份控制。同时,要按要求报送数据处理及有关情况的说明等。

3.对上级统计机构查询的问题,应在规定时限内核查、答复,做好查询记录。

第十四条 质量控制

1.严格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规范操作,从规模总量、增长速度、比例结构、内在数量关系等方面着手,对数据进行审核、把关,保证数据质量。

2.根据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和专业特点,制定数据质量检查方案,定期选择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进行检查。检查中要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发现统计违法行为要及时向统计执法检查机构进行移交。

3.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6 - 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四章 统计服务

第十五条 统计资料发布

1.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发布制度,依据统计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按照《国家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对外发布和提供非涉密的统计资料。

2.做好统计资料解释说明工作,在发布统计信息的同时,公布主要统计指标含义、调查范围、调查方法、计算方法等信息。

3.对外发布或提供统计资料不能越权、越级;不能违反规定擅自公布统计资料,不能对外提供、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第十六条 统计网站建设

1.县级统计机构要因地制宜,采取自建、依托政府或上级统计机构网络平台等方式,加强统计网站建设,要充分利用统计网站,公开统计政务,发布统计数据,宣传统计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统计工作、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2.及时更新网站信息。

3.加强对网站系统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第十七条 统计分析

1.县级统计机构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跟踪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了解并反映当地经济运行及社会发展中的苗头性问题和热点问题,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开展

- 7 - 分析研究。

2.开展统计分析要做到选题准确、实事求是、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用词严谨、对策和建议可行。

第五章 统计信息化建设

第十八条 县级统计机构要根据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数据处理计算机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储存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

1.争取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地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或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之中。根据统计信息化总体规划,认真制定每年的实施方案。

2.建立、完善统计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使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确保硬件、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3.配备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计算机人员和设备,统计业务人员要达到“人手一机”,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

4.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做好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身份管理、信息安全保密等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

5.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与维护,实现与乡镇街道通畅的网络连接,积极推行网络报送系统。

6.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的知识技能,培养既熟悉统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

- 8 -

第六章 统计法制建设

第十九条 县级统计机构要高度重视统计普法教育,紧紧围绕统计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统计人员和调查对象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条 县级统计机构作为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负责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在本行政区域的实施,依法查处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行为。

1.要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备统计执法人员,提供必要的执法设备和条件。从事统计执法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统计业务知识,参加统计执法培训,并取得统计执法检查证。

2.统计执法检查要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做到预防、查处和整改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合法、公正、公开、高效地开展统计执法工作。

3.规范统计执法的程序和执法工作流程,将统计部门的职责范围、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等相关事项向社会公布。在组织实施统计执法检查前应当拟定检查计划,检查计划包括检查的依据、时间、对象、内容和组织形式等。

4.要建立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的案卷,建立健全统计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等应当立卷归档。

第七章 统计管理工作

- 9 - 第二十一条 县级部门统计管理

1.县级统计局要依法对县级政府部门统计调查项目进行管理:制定并公布本地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和办事程序;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申请单位拟订的统计调查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定期公布经审批的县级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目录,加强检查和监督。通过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合理界定统计工作分工,整合统计资源,提高统计服务能力,减轻调查对象负担。

2.加强县级部门统计资料发布的管理,明确其数据使用和发布范围。建立县级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县级部门统计资源的作用。

第二十二条 乡镇街道统计管理

县级统计局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乡镇街道统计机构建设,要求乡镇街道设臵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工作需要,在乡镇街道设立派出机构,实行对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的垂直领导。

县级统计机构要认真履行对乡镇街道统计业务管理的职责,指导乡镇街道加强统计制度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乡镇街道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乡镇街道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配备适应统计工作需要的计算机设备,逐步将统计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

加强对乡镇街道统计数据的检查、监督,保证源头统计数据质量。

第二十三条 辅助调查员的管理

- 10 - 县级统计机构要严格按照劳动人事管理的相关规定选聘辅助调查员,落实辅助调查员的经费补贴,加强对辅助调查员的管理。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做好业务培训。要建立考核制度,定期检查和督促辅助调查员的工作。

第二十四条 调查对象的管理

县级统计机构要加强对调查对象的管理。定期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和统计监督检查,指导调查对象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做好原始记录,逐步实现统计台账的电子化管理。

第二十五条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管理

县级统计局是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机关,负责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具体事务;按照上级统计局的授权要求,审查申请材料,上报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送达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和查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中各种违法行为。

第二十六条 统计调查项目管理

县级统计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统计机构关于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管理的各项规定,规范自身统计调查行为。要严格执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和经批准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不得随意调整、变更;确需调整或增加统计调查内容的,应充分考虑统计调查对象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减少调查频率,缩小调查规模,降低调查成本,并按相关管理规定报省级统计机构审批。

第二十七条 统计资料管理

县级统计机构应当建立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管理要

- 11 - 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局保密工作规定》,采取档案管理标准和方法,配备必要的设施,妥善保管统计调查中获得或者形成的统计资料,以真实记载、反映统计工作,便于开发使用统计资料。

1.制定本单位统计资料管理办法,明确统计资料管理的具体要求及管理职责。指定专人对各类统计资料进行整理,确定密级,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如遇机构变动、人员调整,对所保管的统计资料要办理交接手续,防止丢失和损毁,确保统计档案资料的连续与完整。

2.统计资料的保存时限:统计调查中取得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原始资料、统计调查对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臵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应当至少保存两年;汇总性统计资料应当至少保存10年;各种磁介质、光存储介质资料要建立备份系统,并长期保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国家统计局依据本规范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具体实施。县级地方调查队参照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规范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篇6:前台工作人员工作规范

一.目的为规范规范公司前台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二.前台文员主要工作

1.负责前台电话的接听和转接,做好来电咨询工作,重要事项认真记录并传达给相关人员,不遗漏、延误;

2.负责来访客户的登记、接待、咨询并通报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公司的接待服务规范,保持良好的礼节礼貌;

3.对客户的投诉电话,及时填写登记表,并于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部门处理,定期将客户投诉记录汇总给总经理;

4.转接总机电话,收发传真、信件和报刊;

5.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维修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器材;

6.打印、复印文件和管理各种表格文件;

7.安排公司的会议及相关的差旅预定;

8.保管各种表单、手续、手册;办公用品的申购、发放管理;

9.更新和管理员工通讯地址和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

10.接受行政经理工作安排并协助人事文员作好行政部其他工作;

11.完成本部门分配的其他工作和任务

三.服务规范

1.来访接待

1)来访者进门,前台马上起身接待,并致以问候或欢迎辞。如站着则先于客人问话而致以问候或欢迎辞。

 注意事项:客人进门前应及时打开电动门,起立表示欢迎对方,并保持微笑。

2)单个人问候标准语如下:

 “先生,您好!”或“先生,早上好!”

 “小姐,您好!”或“小姐,早上好!”

 “您好!欢迎光临野力公司。”

3)来者是二人以上的,标准问候语则为:

 “各位早上好!”

 “大家上午好”

 “先生、小姐,你们好!”

4)对已知道客户或来访者姓名的,标准问候语如下:

 “X先生好!”

 “X小姐好!”

5)接待程序

a)引导来访者到接待厅就座,递上茶水,送上公司宣传资料并与来访者确认其单位、姓名以及对方所要寻访的业务部门或人员;

b)通知相关部门人员接待,介绍时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

c)如来访者寻访的对象是公司副总或总经理,应先与副总或总经理确认是否接见,如可安排接见,则引导来访者至副总或总经理办公室,行走时走在客户或来访者侧前位置,并随时用手示意。途中与同事相遇,点头行礼,表示致意;

d)进入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听到回应再进。进入后,回手关门;

e)介绍双方,介绍的顺序为先介绍副总或总经理,后介绍来访者,介绍完毕退出。

2.电话接听标准:

1)听到铃响,应在第二声铃声至第三声铃响前拿起话筒;如果超过3声铃响,再接电话,必须先说:对不起或对不起,让您久等。

2)电话接听时先问候,并自报公司、部门。语言规范如下:

“您好,某某(中国)有限公司!”或“您好,这里是某某(中国)有限公司!”

3)接听电话时必须保持足够耐心、热情。注意控制语气、语态、语速、语调,语言亲切简练、礼貌、和气。要具有自己就代表公司的强烈意识。

4)要仔细倾听对方的讲话,一般不要在对方话没有讲完时打断对方。如实在有必要

打断时,则应该说:对不起,打断一下。

5)对方声音不清楚时,应该善意提醒:声音不太清楚,请你大声一点,好吗?

6)如电话打进来了,对方要找的同事不在,礼貌的做法是先向对方说明情况,再询问对方名字,并考虑如何处理;同事回来后,立即转告并督促回电。注意要做好详细的电话记录。

7)转接电话,首先必须确认同事在办公室,并说:请稍等。

8)转接电话时,按键应该短促干脆,不要过长时间按着(一般不超过一秒钟),拨完分机号码后,轻轻挂上电话。

9)谈话结束时,要表示谢意,并让对方先挂断电话。不要忘了说再见。

10)如果谈话所涉及的事情比较复杂,应该重复关键部分,力求准确无误。

11)如果领导在开会时的电话接听

 首先向对方解释领导正在开会,礼貌询问对方是否需要留言。

 如有留言,应按电话备忘录的要求做好记录。

 如对方执意要通话,应记下其基本资料,请对方稍等,随后将资料写在便条上送交领导并等候吩咐。

12)领导正在会客时的电话接听

 首先应跟对方解释并询问是否需要留言或劝其过会儿再打来。

 如遇紧急情况,应请对方稍候,设法联系领导以听其吩咐。

 若受话人正在参加重要会议,则应礼貌致歉,婉劝对方过会儿打来。

 注意事项

1)通话中禁止使用“喂”、“你找谁”、“你是谁”、“你有什么事”等用语。

2)正确使用称呼和敬语;

3)对容易造成误会的同音字和词要特别注意咬字(词)清楚;

4)不要讲俗语和不易理解的专业语言;

5)语言要简练、清楚、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6)无论对方是陌生人还是熟人,禁止使用幽默语言以免造成误会;

7)要尽量不失礼节地辨明对方的身份、姓名、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

8)避免以下各种不礼貌现象:

A.无礼。如:“你不报姓名,我是不会给你接转的。”,“你有什么事就说嘛”等。

B.傲慢。如:“他正忙着呢,现在没空”,“不知道”,“不在”,“我已经说过了,明天再打来”。

C.有气无力,不负责任。如:“我也不知道他在不在”,问:“到哪儿去了?”答:“不知道”,问:“我等一会儿再打来吧?”答:“随便”。

D.急躁。即不等对方说完,自己抢话说且一口气说得太多太快。

E.独断专横。即不断地随意打断别人的叙述或位未等对方说完就挂线。

F.优柔寡断、拖泥带水。即回答问题不清楚,犹犹豫豫,毫无把握。

G.不耐烦或出口伤人,态度粗鲁,语言生硬。如:“声音大点,你说什么?我听不见”,“下班了,明天再打”

9)询问打电话者时,口气一定要保持谦虚、客气、友好,语气要和蔼。要尽量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

比如:“请问先生您贵姓?”

“方便留下您的姓名和公司名称吗?”

“请问,您需要我为您做点什么吗?”

“请您稍等片刻,我通知经理来接听您的电话好吗?”

“您交代的事情我已经记录下来了,现在复述一遍给您听行吗?”

“很抱歉,经理暂时不在,需要给他留言吗?”

“请问,您可以留下您的电话号码和住址吗?”

“谢谢,请多提宝贵意见。”

“请放心,我一定将您的意见转达给我的上司。”

“好的,我们一定遵照您的吩咐去做。”

“请不要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10)当工作中出现差错或失误时,一定要诚心诚意表示歉意,并尽力挽回公司的形象。

如:“实在对不起,是我们不小心碰撞了您的物品,请您多原谅。

“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很对不起,是我们没有给您解释清楚,产生误会,还请您多原谅。”

“对不起,我们暂时还没有开展此项服务,如果您有此项要求,可向值班经理提出,我们尽力为您解决。”

“对不起,总经理暂时不在,您是否需要给他留言呢?”

“不好意思,打搅您了。”

“对不起,我没听清楚,请您再重复一遍好吗?”

四.前台文员仪容仪表规范

1.着装要整洁合身,不得穿脏或有皱折的衣服。

2.头发梳洗整齐,长发要捆绑好,不得戴太夸张的发饰,只宜轻巧大方的发饰,头发不得掩盖眼部或脸部。

3.不得抹太多胭脂水粉,只宜稍作修饰,淡扫娥眉,轻涂口红,轻抹胭脂便可。

4.不得留太长指甲,不宜涂鲜红指甲油,指甲油只可用淡色的,不得用强烈香料(香水)。

5.在工作的时候,常带着自然的笑容,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态度,能令客人觉得容易接近。

6.不得故作小动作,打哈欠要掩着口部,不要作出搔痒、挖鼻、掏耳、挑牙等不雅的动作。

7.工作时不得咀嚼口香糖及吃东西。

8.站姿要端正,不得摇摆身体,不得倚傍墙、柜而立或蹲在地上,不可歪头歪身,及扮鬼脸作怪动作。

9.除了工作上应交待的事,不得互相攀谈私事,不得争论,不粗言秽语。

10.不得擅自用柜台电话作私人之用,如遇急事可请求上司用后台的电话。

11.不得在工作时,阅读报章、书籍或上网聊天、看电视、玩游戏等。

上一篇:反腐倡廉不存在选择性下一篇:申报范围及办事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