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大连市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4-08-03

关于印发《大连市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方案》的通知(精选7篇)

篇1:关于印发《大连市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山西省阳光计生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晋人口发〔2008〕7号

各市、县(市、区)人口计生委(局):

现将《山西省阳光计生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八年七月二十三日

山西省阳光计生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国家人口计生委决定在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广泛开展“阳光计生行动”。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我省“阳光计生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社会监督为重点,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实行“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有效防治不正之风,确保权为民所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增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行业,促进社会和谐。

二、主要内容

通过开展“阳光计生行动”,要使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真正实现“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

(一)“阳光管理”。以政务公开带动“阳光管理”,着力解决以权谋私、乱收费乱罚款问题,推进依法行政和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防治不正之风。

1、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规范》,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服务项目、维权内容等;

2、对病残儿鉴定、再生育子女审批、政策外生育的处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实行集体办公,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3、努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网上行政审批;

4、积极推行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促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落实。

(二)“阳光服务”。以民主评议推动“阳光服务”,着力解决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作风不实等问题,全面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1、在农村基层深入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活动,推动基层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兑现服务承诺;倡导上门服务和村级计生专干代理服务制。

2、在城市社区重点开展“请流动人口评计生”活动,推动城市人口计生部门尊重和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倡导建立便民服务大厅,提供“一条龙”服务。

3、在系统内开展“下评上”活动,推动领导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为国家谋实策,让群众得实惠,使服务更温馨更“阳光”。

(三)“阳光维权”。以社会监督保障“阳光维权”,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逐步形成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长效机制。

1、不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启用12356“阳光热线”,方便群众咨询、投诉和反映意见建议;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监督维权实效。

2、完善特邀监督员制度,聘请育龄群众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行风监督员;完善激励群众监督的实名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监督人口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完善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的制度,重视发挥主流媒体的监督维权作用。

3、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工作,公开和落实便民维权措施,主动查处和防治计划生育侵权行为,积极维护群众依法享有的各项权益。

三、行动方法

“阳光计生行动”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以求真务实精神和科学态度统筹推进,不断深化;必须始终坚持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

(一)宣传发动。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本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大家充分认识“阳光计生行动”的重要意义;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阳光计生行动”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为开展“阳光计生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参与“阳光计生行动”。

(二)自查整改。2008年8月至10月,各级人口计生委要对本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如:不公开或搞假公开的;有诺不践、影响民生的;作风粗暴、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违反规定收费罚款或强行提供有偿服务的;对群众正当要求和合理意见置之不理,或因不作为造成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中弄虚作假、刁难群众的,以及影响效能建设的其他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并有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彻底整改。各市人口计生委在10月15日前综合所辖县(市、区)自查情况,写出本市自查整改报告,报省人口计生委。

(三)示范引路。2008年7月下旬,省人口计生委在晋城市举办全省“阳光计生行动”启动仪式,届时开通省人口计生委与太原市人口计生委共同开办的“阳光计生行动”0351-12356服务热线,同时将以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公开为重点,建设一批省级 “阳光计生行动”示范点。各市人口计生委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抓好典型示范,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示范点的要求,即: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公开及时、全面、真实,群众知晓率达到80%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不侵权,优质服务不失信,廉洁爱民不谋私;依法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四)考核评估。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阳光计生行动”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积极探索“阳光计生行动”保障机制,建立考评制度,认真兑现奖惩。省人口计生委将对“阳光计生行动”组织专项督查,对行动迟缓、工作滞后的地方,在责令整改的同时进行通报批评。

四、工作要求

“阳光计生行动”,是人口计生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加强行风建设、提高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及公共服务行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

(一)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要加强对“阳光计生行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措施,认真部署动员,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阳光计生行动”扎实有效,防止搞形式主义。

(二)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领导组办公室(没有领导机构的要尽快成立),要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落实工作。一是要按照《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规范》(附后)加强政务公开的硬件建设,如公开栏、热线电话、便民服务大厅、计划生育信息网络等建设;二是要按照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规范内容要求,进行完善、补充、更新,确保公开的政务信息全面、准确、明了。

(三)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成立领导机构,以便安排和落实每年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监督检查,推动“阳光计生行动”顺利开展,重点推进群众评议制和行政问责制的落实。对群众不满意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以提高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四)各地要把“阳光计生行动”同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优质服务单位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完善,整体推进。

附件: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规范

附件:

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规范

一、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主体和主要内容

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

(一)政策类

1、生育政策

(1)现行政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2)再生育条件

①城镇居民再生育条件

②农村居民再生育条件

③再婚夫妻再生育条件

2、奖励优惠政策

(1)国家和省有关政策

①领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②退二孩指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③农村双女绝育家庭奖励

④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2)市及县(市、区)有关政策规定

3、征收处罚

(1)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

(2)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的主要内容

(二)程序类

1、一孩生育服务证领取程序

2、再生育服务证审批发放程序

3、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

4、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5、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程序

6、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程序

7、行政复议、诉讼程序

8、群众信访投诉程序

9、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

(三)服务和维权类

1、免费服务项目

2、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

3、县级服务承诺

4、流动人口便民维权措施

5、维权监督电话

乡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

(一)政策类

1、生育政策

(1)现行政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2)再生育条件

①城镇居民再生育条件

②农村居民再生育条件

③再婚夫妻再生育条件

2、奖励优惠政策

(1)国家和省有关政策

①领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②退二孩指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③农村双女绝育家庭奖励

④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2)市及县(市、区)有关政策规定

3、征收处罚

(1)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

(2)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的主要内容

(二)程序类

1、一孩生育服务证登记发放程序

2、再生育服务证审批发放程序

3、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程序

4、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程序

5、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

6、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7、便民服务全程代理程序

8、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

(三)服务和维权类

1、免费服务项目

2、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

3、乡级服务承诺

4、流动人口便民维权措施

5、维权监督电话

村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

(一)政策类

1、生育政策

(1)现行政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2)再生育条件

①城镇居民再生育条件

②农村居民再生育条件

③再婚夫妻再生育条件

2、奖励优惠政策

(1)国家和省有关政策

①领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②退二孩指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③农村双女绝育家庭奖励

④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2)市及县(市、区)有关政策规定

3、征收处罚

(1)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

(2)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的主要内容

4、流动人口

(1)办理、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寄送报告单有关规定

(2)办理《生育服务证》有关规定

(3)违规处理规定

(二)服务和维权类

1、免费服务项目

2、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

3、村级服务承诺

4、流动人口便民维权措施

5、维权监督电话

(三)动态类

1、奖励优惠

(1)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人员名单

(2)农村双女绝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名单

(3)退二孩指标家庭奖励对象名单

(4)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名单

(5)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名单

(6)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一次性补助对象名单

(7)其他计划生育优待对象名单

2、生育政策落实

(1)政策内再生育审批名单

(2)本生育节育名单

3、社会抚养费征收

(1)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

(2)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

4、群众意见建议办理及反馈

5、行政村、社区干部生育、节育情况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主要形式及要求

(一)公开栏公开

1、县(市、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分别设置固定性、永久性防雨的人口计生政务公开栏。公开栏名称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公开栏应设置在群众比较集中或比较醒目、易于观看的位置。较大的村还要增设一定数量的固定的人口计生政务公开张贴栏。

2、政务公开栏公开的规定内容完整齐全,表述准确、规范。

3、公开栏设置因地制宜,设计新颖,制作美观,材料经久耐用,公开栏大小、数量与所处环境相协调。

4、公开栏附近应配套设置群众意见箱。

5、明确专人管理、定期维护。

(二)便民服务大厅公开

县、乡两级分别设置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大厅名称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如已把计划生育审批项目纳入政府综合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的,原则上不再单独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只设置人口计生便民服务窗口。

1、服务大厅要建立首问责任制、办事预约制、AB顶岗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综合考评制、文明服务制等制度。

2、便民服务大厅工作规范,办事程序和工作制度公开上墙或设置公开版面。

3、便民服务大厅要设置电子触摸屏,有条件的还要设置电子滚动屏,方便群众了解各种公开信息。

4、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要佩戴胸卡、办公桌上放置台卡,胸卡上有照片、姓名、单位、职务,台卡上标明工作部门、姓名、职务、职责和举报电话,方便群众监督。

5、服务大厅要有饮水机、打气筒等便民设施,有征求意见卡、意见箱,有与便民服务项目相关的便民服务明白卡、服务指南等资料。

(三)入户公开

1、入户公开主要由乡、村两级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落实。

2、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居委会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各种时间,入户公开,上门公开。

3、根据阶段性和动态性公开内容,有针对性的向群众公开宣传。

4、根据不同群众需求,携带相关宣传资料随时入户公开。

5、通过为群众代办相关事宜,在全程代理服务中公开有关政策和内容。

(四)互联网公开

1、市、县两级通过互联网建立人口计生网站,网站内设置政务公开和意见建议专题栏目,政务公开栏名称为:“政务公开”。

2、网站主要公开人口计生政策、相关法律法规、重要文件、办事程序、工作制度、奖励优惠、便民服务、监督举报电话等规范性内容。

3、网站设置意见建议、群众需求栏,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需求,要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建议和办理结果。

4、网站设专人管理,定期维护,及时更新公开内容,实行动态管理。

(五)手机短信公开

1、市、县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开通人口计生短信业务,定期公开相关内容。

2、短信业务重点公开人口计生政策、各类服务信息和规范性的人口计生宣传口号。

3、短信内容每两月更新一次,定期发布。

(六)新闻媒体公开

1、在市、县广播、电视节目中开辟人口计生专题,定期公开人口计生相关政策。

2、通过市、县(市、区)计生委主任(局长)便民公开电话、信箱以及市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等形式公开相关人口计生政策,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七)人口计生12356阳光热线公开

省、市、县人口计生部门开通12356阳光热线,通过接听群众来电的形式公开人口计生政策,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八)其他形式公开

利用固定健康检查日、重大节庆日、民间庙会、新闻发布会、村民代表会以及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品、文艺演出等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广泛宣传公开人口计生政策和相关内容,便于群众知情,易于群众监督。

篇2:关于印发《大连市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方案》的通知

根据省市关于“阳光计生行动”的要求,结合罗田实际,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公开、民主评议、社会监督为重点,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实行“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有效防止不正之风,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主要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以政务公开带动“阳光管理

1、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公开,深入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依据省人口计生委《关于转发〈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人口办[2006]5号)和《转发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学习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工作纪律和检查考评工作纪律的通知》(鄂人口委[2006]4号)要

求,将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和“两个纪律”的内容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公开,不能以任何理由不公开或迟公开。年内全县各乡镇要达到“阳光计生行动”示范点要求。即: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公开及时、全面、真实,群众知晓率达到80%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不侵权,优质服务不失信,廉洁爱民不谋私;依法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强化机关宏观管理职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决策透明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3、以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为重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实现“阳光管理”,做到依法行政不侵权,优质服务不失信,廉洁爱民不谋私,依法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4、着力解决以权谋私、乱收费乱罚款问题,推进依法行政和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防止不正之风。

(二)以民主评议推动“阳光服务”

1、各乡镇要深入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活动,推动基层转变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兑现服务承诺。

2、在各社区开展“请流动人口评计生”活动,推动城区人口计生工作,尊重和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3、在系统内开展“下评上”活动,推动领导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真正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让群众得惠,使服务更温馨更“阳光”。

4、加强优质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 高、作风不实等问题,全面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三)以社会监督保障“阳光维权”

1、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办好12356“阳光热线”,方便群众咨询、投诉和反映意见、建议。年内人口计生局开通12356“阳光热线”。

2、推行信访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监督维权实效。

3、落实实名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监督人口计生工作的积极性。

4、完善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的制度,重视发挥主流媒体的监督维权作用。

5、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聘请育龄群众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行风监督员。

6、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加强对“阳光计生行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 工作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措施,认真部署动员,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阳光计生行动”扎实有效,防止形式主义。

(二)抓好典型示范

“阳光计生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求真务实精神和科学态度统筹推进。要抓好典型示范,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三)突出工作重点

“阳光计生行动”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始终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2009年的工作要以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公开和“两个纪律”为重点,积极开展建设“阳光计生行动”示范点工作。

(四)加强督促检查

探索建立“阳光计生行动”保障机制,建立考评制度,认真兑现奖励。要加强监督检查,推行“阳光计生行动”顺利开展,重点推进群

篇3:关于印发《大连市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增强老年人健康意识, 进一步开展老年健康教育,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年健康的社会氛围, 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 我委组织专家编写了老年健康核心信息。现印发各地, 供参考使用。

2014年10月7日

老年健康核心信息

1.积极认识老龄化和衰老。老年人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 学习自我监护知识, 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 对于中晚期疾病以维持功能为主。

2.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老年人饮食要定时、定量, 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杂豆类及薯类 (粗细搭配) , 动物性食物, 蔬菜、水果, 奶类及奶制品, 以及坚果类等, 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 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 午餐约40%, 晚餐约30%, 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

3.适度运动, 循序渐进。老年人最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 如快走、慢跑、游泳、舞蹈、太极拳等。上午10—11点和下午3—5点为最佳运动时间, 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为宜。

4.及早戒烟, 限量饮酒。戒烟越早越好。如饮酒, 应当限量, 避免饮用45度以上烈性酒, 切忌酗酒。

5.保持良好睡眠。每天最好午休1小时左右。如果长期入睡困难或有严重的打鼾并呼吸暂停者, 应当及时就医。如使用安眠药, 请遵医嘱。

6.定期自我监测血压。测前应当休息5分钟, 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吸烟、憋尿。每次测量两遍, 间隔1分钟, 取两次的平均值。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自测血压3次 (早、中、晚各1次) 。警惕血压晨峰现象, 防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同时应当避免血压过低, 特别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低血压。

7.定期监测血糖。老年人应该每1~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 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 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 每周至少监测1~2次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当适当放宽, 空腹血糖<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 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0%~7.5%即可。

8.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应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控制油脂、盐分的过量摄入, 适度运动, 保持良好睡眠, 定期体检, 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及时治疗。

9.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 及早送医。一旦发觉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 偏盲, 语言不利, 眩晕伴恶心、呕吐, 复视等症状, 必须拨打“120”, 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10.重视视听功能下降。避免随便挖耳;少喝浓茶、咖啡;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 (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的适应证;力求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听力下降严重时, 老年人要及时到医疗机构检查, 必要时佩戴助听器。定期检查视力, 发现视力下降及时就诊。

11.重视口腔保健。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合理使用牙线或牙签;每隔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 及时修补龋齿孔洞;及时镶补缺失牙齿, 尽早恢复咀嚼功能。

12.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平时应当保持适度运动, 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 避免单独外出和拥挤环境, 室内规则摆放物品, 增加照明, 保持地面干燥及平整。

13.预防骨关节疾病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膝关节保暖, 避免过量体育锻炼, 尽量少下楼梯, 控制体重以减轻下肢关节压力。增加日晒时间。提倡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 通过步行或跑步等适度运动提高骨强度。

14.预防压力性尿失禁。注意改变使腹压增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如长期站立、蹲位、负重、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

15.保持良好心态, 学会自我疏导。一旦发觉老年人出现失眠、头痛、眼花、耳鸣等症状, 并且心情压抑、郁闷、坐卧不安, 提不起精神, 为一点儿小事提心吊胆、紧张恐惧, 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 常常自卑、自责、内疚, 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 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等或心情烦躁、疲乏无力、胸闷、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晕头痛等抑郁症早期症状, 要及时就诊, 请专科医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16.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阿尔茨海默病多数起病于65岁以后, 主要表现为持续进行性的记忆、语言、视空间障碍及人格改变等。老年人一旦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近事遗忘突出等早期症状, 要及早就诊, 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17.合理用药。用药需严格遵守医嘱, 掌握适应证、禁忌证, 避免重复用药、多重用药。不滥用抗生素、镇静睡眠药、麻醉药、消炎止痛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等。不轻易采用“秘方”、“偏方”、“验方”、“新药”、“洋药”等。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暂时停药, 及时就诊。

18.定期体检。老年人每年至少做1次体检, 积极参与由政府和大型医院等组织的普查, 高度重视异常肿块、肠腔出血、体重减轻等癌症早期危险信号, 一旦发现异常应当去肿瘤专科医院就诊, 发现癌症要去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早发现、早干预慢性疾病, 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降低疾病风险。保存完整病历资料。

19.外出随身携带健康应急卡。卡上注明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属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患有哪些疾病, 可能会发生何种情况及就地进行简单急救要点, 必要时注明请求联系车辆、护送医院等事项。

20.促进老年人积极进行社会参与, 结合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 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生殖健康,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篇4:关于印发《大连市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方案》的通知

1、为什么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同时,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在基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区,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方向,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2、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情况如何?

自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印发以来,国家层面和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试点,在团队组建、筹资、激励、考核等新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为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签约服务工作的推进。主要包括签约服务内涵有待完善、签约服务筹资机制尚不健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激励不足等。同时,在基层服务的家庭医生与上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薪酬、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吸引和留住优质人才。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逐步加以解决,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顺利推广。

3、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总体思路是,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健康为中心,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突出中西医结合,增强群众主动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的内在激励与外部支撑,调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鼓励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和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提高签约服务覆盖面和水平,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目标是,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4、谁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采取什么服务形式?

家庭医生是为群众提供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由以下人员承担: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二是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三是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同时还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未来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签约服务队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等组成,并有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将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其中,家庭医生将负责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和管理,其他专科医师和卫技人员也要与团队紧密配合,共同为签约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5、居民如何与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签约?

居民或家庭可以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协议将明确签约服务的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每次签约的服务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根据服务情况选择续约,或另选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也可跨区域签约,建立有序竞争机制。

同时还要加强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对接,各地在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时,居民或家庭还可以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在组合之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就医机构,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在组合之外就诊应当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6、居民签约后能得到哪些服务和优惠?

居民在签约后,将享受到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可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通过不断优化签约服务内涵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nlc202309090744

签约服务会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和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有效利用。一是就医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主动完善服务模式,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二是转诊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会对接家庭医生转诊服务,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三是用药方面,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四是医保方面,会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例如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等,签约居民在基层就诊会得到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从而增强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

7、签约服务费从哪里来?如何发挥家庭医生在合理控费方面的作用?

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具体标准和分担比例由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

家庭医生团队通过签约服务维护好签约居民的健康,是从源头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措施。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对经基层向医院转诊的患者,由基层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进一步增强家庭医生团队控费的动力。另外还可以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中的作用,合理引导双向转诊。

8、如何激励家庭医生团队更好地提供签约服务?

调动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积极性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激励措施。在收入分配方面,要综合考虑包括签约服务在内的绩效考核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使家庭医生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等合理提高收入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奖励基金,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二级以上医院在绩效工资分配上也要向参与签约服务的医师倾斜,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对家庭医生团队以及参与签约服务的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予以资金支持引导。

同时,应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签约服务水平。一是将优秀人员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增强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二是落实《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5〕94号),合理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高、中级岗位的比例,扩大职称晋升空间,重点向签约服务考核优秀的人员倾斜。将签约服务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三是对成绩突出的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表扬,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四是拓展国内外培训渠道,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开展业务指导与家庭医生定期到临床教学基地进修制度。加强家庭医生及团队成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提高签约服务质量。

9、如何加强签约服务的绩效考核?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促进家庭医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一是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各地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健全签约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以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为核心的签约服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开展定期考核。鼓励家庭医生代表、签约居民代表以及社会代表参与考核,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家庭医生团队具体考核情况及评价结果。三是建立挂钩机制。绩效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以及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对于评价结果不合格、群众意见突出的家庭医生团队,建立相应惩处机制。四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以签约居民为主体,向社会公开的反馈评价体系,畅通公众监督渠道,使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能够得到居民的及时反馈和评价,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和居民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的重要参考。

10、如何为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签约服务的顺利推进、签约双方的良性互动,离不开资源的协同共享和技术的有力支持。要积极促进不同医疗卫生机构间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提高家庭医生、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和签约居民之间服务、互动的效率,节约成本、改善体验、提升绩效。一是整合二级以上医院现有的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二是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等,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三是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必需设施设备的配备,有条件的地方可为家庭医生配备统一的着装、出诊装备、交通工具等。四是构建完善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签约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报告等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五是通过远程医疗、即时通讯等方式,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家庭医生的技术交流与业务指导。六是通过智能客户端等多种方式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交流平台,为信息咨询、互动交流、患者反馈、健康管理等提供便利。七是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和健康信息收集等服务,增强群众对于签约服务的获得感。

来源: 卫生计生委网站

篇5:关于印发《大连市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方案》的通知

为落实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三年三步走”工作规划,确保2011年全国基本实现流动人口工作“一盘棋”,根据《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三年三步走”实施方案》(国人口发〔2009〕24号)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按照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在不断深化省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盘棋”的基础上,加强对流动人口聚集重点区域的指导,完善信息化工作平台,推进网络化协作,形成“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责任共担”的区域“一盘棋”格局,促进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目标的实现,全面提高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底,省内“一盘棋”水平明显提升,省级集中的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基本建立;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网络化协作基本实现;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等重点区域协作机制普遍建立,协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重点任务

为确保2010年基本实现区域“一盘棋”,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省内“一盘棋”水平,夯实区域协作基础。

1.深入贯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落实《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修改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省内工作制度和规范,强化工作保障措施,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进一步强化人口计生部门内部的统筹协调,实施“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亲自组织谋划 “一盘棋”发展战略,研究部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本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部门配合,健全各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和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建立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流动人口聚居社区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好专(兼)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专(兼)职工作人员与流动人口的配备比例总体达到1:500,其中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应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人员,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健全均等化服务保障机制,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纳入同级财政专项预算,并逐步达到户籍人口标准。

4.加强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和信息化业务培训。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快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建立省级集中的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健全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制度,提高数据质量,推进部门信息共享进程。

(二)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实现信息互通。

1.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开放乡级在线应用权限,提高系统应用效率。2010年4月1日正式启用PADIS流动人口网络化协作功能,实现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检查、一孩生育服务登记网上通报与反馈,构建便捷、高效的网络化协作平台。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做好相关业务培训,确保工作有效落实。

2.托管省指导本省应用好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对接省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实现本省系统和国家系统的对接,并做好信息化应用培训。2010年底,四大区域网络化协作机制基本建立。建立层级监管制度,对基层用户提交PADIS和省级系统的数据质量和数据交换进度做到有控制、有保障、有考核。

3.现居住地对无《婚育证明》、现孕、无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重点人群信息,及时向户籍地进行查询、核实,并做好相应服务管理工作。户籍地应及时接收相关信息,并对现居住地提出的现孕人员的查询信息,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对无证和无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查询信息,在30天(自然天数)内予以反馈。

(三)加强重点地区工作指导,健全区域协作机制。

1.指导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四大区域建立和完善区域协作制度,根据人口流动规模和区域聚集特征,结合本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符合本区域实际的协作方案,协商解决影响本区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区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体化。

2.加强对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

3.加强省内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的工作研究和制度建设,推进交界地区服务管理联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作的基础上,扩大合作范围,提高协作层级,探索利益导向衔接、社会抚养费征收、性别比治理等诸方面的合作。

(四)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实现免费服务全覆盖。

1.户籍地及时为流动成年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做好流出人员的服务管理登记工作;现居住地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要求,为拟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流动育龄夫妻办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国家规定项目的免费避孕节育情况检查和计划生育手术服务。

2.强化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药具免费发放区域协作,建立“以流动人口药具需求信息为基础,以省际间合理调配为纽带,以发放网点建设为保障,以提高可及性为目标”的区域协作机制;开展全方位、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宣传,通过“多点分布、送领结合、卡网结合、委托发放、社区服务、自助服务”等模式拓宽发放渠道;把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药具专项经费按常住人口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将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药具的获得率和可及率等重要指标纳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考核评估。

3.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投入保障机制;依托城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开展针对流动人口特点的技术服务和宣传咨询活动;健全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点,利用流动服务车上门服务,增强流动人口服务的可及性和主动性。

4.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层协会组织,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我服务管理模式。

(五)落实双向管理职责,强化省际协作考评。

1.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评估制度。利用信息平台、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网络、信访和“阳光计生”投诉咨询电话等多种途径,完善各地自评、国家抽查、专家评估等相结合的评估机制,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成绩突出的地区进行表彰激励。

2.探索建立县级以上信息化工作监管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本管辖区域的流动人口信息进行查询、汇总和分析,在国家、省级系统实现区域协作层级监管。

3.加强省际协作的监管和督导。对省际间重点人群信息核查与反馈、网络化协作等信息,国家人口计生委进行月汇总;全员流动人口汇总数据和跨省个案信息,22个试点省份实行季报,其他省份实行年报。根据上述相关信息,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国家人口计生委将定期汇总分析,按月进行通报。

4.建立省际互评制度。省际互评每半年进行一次,国家人口计生委根据互评情况进行通报。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对跨省流出、流入数量前10名的省份(附件2)和前20名的县(市、区)(附件3、4),根据日常信息交互、免费技术服务、配合个案查处、征收社会抚养费、生育证办理、奖励兑现、服务维权等区域协作内容进行互评。2010年第一次互评于8月初完成并上报,12月底进行第二次互评并随自查评估报告同时上报。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2010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一盘棋”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本地区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估。

(二)强化落实。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继续深化省内“一盘棋”和推进区域“一盘棋”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并于5月底前上报。国家人口计生委将通过专题调研、召开片区会议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对区域“一盘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三)检查评估。依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三年三步走”实施方案》和区域“一盘棋”工作任务,国家人口计生委研究制定了区域“一盘棋”15条评估标准(附件1)。

2010年11月~12月,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对本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于2010年12月30日之前上报。

2011年1月~2月,国家人口计生委以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自评、省际间互评、国家抽查以及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评估,形成区域“一盘棋”评估报告,并依据综合评估结果评定2010年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奖,通报区域“一盘棋”工作进展情况。

篇6:关于印发《大连市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方案》的通知

筠连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关于“阳光计生行动”的实施意见 各镇乡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阳光计生行动”试点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拓展“阳光计生行动”的内涵,加强全县人口计生行政效能建设,切实保障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结合全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社会监督为重点,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切实落实“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基本思路

围绕一个主题:阳光计生,健康共享;突出两个重点:和谐计生,优质服务;抓实五项工作:建设阳光班子,带领阳光队伍,打造阳光阵地,搭建阳光平台,开展阳光服务。

三、工作目标

以政务公开带动“阳光管理”,以民主评议推动“阳光服务”,以社会监督保障“阳光维权”,不断提高人口计生部门的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建设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行业,增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四、具体工作

(一)建设阳光班子。

一是决策阳光。工作目标的确定及实施,重要资金和大额经费的安排使用,项目申报下达及实施,计生干部的推荐、选拨、使用,工作人员岗位调整,干部职工的评优选先、违纪违规的处理上报等重大事项,坚持班子集体研究和按规定向社会公示;二是行风政风建设。在全县深入开展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评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三是严肃纪律。严格执行人口计生“两个工作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二)带领阳光队伍。

一是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人口计生干部遵章守纪意识,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各项规定;二是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兑现服务承诺,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办实事、求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三是以 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业务能力有提升、本职工作上水平、服务群众见成效为目标,运用集中、分散、分层培训的方式,加强对县、乡、村(社区)三级人口计生干部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使“阳光计生行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四是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口计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促进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打造阳光阵地。

一是宣传阵地建设。县人口计生局在电视上制作“阳光计生之窗”专题栏目,在《绿色煤都》开办“阳光计生、健康共享”园地,在互联网和党政网上开通“阳光计生行动”专题,大张旗鼓地宣传文明、进步的新型生育观念,在全县形成浓厚的计划生育宣传氛围;二是人口文化阵地建设。打造品味高的人口文化阵地,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三是村级服务阵地建设。按照“十个一”要求按规划全面完善村级服务室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保健和优生优育指导等服务;四是深

化政务、村(居)务公开。在镇(乡)、村(社区)范围内,及时公开生育证发放、婴儿出生、社会抚养费征收、奖励政策落实、村民自治章

程及“三结合”项目帮扶等情况,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五是设立特约监督员。县人口计生局、镇(乡)、村要选出在当地德高望重、公正廉明、能积极参与工作的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或群众为特约监督员,特约监督员对县人口计生局、镇(乡)、村(社区)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县人口计生局选10名、各镇(乡)选6名、各村(社区)选4名。

(四)搭建阳光平台。

一是信息平台。各镇乡在互联网或党政网建立人口计生信息栏,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开各类人口计生政务信息、办事程序和工作等有关情况,增强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服务平台。在各镇乡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把《计划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办理纳入镇乡便民服务站集中受理,在农村倡导和推广代理制服务,由村计生专干接受当事人委托,免费为其代办《生育服务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与计划生育相关的证件办理服务,切实解决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等问题;三是工作平台。设置信访接待室和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和人民来信“绿色通道”,坚持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挂牌处理信访案件等制度,切实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开展阳光服务。

一是完善制度,强化服务,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为服务对象

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开展“四个一”服务,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在全县人口计生系统推行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满意的“四个一”服务;三是努力规范办事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态度,切实打造人口计生系统廉洁、高效、诚信的服务形象;四是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服务、生育文化服务、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优质的生

产、生活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五、措施办法

(一)健全领导机构。

县上成立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人口计生局局长为副组长、局班子成员及局机关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实施“阳光计生行动”领导小组;镇乡成立分管领导为组长、计生办主任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实施“阳光计生行动”领导小组,加强对“阳光计生行动”的领导。

(二)实行举报奖励。

在县人口计生局、镇乡、村(社区)要公开举报电话,反映县人口计生局的问题,可向县纪委进行电话或书面举报;反映镇乡的问题,举报人可向县人口计生局或所在的纪工委进行电话或者书面举报;反映村(社区)的问题,举报人可向镇乡计生办进行电话或者书面举报;县纪委、县人口计生局、各片区纪工委、镇乡计生办收到举报或转办件后,要立即进行调查,对查证属实 的问题,要对被举报人认真进行处理,并对举报人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对举报人保密。

(三 层层落实责任。

县人口计生局联系各片的领导,要对所联系片的镇乡的各项工作负责,对联系片的镇乡出现的问题负连带责任;县人口计生局联系各镇乡的联系人,要对联系镇乡出现的问题负连带责任。各镇乡联系村、社区的计生干部要对联系的村或者社区的工作负责,联系人对联系的村或者社区出现的问题负连带责任。

(四)开展达标活动。

在前两年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阳光计生行动”,按照建设阳光班子、带领阳光队伍、打造阳光阵地、搭建阳光平台、开展阳光服务的五项要求开展工作,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对县人口计生局、镇乡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并督促其整改,使各项工作全面提升,通过三年的努力,完成“阳光计生行动”的主要内容,并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公开及时、真实、全面,群众知晓率达到80%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显著改善,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通过3年的时间,全县100%的镇乡和村(社区)达到阳光计生要求。

(五)表彰奖励先进。

在今后的三年中,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年对县人口计生局、镇乡、村(社区)实施“阳光计生行动”的情况开展检查评比验

收,凡是县人口计生局、镇乡考核分在90分以下,对镇乡在计生年终目标考核中降低一个等次考核,对县人口计生局建议县委、政府年终目标考核降低一个等次;考核分在95分以上的镇乡命名为合格镇乡,考核分在90分以上的村(社区)命名为合格村(社区),凡是工作出色的优秀镇乡和个人,予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工作开展差、未完成年度目标的镇乡给予通报批评和限期整改,使“阳光计生行动”健康有序开展。

附件:

1、“阳光计生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2、“阳光计生行动”年度规划表

3、“阳光计生行动”考核评估细则

4、“阳光计生行动”举报电话设置和举报箱管理

5、“阳光计生行动”举报奖励制度

6、“阳光计生行动”特约监督员职责 附件1:

筠连县“阳光计生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甘华锋(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组长:胡天顺(县人口计生局局长)成 员:聂昌河(县人口计生局党组书记)刘平(县人口计生局副局长)练 红(县人口计生局副局长)范仕均(县人口计生局纪检组长)

陈志明(县人口计生局办公室主任)

黄启玲(县人口计生局财务负责人)汤朝先(县人口计生局政法股股长)邓平(县人口计生局宣技股股长)张信林(县人口计生局流管站站长)余正生(县人口计生局计统股股长)邓学军(县人口计生局计生协会秘书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范仕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2、“阳光计生行动”对镇乡考核评估细则

2“阳光计生行动”举报电话设置和举报箱管理

一、举报电话:

1、村设为镇乡计生办主任号码;

2、镇乡设为县人口计生局联系人号码;

3、县人口计生局设为县纪委信访室号码。

二、举报箱管理:

1、钥匙保管:①村举报箱的钥匙由镇乡计生办人员保管;②镇乡举报箱的钥匙由县人口计生局联系人保管;③县人口计生局举报箱的钥匙由县纪委信访人员保管。

2、信件收取:①按月收取一次;②做好登记;③妥善保存;④严禁撕毁。“阳光计生行动”举报奖励制度

一、举报内容

1、未限时办结。

2、服务态度差。

3、宣传品未进村入户。

4、未及时随访服务。

5、政务、村务未按季公开。

6、乱收费、乱罚款。

7、收费打白条。

8、按村规民约、未交纳保证金和违规使用保证金。

9、开假证明和开假手术证明。

10、违背《两个纪律》。

11、选用、录用、聘用违法生育人员为村、社区、社(居)干部和财政供养人员。

12、违法生育。

二、举报规定

1、实行实名举报。

2、执行查实奖励。

3、选用违法生育人员为村、社区、社(居)干部指从2008年起新任的。

4、违法生育指未受到过处理的。

5、奖励对象为第一举报人。

6、被举报人事前主动承认的除外。7、2009年全县人口信息核查出的违法生育除外。

8、严厉禁止乱举报,一旦发现将按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三、奖励金额

凡是举报符合内容条款1、3、8对举报第一人各奖励10元,符合条款4对举报第一人奖励20元,符合条款5对举报第一人奖励30元,符合条款6、7、8对举报第一人各奖励40元,符合条款9、10对举报第一人各奖励50元,符合条款11对举报第一人奖励100元,符合条款12对举报第一人奖励200元。

四、资金渠道

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在同级计生事业费中列支。

五、兑现方式

1、举报人属镇乡、村(社区)、社(居民小组)的由各镇乡计生办兑现到人。

2、举报人属于县级部门的由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兑现到人。附件 6: “阳光计生行动”特约监督员职责

一、按照“阳光计生行动”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对开展“阳 光计生行动”进行监督,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 权和监督权。

二、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随时将社会、群众反映的人口计生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归集整理,向县人口计 生局、镇乡、村反馈意见。

三、对人口计生干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承诺进行 监督,推动人口计生系统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

四、认真结合“阳光计生行动”的实际,全面开展明查暗访 工作。

篇7:关于印发《大连市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人口发〔2010〕1号)

委机关各单位,各直属、联系单位:?

现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根据本要点抓紧制定本单位2010年工作计划,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突出重点,集中精力,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谋划“十二五”规划为主线,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着力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人口发展的质量,提高家庭的发展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决策和统筹协调机制建设

(一)主动融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继续加强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兼职委员单位的联系,协调落实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职责。(办公厅牵头,委机关各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做好综合决策与统筹协调机制的顶层设计。加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等试点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试验区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继续开展综合改革示范市创建活动,加强经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继续落实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奖代投激励机制、县乡服务机构管理机制等三项改革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群众自治工作机制两项改革。(办公厅牵头,委机关各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切实督促后进转化。坚持分类指导,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持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关注人口大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较晚省和流动人口大省,重点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基础薄弱、政策落实难度大的地区的指导和督查,推动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办公厅牵头,政策法规司、发展规划与信息司、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宣传倡导和舆论引导。抓住《公开信》发表30周年的契机,组织开展重大主题社会宣传活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推进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大力开展党政干部人口理论教育,推动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及各地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轮训阵地开展人口理论教育和研究。(宣传教育司、办公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做好人口战略研究和发展规划工作,切实加强人口宏观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五)进一步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做好人口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衔接,加强人口因素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内在关系的研究,开展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稳妥推进人口城镇化的对策措施研究,深化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充分发挥人口专家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完善与高等院校长期合作模式。继续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长效机制。做好课题研究管理和成果转化工作。(发展规划与信息司牵头)

(六)完成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研究“十二五”人口发展思路,拟订“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草案,编制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做好规划的配套政策制定及项目编制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指导和推动各地人口计生部门开展区域和地区人口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终期评估。(发展规划与信息司牵头)

(七)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开展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二期立项工作。加快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探索建立与公安、民政、卫生、统计等部门的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发展规划与信息司负责)

(八)协助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信息核查和统计监测工作,提高人口基础数据质量。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制度改革,加强综合分析。加强统计监测点的工作,做好专题抽样调查工作。(发展规划与信息司负责)

(九)进一步加强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步伐,继续组织实施“以奖代投”综合考核评估工作。探索建立人口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加强人口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发展规划与信息司牵头)

三、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努力提高计划生育家庭保障福利水平

(十)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提高计划生育家庭收入和保障福利水平,特别是增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消费和发展能力。制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指导意见。(政策法规司牵头)

(十一)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三项制度”。逐步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政策覆盖面,争取提高奖励标准。妥善解决对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的扶助,总结推广建立完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制度的经验。完善“三项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专项督导,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政策法规司、财务司、办公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与相关惠民政策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新农保制度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参与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积极解决农村社区征地补偿款分配问题。继续推动扶贫开发、农业开发、教育、劳动力培训、危房改造等政策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政策法规司牵头)

(十三)加大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协调建立贫困地区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指导贵州省毕节地区实施“万户帮扶”和“千户示范”项目。落实支持西藏、新疆、宁夏等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政策。(政策法规司牵头)

四、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继续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

(十四)继续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积极开展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均衡营养等重点工作,促进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深入开展。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制定工作规范,开展优生管理和技术培训,改善服务机构优生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重点加强优生实验室建设,努力提高优生服务能力。继续探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有效工作模式。(科学技术服务司负责)

(十五)继续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加强对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推进省级创建活动。总结推广东部地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新经验。促进长效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有效减少非意愿妊娠。组织完成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竞赛活动,继续实施“三千人才工程”,加强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继续推进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建立口服避孕药首诊排查登记制度。检查评估《计划生育避孕药具政府采购目录》的执行情况。落实好四川地震灾区再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探索建立特殊救助服务长效机制。(科学技术服务司牵头)

(十六)加强对县乡服务站的指导和管理。加快推进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八项服务功能,加快数字化服务站建设。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管理,开展评定300个县级示范站和1000个乡级示范站工作。(科学技术服务司牵头)

(十七)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认真组织实施人口计生领域的“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项目,组织新的项目申报国家立项,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制定“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发展规划,加快部委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科学技术服务司、财务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大新型人口文化建设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十八)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婚育文明建设。适时推出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家庭、个人和单位代表。(宣传教育司牵头)

(十九)大力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继续推动西部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深入开展早期启蒙教育和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工程。(宣传教育司、人事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扎实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全面落实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全程服务、规范管理、严查“两非”等五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县(市、区)督促指导和专题培训力度。全面推广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制度。(宣传教育司牵头)

六、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重点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一盘棋”

(二十一)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部门综合治理,落实计划生育免费服务,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开展全国流动人口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推动条例的贯彻落实。适应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发展的新特点,开展人口流动迁移分布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价指数,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政策法规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扎实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工作机制,巩固省内“一盘棋”成果,推动实现重点区域“一盘棋”,努力实现到2011年全国“一盘棋”的工作目标。做好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和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工作,完善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着力推进网络化协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发展规划与信息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十三)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开展人口计生依法行政便民维权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推动各省开展自查和检查工作,深入研究依法行政重点难点问题。继续组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贯彻落实情况调研工作。做好媒体反映问题的调查处理和有关重点案件的督办工作。(政策法规司牵头)

(二十四)继续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执行效果评估和研究。研究论证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和异地缴纳产生的规避等问题,推动《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修订。推进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行政立法工作。做好地方立法指导工作,总结交流各地立法经验,推动科学民主立法。开展立法有关课题研究。继续做好部门规章的修改完善工作。(政策法规司负责)

(二十五)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加强对信访反映突出问题的汇总和分析,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力争在完善和制定政策层面上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加大对滞留重点上访老户问题的督查力度,联合开展信访事项督查督办。建立相关制度,推动各省(区、市)加快解决上访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工作。(办公厅、政策法规司、纪检监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建设,加快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二十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十一五”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认真编制“十二五”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关于重点改善计划生育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施条件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中央扩大内需等新增投资项目的贯彻落实。(财务司、科学技术服务司、纪检监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设。督促地方落实中央《决定》提出的到2010年末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达到人均30元的目标。研究协调“十二五”财政经费投入规划方案。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分事权、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财政投入保障模式,加快建立稳定增长、保障有力的财政投入机制。(财务司负责)

(二十八)进一步加强财务资产管理与审计工作。建设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开展基本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药具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司、纪检监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机制

(二十九)稳步推进“强基提质”工程。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协调落实人员编制、报酬等问题。落实《关于推进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管理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行政管理、宣传倡导、科技服务、信息综合、群众自治“五位一体”框架体系,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水平。(人事司牵头)

(三十)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步伐。拟定人口计生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生殖健康咨询师考试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全国统一的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考试。协调开发家庭计划指导师、人口社工师、人口信息统计分析师等新职业,做好教材出版工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开展人口计生系统优秀工作者和优秀集体评选工作。(人事司负责)

(三十一)加大干部培训教育力度。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机制和组织调训机制。加强培训教材、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形式,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人事司负责)

(三十二)大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组织开展“诚信计生”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完善群众自治工作机制,推动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革。(政策法规司、办公厅、人事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志愿者的作用。联合计划生育协会、人口福利基金会、人口学会、人口文化促进会、生殖健康产业协会等群团、社团开展活动。加快推进流动人口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组织和引导广大志愿者关怀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政策法规司、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办公厅、宣传教育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积极参与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负责任人口大国的良好形象

(三十四)增强在国际人口与发展相关领域的影响力。积极参与人口、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国际对话。继续推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南南合作,开展经验交流、人员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援外项目及产品捐赠工作,落实与人口和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签署的谅解备忘录。继续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探索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配合外交大局,积极推进中日韩区域合作,组织落实中日韩老年人家庭保健公共服务研讨交流。(国际合作司牵头)

(三十五)发挥国际合作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做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项目总结评估,积极沟通争取第七周期项目。认真实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中日、中澳、中德、中挪、西班牙基金、福特基金、社会工作等合作项目,总结和推广经验和模式,为综合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加强出国团组组织管理。(国际合作司牵头)

十一、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和机关建设,树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形象

(三十六)全面推进人口计生系统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人口计生系统实际,重点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教育,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深化“阳光计生行动”,广泛开展各项评议活动,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纪检监察局、机关党委、人事司、办公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和《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深化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党组学习中心组和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继续做好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和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加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进一步推进直属联系单位改革,推动直属联系单位科学发展。做好司局级领导干部自主选学试点和离退休干部工作。(人事司、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八)深入推进“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整治文风会风,完善机关工作制度,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继续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奖惩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强调查研究,落实委重点调研课题。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直属机关党建工作。做好工青妇工作,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机关党委、人事司、纪检监察局、办公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上一篇:电力调度所施工方案下一篇:幼儿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