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示范村规划

2024-07-29

绿化示范村规划(共8篇)

篇1:绿化示范村规划

东杨屯村“村庄绿化示范村”的申报材料

东杨屯村位于市区东南方向15公里处,地形地貌为丘陵区,是连福镇大村之一,现有人口1095人,总户数385户,耕地面积1829亩。近年来,我村始终坚持和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展开了“村庄绿化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一、领导重视

专门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和党员干部会议并成立创建“村庄绿化示范村”领导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确保“村庄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运行有效,惠及全民。加强领导,统筹兼顾,村干部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二、资金投入

村内绿化总投资145余万元,其中购国槐、油松、银杏等树木21万元,绿化树木9万元,观赏性苗木15万元;村南公园、村委会两处园林小品绿化投资70余万元;每年的四旁植树年均投入5万元左右;人工费25万;

三、规划科学、绿化达标

在村内两条主街道1700余米、村南公园及村委会大院种植绿化树木10000余株,主要树种有国槐、油松、银杏1000株,观赏性苗木共计2.2万株。在村南街道旁建造花池并种植观赏性花木。在村内两处绿化广场种植草坪3000平方米。同时配套了环村林带,公共场所绿荫覆盖,村内街巷全部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

四、制度健全、管护到位

为做好村内的绿化工作,东杨屯党支部、村委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制度确保绿化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保证村内所栽树木的成活率,村委专门固定两人经常给所栽树木修剪、除草、浇水,并与村内涉及农户签订了树木管护协议。

五、义务植树任务完成好

我村每年都能完成法定义务植树任务,适龄公民尽责率能达到97%。

六、绿化工程效益

通过绿化,提高了林木覆盖率和绿地覆盖率,调节了气候,净化了空气质量,增强了园林村建设步伐和人与自然和谐有机结合。

通过创建活动,全村环境得到绿化,村容村貌得到美化,为村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气息,得到了惠及全民的目地。

篇2:绿化示范村规划

汇 报 材 料

绿化村位于通港路中段,公路贯穿全村2公里,东临新仓村,西临老闸村,北临先锋村,南临戚浦塘,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本村区域面积4.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0亩,辖区内共22个村民小组,农户362户,总人口1510人。全村绿化覆盖率28%,自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来,通过民主管理、依法治村,全力打基础,用心抓落实,实现了组织建设有力、民主建设规范、法治建设扎实、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全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先后被评为太仓市文明村、新型农村科技培训示范村、太仓市人口与计划生育规范村、江苏省卫生村等。

在创建活动实践中,绿化村的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绿化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民主法治建设在全村“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组织村组干部反复学习党的依法治国方略,及中央、省、市、区关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相关文件,将创建工作列入党总支、村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其次是充分发挥党总支、村委会的领导职能,建立健全党总支、村委会组织网络,完善村委会及下属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工作制度,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党总

支副书记为副组长,村两委委员为成员的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组长负总责、副组长具体抓、其他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

二、充分实践民主,推进民主建设

绿化村在创建活动中,大力宣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大力提高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开展民主监督的意识,积极实践以“四民主、三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建设形式。

一是抓好民主选举环节。绿化村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健全完善了党组织、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充分保障党员和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依程序选举产生党总支、村委会及其下属组织。2009年下半年,绿化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总支和村委会,两委成员的年龄、文化结构得到了优化,班子成员团结廉洁、依法开展工作、全面践行民主、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是抓好民主决策环节。绿化村建立和健全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完善了党群议事会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做到了凡是村里的大事,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使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在工作中,村党总支、村委会坚持依法办事,不做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不做侵犯村民权益的行为,建立了会议、重大活动和日常工作记录,将重大事项的决策和落实情况、日常工作情况记录在案。特别是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决策,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记录在案,便于

群众的监督。

三是抓好民主管理环节。绿化村建立健全了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合法性、针对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民主性的原则,明确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年初,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工作规划和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承诺,都一一向村民公开。“两委”成员在半年和年终分别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情况,接受监督和评议。在对村民约束方面,绿化村根据《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结合开展创“文明户”活动,按照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将思想道德、遵纪守法、履行义务、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内容进行量化考评,建立完善了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理财制度,按时进行民主理财,使村务管理做到行之有规、处之有据,实现村民和村委会成员自绿化约束、自绿化教育、自绿化管理。

四是抓好民主监督环节。绿化村健全完善了以村务、财务、事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成立了民主监督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向全体村民负责,具体负责监督和检查村级财务、村民自治章程及其它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了村务公开栏和村民联系箱,按照规定定期向群众公布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财务收支等,受理群众对村里工作的建议、意见及有关违法违纪的举报,使村里各项管理和服务行为都置

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推动了全村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开展平安创建,推动法治建设

绿化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念为指导,在全村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依法治理,开展平安创建,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保障了全村治安和社会稳定。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

绿化村认真制定并落实普法规划和普法计划,健全完善了普法工作组织网络和制度,建成了法制学校和法制图书角,扎实开展村组干部学法活动,通过举办法制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办好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宪法、农业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农业生产与农村土地承包、家庭婚姻、计划生育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增强了村干部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二是扎实落实治理措施,推进依法治村工作

绿化村紧密结合本村生产、生活、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依法治理措施,首先健全完善了村民用法和法律援助制度,使村民能够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其次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建立了调解室,在全村强化“大调解”机制,坚持每周一排查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及时解决本村各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得

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实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有效预防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全面强化稳控布防制度,将过细的思想工作做在前,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切实将问题消灭在基层、化解在村内。

三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村”

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服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绿化村始终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村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了治安组织和治保网络,建立警务室和治安巡逻队伍,强化了十户联防制度,形成了村、组、户三级联防网络,坚持每晚巡逻值勤,较好地维护了全村治安秩序。建立了重点人员长效管理制度,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加强与他们之间的联系,时刻掌握动态。做好“两劳”回归人员、社会闲散青年的教育转化工作,坚持每月见面谈话不少于一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确保不发生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健全完善了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强化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四、扎实推进创建,实现和谐发展

在强化组织领导、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同时,绿化村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全村的各项事业取得和谐发展。

1.经济发展方面

绿化村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狠抓落实,全村经济工作不

断发展。

近年来,绿化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成立了太仓市绿化土地股份合作社、太仓市强绿农场专业合作社、太仓市绿化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太仓市惠绿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人民增收,农民人均收入14050元/年。

2.社会事业方面

绿化村始终把为群众谋求更多实惠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年来,累计投入100多万元,铺设了水泥道路,建设了惠及全村百姓的公厕、卫生户厕、三格式化粪池,建成了法制学校、农家书屋。

绿化村积极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每年对沟渠河塘进行疏浚,对荒田废塘进行整治绿化,完善了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卫生保洁全覆盖,显著改善了全村人居环境。

绿化村全心全意为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家庭服务,共为18户低收入家庭申请办理了低保、低保边缘,走访慰问100多次老弱病残孤家庭。全村无失学儿童,无老人、幼儿和残疾人被遗弃。

在全村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发生。同时积极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农保工作,全村参保率均达98%。

绿化村深入宣传教育,在全村营造良好的计生氛围,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建成了“世代服务室”,开展了“大宣传、大关爱、大服务”活动,计划生育率、季度服务率和期内综合避孕落实率每年都达到100%、98%和98%。

3.文明和谐方面

在经济不断增长、公益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绿化村积极探索把精神文明建设、反邪教斗争和科普宣传紧密结合。利用重大纪念日、重大社会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组织村民参与各种文化、娱乐、健身等活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普及生活科学知识,在全村营造一种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坚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 “文明户”、“卫生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工作,以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大力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全村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五、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

自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以来,绿化村经过认真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四民主,三公开”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系列民心工程的广泛开展,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民主和法治观念,村风民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村组干部坚持事为民所办、利为民多谋、权为民多用、情为民所系,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促进了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廉洁自律,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明显增长,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民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极大的增强了村民的法制观念,全村社会稳定、治安良好,走上来和谐发展良好轨道。

(三)村风民风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如今赌博、封建迷信、吸毒等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在村里几乎绝迹,邻里之间吵架闹事的现象少了,刑事发案为零,民转刑案件为零,无群体性械斗案件发生,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社会秩序良好,村民安居乐业。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继续大力推进依法治村,认真抓好“四民主,三公开”制度建设,切实落实村民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继续认真抓好农村的普法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形象直观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民主法治素质,把全村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篇3:绿化示范村规划

一、岩头镇屿根村概况

(一)区位条件

屿根村位于永嘉县岩头镇中南部,东邻溪南村,南靠芙蓉崖,西与里岙村相毗邻,北接芙蓉村,距岩头镇镇区仅1.5公里。岩头镇地处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大楠溪景区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近年来,岩头镇积极实施“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战略,旅游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岩头镇的旅游业发展对屿根村将有直接的影响。屿根村总面积166公顷,其中现有耕地11公顷,林地面积122公顷,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村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九曲坑沟龙戏水、双屿山左龟落洋、长蛇垅石孔雀尾、狮子悬铃白岩边、天炊饭笼板幛石、黄龙蟠窝牛角岩、五虎入川饮沟水、独角犀牛虎哺崽等屿根八景。村庄建设用地7公顷,现有211户,户籍人口738人,村民人均收入近3500元。

(二)建设背景及实施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妥推进。在2004年以前屿根村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2004年后在新一届村两委带领下,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及创建文明村生态环保村等活动紧密结合,着力改变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文明程度。通过该村在外企业能人的帮助下,投资50多万元,实现了道路硬化、墙面洁化、路边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全村累计拆除的大小露天粪坑13个,影响村容村貌的路旁简易屋9间,与此同时投资10多万建设一个生态公厕;以前村里的臭水池经过疏浚清理,成了村民的洗衣池;村口的闲置地经过平整后配备了健身器材,成了村里的健身中心,为村民休闲、锻炼提供了好去处;村口的废弃“烂田”经过挖掘处理,形成了环境优美的荷花池;村里的道路变宽了,还装上了路灯,方便了村民夜间行走;路旁建起了花坛,种上了桂花及其他的乡土树,形成了漂亮的绿化带;在每户村民门前放置了颜色各异的垃圾桶,引导村民不乱扔垃圾,村里的街道也干净了,一座“花园式村庄”已初步呈现,并于2006年和2007年先后获得省级绿化示范村和市整治合格村。

二、经验总结

(一)村两委组织坚强有力,统一协调,绿化见成效

屿根村有一个坚强的、一心为民的村两委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交错兼职,拧成一股劲,工作坚强有力,学习气氛浓厚,在村民中威信高,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对策、步骤、资金筹集等重大问题,确定了屿根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宣传,印制数百份宣传资料分发到户,达到家喻户晓,在本村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并积极鼓励村民参与,在此基础上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二)因地制宜,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整治规划

屿根村以“芙蓉三冠”山崖为依托,村落选址在山崖下不远处的平地上,一条山水溪流穿村而过,支流成涟漪状层层向外扩展,现状村庄自然环境优美。2005年,屿根村编制了村庄整治规划,制定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布局,规划的内容包含了住宅、村庄公建设施、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农业生态观光园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充分体现了乡村特色。科学合理的规划造就了一个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型农村。在后来的建设中按照整治规划有步骤地分期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农村产业单一,发展缓慢

屿根村近几年仅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离建设省级小康示范村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农民人均收入距省级小康示范村7000元还有较大差距。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农村产业单一,农业市场效益弱,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村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近几年仅发展了山药和杨梅种植业。没有作好岩头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旅游文章,如第三产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

(二)人文环境方面没有突出特色

像大多数附近的村庄一样,近几年的建设没有突出人文环境特色,屿根村的新建建筑也在简单模仿城市的风格,没有和所在地的地域特色相统一,传统楠溪江民居风格在这里很少被继承,传统人居环境活泼自然的特色与亲切自然的生活气息正在逐渐淡化。

四、提供几点发展思路

省级绿化示范村是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龙头,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目标,在村庄范围内对道路、河道、庭院、宅旁绿化和公共绿地进行全方位建设,屿根村在获得此荣誉的基础上应向小康示范村目标发展,本文提供以下几点发展思路:

(一)强化产业支撑,走产业创新路径

强化产业支撑是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的有效载体,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屿根村应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走新型产业路径,有效地增强农民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依托岩头古镇的旅游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观光生态农业和第三产业,并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服务体系的健全,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充分挖掘人文景观,塑造楠溪江流域农村特色

楠溪江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遗存和深厚的积淀。珍惜、保护、挖掘和利用好各类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是塑造楠溪江流域农村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屿根村在今后的建设中应保留村内的历史文脉,传承建筑文化。对具有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古祠堂和纪念性建筑等文化遗产应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彰显农村历史文化的底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在新农村建设中注意保护山体、河流、水塘,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注意体现农村的特色,村庄建设要克服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城市的倾向,建设田园风光型的新农村。

五、结语

屿根村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在今后的建设中应按照村庄规划因地制宜的分期实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形成良好的发展条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以岩头古镇为依托,发展新型产业,建设好公共设施,挖掘人文景观,这些对于屿根村的示范村建设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逐步完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保障制度

屿根村应加强村级卫生服务设施、文化设施的建设,在医疗卫生建设方面应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努力建好村一级卫生室;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要着力建好村一级的农民文化健身中心等;重视农民教育工程,抓好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以及科技知识、法律常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保障制度,形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摘要:以浙江省岩头镇屿根村为例,从获得省级绿化示范村建设进行几点经验总结,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要强化产业支撑、充分挖掘人文景观、逐步完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保障制度等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刘娟蔡功文.构建产业支撑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2007/11

[2].练玲陈士勇.城乡规划法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浙江建设.2008/5

[3].蔡丽蓉.整治村庄环境彰显生态人文和谐.城乡建设.2008/3

[4].王志远罗玲等.环洞庭湖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小城镇建设.2008/4

[5].新农村建设实务手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4: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

关键词树种规划绿化园林

中国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1-010-02

一、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

1,以乡土树种为主

由于生态因素的地域差别,不同的城市以及城市的不同地区,适于用作园林绿化的植物是不同的乡土树种对当地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强,苗源多,价廉,易成活,有地方特点,应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从保护自然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角度看,选用乡土树种进行绿化,是保护和维持地区自然景观特色的重要途径为了丰富植物种类,也可有计划地引进一些本地缺少,而又可能适应当地环境的或观赏价值高的树种。但一般应经过引种试验,才能推广应用。

2,要有利用观赏和人体健康

选择那些树形优美、色彩、风韵、季相变化上有特色的和卫生、抗性强的树种,可以更好的美化市容、改善环境、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根据植物群落学的选择进行树种规划时,应以乔木为主,形成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的复层绿化形式,提高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满足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生活、游憩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从速生和慢生角度来说,应着眼于合理选择、搭配慢生树种和速生树,达到即可早日取得绿化效果,又能保证绿化长期稳定的效果。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比例来说,应合理搭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达到四季景观富于变化的目的。3、抗性强的植物优先选择。抗性强的植物,是指对酸、碱、旱、涝、沙性及坚硬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对病虫害、烟尘和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的植物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如杨、桦等虽生长快,可很快成荫,但往往三十年后就衰老,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否则要影响城市绿化的效果。慢长树如柏、银杏等,要三、四十年才能见效,但寿命可达百年以上。为早日发挥绿化效果,应该以速生树种为主,搭配一部分慢长树种,尽快进行普遍绿化。同时要近远期结合,有计划、分期分批地使慢长树种替换衰老的速生树种。

3,常绿和落叶植物结合,针叶和阔叶树结合

为达到景观要求的色彩效果和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时间动态序列变化效果,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的花色、花期、叶色、叶的枯荣期、植物的体态、外貌等,并使之有机合理地搭配在一起,与园林绿地的功能相适应。

4,符合园林建设的要求

在作树种规划时必须考虑到园林实践问题,协调树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使园林绿化树种的综合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使植物之间能够相得益彰,要既照顾到目前又要考虑到长远的需要。

二、绿化树种的具体选择

1,公共绿地

向公众开放,主要功能是游憩,兼有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游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公共绿地应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病虫害少无污染,能满足公园绿地功能需要的树种。锡林浩特市适合公园绿地栽植的树种有:樟子松、杜松、白杆、侧柏、新疆杨、银中杨、垂柳、旱柳、垂枝榆、家榆、山荆子、花红、桃叶卫矛、茶条械、复叶械、五角枫、山杏、山桃、火炬树、沙枣、文冠果、暴马丁香、紫丁香、白丁香、红丁香、怪柳、榆叶梅、珍珠梅、玫瑰、黄刺玫、三裂绣线菊、土庄绣线菊、沙棘、红瑞木、连翘。

2,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对环境的功能要求包括净化空气,改善环境,隔声、防尘,杀菌、防病等。所以在进行树种规划时,要充分了解所选树种的生态习性;常绿树的比例不能过大,灌木树种数量要大些;由于居住区人口密集,管理任务量大,应该科学地规划树种,尽量选择树势健壮,寿命长,萌芽力强,病虫害少的树种;乔木:樟子松、杜松、白杆、侧柏、新疆杨、银中杨、垂柳、垂枝榆、山碴、花红、西伯利亚杏、皂角、文冠果、茶条械、火炬树、梓树、桃叶卫矛。灌木:紫丁香、白丁香、红丁香、暴马丁香、黄刺玫、珍珠梅、榆叶梅、玫瑰、土庄绣线菊、灰构子、红瑞木。藤本:爬山虎、葡萄。地被类:沙地柏。

3,学校绿地

校园是学生、教职工学习、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随着教育普及的加快,校园学生密集,营造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校园环境至关重要。校园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科学合理地搭配灌木和藤本,把校园布置得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本次调查中的大部分树种均可用于校园绿化,如:樟子松、杜松、白杆、新疆杨、加杨、垂柳、辽东栋、山桃、茶条械、五角枫、火炬树、紫丁香、白丁香、暴马丁香、珍珠梅、榆叶梅等。同时在靠近街道的一侧种植由圆柏、侧柏构成的绿篱,这样可以起到防噪、滞尘、吸污的作用。

4,行道树

行道树包括道路两侧绿化带及行车道分隔带里种植的乔木。街路上树木生长环境恶劣。现有的行道树树种单一,常绿树比例小。锡林大街的白杆,在闹市区表现出长势不强,病虫害严重、抗逆性差等不良现象。除环境因素和选种外,还在规划上存在问题,可以适当搭配枝繁叶茂的阔叶树种从而改变其长势不佳的现状。适合做行道树的树种为:樟子松、白杆、银中杨、新疆杨、垂柳、家榆、桃叶卫矛、复叶械、暴马丁香、紫丁香、白丁香、红丁香、珍珠梅、榆叶梅、红瑞木。适合做行道树的树种为:樟子松、白杆、银中杨、新疆杨、垂柳、家榆、桃叶卫矛、复叶械、暴马丁香、紫丁香、白丁香、红丁香、珍珠梅、榆叶梅、红瑞木。

三、园林绿化树种的规划

篇5:道路绿化的成功示范论文

引言: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性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摘要:道路绿化是城市环境的缩影,是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养护上要求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道路绿化不仅仅考单纯的养护,还是建立在养护基础上绿化景观的保持和升华,无疑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并积极采取措施,突破常规的养护模式进行道路绿化的建设性养护。

关键字:道路绿化景观措施建设性养护成效

一、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土壤瘠薄,苗木早衰、抗性差

道路绿化苗木的种植环境主要是中央隔离带、机非绿化带、人行绿化带和行道树,其特点是:四周硬质铺装面积大,建筑物多,光照条件差,绿化地带土质坚硬、杂质多、土壤污染严重、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行道树的种植成排成行,树种较为单一,易受病虫害侵染和传播。这样的环境特点导致苗木生长势弱,出现早衰、老化的现象,抗旱抗暴晒能力差。

(二)人为损坏

人为损坏是道路绿化存在的一个长期隐患,它使原本完整的道路景观出现成片的光秃现象,或部分地带因绿化的损坏、消失而成为附近居民的垃圾堆放区,这些不文明的现象都成为绿地中一个个横陈的惊叹号,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在我区的绿化养管中,人为损坏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商铺或居民楼的人为践踏,行人都有潜意识的就近原则,不绕道直接从绿带中穿过,没有路而自己开路;二是人群集合地的绿化破坏,如早餐集合点、小区门口、饭店门口、广场;三是工程多,很多地方都大兴土木,建筑垃圾的堆积及各种管道的开挖严重破坏的绿化养管的正常秩序。

(三)养护方式单一

养护方式的单一主要表现在一线工人养护技术的单一和上层管理方式的单一。

1、在不断推陈出新的21世纪,养护技术的改进速度相当慢,养护工人不是不懂技术,他们可以用操练多年的娴熟技术把道路上的养护工作做好,新的养护机械也可以在短时间熟练应用,但这些工作大多局限在常规的修剪、除杂、施肥、打药方面,而如何从理论上升华,如何应用更多的农药、肥料品种增强植物的生长势,打造更多形态各异的植物造型,如何从修剪上控制使植物的景观群落得到更协调的搭配,如何把自己从一个养护工人成长为一个“园艺技工”,他们往往缺乏这样的行动和构想,多年的养护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思想的僵化和工作方式的一尘不变,而在城镇道路里,只有那些栽满绿化带的乔灌木,年年类似的风景。

2、生产工人因文化程度和其处身的社会环境使其不能准确地认识到绿化工人的使命,承担绿化养护工作的管理技术人员则大多是因为没有从心理上引起重视和本能的惰性使其墨守陈旧的养护管理方式,在这种“以前都是这样做“的引导下将养护工作放在基础工作和表面工作上,没有实质性地深入发挥专业技术的作用。这也是由普遍的社会心理导致的,觉得绿化养护就是把苗木养活,没什么技巧,学养护往往没有学设计、施工有前途,于是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每个城镇的绿化养护领域往往都是工作多年的老职工,而设计、施工,这也就导致了养护管理方式陈旧的后果。

二、解决的办法

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效。

﹙一﹚强化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为加强养护管理的技术力量,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逐渐的融合,为养护的长效发展培养人才,在琐碎的工作中发现技术上的空白点,并寻求更完善的管理方式。养护职工是最前沿的养护管理者,直接关系着养护质量的好坏,是管理创造效益的体现者,在壮实管理队伍的时候,我们同时加强了养护工人的技能培训和养护班长的管理培训。培训只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的作用也只有长时间的实践才能体现,但是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一部分功效是养护工人经过培训,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自己本身的价值,养护人员不应凑一起再絮叨“家长里短”,而是讨论自己负责的路段有哪些问题,该如何管理。﹙二﹚强制要求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就要求我们的养护职工不仅仅是做好修剪、除杂、打药、施肥这些基本的工作,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意识,要求的管理措施和检查考核措施,每个月进行多次抽检和一次月检,绿地的保护、苗木的长势、开花植物的缀花状况、绿地的整洁度都列入检查的范围,一旦不合格便扣分、通报批评或严重的进行经济处罚,从潜意识里加强养护人员的细节意识。管理也就越来越完善。同时,养护的管理也逐渐改变了土壤贫瘠和人为损坏的问题。养护工人在高标准的要求下,为保持苗木良好的生长势,自发性地要求技术人员协助做好他们的土壤改良工作;在人为损坏上面,及时发现,及时修补,一些原本是草皮或麦冬的地带为改变易被践踏的现象换成有一定高度的花灌木,对一些门面前恶意破坏的地带则联合城管,进行执法,大大减少了公共绿地上损绿毁绿的面积。

﹙三﹚景观弱点的改造措施

对于如何形成最好的绿化景观,我们也只是处于一个摸索、发现的阶段,我们听取一些市民对于道路绿化最实际的意见,或者自己发

现的一些极为明显的弱点,然后进行小范围的修复、改造,主要有以下两个措施:一是对观赏效果不佳的植物进行改造,在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达到更好的绿化效果;二是增减或修剪植物,保持景观群落的空间层次感和丰富的色相、季相。如黄山路在拥挤的灌木球中挖除一些长势均等的灌木,使其空间上的高低对比感更强,成为季节性观赏性强的植物搭配。

优美的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作为绿化人,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更多更好的养护方式,力使我们的道路绿化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自由生动。

参考文献:

篇6:绿化示范村规划

一、学校概况

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位于岳新乡高石街128号,在国道319线旁,距安岳县县城16公里;辖区内共十一个村,一万五千余人;学校绿树成荫,芳草茵茵,优美的校园环境处处流露出岳新小学浓郁的文化底蕴。

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为安岳县岳新小学,1997年分校改为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于龙台片区前列,校区占地8亩,绿化投资8万元,校舍面积2494平方米,教学规模886人,共开设17个教学班,共有教职工45人。学校连续11年被评为“文明单位”和“卫生先进单位”;连续5年获“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一等奖;2003年被资阳市共青团、市教育局授予“优秀队组织”;2003年获县教育科研一等奖;2009年获县政府表彰的“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县总工会表彰的“先进教工之家”;2012年被安岳县宣传部、教育局评为“爱教片组织先进集体”等。

二、绿化的启航

2011年3月,学校就成立了“校园绿化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书记代维同志为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下设工作办公室,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提出人人参与绿色活动,开展绿色教育,实施爱护绿化、种植绿化、维护绿化行动。

三、绿化的历程

从分校至今,学校非常重视校园绿化工作。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人人参与绿化工作,把爱我绿地,种植绿地,绿护绿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使师生绿化意识大大增强。突出的做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从2006年起每年植树节开展“我与绿树同成长,我与校树同成才”大型的植树系列活动,人人参与植树,人人受教育,人人增强绿化意识。2、2010年初学校维修堡坎,按原规划方案原梯坎和树都被推掉,重新绿化,学校提出大胆设想,修改方案,在不影响整体规划的同时,保留有绿化面积,这一想法和意识得到林业部门的绝对支持,现保留原绿化面积200m2,新植树20多棵。

在短短的几年里,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校园绿化大见成效,绿地率达35%,绿化覆盖率达40%,义务植树尽责达100%。校园内现有1000余株红继木、2000余株雨珍、10余株蒲棕、20余株塔柏、3000余株的麦冬、有黄桷树10余棵、黄桷兰10余棵、桂花树4株、小叶榕树1株、雪松10余株、宝株香10余株、铁树6株、塔松10株。

四、绿化的展望

成果是辛勤工作的结果,荣誉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更是一种永恒的神圣的责任。作为安岳县绿化示范学校,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造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意识为目标,一如既往地努力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深远影响力的现代化、花园式“绿色生态校园”,把学校的创业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使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在科学、健康、绿色、环保、安全、和谐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发展。

篇7:绿化示范村规划

汇报

安岳县镇子镇玉清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位于镇子镇麻柳村三社。在内安线上镇子镇和周礼镇之间,距镇子镇四公里,距周礼镇四公里;辖区内共八个村,一万三千余人;学校绿树成荫,芳草茵茵,优美的校园环境处处流露出玉清九义校浓郁的文化底蕴。

目前,我校有566名学生在校就读,连中心校校区共三个教学点,共开设21个教学班,共有教职工48人。中心校校区占地面积8192平方米,有教学班14个。自1995年起,我校便高度重视、认真规划、确保投入,梦想把学校发展成花园式学校。2009年,学校以校长李德林同志为组长的绿化示范校创建工作小组成立,正式筹备绿化示范桃的创建工作。

经过自查,已基本达到了标准,现将创建县绿化示范校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为目标,本着学校美化、绿化与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来落实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在学校原有绿化的基础上,管理、巩固好现有的绿化成果,进一步查缺补漏,充实提高,努力构建绿色优美的学校生态环境、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

二、规划原则:

学校在绿化美化工作上要整体规划,向“四季常绿、花开满园” 的目标发展,突出本校特色,按本校校园地形地貌来开展工作,突出学校文化教育氛围,提高校园绿化美化的品味和质量,做到整体性、艺术性、层次性的完美统一,力争使校园达到绿化、美化、香化,把校园建设成绿草成荫、花香四溢的学生乐园。

三、领导小组:

校长、支部书记任李德林同志组长,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孟杰,具体抓校园绿化工作;

组员:李帮安

吴应官

杨涛

蔡顺平

孟贤礼

四、立足课堂教学,扎实开展环保教育及环境综合治理教育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针对学生特点,开展爱护身边的一朵花、一棵草、一棵树的主题活动,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美丽环境的好习惯。

五、绿化经费落实到位,绿化基本达标。

我校自1995年搬至新校区后,每年都要投入一定数量的绿化经费,累计投入十余万元。分期分批购进了塔松、万年青、小叶蓉、桂花树、银杏等绿化植物,以前河边的荒地,也动员学生在“我为学校植一棵树”的活动中,达到了绿化的目的。

我校中心校教学区总面积8192平方米,宜绿化面积约3200平方米,达总面积的40%左右;已绿化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绿化率约为80%。

六、利用活动载体,深化环保教育行为

近一阶段时间来,在创建“绿化学校”的活动中,全校学生与教师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环保行为规范进一步增强,爱护绿地小草,节约、回收资源已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同时还要求教师与学生回家向家庭和社会宣传环保,倡议大家使用环保新产品,自觉保护环境。

通过“绿化学校”的创建活动,校园进一步绿化、美化、净化,优化了育人环境,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校将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环境优美、次序优良、质量优秀的学生成长乐园。

篇8:浅析公路绿化规划

公路绿化的范围极广, 不同级别的公路其绿化的形式、范围也各不相同;一般公路绿化设置在公路、广场、桥涵、公路隔离带等周围。

公路绿化设计从本质上而言, 就是利用植物的布置与搭配的建筑物、构筑物, 使得交通行车环境安全舒适。所以为了行车的安全, 应该充分利用绿化的引导和心理调节能力。在细部上应尽量与造景布局相结合, 合理设置景观节点。

密关路 (编号:S205) 是密云县城西北部的一条市级道路, 技术等级为一、三级。密关路起始于京沈路白河桥东 (起点桩号k0+000) , 途径密云县西翁庄和石城两大重镇至大关桥 (终点桩号k26+244) , 全长26.244km。在公路绿化设计中, 要使得其具有“车动景异”的效果。另外在车速较快时, 驾驶员的眼睛注视点很远, 视野较小, 所以要尽量以大尺度的处理方法, 最好用片植的方法, 用这种较大的色块、线条的方式缓解视觉疲劳。可以在道路的中间部位设置绿化带, 减少驾驶过程的晕眩;还可以通过调节明亮度来保护驾驶员的视力, 即通过乔木的树荫来调节周边道路的明暗度;在隔离带圆头边缘起10m范围内不栽植花灌木, 来确保行车视野通透性。

在公路绿化设计中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即:在设计时一定要满足视觉方面的需求, 如晕眩、视觉疲劳, 敏感调节等, 利用人体的晶状体的需求来考虑;另外, 公路绿化的设置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就是保障行车人员的驾驶安全。所以, 公路绿化设计要满足安全上的一系列条件:道路两旁的植物、景观要具有层次感;将景观与该处的乡土树种、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相协调;公路绿化要将绿化与环保结合。

2 公路绿化施工组织

公路绿化设计要考虑到一致性、协调性, 即设计的绿化与该处的景观风格是一致的。另外整体与细部也要协调, 公路绿化的车动景异性使得绿化不可只是一个整体, 要将其分块, 而且颜色上应有些许差异,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视觉疲劳的现象出现。另外, 景观节点的设置不仅仅为了视觉上有良好的视觉享受, 还要注重其功能性。在驾驶过程中需要休息, 景观节点的设置 (比如停车场) 就能为休息提供空间。公路绿化的设计一定要避免单一、呆板, 要有主次性的区分。

另外, 公路绿化的设置, 要体现生态景观的意义, 一方面, 利用不同的景观元素, 结合此处各种类型的公路周围景观、数目、构筑物, 设置成不论色彩还是形态都极优秀的设计。最重要的是, 公路绿化的设计要结合工程措施, 如果可以的话, 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文化功能。

3 公路绿化施工难点

公路绿化工程的施工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就栽植地而言, 在公路周围设置种植区域的土壤地质大多较差, 土壤干燥贫瘠, 植物生长缓慢;另外, 通常而言, 公路并不都是笔直的, 大多是倾斜的, 特别在一些偏远地区, 它的道路坡度极大, 所以公路绿化中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还有一个相对较重要的难点就是植物的生长是离不开水资源的, 但是公路并不只存在于水资源较丰富的地方, 有些极为严酷的地方土壤下方的地下水匮乏, 所以这是植被生存的大难题;除此之外, 道路上来往的车辆不计其数, 再加上公路本身存在多条严格的管理制度。综合上述种种问题, 公路绿化施工、管养工作实施难度大。

4 公路绿化方法

为了有效减少上述事件的发生频率,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解决。

(1) 为了使得绿化植株能健康生长, 在不同路段可设置不同的植物, 使在公路绿化中, 植物能最大程度生长。例如, 密关路公路绿化设计在土质较好路段, 选择易活、速生、健壮的优质毛白杨;在常绿树种选择上, 主要选择四季常青、适应性较强, 耐旱耐瘠薄的桧柏。在花灌木树种选择上, 以小叶黄杨和紫叶小檗为主, 组成条形绿篱, 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在花灌木选择上, 栽植易活易管的太阳李、丁香、连翘。

(2) 现代公路修建过程中为了避免道路弯曲, 一般会遇山凿山、遇河架桥, 以此来弥补地势低的劣势。另外, 一条公路往往较长, 所以一条公路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 有时气候都不尽相同。为了使得设计出来的公路绿化能更贴近当地气候条件且能更好地适宜生存, 一般公路绿化要因地制宜设计。密关路公路绿化选择当地土生的乔木、花灌木, 依据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和要求, 合理搭配, 塑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艺术景观。密关路公路绿化在乔木选择上, 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 兼顾美化效果。密关路公路绿化设计在不同方面选择不同的植物, 并且不同的植物交相栽植, 营造出春花烂漫的公路绿化景观。

(3) 为了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并且为了能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应当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 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 要与周边环境协调, 要做到功能上的兼容。

(4) 在公路绿化设计中, 要考虑到安全性, 要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密关路沿途连续性绿化带显示出公路线形的变化情况, 使驾驶员能准确地判断前方公路线形走向。栽植毛白杨, 利用其高大来引导视线, 集中驾驶员注意力, 避免事故发生。在机非隔离带下部栽植低矮绿篱, 中部栽植花灌木, 上部栽植桧柏或毛白杨, 从空间的层次感上遮挡刺眼阳光, 有效降低对面车辆带来的眩光效果, 能有效预防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机非隔离带密集连续地栽植花灌木和绿篱, 一方面进行分隔, 限制进出, 从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另一方面栽植韧性强、耐冲撞的低矮树, 以形成绿墙, 为失控的车辆提供一个缓冲地带, 有助于降低事故的损害后果。设置侧向景观, 利用这种新鲜感使驾驶员行车时保持警惕。

5 结语

公路绿化设计在设计时要多方考虑, 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 根据不同的环境、地质等, 因地制宜, 而且在设计时要防止对自然产生破坏, 减少泥石流的事故发生。当然, 还要考虑到安全方面, 在驾驶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症状, 如眩晕、视觉疲劳等, 所以在设计中可以通过绿化的设计来减少这些症状产生。充分利用绿化的引导, 道路两旁的植物、景观要具有层次感, 将景观与该处的乡土树种, 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相协调。从视觉上说, 应该设置风格迥异的绿化, 分块设置, 减少视觉疲劳。要选择几种不同的植物, 交错栽植, 给人一种百花盛开、万物复苏充满活力的感觉。还需做到绿化与环保相结合以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同时, 公路绿化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域文化, 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 与周边环境协调, 要做到功能上的兼容。

参考文献

[1]李靖.浅谈绿化施工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6) :115~117.

[2]张国瑞.浅谈园林绿化施工管理[J].现代园艺, 2011 (10) :107.

上一篇:德国品牌cultz简介下一篇:初一抒情散文 : 友谊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