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

2024-05-03

范式(精选8篇)

篇1:范式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非理性投资行为与理性投资者的套利行为,行为经济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派是存在严重分歧的,可以将其归为“行为范式”与“理论范式”,见表1。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若金融产品的价格偏离均衡价格,这时候对价格高者做空头并同时对价格低者做多头,就会套取无风险利润。不过,这种观点受到了行为金融学派的质疑。行为金融学派虽然同样也认为当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出现时,毫无疑问这种机会将迅速被人发掘,但是行为金融学不认为理性交易者会立即抓住机会,使误价得到矫正,因为矫正误价的策略也可能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使得这种机会不再有吸引力,因此,误价很可能会长期地保持下去。行为金融学派认为没有“免费的午餐”,由于现实中的金融市场套利行为(理性投资者的活动)是有局限性的,因此,要享受“午餐”必须承担风险。“理论范式”与“行为范式”的争议的核心是,对于所发现的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到底是基本假定的错误引起的还是只反映人们预期心理(如对风险评价)的变化。

如果某种学说在理论或在现实经济中其假设条件不成立,那么盲目地应用理论指导投资决策、资产定价,在理论上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而在实践中脱离金融市场的实际进行投资活动,就会对金融产品价值的大小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重大的资金损失。究竟谁对谁错,目前没有定论。因此“理论范式”与“行为范式”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理性投资的系统结构与套利交易行为分析

从复杂系统角度来看,系统结构决定系统行为。那么金融系统结构是如何决定金融系统行为呢?本文认为,套利活动是这个复杂金融系统的其中一个子系统,该子系统行为是由市场价格、基本价值、理性投资者的多空头交易等要素组成的负反馈结构决定的(以下简记为子系统甲)。例如,当证券价格被高估时,证券价格高于其基本价值,理性投资者就会卖空证券(或增发证券),通过多空头对冲套利获得了无风险利润,造成证券价格下降;当证券价格被低估时,理性投资者就会买入证券(或回购证券),通过套利获得了无风险利润,造成证券价格上升。只要证券价格与其基本价值不相符,就存在套利机会。最终结果将会使证券价格达到均衡状态。

因此,套利力量将会推动市场重建均衡,结果推动市场走向均衡的供需力量一定会使它们的收益率变得相等。这一子系统的运行结果满足了“理论范式”,首先,一旦价格偏离内在价值,即产生了误价,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也就产生了。其次,理性交易者会立即抓住机会,使误价得到矫正。市场效率越高,误价达到均衡状态的速度越快;反之,误价得到矫正的速度越慢。

可以看出,如果满足了“理论范式”的假设条件,那么其理论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从理论上来看,通过套利获得了无风险利润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正是其基本的假设条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范式”的套利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两个方面:①无摩擦环境假设,是指不需要交易成本;企业的信息披露是公正的。②投资者理性的假设。即,第一,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投资者可以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第二,即使有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产生的,交易互相抵消,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格;第三,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而是具有相关性,他们在市场中将遇到理性的套利者,后者会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然而实际上套利是有风险的:即无摩擦环境风险暴露(如交易费用)、完全理性风险暴露。这样就会得出与“行为范式”相同的结论。在现实的经济中,其条件在许多条件下是不成立的。脱离市场的实际进行套利活动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另外,如果存在履约成本,也会使套利活动受到限制。而且,在金融实践中,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是否能始终保持理性,是令人怀疑的。更何况人们的想法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套利行为是否存在完全理性风险暴露,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从系统考虑,子系统甲的结构并不完整,是应修正和补充的。即使“理论范式”的假设条件成立,从实际情况来看,“理论范式”无法解释证券市场价格的过度异常波动,因此其理论存在局限性。

另外,“理论范式”也存在噪音交易者风险。噪音交易者风险,是1990年由de long提出、并由1997年shleifer和vishny发展的观点,指的是套利者为了利用误价反而在短期内加剧了误价的风险。原因在于很多现实中的套利者目光短浅,而并非目光远大。这是因为,很多进行套利的人(如专业的投资组合经理人),并非经管他们自己的钱,而是替别人理财。用施莱夫和vishny的话(1997)来说,这是“智力和资本的分离”。这种代理的特性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缺乏评估套利者策略的价值的专业知识,投资者可能会简单地按照回报来评估套利者的价值。如果被套利者利用的某种误价在短期内加剧,并造成账面损失,投资者可能会断定套利者不能胜任,并抽回资金。从而套利者非但不能渡过短期损失的难关,而且套利者还不得不在投资的最佳时机过早地套现。债权人会加剧这种困难局面。经历短期的损失后,眼看着自己的财产被蚕食,债权人会要求套利者偿还贷款,这使得过早套现的窘境雪上加霜。

三、非理性投资的系统结构与非理性行为分析

金融市场参与者之中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可用非理性投资子系统表示,以下简记为子系统乙。该子系统行为是由非理性投资者个人能力、信息、情绪、认知、买卖投资、市场价格等要素组成的正反馈结构决定的。当市场价格处于低价时,非理性投资者受到个人能力、信息、情绪局限,根据经验、直觉或不对称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往往使他们对证券价格的真实价值的认知做出错误判断,认为证券价格偏高(实际上低于基本价值),他们就会卖空证券(或非理性投资机构增发证券),结果造成证券价格进一步下降,市场价格出现非理性偏差。这就是在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反应过度或不足现象的原因。这一结论与行为经济学派是一致的。

实际上,非理性行为在金融领域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投资者行为常常与理性决策背道而驰。例如在中国a股市场的股票“四川长虹”,由于有几年业绩突出,投资者对该股票的预期便脱离公司的基本情况,将其优良业绩外推到较远的将来,如把它“想象”为蓝筹股、长期绩优股,直到它的业绩连续数年变差,甚至急转直下才开始转变对它的看法,股票价格才逐步调整。欧汀1998年在《金融学报》发表的研究表明,普通个人投资者每年会把已赚钱股票中的14.8%卖掉,与此相比,只有9.8%的赔钱股票被卖出(样本包括1万个人投资者账户),因此,愿意把已赚钱的股票抛售的程度是愿意把已赔钱股票抛售的1.5倍。那么,这种“赢则卖赔则留”的交易行为是否意味着更好的投资业绩呢?在这1万个股民的交易记录中,欧汀发现,他们卖掉的股票反而比留下没出售但已赔钱的股票的回报率更好,三个月后,被卖掉的股票平均回报率比留下的股票要多1.03%,一年内平均多3.41%。

四、金融市场的系统结构分析及实证研究

如果把子系统甲和子系统乙结合在一起,就可得到金融市场的基本系统结构。其共同作用会产生以下几种典型的结果。第一种结果,误价得到矫正。这是因为套利子系统成为主导负反馈作用的结果。第二种结果,市场价格出现过度波动。这是由于非理性投资子系统成为主导正反馈作用的结果。第三种结果,短期、中期市场价格出现过度波动,长期市场误价得到矫正。这是由于短期市场、中期市场非理性投资子系统成为主导正反馈作用。长期市场套利子系统成为主导负反馈作用的结果。第四种结果,非理性行为对价格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长期的。但是此时的均衡价格往往会偏离套利者预期的均衡价格。行为金融理论相比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最大的成功之一是通过一系列理论文章表明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相互影响的经济体中,非理性对价格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长期的,也就是说理性交易者的套利活动存在着局限性。

1907年,两家当时完全独立的公司――皇家荷兰与壳牌运输,同意按照60:40的比率合并它们的股权,但双方仍保留为单独的实体。皇家荷兰的股权最初在美国和荷兰交易,占两家公司总的现金流的60%,壳牌运输最初在英国交易,占现金流剩余的40%。如果价格等于基本价值,皇家荷兰的权益价值始终应该是壳牌权益价值的1.5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froot and dabora(1999)发现两者的股权价值之比严重偏离1.5,而且,皇家荷兰按平价有时35%被低估,有时15%被高估。

可见,“理论范式”与“行为范式”均是局部思考,因而得出结论是不完全的。证券价格的高低取决于理性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者的互动。证券价格的高低是由证券供求力量、套利力量、非理性力量此消彼长共同作用的结果。金融系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如果不同的人(理性套利者、非理性投资者)在同一金融系统中都趋向于同一结果,这就不能从个别人、个别事去找原因,而要看到其背后的结构,找到解决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即结构上的原因。过度地强调一个方面(“理论范式”与“行为范式”),将会造成系统失衡,金融系统动荡,带来意想不到的投资损失,增加金融风险。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m200610037007)”、“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校计划项目”、“北京物资学院证券期货创新与应用科研创新团队”资助。

篇2:范式

摘要:财务管理是每个企业的命脉,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在企业日常的运营中企业传统财务管理范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需求,面临着诸多问题。企业要加强对财务管理范式的改革和创新,以满足企业发展的管理需求,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强大作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就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性管理范式的特点、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化财务管理范式的对比、柔化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内容3方面对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进行探析,希望对企业财务管理范式选择有所启发。

关键词:传统管理范式;柔性管理范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日益严峻,现今世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企业还使用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日常企业管理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因此,柔性财务管理范式就应运而生走进了大家的视野。相较于刻板遵守固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范式,柔性财务管理则更加注重通过人性化的诱导来进行财务管理,提升管理质量。

一、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性管理范式的特点

传统财务管理范式是一种较为侧重强制性的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的财务运作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来执行,从而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控制,进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一种刚性管理模式。而柔性财务管理范式则是比较重视以人为本,通过对企业员工心理的引导,加强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从而对企业的财务进行诱导式管理。这种柔性管理模式没有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刻板,以人性化管理为主,更加容易被企业员工所接受并融入进日常的工作中去。

(一)传统财务管理范式的具体特点

传统财务管理范式是强调对企业实施规范化、流程化的财务管理,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其将专业化的管理思想融入进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将企业各部门划分开来进行独立的分层管理,最终通过企业财务部实现统一管理,是一种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进行集权管理以及相对分权管理的刚性管理模式。

(二)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具体特点

柔性财务管理更注重诱导企业员工自发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财务管理的目的。它强调将企业的发展策略与同行业市场领先战略相结合总结出一套管理范式,让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建立网络化的企业管理结构,将财务管理的界限打破,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调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柔性财务管理没有固定的管理程序,而是顺应市场的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进行灵活的调整,以最佳的状态实现对企业财务的优质管理。

二、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化财务管理范式的对比

传统的管理范式主要依靠企业制定的各项财务计划来进行企业经营活动,安排整个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方法流程比较固定,思想模式刻板,不能随着周遭的环境变化和突发状况进行改变,很难达到最好的财务管理效果。而柔化管理则以人为主,将强制性管理转化为人性化的诱导,结合传统模式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能够在企业的管理运营中随时调整管理方向,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传统财务管理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化管理制度体系,在实施过程难免遇到问题,又不能及时作出调整,而柔化管理则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三、柔化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柔化的财务管理也同传统财务管理一样需要健全的管理体系来实现企业最终的财务管理目标,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基于此进行人性化的灵活管理,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微小的差距就能够带来不一样的结果。企业在内要重视员工的素质培养,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杜绝不良风气的出现及蔓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在外要做好公关工作,与原材料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企业打好关系,强化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便于柔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在外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其管理的高效性是每个企业发展潜力的具体体现。目前,传统财务管理范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高速的发展需求,企业需要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柔化财务管理范式是基于传统财务管理范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人性化设置,摒弃传统管理的强制性,引入灵活多变的柔化管理思想,改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红娟.浅析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15):285-285.

[2]曹新.试比较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J].商场现代化,2015(17):230-230.

[3]刘嘉雯.浅谈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5):274-274.

篇3:范式

产业就业结构是指就业在各产业及产业内部的构成, 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和数量对比关系的总和, 是狭义的就业结构 。钱纳里、艾金通和西斯姆等人把现代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 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产业结构标准模式”, 分为以产值结构为指标的“标准结构”和以劳动力就业结构为指标的“标准结构”两种 (见表1) 。

注:表中结构偏离度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计算所得

资料来源:Syrquin M. and H.B. Chenery, 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 [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s, Vol. 3, 1989

对大多数国家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的综合描述。“产业结构标准模式”促进了我国学者对产业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我国大部分研究通过对各地GDP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借助就业弹性、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分析等指标或分析工具, 对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标准结构”或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 或者对我国某一地区的产业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对策。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经济政策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但缺乏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形成、演进动力和演进规律的系统性研究来支撑就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2中国就业结构的演化进程及特征

2.1中国就业结构的演化进程

建国以来, 中国产业就业结构在产业政策、就业体制、宏观经济发展等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态性 (见图1) 。

(1) 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

这段时期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有明显的振荡特点。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全力推动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 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中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次产业的比重急剧上升, 以农业为主体的第一次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 50年代后半期第二次产业陡增20.1个百分点, 第一次产业急降22.9个百分点, 而同期的就业结构变动很小, 直到1962年第一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仍占82.1%, 第二次产业只有8.0%, 二者只变动1个百分点左右。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 (1949~1999) 》, 《中国统计年鉴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9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es.gov.cn/,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 (1996~2002) 》

(2)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对计划经济时期的“适当调整”时期, 第一产业得到了恢复性发展, 第三产业的比重也适当地调高, 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明显下降, 产业结构表现出向一般模式靠近的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逐渐增加, 因此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第一产业基本不变, 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下降。

(3) 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

进入 90 年代以后,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并不稳定。90 年代以后,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在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比重有所提升。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 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低谷, 第二产业的比重也随之下调, 第三产业的比重得到了提升。到2000年, 农业和工业的产值比例已变化为15.9:50.9, 产值结构渐趋合理, 而我国相对应的就业结构为49:24, 差距依然很大。多年来, 我国只有第三次产业的产值比变化与就业比变化是基本协调的, 但是按国际标准模式衡量, 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仍然落后。

2.2演化进程的特征

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化历程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路径依赖性。首先, 就业者、企业、经济部门在行为表现上的多样性, 企业总是按照符合现状的政策经营和进行要素选择, 对政策的赢利可能性把握也不同。其次, 就业结构的变化和系统中的变量既通过系统的筛选机制呈现出来一定的规律性, 又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扰动现象, 这使传统经济学试图在一个给定的包括一切可供选择办法的集合中寻求一种全盘的、一劳永逸的长期最优化难以实现。第三, 由于就业结构随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性和经济发展在既定方向上的惯性, 就业结构的演变路径呈现出前后连贯和相互依赖的特点, 这一变迁路径可能沿着良性循环轨迹发展, 也可能向非绩效方向发展, 甚至“闭锁”在某种无效率状态。我国经济发展与国外发展阶段不同, 而时间的一维性使发展路径具有不可逆性, 所以, 简单地与国外就业结构演变的标准模式类比, 无法真正诠释我国就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演化范式的引入

目前大多数对就业结构的研究都基于均衡分析的基础上, 常用的衡量指标为结构偏离度 (结构偏离度=GDP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产业构成百分比-1) , 当结构偏离度为零时, 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在总量上达到均衡状态。均衡思想认为:当结构偏离度越接近于零, 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就越合理;当结构偏离度零, 该产业应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使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保持一致;当结构偏离度小于零, 意味着该产业已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者, 应该促使劳动力从该产业流出, 转移到其他部门。

然而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有着与国际标准模式不同的重要特征:第一, 与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相比, 中国的产业结构偏差较大, 并且偏差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扩大, 其中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已经超过国际标准模式的水平;第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结构偏差趋向均衡的速度大大慢于其他国家。还有研究也发现, 中国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国外的一般模式有着较大的背离。而致力于了解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一般规律”的研究者也发现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 例如, 虽然服务业没有取得预期的高速增长,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没有显著提升, 但中国却能在长达 20 多年的时间里, 保持几乎是全球最高的增长速度;服务业发展滞后并没有成为增长的障碍。

因此, 就业结构有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它具有路径依赖性, 同时又有不确定性。就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不是如图2-①中的稳态, 也不是图2-②中的不稳态, 而是图2-③中的亚稳态。

参考:陈平, 《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动力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9

就业结构理论主要是研究相关要素的组合、关联与演变规律。产业就业结构直接反映不同产业之间就业的相互关系, 是产业结构与影响就业各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 就业结构反过来又会影响产业结构, 从而改变影响就业的各因素在产业中的作用大小与方向。因此就业结构的研究将由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分析, 经济学中常常采用线性或可线性化的模型对经济学中的问题进行动态分析, 线性模型具有较标准的正规轨迹, 比较容易获得解析解, 但是就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非线性发展的, 因此线性模型就不能准确地模拟就业结构的演进。谢正磊、林振山等 (2005) 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村劳动力——城市劳动力——劳动力市场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劳动力转移的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农村劳动力——城市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4结论

就业结构是一个开放的复杂非线性系统, 其演进过程无疑受非线性效应的制约。用线性模型表达其演化规律, 精度并不理想, 因此用演化范式进行研究, 建立就业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非常必要。目前对中国就业结构演进问题还是定性描述, 尤以线性描述为主, 且不涉及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对一个系统来说, 如果只有相互的线性作用, 其线性作用即使再强烈, 也只能引起量的增减, 决不会引起质的变化。只有当系统存在非线性作用, 才会出现涨落和突变, 才能出现崭新的结构, 显然就业者、用人部门和就业结构之间更符合非线性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探讨就业结构形成模式, 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结构比例对促进我国就业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稳定增长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 在制度演进的过程中, 行为者的观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主观抉择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摘要:如何促进就业结构的演进过程既有利于增加就业又有利于经济增长, 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就业结构演进过程表现出多样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路径依赖性等特征, 通过演化范式阐释就业结构的动力作用过程和演化机理。

关键词:就业结构,演进,演化范式

参考文献

[1]Syrquin.M.and H.B.Chenery.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s, 1989 (3) :201-222.

[2]万继勋.建国以来劳动制度和就业结构的演变[J]瞭望, 1986 (37) :18.

篇4:范式

【关键词】 柔性财务管理 范式 传统财务管理

引言

范式一词的含义是共同显示,词源是希腊文;除去本身的含义之外,还可以引申出如模型、模式、范例、规范等含意。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马斯·萨缪尔·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是“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一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 这是库恩范式哲学的基础,这种哲学有三个层次:模式、方法和技术;基本定义和基本理论;价值观。其中价值是最高层次,范式基于价值观,没有价值观就没有范式。因为范式是理论化的坐标或罗盘,以此为基础才有可能对某一研究范畴进行归类与规范。

1. 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区别

在工会财务管理中,刚性财务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在此基础上,柔性财务管理应运而生,并得到越来越多的财务界人士推崇。柔性财务管理是一种人性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柔性财务管理是集现代财务管理意识与传统文化思想于一体它是在现代科技基础上,充分调动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发挥个的潜能,提高各种财务资源的利用程度,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柔性财务管理以人为本,崇尚价值思辨论,是在没有任何企业资差异的情况下能产生很大理财效果差异的财务管理。

而传统财务管理是具有强制性特征,只强调带有强制色彩的只强调遵守和服从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完成各项财务指标,否则便给予惩处。随着集团企业的扩大和地区分散性增加,使得财务管理的难度加大,许多企业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境地。

柔性财务管理方式的思想特点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表现在对财务活动的组织和财务关系的引导式处理关系;第二方面表现在与引导式管理方式相结合的财务关系的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往往是根据企业的计划去组织财务活动,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柔性财务管理强调的是根据环境的变化,引导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理顺财务关系。变过去的简单化的债权债务关系为合作关系,变过去的竞争对手关系为互利共赢关系。财务管理方法的柔性主要表现在改变过去程序化、刚性化的财务管理方法为非程序化、柔性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如为了缩短财务预算周期,用并行工程的方法来编预算;将过去的刚性责任中心改为柔性责任中心,科技人员在企业内部自由流动,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我们财务管理要采用相应的办法去支持企业的各种创新活动。通过合理加大产品设计的投入,既满足用户的质量需要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又降低企业总成本。这些都需要財务管理的方法更加柔性化: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ERP系统使财务管理方法柔性化,既能快速满足用户需要,又能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益。

2. 实施柔性财务管理的环境条件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财务管理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主要是针对“钱的管理”。柔性的财务管理是基于客观现实,考虑了各项资本,根据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进行分析,从单一的财务指标考核到分析性考核,从硬指标考核到软指标考核,人力资本参与分配,使财务管理反映了客观现实,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2.1.建立柔性与刚性并存的财务管理制度文化

财务管理制度文化是与企业管理思想,经营准则和其他观念并存的。企业柔性管理制度文化对环境的要求变化敏感,处于相对变动状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文化只有一方面保持刚性,从而保证从整体上协调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保证其能长久地存续下去,保证企业财务行为主体对其认同的简洁性,依赖感,另一方面又尽可能的体现它的柔性,从而使企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企业在理财上有充分的创新空间。

2.2. 建立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本管理的柔性体系

柔性筹资投资营运资本管理体系是保持弹性的资本结构,随时调整经营规模和投资结构在保持对流动负债的支付能力以外具有的维持日常经营活动的流动资产。

结束语

柔性财务管理范式意在让企业建立良好的弹性财务管理体系,不再以资金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人为本,更加人性化的协调创新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韩艳华 柔性财务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4).

[2] 白艳丽 柔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经营管理者》.

[3] 陈璐 现代企业柔性财务管理刍议.

篇5:政治教学范式

政治是中专教育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政治没有兴趣,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所以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如何帮助他们学好政治一直是职业学校政治教师关注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现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政治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并提出激发中职生政治学习兴趣的策略,旨在为中职政治教学指明道路,对提高中职生政治学习兴趣乃至政治学习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

篇6:英语作文经典范式

一、段落安排:

1、第一段一般是引出问题,记住题目中关键词一定要出现,要有长句子;

2、第二段是重点集中火力写好这一段,把最好的句子要朝这放,要有复杂句子;

3、第三段总结全文,呼应主题,发出号召,要有高级句子。

二、句子分类

1、第一段最好用一个主语从句一个并列句,两个宾语从句,将事实用宾语从句说清(最多两句)。全段最好写三到五句话,不超过五句,除了基本主语从句的WH开头的句子外,要会写IT构成的主语从句。

2、第二段要将基本意思分成层次,多记几个连接词,比如“to begin with , furthermore , last but not the lest ”,这为一组连接词,表达三个意思,还可以换为其他的,连接词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得高分。同时,第二段要能综合写出名词性从句(三到四个),状语从句(一到两个),定语从句(限定性定从一个,非限定性一个),分词作状语至少两个(分词放句首一个,分词放句末一个),练练自己写句子的功夫。

3、第三段要总结全文,一般是一个简单句、一个名词性从句(通常都是主语从句)和一个倒装句(only的倒装形式)。

三、注意事项

1、意思要表达完全

2、不要出现错别单词和错误句子

3、句子之间要有过渡和衔接

4、注意句义要分层次性

5、同一句式不能经常反复出现

6、同一高级词汇不能重复出现

篇7:《范式字巨卿》阅读答案

A. 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B. 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C. 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D. 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文中“少游太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

B. 烈士,古义指有志于建功立业之人,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C. 辟,指征召出仕,与文中“举州茂才”都

由皇帝直接向社会征聘任命。

D. 夷,古时对我国东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后也可用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式信守承诺,按时拜访老友。范式在太学求学时跟张劭关系很好,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后要去拜见张劭家人,到约定的那天,范式果然前往。

B. 范式接受重托,不负同窗之谊。范式与陈平子虽同窗却从未见过面,平子生病快死的时候将身后事情托付给范式,范式将平子视作死友,照料平子的妻儿。

C. 范式不求回报,淡泊名利。范式将平子的灵枢护丧完成后就哭着离去,后来有官吏到京师上书称述范式的事迹,范式受到三府征召,但他都没应召。

D. 范式偶遇故友,为他深感惋惜。范式与孔嵩本是好友,范式巡视本州到新野,孔嵩主动担任向导骑马去迎接范式,范式一见便认出了孔嵩,为他

处境感到惋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篇8:范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新思想, 第一次在报告中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独立学院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创新了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但是最近我们在调研了浙江省的一些独立学院中发现, 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任务仍然较重, 一些教师周课时达到16节, 上课之余精力消耗殆尽, 无力发展自己。“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的种种事物几乎全都获得了以后, 精神生产才能进行;那些既不为生活所必需, 也不以人快乐为目的的审美创造, 最先出现于人们开始有闲暇的地方。”[1]独立学院的发展主体是教师, 教师需要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需要自由时间和空间, 虽然独立学院定位为教学型学院, 但是从育人的角度来讲, 我们现在主要是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人才, 这也就要求教师成为创新型教师, 科研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 而且从一所独立学院的长期发展来说, 需要培养大师型的教师, 这就需要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大发展。“城邦国家的目的就是培养把贵族精神和学术研究、哲理玄想、审美创造结合起来的有文化的公民。这种结合只是存在于那些有闲暇的人们中间。因为闲暇提供的物质基础, 包涵的智慧、中庸、愉悦使公民的个性要求与社会 (城邦) 达到相对的和谐, 从而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 能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出个人的创造才能。”[2]“事事必求实用, 是不合于豁达的胸襟和自由的精神的。”[3]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师管理必须由经济管理范式转换为人学范式, 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独立学院教师管理研究概况

冯伯麟根据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预备性调查, 假设影响教师工作满意的主要因素有:一是领导因素。二是社会参照因素。探讨了教师与其他职业地位的差异感觉对教师工作满意的影响。三是考试压力。考察了考试压力对教师工作满意的影响。四是个人背景因素。即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教师对工作强度的满意度较低, 高学历的教师对工作满意度低, 领导的管理方式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因素。[4]

王卫平通过对新疆五所独立学院教师的调查, 从分析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入手, 将新疆独立学院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作为研究中分析问题的钥匙。研究结果表明, 在影响教师资源配置的众因素中, 教师资源的结构性因素、科研投入、教师薪酬水平及培训水平在提升教师资源配置效率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构建新疆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的主导性作用。[5]

郑玉刚、王红毅认为, 高校应认识到教师是管理当局的合作者, 是学校的支柱, 激励教师要从教师地位、收入分配、能力识别、动机评判四方面正确认识, 激励手段应多样化。[6]

郑哲提出了防止地方高校人才流失的相关对策, 包括四个方面:创建有利于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社会环境;创建局部优势, 建立地方高校人才稳定机制;注重实效, 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7]

张丽萍认为, 独立学院教师职业认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职业成就动机淡漠与功利色彩较浓并存, 单纯的职业化倾向与敬业意识弱化并存, 自我价值追求与职业价值缺失并存, 职业情感丰富与人格魅力淡化并存。造成独立学院教师职业认同弱化的原因, 既与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教师的职业认知有关, 更与独立学院的管理环境有关。[8]

辛朋涛认为, 一是引领与激将———增强教师自我实现动机的两个重要方法。一方面, 学校领导人只有率先从事创造性教学活动, 对教师才会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 “请将不如激将”, 有时在正面号召起不到作用时, 换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以师为本———积极创设教师负责任的愉快环境。事实表明, 量化的呆板管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 使学校失去了安宁。为此, 必须改变教师管理方式, 使教师在愉快中负责。不仅是对教师人格的尊重, 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三是职位晋升———一种激励教师的恰当手段。教师渴望职位升迁是一种存在的事实, 有效的管理又强调“因需而管、对症下药”, 进行职位晋升的教师激励原则上说是可行的。四是和谐人际关系———教师寓教于乐的润滑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是教师顺利工作的可靠保障。五是尊重教师———提高教师对工作的忠诚度。提高教师对工作的忠诚度, 需要学校领导给出教师足以尽忠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充分尊重教师, 包括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 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 构建以教师为本的学校文化等。[9]

经济范式管理下的独立学院教师及其困境

“与北美大学相比, 中国大学的组织与管理有两点根本不同:制度化的精英主义和单位制度, 其他不同均源于此。这两点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 因此, 这些特征不会迅速发生根本性变化。”[10]在过去的十多年, 制度化的精英主义依然如故, 但单位制度却受到市场化改革的严重挑战。独立学院发展至今是在经济范式思维下的产物, 办学之初, 我国生产力水平未达到提供足够资金的水平, 为了缓解这样的上学难的局面, 就采取学生上缴一定数额的学费的民办模式, 这些资金缓解了母体院校的资金困难, 支持了独立学院的发展, 满足了群众要求, 促进了社会发展。取得好处的同时, 也产生了不利的一面:就是一种经济思维范式, 那就是将独立学院作为一个经济体来看待, 独立学院的学费资金成为某些母体学校的资金来源, 按照经济学理论, 办学主体享受股东的经济利润受益, 这是合法的。既然将独立学院视为一个经济体, 那么按照资本利润来源分析, 就是办学成本尽量压缩, 经济产出尽量扩大, 这符合马克思关于资本的本质的分析。这样的思维方式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将独立学院经济化、利润化的后果, 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处于成本的考虑, 配置教师较少, 同时在职的教师担负的教师任务重, 工作量大,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资源不足的情况已经得到了部分改善, 但是教师的自身发展受到了约束, 教师需要发展自身的时间和空间。市场行为逻辑的揭示, 在独立学院制度变迁过程中, 独立学院的第一集团的利益即教师利益诉求始终被边缘化了。身为后现代主义思想大师之一的福柯敏锐地洞察到一些现象:“在任何社会里, 话语一旦产生, 即刻就受到若干程序的控制、筛选、组织和再分配。”[11]当今世界“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有权力关系”。[12]正是范式的存在, “构成了话语生产的一个控制体系, 它通过同一性的作用来设置其边界, 而在这种同一性中, 规则被永久地恢复了活动。”[13]于是, 关系建构与结果博弈成为独立学院教师进行利益聚合与利益表达的主要渠道。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就在于以市场作为其生发根本动力, 其制度安排的生成和变更却不依赖于市场机制, 而依赖于办学母体的利益聚合与利益表达, 是政治制度供给的结果。

人学范式管理秉承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根据斯腾伯格的心理学理论, 人的智力层次不一样, 教师大致可分为实践型强的教师、教学型的教师、科研型的教师。科研是艰难的探索过程, 有人穷其一生未必有所收获。尽管如此, 但独立学院作为本科层次的学院, 科学研究是其固有的本性, 高深学问是大学的逻辑起点。换言之独立学院有培养教师成为终身探究创新的责任, 创新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特性, 唯有科研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唯有创新型的学生才能创造出创新型的社会, 才能为民族和国家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的发展需要什么?我们暂且不提思想自由需要教师自己内在的兴趣为动力, 单纯就外部条件来说, 基本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是极其重要的客观条件。闲暇是教师能够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给予教师闲暇时间教师未必能够创造出成果, 但是不给予教师闲暇事件则教师必然不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古代希腊,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总结的:“一般思想家都承认,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城邦中, 必须大家都有闲暇, 不要因为日常所需而终身忙碌不已。”“个人和城邦都应具备操持闲暇的品德。”[3]闲暇与智慧:“求知是从类的本性。”[1]“智慧为闲暇活动所需的品德”, “闲暇愈多, 也就愈需要智慧”。[3]闲暇是人生的一种人微言轻, 不能为实用所拘。操持闲暇就是超脱他人他物的役使, 在理性的指导下, 追求人的本性的充分实现。“理性即人之真我”, 是人的本质的体现, “高出于人性中物质之部分。”[2]人是为了工作而活着, 还是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如果人是为了工作而活着, 那么人的目的是为了工作, 工作成为了人的目标, 那么人就是为了这项外在的目标而存在, 这样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去工作, 工作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才能实现一种个人利益的公共利益化。毛泽东同志讲:“人总是要死的, 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其实质还是追求一种集体主义的东西, 定位于个人利益服从于大多数利益, 这样的价值观影响深远, 现在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 工作的目标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 这符合马克思主义, 当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到了一定顶点的时候, 就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那么这两种思想哪种更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最终目的, 应该说是两者兼顾, 目前更应侧重教师个人自由发展的统筹兼顾。因为长期以来独立学院的教师都是给学院做贡献的价值观更重一些, 在学校招生量大、资源极端缺乏的情况下, 教师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从教师和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看, 要应强调和坚持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活着的这样一种价值观。独立学院办学的主体是教师, 只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学院的良性发展, 否则学院发展将会成为无本之源。追求教师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活着的价值观可以发展教师的自我实现灵魂。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学范式不将教师视为机器, 而是将教师自身发展更加重视。正如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老祖母所说:“人类有一个灵魂;它永远活着, 即使身体化为尘土, 它仍是活着的。它升向晴朗的天空, 一直升向那些闪耀着的星星!”

因此, 独立学院不仅坚持硬件建设, 更要发展大爱精神, 立足培养大师。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怎么才能在独立学院里出现“大师”, 重视教师发展, 就要实行一种大爱为价值理念的制度性改革。大爱, 这是中科院院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校长的杨福家先生率先提出的观点。什么是大爱?就是让人们拥有安心工作的环境, 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氛围, 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员工、学生。美国科学家纳什在1950年就以他的博士论文开创了世界一个新的领域。纳什的精神出了毛病后, 普林斯顿大学的宽容使他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了30年, 其间, 他未做任何工作, 还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费, 但学校给予他巨大的爱护。后来纳什身体恢复了, 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普林斯顿大学还培育了破解费马定理的艾尼洛·瓦尔, 1985年, 他当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9年中没有任何文章问世。普林斯顿大学居然就允许他9年不出一篇文章, 让他静心攻克世界上最大的难题。9年后, 他成功了。大爱, 这是大学办学的最高境界。正如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老祖母的话:“只有当一个人爱你、把你当作比他父母还要亲切的人的时候:只有当他把他全部的思想和爱情都放在你身上的时候;只有当他让牧师把他的右手放在你的手里、答应现在和将来永远对你忠诚的时候, 他的灵魂才会转移到你的身上去, 而你就会得到一份人类的快乐。他就会分给你一个灵魂, 而同时他自己的灵魂又能保持不灭。”大爱的理念正应了卢梭在《爱弥尔》里说过的那句名言:教育就是爱。按照马克思的构想, 历经数百年的积淀, 人类社会终将逐渐跨入“自由个性阶段”。此时, 通过对“神圣形象”和“物化形象”的扬弃, “‘人’已不再是超越个体之上、存在于个体之外的那种实体大我, 同样也不再是彼此孤立、相互分裂的单子式存在的小我, 而是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体之中。”[14]人性真正地觉醒了。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整个社会为之努力的方向。在那里, 对立消失了, 奴役消失了, 人与人之间只有个性的不同, 而没有地位的差异, 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由和理性的联合体中, 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5]

建立利益博弈的均衡机制

独立学院的发展已步入一个制度平台, 目前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对办学母体角色进行新的重构和调整。国家应采取继续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第一, 加大对独立学院的财政支持, 如降低母体每年对独立学院财政收入的抽取比例, 以缓解独立学院发展资金不足的困境;或继续放宽独立学院民资和民营企业进入独立学院成为董事的条件, 从而为独立学院的发展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

第二, 加大对独立学院的财政扶持, 逐渐缩小独立学院与公办高等教育机构在财政资助之间的差距。

第三, 政府应为独立学院内部制度创新提供外部激励,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经费充裕的办学母体管理独立学院的行政组织, 并为之配备致力于独立学院改革的人才以充实教师队伍;主动帮助和扶持独立学院中介组织的建立, 尤其是那些价值取向倾斜于独立学院教师发展的中介组织。

第四, 建立教育听证制度, 疏通独立学院教师的利益表达渠道, 鼓励办学主体的制度性政治参与。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是协调独立学院内部的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根本途径。具体说应建立这些机制:一是信息获取机制。要求学院按照信息公开的原则, 对相关信息进行主动发布或者申请发布, 保证教师的知情权。只有信息的公开、透明、充分、真实, 教师才能了解关系自己利益的管理上的决策, 也才可能在第一时间保护自身的权益。信息不公开及与此相联系的权力暗箱操作, 是导致教师利益矛盾和冲突产生并激化的重要原因。二是教师利益凝聚机制。由于教师在独立学院中处于弱势群体, 所掌握的资源和表达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弱势, 因此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表达、沟通和协商非常重要。事实表明, 教师的凝聚的利益诉求更容易通过谈判和仲裁的方式进行解决。三是诉求表达机制。教师的有效的利益表达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 增加教师参与的换届, 如以听证、表意、监督、举报等方式在涉及教师利益的问题上, 向教师提供表达的渠道和机会。同时, 还要制定相关制度, 使得学院利益各方均可通过传媒等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四是施加压力机制。独立学院发展中, 不同利益群体已经有了强势和弱势之分, 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强势行政群体拥有的资源多, 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手段也多;而弱势教师群体要有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能力, 必须得有特殊的施加压力的机制。五是利益协商机制。这是指在教师利益诉求明确表达的基础上, 矛盾各方按照法律的渠道和程序进行对话和谈判协商, 自主解决其利益矛盾的一种机制。在目前独立学院发展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的是独立学院管理方和教师礼仪群体的协商谈判机制、调解与仲裁机制。当矛盾双方无法达成妥协的情况下, 政府和司法机构担任最后仲裁者。政府和司法机构对整个协商谈判体制起规范作用, 既是谈判平台的提供者, 也是谈判规则的制定者, 更是谈判结果的保障者。

结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范式】相关文章:

范式守信04-19

研究范式05-11

法律范式06-27

生产范式07-05

新闻范式05-07

评价范式05-10

研究范式05-10

组织范式06-01

语言范式06-29

范式06-30

上一篇:她来了作文250字下一篇:2011小学教师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