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2024-07-31

分组分配问题(教学设计)(共17篇)

篇1:分组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排列组合中的分组分配问题学案

例题1.(1)把a,b,c 三本不同的书分成2组,一组2本,一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变式1:有a,b,c,d 4本不同的书,分成两组,一组1本,一组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变式2:6本不同的书分成三组,一组1本,一组2本,一组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把a,b,c 三本不同的书分成3组,每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能用组合数表示出来吗?

变式1:有a,b,c,d 4本不同的书,平均分成两组, 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变式2:有6本不同的书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变式3:有6本不同的书平均分成三组,每组2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小结1:(1)平均分组是无序的,各组合数相乘时产生了顺序,故应消序减重(除以平均组数的全排列);(2)不平均分组是有序的,不需要消序减重

例题2.有5本不同的书,分成三组, 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练习:有6本不同的书,分成三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小结2:局部平均分组应局部消序减重.例题3.有6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三人

(1)若每人2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2)若甲得1本,乙得2本,丙得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3)若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 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4)若一人4本,另两人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小结3对于分配问题:分步处理,先分组,然后再分配.例题4(2009浙江卷理)甲、乙、丙3人站到共有7级的台阶上,若每级台阶最多站2人,同一级台阶上的人不区分站的位置,则不同的站法种数是

(用数字作答)

变式1:甲、乙、丙等5人站到共有7级的台阶上,若每级台阶最多站2人,同一级台阶上的人不区分站的位置,则不同的站法种数是

(用排列数与组合数作答即可)

变式2:甲、乙、丙等6人站到共有7级的台阶上,若每级台阶最多站2人,同一级台阶上的人不区分站的位置,则不同的站法种数是

(用排列数和组合数作答即可)

真题回放:

1.(2009重庆卷理)将4名大学生分配到3个乡镇去当村官,每个乡镇至少一名,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种

2.(2010年高考全国2卷理数6)将标号为1,2,3,4,5,6的6张卡片放入3个不同的信封中.若每 个信封放2张,其中标号为1,2的卡片放入同一 信封,则不同的方法共有__________(A)12种(B)18种(C)36种(D)54种

3.(2010年高考江西卷理科14)将6位志愿者分成4组,其中两个组各2人,另两个组各1人,分赴世博会的四个不同场馆服务,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种(用数字作答).思考题:

4个不同的球,4个不同的盒子,把球全部放入盒内。(1)恰有1个盒子不放球,共有多少种放法?

(2)恰有1个盒子内放2个球,共有多少种放法?

(3)恰有2个盒子不放球,共有多少种放法?

篇2:分组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是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这一说法与当前在许多国家较为流行的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相一致。目前,我国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主要涉及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评价层面,或是对任务型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指导性原则,而对于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方法论的研究较为缺乏。随着高中英语新教材在2003年秋季的全面应用,新教材对任务型教学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有较高的实践基础理论作为新教材的指导性的方法论。以分组互动式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对新教材的教学活动积累教学经验,乃至对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如何在班级中进行分组互动。

我们认为,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各个中学中,高中教学班的人数相对较为庞大,一般少则四、五十个学生,多则六、七十个学生,班级人数的庞大对英语语音教学活动非常不利。无论是师生互动或是学生间的互动都难以展开,因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大都仅限于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太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导性地位,从而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缺少了语言活动的机会,造成了目前我国拥有大量学了十几年英语却无法与外国人用英语沟通的“哑巴式”的英语学习者。在班级中进行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将解决以上的这一问题,将使学生拥有大量的语言活动的机会,即拥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机会。分组即是按学生入学的英语成绩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按每4名学生组合为一个单元英语学习小组,每班按人数可分为10至15个单元小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各小组的座位应该是固定的,以便于进行互动交流。我们认为,按每4名学生进行分组,有利于教学活动中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应该是广泛的、多方位的,应包含小组内互动,小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又包含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比如,上学期我在我校高一(2)、(4)班的教学活动中,把(2)班48位学生分成12个单元小组;把(4)班58个学生分成14个小组(其中有二个小组有5个学生)。在分组的时候要按照入学成绩优劣进行塔配,这既保证了各个小组中既有尖子生,又有后进生;这又使得在小组活动中既能有带头人,又能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共同促进提高。

二、“任务型”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任务的分配原则。

(1)教师如何分配任务。我们认为,在英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任务的分配者,学生以及学生单元小组为任务的完成者,任务应考虑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分配,以便让学生在各个互动环节中能充分进行相互的交流与合作。

(2)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应该具有实际意义,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使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

(3)尽早布置任务,学生明确目标。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将任务布置下去效果更好。因为在开始学习教学内容之前,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学生就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获得能力,最后完成了任务,教师在此期间不断关照所布置的任务,关注在完成任务时特别困难的学生和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等直至最终完成任务。这个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

(4)、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验成功。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让大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又要考虑兼顾两头。因此,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完成任务。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编对话,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就对书上的对话进行背诵表演;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对书上对话稍加改编后并进行表演;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能根据语境,改编和拓展对话,表演要有一定的可视性,就好比是一次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四、教师角色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主要是“精讲多练”,因此教师担任着“主讲”和“指挥”两个角色。但在任务型活动中,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一种媒介、桥梁,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同时组织和控制好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任务型教学从新课程的精神出发,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特怔。

篇3:排列组合中的分组分配问题

排列组合应用题中的分配分组问题, 是一类抽象难懂的问题, 包含的类型也特别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均分无分配对象、均分有分配对象、非均分组无分配对象、非均分组有分配对象、部分均分无分配对象、部分均分有分配对象. 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分不清楚到底是属于哪类的分组分配问题. 下面主要从一些例题分析这些不同类型的分组分配问题, 从而更好的辨别这些类型的问题.

例1 六本不同的书, 分为三组, 求在下列条件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 1) 每组两本.

( 2) 甲、乙、丙三人, 每人两本

( 3) 一组一本, 一组二本, 一组三本.

(4) 甲、乙、丙三人, 一人一本、一人两本、一人三本.

(5) 一组四本, 另外两组各一本.

( 6) 甲、乙、丙三人, 一人四本、一人一本、一人一本.

分析显然以上6 个小题分别对应一种类型的分配问题.

( 1) 分组与顺序无关, 是组合问题. 分组数是C62C42C22=90 ( 种) , 这90 种分组实际上重复了6 次. 我们不妨把六本不同的书写上1、2、3、4、5、6 六个号码, 考察以下两种分法: ( 1, 2) ( 3, 4) ( 5, 6) 与 ( 3, 4) ( 1, 2) ( 5, 6) , 由于书是均匀分组的, 三组的本数一样, 又与顺序无关, 所以这两种分法是同一种分法. 以上的分组方法实际上加入了组的顺序, 因此还应取消分组的顺序, 即除以组数的全排列数A33, 所以分法是 ( 种) . 所以平均分组是无序的, 各组合数相乘时产生了顺序, 故应消序 ( 除以平均组数的全排列) .

( 2) “分为三组, 再将这三组分给甲、乙、丙三人”, 因此只要将分组方法数再乘以A33, 即 ( 种) .

( 3) 先分组, 方法是C61C52C33, 那么还要不要除以A33? 我们发现, 由于每组的书的本数是不一样的, 因此不会出现相同的分法, 即共有C61C52C33= 60 ( 种) 分法. 所以不平均分组是有序的, 不需要消序.

( 4) 类似 ( 2) 可以得到C61C52C33A33= 360 ( 种) .

( 5) 分组方法是C64C21C11= 30 ( 种) , 那么其中有没有重复的分法呢? 我们发现, 其中两组的书的本数都是一本, 因此这两组有了顺序, 而与四本书的那一组, 由于书的本数不一样, 不可能重复. 所以实际分法是 ( 种) . 所以局部平均分组应局部消序.

(6) 类似 (2) 可以得到 (种) .

对于分配问题做到先分组, 再分配.

类似的问题比如:

例2 12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三人按下列条件, 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1) 一人三本, 一人四本, 一人五本;

(2) 甲三本, 乙四本, 丙五本;

( 3) 甲两本, 乙、丙各五本;

根据上面例题的分析容易得出答案:

(1) C312C49C55·A33

(2) C312C49C55

(3) C212C510C55

下面再看几个分配问题的变形问题:

例3 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1, 2, 3, 4 的四个盒子中, 恰有一个空盒的放法有多少种?

分析恰有一个空盒, 则另外三个盒子中小球数分别为1, 1, 2. 实际上可转化为先将四个不同的小球分为三组, 两组各1 个, 另一组2 个, 分组方法有 ( 种) , 然后将这三组 ( 即三个不同元素) 分配给四个小盒 ( 不同对象) 中的3 个的排列问题, 即共有 ( 种) .

例4 有甲、乙、丙三项任务, 甲需2 人承担, 乙、丙各需1 人承担, 从10 人中选派4 人承担这三项任务, 不同的选法有多少种?

分析先考虑分组, 即10 人中选4 人分为三组, 其中两组各一人, 另一组二人, 共有 ( 种) 分法. 再考虑排列, 甲任务需2 人承担, 因此2 人的那个组只能承担甲任务, 而一个人的两组既可承担乙任务又可承担丙任务, 所以共有 ( 种) 不同的选法.

例5设集合A = { 1, 2, 3, 4} , B = { 6, 7, 8} , A为定义域, B为值域, 则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不同的函数有多少个?

分析由于集合A为定义域, B为值域, 即集合A、B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归宿”, 而集合B的每个元素接受集合A中对应的元素的数目不限, 所以此问题实际上还是分组后分配的问题. 先考虑分组, 集合A中4 个元素分为三组, 各组的元素数目分别为1, 1, 2, 则

共有 (种) 分组方法.再考虑分配, 即排列, 再乘以A33, 所以共有 (个) 不同的函数.

篇4:分组与分配

例 6本不同的书,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1) 分给甲、乙、丙3人,每人2本;

(2) 分成3堆,每堆2本;

(3) 分成3堆,1堆1本,1堆2本,1堆3本;

(4) 分成3堆,1堆4本,另2堆各1本;

(5) 分给甲、乙、丙3人,1人1本,1人2本,1人3本.

分析

(1) 属均匀分配问题,可分为三步完成,先分给甲,再从余下的书中分给乙,最后分给丙.

(2) 属均匀分组问题,设将6本书分为三堆,每堆两本的方法数为x,利用先分堆(未确定对象),再给人(确定对象),求x.

(3) 属非均匀分组问题,因为每堆书本数不同,故可归为确定对象分组问题.

(4) 属部分均匀分组问题,分步完成:先从6本中选4本,余下2本进行均匀分组.

(5) 属非均匀分配问题,因为一人一本,一人两本,一人三本,没有具体确定给谁.比如,一人两本对甲、乙、丙而言都有可能分得.可先分组再分配.

(1) 从6本不同的书取2本分给甲的分法有C26种,从余下的4本书中取出2本给乙的分法有C24种,最后两本给丙的分法有C22种,故所求的不同分法有C26C24C22=90种.

(2) 设分为三堆,每堆两本的分法种数为x.

因为将6本书平均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两本,可分成两步,第一步是把6本书分成三堆,每堆两本,第二步再把三堆书分给甲、乙、丙三人,由分步计数原理得C26C24C22=x·A33,从而x=C26C24C22[]A33=15种.

(3) 因为每堆书本数不同,所以可认为它是有确定对象的分组,先选1本有C16种选法;再从余下的5本中选2本有C25种选法,最后余下3本全选有C33种方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共有C16C25C33=60种.

(4) 从6本不同书中选4本作为一堆有C46种选法,余下的2本书平均分成两堆有C12C11[]A22种,由分步计数原理共有C46·C12C11[]A22=15种.

(5) 因为未确定谁得一本、二本、三本,故可分成两步完成.第一步:先分堆,一堆一本,一堆两本,一堆三本;第二步将分得的三堆分给甲、乙、丙三人,所以所求的不同分法有(C16C25C33)·A33=360种.

评注

分组与分配问题是一类较重要的计数应用问题,解这类问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正确判断题目属于哪一种类型,是“分组”还是“分配”,是“均匀”、“非均匀”还是“部分均匀”只有分清类型与关系,才能正确地进行解题.

篇5:分组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用线段图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线段图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有哪些吗? 生:水、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微量元素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是的,我们人体里面含量最多的就是水,大约占人体的70%左右,其他物质仅仅占30%。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的含量与成人的又有不同。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 1.学生读题

2.学生自主理解“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的含义 3.教师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4.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句子的含义 5.展示交流——

把儿童的身体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水分占4份,其他物质占1份。

6.重点讨论:为什么分成5份。

7.呈现问题:小明体重30千克,那么他体内的水分是多少千克?其他物质是多少千克? 8.学生自主解答并展示交流 生1: 30÷5=6(千克)

水分:4×6=24(千克)其他物质:1×6=6(千克)

生2: 水分:30×=24(千克)

其他物质:30×=6(千克)

三、巩固练习——要求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1、科学研究表明,成人体内水分和其他物质的比是7:3,爸爸体重70千克,那么他体内的水分是多少千克?其他物质是多少千克?

2、一种糖水是糖与水分按照1:19的比例配制而成的。要配置这种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

3、一种足球是由32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制成的,其中黑、白皮块块数的鄙视3:5,黑色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块?

154

5四、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呢?学会了什么数学方法吗?

篇6: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从数学教育哲学上讲,决定一个公民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们如何看待数学,如何理解数学,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象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此,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景,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究—应用—新问题—再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终身受益的东西。如在教学中出示:学校买图书的分配问题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解答。

篇7:分组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回顾整理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题型特点和解决方法,并适当拓展,初步学会把分数问题转化成比例问题。

2、提高学生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题能力及比和比例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解题策略意识。

3、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纵横练习,明确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点在全册知识中的位置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的变式练习及与分数问题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1、出示问题1,学生口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平均分是一种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

2、出示问题2,引导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动笔计算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样分配,合理吗?

总结:生活多像这样按比例分配例子很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是非常实用、合理的分配方式。

3、揭题:本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基本题部分。

思考:

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中,一般有哪些条件?

2、解决这类问题时先求什么?怎么求? 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用具体的数量除以相应的分数等于每份是多少

练习1:找出下列问题中具体数量相应的份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读题后回答,并口算每题的每份是多少?

每人选择2题独立完成。练习2:独立完成。

练习3:在实际问题中还有些条件是隐含的,比如这样的问题。(三角形)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

如有学生不计算直接举手,可以允许阐述原因及方法。练习4:还有这样的问题。

学生读题,说一说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问题?

独立计算。

像这样的题目你还见过吗?说说看。

三、拓展转化练习。

1、比和分数的相互转化。

2、既然我们能够把比和分数相互转化,那么能不能把分数问题转化成比例问题解决呢?

3、练习1:先说说题目的分数可以转化成什么比然后再练习

4、思考题

篇8:《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12册第75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 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1~4题。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比的应用, 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它是“平均分”方法的发展。本单元教材例5教学是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两部分, 没有给出按比例分配的名称, 也没有指定的解法,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找到解法:可以把已知的红色方格数与黄色方格数的比理解为红色方格与黄色方格各占多少份, 由此算出方格总数是多少份以及每份是多少格, 再用乘法分别求出红色与黄色方格的格数;也可以根据方格的总份数先推想出红色方格和黄色方格各占总格数的几分之几, 再用分数乘法分别求出红色方格与黄色方格的格数。“试一试”在例5的基础上, 让学生探索并解决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问题, 在这里结合具体问题第一次呈现三个数量的连比。由于连比的含义与两个数的比有所区别, 教学时应予以指导。

“练一练”和第1~4题主要是让学生巩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其中“练一练”第2题虽然与“试一试”的问题类似, 但此题需要学生根据三个班级的人数自主确定。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 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思考,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组织学生在积极的交流互动中掌握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了解“按比例分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并能应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掌握与他人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实际意义, 掌握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水彩笔、方格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谈话:同学们, 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指出: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聪明, 我们为此自豪, 更应努力学习。四大发明中的黑火药是用三种原料火硝、硫磺、木炭按照15:2:3的比来进行配置的。根据这一条件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黑火药中火硝与硫磺的比是15:2;硫磺与木炭的比是2:3;火硝与木炭的比是5:1;火硝占火硝、硫磺、木炭总和的四分之三;硫磺占火硝、硫磺、木炭总和的十分之一……)

师小结:如果条件中告诉了我们几种量之间的比, 我们不仅可以知道每种量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知道各种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以祖国的四大发明为切入口, 导入到黑火药各种成分的比, 可以自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还可以借各种成分的比进行发挥, 让学生从中得到各种信息, 并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掌握从各种量之间的比得到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分散本节课的难点。

2. 多媒体演示情境:

“幼儿园阿姨要将30个苹果分给男生 (9人) 和女生 (6人) 2个小组, 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苹果?”

可能1:学生口答:30÷2=15 (个)

师:我们把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怎么分? (平均分)

可能2:学生发现:两个小组的人数分别是9人和6人, 不应该把苹果平均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发表意见后, 教师进行小结与引导:今天, 老师将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另外一种新的分配方法, 我们把这种新的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出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重温了“平均分”的方法。紧跟着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使学生感到旧的知识已不能解决现有问题, 造成认知上的冲突, 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 出示例5:

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 使红色与黄色格数的比是3: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请学生读题后,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水彩笔, 按照题中的要求边涂色边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充分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明晰题意, 理清思路。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交流中进步, 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

动手操作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1: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 红色涂3份, 黄色涂2份。

师:这种算法应该怎样列式?

生:30÷ (3+2) =30÷5=6 (格) 表示每一份有几格

红色:6×3=18 (格)

因为红色有这样的3份, 所以用6×3计算

黄色:6×2=12 (格)

因为黄色有这样的2份, 所以用6×2计算

师:为什么不直接用30÷3?30表示什么?应该看做几份?

生:30是红黄方格一共的格数, 应该看成5份。3只是其中红色方格的份数。因此不能用30÷3, 而应该先用30÷5

师:想一想,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根据红色与黄色格数的比是3:2, 可以知道“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 黄色方格占总格数的”。用

师:说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师:用这两种方法求出的结果, 应该怎样来检验是否正确呢?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在操作中独立思考,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可以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 通过先求出1份数, 再求出几份数;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 再用分数乘法来解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 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又进一步说明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完整、更合理。而检验是学生必须有的习惯, 所以这里还要让学生畅谈检验的过程和想法, 让学生学会在反思中检验, 在反思中发现, 在反思中进步。

2. 做课本中的试一试:

师:红黄蓝三种方格数的比是1:2:3, 你可以知道什么?三种颜色各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组织学生针对以上问题与同桌交流, 随后请学生尝试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刚才的经验去探索并解决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问题, 体会连比的含义, 掌握其中的思考方法。

师:像今天解决的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问题。

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问题。

3. 小结:在解答时, 我们可以怎样思考?

三、巩固提高

1. 练一练第1、2题, 帮助学生理

解把180按35:31:24进行分配, 后请学生独立完成。

2. 解决新课导入时出现的问题。

课件回到“幼儿园阿姨要将30个苹果分给男生 (9人) 和女生 (6人) 2个小组, 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苹果?”这道题。提问:通过学习“按比例分配”,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使苹果分得既公正又合理?

学生发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其余的同学可以加以补充。按所说的思路求出每个小组各分得多少个苹果。

四、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开学初, 为了预防甲型流感, 我们每天都要在教室里喷洒消毒液, 对教室进行消毒。配制消毒液的消毒药水与水的比是1:50。每天需要消毒液510毫升, 那么, 我们每天要用去消毒药水和水各多少毫升?

学生小组讨论后, 交流解答思路。

设计意图:安排了生活中的事例, 使学生感受知识并不是仅仅停留于书本上, 在生活中的与之有联系的例子比比皆是, 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 知识的学习最终将是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篇9:分组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带领学生玩“抢椅子”的游戏,规则这4位学生必须都坐下。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结果--不管怎么坐,总有一个座位上至少坐了2位同学。

师: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可不可能一个椅子上坐3位同学?(可能)可不可能每个椅子上只坐1位同学?(不可能)也就是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个椅子上至少要坐2位同学。

师:那么像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设么数学奥秘呢?大家想不想弄明白?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这个原理。希望大家都能积极的动手动脑,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齐心协力把这个数学奥秘弄懂!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

师:刚才我们做游戏,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了2位同学。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有多少种放法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家可不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情预设: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了2枝铅笔。)

2、理解“至少”

师:“至少”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呢?

(最少2枝,也可能比2枝多)

师:到底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呢?怎么样证明这种现象呢?下面,就需要自己动手利用学具去摆一摆,动脑去想一想,看看能不能证明我们这个猜想。

3、自主探究

(1)两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学具1摆一摆,想一想,可以怎么样去摆放?老师帮大家准备了一个记录单,你们可以把摆放的不同方法记录下来,以便你们分析结果是不是符合我们之前的猜测。

(2)全班交流,学生汇报。

第一种方法:

(4,0,0)(3,1,0)(2,2,0)(2,1,1)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测。

教师课件演示,验证结论。(像大家刚才这样把每一种放法都列举出来,然后去一一验证,这种方法叫列举法)

第二种方法:

师:还有别的思考方法,来验证我们之前的猜测吗?

假设法:(学生汇报)

师课件演示,说明:先假设每个文具盒里各放入1枝铅笔,余下1枝铅笔不管放进哪个文具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的现象。

4、优化方法

那么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

那么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

那么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

那么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

(学生解释说明,师课件演示)

师:你们为什么都用第二种方法,而不用列举法呢?

5、发现规律

师:通过刚才我们分析的这些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当笔的枝数比铅笔盒数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2枝铅笔。)

师:同学们能有这么了不起的发现,真不错!说明大家认真动脑思考了。那么老师这有一道和我们刚才这些题稍稍不同的题,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这种思维来解决一下?

6、出示做一做: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1)学生独立思考,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2)全班汇报,解释说明。

(3)教师用课件演示(虽然鸽子的只数比鸽舍的数量多2,但是也是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师: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善于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来证明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也提升了许多。大家敢不敢再来挑战一道更难的题目?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2、学生利用学具探究

3、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如果把我们的这种思维方法用式子表示出来,该怎样列式?

5÷2=2…..1   (3)

4、拓展: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呢?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呢?用式子怎么表示?

7÷2=3….1    (4)

9÷2=4…1     (5)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板书,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商+余数)  (商+1)

5、做一做: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板书式子:8÷3=2…2    (2+1=3)

教师课件演示: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所以应该是商加1.

(三)结论

师:同学们,真的非常厉害,刚才我们一起探究的这种现象,就成为“抽屉原理”

课件出示。

三、拓展应用

篇10:分组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 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练习(5)

教学基本

内容 第76~77页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2.进一步巩固比的知识,沟通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及难点 会正确计算“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简单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 基本练习

1.知识回顾与整理。

前几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4.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引导思考:当药粉是400克时,水的克数与400克有什么关系?当水是400克时,药粉的克数与400克有什么关系?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第(3)题要引导学生理解: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用去黄沙的几分之几?石子用去黄沙的几分之几?

2.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对照条件确定长和宽的比值

。第(2)题引导思考:已知长与宽的比是5:3,要知道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必须先求出什么?

3.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在离中点20千米的地方相遇,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路程的比是5﹕3,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反馈时,引导学生理解:客车与货车所行路程的差是40千米。

三、拓展练习

出示:

王大伯养了灰兔、白兔、黑兔共150只,已知白兔只数是灰兔只数的5/6,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比是4:5,灰兔有多少只?

让学生说说已知哪些条件,已知灰兔、白兔、黑兔共150只,求灰兔有多少只?需要先求出什么?

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篇11:收入分配问题

1.现状:

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但是存在一系列问题:初次分配不太合理;二次分配缺乏力度与公平;第三次分配格局没有形成六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措施: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健全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地区津贴补贴标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

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

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合理比例。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调整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完善并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保障所有者权益。

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征管和调节。

篇12:分组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一、分组讲题出现的问题

合作探究(即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之一.在初三模拟训练阶段,大量的习题需要讲解,如果只凭教师一人,不但工作量大,教师觉得累,而且学生也会感觉单调、被动、不愿听.为解决以上问题,同时也为了培养、锻炼和提高优秀生的综合用语能力,在试卷讲评课上,我把全班按学生层次分成13个组(差异学生交叉分组,每组的组成结构是优1+良2+可1),派这些同学到各组担任组长,让他们负责讲解完整的一套题,其他组员可随时补充、提问.从而,把课堂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他们的交往互动能力、沟通亲和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并暴露他们的问题,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经过课上巡视和课下询问,我发现了以下一些弊病.

1. 个别组长不认真履行职责

有的组长英语成绩不错但个人学习习惯不太好,责任心差.题没有做或没有认真做就给其他人讲,而且遇到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不与其他组员商量,也不问老师,蒙混过关,引起组员的不满.这样既耽误了自己,又欺骗了别人,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2. 组长讲题不透彻,组员注意力不集中,配合不好

担任组长的同学在英语学习能力上各有优劣,遇到自己的弱项题,讲得不到位,或感觉别人远不如自己,不屑于讲解,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组内出现了配合不默契的现象.

3. 个别组员认为有组长讲,自己听就可以,不参与讨论

课上讨论时,有些组气氛不活跃,只有组长发言,其他组员沉默不语,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失去了往日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情绪.他们认为有人讲题,我可听也可不听,懒于张嘴动脑,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 组长通过讲题,反映收获不大

组长在组内是能力最高,成绩最好的,讲题时觉得没有水平相当的人和自己挑战.其他组员既不能提出什么异议,又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一节课讲下来觉得没有收获,自己得不到提高.

二、应对策略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工作要想开展得顺利,提前预设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很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他们端正学习态度,统一思想,扫除合作障碍,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1. 明确参与工作的重要性

组长要充分认识自己在组内的作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为同学服务同时也是为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讲题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各种能力是否具备,还可以培养、锻炼、提高自己的读、译和理解能力.让他们明白只有深入研究才有可能讲得透彻,弥补自身的不足.特别要重视成绩不如自己的组员提出的问题,他们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 相互配合,养成良好习惯

组员要抱着一种学习、互帮互助、互通有无的心态参与小组活动.不但要配合组长完成讲题任务,而且还要学习组长的做题思路、解题技巧以及组长讲题过程中渗透的良好学习习惯等,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组长选拔、分组方法要慎重.

组长是一个组的核心,他决定着本组的合作方式和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择责任性强,有组织能力,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有耐心的学生来担当.分组要注意组内学生水平相差不能太大,彼此间可交流,有可学习的空间;还要注意不同学生的脾气性格是否有助于合作.

(2)组长、组员交流学习心得.

个别学生不认真讲题或听讲,收获很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适时地让组长、组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讲题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点,加深印象,特别是成绩稍差一些组员提出的基础点;学到了许多新词;翻译能力比以前有长进;组长耐心细致地讲解深深地打动了组员;组长勤奋、踏实的学习习惯影响了组员等”.为学生树立榜样,鼓励他们继续尝试这种学习方法,一段时间后成绩一定会有提高.

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协作,以及同时对它不断优化,体会到此方法确实有很多好处:①充分体现了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帮助者、支持者.②促进了学生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

篇13:分配问题

1)收入分配是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因而要解决这个

问题就必须抓主要矛盾进行综合性改革;

2)工资问题是市场层面问题。涨工资不是说涨就能涨的,尤其是

对于盈利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

3)需要警惕:部分既得利益者借改革之名,进一步损害公平事业。

2、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谁在涨?

1)背景是:初次分配中,我国政府收入比重不仅高于多数发达国

家,也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比重则对于大部分国家;2010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调研结果-在过去的5年中,全国近1/4的工人没有涨过一分钱。

2)现状:国企与民企工资总量和涨幅依旧是两个档次。3、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罪恶 出台最低工资政策成本极低:站在保护一线工人利益的道德制

高点上不需举办听证会;在最低工资附近徘徊的雇主往往是街边小食店、小作坊、出口加工的小工厂等,这些没有正经交过什么税收,不会影响到税收和GDP且我国实施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所以也不会影响到失业率数据;此外,这项政策是否有效不是本届政府该管的事情,因为每项政策产生的效果都有时滞……

2)本质:最低工资标准就是对工资这个市场就能够集中极端重要的价格的扭曲,会造成小生意者退出市场,从而让弱势劳工失

去工作。

3)评价:国家提出收入倍增计划,说明中国已经注意到低收入者

窘迫的生活状态,这是国家认识的一个进步。但是……实现收入倍增有路千万条,如减税,把国家的部分收入转移给民众与企业;可以打破垄断,让民众更多的享受高利润行业的丰富;可以提高央企的利润上缴,真正实现全民所有制的股东权益……(是杀富济贫,杀穷济更穷……转移财富还是财富机会……)

4、打破垄断,解决民企和国企员工的收入差

1)国企高利润来源:一是垄断高价造成的财富转移,即把一部分

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即垄断利益;二是资源要素低价,即国家把巨大经济价值的资源无偿或低偿授予给这些垄断国企,只收很少的象征性的资源税和资源使用费,这就大大降低了垄断者的成本,实际上就是国家对垄断国企的利益输送;此外,就是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和补贴。

2)垄断的扭曲效应:一是国企利润猛涨,对整个要素市场、资源

市场产生扭曲效应,因为他违反了竞争市场的基本精神。经济学家张曙光表示“如果自然资源如能源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消费者偏好,机会对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各类经济主体产生误导。过低的资源价格,等于政府以补贴来鼓励人们更多使用自然资源替代其他要素。结果可能是即浪费自然资源又减少就业机会。同时,扭曲的资源价格也会弱化企业的创新动力”。第二是国企垄断利润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扭曲了劳动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说“垄断企业利润对收入分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部门之间收入差距,影响到个人的收入差距,造成整个劳动力市场不公平竞争”。第三是扭曲劳动力市场。(如大学生挤破头都要进入国企)。第四是扭曲了市场正常的惩罚机制。

5、收入分配中政府的责任

国富民穷(09年,全球GDP总量约60万亿美元,人口总量约64亿,人均GDP约9300美元,而中国人均GDP仅3600美元,只有全球人均水平的1/3).眼睛盯着富人,当然也有必要,但肯定搞错了重点。

工资增长法律化(是机会主义。如果企业预料到工资不断上涨的后果,而以更多的机器取代人力,或干脆取消投资扩产计划,而代之以不断提高产品售价,那么政府该如何应对?)

GDP导向还是福利导向

6、分配不公的误区

78年前基尼系数0.16-(国际警戒线0.4)-目前的0.47.(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且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实际收入差距还更高。

导致当前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非正常的分配市场。中国过去的财富聚敛方式主要是集中在资源市场和资本市场,甚至权力市场,权力资本的暴利在扩大,腐败的官员的比例

也在逐年扩大。长期以来,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备,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和配臵基本上都受控于政府部门,真正的市场就爱个难以形成,交易价格往往是扭曲的。中国现有的富豪主要来自于矿主、房地产开发商、上市公司大股东甚至极少数政府官员,非常缺乏像比尔盖茨和迈克戴尔等通过高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而成就的富豪。

不能把收入分配与财富差距简单的联系起来,重要的是,分配方式的转变和富豪结构的转变。

不能把收入分配等同于工资制度的改革。印度著名经济学家,若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有一句名言“最大的不平等来自于能力的剥夺”。如目前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健全,就爱偶遇投入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而户籍、出身、企业身份等差别,已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帮凶。

从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来看,财富不断的向垄断行业集中。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考虑到住房、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在5-10倍之间甚至更高。

需要政府的力量,但更需要尊重市场规律。一方面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公共决策减少既得利益制度化几率,通过建立公正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平台,保障就业市场参与者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政府应着力于规范统一的市场制度建设,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

场体系,建立依据招聘应聘比确定岗位工资待遇等相关的动态机制。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说“如果一个政府拥有的权力特别大的话,你监督他就变得非常非常困难,那么这个权力他就可以用于寻租,肥自己,损害大众”。

7、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答《新财经》

(1)中国的收入差距扩大主要从哪些方面体现?

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是多层次、结构性的。从总体上看,表现为居民收入没有与GDP同比例增长,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差距的结构性问题还要分解分析,主要包括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又可以分解为不同学历人群之间、不同部门之间 以及不同性质的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2)造成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本身就会产生收入差距。与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及不同人群之间的结构划分,都会对收入变化产生影响;第二,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都处于转轨过程中。现在强调按劳分配,收入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这虽然有利于提高效率经济增长,但是收入差距也可能拉大;第三,中国是个政府作用过大的经济体,政府本身对各个经济领域的干预过多,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扭曲市场或对经济发展设臵很多无形障碍,不利于市场自身调节作用的发挥。

篇14: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第七课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民富)

1.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增加社会财富。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②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引导生产,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③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④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⑤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体现,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民富)

(1)最根本的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人们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通过税收调节,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6)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就业,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篇15:托福口语时间分配问题

第1题:准备15秒,说45秒。

第2题:准备15秒,说45秒。

第3题:阅读+听力,讨论学校方面的话题,不需要加入自己观点。读45s,听60s,准备30s,说60s。

第4题:阅读+讲座,教授套用例子,不需要加入自己观点。读45s,听60s---90s,准备30秒,说60秒。

第5题:听力,总结问题,出主意,要自己选观点说体验。听60-90秒,准备20s,说60s。第6题:讲座,复述一遍教授的总分总结构,不需要自己的观点。听60-90s,准备20s,说60秒。

对于那些刚刚接触托福口语的同学们来说,口语部分也许是比较难啃的一块大肉。由于国内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人学的都是‘哑巴英语’。面对托福口语使他们不知道说什么从何说起。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加强对话题的拓展和训练。

大家都知道IBT考试的口语部分通常都是取材于北美大学学生日常学术和校园生活的许多方面,要求学生可以熟练地理解别人的思路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读/听/说题目和听/说题目都要求考生充分理解相关的题目材料,对考生的口语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较高。每道题目回答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这要求考生的语言运用要高度归纳并精练准确。

TOEFL 口语考试是电脑录音,评判者是通过听录音来做分数评估的,所以,说得快未必是件好事,说得清楚才是重点。考虑到评卷者可能会产生的听觉疲劳,所以考生们表述时不要一味求快,而要注意断句、重音和语调。

篇16:分组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组内成员相互合作, 小组之间合作、竞争, 激发了学习热情, 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 增大了信息量, 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可以肯定地说, 重视“合作”“自主”“探究”是今后历史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在这里,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下,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科学搭配, 合理分组

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 历史当然不例外, 所以上历史课时给学生划分小组, 就必须根据历史课的特点, 结合班上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能力、责任心等各方面的因素, 力求科学合理, 保证人尽其才。绝对不能沿用其他学科的分组方式, 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才能既让学生感到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感, 又使他们认识到积极互信、互助合作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分组, 可以改善课堂的气氛, 确保学生合作、社交等各种技能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这一点看似是形式, 实是成功的基础。

二、教师精心点拨, 指导预习

越来越多的老师都知道并开始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但大部分的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 而实际上学生在校期间, 课程安排本来就相当紧, 如果七八门功课都要求课前预习的话, 学生根本就不可能抽出这么多时间来, 最终, 课前预习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以, 课前预习我们只有放到课堂上来, 才能保证效果。但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 需要学生在五到十分钟内高效完成任务, 再由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花一两分钟进行精心的点拨, 指导学生预习就非常重要了。怎样来指导学生预习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 也最能体现出教师的功底, 这就要求教师平常注意积累经验, 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三、注重合作过程, 关注后进

小组合作讨论是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的, 有些教师往往忽视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引导作用。因此, 教师在合作过程中要深入小组, 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了解讨论的广度和深度。并及时提供相应的思维素材,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只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及时地“点睛”, 才能帮助学生挖掘讨论的深度, 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科学。另外, 每个班级中, 总是有一部分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 这些同学通常耐挫折能力差, 性格孤僻, 不愿与人交往合作, 有的同学感觉得不到老师的重视, 于是产生消极思想。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要对他们予以特别的关注, 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演讲、讨论等, 主动为他们搭建舞台, 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提高, 并积极地投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中去。

四、引进竞争机制, 激励上进

网络游戏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无非就在于它的晋级规则的诱惑, 在虚拟的世界里如此,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学生, 都有一种不服输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这种教学模式一开始学生可能会感到新鲜, 但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疲劳感。我在上历史课的时候特别注意了适时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多种多样的小组竞赛活动来激励学生个体和小组的上进心, 如巧记历史人物、时间、事件, 看谁的方法奇特、最容易记住又最难忘记的比赛中, 真让我感觉到学生的潜力无穷, 绝对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学生学习历史的劲头一天比一天足, 方法也越来越有效。竞争机制的引入,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意及时总结, 促进提高

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前两分钟, 都要对本节课学生合作、讨论、探究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作个评价总结, 好, 好在什么地方, 差, 差距在哪里, 这样可以使学生懂得下一堂课他们怎么可以做得更好, 特别是要把小组合作水平列为评价内容, 让“不求人人出色, 但求个个进步”成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 使学生懂得既要设法使自己越来越出众, 还要帮助别人获得成功。这样做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对竞争失败的恐惧感, 更好地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并产生“我能行”的积极情感, 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主动、更积极。

篇17:三年级合理分配问题

1. 早饭前,妈妈烧开水要用12分,擦桌椅要用6分钟,准备暖瓶和灌开水分别要用1分钟,买油条10分钟,煮牛奶要用8分钟,并且灶台只有一个灶头。妈妈怎样安排才能使所使用的时间最短?是多少分钟?

2. 妈妈早上起来要完成以下几件事:洗水壶1分钟,烧开

水12分钟,灌水瓶2分钟,吃早点8分钟,整理卧室2分钟,应该怎样安排时间最少?最少几分钟?

3. 聪聪早上起来洗脸刷牙要4分钟,读书要8分钟,烧开

水10分钟,冲牛奶要1分钟,吃早饭要5分钟,聪聪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起床多少分钟就能上学?

4. 小保姆出门办事,之前必须完成以下几件事:整理房间

要5分钟,把衣服和水放进洗衣机要1分钟,洗衣机自动洗涤要12分钟,擦鞋要3分钟,怎样合理安排?小保姆多少分钟后就可以出门了?

5. 红红已经上中学了,她早晨起床到上学要做好几件事:

整理房间5分钟,刷牙洗脸3分钟,听广播30分钟,吃早饭8分钟,读英语20分钟,整理书包2分钟,怎样安排时间最短?

6. 爸爸要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2分钟,烧开水12分

钟,买茶叶5分钟,洗茶杯1分钟,怎样安排时间最短?

7. 星期天,明明准备完成下面事情:听外语广播30分,完成家庭作业1小时30分,打扫房间5分,洗衣服20

分,陪爷爷下棋30分,陪奶奶聊天30分,读英语20分,预习新课文10分,明明最短需要多久可以完成以上事情?

8. 宁宁准备帮妈妈做饭,上菜场买菜要花30分,到超市

买水饺要20分,洗菜20分,烧开水下饺子10分,洗碗筷要5分钟,抹桌子要2分,装饺子装菜一共3分,妈妈做菜20分,宁宁和妈妈一起准备这顿饭最少多少分?

9. 4个人各拿一只水桶到水龙头接水,水龙头注满4个人的水桶所需的时间分别是5分,4分,3分,6分。现在只有一个水龙头可用,怎样安排4个人的接水次序,可使他们总的等候时间最短?这个最短时间是多少分?

10. 同学们春游,到一个泉眼边去接泉水,3位同学轮流接,甲接满要3分钟,乙接满要2分钟,丙接满要1分钟,怎样安排3个人的接水次序,可以使总的等候的时间最短?最短多少分钟?

11. 3位顾客到银行的某一窗口办贷款手续,甲顾客要5分

钟,乙顾客要4分钟,丙顾客要2分钟,怎样安排3位顾客,可以使总的等候时间最短?最短多少分?

12. 甲乙丙到食堂打饭,所选的菜不同,甲要2分,乙一4

分,丙要1分,怎样安排,使他们所花的时间最短?最

短是多少分?

13. 有六个人各拿一只水桶去接水,6个人的桶住满水所需的时间分别为6分,4分,3分,5分,7分和9分,现在只有一个水龙头可以接水,怎样安排,使他们总的等候时间最短?

14.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个饼,煎一个饼需要

2分钟(正反面各1分),煎5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15. 一只平底锅上只能煎两个饼,用它煎一个饼需要2分钟

(正反面各衣分钟),问烙3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16. 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同时放2张饼,用它烙一个

饼需要4分钟(正反各2分钟)。问烙3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17. 用一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同时放2张饼,烙第一面需

要2分钟,;烙第二面需要1分钟,要烙3张饼,最少要几分钟?

上一篇:工作个人心得范文下一篇:合资合同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