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姑娘

2024-07-17

美丽的姑娘(精选14篇)

篇1:美丽的姑娘

在我的语文书上有四副剪纸。这四幅剪纸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在与动物玩耍,有得在花海中跳舞,有得在与伙伴互相帮助,有都在认真读书。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在花海中翩翩起舞的少女,这副剪纸让我着了迷,我看呆了。仿佛我飞到那想象的王国……

很久很久以前,蒙古族有一位性格勇敢、热情、直爽的少女,她十分喜欢跳舞。所以大家都叫她傲竹舞。几乎蒙古族的传统舞蹈他都会跳,而她最擅长的莫过于“盅碗舞”了,只要有节日,它都会在节日上跳上一段。

这一天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竹舞与他的朋友们一起来到了草原上跳舞,草原上的野花都绽放开了,只有小部分还是花苞。这些野花十分顽强,颜色素雅,还流露出那淡淡的清香。竹舞和她的朋友们看到这百花齐放的景象心里十分高兴,忍不住跳起舞来,他们跳的舞蹈是“盅碗舞”。

她们的舞蹈十分美,像一朵朵娇嫩的鲜花,可更像那草原上顽强的野花。她们头顶三个花纹精细的陶瓷碗,头发上别一朵大花,身着长裙,手上还拿着两个小杯子。看着这一团团、一片片、一簇簇的野花盛开,仿佛我也闻到了那迷人的清香。

回想到现实生活中,这四副剪纸简直就是巧夺天工。啊!剪纸你是我们华夏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要把你永远的传承下去!

篇2:美丽的姑娘

瞧!广场正中站着一位美丽大方的姑娘。红艳艳的裙衫随着微风飘荡,红润的脸上不时浮现出一丝喜庆的神色。更令人叫绝的是,她那乌黑油亮的发辫上居然顶着几只相叠的碗。

乐声悠扬而轻快,美丽的顶碗姑娘舞起来了。只见她双手挽成兰花状,双双举过头顶,伴着抑扬顿挫的乐曲时高时低,时起时落。头上的碗稳稳的随着姑娘的身影飘来舞去,在晨光闪现出几抹亮点。

忽然,顶碗姑娘一个华丽的转身,双手交叉在胸前,在广场上转了起来,优雅而不失大方,火红的裙摆在空中划出一条条弧线。远远望去,宛如一只火红的孔雀在翩翩起舞。观众们激情荡漾,掌声四起。试问,在如此美景中,谁能不被感染呢?

乐曲已临近尾声,最高昂的部分也随之而来,只见顶碗姑娘动作娴熟的将碗从头上取下,用手指抵住碗底,手指一用力,那碗便在手指上旋转起来,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么高超的技术,得花费多少功夫哇!真乃“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啊!最后,顶碗姑娘行云流水般的一个收手,用手稳稳一托,那碗便停立在她那白皙的手掌上了。

乐声戛然而止,可空气中仿佛还回荡着那轻快的旋律,人们眼前仿佛还浮现着那顶碗姑娘轻盈曼妙的舞姿。

篇3:美丽的姑娘

艺术歌曲是人声与钢琴合二为一、共同演绎的声乐体裁, 是诗歌与音乐、演唱与伴奏相融合的有机艺术整体。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声乐旋律部分的烘托, 更重要的是它加深了对作品意境的刻画和营造, 表达了更深层的音乐情感, 丰富了音乐的诗性表现, 显示了独特的审美追求。钢琴伴奏多样的演奏技法和无穷变幻的音乐也往往揭示了生动丰满的音乐形象。

在演奏套曲的过程中, 你会发现很多歌曲伴奏在弹奏的技巧方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弹奏的技巧和演奏的能力在此时都找到了其各自的平衡, 下面笔者就套曲钢琴伴奏弹奏的贯连性;音乐在连篇歌曲情节发展中的合理编排;双方合作中倾听的艺术, 这三方面来论述套曲钢琴伴奏的弹奏技巧与合作能力。

一、套曲钢琴伴奏弹奏的贯连性

伴奏的贯连性是指音色、音量的贯连, 速度的贯连, 情绪的贯连。由于套曲是选择整篇诗集为歌词脚本, 各首歌曲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与独立的单首艺术歌曲相比, 套曲在演奏时不仅要注重单曲的音乐特点更要全面的考虑通篇套曲的连贯性、通畅性。

1. 音色、音量的贯连

音色即是“由泛音的不同强度产生的音质变化, 差异通常指的是声音的阴暗和明亮。”音色对歌曲情绪的衬托、气氛的渲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描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风格、意境的准确把握是音色控制极为重要的一面。音量既是声音的大小。1

套曲中的音色、音量要达到通篇的贯连, 而不能仅看单首曲目的音色处理, 整部套曲的音色、音量要统一在一个度上, 例如:欢快跳动的小溪用通透, 清澈的音色, 那么在套曲中所有欢快跳动的小溪的形象都要是通透, 清澈的;猎人的主题是短促的八分音符顿奏, 干脆的断奏、敏锐的跳跃是猎人高大威武形象的塑造;《感谢小溪》尾奏中的pp与《憩息》前奏中的f要同等考虑, 后者的强是建立在前者的很弱的基础上的, 音乐的强弱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2. 速度的贯连

在音乐术语词典里, 关于速度的描写有很多, 对于速度的具体时值也给出了准确的答案, 但在声乐演唱及钢琴伴奏表演中速度却是一个音乐处理的参考记号, 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定的速度进行。很多好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和钢琴伴奏艺术家在其一生的表演生涯中,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绪感染下都会对同一首歌曲有不同的速度及其他方面的处理。在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中, 速度的一致表现为整部套曲的二十首歌曲连贯统一、一气呵成, 在每首歌曲前后的连接处, 都要有目的的停顿。何谓“有目的的停顿”呢?即是指限制停顿的时间, 不可任意休息, 那么这个停顿又具体有多长呢?停顿时间的长短, 由前后歌曲的速度来决定, 既是有相对的长短, 无绝对的规定, 停顿的长度大概是前一曲完全结束后, 后一曲单位拍的长度, 具体时值根据歌曲速度的不同而变化。

3. 情绪的贯连

套曲的音乐发展与音乐剧相似, 有同一个主题, 同一个思想, 所以演唱、演奏套曲时情绪要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 情绪的起落要保持一致性, 有一个统一的“度”, 例:《属于我》是整部套曲的高潮, 是欢快情绪的最顶点, 因此伴奏、和声、调式调性都达到了套曲要求的最高点。

二、曲式分析对于演奏套曲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曲式结构分析对于歌曲的整体结构音乐处理来说至关重要, 关系到钢琴伴奏演奏技巧与能力的发挥, 不可或缺, 分析歌曲的曲式对弹奏伴奏来说具有指导意义。舒伯特艺术歌曲声乐套曲多用分节歌形式、三部性歌曲形式、通体歌的形式。下面笔者将就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曲式分析对于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1. 分节歌

这是直接从民歌借用过来的形式, 也是当时普遍通用的一种形式。这种诗歌分成很多段, 舒伯特为各段配上相同的旋律, 反复歌唱。但这一民歌体裁的大量运用难免给人以枯燥乏味的听觉效果, 如何能化腐朽为神奇、让旧颜换新貌呢?下面笔者将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供观者参考。

利用歌词内容的不同来划分具体段落的区别;强弱、快慢、音色的对比;断句、换气口的不同处理;根据诗歌语言重音的变换, 找到每段语气重音的不同设置。但值得注意的是, 不能为了突出“区别”而任意改变歌曲原有的艺术韵味, 随意添加不存在的音乐表情。

2. 三部性歌曲形式

歌曲首、尾段落的旋律相同 (或大同小异) , 中段作对比性的变化。这种形式是对分节歌形式的丰富化, 它满足了舒伯特在最大可能求得统一的情况下保持对细微差别的要求。

三部曲式中, 再现部的出现有完全再现和不完全再现两种形式, 对于完全再现的三部曲式我们在演奏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与分节歌一样, 相同的音乐和歌词会让人厌倦。完全再现三部曲式的再现部也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种起到的是回忆的作用, 另一种起到的是突出与中段对比的作用。《属于我》的再现部起到了回忆美好的作用。《磨工与小溪》的再现部既表现了磨工悲哀情绪的延伸。不完全再现的三部曲式, 在发展变化上就没有过多的疑问了, 随着音乐的发展贯穿下去即可。

3. 通体歌自由发展的形式

舒伯特的歌曲大多数是属于这一类的, 在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中, 歌曲《可恨的颜色》《憩息》《止步》都运用了通体歌的曲式, 而且它还成为舒曼及以后的歌曲作家的一种创作规范。通贯创作的意思就是随着诗意的发展, 对诗的各段都配以各自不同的新旋律, 这样就使诗与音乐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使音乐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贯穿了剧情的发展思路。

三、合作中倾听的艺术

倾听在声乐与钢琴伴奏合作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钢琴伴奏者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广义上说, “听”包括了听歌曲情感波动的变化、听歌唱者临场声音状态的情况、钢琴自身的音色以及钢琴与人声的和谐度。狭义上来说, “听”包括了速度、声音大小、具体演唱时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有心的倾听和默契的配合可以使音乐更加美好, 有助于更好的诠释歌曲, 完成钢琴伴奏的演奏。

“倾听的艺术”建立在二人思想的高度统一之上。在演奏者与演唱者共同完成作品《美丽的磨坊姑娘》的过程中, 二者必须在对这部作品在理解上达到高度的统一,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合作效果。为了在作品上达成共识, 表演者双方首先要对作品的风格, 词、曲创作的背景及特点等方面有较深的了解, 才能把握住作品的整体风格。在两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再对作品进行详尽的技术分析是必要的, 例如曲式结构, 歌词内容及句法, 谱例上的音乐术语等都要进行逐个的分析研究。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亦必不可少, 除了独自的练习外, 两人要进行大量的合作联系, 相互探讨交流。伴奏者要非常熟悉歌曲的演唱, 以便应对在实际演出中歌唱者临时忘词和漏唱的失误。伴奏者还应负起为歌唱者确定歌曲的速度, 带领歌唱者进入情绪等重要职责。

注释

篇4:美丽的姑娘

路小燕是我同学,初中二年级,她跟父母从加拿大搬到中国,虽然长一头黑发和一双黑眼珠 ,讲的是一口中国话,可从小生长在国外的她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种异国他乡的味道。

刚开始接触她,同学们私下里达成了共识--路小燕是个很傻的姑娘。她总是一摞摞地买发 夹,到最后却只剩下几对她喜欢的而已,因为她总是把发夹分给同学,然后说:这个很适合 你。她爱唐装,特地为自己订做了一套,一次竟然把那套红得耀眼的唐装穿到了学校里来, 女孩子们一边对她说:"你好漂亮",一边偷偷阐述着自己的"真观点"。她喜欢上课的时 候一边吃东西一边大声地讨论--操着她那口有点变样的汉语,不认识她的老师总是用眼睛 瞪着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姑娘,此时,一定会有同学起劲地在一旁解释说:"她是外国来的… …"听这么一句,老师们似乎也领悟了许多。她喜欢拍老师的肩膀,我们这群"热心"的女 孩总是悄悄告诫她"老虎屁股摸不得"之类的话,或许她领教不了中国古语的深刻内涵,她 依然无所收敛地跟老师"没上没下",看得周遭的人汗毛都竖直了。

路小燕常说:"我爱中国!"我们问:"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唐装好看!"于是女生们 在她的一脸无知中笑开了,笑得有点不自在。路小燕爱中国的理由看起来不是很充足的,可 她的父母却真的很热爱中国,他们说:"在女儿成长的这段日子,要让她接受中国的教育! "

路小燕是个爱美的姑娘,她喜欢涂指甲油、抹口红,她喜欢披头散发地在学校里飘来飘去- -这一切在她进我们中学的第一个礼拜都改掉了,因为我们的班主任告诉她:"你还是个小 孩,化妆是大人的事,你看--你是不是改一改?"路小燕爽朗地答应了,果然,我们再也 听不到她走起路来脖子与手腕上的叮当响声,再也见不到她不断变化的发型和疯狂的装束, 她忽然变得十分素雅,可是依然有无法掩饰的与众不同感。女生都稍稍松了一口气--这么 一个星期来,大家都已经被她整得神经兮兮。

可是,我们知道路小燕并没有彻底"改过"。有时候,路小燕穿着低领汗衫来学校,细心的 女生总会发现她脖子里头那根闪亮亮的项链,虽然它似乎是刻意地藏在了里头,却躲不了我 们关注的目光。有时候项链会在她的跳动中从衣领跳出来,于是我们有幸看见那条项链的吊 坠--一个精致的十字架。她应该是信教的吧,这是大家一致的猜测。老师也不在意她戴这 么一条亮闪闪的项链,毕竟她是个外国来的小孩,何况也努力改正了那么多。可是,女生们 其实挺在意:为什么?为什么只有她可以戴项链?

有一阵子,我们班级的女孩子们变得特别耀眼,大家心里明白,这完全是受了路小燕的影响 。女生们的普通话莫名其妙地变得怪兮兮的,大家偷偷戴起了可爱的项链,那些走路勾着背 的女生开始把腰挺得笔直,因为路小燕是那样的,而那样看起来既美丽又与众不同,所以小 女生都开始效仿。说来也奇怪,平日里暗淡无色的女生们变得忽然耀眼起来,年轻的音乐老 师说:"你们班级的女生可都是小妖精哟!"她和我们一起笑开了。艺术节的大会上,我们 班级以一曲激烈的樱花舞捧回了冠军和一笔可观的奖金,班主任老师笑着为我们分了这笔劳 动成果,剩下的零头收入了班费,我们一群女生得意得快要飞上天。有时候我们感觉到与那 个难以沟通的班主任的距离缩小了好多好多,大家都开始拍老虎屁股了,老虎也显得很快乐 。其实,大家从心底里热爱这种关系,热爱这种激情,热爱这种有色彩的学习生活。

后来,情况有了变化。

一次班会课上,校长在喇叭里强调:"中学生的美丽是由内心展现出来的!普通大方的衣着 和打扮才是中学生的正确选择……"原来明天是有领导要来学校检查仪容。女生们立刻悄悄 收起了一些脖子里的小玩意儿。同时,大家都在默默关注路小燕,尽管她如同持有金牌令箭 一样受优待,但应该不会听不懂校长的话吧。

第二天,走进学校大门时发现气氛异常紧张,门口站着鼓号队和学校最具权威的老师。

第一节课快上课了,路小燕的座位却依然是空着的,大家都好奇起来。年级组组长出现在了 门口,对班主任说:"你们班级是不是有个叫路小燕的?你去看看,在校门口。"

班主任紧张地跑出去了,骚动的人群再也平静不下来,大家纷纷跟着涌了出去。

来到校门口,只见校门口旁的一个角落里,路小燕站在那里,面对着严肃的校长,身体微微 颤抖,走近才发现原来她在哭,手里拽着一条闪亮的项链,她用嘴唇轻轻亲吻着项链上的那 个十字架,又抬起头来看着校长,毫无怯色地重复着:"为什么?为什么?"

原来当路小燕经过校门口时,那条项链自然而然地被高度警觉的校长发现了。校长请路小燕 把项链摘下来,路小燕就这么做了,于是校长将项链没收了说:你放学再来拿,路小燕被搞 得晕头转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正要取回项链却被校长阻止了,我们都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各 自的心情,也许路小燕根本不明白校长的举动是什么意思,也许校长更不明白怎么会有这等 女生--被批评了却依然这么不当回事。后来,路小燕看见那个十字架被毫不留情拽在一双 粗手中便莫名其妙地哭了,校长只好把项链还给了她,并且开始了说教,只可惜路小燕根本 不明白他所说的道理也没有"退步"和"悔改"的意思,局面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等同学们一到,大家便激动地对校长解释说:"她是个外国人呀,她不懂的呀……"大家似 乎对揭露这个真相都非常感兴趣,这句话已经被说给了好多老师听,今天终于说给了校长听 。大家也知道,路小燕这个人很傻,关键时刻总是不懂这枚金牌令箭的作用。校长一听此话 ,态度便大有转折,说了几句老话就放路小燕回教室了。

学期结束了,路小燕跟着父母又回了加拿大。她走得无声无息,给女生们的影响却太大太大 ,因为大家又回到了衣冠简朴得几乎失色、尊师尊得有点变味、学习刻苦得渐渐麻木的状态 ,因为没有了领头人物,何况大家的本性都是胆小的。

路小燕留给大家的是回味,回味她的美丽与大胆,回味她无知的表情和一声声"为什么", 我们是想念她的,在心底想念。她至少让我们懂得:美丽是要有内心展现的,内心的美丽却 是需要培养的,近乎禁锢的状态会闷死心灵,女孩是需要美丽的东西衬托的,也许不要浓艳 的彩妆,不要过多的配饰,只要些许自由空间。

篇5:致美丽的姑娘诗歌

美丽的姑娘啊,我想我是爱你的

爱你的青春貌美,但更爱你温柔的心

即使你常常对我横眉冷对

叫我欢喜的样子总是佯装失望与悲观

美丽的姑娘啊,我想你是爱我的.

爱我的英俊潇洒,但更爱我浪漫的心

纵使你总是对我闭口不谈

眼里也不曾透露半点内心深处的爱意

美丽的姑娘啊,我的心上人

只要你没被厄洛斯的银箭射中

即使你待我冷若冰霜,百般轻蔑

在你的身后仍然可见希望女神裙袂飞扬

美丽的姑娘啊,你是意中人

可怜我已被万箭穿心不能自拔

纵使你待我严词呵斥,万般刁难

在我的眼前依旧可见维纳斯的温柔亲切!

美丽的姑娘啊,请你原谅

你冰雪聪明,岂会不知我幼稚的伎俩

我的无故殷勤,早已被你看穿一览无余

别嗔怪我拐弯抹角,也别排斥我一片赤诚的心

美丽的姑娘啊,请你思量

你魅力过人,岂能叫人不去心生爱慕

我的灰心绝望,全都拜你高傲率直所赐

别指责我唉声叹气,也别无视我那颗苦难的心

美丽的姑娘啊,夜深了

天上的满天繁星,就像我支离破碎的心

愁苦人的哀歌在风中倾诉

谁人岂料爱恋会换来厌恶?

美丽的姑娘啊,天亮了

黎明的光辉灿烂,就像你美丽纯洁的心

痴情人的赞歌在林中传唱

篇6:美丽的秋姑娘作文

秋姑娘来到田野上,挥动一下魔法棒,稻子就变黄了,秋风一吹,稻子一下子就变熟了。高粱向来是怕生人的,这不,见了秋姑娘,还不好意思呢,脸都涨得红红的。

秋姑娘来到花园里,花园里菊花开了。那些菊花五颜六色、姿态万千,有的像穿着粉红裙子的洋娃娃,有的像穿白纱的小仙女……桂花也开了,到处都是桂花的香气,好闻极了!

秋姑娘来到果园里,苹果红红的,像小朋友露出的红彤彤的脸蛋。梨像一块块黄宝石,柿子就像一个个小灯笼,喜气洋洋地挂在树枝。

篇7:美丽的春姑娘日记

风和日丽,春满人间,春姑娘啊!你又来到了人间。

春姑娘吹醒了小草弟弟,山坡上、花园里、小路旁都是嫩芽尖尖的小草。颜色有深有浅,有的身穿深绿色的衬衫,有的着浅绿色的外套,正在比美呢!它们有的抬着头看蓝蓝的天空,柔软的白云;有的低着头闻着泥土的芳香;有的歪着脑袋在和一旁的小伙伴说悄悄话。“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惊叹。

春姑娘唤醒了大树伯伯。粗壮的枝干摸上去坑坑洼洼的,像老人的手,细细的枝条向四面展开如同一个巨大的蜘蛛网,密密麻麻的嫩叶像一艘艘小船,也像一把把小扇子。树们有的穿碧绿碧绿的衣服,有的.着火红火红的裙子,还有的披金黄金黄的外套,正准备参加春天的舞会呢。风轻轻地吹过,树枝摇摇摆摆,树叶翩翩起舞;风停了,它又笔直地站在那,像一位文静的姑娘。

篇8:美丽的姑娘

受到读者喜爱的同时, 《绿山墙的安妮》也得到了评论家的关注。他们认为被归类为儿童文学的《绿山墙的安妮》蕴含着许多童话元素。伊丽莎白·沃特森认为灰姑娘与安妮有着相似的“核”。安妮的故事是灰姑娘这一古老童话的变形;更为显著的是蒙哥马利的叙述将对个人和国家的关注融入其中。

原型批评理论的创始人诺思洛普·弗莱认为最初的文学样式是神话。在每一个时代, 作家们深切关注“人类从何而来、命运如何、最终愿望是什么”;而属于文学能够表达出来的任何主题, “他们很难找到与神话主题不一致的文学主题”。在世界文学范围内, 灰姑娘都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且有代表性的神话原型。

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流传广泛, 类似的版本不下于1500种, 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灰姑娘”存在难以割舍的情结。故事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学者斯特拉博在《地理学》提供了现存历史最久的版本。希腊少女洛多庇斯在溪边清洗衣物。一只鹰飞过, 叼走了她的鞋子。那只鹰飞到了孟菲斯, 把鞋子掉到埃及法老的面前。法老惊讶于鞋子的精巧, 也觉得这件事别具深意, 便派人去找鞋子的主人。人们在诺克拉提斯找到洛多庇斯。法老对洛多庇斯一见倾心, 最终娶她为妻。欧洲最早关于灰姑娘的记录见于意大利童话采集者巴西耳于1635年出版的《五日谈》中。这一版本为后来广为流传的格林兄弟版本奠定了基础。

加拿大没有自己钦定的“灰姑娘”。或许这是因为加拿大文学的历史太过短暂, 抑或者是这位“灰姑娘”太过现代。

一、加拿大的灰姑娘

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 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丰富的童话资源。这些通话都有着相似的主题:美德得到回报, 英雄拯救公主和世界, 以及纯情男女坠入爱河等等。沃特森认为《绿山墙的安妮》与这些童话是一样的;揭示了全世界范围共有的恐惧、罪恶、幻想以及希望。这提示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解读此书。

通过仔细研读, 我们可以发现, 尽管存在着细节上的差异, 《安妮》与灰姑娘有着结构的相似性。两个故事的推进几乎是并行的:

与继母和两个丑陋的继姐妹为伴的灰姑娘整日忙碌、满身灰尘。安妮则因被马修和玛丽拉兄妹收养而来到了绿山墙。仙女的出现给灰姑娘带来了转机;她才有机会穿上水晶鞋、参加舞会。在绿山墙, 巴里女士和史塔西小姐的出现给安妮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线生机。有了她们的帮助, 安妮才得以穿上漂亮的蓝裙子参加远足和演讲。最后, 灰姑娘和王子愉快的生活在王宫里;而安妮选择留在绿山墙陪伴玛丽拉。她和吉尔伯特也终于言归于好。

灰姑娘被继母虐待, 不得不生活在“灰”里。心理学将此解读为一种无价值、不被重视的状态。安妮同样是一个生活在“灰”里的孩子。她因为被前任收养家庭遗弃而来到绿山墙。安妮与灰姑娘一样都是被忽视的孤儿。

二十世纪的爱德华王子岛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的世外桃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 儿童对农业劳动和家庭生活的贡献就是他们的价值。一开始不被欢迎的安妮帮忙放牧、洗碗;她不再毫无用处了。安妮摆脱了她生活中的“煤灰”, 逐渐赢得了马修和玛丽拉的欢心, 融入了爱德华王子岛。安妮因她的可爱、热心和刻苦而克服种种磨难, 获得了女王学院的奖学金, 并获得了大家的尊重。虽然安妮决定放弃奖学金, 留在绿山墙照顾近乎失明的玛丽拉。她的聪慧和爱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绿山墙, 安妮获得了她梦想的完美生活, 不再是那个无依无靠的小孤女。

两个故事都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历经痛苦忍耐, 期冀美好的未来, 最终她们都美梦成真。安妮是一个全新版本的灰姑娘。这个全新的版本是古老童话原型在新的环境中的表现形式。《绿山墙的安妮》以灰姑娘的故事为核, 融入了二十世纪加拿大社会文化和爱德华王子岛的迷人风光。

灰姑娘原型在各类文学作品中不断涌现, 而这些作品除运用同一个童话原型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外, 还反映了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个人以及社会的变化。每个作家都生活在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环境中;他们采用同一个原型用以表达不同的思想。蒙哥马利也是如此。采用传统童话叙述结构的同时, 蒙哥马利对灰姑娘原型做了必要的改动来传达心声。

二、仁慈的“继母”

收养人玛丽拉是一个守旧的老姑娘, 非常讨厌安妮的奇思幻想。试图让安妮循规蹈矩的玛丽拉曾表示, 所有的希望就是安妮能跟其他小姑娘一样顺从、守规矩。除了玛丽拉, 邻居林德太太也让安妮倍感困扰。作为一个传统妇人林德太太认为自己对社区有维护职责, 很喜欢留意别人的事情。“如果要从林德太太家门前经过而不适当地注重体面与礼节的话, 就无法从林德太太那敏锐的目光下逃脱。此时, 林德太太正端坐在窗前, 犀利的目光监视着外面的世界, 从小溪到顽童, 无论发现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 她都要想办法探个究竟, 不然就无法安心。”林德太太反对收养安妮, 认为马修兄妹不会教养孩子, 且初到绿山墙的安妮过于乖张。因此, 试图亲自调教安妮的林德太太攻击安妮的长相。两人之间剑拔弩张。玛丽拉和林德太太不认同安妮的行为, 试图驯化她。小说中, 林德太太初次见到安妮, 便告诉玛丽拉“这个孩子太丑了;头发像胡萝卜一样红”。蒙哥马利所生活的年代, 人们相信孩子是不需要发言权的。孩子的感受丝毫不受重视。这深深地刺伤了安妮的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经常被视为不可亵渎、难以反抗的权威存在。从心理学角度解释, “继母”代表的是孩子对独立自主的向往和内心深处对父母控制力的不满。这种感觉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被父母命令和呵斥的行为。

幸运的是, 玛丽拉和林德太太不像灰姑娘的继母般残酷和暴力。事实上, 她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认为安妮过于古怪, 但愿意接纳这个小孤女。批评和严格要求的同时, 两人都尽力的宽容看待安妮的离经叛道。可以说, 在绿山墙没有真正的“继母”。安妮的处境与加拿大社会有极大的相似之处。长期作为殖民地的加拿大也曾受压制、不被尊重。安妮期待用一种平和的民主方式来取代粗暴的管制。这也是加拿大国民对国家隐隐的期待。

格林童话里, 灰姑娘的继姐妹们因为她们的不友善得到了惩罚。分别失去脚趾和脚踵的姐妹俩被鸟雀啄伤了眼睛。然而在绿山墙, 同伴并没有给安妮任何恶意的实质伤害。依照评论家的观点, 安妮最好的朋友戴安娜充当了继姐妹的角色。然而, 乐观的蒙特利尔没有涉及任何邪恶的成分。戴安娜甚至充当了纽带作用, 将仙女带到了安妮面前。蒙哥马利试图在绿山墙建立一个和善、宽容、平衡的家庭和社会典范。

三、不会魔法的仙女

在仙女的帮助下, 灰姑娘才能穿上华衣美服、完美变身。在绿山墙, 有两位不会魔法的“仙女”为安妮照亮了前行之路。戴安娜的姑姑巴里女士送给安妮一双漂亮鞋子, 并赞助了安妮的旅行。旅行开拓了眼界;在途中收获的肯定与赞扬也让安妮获得了自信。安妮默默树下了人生的下一个目标:进入女王学院学习。

另一位“仙女”史塔西小姐教授给安妮丰富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 为安妮树立了人生的榜样。史塔西小姐新颖、自由的教学方式使安妮认识到课堂同样可以成为自己想象力发挥的天地。安妮日后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 史塔西小姐的影响可谓深远。史塔西小姐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愿意付出努力发掘安妮的长处。爱的教育将安妮从一个普通的小孤女脱胎换骨成为一名成熟、聪慧的大学生。

四、前行的伴侣

如果说每个童话故事都要有一个王子, 那么在绿山墙, 吉尔伯特是当之无愧的。身材修长、乌黑卷发的吉尔伯特被聪明、自信。广受爱戴的“王子”有点骄傲。头一次见面, 吉尔伯特给安妮取了个绰号“胡萝卜”。深深自卑于红色头发的安妮扔石板反击, 拒绝吉尔伯特的示好。在格林兄弟的笔下, 灰姑娘最大的梦想是遇到王子, 期待王子可以带给她幸福快乐的一生。安妮却故意忽视吉尔伯特;两个人看起来没有什么浪漫后续可言了。

一次表演中, 安妮扮演一位孤独的少女, 乘船漂流而下。不幸的是, 船漏水即将沉没。在任何一则童话里, 王子都会适时出现, 拯救女孩于危难之中。吉尔伯特突然出现, 将安妮带上岸。在以后的数年齐头并进, 一直都是“学习上的对手”。直到最后, 同样争取当地小学聘书的吉尔伯特主动放弃了竞争, 以方便安妮照料失去兄长的玛丽拉。历经骄傲、误会、固执, 两个人终于和解了。蒙哥马利暗示了两人的日后良缘。

吉尔伯特给予了慷慨的帮助, 但是他并不是安妮的拯救者。两个人有着同样的受教育梦想, 都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品格优秀才是旗鼓相当的两人惺惺相惜的理由。按你从未期待有一位“王子”出现, 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她努力争取奖学金, 选择在家乡工作照顾家人;安妮有自己的梦想, 为未来付出了十足的努力。吉尔伯特不是安妮生命中的救世“王子”, 却是她互相激励、终将携手的朋友。

受爱德华·托马森影响, 这一时期的加拿大文学努力为儿童创作温馨愉悦的心灵读本。加拿大作家们倾向于用广袤迷人的自然风光取代灰姑娘的黯淡古堡。幸运的安妮生活在美丽的绿山墙, 而不是灰姑娘的简陋阁楼。没有残酷的继母、刻薄的姐妹, 安妮生活在友善的家人和朋友之间。乐观的蒙哥马利用花园般的景致替代了小孤女安妮生命中的“灰”。故事的基调也从格林兄弟版的略显阴暗变为明快自然。

获得美满结局的灰姑娘和安妮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在任何嘲讽、刁难和欺凌之下, 都要坚持活下去;即使极度艰难困苦只要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保持善良与积极的心态, 最终是会获得幸福生活的。

摘要:蒙哥马利以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享誉各国。分析作品所体现的灰姑娘原型, 主人公安妮的成长由此揭示。

关键词: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灰姑娘原型

参考文献

[1]Berton, Pierre.Hollywood’s Canada:The Americanization of ourNational Image.Toronto:MeClelland and Stewart, 1975.

[2]Frye, Northrop.Anatomy of Criticism.Princeton:Princeton UP, 1957.

[3]Gemmel Irene, Elizabeth Epperly.L.M.Montgomery and CanadianCulture.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0.

[4]Montgomery, Lucy Maud.Anne of Green Gables.Toronto:McGraw-Hill Ryerson Limited, 1968.

[5]露西.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2006

[6]诺思洛普.弗莱.《世俗的经典:传奇故事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篇9:美丽多情的康巴姑娘

雅江姑娘的天然之美

那是四月初,记者在成都“四川新体育旅行社有限公司”寻访“雅砻江走婚大峡谷”最早发现者之一、“新体育”董事长罗乐先生而不遇,转而采访总经理肖健先生时,一边谈话,一边翻阅肖先生的自拍影集,突然被里面三位盛装而美丽、神态天然质朴、没有丝毫矫饰与作态的康巴藏族少女所吸引。那是一种偶尔一现的璞玉之美。

询问时,肖先生说,是他于去年在雅江县举办的“雅砻江走婚大峡谷”旅游宣传活动中随手拍下的,三个女孩都是雅江县城的普通女子,有两位是正在县中学读书的在校生阿珍姐妹俩(压题图片右一为阿珍),另一位叫江红,是雅江县旅游文化局下属单位文化馆的职员。

记者后来在经过雅江县城时,联系到了江红,当时她正在甘孜州州府康定开会,接到电话后,便答应第二天一大早坐班车赶回县城。

江红在电话里讲的是不太标准的汉语,声音清亮开朗,三句话中就会挟着一串笑声,她说:自己从小在县城里长大,母亲是县医院的医生,父亲是体育局干部,自己从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毕业后就分回到县文化馆工作,一直在作舞台布景设计,跟阿珍姐妹也很熟悉,她们都是当地藏族,属木雅文化。

但在她印象中,感觉不到县城里面的藏族女孩和汉族女孩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她们也讲汉语,也取汉族名字,而她们同学中许多汉族女孩也会讲藏语,有些也有藏族名字。在当地一些盛大的节日或活动中,比如去赶赛马节、转山会,比如地区举办大型的旅游活动等等,她们有时是被抽到活动上去做服务人员,有时是自己结伴去玩,同学、伙伴里面,汉族藏族都有,也都穿藏装。在她看来,真的没有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不过,在县城里,也有许多“很纯粹”的藏族居民,平常也穿藏装,吃藏餐,只会讲藏语,不大跟汉族人交往,这多是一些不在单位工作的人和老人,像她们这样年龄往下的、上过学的年轻人,不会这么“固执”。

她说,雅江的女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称谓,就叫“姑娘”。

记者在雅江街头也随处遇到过这些“姑娘”,显得纯朴和冷峻,多半眉目清秀、棱角分明,因为平常多着汉装,也大半会讲汉语,不大能分得清是汉族还是藏族女孩。

她们对生人都比较警惕,不愿多说话,更不接受拍照,就连那些在私人旅店当服务员的女孩子,也多是冷冷的,问一句说一句,甚至问不答应。

江红虽然如约在第二天早晨打电话说她已经上车,正在往回走,却因为未能在中午我们离开之前回到县城、手机也联系不到,而失之交臂(手机在那里跟聋子耳朵差不多,一离开城镇就没有信号了)。再跟她联系到时,已经是两个多月以后且相隔千里之遥了。

跟她相约寄几幅自己的生活照片时,她竟然说没有,她们平常很少照相,多半只照证件照,在一些活动上,有很多人给她们拍照,但是她们自己都不知道,别人拍的照片也都拿走了,那些人她们都不认识,也没有跟人家要过照片。当地人还是不愿意随便拍照,认为照相对人不好,她倒不这样认为,但也不习惯照相。

雅江县因贯穿全境的雅砻江而得名,其藏语名“亚曲喀”即“河口”之意,是一座典型的袖珍山城,或叫崖城,只有一条主街道的县城显得狭窄而紧凑,但不显拥挤,再小的民居都有三四层之高,所有建筑都依崖而建,从背后的江边看上去,那些石砌的屋宇就像刀砍斧劈一般,高高地悬贴在江岸边的半山崖上,极其险峻,怎么看都像一座危城。

因此,问当地人,住在这样的屋子里,从背墙窗户看下去就是深不见底的滔滔江水,会不会不安全?他们说:怎么会?他们祖辈住在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涨大水、地震一类的大灾难,而屋子本身都是石头砌造的,地基也比别处深好几倍,非常坚固,怎么会不安全。

雅江县为外界所知,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因为地处横断山脉与雅砻江峡谷地段,境内多崇山峻岭,地势高差达3000多米,属于山区与草原的过渡带,也是川西汉文化和康巴藏文化的过渡与杂糅地带,县城内汉族人和藏族人差不多各占一半。长期以来,因为远有川藏线第一险——二郎山,近有海拔四千多米的折多山和高尔寺山作为多重天然屏障,使得这里几乎跟外界隔绝。只在近年随着交通的逐渐畅通和四川对康巴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宣传,才使得这里亘古以来形成的藏汉民族聚居文化渐渐为外界所知,尤其是藏于雅砻江大峡谷深处的走婚部落在去年被发现以后,更是轰动一时。

其实,当地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也做“美女经济”的文章,康巴美女在近两年的许多大型活动中,一样被热炒得名扬四海,只是自古就有在传统盛大节会上展示自己盛装与风采的当地女孩们,像江红阿珍她们一样,对于外界关注与好奇的目光并没有太多觉察,也没有过多影响到她们,所以显得安之若素、天然质朴许多,也没有丝毫人为渲染和昭示自己美貌的意识。

雅江县只是康巴地区木雅藏族相对集中的地方,而整个康巴藏族的地域和文化范围要宽广的多,康巴美女的风采与民族特色也不只雅江一种。

康巴的传说

在近年川西旅游经济日渐发达、康巴地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人们也逐渐熟知康巴文化孕育下康巴汉子的骠悍豪放和康巴姑娘的美丽多情,且都擅长歌舞,比如容中尔甲、亚东、德乾旺姆和格桑志玛等一批康巴藏族男女歌手演唱的藏族歌曲迅速在国内流行起来就是一个明证。

其实康巴藏族在历史上一直享有盛名,传说当年以亚历山大自居的希特勒,认为除了他的日尔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之外,只有康巴人可以与之媲美,因此曾派遣党卫军专程到康巴人中选择部分英俊魁梧的男子,带到德国与金发碧眼的雅利安女子结合,培养最优秀的雅利安人种。

关于康巴文化是怎么形成的这一点,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的研究兴趣。

康巴藏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九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藩王朝由盛至衰地发生了分裂,在分裂后的几百年间,由于政治和地理的阻隔以及过去部落来源的差异,在藏区逐渐形成了卫藏、康巴、安多等三大方言体系,由此,整个藏民族部落也分为卫藏人、安东人和康巴人,以拉萨为核心的周边地区主要以卫藏人居多,以阿尼玛卿山和黄河上游为界,主要以安多人和康巴人为主。

今天的康巴人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由崇山峻岭的横断山脉到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上,地域面积达15.37万平方公里、辖18个县、总人口90多万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康巴人的聚居中心和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是历史上早期民族频繁迁徒的“走廊”地带,也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交通枢纽和汉藏贸易的集散地,由于多民族的交汇,和各种文化长期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吸纳,从而又形成了既具有与其它藏区相同的藏民族文化共性,又具有自身多元性文化历史印记的鲜明地域特征,境内既有以著名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为主的雪山群,也有以雅江县雅砻江大峡谷、道孚县鲜水河大峡谷、丹巴县美人谷为主的河川峡谷地带, 还有广袤美丽的塔公草原、阿须草原、祝桑草原、德差草原等多姿多彩的地貌特征,由西夏王朝流传下来的木雅文化和格萨尔王时代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以及嘉绒藏族民俗风情等等历史文化积淀更是深厚丰富。

康定情歌诞生的地方

甘孜州州府所在的康定城更是著名,每年5月(农历四月初八),紧挨康定城边的跑马山上,都会举办热闹非凡的转山会。著名的山、著名的城和一首著名的情歌,使得这一康巴藏族传统的民间民俗活动,在外界印象中渐渐被视为康巴青年男女的爱情盛会。

不过,远道而来的观光客一般都不会失望,转山会上的确聚集了来自甘孜州18个县区大多的康巴藏族青年男女,尤其是盛装的康巴姑娘,既有祝桑草原和雅砻江峡谷的木雅藏族姑娘,也有丹巴的嘉绒藏族姑娘,还有当地的汉族姑娘……色彩鲜艳华丽的服饰和充满活力的青春气息,使往日与万年雪山静穆相对的跑马山一下子变得万紫千红起来,他们在白色的喇嘛塔下跳锅庄、演藏戏、赛马……拉开了热情豪放的康巴藏族人连续几个月狂欢活动的序幕。

从这时一直到九月,奔放而善歌舞的康巴人每年都要连续举办各种狂欢活动,比如今年六月的“九龙游海节”、七月下旬的丹巴美人谷“嘉绒藏族风情节”、八月的德格“格萨尔故里艺术节”,以及九月的“康巴艺术节”等。

而今年的五月,与转山会遥相呼应的还有一件盛事,以《康定情歌》为名的30集大型康巴藏族民俗爱情故事电视连续剧同时在北京制作完成,由胡军和陶红演绎的塔公草原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对藏族青年格桑和康珠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康巴锅庄文化背景上展开,将这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惟一推荐的中国歌曲《康定情歌》更是表现得荡气回肠、风情万种、淋漓尽致。

篇10:美丽的姑娘诗歌欣赏

跨上一匹驰骋千里的骏马

奔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

美丽的姑娘

我要带着你

登上一艘穿越时空的飞船

纵横在苍茫变幻的宇宙中

/

美丽的姑娘

我要挽着你

跃过五岳珠峰

踏遍湘江洞庭

/

美丽的姑娘

我要陪着你

穿越茫茫人海

走过千山万水

/

美丽的姑娘

我要爱着你

翻阅岁月屏扇

见证海枯石烂

/

美丽的姑娘

我要守着你

聆听晨风拂叶

笑谈暮雨淅淋

/

美丽的姑娘

让我的思念

汇成爱的海洋

点点滴滴流淌在你紧掩的心扉上

/

美丽的姑娘

让我的爱慕

织成情的锦囊

轻轻松松抹平你脚下的荆棘场

/

美丽的姑娘

就让我的迷恋

凝成厚厚的冰层

任是地裂山崩

任是岩浆灌涌

执着固执的心

生生不消融

世世不开锋

/

啊!

美丽的姑娘

我希望

我斑白的双鬓

有你青丝缠绕的印痕

/

啊!

美丽的姑娘

我盼望

我回家的路上

有你温暖光明的探照灯

/

啊!

美丽的姑娘

我奢望

我穿越大漠的背影中

有你轻盈舒心的笑容

/

啊!

美丽的姑娘

我渴望

我洞察世界的瞳孔里

有你深遂的眼神

/

啊!

美丽的姑娘

你是我的内脏

你是我的灵魂

你给了我生命的源力

也绑架了我肉体的凋零

/

啊!

美丽的姑娘

你是我心中的一滴泪

我不敢伤痛

怕震碎你

怕震裂我怕震醒我千年的梦

/

啊!

美丽的姑娘

你是我脑海的一片天

有你唯美的神态

我不会

不会染一颗落寞的纤尘

不会浸一粒寂寥的秋水

/

啊!

美丽的姑娘

我也怕

怕我的等待

化为流影

化为炮灰

化为虚无缥缈的烟炊

/

啊!

美丽的姑娘

即使万箭穿心

也无怨无悔

因为

年轻的热血

激情的年代

能绘成爱的沙画

这本身

就是

一段临风踏雪的舞蹈

一篇浪漫悱恻的童话

/

美丽的姑娘

亲爱的姑娘

你永远

永远

篇11:美丽的秋姑娘作文

它来到果园,轻轻地一挥魔术棒。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苹果开心得笑红了脸。梨像一个个金黄的铃铛。黄澄澄的橘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它们正要参加水果大会呢。还有一大串一大串穿着紫色长袍的葡萄,小猴子看了,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大口大口地吃起了葡萄。

秋姑娘来到田野,轻轻地一拂,田野里的东西成熟了。谷穗把稻谷的腰都给压弯了。高粱举起红红的火炬。玉米裂开了嘴,露出了金色的牙、黑色的牙、白色的牙。

秋姑娘来到山林,轻轻一吹,叶子变红了,变黄了。风一吹叶子就像五彩的蝴蝶,从树上掉下来。小松鼠来到松树上秋收冬藏。

秋姑娘来到花园,轻轻一摸,花开了。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绿的,五颜六色,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

篇12:美丽的秋姑娘作文

秋姑娘首先参观了田野。玉米地里的玉米换上了一身金缨,在欢笑中迎接它;大豆见秋姑娘来了,太开心了,都笑破了肚皮;稻子是最有礼貌的,见久违的秋姑娘来了,连忙弯下腰给它行礼;一向怕生的高粱听说秋姑娘来了,害羞地涨红了脸;地里的棉花被秋姑娘染得洁白无瑕,兴奋地跳出棉壳,好像在向秋姑娘道谢。

秋姑娘来到树林里,它派带路的秋风去观赏美景。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味飘来,原来是桂花小姐妹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秋风路过,远看像黄色花儿样的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落叶犹如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飞舞着;落在水里的树叶仿佛是金色的小船,在水面上飘荡。

秋姑娘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果园。挂满枝头的黄澄澄的桔子高兴地向朋友喊道:”秋姑娘来了!秋姑娘来了!”一串串玛瑙似的葡萄跟着欢呼,红灯笼般的柿子扒开树叶往外瞅,在园里忙碌的农民伯伯脸上也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篇13:美丽的姑娘

一、洞节和宫廷舞会

两个灰姑娘的命运转变都从参加聚会之后开始, 但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参加的聚会是不同性质的。

据考证, 叶限故事可能发生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在这些地区许多民族都存在节日择配的民俗文化现象, 利用节日青年男女有机会结识心仪对象并发展成婚姻关系。洞节就是一种庆祝和择配节日, 是属于全体劳动人民的, 而不是划分了身份和地位的一种高层庆祝活动, 不是专为某一个人所设置。

在《灰姑娘》中, 宫廷舞会则只有当时的上层人士才能参加。按照灰姑娘当时的身份和地位是不可能参加的。但在神力相助之下, 灰姑娘穿上了漂亮衣服, 进入了上流社会的聚会, 这一身豪华的装扮只是参加舞会的准入证, 再以她的天生丽质, 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当然也包括王子。如果没有炫目的装扮, 就连进入舞会的资格都没有, 这就无形中阻隔了平民与贵族的接触, 那后面的故事也就不会存在。

说到底, 这两种聚会是具有着等级之间的差异, 一种是平民狂欢, 而另一种则是披着高贵外衣的贵族聚会。一种是全体青年男女的择配聚会, 而另一种则是围绕一个人为中心的选婚大会。另外我们发现在洞节上, 叶限并没有结识国王, 它只是两人结识的一个跳板, 在洞节上, 叶限被继母发现, 她才匆匆忙忙逃走, 丢失了她的金鞋, 这才引发国王的追寻。而舞会则是灰姑娘和王子结识并发生感情的主舞台。

二、神力相助

叶限故事发生的这一广大的区域在古代居住着越人, 属于百越民族。百越民族的物质文化特征基本上属于稻作文化, “南方稻作文化随古代百越人的发展而发展, 并随古百越人的迁徙而扩散……稻作民族有史以来, 都是食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民族, 故古史称之为‘鱼虾’文化或‘水稻’文化的民族。”在日常的生活中鱼类就成了百越民族不可或缺的要素, 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因此鱼类在百越人的物质生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而形成对鱼神的信仰便会自然而然地表征于他们的民俗文化中。鱼类给了百越人生活所必需的一切, 这样崇尚鱼类动物也就不足为怪。不仅是百越民族对鱼神的崇拜, 我国整个的华夏文化发源于黄河, 这自然在华夏先民创造的文化中也沉淀了鱼文化的基因, 因此在《叶限》中, 鱼也就成了神力的象征, 成了解救叶限出苦海的“功臣”。

而灰姑娘得到的神力相助源于多种因素:有父亲的默许, 有生母的保佑, 还有自己的辛勤劳动。在格林童话诞生前夕的十七、十八世纪, 德国一直都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爱国文人都呼吁德国人团结起来争取国家统一。灰姑娘的故事也受到影响, 当自己处于困境时, 只有自己的力量才能帮自己摆脱这种状态。另外, “灰姑娘”的故事属于民间童话, 格林童话的世界大多是草原和森林, 这和格林作者格林兄弟一直以来崇尚大自然有密切关系, 《灰姑娘》故事中也同样表现了这种关系:父亲在回家路上碰到帽子的第一根树枝成了灰姑娘幸福的开始。接着在鸟雀们的帮助下, 灰姑娘走向了幸福的殿堂。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跟人类的和谐关系的推崇。

三、试鞋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有妇女裹脚的习俗, 小脚一直备受人们的欣赏和赞美, 连在文人墨客的诗句中也免不得有对女子小脚的精妙描写, 如著名诗人杜牧的“凌波步小月三寸, 倾国貌娇花一团”, 所以叶限的鞋子丢失也成了作者安排巧妙剧情的一种必然。“乃令一国妇人履之, 竟无一称者”, 况且是“其轻如毛, 履石无声”的奇鞋, 这更引起国王的好奇心理, 能穿上这双鞋的人一定不简单。“叶限因衣翠纺衣, 蹑履而进, 色若天人也”, 叶限的惊人美貌更是让国王为之倾倒, 由此一双金鞋而把两个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另外更有一个原因就是“鞋”与“和谐”的“谐”同音, 叶限故事来源于民间, 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一种民俗心理。

在《灰姑娘》中, 水晶鞋就象是一个定情信物, 把灰姑娘和王子联系在一起, 灰姑娘在慌乱中丢失了美丽的水晶鞋, 留下了王子找寻她的重要线索。当然这个情节的设置的原因是西方人也和中国人的审美观有相同点, 就是西方人也认为女子的小脚是美的。但是更多的有另外一个原因, 这也和当时欧洲的一以贯之的浪漫主义是分不开的, 要想让这个故事延续下去, 怎样才能让王子找到灰姑娘, 只有留下一个线索, 而最能证明灰姑娘的身份的身上的饰物非鞋子莫属, 精致小巧的鞋子既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观, 又能让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继续下去。并且一场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运动也席卷了当时的欧洲, 而格林童话的搜集者格林兄弟也成长于德国的浪漫主义全盛时期, 格林兄弟让这个浪漫的情节继续发扬光大。

两位灰姑娘的“水晶鞋”都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并且有着它们自己独特的文化意蕴, 缺失这个情节灰姑娘的故事也就不完整了。

四、“削足适履”与“飞石击人”

在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作品中, 继母似乎都是一个狠毒的角色。文学来源于生活, 这自然也代表了一种大众化的社会心理, 那么这两部作品中继母的下场是怎么样的呢?灰姑娘的继母为了让两个女儿享受荣华富贵, 而不顾一切地让她们“削足适履”, 差点欺瞒过了王子, 并且在故事的结局里鸽子啄瞎了两个女儿的眼睛。这种血腥情节在《格林童话》中一再出现, 一直受到现代人的质疑。而且《格林童话》还是每个人在童年时不可缺少的启蒙读物, 这样的血腥场面是否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我们究其原因, 在欧洲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这和欧洲人一直以来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 它们的文明开发时间要比我国要晚几千年的时间, 而且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深入民间通过各种渠道而采集到的民间故事, 故事的发源不知道是多早的时间, 自然在这些民间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人们所未开化的原始的思想, 在他们的心里, 再残忍的惩罚方式对于恶毒的继母和继母女儿来说都是不过分的, 这是底层劳动人民的一种野蛮而又真实的心理表现, 而且她们受到的这样的残忍惩罚也是她们自己的双手所造成。在故事的整理中格林兄弟保留下了这种情节, 一方面也赤裸裸地展示了作者对美丑善恶立场鲜明的一种态度, 这也是童话的特点, 在童话的世界里, 善就是善, 恶就是恶, 它们之间的界限非常清楚, 对于恶人的惩罚是丝毫不留情面。

而叶限的继母在叶限试鞋成功后求和不成, 后和女儿一起被飞石击死, 也表现了中国人的一种期待圆满的心理和佛教中的“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的轮回思想。在中国人几千年的历程中, 沉淀了一种大团圆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 中国老百姓的这种期待大团圆的心理赋予了“叶限”这个民间传说圆满的结局。王国维先生也在《红楼梦评论》一文中提出了如下观点:“吾国人之精神, 世间的也, 乐天的也”。他明确提出我国文化精髓中的重要一条就是乐天精神。再加上佛教的轮回思想, 恶人做尽恶事, 总有一天上天也会来帮助受害者来惩罚他们, 这成了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中颠扑不破的真理。

五、结语

叶限与灰姑娘最终一个嫁给国王, 一个与王子成婚。灰姑娘变成了公主, 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似乎是所有的童话通用的结局。叶限被封为“上妇”, 虽然有她美貌聪慧因素在内,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鱼骨的神奇效用, 更不能否认起关键作用的应是陀汗王的好奇心。王子和灰姑娘有三面之缘, 且为寻找鞋子主人王子而亲自行动, 应该说他们之间是有感情基础的。这也与中西方延续下来婚姻观不同, 中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就一直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叶限虽然嫁给了国王, 但是在这之前国王都没有见过她, 何来感情基础?由此看来, 陀汗国国王对叶限的占有式的, 他对叶限感兴趣也是由那双金鞋而引起。找到叶限, 国王看上了她的美貌以及被她的遭遇所感动, 因而把她带回了陀汗国。自始至终叶限都是被动的。

在西方, 一向就崇尚的是自由恋爱, 他们喜欢追求浪漫, 在举办舞会的那三天, 王子一直等候的是灰姑娘, 而后又不辞辛苦亲自寻找她, 甚至不顾灰姑娘的身份地位, 因此可以讲王子对灰姑娘的感情是真挚的, 灰姑娘的婚后生活也就应该比叶限幸福。而在《叶限》的原文中, “陀汗王至国, 以叶限为上妇”, 本来全文到了这一句就可以象童话一样落下完满的结局, 但是作者在后面又加了一段, “一年, 王贪求, 祈于鱼骨, 宝玉无限。逾年, 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 用珠百斛藏之, 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 将发以赡军。一夕, 为海潮所沦。”国王贪心而向鱼骨企求更多的财富, 鱼骨在一年之后却不灵验, 这似乎象是预示着它的使命已完成, 因为它所保护的叶限已经过上了完美的生活,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我们又可想到鱼骨是通神灵的, 国王的贪心也许让它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 它并不是为了永无止境的贪念而存在的。鱼骨不存在了, 那么国王和叶限的不稳固的感情能坚持多久呢?

“灰姑娘”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 因为“灰姑娘”原型故事代表了人类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就像美国民俗学家詹姆森在《中国的灰姑娘故事》一文中说的:“灰姑娘故事的确是个好故事, 因为它是一剂良药, 是一剂精神和社会的良药。”这个故事展示了不管是哪个洲的人民, 都有“灰姑娘情结”, 这符合许多人的心理, 填充了许多人的梦想。人们对于灰姑娘更多的是带有一种宽容和同情, 而对于把她陷入困境的继母更多的是带有一种仇视的情绪。无论如何, 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就是它的最大成就。

摘要:“灰姑娘”故事具有世界性意义, 至今为止, 它的传播范围之广, 作品数量之多, 叙事风格之多样是全部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本文将从中国晚唐段成式的《叶限》和格林兄弟的《灰姑娘》为例, 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

篇14:美丽的俄罗斯姑娘

美丽姑娘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大方,而扭扭捏捏,扭捏作态,恐怕难称美丽。我们在国内见的美人少,到了俄罗斯满眼都是美人,禁不住蠢蠢欲动凑上去跟人家打个“哑谜”式的招呼——因为大多数人并不通晓俄语。或者来一个简单的亲密方式——合影留念。在广场、机场、马路边,都可以看到中国人争着与俄罗斯姑娘合影的场面。

我们也担心过,冒昧地提出与人家一个年轻姑娘合影会不会遭到拒绝,甚至是极其难堪的拒绝。所以,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找一个勇于和善于打硬仗的人去试探一下。行就一哄而上,不行就拉倒。结果屡试不爽,人家从善入流到后来很多人干脆就不试了,看上了拉着就照,也得逞了。我们曾经为此议论过,在我们那里如果有陌生人提出与一个年轻姑娘拍一张合影,后果很难想象。有的可能答应了,有的可能和善地拒绝,有的可能不是十分友好地拒绝,甚至,完全有可能出现令人难堪和恶语相加的“战斗”场面。这是一个传统问题,文化所致,心理状态,或者有可能根本就是一个习惯?

当然,这只是缩影,映射出来的也谈不上是个多么深刻的问题,却值得去想一想。现在,经常会有人提起一些对欧洲国家印象之类的话题,也有人撰文谈自己的国外观感。一次从北欧回来我被问起这个话题,我的回答是:那里的人眼里不仅充满了善意,安详,还充满了爱意。

姑娘美丽的眼睛是一汪通体透明的秋水,如果我们多一丝情意,就会产生误解,以为她爱上了你。我们把俄罗斯姑娘揽在胸前照相,你真的会被她的真情所浸染,后悔自己有些鲁莽的举动。但是,她们始终那样含情脉脉地、温情地注视着照相机的镜头,很好地配合着我们的“阴谋”一步步实现。

在圣彼得堡我们入住的酒店大堂,一位年轻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在守着一个卖当地工艺品的柜台。很快她的柜台成了我们行前饭后必去之“圣地”,很快她柜台上的工艺品也被抢购一空。有人从她口里套出一些关于她的信息:今年刚从当地一所大学毕业,学的专业是现代农业技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临时在这里租用柜台卖工艺品。她可能不是很能理解我们对她这样“好”的原因,在我们要回国的前一天晚上,姑娘特意找到翻译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当告诉她我们明天就要离开圣彼得堡时,姑娘天真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至今,姑娘楚楚动人的模样我仍然记得。

俄罗斯姑娘娇好的面貌,只是她们美丽的一部分。高挑的身材,修长的腿,优雅的举止,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我们下榻的一家酒店在莫斯科城乡结合部,到市区不远。近处就是一片森林和几条潺潺流水的小溪,非常幽静,晚上过来,其意境有点像苏联老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们几个对这首歌有些情结的中年人,在傍晚时分就到这里追寻唱歌时的感觉,把自己怀旧的情愫释放出来。

我们去的时候,有一个漂亮的俄罗斯姑娘牵着一条德国黑贝在散步。有意过去接近一下那个姑娘,但是,站在她身边的那条德国黑贝实在太有威慑力,挡住了我们前进的脚步。看着姑娘和她的狗离我们远去的背影,突然,想到了一个词,那就是潇洒。又一天的傍晚,我们又一次看见了姑娘和她的德国黑贝,只是远远地看见她远去的潇洒,潇洒的影子……

其实,我们经常可以在大街上看见俄罗斯姑娘潇洒的身影。7月份是莫斯科最暖和的季节,在这里的人们充分享受温暖的同时,姑娘们也在充分展示着自己窈窕的身材。她们的基本装束是,上衣吊带短打,配一件超短裙,长发飘逸,无限动人。

俄罗斯人有喝酒的习惯,这与俄罗斯的气候有关,一年长达200天的隆冬,人们缺少户外活动,呆在家里也无聊。喝点酒既是为身体保暖,也为单调而漫长的冬季带来一点乐趣。男人们都喜欢喝酒精度数较高的伏特加,据说,过去的伏特加都在60度以上,酗酒现象在俄罗斯的老人中十分常见,也经常有因酒而醉卧雪中被冻死的惨剧。现在,俄罗斯政府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伏特加的酒精不得超过45度,违者将受到重处。而且,喝啤酒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人,包括一些年轻姑娘。与此同时,为了限制饮酒的量,俄罗斯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每瓶(听)啤酒的容量不得超过300克,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小瓶装。走在大街上,我们常可看到漂亮的姑娘手提一瓶啤酒,边走边喝。当然她们不是一饮而尽,确切地说是边走边品啤酒,要的就是这潇洒劲儿。那灵动的样,很是诱人。

俄罗斯人还有吸烟的习惯,很多小姑娘也吸烟,这可能还是与地理气候有关,像我们的东北地区。但是,一个俄罗斯姑娘吸烟,那动作,那姿势,真的是平添几分风姿和潇洒,如同她们提着一瓶啤酒走在路上边走边品。那灵动的样,很是馋人。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说法,俄罗斯姑娘年轻时的确漂亮,上了年纪体型大变,就面目全非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或者说这是过去俄罗斯妇女的一种衍变。直到现在,我们也会时常看到一些身材臃肿的俄罗斯大妈,艰难地行走在大街上。这些臃肿大妈的形成,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们结婚生子以后不良饮食习惯和冬季漫长活动少造成的。今天的俄罗斯姑娘十分注重自己形体的“保鲜”,她们不再像她们的前辈那样在生子以后狼吞虎咽般地大嚼黑面包,狂喝加了糖和奶油的茶,或者冬季藏在暖和的房子里抽烟喝酒,而是节食、运动,尽量保持自己优美的身段。

在欧洲,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位母亲用儿童车推着最小的孩子,两个稍大一些的孩子就在车子的两侧,用手牢牢抓着车子,非常听从大人的指挥。在公共场所,几乎看不到孩子嬉戏打闹,无论是餐桌旁,这是地铁、火车、飞机上,孩子们都十分规矩地端坐,等待着大人们的吩咐。这点与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完全不同,我们对孩子似乎过于放纵,任着他们的性子,无拘无束。

在圣彼得堡夏宫,我们与一位带着三个孩子玩耍的母亲攀谈。她说,现在有个别的俄罗斯年轻人不大愿意要孩子,有人认为这是姑娘们怕生孩子之后身材巨变,其实并不尽然,主要原因还是观念的改变,责任心的削弱,吃苦耐劳精神的丢失。他们(她们)过于放纵自己,不愿承担责任,把抚养后代片面地看成是负担,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近些年俄罗斯人口呈下滑趋势,甚至有人估算,按照目前俄罗斯人口的减少速度,用不了200年俄罗斯民族就会消失。这位年轻的母亲有些痛心,她说,有些年轻人连工作都不愿干,使得父母为了养活孩子,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去工作。是这样,在俄罗斯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人在非常吃力地工作,尤其一些脏乱、辛苦的活儿,都是老人们在做。

当然,这种情况在逐步受到遏止,俄罗斯政府陆续出台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生得越多得到的优惠就越丰厚。一些生活拮据的老人也会受到政府的帮助,把他们从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解救出来,以便老人们有一个子孙同乐的幸福晚年。

我们感谢这位年轻漂亮的母亲,也祝她永远这样年轻漂亮。

俄罗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名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影响了不止一代人,使我们明白了一个人的坚强是怎样炼出来的。那么,俄罗斯姑娘的美丽是怎样炼成的呢?

我们当然首先想到基因,俄罗斯姑娘天生漂亮,高挑的身材,错落有致的比例搭配,雄壮有力的步伐。但是,漂亮离美丽还有一大段的路要走,优雅的举止,风情万种的迷人仪态,需要从小练就的良好习惯。

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是俄罗斯人严谨的作风与要求。听音乐会是怎样的着装、发型和香水味道,到朋友家参加生日聚会又该怎样装束,都有不一样的讲究,绝不可以随意率性而为。在俄罗斯无论是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样的大都市,还是只有几千人的小镇,你绝对不会在公共场合见到在我们这里已经司空见惯的男女搂搂抱抱现象。就是一对恋人走在街头,也一定是规规矩矩,保持着应有的距离,甚至连牵手这样的亲昵动作都少见。

俄罗斯姑娘的成长与美丽,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推而论之,没有良好的道德示范教育,不可能有人见人爱的美丽与优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修养,在深藏不露的女性那里。

上一篇:大湾2012年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下一篇:统计科学发展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