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智慧:什么是心理健康?

2024-08-26

生存智慧:什么是心理健康?(通用10篇)

篇1:生存智慧:什么是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其标准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根据我的研究,大致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算是心理健康了。

第一,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是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他们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是采取极其负责的态度,因而总是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总是忘我地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对这些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台阶,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而且总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向他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这类人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去体验人生的价值,真切而深刻,所以总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反过来更能激起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二,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

世界上最困难的是什么?就是如何认识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能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识、水平,既不高估自己,不对自己的一些长处和优势沾沾自喜,也不会自卑,过分地贬低自己,决不无缘无故抱怨、自责自己。反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便不能恰当地认同自己,或是莫名其妙地自傲,或是无缘无故地自卑,经常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的不足,心理特别敏感、脆弱,失落感极强,经不起风浪的折腾,存在严重的心理冲突,回避矛盾,无法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

第三,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在与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有以下这些特点。

1.不仅在理性上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且总是显示一种积极的、乐于与人交往的态度。

2.懂得在交往过程中如何尊重人、理解人,从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他人的身上。

3.能够平等地、宽容地、客观地了解、评价对方,不势利待人,与人相处时,总显示出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积极的态度。

4.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注意他人的长处,能较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5.当他人有困难时,总能采取真诚的、有效的帮助。

6.当与他人产生矛盾时,能做到“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不主动出击,不“窝里斗”,能进行较好的沟通,并以理智的、合理的方式解决。

第四,有一个乐观的情绪状态。

情绪最容易反映人的心理状态,也最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一般来说,情绪健康的人有以下这些特点。

1.没有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所以很少有烦恼、不快,精神状态永远是饱满的、乐观的。

2.在自己的人生遇到麻烦时,能做到泰然处之,决不自寻烦恼或自我折磨;

3.一般能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很少有麻烦的、别扭的事情引起自己心理的不快。

4.有修养,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想发脾气时或暴怒来临时,自己能够意识到,并将其抑制于萌芽状态。

第五,有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都能平衡发展;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风貌;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的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态度,对外界的刺激不会有偏激的情绪和行为;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能和集体融为一体。

第六,道德心态的健康。

道德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几年来对健康内容界定的最新补充。一个道德不健康的人,很难说是一个完全意义上健康的人。那么,什么是道德心态的健康呢?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不做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

2.不仅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的能力,而且在自己的行为中去实践真善美,并能与假丑恶进行斗争。

3.能自觉地遵守社会的各种规范、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

4.能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可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5.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无条件地服从,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于自己的生命。

第七,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八,智力活动正常。

智力活动正常,不一定是指智力超常(智力活动超常也属于智力活动正常的范畴),而是说,这类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是正常的,能较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头脑清醒,不糊涂,反应敏捷,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该当机立断的时候就当机立断,毫不犹豫。

篇2:生存智慧:什么是心理健康?

淘宝店主要演好“领导”的角色,领导自我走向成功。发挥淘宝店主的作用。协调好人际关系,与客户的关系,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沟通,使自已或员工在心理上对自己产生认同。具备一定才能和优秀素质,是对淘宝店主的基本要求。但是,淘宝店主不是完人,在认识上也会产生偏激,在情感上也会陷入误区,在意志上也会有优柔寡断的时候。因此,淘宝店主非常有必要不学习心理学。进行积极的自我控制,及时纠正不良的心理。心理学是优秀淘宝店主的必修课

长期以来,很少有人专门淘宝店主的能力培养,忽视其他方面特别是对淘宝店主心理素质的研究以及测评,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培淘宝店主的心理素质就是要求淘宝店主的心理素质,就是要求淘宝店主多了解心理学,我学习心理学。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淘宝店主

由于淘宝店主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社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淘宝店主的心理活动和心理个性的多样性。作为一个淘宝店主,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这个角色所需要的心理素质,自觉地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所扮演的角色相符合。心理学是淘宝店主业绩倍增和高效管理的“心”法则

20世纪美国工商的兼并大王林克,是一个既无学历又无门阀背景有人,25岁退伍时,事业的起点只有他卖了房屋后的3000美元,20年后,他就建立了波特企业王国,当时的营业额达百亿美元,林克的成功之处在他十多年的奋斗中抱着自信而积极的自我表露的心理去工作和管理。作为淘宝店主,许多人工作时并不能得到周围朋友或家人的理解,并且无处去诉说自已的苦楚。淘宝店主只有管理好自已的心理,才能管好自已的行动。

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那么淘宝店主的心理状态,将影响到他的店铺的未来。做自己的心理医生,也就是做自已淘宝店铺的医生。

篇3:生存智慧:什么是心理健康?

1972年UNESCO出版的“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一书, 这个报告是由当时UNESCO的总干事勒内·马厄 (RenéMaheu, 任期1962~1974) 任命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完成的, 委员会的主席是当时的法国教育部长埃德加·富尔 (Edgar Faure) , 故而这个报告又称为“富尔报告” (Faure Report) 。1979年“富尔报告”的中译本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译名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顾明远先生回忆, 他在1976年就看到了《学会生存》的简译本。[1]可以查证的是该书在1977年初译出, [2]后来得到当时上海市教育局吕型伟先生的支持, 得以出版。[3]从该书的出版过程可知, 将Learning to be译为“学会生存”, 是当时教育界的共识。然而, 这一译文已经不适应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是个需要更新的译名。

据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先生的说法, 将UNESCO的这个报告译为“学会生存” (可能) 是考虑到报告中提及要为一个迅速变革的社会准备人才, 要通过 (终身) 教育, 使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 换句话说, 为了生存而教育。除此之外, 笔者以为, 当时翻译Learning to be时, 是在相关资料很少, 并且对于西方教育理论的认识还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进行的, 这个翻译很有可能是借鉴了当时文学界翻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莱特》中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的译法。国内著名翻译家朱生豪先生把它译为“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这一译法广为流传,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以及整个文学作品的故事来看, 这种译法是可以接受的。但是, 文学界对to be, or not to be的译法, 还有“活着还是不活”、“采取行动还是不采取行动”等等译法。这也就是说, 在“to be”一词上的译法, 尚未取得唯一标准, 只是达成了可以接受的共识。

而在哲学领域, 以being为核心概念的哲学, 中文译名有两种:生存哲学、存在主义。据《辞海》的相关辞条来看, 生存哲学具体指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哲学 (他的) , 而“存在主义”又被称为“生存主义”。[4]就西方哲学的学术谱系来看,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实际上就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发展阶段。在英文的译名里,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就是existentialism, 当代中国哲学界基本上统一译之为“存在主义”。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to be这个词, 是中文里“生存”的意思吗?

二、Learning to be的精髓是什么?

Learning to be一书的法语标题是Apprendreàêtre, 西班牙标题是Aprender a ser:la educación del futuro。法文中的être其用法类似于英文里的be, 根据人称的不同有不同的变位形式。这个“être”有“存在”的意思。[5]而西班牙文的这个标题, 译成英文是Learning to be:education of the future。此外, 日文里这个报告译为《未来的学习》。

在1972年的“富尔报告”中, 除了标题名之为Learning to be外, 在其正文中没有任何一处提到Learning to be这个短语。[6]时隔24年, 1996年UNESCO出版的“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中, 才在教育的四个支柱 (pillars) 中提及其中之一的Learning to be。[7]其间的间隔, 真切地反映了UN-ESCO两代人之间在对Learning to be的认识的发展历程。1972年的“富尔报告”只是将整个报告冠名为Learning to be, 表明了整个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对教育的理想认识;而后一份报告将其视为一个可以写入文件、值得追求的教育纲领。

1996年UNESCO的这份报告, 是由当时UN-ESCO的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 (Federico Mayor, 任期1987~1999) 任命的21世纪教育国际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完成的, 委员会主席是曾任欧洲委员会 (European Commission) 主席的雅克·德洛尔 (Jacques Delor) , 故而又称为“德洛尔报告” (Delor Report) 。这一份德洛尔报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翻译, 1996年版译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这个译名在中国大陆广泛流传;而之后的1998年版译名为“学习──内在的财富”。这后一个译名与台湾人的译法一致, 是一个更加准确的译法。[8]如果考虑到两份报告的相续相承性, 那么译成“学习──内在的财富”应该是唯一正确的译法。这两个中译本, 基本上没有区别, 1998年版最大的修正就在于Learning to be的译法上。

在1996年版的中译本“德洛尔报告”中, Learning to be译为“学会生存”, 1998版中译为“学会做人”。但是这个修正只是表现在标题中。在1998年版中, 教育四个支柱的“学会做人”的子标题下, 其正文仍然在使用“学会生存”;并且在该章末尾的“提示和建议”中, 列出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以及“学会生存”!

在过去的30年中, 国内能够看到大量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口号, 它们多数是按中文里“生存”和“做人”的意思来理解的, 为了增强说服力, 往往挂上UNESCO两份报告的名字。但是, 在UNESCO的文献中, 只有Learning to be;中文译本里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其实是同一个英文短语的两种译法。在这期间对于Learning to be也有其他的翻译建议。比如旅美学者黄全愈提出Learning to be应译为“学会成为你自己”。[9]这是个正确的观点, 它注意到了to be这个短语在西方语境里的文化传统。实际上, Learning to be是古希腊哲学中“认识你自己”的精髓的现代复兴。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说,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 正在于其可以成为人 (to be being) 的特性和过程, 而不在于其与动物本能相似的生存竞争活动。

在“德洛尔报告”中, 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 (Learning to know) 、学会做事 (Learning to do) 、学会共同生活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Learning to live with others) , 以及, “Learning to be”。需要指出的是, 终身教育的这四个支柱, 既是一个整体, 也有一个系列。雅克·德洛尔评论这份报告时说:

“在我们的报告之前发表的埃德加·富尔 (Edgar Faure) 报告, 将重点放在教育的第三个 (其实是第四个, 笔者注) 支柱上:学习做人 (Learning to be) 。这个报告是在后1968年的热情精神中撰写的。学习做人的意思是不要忽视每个孩子的任何潜力。因此, 它不符合在小学阶段就按文学、概念或数学技能进行挑选。必须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 考虑到不同学生成熟的速度不同, 他们希望重新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发挥出他们潜力的机会。最后, 教育应该帮助个人意识到他们的强点和弱点, 因而能够使他们担负起个人的责任。”[10]

由此, 可以看出Learning to be是 (“德洛尔报告”中) 终身教育四个支柱中最核心, 也最重要的, 处于这个系列的顶端。

关于Learning to be, 曾任UNESCO教育助理总干事的柯林·N·鲍尔 (Colin N.Power) 这样说:

“富尔委员会的报告──Learning to be──就是一个对1968年事件的研究行动, 在这个事件中年轻一代挑战现存秩序, 并质疑它的存在合理性 (viability) 和道德性。富尔报告强烈建议改进这个物质世界的最好方式是进行人性的教育, 一种必须使每个人‘解决自己问题, 做出个人决定并担当个人责任’的教育。”[11]

这两个UNESCO资深专家的解答, 大体上可以还Learning to be的本来面目了, 即它提倡一种使人对自己承担责任的教育。

三、Learning to be更新的译法

那么, 将Learning to be译成什么才合适呢?笔者以为, 应该译成“学会成人”, 贴近“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之意, 又能体现教育的造人功能, 如夸美纽斯所说的, “只有通过恰当的教育, 人才能成为人。”[12]人之所以为人, 全赖教育之功。而这样的译法, 又可以融入“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强调学习者自身修养的意思。《论语·宪问》中“子路问成人,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 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 文之以礼乐, 亦可以为成人矣。”并且, 改动“成人”一词的原义, 也符合语言更新的规律, 回归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即, “学会成人”, 使人成其为人。这样的译法, 虽然还是不是能完全地表现Learning to be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意义, 但是, 却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增加其现代意识。并且可以远离当前“学会做人”那种只重交往技巧, 不关注“修身”和“慎独”的乖谬。

最后, 再补充说明几个相关概念的中文译法。learning与education在UNESCO的各种报告中, 并不简单等同。既然我们能够把lifelong education与learning throughout life区别对待, 分别译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 也就能够明确, learning一词所具有的个体内在经验变化的意思, 并且这种经验上的变化是指向“学问”的──以亲历、实践或者研究, 或者被教导的方式, 实现知识或技能的获得。的确, learning与education相互包容, learning可以囊括正规教育 (formal education) 、非正规教育 (non-formal education) 以至非正式教育 (informal education) 的各种活动, [13]而“教育”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奠基于知识授受关系上的活动。在UNESCO的用法里, 它是比“学习”略窄的, 因而才有“学习社会”而不是“教育社会”。然而, “学习 (learning) 是一生中的社会和个人经历, 它将改变一个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没有一个社会会让这样的经历任其发展。教育 (education) 是一个社会指导这样的学习经历的正式设置。”[14]或许是因此之故, 国内将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中的learning特地译为“教育”。

中译本的“德洛尔报告”, 把终生学习 (Learning throughout life) 全译成“终身教育”。事实上, 在“富尔报告”中, 主要讨论的是“终身教育” (lifelong education) , 而在“德洛尔报告”中讨论的是“终生学习”。因为中译本统一译为“终身教育”的问题, 使得这种概念上的变化, 没能展现出来。

而且在翻译lifelong education时, 有两种中文译法, 一是“终身教育”, 一是“终生教育”, 可能是因为UNESCO两个报告的中译本都用“终身教育”, 这使得“终身教育”这个词很流行。照英文字面意思来看, 译成“终生教育”才是准确的 (日本人的译法是“生涯教育”) 。笔者以为, 国内流行的这种译法, 很可能是因为受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等中国特色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另外, 国内在开始译learning society时, 也出现一些类似的问题, 比如把“学习社会”译成“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

还需提及的是basic education一词, 在中文里往往把它译为“基础教育”, 然而在UNESCO (或许说在英文) 的用法里, 它实际上是“基本教育”的意思:当提及UNESCO在扫盲、全民教育等方面的文献时, 它既指在校儿童接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生活技能的培训, 也指针对成年人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的基本教育, 如若再提及满足基本的学习需要 (basic learning needs) 的观念, 那么, 可以很确定地说, basic education一词并非我们国家2001年出台的“新课程改革纲要”里提及的那种“基础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在校教育。并且, 在UNESCO广泛使用basic education之前, 它的文件里采用的是fundamental education, [15]这一术语同样包括着对儿童和成年人的基本教育, 既有正规教育, 也有非正规教育。

摘要:一直以来, 在中国 (大陆) 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1972年出版的“富尔报告”Learning to be译为“学会生存”。这一译法有其时代背景, 虽沿用了30年, 但它是与Learning to be的原义偏离的, 而且也使得在传播UNESCO的教育思想时发生了种种误会。本文考察了这一译法的来源、成因, 通过对UN-ESCO相关文献的分析, 全面地澄清Learning to be译法的问题, 建议将其译为“学会成人”。同时, 也较为完整地梳理了当前与UNESCO有关的诸多教育术语的中文译法的问题。

篇4:生存智慧 健康第一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古今中外都是这样。咱们五千年的中华养生文化,目的就是珍惜生命,维护健康。

拥有健康,才能创造幸福;拥有健康,才能享受幸福。印度《五卷书》说得好:“在地球上没有什么收获比得上健康”。阿拉伯谚语说得妙:“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一切”。

健康的理念和生活的细节决定我们的幸福和成功。幸福和成功是人生的目标,健康的理念和细节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有人说,要想获得健康,首先就是要把自己维护健康的意识提高。但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哪里还顾得上养生保健呢?

其实这是一种理念的误区。生活不讲节奏,工作不分昼夜,身心过度劳累,精神长期紧张,这样一来,亚健康就找上门来,过劳死的危险也就随之而来,有的人还没有活到40岁,就已经没法去挣钱了。

有一位白领男士,表面看来,身体健壮,为了多多挣钱,几处兼职,不分昼夜,拼命工作。有一天,刚刚谈好一笔大生意,就在激动地握住对方手的时候,心脏病突然发作,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年仅36岁。

海南某报社一位优秀记者,没日没夜地忙于采访报道,从来没有在晚上9点以前吃上晚餐,终因长期过于劳累,在采访途中猝然死亡,年仅39岁。他的爱妻哭诉道:“搞不完的采访,写不完的文章,终于淹没在文字的海洋。”

北京某医院有位医学博士,十分敬业,特别勤奋,诊治病人忙,科学研究忙,长期过着天天加班的日子。去世的前一天人就不舒服,还是勉强坚持上班,晚上8点才回家,匆匆吃过晚餐又坐在电脑前赶写稿件。妻子催他赶快休息,但岳母凌晨3点发现他仍在电脑前写个不停。中午12点终于完稿发出去,晚上更觉不舒服,但第二天一起床又赶写新的稿子,就连午餐也是在电脑桌上吃的。到了下午,他感到极度疲乏,心慌难受,在送往医院的急救车上就永远地走了:心源性猝死。他妻子回忆自己从美国归来时,在回家的路上丈夫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放心吧,我终于熬出来了。”可惜,他最终并没有熬出来,而是正当英年的40岁就永远离开了年轻的妻子和3岁的女儿!

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和事太多了,太遗憾了!一些社会精英,英年早逝,尤其令人惋惜。

有理想有抱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就算有再大的理想、再大的抱负,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作支撑,就像折了翅膀的鸟儿,飞不高也飞不远。咱们再打个比方,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银行存款,健康是1,其他一切都是1后面的0,这个1没有了,后面的0再多也是0,你看这健康是多么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说得好:“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便失去一切。”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列说得最为深刻:“如果没有健康,智慧不能发挥,文化无法施展,知识无法利用,就没有力量去战斗和创造财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人生一世,当然应该建功立业,创造财富;人生一世,当然应该努力拼搏,成名成家,为社会多做贡献。但是,为了一生的幸福,为了长久的成功,为了给人民大众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我们决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下期请关注《智者养生》)

篇5:生存智慧:什么是心理健康?

这学期学习了心理健康和生存智慧,首先我们学习到了我们人应该吃什么?比如我们要多吃鱼、各种颜色、种类越多越好,还有生食能防癌如:野芹菜、野葱、野果、野蒜,那该怎么吃呢?要做到粗细搭配,还有饭前一碗汤,苗条又健康。还学习了生活中的一点小常识:养颜护肤可用蜂蜜洗面,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消除粉脂、消除青春痘、抗菌消炎、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促进长寿、保肝等作用。在我们需要的食物中副食占6主食占4;植物占6肉食占4。但是一个人的健康更重要的还不是食物,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健康的良药,心态就是心理状态即心情和血,要懂得控制和升华。笑口常开,青春常在,健康常在。

我们只有健康像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还要学会成才。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本领、学会思维的方式。大学生活是黄金时代,理想在这里奠基,事业在这里起步,幸福生活在这里开始。大学生丰富多彩的如:时空、内容、方式。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也和以前中学时代不一样了,在这里是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大学的学习是一个高层次的学习,学习专业的定向性,学习理论的全面性。我们还要为自己定下一定的计划如:提高思想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法律等等。我们的学习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学以正

德、学以养心、学以增智。我们说的成才的标准是什么?一般标准是:

1、精力充沛;

2、积极乐观,心胸开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

5、体重的当,身体匀称;

6、眼睛有神,善于观察;

7、牙齿清洁,无痛,无空洞;

8、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9、肌肉和皮囊有弹性。

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第一,智力正常,求知欲强,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学习知识和技能;第二,能接纳自我,体现自我的成长价值,生活的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第三,积极乐观;第四,人际关系和谐;第五,能独立自主,随周围的事有独立的见解,热爱自己的学习事业,在学习中感到充实和自己存在的价值;第六,适应环境能力强。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一班困扰和情绪及行为障碍,性心理障碍和心情障碍。我们应该正确掌握心理知识,浏览书籍网络,参加心理健康的活动。如果有了这些心理问题我们该怎样调整呢?第一,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第二,充分认识自己,充分欣赏自己的特性;第三,记性积极地人际交往;第四,学会管理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善于控制自己学习恰当方式宣泄,培养兴趣爱好;第五,培养独立自理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其实心里问题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我们要积极主动寻找心理咨询。

我们要生存,自我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是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生理、心理状况,自己对他人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心理功能是积极地自我意识是大学生成功的基础,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大

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其实自我意识的内容丰富。我们还要有效的自我控制。不断超越自我,珍惜已有的自我,追求更好更高的自我,超越自我是自我努力的目标,生下来是上帝给予的礼物,自己的人生是给上帝的礼物。

其实情商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密不可分的,情商就是认识自己的情绪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还有就是人际关系也直接影响到大血红色呢过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心理上的关系,物质和精神。那么影响交往的因素有哪些呢?空间距离、交往的频率以及需要服务。

恋爱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恋爱是每个大学生都渴望的。怎样认识我们大学时期的恋爱呢?首先恋爱的动因非常关键,如:生理发育成熟,情感的需要,从众心理,社会和家庭影响,价值观念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引导失误等。大学生恋爱的特点主要有:浪漫色彩,自主性强,盲目性打,公开性打,感情的随意性。恋爱的类型:慰藉型,友情型,理想型,志趣型,功利型,情欲型等。我们怎样进行调适?第一,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第二,婚前性行为。我觉得大学的恋爱就是彼此之间寻找一份心理寄托。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存智慧问题不容忽视。作为大学生群体一员的我们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了心理健康问题要及时的解决。我们要

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正视生活中不满意的事情,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处理好生活学习中的压力,尤其要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问题。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自己以后能更好的应对就业压力做好铺垫。生活饮食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事,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要合理饮食,不挑食,不浪费,多参加体育活动,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以后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我们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快乐的生活每一天。

篇6:关于智慧的作文:智慧是什么?

关于智慧的作文:智慧是什么?

杜海燕

人生是需要智慧的,这一点我们谁都不能否认。我们人人都渴望自己拥有无穷的智慧,可智慧究竟是什么呢?智慧绝对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不是小聪明小把戏,更不是一些阴谋诡计。那智慧到底是什么?

我想智慧应该是指涵养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一个人能有包容万物的气度,那么这是一种潇洒、旷达的智慧。

智慧也可能是指气度。人的心胸是否开阔,决定着事情的成败。心胸开阔的,能融万事,万事海阔天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不能融万事,最终将永无宁日。

智慧还可能是指坚持。人人都有梦想,但在追寻梦想的路上都会遇到>挫折,挫折使我们灰心丧气,半途而废,畏难而退不能实现理想。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成功了,那都是源于坚持。

智慧也可以说是经验。俗话说熟能生巧,当你做一件事后总会积累一些经验,这些经验能让你下次再面对这个问题时顺利解决它。即使是吃亏,吃一堑长一智,也是这个道理。

智慧又可能是指退让。一个有智慧的人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奋力前进,什么时候应该退让一步。在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能低下头来,有智慧的人不会把别人逼上绝路,也不会把自己放置得太高。

智慧最有可能是谦虚。有一些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到处夸耀,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都夸赞他。这种人是最愚蠢的人。而谦虚的人会以平静的心、谦虚的心去面对荣耀,我觉得这种人更具有智慧。

当然,智慧也是美德,这是苏格拉底说的。在他看来,正义就是智慧,爱就是智慧。为什么说《圣经》强调敬畏耶和华就是智慧的开端呢?因为这样你踏上了正义之路,按着这条路走下去,你才会认识智慧,你才会有智慧。

地狱里,一大群人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却因为勺太长而够不到自己的嘴,就这样人人只能望汤兴叹,愁眉苦脸;天堂里,一大群人也是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虽然勺柄也长,但大家都舀起汤来喂对方,这样就都高高兴兴地喝到了汤。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关爱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爱。这就是智慧。

总体来说,我认为智慧应该是一种谦逊、平和而又豁达的心态。

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说得好:我虽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它的宽度;我虽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我虽不能改变容颜,但可以展开笑容;我虽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虽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而这,就是大智慧。

河南省新蔡县宋岗中学八年级二班

篇7:智慧是什么作文

我想智慧应该是指气度。人的心胸是否开阔,决定着事情的成败。心胸开阔的,能容万事,万事海阔天空;心胸狭窄的,目光短浅,不能容万事,万事举步维艰。

智慧也可能是指坚持。人人都有梦想,但在追寻梦想的路上都会遇到挫折,挫折往往使我们灰心丧气,半途而废。为什么只有很少的人会成功?那都是源于坚持。

智慧还可能是指经验。俗话说熟能生巧,做好一件事后总会积累一些经验,这些经验能讓你下次再面对类似问题时顺利解决它。即使是吃亏,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智慧又可能是指退让。一个有智慧的人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奋力前进,什么时候应该退让一步。有智慧的人在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能低下头来,不会把别人逼上绝路。

智慧最有可能是指谦虚。有一些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到处夸耀,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都夸赞他。这种人是最愚蠢的.。而谦虚的人会以平和、谦虚的心去面对荣耀,我觉得这种人才是智慧的人。

当然,智慧也是美德。这是苏格拉底说的。在他看来,正义就是智慧,爱就是智慧。为什么说《圣经》强调敬畏耶和华就是智慧的开端呢?因为只有你踏上了正义之路,按着这条路走下去,你才会认识智慧,你才会有智慧。

地狱里,一大群人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却因为勺柄太长而够不到自己的嘴,就这样人人只能望汤兴叹,愁眉苦脸;天堂里,一大群人也是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虽然勺柄也长,但大家都舀起汤来喂对方,这样就都高高兴兴地喝到了汤。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关爱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爱。这就是智慧。

总体来说,我认为智慧应该是一种谦逊、平和而又豁达的心态。

篇8:生存智慧:什么是心理健康?

生存论哲学将人的生存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从生存的高度把握知识与人的精神生命和意义世界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更根本的、更关注人的视角。“人”这个词所强调的是每个人的唯一性,“作为人,我们是无与伦比的,不分等级的,不可计量的,无可替代的”。[1]所以,当我们在考虑学生的身份时,应该意识到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人,是学习如何成长的人,是需要被理解的人。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说:“一切真实的生活乃是相遇。”[2]这里的“相遇”就是要建立人与知识、人与世界的对话关系,“相遇使主体摆脱自我主义,为对话创造条件。在相遇中,个体接受生命中所遇之物,形成无限的关系世界”。[3]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对“学生”二字的理解也具有强烈的生存论意味,“‘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学就是生,生就是学。”“你哪一天生存不是学?你哪一天学不是生存呢?”[4]这就从源头上寻找到了学习与人的生存的同一性。

一、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指出,“人的本质在于创造、自由、主动、无限、内在生命、独创、理性、自我活动等”。[5]儿童在进入学校情境时不是无知的、无力量的“弱者”,相反,儿童的内在力量远远超乎知识和经验上占优势的成人的想象。“虽然我们想训练、教育孩子,但实际上进行教育的却是孩子本身。……实际上教育并非在教师之中,而‘教育的王国在儿童之中’。如果不承认自我塑造、自我教育、自我创造这种自我发展的人格活动能力,教育则无从成立,多么有名的教师,多么好的方案、下多大的工夫也终归徒劳”。[6]学习者应该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伴随着他们成熟程度和心智、经验的增长,学习者所能享受和运用的自由也越来越多。

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知识的探究者身份,承认他们构建的区别于学科专家和一般成人思维方式的精神世界的价值,才有可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儿童和青少年作为求知者和思考者,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和他们自己”。[7]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自己的思想受到尊重,如果课堂更深深地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不强求千篇一律,那么学生的独特性不仅能被及时地关注,而且能得到加强,学习的个体意义才真正显现。

面对无限丰富而复杂的大千世界,尽管无数伟大的科学大师、文人墨客都以自己的视角对世界做出了揭示、解释与描绘,但这都不能代替儿童以自己的眼睛、双手和心灵去进行“再探索”、“再发现”和“再创造”,儿童获得的属于个人的知识成果与情感体验的价值丝毫不逊色于前人的伟大发明与创造。杜威强调个体独立思考和个体差异性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育上所重视的个性因素有两重意义:第一,一个人必须有他自己的目的和问题,并且能自行思考,在心理方面才是一个个体。……除非一个人为自己思考,不然就不是在思考。只有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反思,自己提出建议,自己检验建议,他已知的事物才能得到发挥和证实。思维和事物的消化同样是一件个人的事情。第二,各人的观点,喜欢学习的对象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存在个别差异。如果这些差异为了所谓一致性的利益而受到压制,并且企图使学校中的学习和答问都必须按照一个单一的模式,就不可避免地使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混乱和故意矫揉造作。学生的独创被逐渐摧毁,对自己心理运作的质量的信心被逐渐破坏,被灌输要驯顺地服从别人意见,否则就是胡思乱想”。[8]当我们高呼“知识改变命运”,要求学生“好好学习”的时候,首先应该尊重学生作为知识的探究者的身份,而不是把他们作为知识的消费者和储蓄罐。

二、学生是意义的创造者

美国著名存在主义学者赫舍尔在《人是谁》中这样理解存在与意义的关系:“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他总是牵涉到意义……对意义的关注,即全部创造性活动的目的,不是自我输入的,它是人的存在的必然性。”[9]每个学生都是作为意义的创造者而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这种创造表现在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的各个方面。

1. 学生是独立的发现者

在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看来,我们所获得的任何关于世界的观念永远是对世界做了某种加工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整个世界不过是用来表示我们作用于它的不同方式的总和的一个词。根本不可能有与人无关的纯粹的世界概念,即所谓‘自在之物’或‘真正的世界’。‘这是什么’这个问题总是以‘这对于我是什么’这个问题为基础的。”[10]

当儿童观察、理解和表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不是从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出发,以科学为镜子来映照这个世界,而总是要在世界和自我之间发生意义关联,思考这个世界对我“意味着什么”。这样一来,“一个儿童”眼中就有“一个世界”。受个人经验的影响,儿童眼中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越科学关于“客观”与“真实”的定义的,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科学以人对外部世界中物的支配为鹄的,这种支配诚然也体现了人的主体作用。但是,一旦人仅仅按照对物的支配这个目的来建立自身的生命活动,他实际上就使自己服从于物,反而受物的支配了。”[11]这里并非抹杀科学本身的价值,而是反对把科学当作目的,如果无止境地追求对物的支配,最终会丧失人生本真的意义。只有当我们理解了科技与人文、学科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教育中有“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所看到的世界”留下足够的空间。

2. 学生是与自然的对话者

自然现象的意义并非是科学家所揭示的本质、原理与规律的集合,科学的视角也并非认识和理解自然现象的唯一最好视角。相比之下,儿童更倾向于以渗透了个人情感体验的认识方式来理解自然。“即使是一棵树,如果不把它仅仅当作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不仅仅看到它吸收空气土壤的过程以及如何将它加以植物学的分类甚至把它单纯归结为一些数字公式等等,而是以‘仁爱’、‘仁慈’的态度对待它,那么,这棵树就不再是‘它’而是‘你’,人和树就处于‘我—你’的‘关系’之中,树对于‘我’而言就成了有‘回应’、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物’”[12]。如果儿童被迫或习惯于停留在他人(包括科学家、成年人、教师、家长等)的意义上思考,而不在自己的意义上进行新的思考,那么儿童就无法体验到自我的力量和精神的自由。事实上,儿童对于很多自然现象的理解,既不同于学科专家,也不同于成人,他们往往以仁爱之心释放想象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比如,天上的闪电在一个小男孩看来是“上帝在拍照”,所以每次看到闪电他都会抬头微笑;下雨在一个孩子的眼里是“上帝在浇花”。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摒弃对于世间万物过于简单化、纯科学化的理解,还世界以复杂,还学生心灵以创造和想象的自由。

3. 学生是生活的体验者

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经历、情感、故事都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因而进入学习视界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每个学生鲜活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体验不可能、也不应该被关在教室大门之外。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分析了生活的教育意义,“生活作为个人自身所过的日子,其本身就是一本自然的书籍。这里面蕴藏着开明的教育力量的秘诀。学校如果不把它的工作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就会误入歧途”[13]。学生作为心智处于生长发育中的人,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与节奏、经历、兴趣、爱好都有很明显的个性特征,其生活体验也具有强烈的个性化意义,而这里的“意义”不是在生活之外“悬设”的,也不是他人直接“给予”的,而是学生自己体验到的对现实的领悟。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是真实的生命历程,是情感与理智的融合,是对生活世界中各种关系的深层觉察。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进入教学过程,恢复教学作为生活的本意,改变预设的教案对教学的控制,而且有利于保持教师和学生心灵的开放性,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和精神相遇。

三、学生是学校民主生活的参与者

学校不是以学习功课、应付考试、准备升学为目的的机构,而是向民主社会进发的学习共同体,这一观点早在20世纪初在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被旗帜鲜明地提出来。在杜威看来,“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14]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具有伦理责任的社会机构,惟有当学校文化具有“关心”、“创造”、“民主”、“自由”的品性,民主社会才有生长和发展的土壤。很难想象从缺乏民主生活、强调控制与服从的学校里走出的学生有朝一日会成为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者。“我们要注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应该高于他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地位。我们应该使他了解:他能够而且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民主作用;他作为个人或集体的一员,能够把社会变得更好些或更坏些。我们应该使儿童养成一种世界观,使他按照这个世界观生活,使他能够决定他的未来前途。”[15]美国学者卡利尼精辟地指出:“学校更像我们自己的生命或我们自己”[16]。由此,我们可以将学校定义为一件“永远处于创造中的集体作品”,赋予学校以生命,赋予学生以创造者的身份和不断再思考、再想象的责任。当学生在学校过的是一种民主生活,学校与社会就共享了一种富有真实性和连续性的生活方式。

某初中“音乐与生活”研究小组的学生敏锐地捕捉到学校教材循环使用的制度欠缺,制定出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制度,明确了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和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应尽的责任。该校的“校园浪费”研究小组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把问题聚焦在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他们为学校提了很多建议:一方面,校方要建立相关组织和制度,比如“把学校的食物做好”、“每次的饭菜分两类,一类给饭量大的人吃,一类给饭量小的人吃”等;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细节中注意节约,“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不开灯和电扇”、“用完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等。正如杜威在论述人与世界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时所言,“如果有生命的有体验的人是他所在世界活动的亲密参与者,那么认识就是一种参与的方式,这种知识有多大效果,就有多大价值。”[17]在日益加快的社会改造过程中,学校能否彰显其自由、民主性格,正是学校是否具有精神活力的重要标志。当教师和学生组成学习和实践共同体,以积极的参与者的身份合作探究问题、改进校园生活方式并由此而培养民主意识、习惯和能力,民主就不再是抽象的原则,而开始真正走近我们。

总之,每一个学生都是拥有内在力量、具有独特性与创造性的人。当学生作为知识的探究者、意义的创造者和学校民主生活的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以自己的好奇、想象、智慧和行动丰富自己的心灵,改变他人的观念,并还世界以惊奇。

摘要:“对学生是什么”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生存论哲学将人的生存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更根本的、更关注人的视角。在生存论的视野里,我们可以从三个侧面来理解学生,即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学生是意义的创造者、学生是学校民主生活的参与者,从而确立学生的知识与体验在教育中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学生,生存论,知识,探究

参考文献

[1][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

[2][德]马丁·布伯著.陈维纲译.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2.

[3]米靖.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2).

[4]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5][6][日]小原国芳著.由其民等译.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50.

[7][16][美]帕特丽夏,F.卡利尼著.张华等译.让学生强壮起来———关于儿童、学校和标准的不同观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1.93.

[8][14][17][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20~321.97.356.

[9][美]赫舍尔著.隗仁莲译.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46.

[10][11]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72.166.

[12]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3.

[13]夏之莲等译.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46.

篇9:放低身段是一种生存智慧

他到领导办公室先问领导今天心情好吗,领导问怎么了,朋友答,如果心情好,他就说一件事,如果心情不好,就改天再说。领导突然来了兴致,请假自然是水到渠成。

另一个朋友,找工作时藏起了学历。她本科和我同校,在英国读了两个硕士,然后到美国读了一个博士。在美国,读了博士一般都要到研究所或高校去工作,可是她想进金融机构。于是,她藏起了自己的学历,拿硕士证去找工作,顺利就业。工作中,领导很快发现她的潜质,让她升职。这时大家才知道,她是博士。接着,她用坚挺的博士学位,在那家公司做到了更高的职位。

不得不说,这两个朋友都很会用“登门槛效应”。台阶总是一级一级地登,这样才能更顺利地走到高处。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一致,他可能会接受一项更大、更不合理的要求。

小区大门口新开了一家商场,很亲民。营业员在里头滑滑板、打球、玩跳舞毯;孩子们也可以打游戏,围着一个小小的池子钓鱼。每隔一段距离有休息椅、饮水机,再往里去是比较大的儿童活动区、小小的图书角、母婴休息室。

我本来不太爱逛新商场,可是去一次之后,就变得很爱去了。不久我发现,家里很多东西都源自这个商场,原来喜欢逛的商场已被我淘汰了。因为从前的商场,你恨不得进去就买,买完就走,最好别逗留;而新开的商场却让人先乐于逗留,买不买是其次,你逗留久了,自然就愿意在里面转悠,消费更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曾做过“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

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率仅为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使的请愿书上签字,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要求,接受者竟然达到了55%。

签字这个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人都照做了,大家可能都没意识到,这个小小的“登门槛行为”对接下来的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那天邻居邀我去吃饭,一进门,看见厨房里有一个忙乎的人,对邻居一口一个“姐”地叫,我以为是邻居的好姐妹,后来发现那人不过是一个直销品牌的推销员,打入家庭内部而已。接着我发现,邻居家所有的日用品,都源自这个品牌。可以说,这个推销员把这个家“做透”了。

不少推销员都有这样的本领。你在小区转悠,遇到有人笑脸相迎地和你搭讪,然后无来由地夸奖你,通常你都不会拒绝的。聊女人、聊孩子、聊美容、聊养生,一会儿,你就会对这人放松警惕。当她说,改天你到我家来,我给你做个美容试试,或者,你可以先买一个东西试试。话到这个份上,你要说“不去”“不买”,似乎任何理由都有点儿牵强。

于是,你买了一样东西。当你再缺什么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那个爱说爱笑的女人。成功的推销员就是这样,先登门槛,然后是客厅,一步一步登到了别人的厨房、卫生间甚至卧室。

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当你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

比如,你想让父母买一个手机给你,可以避重就轻,“我想逛逛手机城”。只要试上了手,就算这不在你父母的计划之列,可能也会掏腰包;你想约一个女孩吃饭,晚上再一起玩,女孩可能很犹豫,如果你够聪明,肯定会说“饭总是要吃的吧,一起吃饭吧”。只要一起坐下来,那接下来是看电影还是泡吧都无所谓,不是吗?你想让一个人帮你值班写报告,如实相告八成被拒,把事情模糊化,“能不能帮一个小忙,不会占用你很多时间”,台阶一铺,别人自然跟着就上了……

你可能会说,这些小动作对同样的人可能用两次就失效了。不过如果你不是恶意,大家都会买了这个小账,让你顺利得逞的。就算后来知道了你的伎俩,通常也会一笑了之。

有的时候,放低身段是一种生存智慧。当你端着身段觉得自己很特别很了不起时,别人通常觉得你这人也就那样;可是当你放下面子谦卑温和的时候,别人反而觉得你这人有内容。

实践证明,第二种人总是比第一种人得到更多。

关节点:登门槛效应

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一致,他可能会接受一项更大、更不合理的要求。

签字这个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人都照做了,大家可能都没意识到,这个小小的“登门槛行为”对接下来的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你端着身段觉得自己很特别很了不起时,别人通常觉得你这人也就那样;可是当你放下面子谦卑温和的时候,别人反而觉得你这人有内容。

以上内容摘自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中的心理学》,未完待续。

篇10:什么是理财智慧(模版)

我5岁时,有一次被紧急送进了医院的急诊室。后来我知道那是由水痘引起的耳部感染并发症,非常严重。尽管这次经历令人担惊受怕,但我也因此而有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当时我躺在病床上正在康复,爸爸、弟弟和两个妹妹站在医院窗外的草坪上,向我不停地挥手。我妈妈没有去医院看我。她在家里,正卧病在床,忍受着心脏虚弱的痛苦折磨。

就在那一年之中,我弟弟从车库的平台上跌下来,摔破了头住进了医院。接下来是我的大妹妹,她的膝盖需要做手术。接着是我最小的妹妹贝丝,才刚刚出生,却患了连医生也弄不明白的皮肤病。

对我爸爸来说,那一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在我们这个六口之家中,他是唯一没有受到病魔“惠顾”的人。好消息是我们都康复了,而且变得很健康,坏消息是医疗账单接踵而来。那一年爸爸身体上虽然并没有生病,但是他精神上感染上了极其严重的疾病—被数额庞大的医疗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那时候,我爸爸是夏威夷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他成绩优秀,曾经只花了两年的时间就拿到了学士学位,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能成为大学教授。而现在他有一家六口需要养活,有按揭要还,要支付巨额的医疗账单,他不得不放弃梦想,找了一份工作,在夏威夷大岛希洛小镇上担任一个学校的助理总监。我们家搬到了另外一个小岛居住,他可以负担得起一家人在那里的生活,他不得不向他的父亲借钱。对于我爸爸和我们整个家庭来说,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

尽管爸爸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但是我认为直到他弥留之际,成为大学教授的梦想仍旧萦绕在他的心头。他总是说:“当你们这些孩子长大去上学时,我将返回学校,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教书。”

然而,爸爸却没能回去教书,他最终从事了行政工作,担任夏威夷州教育厅厅长,而后竞选副州长却失败了。50岁的爸爸突然失业了,在竞选失败后不久,我妈妈由于心脏病突然撒手人寰,享年仅48岁。我的爸爸就再也没能从我妈妈离去的悲伤中恢复过来。

钱的问题再一次纷至沓来。没有了工作,爸爸决定提前支取他的退休储蓄,用来加盟一个全国连锁的冰激凌特许经营。但他最终亏掉了所有的积蓄。

当年老时,我的爸爸觉得已经落在了同龄人的后面,他的职业生涯已经终止。他不再担任教育界的领导,也就没有了身份和地位。对于那些通过做生意发家致富的同学,他愤愤不平。这种反差让他很痛心,他经常说:“我一生致力于夏威夷的教育事业,我得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我那些有钱的同学越来越富有,而我呢?什么都没有。”

我永远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返回大学教书。但我想是因为他想尽快富有起来,以弥补失去的光阴。然而他却去做一些稀奇古怪的生意,与一些花言巧语的骗子搅和在一起。他想一夜暴富的尝试,一次也没有成功。

好在他还有几个零工,也有社会保障的资助,否则他可能不得不和自己的某个孩子住在一起。在我爸爸因癌症去世的前几个月,那年他72岁,他把我拉到床边,抱歉地说他没有什么可以给我们留下的。我握着他的手,把头靠在他手上,我们都哭了。

钱不够用

我的穷爸爸一生都为金钱所苦。不管他赚了多少钱,钱总是不够用。他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这让他很痛苦,直到他去世时也未能解脱。可悲的是,他觉得自己不称职,无论在事业上还是身为一个父亲。

我爸爸来自学术圈子,他尽力把财富的问题放在一边,全身心专注于比金钱更高层次的教育事业。他尽量说服自己金钱不算什么,即便金钱有时就是问题的焦点。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伟大的丈夫和父亲,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然而正是金钱这个东西常常左右着生活的发展,无声无息地困扰着他。可悲的是,在他人生临终之时,金钱却成了他评判自己一生成败的标准。尽管他很聪明,但他从未解决好钱的问题。

钱太多了

我的富爸爸在我9岁时就开始教我有关金钱的知识,他同样也有钱的问题。他解决钱的问题的方法不同于我的穷爸爸。他承认钱是重要的,正因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提高他的理财智慧。对于他来说,这就意味着正面地处理钱的问题,并从处理的过程中学习。我的富爸爸在学识上远远不及我的穷爸爸,但是他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钱的问题,并提升了自己的理财智慧,他的金钱问题是—钱太多了。

我有两个爸爸,一个富有,一个贫穷,从他们两个人身上我明白:无论我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会有钱的问题。

穷人的金钱问题是:

1.钱不够用。

2.刷信用卡只会更缺钱。

3.生活成本日益增加。

4.赚得越多,纳税也就越多。

5.害怕突发事件。

6.没有足够的退休金。

富人的金钱问题是:

1.钱太多了。

2.需要守住财产和进行投资。

3.不知道人们是喜欢他的钱还是喜欢他的人。

4.需要更聪明的财务顾问。

5.钱多宠坏了孩子。

6.财产和遗产计划。

7.过多的政府税金。

我的穷爸爸一生都有钱的问题,不管他赚了多少钱,他的问题就是钱总是不够用。我的富爸爸也有钱的问题,他的问题是钱太多了。那么,你想碰到哪种金钱问题呢?穷人解决金钱问题的方法

年幼时我就知道,不管我们多么富有或是多么贫穷,我们都会有钱的问题,这对于我来说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课。许多人相信,如果他们很有钱,金钱的问题就会消失。很少有人知道,有很多钱后只会带来更多的金钱问题。

我最喜欢一支为一家金融服务公司所做的电视广告,说唱歌手M.C.汉默与漂亮女郎翩翩起舞,身后是一辆宾利、一辆法拉利和超级豪宅。背景画面中,许多高端奢侈品正往大厦搬,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是汉默的著名单曲《你受不了这个》。而后屏幕变暗,并显示“15分钟后”这样的文字。接下来的一幕是,汉默坐在那个超级豪宅前的路边,双手托着头,旁边的牌子上写着“房子被没收”,旁白是“生活意外无处不在,我们随时帮助你”。

现实世界充满了像M.C.汉默这样的人。我们都听说过有人中百万美元彩票,几年后却负债累累;或年轻的职业运动员在服役时住在豪宅中,退役后却住在天桥底下;或年轻的摇滚歌星在20多岁时是百万富翁,到了30多岁时却四处找工作;或某个说唱歌手在挨家挨户兜售金融产品,而在他一无所有之前他也使用着这些金融产品。

单靠金钱无法解决钱的问题。那也就是给穷人钱并不能解决穷人的金钱问题的原因。多数情况下,这只会拖延时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会造成更多的人变得更穷。就拿福利来说吧。从经济大萧条到1996年,不管个人经济状况如何,政府都会给每个穷人提供津贴。你

需要做的就是,证明你符合永久享受政府津贴的贫穷标准。而如果你发挥主动性,去找份工作,收入高于政府制定的贫穷标准,那么你就得不到津贴。当然,有工作的穷人还需要支付一些由工作延伸来的费用,比如购买制服、儿童照管和交通的费用等。这些费用在工作之前无需支付。多数情况下,当穷人们有一份工作时,他们的盈余还不及不工作时,而且空闲时间也少了。福利制度使懒惰的人获利,而惩罚了那些主动赚钱的人。这样的福利制度导致了更多的穷人出现。

单靠努力工作也不能解决钱的问题。世界上有很多人努力工作,但他们却没有什么钱。这些人在赚钱的同时,却在债务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然后他们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赚取更多的钱。

单靠教育也不能解决钱的问题。这世上有很多人受过高等教育,却依旧贫穷。

拥有一份工作也不能解决钱的问题。对许多人来说,工作(job)仅仅代表比破产强一点(just over break)。有数百万的人靠工作所得仅能勉强生存,但不足以生活。许多有工作的人没有能力养家糊口,享受适当的医疗保健,接受教育,甚至也没有多余的钱留做退休后使用。

什么可以解决钱的问题

理财智慧可以解决钱的问题。简单来说,理财智慧就是我们用来解决财务问题的智慧,是我们整体智慧的一部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金钱问题:

1.“我赚不到足够多的钱。”

2.“我负债累累。”

3.“我买不起房子。”

4.“我的汽车坏了,可是我上哪儿去弄钱修理呢?”

5.“我有1万美元,可投资什么好呢?”

6.“孩子想上大学,但是我们没有钱供他。”

7.“我留不出足够的钱供退休后使用。”

8.“我不喜欢我的工作,但又不能辞职。”

9.“我退休了,但积蓄都快花完了。”

10.“我付不起手术费。”

理财智慧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关于钱的其他问题。不幸的是,如果我们的理财智慧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会一直存在,它们不会消失。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它们会变得更糟,会引发更多的金钱问题。比如,有上百万人不能留足够的钱供退休后使用。如果他们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这个问题就会恶化,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需要在医疗保健上花更多的钱。无论你喜欢与否,金钱总是在影响着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当然金钱也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方便和一站式服务。金钱提供的选择自由意味着,你外出时可以自由地选择搭便车或坐公交„„或乘坐私人飞机。

解决钱的问题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

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时,富爸爸对我说:“钱的问题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如果你有能力解决它的话。”他也说过:“如果你解决了你的金钱问题,理财智慧就会增长。理财智慧增长了,你就会变得更富有。反过来,如果你不能解决钱的问题,你会变得更穷。如果你不能解决某些金钱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就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如果你想提高你的理财智慧,你就需要成为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如果你不能解决你的金钱问题,你永远都不能致富。事实上,金钱问题存在的时间越长,你就会变得越穷。

富爸爸用牙疼的例子来说明他的意思,即为什么一个问题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他说:“钱的问题就像牙疼。如果你不能止痛,就会觉得很难受。如果你难受,就会很急躁,就不能很好地工作。而且,如果牙疼不能止住,就会引发更严重的综合征,因为细菌很容易在口

腔中滋生并扩散。总有一天,你会因为患有慢性疾病而旷工最后丢掉工作。没有工作,你就没有能力支付房租。如果你不能解决房租的问题,就得流落街头,无家可归,不得不在垃圾桶里找东西吃,健康得不到保障,而这时你的牙仍旧会疼。”

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年幼时就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不能解决问题会带来严重的连锁反应。

许多人在年轻时和牙开始疼的阶段,不能解决他们的财务问题。他们不但不去解决问题,反而忽视问题,或者无法彻底地解决问题,使问题更加恶化。举例来说,缺钱时,许多人用信用卡解一时之急。很快他们就有一沓厚厚的信用卡账单需要缴清,债主追着他们要钱。为了解决问题,他们申请房屋净值贷款来偿还信用卡账单。问题是,这时他们仍在刷信用卡。结果他们需要偿还房屋净值贷款和更多的信用卡账单。

为了解决信用卡问题,他们刷新的信用卡来偿还旧的信用卡账单。钱的问题越发严重,令他们感到十分苦闷,所以他们刷新的信用卡去度假。很快他们就没有能力支付房屋贷款或信用卡账单,只好决定宣布破产。宣布破产了,但问题的根源仍没有得到解决,就像牙疼一样。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他们缺乏理财智慧。因为缺乏理财智慧,所以没有能力解决简单的财务问题。很多人并不去解决问题的根源—这个问题的根源是消费习惯—而是选择逃避问题。就像在除草时,如果你不能连根拔起,草不仅很快就会长起来,而且会长得更高。财务问题也是如此。

虽然这些例子看起来有些极端,但它们随处可见。关键在于,财务问题不仅是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契机。如果人们能够解决问题,就会变得更聪明,财商就会提高;一旦变得更加聪明,也就更有能力解决更大的财务问题;如果能够解决更大的财务问题,就会变得更富有。

我喜欢拿数学举例。许多人不喜欢数学。众所周知,如果不能完成数学作业(练习如何解决数学问题),你就不能解决数学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数学问题,你就不能通过数学考试;如果数学考试通不过,你的数学成绩就是F。数学得F,就意味着你高中不能毕业。这时你唯一能找到的工作就是在麦当劳打工,赚取微薄的薪水。这是一个小问题逐渐演变成大问题的例子。

相反,如果你刻苦练习解决了数学问题,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就能够解决更复杂的数学运算。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后,你就成了一个数学天才,原先似乎很难的问题现在变得很简单。我们都必须从2+2等于几开始学起,那些继续不断学习的人终将取得成功。贫困的原因

所谓贫困只不过是问题多于解决方法的状态。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人们不能解决问题,被问题压倒了。并非所有的贫困都源于财务问题。造成贫困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吸毒、找错配偶、生活在治安不良的社区、没有工作技能、没有上班的交通工具或无力支付医疗保健费用等。

今天有些财务问题,比如负债过多和工资微薄,是由超出个人能力控制的情形导致的,这些问题更多地与美国的政策和经济大环境有关。

举例来说,低工资的一个原因是,现在高薪制造业已经转向海外。今天我们有很多的工作机会,但多属于服务行业,而不是制造业。当我还是个孩子时,通用汽车是国内最大的雇主。而今天沃尔玛是国内最大的雇主。我们都知道,沃尔玛并不能提供高薪工作或能支付慷慨的退休金。

50年前,一个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很可能在经济上很富有。一个年轻人即使只有高中文凭,也可以得到一份在汽车或钢铁制造业的高薪工作。但在今天,他们能找到的工作只是烤制汉堡包而已。

50年前,制造业企业可以提供医疗保健和退休福利。而如今,数以百万计的工人赚的钱

越来越少,同时又需要更多的钱来支付医疗费用,以及为退休后的生活留点积蓄。这些问题非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一天比一天更严重。它们源自一个大的全国性的问题,远非个人所能左右或解决。它们的根源在于乏善可陈的经济政策和任人唯亲的弊政。

金钱规则已经发生了改变

1971年,尼克松总统取消了金本位制,这个糟糕的经济政策改变了金钱的规则。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财政变革,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变革,以及它对今天经济的影响。为什么今天有如此多的人仍然在为金钱而奋斗,原因之一就是尼克松的这次举动。1971年,美元死了,因为它不再是金钱

—它变成了一种流通货币。金钱和流通货币有很大的差异。

“流通”货币(currency)来自“流通的”(current)这个词,就像电流或海洋的水流一样。这个词意味着运动。简单地说,流通货币需要保持持续的运动。如果停止运动,它很快就会失去价值。如果丢失的价值太多,人们就不再会接受它。如果人们不再接受它,流通货币的价值就会直线下降直到归零。而1971年后,美元的价值开始向零降落。

从历史上看,所有的流通货币的价值最终都会归零。追溯整个历史,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曾发行过钞票。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政府发行了一种叫“大陆币”的钞票。没用多长时间,这种货币的价值就归为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政府印刷一种货币以偿还债务,导致德国通货急剧膨胀,德国中产阶级的储蓄随之化为乌有。1993年,大多数德国人身无分文,灰心丧气,他们把希特勒选上台,期望他能够解决经济问题。

同样也是在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创造了社会福利制度来解决美国人的金钱问题。尽管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险很受欢迎,但实际上是经济灾难,引发了更多的经济问题。如果美国政府印刷更多“假钞”即纸币,来解决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险这两个巨大的经济问题,美元的价值就会下降得更快,经济问题也会变得更严重。这并不是一个未来才会发生的问题,它此时此刻正在发生。彭博资讯最近的一项报告显示,自从2001年1月小乔治?;布什出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元的购买力已经下降了13.2%。

尼克松在美元方面做的改变只是原因之一,导致了如此众多的人负债累累,也导致了美国政府大举外债。1971年当金钱规则发生了改变之后,储蓄者变成了输家,而负债者则变成了赢家。一种新的资本主义形式出现了。今天,当我听到有人说“你应该储蓄”或“为退休攒点钱”时,我怀疑他们是否意识到金钱规则已经改变了。

上一篇:新教育随笔100字下一篇:2023年辽阳教师招聘小学音乐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