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案例惠普

2024-07-25

企业文化案例惠普(共8篇)

篇1:企业文化案例惠普

案例: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美国,惠普公司是一个比较好的例证。

1939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托城的一个车库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比尔·惠利特与戴夫·帕卡德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由他们两人的姓联合命名的惠普公司,初期生产的产品是比同类产品价格低、性能好的声波振荡器。惠普公司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营中,雄厚强大的企业文化系统在促进企业业绩增长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司创立之初,公司的创立者们就明确了其经营宗旨:瞄准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市场,生产出高品质的创新性电子仪器。在这一经营宗旨上,惠利特与帕卡德建立起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论。由于他们聘用与选拔员工也按这一价值观标准来进行,并对公司员工大力灌输这一思想,从而使这一价值观成为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发展资金以自筹为主,提倡改革与创新,强调集体协作精神。在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公司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这种被称为“惠普模式”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更加注重顾客、股东、公司员工的利益要求,重视领导才能及其他各种惠普激发创造因素的文化系统。

在这一文化系统中,惠普模式注重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位权力人;提倡人人尊重与人人平等,注重对员工业绩的肯定,对员工表示出信任和尊敬;倡导顾客服务导向的经营观,以向顾客提供优质且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为宗旨,有效解决顾客的实际困难;极力为公司股东服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承诺不搞无利可图的业务,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企业员工默认的准则,如家庭观准则、为人处世简朴准则等。

在经营管理策略上,实行“走动式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形成了植根于公司企业文化之上的独特经营管理方式:提倡管理者“下基层走动”,随时了解一线情况,增进与员工交流与沟通;普遍采取目标管理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与成果管理,提倡温和变革,不轻易解雇员工,也不盲目扩张规模;坚持宽松自由的办公环境,努力培育公开、透明、民主的工作风格。

惠普的企业文化及其在此之上所采用的经营管理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公司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公司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纯收入就增加了107倍,仅从1957年到1967年,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就增加了 5.6倍。投资回报率高达15%。进入20世纪90年代,惠普公司重点发展计算机产品,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打印机制造商。

事实上,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一直被视为公司成功哲学的精髓,这种以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为价值取向的经营理念,对公司多年经营过程中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融于每位员工思想之中的为顾客服务的价值现也大大提高了惠普公司对市场经营环境的适应程度。

同时,惠普的文化体系并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能适应变化,作出反应的开放的、动态的体系。惠普的决策者们认为,他们有必要将惠普企业文化中那些核心成分,那些较为稳定的成分与另一些不重要的、容易变化的成分加以区分。从公司发展的全部过程来看,多年来,公司中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基本稳定的,植根于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经营理念变化并不很大。变化最大、最明显的是具体的经营策略和某些经营方式。这些变化虽不是随意的、轻而易举的。但却是必须的。

值得注意的是,惠普公司这种开放而动态的文化体系以及其拥有的随机制宜的机制与公司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观并不矛盾,相反,核心价值观还是这种体系与机制赖以生存和发挥作用的保证与基石。惠普的高层经理们普遍认为,为保持与市场环境相适应而所作的变革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内核促使人们重视公司构成的主要要素成分,关注引起改革的那些新观点和领导才能”。当各个构成企业的要素发生变化时,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尊重领导才能和创新思想就会作出反应,这是一种内在的、自愿的反应,这一反应要求企业改进经营策略或经营方式,以使企业与外部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在这种“更高更好”的企业文化推动下,惠普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又得到了空前发展。1992年年收入达16亿美元,1993年为20亿美元,1994年达到25亿美元,1995年后,收入增长进一步加快,年收入从31亿美元迅速增长到1997年的428亿美元。惠普公司的发展历程与骄人业绩从实践上证明: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新的“金科玉律”。在惠普公司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系统何以能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公司经营中持续地发挥着,促进公司业绩增长的作用,而同样具有雄厚企业文化力量的许多其他著名公司,如花旗银行、通用汽车公司、J·C·彭尼公司等,其企业文化系统却没能持续有利地促进公司的业绩增长呢?约翰·科特认为:“惠普公司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一整套强有力且策略适应的文化体系。这一体系使得公司长期经营业绩一直保持良好,它的短期经营业绩虽有波折,但也令人较为乐观。”可见,要使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建立这样一种文化体系是必须的,即在这一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先进而有效的,这一体系应是一个开放而动态的体系,拥有能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适时调整的机制。这也许是惠普案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篇2:企业文化案例惠普

19年前,刚刚在美国获得MBA学位的陈翼良,第一次踏进惠普总部大门时,便被惠普文化深深吸引,竟毅然抛弃几大摊子家族企业于不顾,投身到惠普的怀抱。两年前陈翼良坐到中国惠普总裁的座位上。

陈翼良在第一次接触惠普时,感到惠普很特别,“面试我的经理非常和善,不像银行或其它大公司的人那样爱摆架子。我感觉在未来与这些人会很容易相处,当时我还感到惠普很会尊重人,也很会照顾人。比如,跟我面谈的经理非常尊重我,在安排我去美国总部面试时,他把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早上还有一个人专门到我住的旅馆来接我去吃早餐,而后开着车送我到公司。我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中,感到他们非常想吸引我到惠普来。”

当时惠普公司的管理已举世闻名,但在世界500强中,惠普还仅排在第150位,员工只有5万人。当时的惠普有一个理论,在新招来的员工中,5年后,大概只有50%的人留下;10年以后,大概只有25%会留下。比如10年前惠普招了4个人,5年以后就剩下2个人,10年后就剩下1个人。“可是留下来的这个人,肯定已对惠普文化坚信不移,行为举止也是惠普化的,这样的人肯定会帮助HP做出很多有益的贡献。”

惠普从来不把“HP Way”挂在墙壁上,也很少大张旗鼓地进行张扬,但“HP Way”却能对惠普公司进行管理,也能让堂堂惠普大总裁普莱特全球访问时,从来不坐专机;甚至让中国惠普总裁陈翼良说:“我不敢不尊重我的员工”。“HP Way”很厉害,厉害得让惠普的创始人骄傲不已。

惠普文化常常被人称为“HP Way”(惠普之道)。HP Way有五个核心价值观,它们像是五个连体的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陈翼良对五个核心价值倒背如流:

一、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

二、追求最高的成就,追求最好;

三、做事情一定要非常正直,不可以欺骗用户,也不可以欺骗员工,不能做不道德的事;

四、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并不是靠某个个人的力量来完成;

五、相信不断的创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陈翼良说,惠普从来不把惠普文化挂在墙上,也很少对其进行炫耀,可惠普却没有人不相信这种文化,“比如我就不敢不尊重我的员工,因为惠普文化已深植在我的脑袋里。我深信每个员工都有他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尊重每个人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在一起很好地合作做事情。如果我把你轻视了,那我们双方的沟通就不会有好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与员工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

陈翼良对惠普文化非常热爱,无论他的言谈举止还是行为方式,都已烙上惠普的文化情结,就像虔诚的宗教徒身上有着很明显的宗教情结一样。陈翼良说他在做什么事情时,总要自觉不自觉地考虑他的所行是否符合惠普的五个核心价值观。

惠普文化不仅锁住了陈翼良一个人,还锁住了惠普12万员工的绝大多数。与惠普打过交道的人,都会感到惠普的做派与别家公司不一样,它更加和蔼可亲、更加有大家风范。很多公司一旦发展壮大后,总裁就开始有很多的特殊待遇,比如说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但惠普历

任总裁却没有。惠普总裁普莱特从北京去青岛时,与记者们搭乘的是同一架普通飞机。“这种现象在其它的大公司你绝对看不到”。

一位西方记者在采访惠普创始人之一休利特(Bill Hewlett)时问:你这一生有没有最值得回忆的一件事?休利特回答说,“我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参与、创建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以高科技、高质量、好的管理闻名于世,然后又成为很多公司模仿的对象。同时我也希望在我百年之后,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能继续延续,这家公司的生命能继续延续,还是很多人讨论的一个对象。”

陈翼良说,“公司不同,文化也不同。但不管你这家企业文化是软性的还是硬性的,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你的员工相信不相信你企业文化的价值观,重要的是你的企业文化能否凝聚你的员工的向心力。如果企业所有的人都相信你的企业文化,你企业文化的力量就会很大,对人的约束力也就会很大。你的企业文化使员工的凝聚力越强、你的公司将来的实力就越大。”

陈翼良说:“如果某个文化能被很多人接受,这个文化能根深蒂固地延长很久,那么这个文化是比较有生命力的。有些文化在短期之内可以使企业获得成功,但它不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也没有办法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这个文化就会慢慢消失。HP是有60年历史的公司,其文化传播延续了60年,说明这个文化已经很有力量。”

陈翼良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最好能采各家所长、融各家所长,但别的公司不应完全照搬惠普的文化,惠普文化就像一颗大树一样,搬到另一个地方,不见得能活下去。

再优秀的公司就像再优秀的人,都有事业的高潮期也有事业的低谷期。HP在低谷时为什么能及时调整?惠普发展迟缓之时,往往也是总裁换届之时。然而,惠普总裁换届总能软着陆。因为惠普文化总能让惠普的人保持自知之明,顺应时代潮流。

陈翼良在近20年里,目睹了惠普三任总裁之风采。19年前,陈翼良来到惠普时,约翰·扬当上惠普总裁刚3年。约翰·扬是继惠普创始人之后上来的第一任总裁,在他执政的 13年当中,惠普的业务发展非常迅速。约翰·扬任惠普总裁之初,惠普销售额不到30亿美元,但到了1990年,惠普销售额已高达132亿美元;约翰·扬大力发展Mini Computer,推出个人电脑,使惠普成为一家大的电脑公司;约翰·扬还带领惠普做了一个很大的决策,即进入打印机领域,并于1984创造了第一台激光打印机。虽然约翰·扬在任期间对惠普贡献很大,但随着惠普的发展,惠普的官僚体制的危害性越来越明显。那些需要做出及时和明智决定的问题,被一层层设有难以操作的委员会的管理机构拖延了下去。这使惠普的业绩明显处于停缓状态,当时的惠普股票已下降到25美元。约翰·扬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提出退休让位。

1992年,普莱特接过约翰·扬的权棒后,在其任职的8年中,惠普营业额增加了三倍,利润增加了四倍,计算机和打印机业务发展突飞猛进,使惠普成为世界第二大计算机公司。但到了1997年下半年,当惠普的营业收入达到400亿美元时,惠普发展的脚步突然开始缓慢下来。在以后的一年半中,惠普像是打了麻醉剂一样,增长缓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亚洲金融风暴的波及;二是去年上半年,供货链出现了一些问题;三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网上销售,对Internet的影响重视得不够;四是惠普的规模过于庞大。普莱特一边做调整让惠普渡过了短暂的艰难期,而后又提出退休让位。1999年8月,惠普的新总裁年轻美丽的Fiorina

女士接过惠普的权棒。

象惠普总裁这样的“软着陆”下台,是世界大公司的一大风景,为什么惠普总裁们会如此自觉呢?

陈翼良说:“惠普的企业文化鼓励创新,不安于现状。”惠普文化把惠普人的神经熏陶得很敏感,尤其对公司的发展更加关注。即使总裁看不见问题所在,但总有很多员工能看出来,更加可贵的是员工总是敢于提出问题,有时还要越级反映,而惠普董事会或最高层往往能做出及时反应,力挽颓势于初始,使惠普低谷期迅速缩短。

值得关注的是约翰·扬与普莱特两位总裁的退位都是主动提出,这与惠普人的一个理念有很大关系,即与其让别人强迫你做改变,不如你自己主动改变。这也就是陈翼良所说的“一个人要成功,一定要接受事实、认清转变。”这使得惠普总裁在面对过去的成就与未来的发展时,总能非常明智地审视自己的作用。

惠普总裁办公室从来没有门,陈翼良的办公室也没有门,惠普的文化也没有门。陈翼良有个习惯:几乎每个星期五的中午,都会请来一些员工到办公室,从外面买来一些肯德基快餐,边吃边聊。他说,“然而,我不可能和每个员工都吃饭、谈心,所以每个经理人分头负责很重要。我劝我的经理们要培养一种能力,当手下员工不是你的直接下属时,你怎样去领导他。因为领导绝对不是靠你的威权,不是靠你的命令,领导是靠你如何激励这些人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做事。未来的企业是以E-Enter(电子为中心)形态为主,这与传统的组织形态大为不同。未来公司组织结构是网状的,大家围绕一件事,并没有说谁是最主要的老板,只有一个项目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的选出是因为他的能力最好,而不是因为这个人最资深;公司之间的互动也不是因为谁最资深就听谁的,而是看谁对这件事了解得更清楚就听谁的。”惠普采取门户开放政策,谁都可以越级向上反映各种问题。陈翼良也曾越级上送过报告,结果换来的是顶头上司的最真诚的歉意。陈翼良追忆说,“我以前也曾越级报告过一次。我为了争取做中国惠普财务总监,曾找过一位管亚太区的副总裁,可是他认为我不了解中国内地,他的理由是我没有在中国内地呆过。但我觉得他没有给我机会说明我过去都做了一些什么事,因而我又去找了惠普全球副总裁,我说以我过去的经验,我相信我在中国内地会做得很好;后来我又得到一个机会与这位副总裁共进晚餐,我再一次表述我的观点。最后,我被批准来中国惠普做财务总监。然而,我来到北京后,还是要向那位主管亚太区的副总裁直接汇报,但我并没有因为曾越级汇报而与他的关系搞坏。他后来还跟我说:„很抱歉,当时是我主观的判断,将来我要进行改进。‟从这件事你就可以看出,在惠普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彼此之间都很尊重,这次事情给我的启发也很大。”

惠普除了文化吸引人外,还靠什么来吸引人?陈翼良说:“惠普靠的是最好的工作环境,员工在这里工作愉快,该有的压力要有,不该有的压力就要坚决扫清;员工在惠普有自己发展的机会;公司的方向也很清楚,公司有前途。”

他说,给员工发展机会意味着随着员工能力的累积,财富也会增加;给员工不断培训和挑战的机会,员工会随着公司的发展而有所成长。“中国惠普刚成立时有100多位员工,现在随着员工增加到了10多万人,经理的职位增加很多,这对员工个人的发展很有好处。”

“成功要与你的员工一起分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不管你是在赚钱还是在成长,都

要与员工一起分享。即使你是家小公司,你一样可以跟员工来分享你所赚的钱,比如你一样可以与员工一起去旅游,你一样可以调高员工的薪水,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文化要达到力量佳境就不能掺水,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掺了水的友谊总让人感到有些摇摇晃晃,让人心存疑虑和不满。对惠普忠心了近20年的陈翼良虽然对惠普无上热爱,但他却对员工说,愚忠并不意味着未来的稳定。

陈翼良说:“我们公司相信员工,同时也希望让员工相信公司。因此,公司一旦说出去的话,就一定去执行。对员工我们不采取骗的态度,对于未来我们常常对员工讲得很透彻,而且也谈得很交心。我对员工强调,培养自己的专业要比对公司的忠心更重要一点。”

“比如,人们来到一家好公司,往往愿意一辈子替它做事,但最后很多好公司都让员工失望很大,因为好公司并不一定永远是好公司。所以我一直建议我的员工说,你们不要以为只有忠诚度才能换来你们的长久安稳,我觉得忠于自己的专业要比对公司的忠心更为重要。公司选择员工,同时我们也要让我们的员工自己选择未来。未来的组织可能不是金字塔形的,而是网状的,并不是因为你在公司资深而受人尊重,而是因为你对公司更有价值、对公司未来方向更有掌握,从而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

案例分析题

1.分析惠普文化有哪些特色?

2.在本案例中,惠普文化的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3.比较惠普文化与其它企业文化的区别

上一篇:第五章企业文化案例1 “妖精”团队——阿里巴巴

篇3:企业文化案例惠普

海尔集团公司

开滦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港 (集团) 有限公司

亿达集团有限公司

首钢总公司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东南亚有限公司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篇4:惠普再造销售文化

销售出身的Hurd可谓临危受命。在其上任之初,惠普内部痼疾缠身,尤其是销售人员的管理结构方面。过多的行政性事务令销售人员困于办公室,只有30%的时间花在客户身上。此外,迟迟难断的决策体系和过程,使公司难以招架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客户的多种需要。

Hurd非常清楚问题的所在,他知道必须要让销售人员从企业的官僚文化中解脱出来,去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对此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培训销售人员,同时大力培育开发区域市场,这样便得到了大量的客户资源。此外,Hurd还对企业的薪酬制度进行了改革。

在Hurd加入之前,惠普销售人员有1.7万之众,销售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共同销售公司产品,并加以管理。看起来,这种销售模式似乎还不错,具备提供交叉销售和向上销售的能力。但是,公司庞大的产品线,完全不是这个单一模型所能承受的。不同产品部门对流程和销售预算的控制能力非常小,一旦出现问题,也很难找到相关责任人。

针对这种情况,Hurd将公司的销售力量整合成为3个部分:大客户部、打印产品部门以及个人电脑部门。此前,从决策部门到执行部门的行政级别划分曾多达11层,现在需要精简至7层,甚至6层,以便更快的因应客户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Hurd在公司中宣扬“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雄心勃勃提出一个4-5年的计划,以形成一个更为有效的销售管理结构,内容涉及对销售员工的调度、培训,以及对客户的反馈。

篇5:企业文化案例惠普

“一个企业就像是中国的舞龙,作为战略的龙头摆了很多次,人力资源管理的龙尾必须要跟得上。只有这样,你的表演才有人看,你的企业才有竞争力。

“惠普中国区副总裁、行政总监张国维形象地描述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

经常有人将中国惠普比喻成中国IT产业中的“黄埔军校”,因为从这里输出的除了电脑和打印机外,还有中国IT产业的先锋。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愿意花费高额的培训费,让其高层管理者去接受惠普商学院的“洗脑”。

“惠普之道”在中国演绎得真的如此精妙?惠普文化究竟给它的员工带来了什么?

卓越论

《21世纪》:在惠普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中,一个卓越的工作环境要具备哪些要素?

张国维:创新和变革是企业的生命力,惠普也不例外。我们所说的卓越的工作环境首先要能快速应变,对影响企业的任何变化都要及时、有效地做出反应;其次,惠普将过程与结果并重,因为处事的过程涉及到公司的声誉和个人的品德,而注重结果是提醒每个员工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总体上讲,一个卓越的工作环境意味着在合作的基础上,每个人对自己职责都非常明确,并可以将预测和结果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1世纪》:创建这种卓越的工作环境的目的和效果是什么?

张国维: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方案包括任何一个细节的设计,目的都是要与公司的战略相互匹配。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发展源于一种洞察力的发展,如果人力资源的能力与公司战略一致,说明这个公司的人力资源是有竞争优势的。

惠普公司已有60多年的历史,战略不断地调整。开始的时候惠普需要产品和技术创新,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虽然“hp”的标志没有变化,不过技术上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惠普在对外界的反应方面,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的高效性。卡莉。费奥瑞纳加入惠普以后,对于企业的运作速度、成本管理等作出了明确的战略规划,但在规划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强有力的执行力,这也就是惠普现在选择马克。赫德的原因。

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配合公司战略的。其一是要建立并且培养具有战略特征的、有巨大潜能的、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员工团队;其二人力资源要变成企业战略的伙伴,去帮助企业实施战略。

动成长

《21世纪》:惠普是如何让每个员工来真正理解公司的战略?

张国维:惠普本身的是一个“动成长企业”,它的含义是惠普在适应外界变化不断“动”的同时,还要发展。很多企业不能达到两者平衡。比如,中国的“舞龙”,有时你会发现那个龙头已经摆动四五次了,龙尾摆动很吃力,索性它就不动了。这是很多公司现在存在的问题,我形容这样的企业是“口吃”企业,也就是企业的战略都在高层管理者的头脑里,员工不知道。

我们有个培训是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清晰地阐述出惠普公司的“动成长企业战略”是什么,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让员工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的企业战略对于公司和客户是有价值的;第三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员工体会到这个战略是如何指导具体工作的。所以惠普员工都知道惠普的战略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战略对客户是有帮助的,用这个战略如何指导日常工作。

《21世纪》:在帮助员工了解公司战略的过程中,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发挥何种作用?

张国维:惠普公司对员工进行大量的培训和教育,其中培训着重在技能方面,教育则更侧重价值观念、行为的培养。我们不做“炸油机”似的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就去市场雇佣什么样的人才。惠普是“加油站”似的企业,它不断地适应战略的需求和员工的自身需求。所以在惠普工作的员工要面临的是如何对自己进行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因为培训太多。

人力资源发展属于业务导向型,但它的设计必须考虑个体的愿望和需求。所以惠普有一个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在公司正确的支持和引导下进行自我管理学习。就是所有的员工加入到惠普公司以后,他/她都会拿到一个全面的学习计划,上面清楚地写明了什么时间、什么阶段要参加什么样的培训。培训内容通常分三个部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自修课(E-learning)。每一种课程,都有一定学分。也就是说每个员工在不同级别的时候,都要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一定的学分。对于惠普的员工来说,学习能力是他能否继续发展和获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1世纪》:专门化的培训制度又是如何设置的呢?

张国维:惠普的培训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平台式的,一种是专业化的。要求员工在具备惠普需求的基本素质同时,具备所在部门的专业素质。

惠普设置了“惠普员工的发展学院”,专门负责培训制度的设置和实施。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新员工培训教育,所有刚加入惠普的员工,在一到三个月之内都必须参加为期一天到三天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日常要求、公司的文化和战略等。第二,对新加入或刚获得晋升机会的新的管理者,接受领导力方面的培训,掌握惠普公司在人文管理的工具和最基本的技能。第三个是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的基础的专业技能培训。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惠普的培训制度是台阶式的,员工发展到不同阶段,企业文化战略、领导力和专业技能在培训中占的学分比重也会有所区别。

《21世纪》:这样的培训机制能否让惠普留住了大量的人才?

篇6:联想与惠普企业文化的比较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单纯依靠质量、灵活性等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资源昂贵、能源紧缺、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的制约对企业发展产生了诸多限制。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企业只有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长远的发展下去。企业文化是一种具有品牌效应的无形资产,它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能通过对人的管理, 影响生产、销售、市场、消费,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 决定企业的命运和发展。中国的联想集团与美国的惠普企业都是世界知名的成功企业,他们拥有各自的企业文化,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分析,为我国企业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1联想与惠普的企业文化

1.1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企业哲学的统率下,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实行的、指导企业上下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是企业用以判断企业运行当中大是大非的根本原则。企业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确保公司中、下层能够按照真理行事,也才能确保高层领导者能按真理行事,并且身体力行。

1.2联想的企业文化

联想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四点: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联想运用独有的体验式集体学习的方式,将联想文化融入到所有联想人的血液之中,使联想核心价值观变成联想人的DNA,为联想基业常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联想集团企业文化执行成功之处在于:

1.伦理性

从联想集团来看,企业采用无领导称谓,上下级、平级之间交流均亲切的称呼各自姓名。看上去这与中国传统的伦理性文化相背离,但正是这种非伦理性的上下平等关系的建立,使得联想人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下最大程度的给企业创造价值。

2.非行政性

联想集团采用电话、SAMETIME即时沟通系统以及企业内部邮箱三种沟通方式,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以及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沟通解决并予以确认,这种非行政性的做法确保了工作完成的效率和稳定性。

3.独创性

联想集团在薪酬管理方面提出工薪保密制度,公司员工必须严格执行此项制度,并确定其为“天条”,若有违反者,将会被辞退。此举从最大程度上控制了因同工不同酬等因素引起的员工士气的振荡,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1.3惠普的企业文化

惠普核心价值理念包括热忱对待客户;信任和尊重个人;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注重速度和敏捷性;专注有意义的创新;靠团队精神达到共同目标;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与正直。这七大核心价值观成为惠普的工作方式及待人接物的基础。惠普企业文化与多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平等、尊重、宽容和稳健的人性化氛围,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司发展和个人提升。惠普集团企业文化执行成功之处在于:

1.重视对人的关爱

惠普公司创建伊始, 就把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 强调要充分信任员工, 尊重每个人的价值, 把为员工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列为公司的重要政策和目标之

一。公司还致力于营造相互信任和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惠普对人的关爱还体现在对客户的周到服务上,惠普公司的七大核心价值之一就是热忱待客,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首先考虑客户的利益。2.善于创新

创新是惠普永恒不变的信念, 惠普之道中有三条原则与创新密切相关,追求卓越、注重速度和敏捷性、专注有意义的创新。惠普公司致力于开拓新的技术和服务, 以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提高客户的生活质量。

3.追求合作

惠普公司历来重视团队合作精神,惠普人坚信有效的协作和组织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发挥集体智慧是取得成功的秘诀。因此公司员工要形成工作团队, 冲破个人的管理边界。惠普的团队精神建立在尊重员工个性的基础上, 既强调协作一致, 又容忍个人的不同需要, 从而建立了一支稳定且有献身精神的员工队伍。联想与惠普企业文化比较

2.1相同之处

1.重视创新

联想在公司创立伊始就提出建立创新体系。通过各个发展阶段的创新实践,完成渐进创新,形成创新文化。杨元庆多次提到了创新文化建立对于联想发展的重要性。

惠普前任总裁卡莉· 菲奥里纳曾说“ 惠普的精髓, 就是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核心价值以及行为准则的精神。” 这种精神已经融人公司研发、技术、产品、服务、业务模式以及工作方式中, 成为全体员工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重视人才

联想人才的六个标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可以说是未来企业唯一的财富。企业只有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才能吸引人、留住人并更好地使用人。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赢家。“人力资源管理是联想集团的管理核心。”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介绍说。

惠普公司的成功,靠的正是“重视人”的宗旨,惠普重视人的宗旨源远流长。惠普之道就是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每个人的成就,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惠普之道的一个重要因素。惠普认为人是整个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公司的成就源于有动力的员工, 他们的忠诚和创造力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公司十分尊重人的个性, 建立起以人为主体的人本价值观和管理理念。

3.企业领导人的高度文化素养

联想和惠普都建立了很好的企业文化体系,这和企业领导人具有很高的个人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所谓文化素养主要不是指狭义的文化程度高低,而是指精神动力、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两位企业领导者共同具有如下的特点:⑴ 有强烈的精神动力并充满激情地追求目标;⑵ 自信及坚忍不拔;⑶ 重视学习;⑷ 以身作则。

2.2不同之处

1.对员工的管理方式不同

联想崇尚员工与领导之间自由平等关系,禁止员工之间谈论薪酬问题,实行

薪酬保密制度,以避免员工之间有差异感,这样就可以建立员工之间绝对自由平等的关系氛围,使他们放下包袱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惠普推崇开放式管理,鼓励员工向管理层或者人事部门直接地公开地反映问题或陈述不同意见,保证员工不会因此受到任何批评与职责。开放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任与正直。

2.用人机制不同

联想集团内人员会频繁流动。称职的会给予更大的舞台,更重的职责或者尝试新的岗位;不称职的会降级或者辞退。这样既保证了员工对岗位的适应性,发现人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又能保证公司员工的整体质量。

惠普采用的是“不解雇”的方式。惠普绝不会轻易地解雇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员工表现良好,公司就会永远雇用。对于被裁掉的员工,惠普并不是立即扫地出门,而是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关怀。这些关怀性措施,使被裁者不但不会憎恨惠普,反而会充满感激,而留下的人也会安心工作,不受影响。结论与建议

篇7:惠普SWOT案例分析

根据IDC最新数据,2007年第三季度,惠普占全球PC市场19.6%的份额,依然是全球第一名的PC厂商。得益于零售商和其他分销渠道的强劲销售以及笔记本电脑的市场需求,惠普连续两个季度PC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30%。

戴尔全球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5.2%,第三季度其PC出货量为1020万台,同比增长3.8%,扭转了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降的局面。联想继续保持排名第三的位置,市场份额为8.2%,PC出货量同比增长22.9%。

惠普、戴尔、联想犹如三国鼎立,这三大PC巨头的一举一动,都时刻被对手关注。如今,三大国际品牌之间的厮杀已经几近白热化。那么在PC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三大巨头又有何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呢?为此,消费调研中心ZDC首次采用SWOT分析法,对三大厂商的竞争策略进行一一剖析,包括市场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市场机会(Opportunity)与市场威胁(Threats)四方面

SWOT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市场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市场机会(Opportunity)与市场威胁(Threats)来检测公司的市场运营与市场环境的方法。

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础。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SWOT分析法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了不同分析意义。通过罗列S、W、O、T的各种表现,形成一种对企业竞争地位的描述。

一、惠普SWOT分析

(一)市场优势(Strengths)

1、市场销量

惠普在PC市场一直保持着持续性的强劲增长态势。在2006年第三季度,其从戴尔手中夺回了全球PC销量第一的宝座。随后,惠普的销量还保持着上升的态势,根据IDC最新数据,全球PC销量的增长速度在2007年第三季度达到近两年新高,惠普仍然是全球第一大PC厂商,而且进一步拉大了与戴尔的距离。

2、产品优势

其一,惠普在消费类市场占据优势。早在2002年合并康柏之后,主攻个人消费电脑早已成为惠普的方向。去年,惠普打出移动娱乐的旗号,加紧了在家用笔记本市场的攻势,V3000系列笔记本主打家用娱乐,产品覆盖5000元到10000元,成为惠普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其二,惠普注重区域市场的拓展,在“掌控个性世界”的品牌主张以及“商用个性化”的产品策略之下,惠普已经发布了一系列适合区域市场的产品,如全球首款采用64位移动技术的HP Compaq nx6325,在市场上销售火热的V3000等等。

继2006年底HP 500引爆国内笔记本区域市场销售风暴之后,惠普再次发力,推出了HP 500的升级产品HP 520。这两款产品不仅在区域市场上大受欢迎,也是惠普低端市场上的杀手锏。

3、渠道优势

从渠道上看,惠普建立了庞大的经销商体系,惠普通过渠道所做的生意在全球大概超过80%。并且,惠普从2005年11月从全国总代制变为RD(区域分销),把全国划分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八大区域,设立八大区域总经理。

此目的是为了贴近当地用户,进军中小企业和3到6级城市。2006年在成功实施布局区域的RD渠道策略后,惠普目前在3、4级城市的覆盖已有一定的规模。

(二)竞争劣势(Weakness)

1、中国市场品牌影响力不敌联想

联想在中国PC市场可谓是家喻户晓,加上收购了IBM PC,联想的品牌影响力无疑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在中国电脑市场,虽然惠普的强势增长尽人皆知,但和排名第一的联想相比,惠普的品牌影响力还是有所欠缺,尤其在3到6级城市。

2、中国3、4级城市的渠道建设难敌国内PC厂商

在中国PC市场,目前利润追求点主要在3、4级市场,联想、方正等国内厂商在这些地区基本上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点,而惠普的渠道销售网点主要集中在1、2级城市,在3、4级城市的渠道建设还是很难与国内PC厂商竞争。

3、产品布局存在缺陷

根据ZDC的关注度数据显示,惠普竞争力主要停留在14.1英寸产品上。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目前15.4英寸是整体市场上第二大最受关注尺寸,而惠普该产品线显得较为单薄,关注度也较低。另外,惠普在13.3英寸市场上的产品出现空白。

(三)市场机会(Opportunity)

1、消费类市场的发展机会

相对于戴尔在消费类PC市场的失利,惠普则早已开始重视消费类市场的发展,并且在消费类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有关资料预计,伴随笔记本市场的兴起以及PC的普及,个人消费市场每年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在未来三至五年,我国个人电脑市场预计将保持25%的年增长率。这显然给惠普带来了再次发展的机会。

2、来自网吧市场的增量

2007年10月21日,惠普在京开出首家网吧,惠普商用台式机业务部业务拓展经理卢思羽说:“惠普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关注网吧市场,2007年推出整体解决方案并成立了网吧销售渠道,2008年将贯彻网吧战略,并在全国继续招聘网吧销售精英。”

据有关资料称,世界上最大的网吧市场在中国,市场上最极速更新换代的网吧市场也在中国,每年400万台*2次=800万台的采购量,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比拟。中国网吧市场巨大,目前全国大约有13万家网吧。尽管网吧市场单机售价并不高,但需求却很大,对于提高市场份额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见,来自网吧市场的增量将有效拉动惠普PC的销售。

(四)市场威胁(Threats)

其一,从渠道上看,惠普虽然从原来的全国总代制,变为八大区域分销制。但目前惠普的渠道还有难点,八大区域直接加重了惠普渠道管理的难度,势必带来营销成本上升、冲减利润,并增加了渠道管理风险,这是惠普面临的一大威胁。

其二,从市场利润率来看,由于惠普在中低端市场的急速放量,在价格方面的妥协导致其PC产品的平均价格下降,使产品利润相比以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三,从竞争对手来看,惠普虽然超越戴尔成为全球PC销量第一的厂商,但是戴尔决不会看着惠普的崛起而无动于衷,目前戴尔已经展开反攻,包括渠道模式的改革、进军13.3英寸市场、发力消费市场推出彩色笔记本等等,因此戴尔将成为惠普的最大威胁,惠普绝不能掉以轻心。

二、戴尔SWOT分析

(一)市场优势(Strengths)

1、市场份额

由于美国城市分布的特点及税收政策,戴尔的网络/电话直销,在美国市场的作用远远大于其在中国市场。据戴尔透露,在华中小企业及个人消费者通过网络订购电脑的仅占20%,而在美国,这个数字则超过了50%。因此,戴尔一直是美国PC市场的老大,据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戴尔依然是美国第一名的PC厂商,市场份额为28%。

2、价格优势

戴尔在中国市场的杀伤力除了其品牌效应以外,就是由其采用的直销模式所支持的全线产品低价策略。直销模式摒弃了中间渠道,按照客户需求制造电脑,大大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价格优势。据统计,直销产品要比同类产品价格低15%-20%。

3、零库存

零库存的关键是按定单生产,这样就要求对用户的需求把握要很准,这其实是和直销——直接从用户那里获得需求的方式是匹配的。零库存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无预估风险,无跌价损失。

4、了解客户需求

戴尔的直销模式使用户更直接的了解产品,同时还可获得更好的价格,购买更便捷;另一方面也使厂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更顺畅,让用户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厂商,从而改进产品。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厂商生产、顾客选择”的传统销售形式,将主动权交到顾客的手中,从而全面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拉近厂商与顾客之间的距离。

(二)竞争劣势(Weakness)

1、直销模式在中国市场遇到了阻力

一方面,店面销售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选购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趋势。另一方面,戴尔的直销模式在中国经营了多年,但其也仅仅在中国1-3级城市有所斩获,相比惠普、联想等竞争对手深挖区域市场,戴尔在4、5级市场的竞争优势较薄弱。

2、新兴市场无力突围

对于采用直销模式的戴尔来说,大部分增长来自于美国市场,而个人消费市场和新兴市场成为其两大软肋。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增长潜力最大的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然而,戴尔的直销优势在这些新兴市场上似乎难以发挥出来。由于市场信任度相对较低,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在购买电脑之前先要亲身体验,可能更愿意从零售商店购买电脑,这无疑将使直销模式处于劣势。

3、消费类PC市场处于劣势

不久前,惠普从戴尔手中夺回全球PC老大的位置,靠的就是在消费市场的飞速发展,而联想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也是基于消费市场。但消费类市场是戴尔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戴尔将客户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企业、政府和行业客户,约占公司整体业务销售90%;另一部分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仅占10%的比例,可以看出,戴尔过分注重企业高端客户,而未能把握住消费类PC大势。

(三)市场机会(Opportunity)

1、进军零售市场带来发展机会

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戴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全球大力推广体验中心、在美国市场把戴尔的电脑摆在沃尔玛的超市销售,改变以往单一的直销模式。在2007年9月24日,戴尔选择与国美合作进军零售市场,这将有效拉动戴尔的销售业绩,成为其进一步提升业绩的有效措施。2、13.3英寸市场棋高一着

在笔记本市场中,13.3英寸兼容了12.1英寸机型的轻便,以及14.1英寸机型的性能。另外,对于面板厂商来说,13.3英寸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步显现。尽管和几乎占半壁江山的14.1英寸机型比起来还比较稚嫩,但这种迅猛的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觑,可以说13.3英寸笔记本将逐渐成为未来轻薄笔记本的新宠。

戴尔笔记本棋高一着,在6月份就推出XPS M1330具有竞争力的机型。随着现在国内众多厂商都推出了这种黄金尺寸笔记本,显然大家都相继看见了13.3英寸笔记本市场的发展潜力,更凸现戴尔笔记本在市场细分和满足消费需求上的快人一步。

(四)市场威胁(Threats)

其一,在全球市场上看,戴尔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痛失了全球PC市场的龙头宝座。虽然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能否从惠普手中夺回冠军宝座呢?戴尔前方面临着惠普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其二,从在中国市场上看,戴尔最大的竞争对手联想拥有强大的代理销售渠道,然而其也在积极开展对大客户的直销业务,灵活运用两种模式的长处;而且比起联想,戴尔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价格和市场占有率的优势。

其三,从消费类市场上看,调查显示,未来三至五年,我国个人电脑市场预计将保持25%的年增长率,下一轮的电脑销售高潮会出现在二三级城市,这对戴尔的影响较大,因为消费类电脑是戴尔的软肋,而竞争对手惠普的消费战略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其四,从渠道上看,2007年9月27日,戴尔与国美合作进军零售市场,但零售模式与直销模式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在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上存在一定区别,两种模式同时运营,对于戴尔来说是一个挑战。此外,如果戴尔打破直接模式而引入分销渠道是否会有排斥效应,分销如何融入戴尔,这也是戴尔面临的一大难题。

其五,从竞争对手上看,惠普、联想等拥有更好的分销渠道,另外,竞争对手通过对戴尔直销模式的模仿,采用直销、渠道销售并重的方式,已经将供应链缩短,从而使得戴尔在库存方面的优势遭到削弱。

三、联想SWOT分析

(一)市场优势(Strengths)

1、市场份额

据IDC数据,联想在亚太PC市场(不包括日本)的优势突出,第三季度占据了21.3%的市场份额,比上一季度增长0.5个百分点。另外,联想在本土中国市场的优势更加突出,不论是笔记本市场还是台式机市场,联想均是PC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厂商。

2、品牌优势

在PC市场,联想品牌的领导力在中国市场已经超过众多竞争对手,处于行业领导者的地位。自从收购IBM PC以来,联想形成的双品牌战略优势日益显现,Lenovo和ThinkPad分别在消费和商务市场占据了领导地位,可以说Lenovo和ThinkPad使联想笔记本在中国市场拥有强大的组合品牌,形成对消费市场与商务市场的全面覆盖。

3、区域市场优势

在中国4、5级市场,联想的品牌知名度远远超过戴尔和惠普,这与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消费理念有关,他们更依赖于本土化的品牌,尤其是近年来联想通过一系列的奥运营销大大提高了品牌影响力。

4、本土品牌的经验

联想在中国本土有十年的经验,对本土消费者需求能准确把握,这是其他品牌所不具有的优势力量。另外,由于国内品牌企业在渠道架构、成本控制力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根据市场发展迅速调整方向和策略,第一时间将自己产品的消费价值传递给消费者,从而赢得时间差优势。

(二)竞争劣势(Weakness)

1、全球PC市场所占份额较少

众所周知,联想国际化要想彻底的成功,应该在中国以外的PC市场,例如美洲市场、欧洲市场取得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和营运率的增长。但从联想最近的三个季度财报来看,联想在重要的美洲、欧洲的表现很不稳定。

市场份额是产品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从全球PC市场份额来看,联想排在第三位,与惠普相差较远。而在美国市场上,联想与戴尔更是差距较大。联想要想赶超惠普、戴尔,绝非轻而易举的事。2、15.4英寸产品线较为单薄

联想将14.1英寸产品作为主力机型,这完全与市场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但联想在其他产品的布局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15.4英寸产品,联想该产品线显得较为单薄。

(三)市场机会(Opportunity)

1、奥运战略是联想国际化最好的机会

联想近年来借由体育进行营销的案例很多:包括签约2005年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迪尼奥、携手NBA,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和唯一的PC合作伙伴、赞助F1威廉姆斯车队等等。

但是最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是联想的奥运营销。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次提高中国本土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帮助中国企业进军世界市场的难得机遇。ZDC认为,奥运战略是联想国际化的最重要一步和最好的机会。

2、“新农村战略”将成为未来联想的王牌

随着农村信息化的深入,联想日前发布了“新农村战略”,称将在三年内把联想的低价位电脑销售到中国10万个行政村,并在30万个行政村扩大联想的影响力。可见,“新农村战略”将成为未来联想的重头王牌。

(四)市场威胁(Threats)

其一,价格战的威胁。目前,国际品牌的定位转移,开始挖掘中低端市场。随着价格优势的逐步降低,给联想带来了市场威胁。

其二,面对拥有品牌、规模以及资本明显优势的国际品牌的围攻,如何挖掘在服务、成本、渠道及人才方面的固有优势,同时将技术突破转换为稳定的产品品质,这也是联想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其三,在中国,惠普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区域扩展计划:2003年,惠普在20个城市建立了330家店面。到2007财年中期,惠普已在420个城市建立2000多家店面,预计其未来的覆盖面积将扩大到600个城市。这显然会对联想的区域优势构成巨大的威胁。

其四,在2007年8月27日,宏碁并购了Gateway公司,并购后,能强化宏碁在美国市场的地位,再加上宏碁目前在欧洲及亚洲市场的有利地位,宏碁在第二季度立即就稳坐全球PC市场第三的位子,可见,宏碁与Gateway的合并,极大的限制了联想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的扩展计划。

总结:

在全球PC市场上,惠普、戴尔、联想被称之为三强。目前,惠普经过多重调整,已经稳居PC行业的霸主地位;而戴尔如今却身陷重重困境,但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亲自出山,其力挽狂澜的变革行动让业界侧目;联想则坚定地执行其全球化扩张战略。三位强者为抢夺市场份额演绎着激烈的争夺大战,鹿死谁手还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惠普、戴尔、联想三巨头的排位争霸战在相当的长时间内还将继续下去。

SWOT分析法案例分析

SWOT分析方法:

S(STRENGTH)——企业内部环境所拥有的资源优势 W(WEAKNESS)——企业内部环境所欠缺的资源劣势 O(OPPORTUNITY)——企业面临外部环境中的机会 T(THREAT)——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中的威胁

SWOT矩阵:

内部优势

内部劣势

S

W

外部机会

so战略(增长性战略)

wo战略(扭转型战略)

O

依靠内部优势

利用外部机遇

抓住外部机会

克服内部弱点

外部威胁

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wt战略(防御型战略)

T

利用内部优势

减少内部弱点

抵制外部威胁

回避外部威胁

案例:摩登百货登陆广州中泰广场SWOT分析及结论

1、中泰广场小资料:中泰国际广场大型综合项目位于广州天河北以北的火车东站旁,是广深线、广州向北特快列车、一号地铁线、几十路公交车的始发站,总建筑面积为197476平方米,该项目第一期为84217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地下车库,其中-

2、-3层共20800平方米为地下车库,-1和1-7层裙楼共63417平方米为超市和大型百货公司,2002年1月已交付使用;二期为109075平方米,高50层,容纳1万人的超甲写字楼。

2、摩登百货公司小资料:摩登百货是广州本土的一家民营百货公司,现在广州、南海、衡阳、岳阳各有一家分店。其中,广州店属直营形式,其它三家店都是采取品牌管理输出的形式。摩登百货计划采用直接投资、自己经营的方式把中泰广场打造一家小型的购物中心。

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1、摩登百货在百货连锁经营上有一定的成功经验;

2、提供的二线名牌商品对白领阶层有一定的吸引力;

3、与零售商业的巨头有合作的经验。劣势(Weaknesses):

1、属于中档、大众性的百货,商品稀缺性较差;

2、商场经营的特色不明显,辐射的半径范围在1·5公里以内;

3、营销手段平常,缺少闪亮点。机会(Opportunities):

1、中泰广场的商场层次高;

2、经过几次的市场宣传,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

3、地铁、铁路、公交车的交汇总站,形成窝斗状,聚气后不易分散;

4、属于高档商务区,消费者对商品的稀缺性和层次性有一定的要求;

5、广园路隧道、城际交通枢纽即将开通,方便商务活动的开展;

6、周边酒店、办公等商务氛围逐渐加强,能够聚集高端客户。威胁(Threats):

1、火车东站的地理位置属于绝地,没有四射功能;

2、来往“人流量”非常大,但“人留量”非常少;

3、周边综合商业设施非常少,缺少复合的商业价值;

4、缺少浓郁的商业氛围;

5、天河城、不久将开业的万佳广场具有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SO战略:

1、天河北附近的白领阶层人士较为集中,突出品牌之家的购物氛围;

2、通过这群消费者的烘托,形成天河北的白领专用市场的商业氛围;

3、综合性的设施有利于形成一站式的消费,形成白领阶层中午消遣的场所。

WO战略:

1、提高摩登百货的经营层次,改二线品牌经营为一线品牌经营为主,二线品牌为辅;

2、形成特色经营并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创造让人专门前来的动机;

3、商场体量非常大,逐次经营,边磨合、边造氛围、边扩散影响范围;

4、经营水平上至少要达到友谊商场的层次。

ST战略:

目前的经营还属于粗放型,对经营与产品组合还需要有非常深入地细化和集中,细到其他综合商场无法深化的程度,进而超越地理位置、商业习惯、竞争条件的局限,成为天河商圈中不可替代的特色商城。

WT战略:

1、寻找一种特色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组合,突破地理位的局限,让购买者慕名而来;

2、重新为商场定位使商场的经营不依赖于周边商业氛围的烘托;

3、新的定位与天河城、万佳广场的定位泾渭分明,没有替代性;

结论:

1、摩登百货进驻中泰广场进行经营,其定位方式至少有四种;

2、从目前实际的定位来看,摩登百货的定位既没有竞争力,也没有形成对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3、摩登百货连锁经营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在中泰广场有可能会是一种负面影响;

4、摩登百货的品牌力量和定位模式与区位的条件形成巨大的反差,而摩登百货的能量还不足以改变区位条件带来的矛盾冲击力;

5、除非摩登百货能够坚持打持久战、熬得起,否则,实际经营效果与经营者当初的设想会产生非常大的距离;

篇8:企业质量文化及其国内外案例

企业质量文化的含义

企业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质量问题的意识、规范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其核心内容即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道德观、质量行为准则。

企业质量文化由四个部分构成: (1) 质量物质文化, 它指的是产品和服务的外在表现, 包括质量工作环境、产品加工技术、设备能力、资产的数量、质量与结构、科学与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状况等等。 (2) 质量行为文化, 包括质量管理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员工人际关系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从企业人员的结构看, 包括领导干部的领导行为文化、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文化、质量队伍的专业行为文化。 (3) 质量制度文化, 它是约束员工质量行为的规范文化, 包括质量领导体制、质量组织机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奖励与管理制度等。 (4) 质量精神文化, 它是质量文化的核心文化, 包括质量文化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道德观、质量行为准则等。

企业质量文化的特点

企业质量文化是社会发展对质量的客观要求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体现, 它深深地打上了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烙印, 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 客观上要求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文化。

企业质量文化具有客观性。它根植于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 是一种客观存在, 并影响着企业成败兴衰。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与观念一样, 每个企业只要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都会形成自己的质量文化。

企业质量文化具有社会性。它是社会文化在企业的特殊形态, 亦称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 不同的社会制度具有不同的质量文化。同一社会形态中, 因所有制不同, 其质量文化的特征也有所差异。质量文化既是全体职工意志一致性、精神寄托、非纯理性的体现, 也是大众的社会性的统一意志。它反映了企业行为满足社会需要, 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一种精神支柱。

企业质量文化具有继承性。它重视研究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范畴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而这一点在以往管理理论中并不被人所重视。企业质量文化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 兼承本企业优秀文化传统, 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发展, 作为意识形态的质量文化将会被后继职工所接受, 并将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企业质量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质量文化属于亚文化的层次, 它存在于一个国家一定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环境之中, 必然反映时代的风貌和体现时代的要求, 并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 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道德水准、评价事物的标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而整个人类的价值观也将相应的改变。所以, 企业的质量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 其内涵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会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奔驰公司的质量文化的开展

戴姆勒—奔驰公司创建于1883年, 是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 公司生产160多个品种, 3700多个型号。奔驰汽车虽然成名甚早, 但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世界市场上名牌的桂冠并不是靠辈分得来的, 而是靠质量。正因为有卓越的质量做后盾, 戴姆勒—奔驰公司对自己的产品十分有信心:“如果有人发现奔驰牌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 我们将赠您1万美元。”这句话成了奔驰公司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 奔驰获得如此的高质量, 得益于公司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文化。

首先, 重视人才的素质, 严格质量意识。在保证质量方面, 奔驰认为只有全体员工都重视质量, 产品的质量才有保证。因此, 公司很强调企业精神, 强调工人参与, 努力营造一种严格质量意识的企业理念。奔驰公司的决策者十分注意培训技工队伍, 在国内就设有502个培训中心。在提高人员素质的同时, 公司又通过福利待遇等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使他们意识到, 产品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公司效益的好坏, 关系到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

其次, 精工细作, 一丝不苟, 严肃工作制度。奔驰车有目前的声誉, 得益于每个员工工作态度都极为严肃、认真, 这是奔驰车获得成功的真正“秘诀”。奔驰公司对产品的每一个部件的制作都一丝不苟。在判断一辆汽车时, 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它的外观、性能, 而很少注意它的座位, 但即使在这个极少惹人注意的部位, 奔驰公司也极为认真。座位的纺织面料用的羊毛是专门从新西兰进口的, 粗细必须在23~25微米之间, 纺织时, 根据各种面料的要求不同, 还要掺入从中国进口的真丝和从印度进口的羊绒。为了保持名牌, 可以说是不惜工本。从制作座椅的这种认真精神可以推想到对主要机件的加工该是如何精细了。

再次, 把好质量关, 严格检查制度。凡是参观过奔驰公司的人都会得出一种印象, 即使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在安装到车上前也要先经过检查, 每一个组装阶段都有检查, 最后经专门技师检查签字, 车辆才能开出生产线。许多笨重的劳动如焊接、安装发动机和挡风玻璃等都采用机器人, 从而保证了质量的统一。除了对本身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 奔驰汽车还严格要求采购员以消费者家庭成员的身份, 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 各个采购部的经理, 要对其经营范围的商品品种、规格和质量全部负责。

为了进一步把好质量关, 奔驰公司在美国、欧洲、加拿大、拉丁美洲、亚洲等地, 专门设有质量检测中心。“中心”内有大批的质检技术人员及高质量的设备, 每年要抽检上万辆奔驰汽车, 层层把关, 严格检验。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 奔驰车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了高品质形象, 赢得了全世界人们的青睐。

如何搞好质量文化建设

建设企业质量文化, 首先应客观地描述本单位质量文化的特点和状况。所谓客观描述, 就是要抛开理论上的约束和影响, 具体地对存在的现象进行归纳管理, 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单位的质量文化特征是什么。一般来说, 企业质量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我国企业应从质量精神入手, 着力于企业精神的营造。质量精神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层, 由企业全体职工的质量观念、质量意识、质量管理作风、传统和习惯组成, 它反映企业文化的精神状态。企业应将深入人心的质量观念渗透在全体职工的思维之中, 使全体职工将追求质量的意识化为行为准则, 把维护企业的质量信誉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 质量管理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是确保质量精神能否真正落实的必要手段。因此,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检验的规章制度和质量奖惩制度等。

2.品质服务才是硬道理。经济全球化为所有企业扩大了市场空间, 同时更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顾客成为关注的焦点, 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顾客满意为宗旨, 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现代质量观念正在逐步确立起来。企业要随时掌握顾客意见, 以顾客声音为准则持续改进, 让顾客享受最好的服务品质。完美的品质服务能给顾客带来更多的附加利益, 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 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最终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3.人本原理。组织的领导者在质量经营获得绩效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领导者要运用权利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员工, 创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 指定组织的发展战略、方针、目标体系和方法, 指导组织和各项活动, 调动、激励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到全员参与、改进、学习。

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实质上就是质量人才的建设。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是企业质量人才, 企业质量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要带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 同时还要充分激励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是企业不断提高质量和竞争力的基础。

武钢关于质量文化的理解

武钢质量文化即“诚信”———诚实守信, 其含义是广义的, 其主体对外来说指的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对内来说指的是每个岗位的职工个人。对外, 任何人、团体或部门与外界进行业务往来、商贸洽谈等公务活动时, 其言行代表公司形象, 应恪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公司内部, 上级与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生产厂之间、上工序与下工序之间、各岗位之间均应追求诚信。诚信可以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例如: (1) 处理质量异议时, 为避免本单位被考核, 有意将质量问题转嫁; (2) 发生批量质量问题时, 在查找原因的过程中上下工序厂互相推诿责任; (3) 现场操作不严格执行工艺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违规违纪现象等, 均在我们的诚信范畴之内。诚信是企业隐含的、根本的、至高无上的价值, 需要靠企业的每位员工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 是每个优秀企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是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对外不讲诚信, 企业就没有市场, 对内不讲诚信, 企业就没有质量, 因此, 诚信也可视为企业的生命。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饮食健康调查报告下一篇:清河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