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讲话摘要

2024-07-19

2018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讲话摘要(共9篇)

篇1:2018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讲话摘要

2018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讲话摘要

今天的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绷紧人口计生“一票否决”这根弦;认真查找问题,切实研究整改措施,确保今人口计生各项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一、客观分析强认识,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4月17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对我镇XX年上半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本次考核共抽查了xx村、xx村等2个样本点。我镇主要存在七个问题:表现在“一有六不”:

1、统计质量有误差:本次考核xx村多报1例结扎,xx漏报1例孕情。统计误差产生有客观上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村级专干工作责任心不强,调查不深入,镇计生办工作检查指导不细致所致。

2、环孕情监测不到位:2个样本点村调查重点对象51人,核定参加一次环孕情监测的有47人,环孕情监测落实率为xx.16%,低于责任目标2.84%。环孕情监测不到位,一是领导重视不够,镇村两级联村现场组织不力,致使集中监测效果不佳;二是集中环孕情监测结束后,对流出重点对象未进行跟踪督办。

3、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不到位:据报表统计,全镇农村上年和当年生育对象长效节育率为77.03%,低于责任目标2.97%;其中一孩妇女上环率为71.98%,低于责任目标8.02%,生育二孩及以上妇女结扎率为83.19%,高于责任目标3.19%。调查样本点中xx当年尾欠结扎1例。长效节育措施不落实,主要是未严格实行尾欠个案销号制度,到期了未及时督促落实,没有严格进行短包短结。

4、孕情监测不到位:通过检查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我镇XX上半农村生育二孩及以上妊娠对象93人,孕情及时上报的有63人,孕情上报及时率67.74%,低于责任目标2.26%。孕情监测不到位,主要是孕情报告和孕情包保责任未真正落实,工作流入形式。(镇村干部的包保责任:一是包保对象:就是已怀的一、二孩妇女(不管办证与否);二是包保责任:孕情及时上报、能够正常分娩、不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不擅自终止妊娠、不遗弃及溺死女婴;三是工作措施:定期排查、上门宣传、跟踪服务、及时上报、填写责任书。)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2:2018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讲话摘要

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2011年5月31日)

同志们:

今天上午,城区党委、政府在这里召开2011年区间上半年人口计生形势分析会,主要目的是:结合当前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总结和分析我城区2011年区间上半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研究部署城区下一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刚才,梁红英副区长全面分析了城区2011年区间上半年人口计生形势,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计生工作。##副书记宣读了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对##村等18个村(社区)进行单项指标重点管理的决定。大家都讲得很到位,形势分析得很透彻,措施部署得很具体,任务要求得很明确,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会后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上,##街道办事处、##社区两个单位作了经验介绍,##镇、####村、##社区等三个单位作了表态性发言,希望大家对照先进找差距,狠抓各项计生指标的全面完成。

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方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及##市人口计生委的具体指导下,我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自治区《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 1

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全区、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的工作目标,正确处理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深入开展了阳光计生行动、诚信计生工作和计生优质服务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根据全市人口计生统计反映,我们城区的个别主要指标仍然比较靠后,如出生统计合格率仅为92.28%;长效避孕率仅为60%;孕情跟踪率仅为72.8%;出生性别比高达129。此外,还存在有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低、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以及计生工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是老生常谈,屡谈屡现,有的甚至是愈加严重,如果得不到切实解决的话,不仅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得不到巩固,再创新成效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认清当前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中学习上就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城区今后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路,不断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昂扬向上精神状态和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做好今年下半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明确重点,突破难点,认真解决好四个突出问题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人口计生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大家一定要紧密结合西乡塘区实际,围绕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统筹研究并解决好涉及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统筹运用政策法律、经济技术、管理服务等办法,扎实推进城区人口计生工作。我认为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是要认真解决指标差距的问题。各镇、各街道,金光农场,以及城区机关各职能部门、各村(社区)主要领导和计划生育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村(社区)计生专干、人口管理员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牢固树立人口忧患意识,以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态度,按照今年签订的责任状考核指标,针对目前指标比较低的现状,下大气力扎实做好今年下半年的各项工作,特别要认真抓好出生、新婚、现孕报出和狠抓计划生育“四种手术”任务的落实,确保各项指标取得新突破。

二是要认真解决好政策外生育问题。城区党委、政府决定,从今年6月至9月,在城区范围继续开展以宣传教育为主,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和综合治理政策外生育问题的专项活动,坚决遏制政策外生育居高不下的势头。我们对政策外生育的行为绝不能心慈手软,要做到发现一个处理一个。

三是要认真解决好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管理与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城乡人口计生工作的难点在流动人口。各镇、各街道,金光农场,以及城区机关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层级动态管理实施方案和领导包片、部门包村(社区)的要求,在今年6月份利用三至五天的时间,对“城中村”、集贸市场、新建花园住宅小区、建筑工地等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情况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清理和排查,并且造册登记。同时,还要组织计生人员上门管理与服务,并切实解决好目前个别村、社区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管理与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为创建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示范县(区)打牢基础。

四是要解决好城区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问题。城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有大局意识,要按照年初签订的责任状,认真履行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本部门的计生工作,为全面完成城区计生工作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取得新成效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口工作和决策部署,把人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创新人口计生工作体制机制和方法不动摇。尤其是领导班子要率先做到人口警钟长鸣,人口问题常议,人口工作常抓,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提供保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四个“强化”推进城区的人口计生工作: 一是继续强化领导责任。各##、各##党政主要领导,以及城区各机关部门主要领导一定要从控制政策外生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战略高度,加强分类指导,把握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在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我城区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在农村,关注点在人口大镇(街道),难点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今年后4个多月的计生工作我们一定要把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新部署,并且要把城乡结合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开展“两无一提高”活动为载体,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把手要亲自带头深入村(社区),深入群众,全方位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并加强对后进村(社区)的整治工作;要亲自解决计生工作重大问题,部署重要任务;要做好协调上下、左右的工作,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

二是继续强化创新举措,全面开展创“国优”系列活动。

今年是我们城区开展创“国优”活动的第三个年头。当前,各##(##)和各部门一定要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为契机,依托党建平台,把开展创“国优”系列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一是依托“片区红色之家”打造“绿城幸福之家”。二是依托“##”党员网格化管理,打造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模式,实现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和均等化服务。三是依托片区党员中心户打造计划生育协会中心示范户、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户,力争今年在城区打造200个计划生育协会中心示范户和在农村打造600个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户。四是依托片区党建示范带,打造邕城婚育新风绿村坡,要在全城区156个村(社区)借助党建示范带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五是依托党建“四方联合体”打造诚信计生致富组,少生优生致富群,力争今年内树立100个诚信计生致富组和20个少生优生快富群。六是依托片区服务平台,打造绿色康检通道,为万名育龄妇女提供片区服务平台,以确保今年创“国优”目标的实现。

三是继续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的制度。要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度;必须以控制政策外生育、完善经济社会政策环境、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保障财政投入等为重点,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必须全面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体系,杜绝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弄虚作假、敷衍塞责造成人口失控的单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做到赏罚分明。

特别强调一点,要正确处理乡镇党委换届和抓好计生工作关系。要结合当前换届选举工作,对在计生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和计生专干,提拔重用到村(社区)“两委”领导

岗位上;凡是对本村(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不敢抓不敢管和导致工作滑坡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和计生专干,在这次换届中一律不得提拔使用。

四是继续强化督促检查。城区党委、政府决定,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年底,坚持每季度组织若干个督查小组对各镇、各街道,以及金光农场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认真分析、研究和解决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要按照“城区检查镇(街道)、镇(街道)检查村(社区),村(社区)检查村(居)民小组”的模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指标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还要严肃考核纪律,各镇、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以及城区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承担工作的主要责任,统筹兼顾,精心组织,以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达到上级的要求。

篇3:2018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讲话摘要

截止到2014年底,梅河口市总人口61.84万人,其中城镇常驻人口25.82万人,城镇化率56%,另有流动人口1.94万人,农村人口34.08万人。梅河口市人口年龄结构:14岁以下人口7.15万人,占11.6%;15~64岁人口48.98万人,占79.2%;65岁以上的5.72万人,占9.2%(以上数据摘录自《梅河口市2013年年鉴》)。

2 人口老龄化引发的主要问题

目前,梅河口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5.72万人,占9.2%。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民政部2010年6月10日发布《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65岁以上老人80%在农村,数据显示梅河口市农村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因此,梅河口市城区老龄化及养老保障问题压力不大。

3 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医疗服务的对策

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必将引发带来的老年人照顾和护理需求,未来不可能仅依赖传统的由家庭子女照料老人的方式,针对未来的养老模式,卫生将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一是居家养老模式。在城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居民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社区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1万~3万人口或以上的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健康为中心提供连续的老年人预防、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建立家庭医生负责制,降低住院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二是集中养老模式。对有条件设置的指导其配置医务室。对条件不够无法设置的纳入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的内容和形式,规范医疗行为,将其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老年人的满意度纳入考核范围。

4 梅河口市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88家。其中综合医院7家,专科医院6家,结核病防治所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乡镇卫生院19家,乡镇卫生院分院6家,门诊部12家,诊所175家,村卫生室258家;全市医疗机构中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4家,一级综合医院2家,二级中医院1家,二级专科医院1家,一级妇幼保健院1家;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2589张,其中综合医院1491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张,中医院85张,妇幼保健院226张,专科医院207张,结核病防治所4张,乡镇卫生院348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为4.17张;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3462人,副高以上职称257人;全市医院有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 7台、磁共振(MRI) 1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 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 1台。

5 梅河口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梅河口市现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梅河口市根据实际情况,2007年成立了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解放街道、光明街道和新华街道常住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又成立了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和平街道的常住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和基本医疗服务;2010年成立了与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的福民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福民街道居民。

6 梅河口市人口老龄化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综合及专科医疗资源紧张。无论从目前还是从未来人口及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看,梅河口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疗资源比较紧张,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看,乡卫生院尽管床位不多,但平均使用率仅30%左右,多数乡卫生院床位使用率在30%以下,而市级主要综合医院床位使用率接近甚至超过100%,床位紧张现象严重。梅河口市65岁以上的5.72万人,占9.2%,步入老龄化城市,这预示着未来对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神经及老年病等专科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梅河口市内综合、专科医院脑神经和心血管等专科与满足需求尚有差距。二是卫生专业人才相对短缺,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缺少副高级以上职称学科带头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少全科医师、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等专业人才,导致医疗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

7 护理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7.1 建立完善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强化家庭护理服务,建立特殊护理中心、老年人日托等社区护理,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护理院,如老年人乐园、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医院和社区联合服务及完善康复医疗服务等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疾病、心理、康复等护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要,以促进老年人健康,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7.2 利用现有资源发展老年护理机构:

将闲置的场馆、场地等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社会化的老年护理机构。

7.3 发展老年保健机构:

老年保健机构是日本对老龄化社会所采取的措施之一。目的是对收治的老年人经过一定的护理照顾,达到生活自理。这对于我国老龄化日趋紧迫的形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老龄化社会对护理专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发展我国老年护理专业是社会发展对护理管理的要求。应加强培养各层次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使老年护理专业化、规模化。借鉴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先进经验,发挥优势,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护理机构和社会护理保险制度,促进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最终实现我国人口健康老龄化。

摘要:老年人口增加给护理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护理服务需求显著增加,合理的老年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健全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的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需要建立完善的老年服务体系,发展老年服务机构,多渠道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建立各层次老年护理保健制度,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人口健康老龄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护理,研讨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化工作委员会成立[N].人民日报,1999-10-23.

[2]尤黎明.试论老年照护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04,4(1):9-12.

[3]吴瑞君.上海人口老龄化的正面效应及其引导机制研究[C].上海:人口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02:306-313.

篇4:2018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讲话摘要

【关键词】新形势;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36-02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现状

(一)统计数据不真实

由于城市流动人口比较多,有关部门在统计人口数据上容易造成疏漏,统计不全的现象的发生,从而不能够准确的反应城市人口的发展情况。而在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由于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生产比较落后,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上报的数据以乱充好,随意填写人口情况就造成了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性,不利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的监督力度不够,统计人员没有专业的素质素养,統计工作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常常因为领导的压力而对数据进行改动,也造成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性,大大阻碍了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发展。

(二)收集统计信息比较困难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主要是是对各省市县乡的人口信息进行统计,进而通过汇总,分析和研究来得出我国人口的发展情况。由于各个省市以及农村的经济政治发展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其人口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状况,对于那些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来说,派遣计划生育采集人员在收集相关信息时就比较的困难,同时也比较复杂,这都导致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效率低下问题出现。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口的统计工作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即用人工手写的方式来记下人口的基本情况,由于纸质表格过于陈旧,不能清晰的反应出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发展特点,不利于国家通过数据制定出正确的人口政策。

二、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改善策略

(一)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前的准备工作

在统计工作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点:(1)做好基层领导的思想宣传,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才能够积极的组织人力、物力来配合统计工作的实施。于此同时各级领导要做好桥梁工作,负责做好统计人员与统计对象的沟通协调,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2)组织专业的统计人才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高水平的统计才能确保统计工作的质量,对于优秀的统计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业务不熟练的统计人员要加强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3)在人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因为人民群众是这项统计工作的被统计对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统计时能够主动的把真实信息传递给统计人员,对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有效开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做好统计前的准备工作是为做好统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利用先进手段开展统计活动

我国当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多个单位的统计数据综合而得来的有效信息。在各单位的统计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的不同特点,其在统计中也会出现一些差异,例如统计时间、统计范围、统计方向等都不尽相同,从而也使统计数据的结论存在着一定差异。比如人口计生部门是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统计,而公安部门对新生人口进行统计,这就会数据重复统计的问题,而得不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做好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统计标准,以确保各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标准展开工作。就当前我国人口的发展情况来看传统的统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虽然我国的人口统计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改进和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漏记或者所记内容不真实情况的存在,例如公安部门的户口登记上由于黑人口现象的存在而使户口登记与现实情况不符。因而我们要利用先进的手段开展统计活动,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辅助走访调查统计人口信息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步伐

由于我国传统的统计方法比较陈旧,不能准确的反应我国人口的发展情况。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信息步伐。拓宽农村的信息网络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络,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数据进行管理、研究与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录指纹的高新技术来帮助展开统计工作,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信息重复统计现象的发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同样适应与人口和统计工作的发展。在这一环节,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时,要改变以往根据人口数字情况来决定人口数据的上报形式,要以数据分析为主,结合现今的工作实际情况,把生活与分析结果联系起来,以体现客观的人口统计情况。

三、结语

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对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做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对于我国制定正确的人口计划以及其他政策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上本文对在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意义做简单的阐述,并通过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几点有利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士华,郭丁兵.浅析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J],财经界(学术),2010,(2):77-79.

[2]王玉玲.浅议如何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质量[J].经济视野,2013(10):321.

[3]孙晓青.浅谈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建议[J].财经界,2012(10):279.

篇5:2018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讲话摘要

分析会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精武镇2012年上半年人口计生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截止3月底,全镇现居育龄妇女总人数为7294人,婴儿出生191人,其中政策内一孩120人,其中男孩99人,女孩92人,;政策内二孩70人,其中男孩32人,女孩38人,政策外二孩1人,半年常住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5%;符合政策生育率99%,长效避孕率37.5%,综合节育率为90.4%。流动人口出生62人,半年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6.6%。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2012年上半年计划生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1、基层农村、社区管理现状

精武镇下辖18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新建3个居住社区分别为:西西里小区、恒益龙庭小区、姚村智达里小区。截止到目前,20个村居计划生育设备完善,工作情况良好,我镇各级计生部门在区计生委的监督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开展工作,努力提升精武镇良好的计生氛围,全力打造精武计生新形象,新气象。目前,只有新建的三个小区没有成立居委会,三个小区的居民以外来人口和市民居住为主,由于工作场所不在精武镇且有的工作场所不固定,流动性比较大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们的做法是因地制宜,就近管理。西西里小区由兴旺里和新尚里 1

两个居委会代管、恒益龙庭小区由牛坨子村代管、姚村智达里小区由姚村代管。在这同时积极与有关单位联系,希望近快成立居委会,健全各种组织机构,对居民实施管理和服务。

2、全力遏制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是全国卫生系统和计划生育系统全力以赴的重点工作。我镇按照市、区计生委的要求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责任和分工。为确保出生胎儿性别趋于正常,杜绝选择终止妊娠,我们从管理上下功夫,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控制人口性别比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镇控制人口性别比工作的领导。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专题办公,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相关人员的职责,制定统一的标志和各种登记表格,规定凡在医疗卫生部门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作终止妊娠手续的(符合政策的生育对象)必须凭村(居)委会和镇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任何服务人员不允许给妊娠者作胎儿性别鉴定,一经发现将严惩不怠。

3、对2011和2012上半年出生数据进行了核查落实

我们根据各村居的出生人口半年工作报表和区计生委反馈的出生人口信息及各村居育龄群众反映的生育信息,对全镇半年出生人口数据进行了及时的、详尽的核查确认工作。对漏报、瞒报的村居计生专职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停发1个月工资奖金,同时取消年底的计划生育优秀单位评选活动。漏报、瞒报的村居主要责任人,将追究其领导责任。

4、人口文化园建设进展情况

“人口文化园”建设是西青区二十项民心工程之一,精武镇十分重视此项工作,选址在大南河新楼房,在文化园的设计上力求和精武镇的文化相衔接,聘请美院的设计师在设计精武雕塑的同时,设计文化园的雕塑,已有4个通过审核,剩下的10几个雕塑草图现在已全部设计完成正处在审核阶段,然后再根据大南河绿化进度进行人口文化园的施工,预计今年10月份将全部建设完成。人口文化园将为村民打造独特的休闲空间,以浓郁的人文雕塑使园林绿地充满文化氛围和生活雅趣,使群众在休闲放松之余,潜移默化地感受人口文化的熏陶,为精武镇营造出具有艺术气息的人口文化氛围。

5、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精武镇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提高人口素质,让更多的人了解孕前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利用开展大型宣传活动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宣传工作。积极倡导、引导符合生育政策的农村夫妇自觉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引导教育育龄群众知情选择、自觉参与,同时组织村级计生专干开展岗前培训,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准备工作,5月15日配合区计生委,对我镇63对育龄夫妇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让更多的人了解孕前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6、“家佳计划”和婴幼儿早教项目实施情况

“家佳推进计划”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此我镇成立了“家佳推进计划”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分工,合力推进工作计划落实。“家佳推进计划”由政府主导,镇计生办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各相关部门要定期沟通,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公共

服务产品,优势互补、技术支持、信息共享、联合推进,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大力配合、积极参与,逐步扩大“家佳推进计划”覆盖范围,使广大家庭普遍受益。我们积极组建由专家、人口计生工作者、计生信息员、社会志愿者组成的专兼职服务队伍,加强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聘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项服务和高端培训,对专兼职服务人员分层进行理论知识、业务知识、沟通技巧培训,实行考核上岗、持证上岗,提高服务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对青年志愿者进行积极培养,合理使用,赋予他们自主权、知情权、参与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专长。

婴幼儿早教项目已启动,早期教育活动中心选址、施工装修已经全部完成,现在正处于功能区设置阶段。早期教育活动中心,坐落在镇技术服务站内使用面积为75平米,按照早期教育活动室布局的有关规定要求我们加大投资力度,聘请高、精端专业的工程设计队伍进行施工设计以绿色环保、舒心家园为主打,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功能区设置完成后,我们将邀请区计生委主管早教工作的领导到我镇查看早教活动中心,并检查早教工作。

篇6:2018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讲话摘要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县长2018年上半年全县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稿

w.5

K J.cOm 3 县长2018年上半年全县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稿

各级各部门务必聚焦全年目标任务,抢抓时机不懈怠,突出重点抓落实,强化措施赶进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下阶段工作,要狠抓三大攻坚战,做到巩固脱贫成果,防化风险债务,抓好污染整治;升级发展产业,做强现代农业,做大生态工业,做精旅游产业;加力项目建设,精心引进项目,用心推进项目,尽心保障项目;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基础设施,改良人居环境,激活农村经济;优化财税征管,“生好财”,善征管,用出效,防风险;提质民生改善,完善社会保障,繁荣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安稳;进一步紧盯目标、凝神聚力,进一步增强担当、增长本领、增进合力,切实兑现年度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动桂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要客观总结成绩,冷静分析上半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紧盯目标保持定力,克服麻痹松劲思想和侥幸厌烦情绪,以饱满的工作热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抓实抓紧下半年工作;抓好巡视整改工作,按照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保质保量整改到位;紧盯目标,抓实“三大攻坚战”、强化争资引资、加快项目推进;从安全生产、交通安全、项目建设、信访WW、计划生育等方面盯紧底线工作;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沟通协调、依法履职,把统计工作作实;加强统筹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好、落实好,力推全县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快步发展。来

篇7:2018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讲话摘要

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2亿元,增长66.7%;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5.89亿元,增长8%;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85亿元,同比增长1.03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6.5亿元,比年初增加12.89亿元。在此基础上,各级各有关部门尤其是各级财税部门努力克服“非典”等不利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沉着应对,趋利避害,顽强拼博,确保了财税工作的正常运行。1—8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8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17亿元(不含海螺缴纳税收),同比增长8.5%;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32亿元(不含海螺缴纳税收),同比增长8.5%,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34.3%。全市财政支出完成5.29亿元,同比增长15.7%。与此同时,各项财税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财政收入在克服困难中保持了较快增长。今年各项财税工作抓得早,抓得实。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财政运行态势开局良好。4月份,尽管“非典”疫情给财税工作特别是组织收入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但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克服“非典”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化解了诸多减收因素,基本上实现了财政收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这是历年来没有过的。

二是重点支出在统筹兼顾中得到了有力保障。面对今年突发的“非典”疫情,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支出安排上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一方面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非生产性开支,另一方面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上半年,全市直接用于“非典”防治支出达1485.1万元,其中市本级100万元。在积极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各级财政确保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今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工资拖欠现象。全市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巩固了“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成果,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是财税改革在稳步推进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化,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进一步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进一步增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初见成效,通过清理整顿各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规范收入收缴和支出拨付程序,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各级财政部门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为契机,加大政府采购宣传力度,严格规范采购行为,推动政府采购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与此同时,今年启动的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试点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工作也正在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上述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履行职责,埋头苦干的结果。尤其是各级财税部门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严格依法治税,切实加强收入征管,表现出了很强的大局观念和战斗力,工作应予以充分肯定。

二、正确分析和估价当前我市的财税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财税工作自信心和责任感

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要正确分析和估价当前我市的财税形势,既要看到财税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又要看到财税运行存在的不利因素。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一是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央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与我省紧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必将对我市经济起到较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我省开始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办法,县乡财政困难有望逐步得到缓解。四是我市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池州,有的项目对财政的贡献已开始显现;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改制企业效益开始好转;以旅游、房地产、商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出现恢复性增长。此外,交通、水利和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园区经济的起步,为我市经济增添了新的亮点。所有这些,无疑将为财政增收提供坚实的基础。不利因素主要是: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的后劲不足。少数骨干企业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虽然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贡献的份额不大;新兴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即期效益,暂时体现不出对财政的贡献率。客观地说,全市还没有形成财税支柱企业群,还难以产生集聚效应。此外,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比重过小,财政收入渠道单一。二是可用财力增加缓慢。近年来,全市财政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增长幅度远远不能满足财政每年用于安排“两个确保”和提高职工工资等方面的支出,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三是今年的减收增支因素较多,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很大。从减收方面看,除了针对“非典”的税收减免政策外,增值税起征点上调,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生产企业经营、委托出口货物全面实行“免、抵、退”税等政策,都将直接减少财政收入。从增支方面看,首先是全市各级财政上半年仅投入防治“非典”的经费就达到1485.1万元,这项大的支出年初预算没有考虑,必将对全年预算平衡造成冲击。其次是按照省政府要求,从今年7月份起,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县直单位公务员津补贴统一发放标准,实施此项政策,对于县(区)财政将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第三,原定今年下半年实施的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政策的具体方案尚未明确,一旦出台,各级财政将要相应增加支出。

纵观今年以来的财税形势,可以说是稳中有升,但决不是一派大好。因此,我们务必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财税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希望,更要“居安思危”,客观冷静地分析和发现财税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而超前谋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的财税工作任务

一要坚持实现全年收入目标不动摇。经市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今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目标为59188万元,比上年增长9%,基本上与全市GDp增长目标相一致。具体到各县(区)的财政收入目标,市政府已经下达。应该说,年初确定的各县(区)收入目标,市政府是在反复测算、认真研究后下达的,与各县(区)经济发展、税源情况及近几年收入增长状况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今年以来,虽然“非典”疫情对组织收入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但全年的收入目标任务不能变,各地必须确保完成,而且要力争多收、超收。年终省里将按年初目标对市里进行考核兑现,市里也将按年初目标对县(区)进行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希望各县(区)务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对反映本地财政收入状况的数字,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不掺水份。财政统计务必要严格、准确、真实,不虚报瞒报。否则提供的信息就会对上面的决策发生错误导向,造成决策失误,对下一步工作的安排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从前8个月收入完成进度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各地的收入进展不平衡。因此,收入进度快的地方,要再接再厉,力争多超;收入进度慢的地方,要认真查找原因,采取得力措施,迎头赶上。总之一句话,各地要竭尽全力、千方百计确保完成收入目标任务。

二要努力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增收节支是财税工作的永恒主题。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最根本最关键是要抓好增收节支工作。首先,要强化收入征管。组织收入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各级政府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调动财税部门的积极性,将组织收入作为整个财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在这方面,一个是抓大户。对大企业、大公司要紧抓不放,跟踪服务,要按照税收政策,一个个摸底,一个个清查,该收的一定要收到位。要充分认识到,税务稽查和清徼与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的关系不是对立的。相反,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企业和企业主,更好地优化我市的招商引资环境。另一个是严稽查。各级财税部门要加大对房地产、矿山开采、工商企业等重点行业的税收稽查力度,严格税收政策,依法收缴到位。同时要保证把个人所得税一分不少地收上来。各级财税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十六字方针,加强协调,搞好配合,加大清收欠税的力度,力求做到新税不欠,旧欠清回;同时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的征收,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的管理规定,使非税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双管齐下,挖掘财政收入潜力,做到应收尽收。其次,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缓解财政支出压力的有效手段除了增加收入外,就是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真正按照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解决好财政“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用“越位”的财力安排“缺位”的支出。各地要明确财政支出范围,改革财政支出管理方式,认真清理和压缩不合理的支出,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同时,要坚决压缩会议费、接待费、考察费和公务用车等各方面的非生产性支出,严格控制行政性基建项目建设支出。在财政支出安排上,要重点保工资、保防汛救灾、社会救济和“三条保障线”的落实、保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各级财政都不允许在工资和社保资金方面留下财政资金缺口。

三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工具作用。第一,要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各地要坚决打破部门利益分割,将各种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集中起来,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使财政资金由分散投入向相对集中投入、追求规模效益转变。第二,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既要积极争取省外、市外各种外来资金投入,又要大力争取国债资金、技改资金、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世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等政策性资金支持。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财税部门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仍需继续努力。各县(区)也要积极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加快发展。第三,要充分利用财政补贴、贴息、建立高风险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发展。利用各种财税政策工具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不仅符合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而且也使得财税政策杠杆的运用更具合理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运用得好,将会使有限的财政资金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因此,各地要改变过去由财政直接投资企业、支持经济发展的做法,对一些骨干企业、重点项目,采取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的办法,支持其发展,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效益。

四要大力推进财税各项改革。各级财税部门要切实增强财税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努力实现财税改革的新突破。要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规范并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和财政运行机制。首先,要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市本级要在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管理的框架基础上,在实施综合预算、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上下功夫,力争在程序规范、分配科学、调控有力、强化约束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各地在编制明年的财政预算时要严格把握、规范操作,讲求实事求是和严肃性,同时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的监督和审查。有条件的县(区)要进行试点,逐步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其次,要努力搞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要研究推广国库集中支付的措施,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资金的范围,规范收入收缴和支出拨付的程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要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各地要采取多种方法,深入宣传和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营造人人理解和支持政府采购的社会氛围,不断拓宽政府采购范围,理顺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使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第四,要深入实施“收支两条线”改革。在收入上,要防止乱收、乱罚行为,确保执收单位组织收入直达国库和财政专户;在支出上,逐步实行“收支脱钩”,也就是说,执收单位的支出不再与其上缴收入相挂钩。

五要切实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财政是党的事业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税收工作大多体现为利益分配关系,涉及面广、头绪多、难度大,特别是涉及到利益调整的财税改革措施更是如此,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近年来,财税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新时期、新阶段将赋予财税部门新的任务,财税部门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财税部门的工作,对财税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亲自过问,积极协调,拎在手上抓。要更多地给予广大财税干部职工政治上的关心、生活上的关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多作贡献。

篇8:2018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分析会讲话摘要

(一)发展总量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净增3820户,占全年净增目标任务的51%;私营企业净增294户,占全年净增目标任务的54%,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二)运行质量逐步提高。上半年,全市个私经济保持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实现利税1.53亿元,同比增长8.3%。营业收入利税率为9.62%,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个私企业入库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5.5%。个私工业完成总产值5.88亿元,同比增长20.1%;全市生产、加工型个私企业21041户,注册资金为7.15亿元,完成总产值6.9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116%和19.7%。

(三)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上半年,全市个私企业注册资本金已达12.24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户均66.2万元,比去年同期户均增长6.4万元。全市现有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397户,占私营企业总数的39.4%,比去年同期增加13户。

(四)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上半年,新增个私企业从业人员1.27万人,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100人,占新增人员的16.5%。近百户个私企业采取购买、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盘活国有、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变存量为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使大批存量资产重现生机和活力。全市个私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批示,亲自过问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4月份,召开了个私经济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大规模的全市个私经济表彰大会和高规格的30强私营企业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会并做了重要指示,给个私企业以极大鼓舞,进而从政治上、舆论上、声势上进一步坚定了促进个私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了发展的动力。二是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各县、区都相继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投诉中心,在市场准入、权益保护、要素供给、公共服务上全面贯彻落实公平竞争的原则,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为个私经济的投资、发展、维权等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真正营造全社会都关心与重视个私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三是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年初,市政府出台了《池州市2003年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作意见》文件,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各县、区按照文件要求,层层分解任务,部署落实,使个私经济的发展工作落到实处。5月份,市银通担保公司成立,公司增加国有股本650万元,吸收民营股本160万元,加上原公司股本280万元,共计1090万元,尚有2000万元有效资产作为股本即将到位,累计为民营企业发放担保贷款1732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针对全市个私经济的发展环境、建材行业发展现状与亟需解决的问题、启动民资对策等专项内容,市个私办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个私企业排忧解难。四是措施更加得力。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各地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抓投入。大力引导个私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进行企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许多企业正因为走上引进外资、联合发展的路子而迅速做大做强。加强园区建设,充分发挥载体作用。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青阳县工业园、贵池民营工业园、东至大渡口工业园等园区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一大批项目相继落户园区,为个私经济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个私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推进个私经济发展。综观上半年全市个私经济发展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总量小、速度慢。二是有些地方和部门对大力发展个私经济,认识不统一,服务措施跟不上,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三是产业、产品结构不太合理。第二产业比重偏低,个私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四是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个私企业的发展。

二、突出重点,确保年内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化化个私经济发展环境。各地要以实现县域经济民营化为目标,创造条件,放手放胆让民营经济渗透到各个改革的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要努力创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消除歧视,打破垄断,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着力营造民间创业与外来投资、公有制企业改革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坚决取消一切限制个私企业市场准入和社会投资的不合理规定,实行平等待遇,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引导个私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壮大整体实力。

(二)扩大招商引资,进一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各地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拎在手里紧抓不放,招商引资的主体是企业,落脚点也是企业,广大个私企业要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主体。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项目包装,尤其是对生产制造和加工类项目的包装,要大力进行项目的宣传、推介,吸引外来资金,促成项目的建设。要拓宽招商引资领域,组织民营企业赴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招商,有条件的可以到国外招商。个私企业要牢牢把握自身的灵活优势,“走出去,请进来”,嫁接联合,做大做强。

(三)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个私经济融资难问题。一是个私企业要立足自身,树立“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在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下功夫;在提高企业信誉度,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上下功夫;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主动引进外来资金上下功夫,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筹措资金。二是市银通担保公司要充分发挥担保功能,大力吸纳个私企业资本入股,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完善运作机制,积极为个私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服务,重点支持一批发展前景好的私营企业,积极、稳妥地做好市、县(区)担保公司整合试点工作。三是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相互协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开展诚信企业评选活动,培育信用客户,改善银企关系,有效解决个私企业贷款难问题。

(四)加强调查研究,切实维护个私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形势,发现问题,尽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对广大个私企业反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发现一起,调查处理一起,对严重损害个私企业合法权益的事件,要从严查处,公开曝光。要保证个私企业的维权问题是有求必应,件件有着落。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切实保障个私企业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大纠风治乱的力度,严禁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拉赞助。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各种侵权行为,不断完善维权机制,提高维权效果。

(五)着力引导扶持,进一步提高个私企业的整体素质。一要积极引导个私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科技型和农业产业化企业,提升个私工业的产业结构,提高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促进个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二要引导个私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各县、区要重点引导上规模的私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在组建集团方面一定要有所突破。三要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业主提高素质,引导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道路。要不断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教育,努力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奉献社会的表率。

篇9: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浴火重生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严重困难局面,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特别是2014年9月,党中央对省委领导班子进行改组式的重大调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退出煤炭产能4590万吨,率先实施煤炭减量化生产。

——转型综改开创新局面。打出转型综改“组合拳”。稳步推进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成立转型综改示范区,批准新设15个省级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开展“1+9”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办法。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

——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碳纤维、笔尖钢、高铁轮轴钢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五个一批”。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大力开展“双创”活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14个配套文件。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活动。启动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成功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太原武宿机场进入全国繁忙机场行列。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果。五年出台50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亿公斤左右。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以省级战略推动农谷建设。累计退出4800个贫困村,2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6%下降到3.9%,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67元增加到7330元。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再战再胜。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五规合一”。狠抓“铁、公、机”“岸、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同、运城、五台山航空口岸开放和中鼎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增长67.2%,4G电话用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重达到61.5%。

——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持续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编纂出版《山西文华》。一批优秀成果获“文华大奖”等国家级奖项。实施重大文化传承工程。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8万亿元用于民生福祉。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新增6所本科院校,实现设区市本科层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8.8%。全面加强就业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典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省政府每年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五水同治”。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位连续10年回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9%。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33件、政协提案4020件。省市县三级行政机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布运行。“放管服效”改革有力有效。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的“13710”信息督办系统建成运行。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回顾过去五年的历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深刻的变化是,2016年6月以来,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思路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实现了主攻方向的调整和战略重点的转移,开始坚定走上转型综改、创新驱动之路,全省转型发展的趋势性、转折性、结构性变化明显增多。2016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走出困境,2017年上半年追平全国增速、迈入合理区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4973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达到29132元、10788元。约束性指标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比例和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未达到预定目标,但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考核要求。除此之外,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

五年的砥砺奋进,五年的成绩收获,根本上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坚强领导,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全省上下戮力同心、拼搏奋进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还有不少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距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不小差距,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远未从根本上解决。实体经济质量效益不高,传统产业不强,新兴产业不大。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国企竞争力不强,民营经济实力不足。科技和人才要素支撑不够,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营商环境亟待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短板较多。“三农”基础薄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安全生产基础不牢,社会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放管服效”改革亟待深化,等等。对此,我们一定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总体安排

当前,山西已进入深化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伴随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前进步伐,山西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0年要基本完成经济转型任务,2035年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山西现代化进程中三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结合起来,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充分发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战略牵引作用,围绕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总体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创新驱动能力切实增强,改革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2%提高到15%,煤炭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5%下降到11%,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8%提高到11%,开发区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5%提高到3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9%提高到54%。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次前移,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9%提高到16%。森林覆盖率达到23.5%以上。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治本良方作用和转型综改的战略牵引作用,深化“去、降、补”,推进“破、立、降”,着力促改革、调结构、增动能。推出一批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事项,构建促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

(二)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落实国发42号文件。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新兴产业快速成长、装备制造业强力支撑、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建筑业规模扩大、现代服务业成为重要增长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传统产业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格局。

(三)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坚定走“减”“优”“绿”之路。打造煤层气支柱产业。积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扩大能源领域开放。

(四)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弘扬开放文化,激活开放基因。强化引资引技引智,建设内畅外联大通道,打造对外开放大都市、大平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逐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质量兴农。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和乡村文化兴盛。加强乡村干部能力和素质培训。健全自乡村治理体系。

(六)打赢三大攻坚战。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薄弱环节监管,严格政府债务管理,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攻坚深度贫困,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打好蓝天保卫战、黑臭水体歼灭战、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战。

(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严格行政问责问效。

今后五年中,我们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对标全面小康要求,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夯实全面小康的物质基础;要着眼提升全面小康水平,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山西”战略,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提升公共安全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6.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3.9%。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1万人,棚户区住房改造12.52万套。

(一)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煤—电—铝(镁)—材、煤—焦—化(钢)等一体化发展为方向,打造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钢铁、有色、焦炭、食品、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高端突破。以乘用车、全铝汽车应用为突破口,实现铝镁材料链条向高端延伸。退出煤炭、钢铁过剩产能,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咨询服务业、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对咨询服务业的政策创设和支持力度,加快智库建设。积极发展供应链物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打造会展品牌。大力推进“互联网+”,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政策,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破除各种隐性障碍,完善产权保护措施。开展常态化入企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扩权强县机制,6个县(市)开展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试点。实施“小升规”工程。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稳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培育引进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创新险资入晋机制。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支持省属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以质量标准改革助力产业提质升级。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全面提高供给质量,打造山西制造、山西建造、山西服务优质品牌。实施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做深项目前期。完善项目建设六大机制。

(二)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抓好起步区建设,做好“九通一平”,确保入区项目熟地供应。抓好招商引资,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促进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围绕产业链安排创新链、配置供应链、保障要素链、制定政策链。保障开发区项目用地。工业项目一律入园进区。强化投入产出效益考核,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集约利用。支持转型综改示范区加快发展、先行先试,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率先在转型综改示范区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向全省开发区推广、复制示范区改革试点做法。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优化国资布局,实施“腾笼换鸟”。推进专业化重组,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鼓励省属企业与央企开展战略合作。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有效参与混改。开展科技类子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有效化解国企历史包袱,完成“三供一业”移交。降低省属企业负债率。加快“僵尸企业”退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深化输配电价改革,有序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建好用好跨省输电通道,扩大晋电外送市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落实减费降税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三)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支持规上工业企业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各类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新建3-5个中试基地,推动市县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动双创上水平。新培育省级双创基地20家以上、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0家以上。强化人才支撑。健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建好优势专业、新增急需专业、削减需求适应度低的专业。因院施策、一所一策,全面完成省属科研院所转企改制任务,调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落实高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等用人、职称评审、工资分配“三项自主权”。支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专家服务基层基地等平台建设。组织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培育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下大力气解决人才住房问题。

(四)全力扩大对外开放

建设对外开放“大都市”。支持太原率先发展。按照“一主一副一区多组团”架构,努力将太原都市区打造成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性金融、商业、文化、科教中心。提升开放能级,打造“龙头引领、多极支撑”的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支持大同打造融入京津冀桥头堡。围绕“一核一圈三群”总体布局,全面启动2035年城乡总体规划修编,选取部分重点城市开展“城市双修”。大力推进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人文城市建设。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推进大张、太焦、大原等重点铁路项目建设,加快雄安至忻州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太原至延安高铁项目前期研究。开通太原至北美、欧洲、澳洲等国际航线,开展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前期研究。超前布局5G基站,积极争取国家5G网络试点。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完善中欧、中亚班列运行机制,建设大同、阳泉等国际陆港,推进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处理中心建设。培育对外贸易“新主体”。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工程。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健康发展。鼓励出口企业设立“海外仓”。

(五)全力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科学制定战略规划。科学规划主导产业、乡村风貌、文化特色、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支撑政策体系。省级财政安排15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实施六大有机旱作农业工程。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到2020年实现零增长。开发功能食品和药食同源产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抓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助推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宅基地及农房使用权“三权分置”。抓好3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试点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高标准建设山西农谷。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一批示范基地,推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

乡村振兴,贫困一定要攻克。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打造脱贫特色县,巩固提升摘帽县。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深入推进生态脱贫。大力实施贫困村产业扶贫提升工程。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制度。

(六)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

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编制全面、科学、系统的三大旅游板块专项规划。以“快旅慢游深体验”现代旅游交通理念为导向,全面启动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3条旅游干线建设。构建“城景通、景景通”的全省旅游公路网。全面提升景区品质。推动壶口瀑布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一批4A级精品景区。推进景区“厕所革命”。精心策划举办大型旅游活动。念好“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文物活化利用,加快推动非遗和演艺进景区。实施康养产业带动。加快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以养心、养生、养老为发展方向,开发全生命周期康养产品。重点发展乡村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和康养地产等新业态。加快建设一批康养旅游城市、康养小镇、康养产业园、康养度假区。

(七)全力抓好民生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山西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率先发展。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推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加强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促进就业增收。加快建设人人持证的技能社会,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增加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健全“三医联动”长效机制,推动医改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推动县级医疗集团持续健康运行。实施“136”兴医工程。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完善我省住房租赁管理相关政策。加快住房租赁交易监管和服务平台建设。选择太原市开展住房租赁试点。遏制投机炒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实现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加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步伐,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完善大病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全国首家省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举办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办好第十五届全省运动会,筹备第二届全国青运会。继续办好六件民生实事。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总体部署,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对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企业在岗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将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规模由3.5万名扩大到4万名。在36个国定贫困县将免费“两癌”检查服务由建档立卡农村妇女扩大到全部农村妇女。继续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再新建6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继续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

(八)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三条红线”和“三类空间”,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推进“两山七河”生态修复治理。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推进“七河”生态修复治理。“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一河一湖一策”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快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积极稳妥推进清洁取暖工程。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开展清水行动,推进“五水同治”,开展“控源头、保清流”专项行动。推进净土行动,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推进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优化水资源全域化配置。抓好工业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加快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在省域内科学合理配置环境容量。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在禁止开发区域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九)全力营造“六最”营商环境

开展“六最”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对表中央要求,具体对标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有效对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全力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全省域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推行“五统一”,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转型综改示范区等五个国家级开发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并适时在全省推广。让企业用营业执照一把钥匙,打开“准入”和“准营”两扇大门。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抓好转型综改示范区和高平市改革试点。用“一颗印章”管好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大数据+政府监管”平台,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入驻大厅的审批事项“全程网办”。建立涉审中介机构“红黑名单”制度。支持国地税开展“一门办税”服务。

(十)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健全“六大体系”。推进社会治安防控“六网覆盖”工程。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以“四铁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实施问题隐患整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追责问责、联合惩戒等“四个清单”制度,确保安全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对煤矿治理监管执法力度。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任务。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务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监督。坚持依法决策,完善重大决策制度,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办法。加强审计监督,全面推行内审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治“红顶中介”。

提升履职本领。增强“善作为”能力。结合“三基建设”,加强公务员培训。在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岗位推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

加强作风建设。深化标本兼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及我省实施办法。坚决纠正“四风”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查处懒政怠政、推诿扯皮等行为,破除“中梗阻”,增强执行力。全面深化、拓展、延伸“13710”信息化督办制度。认真落实省委“两个办法”,激发全省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上一篇:青龙峡春游作文下一篇:幼儿园九月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