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024-07-22

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精选14篇)

篇1: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的课堂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要重视教师的指导,更要强调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多样的,充分的参与,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这郑重地告诫我们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课堂教学则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对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针对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本人觉得:语文教学中可进行“引―学―点―练―评”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尝试,具体做法是:

重“引”:一改过去教师“满堂灌”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是学生探索知识追求理想中的引路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学知识体系和结构的逻辑特点,运用知识的正迁移规律,认旧引新,使学生能由已学过的知识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由易到难,水到渠成。

设计引题,再加以变形导入新知,如字词教学法中,在学生学会了“浇、烧”这两个形相近的字后,引导他们学习新字,并要他们一下子记住区别开来,可这样引导:复习出示“浇、烧”引导学生回忆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能区别:用:“水(氵)”浇,用“火”烧,接着出示“挠”“绕”,教师只做手势,不做讲解,引导学生得出用手来阻“挠”,用线弯弯“绕”,这时再引导先学会的学生帮助自己的好朋友,接下来再出示“晓、饶“教师提示:天刚亮的时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拂“晓”,那么丰衣足食是富“饶”。这时可把这六个形近字用顺口溜连起来叙述一下,最后再次引导学生正确区别它们右边一共是六画,若是添加一点那就错了,这样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得有趣、有滋有味,比让学生机械、重复抄写几遍、十几遍,效果不知要强多少倍,字词教学可这样重在引导。句、段、篇章,谋篇布局也可重在引导,只是教者事前备课需费一番脑筋罢了。

活“学”:让学生借助教师设计的各种类型的引题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对照教师出示的学习提纲或者老师提出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自学新课内容。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其自由支配,以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达以因材施教,人人受益的目的。

巧“点”: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自学中出现的思维受阻,注意适时、适当地点拨。

点拨的主要内容是教的重点和难点:点拨的范围包括思想认识的点拨、学习方法的点拨、情感体验的点拨、知识技能的点拨。点拨的性质,有属于感性的点拨,诱导学生去感受、体味,有属于理性的点拨,启发学生去认识领悟。点拨的基本要求是:抓准关键,点明规律,拨通思路,切切不可点透,要留给学生再思考的余地,使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后明白其中的道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可供我们采用点拨方法及形式极多,有举例点拨,比较抽象的问题或事物,举出具有体例子,以帮助学生理解;有比喻点拨。有些事物学生没见过,可以用浅显的比喻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有想象点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领会某种竟境,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时,可启发学生想象那位隐居深山的人在云雾迷蒙的山崖上采集草药时自得其乐的情景,使学生感悟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多“练”:“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者应精心设计或组织各种层次,不同形式的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以帮助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要注意把“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到引中有练,重在培养能力;点中有练,意在矫正学习中的失误;评中有练,在于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精“评”:教学中,应极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励评价,对各种评价及时反馈。个别问题个别点拨,共性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共同矫正。

自练自评。学完新内容,完成练习后,让学生借助教科书、字、词典等自我评判。发现自己的失误,及时矫正,如练习中的“看拼音写汉字”,“把词语补充完整”,“按课文填空”等。必要时,教师只对容易混淆的字词稍作辨析矫正。自练自评,同桌或邻桌三四人组成学习小组,评价、矫正错误较高、自评自查不能解决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可

[1][2]

篇2: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生动,形象的事物才能更有效的引起他们的长时注意.故在一些新知识的引入,情景的创设上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句型Whatseasonisit?Itis…时,我先用媒体出示春天的美丽图片,让学生猜Whatseasonisit?Itis..再通过其他三个季节的不同特征来巩固句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句型.我用媒体播放不同季节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猜是哪个季节.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所以课堂上应注重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规律.在本课的单词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初步感知发音方法,了解发音规则,培养他们一定的单词拼写能力,为以后更快更好地记忆和学习新单词打基础.如教单词jacket时,我先引出旧单词apple,bag,cat.a的发音来引出新单词jacket.

篇3: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 教师要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放下威严的架子, 与学生打成一片, 真正关心且尊重每一位学生, 才能营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有一条鸿沟, 学生方可大胆、主动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及需求。真正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 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对于学习好的优秀生来说, 老师很容易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 可是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困生甚至是调皮生, 恐怕就需要教师拿出勇气和课堂教学的技巧来对待了。

2. 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厚, 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 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必须想尽一切办法, 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生动、形象的事物, 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 都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授“My Favourite Season”一课时, 就采用多媒体, 让单词、插图动起来, 我们在屏幕上“飞”进春天的图片场景时, 还播放出一小段春天百花齐放、白鸟争鸣的声音, “飞”进单词spring时也播放出朗读单词的声音, 这样图、词都动了起来, 直观且生动,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智力、认识水平不尽相同, 他们的英语学习情况也会有所差别。因此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我们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及基础水平, 实行分层教学, 给每个学生必要的自主表现和发展空间, 促进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都能学有所获。

例如我将班上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将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学习自觉, 方法正确, 成绩优秀的学生划分为A层;将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中等水平,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 成绩中等的划为B层;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欠佳, 接受能力不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成绩欠佳的学生划为C层。在备课及确定他们的学习目标时就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在课堂上教学时对他们提的问题也不一样。对C层的学生而言, 教师可以在教授几个单词后让他们站起来大声朗读出来, 当他们能够比较准确地读出来后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让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B层的学生来说, 教师可以让他们按照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和对话, 对A层的学生而言, 教师可以让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及改编, 并进行脱稿对话或汇报等。这样, 一堂课下来, 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每一位学生都有事情可做。

4. 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的意义首先应该是教学习, 即让学生知道怎么学习, 进而善于学习。学生只有学会了自主学习才能更有效地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从而自觉主动和科学有效地学习。

比如, 我在教授单词及课文C部分的Pronunciation时, 我会让学生找出哪些字母组合发什么音, 多注意总结, 并想想我们还学过哪些单词有同样的字母组合也发相同的音。这样坚持下来, 久而久之, 学生在遇到一些生词时都可以根据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准确把单词读出来了。在此基础上, 我还教他们根据单词的字母组合发音规律来记忆单词, 比如要让学生记住“pronunciation”这个单词, 我会让他们把该单词按照音节的发音拆分成“pro-nun-ci-a-tion”, 这样学生只要能够把单词读出来, 在掌握一些发音规律的基础上就能很快把单词写出来。现在班上很多学生都能够熟练地运用词典了, 一些优秀的学生还会借助词典来阅读一些英语课外读物。

篇4: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05-0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好入门教育,强化基础训练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二、培养师生情感,优化师生关系

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肯定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当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带有了某种情感色彩时,就常常使学生记忆的映象更强烈和鲜明,此时教师的情感就成了学生记忆教师所讲内容的催化剂,其作用大大超越空洞的说教。

学生在教学中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则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控制着对学生的知识信息的输入量、输入时机、输入方式和消化过程,另一方面也对学生学习知识信息的态度、情感、兴趣和习惯有关键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让学生在抽象的事物中感到直观和具体,淡化他们的抽象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将是一句空话。

三、加强实验教学,展示物理趣味

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比如讲“摩擦力”一节时,取一根两端等大的圆木棒(实验前备好),叫一位“大力士”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上各握棒的一端,然后相互争夺,结果男同学取胜。然后,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油擦一下棒的一端,把擦油的一端给男同学,再叫他们各握一端争夺,结果女同学获胜。顿时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将思维和兴趣都集中到“摩擦”上来。如“弹力的产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由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学生的许多学习用品往往可以用来模拟物理过程,创设物理情景。书、文具盒等可用来模拟物体的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铅笔、钢笔等可用来模拟通电直导线;笔尖指向表示为电流方向,用于分析磁场及安培力。橡皮、鞋带等可用来分析单摆,圆锥摆,及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等等。

四、引导阅读理解,发展思维能力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初三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参考文献:

[1] 宋述玉.在中学物理课堂中贯彻主体性教学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

[2] 林 英.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

[3] 张玉芳.物理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4] 乔翠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实验效果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篇5: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历史教学论文

一、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的导入同样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导入虽短,仅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对学生情绪与兴趣的调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会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学生。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以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新奇而有趣的导入来代替以往的千篇 一律,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音乐导入。音乐是一种艺术,更加富有感染力。用相关的音乐作品来导入,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重要作用。这样的导入更能让学生受到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播放歌曲《三字经》,悠扬的旋律、清新的风格给了学生全新的感受,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在此基础上询问学生关于《三字经》的来历。这样自然就由歌曲引起了学生对三字经的关注与思考。如此导入更富有新意,更具有艺术魅力与教学感染力,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动机,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视频导入。历史具有一定的过去性,所记载是已经发生的人与事,通过相关的影视剧作品等来导入可以再现真实的历史。这样更能带领学生穿越,让学生如同身处其中,更能以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解放战争》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关于三大战役的影视剧片断,震撼的画面、壮烈的场面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使得生活在幸福安定之中的学生穿越历史,置身于那个特有的年代。强烈的视听效果自然会激起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与学习热情,使学生急于想了解三大战役发生的背景与影响。这样的.视频导入比起直白的讲述更富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1.由拥有者转变为开发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当前形势下所需要的教师不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也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都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积极的探究者。因此教师不要再满足于知识的拥有者,而是要更多地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历史教学,与学生一起进行开发与创造。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独占课堂,只是简单地将教材上的文字转换成声音,充分教学的传声筒,而是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的位置上,与学生一起来开发教材,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与学生一起主动而积极地学习历史,还历史以生命的活力与魅力,让历史课堂教学焕发异彩,将静止的历史文字材料转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与场景,让历史再现,让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达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让学生真正学到活的历史,学会学习历史。

2.由控制者转为组织者。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要绝对的控制者,教学的一切事宜都需要按照教师的意愿来进行,学生只能被动接收,不敢有丝毫的逾越,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提问就会被教师视为与教学无关,而加以压制,教师与学生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因此教师变控制者为组织者与引导者,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条件来进行主体参与。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为学生设计教学活动,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反映,不要将整个课堂控制得死死的,而是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主体参与预留空间,让我们的教学富有弹性。要学会二次创作,要根据学生的随堂反应对预定的教案进行调整,必要时甚至可以放弃教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整个课堂教学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始终处于动态生成中。

三、开展互动探究,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活动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这是一门艺术。我们不是随意发问,而是要在知识的重难点、问题的关键处、学生思维转折处、理解容易出错的地方有目的发问,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探究。如在学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课时,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针对高中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何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哪些重要特点?这样的两个问题直奔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引发了学生的关注与思考,使学生将兴趣点与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了学生思维的正迁移,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究。

篇6: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让学生吸收、消化,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为学生学习“铺路架桥”服务的..因此,重视研究探讨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与形式,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 者:樊敏 作者单位:廊坊市体育运动学校,河北,廊坊,065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2)分类号:H3关键词:主体参与 激发兴趣 优化教学

篇7: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摘要:为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这样的新课程标准,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力求创设教学“新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关键词:新环境;学生主动;主体;转变

《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主动探究问题。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呢?笔者力求为学生找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从创设的教学“新环境”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创设提问“新环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回答问题的被动者,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成为问题的发起者,是学生带问题进入课堂而不是教师带问题进入课堂。教师在学生提问题前要做好引导,任何一个问题的问答,都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因此,判断提问是否科学、合理甚至具备艺术性,关键看提问是否促进了教学、达成了目标。

“新环境”设计与分析1:

教师在讲授新课程前,可以布置每位同学事先预习新课,找出与课程有关的1-2个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在上课后,首先对新课程进行大概的阐述,简要地介绍课程背景和大致内容,然后由学生发起问题,第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后,由其点名请另外一位学生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示,给学生一些参考,以保证学生思考的方向正确性,回答完后,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待问题得到大致认同后,由该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下一轮的提问,以此类推。这样,即做到了由学生自行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保证了全班同学的参与,趣味性和知识性都较强。最后教师可对问题的解决及学生的表现作综合的点评,在此基础上总结本课内容,升华主题。

二、创设合作“新环境”

以往学生合作机制是教师根据具体座位划分讨论小组,这样的一个弊端是很多学生被勉强地安排在一组,当教师宣布讨论时,往往形同虚设,根本讨论不起来。让学生课下自主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都是他们经常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朋友,这样的小组内部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及很好的默契,组内成员增强了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增强了竞争力,通过竞争使他们促进新知识的摄取与吸收。当然,这样的做法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团队组内成员能力才智均较为突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另一部分平时各方面能力水平较落后,学习被动的学生组成一组,竞争力不够。这时候,教师就要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让这些较弱团队从观看、学习到主动参与。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在学生自行组成4~5个成员的团队后,抽调几个能力很强的学生,分别安插在各个团队,以保证水平相对平均。   “新环境”设计与分析2:

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本中新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给出相应的补充材料,其余的所需材料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行补充和查找,要求学生课下自主组成小组6-8人一组,选出一名组长担当代表发言人,科代表把学生编排情况报到老师处,例:A组、B组、C组、……E组。课堂先由老师阐述本课主要背景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当中,确定课堂学习形式“组间竞赛”得分的形式,即:每组在课前准备本课相关的问题,先由A组指定任意一组答题,对方如答对得1分,如答案不完整或答错,由提出问题一方进行答案的补充或回答自己设计的`问题,之后由老师评定是否给提出问题方加1分,教师在黑板制做一表格进行记录,每组得分一目了然,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内部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竞争促进课堂气氛的升华,达到学习的目的。

“新环境”设计2中不仅是新合作方式的展现,同时也是提问“新环境”的很好体现,也就是说,我们在一堂课中,往往综合运用这些方式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掌控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提问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①难易适中;②表述清晰;③面向全体;④注重实效。不能偏离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随时引导,帮助学生使提出的问题向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突破。

篇8: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性地位的因素

1. 教师的个人素养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决定了其说话的分量和作用。教师的个人素质, 如对工作的期望水平, 精神状态, 与学生是否有共同语言, 对学生的民主、平等、合作的精神, 兴趣爱好是否广泛, 课堂组织教学, 学生主导性能否发挥等等, 有着直接关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能给予帮助, 每天学生跑操时我总是跟在他们后面, 中午和学生一起午睡, 学生生病了我带他们去医院, 天凉了学生没带棉衣我带给他们, 领导和同事说我是学生学习上的老师, 生活上的妈妈。因为中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也会对学生的期待带来影响, 也对课堂组织教学有影响。试想, 一个教学效率低的教师怎么能有教学激情?哪里有动力去做发挥学生主导性地位的尝试?不如上课时拿一本书混混就行了。学生遇到这样的教师能有精神投入到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导性作用吗?

2. 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

电工基础中, 复杂直流电路题目解题方法有多种, 教师应有理有度, 根据所学知识点归类, 根据图形结构, 哪种方法计算方便就用那种方法, 每次做了要总结, 或者就某一题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先小组讨论, 然后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 再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 此时学生眼睛一亮, 让学生自己总结哪种方法解这类题快, 加强理解性分析。这样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课堂效率高。电子线路内容本身比较抽象, 如半导体部分研究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三极管输入和输出特性曲线, 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课有些章节脱离实践性教学, 高中阶段只是进行理想化分析, 到了大学再继续深造, 也有些内容因实验室器材精度达不到,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搜索网上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效果。

3. 课堂评价体系

大多数中职学生初中时在学习习惯、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缺陷, 或许部分学生可能是单亲家庭, 或者父母常年在外, 对学习要求不高, 或不会教育孩子, 或顾不上孩子, 只能满足生活上的需要。在专业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他们本来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 老师就应以发挥学生主导地位为目的, 寻找既科学, 又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的评价方法。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收起初中时“破罐子破摔”“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心态。现在我们学校采取“项目化教学模式”, 四至六人一个小组, 课堂中每道题小组先讨论后抢答, 最后合计总分, 下课前五分钟揭晓, 评选每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优秀学习小组、进步突出小组、合作最佳小组等, 因为学生集体荣誉感很强, 不想给自己小组抹黑, 个个争先讨论,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发挥学生主导性作用和教学技巧

学生是专业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提高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是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度。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有效的学习才能发生, 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养成, 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才能形成。

1.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生个别施教, 提高学生的整体参与性

职业高中学生基础差异比较大,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整体参与性, 就得注重基础较差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要把教学进度放慢, 课堂上注意他们的接受能力, 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知识,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讲课时, 教师要重视整体、兼顾个体、强化基础、适当延展, 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 每节课教师要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各自的潜能, 鼓起他们的学习勇气, 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

2. 开展实验技能课, 激发学生学习电子电工的兴趣

篇9: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关键词】教学改革 学生助教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30-02|

目前,由于我国教育教学的普及及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我国各院校普遍存在学生规模扩招现象,导致各院校师资力量逐渐短缺,影响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助教作为现代教学改革重要发展项目在学校教育教学环节可对传统师资力量实现有效辅助及补充,在教学改革主体作用发挥中意义重大。

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助教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发展下,学校授课课程内容及体系逐渐趋于广泛性及繁复性发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由于教师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较为繁多,故难以向每位学生提供需求,因此在此情况下,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的疑惑点逐渐积累,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降[1],影响教育发展。

因此助教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作为特殊学生身份在教师教学中了解同学的具体情况,将同学在专业课程中遇到的相关难题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所遇到的教学问题予以解答,改善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完善发展。在课堂中,学生助教还可发挥自身带头作用,提升同学在课程听讲及课程问题讨论中的参与积极性,课前督促同学上课准备好学习资料及学习工具[2],记录上课缺席的学生,及时报告给老师。同时还可向教师提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及建议,如在课程中针对学生预习不认真现象,可向教师提议是否可在专业知识教学前以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课前专业知识结果进行检查并将其计入学生的日常学习成绩中,不断改善学生专业学习现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助教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助教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不仅可帮助教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及学生管理,统计学生日常成绩,负责考核等,还担任实验课程的相关工作。

在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助教可帮助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指导、实验操作管理及仪器检修等操作。在实验教学活动开展前,认真组织同学按照相关课题进行课前准备,可协助教师对相关的实验课题参考文献予以查询,组织学生实施课题讨论,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可分担教师实验指导等责任,对较为简易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予以讲解[3],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学重点则可主要放置于对学生实验情况的全面观察上,从而针对学生在实验中所遇到疑难问题进行重点实验指导,对于学生助教在实验指导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及时进行纠正,助教在实验后,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教学。

在实验课程指导教学中,学生助教会面临众多突发问题,此时,各学生助教应积极面对,妥善处理所现的突发问题,对于所出现的仪器故障问题及时分析,明确故障原因,采取合理措施予以解决。

三、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助教主体作用的发挥

素质课程教学改革中,对于课程的具体开展及组织更注重学生的课程参与及自我教育,重点强调学生的思维认知及行为规范性发展,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尤其是专业及实验课程改革中应注重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主题等的合理性选择。

例如,在素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助教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主题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监督及教学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同时若在具体操作实验教学活动开展时,学生助教还可负责对学生活动团队的建设[4],带领组内成员进行实验教学前的课程教学准备,从而在教学中,规范学生的思维认知及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学习素养,改善教学结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因素在课堂教学及现代教学发展中具有意义。学生助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辅助教学力量,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验课程教学及素质教学中均具有重要辅助意义。因此,我国各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助教的基础建设,可建立学生助教机制,不断使其掌握熟练的教学辅助技能,提升责任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分担教师教学压力,改善教学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不断促进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菲.充分发挥学生助教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J].知识经济,2011,19:140.

[2]佘玉萍,邹金安.高校本科学生担任工科课程教学助教的探索[J].当代继续教育,2013,06:82-85.

[3]张海涛,刘岚,谢稼祥,马学涛. 学生助教参与大学基础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01:34-36.

[4]居敏花.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学生助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03:77-79.

作者简介:

篇10: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提法由来已久,无可厚非。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用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应该把目光投向课堂的教与学这个焦点问题上来。过去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今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当好课堂学习过程的“名导演”。在“主导”与“主体”的大接轨中,教师必须尽快地从思想上、从行动上接轨,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扮演好“主导”这个角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这就是素质教育赋予“教”与“学”的新内涵,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抓好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学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摸索知识的方法,是独立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能否课前预习,对上课突出知识重点、难点精讲多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这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预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领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预习,出示预习提纲。

预习提纲一定要做到:

1.扣紧课本;

2.找准要点;

3.符合实际。

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就找到了学习数学的途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如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折叠与立体图形的展开一节内容时,我就出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节内容?哪些平面图形能折叠?能折叠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哪些立体图形能展开?能展成什么样的平面图形?以正方体为例加以说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这节内容,感到既新鲜又有趣、既充实又快乐。当然,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节内容,而且还掌握得挺好。这样做,比起教师强迫性提问、讲解好得多。学生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探索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深刻理解、记忆牢固。要让学生在动手中练做、在动脑中练思,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如在教学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展开。由于每个同学的裁剪方向不同,得到的形状就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口述边分析推理,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动手动脑中理清了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同时,学生也由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质疑问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上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是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一个教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以求最后弄懂。学生通过预习后会有一些似懂非懂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把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的是针对课本的,有的是针对老师讲解时的小小错误,有的则是联系了课外知识后提出的。这些学生上课时会质疑问难,下课了还会跑到你身边问个究竟,也许学生提的问题质量不一定高,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值得鼓励的。

如教学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出示四幅图:第一、二幅图分别是由正方形、正六边形铺成的地面;第三、四幅图是由正五边形、正八边形组成的图形。学生由趣生疑,我就及时引导:看着这四幅图,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想知道这四幅图分别是有由哪些正多边形组成的;想知道为什么前两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而后两种则不行;想知道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时,多边形能够铺满地面;想知道除了以上两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外,还有哪些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这样,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进入到学习的状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这时的教师应真正地起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充分肯定积极参与质疑问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质疑问难中来,发挥了主体作用。

篇11: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问题多了,思维活跃了,教师一时束手无策,难以应对,这对教师充分备课、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需要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变革,建立平等合作关系;三是要求控制班级学额,建立课堂教学新秩序;四是教学时间紧张,需要进一步精选教学内容;五是有必要的教学活动设施作保证等等。这需要克服困难,坚定不移地推进。因为改变了教学方法,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应付、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中解放出来,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新课程从自己的目标定位出发,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鼓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合作交往与动手实践。文科教学更多地强调讨论、辩论、实践体验、对话、角色扮演;科学教学强调实验探究、野外考察,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标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数学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许多学科还要求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能力。有个美国人创立了一家非营利性教育组织,主要利用网络进行免费授课。该项目最早给他亲戚的孩子在线视频授课,后来向周围蔓延。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使教育活动游戏化,引入游戏中的满分过关理念;更好地因材施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度在线学习;采取了反转式教学,儿童在家上网学习,到学校做作业、与同学讨论或接受教师辅导。

篇12: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教师要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个称职的数学教师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主持人的角色,而不应扮演我讲你听,我呼你应,我考你答的说教者,甚至是木偶操作者的角色。唯有如此定位,才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一个人在轻松自由的心

理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思维的灵感。相反,在压抑、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造。因此,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一种有利于激发创造潜能的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在教育观念陈旧,仍把学生当做“知识容器”的教师那里永远无法实现。

为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讲解、精美的作图、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娴熟的运算技巧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情感,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感到亲切、可敬,产

生情感交融的欲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敢于放手让 学生充分讨论

课堂讨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材中的一些新知识,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给出的。这部分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去推导,从而得出新结论。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利用配方法得到的,而配方法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探求结论。在最后开方时,可提示什么情况下才能开方,让学生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有时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回答。创新性的见解往往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之中。学生讨论热烈之时,往往正是发散思维最活跃之际。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能够设计出让学生自由讨论的题目,能够设计出可以有多种答案,能澄清学生模糊、错误认识的题目,能够设计出学生可能产生创造性见解的题目,这就是数学创新教学的艺术。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在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参与程度

课堂教学的生命力集中体现在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上,这个建构过程的最高层次是师生互动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学生自身的思维探索活动。所以,无论是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总结,还是习题的解答,都应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为进行知识的“再创造”打下基础。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在概念形成或产生之前,往往存在着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契机。因此,概念教学应恰当地展示其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下定义的过程,以再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

与此同时,数学概念是从客观世界中直接或间接抽象出来的,其定义大多通过“展示(或具体操作)事例——抽象本质属性——推广到一般同类事物”得出。教师在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在思维上经历一个 由具体到抽象和概括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

如讲解绝对值的概念时,可利用数轴给出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让学生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3,+3,-1/3,+1/3,-5,+5这些数所对应的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点与原点的关系,启发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距离”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对应起来。这就完成了由具体操作事例(画数轴)到抽象本质属性(绝对值)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既实现了由形到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几何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的依据,也是思维的起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揭示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探索,归纳出概念。如四边形是由两个具有公共边的任意三角形拼接而成的,也可以看作一个三角形任意截取一个三角形后的剩余部分。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法则、公式的推导、证明和归纳的过程,培养学么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去找材料,不要只看书上的结论。”在教学中,对于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的形成,大致分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或类比方法得出结论,再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出发得出结论。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命题的形成过程所体现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中,通过设计把证明改为实验探索,学生以研究者的角色,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经历由实验观察、归纳猜想到证明猜想,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体验。

又如,“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提炼过程。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在足球比赛中,赢球数和输球数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为正,则输球为负,从而可根据球队在一场比赛中输赢球的各种情况列出加法算式,并由其实际意义得出算式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对加法算式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加法法

则,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用数学的意识。初步感受探索与成功的乐趣,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这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思想。

再如,“单项式的乘法法则”“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也可以类似地进行。通过让学生动笔演练、动手画图、测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其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实验——猜想——论证——理论”的过程,始终处于参与状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人翁”作用。结果表明,这样做比直接给出定理效果好,理解得深刻,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的获取,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解题。所以,展示解题思维过程,不但能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而且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设计出恰当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与教师达成心理共鸣与思维共识,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探索,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上得到和谐发展。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提炼的过程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是利用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边之比,将线段比转化为三角形的面积比,利用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来证明的。在定理证明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解题思路,归纳提炼出证明线段成比例问题中常用的“面积法”的解题思想:由线段比寻觅面积比,再由面积比去找线段比。让学生体会解完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是多么重要。通过总结,可以归纳这种解题方法的特点,从而提炼出一种解题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这种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知识的正迁移水平。其次,还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经验、规律及时进行提炼、总结、升华,用于指导解题实践时就能触类旁通,提高能力。古语说得好: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学数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章节知识的小结过程

学完一个知识段落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教师课前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或小结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去复习、整理、巩固并讨论,然后再由教师重点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说,补充的过程就是升华探求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这样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大胆设计开放性问题,积极进行例习题传统模式的改革

开放性问题的解答,学生必须动手、动脑、动口自行获得答案,教师不能填塞、硬灌与代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学习,潜在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的参与,不可能对开放题作出解答。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提出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对学生的不同答案作出评价,既照顾差生的解题水平,又鼓励优秀学生寻求更一般的解答上。教师是启发者、鼓励者、咨询者、指导者、示范者,师生间应互联互动,合作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

篇13: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怎样“教”, 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 不仅仅在于满足学生“学会”, 而是引导学生“会学”。在平时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尝试实行师生角色互换, 让学生走上讲台,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这样做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使学生从“学会”慢慢走向了“会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个性潜能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十五六岁的中学生, 正有着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热情。教学中实行师生角色互换, 可以给学生一个大显身手、表达不同个性特长的机会,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健康地发展;实行师生角色互换, 可以使学生各自的组织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 让学生有一种内在的成就感, 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长知识、学本领、增才干。

二、可以营造宽松的民主氛围, 促进个性发展

同学之间的思想感情比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更容易接近和沟通。让学生组织课堂教学, 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各尽其才。在此起彼伏的交谈中、争论中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从而形成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 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

三、可以弘扬主体的创新精神, 锻炼各种能力

学生走上讲台, 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讲课前, 主讲人与其他同学都要全面地理解、把握、分析所讲的内容, 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课中, 主讲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 讲解问题, 并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 引导同学完成一定的思维过程, 这就增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质疑与解答中, 同学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主讲人要从容解答, 妥善处理, 这就培养和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可以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 实现双向发展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返, 知困然后能自强”。教师通过学生上讲台可作为一面镜子, 得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得与失,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反思、准备和实施教学, 从而更有利于去督促、启发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做到教学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在体会当老师的酸、甜、苦、辣的过程中, 感触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欠缺, 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 这就实现了师生共同提高的双向发展过程。

让学生走上讲台, 充当课堂的主体角色, 并不是让学生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恰好相反, 它要求教师从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发挥更多的主导作用, 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充分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是在教师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下进行的。因此,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所讲的内容要有时效性

思想品德课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材的滞后性, 教材中所选用的一些事例往往给人一种时过境迁的感觉, 好像离我们很遥远, 引不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所以, 教师选择或让学生选择所讲的内容时要讲究时效性, 尽量选择一些学生非常关注的, 接近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实际的内容来讲。

2. 教师的点拨要有收放性

师生角色换位, 使教师由“主演”变成“导演”的角色,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层次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艺术, 既要让学生放开手脚, 又不能放任自流, 而是有收有放, 收放统一。讲前, 教师对学生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处理, 使之中心突出、观点明确、条理分明。当然,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 否则会限制学生对知识的发挥。讲解中, 对学生的一些偏激观点应及时矫正。如讲党的性质、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现象时, 有的同学说, 腐败产生的温床在于经济的不发达和不平衡性, 把腐败说成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是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对这种偏激的观点, 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列举一些像孔繁森、方工、任长霞等党员干部模范事迹来感染学生。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 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有的问题还可以采用作业形式, 让学生查阅资料, 寻找信息, 深入思考。

3. 教学过程要体现参与性

师生角色换位, 并不是让个别学生独霸课堂, 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例如把学生分成几组, 对所讲问题先进行讨论, 再由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 选定主题, 分正、反方进行辩论的答辩式, 选定主讲人的讲解式、由学生演小品、短剧等的表演式。就表演式而言, 事先设计表演主题, 由教师分配或学生认领角色, 把要讲的知识点融于表演的各个环节中去。

4. 教师的讲评要有拓展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学生组织教学, 发出教育信息之后, 教师也要进行必要的信息反馈。但教师讲评时, 并不是对学生所讲问题的重复, 而是要在现有程度、层次上, 向更宽、更高、更深的角度推移, 提出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 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例如, 在讲西部大开发,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知识点时, 让学生主讲, 发表自己的观点, 许多学生都提到植树造林来改善西部生态环境这一问题。许多城市为了提高城市品位, 搞大树进城, 出现“年年种树, 年年不绿”这种怪现象。这样做, 不但费用高, 而且对林区造成更大的破坏。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科学规划, 所选的树种不符合当地的生长环境条件, 得不偿失。因此在经济建设中,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平衡经济需求与生态需求, 要实现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双赢”。这样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

总之, “教无定法, 艺无止境”, 在课堂中, 只要教师能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不失为一堂好课。本人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因水平有限, 还很不成熟, 有待不断完善, 望请同行赐教, 以求摸索出更多的实用良方, 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璟.《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

[2]曹樟玉.《实施课题学习, 促进学生发展》

[3]刘智运.《创新性学习——面向21世纪的学习理论》

篇1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和谐课堂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今天的教师已经不在是课堂权威和管理者,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需要,对学生持肯定和接纳的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去发现,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达到“教学相长”。

二、注重生成,利用生成,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在教学中,有预设也会有生成,预设中更多要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但有时往往忽视生成,在教学中生成的东西有时很有价值,尤其的来自于学生。所以教师要注重生成,给学生说话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思想。

那天讲授《台阶》一课,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本来我是设计了几个问题将文章的主旨引导出来,但是有个同学问我:为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这是我预先没有计划要问的,但是他的这一问,给我带来了灵感,使我的课更有活力。课堂中学生是最大参与者,也是最大收益者,所以在课堂中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鼓励学生说话的勇气。

三、教师要重视情感交流,关注一切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和留守儿童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或成绩较好的学生,对那些性格内向或学困生的关注较少,因此,教师要以宽容之心接纳在各方面有差异的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帮助,多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并对他们点滴的进步或其他方面的良好表现及时肯定和表扬,对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也要给予充分关注,及时掌握并做出积极反应,决不能漠视不管、听之任之。

我班有名同学不爱说话,反应较慢,从来不举手发言,突然有一天他举手了,我马上叫他回答,他很有自信的说出了答案,原来学生都喜欢回答问题,都喜欢展现自己,因此课堂要给学生展现的平台。

四、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要设计多种活动和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与发展,在合作中进步与交流思想,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针对一些较难完成的任务,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思维,在合作中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入进去,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是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在教学中,由于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情感性较大,因此可以围绕某一话题或某一观点组织学生辩论或讨论,多组织竞赛,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听、多写,充分抒发自己情感。

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立“为学而教”的教学指导思想

学习是要有目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告诉学生学什么,如何学,不能完全限制,也不能放任自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不注重教师的作用与地位,教师是引导者,要引导学生,为学生指明方向。如:在一节课之前,教师要清楚本堂课的目标是什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只有真正为学生考虑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

上一篇:椭圆知识点总结下一篇:银行民主管理经验交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