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

2024-07-15

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共13篇)

篇1: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

鱼我所欲也全文译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知识扩展:鱼我所欲也作文

孟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就如孟子所说的,生存,是你想要的;道义,也是你想要的。两者都不可同时获得,那么你会选择哪一样呢?

孟子是这样回答的:舍生而取义者也。

是呀,作为一个拥有美德的好公民,应该要放弃生存的`机会来占有道义!这就是“生与义”之间的价值比较啊。与其苟且偷生,倒不如宁可失去宝贵的生命,而做出拥有正义的事。于其过自己的孤独生活,倒不如与更多的人一起过着充满“爱”的生活!

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往往有许多人都会因自己的金钱、名利以及权威的诱惑下而失去了正义的心灵。也会有不少人因自己天生的羞恶而陷入了自身与不义的事情中。当然,也会有一种心有正义的人:他们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并且舍己为人!

生活中,以上的两种人都随处可见。假如有个人在马路上找东西,没有留意到汽车的渐渐逼近。那么上前给那人伸出双手并且为了他人而不惜一切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舍身取义的行为;相反,理都不理会的走自己的路,那么那个人便可以用“躬行不义一词来形容!

是啊!义比生更可贵,而不义则比死更可恶。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把“义”放在第一位,并且应该在必要时“舍身取义”,向社会,像全世界做出贡献!因为,“义”与“生”之间的比较中,“义”将会是最后的,也会是永恒的第一!

篇2: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

yī dān shí ,yī dòu gēng ,dé zhī zé shēng ,fú dé zé sǐ 。hū ěr ér yǔ zhī ,háng dào zhī rén fú shòu ;cù ěr ér yǔ zhī ,qǐ rén bú xiè yě 。

wàn zhōng zé bú biàn lǐ yì ér shòu zhī ,wàn zhōng yú wǒ hé jiā yān !wéi gōng shì zhī měi ,qī qiè zhī fèng ,suǒ shí qióng fá zhě dé wǒ yǔ ?xiāng wéi shēn sǐ ér bú shòu ,jīn wéi gōng shì zhī měi wéi zhī ;xiāng wéi shēn sǐ ér bú shòu ,jīn wéi qī qiè zhī fèng wéi zhī ;xiāng wéi shēn sǐ ér bú shòu ,jīn wéi suǒ shí qióng fá zhě dé wǒ ér wéi zhī :shì yì bú kě yǐ yǐ hū ?cǐ zhī wèi shī qí běn xīn 。

篇3: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

关键词:翻译,理解,从心所欲,不越矩

对于“翻译是什么”,许均学者给出这样的定义 :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既然涉及到意义,就不能不提及理解。

任何翻译,都会经过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而理解更具基础性,因为一个文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出来。

文本被创作出来,并不意味着完结,后续过程还包括读者(包括译者)对的阅读和理解。对于理解这个环节, 许钧学者主要提出“从心所欲”还是“不越矩”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心所欲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其阐释活动始于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杨武能指出译者是“最积极、最主动、最富于创造意识和钻研精神的读者”。[1]作为特殊读者的译者时刻都应如萨特所指出的那样,“意识到自己既在揭示又在创造,在创造过程中进行揭示,在揭示过程中进行创造,确实不应该认为阅读是一项机械的行为,认为它像照相底板感光那样受符号的感应。”这就是说译者作为一名特殊读者,在理解过程中,要“从心所欲”,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2]

译者要“从心所欲”,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是字义复杂难解,字有种种不同方式的意义,一般包括直指的意义或字典的意义,上下文决定的意义,联想的意义,声音意义,历史沿革的意义和习惯于的意义。[3]因此,译者想要透彻领悟原文,就必须参透这几种意义,而对这几种意义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辞典意义,要“从心所欲”,大胆“猜测”字词背后的意义,这样译出的文章才能真正达到“信”的维度而摆脱原文的“枷锁”。例如,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书名的翻译。“红”在中文中象征着吉祥,热烈和显贵,也有用来指代闺秀的。“楼”意味着达官贵人的府邸。由此一来“红楼”二字便可指代大家闺秀和她们的府邸。在《红楼梦》中,“红楼”二字意指宁荣二府,亦可指代整个封建王朝。“梦”表达出了人生如梦的意思,也预示着显贵悲惨命运和社会的腐败。[4]要将其中的意义翻译出来,译者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心所欲”。

二、“不越矩”

译者“从心所欲,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得去理解,他要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也就是“不越矩”。自由总是与限制相伴产生,谈及权利,意味着责任,而强调自由,也同样意味着限制。[5]这些限制条件,主要包括“原作”“作者意图”、“文体风格”等等。

谈起翻译,自古“忠实”二字就被摆在显眼的位置。无论怎么译者怎么“从心所欲”地去理解原作,但是始终不能偏离原作的框架,天马行空得想象,否则那就不是翻译,而成了创作。原作与译者的思绪就好像放风筝,不管风筝飘得多高多远,始终有一跟线在约束着它。翻译不同于抽象画派,脱离自然,完全“从心所欲”。

原文作者写作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意图,文本总是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如《报仁安书》中言“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作为译者的读者在理解原文时必须尊重作者的意图,不能在“从心所欲”中随意歪曲作者的意图。

文体风格是理解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译者的读者在理解原文时,只有区别不同的文体,才能对文本作出正确的理解。在文学语言中,不仅各类各体并存,而且作家们经常利用不同语类,文体的转换与对照来达成特殊艺术效果。[6]译者试图诠释原文的时候,要注意原文的文体风格,不能带着小说的标准去理解诗,当然也不能带着诗的标准去理解散文。用诗意去解诗,才能有对“唯草木之零落兮,恐没人之迟暮”的 :

I thought on the things growing,on the fall of their leaves,feared for the fairest,her drawing towards dark.

篇4:全文翻译各取所需

原文进去,译文出来

小丽遇到最多的就是英文文档,对这类文档的翻译,软件“文档翻译器”(下载地址:http://www.mt30.com/Soft/safe/fonts/201207/35648.html)是不错的选择,它能将ppt、word、excel文档快速翻译成一篇新的文档,而且,每句翻译结果呈现在原文下方,便于对照原文阅读。

软件运行后,单击“Open”按钮,打开源文档,然后选择“英文转中文”,并指定“联想外网”(如图1),最后单击“翻译”、“确定”,将在原文件的文件夹下得到一个名为“-new”的新文件,打开该文件,就能看到翻译结果了(如图2)。

经测试,该软件对ppt、doc(x)、excel支持效果非常不错,但对于txt格式的文档支持不佳,而且只支持中、英文之间的互译。

支持语言最多的翻译

小丽有时会收到不知来自哪个国家、自己也不能看出的外文文档,对这种情况,谷歌在线翻译就做得比较好。谷歌在线翻译现在也可实现对整篇文档的翻译,重要的是,支持的语种众多,如果对源语言不清楚,还可在线检测语种。

打开http://translate.google.cn/页面,设置好源语言、目标语言,如果对源语言不清楚,可以复制一部分语句至输入框中,然后单击“源语言”右侧的下拉按钮,单击“检测语言”即可。对整篇文档翻译时,单击“上传文档”,通过“浏览”按钮指定需要翻译的文档上传,上传成功后单击“翻译”,即可得到翻译页面,在翻译页面中,鼠标指向翻译句子,可显示对应的原文(如图3)。

离线翻译也能行

小丽以前非常担心网络出问题,一旦网络出问题,上述方法就行不通了,因为大多全文翻译软件都必须在联网条件下才能进行,一些词典软件在离线情况下只能对单个词语进行翻译,这时我们可以利用金山快译这款软件来实现全文翻译。

软件运行后,单击“打开”按钮,导入需要翻译的文档,文档类型包括doc、docx、wps、txt四种,导入后,从工具栏中根据需要,单击英中、中英或日中翻译按钮,即可得到翻译结果(如图4),最后单击“保存”按钮,可以选择只保存译文,或者原文与译文对照保存。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快译支持批量翻译,依次单击“翻译/批量翻译”,就可以同时将多篇文档翻译成所需要的语言。

篇5:鱼我所欲也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1)亦:也。

(2)欲:喜爱。

(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胜于。

(7)于:比。

(8)故:所以,因此。

(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恶:厌恶。

(11)患:祸患,灾难。

(12)辟:通“避”,躲避。

(13)如使:假如,假使。

(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15)莫:没有。

(16)则:那么。

(17)凡:凡是,一切。

(18)得生:保全生命。

(1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20)为:做。

(21)而:但是。

(22)是故:这是因为。

(23)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24)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25)是:此,这样。

(26)心:思想

(27)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28)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2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30)则:就。

(31)弗:不。

(32)得:得到。

(33)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34)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35)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36)蹴:用脚踢。

(37)而:表修饰。

(38)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39)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40)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41)宫室:住宅。

(42)奉:侍奉。

(43)穷乏者:穷人。

(44)得我:感激我。得:通“德”,感激。

(45)乡,通“向”,原先,从前

(46)与:通“欤”,语气助词。

(47)乡:通“向”,从前。

(48)已:停止。

(49)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

参考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篇6:鱼我所欲也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的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鱼我所欲也的赏析: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其实,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孟子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孟子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孟子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需要注意的是,孟子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篇7:鱼我所欲也简单翻译

本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他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入手,在生与死、利与义、守义与失义等方面,层层深入、正反对比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必须舍生取义。还强调指出“非独贤者有是心(舍生取义之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人如果经不住万钟、宫室、妻妾、施恩的诱惑,必然会“失其本心(舍生取义之心)”。

结合文章结构简析如下:在文章第1段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孟子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意义: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其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

在孟子看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孟子警告说:“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应该罢休了。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辞拒绝。(《公孙丑下》)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朱熹评论此篇文章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

篇8: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

1、从“巴别塔”入手:对“专有名词所指唯一论”的证伪

凯瑟琳在《解构主义与翻译》一书开头称, 德里达通过解读“修筑巴别塔”这一神话说明了语言的多重性。在她看来, 这一“修筑”举动反映了人类“依靠归结式建筑建构一个统一体”的愿望。德里达则反其道而行之, 在对“巴别塔”这一专有名词的分析中“解构”了“语言为事物命名——文字或符号与其作为真实存在的所指间有一一对应关系”这一假设。由此德里达进一步认为:“专有名词必须刻入语言系统才有所指作用, 其功能只有依靠与其他能指的不同点才能得到体现。”这一结论瓦解了人们对专有名词的“超验”印象, 认为它只有依附语言才与事物间存在所指关系, 同时也说明专有名词的地位之基础在于它和其他能指符号间的差异性, 而非自身。紧接着, 德里达即否定了语言的“超验指涉说”:“语言没有纯粹的来源, 在自身以外也没有超验式指涉。”

2、“意义不确定论”与“延异” (différance) 论的提出

德里达对“意义不确定论”及“延异”的讨论见于其《延异》一文。据凯瑟琳所述, 德里达引用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一段文字说明了语言中互相关联与差异性的普遍存在:“真值的概念面完全由它和语言中其他事物的联系及差异性组成, 其物质面也是如此……一切事物都符合以下规则:语言中只有差异性。”

在此体现过程中, 所指在时空层面上将经历两种处理:空间上的差异性比较 (differing) 与时间上的延迟 (deferring) 。德里达创造“延异”一词说明了语言符号指涉过程中这两种情况的共存及其普遍性, 并称语言的意义正是依靠这种运动出现的。这一阐释的结论在于意义只能依靠上述差异性与延迟——语言的系统运动才能存在, 总处于运动变化状态之中。而这正是“意义不确定论”的思想。

3、印迹──讨论能指, 展现“意义不确定论”的另一术语

在解构的意义观中, “印迹”是与上述“意义不确定论”紧密相连的另一术语。德里达在讨论意义时, 采用索绪尔提出的“能指”与“所指”之关系, 同时又依靠索绪尔的观点说明所指并没有独立性, 而是只存在于和其他事物的差异性关系之中, 因此“在其内部始终存在着过去的记号, 并且也受到它与将来事物间关系的记号影响。”所指带有这种与过去、将来要素的联系 (称为回溯及前延) , 其标记称为“印迹”。

但如果从另一视角关注意义的动态效果, 德里达的“印迹”观也反驳了后来批评者常持的看法, 即“意义不确定论”认为理解或翻译无法进行或者可以随心所欲。印迹的运动就是所指与其他事物间关系的运动, 它的状态不是人之意志可以单独左右的, 而是受到多个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意志或是随心所欲的思想作为其中一种要素无法控制印迹运动的全局, 因此上述“印迹观”或者“意义不确定论”本身并无鼓励随意理解的意图。同样的, 上述“意义不确定论”也没有否定理解或翻译可能性之意。所指本身所处的动态, 或者印迹的运动状态, 只否定了用特定规律概括意义的可能, 但并未否定意义为人感知或展现 (翻译即一种展现过程) 的可能性。上述观点只表明“译者不是要沿着坦荡的大道来追寻意义, 而是沿着‘差异的游戏’, 在寻找印迹。”

凯瑟琳·戴维斯在介绍德里达“意义不确定论”之后, 在引入“文本相对稳定性”时特别强调:“德里达并未声称意义没有稳定性;他事实上一直在研究结构稳定性的要素及其在意义生发中所起的作用。”同时, 如上所述, “意义不确定论”面对的质疑声音也常称它否定理解/翻译的可行性, 为翻译中随心所欲提供了理由。事实上, 上述批评本身是对“意义不确定论”的误读, 并非德里达的观点。

由于“意义不确定论”首先即否定了传统的意义观 (意义超脱于语言之外) , 也就否定了基于传统意义观的翻译理论。“解构主义强调语言的不确定性, 消解语言的规律性, 结果使释义活动变成是一个由一种解读去替代另一种解读的过程, 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与理解无法进行, 同时也给各种漫无原则的曲解、误译提供了理由, 导致翻译活动的混乱。”事实上, 认为“意义不确定论”使理解或翻译不能进行, 或者给随心所欲的理解/翻译提供理由, 本身是在未充分理解这一观点基础上的误读。

首先, 解构主义观点中“意义不确定”的事实并非理解/翻译不能进行的理由。他认为文本中始终存在的模糊性赋予了读者和译者某种特权, 从而使得文本中的意义由于与解读文本的主体、解读文本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相联系而不断地转变。”既然这种可变的意义仍然可通过“印迹”感知, 就可以在语言中重现, 因而不能说“意义不确定论”让理解/翻译无法进行。

其次, 德里达的观点并未倡导在理解或翻译中随心所欲。上文已提到, “意义不确定论”只否定了用某一特定规律概括意义的作法, 因此不能用静止的规律对理解/翻译的过程加以描述。但此观点同时也说明意义是各要素之间动态差异性关系产生的效果, 一种单独的力量无法左右意义的产生。

三、总结

“意义不确定论”是德里达解构主义意义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否定了传统语言观将意义看作超越语言本身之存在的作法, 认为语言符号与其所指间的关系、所指本身都只能依靠与其他事物的差异性关系才能得到体现, 而意义正是这些复杂关系运动中被人感知的效果。这一观点否定了用某一规律概括意义产生过程的可能性。

从本观点的分析来看, 上述批评是在未充分理解“意义不确定论”基础的前提下作出的误读。对“印迹”为人感知的描述说明了理解的可能性, 而“意义不确定论”对意义生发过程中复杂关系的强调又推翻了它“为随心所欲提供理由”的说法。因此, 单凭对德里达“意义不确定”观点本身的分析, 我们不能说它否定理解/翻译的可能性以及“为随心所欲提供理由”。

参考文献

[1]Kathleen Davis.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0, 12, 13, 15.[1]Kathleen Davis.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0, 12, 13, 15.

[2]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269.[2]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269.

[3]张华蓉.解构主义翻译研究中应避免的几个倾向[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8) :119.[3]张华蓉.解构主义翻译研究中应避免的几个倾向[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8) :119.

篇9:阅读无极限 全文翻译无障碍

挑战题描述

我有一些英文的TXT、PDF文本文件,想要把它们全文翻译出来,但似乎没有这种将文本文件直接翻译过来的软件。虽然可以粘贴到Word中进行全文翻译,但Word实际上还是调用的网页翻译功能,而且对字数是有限制的(大部分在线翻译都是这样),对超长的文本不能一次翻译过来,非常麻烦。请问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题号:20161404)

解题思路

目前很多在线翻译都有字数限制,比如百度在线翻译限制的字符是5000个。这样对于超过字符的文本要实现在线翻译,一种方法是将大文件分割为符合要求的小文件,翻译完成后再进行合并。另一种方法则是使用翻译客户端软件,这些软件并没有翻译字数的限制。

解题方法

分割合并法

文件的分割、合并可以借助Ultra File Splitter来完成,启动软件后导入需要分割的文件,分别设置好输出目录和分割大小(一个汉字占用2个字节,一般分割为2400个字节即可),点击分割即可(图1)。

文件分割完成后,软件会自动生成“源文件名.001”、“源文件名.002”等分割的子文件,按提示将该文件类型使用记事本打开,然后将文件复制到百度翻译的文本框,这样即可完成在线翻译了。为了方便查看,可以勾选“双语对照”(图2)。

完成一个文件的翻译后点击“复制双语结果”,然后将其粘贴到记事本中即可。重复上述操作,将所有分割好的文件全部翻译并复制粘贴到文本文件中,这样就可以完成超长文本文件的翻译了。

使用金山快译批量翻译

金山快译可以快速、批量地翻译文本,而且对文本大小没有限制。启动金山快译后点击“综合设置→工具→批量翻译”,然后将需要翻译的文件全部导入,点击需要翻译的语种(图3)。

接着在打开的窗口设置译文存储目录、字符编码等参数,点击“进行翻译”, 金山快译就可以将导入的文本文件全部进行翻译(图4)。

篇10:鱼我所欲也课文翻译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过去宁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篇11: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翻译: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为什么不采用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 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圣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圣人没有失去罢了。

篇12:鱼我所欲也翻译及注释

2、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 患:祸患,灾难。

4、 辟:通“避”,躲避。

5、 如使:假如,假使。

6、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 勿丧:不丢掉。

更多《鱼我所欲也》文章推荐阅读:

1.《鱼我所欲也》的论证方法

2.《鱼我所欲也》内容赏鉴

3.《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整理

4.《鱼我所欲也》内容分析及文言现象

5.《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

6.《鱼我所欲也》原文及字词注释

7.《鱼我所欲也》文学赏析精选

8.《鱼我所欲也》注释及文学赏析

9.《鱼我所欲也》论点

篇13: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C.妻妾之奉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多为身死而不受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参考答案

9-11 A A B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上一篇: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作文200字下一篇:夜游公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