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建筑设计趋势

2024-07-22

21世纪建筑设计趋势(精选6篇)

篇1:21世纪建筑设计趋势

21世纪企业管理大趋势

21世纪,旧的企业管理模式正受到严峻的考验,新的.管理理论层出不穷,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生命周期呈现越来越短的趋势.不重视市场调查,不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不研究企业的生存环境,将遭遇意想不到的困境.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管理趋势是潜存的市场,它代表了企业发展的方向.

作 者:华木兰 汪峰 作者单位:刊 名:乡镇企业科技英文刊名:TOWNSHIP ENTERPRISES SCIENCE TECHNOLOGY年,卷(期):“”(8)分类号:F2关键词:

篇2:21世纪建筑设计趋势

提要:探讨21世纪德育变革问题,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放眼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继承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遗产,又要考虑如何同世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性、科学性东西接轨,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基础变化对德育的巨大影响,又要遵循德育自身发展规律,才能适应21世纪时代的要求,创造新世纪学校德育的辉煌。

一、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的趋势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在具体实施德育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出现侧重抓某一方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这种阶段性的重点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完全正常的。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左”倾思想影响较严重,在强调政治教育时始终没有掌握好“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特别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总体特点是,过去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化、政治化的德育意识已经被打破,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价值选择出现务实化。这表明,目前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是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社会道德风气变化最深刻的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由“等、靠、要”的习惯思想向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方面发展,一种逐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期。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于进行之中,主观上人们的主体文化素质又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的动荡和多重化选择之间的混乱。在道德选择导向上出现了三种选择倾向,一是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文明:二是选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明,主要是优良传统美德;三是既要弘扬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在这三种选择当中,前两者显然具有较大片面性,只“向外看”和“向后看”必然脱离现实。只有第三种选择倾向,才有可能对道德建设做出符合于自己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造。

在未来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和技术必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发生诸如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为此,人类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社会这些公共关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人类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道德规范,但重视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同情等一系列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是21世纪初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层、更基础的道德意识。它是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的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重规范、轻人格”,过多强调规范,而不大注意尊重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善于把规范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以及正确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浅层次的教育,目前人们正在逐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道德教育将出现尊重个人自立、尊重个性和选择的权利,在“重人格”的基础上带动道德规范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加强社会公德的规范化。传统德育中的一个很大弱点是“重个人道德、轻公德”,即对个人要求多,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投入不够,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托于个人的修养,对社会体制、优化环境、公共规则建设的责任感比较淡漠。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把腐败问题归结于某些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不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的健全上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良好的行业之风或职业道德就建立不起来。21世纪的德育必将是务实性的、基础性的,这是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

二、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将由政治动力转向经济动力的趋势

在以政治教育为德育的主要内容甚至政治教育取代德育的全部内容以往的德育中,过分强调和夸大了政治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成了德育的代名词,德育的主要任务只是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激发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时,基本上以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的、崇高的政治目标

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由于这一目标既高又远,所以,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治目标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可以成为少数思想境界较高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然而,当计划经济体制变革为市场经济体制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一向被视为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义轻利”观念开始重新审视。一部分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重利轻义”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等,都是“重利轻义”的结果。因此,他们主张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道德思想及其一系列儒家道德文化,并以“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为例说明坚持儒家思想的重要,这种思想很快在一些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气候”,于是,儒家文化精神也重新获得了一个再评价、再发展的机遇。特别是进入本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精神的强大冲击,使得一种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声势。然而,某种道德文化的价值与生命不取决于人为的呼吁,而在于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因此,要确定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在文化选择和再造中最缺少和最需要克服的弱点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重利,不重利就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就不利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但是,只重利不重义,也不能保持经济的持久发展。所以,“义利并重”乃是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符合两个文明一起抓和两手都要硬的时代要求。“重义轻利”是儒家道德学说“以德为本”的实现手段,它适合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礼法为基本社会关系的封建社会,它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人生价值观。在面临经济结构形式根本转化的今天,中国传统社会的“重义轻利”道德观念淡化乃至崩溃是必然的。

从社会总体发展来看,对传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的变革,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第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重利”实践的结果是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第二,从民族性格或社会心理的构成来看,“重利”能促使人的竞争意识。

第三,从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对个人私欲以及个人物质权利的肯定,有助于现代独立人格或人权意识的确立。人们追求利益,也就必然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对利的追求实质是中国社会比较单纯的自然经济形态向商品经济形态过渡时期必要的心理反映。它在向人们显示,现代人们的道德观已开始摆脱儒家那种理想而缺少实效的“重义轻利”的影响,开始正视现实社会,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商品社会的道德原则,这就是人们越来越重视以经济利益为杠杆来启动人们去为现代经济的发展尽心尽力,使他们为现代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国实行重奖科技人员,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以此引导更多的人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可见,重视以经济利益激发人们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行,是现实社会的需求,更是21世纪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三、学校德育将从“小德育”转向“大德育”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学校德育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一样,由于受封建思想和“左”倾思想的影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进入与社会同步运行轨道,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更主要是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现代通讯技术和设备的作用下,使人们听到和看到了整个世界是怎样一个世界,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与世界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的差距。无论历史的事实还是现实的事实都证明,文化道德的文明交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光明之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全人类这个大家庭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任何阶级偏见、孤立发展,最终只能拉大自身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差距。

儒家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人文主义价值有不可忽视的世界性意义,对于人类迎接后现代社会的挑战,更具有超越民族界线的价值和意义。对民族道德的“回归”,反映了现代人对人类共有道德的认同,是对儒家道德优秀成果在世界未来发展中作用的肯定。这一方面说明,儒家道德中确实有许多精华继承。另一方面也说明,对儒家道德的改造和发展使之现代化,需要在国际间彼此的学习中来完成,从而实现新的集成,这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国际,而国际的现代文明发展又是建立在广泛地、不断地吸取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在现代社会里,任何闭门治国,不思吸取世界各国精神文明建设之长的做法,最终只能限制自身的发展。

有人用同属“儒教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有些国家的事例来证明儒家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并以此来排斥西方现代道德文明,其实这是错误的。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水平的迅速提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中有决定性因素和非决定性因素。

“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经济起飞,其主要动力并不能归功于儒家道德文化。把儒家道德观念作为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来解说,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道德为本”和“道德决定论”的思维定势,这恰恰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任意夸大儒家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只能强化“人治”国家的实质性作用。

篇3:浅谈21世纪建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发展趋势,安全性,节能环保性,智能性,文化性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高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处在这个飞旋时代的人们,享受着高效率生活的同时,也忍受着高度发展掠夺自然所带来的环境危机,放松紧张绷着的神经,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渴望安祥宁静的生活,是现代人的首选。安全、高智能、节能环保并重视文化品味的建筑更是21世纪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1 安全性

建筑的安全性是首要的,前不久的汶川大地震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坚固的房屋不仅给了我们安全感还给了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自然界给了我们资源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风险。火灾、地震、各种安全隐患是我们需要防范的对象。我国现有的各种安全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是设计图纸的约束法规,各种施工规程又是实现安全建筑的重要保障,严格的验收标准更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又一道安全屏障。合理的设计施工建造出安全舒适的建筑是当代工程师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2 节能环保性

节能、环保顺应可持续战略永远是建筑的主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节能是指节约能耗,包括围护结构节能和设备节能两部分,通过对建筑外墙、屋面等暴露部分,加设保温板,对门窗采用中空玻璃等做法,减少传热系数,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采暖期、酷暑期的暖气及空调的运营成本,降低用电量从而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国外有许多节能建筑技术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德国有一栋节能型集合住宅。该建筑东西向呈不规则长条形布局,共7层,地上6层,地下1层。其室内布局特点是将人活动较多的起居、家务、休息区集中在朝阳面,而将卫生间、公共通道等安排在背阴面。在被动节能方面,由于在设计上采用了通长大阳台和落地窗,在冬季可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照射,而夏季又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通长大阳台还可在夏季为下层提供自然遮阳,以降低日照负荷。在主动节能方面,室内的光线和温度采用经济实用的电脑控制,依照光线的明暗自动启停灯光,并按照设定的室内温度自动启停供暖系统,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而在遥远的芬兰人们建成了装有太阳能收集器的2层楼房。芬兰赫尔辛基以北的凯拉瓦镇有17幢楼房,每幢房子朝南的一部分墙壁和屋顶上都镶着大块的深色玻璃。这是芬兰第一座试验利用太阳能供应居民住宅暖气和热水的“太阳村”。它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居民住宅耗能,从而达到用太阳能解决全年75%的耗能需要。芬兰地处北欧,冬季漫长,气候寒冷,不仅民用能耗高,而且传统的森林工业和冶金工业也是高能耗产业,使芬兰成为世界上人均能耗最多的国家之一。对于能源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进口能源的芬兰来说,节能至关重要。

著名的埃森RWE办公楼,本楼高达30层,由透明玻璃环抱,外形呈圆柱状,这种设计既能降低风压,减少热能流失和结构损耗,又能优化自然光照的射入;固定外层玻璃幕墙的铝合金构件呈三角形连接,使日光的射入达到最佳状况;内走廊的墙面与顶部采用玻璃,折射办公室内的阳光以作照明;外墙由双层玻璃幕墙构成,用于有效的太阳热能储备;内层可开启的无框玻璃窗,可使办公室空气自然流通。整个大楼70%通过自然的方式进行通风,热能节约在30%以上。玻璃幕墙的反射系数为0。

“三升房”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在一幢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因其每年每平方米(使用面积)消耗的采暖耗油量不超出3 L(相当于当量煤约4.5 kg)而被称为“三升房”。改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设置可回收热量的通风系统、截热技术等措施。与改造前相比,采暖耗油量从20 L降到了3 L,如按100 m2的公寓测算,每年取暖费可从5 400元人民币降至770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至原来的1/7,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环保价值。

这些先进的技术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

3 智能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数字化、智能化也成为建筑的又一亮点,高速变革的网络时代、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建筑产业的异军突起,无不推动着数字化建筑的进程。中国加入“WTO”“十一五”计划,北京奥运等数千亿美元的商机使中国的智能化建筑成为世界建筑业的焦点,已经召开的“2008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暨住宅社区数字化展览会”无不体现建筑数字化的到来。

什么样的建筑才算是智能化建筑,就是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将这3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就是智能化建筑。

美国最近公布了《21世纪的技术:计算机、信息和通信》研究报告书,为21世纪高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指出了方向。研究报告指出:“信息技术未来的应用将建立在互联网络的基础之上,并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和多维处理能力。在技术上,发展的重点将是虚拟技术、协同工作技术、可视化技术;在应用上,必须密切结合应用需求,强调综合集成。”专家认为,以下高新技术将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持续的发展前景。

早在几年以前出现的“SOHO”(居家办公)住宅,这种将办公、公寓、住宅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住宅形式,将住宅赋予了办公的功能,利用网络和数字化使人们在家办公成为可能,为现代人提供了自由、开放、弹性的工作方式,在2004年建设的位于北京朝阳区的“SOHO现代城”就是这种住宅的有力见证,住宅建成后,备受市场青睐。展现了一种时尚、轻松的工作态度和人生理念。

现在的建筑数字化、智能化日新月异,可视对讲系统、指纹门禁控制系统、智能窗帘及遮阳系统、远程抄表计费系统,电子银行、网上购物使现代人足不出户就体验到一日千里、放眼世界的乐趣。

4 文化性

我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建筑文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它们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中国大地,闪耀着耀眼的光辉。中国的古建筑,是灿烂的中华古代文化艺术中最具独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国古文化、古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各阶层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无论个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都是一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多条件的综合产物,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因此,古建筑的存在,已远远超出了其作为建筑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它将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哲学、美学、考古学、民族学乃至旅游学等不同学科的价值集于一身,是民族文化的综合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风格上,始终是承前启后、一脉相传、保持着一贯完整的建筑体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建筑是凝固的诗,是永恒的音乐。文化在建筑的背景下得到体现,那些蕴含浓重历史积淀的古民居,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西双版纳的竹楼、粉墙黛瓦的徽州民居,无不浸润地域色彩和文化底蕴。从秦砖汉瓦到隋唐寺塔,从两宋祠观到明清故宫,从皇家苑囿到苏州园林,从布达拉宫到蓬莱阁,从楼兰古城到岳麓书院,古建筑的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对今天的现代建筑都有借鉴作用,我们要加倍珍惜现存的古建筑,除很好地加以保护外,还要研究它,宣传它,弘扬它,使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中不断发挥应有的作用。

倡导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城市规划的建筑学家吴良镛教授在“菊儿胡同”的改造设计中,采用对传统四合院的“有机更新”不是盲目抄袭传统的建筑模式而是给古老的“胡同文化”注入新的血液,延续古建的历史文脉特征,设计的一种新的住宅模式和环境规划形态,既有传统四合院古朴的特点又赋予现代住宅舒适的格局。得到了中外建筑界的认可,并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及“亚洲建筑协会奖”。这给我们弘扬传统建筑设计的现代建筑做了最好的典范。

5 结语

历史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建筑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安全舒适、节能环保、智能性及建筑的文化内涵无疑成为建筑发展的趋势和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篇4:再谈“21世纪营销十大趋势”

2000年,一篇关于《21世纪营销十大趋势》的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反响。时隔四年,我们越来越发现如今的市场正是沿着“十大趋势”发展,比如:“销售渠道将走专业化”、“商大欺客愈发严重”等趋势。国美、苏宁、三联等专业家电销售连锁企业的诞生与成长,以及前不久发生的“国美清理格力”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该文作者杨清山先生。

记者:杨老师,正如您所预见的那样,进入21世纪以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市场营销在21世纪表现出一种多变的态势。俗话说:“预知者先胜”。如果中国企业家了解了企业营销的未来趋势,至少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从这一点讲,你的市场研究成果是极有价值的。

杨清山:21世纪是一個充满商机的世纪,作为企业应当把握商机,全力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同时,行销方法会更加丰富多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谁适应了新的市场环境,谁就可以称雄于21世纪。我想,这十大趋势对企业了解未来营销走向会有所帮助的。

网上营销已是不争事实

第一个大趋势就是“网上营销渐唱主角”。研究认为:英特网将会成为一个大卖场。买主和卖主在网上将构成一个崭新的交易市场,许多销售可以通过英特网轻松完成。销售员也不再夹着公文包满街跑,而只需坐在计算机前操作键盘就够了。因此,将出现两个转变,一是英特网上会出现同行业的“交易平台”和“电子名片册”。业务员完全可以通过“交易平台”的商品展示来了解产品,也可以通过“电子名片册”来找到业务对象。买卖双方的接洽、签约、验货、收货、结算都可以在网上实现。另一个转变是男性销售员减少和女性销售员增多。

记者:不管是男性销售员减少和女性销售员增多,这一趋势其实是在提醒企业家,要重视网上营销,应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门户。

杨清山:在1999年,我国的网民人数是400万,到2003年底,我国的网民人数增长到7950万,三年多的时间,网民人数直线增加了20倍。有一个调查显示,经常访问购物网站的人数有17%,有时访问的有44%。这就是说,至少有近1400万人是网上购物的潜顾客,这个市场还不够大吗?另外,中国的百强企业大都使用了ERP系统,企业也通过这个系统进行网上采购,所以,“网上营销渐唱主角”在今天看来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引导顾客消费

记者:那第二个营销趋势呢?

杨清山:第二个趋势就是“寓教于售驱动新市场”。到了21世纪,我想应该把这时的营销导向叫做“科技导向”或者“概念导向”。我们研究认为,顾客的消费水平并不等于现代科技水平。随着技术的飞跃发展,我们的企业制造什么,然后就教会顾客使用什么,这将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时尚。日本索尼公司目前就是这样做的,中国VCD和DVD机的上市也是这样做的。营销者要反复强调产品的使用价值,要挖掘产品的最新卖点和最佳概念,并要“教育”顾客使用和“教会”顾客使用,寓“教”于销售之中。

记者:“概念导向”该怎么理解呢?

杨清山:“概念导向”在市场上就表现为“概念营销”。所谓“概念营销”,我定义为:引导消费思维,创造消费共识,满足消费心理的一种行销行为。

那么,做为企业的思路是:根据技术能力和顾客的支付能力,来制造出新一代产品,然后宣传使用它的好外,借此来促进顾客的消费水平跟上时代的科技水平。顾客要在学习中成为一名接受新事物的顾客。这样新的市场就得以驱动,这对企业、顾客和社会都有好处。

“品牌至尊”的时代已经到来

记者:“寓教于售”是一种销售方法,这种方法是“概念导向”下产生的。新市场的开辟和驱动,主要靠这种新观念和新方法,是不是可以说不需要说品牌形象?

杨清山:我们要知道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营销模式与品牌打造都是营销的关键要素。品牌形象在未来更具重要意义。21世纪的第三大营销趋势就是“消费品名牌赢天下”。

研究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会在新世纪更有影响力。其中“尊重的需求”会成为人人都追求的目标。人们希望被别人尊重,希望得到较好的评价。在消费过程中,名牌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从成功学角度讲,名牌是一种成功的标志和象征,因此,它可以满足那些成功者和追求成功的人们。另外,从市场竞争来讲,20世纪是个品牌大杂烩的世纪,但到了21世纪,优胜劣汰一定会净化市场品牌,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会更强。特别是一些日用消费品,名牌将主宰市场。可以肯定,“品牌至尊”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品牌形象至上造就了企业市场上的地位。企业的名牌战略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市场群雄轮流坐庄

记者:看来企业树立名牌意识是刻不容缓了。那第四大趋势的涵义是什么呢?

杨清山:第四大趋势是“市场群雄轮流坐庄”。你会发现,现在市场老大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1999年我就说:“到了下个世纪,一个企业长久地统治市场已不太现实,大家轮流坐庄的机会大大增加。”现在你就可以看到,彩电业的长虹、TCL、康佳正在轮流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霸主难保江山永固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竞争加剧,想做新霸主的人越来越多;另一个是新技术的出现。在市场上,我们可以说“一代技术一代王”、“一代产品一代君”。随着科技的发展,竞争者只要掌握了最前沿的技术,使产品的技术、功能领先,他就可以成就霸业。

渠道细分是一条出路

记者:在销售渠道上会是什么样子呢?

杨清山:关于渠道,我认为,21世纪营销的第五大趋势就是“销售渠道将走专业化”。

记者:专业化是不是指专卖?

杨清山:不,是指专业分割。未来社会的分工会越发细化,市场分工也一样。科学的市场分工促进了商品销售的专业化、系统化,也即“市场细分”,但主要是对顾客和产品而言。我把它引伸到“渠道细分”与“价格细分”领域。在21世纪,消费者在商场里闲逛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可能带着明确的购买目的来到售货点,买完就走。这就好像人们去理发店一样,目的明确,行动直接。“买家电去国美”。因此,专门经营某一类商品的卖场将会逐渐增多,这样销售渠道的专业化也会慢慢形成。也就是说,从市场细分到渠道细分,是经营的一条出路。

商大欺客将很难改变

记者:任何一个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销售渠道专业化,是不是也会产生一些弊病?

杨清山:当然会,这个弊病恰恰就是21世纪营销的第六大趋势,即“商大欺客愈发严重”。企业会感觉到,他们和经销商打交道越来越困难。一些商户做大以后,具有区域优势地位,或者拥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他们的优越感很强,所以他们会以刁难的、近乎折磨人的方式和你讨价还价。如果不与这些称霸一方的经销商合作,企业简直无法分销他们的产品。一些本该由商户承担的费用,也会不断地转嫁给生产型企业,而企业只能忍气吞声。4月1日,上海美亚集团下属的600家“21世纪便利店”与可口可乐协议合作,一举清剿了百事可乐的终端销售权,两乐更是杀气腾腾,可见“商大欺客”也已轮到了国际大品牌头上。我想,在21世纪会产生这样一个市场格言——“销售流汗,贵于生产流血”。我相信,只要市场受买方主宰,商大欺客(“客”指生产型企业)的态势就不会改变。麻烦的是,将来更多的是属于买方市场。

客户管理“双赢制”相互推动

记者:最近“国美清理格力空调”事件也就是这个样子。格力由于没能满足国美的销售要求,遭到国美全国性清场,对于这一点,生产型企业有没有应对良策?

杨清山:现在一个时髦的营销策略是叫“客户关系管理”。依我看,客户关系管理必须有一个利益平衡点,这个利益平衡点是维持客户关系的天平。国美企业想打破这个天平,利益独占,双方就没法继续维持了。那么,好的对策是商企联盟,用“双赢制”相互推动。在这一点上“格力电器”正是这样做的,所以我认为格力并不怕国美的打压举措。另外一点,就是开辟新的行销通路。我建议格力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DM营销”加盟会员店,并形成“直通车”网络,还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这样的合作,也相当于“商”、“企”共同开发市场。这种行销通路对二者均十分有益,因此,也就不存在“商大欺客”问题了。

电视广告效力将降低

记者:生产型企业如果大规模地做广告,和商户的合作会不会好一些呢?

杨清山:会好一些。但问题是,在21世纪“电视广告将患恐龙症”。具体讲,就是电视广告会随着电视台和电视节目的发展壮大而作用减少。将来,电视频道会多达200个以上。电视频道越多,分配到某个频道上的观众就越少。频道节目越丰富,观众就越分散,广告效果就越小。恐龙就是这样,随着其躯体的增大,其反应能力反而减弱,最终会导致死亡。广告效力大大降低了,也意味着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减弱了。

记者:那我们能否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竞争力呢?

杨清山:企业本身就应该保证产品质量。我认为企业有两个核心竞争力:一个是技术核心竞争力;一个是品牌核心竞争力。技术解放生产力,品牌解放市场。这两个核心竞争力,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技术可以保障产品质量。但是,21世纪的市场也并不是质量越好,市场就越好,因为“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降低”了。

未来更流行“喜新怨旧”

记者:难道质量不是越高越好吗?

杨清山:不尽然。这可能是一个值得怀疑的事实。但在21世纪,消费者的确不再苛求品质问题了。试想,21世纪人们的购买力会日益提高。消费者有钱了,就会对商品的更新换代有更多的期待。买一件商品,一用到白头,这种需求仅适用于中国的上世纪70年代。在新世纪里,市场将会驱动人们不断地淘汰旧东西。在这种紧随时代的消费意识支配下,人们追求新功能、新产品远胜于追求产品的品质。人们只要求产品的质量达到合理状态就可以了。品质太高,使用周期太长,在潜意识里就会增加消费者更新换代的心理负担。这对制造商也没有一点好处。过去说“一步到位,十年不落伍”——人们再也不相信这种鬼话;他们会说:“明天就会有更好的东西出现。”为了不后悔,为了不断拥有最新商品,用一用就扔了,肯定会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应该说,商品的更新换代率越高,国民的消费率也就越高,社会的经济增长就会越快,这是一种正比例发展的关系。不过千万别误会,人们对商品品质的要求下降,并不等于人们需要劣质商品!

低价格人人都喜欢

记者:人们更新换代,还要看购买力和产品的价格。我知道产品的价格越低就越有吸引力,这应该是一般规律吧!

杨清山:没错,价格是经济杠杆。讨价还价是市场经济与利己主义结合的产物。只要市场经济存在,只要利己主义存在,产品的市场价格自然就是越低越好。所以企业要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降低销售成本,惟其如此在市场竞争中才有可能建立起优势。过去,有人说21世纪是微利时代。我认为这话并不全面。企业永远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永远追求支出最低化。这是做为他们各自主体的一种本能。

有技术就有可能称霸

记者:以上您已经谈了九个营销大趋势,这第十大趋势一定很重要。

篇5:论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信息技术对生活的渗透也可以说无处不及。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也必将继续飞速发展,从20世纪末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硬件方面,比如微电子及生物计算机方面会有巨大潜力。物联网的出现也将引领一次新的革命浪潮。在软的方面来说,互联网将更加趋向于平台化和开放化,未来无线网络会逐渐成为主流,其速度及质量将会有革命性的进步。总之,信息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关键字:互联网;平台化;物联网;web2.0;微电子

信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信息不同于其他实体,也不同于能量。信息可以传播,可以被分享,但信息却不会在这些过程中减少,它只会变的越来越丰富。因此信息的本质便是分享与传播,而非禁锢。

虽说信息是人类诞生之日便以存在,但信息技术被人们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却是近百年来的事了,其最重要的开创事件便是1946年计算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硬件基础。而后使信息技术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便是1969年原本为美国国防部所开发的Internet技术被推向民间。正式Internet技术的推广给了信息技术灵魂,使之在日后大放异彩。随后网络技术在半个世纪内发展突飞猛进。伴随着带来的是硬件如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正如著名的摩根定理所预测的半导体元器件规模将每18个月翻一番那样。

其实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单的在互联网这个范畴之内了,它已经拓展到生物,物理,环境科学,纳米技术,能源系统等等方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没有那个产业是不需要信息技术的。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历史及现在,现在主要谈一下信息技术在21世纪的主要几个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将朝着平台化发展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从web1.0时代走向web2.0,以及未来的web3.0。互联网最初的发展模式即web1.0时代,其内容的的主导者是专业的网络公司,各种信息的提供主要是专业人员,比如新闻主要来源于记者。这一类模式的代表比如新浪、网易、搜狐,国外的AOL、Yahoo等,其内容来自职业编辑。web1.0的盈利都基于一个共通点,即巨大的点击流量。无论是早期融资还是后期获利,依托的都是为数众多的用户和点击率,以点击率为基础 上市或开展增值服务,受众群众的基础,决定了盈利的水平和速度,充分地体现了互联网的眼球经济色彩。

另外各门户网站还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新浪以新闻+广告为主,网易拓展游戏,搜狐延伸门户矩阵,各家以主营作为突破口,以兼营作为补充点,形成拳头加肉 掌的发展方式。

而从03年发展起来的web2.0却迅速的壮大起来,仿佛一夜间爆发了。其实这是网络的必然趋势。首先明确一下web2.0.,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 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 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目前典型的web2.0网站有twitter、Facebook、维基百科、以及著名的Google AdSense系统、个人博客,国内的有新浪微博、豆瓣网以及论坛等。这些网站内容的主要提供者已经变成他们的用户,双方已经变成了一种合作关系,这些网站从内容的提供转变成一个人们分享的平台。因此其信息的来源更加丰富及多元化,也更是实时话,比如Google的实时搜索和twitter可以得到几秒钟前的消息。

在《Google将带来什么》这本书中就从各个方面阐释了Google的发展。正式Google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才使人们在此基础上更容易的合作,从而产生巨大的生产力,Google也从中获得巨大发展。

可见互联网的信息必将更加开放,而能为此提供基础的公司也将更将成功。

二、微电子及光电子技术将朝更加集成化和高效能化发展

当代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将进入“后光刻时代”。作为微电子的代表,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芯片面积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片上系统日益完善。集成系统将是21世纪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在纳米技术的推动下,微电子的发展将朝下面方向发展:(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 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 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 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 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微电子和光电子将向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发展。

三、网络向高级化、高速化发展

计算机技术属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属于信息传输技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技术的日趋发达,通信网络的发展也必须紧跟其发展。而大容量存储器,大型数据的传输必然要求网络向高速化及智能化发展。其总趋势是各种数据的融合。

未来网络发展具体有以下趋势: 1.无线网络的普及

众所周知,目前无线网络的发展还很滞后,例如我国的GSM网络,语音通话的传输速率只有22.5kbps。而GPRS技术也只有56~115kbps的速度。对于目前的3G网络速度也不够稳定,种种因素导致目前的移动应用不够丰富,移动网络的普及率不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移动网络将会不断向3G,4G发展以及更新的技术。

2.能量的扩充

网络的出现,使信息资源真正成为了继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资源。计算机联网,特别是1994年因特网商业化以来,因特网带来的网络革命的冲击使世人 震惊。用美国人的话来形容:变革之大犹如10次工业革命和基督教改革加在一起发生在一代人之内。因特网造就的电子空间正成为世界各国继陆地、海洋、天空之 后争先抢占的“新边疆”,因为,谁在电子空间占有优势,谁就会在网络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丰硕经济利益,美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实例。的确,网络技术的 应用,使计算机的能量实现了无限扩充,信息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因为,一个设计优良的网络能够把联机的累积力量植入每个单机;一部微机所联系的网络越 大,它的用处越多,力量也越强;上网工作时,不是在使用个人的计算机,而是在使用一台能量无限扩充的庞大计算机。不仅如此,未来的网络发展是要将分布在地 球各个角落宽带多媒体业务无缝地连接起来,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用任何一种接入方式,访问全球任何一个数据库和网络。同时可以和任何用户保持任何方式的 通信交流。另外,网络将超越地球引入太阳系甚至更远的空间。

3.功能的完善

传统网络由于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局限,在网络安全、规模、性能、提供的业务能力方面都存在缺陷,未来的网络必将朝着更大、更快、更及时、更安全、更方便的方 向发展。

目前,随着网络上计算机数目的增加,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在目前的IPV4协议下,现有地址中的70%已分配光,明显制约着互联网的发展。从理论上讲,现在使用的IP地址有43亿个,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 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只有3000万多一点,由于IP地址不足,许多国家只有采用地址共享、拔号上网的方式利用互联网,严重制约了 这些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与现在的网络相比,下一代互联网将逐渐放弃IPV4,启用IPV6地址协议,下一代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网络地址近乎无限,每 人可以拥有1600万个IP地址,几乎可以给你家庭中的每一个可能的东西分配一个自己的IP地址,每个用户的汽车、洗衣机、电话、冰箱等IP地址,在全球 互联网上都是唯一的,让数字化生活变成现实。

网络将更加注重安全问题,目前的网络由于最初的设计等种种因素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对于下一代的网络,安全问题将成为其主要的考量指标之一。

四、物联网的异军突起

首先来说一下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 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 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将会是未来的一颗新星,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 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在如此诱人的前景下,已经有国家和公司对此加大了投资力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建设。根据IBM的规划,“智慧地球”计划将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 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其核心思想便是把各种实物的信息数据通过一个普遍的传感器网络汇集起来,然后通过数据的处理及调控从而实现物体的“智慧化”。

在物联网这个范畴内走在最前列的就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也称“电网2.0”。其最基本的模式就是可以互动。在我们目前的电网系统下,对于电能的使用都是一种被动模式,是根据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分配的,不能达到电能的最优利用。另外电力系统的故障也会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采用在“智能电网”的系统将会节约30%的电力,智能电网可以优化网络资源的调动,节省不必要浪费,同时它也是一个可以自愈的系统,可以抵抗更多的自然灾害及破坏。

毫无疑问,“物联网”将成为“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它将极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总之,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

参考文献:

篇6:21世纪财务管理发展的十大趋势

1.财务管理的目标将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发展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是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甚至政府等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如果将企业目标仅仅归结为股东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显然,只有当企业财富增加后,各契约方的利益才会较好地得到满足。

2.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比重迅速上升,甚至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高达60%~80%。随着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所占主导地位的形成,无形资产必然成为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对象。

3.人力资本所有者将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和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一样分担企业的风险,同时也分享企业的税后利润。目前,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对员工送“红股”、对企业经理实行“股票期权制”,都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形式,这种趋势往后将越来越明显。

4.科技创新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心。企业自主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着眼点。将科技创新成果引入生产领域,形成可行的投资项目,最后把经过详细论证的可行性投资项目提供给投资者,以其高额回报为条件筹集资金。因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对其成果的利用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

上一篇:以案促改剖析报告_doc下一篇:作业布置与批改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