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能

2024-05-19

浅谈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能(精选8篇)

篇1:浅谈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能

浅谈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能

文化馆是新中国诞生以后成立的,是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文化馆的发展历程,一直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脚步。文化馆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并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文化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馆是政府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单位

发展国家文化公益事业,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一个重要职能。我国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有调节经济、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我国政府实施的全社会管理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管理社会公共事业,政府就要为社会公众谋利益,这样看来,政府对社会的行政管理具有社会公共性和公众性。因此,政府的社会文化事业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公益性是由政府所赋予的。国家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支持和保障,并使其增长自身的发展活力,是需要条件的,文化馆承担着政府交给的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任务。所以文化馆要充分发挥公益文化的主导作用,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讲求最大的社会效益,满足公众的精神文明需求。

二、文化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科学发展观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馆事业建设,是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和发展的思想保证和前进方向。

文化馆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总体上来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引领和整合着其他的各种文化。文化馆坚持先进文化,就必须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占领思想阵地,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品位、文化服务质量和群众文化鉴赏水平,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革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先进文化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思想内容上的先进性、表现形式的先进性、地位和作用的先进性。文化馆只有对先进文化和其他文化采取不同的方针和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文化馆要坚持开展群众理论研究活动,建设群众文化。学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超前的理论思维和科学的判断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事群众理论研究的同志,应充分认识我们所作的工作是整个群众文化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需求。文化馆要坚持开展群众理论研究活动,建设群众文化。学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超前的理论思维和科学的判断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事群众理论研究的同志,应充分认识我们所作的工作是整个群众文化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三、文化馆的辅导、指导职能

文化馆的辅导工作是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示范性辅导、指导性辅导和导向性辅导。辅导工作的这些性质主要通过文化馆本身所开展的文化艺术活动体现出来的。

在新世纪里,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牢牢把握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应以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文化馆的指导工作要紧紧地把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精神去指导群众文化活动。所以把文化馆的发展定位为群众文化事业的指导中心,这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文化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职能

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馆的基本职能。

1.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组织群众参加各种文艺演出,书画作品展,各种体育运动、球赛、秧歌等活动。

2.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有简便易行、参与面广泛、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影响范围大的特点。

3.扶持高雅文化活动。高雅文化活动是指那些具有经典性、示范性、民族性的艺术精品,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群众文化活动。

五、文化馆是群众干部和群众艺术骨干的培训中心

作为一名文化馆的辅导干部,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不断学习新知识。作为一名文化馆的辅导干部要加强理论方面的修养,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也是我们必备的一个重要的素质。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培养群众艺术骨干,才能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

21世纪,人们对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的质量将有更高的要求。文化馆如何提高辅导和服务的标准定位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一个大问题。我们要为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篇2:浅谈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能

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概括为五个具体职能:

(1)计划职能。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纲。这个职能包括:

调查研究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变化,对未来作出经济预测;对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目标作出决策;编制实现经营目标的长期和经营计划;确定实现计划的措施方法,并将计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计划的检查、控制和评价等。

(2)组织职能。组织是根据已制定的计划,把企业生产的各要素、各生产环节、各部门,从分工协作上、相互关系上和空间、时间的结合上科学地划分职责,组织成为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以便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组织职能包括: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组织机构,规定各部门的 职责分工;建立合理的生产机构和生产组织系统;根据“因事设职”、“因职配人”的原则,挑选和配备各级各部门的人选。组织职能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用人,即对人才的发现、选择、培养、提拔和聘任,把适当的人才,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从事适当的工作,使得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3)指挥职能。指挥是对企业各级各类人员的指导,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和既定目标的实现。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企业的主管成千上万,必须有统一的组织,服从统一的指挥,这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4)协调职能。协调是指协调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使它们

建立良好的配合关系,消除工作中的脱节现像和矛盾,以期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协调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职能,每项管理职能都要进行协调工作,因此协调可以看成是管理的本质。协调可分为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协调和同级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

(5)控制职能。控制是指按预定计划和目标、标准进行检查,考察实际完成情况同原定

篇3:浅谈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能

关于建立社会统一的信息平台的意义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他在1885年就指出“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簿记的费用随着生产的积聚而减少,簿记越是转化为社会的簿记,这种费用也就越少。”后来,柯镇洪、黄悦、张文贤(2000)提出社会对账的基本思想,试图使用网络函证等方法查证各微观会计主体所报告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比较完整的关于建立社会统一会计信息平台的理论是孙玉甫、王文莲于2005年基于财政部重点课题“网络条件下的会计模式研究”的成果首次提出的。之后,孙玉甫构建了支撑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的会计理论———公共信息会计理论,详细阐述了公共信息会计的概念,论述了公共信息会计的本质、对象、职能、目标,全面构建了公共信息会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主张建立作为国家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的公共信息会计系统。

2011年9月9日,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平台。但时至今日,这样的平台还未能全面投入运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一平台涉及面广、制约因素众多。要想建立成功,必须对其职能和性质有清醒的认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的职能

职能就是要申明“该系统能干什么事”,而这些事又必须是其他系统所不能做或不做的。

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不仅是一个信息转述的工具,更是一个如实反映各企业和社会宏观经济运行信息的宏大系统,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控并支持经济政策制定决策。为此,平台就必须完成如下五方面的工作:全息动态获取、信息资源整合、过程监管控制、价值创造管理、信息自主析取。所谓全息动态获取,是指平台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将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微观经济主体的具体经济业务的过程与结果的信息实时动态地获取。所谓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平台要在全息动态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整合(包括以具体微观会计主体为对象进行的信息整合和以社会经济链条或国民经济总体为对象进行的信息整合),为其后的信息报告做好准备。所谓过程监管控制,是指平台要在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依据社会经济活动所应有的必然联系,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具体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分析评价和监管控制,防止发生违法或背离整体目标的经济活动。要说明的是,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是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目标出发去分析微观会计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判定具体社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防止或处罚背离社会发展和法律规范的行为,从而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过程的监管控制。所谓价值创造管理,是指平台通过前三项工作进而引导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始终进行能够创造价值的行为(即使个别情况发生导致价值减损的行为也会通过平台的报告监管得以控制或进行责任补偿)。所谓信息自主析取,是指平台将整合完成的信息整理成不同级别的数据仓库,供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权限和需要自行分析获取。

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是一个整体。其中,全息动态获取是基础,信息资源整合是核心,过程监管控制是手段,价值创造管理是结果,信息自主析取是服务。正是由于存在着信息资源整合,才能保证各个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微观会计主体必须如实提供其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信息,才能通过信息整合发现违法、虚假、无效的经济活动以便予以监管控制,才能引导经济活动参与者自觉从事能够创造价值的行为,才能形成供信息使用者自行析取的数据仓库。而信息资源整合必须将社会经济活动连接起来,构成社会经济活动链条才能完成。也就是说,按照现行的会计信息生产方式,由单个微观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是无法做到信息资源的全社会整合的,也就无法保证由各个微观会计主体孤立地提供的信息的质量,因为将描述经济活动情况的工作只交由微观会计主体内部的相关责任人来实现,就会由于割裂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联系,为相关人员掩盖经济活动的实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提供可能。只有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才能够将各个微观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整合起来,从而完成以信息资源整合为核心的上述五项工作。

总之,其他系统不能够完成的而又是社会经济优化运行必不可少的全息动态获取、信息资源整合、过程监管控制、价值创造管理、信息自主析取就成为了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的工作职能。

3 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的性质

事物的性质就是将一事物与他事物区别开来的特征。由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的职能表明,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它是一个社会经济监查系统。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从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微观会计主体处获取其从事的经济活动信息,并可以将参与同一经济活动的各方的信息进行联合比对分析,确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从而使自己成为了一个社会经济监查机构,可以取代现行的工商、税务、央行等社会监查管理部门,也可以部分实现司法监查功能。也就是说,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建立并运行之后,微观会计主体只面对该平台提供其经济活动的信息,各级社会监查机构可以依据法定授权直接从该平台获取相应信息进行监查工作,从而减少了微观会计主体应对多方监查的工作量,也保证了经济活动数据的反映同一、数出一门,提高了各方的工作效率。

第二,它是公开会计信息的生产平台。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在完成微观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相关检查以后,便针对通过检查的经济活动进行公开会计信息的生产加工,形成多层次的会计信息数据仓库。这些不同层次的数据包括只向微观会计主体提供的全部具体会计信息,依微观会计主体授权向其直接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依法律规定应向社会公开的信息等等。公开会计信息的生产是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的主体工作,但这方面的工作又是程序化的,是借助于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完成的。同时,由于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在信息获取阶段就对微观会计主体提交的经济活动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证,只有通过验证的信息才能进入后续的信息处理与报告环节,而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又是独立于微观会计主体之外的,其信息验证、处理与报告过程也是程序化的,不受任何微观会计主体的影响,所以,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所报告的公开会计信息就可以摆脱造假的阴影,而无需实施现行会计报告的审计程序。当然,对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的工作程序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还是必要的,但这已经属于行政监察的领域了,本文不予展开。

第三,它是宏观经济管理参谋系统。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利用所掌握的社会经济活动信息和公开会计信息,就可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投入产出的分析、各种经济指数的计算、各类产品社会平均价格的报告等等工作,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宏观管理的参谋机构。在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之上,再加入经济分析和决策模型,还可以进一步构建社会经济运行仿真系统和专家系统,完成经济政策等的制定分析与实验模拟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

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将成为和微观会计主体内部会计系统(个体会计系统)并行的系统。个体会计系统受命于微观会计主体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微观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管理;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受命于代表社会经济系统各方利益的国家对微观会计主体进行外部反映和监控。两个系统在不同层次上的协调运行,既保证了微观会计主体的内部管理需要,又保证了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优化运行。

参考文献

[1]初一.财政部拟构建统一会计信息平台[N].上海证券报,2009-05-13(2).

[2]柯镇洪,黄悦,张文贤.社会对账与信息沟通[J].会计研究,2000(5):56-58.

[3]孙玉甫,王文莲.论建立公共信息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会计之友,2005(11):80-83.

[4]孙玉甫.会计信息化条件改变了什么[J].会计研究,2010(6):26-31.

篇4:浅谈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能

“分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分类的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中的基本逻辑方法.在中学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中,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倘若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并加以运用,那么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和完整性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可见重在科学探究的理念下,分类教学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上升知识的高度,深化知识,提高能力.本课例就是以分类为思想,贯穿整个课堂.

2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笔者修改了三次之后的教学设计,分别在引入教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教学,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教学,结课教学,以及每个环节的过渡上都做了修改,从而在活跃课堂气氛,分类思想渗透方面,以及情感教学上做了重大[JP3]的突破,下面就笔者的三次教案的修改过程做一个简单的陈述.

2.1试教中不同的引课

(1)第一堂“朴素而直接”的引课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变化的图片.

师: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周围的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和物质的物态变化等.你能说出这些变化的现象吗?(冰山消融,钢铁生锈,电热丝升温,木炭燃烧)

这样的引课,笔者的本意是觉得对于变化,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开门见山的引课会更自然,但这样的引课毫无新意,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引课在学生中起不到渲染力,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被笔者的指导老师立马否定了.引课方向看来还是应该回归学生,想想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第二堂“以实验为基础”的引课

师:什么是物质的“变化”?你能举例吗?[HJ1.3mm]

生:(一部分学生根据经验做出判断,一部分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

师:现在小组间合作完成以下实验,观察下列现象的变化.(学生动手做实验:水的沸腾,向透明的石灰水中吹气,点燃蜡烛等)

这样的引课,在课堂气氛上的确活跃了不少,学生的兴趣也是很浓厚的,但是总觉得仍然缺乏新意,对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个课题,笔者总觉得自己的思维很局限,没有新意,[JP3]直到看到一个调皮学生的校服时,想到了一个相对新颖的引课.

(3)第三堂“以爱国情感渲染气氛”的引课

[TP1CW83.TIF,Y#]

师:首先,请同学们仔细瞧瞧(图1),这是什么地方?

生:钓鱼岛.(学生一口同声)

师:真厉害,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位于中国东海,面积约4.4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学生非常激动)

师:日本为什么千方百计来争夺钓鱼岛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钓鱼岛有丰富的资源,例如天然气.天然气有什么用处呢?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哪些文字描写了天然气发生了变化?(天然气是世界上继煤和石油之后的第三大能源.它的密度约0.65 g/L,比空气轻,无色、无味.天然气在压缩和降温的条件下变成了液态.能燃烧,因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JP3]烷,燃烧时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笔者用钓鱼岛引课,因为时下(2012年)最热门,最敏感的话题就是钓鱼岛,而有一位学生把他的愛国情绪体现在他的校服上,他在校服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钓鱼岛是中国的!”正因为如此,笔者相信当我出示钓鱼岛图片时,学生一定会沸腾,这样的沸腾,不仅在教学一开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是我需要的,也是学生需要的.因此,这样的引课,在最后市公开课时,效果显著.

2.2试教中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的不同教学

(1)第一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教学

请同学们看以下的几种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有何特点?

根据实验观察,将相关信息记录到表1.

小结: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变化,我们可以将他们分成两类:一类像冰山消融、电热丝升温一样,在变化中没有其他的物质生成,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另一类像钢铁生锈、木炭燃烧一样,在变化中有其他的物质生成,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讨论: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变化中有没有别的物质生成)

这样的教学,与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是相违背的,尽管一直由学生在做实验,但是表格的设计将学生的思维一直限定在今天要学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上,尽管在小结中对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分类,但因为表格的引导,会让学生直接得出一类是物理变化一类是化学变化,对分类思想,没有很好的渗透,学生对分类的理解很肤浅.因此,这样的教学设计笔者否定了.

(2)第二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教学

师:那日本为什么千方百计来争夺钓鱼岛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钓鱼岛有丰富的资源,例如天然气.天然气有什么用处呢?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文段中,那些文字描写了天然气发生了变化?(天然气是世界上继煤和石油之后的第三大能源.它的密度约0.65 g/L,比空气轻,无色、无味.天然气在压缩和降温的条件下变成了液态.能燃烧,因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时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生:天然气在压缩和降温的条件下变成了液态.燃烧时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变化,看老师手中的白纸,也可以发生很多变化,例如对折、撕破、甚至燃烧(边说边拿出口袋里的打火机将纸点燃).现在给你们以下几种物体,你能让它们发生哪些变化?好,4个同学为一组,小组间讨论,把讨论结果写在活动单上,看哪一小组发生的变化最多,现在开始.

(小组间讨论很激烈.)

师: 非常好,同学们举了很多变化,那物质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我们一一研究,将无法穷尽,但我们可以寻找共性,进行分类研究.现在老师把大家提出的变化列在表格中,对于这些变化,你将如何分类,注意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现在小组讨论,看哪组分类的类型最多(表2).

生:剥开,切开两半,弯曲,折断,是形状变了.冰变成水蒸气,是状态变了.

腐烂,生锈,是物质的成分变了.

师:看来,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那么,是否产生新物质,是比较合理的分类标准.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一分类标准.针对这些物质发生的变化,哪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生:桔子剥开,苹果切成两半,铁丝弯曲,折断,火柴折断,水变成冰,变成水蒸气.

师:我们把这一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说一说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生:桔子腐烂,铁生锈.

师: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大家都认为铁生锈是化学变化,请问它生成了什么新物质?

生:铁锈.

师:如何证明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

生:颜色不同.

师:光凭颜色能证明是不同物质吗?粉末状的铁是黑色的,铁块是银白色的,但它们是同种物质.

生:用磁铁吸引.

师:你的猜想是?

生: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

师:好,或许可以,那么就请这位帅哥来给我们做做这个实验,来验证猜想.

(学生上台做实验)

师:你来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生:鐵粉吸起,而铁锈没吸起.

师:说明了什么?

生:铁和铁锈不是同种物质.

师:进而得出铁生锈属于什么变化?

生:化学变化.

师: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动手制造变化?我们来看看两种溶液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步骤如下:(1)先在试管中倒入少量的黄色氯化铁溶液,注意试剂瓶的瓶塞要倒立放置桌面上,倾倒时试剂瓶的标鉴要正对手心,倒入后,及时盖上瓶塞.(2)再用滴管滴加2~3滴NaOH,注意,滴加时,滴管应位于试管口上方.要求大家操作规范,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后,将废液保留在试管中,最后将整支试管正放入大烧杯中.现在开始.

(学生小组间展开活动)

师:请这一小组的组长来说说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师:其余小组有不同现象吗?这些沉淀物质其实是FeCl3与NaOH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叫做Fe(OH)3因此,这两种溶液混合属于什么变化?

生:化学变化.

师:可见,化学变化总常伴随着一些颜色的变化,产生沉淀现象.但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生: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师:好,现在考考大家,判断以下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并说明理由.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那还有没有其它变化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蜡烛燃烧时有哪些变化?

(学生小组活动)

师: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生:蜡烛熔化成蜡油,蜡油凝固成蜡块,蜡烛变短.

师:烧杯壁发生的变化?

生:变烫了,有白雾.

师:将蜡烛慢慢靠近杯底,出现什么现象?

生:蜡烛熄灭了.

师:白雾是什么?

生:CO2.

师:CO2什么状态?

生:气态.

师:空气中的CO2,看得到吗?

生:看不见.

师:所以是CO2吗?那是什么?

生:小水滴.

师:为什么会熄灭?

生:产生了CO2,能灭火.

师:因此,蜡烛燃烧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生:CO2,H2O.

师:由此,体现出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

生:化学变化.

师:蜡烛变短了,蜡烛熔化成蜡油,蜡油凝固成蜡块.属于什么变化?

生:物理变化.

师:理由?

生:因为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师:蜡烛燃烧既发生了化学变化,也发生了物理变化,但因为它产生了新物质.所以总的来说它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物理变化.那么,烧杯壁烫了,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热.蜡烛燃烧时发光吗?

生:发光.

师:对,可燃烧物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那么发光发热现象一定存在于化学变化中吗?打开电灯,灯泡发光吗?有产生新物质吗?

师:因此判断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不能单一根据这些现象,必须要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这一分类标准,这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这样的教学设计从生活中普通物质发生的变化,进行分类,让学生体会物质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一一研究,将无法穷尽,但可以寻找共性,进行分类研究.并且感悟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从而提出,是否产生新物质,是比较合理的分类标准,进入新课的教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从铁生锈,两种溶液的混合到蜡烛的燃烧,整个过程非常顺利,蜡烛的燃烧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现象,这个过程,笔者继续渗透分类思想,哪些现象体现的是物理变化,哪些现象体现的是化学变化,并让学生体会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深刻体会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会产生的现象,同时渗透了分类思想,上升了知识的高度.

另外,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与他人不同的蜡烛燃烧实验.

(1)点燃蜡烛,仔细观察1分钟,记录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图2).

(2) 1分钟之后,用一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注意[JP3]火焰靠近杯壁内壁,时间不要太长,观察记录烧杯壁发生的变化.

(3)蜡烛在杯口燃烧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蜡烛慢慢靠近杯底,观察记录蜡烛发生的变化.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将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描述的更加清晰到位.

2.3试教中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的不同教学

(1)第一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教学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物质具有许多性质,如颜色、气味、软硬、晶体的熔点、液体的沸点、物质的溶解度、金属的延展性、酸碱性和可燃性等等,哪些是在化學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哪些不需要?

第一堂这样的教学,在给出了这些性质的时候,学生很容易进行分类,但在试教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教学与前面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没有一个很好的过渡,并且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被笔者否认了.

3第二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教学

(之前刚分析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师:(出示一只燃烧着的蜡烛)蜡烛被点燃了,(出示一只没有被点燃的蜡烛)能燃烧吗?

生:能.

师:这体现了蜡烛的什么性质?

生:能燃烧的性质.

师:蜡烛燃烧的这个变化体现了蜡烛能燃烧的性质,可见,变化体现性质.(出示一根铁棒)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物质,说说铁具有哪些性质?

生:银白色,固态,拉成铁丝,能导电,能导热,能被磁铁吸引,能熔化成铁水,会生锈.

师:你能把这些性质进行分类码?你的分类标准?

师:这些性质中,哪些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哪些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生:银白色,固态,拉成铁丝,能导电,能导热,能熔化成铁水,能被磁铁吸引,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会生锈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把这些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把这些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物理性质.铁具有延展性这种性质,因此,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拉成丝的变化.因此,性质决定变化.

好,现在考考大家,判断一些变化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

现在同学们能判断钓鱼岛上的天然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变化了吗?文段中哪些文字描述了天然气具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分类思想的渗透,并且在变化和性质知识点的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过渡,在性质的分类中,都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来表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后在结课时能首尾呼应,以钓鱼岛中的天然气结课,不仅评价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最后“让老师深深体会钓鱼岛是中国的宝藏,而你们是中国的希望.”将本节课推上了一个高潮,情感和知识得到升华.

[BP(]4课后反思

4.1生活热点,重视引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用钓鱼岛引课,因为时下(2012年)最热门,最敏感的话题就是钓鱼岛,而有一位学生把他的爱国情绪体现在他的校服上,他在校服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钓鱼岛是中国的!”正因为如此,我相信当我出示钓鱼岛图片时,学生一定会沸腾,这样的沸腾,不仅在教学一开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是笔者需要的,也是学生需要的!因此,这样的引课,在最后市公开课时,效果显著!

4.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构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本课例探究过程的教学,教师给学生[JP3]自己探究的机会.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成功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4.3贴近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教学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运用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引课和结课中的钓鱼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变化,蜡烛的燃烧等等,对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容,原本源于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例子、习题、探究的内容均来自于生活,不仅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4.4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人,利用学生资源,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而言,同龄伙伴的影响远远超过成人对他们的影响.以此,笔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个别回答的方式,点亮一盏“灯”,用学生教会学生,照亮一片人.同时始终与学生保持交流和对话,重视组织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让学生从做中学,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碰撞出教育的智慧火花,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4.5整个课堂教学渗透分类思想,上升知识高度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分类的思想,学会分类的方法,揭示分类思想的本质,从而自觉合理的运用分类思想解决相应的科学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中,有意识地分阶段渗透分类思想.从一开始利用生活中普通物质发生的变化,进行分类,到蜡烛燃烧时一系列现象的分类,最后到铁棒性质的分类,逐步渗透,启发诱导,适时揭示分类思想的本质,让学生体会物质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一一研究,将无法穷尽,但可以寻找共性,进行分类研究,并且感悟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篇5:浅谈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能

1、工会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是 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是会员和职工利益 的代表。

任务:中国工会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过程, 发 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工会在企业、事业单位中, 支持行政依法行使管理 权力, 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与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 保障职工 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事业的发展。

2、工会的地位: 工会的地位是指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占的位置。①工会在国家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工会主要是作为社会政治团体发挥作用。②工会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集中体现在劳动关系中工会是劳动者合法 权益的代表。

③工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主要是指工会在现实的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影响 力的声望。

④工会的法律地位。工会的地位反映到国家法律中, 就成为法律地位。我国 第一部《工会法》颁布于 1950年。成为我国社团组织的第一部法律。《工会法》 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其层 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3、工会的职能。

工会的主要社会职能是: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 会的基本职责。

主要包含着以下一些具体的业务职能。

一是经济建设职能, 即吸引和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努力 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的职能。工会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并不是直接去组织企 业的生产经营,而是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比武、技术协作、技术 攻关、合理化建设、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来吸引职工群众参加企业 的生产经营管理, 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发展经济上来, 其直接目 的是维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

二是参与监督职能, 即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参与企 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 检查监督国家有关职工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职 能。这项职能是社会主义国家赋予职工群众的一项民主参与、监督权利。工会参 与管理不是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企事业单位, 而主要是以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为目 的, 通过参加有关机构和会议、调查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以及基层职工代表大会 等民主渠道, 参与立法, 参与政府涉及职工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 参与企 事业单位重大事项、问题的决策。

三是调节劳动关系职能, 即代表职工参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协调处理, 保 护职工劳动权利的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工会的这项职能已越来 越突出。工会调节劳动关系有多种形式和途径, 主要是参加地方各级劳动争议仲 裁机构的工作, 负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指导帮助职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等。

四是生活保障职能, 即关心职工的生活福利、劳动保险、劳动就业及女职工 特殊利益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工会的这项职能, 完全是为了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 利益。生活保障职能的具体内容很多, 如职工生活福利工作方面就包括了职工集 体福利事业和职工生活服务、困难补助、互助互济、职业介绍、疗休养等。五是思想宣传职能, 即向职工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开展职工思 想政治工作的职能。其具体内容根据各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来确定。工会履行思想 宣传职能, 与党组织不同, 其显著特点是着重于提高占工人阶级绝大多数的中间 和后进的职工群众 的思想政治觉悟,主要采用群众活动和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六是职工文化职能, 即开展职工文化工作, 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需求, 提高 职工道德水准和科技文化素质的职能。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 训以及文学、文艺、体育、图书阅览、文化休息等职工业余文化娱乐的诸多形式, 还包括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的管理等。(学校篮球队的成立

七是组织建设职能, 即在企事业、机关单位发展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 最大 限度的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的职能。组织建设职能, 是工会的一项基础职能, 旨 在保证工会其他各项具体职能的实现。

八是对外联络职能, 即同国际工会联系与交往的职能, 旨在加强交流, 吸取 和借鉴国外工会的经验与教训, 增进与各国工人阶级的友谊。这项职能主要由全 国总工会和省级地方工会承担。

九是财务管理职能, 即依据 《工会法》 收管用好工会经费的职能。工会经费 是工会其他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强化工会的财务管理, 改 革工会的财务管理方式,已提到各级工会的重要议事日程。

4、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工会法》对工会权利和义务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1代表权,即工会是作为职工具体利益的代表者的权利,有代表职工与 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2维护权,包括工会有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的权利;对企业处理违纪职工, 有提出意见的权利;参加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和仲 裁的权利;为职工提供法律支持、帮助和咨询服务的权利, 如企业侵犯职工劳动 权益的, 工会可以提出意见调解处理, 职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工会应当给予支 持和帮助;(3参与权,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 权利,如工会参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起草;参与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参与研究制定工资、物价、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重大政策、措施;参与停工、怠工事件的调查处理等。

(4监督权,包括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进行监督的权利;对企业的劳动 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状况提出意见的权利;监督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 管理制度的权利。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工会即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 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所以, 《工会法》在规定工会享 有广泛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工会必须履行的义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项:(1协助政策开展工作,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支持企业行政依法行 使管理权,提高经济效益的义务。

(2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经济建设的义务。

(3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素质的义务。

篇6:浅谈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能

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文化馆具有综合性、普及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基本性质。文化馆以文艺创作、组织活动、文艺培训、基层辅导、组建业余团队为主要功能。社会职能

我认为,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文化馆亟需解决以下矛盾:

(1)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所面临的经费短缺的矛盾。文化馆是公益性群众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它主要以社会效益的形式体现而不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政府成为其经济来源的主要提供者。如重大节庆、文化下乡、群众性广场文艺的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村镇活动、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整理等。

(2)计划经济下长期形成的落后的行政文化观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要成为资源并按市场规划要求获得双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权利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文化馆的工作都是行政文化的性质,它的一切工作实际上是在上级行政指令中完成和实现的,但社会发展到今天,行政文化对办好文化馆的工作、对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显然存在一定的距离。现在的文化应当是以一种资源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文化馆作为文艺的创作、传播、培训三位一体的事业机构,它首先应掌握和使用大众资源,让其最大化地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旧的文化管理模式和“十七大”要求文化体制创新之间的矛盾。如何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文化馆各专业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各专业特长发挥、专业人员能进能出的良性的竞争机制、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是文化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化馆是文化的创作、传播和培训机构,有自身的特殊性。文化馆必须从行政管理的模式下分化出来,建立一套现代的、科学的、适合文化特点的管理模式。

(4)文化馆人员固定化和专业人才的市场配置之间的矛盾。文化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很小,只要你进了文化馆的大门,不管你有用还是没用,不管你能力大小,都像进了“保险库”一样,能进不能出。但文化馆是一个文艺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是地方文化的门面。

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文化馆目前应该抓好以下几件具体工作。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文化人学习业务较主动,学习理论的积极性相对不够。文化馆是弘扬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学习“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职责。2)抓好文艺创作,多出优秀的精品力作。3)创新我们的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艺术来说,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没有创新,我们的艺术就没有活力;没有创新,我们的活动就缺少对群众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文化馆在小康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馆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全民所有制机构,是发展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和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活动场所。在改革的过程中,在如何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如何统筹规划,是摆在文化馆面前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利用文化艺术形式、借助宣传教育、组织辅导、举办活动、文艺创作、理论研究,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全面发展。

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已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文化馆作为“国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把握好公益性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心工作提到日程上来,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为繁荣城乡文化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起到发展龙头作用、阵地与桥梁作用,是文化馆必须面对的课题。(1)文化馆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最繁荣的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思想文化观念也随之多样化,群众文化由过去的“教育型”转化为“休闲与消遣型”。特别是大众传媒的高层次发展,花样翻新的节目迎合着人们的口胃与需求,这就对文化馆的工作提出了高的要求。再者,在市场经济中,免不了社会上不良东西招引群众,污染社会风气,甚至危害社会环境,使部分群众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如黄、赌、毒、偷、抢等,这又是对文化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正确地舆论引导人,以健康的文艺节目教育人,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人,来抑制不良风气的侵袭,这就是奔向小康社会的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加强管理、提高人才素质的修养

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对艺术品味的追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文化馆利用人才优势,及时创办和培训自己的队伍,发掘艺术人才的潜力,其内容涉及书法、美术、舞蹈、乐器、影视表演及创作各种文化剧本等,通过培训,提高队伍的艺术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各门类艺术人们以点促面,辐射社会各阶层,促进本地区的群众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不同程度弥补群众文化活动中人才的短缺现象。应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拓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从而推动在市场经济下的小康社会的发展。

(3)为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文化发展以及现代群众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只有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纵观历史风云,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已奠定了源源流长的中国文化教育的坚实基础,顺应国情、民情和时代的主旋律是文化发展的根本。文化馆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希望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努力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让群众文化显示出特殊的功能。比如:举办歌咏比赛、舞蹈、戏曲、书法、美术、摄影、剪纸、秧歌、手工艺品、技能大赛等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通过用文艺活动的方式去表达和塑造自然生活中的美。把人们的思想境界引到更高阶段。使这些有益的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中起到规范、引导和教育的作用。群众文化事业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必须把群众文化事业提高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的本质特征。群众文化事业的根本方向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的根本任务则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篇7:浅谈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能

基层工会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那么,基层工会组织的职能该如何定位?作用该如何发挥呢?笔者试就此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新《工会法》赋予了工会“参与、维护、教育、协调”四项社会职能,基层工会工作也要围绕这四项基本职能,找准定位,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一、参与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入手,为职工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我们往往只把工会看做是为职工申冤的舞台,而很少把工会看作是职工发展的舞台,这不仅是认识上的错误,同时

也是工会自身过滤工作的缺失。基层工会要充分发挥参与、监督的职能,为职工积极参与管理、发挥聪明才智、展示自身能力、实现成长进步搭建平台。

(一)落实厂(队)务公开制度,提供职工知情的平台。厂(队)务公开是在新时期进一步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内在要求。为了保证公开的效果,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定期公示机制,增加单位财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消除职工的思想猜疑,避免矛盾的隐性发展和激化。二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重大事情及时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建立职工评价制度,定期评价厂(队)务公开情况。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逐步实现对厂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

(二)落实民主管理制度,提供职工参与的平台。重点关注单位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和利益分配,抓好对关系职工切实利益等重大决策的审议建议权、评议监督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推荐选举权。充分利用职代会这一有力的民主管理形式,组织职工讨论和酝酿。特别是在涉及单位生产经营方针、长远发展规划、重要资金支出、管理制度修改、工资奖金分配、员工基本权益等重大问题上,规范议事程序,主动参与决策。

(三)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提供职工展示的平台。围绕单位经营难点和管理,广泛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和“金点子”评比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使职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进一步激励和调动单位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职工的聪明才智和价值取向融入单位企业管理之中。

二、维护从尊重职工、关心职工入手,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各级工会的基本职责,关系到工会组织的生命力。基层工会更加贴紧职工,是企业职工各种矛盾的最终承载者和直接解决者,基层工会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真正融入职工群众之中,了解职工的所思所虑,关心职工的喜怒哀乐,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设身处地为职工办事,才能够把广大职工更好地团结在工会的队伍中来,才能被职工当作“知心人”、“贴心人”,赢得职工的信赖,发挥自身的作用。

基层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在工作中坚持以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必须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内容。三是凡事多从实际和职工意愿出发,了解职工的意愿和要求。具体做到:一是加大源头参与力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层工会组织要发挥源头参与的优势,把握时

机,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倾听职工的呼声,并拿出积极有效的建议、意见,通过工会负责人参与各项政策、措施的制订,从源头上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是加大劳动保护监督力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着力维护好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及工资、奖金、生活福利和社保等方面的权益。三是加大对职工具体利益的维护力度。如职工的政治进步、身心健康、婚丧嫁娶、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女职工的计育、生育、哺乳期的保险、福利等权益,包括职工家属下岗、子女就业难、家中有重症病人以及帮扶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等实际问题,这些工作是最切合职工的生活实际,直接关系到单位职工的安定团结和单位整体工作的有序发展。在维护职工物质方面权益的同时,基层工会还要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职工精神文明的需求。

三、教育从培训、引导入手,努力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工会的教育职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术教育。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职工对提高素质、自我发展有着强烈的愿望。具体表现为:一是认识到因掌握的技能跟不上生产工艺技术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二是不满足现有岗位,对储备转岗、并岗技术的愿望强烈;三是为适应“一岗多能”、“岗位合并”、“一岗多证”而提高素质的愿望强烈。

职工发展愿望的实现,正是企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基层工会在抓职工素质教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既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又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还拥有一定规模的文化阵地,这些优势为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提供了可靠保证。基层工会组织要始终把提升职工素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计划,确保组织与实施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形成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先进光彩的良好风尚与环境氛围,引导职工与时俱进,做新型劳动者。二是坚持开展日常“岗位练兵”和“技术练赛”活动,通过“老带新”、“结对子”等职工喜闻乐见、自愿参与的形式,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促进共同提高。三是坚持职业道德、法制法规教育,培养职工健康的兴趣爱好,规范职工日常的文明行为,增强职工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职工主动变“他律”为积极的“自律”。四是建立相对刚性的考核激励机制。基层工会的教育职能能否取得实际效果,还要有一整套考核激励机制作推手。要进一步量化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对那些学有成效,贡献突出的职工,除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外,还要积极向组织推荐,作为人才使用。

四、协调从融于中心、服务大局入手,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基层工会作为企业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协调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工会要经常了解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便于党组织全面掌握员工群众的思想和愿望,使企业所制定的政策更好地体现职工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二是企业的工作目标确定以后,基层工会组织要根据职工群众的觉悟程度和实际状况,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职工提高认识,使党委决策变成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工会要充分发挥好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的功效作用,及时、主动地调节好职工与职工之间、职工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天时”的机遇,“地利”的优势,“人和”的环境,做到各种关系和谐发展。一方面,督促企业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开展“暖心工程”、“爱心工程”、“手拉手工程”、“送温暖献爱心工程”等救助活动,解决职工后顾之忧,让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开展“比、学、赶、帮、超”、立功竞赛、“工人先锋号”、“四优班组”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以企为家、同舟共济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广大职工学钻技术、岗位成才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广大职工拼搏进取、奉献企业的主人翁作用,引导和激励职工立足岗位技术创新、生产创效、管理创优,自觉地为实现企业中心工作献智献力。

篇8:浅谈文化馆的社会审美教育职能

一、人际和谐: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和文化馆社会职能的价值追求

和谐社会的核心直指社会主体间的协调、平等、共生共荣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和谐思想有十分精到的论述。《中庸》说:“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意思是指, 按照正确的方法, 可以达到天地万物各安其所的理想境界, 即实现多样性的统一。我们今天提到的和谐社会, 应是社会各种要素相互协调, 结构合理, 运行有序, 各得其所的社会。由于社会是人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因此社会的和谐, 归根到底是人的各种关系的和谐, 即人际和谐。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 但人之所以为人, 关键在于人的意识、精神和情感。所以, 和谐社会不仅在于物质意义, 更在于精神意义。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是政府设立的文化馆长期以来社会审美教育职能的价值取向。文化馆实施的社会审美教育, 就是通过“以文化人”, 使人达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身心愉悦和人际和谐的目的。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向, 是关注人的终极追求, 即丰富物质基础上的精神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 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与文化馆社会职能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 都关注社会主体之间关系的和谐。

二、文化馆的社会审美教育职能是“审美的生存”的充分必要条件

孔子说:“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一个君子的培养通过学习诗歌等文学作品得到知识的启发, 通过礼仪的学习塑造人格品性和道德规范, 但最终成为君子要凭借音乐教育。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也提出了审美教育的综合中介作用, 认为美是真与善的桥梁。席勒则强调艺术的“公共特征”, 即艺术发挥着交往、建立同感和团结的力量。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 审美教育能够解放人的本能欲望并使之升华, 能使人发现宇宙人生诸多新鲜有趣的东西而使生命充满活力, 使人从“自然的限制”中超脱出来, 脱离低级趣味, 达到比较高的人生境界。这些中外哲人关于人我关系与品性修养的论述, 十分明白的揭示出一个共同的规律:获得形成人际和谐所必需的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 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对社会生活主体实施审美教育。而高尚的道德人格是“审美的生存”的内在前提。这就构成了由“审美教育→高尚的道德人格→审美的生存”这样一个内在关系。没有审美教育的支撑, 和谐社会要呈现人的“审美的生存”, 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 引导和培养社会生活主体形成正确的审美世界观的过程, 必然是一个经由审美教育的过程, 即通过审美教育来传播和培育高尚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人格。

必须指出, 这种审美教育, 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法全覆盖的。它的受事主体是全社会所有公民, 因此它需要一个不受对象限制的、面向全社会的专门的文化传播机构来实施社会审美教育。而政府设立的文化馆正是承担这一历史任务的文化传播机构。这是因为, 一, 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主体主导职能机构, 它所从事的群众文化工作就是借助文学艺术手段来陶冶人、帮助人们在文化的熏陶中实现自我完善;二, 我国文化馆发展史告诉我们, 实施社会审美教育是文化馆始终坚持的社会职能;三, 文化馆的文化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公民, 不受年龄、学历、职业、身份等条件限制, 凡是愿意享受、参与文化艺术的公民, 都可以在文化馆获得自身价值实现。所以, 文化馆正是社会审美教育, 培养和谐社会“审美的生存”的人的同质同构的文化传播机构。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 培养“审美的生存”的人, 是文化馆社会审美教育职能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最终的价值归宿。这是当代中国赋予文化馆社会职能的新内涵。

三、培养“审美的生存”的人:文化馆社会审美教育职能的新内涵

面对时代的召唤, 文化馆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调整和丰富“社会审美教育”职能的内涵, 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发挥国有文化事业主体主导作用, 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需要文化馆迅速完成文化自觉, 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引导群众实现生活艺术化。

(一) 文化馆的文化自觉

文化馆的文化自觉, 是文化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能否真正担负培养“审美的生存”的人的结构性条件。作为主体主导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 文化馆必备具备的对群众文化需求的分析、选择、诱导能力, 是其完成文化自觉的前提。因此, 文化馆在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的文化自觉, 一, 必须具备对自身职能的与时俱进的表述能力, 不断丰富职能内涵;二, 自觉提高专业化水平, 增强文化服务能力;三, 建立更加开放、多样、互动性强的群众文化活动机制和创新机制。实现了上述文化自省和应对准备, 文化馆就能准确把握趋势,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

(二)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当“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在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 表现出种种弊端之后,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就日益凸显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以注重道德教化, 强调协和人我的处世态度, 关注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天人合一”等精神力量, 不断吸引着西方世界正在反思的目光。我们建设和谐社会, 要求我们吸取西方现代化的时弊教训, 弘扬中国哲学和谐、平衡、稳定的特质, 共同参与美好生活的建设。因此。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增进民族认同, 提升道德自觉, 是文化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自觉坚持的社会职能。

(三) 引导生活艺术化

上一篇:天津英语作文下一篇:纪委书记谈严以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