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2024-07-12

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富强学校2013.5

随着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我们在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收到一定的实效。现将本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及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首先在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实施方面:

(一)工作思路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落实校本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制定计划,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二)主要工作

1.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

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要求,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学习,认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依据;明确校本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知晓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念及意义。进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2.精心准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我校认真研究,转变观念,挑选精英、骨干人员,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立了以姜校长为组长,以刘校长、冯主任为副组长的研发小组。

3.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确立校本课程的内容,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我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本位)。于是,我校适时结合实际,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认真研究,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计划。

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来学校的各种设施建设日渐改进,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各类教师人才俱全。从学生角度看,有特长的学生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于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经过认真考察,精心研究,最后确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内容为艺体类的课程有:葫芦丝、巴乌、剪纸、乒乓球、速滑,学生德育、安全方面有:学生安全常识、团结友爱教育学生对这些校本课程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校中又有相关的教师能承担起这些课程的实施。

在确定好校本课程的内容后,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又对其具体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制定了《校本课程计划》,并指导部署确定相关人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4.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具体过程

(1)组织教师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学生实际,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在确定校本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承担该课程的教师。艺体类由我校音乐教师杨文斌老师负责。成员有:纪亚梅、郭瑞梅、王彦峰、郑蕾。每周一、三下午第六节课。一二年组主要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三-五年主要对学生安全教育。全部由班主任负责。周五下午第六节课进行。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选取必要的、有参考价值的知识理论,编制成对学生、教师可用的教学资料。另外,在教程开发过程中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爱看、乐学。

(2)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调控指导。

校本课程作为课改的新生事物,又是学校自行选择和开发的课程,刚一实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家长会提出一些疑议,甚至遭到反对;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合理,影响实效等等,这时学校有必要给予指导、帮助。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校本课程对学生来说,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校选择校本课程无论是剪纸、葫芦丝、巴乌,还是乒乓球、速滑,都能唤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精心的设计,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程设置中,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4)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教法灵活多变,使学生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讲,动手练,再讲,亲身体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多的特长生不断出现。

(5)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实施到一阶段时,学校适时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举办学生剪纸作品展,艺术节上展示学生的巴乌、葫芦丝演奏,多次参加市区组织的速滑比赛,极大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热情,同学们积极参加,尽显自身风采,使同学们的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水平显著提高,把校本课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哀叹。

(三)我们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我们在不断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体现在:

1.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2.个别同学思想陈旧、保守,对开设的校本课程毫无兴趣。

3.有的同学只适应接受性学习,学习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准备在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扩大校本课程的门类,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

2.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尽量加强课程间的联系,更好的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增强实效,帮助学生改变思想认识。

4.采取更为灵活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地方课程的实施方面:

(一)严格按照新课程计划开设课节,不占用及挪用地方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二)加强对地方课程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尽心尽力搞好地方课程的教育工作,及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保证地方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四)建立地方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五)在实施地方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更新。任课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地方课程的内容。

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这方面活动的开展。

总之,在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我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我们将充满信心,不断努力,让我校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更具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校园百花齐放。

篇2: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改革,贯彻落实《贵州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建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目标:

1、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 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4、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5、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打造系统的校园文化,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组织保障:

1、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验作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予以指导和调控。

2、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与实施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学校特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

3、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各年级的课程计划形成建议并组织反馈;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建设新型课程资源。

4、学校有完善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定期交流研讨,全面落实学校各级教学任务。

三、课程设置•校本课程:

(一)开发原则:

1、实效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

2、互补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二)开发目标: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3、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的内容类别:

1、古诗经典诵读。选编部分优秀古诗词和近代优秀诗文,利用小学阶段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强化记忆,以增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2、普法礼仪读本。目前国家凸显依法治国的理念,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无论是对学生的自我保护,还是培养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自觉守法、用法的意识都非常重要。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孩子做文明学生的良好习惯。

3、抗震救灾读本。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留给国人许多血的教训。其中之一就是在灾难来临之前,如何让人们有所察觉,了解相关的地震方面的知识就尤为重要;同时在灾难来临之时,如何让学生能够尽快逃生,尽量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更为重要。

四、课程设置•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科目及设置

1、一至三年级开设探究活动课程,四年级开设感悟民族精神,五年级开设领略传统文化和课科学发展观课程。

2、通过积极开发地域资源,促进课程整合拓宽学生视野,反映地方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母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方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

3、按照课程设置标准的要求设置课时。

五、考核评价

1、教师评价。主要形式是检查和实地听课:一是检查教师的备课是否体现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学科特点;二是实地听相关教师的课,检测课堂教学是否符合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看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充分调动;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得如何。从而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2、学生评价。主要是通过平时的表现和形成性检测相结合。一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状况,过程记录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进行记录;二是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三是看学生书面考试或考察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学生该课程的分值。

篇3: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语文学科从呈现形式上说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笔者尝试开发“甘南乡土文学”校本课程, 是对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衔接与扩展,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 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校本课程既是文学鉴赏读本, 又是文化素养读本。

一、开发构想

(1) 开发基础。甘南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即青藏高原和中原大地的结合部, 它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藏区的主要通道, 是内地与藏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是安多藏区的政治文化中心。甘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为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学, 提供了特殊的生长环境。而丰富多姿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活动, 更给甘南文学增添了无穷的创作素材, 特别是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民间艺术, 使得甘南文学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和资源优势。

开发“甘南乡土文学”校本课程意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发展学生的文化潜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全面形成和发展。

(2) 校本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师应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 发挥优势和特长,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积极开设选修课, 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甘南乡土文学”校本课程标准主要由阅读部分、作者简介、思考探究三部分组成。其中专题内容包括:甘南乡土文学概论;王小忠、敏彦文、丹真贡布、花盛诗歌选读;完玛央金、李城、瘦水、陈拓散文选读。

二、实施途径

(1) 课程实施前的师生准备。在校本课程实施前, 教师下发了“甘南乡土文学”调查问卷, 了解学生对甘南文学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当地文化的了解状况。参考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编写课程计划, 收集资料, 撰写教材, 制作多媒体课件, 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前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是填写“甘南乡土文学”调查问卷, 增加对甘南文学的了解;回顾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撰写令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本地民间故事。二是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网络、报纸、书籍等途径收集有关甘南文学的资料。

(2) 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最近30 年具有代表性的甘南乡土文学作品、作家。主要选取了王小忠、敏彦文、丹真贡布、花盛、完玛央金、李城、瘦水、陈拓等人的诗歌或散文作品。如王小忠原在甘肃省临潭县第三中学任教, 同学们非常喜欢他的语文课, 他于2012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出版了诗集《甘南草原》《小镇上》、散文集《风雨中的灯盏》《怀旧三十年》。他的诗作与学生的距离很近, 能培养大家学习语文的兴趣。

(3) 合理开展课堂教学。“甘南乡土文学”校本课程分为九个专题, 主要采用“阅读—作者简介—导读—思考与探究”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如专题之一“花盛诗两首”, 先阅读花盛的诗《早晨:跑起来》, 然后是作者简介:花盛原名党化昌, 系甘肃省临潭县石门乡中心小学教师, 他的诗总是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一种深刻的痛感与和谐幽静的美感, 波澜不惊的超然风骨。接下来是导读:这是一首少见的单纯、阳光、活力四射的诗, 诗的意象单纯、情感单纯、意境单纯, 单纯到了明亮的程度。而后设计了思考探究题,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4) 实地访谈考察。在“甘南乡土文学”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们充分发掘本地课程资源,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 走近作家 (诗人) , 实地访谈他们。学生通过访谈, 亲身感受甘南文学的独特风格, 提高了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5) 展示学习研究成果。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让学生办“甘南乡土文学”板报, 主要包括对甘南作家专题访谈板报和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板报, 并在学校橱窗张贴宣传;二是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会。

篇4: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传承着我们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它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并代代传承。语文学科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它从呈现形式上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从2014年3月开始,临潭一中开展了“校本课程‘临潭民俗文化的开发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民俗文化”的补充与扩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开发构想

1.开发基础

临潭县地处祖国大西北甘肃南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会处,是一个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的县。这块史称“西控番戎,东蔽湟陇”、“南接生番,北抵石岭”的战略要地,创造了民族融合、商贾云集、商贸繁荣、茶马互市的独特历史文化。这里有磨沟齐家文化遗址、有“劳绩与郑和亚”的侯显、有已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万人拔河”活动、有蛮声海外的洮州花儿、有艺斋瑰宝洮砚、还有独具魅力的江淮遗风……

开发“临潭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意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形成和发展。

2.校本课程标准的制定

“教师应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临潭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专题内容、梳理探究、相关链接三部分组成。其中专题内容包括:洮州卫城与《洮州赋》,新城端午节龙神庙会文化,临潭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巨龙流动闹元宵——临潭万人拔河,西北之魂——洮州花儿,艺斋瑰宝——洮砚,独具魅力的江淮遗风,临潭李氏家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洮州八景”。梳理探究包括:探究本地端午节龙神庙会文化,考察陈旗磨沟齐家文化,考察洮州花儿,探究李氏家族文化,走进临潭民间歌谣等。相关链接包括:临潭民俗文化节,洮州花儿,四大名砚,江淮遗风,洮州八景等。

二、实施途径

1.课程实施前的师生准备

在校本课程实施前,教师下发了“临潭民俗文化”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县民俗文化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当地民俗事象的了解状况。参考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模块编写内容,收集资料,撰写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前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是填写“临潭民俗文化”调查问卷,增加对临潭民俗事象的了解;回顾高中语文“中国民俗文化”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撰写令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本地民俗故事。二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报纸、书籍等途径收集有关临潭民俗文化的资料。

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给学生临潭特有的民俗文化,如专题之一“临潭万人拔河”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明朝临潭驻军中开展的强身健体的“教战”活动,此后流入民间,成为民间“占年岁丰歉”的一项民俗活动。该活动于每年元宵如期举行,是世界上绳子最重(8吨)、长度最长(1808 米)、人数最多(近十万人同拔一根绳)的比赛。该活动于2001年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洮州花儿是在临潭地区汉、回、藏各族人民传唱了数百年的民歌。洮砚与端砚、歙砚、澄泥砚并称为中华四大名砚,洮砚石料出产于洮河流域,有“洮河石贵双照璧,汉端溪歙砚无比色”之美誉。洮州八景之一“石门金锁”横亘与迭山,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1938年考察临潭时曾为迭山石门赋诗一首:“雪压南山是叠州,石门金锁望中收。白云锁住石门里,添的雪山几个丘。”

3.合理开展课堂教学

“临潭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分为九个专题,主要采用“问题——阅读 ——课堂探究”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即先以问题引入新课,如用“你从哪里来?我从南京来,你带的什么花儿来?我带的茉莉花儿来。”临潭没有茉莉花,但几百年来,为什么人们传唱着这首江南民歌?引入“独具魅力的江淮遗风”这一学习内容,然后阅读校本教材,课内探究江淮遗风犹存的临潭女性服饰特点、临潭“白墙青瓦”的江淮风格建筑等,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4.实地参观考察

在“临潭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掘本地民俗文化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实地参观考查民俗事象。“端午龙神庙会”在新城举行,距学校100多米,考查方便。“李家坟遗址”(200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洮州卫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都与临潭一中近在咫尺,带领学生参观方便。“万人拔河”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在县城举行,学生都比较熟悉。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亲身感受家乡民俗的独特魅力,提高了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5.展示学习研究成果

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让学生办家乡民俗文化板报,主要包括参观考察活动专题板报和专题学习板报,并在学校橱窗张贴宣传。二是组织学生对临潭民俗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6.课程评价方式

由于“临潭民俗文化”为校本选修课程,我们的评价原则是不仅注重目标完成的结果,而且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不仅重视结果的书面形式,而且重视学生内在的收获与体验。根据《临潭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的要求,不安排书面考查,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考勤(占20%)、课堂表现(占50%)、课外作业(占30%)进行。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校本课程‘临潭民俗文化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4] GHB0264】

篇5: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

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

2013年7月

《文明礼仪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至关重要。本课程开发,是基于新课改的需要,也是立足实际、打造文化名校的创新形式。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一、课程开发的社会背景与实施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社会上出现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学生学习成绩期望过高,却放松了对子女思想道德的教育。“小皇帝”和“小公主”心中只有自己,不会尊重和关心他人,违反校规校纪现象屡有发生。我校是新校,地处县城西部,也存在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子女教育投入低现象。根据实际,我校创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根据学生需要、教师特长、学校办学特色等情况,经过多方考察和研究,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礼仪是个人立身之本、国家治理之策,礼仪文化是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又深蕴着美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人生成长启示教育,青少年学生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一条有效可行的德育途径。我校

4、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以便控制课堂,适时调整。

6、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于课堂、校园、街道、社区等场所进行,充分发挥不同场所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礼仪课程”开发过程

1、明确目标。通过礼仪教育,学习礼仪知识,训练规范的举止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友好相处,为全面育人奠定基础。

2、确定内容。坚持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通过骨干老师开发编写、教学实验、检查考核等形式,把《文明礼仪课堂》做为首选校本课程教材,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考虑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相结合、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等事项。

3、联系社会。课程开发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征求家长建议和意见。

4、编写教材。李敏老师编写“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作为开展文明礼仪课程教学的依据,把文明礼仪教育推向深处。

2、家庭礼仪评价方法:每周评价一次,分学生自评,家长评,邻居评,同样分三个等级。

3、公共礼仪评价方法:每周评价一次,分学生自评,家长评,同学评。

4、社区礼仪评价方法:对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分“积极参加、参加、不参加”三个等级。

八、实施“礼仪教育”课程初见成效

学校在“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各方面工作取得长足发展。通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模式已初步形成、特色明显。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校风校貌也发生喜人变化,文明礼貌、尊师守纪、明礼诚信已蔚然成风,从而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高度信赖,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

篇6: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逐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办学自主权创设了广泛的空间,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更加自由的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展台,激发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的极大热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通过校本教研工作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一些成绩,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规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立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的组织协调小组,负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设立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执行实施小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二、以课程开发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科学安排,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流程 1.开发流程即:调查→申报→审核→培训→实施→督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教研组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而后提交《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学校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引导他们逐渐胜任课程的开发工作,最后,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2.实施流程即:选课→排课→上课→考核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周五第七八节(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四、安排教师,实施校本课程

1.《校史在我心中,光荣伴我成长》

对象:高一年段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一年第一学段、第二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一第七节、星期二第七节、星期四第七节授课,计10课时。学习形式:讲座,参观学校校史馆。授课教师:饶文福老师。

2.《趣味数学游戏及其原理》

对象:高一年段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一年第三学段、第四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一第七节、星期二第七节、星期四第七节授课,共10课时,授课教师:黄巧燕老师。

3.《中学生心理健康》

对象:高二年段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二第一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心理健康专任教师钟建芳老师

4.《生活处处有语文》

对象:高二年段文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第二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张小茹老师。

5.《中学化学基本思维方法》 对象:高二年段理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地二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黄伟老师。

6.《论语与人生》

对象:高二年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二第三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林建平老师

7.《闽南文化概述》

对象:高二年段文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年第四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计10课时。授课教师:陈汉馫老师。

8.《航天与物理》、对象:高二年段文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年第四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计10课时。授课教师:骆炎平老师。

五.落实管理,加强监控,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一)评价原则

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是有效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不断发展和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的根本保障。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来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1、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

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等方面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的教育评价制度。

2、评价方式力求多样性和灵活性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数据测量评价与成长记录评价、阶段评价与全程评价、寄语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都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3、评价标准体现主体性和差异性 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出发,研究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教育评价最大限度地产生教育效益。

4、评价过程强调公正性和科学性

以当前最新的学习观和教育新理念为指导,力求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科学手段,认真分析全面、准确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数据,并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努力以一种公正、公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排除任何可能干扰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偏见和歪曲的数据统计,以准确得出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可靠结论。

5、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与创新性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

6、评价工作体现民主性和公开性

我校教师和学生人人都可以以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发展性教育评价全过程。积极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真正让评价的过程成为民主性最大的认同过程。学校和教师定期向学生、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报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认真接受公众的监督。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四、初步的成果与反思

1、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完善了课程框架,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激发了教师的教研意识,教师敢于打破教材束缚,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效果。

3、通过校本课的实施,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了空间,审美意识,健康体魄得以提升。

4、通过校本课的实施打造了学校品牌,我校学生的文学水平与绘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学生书画作品也多次在全国省市、区比赛中获奖。

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为学校特色发展,体现办学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些困惑。

1、现有校本教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教师培训有待加强,人员压力比较大。

2、由于任课教师个人素质发展不均衡,还不能达到以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所喜爱的科目,还存在“紧笼”的现象。

3、学校现有课程编排受限制,校本教材课节与常规市、区要求开齐的科目冲突,没有时间专门安排校本课,只能兼开。

4、校本教材的开发给教师现任科目增大的负担,有的教师身担5――六科的教学任务,备课负担重。

篇7: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9

拉哈中心学校初中部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进展,拉哈中心学校的广大教师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引领下,以创“学习型、研究型”学校为特色的办学思路,争创一流学校的工作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我们遵照国家执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的精神,在开齐、开满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计划和省级地方课程的同时,鼓励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实施。并创编了一些校本教材,现将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以学校为基地,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利用实践――评估――开发――实践的课程开发模式,自下而上进行的。学校开发了六门个性化的课程。其中一类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如利用我校语文教学特色――课前五分钟演讲诵读活动,思想品德课的语文化及演讲和辩论活动;美术课的课前五分钟硬笔书法训练,音乐课的每周每人一首歌活动,数学、英语学科开发拓展的校本课程《趣味数学》《英语日常用语百句》。第二类课程是学校自行设计开发的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以活动小组的形式,每两周进行一次,由校本教材开发的教师组织实施开展活动。

(一)、现状分析,课程论证。

为了达到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今年我们在总结上一年度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思路,教师讨论提出了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并把课程的开发目的、意义和项目报课题开发领导小组,经过讨论论证后,征求学生意见。

(二)组织与实施,编写课程纲要。

2006年6月,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讲座,闵海泰副校长做了校本课程开发动员工作。首先,教师提出申请,全校50多名一线教师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提出申请,最后经过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考核、批准,其中包括班主任在内的25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校本开发的途径有学校集体主编的《创新学习方法》,有改编的《古诗词欣赏》《趣味数学》《物理科技小制作》《历史人物与成语》《齐齐哈尔市地理》《素描》《汉字书写技术》等。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有教材、活动方案设计、光盘、资料包等。校本课程的类型既有学科拓展又有学科整合。

(三)教师开展,学生选题。

本学年度,我们在实施校本课的过程中仍是以选修课的方式,以活动小组的形式组织实施,校本课间周一次,利用周三、周四的第八节课统一时间同时实施校本课。学生自主选课,并在班主任的协调下,我们对各班选课人数有一定的限制,以防止学生将目光的焦点都集中在某一课题上。2006年12月末校本课实施结束以后,我们请学生对校本课的开设进行了评价和征求意见,初评了最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教师,学校给予了精神上的奖励。这样,学生选题既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空间,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进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提高教学效果。

2006-2007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我们校本课的教学也接近尾声。一年来,在广大教师的辛勤努力下,校本课教学也取得丰硕成果,由班主任负责实施的创新学习方法的渗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网络学习等方面有了大的进步,推动了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进程,较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理念。丁明海老师的《古诗词鉴赏》有一定的文学造诣,深受学生喜爱,激发了学生热爱文学的兴趣和诗歌创作热情,涌现出一批文学骨干,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已整理出一本诗歌专集,共收录学生佳作

篇。美术教师李鑫同志,自编汉字书写讲义,实施校本课,一度颇受学生青梾,选课学生人数多,且多能持之以恒,在李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校钢笔书法技艺突飞猛进,大有提高。目前他组织的“超级楷模”大赛,已拥有金牌会员

名,银牌会员 名,铜牌会员

篇8: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一、要明确农村学校开发和实施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开发地方历史文化的校本课程, 要以当地的历史文化为依据, 从沧桑岁月、地理人文、民俗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名人等方面来开发和实施, 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 以作为校本教材。

一是为了满足农村学生的学习需求, 解决农村学生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树立新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意识。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有助于开发与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课程资源, 使教师提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二是为了针对学校实际, 充分发展兴趣和特长, 让个性化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在课程开发中, 既要突出新课程改革理念, 又要体现浓厚的“家园味”“家乡气”“家园情”, 使教师树立起家园文化和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 以便创造性地应用地方历史文化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的新课程观, 从而不断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 让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三是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深化、扩展。实施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实质上就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一次提升, 一次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 可以明确学校独特的办学方向, 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课程观。从开发到利用, 让师生参与进去, 扩大视野、增强能力、激发兴趣、减负增效。

四是为小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有助于小学生知悉家乡的过去, 了解家乡的现在, 展望家乡的美好未来;有助于小学生缅怀生于斯长于斯的先民, 感慨继承家乡的今人, 为他们在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与繁荣的经济而自豪, 从而激发起小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二、要明确农村开发和实施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 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发。 (1) 沧桑岁月, 介绍本地的发展及名称的来历, 人口、古迹、古道、战事等内容。 (2) 地理人文, 介绍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胜景。 (3) 民俗文化, 以地方传统节目, 社会礼仪、饮食、民俗为主要内容。 (4) 文学艺术, 介绍地方戏剧、木雕、剪纸、荷包、刺绣、歌谣、谚语。 (5) 历史名人, 介绍当地有史以来, 在军事、政治、文学、学术方面有贡献的仁人志士。

三、要明确开发和实施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必须以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基础

校本培训是在校本课程小组的总体规划和指导下, 开发人员确定后, 以学校为主要阵地, 分工负责采集编撰。在开发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本校所有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它以教师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 以培养和提高本校教师完成校本课程的编撰、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能力为目的。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体现, 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最便捷的方法。周密的安排, 严格的规划可保持校本培训工作有效延续, 并结出丰硕成果。扎实的基本功, 丰厚的自身底气, 是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前提;不断吸收营养, 催生自己, 是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必备因素;搜集整理, 实践检验, 完善修定是校本课程的必然过程。只有具备这些要素, 才能实现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比翼齐飞的格局。

四、要明确农村开发和实施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的思路方法

1.文献法。利用多种媒体检索、查阅大量资料文献, 摘编“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并组织教师学习研讨, 形成对“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的本质、特点、内容、形式以及现代教学理论中一些重要观点的正确认识, 让开发和实施的过程成为全校教师理论学习和理论提高的过程。

2.调查法。通过走村串户, 探源头访名山, 寻老人问事迹, 进镇府查资料, 梳理出相关资料, 为制定各自的目标奠定基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征求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完善、修正开发方案, 力求形成简捷、有效的课程结构体系。

3.经验总结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和提炼出目前农村学校课程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的需求, 深入挖掘其内涵, 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地归纳、提炼, 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4.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典型经验的总结提炼和验证推广方面, 研究与开发校本课程活动紧密结合, 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验证, 在验证的同时予以推广, 在推广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使“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得到科学总结和初步展示。

5.个案叙事研究法。试图透过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个案分析, 反思得失, 总结成功的经验与理性认识, 为开发和实施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 以推动校本课程深入研究, 取得实质性成果。

五、要明确农村开发和实施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的设课和评价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要根据校本课程的性质。校本课程可以采取分散设课的方式, 也可以采取集中设课的方式。分散设课, 可以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交叉排课;集中设课, 可以集中在某一天的某一节所有班级全部开设校本课程。相比较而言, 集中设课比较方便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估。

关于校本课程的评价。第一, 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不断进行调度和交流, 使开发的校本课程尽可能规范和完善, 对开发的校本课程要进行评价, 对开发的精品课程要进行奖励, 同时要建立长远的校本课程开发补充和完善机制。第二, 对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要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可以分别进行, 同时对典型经验做法要及时推广, 好的作品成果可以进行展览。第三, 对学生的评价, 既要对校本课程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又要将校本课程的评价作为学生学业评定的一部分, 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六、结语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 校本课程内容也有所差异, 正是这差异给了学校自由创造的空间。农村学校要不拘一格, 以新颖别致、千姿百态的形式出现。

摘要:农村学校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拥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这是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强大后盾和不竭源泉。要从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内容、教师的校本培训、思路方法以及设课和评价等方面去开发和实施。

关键词: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参考文献

[1]钱梅娟, 朱莉萍.《在小学生中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方法与策略》开题报告[J].安徽基础教育研究, 2015 (1) .

篇9: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研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01

惠东县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既有奇峰异石,又有海湾沙滩;既有名胜古迹,又有现代文明文化,景点众多,千姿百态,熠熠生辉。惠东旅游资源分布面积达806平方公里,占全县地理面积的23.7%。惠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备集山、海、泉、瀑、岛、江、湖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教师应挖掘利用这些资源,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优化校本课程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地方旅游资源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地方旅游资源基本概念

地方旅游资源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兴趣,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包括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种类很多,例如历史古迹、陵墓、古建筑、古城镇、民风民情、文学艺术等;自然旅游资源有名山、大川、瀑布、森林、草原、海湾、彩虹、夕阳等。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姿的旅游文化。

(二)地方旅游资源特点

地方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①综合性,旅游资源由不同的要素组成。②地域性,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带有地方色彩,存在地域差异。③不可移动性,旅游资源在地域上是固定的,形成了其垄断性。④重复开发性,旅游资源可长期反复利用。 ⑤观赏性,其开发就是挖掘资源中蕴涵的美,使人们通过旅游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功能和价值

(一)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功能

1.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德育

惠东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惠东的高潭镇是我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的所在地,被称为“广东井冈山”,中洞村更有“东江红都”之称,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教科书的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自然“融合”,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现实,产生强烈的真实感、亲近感和认同感,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参观、走访、社会调查等不同形式,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革命志士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现在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进取心。

2.利用蓝色、绿色旅游资源开展环保教育

惠东拥有绵长的海岸线,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绵延数十公里的海湾,是人们观海听潮、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港口海龟湾是亚洲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在综合实践课和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学习,到社会中实践,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能使学生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前导入、课中引用、课后延伸等多种形式,把学生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紧扣地方气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想,爱护大自然,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发掘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惠东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着眼于经济发展,让学生分析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利用古代旅游资源开展历史文化教育

惠东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构成了古色古香的文化景观,创造并传承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创建了古老的人类文明。有效整合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领略这些古文明的同时,了解家乡文化,培育家乡文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产生为家乡发展发愤学习的责任感。

4.利用民俗文化开展审美教育

惠东地区有着悠久的地域文化素材: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体育、民间美术、服饰、传统节日等,整合这些资源开发校本教材进行教学,使学生熏陶于浓厚的历史人文氛围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搜集当地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民歌、渔歌等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能感受渔歌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渔歌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之情,扩大学生感受美的空间,满足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的需求。使其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美感体验,培养审美素养,更能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摆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价值

1.理论价值

惠东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变迁、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为开发研究校本课程提供了广泛的素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开设地方课程特色选修课,使得地方特色课程教学灵活多样,满足教师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地方课程与生活、社会、自然的联系 ,从而弥补新课改的不足。形成了特色教学资源,丰富了地方课程教学体系,为地方课程教学探索一条新路,使地方课程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2.实践价值

通过充分利用惠东旅游资源来开设和实施地方课程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特色选修课,让地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的需求,并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综合能力。探索旅游资源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地域性、探究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学习,到社会中实践。通过参观、走访、社会调查等不同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校本课程与德育、智育、美育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应用价值

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全校乃至全县,将会大大提升我校、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形成特色校园文化,也一定会推动和促进惠东县经济、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策略

(一)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原则

1.因地制宜

各地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地方课程的开发要就地取材,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实施校本课程,需要利用当地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选择学生有兴趣的内容,激励学生观察、调查、探究,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体现地域特点。

2.学以致用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要学以致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为学生提供走向自然和社会的机会,通过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感知生活,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资源共享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的基础条件,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开发研究渠道,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合理优化配置,体现校本课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采用挂图、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

(二)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策略及途径

1.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明确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与国家课程相比,校本课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适应地方和学生的需要。应有效整合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学生的德育活动课程,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生活,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要让学生在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价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现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融合。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完善,学校特色化越来越明显,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主要因素,统一的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学校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情况。课程改革要立足于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增加课程的地方性,把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实到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校本课程,使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特色鲜明。

(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赋予教师自主权,促进了教师角色意识的改变,教师从单一角色转换成多重角色,不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和评价者。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从理论的高度解释自己的实践行为,是理论的构建者、实践者和研究者。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了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丰富提高了知识水平,增强了思维能力,教师教育智慧普遍提高,培养了其现代化教学的能力。

(3)整合、开发、利用地方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掌握的课程,课程资源广泛,凸出学校特色,展示学校形象,利用地方旅游资源,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形成学校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地方旅游资源引入校本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性、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育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开阔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1)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大自主权

开放教学空间,提供给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到旅游景点当讲解员,展示自己的风采;通过参观、访问、做志愿者,完成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增强了合作探究意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带来快乐、丰富其生活,减轻其学习压力,为其人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校本课程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2)营造活动空间,提供展示平台

要结合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学校特色,营造良好的活动空间实施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对各项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成果展示。从学校特色出发,又与创特色学校的建设有机结合,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3)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一致

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在课程实施和使用后,对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助于该课程逐步走向成熟。

实现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和课程各方面的因素,多方面收集信息,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一致,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综合评估,重视发展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进而提出改进的思路,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总之,校本课程的相关评价,应关注过程,更要关注其发展方向,深化和发展教学评价。

(三)地方旅游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途径

1.挖掘人文资源

人文环境的营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人文资源,选择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要点,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引用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多渠道采集信息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资源的共建和利用非常重要,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者、实践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其一,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信息资源。其二,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意识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材案例资源。其三,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采集信息,构建开放性课堂,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建立信息技术专题网站,进行探究活动,搭建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获取大量知识,利用网络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3.筛选、归纳、提炼、编制校本教材

在收集校本资源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筛选资源时,要考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其与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在筛选校本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优势和地方文化的特色,从培养目标、学生需要、学校发展、社会需要几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估,把收集到的文本、图片、音像资料加以归纳,形成校本教材课程资源库。

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落脚点是学生发展,因此,并不是所选的资源都能利用,有些原始的资源只经过简单的整理加工是不能转化为课程的,必须进一步提炼才行。这是地方课程资源走进课堂的关键一步。

在资料相对丰富的基础上,采取选用、改编、新编的形式,按照分工,由主创人员设计编写体例,编写校本教材《绚丽惠东》,共六章。教材编写出来之后,进行仔细的检查校对,编辑排版然后印刷成书,供学生上课使用。

总之,校本课程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学生的个性,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教师和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不断地接受新刺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培养了师生思维的广阔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立足地方资源,彰显地方特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 参 考 文 献 ]

[1]薛静尧.要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学刊,2006(1).

[2]杨思窍.开发校本课程的探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5).

[3]黄甫全.略论教师的课程研制者角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上一篇:电商会议内容下一篇:微商的励志早安心语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