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浙江省供销社2010年统计报表制度》通知

2024-09-04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浙江省供销社2010年统计报表制度》通知(通用8篇)

篇1: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浙江省供销社2010年统计报表制度》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

浙政办发[2010]14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已经省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0年2月21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计划编制和实施规定》,对省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立法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创新,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为加快建设“法治浙江”、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在本内要完成的重点立法项目(31件)

(一)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项目(8件)。

1.为有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预防和减少火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请审议《浙江省消防条例》草案(由省公安厅起草)。

2.为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保障信息安全,提请审议《浙江省信息化条例》草案(由省经信委起草)。

3.为加强航道管理,保障航道畅通和安全,促进水路运输业发展,提请审议《浙江省航道管理条例》草案(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

4.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保障人身健康,提请审议《浙江省爱国卫生条例》草案(由省卫生厅起草)。

5.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请审议《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草案(由省农业厅起草)。

6.为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请审议《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草案(由省财政厅起草)。

7.为推进节约能源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提请审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修订)》草案(由省经信委起草)。

8.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提请审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草案(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起草)。

(二)制定规章项目(23件)。

1.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范政府投资建设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制定《浙

江省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由省发改委起草)。

2.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促进、引导和规范企业投资,保障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由省发改委起草)。

3.为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评标行为,保证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制定《浙江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由省发改委起草)。

4.为加强政府投资预算管理,规范政府投资活动,保障政府投资效益和资金安全,制定《浙江省政府投资预算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起草)。

5.为加强生猪屠宰管理,规范生猪屠宰市场活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修改《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由省商务厅起草)。

6.为有效保护港口岸线资源,促进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制定《浙江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

7.为保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

8.为完善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修改《浙江省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由省建设厅起草)。

9.为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和管理活动,修改《浙江省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由省建设厅起草)。

10.为规范和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制定《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由省农业厅起草)。

11.为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维护耕地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浙江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由省农业厅起草)。

12.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维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制定《浙江省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由省林业厅起草)。

13.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和抵押,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制定《浙江省集体林权流转和抵押办法》(由省林业厅起草)。

14.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林木采伐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修改《浙江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由省林业厅起草)。

15.为建立健全废弃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管理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浙江省废弃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由省环保厅起草)。

16.为保障和监督排污许可的有效实施,规范排污许可程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定《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由省环保厅起草)。

17.为加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维护环境安全,保障人身健康,制定《浙江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办法》(由省环保厅起草)。

18.为有效落实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要求,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修改《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由省环保厅起草)。

19.为促进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强化地方标准实施监督,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制定《浙江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由省质监局起草)。

20.为加强无居民海岛管理,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浙江省无居民海岛管理办法》(由省海洋与渔业局起草)。

21.为规范地理空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行为,促进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制定《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与共享管理办法》(由省测绘局起草)。

22.为加强对居住房屋租赁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浙江省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由省综治委起草)。

23.为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制定《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由省法制办起草)。

三、开展调研论证的立法项目(51件)

(一)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和拟制定或修改的规章项目(17件)。

地方性法规项目(8件):《浙江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由省发改委起草)、《浙江省电网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由省经信委起草)、《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由省科技厅起草)、《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修订)》(由省旅游局起草)、《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浙江省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条例》(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浙江省土地登记条例》(由省国土资源厅起草)、《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由省国土资源厅起草)。

规章项目(9件):《浙江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起草)、《浙江省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办法》(由省商务厅起草)、《浙江省会展业管理办法》(由省商务厅起草)、《浙江省汽车客运站管理办法》(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办法》(由省农业厅起草)、《浙江省化妆品管理办法》(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起草)、《浙江省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起草)、《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由省科技厅修改起草)、《浙江省邮政专营管理办法》(由省邮政管理局修改起草)。

(二)在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和拟制定的规章项目(8件)。

地方性法规项目(6件):《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由省经信委起草)、《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由省建设厅起草)、《浙江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由省林业厅起草)、《浙江省湿地保护和管理条例》(由省林业厅起草)、《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由省水利厅起草)、《浙江省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由省环保厅起草)。

规章项目(2件):《浙江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办法》(由省海洋与渔业局起草)、《浙江省狩猎管理办法》(由省林业厅起草)。

(三)在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方面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和拟制定的规章项目(7件)。

地方性法规项目(2件):《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由省人力社保厅起草)、《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修订)》(由省地震局起草)。

规章项目(5件):《浙江省福利企业管理办法》(由省民政厅起草)、《浙江省工资支付保障金实施办法》(由省人力社保厅起草)、《浙江省民办教育促进办法》(由省教育厅起草)、《浙江省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由省残联起草)、《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由省人口计生委起草)。

(四)在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方面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和拟制定或修改的规章项目(15件)。

地方性法规项目(5件):《浙江省人民调解条例》(由省司法厅起草)、《浙江省禁毒条例(修订)》(由省公安厅起草)、《浙江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条例》(由省人力社保厅起草)、《浙江省国防教育条例(修订)》(由省国教办起草)、《浙江省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由省国土资源厅起草)。

规章项目(10件):《浙江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由省公安厅起草)、《浙江省非通常宗教管理办法》(由省民宗委起草)、《浙江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由省安全监管局起草)、《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由省民政厅修改起草)、《浙江省桥梁管理办法》(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浙江省公共场所显示屏播放节目管理办法》(由省广电局起草)、《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暂行办法》(由省信访局起草)、《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办法》(由省气象局起草)、《浙江省档案备份登记管理办法》(由省档案局起草)、《浙江省地方志工作办法》(由省地方志编委办起草)。

(五)在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方面拟制定或修改的规章项目(4件)。

《浙江省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由省财政厅起草)、《浙江省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行为行政处分规定》(由省监察厅、省人口计生委起草)、《浙江省统计违法行为行政处分规定》(由省监察厅、省统计局修改起草)、《浙江省行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由省监察厅起草)。

四、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一)认真落实起草与审查责任。建立健全立法项目办理进度制度,明确立法草案的起草、审查和提请审议时间,落实工作责任。对要求在内完成的立法项目,各起草单位要组织力量抓紧调研起草,按时、高质量完成起草任务;不能如期报送省政府的,要向省政府提交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对开展调研论证的立法项目,各起草单位也要抓紧组织调研论证,做好立法前期准备工作;条件基本成熟,确需在内制定出台的,应当按照规定向省政府提交书面报告,由省法制办提出办理意见。省法制办要加强对立法项目起草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必要时可直接组织起草或提前介入;对送审的立法项目要抓紧组织审查,及时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二)科学合理设计制度规范。起草、审查立法草案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眼于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规范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平,正确处理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关系,在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相关义务的同时,必须明确相应的权利,并从制度上保障其有效实现。按照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行政行为,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三)不断完善立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立法公开力度,法规规章草案应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省级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要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基层行政机关、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并认真吸收采纳。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立法项目,要通过召开立法听证会等方式听取意见。要充分利用省政府立法专家库资源,组织专家参与政府立法工作,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四)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各起草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从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科学合理开展起草工作。立法草案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存在意见分歧时,要及时沟通、积极协商,尽量取得一致意见。省法制办在审查立法草案时,对存在原则性意见分歧的,要及时进行协调;经反复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要及时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涉及重大、复杂问题的,要事先报请省政府决定。要进一步加强与省人大有关专委和法工委的沟通联系,主动听取意见。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省法制办和相关起草单位的工作,按规定配合做好立法征求意见、调研等工作。

篇2: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浙江省供销社2010年统计报表制度》通知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6年)

各办事处、县(市、区)信用联社、合作银行:

现将《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切实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和掌握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要认真学习《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精神,加强调研,全面掌握本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二、制订和实施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结合《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建设浙江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指导意见》精神,切实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支持“三农”工作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和新的增长点,制订和实施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作用。

三、会同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责任主体,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主动与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工作规划、选择试点典型和加强工作协调等工作,努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注重以点带面,推进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各信用联社、合作银行要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典型,通过典型支持,全面推进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提高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贡献度。

二○○六年十一月八日

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操作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指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规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并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第三条合作社贷款是指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人)向本辖区内合作社及其社员(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贷款。

第四条合作社贷款坚持“严格管理、规范操作、资金优先、利率优惠、授信管理、周转使用”的原则。借贷双方应签订书面借款合同。

第二章贷款对象、条件及用途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的贷款对象是指依法登记、规范运作、合法合规、正常经营的合作社及其社员。

第六条合作社及其社员申请贷款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规范化的合作社;

(二)有固定的生产经营服务场所,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规定比例的自有资金;

(三)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能按时向贷款人报送有关材料;

(四)依法从事合作社章程规定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生产经营有效益;

(五)在所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立结算账户;

(六)资信良好,具有清偿贷款本息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

(七)合作社社员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

(八)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合作社及其社员贷款的用途包括:

(一)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费用贷款;

(二)大、中型农业机具贷款;

(三)合作社统一采购、配送社员需要的种苗、农用物资等农业投入贷款;

(四)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社员农产品时的流动资金贷款;

(五)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造产品分级仓储场所、购买各类包装和加工设施、购置冷藏保鲜设施和运输设备等贷款;

(六)合作社及其社员用于本专业生产经营的其它贷款。

第三章贷款期限、利率和额度

第八条贷款期限。合作社贷款的期限应根据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的资金来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第九条贷款利率。合作社贷款的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政策以及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对合作社及其社员从事粮食生产的贷款原则上实行基准利率;对从事棉、油、蔬菜、茶叶、蚕桑、畜禽等种养业生产经营的贷款最高上浮原则上不得超过基准利率50%;其他产业的贷款利率给予一定的优惠。

第十条贷款额度。合作社贷款应遵循“先授信、后办理”的原则,贷款额度按照借款人的合理资金需求、偿还能力、生产经营规模、贷款担保等因素确定。合作社及其社员不良贷款金额超过该合作社及其社员贷款总额的5%,将停止发放新增加的贷款。

第四章贷款担保、保险和程序

第十一条贷款方式。除小额贷款采用信用方式外,合作社贷款应提供抵押、质押、第三人保证或农户联保。

第十二条以抵押方式申请合作社贷款的,抵押物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在发放贷款前按规定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以质押方式申请合作社贷款的,借款人提供的质物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在发放贷款前按规定办理止付、登记等手续。

第十四条以第三方保证方式申请合作社贷款的,应提供贷款人可接受的第三方连带责任保证。

第十五条贷款人有权要求对合作社及社员的生产经营项目和贷款抵(质)押物办理保险,保险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且保险单上必须注明“第一受益人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期限内,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停保、退保。

第十六条合作社贷款程序按《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贷款管理

第十七条贷款人要加强对合作社贷款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做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工作,保证贷款按期收回。

第十八条贷款发放以后,贷款人要经常检查贷款的使用和偿还情况,检查贷款抵(质)押物有无变化,检查借款人的财务经济状况和第三方保证人的偿债能力。

第十九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合作社贷款档案,并落实专人管理。第二十条对合作社及其社员挤占挪用信贷资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权提前收回贷款,并按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定收取罚息。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各县(市、区)信用联社、合作银行可按照本暂行办法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细则,并贯彻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暂行办法未尽事宜,按《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办理。

篇3: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浙江省供销社2010年统计报表制度》通知

质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需要工业战线各级单位持之以恒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单位, 在总结去年质量工作的基础上, 研究并确定了2010年质量工作要点, 明确了2010年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

现在将2010质量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 希望各有关单位按照或参照本通知的要求, 积极研究部署本地区、本行业和本单位的质量工作并抓好落实, 推进和深化工业产品质量建设, 为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出贡献。

一、指导思想

2010年, 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重在落实、重在持之以恒、重在严格管理”的批示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中央经济工作精神, 通过推动工业产品质量进步, 为调结构、上水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在质量工作中, 要突出企业的质量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诚信体系;以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和服务改善为工作要点, 积极推进质量工作。

二、工作重点

在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指导意见》 (工信部科[2009]180号) 的基础上, 2010年质量工作要突出以下四个重点。一是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品种开发和品牌培育工作深入开展;二是通过开展“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项目”和“质量兴业”等活动, 推动地方和行业质量进步;三是完成工业产品质量“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为持之以恒地开展质量建设打好基础;四是通过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质量公共服务等工作,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 制定完善工业产品质量规划和政策法规

按计划完成《工业产品质量“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大行业在编制行业“十二五”规划时, 要对行业质量发展提出目标要求和措施;继续推动修订《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运用修订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点行业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等手段, 推动工业产品质量进步;组织开展重点工业行业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逐步建立工业行业质量水平评价和发布制度。

(二) 完善工业产品标准, 提高标准符合性水平

继续开展梳理工业行业标准体系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010年要完成3400项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组织开展达标工作的试点, 推动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引导企业采用推荐性标准, 提高工业产品采标率水平, 稳定提高产品质量;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消除标准性的贸易壁垒, 并组织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争取逐步形成一批“以我为主”的技术和产品标准。

(三) 落实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

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中, 加大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支持力度。重点安排与新产品开发、产品共性质量问题攻关、提高实物质量水平和增加产品知识产权含量相关的项目;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 促进企业实现生产改造, 增强企业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 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 支持和引导有关产业领域优化技术攻关组织形式, 加大研发投入, 集中力量攻克制约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

(四) 发挥行业和地方在质量工作中的作用

指导和帮助地方工信部门落实质量工作职能, 积极开展工作。在“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项目”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推广开展“示范项目”的活动;以“示范项目”拉动地方质量工作, 提高区域性重点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 促进经济发展;组织工信系统开展质量工作研讨和培训活动, 提高地方工信部门质量意识和能力, 促进地方质量工作。积极促进和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质量工作, 提高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在重点行业组织开展“质量兴业”活动, 2010年将确定3~5个行业和领域开展“质量兴业”活动试点;通过发挥行业协会在质量工作中的作用, 指导和帮助业内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 增强竞争力, 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和效益。

(五)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

开展对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研究工作, 并将质量诚信体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框架;制定和发布食品质量诚信体系的标准, 抓好在黑龙江省、河南省分别开展的乳制品和肉类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建立完善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诚信体系。

(六) 落实“下乡”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继续配合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和“建材下乡”产品的质量保证工作;通过产品选点、制定目录、质量监督和签署质量责任协议书等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切实保证下乡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维护农村用户的合法权益;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和保持进行研究, 巩固和扩大“下乡”政策的效果。

(七) 加大扶持中小企业质量发展的力度

积极宣传贯彻《关于推进中小企业质量建设的若干意见》, 推动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增强平台的质量服务功能和水平。继续开展中小企业公共 (技术) 服务示范平台的遴选工作, 2010年要建成150个公共 (技术) 服务示范平台;在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 将质量管理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2010年为中小企业培养300名全面质量管理普及教育教师;鼓励行业和地方在政策、技术、资源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指导和扶持。

(八) 推动工业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筑牢企业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的根基;宣传贯彻《关于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指导意见》, 依靠行业协会和质量协会等组织在重点行业、地区采用多种手段宣传推广适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逐步改变我国企业管理粗放的状况;鼓励企业推行ISO9000、ISO22000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切实提高体系运行和认证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关于鼓励工业产品开发品种和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 增强企业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机构管理, 为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提供技术保障;开展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研究, 提炼源于我国企业成功实践的质量管理经验并普及推广;组织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在我国企业中成功推进的路径研究, 为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供指导和帮助;研究开展评选工业行业质量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 为培养质量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 积极开展消费品领域质量品牌建设

开展对工业消费品品牌建设的研究, 制定《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关于大力推进服装家纺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以服装和家纺行业为切入点, 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开展对市场和用户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研究工作, 开展在重点产品领域的用户评价和市场评价工作, 了解和掌握重点产品的顾客满意度和市场认同度, 为质量改进和品牌建设打好基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产业聚集区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 提升区域和行业质量形象。

(十) 做好重点产品质量整治工作

继续配合执法部门, 做好相关工业产品质量整治工作;与质检、工商部门配合, 对国家监督抽查和国家市场监测的重点工业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活动;做好与有关部门、单位配合, 做好农资产品和生产单位的管理, 做好农资质量监测和农资打假, 提高支农化工产品质量;开展做好通信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活动, 加强建设中的程序管理、质量责任制和质量通报制度, 切实提高通信工程质量;继续开展手机产品的质量整治工作, 重点治理手机生产和非法手机交易市场两个源头, 制定手机企业售后服务行业标准, 维护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 对手机、电视、计算机商品“三包”规定进行修订。

(十一) 组织和支持全国性质量活动

继续作为主办单位之一, 会同质检总局、中宣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 共同举办“第十七届中国质量论坛”和“全国工业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现场经验交流大会”;支持中国质量协会等组织开展“先进质量方法推广年”、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用户评价和质量宣传交流等活动;会同宣传部门, 广泛开展质量宣传, 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营造重视质量、关心质量的社会氛围。

篇4: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浙江省供销社2010年统计报表制度》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公安厅(局)、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农业厅(局)、林业厅(局):

现将《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国务院纠风办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七日

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现提出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一、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工作。加强税费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有序推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严格规范和控制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改建为一级公路继续收费。坚决纠正违规设置收费站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违规延长收费期限等问题。

二、落实涉农优惠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畅通。各地要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84号)要求,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着力构建由国家和区域性“绿色通道”共同组成的、覆盖全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同时采取措施,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坚决落实免收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的相关政策。

三、落实治超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继续保持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切实纠正以罚代卸、以罚代管等问题。尽快出台《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加强治超站点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广运管人员货运源头派驻和巡查制度,依法开展货运源头治超工作。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发现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的,要对货运源头、车辆源头和监管源头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研究建立超限超载车辆管理信用体系,尽快实行违法车辆信息登记抄报和信息反馈制度。对违法责任人的驾驶资格、从业资格等实施信用管理。

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路设站检查行为。严禁没有权限的部门在公路上设站或者上路检查车辆,加强和规范各类已设立的公路检查(收费)站管理,交通运输、公安、农业、林业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越权执法。严格规范木材检查站的设置和检查执法行为。严格临时动、植物检疫站设置的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疫情结束后立即撤站;进一步明确检疫程序和技术措施,坚决杜绝目测检查和收费放行。继续规范移动测速等电子执法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管理。

篇5: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浙江省供销社2010年统计报表制度》通知

浙卫发„2011‟83号

关于印发2011年浙江省推广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义乌市卫生局,省级医疗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精神,根据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见附件)和我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医政工作要点的通知》(浙卫发„2011‟49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2011年浙江省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 1 -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

(此件公开发布)

- 2 - 二○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2011年浙江省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工 作 方 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精神,根据卫生部《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和我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医政工作要点的通知》(浙卫发„2011‟49号)要求,在总结我省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卫生部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的部署和要求,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广大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结合等级医院评审对护理工作的全面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

二、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继续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确保工作质量,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 3 -

2011年的工作目标是:浙江省所有二级甲等及以上公立医院必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至少50%的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病房,其余50%的三级医院达到3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已经开展的医院要不断增加试点病房,努力实现8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目标;30%的二级甲等医院达到3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三、具体实施方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认真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及我省相关文件,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惠及广大患者。

(一)推广启动阶段(2011年1月—4月)1.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要充分认识到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患和谐的必然要求,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高度重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实各项惠民便民措施,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医改成果。

2.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学会、协会、质控中心的作用,加强对医院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等各层级管理者的培训,进一步推广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以改革护理模式为核心,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 4 -

3.层层分解,明确目标责任。

各地根据我省总体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各级各类医院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

4.制定计划,做好各项准备。

各级各类医院要将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本医院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计划,结合医院实际,明确具体的组织分工、推进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加强医院内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落实各项措施,扎实开展工作。

(二)落实阶段(2011年5月—11月)1.通报信息,加强沟通联系。

各级各类医院要及时上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有关情况,报道好的做法和事例,加强沟通联系,相互学习提高。完善并落实信息通报制度,每月一次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的进度和实际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和办法由省质评办和省护理质控中心研究制定。

2.督导检查,逐级指导推广。

省卫生厅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作为医院等级评审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上半年的三乙医院检查和下半年的二甲医院检查中加强督导。省质评办依托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年中、年末分两次对各地“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各市卫生局和市级护理质控中心要加强对市县级医院的指导,特别要推进县级医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护理模式,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能力建设,保证优质护

- 5 -

理服务的顺利推广。

3.做好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实质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

4.突出重点,注重工作实效。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把握工作实质,突出重点内容,注重工作实效,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病房实施责任制或小组责任制分工方式,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结合护士分层管理,分配不同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的患者给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2)全面落实护理职责。责任护士要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协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体现人文关怀。

(3)保证一线护士配备。要依据各病房(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病区)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合理调配护士人力,切实以患者为中心,满足

- 6 -

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95%。

(4)公示分级护理标准。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要求,结合病房实际,细化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在病房醒目位置公示并遵照落实。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相符。

(三)总结交流阶段(2011年12月)

省卫生厅对各级各类实施“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医院进行阶段性总结,对患者和社会反映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医院、病房及个人进行表彰。同时组织召开现场交流会,组织各地区、各医院间交流,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逐步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级各类医院要贯彻落实《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高度重视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步骤、有计划地扎实推广优质护理服务,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受鼓舞。

(二)多措并举,全面推进

各级各类医院要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工作任务,创新工作举措,注重工作实效,切忌“走过场”、做表面文章,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通过各种活动和不定期抽查,对各医院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适

- 7 -

时召开会议,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全面推进,确保成效。

(三)积极稳妥,形成常态

各级各类医院要积极稳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坚定不移地落实在工作中,纠正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片面认识,重视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形成工作常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工效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

(四)统筹结合,稳步推进

医院要把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与医院等级迎检工作相结合,与当前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全国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把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体验,和谐医患关系的突破口,要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一线护士福利待遇,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扎实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主题词:护理 优质服务 方案 通知

抄送:浙江省护理学会。

浙江省卫生厅办公室 2011年4月20日印发

篇6: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浙江省供销社2010年统计报表制度》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浙江法治宣传月”

活动的通知

各村(居),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县委建设“法治永嘉”的决定,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通过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促进碧莲镇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民生,在全镇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根据省、市、县普法办《关于组织开展2011年“浙江法治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现就做好我镇今年“浙江法治宣传月”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宣传重点

(一)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宣 1

传县委建设“法治永嘉”决定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

(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加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义务相一致和公平正义等理念宣传,弘扬法治文化、培育法治精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增强人民群众依法维权和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的自觉性。

(三)抓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解决民生问题,为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围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开展企业债务危机化解、风险防范、重整重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企业化解矛盾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围绕维稳中心工作,大力宣传征地拆迁、劳动保障、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和《消防法》、《禁毒法》宣传,为确保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六)围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积极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环保法制氛围。

(七)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使全社会都关注食品安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时间安排

从6月上旬开始,到7月上旬结束。

三、活动内容

今年“浙江法治宣传月”期间,将重点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一)开展大型法律咨询宣传活动,联合“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开展与特定人群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宣传;

(二)对澄田村申报的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开展;

(三)指导以迎接考核开展村居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宣传等工作;

(四)对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和《消防法》宣传,增强全民食品、消防安全意识;

各村居、各部门要根据镇里统一部署,并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好本村、本部门的宣传活动。

四、活动要求

(一)精心组织实施。各村居、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宣传活动计划和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浙江法治宣传月”宣传活动。

(二)注重工作实效。要把开展“浙江法治宣传月”活动与“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法律六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创新方式方法,推出有效载体,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树立典型,推广主题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浓厚氛围,打造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大普法格局。

篇7: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浙江省供销社2010年统计报表制度》通知

日期:2011年11月15日 11:18

浙 江 省 环 境 保 护

文件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

委员会

浙环发〔2011〕67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各有关单位:

目前,我省电镀行业普遍存在行业污染重、区域布局乱、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低、污染隐患多等问题。为优化电镀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有效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电镀行业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决定全面开展电镀行业污染整治行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主题词:环保

电镀

整治

方案

抄送:环境保护部。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11年9月30日印发

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

为解决我省电镀行业无序发展、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提升企业装备技术、污染治理和内部环保管理水平,促进行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根据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特制定本方案。整治范围为全省范围内所有专业电镀企业和企业配套电镀车间。

一、总体思路

坚持将污染整治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按照“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和“有保有压、上大压小”的思路全面开展电镀行业污染整治。

组织开展电镀行业企业基本情况排查,科学制定分类整治方案,对一批环保手续齐全、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按一定整治标准进行整治规范提升,使其成为所在行业的标杆式企业;对一批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但环境敏感的企业实施搬迁改造,促使其进入工业功能区或电镀园区规范发展;对环保手续不全、技术装备落后、整合无望的低小散企业依法予以关停淘汰。对拟保留的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按相关行业污染综合整治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对各县(市、区)相关整治工作统一按区域污染综合整治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同时,鼓励以腾出的排污指标,在工业功能区或电镀园区内适当发展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建设项目,促使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实现电镀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整治目标

通过一年半的努力,全省电镀企业存在的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产业档次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等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电镀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得到明显优化,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9年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调查数据基础上削减30%以上,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电镀行业步入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具体目标: 1、2011年底前,各县(市、区)完成电镀企业基本情况排查和公示,科学制定分类整治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列入淘汰关停范围的企业、工艺装备全部淘汰关停到位;对其他所有不符合附件2所列要求的企业全面实施限期治理。2、2012年6月底前,所有电镀企业废水、废气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各类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规范有效,并按统一标准(附件2)完成整治验收,对到期达不到整治要求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温州市区、诸暨市作为全省电镀行业整治示范区率先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3、2012年底前,电镀企业众多的县(市、区)建成电镀园区,除保留少数标杆式企业外,原则上所有电镀企业完成搬迁入园或在园区租赁厂房设备整合发展。所有县(市、区)完成整治工作并按统一规程和标准(见附件1)通过验收。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区域布局

1、严格建设项目管理。所有新、扩、改、迁项目,在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的前提下,其选址、规模、工艺、装备、资源利用、污染防治等各项内容均应符合《浙江省电镀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的要求。在工业功能区、电镀园区以外原则上不再新上电镀项目。

2、全面整治非法企业。在2011年底前,工业功能区、电镀园区以外无环评批文、排污许可证等环保合法手续的电镀企业一律关闭;工业功能区、电镀园区内无环评批文、排污许可证等环保合法手续的电镀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在2012年6月底前补办环评等手续,到期无法取得相关批复的一律关闭。

3、同类整合集聚发展。2012年底前,电镀企业众多的地区,要完成电镀园区建设,工业功能区、电镀园区外除保留少数标杆式企业外,原则上所有电镀企业(企业配套电镀车间除外)都要搬迁入园或在园区租赁厂房设备整合发展。在“减量置换”的原则下,鼓励以腾出的排污指标,在园区内适当发展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建设项目,促使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产业升级

1、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在2011年底前,全面取缔无污染治理设施或设施简陋、治理无望的电镀企业、生产车间、生产线、加工点;全面淘汰无法入园、镀槽总容积小于4万升并且连续两年产值小于500万元的电镀企业(特种电镀企业、贵金属电镀企业除外,不对外承揽加工业务的企业配套电镀车间达不到规模要求的原则上一律关停,确需保留的需经设区市环保局审核同意);位于园区内但镀槽总容积小于4万升且连续两年产值小于500万元的电镀企业,经技改于2012年底前达到这一标准的可予以保留。

2、全面淘汰落后工艺。2012年6月底前,取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淘汰类项目)明确的含氰沉锌、含氰电镀等落后工艺、产能;淘汰氰化镀锌、六价铬钝化、电镀锡铅合金、含硝酸褪镀等工艺;禁止使用铅、镉、汞等重污染化学品;全面淘汰手工电镀工艺(金、银等贵重金属电镀确需保留手工工艺的,应经设区市经信、环保部门审核同意),对无法实现自动化的手工电镀线(包括前处理和铬钝化等工段)必须确保全部废水得到收集处理。

(三)提升工艺装备。

1、优先发展达克罗、交美特(镜面喷镀、涂覆)等电镀替代工艺。大力推广无氰、无氟、无磷、低毒、低浓度、低能耗和少用络合剂的清洁生产工艺,鼓励采用三价铬和无铬钝化工艺,鼓励采用全自动控制的节能电镀装备。挂具和镀件退镀要采用电解法退镀。

2、必须采用多级回收、逆流漂洗等节水型清洁生产工艺,禁止采用单级漂洗或直接冲洗等落后工艺,生产线或车间应安装水、电计量装置,废水自行单独处理的电镀企业中水回用率不得低于50%。

3、所有电镀企业应依法实施两年一轮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拟保留的电镀企业在通过整治验收前必须先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四)加强污染防治。

1、电镀园区或工业功能区设施建设及管理要求。

园区内分产品、分区域进行生产管理,严格实行雨污分流,电镀企业废水必须全部纳管;建设统一、集中的废水处理设施,电镀废水按照不同污染物种类分质分流,含一类重金属污染物的废水经单独处理达标后方能与其他废水合并处理。区内实现集中供热、危险化学品集中储存、危险固废集中收集处置。园区中心及周边需设地下水观察井,并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对地下水进行常规监测。

2、水污染防治。

水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

1、表2排放限值要求,太湖流域执行表3排放限值要求。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总量不得超出地方环保部门核定的范围。

车间内严格落实防腐、防渗、防混措施,实施干湿区分离,湿区地面应敷设网格板,湿镀件加工作业必须在湿区进行。排水系统,特别是建筑物和构筑物进出水管应有防腐蚀、防沉降、防折断措施。生产车间内废水必须按照环保规范要求进行分质、分流,工艺废水管线采取明管套明沟或架空敷设,废水管道应满足防腐、防渗漏要求。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应严格按照《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2-2010)选取,必须要有重金属离子、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的达标工序。含氰废水应单独收集,需采用碱性氯化法、电解法或臭氧氧化法进行破氰预处理。含铬废水需单独收集处理,先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后,再中和沉淀去除。含镍废水宜采用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技术。含锌废水宜采用化学沉淀技术,严格控制pH值的范围。含金属络合物废水需经过破络沉淀预处理。COD、石油类、总磷、氨氮与总氮等污染物,宜采用生物处理达标后排放。电镀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宜采用砂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膜处理等技术。

废水处理站需安装流量计,pH值调节应采用pH计连锁自动投加,对有氧化还原反应系统的加药宜采用氧化还原电位仪(ORP)等装置控制加药量。控制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互切换双回路控制装置,并有自动保护和声光报警功能。有条件时,可在含氰废水处理单元和含铬废水处理单元安装游离氰和六价铬在线检测系统。

3、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5排放限值要求。产生大气污染物(硝酸雾、氢氰酸雾、铬酸雾、前处理酸洗废气)的工艺装置应设立局部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净化处理装置,氢氰酸雾、铬酸雾产生工段应单独设置处理装置,气体处理达标后高空排放。

4、固废污染防治。

关闭取缔的电镀企业所遗留的电镀废液、电镀污泥等危险废物,由所在地县(市、区)政府负责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妥善处置。

保留企业要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固废进行分类收集、规范处置。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废液(电镀液、退镀液)、废渣(阳极泥、过滤残渣、滤芯等)、废水处理污泥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后,可采用板框压滤机或者带式压滤机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不得高于80%,浓缩池上清液和压滤液要返回污水处理站重新处理。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须设雨棚、围墙或围堰,地面须作硬化防渗处理,设置能够将废水、废液纳入污水处理设施的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贮存场所外要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志,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上要设置危险废物标签。危险废物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利用处置,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审批和转移联单制度。

(五)强化环保监管。

1、完善污染物排放监测监控体系。所有电镀企业、园区必须建成标准化、规范化排污口,安装废水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企业、园区电镀废水处理站应设水质监测化验室,应具备检测分析特征重金属污染物的能力。鼓励企业委托专业机构承担检测任务。逐步安装特征重金属在线监测装置,2012年底前,《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明确的重点防控区内须有1~2家企业先行安装。

所在地县(市、区)环保部门应开展电镀企业及园区的排污口、雨水排放口及周边环境的监督性监测;所在地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环保、农业等部门对关停、搬迁电镀企业原厂区开展土地重金属残留的监测和评估,落实超标土壤的修复和限用措施。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做好电镀企业及园区地下水特征污染因子的环境监测工作;所在地县(市、区)农业部门应做好电镀企业及园区周边农作物的监测工作,对作物重金属超标的农田采取限耕措施。

2、进一步提高突发环境事故的防范应对能力。电镀企业(园区)应设置应急事故水池,应急事故水池的容积应能容纳12h~24h的废水量,并做好防渗漏处理,确保环境安全。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组织体系,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落实事故防范措施。

3、规范内部环保管理。电镀企业(园区)必须按照要求建立完善的环保组织体系、健全的环保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环保台帐系统(包括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危险废物管理等台帐)。应配备专职、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环保管理,企业环保人员应经过县级以上环保局组织的环保岗位业务培训并持证上岗。电镀园区还应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统一负责园区环保工作。

4、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等,应符合《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危险化学品应实行专库储存,库房、生产作业场所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并具有防台风、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功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整治责任。各级政府是电镀行业整治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环保、发改、经信、安监、卫生、国土资源、建设、财政、农业、工商、宣传等单位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对电镀行业整治工作的领导,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整治过程中,各县(市、区)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对需整治的电镀企业建立分片包干的责任制度,确保整治工作按时完成。完成整治后,县(市、区)环保部门应在电镀企业及园区建立联系人制度,有条件的应在重点企业和园区设立环境监督员,加强环保监管,确保整治成果有效性和稳定性。

(二)实施整治方案,严格考核问责。各县(市、区)应制定实施本地区整治实施方案。整治实施方案应提出分阶段任务计划,提出各时间节点须完成关、停、并、转、迁的企业名单,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稳步推进整治工作。整治情况作为《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和重金属排放总量减排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统一纳入各级生态省建设考核体系,对整治任务未达要求的,生态省建设考核不得评优。对组织领导不力,整治工作进展缓慢的,上级政府或环保部门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并视情采取挂牌督办、区域限批、荣誉摘牌等措施。省环保厅要对各地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按各时间节点进行汇总通报,同时报送省政府。

(三)严格执法监管,注重整治成效。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对排查中发现的违法企业,应立即予以依法查处。对未经发改、经信、安监、环保、卫生、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对环境保护、职业卫生防护、安全生产“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整治无望或限期整治后仍达不到相关要求的,一律予以关停。对拒不履行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或者停产整治等决定继续违法生产的企业,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确保执行到位。整治完成后,要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见附件3),加强日常巡查监管,确保污染整治成果的巩固提升。

(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保障。在电镀行业整治期间,中央下达的重金属整治资金要优先用于电镀行业整治。省级财政应筹措资金加大对电镀行业整治的支持力度;各地要配套出台生产企业关闭、搬迁和电镀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现有生产企业就地关闭转产的,通过三级配套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给予适当奖励;对重点生产企业的污染治理、提标改造和生产设备升级、自动控制技术改造等,给予适当的政策资金支持;对主动实施关闭和搬迁的企业在新项目用地、审批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及适当的资金补助;对未完成整治的企业要从排污许可证核发、新项目准入、上市核查、信用等级评价、绿色信贷、各类评优及资金补助等方面予以制约。

篇8: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印发《浙江省供销社2010年统计报表制度》通知

浙水农〔2008〕24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山塘巡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

现将《浙江省山塘巡查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地将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告我厅。联系人:董 浩;联系电话:0571-87826534。

二○○八年九月四日

浙江省山塘巡查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山塘管理,规范山塘安全运行巡查工作,依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防汛防旱条例》,《浙江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水库大坝巡视检查办法》等规定,结合山塘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总容积在1-10万立方米的屋顶山塘、饮用水水源山塘和其他重要山塘(保护下游重要公共设施的山塘),一般山塘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山塘安全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山塘所有者是山塘的管理主体,承担山塘管理职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山塘的安全运行巡查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第四条

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山塘的安全运行巡查管理工作履行行业监管职责,督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基层水利站应对巡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第五条

山塘巡查员是指由山塘管理主体确定的山塘巡查具体责任人(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不得兼任山塘巡查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本区域内山塘的巡查员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

山塘巡查

第六条

山塘巡查工作由山塘管理主体组织实施,负责落实巡查制度、巡查人员和巡查经费。

第七条

山塘安全巡查的范围:包括坝体、坝址区、输(泄)水建筑物、近坝岸坡以及水体、水质等。

第八条

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定山塘的巡查项目及内容并统一记录表式。

第九条

山塘工程巡查在非汛期每月不少于两次,汛期每周不少于二次。山塘处于较高水位时,每天至少巡查一次,病险屋顶山塘每天至少巡查二次。

当坝体遇到可能严重影响安全运用的情况(如发生特大暴雨、洪水、有感地震、山塘水位骤升骤降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等),应加密巡查次数。发生比较严重的破坏现象或出现其他危险迹象时,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可能出现险情的部位进行连续观测,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条

巡查员通过眼看、耳听、脚踩、手摸等直观方法,主要对以下部位及内容进行巡查:

坝体:主要检查有无渗漏、裂缝、塌坑、凹陷、隆起、蚁害及动物洞穴;近坝水面有无冒泡、漩涡等异常现象等。

坝址区:主要检查有无渗漏、塌坑、凹陷、隆起等现象。

溢洪道:主要检查有无堵塞、岸坡及边墙是否稳定、溢洪时会不会冲刷坝体及下游坝脚等。

输、泄水管(洞):主要检查进出口有无渗漏、启闭设施有无锈蚀、弯曲、操作是否灵活,管(洞)身有无断裂、损坏及渗漏等情况。

近坝岸坡:主要检查有无崩塌及滑坡等迹象。

第十一条

建立饮用水水源山塘日常巡查制度。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巡查员通过观察山塘水生物、水源浊度以及嗅觉等感官性状,关注水体、水质,防范危及饮水安全的事件发生。

第十二条

巡查记录和报告

1、每次巡查应做好详细现场记录并签名。如发现异常情况,应详细记述时间、部位、隐患;

2、现场记录必须及时整理,并将本次巡查结果与以往巡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有问题或异常现象,应立即进行复查,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3、汛期巡查中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山塘所有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4、汛期巡查的记录和报告等均应及时整理归档,确保资料的联系性。

第三章

巡查员管理

第十三条

山塘巡查员必须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或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熟悉本山塘基本情况,掌握山塘巡查管理知识。

第十四条

巡查员应服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山塘管理主体的领导和指挥,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巡查员在进行巡查时应当注意自身安全。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应组织巡查员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服务工作。

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山塘巡查管理工作和巡查员进行年终目标考核。

第十七条

巡查员原则上应一人一塘,相邻较近的山塘可由同一巡查员负责巡查,但不得超过两座。有条件的地方应组织巡查员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第四章

奖罚制度

第十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巡查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巡查经费补助(电站山塘除外)。

第十九条

对巡查工作到位、责任心强的巡查员,有关部门应给予表彰,对于为保护群众安全或在山塘抢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巡查员,应给予通报表彰和记功。

第二十条

巡查员不按要求进行巡查、记录不规范、汇报不及时的,将视情适当扣除其当年的巡查工作报酬。对山塘出现安全隐患和发生安全事故,巡查员不在现场或在现场知情不报的巡查员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主题词:山塘△

管理

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

上一篇:薪酬提成奖励制度下一篇:电子厂社会实践报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