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2024-06-20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精选9篇)

篇1:“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互联网为依托,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正在中国迅速兴起,一场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到教学内容,乃至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在悄悄地发生,如何客观地分析互联网对当前教育的各种影响,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互联网世界”的到来,带给我们的教育到底是“福”是“祸”呢?我觉得应该辩证的看待互联网与教育的关系。

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使得它在教学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在经济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必然承担起教育现代化的重担。这种担纲作用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担负着教育发展之纲、社会进步之纲。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既是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归结起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有机的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教学,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全面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利用素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筛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变革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就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主要内容,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实际,融入网络时代,利用信息能力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大势所趋,当今“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时势可以铸造英才,时势也可淘汰庸人,现实实际迫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旧教学方式的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力掌握与否。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本身的激增、剧变、更新,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同时知识本身的高度综合和 学科渗透、交叉,使得人类的一切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科学技术和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将能迎刃而解。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它的过度使用也存在着许多弊端:

一、互联网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但可能会动摇教育的目的

从学校教育到网络教育——社会需求的满足互联网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模式一网络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相比,网络教育的最大优点在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在这种“虚拟学校”里,学生只需要有一台连网的电脑,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和进度。而且,学生还可以半工半读,学生了解社会越真实广泛,学习的侧重点和努力方向就越明确,走出“校门”后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传统的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地交流、讨论与沟通。学生们必须知道他们应该学习什么,需要去发现求知的内在涵义,以获得学习的动力。

教师重要的职责之一即是要向学生解释这一切,并随时给予指导。但是网络教育将会改变这种交流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无需直接面对面,而是可以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不再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不再有心灵火花的撞击,不再有由于相处而产生的师生情谊。这种长期的“无情”的交流将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接受道德与理想教育的兴趣,对前途产生迷惘的情绪,失去行为规范。

因此,互联网可能会削弱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从而动摇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互联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可能会改变学习的内容.

1.从填鸭式教学到交互式教学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互联网的发展为交互式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的工具和环境。首先,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教育将会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学生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把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据此能够随时调整学习内容,或改善教学方法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改善教学效果;再次,利用互联网进行交互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讲授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由学生们自己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信息,对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这种利用互联网实行的交互式教育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从枯燥无味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学生们因此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发挥、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某一个主题的涵义,更透切地理解这个主题。

2.从获得知识到获取信息——学习内容的改变对于教育而言,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技术。

在这个新的技术环境中,教育工作者不再提出学习的原因。他们的责任仅是提供一些新的学习方法一寻找一些新的应用技术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意义上而言,学习本身的含义将会改变:学习不再意味着理解与知识,只是搜索信息,信息则会被误作为知识。由于互联网的影响,学习不再是理解与知识的结合,而变为仅仅是获得信息。

事实上,信息根本无法替代知识。然而,在互联网上,信息已经代替了判断力。学生们学习检索和照本宣科复制网上的信息,不再学习如何培养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们虽然拥有大量的信息,但却知识贫乏,分析能力低下,这跟检索机器有何区别互联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

3.从口传耳听到虚拟现实一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的不断延伸,学生们除了学习学校为他们开设的课程之外,还可以在另外一个包罗万象的“虚拟学校”——互联网上任意翱翔。互联网和虚拟实现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会改变传统的(教师)口传学生)耳昕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去”非洲“实地考察”感兴趣的植物;也可以“潜”到大西洋的海底,“现场观察”喜欢的动物,学生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求知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而那种依靠陈旧的文献、滞后的讲授、过时的道听途说扩大知识面的时代将会成为历史。

4.从教师主导到网络主导一学生价值取向的转变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将会把教师推到一边,自己取而代之,成为教育的主角。互联网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会是一个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等,而电脑是不可能教给学生这些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是一处把个人集中起来,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的场所。所有这些,互联网都是无能为力的。

事实上,在网络教育环境下,由于互联网替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引导而变得更加“现实”与“功利”。学生会误认为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一份好的工作,而金钱的多少则会成为学生评价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准。

综上所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为教育开辟了令人向往的广阔前景;另一方面,互联网将会动摇教育的目的,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改变学习内容等。事实上,不管互联网如何功能强大,归根结底它都只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一种工具而已。既然是工具,如何利用就完全取决于利用者。探求如何善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为教育服务,将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充满挑战性的新课题。

篇2:“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招录110名员工,1000余人咨询报名

3月19日至21日,安徽口子酒业委托市人力资源市场招录110名员工,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要求报名者具有淮北户口,男性,身高1.6米,高中以上文化,双眼裸视0.8以上,年龄25—30周岁。一旦被录用后,企业将给员工办理5项社会保险。

招工简章公布以后,市人力资源市场报名处就挤满了前来咨询和报名 的求职者。据市场工作人员介绍,3天的报名时间内,共有1000多人前来咨询报名,场面十分火爆,这在市场的各类招聘报名中十分罕见。经过认真审核,共有 416人符合招工报名条件,

篇3:“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互联网时代,奇迹每天都在发生。像“互联网 +”这样听起来既专业又时髦的词汇,因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总理口中说出来,着实火了一把。

对于什么是“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现了 ……也就是说,“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 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怎么样?

记者调查走访发现,在有的学校,手机尚属违禁品,被发现之后要没收;而有的学校,手机却可以带进课堂,当学习工具。在有的学校,老师的板书必须写在投影用的白板上;而在有的学校,学生却可以通过弹幕在PPT上交流互动。面对这近乎于冰火两重天的差距,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理性地看待“互联网 +”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火: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层出不穷

“茧就好比一种苦难,在茧中不断拼搏,才会挣脱出来;如果蝴蝶不拼搏、不努力,就只会作茧自缚,待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永世得不到挣脱。所以说,面对苦难,不能望而却步,要不断拼搏,在苦难中破茧而出,敢于直视人生的愉悦和惨淡。”

这样充满哲理和正能量的优美文字,出自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初中生邱晗的一篇文章———《在苦难中破茧而出——读<安妮日记>有感》。

迎园中学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别出心裁地创立了“三百字团”的专栏,专门发表学生的作品。通过这个公众平台,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看到学生发表的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

“学生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写作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迎园中学一位教师表示,“学生不但特别喜欢读自己同学的作品,而且也积极写作投稿,同学之间相互影响,起到了‘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良好效果。”

与这种课下开设公众号不同的是,有更大胆的老师,直接把互联网技术“请”进了课堂。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堂广告创意策划课上,“弹幕教学”亮相了。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疑问、提出看法,这些内容会即时显示在课件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

这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通过网络发送文字在屏幕上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体验过这种课堂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学生陈诺说:“虽然发弹幕讨论需要按手机,但起码是用于学习上,大家注意力集中了,不再是‘低头族’,也促进了课堂互动。”

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李华君表示,“弹幕”的引入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以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既能集中注意力又不至于偏离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则更进一步,将“慕课”与“一屏多显”技术相融合,努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 “云教室”。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 便能实现“课程任意选,老师任性挑”的“私人定制”式教育。

冰:互联网授课方式“只是听说过”

去年从西北一所知名大学毕业的王航,现在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某乡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

在学校一些中老年教师眼中,年轻、有活力的王航是见多识广的,在大城市接触到的新鲜教学方式也是较多的。

然而,当这位年轻的教师被问及是否接触过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时,他摇着头表示,“只是听说过”。

“对学校老师来说,互联网的最大用处就是下载课件。”王航解释说,所谓的下载课件,就是去网上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下载后适当做一些修改,上课的时候拿来用。

“这可能是互联网跟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了吧。”王航笑着说。

记者从王航所在的学校了解到,该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携带手机,会当场没收,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长甚至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的手机摔碎。

“所以,像微课、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体推行。”王航说,“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毕竟孩子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单是西北偏远学校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东部地区基层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即使具备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施设备仅仅被当作摆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河北省邢台县某中学教师李琼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多个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用得久了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讲台下的学生很难看清楚。“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来写板书。”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又不准学生带手机,电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李琼认为,相对于大城市能随时接触到互联网的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自己的学生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拉得更大了。”李琼说,“不能让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

在李琼看来,“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像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中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等。”

在“互联网+”时代保持一份冷静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洪波也认为,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传统教育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教育仍然需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为其所用,而不是另起炉灶或砸烂传统教育、彻底重建。”

李洪波认为,“就算在互联网特别发达的美国, 目前仍处于互联网教育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公认的模式和案例。”所以,“互联网+教育” 有一个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尝试。

的确,顺应互联网潮流是教育领域无可选择的选择,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伯鲁指出,在互联网与教育“亲密接触”的当下,保持一份冷静,牢记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篇4:“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怎么样?

据悉,在有的学校,手机尚属违禁品,被发现之后要没收;而有的学校,手机却可以带进课堂,当学习工具。在有的学校,老师的板书必须写在投影用的白板上;而在有的学校,学生却可以通过弹幕在PPT上交流互动。面对这近乎于冰火两重天的差距,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理性地看待“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茧就好比一种苦难,在茧中不断拼搏,才会挣脱出来;如果蝴蝶不拼搏、不努力,就只会作茧自缚,待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永世得不到挣脱。所以说,面对苦难,不能望而却步,要不断拼搏,在苦难中破茧而出,敢于直视人生的愉悦和惨淡。”

这样充满哲理和正能量的优美文字,出自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初中生邱晗的一篇文章——《在苦难中破茧而出——读<安妮日记>有感》。

迎园中学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别出心裁地创立了“三百字团”的专栏,专门发表学生的作品。通过这个公众平台,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看到学生发表的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

“学生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写作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迎园中学一位教师表示,“学生不但特别喜欢读自己同学的作品,而且也积极写作投稿,同学之间相互影响,起到了‘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良好效果。”

与这种课下开设公众号不同的是,有更大胆的老师,直接把互联网技术“请”进了课堂。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堂广告创意策划课上,“弹幕教学”亮相了。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疑问、提出看法,这些内容会即时显示在课件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

这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通过网络发送文字在屏幕上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体验过这种课堂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学生陈诺说:“虽然发弹幕讨论需要按手机,但起码是用于学习上,大家注意力集中了,不再是‘低头族,也促进了课堂互动。”

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李华君表示,“弹幕”的引入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以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既能集中注意力又不至于偏离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则更进一步,将“慕课”与“一屏多显”技术相融合,努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便能实现“课程任意选,老师任性挑”的“私人定制”式教育。

去年从西北一所知名大学毕业的王航,现在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某乡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

在学校一些中老年教师眼中,年轻、有活力的王航是见多识广的,在大城市接触到的新鲜教学方式也是较多的。

然而,当这位年轻的教师被问及是否接触过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时,他摇着头表示,“只是听说过”。

“对学校老师来说,互联网的最大用处就是下载课件。”王航解释说,所谓的下载课件,就是去网上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下载后适当做一些修改,上课的时候拿来用。

“这可能是互联网跟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了吧。”王航笑着说。

记者从王航所在的学校了解到,该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携带手机,会当场没收,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长甚至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的手机摔碎。

“所以,像微课、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体推行。”王航说,“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毕竟孩子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调查发现,不单是西北偏远学校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东部地区基层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即使具備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施设备仅仅被当作摆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河北省邢台县某中学教师李琼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多个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用得久了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讲台下的学生很难看清楚。“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来写板书。”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又不准学生带手机,电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李琼认为,相对于大城市能随时接触到互联网的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的学生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拉得更大了。”李琼说,“不能让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

在李琼看来,“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像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中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等。”

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洪波也认为,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传统教育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教育仍然需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为其所用,而不是另起炉灶或砸烂传统教育、彻底重建。”

他认为,“就算在互联网特别发达的美国,目前仍处于互联网教育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公认的模式和案例。”所以,“互联网+教育”有一个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尝试。

的确,顺应互联网潮流是教育领域无可选择的选择,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伯鲁指出,在互联网与教育“亲密接触”的当下,保持一份冷静,牢记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王伯鲁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老师应该有时代感,要跟得上时代;另一方面,老师不用特别担心技术上的事情,“技术上的事情有人会替老师考虑好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做好了这两点,教师才能在这个时代拥有更大的舞台。

篇5:冰火两重天作文500字

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跨海,泰国之旅,给了我一个新的开始。

导游在大巴上怪腔怪调地给我们介绍下一个目的地――芭提雅。他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夹杂些古怪的泰国风,拼尽全力为我们讲解,只可惜……睡了一路,到了终点,二话不说,打起精神往外跑。

泰国给我留下最大的印象,还是那狠毒的太阳啊,高高挂空中,无云无风,把它的职责做的万面齐全。我们那毛巾裹了一层,不但没能遮阳,反而更热更闷。

看到了海,如遇见救世主,全车人欢呼着,雀跃着,一癫一癫,一蹦一跳,涌向了海边。

海和日,是不同的。天上的太阳是火热的,地面的海水却是清凉的。海的潮气呼唤了很多人,许多中国人、泰国人、俄罗斯人,都跑到了这里,来享受今日的清爽,来洗净五天的炎热。

据导游介绍,到了周末,曼谷基本成了一座空城。

乘风破浪,乘着狂风,逆着海浪,任性地穿行在属于海的.领地。天地的三八线,现在看的如此清楚。没有了热,只有清爽,只有被划破的海浪,只有翻腾的波涛,只有深海下的一串串奥秘。天上的那位君主,此刻也无能为力了,只能长叹不已;海上的我们,聊聊天,说说笑,早把地上了事情忘记了。

好景不长,当我们着陆时,太阳又找上了门,把还未提供完的五星级服务赐予给了我们。

篇6:“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家电下乡行将过半 家电企业冰火两重天

。商务部阶段性发布的下乡销售数据证明,这项专门面向家电业的优惠补贴政策,除了直接给中国的农民带来利好与实惠外,也再度明确和重申了未来中国家电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更在各地的县镇市场上建立了一批相对成熟的家电经销网络和服务网络

11月2日,凌晨6:00,北京西四环主路上来往的车辆还屈指可数,街头不时刮起的风已是寒意刺骨。许多刚从睡梦中初醒的人,还想睡个“回笼觉”。

此时,在西四环路边的欧式建筑美泉宫饭店里却是灯火通明、人潮涌动。第四轮家电下乡产品招标如期举行,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近800多家生产企业齐聚在此,再度展开了一场面向未来两年三四级市场拓展的资格赛比拼。《中国企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从早上6:00开始便有投标企业进场排队,一直持续到晚上8:00多,最后一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现场开标完成,几百家企业在这短短的14个多小时内投出了各自的目标和希望。最终谁能成功入围在今后2年内借助政策驰骋于广阔农村市场的大赛,仍是一个未知数。

紧绷的神经

一提到家电下乡,一大批中小企业负责人,每人都有一把辛酸泪。

在招标结束许久后,一些投完标的家电企业仍迟迟不愿离去,还在相互之间交流着农村市场拓展的经验与各自的难题,相互借鉴与交流会有不错的效果。还有不少投标企业的工作人员,则在结束投标后迅速整理资料和行李后,匆忙向火车站赶去,当天早上抵京当天晚上返程,还能节省一笔不菲的住宿费。

在投标现场之外,往前看则是在过去两年间,一大批小企业借助家电下乡政策成功盘活企业的市场经营业绩,特别是一批老牌家电企业从生死边缘又活了过来,

还有不少大企业则借助政策取得了销售规模上的再次提升,实现了销量和利润的双丰收。往后看则是未来两年间,家电下乡政策又将给现有的企业提供哪些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农村市场又将会呈现何种竞争态势和市场格局。中小家电企业又将如何借助政策做大走远?

颇为有趣的是,在当天的空调下乡招标现场,由于新科空调投标人员投标时忘了登记签名。第二天媒体就出现了“新科空调退出家电下乡招标”的新闻,企业随后不得不紧急辟谣,并出示相关投标证据材料。新科空调相关负责人则明确表示,“下乡政策是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利器,企业没有不参与的道理,新科也有足够的实力开发好农村市场。”

经过2年多的宣传推广,现阶段,家电下乡政策已经成为很多农村消费者购买家电产品的“风向标”和“指明灯”。一家未参加此前几轮家电下乡投标的浙江慈溪某冰箱企业负责人表示,“政策没有实施前,我们的产品还能以低价优势在农村市场有不少的销量,但最近两年来各地的经销商都反映卖不动了,老百姓就认有补贴的下乡机。我一直认为,没有必要千军万马都挤下乡的独木桥,但现在也守不住了,被很多商家逼着来投标。万一不中标,又要损失一大笔费用。”

紧绷的神经不只是那些一直没有参与投标的企业,还包括那些已经中标却要重新招标的小企业们。多家来自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小型太阳能企业负责人则表示,“太阳能市场就在农村,由于外面一直传言这是最后一轮招标,如果企业不投标或不中标,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两年在农村市场的操作。”

知情人士则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与大企业不一样,很多小企业本身实力较弱,不投标就根本无法在农村市场立足。而投标之后,万一不中标,则又将会产生一笔费用的损失。因此,很多小企业每次在招标前,都会提前到北京活动关系,试图通过公关评委达到中标的目的。”

实际情况则是,不少已中标的小企业,借助政策下乡后并未在市场上达到预期目的。一位家电下乡中标企业负责人坦言,“企业很痛苦,今年2月才中标,办理手续、开发经销商,再铺货花了半年多时间,市场销售还未产生业绩。这一轮不投标,前面的投入都将打水漂。”

篇7: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冰火两重天

丁静、张丽娜、詹奕嘉、廖君

 2012-12-31 09:22:09

来源:新华网 2012。12。30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来到城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内蒙古、陕西、湖北、广东等地发现,农民工子弟在城市入学面临“公办校”难进、“民办校”两极分化等问题。未经审批的“非法校”和远近闻名的“明星校”同时存在,是什么让民办农民工子弟校“冰火两重天”?

“屋顶小学”12载为何仍有市场?

农民工子弟校——武汉市江汉区凌智小学曾经“名噪一时”,因为活动空间有限,只能在屋顶上升旗,凌智小学被媒体称为“屋顶小学”。办学12年后,由于存在安全隐患,教学质量不符合要求等,2011年底凌智小学被停办。

今年2月,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将凌智小学423名学生分流到辖区内的两所公办小学,并耗资百万元,安排十几辆校车每天免费接送学生往来于住地和学校。

随后,几十名学生“回流”到9月份恢复招生但无“合法身份”的凌智小学。校长孙红枫告诉记者,两所分流的公办学校距学生住地较远,家长觉得不方便;很多随迁子女家长因为工作时间限制,希望孩子放学后在学校吃晚饭、写作业,分流的公办学校无法实现。

一方面,死而复生的“屋顶小学”生源不断。另一方面,这所学校位于武汉市拆迁规划范围内,政府无法安排新校址。

记者走访北京、内蒙古、陕西、湖北、广东多地发现,在大城市的流动人口聚居地,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并不少。但多数位于偏远地区或者城市拆迁区,不少学校也因为缺乏固定办学地点等原因得不到审批,有的学校沦为四处搬迁的“非法流动校”。

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行知实验学校虽然获得了审批,但随着北京市城中村改造拆迁速度加快,学校十多年来不断搬迁。每一次找新校址都考验着校长易本耀的“能力”,他甚至将搬迁历程绘成了一张“十年漂泊图”。

农民工子弟校也能办成“明星校

与四处漂泊的流动学校不同,记者在各地也看到一些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办成“明星校”的例子。这些学校多数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同时得到社会的帮扶、关注,并拥有一位强有力的校长和一套个性化的办学思路。

北京市星河双语学校是一所打工子弟小学。创建6年来,坚持“双语教学”“习惯养成教育”两大办学特色,从最初的298名学生发展到1500余名学生,成为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明星校”。

71岁的校长李守义做了54年教育工作。在他看来,办好打工子弟学校的“突破点”是特色办学。“我们抓懂礼貌、勤洗手、冲厕所的行为习惯;更抓爱学习、勤思考的学习习惯,很快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李守义告诉记者,因为成长环境的限制,农民工随迁子女在见识、基本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差距;一些随迁子女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常常关照孩子的学习;此外,随迁子女的流动性也比较大。这些特点,使农民工子弟校和普通学校办学存在差异。

在大部分生源是随迁子女的陕西省榆林市榆林高专附中,该校副校长王圣祥发现,很多随迁子女初次来到城市,没见过电影院、网吧、KTV,对此充满了好奇。为了“疏而导之”,学校每年开学组织学生看电影、参观网吧等。对流动性大的随迁子女,学校实行学习成绩的“动态管理”,发现哪个学生成绩弱,就个别了解情况,区别制定教学方案。2012年毕业生中,考取二本以上学校的有600多人。

两极分化随迁子女如何“有学上”?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农民工子弟校可以办成“明星校”,而另一些却处于“非法校”或“漂泊校”的状态,两极分化严重。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梁威认为,个别“明星校”的成就,与校长个人的“办学力”关系很大。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贺立平则担心,政府由于财力、资源的限制,不能普遍支持民办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如果集中精力扶持几所,虽然可以很快看到成绩,但结果会导致“马太效应”,好的越好,差的越差,难以实现教育公平。

梁威认为,仅靠个别校长的能力不足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问题,应该由政府主导,主要通过公办学校来安排。一些办学条件允许或者不能马上消失的民办学校可以作为补充,不能让农民工随迁子女因为“没学上”,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期。

记者了解到,按照我国目前的政策,各地义务教育经费和投入主要依据户籍人口数量来确定,这就在人口流入地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如何用有限的城市教育资源,满足逐年增加的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对各地教育部门都是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李汉林认为,将义务教育经费跟着流动人口、而不是按照户籍人口下拨,会有助于各地财政安排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

篇8:冷链市场“冰火两重天”

8月20日, 凯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中法基金共同完成对上海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的投资, 投资总额为1.2亿元人民币。作为近期资本投资冷链物流的典型, 郑明现代物流获1.2亿元投资受到业内关注。法国信托储蓄银行旗下的法国主权基金副总裁Daniel BALMISSE在解析投资原因时表示, 冷链物流行业在中国刚刚起步, 市场空间非常大, 目前尚无特别突出的企业, 郑明现代物流很有机会在这样一个蓝海市场中脱颖而出, 快速成长为市场的领导者。

随着国家政策引导和冷链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近几年, 冷链物流作为多方看好的蓝海市场备受各界青睐, 尤其是冷库、配送中心等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持续升温。华泰证券分析师徐才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国冷链市场相比欧美国家, 现阶段确实处于起步阶段, 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就现实而言, 冷链市场热还将持续一段较长时间。徐才华预计, 2012年到2025年我国冷链食品的需求将会从2亿吨增长到4.5亿吨, 年复合增速18.8%, 其中2012年到2015年的增速是30.8%, 2015年到2025年的增速是15.4%。整个冷链食品的增速, 至少未来10年会保持在20%~30%。在解释这一市场预计的原因时, 徐才华认为:“我国的生活方式比较接近日本。日本从1955年到1965年这十年, 冷链食品的增长率是43%, 1965年到1975年这十年增长率是27%, 大概经过了二十年的高速成长。另外再从整个国际经验来看, 人均GDP大概到4000美元, 大规模冷链食品的消费开始大量增加。”

“不冷”的一头

“冷链业就像持续的高温天气一样, 热得发烫。”重庆市肉类食品行业协会冷链物流分会秘书长欧邦全在形容重庆市冷链市场时这样描述。

“6~7月, 我们冻库出租率最高时达到90%。”重庆渝南冻品配送中心负责人证实了欧邦全的描述。该负责人介绍, “早在今年2月, 一些冷饮厂家就将冻品囤积起来, 用于夏天销售。目前已经有100家企业入驻本中心。”实际上, 重庆渝南冻品配送中心2012年年底才建成开业, 其冻库容量为3万吨, 主要用于冷冻牛、羊肉, 以及熟食品、海鲜、冰品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不到半年时间一家新建冻库就基本出租完毕, 这在国内冻库市场也不多见, 这也反映出重庆冷链市场需求巨大。

而从全国冷链市场来看, 重庆冷链市场的火热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拥有三洋等知名冷藏设备生产企业的大连市, 冷链物流业目前也正在强势开局。仅在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内, 已经投产的有毅都集发、恒浦建设的10万吨冷库, 在建项目有獐子岛渔业、明丰泰达、毅都集发三期的20万吨冷库。同时大连大窑湾保税港计划在此基础上规划布局大连港冷链物流园, 预计到2015年初步形成40万吨级库容, 年操作能力达到110万吨以上;到2020年将形成70万吨级现代化冷库集群以及冷链物流专用车装卸泊位、公共服务中心、公共展示与虚拟交易中心等功能布局, 年操作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 具备仓储、分拨、展示等多种功能。

作为水产和果蔬生产大省的山东省也在利用其地理优势, 发力冷链物流。日照市正在筹建鲁东南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2012年与新加坡合资建设的日照市海派冷链物流生产基地, 是集海珍品养殖、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为一体的高科技海洋食品综合项目。此外, 贵州省物资集团“牛郎关冷链项目”投资2亿元, 计划建设10万吨级现代冷库, 项目计划2015年完成;江西南昌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打造的西南地区最大冷链物流基地也已破土动工;投资12亿元的江苏昆山众品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开工, 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区域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服务功能最完善的国际级冷链物流枢纽。

“大热”背后的隐忧

根据“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冷链物流发展进程的规划, 未来几年我国将培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 发展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建立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 我国冷链物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据中国冷链物流联盟对全国300家标杆企业的调查统计显示, 目前库容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作为水果产区, 福建福州地区由于前两年板栗、香蕉等果蔬盛产, 导致冷库等冷藏设施的严重不足。为促进福州农产品大规模流通, 当地企业“一窝蜂”的建设了大批冷藏库、保鲜库。然而激增的冷链仓储设施大大超过了市场需求, “空库”现象严重, 即使在秋冬水果仓储的集中期, 也只达到仓储量的75%。有业内人士透露, “冷库建设只是看上去很美, 亏损的多。”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冷链企业透露, 目前公司的冷库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每年要亏100多万元, 只能靠其他物流业务来养活。

“冷链企业前几年的投入基本都大于产出, 要度过煎熬期才能开始盈利。”浙江统冠物流总经理蔡文广表示, 目前公司低温库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0%, 客户也相对稳定。但蔡文广同时强调, 相对于普通物流基地, 冷涟物流基地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用心经营。“如果企业光做冷链物流配送, 那只需要配备制冷车就可以了, 反而容易挣钱, 但如果要打造完整的冷链物流基地, 就往往面临亏本的困境, 很大的原因则是业务太少了。”

杭州富日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明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普通仓库的造价约为400元/平方米, 冷库则要配备保温系统, 造价至少要2000元/平方米, 而且冷库需要花费高额的电费, 1万平方米冷库一个月的电费至少要20万元。高志明同时表示, 企业要达到20%利润的前提是冷库的面积要100%利用起来。目前冷链仓储局部过热, 摊子铺得较大, 但冷链运输和冷链宅配却受市场制约, 依然跟不上, 这导致了整个行业畸形发展, 很多冷链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对此, 冷链专家张签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投资冷热不均、供求失衡、行业标准缺失、没有统一的监管部门是主因。目前,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 冷链设施匮缺, 食品冷藏运输率只有10%左右, 而发达国家则在80%左右, 巨大的差距为我国发展冷链物流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需要明确的是, 冷链市场在扩容的同时, 区域性分化现象也日趋严重,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大城市, 冷链市场也有了显著增长, 而在二线城市, 市场容量却严重不足。因此在对待不同区域市场时, 需要理性看待。此外, 冷链行业目前也还存在需求与保有量不匹配、库存容量大于需求、投资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冷库建设为例, 通用冷藏库过多, 特殊或专用冷藏库不足, 库容的地域分布及库区内部结构不合理;流通用的冷藏库过量, 生产性的冷库及加工设备不足;市场对冷库投资咨询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这既成为阻碍我国冷库健康发展的问题, 亦是冷链物流投资冷热不均的写照。

篇9:在线教育的冰火两重天

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2617名学生报名,扣除平台分成后老师可以获得18842元的课时费。一课时近2万元!3月底,物理老师王羽火了。

这条新闻在业内人士看来却再正常不过了,在线教育这两年“闷声发财”,做得风生水起。

“过去500年来,教育的模式毫无变化。”2013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edX总裁阿南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在一次演讲中说,“在教育领域,上一个重大的革新还是印刷机和教科书的出现。我们周遭的一切日新月异,从医疗到交通运输,一切都不同了,只有教育还是一成不变。”

3年过去,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中文即“慕课”)的热潮已经席卷全球,越来越多像王羽这样的老师出现在虚拟课堂中,互联网正在改变,或者试图改变这个传统的行业。

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0亿人,占网民的16.0%,其中手机端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5303万,占手机网民的8.6% 。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平台研究报告》,2015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192亿元,同比增长19.4%。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预计2016年会达到1437亿元,2018年将突破2000亿元。

面对这个拥有巨大潜力和无尽想象空间的市场,在经历了资本的热捧和寒冬的考验之后,对于在线教育,一切才刚刚开始。

多方资本杀入,开启在线教育元年

早在1996年,国内第一家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站101网校就成立了。短短几年内,一大批网校相继出现,随着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又迅速衰落。

彼时正是线下培训机构快速扩张的阶段,但碍于技术局限,在线课程基本采取录播的形式,成本高、规模小,很难推广。

在此后的数年里,在教育部有关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政策支持下,本身即是刚需的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成为了市场的主要动力。2007年-2008年,从事高等学历在线教育的弘成教育和专注于职业教育的正保远程教育先后在美国上市。但对其他在线教育机构而言,整个行业依然是一片寂静。

直到2012年。

“2012年,我们觉得从技术的准备程度来讲已经非常好了。比如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技术,在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里已经很成熟了,我们觉得它对一些垂直领域的影响可能要开始了,所以那时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猿题库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鑫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那一年,他和后来猿题库的创始人兼CEO李勇等4人从网易辞职,投身在线教育。他们最初的设想是打造一个门类齐全的师生互动平台,为学生筛选出好的老师、培训机构和教育产品。但“粉笔网”上线一个月后,他们很快发现这类社交点评产品在教育领域存在的局限,继而调整方向,将目光转向了“题库”。在试水公务员考试领域后,他们最终将业务重心锁定在了K12(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领域。

这是应试教育体系下一个简单的逻辑:他们认为,在中国,做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路径。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则可能极大地提高押题率和答对率。

也是在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孙志岗离开了象牙塔,这是他已经酝酿了一年的计划。在此前的10年里,他运营过校内的课程管理网站,编写过程序打击学生作业抄袭,尝试通过网络、计算机工具来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但在各种各样的革新已被证明有效之后,他却遇到了推广应用的难题,“高校教师还是喜欢按照习惯的方式去教学,改变的主观意愿并不强烈。”他索性想到,不如自己“成为把这个危机造得更大的人”。

由美国三大MOOC平台刮起的教育科技投资风暴也感染着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者们。越来越多像李鑫、孙志岗这样的人正在进入在线教育领域。

如果说2012年还只是各方摩拳擦掌的准备,2013年起,资本介入,整个在线教育市场急速升温。

很快,百度、阿里、腾讯先后布局在线教育平台,传统教育培训行业巨头新东方的董事长俞敏洪突然发现,自己的朋友们都已经“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我的领域”。

早在2000年,新东方就和联想共同出资组建了新东方教育在线,后因战略原因合作未能继续。2005年,新东方重组在线教育后,“新东方在线”正式成立,尝试过各种线上业务,但始终不温不火。

在新东方在线COO潘欣看来,除了资本进入后大批企业的出现培育了市场之外,这和目标用户年龄的变化也密不可分。2005年前后,在线教育的用户大多都是70、80后,他们并非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从小习惯的也都是教室和纸笔。但随着95后、00后步入K12阶段,从小拿着手机、iPad长大的这一代人对线上学习的方式也有了更高的接受度。

据统计,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达839.7亿元。《2013年度全球在线教育行业风险投资分析报告》显示,全年中国在线教育企业投资案例共51起。其中风险投资44起,占全球在线教育投资交易数量的22%。还有人统计,年初开始,平均每天都有2.6家在线教育公司诞生。

“原来新东方成功靠个人努力、个人讲课能力、个人辛辛苦苦勤奋的能力,但是今天这种能力没法跟互联网、移动技术相结合。未来想让新东方更加成功,就必须更换我本人的基因,同时更换整个新东方发展基因。”这一年年底,俞敏洪下定了决心:“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死在原来的基因里。”

2013年,成为了“中国在线教育元年”。

“网红老师”成最早获利者

真正意义上的“网红老师”和“天价收入”其实早就出现了。

早在2012年之前,一个名叫邢帅的大学辍学学生依靠在YY语音上教人玩Photoshop就已经累积了千万的身家——当诸多在线教育机构还停留在录制视频“卖课”盈利的阶段,邢帅率先实现了实时互动,而且价格实惠:最初,每堂课只收10元。

从在QQ群里授课起步,到后来转战可以容纳1万人同时在线的YY,邢帅幽默的教学风格和“屌丝”的身份吸引了大量草根学员。几年时间里,他也从单打独斗发展到拥有一支包括讲师、销售、运营等在内的团队,开发了数十门职业技能类课程。除上课时间外,讲师每天会通过视频、电话、QQ解答学员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晚上在线学员最多时超过2000人。

随着在线教育的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线下机构的名师走到线上。对平台而言,名师们带来了流量;而互联网带来了口碑和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可能性,也带来了一套新的玩法。

和面授课程不同,在线上课很难建立起面对面时产生的信任感,也没有了肢体语言的表现力,把学生吸引到线上,仅凭PPT和声音就“让1000人跟着你high”,其实并不简单。老师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授课内容——“在网络上,如果你每次讲的都一样,就会迅速被放大和知道”;需要具备化繁为简的能力——“趁学生在这一分钟还没有走神的时候,迅速地把知识点塞给他”;需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人格魅力——“你达不到‘人课合一就没有杀伤力”;需要隔着电脑屏幕也能感知到学生状态的变化以调整讲课节奏;还需要“持续不断尽你所能为学员提供价值”。

郑仁强每周进行两次免费讲座,他准备了大概150期完全不同的内容。每场考试出来一道新的作文题,他当天就在微博上发出自己写好的范文。与此同时,他每天还要解答至少七八百个学生的提问,“基本上从早晨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之前,无时不刻不在回答。那时候很少是在凌晨一点之前睡觉的。”

要把这一切做好,除了需要自身的功底和天赋,也需要系统的准备和团队的运作。凭借曾经线下机构名师的头衔,好调侃、犀利又幽默的风格,以及多年线下教学积累的经验,前新东方教师郑仁强迅速在线上塑造起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吸引了众多粉丝,并成功地转化了数量可观的付费用户。2013年5月,他成立了自己的团队,转战YY教育,开始依照这个套路打造自己的“网红团队”。

他曾算过一笔账,出来创业后,他4小时收费366元的在线课程最高时有1150人报名,总收入42万元,算下来时薪超过10万。即便按平均水平来说,月收入超过20万的老师在他的团队里也有4个,收入最高的一人每月只讲20小时的课就能挣到30万。

有近一年的时间,在雅思直播课这个细分领域里,他和他的团队一直保持着漂亮的纪录。直到2014年暑假,他才真正感受到有竞争,“大大小小的机构,大大小小的老师都开始了。”

事实上,不光是他所在的出国类考试培训领域,2014年,整个在线教育市场都呈现出比之前更热闹的景象。

Tutor Group旗下的英语教育品牌VIPABC获得由阿里领投的1亿美元B轮投资,是当年在线教育单笔投资的最高额;百度继续通过收购和并购的方式多角度切入在线教育领域;新东方和腾讯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

最大的搅局者莫过于YY。2014年2月,YY高调推出YY教育之外全新的独立品牌“100教育”,号称要在未来两三年内投入10亿元用于在线教育产品和运营。他们喊出“用互联网思维颠覆教育,重新定义教育”的口号,总裁李学凌甚至明确表态,将从新东方那里挖来2000名教师。他们计划向平台引入名师资源,以免费教育服务为主的模式吸引、培养用户。品牌成立后的第一项举措是推出永久免费的托福、雅思课程——不仅免费,全勤完成课程的用户还将获得100元奖励。

这一“颠覆”事件后来被许多人看作是在线教育发展中的某种里程碑。游戏起家的直播工具平台YY打算砸10亿进军在线教育,本来已经高歌猛进的市场仿佛又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据《2015教育科技蓝皮书》不完全统计,2014年在线教育领域总融资额达10.9亿美元。截至2014年9月,获得投资的在线教育企业已经达到60家以上,其中超过15家是2014年刚上线的项目,有的刚上线1-2个月就拿到了投资,还有的项目甚至还没上线就拿到了投资。

同年12月,在邢帅教育获得3000万美元B轮融资的4个月后,郑仁强的团队被YY收购,传说中3亿的价格,成为了当年行业里最具话题性的“天价”。

冰火两重天,盈利的不超过5%

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传统的线下培训机构,比如新东方。

新东方在线COO潘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早在2009年前后,新东方在线把核心用户锁定在了大学生群体——他们首先选定考研这条产品线,因为考虑到这一群体时间有限,参加线下课程的可能性会逐渐减弱;市场竞争也不如职业教育领域那么激烈。当时考研课程的线下市场十分混乱,线上市场又基本空白。此后,他们陆续加大了对出国考试线上课程的投入,并在2015年与中国最大的考试和教育服务供应商ATA公司合作,推出了针对提高大学生就业实操技能的职业教育产品“职上”。

和传统新东方的品牌产品托福、雅思不同,“从2009年到现在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我们去逐步地解决大学生考研、出国、就业这三条出路问题。”潘欣说。

在线教育市场细分领域众多,目前新东方在线旗下的产品从幼儿一直覆盖到职业人群。和YY等互联网平台打出的免费策略不同,他们从一开始就采取售卖课程的方式。在用户规模庞大的大学考试市场深耕多年,考研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课程至今是他们最大的产品线。依托集团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资金储备,新东方在线自成立第二年起就一直保持着盈利的状态。

作为一个传统教育集团中的互联网公司,新东方在线终归要在集团的框架内运作,“更新基因”也并非易事。

事实上,新东方针对在线教育的变革一直面临着“左右手互搏”的争议:二者利益的冲突几乎不可避免。新东方在线CEO孙畅就曾在一次采访中坦言,多年来,“边做业务边打架”是她工作的常态。

为了争夺老师的资源,新东方学校、新东方在线和集团始终处于三方博弈的过程中。孙畅说,是俞敏洪一直用“和稀泥”的方式平衡线上、线下的利益,为新东方在线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而在潘欣看来,其实直至今天,新东方在线的营收只占新东方集团整体营收的3%左右,因而线下业务对线上业务并不存在事实上的冲击,“所谓的冲击,可能更多是心理上的冲击。”

2015年,来自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8000多家在线教育企业,他们在调查了其中400家公司后发现,70.58%的公司处于亏损状态,13.24%收支持平,仅有16.18%的公司能够盈利。而且,由于新进入的项目众多,又已经有一部分项目死亡,整体上盈利的在线教育企业预计不超过5%,收支平衡的约在10%,死亡率约在15%,亏损率约在70%。那份报告甚至预测,80%的项目将在未来1-2年内死去。

曾经的创业明星“小龙女”龚海燕就是那些不幸“阵亡”的创业者之一。2012年从世纪佳缘辞职后,她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接连创办了3家在线教育网站,但因为“过于乐观冒进,战线拉得太长”,又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在迅速烧完融资后,其中两家都于2014年9月宣告倒闭。其中,针对K12教育,主打直播、互动的那好网只存活了3个月。她创办于2013年初的91外教,于2015年1月被另一家在线英语培训机构全资收购。

教育市场高度细分,每一个领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生存法则。投入大,但很难短时间内变现,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一直是行业内的一大难题。

据在线教育专门网站芥末堆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在该网站信息库入档的近600家在线教育公司中,已经有近60家倒闭或转变方向。但事实是,到了2015年,还有更多的项目在倒闭,在消失,在寻找风投的路上苦苦挣扎。

突然热起来又突然阵亡的事时有发生。就在3月,由新东方前执行总裁陈向东创办的O2O教育平台“跟谁学”才获得了A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号称创造了在线教育A轮融资额度之最。行业内随之就掀起了一场近乎狂欢般的“O2O热”,大大小小的机构纷纷加入,刷单、补贴的大战如火如荼…… 可一到下半年,教育O2O就和其他行业里的各种O2O一样,突然成为了资本寒冬来临之际最先倒下的那一批。

或许“冰火两重天”是对这一年最恰当的形容。芥末堆的数据显示,在线教育在 2015 年对外公布的投融资数量为 199 起,总融资金额20.3亿美元。与前一年相比,投融资数量增长了 36.6%,总融资额增长了160%。这也让中国第一次在一级市场中超越美国,成为了 2015 年全球最火热的教育科技投资市场。

在寒冬真正到来之前,郑仁强也和YY分道扬镳了。2015年8月底,100教育宣布免去他100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及100留学部总经理的职务。而这时,距那次“天价收购”只过去了9个月。

如今回顾这个结局,郑仁强把最主要的原因归结于“两个行业的人对于教育行业基本理念认定的分歧”。加入互联网公司,他期待得到资金和流量,得到互联网的技术和基因,更好地发挥自己擅长做内容的优势,打造他理想中真正的在线教育产品。但现实却是,所有的这些,他一样都没有得到。他说,在互联网人眼中,只要把一个工具做好,自然就能把流量都吸引过来,在这个过程中,流量、运营和内容本身可能都不重要——这与做教育的方式完全相反。而且,资本投入后,希望马上能够看到收益,这在教育这个需要时间沉淀的行业里,显然也不可能。

同时,他作为“网红老师”们的“经纪人”,利益分配不均和强硬的管理风格也让郑仁强过早地失去了老师们的拥护。收购完成几个月后,团队业绩出现了严重下滑,郑仁强也已经失去了对团队的实际领导权,本已心怀不满的老师们终因收入减少集体出走。

“互联网会把一个东西的寿命减少十倍,然后发展的速度也会乘以十倍。我从2012年到2015年三年时间,走完了线下学校三十年的历程。(互联网)迅速把你的全部能量,还有潜力、可能性都燃烧掉了。”郑仁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体制外的力量正在改变教育模式

“做教育的人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人不会做教育。”这不只是郑仁强一个人的体会,也是许多投资人在接触过行业内各种创业公司之后的感悟。

但猿题库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鑫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对学生真正需求的理解,其实与你原来是什么专业无关。”在他看来,一个成熟、优秀的团队也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去了解产品、把握受众需求。

这得利于大数据的帮助。机器学习技术的特点在于,信息掌握得越多,特征判断越准确。公司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从2013年9月上线至今,猿题库中各科习题总数超过85万道,覆盖全国初高中240个考纲、全部75个教材版本的所有知识点。共有约1800万注册用户——随着用户和答题次数的继续增加,技术团队所采用的算法和模型也还在不断地被修正和优化。

学生可以在猿辅导上预约老师,系统会对该生在猿题库中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依据他当前的水平和所要参加考试的难度、考点生成一套个性化的PPT教案直接推送给老师。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猿题库组织了第一场高考英语在线模拟考试。共有来自全国32个省份的十多万名学生报名,最后实际参加考试的近7万人。学生完成两个小时的考试后,机器智能批改系统完成了包括作文在内的全部阅卷工作,并将成绩、排名等指标反馈给学生,猿辅导则在随后推出与这次考试配套的讲解课程。

还有更多的改变也在悄然发生。

2012年离开哈工大后,前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孙志岗加入了网易。当初被MOOC的风潮所打动决定辞职投身在线教育,他很快迎来了做MOOC的机会——2014年5月,经过大半年的筹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下属“爱课程网”与网易云课堂联合建设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

这个以顶级中文慕课平台为目标的在线教育产品,平台首批上线了包括北大、浙大、复旦、哈工大等在内来自国内16所高校的56门课程,汇聚了诸多领域的名师。在这个平台上,孙志岗也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团队一起对平台上已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了拓展,他们筛选出了国内大学计算机系各门课程的权威老师,一个一个请来开课——2014年11月,云课堂有了一个在线的、完整的大学计算机系。任何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从零开始,免费在网上学完计算机专业大学四年的全部课程。且采众家所长的师资绝对是第一流的。

这样完整的单学科线上教学体系,至今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唯一一个。

此后,他们又推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收费职业教育课程“微专业”。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和企业一线人才组织授课,每个微专业都直接对应某一个具体职位,用户只要完成课程,就具备了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

离开高校近4年后,孙志岗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一点一点实现着自己曾经对于在线教育的设想,当年MOOC的那阵风潮如今也真的一点一点在推动着体制的改变。

2015年4月,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意见》指出,2017年前将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进行评选。

孙志岗发现,没有了曾经那些职称、年限等死板的申报要求,更多的是年轻老师开始加入进来,成为了MOOC的主力。

“这个事情就发生了一个很巨大的变化了,从原来的一个黑箱子,由专家去评定的,很模式化、很政绩化的事情变成实实在在有应用效果的东西,看网友、学生怎么去说。整个评价体系发生变化了,自然就会带动一系列的东西都发生变化。比方说,大量受学生欢迎的MOOC,已经被很多高校的老师通过我们的“学校云”服务,以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的形式引入到校内日常教学,这对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当年离开高校时,孙志岗给自己设立了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希望用体制外的力量调动各种各样有热情的好的老师,用互联网把他们的能量无限放大。”现在已经是现实了。4月底,孙志岗到北京参加了由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举办的全国首届“面向计算机类MOOC的大规模在线学习支撑工具研讨会”。早在六七年前,他自己就曾开发过类似的支撑工具,但像这样面向全国的行业会议,在那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次会议举办前,主办方预计是五六十人的规模,实际来参会的达到220多人。

真正的在线教育尚未到来

“我觉得你不能称现在的线上教育叫在线教育,只能是在线培训。教育是个太大的词了,里面有价值观的传承,有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在线教育品牌还有在做的业务,全都是在线培训,跟教育差得很远。”郑仁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曾经,他的雅思写作课帮助无数考生“短期突破”了考试,也让他成为了“名师”。曾经,他相信一个好的“网红老师”首先要是一个表演者、娱乐者,“哪怕你让大家短期内未必能学到太多,但是你让大家开心了,这点很重要。”

如今,他否定了这一切。

他还记得当年在开直播课时,曾有老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原本4小时的课改成了8小时,同等课程收费不变,但招生反而下滑了。

郑仁强说,即便是在当时最巅峰的时刻,他从心底就知道,这是一门Business(生意),他只是一个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人。

但这不是教育。

“我对未来公众的辨别力,中国社会财富积累的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是很乐观的,所以我觉得面对这样一个理性的消费群体,目前这种水平的在线教育一定会死掉,也应该死掉。因为它没有创造真正的价值。”他说。

在郑仁强看来,眼下互联网让教育行业的人变得急功近利了。追逐热钱、吸引眼球、制造噱头、甚至是用欺诈的手段获取短期内好看的营收……人们更愿意用钱去买百度的竞价排名做广告推广,而非投入到内容和研发上,真正地为用户创造价值。“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这些搅局的机构、创业者、投资人把在线教育做臭了,声誉做坏了,最后就相当于在线教育等于骗人,等于低质量,等于圈钱。然后线下培训,线下机构才等于真正的教育。这种认知一旦形成的话,就很难改变了。”

“现在属于该静下心来好好做事,把事情做精的阶段了,拼的是谁能做得更好。”孙志岗说。

而对李鑫来说,猿题库现在有多少用户已经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了。他相信,未来所有人都会在网上上课,线下机构是否将被颠覆甚至也不再重要——只要还能够解决教育当中的某些需求,它们就还会存在。

2016年2月1日,新东方教育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新东方在线获得腾讯3.2亿人民币(5000万美元)投资,投资已于2016年第一季度完成。

这是潘欣加入新东方在线的第10年。他看好互联网技术将给学习带来的变革,但一切还需要时间的积淀。他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真正地解决好自适应式学习的问题,但包括新东方在内的诸多企业都在这个领域有技术投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相关文章:

教育互联网04-25

互联网红色教育05-21

特殊教育互联网教育08-27

互联网教育模式创新05-26

互联网教育时代范文06-11

互联网教育策划书07-03

互联网对教育行业07-03

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08-14

互联网教育学习笔记08-14

互联网教育反思感悟08-14

上一篇:2022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总结下一篇:比喻句和拟人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