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2024-08-20

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精选15篇)

篇1: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塑造的重要实现方式,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功能性需要,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深化课前演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首先学生们演讲的主题往往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身边所发生的与法律相关的事件、当前的新闻焦点等,城管人员野蛮执法问题等。在准备这些演讲主题时,他们要搜集资料、整理、加工处理这些资料,从而能在演讲时亮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准备演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进行法律思考的过程。同时,其他学生听演讲的过程也是一个法律思考的过程。其次,对于学生的每一个演讲主题,学生和教师都进行点评,给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通过教师结合实践的点评,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入到了用法律思考问题的情境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二、利用教材案例,强化学生法制意识

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法律内容,1.法律常识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律师法》《公证法》《法律援助条例》等,并有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法律案例。可以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中的法律知识结合点,进行知识链接式的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之中,避免把法律当标签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将法律

知识与思想品德课内容相互渗透。

使用教材精选案例,既充分发挥了教材资源的作用,也为后面要得出的判断群体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之一是要符合法律法规作了充足铺垫。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群体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在此处书中相关链接中则引用到了《刑法》的相关法律知识。自然生动地倡导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浅出的教育使法律条文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而是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并能自觉认同青少年在参加各种社会群体活动时,要明辨是非,遵纪守法。

三、设置模拟情景,增强学生自保能力

思想品德课相对来说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设置情景讨论,变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得尤为重要。在执教七年级《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中的“学会保护自己”这一知识点时,采用了书本上的“说一说”:章辉和李林有一天回家晚了,在一个僻静的路口,突然窜出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们抓住章辉进行敲诈。李林还没回过神来,就被他们推了一把:“小东西,你还不快滚,是不是要陪他挨打呀?”李林该怎么办?A.撇下同学离开;B.和他们拼命;C.回学校找帮手,不信打不过他们。。。如果你是李林,在朋友遭遇危险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学生在这样真实的模拟情境中,很快就置身其中,通过讨论,最后得到了结论,不能硬拼,只能智取,更不能以身试法,以暴制暴。有同学说悄悄闪避到一边,躲至无人处拨打110报警,警察叔叔两分钟就能赶到的;有的说要镇定不慌乱,记住有利的地势地形,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等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们一起得到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办法,归纳为:求助救援法、记住特征法、寻机抽身法、智捉迷藏法、借虎吓狼法等。

通过一个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模拟真实情景设置,扣住了学生们的心弦,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增强法制观念,时刻提高警惕,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是进行自我保护必不可少的方法,必要时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自己要做一名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好公民。

四、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要切实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除了课堂上下功夫外,还需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普及法律常识,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任重道远,还需调动社会各界共同行动,形成合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科进行有机渗透更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样,学生们才能从小在民主法制的教育氛围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好公民。

篇2: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一)是注意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中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初中阶段重点学习与日常行为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学习法律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权威的意识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结合思想品德课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

(一)是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

(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学习后进的学生,往往思想品行、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也是后进的,分析后进生现状、原因、家庭情况,同时作好法制教育工作。

篇3: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感染学生

虽然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多次的改革, 有多个版本, 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有所不同, 但利用教材的内容渗透德育这一点是取得共识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的全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 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那么,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呢?现将个人的点滴做法分享如下:

一、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教学素材中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并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把德育贯穿于知识教学中, 就能达到利用教材进行德育的目的。例如, 在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教学时, 通过课件展示中国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龙江的人口数量时, 就可以抓住这一素材, 教育学生:中国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中国人民是强大的!我们身为中国人, 要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圆周率”“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时, 都可以介绍祖冲之对世界数学的巨大贡献, 让学生知道他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 位小数的人, 这一成果要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不能向思想品德课那样以德育为主要教学目标, 也不能整节课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理想教育。数学课只能结合教学过程的有限素材和环节, 抓住有德育因素的词句、例题和图表来渗透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目标。例如, 在解决问题时, 题目中出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字词时, 就可以不失时机地抓住分析题意的过程开展节约意识的品德教育;在“公顷、平方千米”的教学时, 通过观察“鸟巢”图片的过程, 可以教育学生认识这是中国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 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另外,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明白:大家在一起学习, 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 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三、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中

教师的言行举止、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都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行。在日常工作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的品德, 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 教师的着装要朴素大方, 讲普通话, 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 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辅导“学困生”要耐心、细致, 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 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 将师生的感情融入认知活动中, 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四、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严要求的训练中

对于小学生来讲,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思维习惯, 包括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学习要一丝不苟,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同样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强化训练;通过各种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综合能力是数学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对于小学生则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的。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严格训练, 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敢于正视自己存在的错误, 并且通过改正错误来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这些工作都要从一点一滴抓起, 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正确性、书写的规范性、“题目有没有抄错或漏抄?”、应用题的“答语”书写的完整性、笔算竖式的规范性等多方面来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 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写规范, 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 小学数学教学, 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又要适时开展德育。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的潜能, 全面把握课程标准, 结合一切素材完成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德育。

参考文献

篇4: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关键词】思想品德 渗透 积极心理品质 微课 从众心理学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11-02

我是一个长期站在第一线的一个思想品德教师。我校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情况千变万化,总的是:普遍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怕困难,意志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与同学和老师甚至与自己的父母关系冷漠,说谎、打架,欺负小同学,好吃懒做,小偷小摸,顶撞老师和父母,抽烟喝酒,过早恋爱,无法与人和谐相处、 孤僻、经不起挫折、报复心强、对一些事情过分苦恼和担忧、做事情容易恐慌和紧张、考试焦虑、盲目的从众、攀比、过于自负或自卑、有些还和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混在一起等等。学生表现出来的这些品行不良的现象,有些是品德问题,有些是心理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有家庭的原因,有些家庭对孩子放任不管,有些家庭又管的太严,而有些家庭是单亲。还有就是社会这个大环境,尤其是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学生容易看到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因此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他们需要有人帮助,作为一个思想品德学科的老师,我们如何在我们的课堂里,通过课堂教学,在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我们全体思想品德教师做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一、课堂中合理使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树立积极心理学的意识

那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呢?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定义: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本身潜力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于发掘使个人以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健脑操26式指导学生,调试学生的学习情绪

1.每天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尤其是到了上午第四节、下午第一节,下午的第四节,学生的精神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学生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上课开小差,说话的一些现象。根据肌动学的原理,这个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调整。我就用健脑操26式对学生进行情绪调整。

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是学生开小差的时候,根据心理学的原理,一个人的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在一个点上,所以需要对一个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学生做的事情进行变换。我就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调整。比如有些时候,稍微停顿;有些时候学生齐读;有些时候,学生讨论;有些时候,学生练习题。

3.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电视、网络、媒体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的精细程度被破坏。

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高,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课堂上。因此,对于在教学准备上,我尽量采用多媒体和视频,通过丰富的视频色彩和声音,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用微课突破难点、重点

在一些课程里,为了突破难点、重点,在准备教学的时候制作微课,使用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的环节中,我把有些微视频的制作,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在这个完成的过程中,已经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很强的期盼心理,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厌学的情绪。

四、渗透心理学方面知识的教育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在这个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和迅速长身体的年龄,学生集矛盾,困惑、烦躁为一体。一些学生跟老师、家长发生激烈的冲突,学生内心有强烈的内疚感,但又表现出反叛。有一些学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由其他亲属监护,这些学生内心的寂寞感很强,个别学生于是在校外的一些社会闲散人员那里去寻求关注。还有一些学生习惯较差,有一些不良品质。比如抽烟、喝酒、打牌、过早谈恋爱。面对这些现象,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结合教材的一些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些青春期知识的教育,告诉学生如何应对青春期烦恼的方法。

五、巧用去社会化现象和从众心理现象

那么,如何利用好人的从众心理呢?

1.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树立正能量。

2.树立积极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

3.开展自我展示活动,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六、培养学生26项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应满足三方面的内容:

1.是能够促进工作和学习绩效的提高。

2.是有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

篇5: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孔垂艳 2013 七年级上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法制是一个国家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公民的法律素质已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期,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弱,不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诱惑和侵害,因此,加强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同时在校实施法制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延伸。课堂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然渗透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遵纪守法。

一、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培养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授课能力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老师只重视语言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授,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应该是政治老师和德育老师的任务而非英语老师的工作。他们对英语学科渗透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在英语课堂很难进行法制知识的渗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更新思想,虚心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培养自身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认真研究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能结合实际把自身学到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学科中进行渗透,巧妙、科学地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活动中,不断提高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授课水平。

二、立足教材,挖掘法律知识渗透点

新目标英语教材是渗透法制教育的载体,根据教材挖掘法律因素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潜在的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例如:新目标七年级上Starter Unit3 What color is it?中对颜色的识别可以渗透对红绿灯的认识延伸《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红灯停,绿灯行”,培养“珍爱生命,不闯红灯”的良好交通安全意识;Unit 1 My name’s Gina.中可以渗透《姓名权》,Unit 2 This is my sister.中可渗透《肖像权》;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中的《食品安全法》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新目标英语教材涉及的法律法规因素是很丰富的,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充分、合理、科学的挖掘出更多的法律知识。

三、结合教材和课堂设计,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在进行法制渗透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先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既要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有效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又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当然,更不能脱离学科课堂内容将本堂课上成纯粹的法制课,因此我们通过研读教材挖掘出来的法律知识必须与本堂课的课堂设计相结合,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注重法律知识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法制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然受到法律熏陶,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例 如,在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预备篇第三单元(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了所有颜色名称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身边的色彩,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物体色彩,其中有学生说出了红绿灯,就顺势启发同学们说:Can we go when the light is red?并出示红灯的图片,用立正停下来的姿势示意同学们回答“No”。接着为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让同学们表演过马路的场景,顺势向同学们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接着用PPT出示闯红灯引发悲惨交通事故的图片,通过活动的方式和真实图片使同学们懂得了珍爱生命,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四、渗透法制教育应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做表率

教育源于生活。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曾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法制渗透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所处环境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教师除了是课堂法制教育的实施者,更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模仿者。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遵纪守法、高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

篇6: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处于首要地位,不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除完成其本学科的知识传授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任务。如何寓德育教育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教书育人两不误。坚持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教好书,努力提高学科教学成绩;一方面育好人,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现就我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我的做法。

一、首先把爱生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但热爱学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有许多实际内容和具体行动。现在有的学生被称为“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思想表现差。有不少学生成绩是很差的,但生源素质差,不是学生的错。我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由此,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寻找根源。有人说好学生好的根源是相同的,而每个差生就有每个差生的根源,只有找到每个人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为了能对症下药,找学生个别谈心,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平时留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作到对他们细微的个性差别也有深刻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动态、个人爱好等,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培养信心。培养信心首先从信任开始,信任是最好的导师。许多差生的根源,就是缺少信任。他们往常所遭遇到的,除了批评、责备之外,还是责备、批评。久而久之,这种批评就成了暗示和诱导,促使他们自暴自弃,甚至走向违纪违法的道路。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信任才是最好的良药。其次,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十几岁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即便是真正的双差生,他们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作为教师,就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学好的信心。

第三、坚定信念,教育好一个学生,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急躁、浮躁、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忌。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既然立志终身从教,就要有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坚定信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丰富的知识吸引人,以优异的品德引导人。坚持把学生的长进,视为自己最高的荣誉。把满腔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

二、在教学内容中贯穿德育思想

思品这门学科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世界文化之旅》一框时,我采用“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世博会是今年的一个热点,世博会能在中国上海隆重召开,充分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公认,通过实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为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而努力拼搏。

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内容

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贯穿德育内容,是一个新的课题。我的做法是: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好思想品德学科上来。例如,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兴趣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采用快乐的教学方法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做人要有理想。有理想,首先就要下苦功学习,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人,是没有理想的人。第三,就是针对学科教学的特征来渗透德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等德育内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使他们结合学科学习,明白很多社会道理、做人道理。这比空洞的政治说教,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更能起到成效。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四、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课的学习,向学生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五、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篇7: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合水中学 杨立俊

3.3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平行、相交、重合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及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呢?经过三点呢? 2.线段AB=CD,CD=EF,那么AB与EF的关系怎样?

二、讲授新内容 1.观察P51的图形

说出这些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相交、重合、不相交也不重合(平行)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相交,可能重合,也可能不相交也不重合.归纳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关键:有没有公共点

篇8:浅析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渗透

首先, 要鼓励学生, 让他们能充满自信心。这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学会真诚地去赞扬学生, 对他们回答的每一个问题, 对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 我们都要去赞扬, 我们都要去鼓励, 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 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 要引导学生调节好自己的性格、情绪。良好性格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坚强的意志, 积极的情绪和健全的理智, 也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所以在思想品德课中,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再次, 要引导学生注意男女同学的交往和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中学学生都进入了青春期, 生理和心理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德育宣传

坚持启发式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而实施课堂教学, 必须坚持启发式。孔子曾提出: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 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要针对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多启发学生, 多调动学生, 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而不要延续以往的满堂灌, 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 让学生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多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操作形式, 让学生在这种形式中轻松愉快、主动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生命需要。因此, 在思想品德课中, 必须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境, 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 参与公共生活, 体验社会生活, 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 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生活经验; 促进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使学生懂得了理解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学生生活出发, 通过活动性教学让学生体验、思考、行动。在活动中, 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与实现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统一起来。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再是抽象的条条框框, 而是生动的生活体验、感受和认识, 也就能真正收到德育教育的实效。

四、思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 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俗话说: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思品教师只有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感染学生, 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信度和实效。

篇9: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学素材和教学过程全面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和强化训练等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都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感染学生

虽然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多次的改革,有多个版本,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有所不同,但利用教材的内容渗透德育这一点是取得共识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的全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呢?现将个人的点滴做法分享如下:

一、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教学素材中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并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贯穿于知识教学中,就能达到利用教材进行德育的目的。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课件展示中国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龙江的人口数量时,就可以抓住这一素材,教育学生: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中国人民是强大的!我们身为中国人,要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圆周率”“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时,都可以介绍祖冲之对世界数学的巨大贡献,让学生知道他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果要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能向思想品德课那样以德育为主要教学目标,也不能整节课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理想教育。数学课只能结合教学过程的有限素材和环节,抓住有德育因素的词句、例题和图表来渗透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目标。例如,在解决问题时,题目中出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字词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抓住分析题意的过程开展节约意识的品德教育;在“公顷、平方千米”的教学时,通过观察“鸟巢”图片的过程,可以教育学生认识这是中国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明白:大家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三、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中

教师的言行举止、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都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行。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的品德,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教师的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辅导“学困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入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四、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严要求的训练中

对于小学生来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思维习惯,包括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学习要一丝不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同样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强化训练;通过各种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综合能力是数学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对于小学生则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正视自己存在的错误,并且通过改正错误来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这些工作都要从一点一滴抓起,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正确性、书写的规范性、“题目有没有抄错或漏抄?”、应用题的“答语”书写的完整性、笔算竖式的规范性等多方面来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写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又要适时开展德育。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的潜能,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结合一切素材完成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德育。

参考文献:

任海芬.德育教育渗透初探[J].吉林教育,2010(01).

篇10:七年级音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晓景中学

崔智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2、教育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尊重国旗

(一)学科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 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一)学科教学内容: 1.唱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音乐欣赏: 《绣红旗》。

(二)法制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三条、第十九条 二、二、教学重难点 :

1、《国歌》中的大跳、级进的解决

2、创编歌舞表演

三、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VCD 等

四、教学过程:

(一)1.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的理解。3.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 价。(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 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4)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 2/4 变 3/4)与节奏(如变弱起 为强起; 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5)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6)反馈 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 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 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 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 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 出改进的意见。

(三)法制渗透

1、通过看香港、澳门回归,奥运会开幕式升旗仪式的视频,引导学生体会国旗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2、请同学没谈谈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室举行升旗仪式时的感受。

3、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 损、涂画、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我们身边违反《国旗法》的事例 有些企业升挂的国旗与企业旗帜一样高;某超市只挂 外国国旗等。

五、教学反思:

篇11: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知 识 点

Unit3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Unit4Don’t eat in class.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Unit5Why do you like koalas? 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Unit7It’s raining﹗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Unit8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Unit9what does he look like? 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篇12:七年级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卫视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这门课因其理论性较强,有其严肃性和枯燥的一面,所以在学生眼里,政治老师大多古板,不近人情,难以相处。那么,如何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老师?我想根据我目前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做法。

一、重视与学生的初次见面

每一届新生的第一堂课,是师生的第一次见面,教师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将影响今后的教学。为此第一堂课,师生应相互认识,教师要把自己推销给学生,让学生觉得你可亲可敬。教师推销自己时要注意:第一,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觉得你可敬;第二,根据中学生较普遍的兴趣爱好,用是中较流行的“新词汇”介绍自己的特长爱好,并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的方法,接近你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觉得你可亲;第三,联系古今中外的政治事件,向学生介绍中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人口形势,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挑起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

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枯燥、单调、难以记忆的政治概念、政治原理浅显化、形象化具体说来,在课堂上编制一些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诗词警句、幽默警句和广告语言,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我讲第二单元的第一节《感受成长》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举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取回真经的故事。讲第三单元的第一节《亲子之间》时,关于理解父母这一小节,我给学生讲了电视上面的一则广告。就是一位母亲给她的妈妈洗脚,这一幕被这位母亲的孩子看见了,然后这孩子晚上给妈妈端水说:“妈妈,洗脚”这个事例。我认为,教师应有把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才能“即兴发挥”的能力,把枯燥的知识用诙谐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快乐气氛,让学生感到政治课“真好听”,“老师讲的真有吸引力”。

三、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适当鼓励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1、运用漫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与关键,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引入瑰丽无比的知识世界。漫画形象直观,人们笑过之后顿悟其理,这样就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了,即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起学生思考。

2、正确运用鼓励法。

“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赞美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

3、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

教学进程中教师要精讲善导,联系自己或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说、分析,以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我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4、重视课间十分钟的感情沟通。

下课之后,我们不妨在教室多呆几分钟,观察一下 全班学生的动向,还可与学生聊天,关心一下生病的同学,问问缺课学生的去向......,此时,学生会觉得政治老师不呆板、不严肃,很有人情味。提高师生间无拘无束地交谈,其距离拉近了,情感沟通了,学生学习这

门课的兴趣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如何布置作业

今天的中学生,每天有做不完的练习,交不完的作业,学生疲于练习,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消化和吸收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此,我采取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只要是关于课堂学习的内容,可以自己找资料上的题做,也可以自编题目做;每节课我尽量抽出十几分钟,让学生每天作业当课堂完成,绝不拖到明天。作业的自主性选择,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潜质。

五、作为一名教师,要终身学习

早在三千年前,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就向世人大声疾呼:“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 火把”。可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独特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使其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造的人。为此,作为教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今天,学习渐渐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学习不在是学生的事,而是每个人要改变命运。拓宽生存空间,开发自身潜能的人的事,“充电”成了最时髦的概念。

篇13: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一、渗透于语文教学, 激发学生情感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传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 确保德育首位。爱国主义教育是品德教育永恒的主题。语文课程中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 我通过品析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祖国的锦绣山河和悠久的灿烂的文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 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等课文时, 通过让学生观看黄果树瀑布、敦煌莫高窟的视频、图片, 让学生对其有了直接、生动、具体的了解。学生在惊叹之余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在品读语言文字中再次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莫高窟的神奇瑰丽。此后我问学生,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名胜古迹呢?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通过交流, 学生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腾起自豪感。这些课文的学习很自然地与《品德与社会》第9册《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课的内容相融合, 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此外, 根据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诚实守信的教育及珍爱生命教育等等, 均可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 升华道德认识

《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 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形式,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的一门新的实践性课程。由于它的研究型、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 给品德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为了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我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站在学校前面的振兴路口的十字路口, 仔细观察行人、车辆穿过红绿灯的情形, 并一一记载下来。回到教室, 我请学生观看一组组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车祸的图片。看着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图片, 学生们目瞪口呆。从学生的表情中, 我读出了他们内心的恐惧, 也读懂了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渴求。于是, 我趁机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课后, 我和学生们一起参加了开发区组织的“交通安全小红帽”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头戴小红帽走上街头, 手举“交通安全从我做起”“红灯停, 绿灯行”等醒目的标语, 向大人们宣传交通安全的规则。在此基础上, 开展“小手牵大手”的活动, 让学生带领家长一起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由此班级每一周评选一次“交通安全小标兵”。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更加明确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了, 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此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还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珍爱祖国的历史、文化的教育等, 效果颇好。

三、渗透于班会活动, 知行和谐发展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 团结了集体, 加强了集体, 以后, 集体的本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班会是班主任通过班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班会课形式多样, 为学生乐于接受。因此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高度热情和智慧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班会课中, 我安排学生收看我国著名的演讲家邹越教授的《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 结合开展“与爱同行”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孝亲敬长的理念。通过开展“我与祖国齐腾飞”, “南通——美丽的家园”为主题的班会,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班会课以它独特的魅力, 吸引着学生, 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 懂得了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热爱集体……

班会是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 集中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它强化教育渗透, 将学生在品德课堂中所习得的道理通过体验、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因此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和行的和谐统一。

四、渗透于校本课程, 拓展教学时空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发挥教师的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我校处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工厂企业较多, 尤其是大型的重工业居多。学校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环境教育”这一课程。爱护环境的教育原本在品德课程中也有安排。结合环境教育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渗透爱惜粮食、爱护公共财产、保护周围的花草树木、植树绿化的意义、保护地球等教育。从学生专注的神情、热烈的讨论中, 我知道我的教学已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似乎看到一颗颗道德的种子已在学生的心里扎下了根,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里, 它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 并结出累累的果实。

总之, 只要我们在品德的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紧密结合, 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那我们的教学如春风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将小学品德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

篇14: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关键词:思想品德 渗透德育 点滴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219-01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几乎与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联系都比较密切,与学科教学交叉融合性更为较强,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但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乏力的问题,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育教育与教育教学内容没有有效结合,德育教育与各学科相关教学内容结合点没有抓住。恰在此时我校市级课题《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开始立项研究,我有幸成为课题组研究成员,认真参与了研究。从成为课题组成员到现在,对这个课题有了不知从如何做起到时时处处都在落实课题研究的跨越,从中有很多体会。认识到所有学科教学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找好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

1 思想品德课对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其教学模式过程是影响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教学中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为主要线索,将道德、心里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教学中要避免孤立化地传授知识,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关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2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思想品德课德育的实效性。我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课题教学中,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之中。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上册第十一课内容是《做一个自强的人》。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多,对自立和自强的含义及其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强不息的深刻含义,明确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在教学中我经常准备一些名人的故事,如我国的桑兰、邓亚萍等名人的事迹。虽然这些事例很有针对性,但是学生觉得他们是名人,离自己太远,教学效果不太好。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选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从中感知,只有自立和自强的人,才能克服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我在杂志上看见《两个乡下人的不同命运》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恰恰说明了此道理,就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表演出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学生的表演,这个故事更生活化和具体化,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亲身体会到一个道理:生活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起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努力向前的决心,只有自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五年前,两个乡下人在候车厅退票处相遇时可以说他们是站在人生的同一起跑线上,可是到了五年后,他们之间的差距却很大。一个西装革履,是拥有150多个工人的清洗公司的老板;一个破衣烂衫,是靠捡破烂维持生存的乞丐。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差距?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原来打算要去北京而后又去了上海的那个乡下人,抱着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明确的目标,树立乐观向上的世界观,所以,他认为选择去上海就是选择了发财致富的好路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那个打算去上海却去了北京的乡下人,则抱着消极被动、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了与世无争的世界观,结果成为乞丐。明确目标才可能实现成功,但设立的目标要可行,还要把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坚持不懈地去实现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

3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中

注重道德实践体验,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好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例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五课《树立科学发展观》这一课时,学习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组织学生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实践活动,在学校有的同学清理校园的口香糖污渍,有的同学随时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有的同学主动擦教室的门窗;学校的小志愿者组织部分同学一起到街道上宣传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再如,母亲节的到来,布置学生回家给妈妈洗脚的活动,或者回家帮家长做一件事,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感恩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产生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在道德实践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了升华,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落实具体正确的道德行为,懂得了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做负责人的公民。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学,科学地利用教材,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故事和案例,让学生参与主题情境表演,抓住德育与本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科学地渗透德育教育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生观、世界观和法律常识教育,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寓德育教育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活动之中,强化了德育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篇15:八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工作总结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三个面向”,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现代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八年级思想品德采用的是苏教课标版,该教材的教学模式是由封闭走向开放,新的课程目标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泼,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分析、评价、交流的教学环境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新的教材只作为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一种媒介作用。为此,我们学科组的教师努力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把教师角色的转换落实到实处,使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

二、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和新教材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

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活动课程理论,分层教学理论,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尤其是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学习,我们学科组教师自行组织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新教材教学模式探讨的研讨。全组力求在教学教研方面做到与时并进,为全面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树立质量目标管理观

主要是树立目标意识,在科组管理和教学工中落实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以目标来引领教学,以目标来引导学生学习,让教师的引导者身份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3、抓好常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1)、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每周小组都进行集体备课,集体探讨)对教材中新的内容以及旧内容新要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

(2)、备好课。掌握学习规律,探索和改进教法,注意学法的取用和指导,备出课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教学过程要做到“四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坚持启发式教学,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本的例子,举一反三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减轻学习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审美素养的培养。

(5)、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和远程资源,以提高上课的教学效率。

(6)注重抓知识点过关,认真批改作业,注重个别辅导,坚持攻在平时的质量观,注重抓两头促中间,把质量关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来,注重提高平均分和合格率。

4、科组日常工作

(1)、按时召开科组会议,认真学习上级有关精神,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

(2)每位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3)备课小组的集体备课工作,分工合作,实行电子备课,实现资源共享,使集体备课不但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能使平时的上课准备得最充分,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发挥出集体力量

三.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时政教育

1、结合生活实际和周围生活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2、结合课本教学内容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3、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做到与时俱进。

总结人

潘 斌

孙步勇

上一篇: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培育特色企业廉政文化下一篇:中国法制史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