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2024-07-15

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精选9篇)

篇1: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论述大学生树立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是以祖国安危为特征的理性思维。事实上,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不但要有对国家防务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还要有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的思想认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需要树立国防意识,它集中体现为对战争与国家防务问题的关注,对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外来侵略和我国国防建设和各种防务政策与措施的认同。增强国防观念,要树立三种国防知识,忧患意识,尚武意识,责任意识。

首先,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我很关心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我认为国防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而是全中国人民的事情。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作为祖国的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国防意识观念。目前的中国乃至世界,总的来说虽处于和平时期。但暴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时中国还面临着很多的内忧外患,俗话说有备无患。我认为目前重点虽然是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可是我们也要对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必要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学不仅是一个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取得高等学历的地方,它也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国防意识,忧患意识的地方。一个对自已祖国都不关心的人,学历再高也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祖国的接班人。一支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高校大学生更是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竞争和中国国防

安全需要的!

其次,我们还要树立尚武意识。尚武不是好勇斗狠、穷兵黩武,而是要崇尚军事职业重视国防建设,特别是国家利益面临威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不惜作出重大牺牲,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捍卫我们国家的一切利益!目前中国面临的形势堪忧,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东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南沙问题都可能引发军事冲突,我们党和国家正在经受严重的挑战,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怎能置身世外。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七十年后的今天,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抗战”将在何时打响......其实,战争的威胁时刻存在,国际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和军事干涉主义的抬头都说明了实力政治和丛林法则仍然适用于今天的世界。和平仍然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非道义来捍卫。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善良的中国人民不希望看到战争。可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西方超级大国亡我之心不死,东面的强邻也不愿反思侵略历史。我们只能尽量避免战争,却不能逃避战争,如果可能的话,也许我们大学生也会奋战在第一线的!

最后,我们还要树立责任意识,作为当今高校大学生,同样在国防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权利和义务从来相辅相成,准备战争就是高校大学生的国防义务,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未来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校大学生应该为国防做点什么?很明显,中国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暂时还用不着高校大学生去扛

枪。但高校大学生却并不是没有事情可做,而且我们该做的事情还很重要。一个国家,知识分子是国防力量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战争年代,今天的高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的高技术兵种之优秀战士。国防是我们大家的事,连着你我他,为了这片维系千万家的安宁,每个人将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纵观国际形势,我们需要培养一种世界的眼光

军事理论课就是培养我们基本的国防知识和积极投身国防建设和为国效力的精神。虽然军事理论这一学科即日起已经结业了,可是,我们树立这三个重要意识的精神不能消退,我想,为了祖国的和平和繁荣富强,我们时刻都准备好了去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2: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国防教育对国防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了大学军事教程的后,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让我们能够了解国防,认识国防,也增进了我们对国家安全形式的认识,所以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具有很强的教育的意义。

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我觉得是一门无趣的课,但随着课时的深入,我了解到很多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内容,我渐渐发现大学军事教程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趣,它和我们现代大学生息息相关。在中国国防新世纪发展中,在校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未来,对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这对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和平年代,因而国防意识不够强,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拥有足够的国防知识又必不可少,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居安思危、矢志报国、磨砺青春、升华自我”的国防教育具有时代必然性和历史紧迫性。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尤其是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同关心同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而民众国防意识的培养与强化,不能光靠战时去进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加强。一般来说,战争时期人们为了打败对手,抵御外患,防卫观念是很强烈的,但和平时期人们就容易滋长麻痹思想、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没有了危机意识,那么最终只能落得挨打的悲惨下场。当代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及政府的事,没有全民国防观念的提高,便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国防。其实

困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我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我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我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由于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国防军事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战争与和平有清醒的认识,对中国国防历史、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有正确的了解,强化了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爱军习武、保家卫国等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只有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才能使他们为祖国积极献身、流血牺牲。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大学生经过军事课的学习,极易被国防这种关乎国家兴衰、人民生死的大事所感染,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而集体主义思想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是我们军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关心他人为重。

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作为掌握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是承前起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他们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因而当代大学生应该是能够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因此,作为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国防意识必须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心

中,使之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国防意识,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同时,对我国的国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不无裨益,反过来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通过对大学生的国防历史、中国国情、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居安思危意识教育,让每位大学生都具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使他们懂得“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格”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大好山河,热爱领导我们事业前进中国共产党,热爱保卫国家安全的人民军队。大学生代表了掌握当代最前沿知识和理论的阶层,未来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中间力量,他们具有民族自立自强精神,祖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了内在的动力。同时当代大学青年担负着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责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安危,志愿为祖国的利益而战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做出奉献。

篇3: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社会转型, 指的是确定人群关系的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在讨论社会类型时, 人们往往把文化仅仅看作是表达性的伴随现象。可是实际上, 任何社会力量, 没有文化提供的意义结构做中介, 就不可能把自己动员和组织起来, 不可能使自己的期望、理想和纲领得到确切的表述, 因而也就不可能发挥创造时代、转变社会的历史功能。

任何社会转型, 没有一种文化上的整合和表述, 把种种异质的要求和期望, 纳入一种表面上同质的纲领, 就不可能动员群众, 实现社会转型。这里, 文化表述, 实际上是取得社会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的前提。缺少这个前提, 转型不可能实现。

中国社会从七十年代末期起, 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变动时期。文化上表现为, 主流文化用西方自由主义的语言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彻底否定乃至丑化。同时, 伴随着社会转型和西方消费文化的引入, 文化逐步市场化商品化, 阶级国家革命理想等内容在流行文化中大体消失, 占主导地位的是与消费经济相适应的娱乐文化。同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苗头出现, 信仰缺失的现象严重。

在新时代文化现状与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意识影响下, 当代大学生的传统道德受到挑战, 大学生职业道德也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大学生群体是个特殊的职业群体, 大学生是国家精英人群的代表, 他们的道德品质具有明显的示范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 大学生道德品质和其他职业道德应该把个人价值实现和对社会贡献结合起来, 坚持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产生引领示范效果。

在新的社会转型期, 人才的竞争, 不光是在学历上的竞争而更多是在劳动者素质上的竞争。如今人们最大化地追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却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 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 为以后正确处理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做好准备。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开始。职业道德是家庭、学校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良好的职业道德, 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其它职业道德品质要求相比, 应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突出的责任性和逻辑上的优先性。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上, 对新时期大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进行重点培养, 从而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激发大学生的道德内需。

新时期大学生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 是阶级道德在大学生职业上的特殊表现。新时期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 大多数人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与职业道德, 但是大学生不应只停留在原有的基础性认识和道德层面, 而是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在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 与时俱进, 把传统道德与新时期的道德要求相结合, 向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迈进。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 大学校园是青年相对集中的地方。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而他们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我们知道, 道德原则的践行, 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实现,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往往会出现职业道德要求与现实利害冲突的问题。面对比较严峻的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局面,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 明辨是非、美丑、善恶, 对其健康成长以及社会建设都显得至关重要。

“道不可坐论, 德不可空谈”。因而, 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建设应该落实到实处, 应该贯彻到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实施的具体环节中, 将其与完成责任义务结合起来, 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 使之成为学生们的行为规范。对每个大学生来说, 应该坚持从自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 在实践中把现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作为立身做人和建功立业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刘佳.当代青年的道德构建与和谐教育观[J].教育探索, 2006年01期

[2]张洪根.社会文化嬗变中的青年道德人格的边缘化倾向分析[J].青年研究, 2002年11期

[3]易春秋, 岳斌, 袁洪吉.浅谈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及实现途径.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年15期

篇4: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首先,学生军训能够奠定后备兵员的思想根本。国民国防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体体现,也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和长治久安。青年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青年学生这个根基,以增强他们的民族精神来辐射、带动全社会的国防观念的增强。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的极好形式,通过军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系统的国防知识和国际安全形式教育,使他们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起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多年来的军训实践证明,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治本良策,也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的明智之举。

其次,学生军训能够打牢后备兵员的军事基础。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担负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义务。我国《兵役法》明确规定,学生在就校期间,应该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要进行短期的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并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这明确规定了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当然,公民履行兵役义务还有其他几种形式,但对于学生,由于受上学期间环境等条件制约,对履行兵役义务形式的选择有其局限性。因此,党和政府抓住学生在校就读这个时机,以法律的手段使其履行兵役义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通过必要的军事训练,使其接受我军宗旨、任务、光荣传统、兵役教育,亲身体验军事生活,接受解放军优良传统和品德情操的感染熏陶,不断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履行兵役义务的体魄和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

第三,学生军训能够提高后备兵员的综合素质。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还包括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包括强大的常备军,而且还包含高素质的后备力量等等。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质的变革,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质量建军,科技强军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军力量相结合的国防建设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后备力量的强大关键在于有适应现代化战争尤其是高科技局部战争要求的高素质后备兵员。大、中、专学生文化程度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再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军事知识技能的训练并作为后备兵员储备起来,无疑对改善现役军队兵员的文化、科技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常备军的进一步精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尤其是如何提高后备兵员质量,与精干的常备军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之路,已历史性地摆上了议事日程。高科技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去驾驭,而高素质的兵员,只有从提高后备兵员的文化、科技储备起点才能获得。因此,学生军事训练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无疑可对提高后备兵员的整体素质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第四,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之举”。学生军训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地位不断提高的客观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学生军事训练是站在全局上进行的战略部署。

从建国到今天,现役部队由550万人精简到230万,现役部队的不断减少,客观上要求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国家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这是国家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神圣使命。

篇5: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罗丹丹

13503323 浅议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的教育也更趋向让学生全面发展,现代大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一个使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锻炼的熔炉。如何培养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从我们刚入学时接受的军训生活就已经开始了我们的国防教育的第一课,近一个月的军训生活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军营生活,懂得了军人们日常的生活和训练艰苦,对于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一个很好的磨练。因此学生军事课开设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国防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在增强忧患意识,培养全球视野,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思想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自古以来,有国必有防,国无防不立,这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这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十九世纪期间,外国侵掠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每一个不平等条约都是对中国最野蛮的掠夺。列强的军事侵略,还有一个个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不平等条约,一次次的割地赔款,使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蒙受了巨大的屈辱和损失。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当时军事力量的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的原因,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役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役的主动权。

高校开设国防教育现代军事理论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强烈的国防意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使民众站在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高度,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和责任感;近代中国充满了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会审1333班

罗丹丹

13503323 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捍卫的合法权益,维护独立自主的尊严和生存发展的权利,就不能不强化国家机器的职能,就不能不重视作为维护国家主权权益与安全后盾的国防建设。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特别是大学生,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胡锦涛主席曾说过:“青年是世界的希望和未来,有着篷勃向上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能极大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青年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因此,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兴盛的精神动力。

国家的安危与国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大学生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认真参加军训,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并切对国家军事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对国家与邻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关系,以便能积极的响应国防动员。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强身健体,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

高校国防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国防意识,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提高集体主义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熟悉战争谋略,学习领导方法和艺术,并能从战略高度去观察、分析、设计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使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巩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培养大学生不怕苦累,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作风养成。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综上所诉,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把他们培养成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具体要求;搞好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我们要具

会审1333班

罗丹丹

13503323 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流血,顽强拼搏,积极上进,自觉、主动地接受国防教育,并做到精益求精。

作为一个现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谨记着祖国的历史,也必须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作为90后,我们也不能被人瞧不起,我们不是脑残的一代,我们要向世人证明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自己的担当,不是只会享受和堕落的一代,我相信只有我们做出了真正的奋斗也一定能改变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篇6:论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意义

摘要:国防就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而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的行为,通常包括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交通战备动员等。国防动员涉及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外交等一切领域,从而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安危,更与个人密切相关,因为有国就有防,有国才有家。

关键词:韬光养晦,信息化,一体化,在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代的主题。而长期以来,我国都奉行着“韬光养晦”,积极防御的政策。在全心全意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断相应地巩固发展我们的国防建设。但是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如日本,菲律宾,越南.......的关系不尽人意,特别与日本的关系更是跌到了冰点。而这一切都在于日本安倍政府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安慰妇等历史的存在,还美化战争,霸占我国的钓鱼岛。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放在我国的最南端,南海。如今,岛屿的再次争端打破这里昔日的平静,菲律宾,越南依仗着美国,打着美国“支持”的旗号,在国际社会上表现成受害者,背后却不断地加强军备和巩固侵占的岛屿建设,以此想“一劳永逸”,霸占我国岛屿。尽管我国多次重复“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表现出极大的忍让和诚意,但也未能从根本上阻止了越南,菲律宾等几个国家赤裸裸的侵占和该区域的石油偷窃。同时,还有以美国为首的,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在科技上,对我国进行高新技术的封锁;在经济上,我国设置高门槛和进行所谓的反倾销反垄断;在军事上,对我国进行“珍珠链”式围堵;而且不断干涉我国内政:美国对台售武,与“藏独”分子接触;英国也会见**,插手香港“占中”事件.......所以在错综复杂的当今国际形势里,我国药自立自强离不开背后强大的国防支撑,离不开国防动员的进一步加强建设。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庞大的国土注定让我国也成为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如地震: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大地震,2013年四川雅安大地震,还有今年的云南省昭通市鲁甸6.5级地震......地震我们难以探测,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我国的国防动员建设,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周密做好准备,积极开展演练,一旦有事能够迅速拉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失。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差异较大,所以,还要加强边防斗争、反恐维稳的主动权,维护边疆安全和民族团结,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公安和有关部门,对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进行严厉打击,维护社会稳定。

篇7: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和措施研究

摘要:国家的国防力量是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科技等领域相互融合的综合体现,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最基本最直观的地位评价。学校国防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度是提高国家国防能力、国家军队军事素养和人民军队响应国家军事战略及路线的基础标准,也是体现国家对如何提高青少年群体在国防教育领域培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结构中,如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科学发展观”并有力的推动科学技术在提高军事科技领域的作用,有效的提高学校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增强国防实力和国防素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国防教育;国防意识素养;军民互建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强化全体师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责任感、提高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是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国防意识的方法和措施研究是为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国现行的国防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比我国不同时期对学校国防教育的不同要求和政策制度。解读美日国防教育课题,研究我国国防教育变迁过程。是以现阶段我国的政策法规为基础,与实事政治相结合,提高国防教育课程的

时效性与针对性,最终能够提高我国国防基础教育工作所做的研究。

1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1.1学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1.1.1国防教育的定义。国防教育(national defenseeducation)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耍途径。

1.2学校国防教育的特点

1.2.1重要性。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强化全体师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责任感、提高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是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任务。

1.2.2建设性。国防教育课程在学校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注重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其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1.2.3超前性。学校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所有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改善军队后备兵员知识结

构,提高军事科技水准,为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1.3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

1.3.1思想教育。全校师生贯彻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理论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形式,为培养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作出指导。

1.3.2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从我国的历史、人文、地理等多方面向学生灌输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们从中国5000年的历史和现代百年被侵略的历史对比来深刻的认识国防力量的重要性,注重于我国传统文化、道德礼仪教育的教育形式。

1.3.3军事训练。军事训练让学生进入军营,了解我国军队的日常训练与生活。以学生自身实践为基础。与军队官兵相互交流,将国防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形式。

1.4我国国防政策的变迁对国防教育的影响

我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国防政策大致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学校国防教育与国防政策变迁有紧密联系:

第一阶段:从1949年底到1953年,国家处在外御帝国

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时期。此阶段学校国防教育以认清法西斯、帝国主义。保卫共产主义斗争硕果为教育主线。

第二阶段:从1953年底到1965年,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要时期。此阶段学校国防教育以提高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积极工作创新、创收为主要思想。

第三阶段: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10年。这10年我国国防力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66年,发射了中程地对地导弹。1967年爆炸了氢弹。经过十年建设,初步形成了科研、生产、试验的后方基地,改变了建国初期国防科技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和边疆地区的布局。

第四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从而确定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学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依据,积极推动和平发展、保护祖国领土完整为主要思想的国防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在学校中形成了国防教育的良好氛围。各地教育部门定期举行国防教育知识竞赛、讲演比赛、有奖征文、军事射击比赛和其它国防体育活动;高等学校普遍成立了学

生国防教育社团定期进行活动,学校还组织国防教育宣传月、宣传周,领导干部军营一日活动。这些活动极大的带动了学校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2学校国防教育的基础研究 2.1提高教师队伍国防意识素养

学校国防教育课程由教师作为载体向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提高教师的国防意识素养是改进学校国防教育措施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内容为认真学习《国防教育法》,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国防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严格把关课程教育质量。

2.1.1学习在思想觉悟上提高。我校教师队伍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学习“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路线方针,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开展了“居安思危”、“现代国防发展”等学习研讨活动,增强教师队伍在国防意识上的更新,达到了让教师们重视国防教育课程的目的。

2.1.2学习在工作行动上提高。在国防教育课题上,做到”一个确保、三个到位”,即首先要确保学校开展学生国防教育德育课题研究的地位的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从领导到小组成员全力以赴,虚心学习,认真实施;同时,做到了课题小组成员到位、学生活动面到位、课题研究必需的物质条

件到位。

2.1.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提高国防课授课质量。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战争信息的来源、内容、时间不对称导致战况扭转的局面历历在目。我校教师为了提高国防课的授课质量,提出采用理论与多媒体结合形式教授国防课程。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实训室的资源,为同学们提供例如:《我国南海边防情况说明》、《我国现役空军主要机型解说》、《我国两弹作战部队的军营生

活》等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国防课。

2.1.4在师生中积极开展国防问题研讨。万里长城体现我们伟大的民族爱好和平,勇敢智慧精神的象征。我校由此开展了《万里长城解说词》的讨论活动,着重讨论外国元首来我国访问时为什么都要参观我国的万里长城。他们参观后有何感慨。讨论在新时期如何构筑在思想和物质等方面的长城。如何打赢现代战争,不仅靠实力更要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勇气和毅力。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说过: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会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2.2增强与地方军队合作关系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国防素养,学校与驻扎宝山区某连队

建立了拥军互建的良好关系。部队官兵每年至学校参加联谊活动,其中优秀官兵代表为在校学生讲解军事知识和民防逃生技能,并邀请教师和学生代表参观部队驻扎基地。8月1日建军节学生们还为驻扎部队献上大家精心准备的歌舞表演,这种良好的军民关系提高学生们的国防信念。增强了学生与人民解放军的联系。

3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形态教育 3.1近百年我国历史

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历史是由无数的屈辱、泪水和鲜血的。晚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封建政策和腐朽的制度导致国门被八国联军的大炮打开,台湾、香港的沦陷,国内各地租界的划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到中日抗战无不记录着中国这个巨人在百年前的辛酸和无奈。现今的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增强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必须让同学们体会产生“历史的使命感”,并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与期待祖国强大的心声产生共鸣,时刻不忘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在这些新青年的建设下更强大。

3.2剖析近代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民族冲突不

断,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西方国家正在为石油等能源危机而发动局部战争,我国正在为水资源与民族分裂主义作不懈的斗争。在新的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不断深入。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加大,部分西方大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扰中国的前进。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校,必然要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人才的准备,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从小树立青少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保卫祖国的强大后备军,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人材。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在学生阶段适时进行国防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英明决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必须在完成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虽然我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改革开放后显著增强,但是台湾海峡还未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自08年起西藏和新疆恐怖分子意图分裂祖国独立,先后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09年7月5日的新疆乌鲁木齐事件就是典型的有组织有预谋的分裂活动,据7月6日不完全统计,“7·5”事件已造成156人死亡,1080人受伤;260余辆机动车被烧被砸,其中11辆是警车:209家店铺、门面和2幢楼房被焚毁,过火面积达56850平方米。朝鲜半岛的核危机还没有过去,我国因南海诸岛所有权与东南亚国家有所争执。我国因国土辽阔,目前的军事实力还有许多国防盲点的存在。要让同学了解实际的国防情况,不能盲目乐观,而应提高警惕,为任何时刻的突发事件做好心理准备。在教授国防课程中,现代国际形势的讲解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危机意识,更认真的学习国防知识。

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要懂得。只有常备不懈,才能长治久安:只有平时注重加强武装工作,增强国防实力,才能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只有在平时想着打仗、准备战争,才能在战时把握主动、赢得战争。从而,增强国防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军队和国防建设跨越式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4提高学生国防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 4.1参加国防教育活动,提高军事素养

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途径的国防教育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国防意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并且逐步在活动中提高国防意识和国防技能。

多年来实践证明,开展学生军事课,对学生进行军事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另外,把军事课看成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将给学生在校3-4年的学习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被学校领导及教师们认同。由于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给予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高校中充分体现出了它的育人地位和效果。

军训期间学生们能自愿接受紧张而艰苦的军事训练,亲身体验军营生活接受军事锻炼,部队派出的优秀教官进校军训,在完成承训任务的同时,把人民军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带进了校园,使同学们有了面对面向解放军学习的机会。解放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优良作风对同学们产生了直接影响,解放军的良好素质和军人魅力给他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并建立了深厚友谊。虽然是十几天的军训生活,却能

使他们终身难忘,军训后仍然留恋那十几天的军营生活,有人说,“军人的素质是一种永恒”,这足以证明军事课在当代学生心灵深处的地位和影响。目前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招聘高校学生,把学生是否经过军事教育作为一个优先选择的条件,学生本身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军事教育过程中积极主动接受军事训练,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基础知识争取好的成绩。

4.2开展国防教育主题班会

国防教育主题班会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围绕国防教育的宣传活动,各班级由团委和学生会组织部、宣传部联合举办,分为评选:优秀黑板报、优秀主题班会和优秀国防教育文章等三部分组成,做到在活动前宣传到位、活动中组织到位、活动后总结到位,是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最直接的方法

之一。

4.3观看爱国教育影视、纪录片

通过观看《南京大屠杀》、《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烈火金钢》等抗日电影,让同学们了解历史、记住历史;了解我国当代的英雄人物事迹,他们是如何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舍弃自我利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甚至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通过让同学们写影评,并举办影评的评比和讨论活动带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国防意识。

4.4参加军民互建工作、参观军事基地、军事纪念馆、烈士陵园

参观好八连连史展览馆,请好八连指导员公举东同志为同学们做:“知荣明辱,勤思奋进”报告会,产生了现代军人和学生的思想共鸣。组织同学们参观位于我校附近的优秀军营“马桥部队”的营房内务,让同学们走进军营,了解官兵的日常生活和训练,让同学们感觉到其实军人和老百姓只有一步之遥,通过这些活动消除了同学们对军队的神秘感,拉近了战士和学生间的思想距离。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军事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活动,教育学生牢记革命传统。通过参观这些当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械物品,来体会抗日战场的残酷,体会国防军事的重要地位。

4.5信息时代国防科技教育

从美伊战争来看,信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国防从打击力量到信息采集的转变,培养符合部队需求的信息战士是当前的任务。提高学生的科技水平是提高后备兵源科技水准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有健康的体质、掌握先进的设备技术知识并且具有扎实的国防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信息战、地区战等战争中掌握主动。

5结束语

自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

会议决定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防教育的主题节日。根据这一决定,2001年9月15日为第一个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我国国防教育为提高民众国防意识,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所做的普及国防宣传的工作。事实证明。国防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篇8: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给予了明确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提出这“三个事关”,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论述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

二、强调“两个巩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体部署的同时,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出“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新挑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强调“两个巩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对于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三、强调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并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领导。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3]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4]。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2]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提供了重要遵循。“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坚强保障。”[5]

四、首次对坚持党性与坚持人民性进行了详尽的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对党性和人民性做出明确阐释,强调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1]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正确处理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意识形态领域关乎舆论导向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党性与坚持人民性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及实践要求,在实践中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两个巩固”根本任务的具体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概括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全党凝聚共识、凝聚力量,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六、首次将“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党内法规”的内容纳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2013年11月出台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度工作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这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中央党内法规制度工作五年规划纲要》共包括九个部分的内容,其中第二部分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方面的党内法规,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列举八个方面,包括两个工作制度和六个党内法规,这其中第4项法规就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党内法规。”具体内容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方面党内法规建设,从制度上加强、改进和保障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完善新闻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把舆论导向管理落到实处。完善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法规制度,健全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管理制度,不给错误思潮和主张提供传播渠道。”[7]首次将“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党内法规”的内容纳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中,这对于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蕴涵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展示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必须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领,加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N].新华社每日电讯,2013-08-21.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4]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M].北京:学习出版社,红旗出版社,2012:20.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10-08.

[6]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辅导百问[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230.

篇9: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的实践还不够,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还很模糊,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外语教学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最终面临的是四六级考试,文化教学根本没必要,造成"高分低能"等现象。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投入多,效果差,应试能力强,交际水平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语言、文化与教学的关系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里所指的文化,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文学、美术等,而是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从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文化的范畴和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纪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语言的发展。正如L.A.White 所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美。语言总是在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完整地、协调得反映文化,并将其固定下来,世代相传,成为民族文化与知识的载体和集体经验的储藏器。"

2、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反映。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语言千差万别。而英汉两种语言是属于迥然不同的语系--前者为印欧语系,后者为汗藏语系,所以它们的语言形式差别很大,所负载的文化也各不相同。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抱着这个目的去进行英语教学。鉴于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如果我们没有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个中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文化的必要性。语言与文化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1、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谈到中西文化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 ,被邀请者视受到邀请为一种荣幸, 一般都会按时赴约。 而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因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 。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所有这些说明了,在日常学习中, 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2、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实践表明, 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因为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

3、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如在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 3中 Festivals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语节日的由来及一些节日的风俗,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节日比较。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尝试:

(一)词汇渗透。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的作用。词汇的意义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文化载荷量最大。外语中概念意义与母语一致的两个词很可能在文化意义上大相径庭。因此,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对一些看似相同而难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词汇,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讲解,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二)直观教学。直观法要求教师对教材之中出现有可能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点",特别是那些含有文化意义的词语和课文时可以直接阐述或利用物品、图片、电影、电视、录像、网络等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的方法。例如,有一次我和外国友人逛超市发现一种洗发水名叫"ugly girl ",翻译成中文就是丑小鸭,形象代言人是李小璐。当时这位朋友很不理解,明明很漂亮的小姑娘为什么叫丑小鸭,而且她说如果在国外,这种产品绝对卖不出去。为什么呢?这就是由于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不同,人们可能会对某些词或知识点产生误解。我们知道,在中国,"ugly girl "意味着可爱,讨人喜欢,是长辈对晚辈的昵称。但是在英语中"ugly girl "却是令人讨厌的说法,听话者会因此而生气。于是,我以此为例,将这瓶洗发水带到了教室,让学生们讨论,然后讲解中西文化差异,这样学生们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三)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已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内容应体现教材的本质内容,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沟通教材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推动教学展开。例如同学们在学习中发现,美国人经常称赞别人,被称赞的人一般表现得受之无愧,当仁不让,与中国人的普遍做法迥异。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说明了美国人彼此之间表达意思直截了当,反映了美国人坦诚、直率的性格,从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一定了解。

总之,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文化具有民族性、 独特性, 是变化的。离开英语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因而,英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3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71~47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72~7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上).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8):5~17

上一篇:我的投稿心事作文下一篇:我心中的那条江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