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监控管理制度

2024-05-02

生产过程监控管理制度(共8篇)

篇1:生产过程监控管理制度

1、目的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再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测和控制,确保识别的关键控制点能有效的实施控制和维持正常状态,从而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饼干加工关键控制点的管理。

3、关键控制点确定

关键质量控制点及工艺参数表

关键控环节

关键控制点

关键指标

检查频率

人员

纠偏措施

原辅料验收

外包装

外包装完好,保质期内

每批次

品控员

退货或换货

干物质感官

根据原料执行标准检查感官

生产过程

面粉过筛

过60目筛

2h/次

品控员

配料员烘烤员小组长

换筛;换货

鸡蛋筛选消毒

灯检、清洗、消毒、去壳称量

2h/次

严格执行鸡蛋筛选、清洗及消毒程序

配料调粉

准确至0.5g称量原辅料,严格按照配方要求称量搭配调粉

2h/次

执行《生产作业指导书》配料作业指导要求

食品添加剂

精确到0.01g称量,根据GB2760-2014要求添加使用

2h/次

执行《食品添加剂管控流程制度》,过量使用的产品全部报废处理。

烘烤温度

NFC-8D烤箱

糕体150℃~155℃/25±2min

饼干130℃~135℃/15±2min

2h/次

执行《生产作业指导书》之烘烤要求

包装

紫外消毒≥30min,臭氧保持≥10min,包装机封装、喷码或粘贴产品标签

2h/次

执行《生产作业指导书》包装发货作业指导要求

产品检验

半成品检验

检测感官及水分,执行GB/T

20980-2007

饼干1次/批

蛋糕1次/批

化验员

1.加强生产场地、生产过程消毒;

2.严格执行操作员个人卫生标准;

3.排查辅料及用水卫生状况。

4.报废处理不合格品。

成品检验

检测感官及菌落总数、霉菌和大肠菌群,执行GB/T

20980-2007

1次/批

4、关键控制点监控执行

4.1人员培训

为了使每一个食品安全管理计划相关人员明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操作要求,在实施之前应对各部门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管理计划中相关控制点的培训。

4.2现场操作

实施现场要保证效果,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如合格原料、测试仪器、SOP、记录)以体现工作内容是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计划要求的,并且现场人员的工作应按食品安全管理计划的要求展开,并将工作中的控制活动作好记录。

4.3监督检查

关键控制点负责操作员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认真严谨开展自查,品控部安排现场品控员定时、不定时检查各关键控制点,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并做好相关记录归档。

4.4纠错处理

在日常监控和体系活动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按纠偏措施程序进行处理。

5、相关文件

《饼干加工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规程》、《饼干生产作业指导书》。

6、相关记录

《进货查验台账》、《原材验收报告》、《出厂检验记录》、《出厂检验报告》、《关键质量控制点(CCP)控制记录》、《烘烤记录》、《食品添加剂发放使用记录》、《车间清洁消毒记录表》、《个人卫生健康晨检记录表》、《生产车间卫生安全检查表》、《成品留样记录》、《设备、设施清洗消毒记录》。

重庆卡顿尔食品有限公司

2015年2月1日

END

篇2:生产过程监控管理制度

1)目的:

对模具制作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模具质量要求,新开模具及修改模具的交期控制,注塑及橡胶产品的后序加工的产能及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模具部的注塑模具,橡胶模具及修改模具。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生产计划、模具进度表,编制加工工艺,建立生产计划台帐。

2)制定模具车间模具制造工作安排看板,分配模具制造任务。

3)根据进度计划表,结合实时设计情况和工艺编制流程、开具模具制造传票组织生产,开出的第一张传票日期作为模具生产的投入日期。

4)查询物料前期准备工作情况,所需物料是否已按《模具零件清单》及时到位,如有未如期到达的物料,及时催促采购与供应商进行有效沟通,力求确保货物按时到达。

5)供货可能出现不正常时,及时知会工程管理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6)本公司因业务需要须变更相关订购内容时,应事先与供应商协商,取得供应商的同意。避免重复定购。

7)如果供应商提出物料变更要求时,采购应视需求决定是否接受(必要时需得到模具设计或模具加工的批准),避免因为物料问题耽误制程。

8)物料入库,仓库要及时知会模具制造车间负责人。

9)建立《模具加工工作安排表》,合理安排中间插入的加工任务。

10)一般机加工根据《模具制造标准》,《模具作业指导书》,严格依照产品图、模图、散件图的要求加工。依据《模具进度表》时间如期完成、严格自检相关尺寸。

11)CNC组应根据产品图、模具图(2D、3D图)决定工件的加工方式, 编写《CNC 铜公设计清单》

绘制《铜公图》及标有铜公加工位置的模具图,编写加工的程序,制订《NC 程序检查表》严格检查程式,然后加工工件和铜公。依据《模具进度表》时间如期完成、严格检查相关尺寸。

12)火花机加工依据CNC发出的铜公图及铜公加工位置图的要求加工。校表、碰数、放电数据输入完成后,需重新核对无误才能开始放电,依据《模具进度表》时间如期完成、严格检查相关尺寸。

13)线切割加工依据产品图、模图、散件图的要求加工。编程完成需重新核对无误才能开机。依据《模具进度表》时间如期完成、严格检查相关尺寸。

14)省模抛光加工则依据产品图的要求抛光。依据《模具进度表》时间如期完成、严格检查是否达到抛光要求。

15)模具组装依据模图的要求组装。严格检查有无装错、装漏、装反工件。

16)由于模期紧急,模具工件加工时如果没有零件图时,加工者制订《模具加工说明图》,然后由工程部整理归档,做到实物和图纸一致。

17)模具加工过程中所急需要的工具、物料,需求者要及时填写《请购单》交采购部采购。以

免耽误工期。

18)加工过程中发现图纸有误,及时知会工程部修正,如果是客户图纸的问题,项目组要及时联络客户请求解决方案,知情不报者,重罚。

19)模具设计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模具设计工作记录》,主管或组长填写《设计异常记录》,客户图纸如果有问题,及时联络客户请求解决方案。

20)CNC编程应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CNC 编程工作记录》,以便核对加工项目的实际进度状况。主管或组长填写《加工异常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21)普通机加工、打磨、省模、组装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工场普通加工工作记录》,以便核对加工项目的实际进度状况。主管或组长填写《加工异常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22)CNC 机加工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CNC 加工工作记录》,以便核对加工项目的实际进度状况。主管或组长填写《加工异常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23)线割加工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线割加工工作记录》以便核对加工项目的实际进度状况。主管或组长填写《加工异常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24)火花机加工应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EDM 加工工作记录》以便核对加工项目的实际进度状况。主管或组长填写《加工异常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25)模具组装完成后,必须对模具进行检查,填写《模具检测报告》,检测合格则通知项目工程安排试模,如检测不合格,则予以返工处理。

26)所有《异常记录》汇总成《加工异常日报》,组织车间各负责人开检讨会议及生产协调会议,找出原因,作出对策、重新调整加工计划、和加工进度表,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确保进度顺利进行。

27)每周一定期召开生产管理骨干会议,检讨、总结上周模具的生产情况、进度、质量,安排本周模具生产计划,调整中间加插进来的紧急任务。

28)建立制造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预防由于台阶式的层层信息反馈加上人为的因素造成信息失真。

29)全面统筹生产负荷,建立每套模具制造加工定时、定量标准。

30)试模:项目工程师在试模前,依产品图纸及客户提供的资料制订《试模计划》,分发相关部门。

31)订单确认后,项目工程师必须及早准备试模原料,根据产品图及客户订单资料填写《物料申购单》交物控。物控员则根据物料仓存情况及物料采购的难易度,决定是否向采购提出申购。如果该物料采购困难,物控员应及时知会项目工程师,由项目工程与客户商讨客户供料事宜。

32)试模完成后,项目工程师应根据样办检测结果作出试办最终结论,试模合格则可进入送办确认阶段,试模不合格则须进入模具修正阶段。

33)试模结论为不合格则应由项目工程师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并提出修模、设变申请。

風行

跟模职责及流程

------------------

1、营业提供《排模表》。

2、新开模检讨,根据客供3D、手板、讲解产品功能、装配、结构安全规节,确定开模要求、注意事项、有何缺陷,客人能认可程度,确定模具结构,加工方式,对一模多穴或不同品种多穴,编排穴号,有模具结构问题所造成的产品改动,必须有客户的书面签订。

3、生产会议:根据订单日期,协同工程部、工模部、营业部,制订具体加工日期,编制《模具进度表》。《模具进度表》程序:营业提供《排模表》及相关资讯跟模工程师 编制《模具进度表》

①营业②工程部主管、3D设计人员③工模部主管④跟模工程师⑤QC工程师

相关部门签名、审核、分发《模具进度表》。

4、模具进度跟进与模具品质提升:

A、跟进工程出图,需及时与生产现场人员沟通调整出图情况,防止漏出图纸。

B、工件加工跟进与协调是跟模工程师基本职责,为便于“跟模工程师”更加

细致的深入生产,对工件外协加工做出如下规定:

①采购提供外发厂商,公司电话、联络人、工件出厂及回厂日期、件数。

等相关资料交给相关跟模工程师,外发时必须有跟模工程师签认,回厂时必须有跟模工程师签收。

②对协力厂商,为加强对其管控,保证其加工工件进度与质量,跟模工程师

与模房副主管或组长对工件做检查。对不良工件及时返回重加工,如对本司进度造成滞后影响,跟模工程师有权对其处以1%~10%的罚款金额,上交本司财务部,并知会相关协力厂商签名。

③烧焊一定要有烧焊原因,要有跟模工程师签名。若跟模工程师不在厂里,先交保安处,暂行烧焊,由保安第二天早上9:00以前交到跟模工程师手上,签完后,补还给工模部。如有违反,交厂部处理。烧焊流程:工模部责任人申请(注明烧焊由)副主管签名主管审核

跟模工程师确认放行烧焊。

C、工件加工“出错”,包括本厂出错、协力厂商出错、客户出错,(客户出错例外,但由相关副主管注明客户出错)。对工件加工时出错,一定要有相关责任人,填写“出错表”,跟模工程师做出处理意见,转交营业部。“出错表”程序:责任人填写《出错表》副主管审核交跟模工程师填写处理意见交营业部。

D、模具加工过程异常汇整,(含烧焊、客户改图、加产品、工件报废、偏位、板不对图、同一处反复设变、工件、铜公锣大、锣小)。

E、跟模工程师每日《工作报表》填写。

5、新模试模前五天,跟模工程师需对模具进度有一个具体统筹,含哪些提前试模,哪些滞后试模,对滞后试模的,报备组长、主管,及时召集会议,协助完成对延期试模者的妥善处理。会议程序:跟模工程师填写《内部联络单》①工程部主管

②跟模组长

③营业部。

④模房主管

6、装模检验,钳工装模时,填写《模具装模检验表》,跟模工程师确认。

装模检验程序:钳工填写《模具装模检验表》,副主管审核 ,跟模工程师确认。

(必须有跟模工程师协同模房签认了《模具装模检验表》后,才可申请试模。

7、试模:副主管申请试模主管核实跟模工程师签名跟单文员发单、①营业交客

②跟模工程师查对样板

③工模部

④工程部

8、第一次试模,跟模工程师做“试模品检测报告书”装板,召集相关人员,开“首件试模报告”会议,存在模具

异常,由相关责任人在“责任栏”上签名。

新模第一次试模产品会议:跟模工程师检测产品填写《试模品检测报告书》

跟模工程师填写《内部联络单》

责任人签名

①工程部3D设计人员

②工模部副主管

③加工部主管

④营业员

9、与客户检讨修模方案,并出改模资料,此项已有具体文件支持,处理改模资料

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资料清晰、明确、每一点必须由客户提供数字,并且必须当场把资料整理完整。② 与客户谈资料时,必须具备判断力,客户提出的不合理改动应当场说明清楚。③遇到重大改动时,必须向客户说明改动的难度,并与模房工程相关责任人

共同分析资料。

④改模资料必须有客户的签认。

⑤跟模工程师无权当场复客户的改模期。

⑥与客户谈完资料后,应召集工程、工模、加工相关责任人核对改模资料,确定改模加工工艺,并确定改模完成日期,以书面形式交营业员。

10、“看板”式管理每一工模组须有一小白板,由工模部文员填写每组模具

试模日期,含新旧模,让每一位员工

明确模具交期,格式如:

篇3:生产过程监控管理制度

1 石油炼制企业生产监控与管理现状

在传统的生产监控和管理结构中, 由于技术和模式的不足, 还会出现整体数据和信息不准确的情况, 这就对报数和录入信息的时效性产生了影响。在陈旧的调度管理结构中, 基本的管理模式不能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装置进行合理化的协调融合, 与基础的生产管理结构也存在偏差, 导致整体调度系统中对于生产管理造成了掣肘的局面。没有实现基本的数据监控和信息汇总, 就不能实现整体技术和网络利用效率的升级, 这也是新型监控和管理技术被研发的基础背景。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 基础软件已经开始逐渐运用Infoplus 21软件, 进行整体石油炼油企业的生产监控和管理的升级。

2 石油炼制企业生产监控与管理数据库建立过程

2.1 数据库建立

对于石油炼油企业的生产监控和管理来说, 最关键的就是全局数据库的优化建立, 是整体管理机制的核心环节, 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给予必要的控制和项目升级。只有是实现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和信息整合,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石油炼油企业的生产监控和管理的系统效率。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建立了基础的实时数据库, 也建立了对应的Oracle关系数据库, 保证整体信息的对比分析和汇总整理。在整体的Oracle数据库中, 基础的结构和实时数据库的文本会进行有效的导出, 并且整体结构十分相似。这样的数据库建立后, 能实现整体信息和数据的实时转换, 形成优化的整合结构, 进一步促进石油炼油企业的生产监控和管理系统的项目升级。

整体的全局数据库根据基本的特性能划分为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库。在基础数据库中, 会对整体管理的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的搜集和整理, 制定基本的人员基表, 整理基础信息, 也对基本的产品编码进行优化的数据分析。在业务数据库中, 是集中对整体的工艺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的分析, 也对基本工艺物料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并对整体工艺质量和储运信息进行优化的整合, 对计划信息进行数据库表的生成。在数据交换数据库中, 会实现基础数据的有效分离和转换, 只有是依据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和计划制定部门, 是对整体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的信息进行优化的传输和转化, 保证基础工作流程中的相关数据是现在真实有效。并且除了计算机处理的相关数据以外, 不能实现自动采集的数据会利用人工操作进行基本的转换。

2.2 数据转化系统

在整体的石油炼油企业的生产监控和管理过程中, 基础的管理系统是以小时为基础单位的。利用相应的Infoplus就是能保证整体数据监控和管理的时效性, 满足基本的生产管理需求。

3 石油炼制企业生产监控与管理工艺的措施分析

3.1 石油炼制企业数据监控与管理结构

在整体石油炼油企业的生产监控和管理系统中, 要实现对基础生产装置和基本操作条件的优化监督, 并对整体的物料平衡和质量分析进行细致化的实时记录, 从而满足基本的监控和管理体制。主要的监控与管理结构是针对数据的异常报警、历史的基本趋势分析、数据的合理化更新、数据的实时查询以及数据的整体备份。在针对数据异常报警中, 是实现对基础温度、压力以及流量的监管和生产布置, 对基础运行状况以及参数进行精细化的分析, 当出现不适宜的情况时即使报警, 能有效提醒不良故障, 辅助相关监督和管理人员利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的纠偏。在对历史趋势进行分析时, 要对整体生产装置的测线收率以及馏出口的基础合格率进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 按照定期制定的计划进行分析图的有效输出, 能直观的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保证监督和管理人员及时了解项目的运行动态, 从而平衡整体产业项目的生产数量。对于数据的基础更新, 能实现对客户需求的最大化满足, 并对整体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修改, 保证基础数据的实时有效和实时准确。在对基础数据的处理和查询中, 要保证对当前数据和历史发展数据形成有效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另外, 在对基础数据进行备份的过程中, 要提供各个时期的基础数据, 并进行第一时间的备份。

3.2 石油企业企业数据监控与管理模型建立

基础石油炼油企业的生产监控和管理可以借鉴Infoplus21实时数据库和Oracle数据库的有机融合体制, 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 实现基础数据的有效储存和分析, 并实现生产调度、工艺信息以及质量基础检验的项目处理, 有机分离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端, 保证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优化处理, 提升整体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石油炼油企业的生产监控和管理系统的建立, 需要相关人员对业务的逻辑模块进行优化的整合, 实现网络化技术的有效融合, 提升整体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提升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 助力整个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全博, 张士杰.多Agent技术在生产过程监控与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22 (30) :68-71.

篇4: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加强财务监控

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公益型科研事业单位所获得的国家拨给的事业费主要用于支持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目前,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立项已推行了招标制和合同制,技术服务等经营性行为、投资、重大固定资产的采购、基建改造等都离不开合同这一关键要素。因此,合同管理事实上已经成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并形成全覆盖、全闭合的合同管理模式,所谓全覆盖合同管理是将所有部门、全部经营建制及全体人员所进行的全部涉及经营活动的书面或口头约定形式的经济、技术、行政等各类合同、协议纳入合同管理,规范合同意向、签署、执行至完成的全过程,通过合同管理的系统模式实现经济管理;所谓全闭合合同管理,是指每一个环节相对应,每一个环节相衔接,在这个系统中没有断链的程序分支。建立科研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新秩序,把科研管理核算由过去计划经济时的计划管理转为市场经济下的项目管理。

在合同管理的过程控制中实现财务管理

财务是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经济管理的核心。企业是这样的,当今的科研事业单位也是这样。做好合同管理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环节,通过合同订立前的收支预测、风险预测、履约进度预测;执行中的收款、费用支付控制;监管分包合同关系等,保证合同管理程序的运行,实现全过程的经济控制。

1、立项前的收支预测、风险预测、履约进度预测

做好项目的收支预测,为合同订立提供基础财务数据。一个科研项目在立项之前必须预测项目所需要的支出,即课题成本,包括劳务费、原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设备购置使用费、专用业务费和各种管理费,从而预测所需的项目经费。一项技术服务,财务部门应根据项目的实施方案,通过“收入-利润=成本”来倒推合理报价,这也直接关系到效益的好坏。

预测风险,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合同管理本身的风险主要是指订立风险:没有达到格式文本要求,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合同纠纷等。具体应通过审核合同内容、审查对方资信情况、履约能力和企业风险等手段来降低合同风险。

2、做好执行环节的财务控制是实现合同管理的核心

每个合同的净收益构成研究院的整体收益。合同的收入一旦确定,对于支出的控制就尤为重要。

(1)收入是合同执行的基本保证

一般合同的履行都是分期付款,对于有预收款的项目,计入“合同预收款”,按照财务日常的核算办法进行核算,在合同规定的收款期限,及时通知执行部门进行收款。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项目是在低价中标且项目完成后才支付款项。对于这类项目,就存在必须先垫付启动资金的问题。作为财务部门,就要根据项目的大小确定合理的、最少的垫付资金,同时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方可给予垫付的启动资金。在项目完成后,收到款项时,及时把垫付资金冲回。

(2)合同支付必须对应

财务成本控制要求做到:审定支出的合理性,手续上的完备,有成本控制手段。合同对应支付要求每个合同作为独立的项目,支出对应合同条款、支出对应合同收入。支出不符合合同内容,不能支付;分包合同款项支付对应合同收款支付相应比例。对于垫付资金的项目,执行中的每一项支出都必须严格控制,严格按照审批程序予以支付。

(3)监管分包合同关系

对于分包类合同,在审阅其合法性的基础上,重点检查财务支付的条件是否和主合同相一致,同时还必须包含支付款项条件:例如主合同收入不到位不支付价款;主合同部分款项到位,按相应比例支付价款;采取扣留风险抵押金等手段保证单位的整体利益。

(4)合同变更的管理

合同的变更指的是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合同中的一些事项进行变更,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也相应变更。作为财务部门应及时掌握合同变更的相关内容,及时变更合同台帐的相关内容,按照变更后的合同予以执行和控制。

在实践中,通过严格的合同管理,多次为单位规避了风险,减少了损失。

执行合同管理应加强的工作

1、提高财务人员合同管理水平

增强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能力。扎实有效地进行经济合同法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学习,了解项目合同管理的程序和过程,更新观念,掌握合同的动态管理。提高合同管理的技巧,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能够保证在经济运行环节的畅通,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

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财务人员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在工作中加入个人情感因素,不能对不符合要求的支付给予通融,对违反法律、规章现象应及时指出和上报。

2、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1)建立合同管理的经济、专业技术及法律审查制度

对合同的经济性、合同的技术性、合同项目的可行性、资产资金的可支配性、价款或报酬和结算的合理性等进行经济商务和专业技术审查,对对方的资质、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进行法律审查。

(2)建立严格授权委托制度

对外签订合同,除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署合同无需办理授权手续外,其他人员签订合同应持授权委托书或其他授权委托文件,签约人在没有获得授权委托书前,不得对外签订合同。

(3)建立重大合同审批制度

对合同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将合同分为重大合同和一般合同,重大合同指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或对企业利益有重大影响的、非经常发生的合同。履行完审查和会签程序的重大合同,应根据有关规章制度办理批准登记等相关手续。

(4)建立合同备案存档制度

合同签订后应及时进行合同备案,建立合同登记号,对于合同双方在合同订立前的信件、电传、传真和履行中的变更协议、图表等资料也是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凭证,也应及时存档。对于没有合同备案的项目支出款项一律不予支付。

(5)建立合同的监督检查制度

定期开展合同管理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合同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合同事务管理情况。

(6)建立奖励和惩罚制度

对在合同的审查、签订、履行、争议处理中,为单位节约资金,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以及检举、揭发利用合同危害单位利益行为的给予奖励;对在合同的审查、签订、履行、争议处理中,未履行职责,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给予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篇5:生产现场质量管理和监控方案

公司GMP换证现场检查已于8月29日顺利通过,为确保认证后GMP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使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持续地保持有效性、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结合公司九月十四日颁发的《---公司绩效管理制度》GMP实施实际情况特建立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监控方案,本方案包含体系和运行两部分内容,现分述如下:

一、生产现场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

本体系根据监控目的、监控范围、监控频率和执行人员的不同,分为四个层次:工序监控、现场检查、例行检查和GMP自检,见下表: 生产现场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

层次 类型 目的 监控范围 监控频率 执行人员

Ⅳ GMP自检 GMP体系有效性、适宜性、符合性 整个GMP涉及的部门、区域、系统、要素 至少1年/1次 GMP自检小组

Ⅲ 例行检查 各部门、区域GMP要求的执行情况 生产车间、仓储、公用系统、化验室等GMP执行情况 1季度/次或出现生产或质量问题时 GMP实施监督小组

Ⅱ 现场检查 生产相关控制工序、系统巡查 生产车间、仓储、公用系统现场GMP实施 1月/次 GMP实施监督小组

Ⅰ 生产现场控制 生产过程控制 车间生产过程、GMP实施 随生产批次 质监员 车间主任

二、体系的运行

Ⅰ层次:由车间主任、质监员对关键的生产过程、GMP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由于生产过程GMP的实施主体是车间,质监员负有监督、警示职能,所以车间主任和质监员在监督和控制职责、职能上也有所区别,现将具体管理和监控内容说明如下:

1、生产环境的监督和控制(其中车间主任对压差、温湿度、人员卫生、生产场所卫生、工衣穿戴、人员和物料进出等负责监督和控制,质监员对压差、温湿度、生产场所及设备设施卫生等负责监督和控制,对车间实施和控制本条要求的效果负有评价责任);

2、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的执行(车间主任是监督和控制员工按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操作的直接责任人,质监员负有抽查和警示责任);

3、批号的管理(车间主任对生产全过程的批号管理工作负责,质监员重点是对半成品的储存、流转过程不混批负监督责任);

4、称量、配料、混合、投料等关键操作的监控(车间主任对执行称量、配料、混合、投料等关键操作的两人操作复核制度负责;质监员对车间执行操作复核制度情况负有抽查和警示责任);

5、生产工序、设备、容器、物料的状态标识(车间主任督促车间严格执行状态标识管理规定,质监员负检查和警示责任);

6、防止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控制(车间主任对车间严格执行防止生产过程污染和交叉污染制度负责,质监员负有警示责任);

7、中间体产品的质量控制(车间主任对本车间生产的产品或半成品质量负责,质监员对产品或半成品的贮存及流转负监控责任);

8、生产记录管理(车间主任对生产记录的填写是否及时、真实、完整,整理、审核、流转是否与中间体的流转同步负责;质监员对生产记录的整理、审核、流转是否与中间体的流转同步负监控和警示责任);

9、不合格品管理(车间主任对执行不合格品管理规定负责,质监员对不合格品的存放、处理负监控和督促责任);

10、物料平衡的控制(车间主任对各岗位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工作和平衡记录的填写负监督和控制责任);

11、包装过程控制(作为产品出厂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装过程控制尤为重要,车间主任对、包材批号与数量的确认、打印批号等内容的确认、包装质量的控制、、标签类包材的物料平衡负有监督和控制责任,质监员对包装前场所的审核、打印批号、合箱管理等负监督责任);

12、清场过程控制、检查及签证(车间主任对车间严格执行清场管理规定负责,质监员对清场结束后的检查、签发合格证负责);

以上监控内容每天由质监员和车间主任结合各自职责据实填写管理监控记录(附

一、附二),质监员填写附一记录,车间主任填写附二记录,每月26日前分别提交QA办及生产办,由QA办和生产办汇总分析后得出该车间本月生产现场管理及GMP实施结果的评分。其中QA办的评分提交行政部,作为质量部对生产车间的间接绩效考核由行政部纳入对各车间主任的每月绩效考核评分体系中;生产办的评分作为生产部对车间工作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以上运行形成第一层对车间生产现场管理及GMP实施日常工作的考核。

Ⅱ层次:公司已于今年四月份成立了GMP实施监督小组,成员为:--,--,--,--,--,为小组组长,每月25日前由该小组2~3人组成检查小组对生产车间、仓储及物料采购管理、公用系统现场实行不定期检查,以发现各部门GMP实施的真实情况,检查过程作好记录(见附三),检查结束后将现场检查评分结果交与行政部,作为公司GMP实施监督小组对相关部门的月度GMP实施绩效考核,另检查组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部门及时整改,整改结果在下月现场检查中进行确认,若未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分别对相关部门予以2倍扣分。形成第二层对生产车间、仓储、公用系统GMP现场实施工作的考核。Ⅲ层次:由GMP实施监督小组每季度对生产车间、仓储及采购管理、公用系统、质量管理、化验室等GMP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发现各部门GMP实施的真实情况。检查依据为GMP条款,现场检查时可侧重于某些要素,检查过程作好记录,检查结束后将检查结果以部门为单位汇总评分,作为对部门的间接季度绩效考核上交经理办,经理办在季度绩效考核中体现该评分,另检查组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部门及时整改。以上运行形成第三层对生产车间、仓储、公用系统、质量管理、化验室、人员培训等GMP实施工作的考核。

Ⅳ层次:即按公司GMP自检制度,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GMP实施情况的全面检查。自检时成立自检小组,以现版GMP检查评定标准为依据,结合公司各部门工作分工实际,内容涵盖GMP实施中各环节各要素,按自检方案进行,记录齐全、有自检报告和总结。对自检中发现的偏差制订整改方案,由责任人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自检小组结合自检评审结果对部门予以实施GMP工作情况评定,评定结果上报经理办,作为对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

随着人民对用药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药监局必将不断提高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新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年底也将出台。公司此次顺利通过GMP认证虽然是我们实施GMP的一个里程碑,但决不是终点站,必须说明的是实施GMP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的工作,也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公司上下必须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更新观念、领会真谛、精诚协作、群策群力,坚决贯彻和执行GMP,确保GMP的实施始终符合国家的要求。

质 量 部

篇6: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日常管理办法

为确保我公司安全监控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准确及时的反映井下作业环境状况,充分发挥监控系统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严格按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1029-2007及矿“一通三防”文件中有关要求执行,做到“监控有效”,即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臵迅速,为此,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职责范围: 电气仪表室:

1、负责地面中心站及其监测设备、线缆的标准化管理。

2、在相关单位(机电、通风、使用单位)的配合下,负责井下安全监测设备、线缆的一次性安装。

3、对安全监控系统的故障做到及时处理。

4、监督检查各使用单位监测设备及线路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并按照相关文件进行考核。使用单位:

1、负责本单位区域内的监测设备及线缆的安全、防爆和标准化管理。每天检查监测传感器线路及按标准吊挂传感器,保证传感器清洁卫生。

2、提供与监测分站相关闭锁断电开关的相关技术资料,搭接监控设备安装所需要的电源和断电接点。

3、负责工作面传感器及线缆的延长和回撤,负责工作面终止后巷道内监测设备和线缆的回收上交工作。

4、及时反馈监测传感器及线路的异常和故障情况,配合监测人员维护、检修工作和中心站人员询查。

5、负责本区域内监控设备检修或调校过程中动力开关的的停、送电。机电部:

1、提供井下供电系统图及相关供电设备的技术资料。根据断电范围提供断电条件。

2、负责固定场所监测设备的电源搭火以及断电设备所需接点的接线工作,提供分站合理化位臵及接地极。

3、负责本区域内监控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及设备检修或调校过程中动力开关的的停、送电。

4、根据电气仪表室提供的电缆布臵资料负责统筹设计、安排监测电缆挂钩。通风队:

1、负责提供安全监测传感器(CH4、CO、温度、风速、风门等)的安装位臵(下发安装通知单)及监控设备回收时间。

2、提供瓦斯传感器的报警、断电、复电值及断电范围。

3、负责现场瓦斯传感器数据的比对及传感器、线缆的异常情况反馈。

二、设备安装:

1、通风部门根据设计提前一周下发监控设备安装通知书给电气仪表室,以便其做好设备、线缆准备,组织铺设主干电缆和安装设备。

2、通知书必须注明安装地点、安装位臵、分站及传感器上传名称、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断电范围、断电开关的型号、编号及断电接点性质。

3、设备安装时,电气仪表室提前一天向通风队、机电队、使用单位下达施工通知单。各家根据通知单的要求,安排人员准时到达指定现场。负责搭接监控分站的电源、并把断电控制线接入断电开关中,使用单位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关联设备的连接,配合安装及设备交接,电气仪表室负责安装、调试监控分站及各类传感器。

4、使用单位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设备、线缆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设备连接、安装、调试。分站、传感器位臵按AQ1029-2007要求设臵。

5、设备安装完毕后,确认传感器、断电器正常工作,由电气仪表室和使用单位现场办理交接手续,设备、线缆正式移交使用单位管理。

6、电气仪表室做好使用单位的设备及线缆使用台帐,要求一巷道一台帐,做到线缆的发放、回收数量清楚明了,接线盒、牌板发放、回收有帐。

三、日常管理

1、监测维护人员每周不少于一次对所有的监测设备及线缆进行检查,对不达标的依照质量标准化的要求下达整改通知书,对整改不及时的给予下达考核通知书。

2、监测维护人员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定期对传感器进行认真调校和断电试验并做好记录。

3、监控设备的关联设备进行检修时,必须提交检修报告,并注明影响范围和时间,经矿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中心站留存一份检修报告备查。需停电检修影响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运行的,应提前向电气仪表室提交停电影响报告。延长或回撤传感器电缆、巷道临时性标准化整线、巷道放炮等必须事先向电气仪表室汇报影响的地点和时间,待中心站备案上报后方可作业。

4、通风队瓦检人员必须每班使用光干式甲烷检测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大于±0.2%),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协同维护人员在8小时内将两种仪器调准。

5、使用单位负责本区域内的监测设备、线缆及传感器牌板的日常管理,严格按规程、标准吊挂。

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屋顶)不得大于300㎜,距巷道侧壁(墙壁)不得小于200㎜,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吊挂标准: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位臵在切顶线上,距帮不大于200㎜,距顶不大于 300㎜。

采煤工作面:位臵在离上出口不大于10米。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位臵在离回风道口10—15米。掘进工作面:位臵离迎头不超过5米。

掘进工作面回风巷:位臵在离回风道口10—15米。

6、调度室监控值班员要24小时不间断观察各分站气体数据的变化,发现数据异常、系统发现通信中断、传感器断线等,应立即按要求及时汇报、追踪,并做好记录。

7、巷道内设臵的甲烷传感器和牌板在放炮前应移到安全位臵,放炮后应及时恢复设臵到正确位臵。传感器的挪移由班长、跟班队长或其他管理人员挪移。在挪移传感器时,不得拖拽传感器,必须把传感器及尾巴线固定在一起,防止传感器和尾巴线的连接插头受力松动造成虚接而导致传感器数据异常。严禁把传感器埋入煤堆或其它物品之中,严禁把探头悬挂在淋水或风筒的正前方,严禁向传感器洒水或喷桨,严禁传感器放在电机等发热设备上。发现故障及时向调度室监控室值班汇报,确保传感器正常可靠的运行。

8、使用单位应做好各类传感器、线缆及牌板的管理工作,当管理范围内传感器、线缆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时,到电气仪表室办理领用手续,确保设备、线缆及牌板的标准化,回收的线缆及接线盒必须按规定到电气仪表室销帐(自然损耗的线缆不得大于线缆总长度的5%),以便复用。

9、使用单位每天要自觉保持监测分站、传感器、牌板和线缆的卫生,锚喷巷道在喷浆前,必须将传感器和牌板挪至安全地点,喷浆结束后,对传感器、牌板和线缆进行清洁除尘,按标准吊挂,对矿调度要求检查反馈的信息应积极主动去查实,严禁假报、瞒报。

10、非维护人员不得随意拆卸传感器接气嘴及传感器铭牌,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打开监控系统的分站,电源箱、传感器等,以免造成系统人为故障。

11、当现场传感设备数据异常或发出报警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汇报矿调度,如实反映现场情况,按规定程序进行现场处理。

12、矿井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矿调度及相关单位应积极为维修人员提供便捷的途径,确保故障在8小时内排除。

13、当监控场所发生掉电后,相关单位应积极组织电工查明原因,恢复送电,以确保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15、当巷道内供电系统及设备连接发生改变时,使用单位应及时通知电气仪表室,重新修改监控设备布臵及监控系统图,确保监控有效。

16、巷道贯通引起通风线路发生变化,通风部门应及时通知电气仪表室修改传感器安装位臵。

四、监督考核

1、电气仪表室是监测系统管理的主要部门,承担监控系统设备和线缆的维护及现场标准化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

2、监测维护人员每周不少于一次对责任区域进行质量标准化检查,并做好巡检记录,发现隐患及时下发隐患通知单,使用单位整改不及时的一次考核200元。

3、监测维护人员不按标准调试传感器,进行断电试验,每次考核100元。

4、监控设备安装时,各单位应积极配合,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每次考核50元。

5、各单位值班人员发现系统故障异常后,应立即按程序汇报,矿调度接到汇报后,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并做好记录,不记录、不汇报每次考核50元。

6、使用单位在事先没有通知电气仪表室的情况下,擅自作业造成监控系统数据中断,每次考核100元。

7、现场气体正常,因挪移传感器,或者传感器吊挂位臵不当,或者对传感器保护不当,造成传感器数据异常,每次考核100元,(按超过正常值的2倍),导致传感器报警超限的,每次考核500元。

8、传感器数据异常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说明设备运行正常,使用单位在不能正确说明真实原因的情况下,视传感器吊挂位臵不当处理。

9、监控系统发生异常时,使用单位有责任检查、汇报异常现象,接受矿调度安排的指令,及时反馈信息,拒报、假报、瞒报,每次考核100元。

10、现场监控设备发生故障,监控维护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矿调度、使用单位要积极安排配合,故障时间超过8小时后,将按责任大小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1、巷道施工或修复过程中,未对监测设备和电缆加以保护,造成损坏,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可视损坏程度及影响范围大小对施工单位处以每次500—2000元的处罚。在施工结束后,未对电缆进行除尘和按标准吊挂的,除责令整改外,对施工单位罚款200元。

13、设备和监测牌板损坏或丢失,按原价赔偿,设备被砸坏,冲尘进水、放炮崩坏及其它人为因素损坏,视损坏程度给使用单位以相应的处罚,屡次整改不到位的累计加倍考核。

14、探头吊挂不符合行业标准AQ1029-2007的规定,每次考核使用单位100元。

15、进行传感器线缆对接时,必须严格按照“同颜色线对接的”原则,故意不按原则进行对接或虚接,造成传感器故障,对责任单位或个人考核100元/次。

16、工作面结束时,使用单位必须把所有监控设备及线缆如数回收,上交电气仪表室销帐,线缆的损耗不大于总数长度的5%,扣除损耗后,每少一米罚款5元。

17、巷道施工单位变更,交接方和承接方应及时到监控室办理设备及线缆的移交手续,未办理移交手续,所有设备、线缆及责任仍归原使用单位。

18、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监控设备电源(无计划),责任单位不按时恢复供电,或故意推诿责任,造成监控设备停止运行,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考核500元/次,同时被上级部门(省、市、县监部门)追查和考核全部由责任单位承担,对每次监控设备停电,矿必须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追查。

19、擅自屏蔽或者甩掉瓦斯超限断电功能的,考核责任单位200元。20、恶意破坏监测设备或通信线路的交保卫部门处理。

21、巷道供电系统、通风线路发生改变时,未及时通知电气仪表室修改监控系统设备布臵,每次考核200元。

篇7:生产过程监控管理制度

一、面粉加工生产厂概况

1、筒仓系统

筒仓系统主要负责小麦的存储和初次清理,主要有卸粮坑,工作塔和筒仓(仓的数量以设计为主)组成。

卸粮坑:是筒仓系统的入口,卸粮坑下有输送皮带,可以直接把原粮经工作塔送入筒仓。

工作塔:主要包含清理和输送的设备,如振动筛,提升机等。筒仓:存放原粮,为面粉的生产做储备

2、清理车间

清理工段能分为两条线,采用三道筛理、三道去石、两道打麦、两道着水清理工艺,并设有二次着水润麦系统。主要功能:去除原麦中的杂质(秸秆,石子,砂粒)和一些赤霉粒、虫蚀麦、瘦秕麦等,保证后期的出粉质量。

3、制粉车间

把通过清理、研磨、筛理的小麦通过高方筛、清粉机、磨粉机等设备制成面粉,生产出来的面粉一般有1-3种,存放在基粉仓,一个基粉仓只能存放同种类的面粉。

4、制粉后处理车间

后处理的主要核心是配粉,把不同种类的面粉通过混合和添加其他改良剂的方法达到某种面粉的品质要求,从而满足制作各种食品的工艺要求。

二、面粉加工工艺流程

下图是一个较为详细的面粉加工流程图

面粉生产线从原粮到成品分为4个工段:筒仓工段(初清)、清理工段、制粉工段、后处理工段。

1、筒仓工艺段(初清)

筒仓入仓系统根据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不同,可以有两条线,也可以是一条线,两条线的处理能力,设备清单完全相同。目的是把原粮从卸粮坑通过圆筒初清筛,震动分级筛和配仓刮板送入筒仓,进行贮存。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原麦的初步清理。

筒仓设计有倒仓系统,倒仓系统的目的将下部温度高的小麦通过倒仓可以降低其温度,防止变质,同时进行清理。

筒仓部分的主要设备:圆筒初清筛,振动分级筛,脉冲收尘器,斗式提升机,配仓刮板机,运输皮带等。

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原粮入筒仓、筒仓倒仓、筒仓入毛麦仓。

2、清理工艺段

清理工段也可以分为两条线,采用三道筛理、三道去石、两道打麦、两道着水清理工艺,并设有二次着水润麦系统。

清理工段的设备主要有:

 振动分级筛,主要用于物料的初次清理,使用场合:面粉厂和筒仓的谷物清理。

 打麦机,用于小麦的表面处理。

 去石机,将谷物流中的石子进行持续不断的分捡。 批量秤,用于计量单位时间小麦的处理量和总的累计量。 着水仪,水分控制就是对小麦加工过程中小麦人库原始水分、一次润麦水分、二次润麦水分、人磨净麦水分、在线面粉水分、麸皮的水分,实现在线检测并及时将测得数据汇总至中心控制室,经电脑处理后,反馈到屏幕上,形成曲线图,直观反映水分的变化趋势,以指导各工段水分的控制,保证最终产品水分符合标准要求,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高出粉率。

3、制粉工段

清理后的小麦经过高方筛,清粉机,磨粉机制成面粉经过输送风机送入基粉仓。主要的制粉设备有高方筛、清粉机、磨粉机

关于输送:

 小麦的输送设备主要有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斗提输送机;

 面粉的输送方式分两种:一是风送,主要设备有罗茨风机,另外一个就是机械输送,主要设备有绞龙。

4、面粉厂后处理工艺段

一般的大型面粉厂完整的后处理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小麦粉的输送、缓存和倒仓循环系统;

 微量元素和各种添加剂的添加以及小麦粉的混合-配粉;  小麦粉的检查和打包;  小麦粉的散装发放;

 麸皮输送打包和倒仓循环系统;  麸皮的制粒以及发放。

其中配粉是该处理流程的重点,其工作流程:利用常规的配粉仓、批量秤、微量添加机、面粉混合机和输送设备通过对各种不同原粉的精度和品质再次进行测定,然后根据需要,通过计算机按比例进行混配以达到生产要求。

三、面粉生产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

该系统由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检测传感器、电机控制中心(MCC)、仪表、电子流量计、称重模块等组成,使整个生产线处于计算机控制和管理下。

(一)数据采集和信号控制

系统监控点位有设备启动/停止的开关信号共: 点,分别是:提升机、振动清理筛、振动去石机、打麦机、重力筛,打麸机、磨粉机、清粉即、高分筛、脉冲除尘器、防堵关风器、空压机、打包机。

系统采集的数据有:电子流量称,电子定量秤、着水仪的计重信号,脉冲电量表的信号等。经计算机处理,得到物料流量(公斤)/h、出品率%、班产量(吨)、月产量(吨)、班电量(kwh)、吨电耗(kwh/t)、月电量(kwh)等数据。控制功能有:

1、连锁控制 按工段由后向前自动联锁启动。各工段内工艺流程自动联锁启动,先启动相应的空压机,通风除尘系统,然后按物流逆向延时逐台启动各工艺设备。

2、工艺流程停止

工艺流程停止有三种方式:

a、正常停止:首先关闭所有放料气动门,然后按工艺顺物流方向逐台延时自动联锁停车,最后停止除尘设备。

b、故障停止:当前端控制单元检测到设备故障时,如过载、失速,该段的放料气动门立即关闭防止堵塞,如果在3分钟内不能恢复故障,则自动停止该工段的其他设备。

c、紧急停止:系统出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操作界面的紧急按钮,立即停止所有运行中的设备,以保证系统和人员的安全

3、现场控制:每台设备设置机旁开关,该开关有三档位置:

a、手头控制档:当置于手动位置时,集控中心交出该设备控制权,操作者可在机旁直接启动该设备,它主要用来单机设备调试用。

b、停止档:当置于停止位置时,该设备即不受集控中心控制,也不能手动启动,它主要在设备检修时用。

c、自动控制档:当置于自控档时,设备由集控中心自动控制。该功能为系统的主流控制方式,生产过程的控制由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自动完成。

(二)生产操作界面

生产操作界面负责处理现场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使操作员通过显示屏实时了解现场运行状态,各种生产数据的当前值以及是否有故障报警发生,并可对工艺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其主要功能:

 能动态模拟显示各段工艺流程、生产报表、生产数据;  每幅画面都设置有操作按钮,如画面切换按钮,生产过程启/停控制按钮,报警按钮,紧急按钮等;

 事件报警: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并用文字显示故障类型,画面同时自动切换至故障所在的流程画面;

 设备由静态到运行,画面模拟动画显示;

 权限管理:操作员只有在开机时输入正确的登陆密码后,才能进入运行状态。 打印输出班报表,月报表。 查询历史数据。 料位监控报警和提示操作  基于局域网的数据查询和打印。

为了管理的需要,充分发挥电脑的资源优势,该系统在监控计算机建立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数据(产量、出品率、电量、吨谷电耗、流量)、设备故障数据(设备过载、溢流、失速、仓空、仓满、故障恢复)等的管理。生产数据和设备故障都实时记录并保存在数据库中,通过系统可以很方便查询某年某月某时某秒的生产数据和故障发生的时间及恢复时间,并能生成各种生产报表打印输出。

四、系统详细说明

1、初清工艺段

把原粮从卸粮坑通过圆筒初清筛,震动分级筛和配仓刮板送入筒仓,进行贮存。控制流程:

主要设备:圆筒初清筛,振动分级筛,脉冲收尘器,斗式提升机,配仓刮板机,输送设备、输送皮带等 控制信号: 采集的数据: 数据管理: 设备状态: 故障信息:

2、清理工艺段

清理工段分为两条线,采用三道筛理、三道去石、两道打麦、两道着水清理工艺,并设有二次着水润麦系统。控制工艺流程如下图。南海粮食清理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振动分级筛、打麦机、去石机、批量秤、着水仪、输送设备,控制信号: 采集的数据: 数据管理: 设备状态: 故障信息:

3、制粉工艺段

清理后的小麦经过高方筛,清粉机,磨粉机制成面粉经过输送风机送入基粉仓。控制工艺流程:

→磨粉→筛理→面粉半成品→绞龙(输送)→基粉仓 主要设备:高分筛、清粉机,磨粉机(皮磨、心磨、渣磨)、输送设备 控制信号: 南海粮食制粉工艺采集的数据: 数据管理: 设备状态: 故障信息:

4、配粉工艺段

通过对各种不同原粉的精度和品质再次进行测定,然后根据需要,通过计算机按比例进行混配以达到生产要求。其中配粉流程: 南粮面粉后处理流程图

打包仓→保险筛→磁选→打包→入库

主要设备:配粉仓、螺旋式给料器、配粉秤、振动仓底卸料器、杀虫机、微量元素添加机、打包机 控制信号: 采集的数据: 数据管理: 设备状态: 故障信息:

五、通信功能的实现

上位机的通信对象主要有:用于设备控制的PLC、电机控制 单元(提供数据格式)、各种仪表

通信接口选择(232/485、CAN、以太、无线)、通信波特率 选择、通信协议选择(MODBUS、WINFOX、ASCII)、通信数据位设置(9、11)、命令编辑(输入、修改、删除)每个工段需要获取的信息:

 控制信号,有哪几个?分别表示什么功能?由谁提供?需要上位机作出的反应?什么时候采集?(循环扫描还是界面操作)

 采集的数据,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含义?由谁提供?如何使用?什么时候采集?(循环扫描还是界面操作) 数据管理:需管理的数据?管理功能?

 设备状态:有哪几个?分别表示什么含义?由谁提供?需要上位机作出的反应?什么时候采集?(循环扫描还是界面操作)

 故障信息:有哪几个?分别表示什么含义?由谁提供?需要上位机作出的反应?什么时候采集?(循环扫描还是界面操作)

六、数据库管理

系统采用ACCESS数据库,完成对设备状态、仓库信息、故障、生产数据等数据的管理,主要的数据表有:

1、设备状态表

2、仓库信息表

3、仓库料位表

4、故障信息表

5、用户信息和权限表

6、生产信息表

7、产品质量表

8、任务表

9、生产流程表

10、电耗信息表 主要完成的功能:

1、实时数据记录(根据用户要求,定时动态记录各种信息)

2、即时数据的显示并根据操作进行记录

3、各种时间段的数据统计

4、各种时间段的数据分析,形成图表曲线

5、班组、1小时、1天开始/结束时各种数据的记录和统计

6、即时/历史数据查询及基于局域网的数据查询和报表打印

7、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生产执行、库存、采购),此功能可作为以后的考虑。

七、软件开发思路

由于不同面粉加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各不相同,要想设计出一个能够满足所有企业的工艺流程要求的软件是非常困难的,建议软件开发分两步走: 第一步:定制,针对特定企业的要求,设计符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采用生产设备要求的软件。

篇8:加强税源监控过程中人的管理

一、问题及成因

(一) 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部分税收管理员对税收征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注意思考, 不善于思考, 知之不多, 研究不深, 该想的办法没想出来。工作积极性不高, 节奏缓慢, 不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的甚至连钟也不想撞, 得过且过思想严重。一些人思想滑坡, 纪律松弛, 责任心、进取心不强;一些人精神不振, 作风漂浮, 活力不足。

(二) 学风不浓厚, 作风不扎实

部分管理员不善于学习, 自身的业务素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管理工作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部分管理员不愿意学习, 缺乏学习业务的紧迫感、危机感, 认为不想当业务尖子, 业务只要能应付就行, 工作凭经验, 业务靠老底, 对税收新知识、新政策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三) 法制观念不强, 服务水平不高

部分税收管理员法制意识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以权谋私的现象仍然存在;税收服务观念未能转变, 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不强, 不能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看待税收工作, 服务水平不高, 服务不到位。

(四) 反馈制度不健全, 监控管理不到位

税收管理员下户的过程仍然游离于有效的监控视线之外。税收管理员只要踏出单位的大门, 负责人就无法再跟踪管理员对某一件事到底怎样干, 干到了什么程度, 甚至是否亲自干这一件事无从知晓。一件工作布置下去, 精细管理的要求提出了, 能够贯彻执行到什么程度, 完全取决于管理员下户过程中办事的责任心和效率。

二、措施和建议

(一) 设置科学合理的岗责体系

1) 细化工作职责。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 细化岗位工作职责, 具体落实到每一位税收管理员头上, 分片管理, 并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制度化。

2) 强化监督管理。提高税收管理透明度, 坚持“一人管户, 双人上岗”的进户制度, 实施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 (核查) 廉政反馈单, 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纳税人代表会议, 听取意见, 建立外部监督网络, 开展“开门纳谏”活动, 提高税收管理的透明度。

3) 强化考核体系。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 加强科学化考核。转变考核方式, 转变以前的“定性考核”为“定量考核”, 制定统一、具体的考核细则, 在考核的时候严格以数字来说话。

(二) 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税收管理员要在税源管理过程中担任好“六员”的角色, 必须具备基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1)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着力提高税收管理员理论素质, 使每个税收管理员达到“五懂”、“五会”。“五懂”即懂税法, 掌握税收政策法规、税收理论知识和税收政策文件, 做“税务专家”, 做到依法办事;懂会计, 要掌握税收财会知识, 善于分析财务报表, 做“查账能手”;懂经济, 能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 善于开展税收经济分析, 做好税源预测和监控;懂电脑, 掌握计算机知识, 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 善于利用计算机加强数据分析, 为管理服务;懂管理, 要熟悉管理的知识, 掌握管理的技能, 善于沟通协调和纳税评估, 善于针对管理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分类管理办法, 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会”:即会写, 要善于写税收分析报告, 善于写征纳情况反馈, 善于写纳税评估案例, 善于写税收文书;会说, 要善于与企业老板、财务人员和办税员沟通, 特别要善于下户调查和评估约谈;会听, 善于听企业意见和社会意见, 增进管理互动和理解;会组织, 善于组织税法宣传、纳税辅导, 善于组织纳税评估和组织办税员共同做好税收工作;会评估, 善于数据分析掌握纳税疑点、评估分析和总结报告。

2) 加强业务培训。引导税收管理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把加强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积极拓宽学习领域, 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 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增强开展税源监控管理的业务技能。

3) 加强教育引导。教育引导税收管理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荣辱观, 提高税收管理员的政治素养, 增强其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促进税源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

(三) 建立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

要坚持“奖惩挂钩, 责任追究”的原则, 积极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绩效”考核机制, 将税收管理员质效考核与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相结合, 提高考核效率, 这是落实税收管理员责任的保证。

1. 细化考核指标, 健全考核制度

为确保税收管理员责任落实到位, 转变以前的“定性考核”为“定量考核”, 制定统一、具体的考核细则, 考核时严格以数字来说话。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切实体现以岗定人、以人定责、以责定分的考核目标。

一是考核内容全面。把税收征管质量考核作为重要抓手, 从登记率、申报率、入库率、漏征漏管率、欠税增减率、逾期申报处理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指标, 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 一旦发现问题, 在追究纳税人责任的同时, 更要追究税收管理员责任。通过严征细管, 堵塞了税收漏洞, 使税务登记、注销, 纳税申报、入库, 发票发售、缴销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得到了细化和加强, 提高征管整体水平。

二是考核手段严密。坚持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 计算机考核为主, 人机考核相结合, 做到项项考核有着落, 人人肩上有责任。为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主要利用计算机系统实行指标化考核, 在执法责任制软件中将各种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 提高征管质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是考核方法科学。对税收管理员实行激励与制约并重的机制, 调动其积极性, 强化监督性, 建立税收管理员等级考核机制, 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激励的原则, 对其制定等级标准及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2. 以责定酬,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上一篇:委托培训合同1下一篇:社会学概论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