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问题

2024-05-07

职务犯罪问题(精选6篇)

篇1:职务犯罪问题

一、单项选择

1、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的五大建设第四位的是:C。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反腐倡廉建设 D.作风建设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B)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A.教育、管理、监督 B.教育、制度、监督 C.治标、治本

3、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要继续坚持(A)。

A.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B.标本兼治、惩防并举 C.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A)、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A.执政能力 B.拒腐防变能力 C.依法行政能力

5、中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严格执行(B),确保中央部署的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

A.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B.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C.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6、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B)。

A.各级领导班子成员 B.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C.各级领导干部

7、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A)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务的,是贪污罪。

A.侵吞、窃取、骗取 B.擅自使用、处分公共财务 C.索取

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务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务,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B)。A.非法侵占罪 B.受贿罪 C.敲诈勒索罪

9、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B)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A.二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10、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对其(C)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刑罚。A.单位主要负责人 B.参与私分的人员 C.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1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B)有期徒刑。

A.五年以下 B.七年以下 C.十年以下

12、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是(A)。A.私分罚没财物罪 B.侵占罪 C.职务侵占罪

13、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或者拘役;(C)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A.情节特别严重 B.造成特别严重后果 C.造成严重后果

14、对犯行贿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C)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A.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B.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C.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5、《江苏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由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6年3月31日通过,自(C)起施行。

A.2006年4月1日 B.2006年5月1日 C.2006年6月1日

16、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单位(B)为第一责任人,其他负责人按其分工负直接领导责任,内设机构各负其责。

A.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 B.主要负责人 C.党委(支部)负责人

17、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单位(A),检察机关指导、监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A.各负其责 B.积极配合 C.接受监督

18、条例中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当依法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履行的职责共(A)。A.五项 B.六项 C.八项

19、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当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职务犯罪(B)活动。

A.调查研究 B.宣传、教育 C.公益宣传

20、在国家工作人员选拔任用时,应当进行廉政教育;发现国家工作人员有不廉洁行为时,应当进行(B)和警示教育。

A.纪律教育 B.诫勉教育 C.法制教育

21、人民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和指导、监督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发现有关单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应当提出(B)。

A.司法建议 B.检察建议 C.整改意见

22、监察部门在履行(A)职责中,发现有关单位不依法行政或者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应当提出监察建议。

A.行政监察 B.行政监督 C.执纪检查

23、新闻媒体应当宣传有关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对(C)的职务行为进行舆论监督。A.各级领导干部 B.全体公务员 C.国家工作人员

24、(C)应当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A.省级人民政府 B.设区市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25、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未按条例规定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发生职务犯罪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A)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主要负责人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

26、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历程,大致可分为(B)个阶段。

A.二 B.三 C.四

27、十八大以来,查处了(C)等极少数高级干部严重违法违纪案件,表明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A.陈良宇 郑筱萸 B.陈希同 王宝森 C.李春城(四川省委副书记)刘铁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28、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历史上枪毙的第一个贪官是(C)。A.刘青山

B.张子善 C.谢步升(32年村苏维埃政府主席)29、2009年人民日报联合人民网开展了两会调查公众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中,(B)再次排名第一。A.医疗改革

B.反腐倡廉

C.教育公平30、新中国成立后查办的第一起由毛泽东亲子自批准执行死刑的腐败官员是。

A.刘青山(天津地委书记)

B.黄克功 C.谢步升

31、《南京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由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于2004年4月16日通过,南京成为全国第九个制定预防职务犯罪条例的城市,自(C)起施行。A.2004年5月1日 B.2004年6月1日 C.2004年7月1日

二、多项选择

32、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ABCD)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A.结构合理 B.配置科学 C.程序严密 D.制约有效

33、中纪委向党的十六大的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业务建设紧密结合,(ABCD)。A.一起部署 B.一起落实 C.一起检查 D.一起考核

3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CD)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A.贪污、贿赂 B.渎职、侵权 C.滥用权力 D.谋取私利

35、中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坚持(ABCD)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

A.标本兼治 B.综合治理 C.惩防并举 D.注重预防

36、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按照(ABCD)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A.集体领导 B.民主集中 C.个别酝酿 D.会议决定

37、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BCD)。

A.记过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8、我国刑法所称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ABCD)。A.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C.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D.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39、按照我国刑诉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负责侦查的刑事案件有(ABC)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A.贪污贿赂犯罪 B.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 D.妨害司法犯罪

40、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BC),归个人所有,以受贿论处。A.红包 B.回扣 C.手续费 D.财物

41、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AC)的,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

A.明显超过合法收入 B.数额巨大 C.差额巨大 D.隐瞒不报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下列(ABC)必须进行招标。

A.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B.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C.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D.国有企业职工集资建造宿舍楼项目

43、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A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收受他人财物 B.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

C.收缴罚款据为己有 D.损毁扣押财物

44、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AB),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收受他人财物 B.谋取其他利益

C.截留、挪用、私分所收费用 D.擅自收费

45、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ABCD)情形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与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 B.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C.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D.开标前泄露标底的

46、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ACD)相结合和教育、管理、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A.内部预防 B.系统预防 C.专门预防 D.社会预防

47、(BC)等部门应当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C.人民政府的审计 D.人民政府的公安

48、司法机关在履行侦查、检察、审判、执行职权中,应当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公开其(ABD)等事项,接受社会监督。

A.职权范围 B.办案程序 C.所办案件的案情 D.投诉途径

49、国有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应当实行重大事务公开,建立(ABCD)和产品销售及其他重要经济活动决策和执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A.重大投资 B.资产处置 C.资金调度 D.物资采购

50、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收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个人的(ABCD)等。

A.货币 B.有价证券 C.支付凭证 D.贵重物品

51、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政府的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加强对(ABCD)等重大经济活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A.工程建设 B.土地使用权出让 C.产权交易 D.政府采购

52、单位负责人进行述职时,应当把本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和本人廉洁自律的情况作为接受(AB)的重要内容。

A.考核 B.评议 C.监督 D.检查 A.人民法院 B.人民政府的监督

53、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ACD)等制度,建立职务犯罪预警机制。A.重大事项报告 B.谈话诫勉制度 C.任职回避 D.经济责任审计

54、从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人员,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有(ABCD)、泄露国家秘密等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贪污贿赂 B.滥用职权 C.玩忽职守 D.徇私舞弊

55、对干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由其(AC)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主管机关 B.人事部门 C.监察部门 D.上级主管部门

56、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应当依法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对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AC)加强监督。

A.岗位 B.部位 C.环节 D.部门

57、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和,包括(CD)。

A.盗窃犯罪 B.抢劫犯罪 C.贪污贿赂犯罪 D.渎职侵权犯罪

5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ABCD)

A、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B、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C、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D、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59、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ABCD)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A.侵吞 B.窃取 C.骗取 D.或者以其他手段

60、反对四风,包括(ABCD)。

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享乐主义 D.奢靡之风

篇2:职务犯罪问题

摘要:协警职务犯罪频发,大大影响了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和公信力,阻碍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本文从法理方面引入此类犯罪,对其犯罪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协警职务犯罪

协警指辅助或协助警察从事与警务有关的人员,协警制度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制度,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协警人员已成为缓解警力紧张、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力量。同时,协警队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协警职务犯罪日益频发。

一、协警职务犯罪的主体要件

协警作为辅助警力,属于专业的群防群治队伍,协警虽然不能等同于公安干警,但协警也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协助公安干警履行部分职能,协警履行这部分职能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依法从事公务的行为,符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首先,职务犯罪主体应履行公务职责。刑法职务犯罪主体所从事的公务,仅包括国家事务,即以国家、政府之名而为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与职权相联系的、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公共管理职权或履行国家管理职能的事务。因此,从事公务无须身份、职位支撑,只要行为依据源自国家、政府即可。从这个意义上说,协警代表公安机关出警就是履行公务。其次,现行刑法实施颁布后,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主体认定困难问题,先后颁布的数个司法解释均是以行为人“是否依法从事公务”来确定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体身份的。对此,本文认为,衡量协警主体资格应重点考量其是否属于依法从事公务。依照《解释》,那些虽不属于国家机关的正式在编人员,但由于临时借调、聘用关系而在国家机关中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人员,包括依法从事公务的协警,其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应视为“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且在司法实践领域也是这样执行的,2015年我院依法查办的公安机关协警受贿、渎职系列案件中,涉案协警利用协助民警整治社会治安之职务便利,收受贿赂,为赌头通风报信,使赌场屡禁不止,最后案发并以受贿罪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被提起公诉。

二、协警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协警职务犯罪呈多发状态,但又有其普遍性,往往呈现出如下特点:

1、协警利用职务之便,给违法犯罪活动充当“保护伞”,收取“保护费”,甚至拿干股,参与非法经营。协警本是协助警察办案,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然而这些协警用政府给予他们的权力与被监督管理的对象搞起了权钱交易,协警“保护”违法犯罪活动,使不法分子有恃无恐,违法犯罪行为呈半公开化状态。

2、涉案协警与不法分子因邻里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等,提前预谋,设置联络暗号,分工配合,形成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网”;同一单位不同组别的协警利用相互之间的职权关系,合谋共保,利益均沾;形成协警与不法分子横向、纵向、立体式的权力寻租腐败网。

3、协警不是一级授权执法组织,但常在没有在编公安民警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冲击”非法经营、违法犯罪场所,为协警滥权受贿、不法分子寻找“代理”提供温床。

4、涉案人数多,案情复杂,部分涉案协警逃避甚至对抗侦查,案发后或托辞离职或秘密会见积极串供,订立攻守同盟。

5、协警单独作案或团伙作案,一个协警往往涉及多个违法犯罪分子,一个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涉及多条协警保护线,而涉及的这多条保护线或是分工合作或是相互独立、互不知情,使这一窝串案在深度、广度上形成纵横交错、东鸣西应之势。

6、协警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与赌头形成利益共同体,使赌场屡禁不止,民怨很大,加剧了民众对于公安执法的不信任和不赞同,大大的影响了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和公信力。

三、协警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1、协警自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首先是文化素质较低。招收的协警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工作后又长时间不接触文化知识,是非辨别判断能力有限;其次是思想道德素质较差。人生观、价值观模糊,违法犯罪的协警人员甚至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第三是心理素质较差。他们常与民警比待遇,发泄抱怨、不平甚至愤恨;第四是当协警的动机目的不纯,有的是为原本从事的非法活动寻找保护伞,有的是想狐假虎威,利用协警的工作之便捞点外快,还有就是利用协警跟民警一起接触面广、接触人多,想将协警作为跳板,一旦时机成熟就离开协警岗位,另谋高就,行为的短期性、功利性特征明显。

2、管理与教育缺失。一是协警的招录体制不健全、不规范,没有严格的政审程序,录用源头控制不力,使得整个协警队伍鱼龙混杂,甚至多是社会三教九流,影响了整个协警队伍的战斗力;二是协警的教育培训缺乏常态化、制度化的规定,被录用协警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随岗培训以及政治教育;三是对协警的不规范行为缺乏监管,协警违法犯罪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协警的管理标准随意变动,导致协警队伍管理混乱。

3、法规与制度缺失。协警队伍庞大,对社会治安的影响也在加大,但长期以来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去规范这支队伍,导致协警队伍定性不明、职责不清。

4、待遇低,奖惩制度不健全,影响协警工作积极性。由于协警在国家正式编制之外,没有统一的财政经费,待遇低且保障不足,部分协警依靠执法“创收”维持生存。

四、建议和对策

鉴于协警职务犯罪的危害性之大,本文认为,有关方面应重点解决好对协警的招录、制度、管理、监督等问题。

1、建立健全录用、培训、管理及考核监督方面工作机制,加强对协警队伍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建立公开选拔择优录用机制。向全社会公开择优招收录用协警,不同协警岗位可分类设置招收录用条件,在录用中要注意对报名人员的审查,对有劣迹的人员不予录用。为便于审查,应当统一建立协警档案数据库,各使用单位应如实及时采集并输送相关资料,防止在其他单位因违纪违法被辞退的人员又被录用。二是建立经常性培训机制。对新录用的要实行上岗前培训,针对新的形势新的治安问题,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协警开展经常性培训。三是建立科学量化的考核及监督机制。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量化考核标准,奖罚分明,严格执行考核监督制度,确保监督考核落到实处。

2、明确协警的性质和责任。协警的定位是辅助警力,也属于专业的群防群治队伍,但是不具有行政执法权。在性质上,它不是一级授权执法的组织。协警必须在在编公安民警的带领下开展各项工作,对涉及需依法定职权才能完成的任务时,只能由在编公安民警完成,协警仅起辅助、协助作用。也就是说,公安行政执法的主体只能是在编公安民警,协警只是协助其执法,而并非执法主体。公安机关应通过具体规定明确协警人员的职责,以利于协警开展工作。

3、严肃查处协警违法违纪问题。严肃认真查处协警违法违纪问题,是协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一要扩大监督渠道,除内部加强管理及时监督主动查处外,还应重视从信访渠道、媒体曝光、关联案件等方面,注意发现协警违法违纪线索。二要依法查处协警违法违纪问题,决不手软,并及时在相关部门系统进行通报警示。

篇3:土地资源职务犯罪防治问题的思考

一、土地资源职务犯罪的危害性

首先, 犯罪主体特殊化, 威胁了我党的执政地位, 破坏了国家对土地的管理秩序, 也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与正当性。日益集团化的土地资源职务犯罪主体大多是中共党员, 他们置国家和集体利益于不顾, 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导致国家秩序混乱和法治基础的丧失, 同时也使得国家机关在社会公众中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 权钱交易突出, 影响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目前房地产市场土地权钱交易的现象最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一种通过金钱交易获得低价土地使用权的畸形方式, 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再次, 犯罪数额较大、导致土地资源损失更为严重。犯罪行为主要发生在非法低价转让土地、非法批准征用, 占用土地的过程中, 最终造成基本农田、耕地、其他土地数十亩, 经济损失数十万元的损失, 数额明显大于一般型土地资源犯罪。

二、土地资源职务犯罪难以遏制的原因

(一) 利益驱动与权力过度集中促使犯罪沃土产生

土地资源具有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这对寻求个人经济利益和政绩的工作人员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同时, 由于土地管理与审批等权利主要集中在国土资源部门, 各级政府中土地管理机关或者村等基层组织的少数人员手中, 这就为获取经济利益而滥用职权, 徇私舞弊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沃土。加之土地部门内部的异化接触, 高智商, 高职位个体间互相模仿和学习, 赞同犯罪的声音超过了不赞同违法犯罪的言论, 逐渐整个土地管理等行政部门内部同化, 各种变相违法就成为常态。因此, 经济利益的驱动也促使犯罪主体在异化接触的基础上产生了规模犯罪。

(二) 土地资源职务犯罪预防制度不健全

刑法作为惩治犯罪的重要措施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刑法及附属刑法偏重于事后处罚, 对土地资源的源头保护力度不足。因此建立相关预防制度将对预防犯罪产生重要作用。然而, 我国对土地职务犯罪的预防制度较少, 现有制度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缺陷。如, 土地资源行政监督问题。纵向监督不到位, 横向审计部门监督仅涉及县级机关以上, 忽略了村等基层组织的监督, 内部监督虚化。再如, 土地资源督察制度中监察主体的权利配置与所要监督的行政权力不匹配等。

(三) 刑法及附属刑法规定存在不足

目前, 我国未出台专门的职务犯罪防治法, 而是将职务型犯罪规定于刑法。为打击土地职务犯罪, 加强资源保护力度, 刑法于97年修订时设立了四项罪名, 其中‘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为典型的土地资源渎职犯罪。2000年最高法通过的法律问题适用解释, 对非法批准和非法低价出让土地的司法认定做了明确。然而, 总结司法实践发现刑法对土地的保护存在立法不足的问题:预见性不足导致的罪名设立过少且不科学, 现有罪名已不能满足犯罪形式的日益多样化;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刑罚太轻不适应社会转型后的犯罪;附加刑未受到足够重视等问题。规定的缺陷导致法律惩治犯罪的作用没有根本发挥。《土地管理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附属刑法对利用职务进行土地资源犯罪的情况仅进行了概括性规定。如《土地管理法》体现在74、76、78、79、84条, 主要对非法占地, 越权批地以及侵占、挪用征收土地补偿费进行了规定, 即不构成犯罪的处以行政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负刑事责任, 但具体负何罪与刑罚未明确。

(四) 查办土地资源职务犯罪司法阶段存在弊端

土地资源职务型犯罪在司法侦查、审判和执行阶段都存在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 这就抑制了对犯罪的打击。首先, 移送查处制度不健全, 侦查阶段难开展。首先介入案件调查的是土地管理部门, 然而因受经济、政治因素影响, 很少案件能够最终移交给司法机关进行调查, 多以罚款了事‘以罚代刑’躲避刑责。即使进入侦查阶段, 侦查本身也面临着侦查犯罪主体警觉意识高, 犯罪隐蔽化;社会关系复杂施加压力对侦查造成阻力;案件复杂证据分散, 搜集困难;立案起点高违法行为难立案等问题。同时, 由于职务犯罪主体特殊性, 司法实践中也掺杂着调查机关的渎职行为, 如主观包庇不予以移送立案, 使得违法犯罪行为难以根除, 逍遥法外分子依然存在。其次, 审判阶段量刑普遍偏低。再次, 执法监督体制弱化。案件被予以公诉立案后, 若没有执法监督主体进行监督, 最后犯罪主体很难处以足够刑罚。

三、土地资源职务犯罪的防治对策

(一) 土地资源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1. 加强心理预防, 健全权力运行。

职务型犯罪不同于一般主体的资源犯罪, 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政治性教育和法制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预防和中断犯罪心理产生, 净化风气的良方。这是一项长期工程, 只有持之以恒将教育日常化、制度化、经常化才能起到作用。上级领导的廉政作风将对下级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通过相互模仿和学习, 促使职务型犯罪的心理因素逐渐消失。[1]此外, 因犯罪主体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的犯罪, 可以通过改变权力运行模式解决, 应在各级政府及土地管理机关贯彻民主决策, 批准或低价出让土地必须在机关内部召开民主决策会议, 保障信息公开和权力得到监督, 同时健全土地管理机关人员的负责制, 这就防治了特权人员徇私舞弊, 滥用职权, 也就保证了决定的合理性。除了权力过度集中需纠正外, 中央正常下放的权利也应适当收回避免土地资源职务犯罪土壤滋生, 如, 土地出让金分配问题, 可将地方直接获取土地出让金的权利收回, 把出让金统一纳入中央财政, 并规定专款专用的条件。此外, 改变各级政府的绩效观也是消除犯罪沃土的良方, 避免为达绩效的资源犯罪, 将耕地保有量作为政绩评定的重要因素。

2. 完善监督机制, 创新职务犯罪预防制度。

健全现有监督制约机制, 发挥监督预防犯罪的重要作用。强化权力行使监督人制度, 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权力行使的纵向与横向监督, 审计监督要延伸到乡级人民政府及基层土地管理机关。为发挥土地督察制度的预防犯罪作用, 应明确土地督察主体独立于国土资源部门及各级政府的法律地位, 提高土地督察主体的权利配置。

在完善现有的预防土地资源犯罪制度的同时, 我们可参考借鉴外国经验, 结合实际完善我国土地资源职务犯罪预防制度体系。如, 新加坡为预防资源职务型犯罪而对国家公务人员实行的廉政公积金制度。[2]该制度指将在职人员工资的百分之四十作为廉洁抵押的公积金, 若在职期间滥用职权犯罪则公积金全部上缴, 而新加坡较低的职务犯罪率说明该制度具有明显的实践效用。因此在借鉴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特色的廉政公积金制度, 增加犯罪成本切实可行。考虑我国公务人员薪金实际情况, 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对各级政府及土地管理机关的国家工作人员收取百分之二十公积金, 若特定阶段内未从事犯罪则返还公积金。再如, 警示训诫防线制度也是消除土地职务犯罪心理因素的良方。[3]通过警示, 督导, 纠错方式使行为人的犯罪心理向良性方向转化, 阻断犯罪生成机制。此外,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回查制度, 主要通过上级政府及土地管理机关对下级土地管理机关的权利行使人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 权利运行的民众回查制度也是该制度的重点, 其可以避免公众检举制度的漏洞与缺陷。

(二) 土地资源职务犯罪的惩治对策

1. 加强刑法保护土地资源的立法建议。

针对现有刑法规定存在的不足, 我们需完善现有罪责、增设新罪名以减少严重违法不为罪的现象以保护土地资源。

第一, 完善现有罪责。首先, 完善犯罪主体与犯罪客观方面。作为土地资源职务犯罪的主要研究主体,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地位在立法中未被明确, 相关规定仅概括为村等基层组织人员在协助政府部门工作时为公务人员, 而具体的村等基层组织人员包括哪些不清晰。本文认为应将村基层组织人员解释为在村中掌握职权, 可能利用职权进行土地资源犯罪的主体上, 即村委会、村小组和村党支部人员。[4]针对刑法410条为集体和单位之私而不为罪或轻型化的情况, 可在立法上将徇私扩大解释包括徇集体和单位之私。[5]针对情节严重和重大损失的标准过高问题, 可规定非法出让20亩以上土地或经济损失20万以上为情节严重, 非法出让50亩以上或经济损失40万以上为重大损失较为合理。[6]其次, 提高刑罚力度并增加刑罚种类。首先,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违法犯罪行为, 只有更加严厉的处罚才能保证土地管理人员的知法守法, 轻刑化的观点并不符合中国特定时期对特定资源保护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罪行相适应原则、避免严刑峻法。因此, 相比其他渎职性犯罪, 410条两罪的刑罚年限应在原有基础上提升1年较为合理。其次, 通过对国外职务犯罪刑罚体系的分析发现, 自由刑和各种附加刑配套使用遏制犯罪的效果显著, 尤其是资格性和罚金刑。如, 意大利设置了剥夺犯罪主体继续从事相关领域权利的资格刑, 俄罗斯刑法典第254条规定破坏土地质量的人员处3年以下剥夺担任一定职务的权利, [7]相对于没收财产性, 增加罚金刑能够对犯罪分子进行经济制裁并具有执行可分割性, 德国在这点上运用的更为普遍。因此, 在借鉴经验和结合我国实践的基础上, 我国土地职务型犯罪刑罚可在有期徒刑的基础上增加罚金刑和剥夺其继续从事土地管理领域的资格两种刑罚以遏制土地资源职务犯罪。

第二, 增设新罪名完善土地资源职务犯罪刑罚体系, 保证实践中有法可依。针对利用职权进行非法占用农用地情节严重的行为可增设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其中, ‘农用地’指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凡是能够利用现有科学技术进行大面积农业生产的土地。‘非法占用’不要求占用并改作他用。同时, 针对利用职权而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土地资源盐碱化、沙化的现象, 可增设职务型毁坏土地资源罪。本罪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 滥用职权对土地资源进行非法且破坏性使用进而造成土地资源质量下降的行为。罪与非罪的区别为是否造成了土地资源质量严重下降, 造成人身体健康和环境损害的构成本罪的结果加重犯。该罪名弥补了《土地管理法》74条规定的违法开发造成土地荒漠化等情况能入罪、无罪责的缺陷。

2. 加大职务犯罪执法与查处的力度。

首先, 建立合格执法队伍。在增强执法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提高初查能力和取得有效证据能力的同时规范执法行为, 促使其客观侦查土地资源职务犯罪案件。其次, 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在发现违法案件时, 侦查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同时介入案件, 杜绝以罚代刑和办人情案等有损公允的情况出现。实行案件查处阳光工程, 保证违法犯罪案件在健全的移送机制基础上, 规避利益关系安全移送。侦查部门自身要实行侦查一体化机制, 在主办案人员负责制基础上, 分工负责。土地督察主体督察权的强制执行力也应加强。同时, 对案件频发区域实行土地巡回检查, 对重大案件进行全程公开调查, 挂牌督办的方式也可以视情况而采用。针对审判阶段量刑偏低的情况, 需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严格限制司法机关的司法裁量权。再次, 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完善执法监督体系主要是通过多方主体监督保证违法犯罪能够绳之以法, 不会因职务型犯罪的主体特殊性而逃避法律制裁。因此, 要保证对执法程序的全程监督, 避免任何环节出现违法牵连的情况, 尤其对案件移交机关进行监督, 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督效能。

参考文献

[1]李嘉.土地行政人员职务犯罪的犯罪心理学分析[J].犯罪研究, 2011 (4) .

[2]梁经顺, 张异.职务犯罪预防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

[3]王娟.警示训诫防线—对职务犯罪的心里阻断[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4]徐国荣, 高亮亮“.诊断”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在土地征收补偿中的职务犯罪[J].法制与社会, 2011 (4) .

[5]刘家琛.刑法新罪名解释[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97.

[6]张穹.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精辟》[J].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1.

[7]张蓉.论职务犯罪刑罚体系的调整—刑事政策视角下之比较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08 (9) .

[8]蒋兰香.论我国土地资源刑法保护机制[J].时代法学, 2005 (4) .

篇4:谈谈职务犯罪预防问题

关键词:职务犯罪;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D9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59-01

首先谈谈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预防理念上存在偏差。当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基层依然存在一些误区。有观点认为这项工作是软任务,是“万金油”,是形象工程,是表面文章,甚至还有人认为会影响和制约职务犯罪的查办工作。这些工作理念上的偏差,导致预防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以及活動载体的形式化、舞台化等问题。 二是机构设置、人力配备不合理。全国检察机关的预防部门成立较晚,很多地方还没有成立专门的预防机构,一些检察机关的预防部门职能设置还不够健全,人员结构还不够合理,预防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专业化的预防工作要求,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预防工作的发展。三是预防知识体系尚未健全。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内部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职能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侦防一体化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没有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剖析,对于各类职务犯罪信息资源也未能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整理分析。不少地方的预防部门仅凭经验开展预防工作,对于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的知识体系,导致预防工作方法过于陈旧、简单,工作内容表层化,缺少针对性、实效性。

再谈谈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实践中,预防工作的专业化建设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起初,一些检察机关的预防工作仅仅停留在应一些单位或系统要求而提供“量身定做”的预防工作。可喜的是,预防工作专业化建设现已逐步成为基层检察院的自觉实践和探索,如涉农职务犯罪的专项预防、重大工程建设领域的专项预防、医疗卫生系统“药品回扣”现象的专项预防、教育系统教材回扣的专项治理和预防等等,都是预防专业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全面提升预防工作专业化水平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检察机关要全面提升预防工作水平,必须充分总结和借鉴已有的经验做法,从预防队伍、履职方式、工作机制、理论研究几个方面大力加强专业化建设。

一要着力推进预防队伍的专业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以犯罪学为学科基础。犯罪现象的发生,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因素密切相关,涉及体制、机制、管理等诸多问题。这不仅要求预防工作有很强的思辩性、实践性和专业性,也决定了从事预防职务犯罪的干部,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职务犯罪的发生既涉及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国有企业等不同的系统,也涉及工程建设、医药购销、银行信贷、涉农惠农等不同的领域。这些系统和领域的犯罪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工作时,必须在深入研究各行业各领域的职业特点及职务犯罪易发环节、诱发因素等问题基础上,兼顾职务犯罪的共性和特性,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为此,有必要在预防部门内部确立行业预防的专人负责制,实行专业人才的分工,由固定的人员负责特定行业和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以提高预防人员对特定行业和领域的认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预防措施的针对性,取得更理想的工作成效。因此,提高预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首先在队伍建设上既要按专业化的要求配备人员,也要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加强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要加快研究预防培训的大纲教材编纂工作,研究制订专业化的标准体系,为预防队伍的专业化学习培训创造有利条件。

二要着力推进履职方式的专业化。要切实把预防调查作为提高预防手段专业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预防调查,牢牢抓住影响社会发展大局、容易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的突出问题,加强对不同单位或系统犯罪风险源点的排查,广泛收集职务犯罪信息,深刻剖析典型案例,研究其特定的可能发案的环节和原因,对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环节和部位提出预警和检察建议,提交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作出决策参考,消除职务犯罪的严重隐患,增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综合效应,强化检察机关预防工作的权威性。比如,对于金融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应当根据其业务发展需要,帮助其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易发生犯罪的主要业务环节和重要部门、要害岗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约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对于涉农职务犯罪的预防,应充分发挥乡镇检察室的作用,结合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围绕犯罪高发、易发的关节环节、部位和岗位,对权力运行方式进行研究,查摆教育、制度、监督等环节上的漏洞,并以此为基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帮助其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村级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经济活动,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切实增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另外,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实现预防工作数据科学分类和分析运用,也是提升预防工作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措施。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职务犯罪作案方法特点、规律的信息的存储、管理,为预测预警和预防对策研究提供信息保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预防工作过程的系统性、科学性。

三要着力推进工作机制的专业化。要进一步强化侦查和预防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通过定期总结交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情况,从查处和预防的角度,共同分析犯罪特点、规律和变化态势,研究防范对策。对个案预防、专项预防、系统预防、预防调查和预防宣传等工作,要实行相应的制度化管理和主办责任制。根据预防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适时调整工作中心,选准预防的主题和内容,主动开展“惠农资金的专项预防”、“重点岗位、重点人才的专项预防”等预防工作,不断创新预防工作机制和方式。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预防工作管理和信息收集方面的优势,建立预防工作信息计算机综合管理和分析预警系统,缓解预防工作人手少和信息处理量大的矛盾。认真落实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这一系统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督促作用。

四要着力推进预防专业化研究。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对预防工作影响大、要求高,只有不断结合实际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及时把准发展脉搏,预防工作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检察机关要把职务犯罪预防理论研究纳入检察理论研究规划之中,抓好重点课题,促进成果转化,强化对职务犯罪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强化对执政条件下权力配置、运作和监督制约的研究,强化职务犯罪预防的方法和对策研究,逐步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理论体系、对策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估体系;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经验,通过办案研究个案,通过个案研究类案,通过类案研究一个时期职务犯罪的发案特点,科学预测职务犯罪发展变化趋势,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创新发展。

总之,加强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化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公检法部门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篇5:研究涉农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正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关键时刻,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涉农职务犯罪也呈现出发案率上升、主体扩大化、形式复杂化的趋势。基层检察机关在现有的工作框架内,理应发挥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机制的作用,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依法打击涉农职务犯罪,加强犯罪预防工作,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提供公正廉洁的政务环境。

关键词:涉农职务犯罪;现状;法律适用;犯罪预防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增加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经济期刊完善各种支农、惠农的政策。这就使得被管理的涉农建设资金相应增多,“三农”职能部门负责人员手中权力不断被扩大,客观上为涉农职务犯罪提供了空间。为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教育、制度、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高检院同时要求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涉农职务犯罪的现状分析从刑法理论上来讲,任何一种犯罪的发生,都是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中任何一个或几个的变化,都会导致犯罪性质的改变。涉农职务犯罪也是一样,随着诱发犯罪因素的改变,它的犯罪形式、作案手段、表现方式都在现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犯罪主体蔓延。长期以来涉农职务犯罪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比较富裕的城镇郊区,因为这些地方的乡村具有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经济普遍比较发达。但近年来,国家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全面推进,大量的资金、项目流向尚不富裕的乡村。所以,犯罪区域蔓延到相对贫穷的乡村,犯罪主体扩大到所有基层组织领导。

(二)涉案罪名扩大。据统计,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中贪污、挪用公款发案率较高,侵犯的公私财产包括拆迁、征地补偿款、农电改造资金、农村水利水电建设资金等诸多款项,其中尤以侵害农民土地征用款最为普遍。而近年来这些传统的涉案罪名有向贿赂型犯罪扩大的趋势。

(三)作案手段简单直接。由于涉农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行为主要集中在侵犯新农村建设资金方面,所以作案手段较为直接。采取的方式多为虚报、冒领、伪造单据,收入不入账、重复支出,直接截留、挪用公款公物等。对于侵犯的财产,或挪作个人使用、或挪作他人从事营利活动、非法活动。

(四)犯罪方式多样发展。既有单独作案,又有合伙作案,并且窝案串案频发。在基层农村,决策权、经济管理权以及财政审批权往往集中在个别或少数人手中,这些人利用职务便利,合谋结成利益共同体,很容易实现犯罪目的。有的村村支两委成员勾结私分赃款;有的村基层干部与管理土地征迁工作的负责人合谋作案,共同医学论文发表侵吞或截留土地补偿款。

二、涉农职务犯罪的形成原因“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从近年来查处的涉农职务犯罪来看,导致案件频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方面原因,也有机制方面原因;既有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篇6: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影响和制约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仍然与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缺乏敢于碰硬的勇气,办案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特别是反渎职侵权工作相对薄弱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二是执法理念不适应。仍然存在不能正确处理执法办案与服务大局、加强执法办案与强化自身监督以及办案力度、质量、效率、效果等一系列关系的问题;孤立办案、就案办案等思想观念也仍然存在。三是队伍素质不适应。一些检察人员发现犯罪、侦破案件、收集固定证据、运用法律政策特别是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能力仍有待提高。四是工作机制不适应。案件线索管理机制、侦查办案工作机制、自身监督制约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仍然存在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查处阻力大的问题,群众举报案件线索不多。五是执法环境不适应。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院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思路和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的工作水平,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主动地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放在区委、政府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把服务大局落实到执法办案中,注意把握办案时机,讲求政策策略,改进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办案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发挥执法办案保障发展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办案不忘发展、办案服务发展、办案促进发展。

(二)进一步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总体格局,积极推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出发,有针对性地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同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结合起来,把执法办案活动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积极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明确办案重点,着力抓好执法办案工作。加大惩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加大查处涉农职务犯罪力度,坚决查办贪污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物和支农惠农资金等涉及民生的案件;加大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经营、金融、司法等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力度,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切实加大查办行贿犯罪力度。着手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报告制度,增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综合效应。(四)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认真执行各项备案、审批制度,完善和落实对立案、逮捕、撤案等关键环节的同步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内部监督的实效作用。

(五)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实现办案力度与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坚持以力度为前提,质量为核心,效率为保证,效果为根本,实现办案力度与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针对办案质量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切实把好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强化侦监、公诉部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共同提高案件质量,确保每个案件立得起、诉得出、判得下,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六)进一步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确保公正廉洁执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职务犯罪侦查队伍执法公信力建设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毫不放松地加强对侦防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用严密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保证公正廉洁执法。有计划地组织侦查、预防人员的全员轮训,开展岗位练兵,强化实战训练,促进侦防人员的执法办案本领不断提高,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七)进一步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人大的监督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自觉把侦防职务犯罪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主动向区委、人大汇报重大部署、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自觉接受纪委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坚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认真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靠工作上有作为、有成绩赢得区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上一篇:港口的企业文化下一篇:光棍节最有创意的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