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2024-08-25

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通用10篇)

篇1: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会计工作也不例外。会计工作的目的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要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结果,需要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其中,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很严格的。接下来,我就要谈谈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一、财务会计目标 1.什么是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整个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部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性质。研究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大的实践价值。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仍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必须在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要求基础上,辩证认识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作为一种主观愿望,其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而其实现程度则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2. 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

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在会计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可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在目前仍然处于各抒己见、尚未有定论的局面。纵观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换言之,会计应向委托人报告受托人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并以反映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中心。其依据是,资源所有者将资源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同时通过相关的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激励和约束受托人的行为,受托人接受委托,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并通过向资源提供者如实报告资源的受托情况来解除其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学派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它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格外重视损益表。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换言之,会计应当为现时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投资和信贷决策及其他决策的信息。其依据是,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在资本市场介入的条件下,资源所有者对受托资源有效管理的关注程度会降低,转而更为关注所投资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决策有用学派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要求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更关注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是互有关联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是实质,决策有用是形式。受托责任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提供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是会计的根本目标。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我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应定位于决策有用。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客观性、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及时性和谨慎性等。

1.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可比性

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纵向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如果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可以变更。即:法律和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或者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3.相关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4.可理解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晦涩难懂,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5.实质重于形式

即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对于大多数的业务交易,法律形式反映了经济实质,此时,本要求没有作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法律形式没有反映经济实质,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职业判断、按照经济实质进行账务处理。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完整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要求将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完整、全面的计量、报告。

7.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及时性要求体现在会计信息收集、加工、披露、报告等各个环节,准则中对及时性有具体的时间要求。

8.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费用和损失。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的前提是不确定性,对于已经确定的事项应如实反映,不能打着谨慎性的旗号搞财务舞弊。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财务会计目标是一定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体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观需求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客观职能的辩证统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的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对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为了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篇2: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试论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

[作者]张勇

[单位]嘉峪关市文殊镇财政所

[邮政编码]73510

4摘要: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发展、内容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

度,对于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制定“游戏规则”并按“游戏规划”办事,需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不做假帐”是每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但是,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仍然较为薄弱,直接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性,究其原因,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控制执行以及对内部控制概念认识的模糊上。为了有效治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1999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会计法》的第二十七条中,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随后,财政部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我国权威性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体系的初步建立,对于促进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在已发现的绝大多数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手段的欺诈事件中,薄弱的内部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当今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组契约的集合点,在这一契约中,客观公正的会计资料有着纽带和桥梁作用。但现实工作中,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非法目的,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加之自身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总是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方法,甚至采用欺诈性手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致使会计资料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给广大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造成了严重影响。将内部控制与会计法律有机结合,是管制会计信息失真的重大举措,笔者就此结合实际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内部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他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这种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要求: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并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传统的内部控制是上层权威制定公司政策,中层综合来自各层次的信息并指导监督和控制下层,低层人员处于被控制地位,他们应完全遵循公司政策和程序,这种控制机制难以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制机构的一种重要制度,就应包括公司的组织规划、任务和责任的委派,帐户和报表的设计以及应用于以下各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即保护公司的资产;提高会计和其他业务资料及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推动和判断公司各方面活动的经营效率;传达管理方针,衡量其遵循情况。内部控制包括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类,管理控制包括组织规划以及与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这种授权是与完成组织目标的职责直接有关的一种管理职能,也是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的起点。内部会计控制包括资产保护、保证帐目和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有关方法、程序和组织规划。执业审计师对这些控制加以关注,是为了要确立对于资产负债表所反映财产、工厂和设备的公开性可予信赖的程度,要确定对于这些资产和有关帐目的审计程序应达到什么范围,还要决定是否应向委托单位提供出有关这方面控制的建议。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合理保证以下几点:

1.按管理当局的一般要求特定的授权进行经济业务。

2.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做到编制财务报告要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或适用于这些会计报告的其他标准;保持资产会计记录的正确性。

3.只有按管理当局授权,才准许接近资产。

篇3: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一、公允价值计量与可靠性的关系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公允价值能够反映物价、汇率变动及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贬值等因素对资产、负债的价值的影响, 从而动态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为会计报告使用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这一点出发,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与可靠性是一致的。但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 从可靠性的衡量指标来看, 很多人认为公允价值的主要缺陷在于其可靠性不足, 当资产或者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或不存在同类或者类似资产的活跃市场报价时, 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 而在采用估值技术估计相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时, 这种估计是参照假想的交易来确定的, 由于这种估计涉及到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和主观判断, 还与其所依赖的市场环境、采用的估价技术和估价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等因素有关。现阶段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处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理论和运用技术条件还不够成熟, 公允价值计量遇到的情况比较复杂, 公允价值难以达到公允;公允价值应用中涉及的判断和估值技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 要获取高质量的公允价值信息, 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素养, 还需要会计人员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而我国大部分的会计人员对估值技术的使用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尽如人意, 直接影响了职业判断水平, 制约着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效果。

二、公允价值计量与相关性的关系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在知识经济时代, 大量新业务不断涌现, 企业的某些无形资产。如商誉、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在现有的计量模式下碰到了难题, 这些都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大多数股东仅以证券市场为媒介与企业间接沟通。而采用公允价值则能够对这些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以满足投资者对这些和决策相关信息的需要。大量分散的股东一般不再关注自己持有股份所代表的资产份额, 更重视股份带来的利得, 更想了解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经济前景的信息。公允价值计量是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各种风险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对企业资产和负债实际经济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的运用能够真实反映一定时点上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或者在清偿债务时需要转移的实际价值, 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及所应承担的财务风险, 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将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使会计信息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会计信息是否有用, 是否有价值, 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是否相关, 是否有助于决策者提高水平。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 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相关性, 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因此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决定着相关性。

三、公允价值与实质重于形式的关系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从形式上看,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没有实现的收益, 从实质上看, 公允价值却是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它有利于企业财务报告等资料的使用人更客观地认识到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做出更合理的决策。从这里可以看出,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的。但同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由于公允价值是不断上下变动的, 选取哪一个价值作为计量标准关系到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 即使是在活跃市场中, 很多情况下, 也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管理人员或某些需求主体可能获得更多的有关信息, 或对有关信息的判断不同, 从而导致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和市场实际报价不同。由于市场报价具有公开性和可验证性, 市场报价反映的是市场所有参与者综合所有因素形成的价格, 也是资产或负债实际可实现的现时价值。因此, 在有活跃市场报价的情况下, 市场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佳证据;采用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 也使不同主体之间有一致的计量方法;因此在选取计量标准时必须尊重现实, 科学合理。

四、公允价值与谨慎性的关系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不符合谨慎性要求的会计信息, 违背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 扭曲了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这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对于那些受市场影响不大, 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价值没有多少变化的资产和负债, 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可以保持资产和负债的稳定性。对于市价波动频繁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账面上如果只采用成本确认投资价值, 无法显示出市值的实际变化, 这样尽管符合谨慎性的要求, 却并不能充分反映出上述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 也不利于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在金融资产及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市场环境中,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可以提升企业利润水平, 大大提振投资人的信心, 且公允价值不会受资产或负债持有人及其持有目的等因素的影响, 这样可避免资产或负债计量中的一些武断的标准并减少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字的空间。但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毕竞是未实现的收益, 在某种程度上会误导投资者, 况且公允价值是否真的“公允”还是值得深思的, 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以价格作为信号传递信息, 交易者据此进行判断, 自愿达成共识后, 其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如果在信息极不对称在情况下进行交易其交易价格很难达到“公允”。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一个途径。

五、公允价值计量与及时性的关系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它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得利和损失, 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 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必然要受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 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会有一些波动, 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里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 当企业选择以公允计价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价时, 不同的时机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企业所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处于一个比较好的上升通道时, 则企业应继续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反之, 当市场价格处于一个下降通道时应选择尽快将其转换为其他资产, 从而避免转换损失。另外,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就会带来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波动。但对于那些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的资产和负债,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信息披露可能会由于时效性问题, 对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有用性将大大降低。这就需要企业在及时性与可靠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公正地、及时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可靠信息。

我们国家现在同世界其他国家实际上已经站在同一个国际大市场之上, 尤其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交易, 如果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的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 很难取得胜利。况且现在我国的其他资产负债产品也在不断地向国际市场进发,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助于上市公司防范金融风险, 促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公司资本质量, 规范债务重组行为,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从而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 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使会计信息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界人士的不断探索, 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将日臻完善, 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但在核算时要符合我国会计的计量要求, 并摆正计量方法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关系, 让公允价值真的公允, 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冷继波.双重计量模式下可靠性与相关性探讨[J].财会通讯, 2009 (6)

篇4: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结构;影响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一个体系,其中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两个比较重要的质量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会计实际提供的信息在质量上达不到用户的要求,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普遍现象,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不强。

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众多因素中,公司治理结构可能是其中之一。公司治理结构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它所界定的不仅是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而且包括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本文认为,可以从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最终形成公司治理系统、公司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局面。

一、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现代财务会计产生的动因是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外部的资本所有者(委托人)将其所拥有的资源(资本) 委托给企业经理人员(代理人)经营管理,并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和控制。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称为公司治理结构。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这套制度安排中扮演信息提供者的重要角色,成为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的一个重要工具。为了防止由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远离企业的资本所有者有必要对管理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验证。为了提高这种分析、验证的效率,股东等外部产权主体可以通过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将这种分析、验证程序制度化。比如,在企业治理结构内部,可以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引入具备专业素质的独立董事;在企业治理结构外部,则通过独立审计和财务分析等中介机构,以确保管理者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因此,财务会计和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系统和环境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从而影响该系统的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所有者缺位

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企改制而来。以国有资产管理局所属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上市公司母公司为主的国有股东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唯一大股东,虽然他们被明确为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履行资产所有者职能,但由于他们本身不是真正的所有者,并不能像真正的家族或个人股东那样从切身利益出发去关心公司的治理,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乏具体的人格化代表,造成了国有股权虚设,所有者不到位,导致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内部人控制是指拥有控制权的经营者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上市公司,凭借自己手中对财产的控制权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甚至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在内部人控制下的企业,其经营者和股东的目标不同,经营者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在股东和经营者间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中,业绩指标是衡量经营者能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经营者可能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股东的利益,发布误导投资人的信息,或有意隐瞒他所掌握的信息。

(二)董事会运作不规范、独立性不强

董事会作为代表广大股东利益的执行机构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投资方案,聘任或解聘公司经理,执行股东大会决议,监督公司经营情况等。在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其成员基本上是改制前原国有企业的原班人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治理形式和政企合一的模式仍有较强的影响。董事会地位模糊、董事会作用微弱现象广泛存在,表现在董事会内部构成不合理,内部董事居多。有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三分之二以上,有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甚至全部由内部董事构成。内部董事过多导致对经营者的监督弱化,从而削弱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监事会职能弱化

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仅有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更无董事和经理的任免权。其成员多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使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成员整体结构呈现出内部人员比例高,党组干部比例高的特点,不利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监督力量的均衡。加之监事专业知识的缺乏,难以保证监事会有效地对董事会、经理层进行监督,监督不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监事与董事、高层经理相比文化程度最低,监事会主席与董事长、总经理相比,文化程度也最低,他们缺乏法律、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对董事、经理的经营失误行为,难以判别和应对。

(四)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经营者是为股东和企业带来利益最大化的关键者,公司治理就是如何有效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为股东和企业带来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相应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实际情况是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不足。一方面是激励不足,使部分公司经营者的收入偏低,经营者的贡献没有很好地体现在个人收入上,造成一些经营者的心理不平衡,导致其追求合法报酬之外的“灰色收入”,以补偿人力资本的不足,这时的激励机制就被扭曲,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却是激励不当,缺乏约束机制。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从根本上影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要借鉴国外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从基础上建立起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坚固防线。

(一)所有者必须到位

资本所有者是否处于实位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出路。要使出资人到位,关键在于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通过国有股的减持,增加其它性质的投资人,特别是非国有股东,形成多元化且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才能使股份公司的人格化特征更明显。根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的原则和资本雇佣劳动的观点,能够替代原来由国家政府部门承担选择和监督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责任只能是非国有的法人大股东,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从体制上消除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根源。

(二)提高独立董事比重,增强董事会独立性

将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引入董事会能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人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使经过董事会批准后披露的会计信息真正做到真实可信,以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与董事会其他成员相比,独立董事能够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保护公司利益,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同时能对公司经营者形成制衡作用,对其经营中的违规行为予以制止,增强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由于独立董事不拥有企业股份,可以不受利益的局限而公平地对待全体股东、董事和经理人员,在公司战略、运作、资源、经营标准以及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致使经营者无法利用财务欺诈手段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三)明确监事会的监督权力

《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有权检查公司财务,有权对董事、经理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予以监督,这需要选配高水平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懂经营、会计、法律的人,经过法定程序进入监事会。还应强化监事会的监督手段,法律应赋予监事会聘用注册会计师检查公司财务的职权,以使对董事、经理的财务监督成为可能;提高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应赋予监事会有召集临时股东大会权力,监事会如果发现董事、经理的某些行为损害了公司或者股东的利益,可以不受董事会的影响而直接召集股东大会,通过股东大会来纠正董事、经理的违规行为。

(四)激励约束机制相匹配

现代公司的典型特征就是股东财产的终极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相分离,公司治理的本质就是通过适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消除或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由于代理人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他会凭借信息优势,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表明,设计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规范经理人员行为,缓解代理风险的有效途径,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报酬,从利益上防止会计造假。目前一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开始引入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办法,这种制度把经营者的收入与未来时期内公司股票价格相联系,具有长期激励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给经营者激励的同时还必须辅以相应的约束,实行经营者风险责任制度,形成经营者风险约束机制和自律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宋冬林,金成晓.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再探讨[J].南开管理评论,2003,(2).

[2]司可脱.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篇5: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摘要:会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会计信息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生成的最终结果。

在现代会计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引进就引发了一场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争论,至今,这一问题仍受到普遍关注。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公允价值 相关性一、会计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

(一)传统会计计量基础的局限性

1.传统会计计量基础在理论方面的局限性

传统会计计量在概念上是以一个投资主体取得或建立某项财产物资时的投入价值作为资产价值计量的标准,所谓投入价值也就是交易用的现金及其等价物。

这也就是历史成本计量形成的基础。

因为历史成本是过去时态,只能用于初始计量并供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和分配,对后期发生的不确定性不予考虑,如通货膨胀、科技进步等。

有些经济资源具有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就体现了该资源的价值;有些交易结果只有未来才能证实,交易双方相互认可的价值就可以作为计量的依据,如衍生金融工具。

凡此种种,都需要新的计量基础理论来支持。

2.传统会计计量难以真实反映资产和收益情况

传统会计计量下,资产从始至终都是以取得和劳务发生时投入的价值入账,而不是以该资产取得和劳务发生的现时价值入账。

在这一模式下,无论市场如何波动,该资产的账面价值都不会改变,无法让决策者准确了解资产价值的变动情况。

会计利润通常主要是指相应会计期间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在会计核算中,各期收入和费用必须相配比,在传统计量模式下,收入的确认遵循实现原则,资产在其消耗时按原始成本转销,相应的收益就在两者配比的情况下得出。

在市场波动,物价上涨时,当下较高的收入和原来较低的成本相配比,得出较高的利润;反之,物价下跌时,当下较低的收入和原来较高的成本相配比,得出较低的利润。

这就导致以此为依据判断的经营成果与企业真实的收益存在偏差。

3.传统会计计量对企业决策和生产能力的影响

根据以上所述,真实利润和计算得出的利润存在的差异性,使管理者误判形势,利润较高时会多纳税,多分配,会使企业真实的财力水平下降,使企业不知不觉就进入资金运转的紧张状态,对企业购置存货和固定资产构成阻碍,影响再生产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二)公允价值的引入

202月15日,我国财政部于北京发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其中在与国际趋同的大形势下,我们坚持历史成本计量的同时,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成为最大亮点之一。

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在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相关准则中都有涉及。

这一引进,使企业强化了为社会公众提供更相关和有用的会计资料的理念;使会计信息质量的地位更加提高;更使公允价值再次成为我国会计界研究热点和关注焦点。

二、公允价值引入对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影响

(一)决策有用性角度

在反映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化的认可度时,公允价值的表现是卓越的。

我们假设市场是公开和完善的,那么,市场定价反映的是所有市场中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的平均期望值,该指标中包含了所有可能影响资产或负债的因素,能够反映瞬息万变的经济情况。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公允价值代表的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只要市场利率可以可靠知道,就可以计算出将来某个时点的期望值,对信息使用者未来的某项决策具有深远意义。

(二)会计信息及时性角度

在会计信息质量中,及时性在很大一方面依附着相关性,及时性其实是对过去、现在、未来所反映出的信息进行适当链接,而相关性则是基于过去反馈价值,面向未来预测价值,其中也包括了对过去和未来所反映出的信息的一种有效链接。

所以说及时性是相关性下设的一部分,公允价值像是市场的触发器,会对市场变化立刻做出反映,失去时效的信息不论多么可靠对于使用者来说都失去了一定的意义,而公允价值本身就具有时态性的重要特征,对及时性的要求很高,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

(三)对知识经济适应性的角度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在单纯一方面重视企业中的现实财产,由知识创造的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是智力资本占更高的比重。

会计的发展永远都是顺应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无疑冲击着财务会计原有的观念和原则,在公允价值计量中,我们还要考虑增强其一致性和可比性,使其减小运用的阻力。

三、公允价值引入对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计量自身属性的约束

会计报表得出是要经过对财务信息确认,计量,记录的,并不是直接计算得出的,这种会计估计和判断涉及了企业方方面面,而且会计人员的会计工作也是必须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之上,公允价值的估计性和会计固有的假设结合,不确定性更大,经过这一系列程序得出的会计信息就不可能百分之百是准确的.。

(二)公允价值所依托的市场

众所周知,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托的是一个活跃的市场,假如市场不够活跃、不够健全、缺乏形成公平价格的机制,则我们对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的判断就无法进行,公允价值也就丧失了它本来的意义。

根据我国国情来说,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时期尚短,难以满足公允价值所要求的有效环境,市场的不完备性使我国实施公允价值计量仍面临很多的问题,例如:交易双方不能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公平确定价格,会计信息可能就与市场脱节,不具备可靠性,可能会使一方或多方蒙受损失。

(三)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自资本市场产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不可避免的发生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更使世界经济受到大的冲击。

自美国发生的金融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后,各国开始深入的探寻其产生的根源,这期间,会计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助推金融危机的言论此起彼伏,尤其现在我们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大预防更显重要。

之所以说它助推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协定价格,这就不排除交易双方存在关联方关系的可能性,若双方协商人为的抬高价格,这样得到的会计信息就没有可靠性而言了,在此谎言的外衣下,银行会更加谨慎的提供贷款及担保,最终使企业难以抵御被高估的市场价值,只能破产倒闭。

参考文献:

[1]亓娟,王利敏.浅谈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关系[A].期刊.中国市场..578(19)

篇6: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摘要:

信息时代企业竞争压力较大,为了保证企业长期稳固发展,内部管理与控制成为了企业面对挑战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企业信息安全控制,财务信息管理以及企业人员控制等几个方面。会计是财务控制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参与人之一,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稳定与安全。因此,本文首先探究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主要手段与原则,并进一步解读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篇7: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一. 引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属于全面风险系统重的,能够对企业的各种活动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则是会计的相关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要能力的各种特征的总和。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内部控制起着对数据和账目进行监督的作用,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于企业的决策具有引导作用,高质量的质量信息为企业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在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运行的社会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与稳定,严重的话还能导致企业的破产和倒闭。因此,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来提高和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有序的经营。

二.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及关系分析

1. 内部控制的涵义

所谓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相关部门为了保证资产的完全和可靠而采取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定的规章制度。在企业的经营中,内部控制是企业的自我检查与调节,从实践中来检验运行系统是否正常,以保证他们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风险的发生。

2. 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

会计信息质量就是相关的数据和报表来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的实际情况的程度。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根据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于财务报表的不同需要,会计信息质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3.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统一目标都是为了使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内部控制能够突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显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它的提高加强了会计核算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它们相互作用促进会计核算的质量的改善。

三.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1. 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成为上市企业,但是股市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无法达到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之间相互制约的良好有效地治理结构,高层控制着股票,导致无法在市面上自由流通,也就是说监事会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即使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制约。

2. 企业内部制度缺乏必要的执行力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上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有些企业的管理层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对货币资金进行有效地管控,导致对信息系统缺乏总体的制约,不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的虽然在制度上有相关的介绍和说明,但是没有进行具体的实施,缺乏执行力,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难以使内部控制发挥有效的作用。

3. 审计监督系统不太完善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进行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能够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对这方面的政策规定,致使有些企业无法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因为缺乏独立性,就容易在审计者和被审计者之间出现问题,从而无法对各部门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

四.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内部控制有着很大影响,它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实施的条件和基础。为了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需要建设良好的企业董事会制度,发挥监事会的功能,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的综合管控。在企业中,建立独立于第三方的审计委员会,发挥有效的监督,确保执行力,从而促进企业内审的有效开展。

2. 实施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体系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建立预防为主、查处为辅的方针政策,抓好对关键内容的监督和控制,并设立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在企业的部门设立上应该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让各种权利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牵制,在制度上规避徇私舞弊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企业会计控制体系的实施。

3.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与监督机制

企业的内部审计实际是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的再控制,以便更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各项活动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的评价,控制企业的相应风险。从每种意义来说,企业的监督机制主要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好坏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而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的好,就可以从措施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方向向导,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篇8: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

一般来讲,会计信息质量应当具备客观、相关、明晰、可比的特点,符合谨慎、重要、及时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价值判断和决策支持,实现凝结在其中的会计人员的无形劳动和职业价值,质量越高的会计信息越能体现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1.客观性原则。客观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会计核算工作不是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重要会计事项,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 会计信息就应该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满足客观性的要求,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信赖。

2.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投资人、债务人、企业管理层等有关各方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果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工作没有支持、参考作用,就不具有相关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多从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的决策、预测、评价分析的角度出发,尽量为其提供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信息,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3.明晰性原则。鉴于会计语言的专业化特点,并不是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很好地使用过于专业、复杂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简明,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记录会计业务应当清晰,选择会计账户应当直观明确,文字表述尽量客观清楚,数字金额力求计算准确,以便信息使用者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地加以利用。

4.可比性原则。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千差万别,其会计信息注定不同。而会计信息因为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就为处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或相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比较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企业更好地在市场活动中运行提供了会计技术支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按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保证会计信息相互可比的基础是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要保证会计信息满足决策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重要会计事项,会计人员就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的要求。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人员不仅应该看到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的法律形式,还要能够准确判断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的本质,识别经济业务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脱节的现象,并选择重实质而非重形式的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6.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举轻若重,或举重若轻,忽略重要会计事项或者对重要会计事项作出错误判断。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对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会计信息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简化处理。

对某些项目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至关重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是一般的使用方法。在性质方面,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相当影响时,就属于重要性项目;在数量方面,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7.谨慎性原则。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此,不同性格的会计人员对相同会计业务或事项作出的会计处理结果可能迥然不同。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不仅应该能够识别企业在其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还应当摒弃自身性格中的冒险或怯懦因素,本着谨慎的原则,既不高估企业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企业负债或费用,通过会计核算工作准确反映企业内在价值,进而作出有利于企业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的会计处理。

8.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成果尽管反映的是会计事项发生后的结果,有些会计人员可能会认为早一天晚一天无所谓,所以会有对会计事项计量、确认、报告拖拉的现象。殊不知,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现实环境、未来发展的判断正是通过对既往经营成果的科学分析、 趋势预测得到的。而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作用也正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整理、分析、预测等工作实现的。因此,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会计人员应本着时效性原则,既不提前也不延后,及时予以计量、确认和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实时的会计信息支持。

会计信息质量的上述本质特征,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获得对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

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积极端正的职业态度、过硬的专业能力、 和谐融洽的会计人际关系等素质,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

1.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任何职业都有其行业公认的基本标准和职业操守,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完成会计职业所赋予的艰巨任务,这也是会计职业素质的基础。

会计从业人员首先应该爱岗敬业,能够吃苦耐劳,认真钻研会计技能,才能承担繁重的会计工作任务;会计从业人员还应该熟悉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熟悉法律法规,为企业依法经营发挥作用;会计从业人员同时应该具备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的品格,不因一己之私或少数人的利益牺牲企业或社会公众的利益;会计从业人员也应该具备优质服务的基本态度,切忌高高在上,不近人情,也不能稀里糊涂,任人摆布。

总之,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活动时就会自觉地遵从内心的召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为正确行使会计人员职责奠定良好基础。

2. 积极端正的职业态度对会计职业素质有重要影响。职业态度是指个体在选择职业时的态度,包括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个人定位、自主决策能力与选择过程的观念。简而言之,职业态度就是指个人对职业选择过程和结果所持的观念和期待。可以肯定:积极端正的职业态度对于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是会计职业素质的重要制约因素。众所周知,过去只要会认数字、会打算盘的人可能就会成为不错的账房先生。但是,现代会计专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掌握现代办公技术,熟悉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以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法律、企业管理等背景知识,才可能保证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可见现代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会计人员要从事会计活动缺乏了必要的专业能力就难以对会计活动正确与否作出基本判断,而对于会计活动基本价值的判断恰恰体现了会计人员职业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丧失了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素质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和谐融洽的会计人际关系是会计职业素质的重要保证。任何组织和社会都是由人组成的,而会计人际关系的特殊性体现在组织或组织中的人之间的关系,是由于财务会计活动的需要而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是会计人员在会计组织中因为从事会计核算及会计管理活动而与各利益相关者所形成的关系,因此也称为财务关系。依其与财务对象之间的地位大致可以分为主从型会计人际关系,竞争型会计人际关系和合作型会计人际关系。前两种会计人际关系对于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都是不利的, 可能都会对会计职业素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企业的会计人际关系中,会计人员要主动寻求建立起平等、沟通、 合作的会计人际关系,为尽可能获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打下良好的“人和”基础。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

基于对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素质关系的认识,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

1. 选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持续不断的道德修养教育。普及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提高会计人员忠诚企业、服务企业的意识,建立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培养会计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让会计人员从企业文化中获得安全感,体会到成就感,进而形成会计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意识,将其转化为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源动力。

2.加强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职业要求,在企业完整的生产经营活动链中发挥着独特的职业作用,也因此,就有一些人更看重所谓的“职业权利”,对这个职业有“非分之想”,从而产生错误的职业态度,形成误判的职业结果。实际上, 笔者认为会计职业归根结底仍然是一个服务和合作的职业,只有良好的服务和合作才能产生良性的职业成果。因此,如何正确判断和理解自己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应该成为企业对会计人员加强教育的重点。

3.加强培训,多措并举,促使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都说“会计好学不好干”,体现的就是会计的专业性综合性。完成一般的算账记账工作的会计人员比比皆是,但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知识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首先应源于会计人员自身对会计工作的深刻认知,透彻理解会计理论及准则要求,并且关注企业经济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更新思维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务的操作中去,在分析、判断中不断积累,提升专业素养及对待各类事项的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也有赖于企业提供多种培训渠道和方式,例如:理论培训、专项培训、岗位训练、实训参观考察、不同会计岗位的定期轮换、竞争机制的激励等, 都被实践证明对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有益的。

4.建立起平等、沟通、合作的会计人际关系。会计人员要学会顺应企业发展目标和文化特征的要求、会计职业服务和合作特点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本质的要求,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学会在自己服务的会计组织平台上,建立起能够获得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平等、沟通、合作的会计人际关系,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四、结束语

毫无疑问,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都是长期积累和学习的结果,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建立新制度,才能使会计人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从而有效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进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使会计从业人员从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获得职业成就感,形成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与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之间的良性发展格局,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服务。

摘要:文章就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对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出应对方法。

篇9: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关键字:网络经济;会计目标;信息特征;对策;风险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会计行业的环境也有着显著的改变,在网络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目标,加强企业会计的控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其资料的完整性,这些都是当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

网络经济时代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生产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必然会引起新的改革和创新模式。在工业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主要是以不可再生能源为使用材料,并以机器生产为主进行集中化、大规模的生产,然而,在网络经济时代下,主要是将信息资源作为依托,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实现经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网络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网络经济冲破了空间、时间的束缚,成为了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在互联网中,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社会经济的活动和空间、时间的关系已经不再重要,但是还不能说空间因素对它的制约已经完全消除,如今,电子商务仍然受到物流不通畅的影响。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它打破了空间因素的制约,促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更快发展,增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依存度。在全球化的条件下,网络时代才能够真正的成为现实,在此之前,是不能形成这种局面的。网络经济打破了空间的束缚还意味着全球的经济体制都将朝着开放的经济体制发展,封闭的经济体制在网络经济的条件下是无法长久生存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络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模式。

第二,网络经济实则是一种虚拟的经济模式。在网络经济中,其交易不同于现实间的物品交易,网络经济不会受空间、时间的约束,没有依靠具体的物质交换,这些局面是因为网络自身的特征而决定的。互联网的本身就是虚拟的、抽象的,其交易行为也是抽象的。在网络的经济时代背景下,其交易和现实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无形的资产比例大才能证明是富有的。

第三,在网络的经济时代背景下,其生产、经营和消费的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变化,它不像传统的经济模式那样墨守成规,不再像以前那样进行大批量的生产,造成货物的大量积压,它充分的利用了网络的便捷特征,获取消费者信息,然后进行网络订货,从而每一件商品都是有主的,不会造成大量库存积压,这种模式不断使销售的模式变得更加便捷,从而使经销商和终端客户利益都得到最大化发展,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好评。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在网络经济的背景下,针对会计目标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第一,产生条件不同。会计的目标是:以资金为主的自然资本要素市场下的产物。在网络经济的条件下,知识、信息将取代资金的主要位置,社会市场寻求的是知识以及信息要素,知识流、信息流是未来的核心生产要素,会计目标的出发点及归宿即知识、网络和信息。

第二,会计的报告内容不同。在网络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会计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各部门和系统间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方便部门间的交流沟通。使用会计管理软件可以将相关信息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企业所需。通过会计软件的筛选及整合,用会计报表的方式将会计的信息进行展示,信息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进行甄选,这种模式有利于会计报告顺利的生成。

第三,生产会计信息的规则、方法均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会计行业必将生成新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则,众多事项将会被会计法、多维会计法等新会计模式所取代。

第四,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不同。在网络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信息系统是高度集成的,对于其安全性和相关性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的生产、保管、传输等工作均在网上进行的,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安全运行的威胁因素较多,其后果也十分严重。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自动化和自动化的要求很高,在网络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将会计的信息转变为会计频道或者会计的标准组件,此模式将会更加满足需求者的要求。

三、网络经济条件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的信息质量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认识网络经济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方式,从而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第一,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的输入工作。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安全,首先应该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的输入工作,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计算机输入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然后交叉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如果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够严密,再加上信息共享,就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必须加强对会计信息的输入管理,严格控制其输入过程。

第二,建立安全的网络体系。企业要对网络的功能和布局进行严密的分析,通过硬件、软件及相关的治理措施是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能得到保障。

第三,加强对网络硬件设施的管理。优秀的硬件配置能够保证系统软件的高校运行,是保证信息安全性能的前提条件,其次要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重视对其的技术控制,防范不可预知的风险,同时还要重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配备情况,保证机房环境满足防火、防潮、恒温及通风等要求,并保证电源不间断供应,避免断电造成会计信息的损坏,杜绝非授权人员进入到操作区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第四,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利用科学的分工,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实行密码控制及权限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之间还需要进行互相监督、牵制,防止非法及越权操作的发生,严格控制会计的核算质量,并遵循相关的会计处理流程,定期将会计的审计制度进行完善,并提出整改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戴成超.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发展问题研究田[J].商场现代化,2010(03).

篇10: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一、序言

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中国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数量猛增。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成为市场投资者、实践工作者和诸多研究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高低成为上市公司最突出的问题,也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重要研究对象。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让利益相关者更及时的掌握公司的真实情况,客观的反映经营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从而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提供更有效的决策支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生成、监督、鉴证和监督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从而形成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良性循环。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从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所有上市公司中选取了自于17个行业的100家公司。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行业抽取15%的比例。变量的`数据根据年报资料手工收集并进行了加工整理,排除了特殊数据比如ST等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的公司。其中100个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数值取自12月12日高明华教授公布的信息披露指数。本文在数据允许的条件下选择模型所需要的变量。文中的变量主要包括因变量、自变量、控制变量三大类。因变量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PLZL:月12日高明华教授公布的信息披露指数)。因变量包括:内部治理变量有股权集中度(GQJZ:第一大股东股份/总股份)、国有股比例(GYGBL:国有股股份/总股份)、董事会规模(DSHGM:董事会人数)、独立董事人数(DLDSRS:独立董事人数)、独立董事比例(DLDSBL: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人数)、基金持股比例(JJCGBL: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JSHGM:监事会总人数)、职工监事人数(ZGJSRS:职工监事人数)、职工监事比例(ZGJSBL:职工监事人数/监事会总人数)、有无证券公司代表(ZQDB:0/1)、总经理担任董事会成员得分(ZJLDF:0/0.5/1/2)。外部治理变量有审计报告高质量比例(SJBGZLBL:无保留意思审计报告次数/审计报告总数)、选取的事务所的独立性强弱(SWSDLX)、选取的事务所的审计费用(SWSSJFY:近三年平均审计费用)。

三、实证分析

(一)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20.0对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董事会规模(DSHGM)与独立董事人数(DLDSRS)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47,职工监事人数(ZGJSRS)与职工监事比例(ZGJSBL)有很强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29。职工监事比例(ZGJSBL)与监事会规模(JSHGM)具有很强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62。所以董事会规模与独立董事人数不能同时使用,监事会规模与职工监事人数不能同时使用,职工监事比例与职工监事人数不能同时使用。

(二)回归分析

根据理论分析与所提出的假设,本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如下式:我们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一: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2个解释变量中,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基金持股、总经理担任董事会成员得分、职工监事比例、审计费用、审计质量与事务所独立性强弱的系数都是正数,而国有股有股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监事会规模、有无证券公司代表的系数是负数。

(三)实证检验结果

通过上面的实证分析过程,我们发现,各种因素对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具体分析如下:

1.在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1)国有股比例、有无证券公司代表、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程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越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就越低。原因在于企业的国家股包括各级政府和行业的主管单位,由于其没有剩余索取权,从而缺少驱动力对企业进行应有的关注,也就促成了管理者利用内部信息优势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董事会中有证券公司代表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可能跟目前我国证券事务代表的整体素质与权力并没有达到所预想的水平。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呈负关系。在股权高度集中时,“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存在。

(2)总经理担任董事会成员得分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按照代理理论,在总经理担任董事会成员时,会出现总经理的权力过度膨胀,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损失增加,难以维护股东及其相关主体的利益。

(3)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职工监事比例、基金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成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人数较少的董事会高效精干,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独立董事比例也就是董事会的独立性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关系并不显著。职工监事比例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性,关系不显著。基金持股比例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性,但关系并不显著。(4)监事会规模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的负向关系。可能由于在现实实践中,监事会的监督权通常流于形式。相反,一些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为了掩盖其舞弊行为,反而设立了一个大规模的监事会。

2.在外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事务所的独立性、审计费用、审计质量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事务所的独立性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可能是因为用0、0.5、2三个数值代表事务所的独立性,这样表示欠缺科学。审计费用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认为是因为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收费不太规律,高低差别比较大,因而出现此结果。审计质量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不显著的正向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上一篇:风采杯英语演讲比赛活动总结下一篇:工程材料标准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