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过硬的战斗精神

2024-07-20

锻造过硬的战斗精神(共6篇)

篇1:锻造过硬的战斗精神

培育战斗精神锻造血性军人演讲稿

你们是祖国边防线闪亮的眼睛,你们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繁星,你们是军旗上最明亮的星。作为军人就要培育战斗精神锻造血性,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几篇培育战斗精神锻造血性军人演讲稿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培育战斗精神锻造血性军人演讲稿一

大家好!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每个人头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法宝,是消防部队全体官兵经受住各种考验、在创人民满意消防队伍活动中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的根本保证。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精神支柱,是新时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航标,是引领广大官兵不懈追求、推动消防事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历史进程中,只有不断锻造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才能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明确提出,强调有灵魂就是要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有血性就是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品德就是要情趣高尚、品行端正。这4个方面紧密联系、内在统一,从不同个角度构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形象,深刻回答了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政治信仰、专业能力、精神特质和道德情操,反映了强军目标对铸魂育人的新要求,体现了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的一致性,是新时期部队建设发展的新航标,更是我们践行中国梦强军梦的总方向、总目标。

公安消防部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部队,担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绝对忠诚是我们的唯一选择,绝对纯洁是我们的追求目标,绝对可靠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我们必须按照的要求,结合创人民满意消防队伍活动,忠实践行“赴汤蹈火为人民,恪尽职守保平安”的铮铮誓言,忠诚履职、不负使命,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历史进程中,努力争做一名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坚定理想信念,“灵魂”才能得以纯洁

理想信念是魂和本,坚定理想信念是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只有坚定了理想信念,才能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历史进程中不断锻造自己的灵魂、时刻掌控自己的灵魂、确保纯洁自己的灵魂,才能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深化铸牢军魂教育,唱响红色基因传承主旋律,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着力抓好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解决好信仰缺失、精神迷茫的问题,把军心军魂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用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官兵的灵魂、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官兵的头脑,保证广大官兵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坚定理想信念,“本事”才能用在正道

诸葛亮曾经说过:“为将而不懂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在当今国内国际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只有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才能提高素质、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必须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单位的事当成党的事业来做。组织要立规矩,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个人要讲规矩、守规矩,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提高制度执行力,让制度、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着力解决好硬规矩不硬、潜规则难防和有纪律缺自律的问题。要发挥毕生的本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拥护我们、支持我们。

坚定理想信念,“血性”才能为民服务

“我是一名军人,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这虽然只是电视剧中的一句台词,但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战斗精神和革命军人的坚毅血性却在短短的几个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指出,军人的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我们必须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教育广大官兵牢固树立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增强革命军人的使命感、荣誉感,切实解决好为谁用权、为谁执法、为谁训练、为谁奉献的思想问题,从消防部队的实战需要出发,根据当前灾害事故的新特点、救援任务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保障人民群众和消防官兵生命安全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的新理论、新战术、新方法,深入开展贴近灭火救援现场实际的实战化训练,从难从严从摔打部队,砥砺指战员的意志品质,锻造军人血性,培育战斗精神,强化廉政意识,自觉做到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候不含糊,在创人民满意消防队伍活动中彰显消防官兵的钢铁血性。

坚定理想信念,“品德”才能永放光芒

品德是多元的。社会主义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品德要求,资本主义也自有其价值观念、品德底线。只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我们的价值取向才不会偏差,我们的品德休养才会得到百姓的认可。“德者,才之帅也。”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是考核识别和使用干部的关键。作为公安消防部队中的一员,必须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树立以德修身、以德服众、德才兼备的正确导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心态上平如水,坚定信念,心态平和,一心干事;政治上明如水,头脑清醒,心明眼亮,明辨是非;工作上行如水,尽心尽责,办事公道,服务人民;名利上淡如水,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只有这样,才能修身养性,修好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牢牢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巩固“创满意”活动的成效,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书写好属于我们这一代消防人的时代篇章,以新的精神风貌站排头、当标兵、作榜样,在践行“强军梦”的征程中勇往直前。

培育战斗精神锻造血性军人演讲稿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字,三年三十年)

自我军建军以来,能固本持己,历千余战而未倒;以弱搏强,创举世之佳话;冠名中外,令众敌闻风而丧胆;与时俱进,于今日续写辉煌,其核心,即在于两个滚烫之大字,“军魂”!无数历史告诉我们,有灵魂,是践行强军目标必备的政治品格。而我们,国防生,作为我军预备军官,中基层部队未来的中坚力量,应在当下即着重培养自己的军人之灵魂。矢志报国凌云侧,无悔青春献国防,想必每一位战友在填报国防生这一志愿时,心中都曾或多或少涌过一丝杀敌报国,喋血沙场的豪壮情怀。而这一份赤诚的报国心,正是我们军人灵魂的根本。在这样的报国情怀的指引下,无数的军人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以铁血为墨,挥就一首首壮丽诗篇。我们国防生虽身在学校,不能如这些英豪先烈般为国捐躯,但我们理应以其为榜样,立班超志,守苏武节,歌武穆词,作易水别,将曾经胸中的爱国热血化为此后心中坚定军魂。

兵者,国之大事,攸关存亡。有本事,是践行强军目标必备的核心能力。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安定程度。能打胜仗,就要求我们军人要有本事,善于战,精于战,真正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扬刀策马寻好汉,携笔从戎国防生。我们作为我军在新世纪新形势下自我革新而引进的新群体,肩负着要为部队注入先进的科技知识与全新的世界视野的时代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下充分利用我们学校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着重培养自己国际化现代化视野,同时苦练军事技能,学习军政知识,熟悉我军相关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力争成为一名有本事的新时代预备军官。

夫战,勇气也。有血性,是践行强军目标必备的精神特质。深刻指出,和平时期,绝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而我们,作为未来的准军官,更要培养我们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所淡薄了的血性。“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我们终有一日将从纵横沙场数十载的先辈手中接过血染的旗帜,将他们的精神传承。而这其中,尤须将我军自千百恶战中锤炼而来的血性不断传递,让其在我军中生根发芽。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仁义之师,但更是虎狼之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军到处,应使敌人闻风丧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不管直面怎样的强敌,吾辈皆以生命起誓,军旗所指,定将所向披靡!

康德曾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思考的越是持久和深沉,它们在我心灵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而有品德,是践行强军目标必备的道德操守。我军素来以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著称于世,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人民军队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树立起了一面面道德旗帜,一座座人格丰碑,不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称颂,甚至连敌人也为之折服。而我们作为国防生,身兼预备军官与高校大学生两种身份,无论哪种身份,都要求我们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我们应当时刻铭记,我们所表现出的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绝不仅仅是给国人留下了一个部队的良好形象,涓流相汇,这些点滴更会让人民对部队怀有一种无可替代的信赖。

战友们,强军目标正在前方召唤,我们革命军人自当铁肩担当。时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谁不向往青春与自由?但既然我们选择了军旅生涯,便应只顾大步前行。选择成为一名国防生,我们的人生自当扬鞭策马,悬剑中天,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我相信,我们的青春,定会因抹上这一抹军蓝而益发多彩,我们的人生,定会因散发着军旅情而写满辉煌!曾经的报国壮志,已具化为起点的阳刚,铜纽扣已微微发烫,我听见它在轻轻吟唱,那是军人的歌谣,从容坚定,永远嘹亮。谢谢大家!

培育战斗精神锻造血性军人演讲稿三

古人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强军梦,而伟大的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势必要有强大的军队!

我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光辉历程。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全力以赴,无私奉献,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责无旁贷。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科技飞速发展,军力日新月异。见我中华大国崛起,帝国主义虎视眈眈。

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就是纸老虎,你强他怕,你弱他欺。那么,祖国强,军队强,我们青年军人的使命,就必须是无私奉献!

军人的无私奉献,是一部惊天动地的史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把军人的忠诚代为巨响一声;黄继光奋勇堵枪眼,把军人的无私化为纵身一跃!王伟驾机拦截入侵者,把军人的奉献化为凌空一搏……军人的勇敢、无私、奉献、忠诚,是一个国家不朽的魂魄,是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

当国际风云变幻的时候,军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以对党的无限忠诚,筑起了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当敌人入侵祖国的时候,军人在血与人的硝烟中,以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筑起了捍卫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当洪水肆虐的时候,军人在浊浪惊涛中,以对人民的无私奉献,筑起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中流砥柱……

和平时期下,“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对我军提出的新要求。有信仰才有力量。阐释“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在和平时期的信仰。在工作中、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用理论武装我们大脑,坚定我们的强国强军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家、为人民、时刻准备着。

作为一名青年官兵,我们应有的使命和奉献,就是要为强军兴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是一名文艺兵,只要党一声令下,我们义无反顾,奔向战场。前不久部队交给我们的《守望长空》歌剧演出中,我们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牺牲小我,无私奉献圆满完成演出任务!作为一名中国敬老宣传员,我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敬老爱老工作,无私奉献。

万里长征,路在脚下。我们不要好高骛远,而要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履行军人历史使命,在实现强军梦的征途中,贡献自己坚实的力量。

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我们当代青年军人,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必须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必须有信仰、有理想,必须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我们只有通过对祖国,对人民的无私奉献,才能实现军人的人生价值!

谢谢大家!

篇2:锻造过硬的战斗精神

西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振文

作风建设历来是我们党攻坚克难的“传家宝”。今年是换届之年、开局之年、跨越发展关键之年,我们更要把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扣“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深化干部作风建设,端正导向、配强班子、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为跨越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以集中换届为契机,端正选人用人导向。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端正用人导向,匡正用人风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标准,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干部的德才素质,把“庸、懒”干部、“问题”干部考“下去”,把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实绩突出、扎根基层的优秀干部推出来、选上来。对阳奉阴违、作风不正的干部,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还要严肃批评教育。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提名制、实名推荐制、全委会票决制,积极推进公开选拔、干部交流、竞争上岗,提升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要严格程序,严肃纪律,严厉问责,重拳打击无视法纪的“触线者”和“越线者”,真正换出新风气,换出新活力,换出新形象。

以教育培训为手段,培养锻造过硬作风。把提高干部素质作为作风建设的关键,将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以党性教育、民主集中制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加

强对新进班子和转岗干部的培训,促进他们思想再教育、党性再锤炼、意识再提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以“子午讲坛”、高校培训基地和远程教育为主阵地,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本领缺失”和“不能为”的问题。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干部,继续推进“三员驻村”、“双向挂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一线、信访维稳一线、项目建设一线挂职,把干部推到经济建设最前沿和任务艰巨、条件艰苦、矛盾突出的地方锤炼党性、改进作风、提高能力。

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推动作风深入转变。转变干部作风,最终要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为民造福的实践中。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的有效载体,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干部下基层、党代表进选区、“三联三帮”等活动,使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沉入一线。突出抓好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推广“三亮三比三评”做法,加强为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细化措施,简化程序,落实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群众评议制,营造更加公开透明、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要紧盯建设汉中东部经济强县目标,在“跨越发展、项目建设、产业升级、统筹城乡”上创先争优,加强承诺监督和过程考核,完善目标责任、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三位一体”考核机制,以目标责任考核促进工作落实,以自身建设考核促进班子团结,以社会公认评估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立足源头,抓住关键,建立完

篇3:浅析初级指挥学校战斗精神的激发

关键词:军校学员,战斗精神,激发

21世纪是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的年代, 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以部队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基础, 所谓复合型人才指既要军事过硬, 文化素质高, 又要有良好的战斗精神面貌和品质。初级指挥院校作为培养军队初级指挥类人才的摇篮, 面对着时代和社会带来的严峻考验, 更加需要把培养战斗精神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加以重视、落实。

1 目前初级指挥学校学员在战斗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方面

学校是教员和学员管理的核心单位。学校政策方向对于教员和学员的发展起着引领性作用。因此要在战斗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 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 部分院校只是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 学校领导集权于一个或者几个人身上, 而忽视了学员和学员队的个体差异, 使得教员和学员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和机遇;或者只是消极地照搬兄弟院校或优秀院校的管理模式, 忽视了因人而异的思考过程。只是把学员看作被动的管理对象, 遇见不到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管理而去管理, 没有细致入微地分析每个学员的个体差异, 更不愿为学员的全面发展着想。还有就是在管理中为了保证安全无事故, 能少则少, 能免则免, 把安全无事故活动提升到了极其不当的位置, 制约了战斗精神的培育。三是在管理上进行“以教员为主”, 只是在教研会上面强调战斗精神的培养, 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员身上, 却不制定任何规章制度对学员进行规范和检测, 更加不利于培养战斗精神的落实开展。

1.2 教员方面

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年代, 军人军事素质的锻炼与培养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日常的军事训练、局部战争以及战争模拟演习。国际大环境使得军人从战争中进行学习的可能越来越小。而对于初级指挥学校而言, 途径就更加有限, 主要是通过日常的军事训练和担任一些军训、安保任务进行扩展。长期以来, 部队院校队列教学大多采用“教员教, 学员听”的单向教学模式, 即教员组织骨干进行动作要领培训, 再由骨干带领各个区队或者班级开展队列的训练, 这种模式好处在于便于队列动作的统一, 但是它也有不可掩盖的巨大缺陷, 就是无法调动学员的积极主动性, 学员成为了被操控的“机器”, 教员指到哪里, 动作做到哪里, 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失去思考的能力。教学同实践完全脱离, 使得很多学员毕业后到了工作单位, 还需要重新进行职业培训, 同时不能充分发挥地方院校人力和资源优势, 军事人才的培养方式和途径单一, 也使得学员的战斗精神培育效果不佳。

1.3 学员方面

军队院校是培养适应知识军事需要的知识密集型人才的“孵化器”, 学员观念的转变对战斗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 大部分学员在内心并没有树立起培养自身战斗精神的意识。他们主要是觉得一是他们好不容易考上了军校, 是来这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和专业技术的, 队列训练在基层部队已经进行得非常彻底和充足了, 在学校就是“走过场”, 随便练习一下就算了。二是他们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 打仗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不需要再培养战斗精神了, 只要做好一日生活制度, 不违法乱纪, 就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了。学员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 严重妨碍了战斗精神的培育, 更加不利于基层部队的建设和发展。

2 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2.1 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

(1) 振奋的军心士气。军心士气在中国古代也被称作“心气”, “心者内气也, 气者外心也。”我们今天讲的军心士气, 主要指军队的思想情绪、心理状态和战斗意志。良好的军心士气就是军队具有统一的思想和意志、振奋的精神、乐观的情绪、战斗的激情以及求胜的决心和欲望。军心士气是军队战斗精神的重要表现, 是战争中经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2) 勇敢的战斗作风。勇敢就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决不屈服的勇气和胆量。如果说对于士兵来说最重要的勇气是行动的勇气, 那么对于指挥员来说最重要的勇气则是决断的勇气。

2.2 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战斗精神狭义上是指战斗员对战斗的根本态度和在战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格;广义上是指在平时和战时对待各种困难的根本态度和在克服困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格。战斗是敌我双方进行的激烈的对抗活动, 是你死我活的搏斗, 战斗中所要遇到的各种困难是平常所难以遇到的, 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所以没有过硬的战斗精神, 就没有敢于排除万难去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就可能会被困难压倒导致失败, “狭路相逢勇者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3 初级指挥军官战斗精神培育的途径探寻

(1) 强化政治信念, 激发战斗精神。通过政治教育武装学员思想, 激发学员潜在的战斗精神, 为整个培养计划创设良好的开端。学校和教员要把握好先进的理论思想的影响作用, 通过教导员授党课、政治教员重点剖析、学员讨论、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同学员一起建构深刻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加深学员绝对服从, 统一领导的思想观念。第二, 提倡优良传统。教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力提倡从战争年代流传下来的教育资源, 用老一辈的革命家的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作为素材陶冶学员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情操。可以组织学员去革命纪念地参观、学习, 熏陶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操, 进而对学员进行引导教育, 把这些高尚的情操转化为努力学习、勤奋进取的动力。最后, 引导学员认清形势。要给学员清楚深刻地讲解目前国内外严峻的形势, 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

(2) 丰富教学手段, 磨砺战斗精神。只有在教学中才能巩固和升华战斗精神。院校要抓住教学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军事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在军事教学中培养勇往直前, 战无不胜的战斗精神。首先要加强沟通。高品质的教学课堂不仅要注重教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还要保障学员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这样高度的沟通与交流, 不仅能促进专业知识有效传播, 而且能使得学员之间进行正能量的互相传递, 彼此交流, 相互鼓励, 克服困难, 坚持完成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任务, 提高本领的同时进而磨砺战斗精神。二是适当加大训练难度, 不要过于松散地进行教学或者训练工作。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员进行一些野外生存训练, 或者在恶劣气候及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展开训练, 让学员进行极限体验, 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战斗作风。

参考文献

[1]王世华.试论部队战斗精神及其培养[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04 (10) .

[2]吴晓兵.对我军战斗精神培育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法制与社会, 2008 (8) .

篇4:锻造过硬的战斗精神

关键词:国防生,战斗精神,知识结构

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队后备人才 (国防生) 是新时期、新阶段军队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后备军官与军校学员和部队生长干部的培养在目标要求上并无二致, 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军事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在地方高校这样一个开放性强、思想活跃的环境下, 期望培养出合格的军事人才势必存在一定的困难, 从而必须有某种崇高的、合格军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因素被嵌入到国防生的知识结构中, 起到统领思想的作用。我认为, “战斗精神”能够而且必须扮演这一角色。

一、对战斗精神与国防生知识结构的内涵的解析

(一) 中国军人“战斗精神”内涵

所谓“战斗精神”是对军人、军队整体精神的描述, 是影响和支配军人行为的一种精神要素。具体来说, 战斗精神是在敌我对抗中动员起来的思想、情感、意志、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结与升华, 是军人的理想信念、战斗作风、意志品质、勇敢智慧、纪律观念的综合表现。它的动力性、感染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具有整合、凝聚、传承和威慑等功能。但是, 不同的意识形态势必产生不同的战斗精神, 所以在承认战斗精神在思想内核上的共同性, 以及特征和功能相似性的前提下, 我国军人所应具备的战斗精神必然有着不同于它者的独特之处。

第一, 我国当代军人的战斗精神应该渗透着我国传统的军事思想中关于战斗精神的描述。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博大精深, 先秦军事家孙子就曾提出:“将者, 智, 信, 仁, 勇, 严也。”实际上就为我们描绘了军人战斗精神的全部内涵。这些思想的精华体现的是自古以来的包括中国军人在内的中国人的特有心理结构和心理气质。虽然历经千年, 这些传统思想的精髓仍能运用到当代军人的智力、情感力及其形成的合力之中去, 形成中国军人特色的战斗精神。

第二, 我国军人的战斗精神应该是始终将共产主义事业、全人类的和平作为心理指向和奋斗目标的战斗精神。以此为基础的战斗精神是中国军人所特有的内在气质, 它蕴含的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度的政治觉悟、明确的使命职责意识与优良的心理品质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听党指挥的政治觉悟、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临危不惧的心理品质、严明自觉的组织戒律。

第三, 我国军人的战斗精神应是一种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的战斗精神。正如我们所知的,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所引起的新军事变革深入到了军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传统战争相比, 人民解放军谋求打赢的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在内涵、模式等层面都有了较大发展, 因此在新时期, 我们不能将战斗精神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战斗的热情, 战斗精神更不是莽夫之勇, 而应不断强化战斗精神中“智”的因素。

(二) 国防生知识结构的内涵

知识结构是指特定的人对客观上已经存在普遍联系的各种知识加以能动的关联、排列和整合和内化而形成的网络结构。[1]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修正性。相对稳定性是指人在特定的认知水平下, 总以特定的知识结构来看待外界事物并指导实践;可修正性指的是人在从无知到有知、由知少到知多、由知多到知深、由知深到知精、由知精到知博的认知过程中, 知识结构在不断被调整和重构, 从而达到相对的完善。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应体现出以下要求:一是博, 即知识在量上的要求;二是深, 即探究的知识要有一定深度;三是活, 即各种知识在整个结构中不应是机械存在的, 而是彼此间有着特定的相互关联和逻辑顺序而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形成不同的合力。

国防生所接受的管理模式和授课内容、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人生轨迹。其特殊培养目标等因素无疑将会对他们的知识结构的内容、构建方法及功能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从而使得国防生的知识结构不同于它者。在内容上, 国防生除了需要掌握一名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都应掌握的本专业和非专业知识以外, 还需要掌握相关军事领域的各种知识, 以提高自身作为我军后备力量所应具备的综合军事素养;在构建方法上, 由于知识结构是一种人为结构而非自在结构, 因此它必然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在不同条件下, 即使同一知识也会被人们按不同的标准和依据加以分类、组合而使知识结构形态各异。国防生在建构自身知识结构时, 必然要以军人的标准和相关依据进行上述的分类、组合;从功能的实现来看, 普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所要满足的是自身和社会的一般性需要, 而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最重要服务于部队这一特殊领域、特殊环境。

二、将战斗精神嵌入国防生知识结构的必要性

以战斗精神武装国防生的知识结构, 是培养高质量军队后备人才的必然要求。首先, 这是一种内部需求。因为战斗精神与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本体建构和国防生知识结构功能的实现、价值的体现间本身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其次, 从外部来看, 社会的进步导致人们在知识、知识观上的认知变化以及国防生身处的开放性教育环境等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战斗精神的培养来加以应对。因此, 以下将以此为视角讨论以战斗精神武装国防生知识结构何以成为必要的问题。

(一) 为国防生知识结构提供了精神家园。

首先, 战斗精神培养可以帮助国防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从而为其知识结构的构建打下基础。正如我们所知, 知识观上的分野将影响到国防生知识结构构建过程的方向的确立、稳定性的维持和功能的强化。这对国防生的知识结构构建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 因而就必然需要“战斗精神”本身所具有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及强化等若干功用发挥作用, 确保国防生知识结构建构工作顺利完成。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而且只反映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只与认识对象的客观属性和认识能力有关, 而不代表人和个体和反映, 不受任何意识形态、文化、地域的限制, 进而不代表任何集团的利益。[2]随着社会的发展, 知识不再只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纯粹个体精神活动的产品, 不再仅以个人的爱好、兴趣、时间地点为转移, 不再是原本意义上人类的共同财富, 其价值中立、文化无涉和非意识形态等特征正逐渐淡化, 反映为一种主体和社会的价值趣味和文化偏好, 其后果是知识被赋予了价值的内核。对国防生来说, 其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和知识结构的性质、功能都将带有价值判断的浓厚意味。当前, 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尊重知识的价值, 肯定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是大势所趋。但目光短浅, 仅将知识的获得视为获得饭碗的工具的思想在国防生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这种思想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拜金主义的滋生和战斗意志的消蚀, 也就难以将实现共产主义和解放全人类的最高价值取向摆放在自身知识结构之中。因此, 战斗精神中所蕴含社会知识和人文因素在价值方面的追求无疑将成为国防生知识结构的精神武器。

其次, 战斗精神将确保国防生知识结构在结构上的完善和功能上的实现。完善的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是一个既宽广博大又细致入微的精密系统。其第一要务就是在专业课程学精学透的基础上将各种非专业知识融入并体现在任职能力上。这个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于将知识结构的构建工作简单理解为一种技术性工作或将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理解为一种事务性过程, 抑或将这一过程视为国防生知识结构的全部过程、全部内容。这势必导致国防生知识结构因存在精神层面的缺失而趋于不完整, 这显然不符合我们培养国防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 用一种内化于国防生自身的战斗精神作为进行知识结构构建的精神统领, 国防生知识结构才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国防生的知识结构才具备运用于部队、运用于战争的指向。我们培养国防生的目的才能够最终得以实现。

(二) 促进国防生的战斗精神的进一步强化。

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的培养本身也有一个不断提升和强化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其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逻辑顺序, 即通过战斗精神的武装, 国防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完善。同时, 完善的国防生知识结构可以发挥自身能动作用, 对战斗精神进行再培育, 从而更好地指导国防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依据如下:

其一, 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与其战斗精神的培育具有的“同质性”使它们之间相互促进成为可能。这种同质性反映在两个方面:从内容上来说, 它们都是一种认知过程;从目标上来说, 它们都以实现一种良性的认知结构为目的。这种认知结构的终极形态应该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的不断确立, 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发展, 个体由社会的外部控制逐渐转化为能动的自我控制。对于国防生个体而言, 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战斗精神的培育都是一种提高认知水平、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 是同一问题、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它既包含科学知识的研习、知识结构的构建, 又包含思想政治方面的塑造、人格素养的提升, 并最终将自身的认识上升到哲学高度,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统领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精神气质。

第二, 科学研究本身所应具备的素养可以被迁移到战斗精神的培育中去。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丧失了对真理追求的执著性, 国防生知识结构的谈及将显得毫无意义。因此与所有莘莘学子一样, 国防生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注定是一个运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完善国防生精神世界的过程, 因而对国防生战斗精神的强化提供帮助。这种帮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在探求真理的征途上对科学的审美迁移到对军人、对战斗精神的审美上去, 由探求科学所必须具备的去伪存真的精神上升华到战斗精神所蕴含的追求正义、驱恶扬善的精神上去。另一方面, 随着知识结构的不断充实、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 国防生在学科方面的创新精神、竞争理念会不断加强, 这些因素恰恰可以被映射到国防生战斗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去。

三、战斗精神嵌入到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方法

我谈及的知识结构应该在两个层面上产生意义, 即知识结构的本体层面和功能层面。因此所谓“嵌入”要求的是“战斗精神”对国防生知识结构构建过程的统领作用、功能实现的导向作用。只有这样, 国防生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才是具有深刻内涵和目的性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 应该在以下两方面做出努力:

(一) 将理想“军人人格”的塑造纳入到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本体建构过程。

人格的概念在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各有阐述。它既是可以被解释为个人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综合, 又指个人的生活旨趣、认识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态度倾向等心理特征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结构。[3]理想的军人人格既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人格的内涵, 又具有其独特的内核, 表征为正确的战争观人格、政治人格和武德人格。毫无疑问, 将理想军人人格的塑造纳入到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整体构架中, 并使其知识结构时刻渗透着这种人格, 是以战斗精神武装其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为此,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应该使国防生树立起对部队、对军人的身份认同。建构主义社会学告诉我们, 任何社会与其成员都是一个相互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个体相对于社会的类属身份和角色身份的建构趋于完成。其中类属身份指的是个体将自身归为哪一类的过程, 而角色身份建构则是一个个体在社会中以什么面目出现、具有哪些行为特征和行为效果的问题。对于国防生而言, 其相对于部队, 相对于军人的身份建构也存在着同样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直观体现为国防生对上述理想军人人格的了解、向往与承袭。这就要求国防生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等诸多层面进行有效的迁移和转变, 形成并及时固化其对部队、对军人的科学的认同感、归属感、从众感, 从而完成上述的那种身份认同。只有这样, 国防生的知识结构才能闪耀出理想军人人格的光芒。

其次, 应该让国防生认识到理想军人人格的塑造对他们在专业和非专业领域对真理的探究起着独特的指导作用。我们之所以要求国防生调整和完善其知识结构, 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让国防生在科学领域真理的探究之路上走得更远。而理想的军人人格的塑造可以以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帮助国防生完善自己的知识和知识结构, 从而完成上述的这一目的。一方面,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此时就如同这条探求真理道路上的路标, 另一方面, 正确道德观的塑造可以为他们所获取的知识提供一个进行必要价值判断的标尺。

最后, 理想军人人格是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难得的催化剂。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 国防生知识经验不足, 生理和心理未臻成熟等不利因素使他们在知识的获取、知识结构的调整与重构过程中会造成极大的困难。从而可能会产生求知欲减弱, 畏惧学校和学习, 因而会阻碍其潜力的发挥。而此时理想军人人格所包含的如“敢于竞争、敢于挑战”等良好心理品质可以激发他们敢于接受挑战、把握住每一个机会、不屈不挠地走向成功的勇气和决心。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良好的态度、学习动机和意志品质都能够有效得以提升, 从而间接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 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 国防生理想军人人格的塑造一方面应该被镶嵌在国防生的知识结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 另一方面, 它理应随时触动国防生的每一条思辨的神经或者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国防生求知过程的思维脉络里。

(二) 以蕴含着战斗精神的“个体发展”观带动国防生个体的知识结构在功能上的实现。

如前所述, 国防生知识结构构建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其功能的实现。而从个体发展角度来说, 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则属于其个体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国防生知识结构的价值 (即功能的实现) 与其个体发展所要实现的价值在内容上重合, 目的上一致, 而且这种知识结构功能的实现和价值属性的定位有赖于国防生个体发展在方向上的清晰和目的上的正确。因此在国防生个体发展过程中, 存在一种每名国防生都应具备的“个体发展”观作为动力和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个体发展”观告诉我们, 个体发展指社会个体成员在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4]这是一个将外界知识内化的过程, 它使人的个体属性得以体现;与此同时, 人的个体发展还存在一个将内在素质外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人的社会属性得以彰显, 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而且外化过程所呈现出的社会属性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从马克思主义“个体发展”观出发, 作为军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无疑是国防生个体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 我们所提倡的国防生的“个体发展”观应该是蕴含着军人所应具有的“战斗精神”的个体发展观。每位国防生应具备马克思主义个体发展观的一般性要求, 并充分体现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及时刻准备着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和维护全人类和平的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信心和决心。只有在这样一种独特、高层次的“个体发展”观的带动下, 国防生知识结构才能在实践领域充分发挥功用。

四、结语

战斗精神的成功培育和知识结构的有效构建对于国防生培养来说十分重要, 而只有将战斗精神与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有机结合并在国防生心中扎根才能使国防生符合部队的需要, 才能顺应我国国防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就这一论题进行探讨, 无疑将对国防生管理者、教育者的工作实践产生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殿平.良好的知识结构与积极的学习迁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41.

[2]何丽丽.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与人文课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6, (4) :91.

[3]许志远等.市场经济与军人人格塑造[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 (第七卷) , 3, 60.

篇5:论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 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突出表现在与天斗、争生存、求解放。在万恶的旧社会, 承受着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军阀等多座“大山”的压迫, 面对“工人的生活尚不如骡马的生活、工人的生命尚不如骡马的生命”, 社会地位极低、经济待遇极差的现实, 英雄的开滦工人不屈不挠, 英勇顽强地与不平命运作抗争。在旧中国70年的开滦历史中, 开滦共爆发过68次罢工斗争, 在中国工运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1922年10月, 在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 开滦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矿同盟大罢工”。这次罢工声势之大、影响之广、斗争之激烈, 在北方工潮中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工运史上也是一次重大事件, 邓中夏称其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的最高峰。”当时正在湖南领导工人运动的毛泽东对此次罢工非常关注, 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深入地分析和评价过开滦矿工, 并赞扬“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战斗”是毛泽东同志对以开滦矿工为代表的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的高度赞扬, 是对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展现出的为争取阶级利益勇于反抗、顽强抗争的精神, 为民族国家利益而英勇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 以及在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严密组织纪律性的高度评价和集中概括。

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突出表现在与地斗、夺高产、创效益。新中国成立后, 翻身得解放的开滦工人激情焕发、斗志昂扬, 以“我当个煤炭工人多荣耀”“我为祖国献煤炭”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运用开滦人的勤劳、汗水、智慧和技术, 坚持不懈地与大自然作斗争, 千方百计挖潜降耗、增产增效, 勇敢担当起共和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力军,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产奇迹。在“文化大革命”动乱年代, 开滦人勇挑重担、排除干扰, 对保钢铁、保发电、保大城市用煤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恩来总理曾两次表扬开滦煤矿为国家“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 开滦人不怕危险和牺牲, 震后第一时间驾车疾奔北京向党中央报告灾情, 在废墟中脱险后即刻组织恢复生产, 震后第10天生产出第一车“抗震煤”, 震后17个月所有矿井全部复产, 并达到震前生产水平, 创造出世界震灾复矿历史的奇迹。改革开放后, 开滦人勇敢迎接市场挑战, 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 始终是全国工业战线一面最耀眼的旗帜。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14年底, 开滦共生产优质原煤14.48亿吨、精煤3.58亿吨, 上缴利税362.9亿元, 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夺高产、创效益的过程中, 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集中体现在为国分忧、出力救急的爱国情操,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 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争先意识, 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英雄品格, 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

在推进科学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新的历史征程中, 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突出表现在与人斗、转方式、谋跨越。近年来, 随着煤炭储量锐减、生产成本提高、社会包袱沉重、产业结构单一等矛盾问题的困扰, 一直被尊称为煤炭行业“老大哥”的开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历了艰难的蛰伏和嬗变的阵痛。痛定思痛, 开滦人深刻感到:作为传统资源型企业要想走出发展困境, 最重要的就是勇于自我变革、自我革新, 摆脱传统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的依赖, 主动在思想上转型、发展上转向、体制上转轨, 努力走出一条凤凰涅槃的发展新路。面对资源型企业转型这个世界难题, 新一代开滦人确定了“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指导方针, 着力构建“一基五线” (即:以煤炭产业为基础, 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文化创意和房地产业、节能减排产业) 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形成从一元化向多元化、从产量增长向循环增长、从自身发展向城企互动、从单区域向多区域、从封闭式向开放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六大转型”发展模式。在全球市场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 开滦不仅保持了矿区持续稳定, 而且创造了逆势而上、快速发展的奇迹。美国《财富》杂志2015年世界500强榜单发布, 开滦集团以2014年营业收入297.273亿美元位列榜单第400位, 开滦集团已经连续4年入围世界500强。开滦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 再一次为“特别能战斗”精神注入了崭新的内涵。

篇6:浅议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养

1 当前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养现状①②

军队院校各级组织普遍注重学员战斗精神培养,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化,传统和非传统威胁不断加剧,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冲击影响不断加大,军校学员在战斗精神形成和提高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与打赢未来战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一是忧患意识和战备意识不强。部分学员认为,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是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对战斗精神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作用发挥产生质疑。有的认为当今我们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与世界顶尖军事强国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在这种非对称的态势下,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对以弱胜强的信心不足。还有部分学员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认识不足,认为当今天下太平,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二是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淡化。从学员的入伍动机看,近年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学员经高考入学入伍,有一部分并不是怀着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动机,而是由于地方就业压力大、部队待遇有所提高,或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心愿,解决家庭困难等原因。从学员在校学习的过程看,部分学员的学习训练目的不明确,功利思想较重,学习无用论等错误观点有所蔓延。不是为了为国防建设做贡献、为军队争荣誉而学习,而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喜欢的、或是自以为有用的就积极参与,不喜欢的、认为将来对个人进步可能用不上的就消极对待,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甚至在学习训练中想投机取巧蒙混过关。从学员毕业分配来看,个别学员不愿意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不愿意到基层部队带兵,希望分到科研单位、院校、机关等相对舒适的岗位工作。

三是耐受挫折能力和吃苦精神不足。从学员管理教育的实践看,部分学员冷热病现象严重,在工作生活都比较顺利时,各方面表现还可以,学习训练有一定热情,对待同志战友也比较友好,但是一旦经受挫折,就会消极、焦虑,甚至一蹶不振。有的学员在学习训练中遇到困难时,畏难情绪严重,不敢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和问题,有的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萌生退意。

四是团队意识和服从意识弱化。部分学员性格孤僻,观点偏激,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能和同志战友打成一片,在生活中不乐于助人,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自私冷漠,缺乏集体荣誉感,不善于团结协作。同时持有狭隘的、所谓的“民主”观点,对于“部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这一概念认识模糊不清,认为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无权安排和干涉自己的生活,所有的决策都应该通过广泛的“民主”产生,凡是上级做出的决定和安排,都持反对态度,平时怪话牢骚多,服从意识差。

2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自中越自卫反击战以来,我军已有三十多年没有打过仗。长期的和平环境对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和意志品质产生了消极影响,战争离我们很远,战争轮不到自己等和平麻痹思想在军营蔓延,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也在慢慢侵蚀着部分学员的价值取向。此外,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各类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对青年学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些媒体舆论缺乏尚武精神和英雄主义的宣传,“超女快男”一类的娱乐人物成为广大青年追捧崇拜的偶像,一些纯粹以青春爱情为主题、缺乏思想深度的“肥皂剧”类影视作品广为流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学员坚毅果敢、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形成。

二是官兵先天教育不足的影响。当前90 后一代地方青年学生已成为军队院校生源的主体。这一代人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从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在“望子成龙”的呼声中长大,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指引,家长在对其教育中基本是以“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为中心,错误地认为“学习好,则百好”,从而忽视了对其思想品质、自理能力、健全的人格、过硬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使得他们在进入军校之前就像是“小皇帝”或“小公主”,除学习以外的事情都由父母代办。对父母、家庭的过度依赖,客观上造成了其思想偏激、自私自利,耐受挫折、承受压力的能力差等问题。同时,经过高考进入军校的学员,大都是地方高中的佼佼者,习惯了表扬和赞许,一旦进入军校,离开父母,和众多优秀的战友在同一平台上竞争时,会有很多学员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再加上和其他考上地方大学的同学对比,觉得军校管理严格、训练艰苦、生活单调,由此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这种心理落差,会使很多学员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错了,觉得参军上军校“吃亏”了,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战斗精神的培养。

三是院校培养培育不够系统科学的影响。除了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军队院校本身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偏差也影响着学员战斗精神的培养。首先是战斗精神教育渗透力不强,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新学员入伍后,我们往往注重条令条例的教育,注重文化学习,注重业务技能的培训,注重安全管理规定的教育,因为这些内容是硬条件,或有大纲要求,或有明文规定,立即可以见到效果。而战斗精神是“软指标”,具体抓什么,怎么抓只能跟着感觉走,因此在战斗精神教育上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效,时紧时松、时冷时热。其次是战斗精神培养缺乏时代特征。军校在教学训练方面,能够紧跟信息时代步伐,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在学员教学训练科目设置上,加入了富有科技含量和时代特征的内容。而培养战斗精神却仍没有突破老习惯、老方法。讲光荣传统多、赋予时代特征少,讲革命英雄主义多、提时代要求少,滞后于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再次是存在消极保安全的思想。由于安全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造成了因为怕出问题,就把学员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活动,因为怕工作失误,很多本应该放手给学员去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均由队干部代劳,因为怕出现事故,就人为地降低训练的难度和要求。以上这些育人理念的偏差,直接影响学员战斗精神培养。

3 加强战斗精神培养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弱化是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同样,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也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完成。

一是紧紧盯住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战斗精神体现了军人血性,关系着战争胜负。拿破仑也讲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新生入学,犹如婴儿入世。他们除了对军人世界充满好奇、兴奋之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精神准备,仍然是一个“吃奶的婴儿”。因此,要针对他们打仗思想薄弱、战斗精神缺乏的实际,紧紧盯住军政基础训练,帮助他们强化军队意识、军校意识、军人意识,顺利实现“两个转变”,踢好迈向军营的“头三脚”。要结合新生入学动员,及时开展“军地反差、认识偏差、心理落差”系列教育,讲清军队使命、军校任务、军人职责,帮助学员打牢入学即入伍的思想基础。要结合新生入学生活,从军容风纪抓起,从一日生活做起,从条令条例严起,在点滴养成中强化学员的纪律意识、规范意识、服从意识。要结合新生入学训练,让学员在一朝一夕、一言一行、一步一动的严格训练中体验军人要求,在风吹雨打、严寒酷暑、紧张激烈的艰苦磨练中培养战斗意志。

二是精心打造摸爬滚打的大熔炉。千锤铸剑,百炼成钢。要针对学员独生子女多、艰苦历练少的实际,充分利用摸爬滚打的军营生活,锤炼学员英勇顽强、善打硬仗、誓死担当的军人血性,和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要把平时当战时,通过严格正规的连队化管理,培养学员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军人气质。要把操场当战场,通过会操阅兵、体能考核、毕业联考等活动,培养学员奋力拼搏、奋勇争先的吃苦精神。要把实践当实战,通过组织野外综合演练、执行重大训练任务,培养学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豪情。军校的操场、训练场、演习场都要武化、实战化,军校的歌声、番号声、口令声都要有兵味、实战味,军校的办学特色、工作氛围、文化环境都要姓军为战、体现尚武精神,着眼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威武之师。

三是充分彰显优良传统的影响力。传统是一种品格、一种气质,蕴含着传承历史、接续未来、跨越时空的力量。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本身就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教科书。要不断教育引导学员在学习党史军史中感悟优良传统的熠熠光辉,在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精髓真义中寻根励志。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结合党史军史教育,以及“七一”“八一”“十一”“抗日战争胜利”等重大纪念活动,不断引导学自觉坚守爱党忠诚、爱国奉献、爱军精武的军人操守。要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学员入学入伍动员、入团入党培训、毕业分配志愿,都要把党的事业、祖国利益、人民需要高于一切教育贯穿其中,引导学员树牢矢志强军、献身国防的远大志向。要大力弘扬英雄主义精神,坚持用英模人物、先进典型的事迹感召学员,用“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激励学员,用院校多年来积淀形成的特色精神熏陶学员,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做英雄传人。

摘要:战斗精神是一名合格军人的必备素质。军队院校作为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担负着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任务。本文通过阐述战斗精神的基本内涵,针对当前学员战斗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学员战斗精神培养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战斗精神,军校,学员

注释

11丁光伟,刘凤健.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养途径分析.高等教育研究学报,第32卷第1期.

上一篇:2016年爱心跳蚤市场策划书下一篇:第九章 物业管理服务费报价及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