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资料

2024-07-18

延安资料(精选6篇)

篇1:延安资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了解诗中所说的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呢?你们为什么喜欢古诗?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

生:

师:诗歌语言凝练,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具有感染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板书课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二。检查预习

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生:

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三。自学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看看你有什么体会?又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读诗,回答交流。

师: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生:提问题。

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生:交流。

四。朗诵感悟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首诗的朗诵,想想你们为什么那么设计,练习后,上台表演。

生:讨论朗诵设计。

朗诵,评价。

五。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

希望我们都继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附课文:

延安,我把你追寻

象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象茁壮成长的小树,再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象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篇2:延安资料

1、学校获奖励的证书或经验介绍材料。

2、主持或参与课题或专题研究(方案、计划、过程资料、阶段总结、成果)

3、校长、主任的听课笔记(有过程记录和针对性的简评)

4、主持、参加教研活动的资料(领导分工、计划安排、总结或重点发言稿)A-2管理目标

1、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意见。

2、课程管理措施及课表。

4、学校教研领导小组,年级或学科教研组名单、校本教研制度。A-3管理机制

1、教学管理机构、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同时要上墙)

2、各类人员的考核标准。(同时要上墙)

3、学校教学、教研计划、总结(学校、教研组)A-4教务管理

1、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要上墙)

2、各种制度(同时要上墙)。

3、关于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成绩考查、专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法。A-5学生管理

1、有检查学生课内外作业的措施(作业量的要求、形式、次数、内容等),有检查记录。

3、保证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含大课间)(课表体现)

4、各班学生人数统计表以及花名册、学籍表。B、课程管理 B-1实施方案

1、有关课程管理意见。

2、三级课程(国家、地方、校本)实施方案。B-2课程实施

1、总课程表。

2、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教材以及报行政部门课程审议材料。C、教学条件

1、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任课表

2、学科带头人(各级骨干教师)登记表、选拔标准以及培养、使用过程情况记载。

3、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4、各学科教师教学用书

5、各学科教学挂图及相关资料 D、校本研修

1、对本校教师队伍现状实施新教材中的现实问题的分析报告。

2、教师队伍的三年研修计划。

3、校本研修的组织结构名单。(领导小组、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等)

4、校本培训学习制度。

5、领导听课、兼课制度。

6、校本培训的计划、总结、培训内容。(学习新课标、学生评价、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培训材料)。

7、校本教研的一整套资料。(计划、组织名单、记录、总结等)。

8、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录象等)。E、评价研究 E-1教学考查

1、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检查记录。

2、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评估材料一致)E-2 教师评价

1、学校建立多方位(自评、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参与)的评价机制(每学期一次)。有评价标准、评估方案及过程性资料,有教师自评卡、学生评议卡、同事互评卡、领导评价卡、家长评价卡。

2、教师评估报表。(准备上学期的,完成本学期的)E-3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方案、办法。

2、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样本)(自定)

3、《小学生素质发展手册》(样本)

4、学生能力考查的试卷、结果以及改进措施。E-4命题研究

1、各学科试题。(期末试卷、能力测试卷)

2、各学科试卷分析。(强调真实性、针对性)

3、命题方面的研究资料。(考试改革)E-5质量评价

1、各学科各班考试成绩单。

篇3:延安资料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 在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下, 不断培育、积累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与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共同构筑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1]。延安, 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历史宝库, 伟大的延安精神, 是我们党和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1998年9月10日江泽民同志为延安大学题词:“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 为科教兴国造就英才。”延安大学坚守这一指导思想, 我校不仅是延安精神理论的形成者, 又是新时期延安精神的传承者。

二、延安大学传承延安精神的途径

1. 运用独具特色的红色历史遗址,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延安十三年间共留下了500多处革命旧址, 就延安而言, 目前已建成的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革命旧址、馆藏革命文物、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数量均有不小规模。这些革命旧址具有独特性、至高性和唯一性特点, 且在全国范围内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时间宽度最广、级别最高。延安大学充分发挥这一区域优势, 积极开展各种传承延安精神的活动。

广大师生从革命事件、伟人事迹和英雄人物故事中, 现场深刻理解了格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 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工作斗志,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品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这是对他们心灵的洗涤和净化。真实地反映了延安大学坚持用延安精神育人的光荣历史与辉煌成就。延安大学校园已成为广大师生和国内外友人学习延安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红色大学唱红歌, 爱我中华跟党走”获教育部思政司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

延安大学筹建创办了“窑洞大学”和“泽东干部学院”, 就是依托延安大学的基地名誉 (是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和教育部机关党校培训基地) 和要充分发挥教育基地功能而建成的, 使得新时期的延安精神得以更好地传播和传承。

延安大学对延安精神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针对于本校师生, 而是同时背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利用本地丰富的历史资源和人才优势, 对延安精神教育的推广做出巨大的推动作用。截至目前, 全国范围内多所院校的超过10万多名师生, 已经走进延安大学, 接受了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

2. 运用红色人文资源开创弘扬延安精神新篇章。

延安大学在校园建设方面坚持以延安精神为主题, 并依托延安特有的丰富红色人文资源, 建设形成了布局精致、独具特色、富有时代精神的校园建设风格。比如人文景观就建有毛泽东题词石、郭沫若题字碑、吴玉章雕塑、江隆基纪念碑、院士浮雕墙等等;纪念性景观就建有了以延安大学校友的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校道路, 还有“先锋广场”, 这是为了为了纪念我们的毛主席为陕北公学题词而建。这些景观的建立让校园的文化氛围浓厚, 生活、学习在强大的红色文化氛围中学生的情操必然被熏陶。

为了使延大学子更好地了解延安精神在延大血脉中的流淌, 真切感怀先辈的奋斗历程, 感受学校深厚文化底蕴, 充分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延安大学重修了校史馆、陕北民俗馆和路遥文学馆“三馆”。新建的延安大学校史馆全面而形象地展示了延安大学70年的辉煌历史, 浓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等教育的历史, 充分宣扬延安大学校史馆的良好的氛围和历史文化气息。参观“三馆”已成为延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 使他们成为延安精神的学习者。这项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广大新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为他们今后努力学习、积极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唱红色歌曲、升华延安精神。延安大学每年都要举办红歌会。红歌会吸引了广大教职工师生的广泛参与, 传唱延安大学校歌是这一活动的一大亮点。延安大学校歌由老一辈革命家作词谱写, 激昂高亢的旋律和催人奋进的歌词体现着延安精神的内涵本质。在重大节庆活动和新生进校延大都会组织合唱比赛, 延安大学校歌是必选曲目, 而学唱校歌也成为每一位延大学子的必修课。随着延安大学校歌及红色歌曲在红色大学的唱响, 红色歌曲所蕴含的延安精神精神和红色文化也必将在延安大学中继续传承和弘扬。

三、延安大学对延安精神的传承硕果累累

1. 延安大学出现了大量的研究延安精神专家、学者。

传承延安精神是延安大学的必然使命, 延安大学的学者们重视对延安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传承创新延安精神。自建校伊始, 我校就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对延安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未间断。坚持把中共党史学科作为第一学科来建设, 成立了中共党史研究院、延安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培养了一批从事延安精神研究的专家学者, 确定了党中央延安十三年与延安精神为核心的5个研究方向。涌现出刘建德、高尚斌、郭必选、杨延虎、任学岭等一批专家和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界、学术界独树一帜, 享有较高声誉。这种研究从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入手, 同时赋予延安精神全新的意义, 研究成果引起了全国思想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延安精神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从这一时期开始, 全国延安精神和延安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概念、基本体系和代表性观点, 大部分是由延安大学学者和专家提出来的。充分发掘并利用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延安精神资源, 是延安大学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

2. 在延安精神的熏陶下延大教职工、学子展现新风貌。

为了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延安大学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搞好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成效显著。延安大学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祖国、社会、人民与我”主题演讲、“延河论坛”大学生辩论赛、“红歌会”、“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 并常年坚持主题团日活动和双休日校园文化活动以及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开展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又使广大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成为延安精神的传播者。

同时, 我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帮贫助残、便民服务活动。节假日开展“三下乡”支援者服务活动, 多次受到国家和省上的表彰奖励。我校开展的“手拉手”活动, 为山区小学义务授课、义务讲解等均受到了好评, 见到了实效。通过实习 (见习) 、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活动, 在实践中践行延安精神, 使学生成为延安精神的践行者。

为了弘扬延安精神, 推动我校文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延安大学遵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注重文化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延大鲁艺学院师生创作的情景剧《小二黑结婚》、舞蹈《母亲黄河》、陕北说唱、秧歌剧《兄妹开荒》, 演唱经典革命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绣红旗》, 以及陕北民歌《哪达达也不如咱山沟沟好》等, 朗诵延安大学校友、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让作品中蕴含的延安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

我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师生进行延安精神的教育。在现代社会中, 西方资本主义不良思想沉渣泛起, 浮躁、享乐等一些不良风气逐渐盛行, 作为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院校, 我们就更应该以强大的精神内涵充实自己, 当好时代的中流砥柱。所以, 延安精神的教育的必要性就凸显出来。延安大学通过设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子课题, 进行专题研究。并设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大学生文化素质与延安精神教育”等课题。

四、传承延安精神, 再创新的辉煌

延安大学建校七十多年历程中, 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各类优秀人才, 他们遍布全国, 绝大部分战斗在科教文卫和工业生产第一线, 其中90%的人才已经扎根西部, 为西部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跟延安大学自身肩负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历史使命, 以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老区、乐于奉献”的延大精神和“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养成学员的伟大品格”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延安大学一直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 培养合格的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 延安大学在巩固传统的基础上, 更是要依托教育基地和窑洞大学, 结合本校的教学特色和专业建设, 培养出传承着延安精神的基础扎实、爱岗敬业、奉公职守、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的合格人才。

延安大学以延安精神培育人, 以红色文化感染人、鼓舞人。这样一个红色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 以延安大学的历史为荣, 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延安大学地处陕北这个落后的三线城市, 虽有着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 但必须与时俱进, 时时克服精神懈怠, 充分运用延安大学的优势与资源即延安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前进, 创造新的辉煌。

摘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地域特色。延安大学从创办伊始, 至今七十多年间一直秉承着以传承延安精神为办学理念, 在日常管理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传播红色文化, 继承和发扬长期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 让延安大学成为延安精神活的灵魂, 赋予延安精神新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延安大学,延安精神,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篇4:富延安穷延安

这不是一个段子,真的。

延安人富了!不管是在陕西,还是在西部,甚至在全国,这都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在延安,吃一份擀面皮要4元,一碗酸菜面10元,羊肉面14元,价格比西安还要高。去年,延安楼市均价在4000元/平方米以上,高的每平方米达5600多元,与西安不相上下。难怪会有那么多的延安人蜂一样地涌进西安,买房像买大白菜一样随意。

延安人的富,靠的是石油。在延安财力构成中,对石油的依存度高达80%。近年来,像吴起、志丹、安塞这样的石油资源丰富的县,平均发展速度都在20%以上,远远高于延安市的平均發展速度。

但是,延安也有穷人,而且不少。截止2009年底,延安市仍有14.5万贫困人口,他们的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309元,其中有10万贫困人口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土窑里。在延安13个区县中,还有5个是国定贫困县,其中包括从2007年起已连续三年上榜陕西十强县的吴起和安塞。

在延长县七里村镇,有一个叫新庄子的村落,村民们居住的窑洞,几乎都跟村上的老人年龄一样长。张笑莲的丈夫住院了,上万元的医疗费都快耍让她愁出病来,她说:“我想写个牌牌跪在延安市,求好心人帮帮忙,可害怕别人当我是骗子,把我拉走。”更让记者吃惊的是,一个15岁、一个12岁的兄弟俩,竟过早地辍学回家,双双成了放羊娃!

富延安?穷延安?到底哪一个是真的?

篇5:延安延安

——赴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寒月

(2017年5月12日)

2017年4月17日至23日,厂党委组织党员及先进工作者到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学习。我们一行49人,在王副总的带领下,在延安度过了难以忘怀的七天。我是怀着朝圣和修炼的心情来到延安。

七天的学习,延安,宛然一幅鲜活的革命历史画卷镌刻在我的脑海中。延安整风运动、抗大、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国际人道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故事、民主人士黄炎培与毛主席周期律的对话,等等,深深震撼了我,从那些老照片里看到了老百姓灿烂的笑容和如火如荼干革命的热情。那情那景,艰苦而绚烂,美丽而动容,那种精神世界令人无比神往。几天的学习和思考有以下几个方面与同事们分享。

一、从革命故事中领会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李世民教授的讲课 在延安干部管理学院,我们培训的第一堂课就是李世民教授讲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两个小时的课程,李教授诙谐幽默,史诗般地语言,讲述了从红军1935年落脚延安,到1948年中共中央离开延安的奋斗史,他讲抗日故事,讲民主选举,讲整风运动,讲军队纪律,讲那时候军民一心共渡难关的故事等,看似故事,实则是一段历史,用最短的时间讲正史,讲的那么通俗易懂好记,李教授一定是下了硬功夫的,也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快速真正地走进了延安。

抗大课堂 抗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事学院。在抗大纪念馆,看到当年的抗大教室模型。一块黑板,几排泥凳子,就是课堂的全部。有一张照片是毛主席在室外讲课,大家围座一圈认真倾听毛主席讲课。一批又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冒着生命的危险,排除万难,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来到延安,“边生产边学习,边战斗边学习”,是抗大最为明显的办学特色。一队正在行军的抗大学员身背行装,为了不影响学习,每个学员的行装后还有一块小黑板,上边写着字,学员们边行军、边学习,既完成了军事任务,又学会了文化知识。在这里他们树立了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抗大学习的同志变节者几呼为零,抗大的办学可见一斑。“抗大”每期学习期限为4-8个月。学习内容重点是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抗日战争的游击战略和军事常识等。抗大举办的八期学员班和12个分校共为抗战培养了10万多名优秀指挥官和政工干部。

南泥湾的开荒者 “来到南泥弯,与往年不一般”,2017年4月,当我们踏上南泥弯这片热土,虽然没有了当年轰轰烈烈地垦荒景象,我依然能感觉到1941年三五九旅开荒时劳动竞赛的壮观场面。在南泥湾的大生产展板上,毛泽东1939年2月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的名言赫然眼前:“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的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自己动手,生产自给――是“突出重围”的惟一出路。毛泽东主席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你难以想象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人耕田能比牛还要耕的多,人人比垦荒,比奉献,丈夫开垦南泥湾,妻子和孩子纺织送前线,全家齐动员,短短3年时间,在陕北的沟壑山川,部队在“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的口号感召下,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闻名中外的大生产运动。昔日“烂泥湾”变成了“米粮川”、“好江南”。

张思德 在细雨朦朦的午后,我们一行静静地坐在张思德同志的遗像前,聆听老师讲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张思德1933年参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44年因正在工作的煤窑塌方牺牲,年仅29岁。听老师讲,煤窑倒塌时,他正在不易塌方的地方剔土,当他看见有一名同志面临危险时,他一把将那位同志推出煤窑,那位同志得救了,他却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当人们用手一点点地挖出他的尸体时,他仍然保持着站立地姿势。毛主席在中央机关为张思德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张思德同志的死重于泰山,他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贡献一切的崇高品质。他不长的生命活出共产党员的维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埃得加斯诺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我在毛主席与埃得加斯诺正在谈话的照片前停留了许久,我钦佩这个美国记者。他的《西行漫记》如雷贯耳,我在早年读过,有一段至今难以忘怀。描述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过泸定桥的情景。“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从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这样的危急关头,“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马上就爬到奔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着的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下面这一段也是来自《西行漫记》,在采访人们为什么参军时,一名来自江西的16岁的小红军说:“红军教我们读书写字……在白区里,穷人是地主和国民党的奴隶。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一名12岁的孩子说:“红军替穷人打仗。红军是抗日的。为什么不要当红军呢?

一个美国人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发出了劳苦大从的吼声!一个个励志故事,一场场战役,一句句经典,一个个励志故事中,共产党人用血汗写就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的思想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精精神”的延安精神。

二、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这次去延安学习,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灵活的讲课形式很有感触。延安干部学院对老师的讲课形式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日程安排非常紧密高效。老师们在课堂上讲,在树下讲,在车上讲,在革命遗址前讲,讲课方式也由单一讲课和说唱结合,故事不断,事例不断,惊喜不断,将延安抗战时期的党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情谊悄悄地编织进了波澜壮阔的延安精神故事中,我们听着,说着,唱着,感受着延安精神的洗礼,大量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不知不觉,和风细雨,走进我们的心田,刻入了我们的脑海,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从延安回来后,也就如何组织好支部党员的学习,如何过好党员组织生活和对支部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另一个收获就是在南泥湾展板上,中央对获奖者别出心裁的奖励很吸引我。有获得“以身作则”奖的罗章,有获得“模范团长”的陈宗尧,有获得“特等模范家属”奖的陈敏,有“特等劳动英雄”赵占奎,等等,每一种奖的背后都是一个励志故事。我想起了我厂2015年年底表彰先进的方式,也具有这样的不同。有技术能手、巾帼标兵、道德模范,先进标兵等等,一个个荣誉背后彰显出我厂管理者的智慧。

篇6:感受延安精神 弘扬延安精神

——赴延安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延安,我从小向往的圣地。平时,我只能从书本里、电影中、报刊杂志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神圣的印象、雄伟的身影。总是期盼着有朝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老一代革命者们的高尚的风范。这次有幸在区延研会的组织下去延安参观学习、了却了一生的夙愿,在感激之余也产生很多感慨,收获之大无法用一言表述。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这里留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斗的足迹。翻开中国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都闪耀着光辉。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这里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他们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我很难想象,他们就是在这种及其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黑暗、狭小的土窑洞中,在一张不足一平米的小炕桌上,毛泽东主席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命运、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圣地而永载史册。

以往延安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许是高山深沟、满山窑洞、黄土高坡、乡间小路、高粱玉米等联系在一起。而当我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却惊喜地发现,延安已加快了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步伐。鳞次栉比的高楼、整齐清洁的大道、形色各异的橱窗、傲然挺立的钟楼、花团锦簇的公园、川流不息的车辆、南腔北调的游客,可以毫不夸张的讲,现代文明正渐渐渗透到了延安的各个角落。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漫步在杨家岭、王家坪、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仰望那傲然耸立的巍巍宝塔,心中热血涌动,久久不能平息。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枣园,在延河畔,我目睹着这绿中透蓝、清澈明净的延河水,是她在这黄土高原上养育了延安人民,也养育了一代伟人和一代功勋,没有延河水,恐怕延安精神也难以存在,也正是这延河的无私奉献也造就了南泥湾精神也创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于是不由自主地感悟到延安精神的精髓所在。

在延安,我就是这样常常不由自主的被感染,因为延安有着不可抵御的魅力。参观延安的革命旧址,达到了我多年的心愿,但真正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还是“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引导和激励着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么艰苦的环境依然抵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冲破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的滚滚洪流的热情。使我深深明白了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延安精神贯穿和渗透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传承和升华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坚持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等方面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结合当今中国,延安精神告诉我们,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一种坚定、奋斗、科学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客服艰难险阻,战胜强大的敌人。延安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充满了旺盛的活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就必须和延安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延安资料】相关文章:

圣地延安有正经_赴延安学习之收获与启发04-12

延安有感05-25

保卫延安05-03

延安文艺07-04

延安鲁艺07-06

延安精神07-14

家乡延安07-24

延安感怀08-12

延安整风07-09

延安时期08-05

上一篇: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下一篇: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