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24-05-27

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精选6篇)

篇1: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10-09-20 来源:http://

摘 要: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导致建筑企业事故频繁发生的深层原因。通过剖析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安全目标管理应用于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结合目标管理的特点和内容,介绍了将目标安全管理应用于建筑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具体实施步骤,同时简要介绍了建筑企业应用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关键字: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目标管理;

0.引言

建筑业是仅次于矿山行业的事故多发行业,搞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1]。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是当今企业安全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安全目标管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方针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形成职责分明、层层落实、人人管安全的良好局面。

1.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安全方面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已走向法制化、科学化的正轨,然而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仍屡禁不止,如高空坠落、坠物伤人、触电、土方坍塌、机械倾覆等,酿成人员伤亡,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财产损失[2]。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事故发生频率仍高居全国各行业前几位[3]。究其原因,主要是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管理形式主义严重。在一些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着“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许多建筑企业没有把安全管理工作真正摆在应有的位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或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甚至放在抽屉里,形同虚设。

(2)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监管结构不合理,监督工作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我国现有的专门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下设的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而这些机构只能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督与抽查监督,存在管理力度不够的情况。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这种替代企业进行安全检查的监督管理方式属于越位管理,不利于促使企业在安全生产、文明施

工方面向自我负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方向发展。

(3)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足,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常识,违章指挥,违规操作严重。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安全管理力度。而在建筑产业大军中,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是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素质不高,安全生产意识差,违规操作严重。他们往往既是各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又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

(4)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落后,治标不治本。总体来看,目前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属于“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方法。过分注重经验,未形成安全管理的闭合体系,造成安全管理工作松松紧紧、抓抓停停,难以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2.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简称MBO,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应用最广泛的系统管理模式之一[4]。所谓目标管理是以重视成果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由成果的生产者包括主管人员及下属共同参与制定一定时间内每个人(包括上级和下级)必须达成的各项工作目标,明确相应的责任和职权,每个人朝着这些目标自觉工作、自我控制,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实行反馈,管理人员以有效实现预定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一种体制和方法。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以整个组织的目标和成果为中心;层层、处处、人人、事事有目标;目标由实现目标的有关人员共同制定;强调自我控制。从目标管理的全过程看,实施步骤分以下四个阶段:(1)制定企业目标方针,然后由上而下逐级展开,分解为部门、车间、班组和个人的分目标,形成一个包罗企业各项工作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各项目标,实行自我控制和必要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3)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自下而上的评定、考核、奖励和表彰。(4)在实现预定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制定新的目标,转入下一个目标管理循环。

2.2 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即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5]。它是特定组织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特定组织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技术在安全管理上的应用,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安全目标管理能够使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班子都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强化企业的全面管理,调动企业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企业长期保持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

2.3 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企业的应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很多企业已进行多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广泛推行规范、标准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建筑业是仅次于矿山行业的事故多发行业,搞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建筑企业实行安全目标管理是当今企业安全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安全目标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形成职责分明、层层落实、人人管安全的良好局面。

在建筑企业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其基本内容是在企业内根据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安全管理工作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将安全目标逐层落实到各下属部门,要求下属部门根据上级制定的总目标,制定自己的安全目标和保障措施,并努力完成自己的安全目标,以保证总目标的顺利完成。其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分解、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与控制、安全目标管理成果的综合评价与反馈。这三个阶段即组成了安全目标管理的循环周期,目标管理活动就是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入下一个阶段,从一个周期转入下一个周期的循环往复过程。

(1)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分解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面临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确定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和安全生产目标、安全工作重点。在安全工作会议上,企业领导与基层各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基层部门及其安全第一责任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权、利;基层部门再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工作性质,确定本部门安全工作重点,并将安全目标分解到班组,落实到岗位和个人,明确班组长和每个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权、利;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的层层分解。

(2)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与控制安全目标一经确定和展开,在具体实施阶段要进行有力的目标控制:即企业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际安全工作与安全计划相一致而采取的监督、检查等方式,对安全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控制和调节。

安全目标控制的基本形式有重点目标控制、自我控制和领导控制三种形式。建筑企业应采取以重点目标控制为重点、自我控制和领导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满足企业安全目标管理的要求。

对于企业的高层领导来说,由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实施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应该通过跟踪,控制重点目标,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突出影响因素,从而掌握企业的安全状况。自我控制和领导控制是安全目标管理控制的重要环节。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能使各级工作人员控制自己的表现,即实现”自我控制”,是靠作业人员的自主管理,独立地完成安全目标,而不是靠上级的严格管理和监督。自我控制意味着一种更强大的动力:它追求卓越而不是仅仅要求过得去,它意味着更高的业绩目标和更广阔的视野。因此,即使安全目标管理未必会使企业带来一种统一的方向和一种集体管理的效用,但一定会通过自我控制使实施管理的安全目标得以实现。当然,强调作业人员进行自我控制,领导虽对工作细节不予干涉,但对工作的完成情况,则需要正确把握,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建议与协助,让下属为完成目标能有效地工作。领导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发现和指出下属部门安全目标管理进程中的偏差和失误,并帮助其纠正偏差,同时要为其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总之,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安全目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在控”和“可控”,确保目标体系的正常运行。例如:按照有关规定召开月安全例会,通报上个月安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布置下一阶段安全工作重点;召开半年安全工作会议,通报上半年安全目标完成情况,对上半年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半年安全工作进行部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工作技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发生的不安全情况进行严肃处理,及时消除人员违章和设备隐患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影响等等。

(3)安全目标管理成果的综合评价与反馈安全目标管理成果的考核评价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最后

一个阶段,是发挥安全目标管理激励作用的最终体现。同时,在考核评价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主观因素和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轮目标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在这个阶段要对实际取得的目标成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奖惩结合,对达到目标的给予奖励,未达到目标的进行惩罚,从而使先进的受到鼓舞,后进的得到鞭策,进一步调动起全体职工追求更高目标的积极性。通过考评还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明确方向,为下一轮安全目标管理奠定基础,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安全工作会议上,要对安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进行评价考核,评选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优秀安全管理部门、优秀安全管理者、优秀安全工作者、先进安全员、安全模范职工等,兑现《安全生产责任书》中规定的奖惩,表彰、奖励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闭环管理。

3.建筑企业应用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

安全目标管理对于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体现在:

(1)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克服短期行为。安全目标管理是周期循环的闭环管理,实行安全目标管理有利于建筑企业长期保持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2)有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力求层层、处处、人人、事事有目标,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降低企业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安全目标管理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充分调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

(5)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科学性。目标管理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应用最广泛的系统管理模式之一,应用于建筑企业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更具科学性。

4.结论

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导致建筑企业事故频繁发生的深层原因。通过剖析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安全目标管理应用于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结合目标管理的特点和内容,介绍了将目标安全管理应用于建筑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具体实施步骤,同时简要介绍了建筑企业应用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

十年论文机构京都名师论文中心,正规全面的论文刊物为您提供职称论文,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医学论文,教育论文等各类论文发表服务。

篇2: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常以传统的“经验型”的事后管理为主,对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实施难以有效地预控,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现将PDCA模式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对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PDCA;计划;现场管理;施工安全

我国建筑业管理制度起步较晚,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心在施工现场,现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正确实施,对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有重要意义。

1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4个英文字母组成。它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也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是英语单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1]。依据全面质量管理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无忧论文网http://

2建筑安全管理中的PDCA循环

2.1 计划阶段(Plan)该阶段就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制定企业的质量目标、方针、计划、标准、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并确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该阶段对建筑企业来说,包括企业制订某一时期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现场的安全状况;提出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在实践中,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通过运用排列图、因果图等工具对前期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类的统计,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施工现场确认。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施工队、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2 执行阶段(Do)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施计划中的内容,对建筑企业来说,根据质量管理计划,将这些技术方案细化后,落实到个人,经过一个施工段后,企业质量管理计划的总目标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技术方案落实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实施进展进行分析、协调,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在实践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相关目标负责人,分析各部门工作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2.3 检查阶段(Check)根据计划与目标,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并及时总结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明确效果,找出问题。检查中也可能发现原先制定的计划里存在的问题。对建筑企业来讲,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标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在实践中应抓好下面几项工作:①材料检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

验。②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于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程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等。③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④抽检。随机检查,比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是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2]。

2.4 处理阶段(Action)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对总结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经验加以肯定,并以标准化,或指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参照;对失败的原因要总结,引起重视。在实践中,应该对实施情况检查并评估,安全管理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将有效的经验用书面形式写下来,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存在问题,研究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如果人人有质量忧患意识,真正认真地去做,就能防治质量通病,质量才能再上台阶。

3结语

篇3: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行业的进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促进,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第二支柱产业, 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觉醒, 人们对于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的体现逐渐重视起来。由于建筑行业的危险性较大, 施工过程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安全问题就成了建筑行业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人们对于建筑行业安全方面的关注度, 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安全事故多发期。目前, 我国的城市建筑工程仍然存在着许多市场不规范、法制建设落后、安全监督不力和安全管理基础差等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是常有安全事故的产生, 不仅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而且严重损害到了生产单位的经济利益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 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提高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将安全管理摆在工程建设的首位, 强化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从本质上提升企业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体现。

二、影响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意识的因素

1、政治政策因素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 政治和政策是首要影响因素。政治和政策对于安全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了法制法规等方面, 建筑安全法规是对于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最有利的约束,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会被安全法规所约束, 法规得到贯彻落实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的安全法规得到了全面落实后, 能够为施工人员进行自我安全维权提供法律保障, 当自身安全受到了威胁时或者项目不符合安全规定标准时, 施工人员能够及时向安全监督部门反映, 必要时甚至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解决。这一系列都表明了政治政策因素对于安全意识的影响, 有利的政治政策因素能够促进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发展, 良好的沟通, 能够避免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2、管理方面的因素

安全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是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之一, 安全意识是否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体现, 和安全管理有着极大的联系。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完成, 单部门进行管理的话, 会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影响企业的发展, 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安全管理也是如此, 首先, 安全管理应当有着明确的目标, 技术人员要发挥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作用, 深入基层进行质量监督, 在发现质量问题后第一时间探讨解决方案, 必要时可以考虑重新施工, 已到达安全管理的目的。设备的强度也应当有严格的控制, 避免出现超负荷的机械工作, 影响设备的正常输出数据。最后是对现场施工人员应当有规划性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展开, 现场员工属于基层员工, 具有基数大、流动性强的特点, 因此这方面的安全管理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需要去克服。在进行施工前, 应当对于施工现场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意识教育宣传的培训, 对基层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讲解和宣传, 让基层员工了解一些安全措施和简单的工程建设原理, 从而提高施工过程阶段的安全性, 当发现违规操作后应当及时制止并进行应急处理, 防止出现大的安全事故。

3、防护工作方面

防护工作是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意识的又一影响因素。对于安全意识是否得到了宣传和落实, 防护工作有着极其大的影响。施工单位能否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防护工作都影响着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从一定程度上为管理人员增加了安全管理的信心, 同时也是为安全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防护工作包括了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培训、事故处理方案等, 客观上也同时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三、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体现

1、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现了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安全意识体现在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当中。要想提高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首当其冲的就是建设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安全意识的增强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人们安全意识的觉醒体现在了人们对于安全事故的处理方式上, 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能够为人们进行安全维权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 也就等于是间接性的提高了人们的安全意识, 唤醒了人们的安全意识。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是在高层次上对建筑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约束, 为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提供了法律参考。另外想, 建筑行业相关的具体标准制度的完善也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提供更加具体的参考。

2、施工管理中的安全管理体现了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安全意识体现在了安全管理之中。要想提高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专门化的进行安全管理部门的开设, 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能够真正落实到位。这一切都体现了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安全意识。

3、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防护体现了安全意识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防护和各种安全措施, 都是将施工管理中的安全意识用到实处的体现。现场的安全防护对于落实安全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与安全防护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息息相关, 因此, 要想提高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体现, 就应当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四、总结

安全意识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 人们对于自身的安全也更加的重视, 安全已经成为了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建筑行业作为第二支柱产业, 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因此, 安全意识的提高是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我国建筑行业进步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郝鹏.解析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 2016, (03) .

[2]赖圣坚.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体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08) .

篇4: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精益建筑;施工安全;6S管理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在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立足于精益生产角度,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有待提高。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一般安全管理人员相对较少,而人员的综合素质往往与工程管理要求不符,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在建筑施工现场,诸多施工人员缺乏安全常识,其安全防范意识严重不足,不利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二是施工环境较差。通常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都需要在各工种交叉施工环境中进行,当施工环境恶劣时,易发安全事故。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基于施工环境差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极高。由此可知,要积极完善现有施工环境;三是安全管理协调性差。建筑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度不高,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与技术规范,但浮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改进现场实际情况;四是安全防护设施情况差。施工人员防护设施设置与安全装置使用不当,间接增加了安全隐患;五是施工现场浪费现象严重。施工人员忽视了施工现场中存在的一些废弃物,对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精益建筑的科学内涵

精益建筑主要源于“精益思想”,具体而言,在建筑行业中,充分应用这一思想,不断优化施工流程,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绩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精益思想旨在实现浪费最小化。在建筑材料搬运等过程中,如果安排不当,极其容易影响生产利用率,进而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如因材料运输或者存储等原因致使交付工期延误。由此可知,精益建筑的关键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绩效,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节约成本。节约成本是精益建筑的基础目标,旨在控制建筑业中物料等候、运输、存货、搬运等环节,避免出现残次品;第二,减少交付周期。当建筑周期持续上升时,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将会越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也会影响绩效。精益建筑倡导在满足建筑质量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快速交付需求;第三,减少变更。精益建筑考虑材料价等变动,满足作业层次要求,预留了相应的资金流动空间,制定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平衡了计划成本与预防风险之间的关系;第四,提升交付质量。针对建筑产品而言,交付质量尤为重要,精益建筑强化质量要求,注重质量监控,其质量保证机制有助于强化事前、事中控制。

3 精益建筑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针对精益施工而言,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精益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法,优化传统施工过程,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现场,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尽可能地消除浪费等现象,进而预防安全隐患。一般来讲,不断优化精益施工,结合传统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改进安全管理模式,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6S管理

6S管理作为实施精益建筑方法的基础,主要是指基于把控现场规范的基础上,明确定点以及定量等目视管理办法,从而完善安全监控模式,具体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整理。区分施工场所、物料,避免出现误用以及误送等状况,提高空间使用价值;二是整顿。放置现场必要物品时要分门别类,明确数量并标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物品找寻时间,消除不必要积压物品;三是清扫。清扫工作场所,构建清扫责任区,执行例行清扫,隔离污染源,降低工业伤害,维护工作场环境;四是清洁。将上述3S实施办法规范化,开展定期检查活动,构建奖惩制度;五是素养。培养人员良好习惯,提升职业素养;六是安全。重视人员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种管理机制能够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维护施工秩序,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提高现场安全生产效率。

3.2 LPS体系

LPS体系(Last Person System),即为最后计划者体系,强调工作的分配,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可变性,提高生产率,缩短施工周期。由于施工过程需要将多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同时强化多组织交涉,基于各单位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以及施工工艺均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必须要合理分配资源。例如在材料采购时,必须要准时,而LPS体系将材料归入到进度计划中,按照采购计划,优化采购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浪费(如图一所示)。在施工安全管理中,LPS体系坚持JIT原则,在特定时间里,依据需要量来配置所需资源,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符合资源最佳进场时间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行为的不必要持续时间,改善了子任务以及子项目的浪费现状,提高了项目效率。

3.3 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作为支持与制造过程中的一种集成化处理技术以及方法,主要强化整体的最优化,重视系统的集成,使其构成一个有机综合体,完善各功能间的双向信息联系。一般而言,并行工程集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员的集成;第二,信息的集成;第三,过程的集成。在建筑施工现场,人员与生产安全状态间具有双向信息流,以并行工程为媒介,能够减少双向信息流在传递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浪费现象,通过施工安全监控机制,将施工人员、工序等信息进行有效集成,有助于缓解多组织以及多层次所产生的安全监管失利局面,实现并行管理目的,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隐患。

3.4 维护业主价值

在建筑施工中,精益建筑强调业主的价值,要求前一工序价值要综合考虑后一工序价值,从而使产品能够符合整体工序工人的实际需要。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强化人员的管理,使其被动变为主动,积极负责自己所进行的工序,使其自我检查,有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精益建筑对我国建筑发展的意义

在现阶段,我国建筑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国家各种经济政策的大力扶持,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具体来讲,我国已经逐渐完善了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各种安全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尽管如此,但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伤亡事故相对较多;第二,机构繁冗、人员配置不合理;第三,施工现场安全达标效率低下。在这种形势下,建筑行业大力推广精益建筑,成立实验室,立足于价值创造与消除浪费等角度,构建施工技术柔性、管理柔性、员工柔性以及组织柔性相和谐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柔性机制,采用模块化施工以及并行施工办法,强化“人”的地位,有助于消除建筑工程中产生的各种浪费,优化流程管理,提升整体绩效。当前,立足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精益建筑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积极采用精益安全管理模式,以顾客价值为核心,实现精益目标。

参考文献

[1]付达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监控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2]杨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9).

[3]曾奕.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改革與开放,2010(04).

[4]李慧冉.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

[5]刘文涵.基于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安全管理优化模型和算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篇5: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在经济及时代不断发展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及规模均发生较大变化,为了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建筑单位需要做好各方面管控工作,但是当前一些建筑单位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管理效果,为此如何解决现存问题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成为建筑单位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项目管理法在管理学科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在各行业管理中均有所涉及,下面笔者对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1项目管理法概述

项目管理法是管理方法中的一种,其主要目标是对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进行提升,更好的实现预期目标。在使用此种管理方法时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将项目的主要内容、内在逻辑以及要求等作为依据对管控计划进行合理制定,使用先进的技术及手段等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此种管理方法具有科学新,有序性以及系统性的优势,为此在各类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

篇6: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强化危机管理制度、从严明的制度中体现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的第一步。“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施工现场设置科学的、严格的施工安全和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减少施工过程中侥幸心理出现的几率,起到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作用[2]。健全的建筑施工危机管理机制,一定要加强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一施工过程和环节中的责任人,才能更好地调动现场管理的积极性,避免某些人存在侥幸心理,破坏建筑施工整体管理的效果;其次,还要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避免因为人员协调不均衡或者部分之间配合不当而引起的施工危机问题。

2.2采用先进施工技术,从根本上减少危机的发生

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措施还有采用先进施工技术、从根本上减少危机的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创新和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也愈加强大,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也应该与时俱进,将这些先进的科技引入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同时对现场施工情况做到及时的反馈,从根本上减少危机现象的发生[3]。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各种机械的安全和质量问题更好地进行分析,也能够更好地检测和采集现场施工的图像,便于施工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也便于监控人员更好地对现场施工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处理,减少危机产生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在施工技术上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

2.3设置危机应急机制,从危机初始阶段减少损害

设置危机应急机制、从危机初始阶段减少损害也是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之一。在倡导危机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在建筑施工企业内容推广和宣传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从施工人员的思想上提高其对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的重视;其次还要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不仅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和思想上的培训,更要对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效果,从根本上减少危机产生的几率;最后还要完善危机应急机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危机不可避免,因此危机应急机制也是更好地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控制现场和减少损失的关键制度,危机应急机制包括应急逃生机制、材料临时处理机制、质量加强机制等,要在危机产生的第一时间确保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其次要保证在最小的影响和损失的情况下完成危机处理,达到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目的。

2.4完善危机监督机制,从危机控制和处理上严加管理

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措施还有完善危机监督机制、从危机控制和处理上严加管理。危机监督机制不仅是对建筑施工现场危机管理情况的监督,更是要承担起在现场危机管理疏松或者有漏洞时及时严加教育和查漏补缺的功能,因此这个危机监督机制要拥有足够的人员,便于其对整个建筑施工现场的控制[4]。危机监督小组可以由几个构成,也可以由专门的管理机构构成,不管任何形式,其一定要能够严格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对现场施工危机问题做到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还要在危机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通过沟通和协调及时地处理这些危机问题,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害。最后,还有完善危机监督机制中的激励机制,对于认真执行危机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而那些疏忽职守的人员也要给予严重的批评和惩罚,保证施工人员和监督人员的内心平衡。

3结语

综上所述,危机管理意识能够让认施工人员从根本上提高对质量和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能够在危机发生时通过应急机制尽可能地减少损失的产生,对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施工过程中安全漏洞较多、安全监督力度不够,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意识较差、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提高。施工单位可以从强化危机管理制度、采用先进施工技术、设置危机应急机制、完善危机监督机制等方面出发,从危机意识、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危机产生等各个角度来完善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而达到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金涛,严海玲.浅谈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02):1315-1319.

上一篇:交通补贴申请书下一篇:保险公司创业说明会主持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