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2024-07-26

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精选8篇)

篇1: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都有秋天的经验,但学生的观察往往是零碎的、无意的,对秋天的景物未必有很深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收集几组色彩缤纷、硕果累累的秋景数码照片,课前让学生欣赏,为激发学生情感,更好理解诗句作铺垫。同时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秋景的诗歌进行比较欣赏、朗诵积累。

教学构想

大部分城市学生没有感受到诗歌描写的秋天。因此,这一课教学可以抓住“美”这个词语展开:两层意思,一是秋天美在哪里,读懂诗歌。二是体会诗歌语言美。让学生说写的好,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背诵。

教学准备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说说秋天?

秋高气爽秋风萧瑟果实累累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

出示词语: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

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4、思考:哪些诗句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

哪些诗句介绍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5、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秋天

(金黄的)稻穗

(成熟的)向日葵

(五彩缤纷的)野菊花

(涨红了脸的)苹果

(紫色的)葡萄

(举着红缨的)玉米

(红着脸的)高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背诵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四、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4秋天

美景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篇2: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德育目标:

1、知道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2、知道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 读书、思考、交流、引导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 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你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篇3: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1. 单元教材分析

重组单元的四篇课文描绘了各地的自然风光,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泉城》主要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赞美了泉水的奇丽, 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 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的交融, 充满了诗情画意。《雾凇》则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 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联系起来, 可以用练习三中“江山如画”来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同时在结构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都是从整体到局部, 体现总—分—总的结构。《泉城》一开始总写七十二泉, 再分写四大名泉, 最后总写济南之所以被冠以“泉城”美誉实乃名不虚传;《九寨沟》先总写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进入童话世界, 再写雪峰插云,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异兽珍禽, 最后总结说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田园诗情》先总写荷兰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 接着描绘了白天的田园风光图和夜晚静谧安详的画面, 最后由衷地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感叹;《雾凇》虽有点类似于科学小品文但课文开头结尾都写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的美景, 结构上也体现了总—分—总的特点。

2. 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1) 了解写景类文章归类学习的意义和要求。

(2) 通过本单元四篇写景类课文的学习, 提升学生对写景类文体的体悟水平。

(3) 提升学生对写景类文章学习的综合能力, 形成写景类文章的类结构意识和能力。

3. 单元主题教学建议

鉴于本单元类课文的教材特点, 重组单元后, 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即学生需要什么, 学生可以怎么学。我以为, 中年级的写景类课文教学不同于低年级, 低年级因为学生的年龄小, 所选的写景类课文内容相对都很简单, 篇幅短小, 概括性描写居多, 教学的主要任务除了在阅读中识字外, 还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景物的名称、位置和主要特点, 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而到了中年级, 写景类文章的内容选取的范围逐渐扩大, 介绍描摹的角度逐渐增多, 重点部分描写得也比较细致了。这时, 我们要帮助学生能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明确景物的特点, 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并且能够发现作者是如何运用典型事物来具体介绍的。阅读课文时, 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能够领略自然风光, 感受自然的美好, 还要引导学生能够进入作者表达的意境, 努力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基于以上认识, 在进行写景单元课文教学时,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学结构、用结构”和“长程两段式”学习策略, 我在具体课文教学前, 增加了单元导读课, 目的是整体设计单元教学, 帮助学生了解写景类文章归类学习的意义, 了解写景类单元归类的学习要求, 进一步提高学习写景类文章的积极性、自觉性, 使他们真正地学会和会学。

随后, 我又从四篇写景文中选择《泉城》作为本单元导读课后教学的第一篇, 进行完整的教结构的课文研究。之所以选择《泉城》, 是因为这一篇课文语言优美, 结构清晰, 写作点面结合, 特点鲜明。作者首先从面上概括叙写了济南泉水的多和美, 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 展现了济南名泉的全貌。接着, 作者又精选了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趵突泉四大名泉, 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重点描绘。这样点面结合, 相得益彰, 形象地写出济南泉水的姿态各异及其中的盎然情趣。全文结构严谨, 首尾呼应, 总分层次清楚, 无论谋篇布局, 还是文字运用, 都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教材。

教学中, 对全体学生进行全程开放。一切问题均来自于学生, 经过我梳理、归纳后再次回到学生中去, 让小组充分地讨论、交流, 然后汇报, 一步一步、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感悟语言。结果学生们很快就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七十二泉的, 轻松自如, 真正地做到了水到渠成。针对写景单元主题教学的学法, 我归纳出以下几点:

(1) 明确写作顺序。优秀的写景课文总是遵循一定的法则进行写作, 以丰富的层次感来构成画面的立体效果, 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因此, 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对理解全文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2) 理清文章层次。写景类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两种: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结构。前者简洁明了容易掌握, 移位换景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文中一般有明显的提示语, 有助于我们理清层次。

(3) 体会思想感情。写景文章中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 而是通过对景物进行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描写运用, 抒发自己的感受。借景抒情, 寓景于情, 这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时应把握的重点。

(4) 品析语言文字。文章的美, 全都需要依托语言来表现。或朴素或优美, 或自然或新奇, 或严谨或洒脱, 或通俗或典雅, 语言以它千姿百态的美诠释了这类文章的内涵。以读为本, 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 并主动积累语言文字。

(5) 渗透写作知识。当前学生在进行写景作文时思路紊乱、层次不清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 在学文中巧妙引导以课文为范文, 学生学会迁移运用, 渗透写法的指导, 尤为重要。

在写景单元主题教学研究推进过程中, 可以有课前积累作为补充, 比如景物的好词、好句、好段积累等。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拓展其他类型的写景文章, 帮助学生打开阅读思路和写作思路, 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习作水平, 发挥好课内教学指向课外的功能。

4. 单元主题教学的后思考

对写景课文贵在读有所悟, 所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 我们还是需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让他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 方式可以多样化, 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领悟作者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美景、美情的过程, 侧重点是学习语言, 但又与内容密切相关, 并非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以赏景必然离不开感受情感, 所以体会“情”很重要。同时, 赏析应该是最重要的。在赏的同时把一些基本的写景技巧传达给学生。如修辞手法的运用, 动静相结合, 等等。教会他们欣赏, 才能让他们在写作中付诸实践。

篇4: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1照样子,写词语。

秋雨萧萧往事悠悠

井井有条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

火红 雪白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看”的词语很多,例如:

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看。__________:站在高处向远处看。

________

此外,我还知道其他表示“看”的词语有(越多越好,3个得满分,每多写3个加1分):

3神话故事是文学殿堂的瑰宝。《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的名篇。在课外阅读中,你一定知道许多希腊神话中的神,例如主神宙斯、_______、______、等等。许多成语也跟神话故事有关,例如开天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当我读到“林则徐、关天培、岳飞”这些民族英雄名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些成语:_________;每当我读到司马迁、苏轼、李时珍这些饱学之士名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成语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七、我能填: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16分)

1充满神奇色彩的九寨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________,古木参天,________,________,是个充满________的人间仙境啊!

2月夜,站在洞庭湖岸边。我会情不自禁的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除夕之夜,听到屋外爆竹声声,我会轻声吟诵起____________的诗句。

3我会对对子:和风对___________,白云对海马对__________,古木参天对_______,春回大地千山秀对________,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对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

4“不一会儿,这小家伙______________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谁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寥寥数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的美好画面,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__________,也能感受到__________。这正是“________”?

5今年4月份,我校邀请了著名作家曹文轩来校做报告,并开展了“走近曹文轩,感受纯美文学”读书活动。我读过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我会仿:照样子,我也会创造。(4分)

1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当做人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起了,“呼呼”声好像在向天地万物示威。小树在风中低下了头,弯下了腰。树叶也“簌簌”地离开了树枝。垃圾袋飞上了天空,被窗前的树枝钩住了,在风中“哗啦——晔啦”地嚷着……(写一两句话,用上拟声词)

九、我会说:听懂对方的话,为对方着想,为别人分忧,准确表达自己的心声。(5分)

一天,小明和小华相约一起去观看冰雕展。小明准时来到了车站等小华,可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小华还是没有来。等,还是不等,让他左右为难。这时小东看到了小明。他们之间会展开怎样的对话呢?争取在其中用上一两句名言警句或诗词佳句。

小东:小明你准备到哪里去呀?

小明:________________

小东: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

小东: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

十、我会读:认真把文章读两遍,后面的练习就会做。诚实与信任(节选)(6分)

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他就是小红车的主人。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宴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说完他搁下了电话。

1文中的“我”主动留下字条,是因为___________;“我”请车主把购货单据寄来,是因为“我”觉得

2 “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中“诚实”是指___________,“信任”是指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两人的“对话”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极(11分)

在地球的南端,有一个巨大的“冰箱”。它比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合起来还要大,这就是南极洲。南极洲和包围着它的海洋一起,通称为南极。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25度。

南极洲到处是终年不化的冰雪。有的覆盖在大地上,有的漂浮在海洋里。( )把世界上所有的冰分成十份,南极大陆( )几乎占了九份。这么多冰堆在一起,使南极的平均高度达到2350米,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洲。这么多的冰如果融化了,可以使地球平面升高60米,英国、法国、美国,还有非洲西北部和大洋洲将全都淹没在波涛之中。

不过,不要以为南极有多吓人,这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南极( )没有花草树木,( )大陆上有郁郁葱葱的苔藓,海洋里有色彩斑斓的海藻,伴着洁白的冰雪,反射着灿烂的阳光,就像一座大花园。南极( )没有狮、虎、猴、鹿,( )有种类繁多的海鸟、海兽,企鹅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笨得可爱;海象、海豹、鲸时常游到这里玩耍;还有一种火柴头大小的南极蠓,别看它小,却是南极土生土长的动物。

1读一读文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童的主要内容。

3为了说明“南极洲到处是终年不化的积雪”,作者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我们清晰地感受冰雪的数量多;为了说明南极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作者从__________两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使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生命与美丽。

4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南极动物们活动的情景。(不少于50字。)

十一、我能写:我们爱读书,更爱读故事。善于想象的我,更会编故事!

1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我们爱读书,争当小书虫”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我的读书口号是:___________。(3分)

2请围绕“皮卡丘、刘翔、航天飞机”编写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果能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道理,那就可以得高分了!题目自拟,400字左右。(25分)

部分参考答案

一、1春2细 密 牛毛花针细丝3薄烟绿得发亮青得碧你的眼

三、药(材)(继)续安(详)(销)毁

贪(财)邮(寄) 吉(祥)(消)灭

五、茁壮烦恼购买敏捷增添

六、1银光闪闪 文质彬彬烟火袅袅欣欣向荣息息相关冉冉上升漆黑桃红柳绿2眺望窥视俯视遥望凝视注视瞥瞪3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战神阿瑞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七、1雪峰插云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诗情画意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细雨红日 山羊平湖飞瀑日照神州百业兴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竟人鸟和谐共处鸟对人的信任人对鸟的关爱信任能创造美好的境界5《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黑瓦》《根鸟》

十、《诚实与信任》1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2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相信我会实事求是处理事情,不担心我会乘机敲诈等

《南极》1如果……就……虽然……但是……虽然……但是……2南极冰天雪地,十分寒冷,但是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地方。3假设具体数字植物动物

篇5: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重点: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⒈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⒉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⒊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效果

⒈出示生字词。

⒉认读生字词。

⒊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评议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好像银华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

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

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练习

⒈朗读课文

⒉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读第一自然段。

⒉问:济南72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⒈总结。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⒈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⒉练习背诵全文。

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

⒈指名读生字。

⒉记住字形。

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⒊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⒉抄写词语。

⒊组词。

篇6: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2.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语句写通顺。【教学难点】

通过

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出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2.评价策略多元化: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写清楚。写自己的特长,还要写出过程。语句要通顺。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自己修改。组内互相修改。

3.对习作通过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赏析、共同提升。【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张自己的照片或一面镜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激情导入,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谁来说说,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说出来。

2.刚才我们观察了自己外在的特点,那么内在的方面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是别人所不能相比的,请你向大家说一说你的长处和本领。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

3.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很熟悉自己,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介绍了自己的外貌特点和长处,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揭示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4.朗读习作提示,同学之间简单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1)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2)重点写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等。(3)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4)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

(二)自读例文,感悟写法。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出你认为好并且画出的地方。

(2)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三)交流归纳,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1.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2.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3.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师生互动、进行评鉴 1.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要有具体的内容。如一位同学说自己力气大,他就写自己“把大西瓜搬回了家”这件事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可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做为指导例子,请学生小组中说说片断,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描述清楚动作,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

2.写自己的特长,还要写出过程。如一位同学说自己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就写了自己由胆小到喜悦,由失败到成功的学舞过程,让人不仅赞美她的舞姿,更钦佩她的毅力。

《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诉我们她很会跳舞,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她克服了困难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重点是描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所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动的叙述中,就能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大家。

3.师生归纳。

你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用你的笔老告诉大家吧。4.尝试运用,口头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主要部分要说具体,语句要通顺。组内成员要边听边想,帮忙修改,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提问,让对方说得更好。

(2)各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五)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1.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2.点出几个较好的作文题目,以激励大家: 《请为我竖起大拇指》 《埋在心底的自豪》 《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 《我最拿手》 《谁与争锋》

(六)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自己的外貌特点,优异于别人的特长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小组互改。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也可以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进行评改。3.全班交流。

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习作在班上读,师生评议。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引导学生评价)师点评:(用投影展示)大家看这句话我画上了红线,我认为他写的是真情实感,确确实实是自己长处,你们觉得呢?

(七)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

(八)板书设计:

写自己的长处

题目独特、新颖 要有具体的内容 还要写出过程 语句写通顺

附《习作二》预习单

班级 姓名

1、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长处、本领,在这些本领、长处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2、在家里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找出你身上的长处或本领。

3、在课间和同学一起聊一聊对方的优点。

4、在课间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5、读两篇例文,看看能学到什么?会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整节课堂都充满了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热烈的掌声。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以成功习作为例,在赏析的同时再次开启学生思维。能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多数学生习作成功,能按要求完成。

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却把自己的外貌特点当做重点刻画描写了,而性格特点和特长却写的很少,没有完全领会透本次习作的训练要点,需重新强化。

篇7: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1)实验一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

四、作业

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板书设计〗

1、空气的性质 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质量 压缩空气有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二、进入新课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 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 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②打开冰箱冷藏室。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

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三、巩固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四、作业 回家做一个热气球。〖板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 上升 冷空气 下降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2、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学准备〗 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解释一下?

二、进入新课

1、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

(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

(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我们在看。(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

(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 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三、巩固

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

2、学生做介绍。

3、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

四、作业:了解氮气的作用。〖板书设计〗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重

氮气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2、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准备〗 空气污染的软件,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讲述: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 ⒉提问: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⒊讲述: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二、学习新课

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3)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

2、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

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四、作业

1、完成调查记录。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板书设计〗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第二单元 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2、知识与技能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知道温度的概念;

●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建立温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

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 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六、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七、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①描点;②连线。

3、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温度计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 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2、知识与技能

● 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 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 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2、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准备〗 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

〖课时安排〗 1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传递。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

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要求:注意别烫到手;

可以从汤匙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 汤匙不要离蜡烛太近; 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

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汤匙,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展示交流:蜡油熔化的规律?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结:固体传热――传导

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

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 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

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

展示交流:水变热的规律? 小结:液体传热――对流。

四、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观看多媒体课件。

五、了解辐射

学生自学19页“辐射”。

六、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

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式,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去掉箭头,学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热传递的过程。

〖板书设计〗

2、热的传递 固体——传导 液体——对流 空气——辐射

3、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 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知识与技能

● 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 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 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 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2、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

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聚集”

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

提出实验的要求: ① 先将蜡烛点着。

② 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③ 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 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

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 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师生讨论方法: 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

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

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讨论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形态

体积

加热

变化

热胀 冷却

变化

冷缩

4、吸热和散热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 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2、知识与技能

●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 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 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沙、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① 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 ② 提出自己的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③ 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① 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

② 谈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得热?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的变化?怎样比较吸热的快慢才是科学的?

(注: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醒。)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③ 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的,行吗?为什么? ④ 学生讨论制定方案:怎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

3、学生分组到室外实验,师巡视,检查学生记录情况。

4、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6、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性能不一样,那同一物体,不同颜色,它们吸热散热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3、请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要哪些材料?怎样操作?怎样保证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可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鼓励学生尽可能想出不一样的方案。

4、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5、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

6、汇报交流: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7、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二、了解生活中觉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1.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教师也可作适当补充。联系实际生活,找出生活中应用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的例子。体会利用科学知识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三、拓展作业 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效果最好。〖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吸热

散热 沙

快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 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 ● 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 ● 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 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2、知识与技能

● 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 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 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难点: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

1、造云

(1)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

(2)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

(3)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5)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

(1)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2)学生回答。

(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4)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5)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

二、设计实验,制造露、霜

1、造露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2)分组实验,汇报结果。

2、造霜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易拉罐外出现了什么?这时的温度是多少?

通过结冰实验,学生可以认识水的冰点,同时认识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包括液态的水变成固体和气态的水变成固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认识到水的两种变化。

三、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你能做一个蒸发的实验吗?(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的作用。)

4、设计实验方案。

5、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加快?

6、了解自然界的蒸发现象:列举你知道的蒸发现象。

7、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云、雾、露、雨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

四、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

2.根据课文图示,将水循环的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来表演。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 学生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2、科学知识

●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学会尊重事实。

● 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食品保鲜袋、尺子、队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瓶子、细盐、纸杯、水、蜡线等。

2.演示材料:带有音乐的小布熊、音钹一副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

1.谈话:同学们请看它是谁?(出示带有音乐的小布熊)今天我们要和小布熊一起进行科学探究,你们高兴吗?那你们大声向小布熊问声好吧!(学生大声向小布熊问好,由于振动小布熊音乐响起。)

2.提问:当你听到小布熊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呢? 3.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情况板书。

4.选择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揭题,板书课题)5.谈话: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6.教师播放有多种声音的光盘。

7.汇报:是什么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8.教师补充说明: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二、探究新知

(一)制造声音

1.谈话: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

2.学生自行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73页上。3.汇报实验情况:你怎样使食品保鲜袋发声的?

4.小结: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

5.教师注意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比赛: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看谁制造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的多,并认真观察发音物体有什么特点?

7.小结:能发生的物体其实很多,发声的方法也很多。

(二)作出假设

1.小组猜测:为什么这些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塑料袋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2.学生作出自己的假设,并填在活动记录表上。3.学生汇报假设。

(三)实验验证

1.提问:你们能利用身边材料发出声音吗?

2.教师提要求:制造声音不要太用力,以免影响其他班上课。3.学生自选材料,制造声音。(分组实验,轮流操作,认真感受)4.实验前分发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5.学生汇报制造声音的过程。

6.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你们在制造声音时,有什么发现? 7.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

(四)得出结论

1.讨论:大家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2.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3.师生小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4.研究怎样让物体停止发声。

(1)提问:你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教师敲一下音拨,谈话:现在音拨发出了声音,怎样使它停止发出声音?(3)学生讨论实验方案。(4)学生上台表演。

(5)提问:同学们的表演说明了什么?

(6)小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放松一下,闭上双眼,认真地听!(播放唱歌声、说话声、咳嗽声录音)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汇报:你听到了什么? 3.讨论:人体是怎样发声的? 4.多媒体课件演示:人的发声器官。5.学生手摸喉结,体会人体发音。

6.说一说:应该怎样保护声带?对待发音有障碍的人应该怎样做。

四、本课总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讨论:我们是怎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的? 3.教师小结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到结论

五、课后延伸

谈话:你们在课外还想研究有关声音的更多、更有趣的问题吗?课后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其他问题,好吗?同学们可以自己一个人研究,也可以组成研究小组一起研究。

〖板书设计〗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2、科学知识

●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

(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 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4.讨论交流:

① 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 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5.汇报交流结果:

☆ 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 ☆ 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 ☆ 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 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

(二)活动二:游戏——打土电话

1.请同学们放松一下,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 2.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

3.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

4.交流情况: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

(三)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2.实验的途径提示:

● 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4.分组实验,把研究报告写在活动记录上。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5.汇报实验结果。

6.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

三、拓展活动 1.实际应用

(1)提问:声音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 样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6)出示图片。(水下声纳捕鱼)

(7)学生观看、讲述,这是利用声音寻找鱼群的办法来捕鱼的。

(8)谈话:不错,这是“水下声纳”,我们虽然听不见深海里的声音,但是,想一想,水可以传播声音,海里也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寂静无声,反而热闹得很呢!

(9)学生发表意见:对,海里一定有各种鱼的叫声„„ 2.课后延伸

(1)出示33页图片。(伏地听声)(2)提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回答:因为土地可以传播声音,他能听到远处的声音。(4)提问:空气也可以传播声音,站着也可以听到啊。

(5)学生思考后回答:声音在地里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

(6)谈话:说得好,这是个不错的“假设”。可是,这个假设通过验证了吗?(7)学生讨论:还没有,不过,我们也可以想个办法验证它。(8)谈话:很好,哪个小组能够完成这个假设的验证任务?(9)教师演示课件,成语故事——伏罂而听。

四、布置作业

1.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2.自制一个土电话。

〖板书设计〗

2.声音的传播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声音是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的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能够根据耳朵的构造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 能够根据耳廓的构造提出有关耳廓功能的假设。● 能够使用助听器进行耳廓功能的模拟研究。

2、科学知识

● 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 认识到噪音的危害,学会积极地应对噪音的办法。〖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耳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难点:正确区分噪音和非噪音。〖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纸屏、塑料泡沫小球、小鼓、鼓槌;耳朵的模型。2.分组实验:学生自备一大张纸和透明胶带、剪刀。〖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教师播放录音,并让学生听了说说分别是什么声音。3.学生汇报,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

4.提问:你们是用什么器官来听这些声音的呢?(学生回答)

5.谈话:那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去的吗?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展现声波被阻碍时发生的现象

1.演示实验:用鼓和吊有小球的纸屏做实验。

2.学生观察: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3.汇报观察结果。

4.小结: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

(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1.耳朵的构造

(1)谈话: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耳朵的外部,耳朵的内部是怎样的呢?

(2)(出示耳朵的模型)介绍人耳的内部构造: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等组成。

2.怎样听到声音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耳朵的各个部分都有些什么作用呢?声音在耳朵里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同学们根据前两节所学的知识来猜测一下。

(2)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把假定的声音传播路径画出来)

(3)小组汇报:声音的传递路径是“声源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 听小骨 → 耳蜗 → 大脑”。(板书)

(4)讲述: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鼓膜的振动与敲击鼓面振动不同,鼓膜振动是空气振动引起的,属于声波引发的振动;而鼓面振动是由被敲击产生,是产生声波的振动。

(5)教师提醒学生:儿童谨慎用药,有些药物会损伤听神经,造成耳聋。(6)小组讨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7)汇报交流结果。

(8)师生共同总结: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入大脑。

(9)播放光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1.学生制作喇叭状的“助听器”,教师巡视。

方法: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再用胶带把末端贴好以固定形状,将小的一端靠近耳朵。2.学生猜测: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讲述: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讲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4.思考: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么样呢?

5.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6.教师演示课件——人工耳的制作。

7.学生分组制作“人工耳”,并对着“人工耳”说话。

8.展示各组制作的“人工耳”,并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当对着“人工耳”的耳廓说话时,发现吸管在振动,乒乓球也在振动,水面出现道道波纹。

9.谈话:刚才你们假设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递路径,又动手制作了“人工耳”并进行验证。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秘密终于被同学们揭开了,耳朵真是一个奇妙的声音接受器。

(四)引导学生认识噪音,了解减少噪音的方法

1.利用教材上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声音听起来舒服吗?

2.思考: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治噪音污染?

3.提醒:长时间地用耳塞听音乐也会损伤听力。4.讨论:(从三个角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噪音研究)● 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 为减少噪音污染,政府和社会可以做些什么? ●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三、拓展活动 1.游戏:猜口型。

游戏规则:每组选一个同学塞住耳朵,到前面去,老师轻轻地说一个词,要求选出来的同学看口型说说老师说的是什么。

2.学生和教师一起游戏。3.塞住耳朵的同学说说感受。

4.提问:如果我们的耳朵有一天突然听不到声音了,想像一下会怎样? 5.学生交流。

6.提问: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身边那些听不到声音或者听力不好的人呢?

7.学生交流。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8.教师小结。〖板书设计〗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源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 听小骨 → 耳蜗 → 大脑

4.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人的嗓音具有差异。

● 细致观察物体的不同的振动,就同一个物体而言,试着提出声音强弱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 细致观察一根弦的振动和音调的变化,能发现弦的变化、振动的变化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2、科学知识

● 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知道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并能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耐心、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2、难点:区分音调和音量。〖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音叉等能发出声音的物体;无盖空盒子、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一些粗细相同但是长短不同的吸管、剪刀、橡皮泥。

2.教师准备:光盘——不同的声音。〖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声音的游戏

1.找一名同学出来,蒙上他的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位同学说一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句心里话。

2.让蒙着眼睛的同学,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3.在活动中教师随机请10个左右的同学,邀请时仅仅拍拍肩膀,不点名。4.活动在教室里进行即可。

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你还发现有哪些物体和其他物体相比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二:认识声音的强弱

1.讲述:用同一个乐器或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引导学生不能改变声音的音高,只能改变音量大小,这意味着不能改变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只改变用力大小。

3.研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细致观察)4.学生交流。

5.提出假设:声音强弱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6.小结: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也叫响度,它取决于声源的振动和距离。

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声源振幅越大时,我们感觉到的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时,也会感觉到声音强。反之,则声音弱。

活动三:使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让学生听辨一下几个不同音调的声音,分辨出音调的高低。2.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在教师的带领下分组实验,轮流感受。3.教师强调: ● 在实验中保持安静。● 凑近橡皮筋认真倾听。● 学会不发声地做实验。

4.将实验中声音的变化直接记录在活动记录表76页的空白处。

5.观察:为什么弹拨拉紧的橡皮筋、变短的橡皮筋和变细的橡皮筋都会使音调变高? 6.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7.思考: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音?什么情况下会发出低音?

8.归纳出:变紧、变短、变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活动四:拓展活动

1.将吸管一端剪成斜口,修得长短不一,用橡皮泥封住底部,吹奏时斜口朝上放置,放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在嘴边轻轻吹气。

2.研究:长管子发出的音调比较高,还是短管子发出的音调比较高? 3.提醒:要轻轻吹气!

4.小结:管子的长短与音调高低之间有关系。5.教师播放有不同声音的光盘。

〖板书设计〗

4.不同的声音 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

1、我们吃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按指定标准给食物分类。〖教学准备〗

食物卡片分组——食物卡片,统计表,食品包装袋。〖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平时都吃些什么食物啊?(适当板书)

2、讨论:人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以小组为单位)

二、自主学习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给食物分类

(1)讲述:我们每天吃食物有很多很多,老师这有些食物卡片,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你想按照什么方法来给这些食物分类?

(2)在P77上写下你的分类方式(3)统计全班每一个人最爱吃的食物

提问:这么多食物中有没有你喜欢吃的食物?可以放到哪类食物中呢? 把你爱吃的三种食物名称填入表格一(见附录)小组长把组员的信息收集起来,看看组员最爱吃的三种食物是哪些

小组长汇报“组员最爱吃的三种食物”名称,添入全班每一个人最爱的三种食物“表格

2、了解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1)一看这个统计图表我就知道◎◎是大家最喜欢吃的食物了,有多少人喜欢的?(2)谈话:我也喜欢吃,那我们回家后天天让妈妈烧这个给我们吃,喜欢吃嘛,每天只吃这个,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我喜欢吃啊,天天就吃这个不行吗?会有什么问题?

(3)讲述:中午我在学校值班,就发现有些同学不吃肉、只吃蔬菜,有的是只吃肉、不吃蔬菜,长时间这样有什么结果呢?缺少维生素,为什么会营养不良?

(4)人体到底需要什么营养呢?一起来看书上P43,看看书上告诉我们什么。(5)提问:人的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成分?这些营养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老师出示对应填空,帮助学生记忆)

(6)学会看食物营养标签

谈话:你们吃食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包装袋上有食物的营养标签,有什么作用?你们会看吗?

(集体看饼干、燕麦片的标签)分组看自己带来的包装袋,并全班汇报

3、按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1)谈话:这次你们能按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吗?(很多食物含多种营养,告诉学生分类时按主要成分)

(2)说一说大家分类的结果

(3)讨论:刚才统计了大家爱吃的食物,分析一下营养成分,有什么想法?(4)强调挑食的害处

(5)小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32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不偏食很重要。

三、课外拓展

1、提要求:努力做一个不挑食、偏食的孩子

2、制作宣传标语,号召全校学生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午餐粮食 〖板书设计〗

1、我们吃什么

食物 营养成分 粮食类 碳水化合物 鱼、肉、蛋、奶、豆类 蛋白质 油脂类 脂肪蔬菜

水 果 维生素、矿物质不偏食,不挑食

2、怎样搭配食物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做出自己一天的“食物金字塔”;

● 设计一天的食谱,并用食物卡片模拟配午餐。

2、知识与技能

● 知道如何科学搭配食物,通过搭配食物,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增进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纸餐盘、白卡纸、彩色笔。

2、教师准备: 自制课件——分别以咸食、甜食、肉类、油炸类食物为主的四份食物;膳食结构金字塔方案;各个年龄段人的健康饮食知识介绍等资料;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片断。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认识: 吸收营养要全面合理,不偏食很重要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激趣导入(放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给纪先生背的“吃饭论”的一段)。(1)引导学生谈谈对“男人要吃饭、女人要吃饭、老人要吃饭、小孩要吃饭、夏天要吃饭、冬天要吃饭、早上要吃饭、晚上要吃饭„„”一段话的认识。

(2)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算吃得好呢?你是怎样认为的?看看学生对“吃得好”的理解是否存在误区。

2.用多媒体出示教材中呈现的四份搭配好的食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份食物,最不喜欢哪一份,同时说明理由。

3.集体讨论: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搭配食物?(问老师、问家长、同学讨论、问厨师、问饭店里的服务员、上网浏览、到图书馆查资料、自己尝试一下„„)

4.确认:为什么不自己尝试一下?

二、指导学生开展趣味性的配餐实践活动 1.自己设计一份晚餐食谱。

(1)小朋友每人设计一份晚餐菜单,记录在《科学活动手册》上。(2)在小组里面交流、评价,并进行修改。

(3)每小组评选出一份最佳菜单,在全班交流。(以“合理、好吃、省钱”为标准进行全班评价)

2.利用食物卡片来配餐。

每小组把评选出的一份菜单用食物卡片进行配餐。如果要用到卡片上没有的菜,自己用水彩笔简单地画出来。

3.用实物进行模拟配餐。

三、指导学生认识食物合理搭配的原则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搭配才算合理呢?你的搭配合理吗?(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膳食结构金字塔基本方案”)

(1)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① “金字塔”分为几层? ② 每层有哪些食物? ③ 各是哪类食物? ④ 一共有几大类食物?

⑤ “金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⑥ 我们在搭配食物时应注意什么?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小组交流讨论结果。(需要把几大类食物搭配着吃,而且下层的食物要吃得多,上层的食物相对要吃得少等等)

(3)学生对照比较自己的设计,看是否符合上述原则,作简要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小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各种营养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合适,各食物之间的搭配要合理而且科学,并举例说明。(如柿子和螃蟹不能同时食用;菠菜和豆腐也不能同时食用等)

四、指导学生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1.阅读“饮食小常识”。2.修改自己小组的配餐。

3.课外延伸——继续关注家人和周围人的合理饮食,身体健康。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份可行的一周餐单,指导家庭饮食。

3、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1、品尝和“跟踪”小馒头,能对小馒头在体内的“旅行”和变化作出假设。

2、认识消化器官,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3、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4、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馒头、消化器官分解图、人体消化器官模型、小组探究记录卡。

2、学生准备:小馒头、搜集有关食物消化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300多年前,意大利有位桑克陶瑞斯教授曾做了一个很奇特,而又十分“舒服”的实验:把一只椅子挂在一杆巨大的称上,自己整天坐在椅子上,不时的记录下自己的体重。他发现,坐的时间越久,他的身体越轻。当他吃了一顿饭,体重又增加了。但是,再坐一会儿,体重又渐渐少了。(教师边讲边板画)吃下去的东西哪去了?

师:我们推测食物是被消化了,这与科学家们的研究结论是一样的。(板书:食物的消化)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二)初步认识消化器官

1、说说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2、出示人体消化器官模型,教师讲解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位置。

3、说说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在身体上指指它们的位置。(教师适时板书消化器官分解图)

(三)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1、学生活动:

细细咀嚼一口小馒头,体会小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师用“看看谁嚼的时间长”等语言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小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过程。

2、学生交流嚼馒头的体会。

3、学生活动:

推测馒头在体内是怎样“旅行”的?它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小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4、交流对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及变化的推测。

5、学生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验证自己的推测。

6、教师小结。

(四)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教育:

1、交流日常的饮食习惯。

2、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保护消化器官,并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引导其就书中及搜集到的饮食健康谚语或知识进行讨论)

(五)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包括问题)。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调查加工食品中添加剂的种类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科学知识: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利弊,知道安全饮食的常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安全饮食的意识,关心食物安全问题。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好处,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重点〗

认识加工食品中的色素,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加工食品。〖教学准备〗 教师—— 分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老师手上拿了包什么?(薯片)喜欢吃吗?喜欢吃什么样的零食?(展示课件各种食物的照片)

3、谈话:各种各样的食物是我们身体所必不可少,零食只是我们吃的众多食品中的一种。可是,你们在吃食物的时候,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吗?(板书课题)

3、讲述:有兴趣研究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色素的作用及危害

(1)提问:对了,老师刚才在放图片时你们为什么发出惊叹声?从哪知道好吃?(2)谈话:很多食物因为有诱人的色彩而吸引我们,你知道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什么?(3)教师介绍:使用色素包括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

(4)P50图片,观察这个小女孩喝了含色素的胡萝卜汁和汽水后,舌头有什么不同。(5)教会学生如何区别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

(6)讲述:制备或烹调食物时所添加的对健康无害的色素,主要是用来增加食物的美观,促进食欲。但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2、调查加工食品里添加了什么

(1)谈话:在我们吃的食品中除了添加色素外,你知道还添加了什么吗?(2)(投影P51图片)看看饮料标签上写了些什么。(3)对带来的食品包装袋和饮料瓶标签进行调查、记录。(4)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5)提问:通过调查食品配料,你们有什么发现?

(6)讨论:每种食品中都会添加各种添加剂,使食物好吃、好看。可是你们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吗,食物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7)讨论门口小摊贩的食品为什么不能吃,教育学生不吃“三无”食品。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讨论新鲜食品安全吗

(1)谈话:家长总是教育我们少吃零食,吃好每天的一日三餐。可是我们吃的鱼肉、蔬菜等新鲜食物安全吗?

(2)学生讨论

(3)谈新闻:有毒的金华火腿;加雕白粉的粉条等(4)汇报讨论结果。

4、讨论怎样吃才安全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有什么问题吗?(2)讨论:应该怎样吃才安全?(3)汇报讨论结果

三、巩固总结

1、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研究的?

2、扩充知识面:常见食物变质现象。

四、布置作业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有关食品方面的问题,展开课后调查,并出一份小报。〖板书设计〗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天然色素 食用色素 人造色素(少吃)注意安全饮食

【第五单元 排序与分类】

1.排 序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学会将已有的数据按照某种标准进行排序;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在坚硬的物质中传播速度较快; ●了解生活中常见塑料薄膜的基本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排序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排序。

2、难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教学准备〗

主要是要事先准备好一些记录表,三位奥运冠军的图片,还有三种不同的塑料薄膜,即保鲜膜、食品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排序”

1.出示三位奥运冠军的图片:你们认识照片中的这些运动员吗?

2.谈话:在奥运比赛中,有很多名运动员同时参加某一个项目的比赛,有时要经过多轮的角逐才能确定谁是最后的冠军。介绍某一位奥运冠军夺冠的比赛过程资料。

3.讲解:裁判员就是根据这些比赛成绩的高低来对运动员名次进行排序的。谁的成绩最好,那他就是最后的冠军。刘翔跑得最快,他就是110米栏的奥运冠军。陈艳青举起的杠铃最重,他就是举重冠军,杜丽射得最准,她就是射击冠军。

4.提问:假如让这三位奥运冠军同时参加某项比赛,你觉得谁能获得第一名呢?

二、体会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谈话: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当中,哪些地方曾经用到过排序? 2.交流:你觉得通过这样的排序之后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排序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4.出示声音传播速度的数据,提问:从这些数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5.讲述:请你将这些数据用排序的方法进行整理,将排序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学生排序、填写)

6.提问: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7.讲解:排序对于科学学习来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我们要学会这个本领。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三、了解比较复杂的排序

1.谈话: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塑料薄膜,它们分别是:食品保鲜膜、普通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

2.提问:你觉得可以按照哪一项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呢?

3.讲解:为了公平起见,有必要将这三种塑料薄膜剪成同样大小的形状再进行性能测试和排序。

4.活动:学生测试塑料薄膜性能并进行排序。

5.交流、小结:物体不一定只有一种排序结果,有时可以同时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给物体排序。

四、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1.教师总结。2.完成习作题目。

2.分 类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信息或者事物。

2、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知道分类是整理各种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 ●了解几种常见的分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分类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准备〗 文具、字典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尝试分类,了解方法

1.布置任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各个小组桌子上的托盘里有一堆文具用品,现在请你们当一次文具柜营业员,大家一起努力把托盘内的文具分成六类,每类3样。一边分,一边思考: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活动:尝试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5.把分类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利用视频设备出示商店里的楼层标识图片或者实物,讨论:商店里为什么要有这些标识?

7.小结:和排序一样,分类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通过分类,可以使信息组织或物品组合更加整齐、有序,也方便了人们的认识与使用。

二、联系事例,了解意义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或者一些信息、资料等。

2.讲述:人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呢?分析教材上提供的具体事例中分类的意义。(1)通过给食物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能够帮助我们讲究食物营养的搭配。

(2)字典通过按照第一个字母、笔画或者其他规律给汉字、词语等内容的分类,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字、词等归结到一类,方便人们查找,能够迅捷地查阅字典等。

3.设疑:你还能联系我们前面科学课上的学习活动或者生活经历举出一些事例吗? 4.学生交流,共同丰富认识。

5.小结、过渡: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广泛地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三、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科学家们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呈现动物群体形象图片,提问: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资料:科学家是如何给生物分类的? 4.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1)科学家们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2)原来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寻求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3)“双名法”是最常用的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5.思考、讨论:通过分类活动,你了解了东北虎具有哪些明显而重要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征?

6.小结: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对事物分门别类以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四、课外延伸活动

按照对东北虎分类的方法给教室里的同学分类,寻找出你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特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通过分类活动,你寻找到了自己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哪些特征? 2.学生交流汇报。

二、了解分类的方法(第一种:找相同点分类)

1.谈话: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今天我们具体了解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最直接——找相同点分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2.激趣:科学家说人的指纹不外乎三种,你信吗?认识弓形、箕形、斗形指纹。3.实践活动:按指印,观察指纹。

方法:把大拇指擦洗干净,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印泥板上,再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记录纸上,观察指纹的特征。

4.小组内分类,再全班交流。5.小结:全班同学的指纹分类情况。

6.游戏活动: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具体步骤见教材第60页)7.学生交流汇报。

(1)辨别哪些是它们的家族成员;(2)概括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三穗县城关一小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在活动记录上画一个这样的海洋生物。(第二种:多极两分法)1.了解什么叫做“多极两分法”。

2.看图,明确“多极两分法”的具体分类方法。

说明:采用“多极两分法”时,一些物体因为具有某些相似性而被分到一起,即同属图表上方的一个大组群,但他们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同特点而在图表下方的小组群中被分到不同的组。这种分法使物体总是从具有大致相同特点的大组群逐渐过渡到具有细微相似性的越来越小的组群。

3.师生互动: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第61页的图,找出分类依据。(1)开始,可以把能下蛋的生物归为一类,不下蛋的生物分为一类;(2)把下蛋的生物再分为但羽毛的和不带羽毛的;(3)把不下蛋的生物分为四条腿的和两条腿的;(4)把没有羽毛的生物分为长腿的和不长腿的;(5)把四条腿的生物分为食鱼的和不食鱼的。4.填写分类依据。5.寻找某一生物的特征。

找出任何一样生物,然后沿着图表向上看,就会发现这一生物的特征。例如猫:它食鱼、有四条腿、不下蛋。

6.小结: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分类方法,但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有机体、物体和物质,寻找新的科学发现。使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事物。

三、实践任务

1.布置任务:帮助老师整理仪器室里的实验器材。

思考:如何分类更科学、合理?如何让这些器材使用更方便? 2.交流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3.小结:分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这些仪器分放在不同的橱柜内。4.学生实践活动。

四、拓展延伸

篇8: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1. 封面“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苏”字是繁体字。

尽管“江苏教育出版社”七个字是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中可以保留繁体字或者不规范的汉字, 但用于教材就不太好了。况且书法作品中“社”字是错别字, “社”字的右边是“土”而不是“士”。

2.《致同学》第二段有这样的文字:

课本固然是你语文学习的一块园地, 而如果你仅仅守住一册或一套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在课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报刊视屏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 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种种话题, 无不是语文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这段话有几处不妥。 (1) “而”应改为“但”; (2) “如果”冗余, 应去掉; (3) “资源”前有必要加上“重要”一词。 (4) “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如改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则更为顺畅, 其实, 愚以为最后一句删去更好。

3. 王愿坚的小说《草》表现了周总理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情操。

其中有周总理尝草的情节, 非常感人。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 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他刚想劝首长休息, 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 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

杨光摇了摇头。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 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 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阅读这段文字, 我们明白:周总理是在了解有毒野菜生长的地方及有毒生野菜的味道, 以便通报部队, 避免更多的红军战士误食中毒。“味道呢?还记得吗?”这句话是总理向杨光询问有毒生野菜的味道。杨光显然听明白了, 所以他“摇了摇头”, “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问题就出在“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这句话上。明明是“煮熟了吃的”, 又怎会“没有尝过”?岂不自相矛盾?所以, 应在“没有尝过”后面加上“生野菜的味道”。

4. 课本第85页节录了吴伯箫的《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文中的“段落”与“联络”用得令人费解。

原文如下:

读中国古代史, 知道战国时候, 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 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 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 又因地形, 制险塞, 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联络的修筑, 延袤万余里。

“段落”的含义为: (文章、事情) 根据内容划分成的部分。从这个意思来看, “段落”用在文中似乎不太妥当, 可改为“陆续”。另外, “段落”的语法功能为名词, 不可修饰动词“筑”。

“联络”的含义是:彼此交接;接上关系。用在文中语境不太贴切, 可改为“联结”或“联接”。

另外, “我还没有到过长城!但是, 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这句话中的“终于”用得不太妥帖, 可改为“终究”或“终归”。

5. 第139页, 课文《美丽的西

双版纳》课后“探究·练习”部分第二大题有这样一句话:“课文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主要描写了树、竹、谷、水、庙等景物, 并列出五个标题。”这个概括不准确, 应该是“主要描写了树、楼、谷、水、庙等景物”, 这从第二个小标题“竹楼映蓝天”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

6. 第141页倒数第六行:

“入夜, 灯光映着碧水, 明月照亮大海, 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真是人间奇景。”“泛舟”:坐船游玩。“海滨”:海边;沿海地带。严格说来, 在“海滨”是无法“泛舟”的。可将“泛舟”改为“漫步”。

7.

第161页12行, “托卡列夫非常生气地从听筒里对他喊”这句话有语病, 可改为“托卡列夫非常生气地对着听筒喊”。

8. 第26课《从小就要爱科学》里, 苏步青先生这样写道: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研究这一段, 可以得出一个信息, 即“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但邓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吗?

请看下面一段资料:

1978年3月18日,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 邓小平所做的开幕词指出,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85年3月7日, 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 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88年9月, 他说:“马克思说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 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 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 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 得出的科学结论。

(人民网)

可见, 课文中“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应改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课文中把一位伟人的著名论断搞错, 实在不该。

9. 第217页倒数第9行:

“我见过其他宇航员在睡觉时到处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有歧义, 易给人以“宇航员睡觉时是在飞船外面”“绕着飞船漂浮”的误解, 属表达不当,

上一篇:施工现场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下一篇:语文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