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美术第十二课 来画虫

2024-07-04

苏教版二年级美术第十二课 来画虫(精选7篇)

篇1:苏教版二年级美术第十二课 来画虫

第12课

来画虫

——苏教版第四册美术

一、教材分析:

虫类是一个大家族,有1000多万种。每一种虫子都有它的特性。本课教学选择学生熟悉的昆虫,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创作以虫为素材的故事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得热爱之情。

1、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感受昆虫的可爱形象。通过故事画的形式,激发想象力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得热爱之情。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构造、特点,自编故事,尝试创作。教学难点:造型表现,故事设计。

3、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结构分解图、动画片片段等),风景图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二、教学设计

1、动画引入: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形态各异的蝴蝶在欢快的音乐中翩翩“飞入”(介绍:美丽的蝴蝶象花儿一样,所以被人们称为“飞行花朵”。)

交流:蝴蝶美在何处?——

鲜艳的色彩、奇特的图案,它的美丽其实就是点线面组成。蝴蝶的翅膀是对称的,外形多样。用手指勾画蝴蝶翅膀轮廓,(弧形流畅的线条构成三角形、自由多变的曲线形成圆形)体会形状的变化和线条的节奏感。

(设计意图:以美的花、美的蝴蝶、美的音乐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意境,直接感受昆虫的美。)

2、讨论:蝴蝶由哪些部分组成?

动画:把蝴蝶各个部分用闪烁的线条分别显示。虽然形状、颜色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两对翅膀,靠近头部的一对要大些。小小的头上长着一对圆眼睛,头顶还有一对细长的触须,触须顶端各顶着一个小球。蝴蝶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胸比头大,腹部最长,翅膀长在胸背部,而不是从头长到尾,胸下还长着六条细腿。我们可以用一段话来概括:昆虫特征——

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六只足,一对触须头上生。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蝴蝶,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教会学生观察、描述的方法。)

3、新授:

根据这个特征,你想起谁?让我们伸出双臂,想象我们就是美丽的蝴蝶,飞呀、飞呀,你会遇到谁?说说自己想到的虫。

(设计意图:以“飞”放松学生,使其在愉悦中触发生活感受。)大家对虫虫的模样都很熟悉。请你猜一猜,它是谁呢? 课件展示谜语:

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

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你领教过螳螂先生的大锯刀么,什么滋味?

威猛的螳螂先生的脑袋可不大,肚子可不小。它由哪些形状组成?谁观察的最仔细,概括的最准确,就请你指挥我来画。(螳螂的脑袋象一个倒三角,圆圆的大眼睛长在两角,短小的触须精神的立在头上;胸部细长有劲,它很能吃,吃的腹部大大的,不好意思的用象树叶一样的大翅膀遮盖住一多半的腹部。六条腿分别长在哪里?有几节?当它侧对我们时,一部分腿被遮挡住,不需要画出。)

最后给它穿上绿衣服。示范头部。(用深浅不同的绿色分出结构)还见过什么颜色?颜色的作用?

有一句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以,虫虫们身上的颜色主要用来保护自己。

让我们再一次看看螳螂先生独特的模样,利用课件闪动螳螂的轮廓线。小结:只要根据虫虫的身体结构特点,把它的每个部分用线条概括成几何形,就能很快画出它的模样。你学会了吗?考考你。

(设计意图:示范进一步说明观察、表现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

4、课件:昆虫世界(部分图片)

互相说一说,比划一下每一只虫的形体结构。指定学生,说一说昆虫各部分形状特征。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和表现力。)

5、启发想象

虫虫们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 视频下载——虫虫小故事

多么可爱的大青虫。这是《虫虫总动员》中,昆虫马戏团的成员们帮助小蚂蚁战胜敌人后离开时的情景,虫虫世界有战争、有团结友爱,有团长、有飞行员、小虫们还会做什么?你想为你的小虫们设计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象力,尝试用拟人方法表现昆虫世界。)

6、作业

昆虫们要开一个晚会,邀请谁呢?

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剪贴到“花园”里。作业展示,自我展示,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以晚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展示中增强自豪感。)结束:

虫虫家族有10000多种,今天,我们只是认识了几种。昆虫有益虫,也有害虫。画法也有多种。课后,可以利用网络、书本,认识更多的虫,了解更多的虫知识。希望大家不仅成为小画家,还能成为昆虫小博士。

整体设计构思: 儿童美感的产生源于儿童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真挚的美好情感。本课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在美的意境引导学生真切的感受、观察昆虫。再通过示范,教会学生大胆的表现方法,并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夸张、变形等处理,从而创作出新颖生动的绘画作品。在教学中,尝试解放学生的双手,通过比划,感悟事物的形体是有各种简单的几何形组成,有效解决了学生画的小、不敢画等教学难题。

第12课

来画虫

——苏教版第四册美术

一、教材分析:

虫类是一个大家族,有1000多万种。每一种虫子都有它的特性。本课教学选择学生熟悉的昆虫,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创作以虫为素材的故事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得热爱之情。

1、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感受昆虫的可爱形象。通过故事画的形式,激发想象力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得热爱之情。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构造、特点,自编故事,尝试创作。教学难点:造型表现,故事设计。

3、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结构分解图、动画片片段等),风景图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二、教学设计

春天来了,百花竞相开放,瞧!美丽的蝴蝶也飞来了。

(一)、动画引入: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形态各异的蝴蝶在欢快的音乐中翩翩“飞入”(介绍:美丽的蝴蝶象花儿一样,所以被人们称为“飞行花朵”。)

(二)、交流:蝴蝶美在何处?——

1、鲜艳的色彩、奇特的图案,它的美丽其实就是蝴蝶身体上的点线面组成。

2、蝴蝶的翅膀是对称的,外形多样。

3、用手指勾画蝴蝶翅膀轮廓,瞧!这只蝴蝶(弧形流畅的线条构成三角形、自由多变的曲线形成圆形)体会形状的变化和线条的节奏感。

(设计意图:以美的花、美的蝴蝶、美的音乐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意境,直接感受昆虫的美。)

4、讨论:那这只蝴蝶的身体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让学生先对照蝴蝶图片找一找

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看看,这只蝴蝶究竟有几部分组成?

动画:把蝴蝶各个部分用闪烁的线条分别显示。(边看闪烁的图边与学生一起说说闪烁的部分名称)

总结概括:

自然界的蝴蝶有很多种,虽然它们的形状、颜色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两对翅膀,靠近头部的一对要大些。小小的头上长着一对圆眼睛,头顶还有一对细长的触须,触须顶端各顶着一个小球。蝴蝶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胸比头大,腹部最长,翅膀长在胸背部,而不是从头长到尾,胸下还长着六条细腿。我们可以用一段话来概括:昆虫特征——

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六只足,一对触须头上生。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蝴蝶,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教会学生观察、描述的方法。)

(三)、新授:

1、游戏:飞翔

根据这个特征,你想起谁?让我们伸出双臂,想象我们就是美丽的蝴蝶,飞呀、飞呀,你会遇到谁?说说自己想到的虫。

(设计意图:以“飞”放松学生,使其在愉悦中触发生活感受。)

2、猜谜语 大家对虫虫的模样都很熟悉。请你猜一猜,它是谁呢?

2、.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萤火虫

3、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七星瓢虫

4、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蜜糖好过冬。蜜蜂

5、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後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蜻蜓

1、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螳螂

课件展示谜语:

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

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你领教过螳螂先生的大锯刀么,什么滋味?

威猛的螳螂先生的脑袋可不大,肚子可不小。它由哪些形状组成?谁观察的最仔细,概括的最准确,就请你指挥我来画。(螳螂的脑袋象一个倒三角,圆圆的大眼睛长在两角,短小的触须精神的立在头上;胸部细长有劲,它很能吃,吃的腹部大大的,不好意思的用象树叶一样的大翅膀遮盖住一多半的腹部。六条腿分别长在哪里?有几节?当它侧对我们时,一部分腿被遮挡住,不需要画出。)

最后给它穿上绿衣服。示范头部。(用深浅不同的绿色分出结构)还见过什么颜色?颜色的作用?

有一句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以,虫虫们身上的颜色主要用来保护自己。

让我们再一次看看螳螂先生独特的模样,利用课件闪动螳螂的轮廓线。小结:只要根据虫虫的身体结构特点,把它的每个部分用线条概括成几何形,就能很快画出它的模样。

你学会了吗?考考你。

(设计意图:示范进一步说明观察、表现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

(四)、课件欣赏:昆虫世界(部分图片)

互相说一说,比划一下每一只虫的形体结构。指定学生,说一说昆虫各部分形状特征。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和表现力。)

(五)、启发想象

虫虫们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欣赏《虫虫总动员》的电影片段

多么可爱的大青虫。这是《虫虫总动员》中,昆虫马戏团的成员们帮助小蚂蚁战胜敌人后离开时的情景,虫虫世界有战争、有团结友爱,有团长、有飞行员、小虫们还会做什么?你想为你的小虫们设计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象力,尝试用拟人方法表现昆虫世界。)

(六)、表现活动

花宝宝们过生日,它们想要在植物园里开一个生日舞会,你们想让哪种昆虫去呢?

学生说:

教师:下面就请你们用手中的工具,把想要参加舞会的昆虫表现出来吧,比一比,看看是谁的昆虫最先到达舞会地点!

强调: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剪贴到“花园”里。

(七)作业展示,自我展示,交流评价。

花园里来了这么多的昆虫,我看看最早到达舞会的是这一只,最大的 最小的 最漂亮的 最有想象力的

(设计意图:以晚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展示中增强自豪感。)

(八)、拓展延伸

虫虫家族有一千多万种,今天,我们只是认识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有益虫,也有害虫。感兴趣的同学,课后你们可以利用网络、书本,认识更多的虫,了解更多的虫知识。希望大家不仅成为小画家,还能成为昆虫小博士。

整体设计构思:

儿童美感的产生源于儿童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真挚的美好情感。本课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在美的意境引导学生真切的感受、观察昆虫。再通过示范,教会学生大胆的表现方法,并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夸张、变形等处理,从而创作出新颖生动的绘画作品。在教学中,尝试解放学生的双手,通过比划,感悟事物的形体是有各种简单的几何形组成,有效解决了学生画的小、不敢画等教学难题。

课题:来画虫

作者:徐玲

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县实验小学

电话:***

篇2:苏教版二年级美术第十二课 来画虫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本文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标题“甜甜的泥土”有着深刻的含蕴,耐人寻味。文章以一包奶糖为线索,记叙了过去的妈妈给王小亮送糖,而王小亮不敢带回家就把糖埋在土里而融于泥土的故事。文章巧用对比手法,结构严谨,全文按送糖、尝糖、埋糖、挖糖、融糖的情节展开。通过对王小亮过去的妈妈的简单的描写,表现出她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咬文嚼字 1.字音 晕眩(xuàn)愠色(yùn)吮(shǔn)蹭(cèng)抠起(kōu).....涮(shuàn).2.多音字

3.形近字

浆糖浆尝尝试奖奖励

赏欣赏桨船桨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品评:“倚着”“雪雕”表明站在那儿时间很久了。“雪雕”以生动的比喻,表现了她对儿子的至爱亲情。

2.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品评:写出了王小亮在得到母爱后的甜蜜心理。通过孩子的梦境写出了孩子希望离异家庭能破镜重圆的迫切愿望。这也是千万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共同愿望。

3.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品评:“第二天”,进一步交代时间的转移。“小亮起得特别早”,“特别”二字表明王小亮有“特别”的事要做。“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这六件家务事照理应该由妈妈承担,现在却要一个刚8周岁的孩子来承担,可想他平时生活的艰难。“照例”两字,说明他要天天承担这繁重的家务劳动。“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这句话告诉读者,王小亮为什么放学后不回家吃饭,妈妈为什么在校门口见不到他,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原来他中午是啃一块冷馍啊!

二、重点语段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至“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剖析:这是一个诗化的结尾,给人无穷的联想的结尾。原来那“甜甜的泥土”中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亲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甜的泥土”里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对生活的渴望。古代希腊神话中,就把大地比作“母亲”,中华民族

用心

爱心

专心 历来认为“坤为地,为母”,“万物生于地,人生于母亲”,厚德载物,地生万物,没有偏袒。母亲的胸怀应该像大地那样宽广,那样慈爱,那样公正,她会给每一个孩子以温暖和热爱,使他们幸福成长。这就是这篇小小说的主旨和蕴涵所在吧!结构简析

第一部分(1—5段):破题。通过景物描写交代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时令。

第二部分(6—8段):故事的开端。这一部分通过对“她”的行动和语言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和悲痛。

第三部分(9—19段):故事的发展部分。这一部分写王亮得到糖后的欢乐情景。王小亮得到糖后,惊喜极了,为什么如此惊喜?因为“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表现她失去母亲已有很长时间了。

第四部分(20—21段):故事的高潮。这部分是写王小亮在家里受后妈虐待的情况。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这部分写出孩子渴望离异家庭能破镜重圆的迫切希望。这也是千万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共同愿望。

第五部分(22—24段):故事的终结部分,也是矛盾冲突的结果。主旨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这篇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所不有。2.这篇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同时向人们发出了强烈的呼吁,呼吁人们都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去关爱社会上的弱者。

3.这篇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同时表达了人们对歧视虐待弱者的鄙视和鞭挞。对本文的主旨,你有什么看法? 审美鉴赏

爱,在对比中升华

小说以一包奶糖为线索,以送糖、尝糖、埋糖、挖糖和融糖的情节有序展开,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同时小说还妙用对比手法: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在学校放学前后的对比;前后两个妈妈对王小亮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王小亮埋糖、挖糖前后的对比;学校传达室老头对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表达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这一立意非常普通平常,但本文作者却能打破这一旧窠,独具慧眼,把主题放在“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得到人类的关爱,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这样的立意高人一筹,给人以新鲜独特之感。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发展过程展开,开端部分作者巧设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强烈阅读兴趣。但文章的妙处还在于结尾处的巧妙处理:奶糖融入泥土,变成了“甜甜的泥土”的这一新奇的构想。这一新奇的结尾,不仅使读者拍案惊奇,而且富有诗情画意,意蕴无穷,大大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实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妙。

用心

爱心

篇3:浅谈如何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一、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不强

在高校内部, 对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甚至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 这就从根本上忽视了档案的重要性。殊不知, 档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 记载着学校各个时期重大活动的真实记录, 是学校成长壮大、艰苦创业的见证, 是承前启后的家谱、追根溯源的依据, 总之, 是学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管理体制滞后

在落后、陈旧思想的指导和支配下, 高校档案的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分工不明确, 在创新方面明显滞后, 导致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不完善, 在完整性和系统性上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不能适应高校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需要。

3.管理手段的原始化

现在已是信息化的时代, 但手工操作仍在文书的整理、立卷、归档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现为立卷程序和方法仍很传统, 档案库存方法仍很原始。结果, 一方面旧图纸档案堆积如山, 检索极其困难, 保存质量低劣;另一方面新图纸档案仍未采用新管理模式归卷。

4.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高校档案管理采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操作与管理, 因此, 人员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它包括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外语水平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设备综合应用能力等。

二、改革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思考

1.开拓思路, 更新观念

由于高校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工作, 同时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 因而很难产生明显的直接的经济效益, 所以在学校工作大舞台上, 它是一项默默无闻、专为他人“铺路”、当配角的工作。档案工作者既是脑力劳动者, 又是体力劳动者, 面对的是大量、繁琐的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立卷、保管、统计、利用等工作。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以事业为重, 无私奉献, 树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思想, 淡薄名利, 乐为人梯, 甘为无名英雄。志存高远、胸怀博大, 重事业、轻名利的品格, 以上这些, 应该成为档案工作者的一种美德。有了这种奉献的理念, 才能有良好的心态, 宽大的胸怀, 才能使自己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档案工作。

在做好档案工作的同时要协调好与各种关系。首先要协调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争取良好的工作环境;再就是协调好与公文处理部门的关系, 从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来加强公文处理的统一性;最后还要协调好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确保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档案来源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活动, 从文件产生到归档要经历一段时间, 经过许多环节, 每个环节都会影响文件材料的质量, 影响文件材料的齐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如归档学生学籍的管理, 教师和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等。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与各职能部门及时沟通, 确保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

2.突出高校档案室的双重职能, 强化行政管理

目前档案工作在学校的地位还不够高, 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地步。在学校机构改革中, 不少档案室的地位又被削弱, 只看到其服务功能, 而忽视了其行政协调、监督指导的职能。要把档案工作作为学校内部行政管理的重要部门, 因为法律要求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同时还要“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所以高校档案机构具有双重性, 作为职能部门, 它负有“监督和指导”的职能;作为业务部门, 它具有“保管”的职责。因此, 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强调高校档案室的双重职能。

3.提高档案管理的系统设置和技术手段

高校档案资源要实现信息化管理, 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数字化, 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 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这就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 实现计算机管理, 而网络化是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的必由之路。现在高校都普遍配备了计算机等现代设备, 但大多数高校是采取单一的微机进行档案目录管理, 至多著录一些档案的摘要、主题词等, 不同学校各自编制了一些应用软件, 这就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学校的档案管理系统仅仅用来打印卡片目录、案卷目录和日常文件等;有些管理系统和档案数据库只能供档案管理人员使用, 对于用户来说仍须工作人员来检索, 这与手工检索并无区别;许多高校由于处理的信息量过大, 只能针对卷内目录、案卷目录来管理, 这就限制了计算机的使用。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快由实体档案管理到电子档案管理的过渡。应用现代化办公设备, 为利用者提供远程服务。宽带互联网的开通, 使我们在吸纳信息的时空上产生了重大变革, 表现出强大的优势。联网出现的文档一体化, 为拓宽利用渠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档案部门可将电子文件加工、整理, 转化为电子档案, 使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的区间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

4.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档案利用

全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直接手段, 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档案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要加强档案的开发利用,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就必须加强档案基础管理。档案员除了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方面下功夫外, 应着重做好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工作, 编制较适用的检索工具, 建立健全检索体系和档案文件汇编等参考资料, 及时、系统、完整地提供、满足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档案的保管工作, 随时准备为利用者提供所急需的档案。重要、珍贵的档案要备有微缩或复制件, 以代替档案原件提供利用。同时加强档案库房设施建设, 减少外界条件对档案造成的损害。在管理好档案的基础上, 档案管理工作也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寻求更为有效的服务新途径, 以提高档案利用的质量和水平, 把“死”档案变成“活”档案, 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因此, 只有全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才能为高校的全面进步、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

总之, 高校档案是高校事业发展的积淀,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紧跟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必须把握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深入了解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服务性质, 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高校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档案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记录, 是我们考察指导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然而,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上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 那就是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 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浅析

参考文献

[1]肖春霞.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 2003, (1) .

[2]任焕珍.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J].学校档案, 2001, (4) .

[3]汪小琴, 张乃力.加速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4) .

[4]石为群.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5]刘涛.谈谈档案工作的“有为”与“有位”[J].科技咨询导报, 2006, (14) .

[6]宋北星.让档案工作插上翅膀[J].航天工业管理, 2006, (12) .

篇4:苏教版二年级美术第十二课 来画虫

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昆虫知识,欣赏昆虫图片的基础上,尝试多种绘画表现形式,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外形特征,感受和体验画中可爱的昆虫形象。

2、操作领域:通过写实法、拟人法、夸张法等绘画形式,增强对昆虫的了解。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了解昆虫的构造、特点,尝试多种绘画表现形式。【教学难点】

1、昆虫相同及不同点的了解掌握。

2、多种绘画表现形式的引导。【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 课件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游戏(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做游戏啊?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要和大家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大家都来猜一猜”。(出示课件:播放图片的局部,让孩子们猜一猜,放大一些再猜一猜,说说分别是什么?共四张图片——蝴蝶 蚂蚁 螳螂 小蜻蜓,给4个组命名。)

师:第1小组的小朋友观察力真是敏锐,你们小组就叫“小蝴蝶”,这个小蝴蝶的头饰就给XXX,XXX就是我们“小蝴蝶”组的小组长。

(出示课件:播放声音,让孩子们听一听。也说说分别是什么?共两个声音——蜜蜂 知了,给2个组命名)

二、了解昆虫 播知识(听一听)

师:不知小朋友们刚才在做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刚刚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这些小动物,他们的外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专门研究小虫子的小博士,我们来听他讲一讲。(课件展示:昆虫小博士介绍:刚才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这些小虫子,他们都有相同的特点: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六只足;一对触角头上生,一生形态多变化。具有这样的特点的小虫子叫昆虫。)

三、欣赏昆虫 看范画(找一找)

师:夏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大地上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大自然里,只要你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小虫。他们有的在空中轻舞飞扬,有的在草丛里悠闲散步;有的在地洞里忙着搬家,有的却在树叶上沐浴阳光„„多姿多彩的小昆虫和花草树木日月山川一起装点着大自然,为大自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无限的生机。师:小朋友喜不喜欢这些小昆虫,她们美不美丽? 师:这些可爱的小昆虫美在哪里?小朋友可以选择一个小虫子来找一找它的美丽之处。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找得多、说得好。

(板书:昆虫美:形态美、花纹美、色彩美。)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艺术家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却是发现美的眼睛”。看来,小朋友都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都可以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

四、教画昆虫 仿画虫(变一变)

师:看了这么多生动、美丽、可爱的小昆虫,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画一画?

师:画之前,我们先来做个热身小游戏。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圆,老师现在来把它变成一只可爱的小虫子。大家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教师示范画

师:老师的这只小蜻蜓太孤单了,小朋友们给他变些小伙伴吧。请小朋友上来添加几笔把这些几何图形变成小虫子。

(伸手示意,邀请小朋友到黑板上添画小昆虫。)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你看,这些小朋友多聪明,都用上了绘画技巧了。未来的绘画大师肯定是你。

点评学生画法:

1、写实法:画现实中的虫,要仔细观察虫的形状,结构、颜色,特别注意这种虫的独特之处,细致刻画。

2、拟人法:进行艺术加工,通过想象对虫进行拟人化,使虫子的思想和动作像人一样。(师作示范)

3、夸张法:夸张虫子的独特之处使其形象更为突出,或通过想象,画出从未见过的虫子以及与虫子有联系的事物。(师作示范)

师:老师的小蜻蜓有了好朋友确实不孤单了,可他们没地方玩也不开心呀,怎么样,老师画个地方让他们快快乐乐的玩儿。教师示范画,边画,边讲解要领。(此处应将有关要领写出来)师:好,一幅昆虫画出来了。小朋友们要不要也画一幅。师: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小朋友画的昆虫画,我们也来看一看。(欣赏学生作品)(1)最出色的歌唱家蝈蝈边弹边唱动人的旋律吉他很独特,是用花和树叶做的。蝈蝈长得很美,睫毛长长的,听了他的歌,小蜻蜓忍不住翩翩起舞„„

(2)这幅画对甲虫的刻画,非常细致。作为背景的树叶和树干都采用了不同的线条去装饰,使整幅作品装饰味非常浓,作品还画出了层次感„„

(3)两个虫子音乐家正在拉小提琴,小蜗牛趴在叶子上听着睡着了,另一只在为他们鼓掌,而地上的小青虫听着这动人的乐曲,感动得都哭了„„

五、学生绘画 作成品(画一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迅速的画下你所喜欢的小虫子,注意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虫。它们有什么不寻常的特征,在干什么——吃东西、休息、还是打架、干活?运用各种手法,象前面我们讲到的写实法、拟人法、夸张法,表现你的虫子,在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时,用学过的点线面装饰。给他快速的添上合适的背景和美丽的色彩。(音乐,昆虫图片滚动播放)

六、作业评价: 评画作(讲一讲)

1、学生自评。(你画的是什么,你特别喜欢它的什么,你给它添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添。)

2、学生互评。(从构图,色彩,外形特征上)

3、教师参评,跟讲的好的同学握手表示祝贺或祝福。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家族昆虫,了解了他们的特点,并把他们画成了一张张美丽的图片,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棒!昆虫的世界很大很大,期待着小朋友们去探索,去发现。

设计意图说明:

1、“猜一猜”的小游戏,一方面让孩子在游戏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图片的局部,逐渐放大。让孩子逐渐观察,有顺序的观察这些昆虫的特点。

2、“听一听”昆虫小博士关于昆虫基本特征的科普介绍,让孩子知晓画一只昆虫必须画出的几个元素,否则所画即非昆虫。由此领悟画笔之下不可丢弃所画对象的自然属性。

3、找一找小昆虫美丽之处,有意培养孩子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自然事物美呈现的角度和形式,如形态美、花纹美、色彩美等,从而训练孩子发现自然之美的能力。

4、“变一变”灵活变通环节中,教师魔术式的示范寓教于乐。它拨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出孩子动手一试的欲望。再由孩子的模仿结果点化到理性的升华。不落痕迹就水到渠成地完成绘画技巧的教学。

5、“画一画”时教师的适时指导点拨应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在最需要之时得到老师的亲切援助可能受益终生。

篇5:苏教版二年级美术第十二课 来画虫

 作者:王洪业

 单位: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 更新时间:2016-10-30 21:12

 浏览量:3 一. 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吴冠中回忆他少年时期听到人们对欧洲现代绘画的评价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他去参观刘海粟画展,展览会上有文字提醒观者“须离画十一步半”观赏„„国人逐步接受印象派,就有一个挺漫长的过程。因为中国绘画都是线性思维,可是现代绘画却是拿着一个大笔刷子,走进看就是一个笔触,所以这是很难接受,这是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50年代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争议,就是关于印象派要不要发生很大的变动?是不是带有资产及生活方式?我们无产阶级要不要接受它?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美术又重新开始接受印象派,艺术对西方现代艺术又开始重新评价,中国人是一波三折的接受现代派艺术。陈丹青在他的著作中说,中国的人民实际上对艺术是非常饥渴的,中国普通的老百姓对现在艺术的认知度几乎为零。。。

由此可见,本课内容对于成人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对于很少接触第十二课

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高一学生来说,其难度也就不言而喻。但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也有他们有利的一面,那就是现在学生见多识广,求知欲强,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强,再加上现代媒体的普及,老师如果能够抓住本课学习的要点,还是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由此看来,能否围绕教学目标讲好本课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学情而不是单凭课本内容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且既简练又要点明确的完成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第10课和第11课,对各种类型美术作品已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本课内容即是上两节课内容的延续,又是为以上学习内容提供一个关于西方现代艺术的背景知识。因此,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围绕本课的主题“西方现代艺术”,对西方现代艺术进行一个历史性的概括性的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并让他们知道,西方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历史情景相关的。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鉴赏具体的现代艺术作品。2.内容结构:

本课由两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首先对后印象主义给予一个时间上的界定及其画派特点和代表画家。

第二部分简述了现代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部分代表性的流派,但没有很具体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存在几个方面:一,对教师而言,本课涉及大量的流派,而这些流派又涉及丰富复杂的背景知识,教材几乎没有对作品的鉴赏文字,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大量的有关知识,讲述既简练又要点明确;二,对学生而言,本课内容较多,短短三页课本,涉及了几乎近两个世纪的艺术内容,要在45分钟内掌握基本的背景知识并初步学会鉴赏一件具体作品,并非易事。

(四)教学重点

根据学情及其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在于:

1、掌握后印象主义对后世的影响,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作品特点。

2、掌握现代派美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二、教具:多媒体设备、后印象派典型作品幻灯片、现代派部分作品幻灯片

三、学具:纸、笔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组织教学

(二)故事法导入新课 讲述后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引入课题。1910年伦敦准备举办一个现代法国画展,临近开幕的时候,受邀请的社会名流及大量的爱好者云集画展门外,但是画展的名称还没有确定下来。作为展览组织者的英国人罗杰。弗莱一时没有办法,便不耐烦地对工作人员说:‘那就先把它叫作后印象主义吧!(板书:后印象主义,引入课题。)以后,‘后印象主义’便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者有这里的塞尚、凡高、高更等。开创了西方现代美术的历史。(板书课题: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讲述新课

引导学生看屏幕作品《向日葵》《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静物》三幅作品。引导提问: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画面上描绘的景物是否忠实与自然?风格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1)脱离了自然(2)风格不同。师总结:以上我们看到的作品,就是西方后印象主义画派(板书:

一、后印象主义。特点)的典型代表作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如同学们所观察到的,画面脱离了对自然现象的依赖,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的形象和色彩。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他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差万别。之所以被称为‘后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的原因。后印象主义实际上是个大杂烩,风格根本不同。”

后印象主义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又如何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呢?下面我们就凡高、高更的作品走入后印象主义的内心世界吧!

凡高作《星空》等作品欣赏:

(凡高生平简介)这是他的“夜咖啡馆”,咖啡馆是一个很快活的地方,但是在梵高的笔下,他认为咖啡馆是一个苦闷的地方,或者让人堕落的地方。他用了黄色的地面,红色的墙,台球桌子很绿很绿,所以让人觉得这个地方非常的不可思议,有点儿像地域一样的感觉。这也是他画的夜间露天咖啡馆。梵高一生是非常痛苦的一生,因为没有人理解他,他是太富有爱心的人,爱到了让人受不了的地步。他曾经收留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妇女,跟她结婚了,生了小孩。这一切都是处于同情,但是这个女人最后还是不能忍受,也离开了他。最后进了精神病院。他的精神状态是处于一个正常人和一个精神病人之间,所以在他的表现上,在他眼中看到的世界也是这样,带有非常强烈的情绪感在里面。每次看到这幅画,都会让人 心中都会感到一阵酸楚,那种虚幻与不确定让人心痛――― 不是那个时代抛弃了这位天才,而是他跑的太快抛弃了那个时代。

(播放凡高作品)梵高——这个名字让你想起什么?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般的画面,都是梵高孤独内心底层最深的呐喊。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要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简要介绍高更作品。。

师总结:(板书:意义)从以上作品看来,后印象主义抛弃了传统的包括印象主义的客观性和自然主义的创作态度,转而转向更高的对形式结构、色彩的情感表现。应该说,正是后印象主义,把绘画与真实终于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与现实真实并行存在的的艺术现实了。并产生了以批又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艺术杰作,为我们展现了西方艺术史上最绚丽,辉煌的一页,从而开创了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新纪元。

(板书:

二、现代派美术)

学生观察蒙可、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达利的作品,并思考一下问题: 你所看到的作品。美不美?像不像?真不真? 板书:

1. 美术不一定是“美”。

野兽派作画笔法狂放、色彩主观、形象简化,不讲究所画对象的形式美。野兽派代表马蒂斯的《马蒂斯夫人像》,其夫人形象不论从肤色、衣饰还是神态情感看,都称不上美。2. 美术不一定要“像”。

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画《哭泣的女人》《亚为农的少女》,人物的头、身躯、两脚忽大忽小,不讲透视比例,只求突出时空的重叠叠加。它先把一切物象加以破坏和肢解,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各种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组合,甚至发展到把同一物体的几个不同方面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借以表达四维空间。引起了绘画造型的革命。

3. 美术不一定求“真”。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把时钟画得像个大薄饼,并将其对半相折半平半垂地挂放在桌沿上或树枝上,时钟竟也能运走自如。4. 美术不一定要“笔”。

西方有所谓“行动派”画家在自己身上或模特儿身上裸体涂满颜料,然后往摊在地上的白画布上打“狗滚”,让躯体、手脚留下色痕以成画作。5. 美术可以是极端。

法国观念派美术家伊夫·克莱举办一个“空无”展览,画厅里一无所有,观众所见的只有三堵白墙和临街一面的空橱窗。其主要的展品是一个出奇的观念。6. 美术可以是梦幻。

意大利画家契里可《街道上的神秘与哀愁》,内容具有梦幻特点,其中梦一般的天空梦一般的人物都体现了梦幻特点。

7. 美术可以是行动。

法国行动派画家马蒂尔在1956年当众作了一幅高4.2米,横宽12米的大画,只用20分钟时间完成,在当时成了一种惊人的新闻报道。表演完了,作品也就取消了。行动派认为生活与艺术的界限越含混越好,没有必要有作品,美术家应该和歌唱家、舞蹈家一样表演完了,作品也就消失了。8. 美术可以是符号。

1901年前后,经过俄国画家康定斯基,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等人的数年摸索,抽象主义终于形成。艺术家摆脱造型艺术再现视觉感受的传统,把点,线,面视作自主的表现力愿素,使之变成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从而把艺术家的情感传达给观众。二战后,美国人波洛克开始转向抽象表现主义。他不用笔画,而是在画布上乱撒颜料;画面上没有任何具体形象和生活内容,只有斑点状的东西扩散开去,从而超越了有框绘画的狭小范围,是画面具有一种无限空间的感觉。

由上可见,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内容与形式包罗万象,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品,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就看你如何去欣赏?如何去实现?艺术是创造,艺术是翻新,艺术创造的可能性是极其广阔的,艺术品的每一种成分和艺术活动的每一种成分都是我们研究、翻新的对象。是否现代美术是摸不着边际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存在?

同学们都知道,当前流行的一则商品广告的艺术设计:名牌耐克(nike),其商标为一个“半象月牙半象钩”的毛笔挑钩,形象简练至极,人们仔细思考后,觉得这倒很有些像遮阳帽的长长帽舌,再一深思,这一钩也可说是遮阳帽的抽象吧!

由上可见,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也不是奥妙莫测的,我们应该用一个正确的观点去对待,拓宽思路,提高审美素养和鉴别能力。

(四)小结:

师总结:这就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美术在十九世纪先后产生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内容纷繁复杂,形态千姿万变,手法奇特的“现代主义美术”。其最大特点是努力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写实美术的传统,强调表现美术家的主观精神和艺术形成方面的种种探索。主要流派(板书:主要流派)有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等。此外,还有行动派、观念派、风格派、借实主义等等。“西方现代美术”已为人类艺术世界构筑了一座庞杂的令人眼花缭乱、思幻莫测的艺术迷宫。

该如何看待当今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派美术?意义何在?(板书:意义)确实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画面模糊,变形,甚至荒诞离奇,令人不可思议,表现了部分流派的唯心主义艺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更多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

(五)作业:

篇6:苏教版二年级美术第十二课 来画虫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2.能用各种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周:三百六十行

(一)① 三百六十行

(二)① 第二周:纸柱造型① 现代建筑① 第三周:我设计的未来建筑① 听音乐.画音乐① 第四周:奇怪的图形② 第五周:画汗衫①·· 水墨园林① 第六周:美丽的园林② 第七周:我造的花园② 第八周:小玩偶②第九周:偶戏

(一)② 第十周:偶戏

(二)② 第十一周:成长的变化

(一)②第十二周:成长的变化

(二)② 第十三周:头饰和帽子

(一)② 第十四周:头饰和帽子

(二)② 第十五周:现代雕塑② 第十六周:陶艺

(一)陶艺

(二)第十七周:整理与复习第十八周:期末考试教改措施1.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教学研究课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2010年2月 学科美术年级一班级全年级执教刘锦景教材分析本学期一年级使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九年义务教育湘版美术实验教材。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1、“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2、“设计、应用”(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梅花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教学工作计划《苏教版美术第十册 第二册 第十二册教学计划》。),3、“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4、“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班级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对于美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所以在作画时教师要初步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孩子也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要点(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2)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3)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本册教材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使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感到兴趣。

4、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周:第1课雪 第二周:第2课水墨游戏第三周:第3课雕泥板 第四周:第4课我的地图 第五周:第5课美丽的盘子第六周:第6课 春天的颜色 第七周:第7课 转转儿 第八周:第8课 校园真热闹 第九周:第9课 这是我呀 第十周:第10 课 纸线绳小浮雕 第十一周:第11课 神奇的瓦楞纸 第十二周:第12课画味觉 画嗅觉 第十三周:第13课送你一个书签 第十四周:第14课 中国民间玩具 第十五周:第15课外国民间玩具 第十六周:第16课好大一幅画第十七周:整理与复习第十八周:期末考试教改措施

1、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要特别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特别让他们记住在准备工作,上课纪律,及作业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抓住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端坐的特点可以结合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研究课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2010年2月 学科美术年级五班级全年级执教刘锦景教材分析

1、了解古代建筑特点,掌握亭和门的结构。了解它们在园林建筑中的作用,能画出或设计出新颖的门或亭子。

2、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相环知识及色彩的明度和色相对比,并能应用于静物写生中,提高色彩应用技巧,培养审美情趣。

3、习设计基础知识,了解火花或贺卡,书籍设计要素,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

4、赏中外建筑,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及代表作,了解中外建筑成就班级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对于美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所以在作画时教师要初步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孩子也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教学目标

1、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重视人文精神,体现人文观念

2、学习掌握人物速写的几种方法,抓住人物体态特征,用简练多变的线条画人物的静态、动态、速写及人物肖像,提高线描概括表现物象的能力。用小学阶段所学的美术知识及技法结合古诗的意境进行古诗配合练习。选用一种绘画形式或技法用记忆画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美好童年。

3、注意学科之间的积累和联系,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使学科之间的综合效应更为融合和连通,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设计自己的贺卡和自己的封面。本册教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掌握几种人物速写的方法,能抓住对象的体态特征,用简练的线条,概括生动地表现其特点,特别是动态的任务形象。难点: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在绘画、工艺制作中综合运用已学的构图、色彩等基础知识。欣赏中,接受电脑美术这一新颖艺术形式激发创美信心。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周 第一课快乐时光 第二周 第二课黑白灰 第三周 第三课我设计的卡通形象 第四周 第四课为吸引人的招贴画第二十三课 桥上桥下第五周 第五课是世界地球日 第六周 第六课为我理想的居住环境第七周 第七课,柱状雕刻 第八周 第八、九课,画脸 第九周 第十课,看戏 第十周 第十一课、海洋生物 第十一周 第十二课,鱼的纹样 第十二周第十三课,我画的海洋生物 第十三周第十四课我做的海洋生物 第十四周 第十五课,线条的魅力第二十四课桥上桥下 第十六课,画性恪 第十五周 第十七课,作文插图 第十八课,儿歌和童话故事 第十六周 第十九课,寓言和神话故事 第二十课,诗配画 第十七周 第二十一课,我设计的图书封面,第二十二课我做的图书教改措施

1、发挥学生的小助手能力,教师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来体会教师的感觉,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2、利用课余时间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生活实际技巧,发展的潜力。

3、进行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动中学关注学生各个年龄的心理特征和成长需要。

4、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期待性教育培养的理想和能力的提高。

5、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发展培养目标,减少专业性,突出趣味性和综合性,关注学生愉快教学和美术体验的乐趣,克服学生学习美术的困难和障碍。

篇7:苏教版二年级美术第十二课 来画虫

心声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体会和学习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心声”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分析

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和学习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重点)

2.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心声”的含义。(难点)

教学准备

投影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的“心声”吧。(点击课件,进入课题——《心声》)

二、介绍作者(课件展示)

黄蓓佳:1955年出生于江苏如皋。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处女作《补考》1972年发表。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长篇小说《夜夜狂欢》等。

三、读准字词(课件展示)

发窘jiǒng 抽噎yē 噗pū 纸捻niǎn 蜷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恍惚huǎng hū 抽泣qì 棱角分明léng 毛毛剌剌là

四、速读课文,感知情节(课件展示)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量记住主要情节。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及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件展示)请几个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通常我们学习小说,可以将小说情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课件展示)

本文的开端是:区教育局要在“我们班”组织一次公开教学课,李京京想朗读课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师的拒绝。(课件展示)

故事的发展是:李京京躲在小树林里朗读课文;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课件展示)本文的高潮和结局是:李京京勇敢地举起手,在公开课上用真情朗读课文,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课件展示)

2.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觉得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课件展示)

本文主要的矛盾冲突是: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却以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为由不同意他读。(课件展示)

一个想读,一个不让读,课文好像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果真如此简单吗?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冲突与课文标题“心声”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

五、体验人物情感,探究“心声”含义(课件展示)

1.李京京为什么读《万卡》读得那么好?(课件展示)

师:两篇小说的故事到底有哪些联系,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大家想一想李京京为什么能把《万卡》读得那么好?

生1:因为他们有非常相似的生活经历。

师:嗯,生活经历相似。你能不能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这一点。

生1:92页第24段第一句话,“哦,多叫人怀念的事,跟万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 师:“多像多像啊”说明了李京京与万卡有相似之处。相似之处除了生活经历之外还有什么? 生2:情感经历相似。

师:对。这两个方面的相似导致李京京与万卡发生了共鸣,使得他把《万卡》朗读得那么感人。2.请找出李京京朗读的《万卡》中的段落。(课件展示)

师:首先请大家找一找李京京一共朗读了几段《万卡》中的文字,分别是哪几段。生:一共有5段,分别是19、22、26、54、56段。

3.说说这些文字引起了李京京的哪些心理活动?(课件展示)

师:我们先来看李京京朗读的第1段(即文章第19段)。请概括李京京朗读的这一段的内容。生1:万卡给爷爷写信,想到自己没爹没娘。这一段交待了万卡的身世。师:李京京在朗读这一段的时候产生了很多联想,他都想到了什么?请概括。生2:回忆乡下慈祥的爷爷和现在并不和睦的生活。师:李京京读这一段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样的语调和语气?

生3:他非常想读,可是因为声音沙哑,老师不让他读。他怕同学嘲笑,只能在小树林里轻声地读。

4.李京京非常想朗读这篇课文,从文章中哪些句子看出来?(课件展示)

生1:89页11段,“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不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安地扭动着身子”是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既想朗读这篇文章,又担心被拒绝。“眼巴巴地望着老师”是通过眼神描写传递出李京京心中的渴望。

师:对。虽然写的是动作,反映的却是人物的心理。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李京京的心理活动呢? 生2:90页17段,“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哪怕几行字的一小段都能让李京京满足,说明他非常渴望。

生3:90页18段,“京京心跳起来,忍不住倚在一棵树上,又从书包里拿出那份讲义。讲义是新近印出来的,油墨味儿还是那么浓,那么香,真好闻。”“忍不住”,觉得油墨味儿都是香的,这些都能说明京京想读。

生4:90页15段,“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终于鼓足勇气明确提出要求,说明京京想朗读。

生5:89页7段,“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一个“缠”字,还有“神情恍惚”,都能看出京京多么喜欢这篇文章。

师:一个“缠”字,太妙了。“剪不断,理还乱”,写出了京京欲罢不能的感觉。李京京这么渴望朗读《万卡》,程老师却干干脆脆地拒绝了他。原因是什么呢?

生(众):京京嗓子沙哑。

师:仅仅是嗓子沙哑呀,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原因。你们可以想一想,李京京那么渴望朗读课文,却被程老师干干脆脆地拒绝了,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生(众):很难受,很委屈。

师:一个人在心中委屈,又无处倾诉的时候,他朗读的声音应该是很轻、很低的。这是李京京朗读这一段时语气、语调“轻轻地”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李京京是在放学后一个人躲在小树林里读,他怕别人听见,尤其是怕同学听见,遭到嘲笑,所以只能是轻轻地读。

“亲爱的爷爷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师轻轻地、充满感情地范读这一段。)5.课堂交流,探究“心声”含义。(1)朗读李京京读的几段文字。

师:现在假如你就是李京京,你能不能选一段给大家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一生试读。)师:读得好不好?(生纷纷点头。)

师:万卡是在哭诉呀。读得很到位。(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这次要这么处理?

生1:我觉得万卡是在老板出去的时候偷偷写的信,他怕被老板发现,不敢哭,只能是轻轻地。(2)探究“心声”的含义。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感情读出了李京京的心声。但是,李京京朗读的《万卡》里面有一段小学课文中没有,是写奥尔迦的这一段。因为《万卡》原文较长,在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时删掉了一部分。那么黄蓓佳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写入《心声》呢?(课件展示)

生:如果没有这一段就不能写出京京对友情的渴望。师:你能说说李京京还有什么其他的渴望吗?(课件展示)(师板书:渴望、友情。)

生:他渴望亲情,还渴望得到一种平等的机会。(师板书:亲情、平等。)生:还有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师板书:尊重、理解。)

师:李京京所有的渴望加在一起就是他的—— 生(众):心声。

六、转换角色,倾吐心声(课件展示)

师: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走进了李京京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他的心声。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说。现在假如你就是李京京或者是赵小桢,也可以是林蓉、周海,也可以是程老师,你最想对谁说一番什么样的话,请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课件展示)

要求:(课件展示)①选好一个角色。②选好倾诉的对象。

③符合人物性格,倾吐真情实感。

(生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声,完成后全班交流。)

例如:生1:我选择的人物是程老师,倾诉的对象是李京京。这一堂公开课,我上得非常有意义。并不是这节课我上得有多么好,而是你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的错误。我要为我以前对你的态度感到抱歉。感谢你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一位好老师。以后我将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师:非常好,我觉得这应该就是程老师的心声。

生2:我选择的是赵小桢,倾诉的对象是李京京。李京京,你真是我学习的榜样。你说的没错,我之前读得确实不对。听了你的朗读后,我万分感慨。你把我们仿佛也带进了万卡的世界。我明白无论什么人提出的意见都是应该得到认真对待的。我应该理解你,尊重你的看法。我希望咱们以后能一起快乐地探讨问题。

师小结:大家写得很好。其实我最希望大家以两种角色来倾吐心声,一个是李京京会在课下对程老师说些什么,因为这涉及到我们如何评价程老师的问题。程老师是一个坏老师吗?我觉得不能这么说。程老师是一个有缺点的好老师,虽然她的缺点很明显。但她毕竟在课上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而且请大家注意课文中的描写,她是过了很长时间,才走到李京京面前,用颤抖的声音让他把课文读完的。这也就说明程老师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大家也不要忘记小说的开头是怎么描写的,程老师多大年龄?二十多岁。同学们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家长、老师跟你没完没了,你会很反感吧。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家长、老师应该给我们一个更广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阔的成长空间。一位老师,她是从走出大学校门、登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吗?绝对不是。优秀老师不是天生的,也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给她一个成长的空间,让老师一步步地走向优秀,走向完美。所以我最想听的是大家以李京京的身份对程老师说话。

另外,有没有以林蓉、周海的角色倾吐心声的?(有些学生微微地笑了,轻轻地摇摇头。)应该没有吧?好像这是两个很次要的小配角,有点像戏剧中的路人甲、路人乙一样,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但是你不要忘了在李京京纠正赵小桢朗读受到嘲笑后,李京京走出教室很远,后面还传来嘲笑的声音。这声音不仅仅是赵小桢一个人发出的吧?还有谁呀?有林蓉,有周海。他们也在无意中伤害了一颗幼小的心灵。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无意中伤害过其他的同学呢?(生在沉思。)所以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同学能够带着思考走出今天的课堂,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我们身边的“李京京”、我们身边的“赵小桢”、我们身边的“程老师”。

七、总结(课件展示)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

八、作业

下课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李京京写给爷爷的信又会写上哪些内容?依据文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李京京给爷爷的信。

板书设计

心声 渴望

亲情 友情平等 理解 尊重

教学反思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那就是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教师讲析轻学生解读、重理性分析轻学生体验的“把持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束缚和压制着学生的个性体验、创造思维和学习动力,直接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以《心声》一课来说,教师在处理这样的文章时往往以理性分析为主,把课堂的着重点放在分析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文章主旨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即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运用较好,也不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去一步步地分析,最终还是不能摆脱理性分析的窠臼。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固然重要,但对于《心声》这样相对浅显的儿童小说来说,如果只是侧重理性分析,常常会使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于是就出现了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怪现象,一篇文章学生自己读起来津津有味,经过教师一讲,不但未能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奥妙所在,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反而觉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了。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以体验式阅读的方法,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用学生自己的感悟完成自我感动,实现心灵的撞击。充分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整节课始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对小说反映的问题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认真思考如何对待自己身边的“李京京”与“程老师”,享受到阅读小说带来的审美乐趣。

学生阅读一篇小说或者是散文这类以记叙为主的文章,首先应该立足于对作品内容、形象、语言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心声》这样看似浅显,实际内涵丰富的小说,学生如果不能用心去感悟,所得必然是肤浅的、表面的,只有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阅读之中,让自己的心与小说中的人物一起跳动,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东西。

学生仅有内心的感悟还远远不够,语文教学的任务也仅仅是完成了一半。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感情、会表达、会交流的人。深刻的思想、丰富健康的感情来自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良好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训练。不可否认,有些时候学生对作品的感悟确实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妙处尽在不言中。但是不能每一篇都是这样,否则就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心声》一课在学生有了内心的感悟后,还需要他们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的理解。表达的形式则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通过朗读,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写作。在这节课中,我首先采取了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说明他们已经深入到文章之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之中了。尤其是一位女生朗读了一段之后,欲罢不能轻轻抽泣的举动更是已经与作品发生共鸣的最好注脚,而她饱含感情的朗读则很好地传递出她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

上一篇:教师招聘考试主要人物下一篇: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