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怎样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2024-07-12

论文:怎样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共10篇)

篇1:论文:怎样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位:米东区长山子中心学校 姓

名:马吉云 学

科:综

合 联系电话:***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的民族,一代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和大的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完美得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

就拿我邻居的儿子来说,他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平时他是一个非常懂礼貌,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孩子。可前一段时间,他却离家出走了,后来才得知:他是因为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后,经老师教导无效果。家长得知此事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一向在父母百般呵护中长大的他,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挫折,心理上无法承受,竟选择了离家出走。

还有一个女同学,在班里她品学兼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可在一次小测试中,因成绩不理想,她竟在教室里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将试卷撕得粉碎。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

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受挫原因分析

1、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强烈地震撼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困惑和迷惘。当前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更新人们的观念。这对学生来说,他们没有鉴别能力,但社会上一味地看中钱,金钱万能等负面的影响,使学生找不准方向,产生了心理失衡。

2、理不顺的人际关系 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人际关系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做一些不符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作为教师负起教育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但教师的良苦用心往往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就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中出现了问题,产生了冲突。

学生都生活在集体中,经常因为芝麻点小事双方争的面红耳赤,甚至打的不可开交,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严重的挫折,出现了心理失衡。

3、对家庭教育的逆反

学生自以为自己长大了,一切都想独立。可在父母眼里他们还是个小孩,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和孩子难免产生一些矛盾。

4、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当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父母羽翼庇护下,生活优越,心理十分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如何进行抗挫折教育

1、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他们最怕被人瞧不起,要提高这部分青少年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说明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而挫折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可以结合他们实际的 生活去解决。但是一旦他们遇到挫折时,光对他讲道理,很难收到实效。关键是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怎样正确对待挫折,迎头赶上。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一些讲述勇于面对挫折,对待挫折的教学案例。比如在学习《爱迪生》这篇课文时,当爱迪生面对生活无着落身体被损伤时,他没有泄气,而是继续想办法,最后还是发明了电灯。从而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不光是在教学上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多利用报纸上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及时、直观地进行教育,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充分认识吃苦精神,并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怕吃苦,不畏挫折。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

3、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我们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夸夸我的同学,让学生在班级里找出身边同学的优点,并当面夸一夸,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传递。尽可能的不重复,让没个学生都得到夸奖。这样可使学生心情愉悦,自由畅谈,连平时较自卑、极少发言的学生也找出了不少优点,现出了“闪光点”,培养了自信心。

另外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4、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

明明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而家里定的规矩是不考到九十五分就非打即骂。所以每次考试,他的眼睛里总是露出忧郁的神情,与他那张天真可爱的脸相比是那么的不和谐。他很害怕考试,怕自己失败后又要挨骂,从而使他的受挫能力很差。我多次和他的家长联系,这个学期家访了好几次。我告诉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要求不要太严,要相信孩子,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温暖,不讽刺挖苦,不谩骂体罚。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样孩子才能树立信心,正确的面对生活。在父母 的配合下,明明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属于他的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

所以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仅仅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培养受挫能力仍然是不够的。因此,受挫教育也应在家里、在社会活动中各个环节进行锻炼。教师如果取得了家长的配合和理解,不但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能使小学生适应各种挫折环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挫折会给学生带来紧张、烦闷,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在集体中会泛起或大或小的波浪,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5、实施抗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标的,脱离实际、超越实际的目标只能给人以挫折和失败。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家长要及时帮助遭受挫折、产生受挫折心理的学生查找原应,看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不符合实际或者超越实际,就应该重新修定目标。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孩子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让孩子能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茁壮成长,而挫折教育就势在必行。

总之,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师和家长在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篇2:论文:怎样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又叫“磨难教育”,是指在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摆脱困境,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上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挫折教育的目的是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体魄,以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目前,很多中小学生在校园中遇到的挫折情境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没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教师不屑回答自己的问题;无机会表现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才能;没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等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学取笑、挖苦;因身体条件所限未能参加有关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等。

三、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没有知心朋友,经常遭人议论,被人特别是被同性戏弄、嘲笑等等。

四、兴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许自己参加社团活动;自己的爱好得不到家长、教师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责备。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遭到点名批评,经常忍受委屈;教师、同学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干部被撤职;没取得应有的比赛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心制订的学习计划常常不能落实;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学轻易否定; 1 因某门功课没学好而被视为“不可造就”。

当人处在挫折情境中的时候,总要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反应,引发出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挫折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人们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反应呢?

(1)情绪方面:挫折常常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以及焦虑不安、灰心丧气、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2)理智方面:接二连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学生的心智活动,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滞缓、刻板,缺少灵活性、独创性。这些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咎于他人,并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以减轻心理压力。如:踢输了球,便抱怨场地不标准;害怕与人交往,就说别人对自己不热情。

(3)自信方面:由于学习上的频繁挫折,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担忧,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放弃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会使一些学生变得悲观失望、沉默孤独、抑郁寡欢、不愿交往、不好竞争,或表现出暴躁、易怒,喜欢挑衅等等。(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常常导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神情恍惚、食欲减退、失眠、健忘,以及轻度的身体疾病等等。

(6)行为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学生表现出直接或转向的攻击性行为。学习上的挫折常常导致学生破坏纪律、扰乱秩序、厌学、逃学、考试作 2 弊等。自尊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学生作出破坏对方财物、偷窃、讽刺挖苦别人、打人、骂人等行为。

篇3: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探讨

在现实社会中, 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并难免会出现始料不及的困难与挫折。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的学习、生活条件相对优越, 加之在过去的教育中忽视对他们进行意志磨练的教育, 因此, 随着新旧体制的变革, 特别是招生就业制度的改变, 不少学生在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理想与现实发生脱节造成挫折时, 便惊慌失措, 陷入长时间不良情绪的困扰中而不能自拔, 有的甚至会走入极端, 造成严重后果。那么, 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挫折引发的原因和表现, 如何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对其实施正确的引导, 把一切不利的消极因素降至最低点, 使其在挫折中奋起,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教育课题———抗挫折教育。

二、大学生挫折引发的原因及表现

1. 挫折引发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挫折是外部原因引起的, 称为“环境起因的挫折”。诸如人际关系紧张、生活中的不幸事件等社会环境中的种种矛盾引起的挫折。有的挫折则是内部原因引起的, 称为“个人起因的挫折”。例如个人的外貌、体力、某些生理缺陷等个人生理因素的限制导致个人目标不能实现引起的挫折, 个人心理素质中的缺陷也能引起挫折。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 基本上出生于改革开放之时, 成长于经济发展之日, 这些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娇生惯养, 在校一心读书, 对社会知之甚少, 因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 经不起打击, “一碰就折”, 由于找不到释放和解决压力的正确渠道, 很有可能采取极端的办法解脱。

2. 遭遇挫折的表现

在参加工作的五个月中, 我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原本刚刚考入大学应该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提高专业能力, 可是他却在入学后的两个月后, 表现出情绪低落, 逃课厌学。经与他宿舍和他本人长时间的交谈, 我了解到原来由于进入大学, 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时难以适应, 跟宿舍、班级同学不够融洽, 造成他压力极大, 不能安心学习, 心情压抑。

这只是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的代表, 他们在心理发展中, 意志一般较为脆弱, 自制力较差, 情绪较敏感, 心境易变化。因此, 在面对挫折时, 他们行为上容易表现出失控的、没有目标导向的情绪性行为。这种不良的情绪反应和消极行为会影响其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如果经常、连续地遭受挫折, 他们就会处在持续的蒙昧状态, 从而形成某些行为习惯, 如个体所表现的攻击、粗暴、萎靡不振、焦躁不安、压抑、回避等反应, 还可能成为其性格特征, 对其个性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因此, 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就是培养大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对挫折的超越力, 即个体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 而且有忍受挫折, 并采取积极进取、明智的心理机制, 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

1. 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下, 尤其是一些贫困学生, 心理更是脆弱,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重视抗挫折教育。

首先, 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高等教育过去一直是以应试教育为主, 这种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 书生气十足。在毕业后, 一遇到实际问题便无所适从, 或力不从心。当代大学生面临考学压力、生存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与社会竞争的冲突。因此, 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身心健康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

其次, 挫折教育是使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需要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如何使大学生在激烈的环境中有一席之地, 能够迅速融入社会, 培养其抗挫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 挫折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遭遇挫折的正确心态和预防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2. 挫折教育的着手点

高校扩招后, 一个辅导员往往要管理二三百名学生, 很难完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因为抗挫折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首先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那么, 在平常的工作中就要注重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教育学生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

“人生自古多磨难”,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个人的社会需要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得到满足, 遭遇挫折是难免的。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等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已。这就要求学生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

(2) 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否坚强与一个人的抗挫折能力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 挫折的容忍力、挫折的超越力都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挫折面前, 如果一个人仍然能明确自己的目标, 不轻易地改变计划和决定, 以坚韧不拔的毅力, 持之以恒, 他就能获得成功。当代的大学生总体上来说基本上处于顺境中, 那么如何培养和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呢?

(1) 树立远大志向。要教育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它可以激发人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热情, 使人情感充沛、兴趣集中, 为理想的实现勤奋耕耘, 锲而不舍。对大学生们来说, 要逐步引导他们对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 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培养起适应和改变恶劣环境的能力。

(2) 勇于挑战困难。要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近期目标, 设置难易适度的障碍, 在实践活动中克服困难, 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 困难、阻碍乃至身体不适等都会成为对人意志的磨炼和考验。人的意志正是在与困难的斗争中体现出来的, 也是随着困难而增强的。

(3) 从小事做起, 从基础做起。日常小事是锻炼意志的基本途径。如坚持、抵抗诱惑、克服胆怯等皆是在平日的学习、实践和生活中逐步培养出来的。这些日常行为在不断地磨练着人的意志, 塑造着人的性格。

(4) 善于调整自己, 走出困境。当困难过于强大使人遭遇挫折时, 要善于及时调整自己, 走出遇挫困境。走出遇挫困境的方法很多, 可以转移情感和精力, 使精力转到其它的地方, 或者是转换途径, 达到目标, 或用新的目标代替原目标。

(5) 培养自我反省的习惯。“人贵有自知之明”, 经常“自省”, 检查、批评自己的不足, 并克服之, 有利于形成自己勤奋进取、严谨负责、积极自信的良好品质, 有利于改正盲目、草率等不良的意志品质。

(3) 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培养耐挫折能力。

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社会实践。只有积极地投身于实践中, 在磨炼意志品质的最生动的大课堂中, 通过正反对比, 自我感受才最为痛切和深刻, 自我认识也才最为透彻。

(4)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卫生部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 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 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成为第五大死因。而在16岁至23岁的人群中, 自杀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本是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 却选择踏上了不归路。“毁熊事件”、“马加爵事件”等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令人堪忧, 而贫困大学生更是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他们往往更容易“自我加压”。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 提高学生参与心理咨询的兴趣, 并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同时, 应大力开展以校园为中心的指导和帮助, 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和能力, 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和恋爱问题, 掌握心理挫折、冲突所导致的心理危机的处理及其预防的方法, 帮助他们确定和形成自我统一性。

四、结语

实践告诉我们, 经受过挫折磨难, 在逆境中成长的人, 往往有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和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挫折能给人以打击, 带来痛苦和烦恼, 但挫折也能让人振奋, 使人在磨练中变得成熟。高等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不仅要使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 更要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学会如何适应环境, 形成和炼就在磨难和挫折中求生存的能力。由此可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是很有道理的, 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是可取可行的, 并且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王宗支.思想政治工作导论.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1.

[2]武怀堂.思想教育心理学.华夏出版社, 1990.

[3]《思想教育概论》编写组.思想教育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1.

篇4:注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古语说“人之逆境十之八九”,也就是说,人生中挫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正视它。因此,我经常利用班会课、队活动课及课余时间,通过自己讲述,或学生自己找资料、讲故事的形式,说一些名人的成才故事,让孩子明白,挫折就是失败,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碰钉子”。从而使他们进一步懂得:“挫折与竞争相伴随,要成功就必须战胜挫折,逆境是成才的沃土”,“不经磨难不成才”是人生的真谛。人的一生总是与挫折相伴随的,没有挫折,就无法领略人生的胜境。人生就像走路,不知要摔多少个跟头,摔倒了,别人可以扶一把,但真正要站起来就得靠自己。其中我利用一节队课时间,让我们二年级学生学系鞋带。在系鞋带的过程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不能有任何的帮助,只能看了老师的示范后,自己学着系;第二组学生分别以两人为一个单位,其中一人会系,就做小老师,当另一人不会系时,可以帮他系。显而易见,比赛刚开始时,第二组的学生屡屡获胜,当临近下课时,要求来个总决赛,所有的人必须自己动手系鞋带。结果,第一组基本上每一位同学都能又快又好的系鞋带,相反,第二组能完整的系鞋带的同学却是寥寥无几。

二、抓住挫折良机,分析原因,让学生在挫折中前进

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在第二课展开了一个大讨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内,第一组没人教反而学会了系鞋带,而第二组每位同学都有一位小老师却没几位同学学会系鞋带?通过讨论,学生基本上能说出来,第二组的失败并不是缺乏能力,而是在学系鞋带的过程中,碰上不会系时,就依赖身边的小老师,自己不去实践,不去克服困难,所以一直学不会。另一方面,几位小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也太过于溺爱,反而窒息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学习、生活都同系鞋带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多或少、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只要我们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自卑、不逃避,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够成功。

三、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往往把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挫折现象的普遍性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

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为榜样。我努力使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必须努力学习才能有所发展。历史上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19世纪20年代,俄国青年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在创建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新论的过程中,蒙受许多人的嘲弄、攻击,说他是“疯子”“怪人”。但是,他把个人蒙受的一切侮辱、诽谤置之度外,勇往直前,继续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所以意志坚强还是薄弱,对人的学习,直到一生的事业关系极大。凡是在学业和事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是意志坚强、始终如一的人。反之,那些意志薄弱、不愿艰苦奋斗的人,即使具有超常人的聪明才智也很难获得成功。

以身边的榜样战胜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为价值尺度。我注意找寻学校、班级学生的闪光点,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教育,我校某班有一名学生自小丧父,后又丧母,但她不甘沉沦,勤奋进取,在全市的数学和作文竞赛中屡屡获奖,我就以“挫折丛中的一朵花”为题开展主题活动,效果良好。

四、适当地创造经受挫折的环境

有许多孩子都不满意父母的过度保护,都非常的想去“闯世界”,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要总是满足他。要在学习、锻炼、劳动、生活以及集体活动中,适当的制造一些困难,然后引导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克服,从而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忍耐力和吃苦精神。

比如,有位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爱拖拉,早上总是很慢,天天要父母催,搞得父母反而很紧张。我同家长商量后根据孩子对参加运动会积极性很高这一机会,对他进行了一次特殊教育。举行运动会选赛拔那天早上,父母只帮他准备好早餐,就不提醒、不催促、耐着性子拭目以待。等到孩子发现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家长依然若无其事干自己的事,不理睬他,结果他失去了这次参加运动会的机会。从那天开始,孩子对于自己常常失去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感到懊恼、后悔,渐渐地增强了守时意识,学会了管理自己,不再让父母操心。

篇5:试论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儿童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

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 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实施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要提高这部分青少年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二、实施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是实施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

篇6: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某种情景,提出某些难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和顽强进取的坚强意志。人在一生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将会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是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基础。那么,从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练就显得更必要了。但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通力合作,依据孩子年龄特点,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来达到对学生 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个别学生突然固执起来,顶撞老师,拒绝接受教育,不执行老师的要求。这是学生承受心理挫折的一种消极表现。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缺乏性挫折——由于外部条件不充分,致使目的无法实现、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所形成的挫折。比如:长时间在家庭和学校得不到父母、教师的喜欢及关心,一些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被遗忘的人”;学习成绩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一些学生自尊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二是损失性挫折——原来可以满足的需要,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现在不能得到满足而引起的挫折。比如:一个农村来的优等生到了城市的学校以后,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可能成为一个中等生或学困生,从而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自尊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引起烦恼、紧张的消极心理。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往往摆脱不了苦恼,甚至会变得敏感多虑,不能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人和事,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失常、自杀等难以预料的后果。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受挫折学生摆脱困境,恢复正常心态。

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 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实施挫折教育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符合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同时实施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他们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

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挫折教育

1、利用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进行挫折教育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2、充分利用各种挫折进行耐挫折教育

在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在报刊杂志上刊载的挫折事件是屡见不鲜的,这些具体的直观的事实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触发联想,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它们,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举出地震、洪灾、火灾,面对父母下岗、父母离异、考试失利、选干部未选上等事实,让学生讨论、评说假如自己遇到上述情况怎么办。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运用丰富具体的事例,给予必要的分析与指导,并讲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应付突发事件和抗挫折的能力。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做到宠辱不惊,将失败和成功都作为前进的起点和动力。

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创造磨炼意志品质的情境机会,对增强挫折承受力有很大帮助。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营地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勇气。此外,还可开展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创造磨炼意志品质的情境机会,对增强挫折承受力有很大帮助。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营地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勇气。此外,还可开展各种活动来创设挫折情境,包括远足、野营、登山等。

3、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斗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能适时向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挫折的认识,使他们体会到挫折能磨砺人、造就人,激起他们的内在的上进心,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教师可在班会上、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列举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他在研究用于灯泡材料的过程中,经历了上万次的失败,终于找出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钨”。教学上还可列举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如1997年初轰动全世界的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英国胚胎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及其合作者历经两年的时间经过数百次的失败,终于成功地培育出来的,开了成年哺乳动物无性繁殖技术的先河,这些都会在同学们心中激起很大的反响。

四、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教育立体网络

篇7:论文:怎样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舒成林

摘要:现在的孩子大多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这群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的小学生,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他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承受挫折的思想准备。针对个体的这些差异,学校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可逐步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以促进其身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挫折教育 学校 方式 意义

一、分析小学生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差的原因

现在农村的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务工,基本上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所以老人围着“小皇帝 ”,“小公主”转,而且由于父母不常年不在身边,所以对孩子经济方面诸多纵容。在家,唯恐孩子受一丁点儿委屈,处处包办代替,他们成了不折不扣的“小皇帝”,家庭宠爱造成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在我们身边也经常发现一些小学生因一点小事不如意或受点委屈就伤心落泪、萎靡不振,一次考试落后就自暴自弃,被家长、教师批评几句就远走它方。这群祖国的未来,如果挫折承受力差,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那么这个重任他就难以肩负了。究竟造成小学生挫折承受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呢? 1.家庭方面

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由于父母自己常年不在身边,觉得亏欠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老人对孩子更是“关爱有加”,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不让孩子经历失败,看到失败,但求“小花”们在温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宠爱,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从没有大声斥责过,所以感情比较脆弱,娇嫩,遇到挫折就难以承受。2.阅历简单

小学生年纪小、社会经验少、接触的环境单纯,生活阅历简单,生活的道路大多平坦,很少有失败苦闷的生活体验。因此当遇到挫折时就会惊惶失措,束手无策,很容易被挫折所压倒。3.学校方面

学校是这些农村小学生学习活动、成长受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学校对学生的这方面教育至关重要。来自学校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挫折要远远多于其他方面,比如:考试不及格、名次下降、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等。另一方面,如果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就会寻求帮助,让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久而久之,形成定势,当自己面对困难,就无所适从。同时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己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但还处于摸索状态,所用力度还不够,所以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不知如何处理,找谁诉说,没有及时的疏导,就会产生强烈的受挫感。4.生理方面

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能力差,造成学生性格上胆怯、脆弱、经不起困难等。有时候还会受到同学们的取笑、挖苦等等因素都可能致使小学生失去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在 1 自卑自弃中产生消极悲观心理。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挫折教育根本实质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小孩在不断碰到失败,感受失败,克服失败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心胸开阔、灵活勇敢、坚毅顽强对抗挫折的品质。

二、挫折教育的意义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所以挫折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挫折。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得到成长,得到成熟。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深感痛苦。所以,对我们来说,挫折有时就是一笔财富。爱迪生在晚年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挫折对我们是有某些积极意义的。

1、挫折教育能够增长小学生的聪明才智。

小学生本来生活阅历就不丰富如果再让他们避免生活中的挫折教育那么他们就无法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人只有经历过挫折,他才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然后找出改进的方法,让自己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发挥。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那么思想就会很肤浅,就会停滞不前。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我们人类就是在挫折里一次次地得到成长,一次次地克服困难,一次次地创造出奇迹,挫折不仅激发出我们的智慧,也让我们的智慧,也让我们更加成熟。

2、挫折教育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勇气。

一个人有了勇气,就能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才能不在困难面前低下头。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经历挫折,可以让我们勇敢地面对失败,不怕困难。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经过了上千次的失败,如果他没有勇气来面对这些挫折的话,那么就不会有电灯的发明,而我们人类也只能继续生活在黑暗中了。

3、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大都容易粗心大意、骄傲自满、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挫折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帮助正确认识自己,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4、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无法禁受外界的风吹雨打,一点点的挫折就足以让他们难以爬起来。

三、而在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那些呢?我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挫折

正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和坚强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对它笑, 就对你笑, 你对它哭, 他也对你哭。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挫折是正常的。歌德曾说过:“倘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滋味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也曾走过一段艰难坎坷的道路,英雄、伟人也都经历过挫折的考验,教师将这客观存在的事物讲给同学们听,使他们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人生 2 哲理,要同学们正确对待。例如:课文《鲁滨孙造船》描述了鲁滨孙一个人在孤岛上,为了到对面的大陆去,有了十几天的时间来修理以破了的长舢船,在无果之后,不怕困难,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克服一切困难,最终造了一条很大的独木舟。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七律.长征》也讲述了红军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的故事。教师可以在这些地方让学生明白要正视挫折才可能取得成功。

2、多渠道地教育、熏陶,加强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

挫折教育在引导学生正视挫折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教师可在平时的教育中教给学生对抗挫折的方法,如选择性忽视、选择性重视、改变愿望满足方式、降低自己的理想 愿望与要求等等;也可在班队课上给学生们讲伟人或名人们是如何对待挫折的给学生树立榜样,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如:让学生看世界名著(如《鲁宾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轮椅上的梦》等),从名著中学习如何对待挫折;唱励志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真心英雄》等,通过音乐的熏陶,使学生明白挫折并不可怕;定期有选择地播放《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和《鸡毛信》等歌颂少年英雄的影片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深入挖掘前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借助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种战胜挫折的成功案例,让学生重新认识挫折,了解到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革命家 科学家 企业家等都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才获得成功 从而使学生在鲜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学会如何应对挫折 只有教会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才能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信就是信任自己, 就是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自信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首先,信任每一位学生, 学生会因教师的激励而迸发出前进的力量。其次,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就要创造条件施以良性刺激,积极扶植。最后,适当鼓励, 及时评价。自信心的形成离不开对自己能力的评价,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进步应当及时肯定和充分鼓励, 并经常地给学生良性心理暗示:比如 “ 你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等。只有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自信, 才能适应现代生活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四、挫折教育中的新策略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儿童教育比作一块大理石 ,他说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塑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 ,二是学校 ,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 ,四是儿童本人 ,五是书籍 ,六是偶然出现因素。单从排列顺序上来说 ,家庭无可争议的被列在首位。因此 ,我们也可以分辨出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学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可以采取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可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挫折是磨练意志,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的利器。家长端正了挫折观点后,要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遇到困难要有意识锻炼子女,甚至有意识地给子女制造一些“挫折”,不断地磨练他们。在我们中国独生子女多的这种特殊情况下,老师要开展挫折教育,必须要与家长商量,取得他们的同意、支持、合作,解决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后顾之忧。否则,许多挫折教育的行为训练,老师将会冒很大的风险,以至怕这怕那,缩手缩脚,最终肯定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误会”训练,提升承受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青少年自杀案例中,有70%以上是由于他被别人误会了,冤枉了,而无处“伸诉”,结果以结束生命这个极端而错误的做法来表清白。由此可见,青少年在心理承受力上,确实需要提高。对“误会”处理、适应训练,势在必行。它采用有意创设一个“误 3 会”训练对象的方式,让他感受到被误会的情绪,继而训练才指导他放松,正确对待别人的误会。

2、提供体验机会 ,放手锻炼学生。

让学生到真实情境中去体验 ,以感性的接触获得自我教育的源泉 ,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而真实。如果把他们带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在烈日下劳作 ,就会加深他们对“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的含义理解,体会父母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当然 ,学生的挫折体验应该主要在他们自然生活成长的环境中进行 ,如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各种竞赛、家庭生活等。应该让他们尽情展示盒锻炼自己 ,师长只需要在一旁适当指导。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应该独立充分相信他们的潜力 ,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问题 ,不要剥夺他们体验失败的权利。当然 ,为学生提供挫折体验时 ,一定要注意不要的限度 ,考虑到他们的挫折阈限 ,以不伤害他们的身心发展为前提。

篇8: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是促使学生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 是促使学生性格开朗、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意料。同样, 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不仅要赏识, 更要进行挫折教育。心理学有一种观点:人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特别幸福”的“空间”里, 就会造成“健康心理过剩”症。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幸福的感觉降低, 二是不愿接触艰难困苦, 甚至将一些平常事也误认为是痛苦而神经过敏。目前, 家长中存在着一种不利倾向, 他们认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 孩子又是独根苗, 怎么也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因此, 尽量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要求, 包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代替他们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 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今后的人生一帆风顺, 这对孩子的成长其实很不利。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方面的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方面的教育呢?

一、在学生遇到困难而退缩

时要鼓励学生, 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 生活是艰辛和残酷的,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 只有鼓起勇气养成一种容忍的态度和豁达的心境努力向前, 才能最终克服困难, 战胜挫折。另外, 在学生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 要及时肯定,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 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二、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

学生自我调节心态, 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 克服困难, 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 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与其将来让他在挫折面前自怨自艾, 不如现在就把挫折“送”给他。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 这没有错, 但赏识过了头, 效果适得其反, 学生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 很难接受不同意见, 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这样的学生, 在学校里不受点儿挫折教育, 将来怎么走上社会?有少数学生虽然在学习上取得了成功, 也是经不起任何挫折, 自私得不允许任何人超过他。

三、对陷入严惩挫折情境中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

如帮助学生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 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实现目标, 让学生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进步, 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活动, 把握其发展趋势, 如果学生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 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

四、要多为学生创设与同学交往的机会。

与同学交往可以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 克服自我中心。在学生群体中, 学生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 如观点不一致, 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 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 如何合作, 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另一方面,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 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特级教师韩军认为, 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 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 缺一不可。这可谓真知灼见。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 而且思想不断变化着的中学生,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目前, 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我以为, 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赏识不到位, 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挫折教育与打骂无缘, 打骂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扭曲其人格, 培养叛逆者与奴才。学生犯了错误, 要批评教育, 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 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 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 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

篇9: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家庭教育不当

由于家长自身的原因,使子女遭受挫折和承受磨难,也是屡见不鲜的。有些家长或沉迷于麻将桌或迷恋于舞厅,对子女的生活起居漠不关心,对学业不闻不问。这部分学生,在校情绪低落,神志恍惚,对学习缺乏热情,应参加的有益活动往往也是漠然处之。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失衡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中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城市中小学生中,单亲家庭子女所占比例为5—10%,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班中至少2—3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之中。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少年儿童,缺少父爱或母爱,家庭生活不完整,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尤其对他们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更大。这些学生在学校中有的性格孤僻,极不合群,也有的顽皮异常,经常惹是生非。

(三)家庭的其他原因

有的学生本来生活在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但由于其他原因,如自然灾害毁了家庭,疾病或意外灾祸失去了父母,使他们有的成了孤儿。此类情况,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造成了巨大的挫折和磨难,也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四)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周围的人对你不尽是颂扬、掌声和鲜花。你取得好的成绩或名誉时,会遇到别人的嫉妒和诽谤;你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身体某方面有不足,会遇到别人的嘲讽和挖苦。这种情况尽管不是普遍现象,但有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退缩,使一些学生愿意独来独往,慢慢就会不合群。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应采取的策略

学校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学生是祖国的生力军和未来的希望。我国未来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取决于学生有无健康的心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无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迎接挑战。学生遇到挫折,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问题的反应。“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给教师的工作内容增加的难度和提出的要求,教师不应被动等待,而是要主动出击。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多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学会观察和分析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认识面临的挫折,实际是一种意志薄弱的表现。心理学表明:坚强的意志能推动人去克服困难,使认识产生飞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多开展一些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夸夸我的同学,让学生在班级里找出身边同学的优点,并当面夸一夸,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传递,尽可能不重复,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夸奖。这样可使学生心情愉悦,自由畅谈,连平时较自卑、极少发言的学生也找出了不少优点,现出了“闪光点”,培养了自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与困难、挫折做斗争,塑造他们健康的个性。榜样对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能起最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以此为中介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教师除了用科学家、英雄、劳动模范、革命先烈和一些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作为典范来教育学生外,还要适当地从他们的同龄人中选取典型作为榜样,这样学生才能感到真切,缩短心理距离,消除心理障碍,达到心理相容。

从未遇到挫折一旦遇到较大挫折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差。对顺境中的孩子进行挫折和磨难教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方式可借鉴。孩子们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磨”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教师应当和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共同制定出培养这部分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的有效方案。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那么挫折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他们生活中的风雨雷电,而是他们成长中的一座座通往成功的桥梁,他们会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这将是教育者最大收获和幸福。

篇10: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就是教师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这种爱,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不是虚情假意的做作,而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修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成的合金。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只是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而是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事理的洞见、用自己饱含的激情、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去从事神圣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爱如花之芬芳、酒之醇香,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浇灌着渴望成长的学生。也就是说,赏识,本质特征是欣赏、重视、肯定、赞扬,其本源是爱,真挚的爱,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的爱,这是赏识教育的根源与核心理念。

二、教师要表扬学生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成长,走向成功。一位诗人说: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是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教师应尽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鼓励性评价、肢体爱抚、创设表现机会等方法给予学生及时表扬。

三、教师要宽容学生

赏识学生,还意味着要学会宽容。它要求我们教师理解学生的桀骜不驯,宽容学生的调皮捣蛋,原谅学生的屡屡失败,赏识学生的异想天开。犯错误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替他们想想,理解他们年幼无知、自控力弱、是非观不明确等。只有这样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赏识之心,平静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过错,也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用爱去包容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让他们在一次次跌倒之后又一次次站起来。

比如,在考砸的学生面前:

①你不能让学生泄气,所以要鼓励学生,要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疑。

②要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常有的。

③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

再如,对闯祸的学生,不能让他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了不良的影响或老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老师应与学生及时沟通,平息学生的惶恐心理,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依旧充满希望。同时还可以举自己或名人在小时犯错的典型事例加以教育。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鼓励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这不仅能在知识传授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四、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

我们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能够给予鼓励和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或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五、教师要信任学生

赏识更意味着信任。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以平常心对待孩子身上所显现出来的不足与缺陷。长其善,而救其失。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也许他们不是天才,但他们一定能成才,从而永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上一篇:少儿跨年晚会闭幕词下一篇:家风家教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