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迷读后感

2024-04-17

昆虫迷读后感(共10篇)

篇1:昆虫迷读后感

昨天,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一起学习了《昆虫迷》这篇课文。《昆虫迷》记叙的是一个真实的、感人肺腑的故事,作者是叶永烈。

《昆虫迷》主要写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毕生精力成就了《昆虫记》巨著。这部书共十卷,第一卷在1878年问世,最后一卷在他八十七岁时(18)出版。

法布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家在法国南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没上过像样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他自己刻苦学习得来的。“有一次,他仰着头观察屋檐下的蜘蛛捕食蚊子。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当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不禁感到很愧疚。一连三四个小时!我肯定脖子早已发酸,况且我也没有那么好的耐心和毅力,十分钟都坐不住,何况是三四个小时呀!

我又继续往下读,当读到“有一天,法布尔提着灯笼来到田里观察蜈蚣怎样产卵时,看着看着,觉得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望,才知道太阳已从东方升起……”这里的时候,我沉默了,思考着如果要我去观察,我早一溜烟跑了。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我都坐不住,现在想想法布尔,我觉得无地自容了。

法布尔曾说过:“学习这件事,有没有人教你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自己能不能自觉。有严师指导的人是何等幸福!……”读到这里时我只能哑口无言。这一对比,我觉得我们太幸福了。因为我们有老师的言传身教,有老师的关心呵护,有美味的饭菜佳肴,舒适的教室寝室……这样优良的学习环境,却不好好学习,也真是 “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读罢此书,我受益匪浅。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乎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不有勤奋自强的精神。我要向法布尔学习,学习他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刻苦学习的精神。

篇2:昆虫迷读后感

一提到到昆虫,同学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班的“昆虫迷”——秦鹏。

提到秦鹏对昆虫的爱好,要从幼儿园说起。我们俩从幼儿园就同班,记得在幼儿园的课外活动时间里,他总要独自到花坛和草坪上去捉小昆虫,什么蜗牛、蝴蝶、蚂蚱、蜜蜂,捉到了就小心地带回家,观察研究一段时间再放回去,他从来不去伤害它们。

篇3:小院里的昆虫迷

一立春,草丛里就有蝗虫了,小家伙跳呀跳呀,就像绿色的小精灵。过了几天,蝗虫变大些,蹦蹦跳跳地在草丛里闹得可欢了。我最喜欢捉蝗虫玩了,先盯住一个大蝗虫,可它好像有“未捕先知”的能力,一下子就跳开了。我小心翼翼地靠近它,屏住呼吸,然后使劲一扑。哈,抓住了!我仔细观察着它,一对尖尖的嘴巴,绿色的触角软软的立在头顶,白色的眼睛虽小却显得那么机灵,加上那圆圆胖胖的身子,真是可爱极了!

夏天,小院里因为有了蝉而格外热闹。知了每每在树上“知了”、“知了”地欢唱,院子里的小孩子就会呼朋引伴地去捉知了玩儿。当我们拿着自制的网子套向知了时,心里充满了希望,笑声也伴随着知了的越来越多而越发响亮。

秋天,草丛里到处都是小蚂蚁的身影。我常常会拿一些米粒、糖果喂给蚂蚁。一只蚂蚁发现了,便会用触角召唤来更多的蚂蚁,许许多多的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有条不紊地把食物运回自己的巢穴。在和蚂蚁这样安静相处的秋季下午,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四季之中,只有一种昆虫——蜘蛛在始终如一地忙碌着。而我这个小院里的昆虫迷一直都是它们安静而忠实的观众。蜘蛛喜欢在墙角静静地织网。它的全身长满了细密的绒毛,为了织好一个牢固的网,它往往会毫不气馁的一遍又一遍地爬上爬下。一旦织好后,它便会一动不动的趴在网上,静侯食物自投罗网。它可真是“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布下八卦阵,要得飞来将”呀!

这个充满着神奇的小院,我学到了蚂蚁团结协作的可贵精神、蜘蛛百折不挠的奋斗气息,小昆虫为了生存表现出现的巨大力量,也激励着我在生活中乐观向上,学习上不断努力。我愿做这个小院里的法布尔,和小昆虫做最好的朋友!

指导老师:黄艳

指导老师评语:注意观察身边的细节,就能获得特别的感受,写出真实,流畅的好文章。小作者能以时间为线索写出自己与小昆虫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充满童趣的想像力,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与昆虫相处的和谐画面。并能在结尾升华作品的思想内涵,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篇4:昆虫迷作文

一般课间活动的时候,同学们都在操场上玩游戏,郑好好却跑向大树下去捉小昆虫。要么是几只蚂蚁,要么是几只蚱蜢。她一般用镊子把捉到的昆虫放到透明的玻璃瓶里,然后仔细观察,她认真的样子很迷人,眼睛放出特殊的光彩,使她的眼睛又大又亮。她每次观察后,会把观察后的结果记录在本上。真是一个有心的人啊!

每次上科学课时,郑好好会积极发言,兴致勃勃,聚精会神。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请教老师,或者自己动手试试,分析思考。可上语文课或者上数学课,她就会无精打采,有时还会把自己带的小昆虫拿出来观察,我想:“没少被老师批评,郑好好真是太喜欢昆虫了。”

每年放假她都会带上爸爸做的捕虫网,在草地上捉昆虫。她把捉到的昆虫放到标本盒里,找来大头钉,钉在硬纸板上,做成美丽的标本。

篇5:昆虫迷作文

蜘蛛网的`丝细细的,是经线和纬线、交叉的,蜘蛛的网形状多种多样:有心圆形、五边形、几何图形……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就会发现蜘蛛丝粘粘的,有弹性,你说蜘蛛的本领大不大?

每当黄昏时,蜘蛛便会从墙角缝里爬了出来,只见它:个头有二三厘米长,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头上长着一对又细又长的触角,眼睛又黑又圆,有八只,这八只眼睛,如果你不仔细就不会发现。它的小嘴跟兔子的三半嘴相差不多少。它的身体是椭圆形的,跟鹅卵石差不多。它的背上有着跟龟壳一样的拱形壳。它的脚有四对,每个都一节节的,像竹节。

每天下午,我都要去看蜘蛛,下雨时豆大的雨珠,把蜘蛛网弄了一个个大大的洞。第二天,蜘蛛就会爬到网上,把破了的网补一下,不过多久,蜘蛛网就跟原来的一模一样。在它捕食时,必须要先织网,然后要听蜘蛛网上有没有什么动静,如果有动静它就会去寻找猎物。蜘蛛一般都是吃蝴蝶、飞蛾、蚊子……它不但把蝴蝶给捉了,还吃得干干净净,连一个小碎片也不剩下。

篇6:“昆虫迷”表哥作文

表哥非常喜欢昆虫。有一次表哥放学了就立马跑到我家,一到我家就迫不及待地把我拉着去捉昆虫。到了位置放下我的手说:“表弟,帮我一起捉昆虫吧!”我心想:我倒要看看你能捉到什么昆虫!于是我跟表哥兵分两路,我发现了昆虫就叫他,但是叫了好久都没动静。我回头一看,表哥早就没了人影。我一边叫一边走,想把表哥找过来。突然,我看见表哥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棵树的下面,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蝴蝶大家庭呢。我轻轻拍拍表哥,表哥却没有反应,像自己和外界隔绝了似的。不管我怎么喊,表哥都没反应。天色不早了,而且我的肚子早就咕咕地在抗议了,我大声说:“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去吧!”表哥这才回过神来,跟我一起回家了。

表哥一观察起昆虫来就非常的入迷。那一次,表哥发现了一个松鼠洞,正在等着小松鼠回来呢。不一会儿松鼠果然回来了,表哥蹲在洞前,双手撑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洞里,还时不时地皱起眉头,仿佛在思考呢。看着它们吃东西玩游戏,一直等到两只松鼠跑到洞里去睡着了,表哥才肯回家。

篇7:读《昆虫迷》有感

《昆虫记》告诉我们,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生活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也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在很多问题上有着相似之处。

在昆虫世界里,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

昆虫的生命是令人震撼的。比如萤火虫,很多诗文都赞叹萤火虫不灭的光芒,但是只有法布尔发现了萤火虫短暂的一生,并为萤火虫短暂的成年而惋惜。萤火虫的一生――甚至是卵――都会发光。奇怪的是,萤火虫的幼虫期有2、3年之久,成年期却只有14天。这就意味着萤火虫在14天内破蛹、寻偶、结合、繁殖,然后终其一生,默默死去。萤火虫是勇敢的,因为它们没有在最后的14天中熄灭自己的光芒,而是依旧忙碌着、快乐着,尽力自己所能给别人留下光明和希望。又比如蜣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屎壳郎,过去我一直因为这种昆虫天天与垃圾和污物打交道而对它感到厌恶。看了《昆虫记》后,才知道屎壳郎它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类消耗着那些无尽的废物。屎壳郎不仅工作辛苦,而且任劳任怨。它在田地里工作,会受到拖拉机、播种机、推土机等等的影响它,甚至一把普通的锄头横在它面前也会阻挡它的去路。但屎壳郎会绕过那些轰鸣作响的机器另辟新路,哪怕是千辛万苦堆积而成的成果被毁,它们也不会在那里发着无尽的牢骚,而是节省下那些发牢骚的时间来尽快开始新的工作。

蝉是昆虫世界里最傻最笨的家伙。过去我光知道它在夏天的林子里无休无止地吟唱“知了知了”,读了《昆虫记》,才知道它是那么的愚蠢。在蝉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要小的小虫子,会在蝉卵上产下它自己的卵,而这种小虫子发育要比蝉快好几个月,这种小虫子的幼虫便拿蝉的卵作为食物。其实当时那些小虫子就在蝉的脚边,蝉也看到了,如果蝉会轻轻地一脚把那些小虫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会被这些小东西给吃掉了。

还有,蚂蚁、蜘蛛、蟋蟀、毛毛虫,燕子、麻雀……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景,包括昆虫的进食、保护自己、繁殖、养育后代、劳作、狩猎及生死,几乎所有的细节,让我仿佛走进了昆虫世界,透过放大镜,看到了昆虫的活动,在日月星辰下,闻到了泥土潮湿的气息,还有虫子气味。

《昆虫记》充满了惊奇,充满了情趣,看了这本书我了解了昆虫世界,发现了大自然中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我叹服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对大自然的细微观察和执着研究。他用毕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虫世界,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的昆虫来观察,法布尔每次出去,都要装两口袋昆虫回来,而且会加倍地保护们。法布尔这种对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佩服,值得我们学习。

篇8:小昆虫迷

小亮是个小昆虫迷,他特别喜欢各种各样的昆虫。每年夏天他都带着爸爸帮助做的捕虫网,去草地上捉昆虫。草地上有蜻蜓、蝴蝶、猛蚱、螳螂,还有“花大姐”。小亮把捉到的昆虫放到标本盒里,带回家。他找来大头钉,把昆虫钉在硬纸板上,做成标本。多么美丽的标本啊!小亮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笑了。

三年级:飞翔

篇9:昆虫迷作文

他很了解昆虫,也喜欢昆虫。他在学校里成立了一个“捉虫小队”,专门在课间捉虫,

他捉的虫到底有多少呢?多到几乎学校每种昆虫都捉了个遍。有一次,我们的艺术教室里来了一只大蜘蛛,赵嘉俊刚好在场,他站出来说:“大家别慌,我知道,它是只剧毒鬼面蛛,不过你们不必怕,我以前抓过它,有我在,它不敢来咬你们!”可是还有些同学很怕它。但是直到下课铃响,大蜘蛛除了动几下,没敢下来,更没有咬大家了,大家终于信了他的话。

还记得那一个星期五下午,他还捉了一大盒蜘蛛,让它们打架,说里面有白蜘蛛、毒蜘蛛,在其它盒子里还有沙地豹,跳蛛啥的.。

篇10:昆虫迷评课稿

观摩时间:2010年4月28日下午

观摩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周丽莉 黄秀兰 冯成霞(李云霞老师外出学习)整理记录:周丽莉

教研流程:

观摩吴婷老师选拔课《装满昆虫的口袋》。

分享观课的感受。

讨论汇总:

《装满昆虫的口袋》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大自然、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怎样成为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怎样迷恋昆虫的这是课文的重点。课文主要通过两件事写出了发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一是抓纺织娘,二是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吴婷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有很多亮点:

一、语文味浓。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语文味,课堂呈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体现出了教材的深度,又拓展了文本的广度。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节课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是精美的图片都让学生融入了教材,激发了探究之心。

二、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的基石。这堂课我们看到老师随时关注学生能力的训练,会听,会读,会说,会写,不流于形式,体现了扎扎实实的训练特色。我们看到学生朗读有生成性的突破,勾画圈注恰到好处。

三、以学定教,收放自如。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课堂上逐节与学生读讲,无疑既费时又乏味。老师从学生学情出发,既有粗线条的问题又有细节的推敲,课堂有种大气之感,老师在收与放之间调控自如,使课堂呈现较为活跃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充分激活,都能做到有话可说,拓展不空洞生硬。

四、训练语感,读悟结合。

新课标提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吴老师摒弃了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代之以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来感悟,非常注重让学生抓重要词句,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一开课就直奔主题,找准切入点——“迷恋”。在学生对上节课进行水到渠成的巩固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就自己喜欢的事品读,勾画,并着重训练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入情入境。

另外,吴婷老师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老师亲切的语言,自然的教态,过硬的素质等。我们也有一些小小的困惑,这节课的学生有较好的素质和知识储备,与教师切合紧密,如果面对着相对而言习惯和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又该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呢?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希望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学水平。苏坡小学三年级组观摩在线视频感想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吴老师教学这一课时,从题目入手,抓住“迷恋”,让学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复习入手,引出重点。

吴老师这堂课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节课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了体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两个实例,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印象。这堂课一开始就以复习上节课内容入手,引出“法布尔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回忆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件,抓住“迷恋”一词,提出本节课研究的重点。过渡自然,学生在回忆旧知的过程中过渡到新知的学习。

二、抓住“迷恋”,逐层分析。

文章的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因为着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迷恋”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由上节课的事例引入到本节课的语段、句子直到词语的品味,对学生的训练层次由低到高,层层深入。比如吴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后,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读出父母责备的语气,读出法布尔不情愿地扔掉小虫子的难过心情。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入情入境,读得感情充沛,引人入胜。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吴老师的课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去研究,品读,勾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四、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句子蕴含的情感,再过渡到重点词语的推敲,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读来体会在文

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五、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吴老师这堂课十分重视学生的拓展训练,做到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使课内教材有限的内容与课外拓展无限的延伸有机结合,做到了忠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放得开,又能自如的收拢。十分欣赏吴老师这堂课的拓展训练,尽管拓展的时间有接近20分钟,但是训练的内容不同,训练的要求不同,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不同,即达到了训练量度,又有训练的质量。

六、老师的语言亲切自然,就像一曲流淌在田野间的美妙的音乐。

说点题外话,录像效果不太好,特别是声音忽大忽小,我们边听还得

边调节声音的大小。

听课感悟

成都市实验小学红碾分校 三年级组

今天听了吴老师的《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觉得吴老师这节课的特点有: 1.重点突出,落实训练

这篇课文语言简单,孩子很容读懂,吴老师从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入手,通过找两件事中体现迷恋的句子,从句子到词语,从词语到句子,再回到句子整体感知,一步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感知。

其中,有以下几个训练:

捉了几天昆虫,这三天里法布尔会遇到什么困难?

看到这两个高高鼓起的口袋,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

(培养学生的和想象能力)

你的宝贝是什么?你把它放在什么地方?(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感受人物特点)

用“无论„„还是„„”说说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仿说)2.朗读指导有层次 3.抓住文本细节,补充阅读资料,丰富人物形象。建议:

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到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程度,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让人物的形象更生动。

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四年级组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抓住重点词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教学本课时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感情朗读、造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会品味课文。

二、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上语文课关键还是让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每节语文课都得渗透一个点或者两三个点的语言文字训练。这节课上老师着重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复述能力。在学生学完捉纺织娘的段落后,老师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去介绍纺织娘。学完第二个故事后让学生练习复述故事。老师想学习语文不是仅仅让学生读懂每一篇课文,更重要的是提高全面的语文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简单地总结了一下:

1、从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应该熟知,并且懂得每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目标是这一“目标系列”中的一个环节,能力训练的内容既不可简单重复,又不能“跳跃式”超前,应该循序渐进。

2、从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转变为安排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许多语文老师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课,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时“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其实,阅读课与阅读教学课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在许多语文课读得太少、讲得多、问得多、讨论多,其结果,教过的课文学生竟未能读通!要给“读”定一个指标,低年级学生对全篇课文,中高年级学生对重点句段要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有的会背诵、默写。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初读知大意,精读品文字,熟读体情感,说与写的训练穿插其间。写的训练也要加强,读写结合是一条重要经验。初读、精读、熟读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相应地安排写的训练。

3、从以集体教学为主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学习为主学

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所以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学会学习。

三、整合教材内容,拓展课程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真实地再现或模仿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引领学生走进情真意切的感性世界,吸引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当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充分利用其具有的文本、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

语文知识和能力分为“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和“写作”四个项目分别评价,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状况。所以应该加强落实哈字的语言训练。

观课有感(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绿舟小学三四年级组 蔡鹏英、杨锡琴、吴小莉、尹小凤)

我们学校三四年级的4名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在网上观摩了成飞小学的美女吴老师上的《装满昆虫的口袋》,看完课后,大家不禁惊叹于实小孩子训练到位的常规,还有老师循循善诱、端庄大方、完美的教学设计。

词语教学和语段教学是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两个基本点。如何在细读文本时关注词句,把阅读的触角伸向咀嚼词句的滋味,玩味词句的意蕴,这是中段阅读教学重视的问题。

我们几位老师就课堂上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探讨,我们认为这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归纳如下:

1、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抓文中的中心词入手展开教学。

老师在整堂课中紧紧抓住“.迷恋”,引导学生感悟法布尔对昆虫浓厚的兴趣,以及由兴趣衍生的对昆虫的各种痴迷的活动。在学习理解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教学时设计了有助于形成多元阅读理解的环节,让个性化阅读成为可能。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揣摩,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2、抓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充分品读,在读中感悟。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了“每到„„就„..”和“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体会,深入地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读感悟,读中熏陶,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3、课堂上的训练点落实,给够学生思考的时间。篇二:假如你在野个迷了路评课稿

《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评课稿-------杨梅 有幸听了崔老师所执教的《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弱,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崔老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作为教学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崔老师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原则,每个环节都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评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崔老师以读中感悟,突破难点;创设情境,实践运用;拓展延伸,创编诗歌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实践,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评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老师用“如果你迷路了,会怎样办?”的这个问题入手,把学生自然地带入文本。同时出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1、教师引领,渗透学法

太阳就是天然的指南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方向的呢?在学生发现太阳怎样指明方向后,再利用课件进一步明确方向,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2、学生自学,运用学法

结合课件、实验着重理解怎样利用大树、北极星、沟渠道里的积雪来辨别方向,同时理解“稠”和“稀”的意思,用沟渠里的积雪辨别向尤其是一个难点,若不细读课文,详加分析,老师也一时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老师采用了实验的方式给学生直观形象,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在沟渠里的积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这一现象。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后,让他们填写表格,为学生的自学和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3、朗读感悟,积累语言 语文素养之一就是让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本课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还培养了语感。

4、创设情境,实践运用

创设小朋友去郊游迷路了,需要有人帮助指点方向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本环节把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如同一首交响乐,让学生沉浸在其中朗读体会、思考讨论、表达运用,使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三)延伸拓展,创编诗歌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学生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受到美的启发,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诗歌就会从他们的心里流出来。崔老师先让学生

说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再利用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创编诗歌。这个环节我认为用得非常好。

三、评设计理念

(一)快快乐乐学语文

崔老师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了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寓学于乐。老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比如:“帮迷路的孩子找方向”这一情境,让学生去演一演,既巩固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降低难度,会学乐学。在学习课文环节中的表格填空、口语交际,拓展环节中的创编诗歌,老师都作了适当的示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3、多向互动,感染快乐

教学要面向全体,一堂好课应该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伙伴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课堂上1+1往往会大于2,学生在小组学习、交流讨论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欣赏,形成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整体。

4、激励赞赏,体验快乐

教育在于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需要赞赏的语言,激励的目光,崔老师在整理堂课的教学中很好地运用了各种激励的语言,学生受到肯定,心里充满了自信,学得更好、更快乐。

(二)扎扎实实求发展

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的本质,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思想情感的感悟,那就不成其为语文了,崔老师上的这堂课就做到了以下几点:

(1)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求知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老师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渗透用表格学习课文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表格,让学生在读中尝试着自己去理解课文内容,去感悟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2)根据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一般都注重情感性、人文性,容易忽视思维性,根据教材的特点,老师在课堂上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密度,结合课件让学生在脑子里构建起空间方位框架,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有上面提到的表格,实际上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一个有效的训练。

(3)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落实到读和写上,要重视写话能力训练,挖掘训练点,让孩子多练笔,为三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是仿写诗歌非常好的体例,于是,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天然指南针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先说后写,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写。还有为巩固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设计的,口语交际,这些都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评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课文,基本上所有学生都知道了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五、提几点个人意见:

1、在导入部分若能加入实物指南针,让学生看到针的指向,就更直观,它的作用就更明显,学生就能够介绍出来指南针的作用了。

2、老师的语言有些平淡,班内的学习气氛没有充分调动。在学生初读时提的要求太泛泛,应更具体。

3、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到的“积累语言,仿写诗歌”在本堂课中没有太多体现,若能请同学仿写几句,然后大家一起来评议一下,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

4、这一课是第二课时,我认为还可以指导性地让学生去试着背诵课文,如果老师事先准备一些关键的连接语句加以提示,学生应该可以背出课文。2012、4、2篇三:观课报告

课堂教学流程观课报告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 陈朝祎

教学过程设计的前提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预期的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有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依据课程标准对本年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教材所呈现的课程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水平来设定,因学定教。因此,对于本堂课的教学过程观察,我主要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分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因学定教,确定有效教学目标

通过对李老师教案的阅读与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李老师充分分析了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记叙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第二部分,通过两件事来生动地说明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入迷程度。一件事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另一件事是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母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第三部分写了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着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本篇课文中有着丰富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如清晰的叙述内容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列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充满童趣的语言可以用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通过重点词句所表达的作者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个性特点可以用来指导学

生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特点,也可以用来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故事情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充满着兴趣。文中人物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在语文学习中基本具备了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中通过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能力还有所欠缺,大部分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感悟难以体会到位,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因此,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依据小学语文五年级段的课程标准要求,李老师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二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是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知道怎样写批注。充分体现了因学定教的设计理念。

二、遵循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任何事物只有达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呈现出完美合理的状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李老师的课堂教学主要由五大环节组成: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学习运用方法;4.课堂练习,情感升华;5.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其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并充分 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实际。五大环节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以《昆虫记》中的一个故事片段引出主人公的简介将学生引入一个奇妙的昆虫王国,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接着,教师让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进一步了解学情,因学定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检查词句的朗读、理解词语,并引领学生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该环节将预习放在课内,做到了预习的扎实有效。从生词的认识到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分层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字词认读、课文朗读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借助浓缩语句、提炼主要部分的方法概括出小标题,培养了学生概括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披文入情。

这是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的主要教学过程。教师以“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画出来并简要地写出你的感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试着找关键词,作批注。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总结抓关键词的方法,如反复读、联系上下文、删除关键词等,并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完善自己的批注。在教师引导点拨的基础上,教师接着放手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的4——10自然段,并出示学习要求:一是反复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二是揣摩关键词句,写上批注。学生先自读学习、小组交流,最后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班级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地点拨与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课文的重点内容2—10自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教师引导学习2、3自然段,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第二个步骤是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的4—10自然段,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体会法布尔而的对昆虫的痴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体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默读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班级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产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借鉴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充分利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

(四)课堂练习,情感升华

教师通过“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_____, 还装满了______,还装满了____________。”这一问题,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总结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说说你的收获”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总结与反思,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并出示法布尔的名言激励学生。最后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了说、听、写、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完成了开放式课堂的构建,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完成了从开放到开放的大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

同时,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从学生的有效学习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从第三大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向第四环节“精读课文,披文入情”过渡时,教师设计了如下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段落、语句或是词语能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边找边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或想法。”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深入学习。整堂课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课堂提问设计精心,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三、注重生成,学生稳步提升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是否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在课后对学生课上作业、课后测试和学生访谈的统计与分析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成长。

(一)课上作业分析篇四:同课异构三个一评课稿——评析封卫东老师执教《迷人的夏天》

同课异构三个一评课稿:那感觉真好

——评析封卫东老师执教《迷人的夏天》

张 正 良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听了四位选手的上课,首先,我对四位上课老师进行一个放松式的、诙谐式的点评——

迷人夏天趣味多,不及飞凤上课情。老师像高雅的凤凰,学生如百鸟朝凤。(刘飞凤老师)欲把艳子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课美,人更美;学生可爱,老师更可爱。(占艳老师)毕竟语文课堂中,封哥不与美女同。一帅歌pk三美女,欠扁。哈哈!(封卫东老师是唯一的男选手)

一天好景君须记,最是菊花香飘时。这正是早有早的风采,晚有晚的魅力。(付菊老师是最后一节课)

[当时的氛围特轻松,特爽朗。哈哈] 现在,我将从课前、课中、课尾对封卫东老师的课谈谈个人感受,在专家面前拍砖了!

第一板块:课前 微笑,抒写课堂基调

封老师在课前互动时,脸带微笑地问同学们是否认识他,当学生用稚嫩的童音回答他时,那笑容犹如迷人的夏天般铺满了他的面庞。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笑,一下子就拉近了陌生的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神放松,如沐春风,这为整堂课奠定了一个温馨的基调。在老师这样善意的、真诚的笑脸中上课,那不是幸福是什么?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封老师的笑,那爽朗的笑,那真诚的笑,那赏识的笑,一直贯穿了整个课堂。说真的,做封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第二板块:课中 训练,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从不回避训练。没有训练,就不可能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发展。就“训练”而言,大体存在三种表现:一种是教师没有训练意识,学生没有训练的经历和感受,我们称之为“无训练”;另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训练。我们称之为“有训练”;还有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但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训练过程,我们也称之为“无训练”。语文追寻的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

封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其一、写字训练

封老师在板书课题《迷人的夏天》时,故意把“夏”字中的“目”字写得很大很长,让学生谈谈看了这个“夏”字后,有什么感觉,学生从字的框架结构方面一一说出“目”字要写扁一点,就好看了。你看,封老师不从字的框架结构上明着来指导学生要把字写规范,要注意字的框架结构,而是让学生自己揣摩,自己发现应如何把字写规范,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对字的自我欣赏能力。这种看似没有训练的“训练”,比说教式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品词训练

语文教学从来都离不开词语教学,特别是低年级更是如此。对词语教学的最佳效果是把冷冰冰的词语读出温度来,读出情感来。封老师正是这样。

在教学“火辣辣”一词时,封老师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什么样的热才叫“火辣辣”,又从课文插图中感受太阳的“火辣辣”,如此把“火辣辣”一词读出了温度。同样的,封老师把“尽情地”读出了活泼、童真、童趣,把“五颜六色”读出了众多的色彩。封老师就是这样,在一个个看似“无训练”中进行了“无训练”,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一次次看似不是告诉的“告诉”,一次次地唤醒了学生对中华文字的韵味美的感受。其

三、品句训练

可以说,“那感觉真好”一句是文章的文眼。封老师品读这句时,采用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有的放矢。当教师引导学生用西瓜招待朋友是,一是体会出西瓜的美味,二是体会出西瓜的清凉,三是体会出朋友之间的情感。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与朋友在一起“那感觉真好。”

第二步:辐射全文。通过第一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找,你认为小朋友们做的事情还有哪些事情真的是“那感觉真好。”

第三步:走进生活。之后让学生畅谈你在生活中做过的哪些事情让你觉得“那感觉真好。” 综观封老师的写字训练、品词训练、品句训练,教师是有意识地进行了训练,而学生却一直没有感觉到那就是“训练”。这就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训练”,是一种在整体语境中和课境中的“有机训练”。封老师的这个片段教学课堂技艺的运用让听课老师和学生感觉到“那感觉真好。”

第三板块:课尾 课尽,感觉回味无穷

封老师在下课的哨声响起后,对同学们说:“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感觉真好。铃声已响起,我们下课吧。”突然,一学生脱口而出:“下课的感觉真不好!”就是这么一句发自内心肺腑的童音,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出那是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心声,也可以体会到学生进入了课堂,留恋了课堂,正所谓课已尽而意无穷也。二是体现了学生对这一语式已完全了解与掌握了,而且能活学活用,就明课堂中的“无训练”已融入到学生的心里,内化为学习能力,正所谓学以致用,用得恰当。第四板块:亮点 体现教育智慧

当然,封老师的课还有几下以个亮点:

亮点一:人文关怀。如学生用“尽情”一词说话时:“我不听奶奶的话,在雨中尽情地奔跑。”这是,封老师凭着教育机智引导学生要听大人的话,在玩耍中要注意安全。这充分体现了封老师的人文关怀。亮点二:板书设计。封老师把板书设计成一张可爱的儿童笑脸。这种看似无心的设计,富有童趣,与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相吻合,易于让学生接受。二是告诉学生生活是充满了开心、快乐、笑脸。第五板块:微瑕 瑕疵不掩真瑜

当然,人无完人。同理,封老师的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如:生字词的教学未过关,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在后来的教学中,也可让开始没有过关的学生再读读相应的段落,以此检查学生对词语的学习是否过关了。又如:学生在畅谈“那感觉真好”时,如能让学生再多谈谈自己生活中的“那感觉真好”的故事,可以更好地把语文的外延拓展到生活中,这就更能体现大语文教学的理念了。

第六板块:评课 那感觉真好

总之,听封老师的课“那感觉真好”,就怕评委老师听我的评课“那感觉真不好”。篇五:《装满昆虫的袋子》评课报告

《装满昆虫的衣袋》评课报告

看了李老师执教的《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我感受很深。从整个教学流程看,整节课主要由五大环节组成: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精读课文,学习运用方法;4.课堂练习,情感升华;5.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李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符合学生实际,思路清晰。在各环节中,李老师还做到有效的提问和指导。

结合我们莱州实施的课堂八大效率看:李老师在环节的精细化上下了功夫。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相应的环节;在操作方式上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相映,而且能随时关照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李老师还能够灵活运用教法,真正的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探究问题时,做到了师生、生生的的共同合作,平等交流。

李老师运用故事导入新课,介绍了法布尔及作品,有利于学生对名人名著的了解,然后用质疑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李老师是这样导入的:“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想知道些什么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阅读,便于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使学生产生初步的阅读感受。

在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这部分,李老师要求学生先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词语,再读课文。李老师还培养学生学抓关键词,边读边批注的方法。如:痴迷、迷恋、着迷。与此同时,李老师又采取了默读的方法来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件事,把难度降低了,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并概括出这两件事:一是失踪捉纺织娘,一是抓甲虫被父母责骂。李老师提供的读书方法很多,有自读、默读、齐读等。这样既训练了语言,又训练了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多思的习惯。

不过,在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时,我觉得也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认真地听读,哪些字容易读错?”我觉得这样提问比教师直接强调容易读错的字这种方法更好,更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并发现问题。学生很快就可以发现“鸟栖虫居”中“栖” 的读音和意思,较好地完成识字教学。

上一篇:典当行实习总结下一篇:吃自助餐写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