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下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2024-07-26

八年下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精选4篇)

篇1:八年下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磐石市四中郭继荣

一、填空

1、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受精。

答:有性生殖、体外、卵

2、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为。

答:变态发育、水中

3、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答:受精卵

二、选择

1、从青蛙的发育过程来看,推测与两栖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鱼类;B.软体动物;

C.爬行动物;D.鸟类。

答:A2、青蛙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是:()

A.皮肤裸露,体内水分容易散失;

B.属于变温动物,适合在水中生活;

C.在水中产卵、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

D.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答:C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

A.与水无关;B.有潮湿的陆地;C.在陆地上D.必须在水中。

答:D4、近年来,在许多水域发现了畸形蛙,畸形鱼等水生动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A、生物物种的自然衰退 B、形态结构发生变异的结果 C 水源污染现象日趋严重 D、病毒、病菌的感染 答案:C

三、简答:请说出两栖动物变态发育的过程

答: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

篇2:八年下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陈毅中学 初二级部生物组张秀芹

一、《青春期》一节的地位:

《青春期》是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学习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生殖”。本节则通过对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两方面的学习,帮助同学们正确看待并健康度过人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育时期。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由于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发育成熟比较早,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中,有部分已经进入青春期。社会上的各种宣传媒体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学生或多或少地已知道有关性的知识,但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识别,往往在这个时期把握不住自己,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科学的重视青春期卫生,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造成终生悔恨。

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对青春期出现的心理变化及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共同探讨应对种种心理变化的办法,一起找到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方法和途径。课后还可以进行个别答疑,使青春期教育延伸到课下,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真正起到帮助学生健康度过青春期的目的。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性教育的必要性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性启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任务的完成,除了家长、班主任以外,生物教师更责无旁贷。

其一,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生理上的早熟,女孩9岁月经初潮,男孩11岁初次遗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与生理上的发育产生严重失衡。由于心理发育远远赶不上生理发育的速度,许多孩子对所发生的生理现象产生恐惧。有的子女孩认为月经是“倒霉”,甚至初潮时吓得哭个不停,以为得了什么疾病;有的男孩认为遗精是思想不健康的表现,难于启齿,更不敢向家长和老师请教,终日萎靡不振;更有甚者怀疑自己得了性病,惶惶不可终日。凡此种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其二,青春期随着性器官的成熟,性激素分泌的逐渐增加,必然导致对异性的注意、吸引,以及对性知识的渴望。而目前的生理卫生课,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认知要求,他们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和人类的繁衍。男女同学的生理变化,刺激

双方互相猜测,互相吸引,以至于不断思考。这些都不奇怪,对性知识的渴望,有性冲动,正是他们的性发育成熟的正常表现。

其三,对性知识的渴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有些中学生便会从黄色音像制品或淫秽书刊中去涉猎性知识。特别是生理的变化引起他们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性兴奋较强,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难以控制。这是一个最易发生“性罪错”的危险期,即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断乳期”。由此而产生的早恋、早孕等现象不仅给他们个人带来很大痛苦,也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灾难。

近年来,“性罪错”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据报道:北京某一年违法犯罪者中22.3%是17岁以下青少年,其中42.8%是中学生,北京少年管教所中57.1%是学生,他们大都在十二、三岁,其中大部分涉及性犯罪。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我们生物教师,与其让他们懵懵懂懂,对性知识好奇、猜测、渴望,自己探究其中的奥秘,不如让他们彻底明了、知晓。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初中生物课《青春期》一节,适当增加一些有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对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三、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青春期是最难教育的年龄期。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教育,会碰到许许多多难以处理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闭锁”,许多想法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甚至很少与父母、老师谈起,并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因此,不易得到及时、正确、针对性强的指导,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现在我们还没有一整套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教材,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做什么呢?下面仅就生物教师在青春期教育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管窥之见。

1、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首先要破除旧观念

许多老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敢轻易涉及“性”知识,对“性”羞于启齿,以“那个”来代替,事实上,学生对青春期话题的关注和相应知识了解的程度远我们想象的要多,教师闪烁其辞的教学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在全员教育意识淡薄的环境下,校园里教育的减法效应时常发生,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该生游历较广,发育较早,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生意人家庭中,从初中

开始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与本年级的一个女生交往,于是老师轻率的将其定性为早恋,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的与其讲早恋的不良后果,并且把每一次成绩考差归因于早恋,终于该生索性公开承认自己早恋,放弃学习,全身心投入,终于被老师定为“双差生”。它已成为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一大障碍。

由此可见,如果旧观念不破除,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就不能开展,青春期教育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2、青春期教育应避免内容上的误区

不少学校对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理解十分狭隘,觉得青春期健康教育就像在中学开设生理卫生课一样,于是青春期健康教育就变成简单的讲解一下生殖系统的知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方面内容,性生理仅仅只是性教育的起点,性心理才是性教育的重点,而性道德更是性教育的核心。

进入青春期,男女性的萌动好像一股潜流涌欲出,身体上的急剧变化引起心理上的动荡不安,一向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欢乐明朗的心理被打破了,萌发了对异性的爱慕之情,产生了朦胧的性欲之念,内心时时泛起层层波澜。那无名的烦燥、苦恼、忧伤、娇羞、多情、善感的情绪,不时袭来,难以平息,并产生了性兴趣、性冲动、性自慰、性梦幻等系列心理问题。这时,生物教师如果教给学生适当的心理调节方法,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其理智地对待性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就能收到更好的性教育效果。因此,生物教师在性生理教育一起点上,更要把重点放在性心理教育上。性生理知识往往通过书本可获得,性心理知识则更需要在交流中获得。

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也是讲《青春期》一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生物教师对中学生进行性知识与性心理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中学生性道德观念的确立,不是简单的概念讲授所能解决的,而必须认真地研究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进入青春期后的中学生,正经历着一个情绪、情感体验由直觉到自觉的过程,由于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的“急风暴雨”时期,因而对性的情绪、情感体验是非常强烈的,这种情绪、情感体验的社会内容较少,生理因素较多。他们的行为多为情绪所左右,带有极大的冲动性和

盲目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西方的“性解放”、“性自由”以及黄色书刊和音像制品的侵袭和毒害,使他们道德观念淡薄,导致“性罪错”和性犯罪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我们在向他们传授性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性道德的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显得更为重要。

在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们的任何行为,包括性行为都具有社会性,它不仅影响个人,也影响异性、家庭和社会。所以,我们必须用社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性行为,以符合社会要求。在与人交往中,要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要自尊、自爱、自重。而对来自体内的性骚动,要理智地加以克制;对来自社会的性刺激、性骚扰能洁身自爱,不随波逐流。

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性法律常识,让他们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因模仿他人的不轨行为而导致性犯罪,也是十分必要的。事实证明,一些发生“性罪错”最终走上性犯罪道路的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是法盲,是重要原因之

一。因此,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是青春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

3、青春期教育需营造科学、宽松的课堂氛围

青春期教育课堂,必须营造一种科学的氛围,同时,还应当营造师生平等、和谐宽松的环境。

在当今新的课程改革浪潮冲击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教育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学生的角色也发生转换,由教学中“受教育者”转向教学中的参与者,学生与教师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青春期课堂更应是这种模式的体现。因为,在青春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是处于同一信息源的平面上,新的价值观不断涌现,教师在很多方面已不再是先知先觉了。教师的角色应是指导者,更应是服务者和学习伙伴。教师应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穿针引线,创设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互动式教学环境。以下介绍几种青春期课堂互动的方式。

①游戏法:在青春期课堂上可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讲到“青春期中男孩女孩的身体变化”这个内容时,让学生各自带一张童年的照片,玩一个“猜照片”游戏,在游戏中教师适时小结:“从

童年到今天,每位同学都长大了,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变化更为显著,那么,青春期的男孩、女孩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引发学生讨论,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②辨论式:在青春期中,我们无法回避中学生恋爱的问题。按规定,中学生是不准谈恋爱的,但中学生恋爱现象屡禁不止。对中学生恋爱默许肯定是失职,简单禁止亦非良策,教会学生把握才是最重要的。教师的职责不应是阻止学生情感的发展,而应是采用疏导的方法,加强性道德观和爱情观教育,把学生的激情与活力引导到个性全面发展的轨道上。为此,对“中学生恋爱”的话题,教师参与其中,谈自己的学生时代心理感受,创设一个师生平等自由、和谐宽松的环境,在学生中开展正方和反方辩论,先在各自的一方讨论,总结出己方的一些理由,再派代表陈述己方的观点。其实,学生对这个问题早就有了看法,只是此时才有机会当众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应陈述自己的观点:青春期萌发出对异性的情感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选择,要学会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③角色扮演式:例如,在初一讲到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的卫生保健”时,教师可首先创设一个角色扮演情景:在上体育课进行1500m跑时,一个女生请假老师同意了,一位怕吃苦的男生见状也向老师请假未获批准而愤愤不平。针对这一情景,展开这节课的内容,最后要让学生明白在同学中的异性之间需要友情关照相机。

④分组讨论式: 例如,“面对性骚扰,我该怎么办?”这一课题,将学生分成“捕狼队”和“打狗队”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所出现的性骚扰现象,并找出有效对付性骚扰的办法(一定有学生会说出教师课前所未料到的方法),既指出和分折了问题,更切实地解决了问题,一堂“性骚扰问题”课就会在轻松愉快中完成。

4、青春期教育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在青春期性教育中,教师要尊重他人身体的秘密,不勉强学生回答或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倡导平等、尊重、守密原则。

例如,女孩月经期中自身出现的问题,女生更愿意在课后与教师交谈,而不愿意在课堂上提出自身问题;男生手淫所引起的必理障碍,就更不愿意公开化;在讲到“狐臭”这一问题时,教师平时要观察班上是否有学生存在这一现象,如果有,这一问题就不应渲染。青春期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有时需要教师课后个别辅导,单独解决。课后辅导形式是多样的,有直面谈心,有纸条传递,有电话交流等。

5、生物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一条非常便捷的途径,如果学生不仅把老师当作长者,同时当作朋友,就会愿意把思想、矛盾等一些心里话告诉老师,使老师很清楚地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活动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善于接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倾心交谈,用真诚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使自己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奏效。如今学生的成长正受到更多的因素的影响,社会、家庭、朋友、邻居等等,综合到他们身上则出现很多影响学习的负面原因。作为老师应该心思细腻,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并且能作为一个“朋友”来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误区,让他们把挫折化成磨练,把逆境当作挑战,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活中来,我们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明天就能更好。

蹲下来,你和学生一样高!当目光与目光相接,当心与心靠近,你会发现,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就在你身边。

四、小结:

篇3:八年下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现在新课程的使用已全面铺开。发挥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 高中地理新教材 (湘教版) (以下简称地理新教材) 中有大量的“活动”内容, 这些内容需要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解决。我们知道, 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但主要还是通过学生自身学习来实现的。也就是说, 教师是学生学习成绩变化的外因, 而学生是其学习成绩变化的内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毫无疑问, 学生就处于主体地位。尤其是随着新教材的使用, 这种状况越来越明显。而且,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也是目前发展均衡教育的需要。作为教师, 如何发挥学生在其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就成了目前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三年来使用地理新教材的比较成功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做法, 与同行们商榷。

二、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1. 让学生“占有”课堂。

从地理新教材的结构来看, 插入了大量的“活动”内容, 或“探究”、或“阅读”、或“实践”、或“思考”。例如, 必修I当中的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一节, 这些内容大致占到了该节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其中这一节当中, “探究”和“实践”活动所占的比重更突出。且大多是地理学科的重难点知识。例如, 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时间、线速度、角速度的计算;昼夜更替的成因;某地的经度计算;时区、区时的有关计算;日期的判定;日照图的绘制及昼夜长短的判定;正午太阳高度及计算。所有这些要通过“活动”来解决, 就必须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而学生学习地理的主战场就是课堂。因此, 教师必须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 让学生去思考和解决地理的相关问题。

2. 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

“现代教育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当是学, 而不是教, 承认理解应当是学习的目标, 因此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主张应当在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在教学目标上, 丰富性教学强调从多维度、多层面完整地把握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来预设和实现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在地理新教材中插入的“探究”活动, 是地理课堂上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并培养他们多角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地球自转”处插入的关于“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时间”的“探究”活动。其中第2个问题是:“以太阳为参照物, 地球自转一周叫一个太阳日;以恒星为参照物, 称为恒星日。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 并根据已学的知识, 以太阳日为标准, 计算一个恒星日约有多少时多少分, 将结果填入下表。”并且课本还配有太阳日与恒星日示意图和相关表格。在这里, 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有关问题去思考和发现结论, 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但教师可以在这里设计相关问题来进行调控, 并在适当的时候出示参考答案:

(1) 请说出该问题有哪三个要求? ( (1) 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 (2) 根据已学的知识; (3) 以太阳日为标准) 。

(2) 请结合“太阳日与恒星日示意图”, 说明太阳日和恒星日形成的情形并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有什么差异? (从插图上来看, 一个恒星日里, 地球上的点P随地球自转了一周即3600。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 当地球上的点P随地球自转而形成一个太阳日时, 显然, 地球自转的角度已超过了3600, 这样一个恒星日的时间长度就小于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 。

(3) 以太阳日为标准, 看看表格中给出的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是多少?这时怎样去计算一个恒星日约有多少时多少分? (从表格可以知道, 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根据对星空的观测, 若在不同时间, 要观察到同一星空, 日期要推迟15天, 同时时间点要提前1小时。即第二天要比第一天提前4分钟。也就是说, 一个恒星日要比一个太阳日短4分钟, 这样一个恒星日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的时间长度为24时-4分钟=23时56分钟。也找到了一个太阳日里地球自转的角度是360059/。) 这样, 使学生了解了结论的产生过程, 并容易理解和掌握结论。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

3.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课文中插入的“阅读”内容, 一般是课本的重点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如果设计成具有层次的相关问题, 就不仅能激发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同时, 还能有利于他们去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例如, 关于“地方时”这部分知识的“阅读”, 让学生结合地球自转情境去品味东早西晚所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在这里, 可以把它设计成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阅读”: (1) 什么是地方时? (2) 经度与地方时有什么关系? (3) 如何定量地分析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由浅入深地去“阅读”这部分内容时, 不仅感觉不到它的枯燥无味, 而且还较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效果。

4. 让学生及时地去参加“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所在。作为学生, 除了在教室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外, 在教室以外的其它地方, 也可以获得许多知识。从地理新教材的内容看, 插入了相当多的“实践”活动。例如, “地球自转”部分的“动手演示昼夜更替”、“用观测日影的方法, 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以及使用地球仪或其它地球模型和手电筒来探讨地球上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现象。这些活动需要学生及时地在适当的地点去做。尤其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 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这个活动, 需要学生在学了相关内容之后到教室外去做。从课本内容的编排来看, 这个活动安排在课本中“地方时”这个“阅读”内容之后。可以说是为求证“地方时相差多少导致经度相差多少”而设计的。该问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及时地让学生结合课外实践去验证。且在晴朗的白天, 在教室外去按步骤做。让学生的全身心完全动起来, 让他们在实践中去获得这方面知识。这样就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经度分布的知识和东早西晚的时间观念, 算出当地的经度约数, 从而达到突破难点, 掌握计算某地经度的方法的目的, 还可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和提高他们预测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三、需注意的问题

1. 时间分配要合理。

上述所进行的“探究”、“阅读”、“实践”等适宜于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的各环节, 都需要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同时, 在哪一个知识点之后进行哪一个环节, 都需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否则, 就不利于相应知识点的拓展或巩固, 也就不利于学生相应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 在探讨“如何归纳求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通用公式”这个问题时, 不仅要注意到需要一个较长一点的时间, 还要注意到这一问题的探究应放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一“地球的公转, 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之处。

2. 教师要当好向导。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来实现的。这就是说, 在学生自主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当好向导。这就如在旅游区当导游一样。把学生从一个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但每一个问题是什么, 如何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去确定了。很显然, 这里涉及的就是教学方法问题。正所谓教而得法, 事半功倍。可以说, 发挥学生在其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是以一定适当的教法为载体的, 而教法的确定必须以教材为前提。例如, “区时的换算”部分的第三个问题, 即“从上述计算结果中, 可以看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试提出一些具体方案。”这里涉及到三个问题, 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就是待他们产生“愤悱心理”时, 再去开导他们, 进而使他们认识到可以采用两种方案即: (1) 跨00经线, 不考虑日期的方案; (2) 跨1800经线, 考虑日期的方案。这样,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学生的思考, 就把这个难点解决了。

参考文献

[1]褚绍唐, 孙大文.地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

[2]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11) .

篇4:八年下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在本章和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新课程地理主要就是围绕“人地关系”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线展开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和变化,像产业活动、产业转移和环境问题等都与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口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诸多问题的核心问题。本节内容就是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喜欢探究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而人口迁移就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因此本节内容以温州为案例展开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但是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对现象、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深层次的认识,像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上很多学生存在偏差,对于人口迁移原因的理解上也较为片面。另外高一学生普遍比较缺乏区域地理知识,所以对人口迁移的具体空间流动情况大多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发挥其主动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内化地理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三、课后反思:

1、整堂课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和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以课前视情况组织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另外在分组探究的操作上,教师一定要注意活动时间的把握,要留出充足的时间组织小组间、学生个人间的交流和评价,以保证学生能充分地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及时调整原先的预案,抓住一些课堂小细节展开难点、易错点的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例如在人口迁移概念的教学上,我先组织学生判断五组人口空间流动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必须要把握的两个方面。笔者认为像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人口迁移概念这个难点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口迁移,更好的区别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上一篇:护理科学研究_在线作业一下一篇:自信的人生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