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2024-08-01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精选8篇)

篇1: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我校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完成了2009-2010学年学校工作计划,完成了市局下达的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为我校更好的发展,特制定2010-2011学年上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本着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不求每一位(教师)学生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不求每一位(教师)学生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为办学理念。

二、具体工作

(一)狠抓德育工作不放松

德育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思想保证,它关系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及学校办学效益。

1、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学校党支部负责,学校、工会、团委配合。由党支部制定确实可行的学年政治学习计划。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文件,全体教师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学校要依法治校,教师要依法执教。党支部要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党性教育,让党员在群众中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本学期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把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向一个新台阶。共青团要抓好团支部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团员作用,提高学生团员的素质,带动全校学生积极上进。党政工团团结协作,共同做好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2、政教处要在德育副校长的领导下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有计划的德育教育活动。本学期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⑴通过军训、入学、班会、升旗等形式教育学生立德、立志,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

⑵通过一日常规教育和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

⑶改革课间操的管理,全体师生动员起来,让我校的课间操做出特色。学校规定第二节课的教师不允许拖堂,班主任在课间操时间必须到位,行政领导一律放下手中的工作,到操场监督,政教处派人打考勤,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我校课间操拖拉的问题。

⑷以三生教育为切入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通过交通安全、防艾禁毒活动教育,让学生建立起安全意识,远离毒品。请法制副校长作专题讲座,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按时上报三生教育的相关材料,积极争取申报“三生教育优秀学校”。

⑸关爱学生,加强管理。对学生宿舍要继续加强管理,出台宿舍管理标识上墙,宿管员要熟识自己所管的宿舍人员,要叫得出姓名,知道其性格特点。

⑹加强班主任管理,出台相应的措施。政教处要结合岗位管理,制定班主任管理考核方案,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对具体工作尽量能量化。落实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工作,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⑺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宣传栏,每月一期心理咨询专刊,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

⑻政教处与团委合作组织好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和第二届《民族团结 共铸和谐》迎新晚会。

(二)以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素质的提高又将有力的促进教学,学校校本教研由教科室负责组织领导教务处配合。通过校本教研我们的目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能力不求一样的提高,但都要提高。

⑴继续抓好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按照市教研室的要求制定景洪市民族中学校本研修方案,并认真开展好活动,做好记录。学校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级的教学竞赛,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强用科研指导教学的力度,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大力开展现代课堂教学研究,分层次教学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⑵完成课题结题和新课题申报。加强课题管理,认真组织三个市级课题的解题:政史地组的课题“思想品德课堂学习多元评价方法的研究”、理化生组的“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评价”、“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评价”。鼓励广大教师及各教研组申报新的教育科研课题,抓紧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课题的工作。

⑶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形成我校骨干教师梯队,对青年教师做到“使用与培养兼承,教学与科研同行”,鼓励他们“争先、争鸣、不争利”,从思想、业务、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帮助,做好教师“传帮带新”工作,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派一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培训,不断优化教师智能结构。

⑷借助现有资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观看特级教师录像,展开课堂教学大讨论,总结、借鉴、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与外校的教研活动交流,本学期继续做好与思茅四中的交流,在初三年级中进行教师间的学科交流,本学期拟派三名教师到该校进修学习。做好外派教师培训工作,本学期派李意云、管清华两位教师参加云南省“西法项目”的培训。开展三生教育的教研活动,借助国庆60周年的一系列庆典活动,组织“三生”老师开展教学活动。

⑸与教务处协作组织做好月质量抽查、分析、帮助、提高工作;与教务处协作做好九年级中考交流传递接力棒工作,在教研组内举行。

(三)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所在,有效的安排落实教学工作,注重过程管理,将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的台阶。我们的要求是不求学生的成绩一样的提高,但都要提高。教学管理具体事务由主管副校长、教务处来执行。

1、继续落实好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执行,安排好正常中的教学秩序。按上级规定和课时计划开足开齐各类必须课程及活动课,劳技课,保证教师配备的质量。

2、研究做好学生的等级评价。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在本学期调查了解拟定学生等级评价制度。

3、调整好各班级,教师配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关注学生过程学习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每学期都要进行学生对老师教学的反馈调查并反馈给教师本人和教科室。继续发扬上学期的优良教学作风,鼓励全体教师多听课、多评课、多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多探讨课堂教学问题,完成听课任务,每人每月听课不少于3节。

4、组织做好月质量抽查、分析、帮助提高工作。教学主管领导及干部要带班听课,对有问题的要利用月抽查对其进行帮助提高,使我校教师人人都得到发展。

5、做好与外校的教学交流活动。“请进来,走出去”,多渠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并与周边学校形成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不断借鉴和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以促进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广大教师大力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转变教法、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做好痕迹记录。

6、做好教务处的常规事物。组织好期中考、期末考;按时上报流失学生数;做好学校教学开放日工作。

7、组织并配合体育组组织好冬季运动会;做好参加市学生运动会准备工作;组织好体育中考训练工作。

(五)后勤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保障。

加强后勤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坚强后盾,对稳定学生,控制辍学率,减小社会舆论等具有特殊作用。后勤工作人员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1、食堂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优质服务意识,要统一着装,搞好个人卫生,不断提高做饭菜水平,尽力办好学生伙食,每日伙食要列菜谱,荤素、营养要搭配适当,每天要保证10个以上的菜。要讲究色、香、味,要按时开饭,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

2、总务采买肉、菜要新鲜,要保证质量。每天购买的菜一定要验收签字,当日上帐,做到每日一结,帐目清楚无错,收支平衡,要加强对食堂物产的管理,每月要清点使用物品,要统一造册报增、报损。

3、总务主任要定时检查学生刷卡购买菜饭票的情况,出纳会计定时向总务主任汇报刷卡购买菜饭票的人民币进帐情况。

4、财务工作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钻研业务,建立“两免一补” 的帐目,及时准确发放学生的生活补助费。熟悉校财局管,管好学校的钱财,保障供给。

5、校长全面管理财务工作,凡报销单据、发票必须经校长签字方能作帐报销。食堂财务单据发票由分管后勤总务主任报校长签字、审核后方能作帐。

6、图书管理人员,要按规定按时上下班。要认真搞好收发工作和文件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要学习电脑知识,建立完整的图书资料、文件的电子档案。

7、水电管理人员,要尽心尽职,随时检查水电漏流现象,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重点是学生宿舍用电,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一定要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宿管员、门卫值班人员要协助检查做好此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加强学生食堂、小卖部食品的定时安全检查、监督、登记制度。

9、出台公务损坏赔偿制度。

(六)优化办公机制,提高办公效率。

办公室工作是校长领导行政工作的辅助部门,协助校长、书记管理党务、政务,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参与政务、综合服务;调查研究、提供咨询;督促检查、催办落实;统筹协调、组织实施。

1、科学规范地做好日常事务工作。学校办公室承担着党务、文秘、人事、宣传报道、档案管理、文件、接待等工作,是信息传递、政策落实、上下内外沟通的窗口,是为学校教学工作起辅助作用的综合部门,既要承担繁琐的事务,又要参与政务,做好日常人事工作、文件收发,完成各项工作上报。

2、搞好综合协调,确保学校政令畅通。及时传达贯彻学校决策,加强督办检查,促进学校各项决策的落实。认真、科学地搞好领导与领导、处室与处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互相扯皮、推委,出现工作空档,确保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各方面通力合作,默契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完成学校的发展大业。

3、当好参谋助手,服务校长决策。负责校长责任书的落实,搜集资料,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动态,及时地向学校领导反馈各方面的信息,注重调查分析,主动为领导献计献策,对各种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完成校长责任书协调各部门工作,力争在今年的考核中创优。

4、组织安排好职评工作,组织修改学校考核方案。为公正合理的多教师进行考核,为此,就考核方案进行修改,得到教代会的通过,认真严肃的组织好2008-2009学年的履职考核。

5管理好学校政府信息公开网工作。组织信息组对学校的政务信息公开项目进行更新,及时有效地上传学校信息,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

6、领导相关人员做好学校宣传工作。对外广泛宣传学校,提高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及时报道学校的信息,利用自身资源让宣传组的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

7、组织好岗位管理、绩效工资的相关工作。协助学校做好资料搜集、整理工作,草拟出方案,争取尽早完成方案,让全校都满意。

(七)加强团委建设,培育生力军。

团委要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团员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保持共青团员的先进性,要让团员师生不论在学习、生活还是言行上都要有礼有节,遵规守纪,对那些名不符实的团员、团委要及时批评帮助处理,以保证团员的榜样形象不受损。

①与政教处协作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要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十·一”“元旦”组织有意义的文娱、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激发全校师生对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热爱。

②做好团委组织建设工作。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做好新团员发展工作,不断增加团组织有质量的新鲜血液。积极组织团员积极分子培训,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们的进取心和爱心。

③密切与语文教研组的沟通,继续办好“星语广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成绩面前,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多给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团结协作,共建和谐校园;发奋努力,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再创第三次辉煌!

篇2: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一、设备的应用与管理

(一)利用资源加强校本培训

(1)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网络资源应用的培训。

再好的设备不用等于一堆废铁,为调动教师使用的积极性,首先学校重视利用校本培训对教师进行各种电教设备的使用培训,强调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安排专门的时间对老师们进行课件制作培训,word97中文字处理、幻灯片制作、flash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大胆使用做好了准备工作。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业务提高培训。

网络中,有关教育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业务培训。要求教师们经常到网络中浏览学习,遇到好的文章可以自己建一个业务学习文件夹,把对自己教育教学有帮助的文章下载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业务笔记”。这不仅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而

且吸收和借鉴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正发挥了网络资源的教育作用。

(二)让教学资源进入课堂。

为促动教师平日里能够大胆的进行尝试和利用资源,每个学期初学校都在计划中规定了教师在电教室上课的节数,同时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电教公开课,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写出一篇电教论文,并相互交流,促长补短。绝大多数教师能在课堂上将资源充分地利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多媒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显著。

二、远程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远程教育的开展我们得出很多的启示:

(1)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点在于其形象、具体,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李爱玲老师说,动画设计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分他们上课时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2)通过生动、多变的图片展示,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对知识理解较容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更深更广阔的发展。

(3)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由于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因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感到活跃、愉快,教师更加得心应手。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困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而,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也普遍觉得教学过程轻松、自然、生动、有趣。

(5)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可以为教学节约一定时间,为教师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练习创设条件,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六、存在的问题

虽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有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该项目资源,不能使该项目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2、受客观条件地限制,如硬件条件的相对溃乏、落后和陈旧,影响了工作的积极开展,也影响了老师们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热情和积极性,这种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篇3: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房产主管部门的工作量日益增加, 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房地产主管部门不断进步的管理方式, 在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因为电子信息技术具备快速准确处理及储存大量信息的特点, 所以可以极大限度的减少主管部门的工作量, 有效的提高了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工作效率。

第二, 易于管理决策。电子信息可以协助房地产管理部门了解并及时掌握并分析行业具体情况, 还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案以及建议。

第三, 变革得以推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更新, 在此前提下, 房地产主管部门管理模式的变革、流程的调整以及组织的创新都将得到较好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使房地产管理部门以最快的速度洞察市场的变化, 快速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决策并进行有效的实施[1]。

2 信息化在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应用分析

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管理, 只有将财务、人事、业务、行政等多项管理任务集中统一实行网络化计算机管理, 并且需管理部门在一套软件平台下进行协调以完成管理任务, 才能够叫做信息化管理。因此, 本文对房地产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化管理”应用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研究。

二十一世纪以来, 房地产管理进入集成一体化应用的时期。因为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工作常常是工作量大、任务多、管理环节交叉繁琐, 此时,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就能够满足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所需信息及资料进行整合和分析, 因此, 基于在浏览/服务器 (B/S) 技术的支持下, 整合所有业务管理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显然已得到了房地产主管部门的首选。房产管理集成一体化可以实现房产登记、网上备案, 档案管理等所有业务统一平台操作, 档案信息互联互通, 充分做到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资源共享。

电子信息技术在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应用, 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密不可分。在2003年以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主管部门的信息化管理都处于初级“业务处理”阶段, 其管理系统的功能比较单一。从2003年以后,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随之增加, 对软件管理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从最开始的“业务处理”转变为“管理难题解决”的管理功能。因此, 为了更好的适应房地产管理的工作需求, 电子信息技术成为了其主管部门极为重视的问题。到了2007年, 房地产领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跨地区发展, 一部分房地产主管部门第一次把信息化管理提上了日程, 从此电子信息技术平台从主管部门的职能基础应用向运营支持及统一决策功能更新。我国部分房地产主管部门从2009年起都尝试应用用友ERP-NC型一体化统一管理模式。比如当年的3月, 某房地产主管部门就同用友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 并签署了合作服务合同, 其中有人力资源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OA、房地产管理、决策分析和集团协同等主管部门需进行信息一体化管理的方案, 总费用高达千万元。上海的某房地产主管部门也采用了用友ERP-NC软件系统, 并从2009年开始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模式, 各分支将全部的财务信息和资源同时整合到主管部门的服务器上, 这样主管部门以及上级单位能够对房地产财务进行统一的监控和管理。房地产主管部门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优点就在于, 不仅可以增强财务主管部门对财务信息的控制力, 还可以动态的处理财务问题, 排除了会计处理的数据失误和误差, 实现了对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 还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2]。

但是, 目前来看因为房地产部门受到发展模式、人才、规模、资金等方面的限制, 大多数的房地产部门都还没能够真正的进入信息化管理体系阶段, 相信, 随着房地产主管部门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尝试应用和进步, 信息一体化管理必将成为以后的发展趋势。

3 房地产主管部门在信息技术应用中需重视的问题

3.1 注重引进与培养综合型信息化后备力量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在于计算机等设备的支持, 还需要相关人员及组织的相互配合。从信息化这个概念出发, 它需要具备三个完整的要素, 管理、组织以及信息, 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换句话说, 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在一定的组织和管理下才能顺利进行, 因此, 主管部门的管理信息化应用必须有信息化人才的协助, 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所以, 房地产主管部门应该注重引进并培养信息化的综合性后备力量, 完善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信息技术的应用需同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发展符合

房地产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应该考虑信息技术与主管部门发展目标的适应性和相符性, 面对目前我国的新环境、新挑战, 全面综合现有的技术、管理和组织等因素, 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用低成本换来高回报, 切实有效的为房地产管理服务, 协调发展。

3.3 确保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信息安全

近些年, 我国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房地产主管部门采用信息化管理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充斥着互联网。

房地产主管部门对电子网络及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日益增加, 大量的信息网络正在逐渐成为主管部门的工作枢纽, 其功能的优劣以及信息网络的运行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然而, 只要信息网络发生故障或者被破坏, 整个管理系统就极有可能瘫痪, 管理工作将无法进行。所以, 房地产主管部门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日常工作时, 应该切实做好其信息安全工作。目前来看, 危险信息安全的因素有:预设的软、硬件陷阱、网络入侵以及计算机病毒等。为了切实保障信息的安全,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防黑客入侵、防病毒、身份验证技术、数字签证、密码、灾难恢复、安全审计等。只有房地产主管部门将这些安全措施有效的整合加以利用, 才能更好的保障信息的安全。

4 结束语

通过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发展和应用, 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全面应用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密不可分的。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 将为我国房地产主管部门贯彻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时也是主管部门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保障, 相信不远的将来, 电子信息技术在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张碧帆, 李永顺, 谭坤龙.房产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探讨[J].浙江测绘, 2003, 4:27-29.[1]张碧帆, 李永顺, 谭坤龙.房产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探讨[J].浙江测绘, 2003, 4:27-29.

篇4: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关键词:文化娱乐;先进文化;准确定位;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64-02

一、提高认识,努力营造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

一是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需要解决文化服务工作的经费投入。文化馆是公益性群众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它主要是以社会效益的形式展现,并不是以经济指标来可以衡量。因此,将基层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文化领导体制和投资体制,保障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和经费。

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成为资源并按市场规划要求获得“双重”效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宣传教化和陶冶性情的效能,可以培育人的品质,塑造人的灵魂,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升人的文化精神。长期以来基层文化工作实际上是在上级行政指令中来完成和实现,体现的是行政文化性质。当今的文化应当是以一种资源的形式展现于市场,应掌握和使用好大众资源,充分发挥文艺的创作、传播、培训这“三位一体”的职能作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党的十七大精神客观要求文化体制的创新发展。党的十七大作出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发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召。这有利于调动文化馆各专业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各专业特长发挥、专业人员能进能出的良性竞争机制、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要通过加大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力度,从行政管理的模式中分离出来走向市场,创建适合文化特点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四是提高文化工作者的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培训艺术人才。要有效合理配置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固定化”和专业人才的“市场化”。工作是面向基层、活跃在农村,人员的“进出”很少流动,人们习惯的忽视了文化馆是一个文艺人才聚集的地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求文化工作者在政治上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思想行动上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业务上要打造自身文化底蕴;在艺术上要加强对文艺骨干和爱好者的培养。

二、准确定位,遵循“立足群众文化,全力服务中心” 的核心思想原则

“一个产品要打开市场、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就必须进行产品定位。”这是定位学的原理。围绕基层文化馆的定位,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指导原则。坚持群众文化的正确方向,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品位。作为政府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专业文化机构,应当承担着建设先进文化的职责,这是定位基层文化工作的首要原则。我县在进入夏秋季时节,全县乡镇都要开展各自鲜明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广场活动。从县城举行的专场晚会转移服务到乡镇;从乡镇举办的节庆服务转移到村寨的大舞台,处处都能服务到、看得到享乐文化的身影。

二是服务原则。满足群众整体性、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党和政府赋予文化馆的基本职能。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面向群众,用文化的力量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县确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核心的实践服务活动目标,通过实施“文化强乡强镇”的文化惠民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实践原则。充分发挥文化娱乐、认识、教育和审美的功能,促进和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智力、身体素质,促进整个社会文明健康发展。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活动中心、辅导中心和研究中心,要有一个功能相对齐全的阵地,有一支能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队伍,有一系列面向社会文化艺术培训的实践阵地。

四是创新原则。创新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馆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它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就是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和和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创新就是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精神,推陈出新,培养群众所关注和接受的先进文化。我县创作演出的舞蹈、歌曲《粑棒舞》、《玉水河之歌》;毛南族民间舞蹈《毛南神韵》;苗族民间舞蹈《跳月舞》;布依族舞蹈《浪马神韵》等优秀剧目,迎得群众的好评。在创新文化强乡强镇的公益惠民活动中,实现了由“政府买单,群众看戏”转变为“部门出资,农民看戏”,推进了文化活动事业的创新。

五是满意原则。群众对基层文化馆工作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工作的重要尺码,也是能不能获得地位的根本体现。从文化馆性质上讲,它是公益性群众文化阵地。我们在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中,要根据政府的中心工作需求,充分考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实际需要,使群众满意。我县在国家扩大内需项目中,新建17个综合文化站,项目总投资408万元,总建筑规模为5100平方米,每个乡镇300平方米,给各乡镇配备一批文化设备,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乡一广”的目标,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并发挥公共服务职能。

三、服务基层,发挥基层文化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一是发挥基层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多样化,群众文化由过去的“教育型”转化为“休闲与消遣型”,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结果。市场经济中,免不了一些不良的东西会招引群众,污染社会风气和群众文化生活。如何用正确的宣传舆论引导人, 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人,用健康的文艺节目教育人。我县启动的“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公益文化活动,县政府为全县121个行政村、10个镇(乡)文化站、部分民间艺术团和学校发放了文化惠民流动音响150套。通过在实践中探索,我县各文艺团队的发展脱离了政府扶持,走入市场运作。塘边镇八音艺术团演出90多场,收入27万元以上,通州镇金色艺术团演出近80场,收入25万元以上,卡蒲毛南族风情文艺队等一批乡镇艺术团演出足迹遍及周边县(市)及省外广西、湖南。

二是提高基层文化人才素质,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对宣传文化艺术品味的追求越来越高,文化馆利用人才发展优势,让各门类齐全的艺术人才以点促面,辐射全社会各阶层及领域。县政府把握时代脉搏,开拓创新人民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乡、村两级文化广场,镇乡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全部建成,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农家书屋为农村带来了书香气息,提升了农民文化生活品位,将农民群众由牌桌拉到了书桌,读书声冲淡了麻将声。

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文化教育有坚实的基础,顺应国情、民情和时代的主旋律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县政府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以政府采购为主导的“幸福进万家”公益文化活动,成功让“幸福进万家—文化精品乡村行”跻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响亮品牌。

参考文献:

[1]《创新基层文化活动的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年第16期霍连利;

[2]《新时期如何搞好基层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神州》2013年第18期陶环;

篇5: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教学工作总结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和全体老师的支持配合下,学校教导工作始终贯穿教学为中心这一前提,做好服务教学,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重措施,抓落实,突出教学质量这一主旋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推行反思性教学与管理。找准位置,立足实情,按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安排,兢兢业业,踏实工作,顺利圆满完成本期教学任务。为此,现将本期教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师常规管理。本期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设立月常规奖,达到以奖代惩的目的。一期以来,坚持每两周对中心校,中心校分校教师进行业务检查,每一个月对村小教师进行业务检查。检查内容涉及出勤、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工作手册等方面。认真检查,奖惩逗硬。进一步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正常组织了期中和期末考试,并要求老师们作了试卷分析、成绩分析。半期后,组织召开了学生家长会,与家长及时的交流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统一。

2、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协助大队部工作,要求各校成立红领巾监督岗,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督促规范学生一天中从早读活动、上课、两操、领巾佩带、卫生打扫、文明礼貌、礼仪穿戴等行为,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里均呈现了一股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3、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本学期教导处结合县教研室“三统一”的要求,加强对语文、数学科教学进度与考试的监督,及时查看各学科教师的备课本,学生试卷,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加强毕业班教学管理,认真分析了各个班级的情况,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心理、思想、学习等状况,及时召开毕业班教师会、家长会、学生会。

二、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质量

教导处狠抓教改研究工作。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新的课程体系。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励教师成为课改实验的自觉参与者,要求教师人人都能上好教改课。本期主要采取村小教师献课,教师听课、评课,大大促进了我校的教改活动蓬勃开展。

本学期派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8人次,外出学习、听课5人次,所有外出听课的教师都能根据教导处的要求上交学习资料、培训或听课反思,并要求组织老师培训,传达了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强化了教师“案例反思”的过程,每位教师每天要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教导处每月查看,准备选取优秀的“教学反思”汇编成册。

一学期以来,大部分教师积极攥写论文,通过各种刊物发表或参赛。

三、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注重几个结合:

1、与常规教研结合。

2、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在培训活动中,让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四、加强体卫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改进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教学,体育课与健康教育整合,树立“健康第一”意识。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锻炼身体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了县上组织的田径运动会。并取得了小学组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开展经常性的卫生健康教育,做好个人卫生、教学卫生、饮食卫生监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做好学生体检工作,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

五、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工作

教务处是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提高效率上水平是永无止境的。一年转眼间过去,工作总留下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的程度不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2.教改工作的总结提高不够。

3、一些教师工作还处于被动状态。

4、资料不规范。

篇6: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一、师资基本情况全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xxxx,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xxxx,大专及以上学历7xxxx,中共党员1xxxx。校级领导xxxx,参加任职资格培训xxxx(其中完小校长xxxx),提高培训xxxx。专任教师12xxxx,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7xxxx,占专任教师数的63.3,中专学历4xxxx,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任教师中接受骨干教师市级培训有1xxxx,占专任教师数的10;目前在读专科还有xxxx。在职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全员接受信息技术培训,除免试一人外所有教师均持有教师信息技术模块证书,其中,专任教师获得教师信息技术模块中级证有10xxxx,占专任教师数的88.3。70以上的教师具有自制课件能力,100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上课和上网浏览查阅信息,中层以上学校行政人员具有较好的信息化管理能力。

二、提高师资水平的主要工作学校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每学年初制定好师德师风教育系列活动计划,根据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期末做好师德师风工作总结。通过比思想、比奉献;学生评老师、家长评老师等系列活动。不断地提高了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使全体教师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为建一流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思想保证。学校加强了教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2003.9到2006.7)利用三年时间使我校的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成为科研型教师;每学年初认真制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继续教育活动安排;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合格率均达到100;期末做好继续教育工作总结;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组织教职工继续教育工作的水平。学校加强了校本培训工作,期初认真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校本培训方案;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学校开展了在总课题“合作、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的指导下抓好各学科的课题研究,各学科分课题是:语文科:学生学习方法研究数学科:数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技能科:探索能力培养的初探学校对各项培训工作进行监管,做好对参加培训教师的点名、考核等;做好培训工作的全程管理工作,期末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学校加强了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县级的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掌握多媒体的使用等;开展了“结对子”“老带新”等系列活动;不断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做好有关师资方面的资料收集和汇总工作,各种证件的核实、复印件的收集装订等工作;对教师的成长做好记录,并做好教师成长记录袋。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上课,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学校把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纳入教师的考评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以“双高普九”的验收为契机,努力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校本培训等工作。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几年来我校在师资建设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双高普九”标准,我们的教师在业务水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作的教学课件大多还比较简单;有些教师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还是不够熟练;今后我校将继续坚持“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策略。为建一流队伍而努力奋斗。×××高砂中心小学

母享镇“普九”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在镇雄县“普九”攻坚母享片区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母享镇党委书记

武孔德(2008年7月23日)

各位领导:

我代表母享镇党委、人大、政府和全镇各族人民,对莅临我镇参加“普九”攻坚现场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给予我镇“普九”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镇“普九”攻坚工作情况作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镇雄县东北面,距县城76公里,距贵州省毕节市45公里,国土面积130.8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27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091户,总人口61320人,其中:农业人口14541户60717人,少数民族7092人,耕地面积54883.5亩,其中稻田面积5220亩。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140.2万元,财政收入1223.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4元,粮食总产量10913吨,人均有粮179.7公斤,烤烟种植10971亩,收购烟叶190.2万斤。

二、“普九”攻坚现状

2007,我镇有中学一所,小学16所。小学在校学生数8981人,全镇有7—12周岁健康人口8461人,已入学8437人,入学率99.7%,残疾儿童30人,已入学21人,入学率70%,小学学年内辍学32人,辍学率0.35%;有13—15周岁健康人口4295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数3738人,初中毛入学率87%,残疾少年18人,已入学12人,入学率67%,中学学年内辍学78人,辍学率4%;15周岁人口1322人,小学完学数1322人,小学完学率100%;17周岁人口1418人,初中完学数1133人,17周岁的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79.9%;有青壮年人口33172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048人,非文盲率96.8%;有小学专任教师207人,学历合格率98.55%,中学专任教师63人,学历合格率100%。

三、“普九”攻坚主要工作措施

为顺利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目标,我镇把“普九”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落实到位,全镇“普九”工作得到稳步发展和推进,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强势推进我镇“普九”攻坚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一名副镇长、中心学校校长、中学校长为副组长,各村支书,中心学校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普九”工作领导组,实行镇、村干部、中心学校领导班子分别挂钩10个村的“普九”工作制度。为确保“普九”工作的政府行为落实到位,使“普九”攻坚真正成为各村委、各学校的自觉行动;推行“普九”攻坚“一票否决”制,把各机关单位、各干部职工的考核、晋职晋升与“普九”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对“普九”工作不支持、漠不关心或不按时完成“普九”工作任务的,采取调离或各类考核不称职等方式进行惩处,并严格执行,决不姑息迁就。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的“普九”氛围

我镇把宣传工作列入“普九”攻坚重中之重的工作,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普九”,一是举全镇之力,推进“普九”攻坚进程,党委政府召开大规模的“普九”动员会达4次之多;二是充分利用广播、实况录像播放、标语、板报、组织镇村干部及教师深入农户等形式,大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提高家长认识,促进其送子女入学读书;三是充分发挥学校宣传主阵地的作用,通过老师向学生宣传,学生再向家长和社会宣传的方式,以及利用“六〃一”文艺汇演,演出节目内容与“普九”工作紧密联系,使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普九”攻坚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全镇已基本做到“普九”工作家喻户晓,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理解其重要意义,目前,广大人民群众热心于母享教育,积极支持、参与“普九”,已初步营造了“普九”攻坚浓厚氛围。

(三)强化制度,落实到位

为确保我镇“普九”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坚持“双线”承包,“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村民组”为一线,“中心学校、村级学校、教师”为另一线,由镇、村、组干部负责发动适龄儿童和少年入班就读,由中心学校、村级学校和教师负责业务和教学,层层签订责任状。二是督促检查,镇“普九”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普九”工作情况,特别关注学生到校或学生辍学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和困难,及时研究并加以解决;三是狠抓控辍保学工作,为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完全入学,采取行政、经济等措施,动员和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抓住每学期开学的有利时机,镇村干部、教师实行包片包户,深入农户,逐一发动学生入学和复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普及程度;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农户,利用政府行为,采用救助或罚款等手段,让其子女进校就读;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有效提高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在学期中途辍学的学生,采用政府行为,强制性地追其返校就读。为“控辍保学”,上学期,书记、镇长专门到中学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动员老师努力工作,切实做好“控辍”工作。一年来,小学辍学率为0,中学辍学率控制在4%;四是狠抓教学质量,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提高质量意识,做到以质量吸引学生,促进“控辍保学”工作,对于不负责任的教师和质量低劣的教师,严格按中心学校的《工作意见》执行,确保以质量留住学生。

(四)重教育、求发展 一是加大我镇的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抓好安全简易教室建设工作,广泛动员全镇各部门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捐赠图书,充实学校藏书。讫今,除原有图书外,已收到各方捐赠的图书16104册,认真清理学校的教学仪器,结合实际,筹集资金购置学校必备的教学仪器,力争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我镇为了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要求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执行教师道德评估考核标准,使广大教师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爱岗敬业意识进一步增强,从而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五)注重软件建设,规范档案管理

自“普九”攻坚以来,我镇按县“两基”办的要求,认真建立健全“普九”档案。首先组织镇村干部、教师深入农户进行摸底调查,核清辖区人口,特别是适龄儿童和少年文化状况;然后选派微机人员认真建立电子档案和纸制档案,其间,中心学校组织了班子成员核查表内表间关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又安排各村校教师复查,一旦还存在问题又改正,最后中心学校再次组织班子成员核对,经过反复多次的校对,我镇“普九”档案已基本无误,佐证材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已收集。且逐一装盒归档,成立了“普九”档案室。

四、“普九”攻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镇通过对“普九”现状的深入清查、调研以及与评估验收各项指标逐一进行对照分析,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控辍保学”形势严峻

我镇受历史原因的制约,有部分群众思想意识落后,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较低,甚至有部分家长故意让子女辍学外出务工,虽然我们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全镇初中辍学率仍为4%,离达标还差2%左右。

(二)中小学教师缺编比例大

我镇小学按编制应有专任教师359人,但现仅有207人,尚差教师152人;初中按编制应有专任教师135人,但现仅有63人,尚差教师72人。

(三)学校内部管理需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

(四)学校经费紧张

我镇在学校设施维修上投入较大,缺口资金多,给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五、下步工作措施

根据我镇“普九”攻坚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下步将采取以下措施,整改落实。

(一)进一步加大“普九”宣传力度,明确责任,做好适儿、少年的入学巩固工作,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再次强化政府行为,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营造“普九”攻坚的良好氛围,严格依法发动学生入学,控制学生辍学,确保普及程度达标。

2、实行学生入学监控制,由学校提供未入学学生名单,由镇、村、组干部、教师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尽最大力量发动学生入学,并对学生进行全程监控。

3、再次落实“普九”攻坚“双线”承包责任制,明确职责和任务,做到每个村、每个村民组,每一个入学对象均有责任人负责,全镇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

4、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强化学生各种补助发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落到实处,同时认真落实各项救助措施,坚决做到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二)争取上级部门给予我镇补充教师,解决我镇教师紧缺问题。

(三)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我镇将加大学校常规管理力度,继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工作岗位职责,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中心学校领导深入第一线,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指导督促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师德风尚,要求各级学校,认真探索学校管理方法,探索适合我镇实情的管理模式,把普及和质量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抓好义务教育普及的同时,又抓好教育教学的全面提高。

(四)今年,由于小学毕业班人数较多,单独一所中学无法承受1654人的学生进入初一,我镇将全力以赴,在小学办附设初中三个班,使适龄少年全部就近入学。

(五)严格按县“两基”办要求,组织镇村干部、教师再次摸底,核实情况,认真建立2008年“普九”档案。各位领导,我镇“普九”攻坚工作虽然条件差,难度大,但是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有我镇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懈努力,努力打好攻坚战,是会如期实现“普九”目标的。

篇7: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一、公司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的计划

二、公司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立文件

三、公司201

1年度计划生育规划

四、会议纪要

201

篇8: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纵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史, 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 虽然有所侧重, 但都是几种运输方式同时并存的。从世界范围内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侧重点和起主导作用的角度考察, 可以将交通运输业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水运阶段;铁路阶段;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阶段以及综合发展阶段。

我们现在的时代, 就是面临着交通运输业的综合发展阶段。因为现存的多种运输方式各有利弊, 是相互竞争和制约的, 所以, 如何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 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是现阶段政府主管交通的职能部门首要考虑的重大课题。

武汉市交通委员会是武汉市政府主管全市交通运输的职能部门。近几年来,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方式, 眼盯构建大武汉综合运输体系的目标不放松。充分发挥交通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作用, 经过不懈努力, 已在武汉地区初步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在国家“十一五”末期, 我们欣喜地看到:武汉市交通委员会在发展规划里所展示的宏图远景已逐步变为现实。“四中心”、“五网络”使武汉立足华中、辐射全国、通向世界, 成为我国中部综合运输的主枢纽城市。这“四中心”是国家级铁路枢纽中心、区域性航空中心、公路主枢纽中心和长江武汉航运中心;“五网络”是环射互通、路路畅达、城乡一体的公路网;以长江、汉江为主通道, 干支相连, 通江达海的航运网;衔接顺畅, 方便快捷的道路运输网;层次分明、换乘方便、通达性强的公共交通网;技术先进、互联互通, 应用广泛的交通信息网。一变过去“出行难、运货难”为现在的“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重塑“九省通衢”“货到武汉活”的新优势。

1 构建武汉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意义

所谓综合运输体系, 或者曰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 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 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综合运输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综合运输并不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中的某一种独立的运输方式, 而是有效地利用各种运输方式, 扬长避短、相互协作、共同组织高效率运输生产的一种运输方式。综合运输体系的关键就是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运输方式, 并使之协调地组成一个系统。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对武汉的振兴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 武汉的地理区位优势, 需要综合运输体系来彰显。

武汉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自然资源和人才储备。在中部五省, 武汉是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 而且地处长江中游, 华中腹地。东去上海, 西抵重庆, 南到广州, 北上京都。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经济沟通、辐射、互动能力强, 便于承东启西, 联南接北。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 武汉强, 则中部兴。在湖北省的经济总量中, 武汉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都占三分之一以上。而武汉“8+1”城市圈, 占全省33%的国土面积, 却提供了61.1%的生产总值、59.3%的财政收入、58.64%的固定资产投资和62.59%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今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 确定要重点发展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以及武汉等21个全国性物流结点城市, 今年6月, 国务院又将武汉列为全国综合运输试点城市, 可见武汉在全国交通运输网络中的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形成了武汉的比较优势, 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是武汉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选择。

其次, 武汉的“两型”社会建设, 需要综合运输体系来促进。

2007年底, 国务院批准武汉“8+1”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成为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武汉也相应出台了“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实验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 提出建立综合运输体系, 探索绿色交通发展模式, 加快畅通武汉建设等系列要求。建设“两型交通”。表现在客运上必须实现“零距离换乘”的目标, 表现在货运上必须实现“无缝隙衔接”的目标。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是我市交通运输业的必然选择。只有构建综合运输体系, 才能够在各种方式的规划和建设中, 统筹考虑线位布局和运输方式的优化配置, 避免浪费土地和重复建设。才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 如铁路运输为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公路运输为短途客货运输的主力;江海直达运输和内河运输为国内外大宗和散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空运输为大中城市长距离客运优先发展。这些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有效配置起来, 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市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只有构建综合运输体系, 才能够有效推进交通技术的创新, 推进诸如智能运输系统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再次, 武汉未来的交通发展, 需要综合运输体系来推动。

在国家交通部实行“大部制”改革以前, 我国的铁路、航空、水路和公路运输分属不同机构管理, 其经营也互不从属, 相互间壁垒森严、竞争激烈、难以统一协调。新组建的国家交通运输部为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世界交通发展实践证明:现代交通运输业是由各种运输方式共同构成的布局合理, 衔接顺畅, 优势互补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改造来提升交通业,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营运效能, 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 不断拓展交通运输服务领域, 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

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关键在于创新发展方式,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即交通运输发展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武汉面向未来, 要实现交通强市的目标, 成为全国的交通枢纽, 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是不现实的。只有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与协作, 优化运输结构。发展综合运输, 则花钱较少, 见效快。所以,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是武汉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发挥“三个作用”, 努力构建武汉综合运输体系

纵观世界交通发展史, 综合运输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 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借鉴别国的经验, 逐步建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工程学所述, 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三个系统组成:

一是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 这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协调, 运输环节要相互衔接, 技术装备要成龙配套, 运输网络要四通八达。

二是综合运输生产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这个系统要实现运输高效率, 经济高效益, 服务高质量, 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

三是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这个系统要有利于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和组织协作。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综合运输体系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作为武汉市政府主管全市交通运输的职能部门, 武汉市交通委员会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以大手笔谋划大武汉的大交通, 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作用,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组织指挥系统、运输网络系统和联合运输系统, 使武汉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成, 协调运转, 并向更高的层面发展。

2.1 发挥宏观管理的作用,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组织指挥系统

组织指挥系统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 它要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 管理体制和工作职责, 确立崭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破除影响运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体制障碍, 坚定不移地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创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七大强调, 要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武汉市交通委员会领导班子在深入贯彻十七大文件精神,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完善科学发展的内涵。他们认为:科学发展是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根本指导方针, 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使全市交通运输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他们摒弃落后的观念和思路, 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在发展理念上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 不仅继续保持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而且更加注重推进运输结构战略性调整, 努力提高交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方式上根本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持交通发展,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两型交通”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目标上, 坚持高起点、远目光, 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加快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步伐。

改革管理体制———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需要有统一管理的交通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的是各种运输方式相分离的管理模式, 其间进行过短暂的探索, 铁、公、水、邮等管理部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整合而又分立。党的十七大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组建交通运输部。实行大部制, 在推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改革开放三十年, 武汉市政府对交通管理体制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1984年12月, 武汉市人民政府组建武汉市交通管理委员会, 作为市政府全面管理武汉地区交通邮电工作的全行业管理机构;1990年6月, 再次改革撤销市交通管理委员会和交通运输管理局, 组建武汉市交通委员会, 实行“一城一交”管理体制;2001年9月, 武汉市交通委员会和武汉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撤并重组, 组建新的武汉市交通委员会。将城市公交, 客运出租纳入交委管理, 交委原口岸管理职能划交市外贸局, 邮政、电信、移动通讯的管理职能交由市信息产业局承担。武汉交通形成铁水公空和城市公交一体化的管理新格局。新交委用三年时间, 将原所属交通企业划转, 相继成立了武汉交通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三大集团公司, 标志着武汉交通全面实行政企分开, 分立直管企业职能, 为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明确管理职能——目前要解决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遗留下来的运输方式衔接不通畅, 标准不统一, 布局不合理, 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问题, 作为城市交通主管部门重点要在“四个衔接”上下功夫。即加强公路、水路、民航交通运输规划的衔接;加强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建设中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强城市客运和农村交通的衔接;加强公路、水路、民航运输与通邮工作的衔接。武汉市交通委员会在新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过程中, 所做的重要工作就是依据构建武汉综合运输体系的目标, 进一步明确组织协调职能, 在该委2008年政务公开的十四条工作职责中, 就明确规定了“综合平衡全市各种交通运力, 负责城市公交、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负责协调、处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 运输部门之间, 运输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为构建武汉综合运输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2.2 发挥统筹规划作用,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运输网络系统

运输网络系统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 从科学合理的要求来看, 必须抓源头, 抓规划。武汉市交通委员会在制订交通发展中长期规划时,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充分体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 使运输网络系统发展布局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总目标, 服从于生产力分布的大格局。正确处理地区间、各种运输方式间交通网络的衔接, 使规划寓于社会经济发展之中, 寓于综合运输体系之中。

为了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地发展, 武汉市交通委员会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央、省、市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多渠道, 全方位地吸引社会资金参入交通建设,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十五”期的交通投资为145.43亿元, 是“九五”期的6.85倍;“十一五”期的交通投资为1064.72亿元, 是“十五”期的7.32倍。另一方面, 加强运输网络建设的科学性, 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比选、优化、整合, 形成铁路、航空、公路、水运、城市交通多方式联运的立体化综合运输网络格局, 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和综合效益, 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间与城市内交通线路的紧密衔接, 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 货物“无缝隙衔接”。

为实现运输网络的科学化, 武汉市交通委员会加强对交通规划的指导,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 一是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 加快公路衔接。发挥公路通达性好的优势, 以高速公路网络为骨架、加快国道、省道、县道、乡道、通村路、通湾路建设, 形成“覆盖广泛, 层次分明, 衔接紧密, 运输通畅”的公路网络。实现武汉城市圈内各个城市, 各经济开发区, 重点城镇, 各种大型交通运输设施的快捷连接。如今, 106、107、316、318、京珠、沪渝等6条国道在武汉交汇, 16条省道以武汉为起点向省内各市、州辐射。全长188公里的武汉绕城公路和7条城市高速出口公路, 贯通由6座长江大桥组成的武汉内环、中环、外环线, 形成环状加放射状。在国家、省、市高速公路网的支撑下, “十一五”武汉基本形成四圈客运网络:第一圈, “半小时交通圈”, 从三环出发半小时内到达江夏、新洲、黄陂、蔡甸、汉南等五个卫星城;第二圈, “二小时城市圈”, 二小时内到达武汉城市圈中的所有城市;第三圈, “当日往返经济圈”, 省内州、市和相邻省会城市实现当日往返。第四圈, “朝发夕至辐射圈”, 从武汉出发1300公里内省会城市实现朝发夕至。

二是加快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建设, 使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天河机场、新荣村客运站、汉阳客运中心、武汉港等成为集铁路、航空、地铁、长途客运、城市交通, 出租汽车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中心, 使旅客实现“零距离换乘”, 如武汉火车站今年年底建成营运后, 该站将与长途汽车、公交车、客运出租车、轨道交通实现“零距离换乘”, 并与改扩建后的武昌站、汉口站共用, 构成武汉铁路枢纽“三站鼎立”客运格局, 使武汉成为全国少有的拥有三座特等火车站的城市之一。主城区规划布局的10个公路客运枢纽站, 在站场设置上充分考虑了与轨道、公交、出租、客车等交通方式的衔接, 至少设置三种以上的不同交通方式换乘。汉口、武昌、青山三大客运中心集中了铁路客运、公路客运、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出租汽车、社会车辆的立体化客运换乘:汉阳客运中心、新荣村、古田一路、关山、青菱、永安堂等换乘枢纽是除铁路外的综合客运换乘枢纽。

三是加大铁路、机场、公路、港口等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集疏运衔接, 形成经济、安全的水陆空联运体系, 进一步提高多式联运比例。如2008年启动的“亿吨大港, 千万标箱”的武汉新港建设, 规划20个港区和2个预留港区。港区拥有长江中游最好的航道条件和深水岸线, 常年可通航、停泊3000~5000吨的货运船舶, 港区后方的陆域面积开阔, 与铁路、公路衔接方便, 武汉外环高速公路和阳逻长江大桥将左右岸港区连成一体。货物在这里中转将“无缝隙对接”。武汉新港将成为集先进港口技术为一体的现代港;江海直达、水陆中转的枢纽港;中西部地区走向海外的国际港;面向世界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中国内陆最大的国际口岸。

四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通过地铁、轻轨、公共汽 (电) 车、出租车等建设, 形成以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 常规公共汽 (电) 车为主体, 出租车和轮渡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2.3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联合运输系统

联合运输系统, 是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不同运输工具组成的运输系统, 对单一的运输方式要求是多、快、好、省;对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要求是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益、服务高质量。而这些运输方式的存在和发展, 主要由市场这支无形的手来选择和推动, 由航空、铁路、水路、公路运输企业来具体运作。作为政府主管部门, 在政企分开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按照宏观、前瞻的要求, 把握世界经济一体化前提下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态势, 加强政策引导, 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向科学化, 现代化发展。

在航空方面, 武汉市起步较晚, 与先进城市有一定得差距。为充分发挥其在客运方面快捷、时效的特点, 2006年武汉被确定为国内首个航空改革试点城市, 正式开放武汉国内航空市场。武汉市交通委员会用好已设立的航空发展基金, 激励航空公司经营武汉航线, 特别是利用多种形式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 大力支持航空公司发展支线航空业务, 多方位支持机场公司和基地航空公司发展壮大。目前武汉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多条, 可通达国内外60多个大中城市。为迎接航空物流新时代的到来, 实现国际货运航班的零突破, 武汉市交通委员会近期积极运作全货机落户武汉。今年6月3日上午, 首架波音747-200F全货机从北京飞抵武汉, 落户天河机场。随着该机和下一步另5架波音系列全货机的即将引进, 天河机场将陆续开通至南亚、中东、西亚、欧洲、美洲的国际货运定期航线。

铁路运输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系统, 极适合于我国这样的国土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 适合运送中长距离的大宗货物以及满足城市间的旅客运输需要。为了加快铁路发展。武汉市交通委员会积极协调铁路方面的工作, 对铁路在武汉的项目, 继续支持其征地拆迁, 同时负责道路、站前广场、换乘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争取铁路部门在武汉多投资。2005年3月18日, 武汉铁路分局升格为武汉铁路局。“十一五”期, 铁道部在湖北、武汉布局建设的重大项目包括京汉广、沪汉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天兴洲公铁两用桥、武九线电气化改造、郑武客运专线、武汉北编组站、舵落口集装箱中心站、武汉机车检修基地等14个重点工程, 总投资千亿元。京汉广、沪汉蓉2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在武汉形成金十字交叉, 届时, 乘火车从武汉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只需4~6小时, 武汉成为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 六大铁路客运中心之一。

武汉市交通委员会根据“两江交汇, 得水独优”的地理优势、大力推进武汉航运中心建设, 在政策上确定优先发展水路运输, 对港口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以陆补水”政策, 提高补贴比例, 大力提倡、鼓励企业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 对报废旧船, 更新运力给予补助, 支持以船舶抵押方式提供船舶建设贷款。为开通江海直达航线, 他们还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 设立了“武汉市江海直达航运发展引导基金”定向扶持和鼓励船务公司利用大型集装箱船舶, 布局“点对点”江海直达运输网络。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 武汉航运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水运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创新江海运输公司, 武汉长海集装箱航运有限公司抓住建设武汉航运中心机遇, 调整发展思路和船舶结构, 从内江内河船舶迅速向近海近洋发展, 淘汰老旧船舶, 打造大吨位, 技术先进的江海直达特种运输船舶, 现拥有5000~12000吨江海直达等各类船舶500多艘, 江海直达运输已成为长江上最大的水上“巨无霸”。武汉长海集装箱航运有限公司得益于国际先进的“门对门”运输形式和武汉市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良好政策环境, 于6年前诞生, 如今已首先实现武汉港集装箱直航上海洋山港, 进行江海对接。年运输集装箱总量突破10万TEU, 占武汉市集装箱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进入21世纪后, 武汉公路迎来了突破性发展, 武汉市交通委员会抢抓国家公路两纵两横规划中京珠、沪蓉两条国道主干线在武汉交汇的机遇, 建设了环绕武汉的绕城公路, 完善了与国道、省道配套的各级公路网, 率先在湖北省实现公路现代化, 良好的道路优势促进了客货运企业的发展。武汉市交通委员会立足现在、着眼长远, 鼓励客运企业发展高档客车, 货运企业发展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相配套的集卡和厢式货车。帮助协调湖北汽运总公司这个省内最大的公路货运企业发展铁水空联运。在该委的指导下, 湖北公路客运 (集团) 有限公司抓住国家改革调整节假日时间, 发展假日经济这一机遇, 调整结构, 大力发展高档客车, 小件快运和旅游项目, 投巨资改造四个国家一级客运站, 提高客运站点功能, 高档客车从原来仅有几十台发展到几百台, 成为省内最大、全国排名前列的客运“航母”。

上一篇:“在挫折中成长”作文下一篇:机房设备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