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2024-07-12

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共8篇)

篇1: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一,关于ERP

1.定义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学界的定义为:将企业在其运作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事务活动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与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利用现在的关系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把企业活动信息准确而系统地记录下来,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使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战略能适应市场竞争。它代表着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

2.ERP的发展

ERP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基于库存管理的订货点法、基于物料需求时段MRP、物料与生产管理集成的闭环MRP,和生产与财务管理一体化的MRPII。到1993年,美国加特纳公司首先提出了ERP的概念报告。2000年加特纳公司又提出了ERPII的新概念,该阶段的ERP管理几乎包括了企业所有的经营流程,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达到最优,并且不像前期阶段的ERP对行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是几乎适用于所有性质的企业。可以看出,ERP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资源计划与控制的集成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计划与控制的范围从物料,到能力,到企业所有的资源,到面向供应链的资源,集成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以MRP为核心的企业资源管理计划。

3.ERP在我国的发展

从1982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引进第一套MRPII软件,MRP/ERP在中国迅猛发展,各大企业纷纷引进。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及潜在的巨大市场前景,外国软件商纷纷涌入,国外几家著名的计算机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都结合销售计算机产品,推出各种版本的MRPⅡ软件,如IBM,HP等。这些外国公司后来尽管有的已经不复存在,软件也已落后过时,但是它们在把MRPⅡ的思想与方法介绍到中国来,培养了我国第一批MRPⅡ专业人才,为促进我国管理信息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于此同时,国外软件商的进入,也刺激了国内ERP软件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北自动研究所软件中心、北京开思等软件公司都相继推出商品化软件。这些第一批国产MRPⅡ软件可以说基本上是在消化了某个国外MRPⅡ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需求特点进行开发的,有较高的起点,软件产品都能体现MRPⅡ的基本原理。

国内外软件公司的情况总在不断变化,有分有合,有起有落,但是无论如何,众多软件的问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为ERP系统在我国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我国企业ERP实施现状

2000年以来,政府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我国企业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科技部提出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经贸委提出的“企业信息化”行动,带动和掀起了我国企业应用ERP的高潮。

尤其近两年,我国众多企业在积极实施ERP系统,现已有数千上万家企业应用ERP系统。

ERP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大型企业还是比较小规模的中小企业,一个优化的生产制造到消费者市场的供应链,决定着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而ERP系统的实时信息化技术统计与管理,能够改善规模经济中的“疏松”环节,优化出畅快而快捷的企业供应生产链。

首先,信息共享,加强了对客户的管理。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以及季节的变化而设置相应库存和配货机制,及时供货管理网络化机制。实施ERP系统,使企业能了解到各个生产环节的运行情况。各部门之间也能达到信息共享。通过对个环节及时的信息汇总,可实施全过

程的信息技术管理,加速企业运转速度,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使企业更好的对客户做出更好的供货承诺。

其次,有效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通过ERP,企业的所有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但合起来就是在执行一份统一的运营计划。通过ERP系统,员工的工作更有次序。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工作质量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也跟着提高,从而降低了企业生产方面的不必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再者,有效解决物料短缺又库存积压的管理难题。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解制造业基本方程的直接结果。供需,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而ERP的核心部分MRP恰好就是为解决这样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从MRP的基本逻辑就会发现,MRP所追求的正是即要满足需求,又没有库存积压。也就是说,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得到正确的物料。企业各部门密切合作,随时掌握各环节物料、库存信息,组织生产,及时补货,降低企业库存水平,同时维持甚至提高服务水平。

此外,ERP系统还能提高中小企业应对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提高其服务水平等。更重要的是,ERP系统代表着一种思想和理念,融入企业,它所形成分工、协作、明确、准确的企业文化,甚至比ERP本身更重要。

三,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ERP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方面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不可否认,我国在ERP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虽然已有近千家企业购买了MRPII/ERP软件,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三种情况:按预算按期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的企业约占l0%-20%;部分实现ERP软件功能的企业占到30%-40%;而失败比重却占50%,并且在实施成功的企业中多数为外企企业。总体来说实施ERP的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效果并不明显,付出较大的代价。第一,基础数据不准确在ERP中,数据可分为严格的和宽松的。严格的数据包括库存记录、物料清单、工艺路线、生产订单、采购订单等。宽松的数据包括提前期、订货批量等。其中,严格的数据精确度,直接关系到ERP实施的成败。

ERP作为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任何一个制造企业都有大量的生产与技术数据。数据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产生有用的信息共决策者使用。因此,这些原始数据如何准确、及时、快速、可靠地送入计算机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相关数据表明,数据不准确是许多企业实施REP应用失败的重要原因。基础数据不准确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库存记录不准确、物料清单不准确、工艺路线不准确等。但这些归根结底,就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低。这些,都使得ERP实施及应用的前提及辅助环境受到限制,不能提高甚至拉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被认为ERP是不可靠、不安全的。

第二,企业员工专业综合素质

中小企业应用ERP需要企业内部有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熟练运用ERP系统的人才,即使没有ERP系统的操作经验,也应懂得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技术。但是,中小型企业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缺乏这样的综合性人才,甚至缺乏基本的计算机能力,不能将ERP软件中包括人力资源、财务、制造、销售和市场等领域职能发挥充分。此外中小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需求除在招聘环节已达到要求外,还可以通过培训来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但是中小企业在实施ERP项目后往往就认为项目结束了,缺乏后续员工培训,ERP职能自然也不能充分发挥。

第三,可能也是最严重的一点,就是本身企业高层并不重视。他们认为ERP系统只是一个应用的软件,是技术专家该做的事,支持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并不过问参与。殊不知ERP的实施和应用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更涉及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而这一切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ERP不是目的地,ERP是长征”。如果没有高层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那么在ERP的实施阶段,可能就会在过程中缺乏积极的进取,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因为数据的准备和数据的准确性的要求是让人感到繁琐的、大量的,会使人手忙搅乱,让人产生反感。

当然,在中小企业应用ERP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但本质上讲,一切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对ERP的原理、处理逻辑、实施和运行管理的方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关于措施的解决方案

第一,顺利运行ERP系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周密计划、定义、装入和维护基础数据是成功的前提。基础数据由系统和人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在实现计划和进度编排之前,基础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基础数据的错误会导致整个系统失效。为保证数据质量,企业要做的是:

1,定义物料代码、工艺路线、物料清单等关键数据元素;

2,数据装入前,将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需求与信息使用者需求进行核对;

3,定义要装入计算机系统的全部信息和信息来源;

4,指定适当的人将数据装入计算机,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并进行审核;

5,定期检查数据。

第二,重视培训,并贯穿始终。

培训是一个老话题,可它却是目前ERP实施中最大的难题。ERP项目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工程,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或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这不仅仅是因为整个管理系统基于ERP、SCM、BPR、系统工程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而是从本质上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先进与落后,以及企业应用ERP与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必然关系。第三,就是要求能引起高层重视。因为一个决策者的理念,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文化,决定着ERP实施的成败!这个,无须骜述。

五,总结

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渐增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稳定了我国社会的稳定。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竞争下,如何借助ERP完善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实现转型,增强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各企业重要课题。ERP系统透明性、规范性的特点,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者合一。应用ERP成功后的中小企业会获取巨大效益,但是选择时也面临巨大的风险。但是,“如果企业组织内部的变化慢于外部变化的话,那么失败就在眼前”。在世界经济体改革大趋势中,只要稳扎实大、着眼于精、不冒进、敢创新,中小企业是可以借助ERP系统完成蜕变的。

参考文献:【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周玉清清华大学出版社

【ERP与企业管理】周玉清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2: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生意社3月14日讯

我国印染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课题,而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除了先进的设备仪器等硬件条件之外,先进的印染企业管理则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条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印染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规模化、效益化的发展要求。而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代表了更为先进的方向,其中,典型的ERP系统在许多行业中已经被成熟的应用。特别指出的是,ERP系统在纺织生产和服装生产中也已成功的应用,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印染企业的ERP系统应用是大势所趋。

1.ERP系统在印染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1.ERP系统简述

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是面向供需链的集成管理,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软件为载体,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先进企业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简要说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并最终实现对企业资源信息的管理。

ERP系统的应用丰富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2]:第一层次即ERP管理系统,其作为一个基础平台;第二层次是生产管理系统,生产各环节、各机台都纳入该系统;第三层次是在各生产机台上配置的,用于工艺参数自动测控的数字化设备,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

总的讲来,ERP系统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的一体化管理的管理系统。ERP系统的核心思想就在于对于供需链的控制。

1.2.印染企业ERP系统中的管理思想

深刻的理解ERP系统内在的管理思想是企业了解ERP,选择ERP,用好ERP的关键。尤其对于具备实施ERP系统条件的印染企业在开发实施ERP系统时,将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理念注入ERP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紧密结合了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发出的ERP系统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在具体实施时能减少企业调整适应的周期。

在ERP系统的IT外衣下,蕴含着长期积累和吸收的管理思想。[3]ERP系统不是程序开发、数据库链接和硬件网络等IT技术的简单组合,其正真的核心是基于IT技术手段所要实现的是对于企业所有资源的整合与控制。

现代印染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企业订单呈现小批量、多品种、速交货的趋势,二是企业组织生产所需原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三是印染加工工艺流程长,工序多且各个环节联系紧密,四是印染企业多为外向型企业,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管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复杂。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印染企业在生产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参数,需要频繁的信息交互。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交流不畅已经成为阻碍企业提高效益,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由此,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快速平稳传递的需求是发展ERP系统用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驱动力。

目前企业管理中对于供应链和需求链的管理,许多企业更加倾向于通过管理来实现成本控制,即更为注重供应链的管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误区。悉尼工商管理学院的DavidWalters的研究指出,供应链管理与需求链管理之间的联系相当脆弱,尤其是对于需求链的管理实际上对于企业而言更为重要。ERP系统的建立,同时强调了对于供应链和需求链的管理,无疑更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1.3.ERP系统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当前,ERP系统已经逐渐由大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向中小规模、传统产业转移,印染产业的上游纺织企业及下游服装企业都在ERP系统上有了成功的实践,ERP在印染行业中正处于应用推广阶段。

1.3.1.中、日、韩印染企业管理比较

中日韩三国的印染企业的生产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层次,三国的印染产品也各有特色。目前中国在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日韩企业在印染新产品的开发上却更为擅长。尤其要指出的是,日韩的印染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升级,而中国印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比较分析得出,三者的管理还有深层次的差异。

日本印染企业管理严谨而系统化。以日本PAKARGB印染公司为例,其厂房布局合理,采用自动库房设计既节约了空间又使得产品摆放更为整齐。同时为了有效利用热源,高温高压染色机另外套上保温层,提高保温效果。不仅仅是严谨管理,日本印染企业的系统化管理也十分突出。拥有百年历史的泷定名古屋株式会社在资料保存上也很有特色。该企业的资料的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世界的流行面料(包括当时的中国纺织品样本),虽然时间久远,但资料中的布样摆放依然平整有序。

韩国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普及化、实用化。数字化技术是韩国染整业技术领先的关键,韩国的印染企业中有针对化验室、生产车间使用的诸多数字化管理设备,最有特色的是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设备能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正是以上的基础使得韩国印染企业实现了减员增效,同样一个日产10万米的印染厂在中国需要300左右的员工,而在韩国只需要100左右的员工,用人是中国同类企业的1/2~1/3左右。

中国印染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与日韩同类企业相比尚有一段距离。客观的说,许多印染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企业依靠国家政策和政府保护的思想浓厚,开发市场的意识薄弱,决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6]中国的印染企业在企业管理的严谨化、系统化上还不尽如人意,许多企业单纯的以绩效管理作为管理手段往往存在很大的质量控制上的隐患。同样的情况下,韩国印染企业却在管理中推行员工收入与个人产量脱钩,避免因赶任务而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在数字化设备的应用上还达不到普及和实用的程度。

1.3.2.中国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分析

目前中国的印染企业已经具备实施ERP系统的基础,实施ERP系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基础平台的ERP管理系统,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技术水平,存在的差距较小。见诸报道[7-8]的深圳中冠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开发的“深中冠ERP系统”和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的ERP管理系统都体现了中国企业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增长。

与日韩同类企业相比,中国印染企业最大的不足在于管理的第三个层次,即在各生产机台上配置用于工艺参数自动测控的数字化设备数量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由此导致在信息化管理中不能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印染产品生产的重演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保持产品质量稳定的工艺参数有几十个之多,要将这些参数控制在工艺允许的范围之内,单纯的依靠人力是很困难的,这项工作由计算机取而代之是必然的选择。

此外,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印染企业在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上的某些不足。ERP系统作为信息交互的平台能使整个企业生产管理类似于一个供需链,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如果同时配备数字化的设备更能实现管理者对各类信息和数据参数的实时掌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适应小批量、多品种、速交货的生产方式,为减少用工、降低生产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中国印染企业应用ERP系统的进展与前景

2.1.中国印染企业ERP系统开发的背景

中国的印染企业开发应用ERP系统主要是为了应对由于先进设备的快速增长与信息化严重滞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包括:生产能力快速增长与信息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印染色彩的高要求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的矛盾;先进设备与技术参数的矛盾;印染装备技术快速扩展与管理能力提升缓慢的矛盾。

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正是基于解决以上诸多矛盾的需求,而且ERP系统中各个模块化子系统能针对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

2.2.印染企业ERP系统发展的各阶段

ERP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由调研开发ERP管理系统到整个系统运行自如,需要经过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阶段、MRP(Materialrequireplanning)阶段、MRPⅡ(Manufactureresourceplanning)阶段、ERP阶段。

MIS阶段,企业需大量的采集原始数据,该阶段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要具备查询和汇总等工作的功能。尽管MIS处于ERP的起始阶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不高,但该阶段是一切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Rong-RueyDuh等对于台湾一家实施ABC管理系统进行ERP管理的纺织企业的长期观察研究表明,如果缺乏准确的基础数据采集,ERP管理很难发挥实效。

MRP阶段,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管理,旨在借助计算机实现对生产、订单、库存的管理,满足企业根据订单展开生产计划的要求。同时还能方便企业掌握物料需求信息和实际库存信息,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目标。

MRPⅡ阶段,在前一个MRP系统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的管理,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功能。此外,还要将财务系统纳入该系统,在企业内形成一个闭环管理系统。ERP阶段,该阶段高度整合前面各个阶段的功能,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ERP系统将企业内封闭的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对接,实现对整个供需链的全局控制,成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平台工具。

目前,具备一定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印染企业多数处于MRP与MRPⅡ阶段,一些规模型企业正处于向ERP系统过渡阶段,少数企业已经实现了ERP系统管理。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顶级的印染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基于ERP系统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而规模型企业正努力构建ERP系统,现有的MRPⅡ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于此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也开始选择MRP或者MRPⅡ系统来进行企业管理。整个印染行业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上形成一个金

字塔模型,特别是底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层次的提高抬升了中国印染行业整体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2.3.印染企业ERP系统的发展前景

ERP系统是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所以ERP系统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中一个具有指向意义的发展阶段。当然ERP系统除了主要的构成不变之外,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

在2000年,ERP概念提出10年之后,美国研究机构GartnerGroup再一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ERPⅡ。ERPⅡ强调协同商务,在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在同行业范围实现一体化和协同化的运作方式,企业可以提高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收入,增加灵活性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ERPⅡ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我国印染行业的产业链完整,区域化集中优势明显,使得全行业在未来实施协同商务模式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此之前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整个印染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有更大的提升,实现以ERP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3.结语

篇3: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一、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 20世纪80年代进行铺垫,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ERP软件在经历了厂商、媒体的大力推广后, ERP产品的应用概念已得到普及, ERP所能带来的信息整合功能已经被广大企业用户所普遍接受, 国内企业对ERP软件的需求巨大。然而由于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基础不够好, ERP系统应用意识相对较薄弱等原因, 虽然产品的概念已经普及, 但总体上来说我国ERP应用还处在普及的初级阶段, 是低水平的普及阶段。

1. 从ERP系统应用的规模来分析。

在我国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 对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都持积极态度。但是, 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实施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总体来看, 大型企业应用程度远远高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ERP的占30%多, 准备实施ERP的占40%多, 而另外有大约20%的企业还没有计划。我国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 而中小企业大多在准备或尚未考虑阶段。从ERP系统应用的规模来看仍然很低, 我国ERP的普及还处在初级阶段。

2. 从ERP用户行业分布来分析。

国内ERP软件应用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汽车等传统制造业领域中以及电子、制药、石化、食品和一些流通行业。这些行业由于起步较早, 企业规模较大, 至今在ERP软件的销售份额中占主导地位。最近几年, ERP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显著提高, 已扩展到第二、第三产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ERP在金融业和信息产业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3. 从ERP用户区域分布来分析。

ERP软件的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大型企业数量较多, 中小型企业数量几倍于西部, 经济发展较快, 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比较好, 因此ERP用户较多。而华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应用相对较少。由此可见, ERP用户区域分布结构主要由企业的地域分布状况决定。

4. 从ERP (包括MRPⅡ) 是否有效实施来分析。

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ERP在我国也进入到广泛普及阶段,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什么是ERP。然而就整体而言, 我国企业在应用ERP上各个企业差距很大, 能够真正成功地全面实施ERP管理系统的企业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 主要由于近年来中小企业应用ERP的增幅较大, 而中小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等很多方面不能很快的跟上, 因此ERP有效实施的成功率不够理想。

二、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

一是观念上的偏失。虽然目前我们已经进入ERP的普及时代, 可这种普及是低水平的普及, 是ERP普及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很多企业对ERP的真谛、内涵、复杂性及其对企业自身基础的要求知之甚少, 草率行事, 导致应用水平低, 甚至失败。二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和流失。要想成功实施ERP, 必须有一批精通ERP管理思想, 又掌握软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虽然近年来我国培养了一批的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可和我国企业的需求相比还差得很远。三是ERP市场环境不健全。在ERP产品市场准入方面, 缺乏权威的、合理的、规范的以及高效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造成ERP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ERP产品质量认证方面, 还缺乏合理的、规范的和高效的ERP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事故认定规范, 由此造成了许多ERP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纠纷。四是战略规划的缺失。在信息化项目失败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盲目的因素, 国内企业对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始终缺乏有效的认识, 而企业信息化决不是为化而化, 它是依赖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而建立的信息化体系, 如果在信息化伊始并没有制定信息化的方针和策略, 也没有充分研究所选择的开展信息化内容的可行性, 而采取匆忙上马的方式, 这种信息化方式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风险。

三、我国企业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

在借鉴西方国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中国ERP第一案——北京三露以及长虹ERP、哈药集团ERP等国内ERP实施的典型案例, 本文认为影响中国企业ERP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 明确的战略目标。

明确实施ERP系统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 而不仅仅是“赶时髦”。企业管理层应该把企业的这些目标传达下去, 让企业的员工都知道在项目中的职责, 为企业ERP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 高层领导的支持。

企业ERP项目的实施动辄花费上百万元、上千万元, 是一项关系到企业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 只有高层领导的充分理解、持续支持、亲自参与才能成功。由于ERP项目的投资大、周期长, 高层领导的充分参与才能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同时ERP系统的实施需要企业运作体系的重建, 如果没有高层领导的参与, 就无法协调新旧体制的矛盾;另外, 高层领导对ERP项目的参与程度在员工看来体现出企业对ERP项目的重视程度, 领导的有效参与能提高员工实施ERP的积极性。

3. 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简称BPR) 就是在ERP实施过程中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在面对企业业务流程与ERP系统的标准业务流程不相符的时候有两种选择:第一, 通过对系统的配置和二次开发, 将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在系统中固化;第二, 根据系统标准的业务流程对企业的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在一些已实施ERP项目的企业发现按照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对系统进行配置和二次开发存在很大的风险性。无数案例说明, BPR对ERP系统实施成功非常关键,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 软件选择。

目前国内大型企业很多使用的国外软件, 由于文化背景和法制法规的不同, 很有可能导致选择的软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或者是选择的软件中的部分功能不被国家认可, 导致功能不能使用;同时还应考虑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 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 选择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的ERP软件系统, 而不要一味求大求全。美国ERP实施失败的企业中有50%~75%是由于软件选择失误造成的, 而国内的北京三露在ERP系统实施中也遭遇了软件选择失败的尴尬处境, 最终导致了系统实施的失败。

5. 优秀的项目管理。

ERP项目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方面, 必须要有优秀的项目管理, 才能保证ERP项目的成功实施。优秀的项目管理要求有称职的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要对企业的流程有着充分的了解, 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的能力, 有一个明确的项目目标规划和详细的实施计划安排, 在企业具有很高的威望, 同时企业高层领导要对项目经理充分授权。在项目管理过程中, 还必须保证良好有效的沟通, 这不仅需要ERP项目经理与高层领导的有效沟通, 使高层领导清楚项目实施的进度与需求, 为项目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持;还需要项目组中企业员工与外部咨询顾问的沟通, 使顾问明白企业的现状, 了解企业的需求, 让系统的实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

6. 咨询公司的选择。

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信息化起步晚、底子薄, 企业的很多员工对信息化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层不懂信息化技术, 另一方面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又不懂管理。ERP本身是融合了优秀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 它的实施只有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才能胜任。而外部咨询公司的介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带来ERP软件系统的专家, 同时也带来了这套ERP软件系统在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实施经验, 可以很好地控制ERP项目的实施。但是, 企业在选择咨询公司的时候, 一定要考虑咨询公司的实施经验和实施能力, 还要考虑他们对企业所选择的软件系统的熟悉程度。由于ERP的实施周期比较长, 根据国内企业实施ERP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企业可以选择与咨询公司分阶段签订项目实施合同, 以保证每一个阶段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也便于项目控制。

7. 用户培训。

用户培训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ERP系统的复杂性, 对企业用户的培训必须贯穿ERP项目实施的各类人员。

四、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实施ERP, 希望借助ERP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对ERP的选型、实施等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良好的愿望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才能成为现实。因此, 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情况, 选择适合自身管理水平的ERP系统, 并在实施过程中重视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以保证实施ERP系统的全面成功实施, 并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目的。然而我们必须关注的是:实施ERP毕竟只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因此,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是否选择并实施ERP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对国内企业来说, 重要的是要掌握蕴藏在ERP系统中的深厚的管理思想, 并在企业管理中贯彻执行, 同时必须夯实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特别是基本数据管理, 为ERP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企业管理理念的根本变革作好充分的准备。

摘要:文章分析了ERP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现状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而提出了影响我国企业ERP有效实施的7个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词:ERP,企业信息化,关键成功因素,业务流程再造

参考文献

[1].李娜, 汪丛梅.吉林省企业ERP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6 (6)

[2].杨雪利.ERP系统的应用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商业会计, 2005 (1B)

篇4:ERP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ERP系统;电力企业;对策

前言

ERP即企业管理计划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全面实现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在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而其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整个管理体系更具系统化。对采购,运输,生产,管理整个体系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1.ERP系统应用于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

1.1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将ERP系统应用于电力企业的管理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将ERP系统合理的利用于企业的管理中,就可以全面的实现无纸化办公,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节约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对环境保护起一定的有利作用。而且ERP系统可以对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包括采购、销售、生产、库存和财务的有效集成等进行统一的整理与规划,对整个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一定的分析,避免了某个环节上的失误对整个系统造成的困扰,使运行的过程精准度更高。ERP系统可以对生产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对数据的动态分析而配合相应的后续工作过程的安排。这种自动化的技术使工作的效率更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运营成本。

1.2方便查询,提高工作效率 ERP系统可以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自助查询,这种方式使查询更加方便,体现了企业的人性化办公,也反映了企业的透明化管理。除了自助查询之外,该系统还可以实现信息在一定范围内的传播,用户查询到信息之后,可以将其进行传播。和传统的下发文件的方式不同,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率,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相关人员随意改动决策者决策的情况发生。这同时也对企业的透明化管理起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1.3便于管理和控制 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往往需要对企业报表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在ERP系统下我们可以借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方便地生成各项数据报表,兵器对数据进行细致,系统的分析,从而使其操作上实现了集成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帮助企业管理者进一步提高决策能力,而且通过及时、迅速的信息流通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使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提升。而且在数据信息支持下,企业的资源计划更加完善,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2.ERP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不足,ERP未全面落实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大多对ERP系统都有所了解,但是这种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很深层次的了解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管理者对于该系统的重要意义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各个企业对于ERP系统的应用情况也有所不同,这样我们要想对此作出统一的规定就显得相当困难。

2.2企业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上文也调到了,ERP管理体系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其不仅要有管理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但是目前,在电力企业中这样的管理人才少之又少。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就导致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技术水平等都有所下降,更精确的说是没有做到综合素质的提高【1】。ERP系统应用下,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

2.3现有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电力企业的各个方面的管理中,一般都采用了ERP系统,实现了电子信息化的管理,但是这种管理一般现代化的层次较浅,而且涉及的范围不全面。比如在财务、生产以及营销方面等,但是在电力企业的内部IT管理以及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各个企业的这方面技术水平不一致,也没有相关的标准去进行全面的建设,所以说,ERP应用中的技术水平有待加强。

3.电力企业ERP系统应用对策

3.1构建科学的ERP管理体系 对电力企业内部现在的技术水平要进行有效的评估,这样在ERP实施过程中才能够确定出有效的技术工具。对于管理,首先要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来进行领导,这样电力企业的管理就有统一的标准。同时,ERP系统的全面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工作者的既有工作方式的调整,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发挥领导团结的作用,使企业管理内部有好的凝聚力。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来调动工作者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加强管理。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对物资各个方面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及时掌握各方面管理工作的不足,进而优化ERP物资管理系统,促使其更合理的应用于供电企业。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进行所有工作的基础,在ERP的管理体系中,对硬件设施有更高的要求。因为ERP系统本身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计算机、网络设施等硬件设施直接影响着ERP系统的应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注意资金的合理安排,重要的资金支持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对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则是要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对ERP系统的深层次的技术进行深化的发展,必要时可以积极引进外国的技术。

3.3加强思想认识,提高人员素质 要想使ERP在电力企业中合理的应用,首先企业的相关管理者要加强思想认识,电力企业应当从管理思想、理念、方法、模式四个方面来综合考虑,进而加强ERP管理系统及其重要性的宣传,认识到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而且,在人员素质方面要注意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ERP系统在电力企业管理中有重要的应用,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上,更体现在便于管理者的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上。但是,目前ERP系统在电力企业管理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像人员素质问题,技术问题等,通过对这些具体问题的而分析可以总结出,要想加强这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管理的各方面都要统筹兼顾,注重管理的整体性。

參考文献

篇5: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ERP是管理者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一种工具。中国的ERP市场呈现出寡头垄断、中外领导厂商合力主导,存在较高行业壁垒,领导厂商拥有定价的主动权,强者捡回一直强的特点。本文基于对国内外ERP产品性能、产品定位、产品营销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和中国ERP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对中国ERP企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ERP是一款针对物流、人流、财流和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一家11公司预测在未来的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发生变革,从而提出了ERP这个概念。ERP是管理者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一种工具,但是它不可以取代管理,解决企业的问题也不能依靠ERP,只能依靠管理者自己。中国ERP市场的特征

1.1 市场结构体现寡头特征

2003~2008年,在中国,用友、金蝶、SAP、浪潮四家ERP龙头企业的销售额总和占到整个ERP行业的一半左右。并且随着ERP市场容量的迅速增长,ERP市场的几家领导厂商的阵营却长期保持着稳定。综上分析可见,中国ERP软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直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呈现出近似寡头垄断的格局。

1.2 中外领导厂商合力主导中国市场

主导我国ERP市场的厂商前面分析到,既有国内品牌用友和金蝶,也有国际品牌SAP等。长期以来,用友和金蝶—直在国内品牌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SAP等国际品牌也处于我国ERP市场的领先位置。

1.3 ERP市场存在行业壁垒

企业并购和品牌影响力是ERP行业壁垒的形成的重要因素。ERP巨头们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通过企业并购实现自身的规模升级,从而形成较高的市场壁垒。在ERP市场,并购已经成为提高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以及加快企业实现产业转型、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市场上的中小企业,面对行业巨头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研发实力,很难与之进行竞争,面临着生存的难题。所以,ERP市场上通过企业并购形成的大巨头直接提高了ERP行业的进入门槛。2009年是ERP本土厂商与国际品牌竞争十分激烈的一年,这一年国内ERP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狂热的并购风潮,用友、金蝶等大企业不断加速对ERP行业的中小软件企业进行并购,至今,我国ERP市场上已经完成了多次企业并购。

其次,ERP行业长期积累的品牌美誉度、客户、专业经验也成为市场进入壁垒。高品牌美誉度让很多中小企业很难进入ERP市场,从而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1.4 领导厂商拥有定价主动权

ERP领导企业通过加速并购实现了对行业的垄断,从而对价格进行垄断,ERP市场上的领导厂商因此拥有主动定价权,所以ERP领导企业能长期将自身的经营维持在较高的利润水平。由于企业客户对ERP市场的领导企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对ERP行业垄断只能适

从。SAP公司预计在2014年前,公司的软件及相关营业收入将实现翻倍,营运利润率也将至少达到35%。

1.5 强者将会一直强

在未来,ERP市场上的优势企业和劣势企业的分化将会进一步加剧,产业集中度会进一步得到提高。随着国际ERP巨头在中国本土化发展速度加快,本土领导厂商的表现也日益卓越,扩张速度不断加快。在中国,未来的ERP市场将会表现出强者恒强的格局,激烈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一线厂商,二三线的厂商都将会面临生存的难题。国内外ERP企业产品对比

2.1 产品性能方面

与国内产品相比,国外领先厂商的产品功能更加齐全、性能更加优越。SAP的生产制造模块功能十分强大,而且拥有丰富的业务经验和现金业务管理的方法。但是国内品牌的产品更加适合中国企业的业务模式,中国企业在业务模式上的销售返还等业务环节不同于国外企业,在产品性能上,虽然国外产品功能齐全,性能优越,但是国内产品更加能满足企业本土化需求。

2.2 产品定位方面

产品定位方面,国外ERP厂商毫无疑问地占据高端,国内企业把握低端。SAP、ORACLE在中国高端ERP市场占尽了优势,其客户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的大型企业。然而,用友、金蝶等国内知名厂商的产品定位主要在中小企业的ERP市场。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ERP市场的竞争加剧,国外ERP厂商已经开始向低端ERP市场拓展业务,国内的用友等品牌也逐渐在向高端市场扩展。

2.3 产品营销方面

国外ERP厂商的营销策略是凭借在ERP市场的专业优势,锁定重要客户资源。国内ERP厂商的营销策略则是利用自身广泛的用户基础和营销渠道,努力加大用户覆盖面。3 中国ERP市场发展的现状

3.1 中国ERP企业的竞争领域集中在成长型企业

成长型企业在这里是指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有管理转型或者业务集团化需求的企业,成长型企业的差异性很大,对ERP系统的二次开发要求比较高。之所以中国ERP企业的竞争领域集中在成长型企业,是因为本土ERP企业具有以下两方面优势。第一是售后服务的支持和网络比国外的企业更有竞争力,供需更适合中国成长型企业客户,于是中国ERP企业在成长型企业客户的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第二是中国本土的ERP企业拥有本土资源的积累优势、沟通优势以及技术开发的后发优势。

3.2 ERP的实施率低

国外厂商提供的ERP实施价格很贵,对中小企业的需求没有足够针对性和售后支持,实施成功率较低。由于本土ERP供应商在用户需求上等各方面更加了解本土国内客户企业,所以本土ERP供应商的成功实施案例比较多,售后服务和产品培训也比较容易实现。

3.3 应用ERP系统的需求逐渐增大

中国ERP实施的成功率较低,但是中小企业经历了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对市场应变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出口型企业与上游的供货商和下游的销售商都相互制约,产品的品质、规格、交货时间上都有要严格的限制。所以,应用ERP系统来协调和计划的资源也变得更加重要。

3.4 制造业是应用ERP的主要行业

在中国,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在全部ERP市场中占的比例超过50%,据调查,2008年中国生产制造郎心市场规模37.8亿元。在中国生产制造ERP市场中,电子和机械占据最大的比重,分别为23%和17%。

3.5 用户企业满意度不高

虽然产品的成熟度与用户满意度都在提高,但是总体的实施能力在满足客户要求方面仍有欠缺。本土ERP企业的实施也在某程度上影响了用户满意度。中国ERP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4.1 着力打造行业影响力,开发更灵活的软件

本土的中小型ERP企业,只有保证自身在ERP市场上的行业影响力才能保证其即使在被大型ERP企业并购的情况下仍有充分的议价能力。同时,小型ERP厂商应该充分领跑新技术领域,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发更加灵活的企业管理软件。

4.2 发挥本土化优势,提升企业管理咨询能力

尽管国外ERP厂商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更具优势,但是中国本土的ERP企业在对中国的本土文化的把握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以我国本土的ERP企业只要发挥其本土的优势,致力于某些行业,就会实现很大的作为。技术力量是ERP企业进行竞争的最基本能力,随着ERP在我国发展的逐渐成熟,针对ERP实施的管理咨询能力则体现了ERP厂商的竞争能力。

4.3 提高实施成功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土ERP企业在ERP市场竞争中存在一个不可忽略的劣势,就是中国本土ERP企业发展历史短,缺乏企业经营、组织、管理、流程等方面的积累,在高端市场竞争力相当有限。

4.4 进一步提升用户满意度

神州数码系统突出强调了缩短制造周期、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快速建立有效地生产模式,加上其咨询顾问团队有着较好的口碑,在本土品牌中享有突出的用户满意度。

4.5 做好系统维护与升级

篇6:浅析:ERP在印刷企业中的应用

在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大环境下,众多印刷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为了应对危机,印刷企业在缩减开支的同时加强信息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如今,大多数印刷企业纷纷采用新型企业管理软件——ERP系统,以提高管理效率。实施ERP系统,可以从客户报价、订单、印前、印刷、印后等过程中均实现信息化管理。此外,依赖ERP系统。企业决策层可以获取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市场反应,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那么,何为ERP系统?印刷企业应用ERP系统可解决的问题?印刷企业实施ERP系统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应用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本文对以上问题作粗浅的分析,希望对印刷企业实施ERP系统能有点滴帮助。1ERP系统简介

ERP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家IT公司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IT技术发展及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预测在今后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变革,而提出了这个概念。经过近几年的延伸和拓展,ERP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所采用,并使不少的企业效益迅速提高。

ERP是英文EnterpriseResoursePlanning的缩写,中文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识别和计划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ERP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计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ERP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系统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实践表明,谁能及时掌握和应用ERP,谁就能通过管理创新迅速改变管理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先进企业管理水平上的差距,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印刷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印刷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剧烈竞争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印刷企业引进ERP势在必行。企业可以利用ERP作为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促进企业发展,创造巨大的无形和有形的经济效益。

2印刷企业应用ERP可解决的问题

印刷ERP是将印刷企业运作单元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系统整体,有效地解决因人为造成的报价、下单、生产、跟单、发外、领科、入库、送货、收款等环节出现脱节的情况,使企业的信息流进入一个良性有序的循环过程。

印刷企业应用ERP,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2.1简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印刷企业在没有实施ERP系统之前,业务接单、生产开单、财务结账、送货等一般都要由人工开单,不仅容易出差错,而且工作量很大。而实施ERP系统,只需业务部录入一次,当这个客户再次印刷产品时,就不必重新录入基础资料了。由于软件事先按工艺设定了所有的项目,业务人员和工艺人员的疏漏就不易发生了,从程序上减少了出差错的机会。

印刷ERP系统,根据印刷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而设计,既具先进性,又有适用性,从而能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中大量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分析和处理,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先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从而达到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增强企业应变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2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

业务接单后,生产部开出施工工艺单和用纸单,通过计算机对当前的生产任务进行合理排序。各车间可以在ERP系统上查阅相应的印件要求与数据,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严格执行生产计划。各车间与部门可以通过ERP提前看到当天的生产任务,做好人员与材料的准备工作并及时提出生产安排中的问题,各车间都配有计算机,可实时地将生产情况录入到ERP系统中,生产部和业务人员能够实时查看每单业务的进展情况。

2.3实现供应链管理,达到材料、资金的合理分配与使用

印刷ERP通过高级物料需求分析,完善的库存管理以及工单物料预算、工单定额领料等进行资源优化。从而有效控制成本。使得印件所需纸张、油墨、辅料等能及时、准确、定额供应。这既保证了业务、生产的需求,又降低了库存。

2.4实现快速、准确、灵活的印刷报价及估价

客户询价是印刷业务的开始,能迅速准确地向客户报价,十分重要。目前市场上印刷报价软件很多,但多属估价软件,准确性差。ERP系统则不同,分估价与报价,即按系数法估价及按成本法报价两种方式。按成本法报价,是基于成本价加费用利润报价法,计价成本包括四个部分:①主要直接材料成本;②印前、印刷、印后加工成本:③包装运输费用;④管理费用、收益及税费,报价方法清晰、简洁、准确。

2.5实现以应收应付为根本的资金流管理

依赖ERP系统,能快速查询各订单的任务完成情况、送货数量、退货数量、收款金额等记录,能快速汇总客户应收账款、账龄及信用情况,确保资金有效应用,资金快速回笼。对预收款过程有查询功能,对应收款列出清单,应收款汇总、收款结清后核销管理。对预付款过程有查询功能,对应付款有列出清单、应付款汇总、付款结清后核销管理、供应商对账单功能。

3印刷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准备工作

3.1做好思想准备

(1)企业领导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实施ERP,不仅会带来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变化,甚至会带来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的调整。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员工思想上的波动甚至抵触思想和行为,面对这些困难,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决心,就有可能半途而废。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了解、接受、试用和适应的过程。印刷企业引进ERP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每个员工都能接受和适应。要通过培训改变观念,企业高层要让员工明白企业使用ERP是潮流所趋,是发展的需要。企业发展是硬道理,能否使用ERP管理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企业员工要做好心理准备。

一方面,要认识到实施ERP系统,工作方式、工作习惯甚至有些部门的职责也将面临着一次变革,因此要做好心理准备。另一方面,要做好短期内工作量增加的心理准备。在ERP实施的前期,一般会有一段手工管理与ERP管理并行期。在这期间,手工管理的单据要继续用,又要输入ERP。这样每日的工作量就会增加许多。但只要挺过这段时间,一切就会好起来。在ERP中,因为后面流程的数据由前面流程的数据自动生成,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可以科学的共享,ERP又有着很多自动提示自动控制功能,又能随时统计出即时报表来。所以整体来说,应用ERP肯定能带来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对此员工们要有坚定的信心。

3.2做好基础数据准备工作

印刷业属于加工型行业,数据量大、收集难度高。准备基础数据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因系统实施需要的基础数据涉及面非常广,如人员信息、工价库信息、材料库存信息、纸张库存信息、客户纸库存信息、产量产值定额信息、物耗定额信息等。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且工作量很大。因此,企业领导在项目实施时应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很难得到各个部门的极力配合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2)数据准备要按步骤进行且要规范。系统的数据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对数据的准备要按步骤、按计划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准备的周期。此外,系统数据编码必须规范。如工价编码、客户编码、报价单编码、传票编码、供应商编码、物料编码等。要使用规范的编码规则,以保证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3)配置专门人员负责数据整理工作。系统基础数据信息繁杂,又要保证项目的实施周期。因此,应配置专门人员负责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的规范化整理和收集,为ERP系统初始化提供准确的数据。4印刷企业实施ERP系统应注意的事项

4.1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系统

印刷行业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通用型的ERP系统当然不适合印刷企业选用,因此应选择根据印刷行业特点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设计的印刷ERP系统。但由于各印刷企业的信息化基础不同、管理基础不同、业务特点不同,即使是如此设计出的印刷ERP系统也并不能适合所有印刷企业应用。因此,印刷企业在选择ERP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管理及实际业务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ERP系统,然后在运行中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去完善它。

从技术上说,ERP分为C/S架构和B/S架构。如果ERP只应用于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两种架构都可以;如果ERP需要在广域网上使用,则最好选择B/S架构的产品。

4.2对ERP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

ERP项目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软件安装、硬件建设、管理变革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进度和成本,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此外,对ERP的实施需要专项管理、专项投入、专门保障。既

要做好项目实施人员的工作地点、主要岗位的设备配置、岗位人员的职责分配等工作,又要制定完善的项目参与人员激励制度以及做好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4.3数据填写、录入要准确无误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在数据积累的过程中,业务部居于核心地位。企业应将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数据统计、财务核算、计算机管理三大职能合并交由业务部统一管理,保证了对内、对外的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ERP的很多数据来源于员工们所填写的报表和单证。生产员工们每日填写的生产日报表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生产日报表的填写规范和正确十分关键。结语

向管理要效益,实施ERP系统,的确是不错的选择。目前,我国不少印刷企业成功实施ERP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

篇7:ERP在国有大型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面对信息录入量小的局限,如何对ERP的引入进行初始设计保证ERP的成功运行成为探讨的热点。本文将从ERP的基本原理、实施ERP的准备以及实施ERP的策略三方面阐述。关键词: ERP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制造业在其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这个信息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ERP为企业各信息了系统的集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然而企业在实施ERP的时候必须做好准备,同时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

一、ERP的基本原理

以计算机作为技术支撑,ERP伴随着管理思想的演进而不断发展。ERP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上而下,逐层分解,运行与反馈并行的闭环资源规划系统。ERP的基本原理可以简述为:首先,客户方下订单,企业根据客户的订单建立物料清单;其次,查看企业库存并根据物料清单确定是否需要购进原材料,如果需要购进,购进量是多少以及怎样购进;第三,按照计划进行生产;第四,实现销售收款和售后服务。

虽然,ERP的原理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企业,尤其是那些生产环节多、产品复杂的企业来说,要想运行ERP却必须具备相当的管理水平。因为无论是在企业引入ERP时的初始设计,还是必要的信息录入都对企业提出相当高的要求。

二、企业实施ERP的准备

企业实施ERP的准备主要包括前期准备、数据准备和生产管理准备三个方面。

(一)前期准备

企业实施ERP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说ERP是“一把手”工程只是企业没有做好前期准备而导致ERP运行失败的借口。企业在引入ERP时不能盲目的听从其供应商的承诺,而应当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考虑企业的实际状况。考虑企业是否具备了应有的管理水平,是否具备了应收的技术条件以及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否足够。

(二)实施ERP的数据的准备

ERP的管理可以说足数据的管理。ERP管理的实现基于数据的准确性。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前提下,企业可能会陷入数据实施所形成的陷阱。由于没有相应的生产、库存等的电子数据,或者虽然有电子数据,但是无法直接引入到ERP中使用,企业不得不采用人工录入。在人工录入情况下,由于工作量大,再加上缺乏电子化的更改流程,很难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实施ERP陷入困境。基于此,解决好数据问题是企业实施ERP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大型企业在实施ERP时,会在工艺部门实施计算机辅助工艺系统(CAPP),在设计部门实施相应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那么在企业实施ERP时,则需要将这些电子系统加以混合,为ERP的实施提供辅助的技术平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录入到ERP中的相关产品数据、原料数据等是准确、及时和可靠的。由此所生成的物料清单也是可信的、科学的。实施ERP的数据准备本身即为一项重大的工程,它需要企业去构建一个数据平台,并在这个数据平台的运行中不断完善数据。只有企业在数据方面准备充分了,企业才具备了运行ERP的基本条件。

(三)实施ERP的生产管理准备

要在企业实施ERP,只具备上述条件是不够的,还应满足生产管理方面的需要。在生产管理准备上包括生产数据准备和生产流程规划两个方面。

企业的生产数据主要包括:设备数据、期量标准以和其他生产数据。在整理设备数据时应当着重考虑企业日后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要求。如果将设备划归的种类过细,则对企业能力平衡分析产生影响;如果过于粗略,则又缺乏分析能力,造成成本核算不实。因此,企业在整理设备数据,对设备进行分组时必须慎重考虑。期量标准是企业进行的定额规划工作。期量标准是企业安排具有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相关资料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制定形成的标准。短期内该标准往往是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制定。其中对于批量生产的数量标准的制定将会对ERP中的计划模块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产流程规划又可分为工艺流程规划和管理流程规划两大类。ERP的实施是对企业资源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工艺流程的过失规划会给ERP的实施带来极大的不利,平添诸多管理环节,使企业管理复杂化。比如: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某工业制造业分厂分散而建,造成了多个相互制约的生产环节,每一项产品都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周转才可完成,这就大大提升了产品制造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管理难度。管理流程规划需要制定明确的主生产计划、主需求计划以及物料需求计划。同时还必须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因为在ERP平台下,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需要实现共享才能为决策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

三、ERP的实施的策略

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一旦下定决心要实施ERP就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学习软件的运用,掌握软件的基本原理,明确其管理的核心。同时,企业还应考虑到自身的经营状况,在引入ERP的管理思想时,保留自身的管理特点和管理经验。在ERP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谨慎选择所使用软件的咨询商

大型企业要引入ERP,必须保证该软件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这不仅要求企业在挑选供应商时保持谨慎的原则,同时要求企业在选择相应的咨询商时也应保持必要的谨慎。因为具有较强二次开发能力的咨询商会帮助企业提高ERP的运行效率。

(二)ERP实施的步骤

传统的财务-采购-生产实施步骤在ERP的运行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财务系统运行良好的情况下,生产和采购系统往往存在滞后的现象。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不可避免的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文章认为,ERP的实施应当采取生产-采购-财务的次序。因为ERP系统本身便是基于生产库存再到生产计划最后到财务发展而来的。只有保证生产模块的准确性,相应的采购和财务模块才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样,也才能保证ERP系统的有效性。

篇8: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一、ERP应用于数据共享与整合

在以往企业管理工作中, 手工处理是主要的数据处理模式。在进行信息的处理、采集、存储于共享的过程中, 手工处理的方式难以保证较高的信息处理效率和信息处理质量, 信息共享的目标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与此同时, 手工处理的方式需要数据经过层层人为审批, 整体信息传递的速度也较为迟缓, 容易发生偏差。通过ERP系统的应用, 采取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对于企业的数据进行集成化的管理, 并且有效地实现了了数据的共享, 突破了以往企业信息管理中出现的信息隔绝问题, 实现了信息统一管理, 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实时性。ERP系统采取集中化的信息管理, 对于企业的物资、资金、业务和内部管理整合成统一的信息流, 并且采取集成化的管理方式, 为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工作流程效率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ERP系统应用于企业生产中, 通过对物料、工艺、工序、日期等基础数据的管理, 提高对实际生产活动的有效监管, 促进了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ERP应用于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管理, 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并且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通过ERP系统的应用, 可以科学、合理地落实成本管理工作。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下, 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和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都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 并且提高自身成本管控能力, 提高资金流的流通效率, 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经营生产能力。通过ERP系统对于信息的整合, 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信息管理控制平台, 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统一的汇总, 在减少工作量的基础上, 实现了对管理流程的优化, 减少了人为差错和干扰, 可以更好地保证相关信息统计的真实性和效率。通过所获取的成本信息, 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计价标准, 并且针对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EPR系统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上, 可以将库存、固定资产、工资系统等进行自动地计算和分析, 并且声称相关报表, 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三、ERP应用于任务管理

除了对于企业信息整合之外, ERP系统实现了对企业任务的科学化管理。一般来说, 企业的任务中, 生产、销售与采购任务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采购任务由生产任务进行确定, 而生产任务则需要由销售任务来进行确定。三个任务的协调处理, 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过程, 也是企业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制定的前提。ERP系统的应用, 实现了对企业经营管理中, 销售、生产与采购的一体化管理, 并且通过制定完整的计划体系, 提高企业生产排产的科学性与效率。ERP系统中, 通过对于销售数据的统计和管理, 可以客观地对于客户的需求和具体市场形势进行分析, 提高企业经营活动安排和开展的有效性。ERP系统中, 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通过相应的整合, 可以实现对生产计划体系的有效安排, 真正的实现“以销定产”的需求。在生产计划制定的过程中, ERP系统可以结合具体数据来给予相应的排产建议, 并且自动生成作业计划、写作计划、材料采购计划等。在制造类企业车间生产中, 这些ERP系统所提供的排产建议, 是其生产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和基础。ERP系统的集成化, 从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任务和计划的集成化管理上, 提高了企业生产任务安排的规划性, 提高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的协调性, 有助于企业实现长效的发展。另外, 应用ERP系统, 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紧凑化的发展与改进, 摆脱了以往惯例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突破了任务计划安排上的瓶颈, 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计划水平, 这对于企业实现长效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ERP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托, 科学、合理地运用ERP系统, 充分发挥其优势, 对于企业的长效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凯旭, 张丽.ERP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01) .

[2]胡孟茜.ERP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业, 2011 (14) .

上一篇: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总结下一篇:个人简历主要要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