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与发展论文

2024-06-30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与发展论文(精选8篇)

篇1: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与发展论文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与发展论文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教师仅仅依靠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合理的去因材施教,提高工作效率。在大学的辅修课程里,有关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而作为教师,站在一个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授者的角度上,我们学习教育心理学时,在准确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之前,首先要保证我们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试问一个心智不健康的教师,又怎么成为一名瘦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呢?教师应该具备比普通人更良好地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除了能促进生理健康以外,更与工作主动性、效率息息相关,只有处在良好地心理条件下,才能发挥工作最大潜能,取得积极地工作成果,教师的心理健康首先表现在有健全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在给学生传授学术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自身的品德修养。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教师和学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去看,高校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这其中包括知识学习的掌握,思想品德及人格的`塑成等等,一个学生的心理情况、人际关系、朋友圈以及生活状况都会对学生本人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它往往会关系到学生的成才与前途,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到学生,试想一下,一名本性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孩子可能由于老师对他性格片面批评而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堕落。教师了解了学生心理的特点和个性发展,就可明智地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将其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例如,根据对学习动机的规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功机;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迁移,使教学产生最佳效果。在学校的素质教育学习中,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良师,更是生活中的益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尊重学生的感情,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师作为伴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具备出色的心理学教育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同时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与我们教师的发展息息相关。

苏霍林说过“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人成长过程中的心灵发展过程,只有在整个教育生涯中去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从而增加自己心理学知识的积累,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探索人类心理是21世纪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逐渐也关注到教育学中还有很多规律需要完善。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也将有助于这些规律的完善,有助于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总之,良好教育心理素质的养成是通过在施教过程中依靠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调节自己,在不断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心理成长以及人格培养过程中得到升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不论从理论知识的角度还是人格升华的角度,都会让人受益匪浅,作为教师在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使用总结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让教育心理学成为教学之路上的好帮手,同时用不断提高的知识水平结构作用于教育心理学,使之成为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一项武器,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贡献添砖加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篇2: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与发展论文

(2)建立专家引导的学习机制。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专家队伍的引领,社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取得进步,但是来自高层次教育科研机构的指导专家可以帮助成员更好地开拓视野、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习新的内容、了解到新的学习方法等,可以更好地促进成员的成长。吸取专家的思想,取得进步,专家可以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指明方向,纠正其在发展过程的错误,或者引导其避开发展障碍,在专家的指导与引领下,社区学习共同体可以发展的更好。

4 结语

社区教育关系到整个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因此,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在此过程中的重视,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新农村社区教育事业,政府部门要加快落实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社区居民要积极参与,齐心协力推动社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篇3: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与发展论文

一、加强职业教育与人才培训是实现就业工程的有效途径

人类正步入一个以人力资源占有、开发与使用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 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已被企业所公认, 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江泽民曾说过:“实现科技进步, 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键是人。”他还进一步强调指出:“新机遇、新挑战、新科技、新发展, 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将人力资源的潜力转化为现实发展的优势,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 特别要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 加快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与培育。”我们认为, 职业教育与培训, 正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有一个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工作需要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即使合理的知识结构也是相对而言, 不会一成不变, 因而应适时地进行调整。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 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参与国际竞争时赖以依靠的比较优势之一。我们必须发挥人力资源在数量上的优势, 改善其在质量上的不足, 以此来弥补我国在人均资源和人均资本方面的劣势。但近年来我国就业趋势日趋严重,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和改革经济体制, 这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长久之计, 它将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突破口。具体来说, 职业培训的作用表现如下:

(一) 显性失业的解决依靠职业培训。

显性失业是指进入劳动年龄, 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 不能结合的现象。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城镇青年“待业”, 少数因合同期满被解聘的职工和违反企业规章制度被开除或辞退的职工, 以及因企业经营不善而破产所造成的失业等几种情况。近年来, 我国显性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在知识、信息时代, 技术设备更新很快、新兴行业不断出现, 如果就业人员文化素质低下, “有活想干也干不了”。要适应中国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 就必须通过培训来提高现有失业的技术水平, 使他们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就业与再就业, 这也是解决就业与再就业的根本出路。因此, 职业教育与培训是解决显性失业的战略措施。

(二) 隐性失业的解决仍依靠职业培训。

隐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只有形式上的结合而没有内容上的结合或结合得不充分、不合理的现象。其典型特征是:劳动者名义上就业了, 实际上却很像失业或半失业。我国的隐性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二是就业不足, 劳动者能够工作的时间比他愿意工作的时间要少。我国的隐性失业很大部分是体制造成的,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政策性吸收就业人员太多, 这是隐性失业的重要来源。国有企业在走出困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 减员增效是首要的措施。因此, 必须存在一个隐性失业变为显性失业的过程, 国有企业要走向市场必需建立自己强大的技术工人队伍, 所以, 在岗、转岗培训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战略措施。教育培训与就业之间有着生物链一样的关系, 昨天的教育培训决定着今天的物质生产部门及科学技术水平, 同时决定着相应素质的就业者。教育培训必须与物质生产部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互协调, 才能保证就业的高水平和高质量, 也才能打破就业———下岗———再就业———再下岗的恶性循环。

今天, 再就业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意味着找到曾经从事过的工作, 而是要从事新的工作, 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 甚至于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有一位在美国学习工作了十几年的博士, 在多次经历过“美式下岗”后, 深有感触地说了一句使我们深受启迪的话:“没有职业的稳定, 只有技能的稳定与更新”。有的人认为自己有一技之长, 无需再“充电”, 换哪个门庭都能干。殊不知, “终身职业”的时代正在逐步消亡, “终身教育”的时代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实践证明, 每当一种新的技术替代原有技术的时候, 总要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 乃至新兴的行业, 如果我们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原有的“一招技能”上, 那么, 很多求职者就有可能成为市场竞争的“弃儿”。面对时代的挑战, 想要成为新世纪合格的就业者, 求职者就必须让就业的过程, 成为一个不断学习与提高的过程, 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变“一技之长”为“多技之能”, 变“单一型人才”为“复合型人才”, 做到“学一专二精三”, 实施技能储备, 以变应变, 才能始终把握主动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知识经济时代职业培训的特点和意义

众所周知,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空前加快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 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越来越集中到人才的竞争上, 人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愈显重要。因此,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已经开始制定实施积极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并将之作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锐利武器。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 从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到德国经济的后来居上;从战后日本的迅速恢复到美国经济的称雄于世, 无不是这些国家优先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的结果。

(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劳动手段的科技含量将不断增高。

一是劳动主要不是靠手进行的, 而是靠脑操纵知识进行的;劳动工具不是劳动者手的延伸, 而是劳动者脑的延伸;劳动者的区别不是工农商学兵, 而是创造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劳动者以及应用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劳动者。二是劳动组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在一个固定的时间, 固定的群体, 按特定的劳动纪律从事集体劳动的组织形式将为数不多。三是职业的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职业朝着“大”与“模糊”的方向发展。全社会主要是以高科技、创新知识、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服务, 即多数人从事创新知识, 运用新知识提供的服务, 就是少数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 也不是靠所生产的物品增加收入, 而要靠服务增加收入。

(二) 知识经济时代, 开发知识服务劳动能力, 决定着我们今天职业技能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是职业技能的概念已不是某一岗位的操作能力了, 而是一种高度浓缩的现代知识和传统技能高度一体化的技能。二是由于在知识经济下, 知识的更新十分迅速, 所以知识服务劳动所需要的劳动技能也必须不断更新, 由此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转换劳动能力的能力。三是劳动能力的开发程度, 取决于劳动者自身是否自觉地付出努力。从以上分析来看, 教育内容也要以广知识、强技能、多方向、厚基础的原则来规范。知识经济下, 教育培训不再被看作只是一项管理费用的耗费, 而是一项生产性资本投入, 现代教育观念把教育培训看成是信息时代各国在世界上谋求生存、发展、争雄的第一位的战略产业。人们将完全改变“传统学校教育”、“终生一次性教育”、“少数人受教育”等旧有思想, 树立起“人民终身教育”、“知识就是力量”等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 促使人们重新界定教育培训的概念, 用发展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 去对待和迎接现实和未来的职业生涯。知识经济下, 教育形式的发展;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要高度浓缩, 科学组课, 轻推导, 重结论, 主要落实在应用上, 使有限的人生, 能更早地掌握更多的人类知识文明。对专业技能培训要模块式, 一项技能一个模块, 突出工艺流程, 简捷明快, 边学边干, 便于操作, 易于自学。不同的模块根据实际需要, 可以灵活组合。加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技能训练从盲目的、枯燥的重复操作中解放出来。

(三)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我国培训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共存。

挑战:一是必将导致企业对培训教育的主客观需求日趋丰富多样, 并因之对其规模、速度及类型能否适应、满足这一需求提出挑战。二是对其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提出挑战。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不仅要求员工成为相应知识、技术的继承者, 更应成为知识技术的创新主体。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立足并能获得发展的, 应是高素质的人才。三是知识经济对培训教育的课程设备提出了挑战。在课程种类上, 需要增加信息科学等方面的课程, 课程内容中陈旧部分需要改造和更新。机遇:职业培训市场前景广阔。人们可能不得不适时地变换职业、岗位, 不得不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每一种职业、每一个岗位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因此, 在转岗的过程中, 每一位在上岗之前都需要接受职业培训。并且, 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 在职者也需要接受各种职业培训以迎接各项工作的挑战。这种职业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职业资格考核培训, 也可以是职业水平等级考核培训。职业培训将发展为职前教育、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紧密结合的一个连续教育过程。

三、加强人才培训是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现实要求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偏低, 企业规模小、生产能力小而散, 缺少带动相关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高素质人才作支撑, 企业人才总量小、结构不合理,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企业中大多数人未进行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金融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特别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 对企业人才进行专业培训更为迫切。从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看, 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 企业要发展外向型经济, 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交流,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才保证, 就企业而言, 要有一批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 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环境, 使企业具有应变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要懂得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熟悉国际贸易渠道, 深知交际和谈判艺术, 会同外商做生意的经营销售人才;要有能设计符合国际标准, 质量优良, 性能先进, 适合国际市场需求产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对此, 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 尽快采取措施, 有针对性地加快企业人才培训, 更好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

加强企业人才培训是增强我国企业核心能力, 组织培育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现实要求。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型和粗放性特征:企业技术与装备水平低, 技术开发、创新力量弱, 生产设备陈旧, 生产的产品档次较低, 传统产品、初级产品多, 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产品少, 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 产品低价竞销, 企业效益低下。而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产品开发、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市场开拓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 企业要做大做优做强, 关键是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以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核心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具能动生命力的资源, 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 现代企业要发展, 关键在于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出产品前先出人才”这将永远是企业发展的至理名言。

四、职业培训应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

职业培训必须始终坚持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 培养开拓、创新、进取和竞争力强的企业适用人才。21世纪的人才除了应该具备“基本能力”、“思维能力”、“品德素质”外, 还必须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五种“广泛的能力”, 也就是: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运用信息方法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为此, 应结合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 切实解决培训中“供”与“需”相脱节的问题,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及时更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机构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以学校为依托, 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各类培训。

企业培训工作要以企业工作为中心, 努力使培训更贴近生产、服务生产, 使培训成为生产发展的持续动力。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 (试行) 》和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的“双基”培训, 作为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 开展电子商务、资本运营等专题性的适应性短训。使企业领导人员对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新知识, 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 以提高经营决策水平。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员培训”, 使培训由初级向中级、高级发展。对大中型企业总经理、董事长、工会主席等人员的培训, 可采取报告会、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 邀请国内外有实际管理经验的教授或成功企业家进行安全式教学, 研究和切磋一些成功企业的改革和微观经营管理的经验。对企业后备人员培训, 可采取三月至半年 (脱产、半脱产) 培训的形式, 较系统和综合地讲授一些工商管理的核心课程, 使他们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对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 可采取各类长短不一、培训内容不同、时间灵活安排的形式, 重点开设一些针对性强、实用性较高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 使他们的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 坚持主动式、引导式教学方法, 避免被动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员积极引导、启发学员, 学员主动思考、探讨;课程生动活泼, 既有老师讲课、答询, 也有学员串讲互动;课堂既可在教室, 也可设在公司、工厂、机关;专家学者讲课与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授课相结合。

我国企业职工教育大致经历了复兴———改革———不断发展的一条道路。要总结过去, 坚持好的, 批判传统僵化、教条和过时的东西, 进行改革创新。当前, 在职业培训领域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 对新生劳动力在就业前普遍进行1~3年的职业培训, 使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掌握相应技能再就业, 从而既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又减少劳动供给, 缓解就业压力。二是积极开展在职职工培训, 以岗位培训为重点, 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培训,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 探索培养既掌握高超技艺、技能, 又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的技能和智能的复合型人才, 加快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三是大力加强面向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作为积极就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大组织和政策扶持力度,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快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目标, 以职业资格证书引导职业培训更好地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衔接, 优化职业队伍技术技能素质结构, 全面落实持证上岗的要求。

篇4: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与发展论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 幼儿园 ;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號】2095-3089(2015)36-0106-01

随着计划生育的进一步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社会的家庭模式基本呈现除了4:2:1的形式,即一个家庭中有4个老人,2个中青年人,1个幼儿或者青少年,而这种家庭模式使得全家的努力以及奋斗都是为了这一个孩子,这就难免会对幼儿的教育产生一定程度的偏颇,而幼儿园的教育则能够很好的对这种偏颇进行改进,这也就使得社会中几乎所有人员关注的重点都在幼儿园的教育以及未来的发展上,如何将幼儿的教育工作做到最好也成了相关幼师以及管理人员都在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对幼儿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以提供一些幼儿园的发展方向。

一、幼儿园日后的工作职能及其形式

未来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上,将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将会在幼儿园消失。幼儿在园里的生活将更为自由欢快,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将以游戏为主。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他们乐于从游戏中学习,幼儿园将给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机会。他们可以选择伙伴,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也可以自由交往;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玩具,有充足的玩具任他们选;他们可以选择做任何一种游戏活动,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着他们,新鲜的形式刺激着他们,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启发他们,指引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进步。幼儿教师备课不能局限于写到纸上,而应该从物质准备入手,以物质准备为主,从而实现让幼儿亲自动手,主动学习。要善于营造学习环境,比如把图片贴在墙壁靠下的地方,让幼儿自己去看、去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布置活动室,创设游戏情境等。在幼儿园里,教师的要求都将是建议性质的,不强迫,对幼儿的指导是随机进行的,就像远足一样,教师掌握方向,前进的路上大家一起走。

二、幼儿园将来从业人员的管理

领导班子成员应该是精通幼儿教育的高级管理人才,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才能。业务领导应该是群众公认的业务带头人,能够领导和组织教学教研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来营造出一种奋发向上、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幼儿教师应该是经过幼儿教育专业培训的,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知识和原理进行幼儿教育的专业人才。保育员应该是熟悉幼儿生活和活动特点,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能够保证幼儿生活和活动中的卫生、安全。所有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都应当充满责任感和爱心,能够把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爱护,使幼儿在园里生活和学习充满安全感、信任感。所有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定期参加培训,掌握最新的幼儿教育理论,把握最新的形势,使幼儿教育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使幼儿始终能够受到新的信息、新的思想的熏陶。

三、幼儿园日后的建设环境以及体制

未来的幼儿园,环境应该是优美的。从外观上看,它应该是一座美丽的花园,使幼儿在里边能够感觉到赏心悦目,轻松愉快,从而得到美的启迪和思想情操的陶冶;从内部设施上看,它还应当像一座科学的殿堂,它的设施是先进的、科学的,充满了高科技的结晶。它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班级界限不要太分明,让孩子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其乐融融。未来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尤其是幼儿教育高度重视,幼儿教育所需的资金应该不成为一个问题。国家将把幼儿教育作为全民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加大投入力度,幼儿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将比现在有非常明显的改善。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力度也将会进一步加大。

四、未来幼儿园与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

在未来社会里,幼儿园将会更加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为达到教育幼儿这一共同的目的,三者将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协调起来。一方面,幼儿园的教育要延伸和社会中,需要家庭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家庭也需要幼儿园的配合与服务。随着幼儿教育地位的逐步提高,社会将在大范围内营造教育幼儿的环境,完善关于幼儿的公益设施,如营建儿童公园、幼儿图书馆等。家庭、社会、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能够步调一致,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要达到这一点,作为幼教的主要阵地,幼儿园要主动承担向全社会宣传幼教知识的责任。通过文艺汇演、智力竞赛等形式向社会展示教育成果。通过公开教学、媒体宣传等形式,宣传幼教理论和最新动态,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幼儿的教育是以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而不是一种强加式的学习活动,是在幼儿自愿的情况下对幼儿的注意进行一个引导,以此来幼儿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世界的大概模式,由于世界的发现以及感受都是由幼儿自身努力的结果,幼儿教师的工作主要创造一个让幼儿感受世界的环境,因此,这样的幼儿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心理,并使其能够得以长期的保持,以此来使幼儿具有更多的探索精神以及学习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幼儿园日后的工作职能及其形式进行了一个合理的推测,其次对幼儿园将来从业人员的管理模式进行一个科学的猜想,再次对幼儿园日后的建设环境以及体制进行一个预期估计,最后对未来幼儿园与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客观的预测。以此来为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提供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芳. 我国幼儿师范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和问题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09,06:16—19.

[2]王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相关政策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163—167.

[3]杨朝军. 近十年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研究文献综述[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36—38.

篇5: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与发展论文

大学生有哪些重要的道德素质要培养?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文化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我国人民素来就十分重视培养个人道德、提升个人修养,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代表,更应当走在时代的前端,培养个人修养。因此,道德教育作为大学思想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意义深远。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道德操守和良好的道德风貌是当前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对当今大学生而言,有哪些重要的道德素质要培养呢?我认为,最重要道德素质有四点,分别是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恋爱道德、网络道德。因此,高等院校道德教育应从这四方面着

手,将大学生培养成高道德人才。

【关键词】道德;大学生;培养

一 思想道德

所谓思想道德就是指一个人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一系列内容,是一个人的思想以及心理所形成的准则。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思想最活跃的时候,他们求新,想法多,而当今精神文化复杂多样,这会造成大学生迷失自我,在成长中形成不良的思想道德,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追求利益,并且滋生很多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时候,如不对大学生及时做出引导和教育,那后果肯定不堪设想。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主流是健康且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们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科技,热情满满准备将来贡献社会,回报祖国。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思想道德缺失现象,比如,责任感缺失,自我意识明显,基本道德素养差,做事功利化等等。

当今社会一直有一个吵得沸沸扬扬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问题,就是老奶奶摔倒了,到底要不要扶起来。记得小时候造句的时候经常会写:老奶奶摔倒了,我连忙去把她扶起来。但是随着2006在南京发生了一件事情后,扶老奶奶成了一件大学生畏惧的事情。06年早晨,彭宇看到老太太摔倒后将其扶起,却被反

咬为撞人者,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多万元。这样的事情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可能会改变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一些大学生见到老奶奶摔倒后便无动于衷,冷漠的走开了,错过了救援的最佳时间。一个大学生人情如此冷漠,真叫人心寒。从前,我们都主张向雷锋、焦裕禄等榜样人物学习,但是现在这只成为了一句空头白话。试问当今大学生还有多少人以雷锋同志为自己的偶像?所以,大学生应在大学时期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入侵,保持自己的做人原则。

在政治方面,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大学生是国家的下一代,是民族的希望,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但是很多大学生都无法理解爱国的真正内涵,每天睡觉前唱国歌就是爱国吗?上街游行,砸毁他人的私有财产就是爱国吗?当然不是的。爱国是源于你内心的,不是看你每天做了什么,真正的爱国是理性的,不是冲动的。在生活方面,大学生应从心里想着多为他人着想,有些大学生在捐款时不惜大把掏钱,而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大会上得到表扬,当他们在没有认识的人的时候,面对捐款箱却把自己的钱攥得紧紧的,这样的行为也是缺乏思想道德,真正的为他人是从心里发出的。

如今,网络盛行,消息传得比风还快,很多腐朽的思想道德很快就会在大学中流传开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使他们产生怀疑,甚至改变自己。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这样的社会中,更要对于思想道德的修养进行检讨工作,在检讨中认识,在认识中学习,不断追求高尚人格,完善自身。同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来为国家建设出力。

二 职业道德

现在的就业市场对当今毕业的大学生有很多不满,有些大学生进入企业后,常常会表现出对工作环境、同事和老板的种种不好的情绪,而且责任心不强,能力不够但却总认为自己受到埋没,而因此给同事和老板形成了一种不好的印象。有的大学生工作时不能专心,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当遇到一个工作待遇更好的时,就会毫不犹豫的跳槽,给原来的单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举一个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例子:某餐厅老板招聘了几个大学生给自己洗碗,要求每个碗必须洗5

次,一开始,大家都认真工作,每个碗都洗的很干净,但是随着时间过去,他们发现洗2次就已经很干净了,于是逐渐偷工减料,到最后洗1次就不洗了,终于有一天被老板发现,全部都被辞退了。这就体现出大学生所缺乏的职业道德。这些人不仅错失了应有的机会,而且损害了大学生的就业信誉。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意义不仅仅是一种空谈,对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并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综合,是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现在还没有上岗,关于培养职业道德的问题离我们还很遥远,等到了工作岗位,再慢慢学习也不迟。这种想法当然是不对的。职业道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就像你不是生来就会写字一样,得学习和培养。因此,我觉得只有在校期间培养和维持自身的职业道德,将来走入社会才更容易被接受,才能更自觉的在工作岗位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给企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

尤其是作为师范生的我们,遵守职业道德就更加重要了,因为我们所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在电影《看起来很美》中,李老师虽然是在家长眼中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是在真正的教育工作中却缺乏职业道德,平时对学生就有偏见,压抑学生个性,心胸狭隘,甚至联合同学进行孤立行为,但是当面对局长和家长时,却笑脸相迎,马上变成一位善解人意的优秀教师,时阴时晴,严重缺乏教师道德。不仅电影中,在当今社会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仍存在,有在地震来临之际只顾自己逃生弃学生的生死于不顾还振振有词的“范跑跑”;有在讲台上当看客,眼睁睁的看着学生在课堂之上打架,一不劝说二不制止三不报警,直到闹出人命的“杨不管”。这些人的行为都是缺乏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现,如果教师都像“范跑跑”,“杨不管”那样,那么我们教育出来的下一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人人都崇尚自私,没有职业道德,缺失责任感和勇于为社会现身的精神,那将会是一幕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各行各业皆如此,如果行行都缺乏职业道德,那真的是民族的悲哀了。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很重要、也是当务之急的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只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当一个学生成绩很高,专业知识丰富,技术以及创新水平都很高时,若是他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好,那么将来他进了企业也必

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复旦校长杨玉良曾说:“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①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发展是多么重要,而且一些重点高校也在加大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让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许多新的问题。尽管如此,职业道德修养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社会需要高素质劳动者,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身先士卒,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迈进,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

三 恋爱道德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而且,很大一部分同学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对爱情产生过很多美好的向往 和憧憬,但是这种朦胧的情感还未萌芽就被学习、老师、父母等的压力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只能将其放在心底的小角落中。但是,当他们进入大学以后,生活环境相对宽松和自由,这种懵懂的情感就会迅速发芽,不久便如猛然冲开了闸门的洪水一般四处弥漫了,青春的激情使大学生充满了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希望了解异性和被异性了解。

大学生对待爱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能理智地对待爱情,并且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那就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对待爱情,并且做出什么缺乏理性的行为,那可能会影响两个人的一生。对于学校来说,在大学生谈恋爱问题上,学校既不能一味压制干涉,也不能过于放纵,不闻不问。因此,学校应该在大学期间用正确的办法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学生恋爱道德的教育。

现在有些大学生恋爱还存在很多不利的影响。有些同学对待爱情并不认真,还存在着与其年纪不相符的功利主义的私念,恋爱中的投机取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有些同学会在恋爱的时候产生攀比心理,甚至做出一些违法校规的事情,尤其其中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恋爱期间还要高消费,① 张小燕.复旦校长:无道德的学生越有知识越祸害社会[N].北京:人民日报,2010-9-20(9)

不仅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也给家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有时候还会旷课、上课交头接耳等,做出很多违反校纪的事情;还有些同学在失恋以后无法调整自己的心理,对爱情、对人生失去信心,引发了巨大的心理问题。因为,这段时间,大学生心理还未真正成熟,一时间不能接受这些苦难与挫折,可能会做出偏激的行为,给自己、家人、学校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当然,还有一些大学生对“性”有很多错误认识,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而且破坏了爱情的圣洁,给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大学生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

因此,大学生加强自身恋爱道德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作为学校,首先,应当积极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而高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积极主动与大家交流,化被动为主动。还可以邀请专家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等。其次,还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主动深入学生群体,为他们的恋爱提供咨询,并在他们遇到挫折后进行正确引导,以免误入歧途。还可以开设恋爱专栏,或者创建校园报刊,发放给同学,为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机会和条件。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纠正大学生们在恋爱与性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认识,学会自爱也学会爱人。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要自觉,积极响应以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进行交往,用道德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感情,与他们进行健康交往举止得体、行为有度。慎重选择恋爱时机,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审慎对待自己的爱情,用学业的目标去引导爱情的航向。

大学生恋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关注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大学生若能拥有正确的恋爱观,这将对他们认识自我、丰富人生、促进发展、共同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爱情在大学校园中一直是一道美丽风景线,但是这要在树立正确恋爱道德的基础上。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四 网络道德

当今社会,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成为了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但是,它在给大学生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索取我们所珍贵的东西,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都是一把

“双刃剑”,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也有不少大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甚至做出缺失道德的行为,影响着自身的身心健康的同时也给学校、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面对这来袭的网络热潮,大学生应当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使用绿色网络,清醒头脑,提升自我道德素养。

大学生沉迷网络,放弃学业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了,有的学生因为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亢奋,下网倦怠,导致身体素质直线下降,还有同学为了拿钱上网吧甚至不惜做出伤害家人的行为。同时,利用网络弄虚作假的情况也数不胜数,现在很多同学都不愿意自己写论文了,当老师布置作业后,大部分同学都是到网上搜索拷贝来就敷衍了事,还有一些同学连自己的毕业论文,参赛论文都是到网上下载拼凑起来的,完全丧失了学术精神。而且当今网络道德缺失的情况十分严重,黑客的攻击、黄色信息的传播、虚假广告泛滥,很多人在网络上散布电子谣言,宣扬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由于天然的隐蔽性,互联网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大学生的一种工具,正如人们所说“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狼。”

因此,大学生培养自身网络道德素养是很重要的事情。作为当今大学生的我们应当自觉遵守网络规范,首先我们不能利用网络去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比如欺骗他人、窥探或泄露他人隐私、诽谤或恶语中伤他人、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干扰他人计算机等。也不要在网络上浏览并发布黄色、暴力、不真实信息,对于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我们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加以制止,不要让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其次,我们要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比如与亲朋好友相互交流沟通;了解国内外的新闻、最新动态。同时也可以在网上认识很多良师益友,通过网络课程,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利用网络资源,查看资料,提高自身的学习。而作为高校,首先,应当关注网络、正确引导学生网络心理并且制定网络规范、约束学生网络行为,还可以开设网络讲座,通过主动引导的方式,使同学们自觉形成意识,学校还可开设电脑学习,教授大学生网络运用,是同学们深刻认识网络的正确运用方法,切忌不闻不问;其次,学校应当丰富大学生课外活动,开设兴趣小组,举办竞赛活动,开发同学们的潜能,将时间多用于有益的事情上,也可以使他们利用电脑资料查询有用的资料。还有,对于已经有网瘾的同学,学校也不能放弃,要

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多加关心和劝道,让班委和班主任多观察身边同学,若发现应及时对他们采取措施,而不是任由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网络就像一座蕴含宝藏的森林,充满未知之数却令人向往,但是里面也充满诱惑和凶险,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能辜负学校、父母以及国家对我们的信任和寄予在我们身上的希望。在学校期间,要培养自己的网络道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利用好网络,并在网络上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且也能给他人带来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利人利己。

五 总结

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②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不能在道德方面有所懈怠了,因为这不仅仅只关系到我们的未来,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即将踏上社会的我们应该在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恋爱道德、网络道德上为自己把好关。思想道德的建设是大学生的道德基础,是大学生道德涵养的具体体现,只有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才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能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职业道德关乎到我们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否真正发挥我们的作用和技能,给自己以及单位带来收益,拓宽我们的发展之路;恋爱道德也是关系到我们的一生的,如果大学生能找到一位优秀伴侣,两人共同勉励,创造美好未来的话,那么就会创造双倍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处理不好,那将会自毁前程,甚至还会损害我们的生命;网络道德是我们必须遵守的,网络具是有双面性的特点,如果利用的好的话,那它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收获,但是如果处理不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那么所带来的灾难是无法预计的。总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拓展学校德育内涵,把具体道德教育纳入进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这既不是应时之举,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篇6:浅谈优先发展教育对我国的重要性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越来越居于龙头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必须进一步凝聚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

【关键词】重要性、优先教育、任务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规划纲要任务分解分工方案,提出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配套实施办法。以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为重点,抓紧启动重大教育项目和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们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造福当代、泽及千秋的英明决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迫切要求更加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实际工作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有的地方、有的部门、有的同志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尤其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要明确优先发展教育要性一是要从国家命运的高度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教育被摆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我国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推进,跨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办厂,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拥有受过基本教育的较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优势。时

间充分证明,在当代,优先发展教育确确实实是使国家兴盛的根本大计,也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并向着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前进的根本大计。二是要从国际社会强国兴衰的历史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的教育总是居于同时期的先进水平。工业革命后,英国称霸全球,名为“日不落帝国”,相对落后的德国大刀阔斧改革发展教育事业,迅速赶超英国;美国建国之初,国力远远落后于欧洲诸强,由于大力发展教育,国力也迅速超出欧洲诸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特别是战后加快发展教育,奠定了这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坚实基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地球村里强国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衰史剧早就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的当代,教育的这种战略地位则更加突出。

三是要从我国基本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我国基本国情之一就是有13亿人口;基本国情之二就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因此,必须尽快实现依靠自主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教育。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向国外大规模移民,不可能长期依靠消耗资源支撑发展,更不可能走对外发动战争取得资源和市场的发展模式。因而,只有依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才能真正掌握持续发展的战略主动权,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

四是要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的加快改革和发展,我国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目前,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约8.3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年以上。尽管成就巨大,但是,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地位。长期以来,我们用世界上很低水平的教育投入支撑着世界上最大规模而且质量水平还比较好的教育。由于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水平长期偏低,特别是教育财政保障体制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财政体制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因而,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高。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能力方面差距仍然较大。我们如不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不可能根本改变在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自主科技创

新能力方面落后于人的现状,就仍然会处于受制于人,甚至更加受制于人的严峻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的基石就很不稳固。因此,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加大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力度。

二、明确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各项重点任务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需要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笔者体会,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006年的三方面任务。

一是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高度关注在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他强调:“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并明确了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政策措施。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尤其要落实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确保把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政策措施实施好。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城镇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都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今后五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各级政府要努力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统筹规划到位,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水平。

三是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巨大,但距离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差距还很大,总体上我们的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落后地位。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没有一流大学,就没有一流人才培养能力;没有一流人才,就不可能有自主的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没有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就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地位。“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必须放眼历史长河,着眼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进一步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建设,并以此带动其他高等学校,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喜人局面。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推动地方高等学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分层办学,办出特色,提升质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优

先发展教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十二五”时期,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大调整。这一深刻的变革要求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动力,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是关键,核心是人才,基础在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是时代和国家赋予教育的崇高使命。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把优先发展教育纳入科学发展的范畴,并以战略目标体现优先发展,以教育投入保障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是惠及全民的幸福工程,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更加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更加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优先发展教育、科学发展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满足老百姓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愿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只有这样,我国也才会发展更快,才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曾天山:教育优先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教育部2008年11期

2陈桂生:略论教育的先行与先行的教育—读《学会生存》札记教育与经济;1998年04期

3邬志辉:教育先行的决策效益研究[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8期

4于光远;:重视培养人的研究[J];学术研究;1978年03期

篇7: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与发展论文

摘要中国的政治文明、社会进步、文化拓展、经济发展都依赖于先进成熟的 教育。同时教育制度又是教育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教育制度变革的成效往往直接决定着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教育的改革需要奠定清晰的价值和目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政治文化的社会现代化方向相一致,以教育的深化改革达到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在以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反哺教育,达到社会良性循环的根本性目的关键词教育发展改革社会作用 文化 经济 政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在数量,规模上迅速发展,通过经费等财政经济方面的改革,以及通过招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改革,在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观,社会各方面高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教育显现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白教育制度改革的理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价值,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1.教育的公平性

现代教育不仅是经济建设的源泉,科级发展的催化剂,也是社会稳定与平衡的决定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一个现实的发展目标。

2.教育的普及性

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模式,就是不断普及和扩大教育的过程,通过更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从而提高民族素质,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增进和扩大社会民主。

3.教育的民主性

中国教育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使教育具备完全的公共性,促进办学体制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同性事业。

4.教育的人文性

确立以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念,通过教育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民主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以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同时,使教育成为社会文明和道德的指路明灯,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新源泉。

5.教育的实用性

教育应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的需要,通过健全的社会教育,满足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能够切实地改善人的生存处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样的教育必然是因地制宜的、灵活的和多样化的。以实用为目的的教育才能更好的符合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与完善,具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当今不断发展的国际社会,教育与科技的相辅相成,无论是国内社会、经济的高速和可持续发展,亦或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映

射出教育与科技的硬实力。而教育又是科技的推动力,发展好教育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一双互补的命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国情,这就造成了中国对于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不能照搬全抄,而应该有选择的学习,完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不能忽略了教育在其中担当的重要角色。

社会的准则是事物的前进与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深化教育改革意义非凡,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上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社会影响方面。

(1)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通过教育的改革与完善能够更好改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知识水品以及生活技能。教育的作用不仅仅在培养人才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完善的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教育的不完善已经导致大量国民不能通过教育来改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落下了我国国民的持续发展和区域性发展后续无力,不均衡的病根,也不利于长远的人力储备。

(2)教育具有控制人口的作用。受教育的人口越多,越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是有限的资源在下一代的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一步步的提高和改善中国国民的素质。

(3)教育使人口结构更合理。经过教育改革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可以促使人口的地域分布向合理的方向流动,让人口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教育具有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作用。精神文明的建设与教育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历史说明,先进而完善的教育对于社会的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而言,也是对建设社会精神文明而言的。教育作为社会精神文明支柱的作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提高全社会成员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消除社会人口结构不全最根本的手段之一,全面普及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为国家繁荣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在文化影响方面。

(1)教育对文化有传递保存功能。教育是文化传输的重要工具。对教育的改革,使其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一代一代的把人类优秀的文化传递下去,从而达到文化的储存与文明的延续。

(2)教育对文化有传播交流的功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无时不刻都是在进行着交流。而文化的传播对于了解彼此的习性,以便对更好的适应,掌握,解析,交流文化起到的作用很大。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教育对文化有净化提升的功能。教育使人明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文化的认识有着自己客观,深刻的理解。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良好的教育能帮助受教育者能够发扬优秀的文化思想,规避低俗的文化思想侵袭自我。

(4)教育对文化有创造更新的功能。实践证明生搬硬套的教育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文化的生命在于其不断的自我创新,而教育的改革正是去除过去填鸭式的死板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开拓视眼,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明。

总之,首先是文化的承继者,然后才能是文化的创造者。只有先承继文化,才能创造文化。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指引的作用。没有一套成熟,完善的教育体制,那么,我们的文化也将会变成残缺不全的“遗迹”。

在经济影响的方面。

众所周知,教育发展的基础在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而教育又将作用反馈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成为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首先,通过教育深化进而对发展社会经济提供所需的人力基础。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素质高的人才,普及教育之所以会受到现代社会的高度重视其原因在于它能奠定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下层建筑,而下层建筑又决定了上层建筑的高度,所以说完善的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其次,通过教育—科学转化—教育的循环过程来达到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科学要转化为生产力是要经过很多的环节,而自始至终贯穿这些环节的中介是教育。由此可见教育体制的改革的重要性预期会对社会经济所造成的深远影响。通过教育—科学转化之间的相互循环,相互渗透,层层递进从而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再次,教育有利于推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实施。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而教育是可以对国民普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只有让国民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够主动的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全民教育的推行有效的推动社会经济的渐进,转变国民旧有的观念,树立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可能。

总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更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同样经历着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我国的社会经济又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政治方面的影响。

第一,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我们知道政治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同时教育对政治有着反馈的作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着我国建设民主政治的进程。

第二,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民主体现了一个国家民主化的基础,基础都不健全,谈何政治民主,因此,关于教育民主化的改革是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

第三,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不断完善的民主教育正体现了政治民主的不断完善。

由此可见,由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我们应该大力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对当前的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而言,教育体制改革意义远非如此,教育深化促进社会的生产,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教育的民主化可以成为社会民主前进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的建设,教育体制改革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同时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可见。开展教育,改革教育体制实乃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学院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王道俊,扈中平主编.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日)南亮进,(日)牧野文夫,(日)罗欢镇 主编.中国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吴德刚 主编.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篇8: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与发展论文

一、老年参与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 (一) 应对全球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最大的挑战之一, 从家庭、文化, 乃至政治、经济等各层面, 无不受其影响。举行老年教育则是各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对策。就老年教育机构而言, 美国有大专院校举办的四年制学院、大学社区学院、老人寄宿所和退休学习学会等, 英国有第三年龄大学 (U3A) , 法国有托洛斯大学所开办的第三年龄大学, 日本有“老人教室”“长寿学园”及“老人大学”。日本政府还于2001年实施《老龄化社会对策大纲》, 强调老人再学习的重要性。老年教育在各国老龄化社会中受到重视的情形说明, 老年教育是应对老龄化社会不可或缺的对策。

(二) 提高老人工作与生活能力。随着医学的发达, 人们即使到了退休年龄, 还是充满活力, 且寿命有愈来愈延长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之下, 老人如果太早退休, 恐将影响整体的经济发展, 尤其是在老龄化的时代。因此, 老人人力资源的再利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继续教育就是提供老人工作能力最佳的方法。

(三) 促进老人成功老化。自古以来, 老人最完美的人生境界为活得长久与成功。成功系指老当益壮, 没有环境和疾病的不良影响, 有很强的适应力来面对变迁, 与他人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能积极地工作与参与社会活动。老人要达到成功的境界, 必须具备健康、经济、家庭、社交、学习和适应等六个层面的能力。可见, 活到老学到老, 是促进老人成功老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 促进老人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当代重要的教育理念, 随着信息化、科技化和知识化的时代演进, 人类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社会的变迁。这种学习过程当然也涵盖了老人的学习。建构终身学习的体系, 给老人提供教育与学习的机会, 才能满足其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需求, 才能使其创造全新的价值与社会风貌。

二、高职院校举办老年继续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 促进老人参与学习的动机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老人参与教育的人将愈来愈多, 但影响老人接受继续教育的因素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消极因素有:缺乏资源、资金限制、课程设计问题和老年教育知识的缺乏。教育机构如果要延揽老人, 必须针对上述这些因素, 提出应对策略。因此, 老年教育工作者应面对可能发生的问题, 提出解决策略, 如此才能促进老人参与学习活动。

(二) 学制与入学条件的定位问题。先进国家在举办老年教育的机制上却十分弹性, 如美国的北卡创造性退休中心 (North Carolina Center for Creative Retirement) 即是透过大学的支持举办老年教育, 并派人与大学共同分担行政、管理与教学上的任务。然而, 我国高职院校在举办老年教育的机制上仍然依循教育部的指示统一举办, 很少以学校发展特色为本位, 或以社区在地化特色为主, 这已经严重影响了老年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 校园环境与设备的配套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多为年轻人所独占, 其校园设施, 教室课桌椅的安排, 照明设备的装置等, 几乎是以年轻人为考虑。即使校园内有进修部、进修学院的成人学生, 大部分的学校仍多沿用日间部学生的教室、课桌椅及软硬件设施。面对“灰色校园”的即将形成, 如果校园的软硬件设施仍沿用传统学生的设备, 恐无法满足老人需求, 甚至将造成其不便, 并影响其就学的意愿。

(四) 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尚待规划。马克拉斯基 (H.Y.McClusky) 认为老年教育的提供者必须试图满足老人的五种学习需求:应付的需求———应付复杂社会的能力;表达的需求———从活动的参与获得自我的满足;贡献的需求———从贡献自己、扶助他人来肯定自我;影响的需求———经由政治活动或公共事务影响他人;超越的需求———体验与超越生命、寻求生命意义。[3]因此, 课程内容应包括老化与健康、老人人力资源教育、生活调适、公共论坛、财务管理、情感教育等方面, 涵盖应付生活、应付工作及体验生命等方面。这种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有待专业人士审慎规划, 是高职院校举办老年继续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 老年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 大多是兼任的, 并不了解老人在教学、课程、评量和师生相处上的特殊要求, 多沿用其在全日制教育的授课模式, 结果往往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

三、高职院校举办老年继续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一) 在学习动机方面, 学校应该规划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吸引老人参与。1.进行老人学习需求调查, 考虑老人的身心特征及学习特征, 设计真正切合老人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2.透过不同的管道进行行销, 如报纸、电视、网络、宣传车等, 让有意愿学习的老人知道信息, 参与学习活动。3.设置个别化资源中心, 让每位进入资源中心的老人都能各取所需, 依照其兴趣来学习。4.认知老人的特征, 善尽照顾的责任。这样, 老人便会受温馨校园吸引,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5.积极排除老人参与学习活动的障碍, 比如, 对行动不便或健康不佳的老人提供教育送到家或网络教学的服务;对程度太差的老人提供补习;对没有时间学习的老人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对没有兴趣的老人进行需求调查, 以了解其兴趣, 再调整课程设计。

(二) 在学制与入学条件方面, 应力求弹性、多样化与在地化。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所举办的老年教育方式十分多样化, 有全时进修的, 也有部分时间进修的, 而以部分时间进修的居多。以美、日两国为例, 老人参与大学院校的教育者, 计有旁听生、正规生及函授生等短期或长期生。法国的第三年龄大学则是一种第二年龄者爲第三年龄者提供教育的模式, 不给予文凭, 入学资格也无限制。由于其异质性大, 且求学动机不同, 故其入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入学条件也应从宽认定。高职院校举办老年继续教育, 最重要的是结合学校与社区发展特色, 建构在地化的老年教育模式, 以照顾当地的老人。老年教育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公开讲座、旁听、选修、正规教育、远距教育、函授教育, 甚至是提供送教育到家的服务。

(三) 在环境设施方面, 应照顾老人的身心状况。格勒斯 (Glass, J.C.Jr.) :“认为老人身心呈现慢慢退化中, 教学环境和设施应力求符合这种特征。”学校要考虑老人视力退化的问题, 使教室或其他学习场所的光线充足;建置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 以利行动不便或地处偏远的老人学习。学校应考虑肌肉系统及其他生理老化问题, 营造一个无障碍空间。

(四) 在课程内容方面, 应符合老人的生活、工作与体验生命的需求。穆迪 (Moody, H.R.) 认为:“老人参与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 也符合终身学习的需求。……老人的学习应建基在自我成长 (growth) 的原则和生命有限 (limitation) 的原则上。”因此, 课程内容应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通识课程可帮助老人促进养生与健康, 并学到生活能力与艺术, 培养兴趣。专业课程帮助老人再度投入就业市场, 从事兼职工作, 促使人力资源的再开发与应用。社团活动课程促进老人的社会参与能力, 重建人际网络, 体验生命的意义。

(五) 在教学方面, 应适合老人的特征。老人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反应时间和学习需求上有自己特点, 教学者应依这些特点安排教学活动。他们的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生理上是视觉、听觉、肌肉的退化。心理上是自尊心强, 但缺乏学习的信心;具自主与独立的需求;注意力与记忆力退化。教学者采用以下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学者咬字要清楚, 音量要够大;教科书、板书或教具的字体应尽可能放大;一次只讲一个概念, 并多以老人生活上的例子为案例……思度汀格和巴特斯 (Staudinger, U.M.and Batles, P.B) 发现, 在学习活动中提供老人与他人讨论实际生活的问题, 有助于老人总结自己的经验。

参考文献

[1]Perterson, D.A. (1983) , Facilitating Education for Ol-der Learners,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

[2]Glass, J.C.Jr. (1996) , "Factors affecting learning in older adult",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2, 359-372.

上一篇:摆地摊的作文600字下一篇:家乡1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