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水利中期评估

2024-07-26

十二五水利中期评估(通用6篇)

篇1:十二五水利中期评估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农业局)

2011年以来,围绕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突出现代农业五区建设这一重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升组织化水平,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主要成效

一、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以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探索我县粮食优质高产新路子。近年来,以赵店、赤眉、王店等乡镇为重点,扎实开展小麦、玉米、水稻高产示范创建创建活动,每年创建高标准示范田4万多亩,通过良种良法、良技良制、农机农艺技术的有机结合,统防统治植保措施有效落实,真正把我县高产示范区建成高标准粮田建设的样板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展示区,农业机制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带动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5万亩以上,总产3.3亿公斤以上,较好实现了“十二五”末全县粮食生产能力3.3亿公斤。被国家财政部、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产量产粮大县。

(二)生态高效示范区建设特色明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茶叶和蔬菜两大特色。生态高效示范区规模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优质茶叶生产以我县乍岖永青山、赤眉琴溪湖两大片区为核心,成功招引融侨、花慧等公司纷纷入驻内乡,投资优质茶叶基地建设,共同做大我县茶产业开发,2011年以来新发展优质茶3850亩,1

全县总面积突破8000亩,积极打造优势茶品牌,不断做大优质茶产业。三是在以灌涨镇为重点,积极推进高标准日光温室高效蔬菜基地建设,建成日光温室100个,建成日光温室蔬菜基地500多亩,亩产值万元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牧原公司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县建成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10多家,初步建成以牧原公司为龙头,以河南龙大为骨干的生猪产业化集群一个,龙头企业在引领产业发展方面作用日益明显。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0多家,注册资金2亿多元,入社社员40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近10万户,培育认定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20多家,生产组织化程度逐年提升。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步提高。全县以蔬菜水果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研究制定和示范推广,我县已建成以粮食、林果、蔬菜、油料为主的10类作物无公害生产基地82.35万亩,年产各类无公害产品30多万吨。初步健全了我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安全体系,有效减少我县农业生产化肥农约用量,减少农约、化肥残留,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品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七)科技长入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县、乡(镇)、村,三级农业技术、农用物资服务体系较为健全。全县农资、农技、信息、植保等方面的乡村级服务网点400多个,科技培训、农技推广、信息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先进适用技术被群众掌握使用。201

2年按照中央、省政府安排部署,启动了《内乡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在全县8各乡镇分别建设农技推广服务区域站1个,通过项目实施,力求最大限度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中诸多难题。二是扎实开展技术服务,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在农业生产应用。先后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农民技能培训”等,年培训农村青壮年农民近万人次以上,提升农民技术技能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三是加快优质良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病虫综合防治等农业实用新技术20多项,每年年引进推广优质良种10个左右,全县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科技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二、存在主要问题与挑战

1、农业经济的弱势地位依然存在受到城镇化、工业化影响,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并没从根本上有所改观,农业资源的刚性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例不高,在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作用不够明显,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制约。

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相对滞后

近年来,尽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相比,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仍然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和服务功能不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开拓

能力和带动力较弱。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我县属全省和全市经济发展水不高县之一,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地方财政实力不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造成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内乡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4、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由于内乡县及周边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内乡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巨大压力。近年来,为积极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推动县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县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全县环境总体质量有所好转,但大中型养殖场等局部污染源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养殖与种植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科技推广应用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农技推广人员队伍老化,传统农技推广机制、推广模式已远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新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亟待健全,全县缺乏固定的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场所,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推广遭受诸多因素制约;同时,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农业生产者老龄化现象相当普遍,综合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接受

及应用能力较弱,导致农业内源发展动力不足,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偏低。

6、农产品质量安全任重道远

201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先后成立了内乡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6月,县人政府以内政[2008]56号文件形式,下发了《内乡县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农业、食品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积极开展农产品市场安全大检查,努力确保群众生活消费安全,通过近两年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讲,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工作,刚刚开始,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仪器设备有待争取上级项目扶持、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7、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仍然十分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全县西部、北部大面积岗坡丘陵地,水资源缺乏,水利设施薄弱,频发旱涝灾害历来是农业及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子。

四、建议

1、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重视程度,尽可能从政策层面和资金方面加强对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支持力度。

2、加大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建立支持粮食生

产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长效机制。

3、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给予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必要的人员、经费、设施条件保障,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4、强化农业 产业化工作组织领导,要县级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目标全面落实。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努力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群众消费安全。

篇2:十二五水利中期评估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富民强镇、科学跨越”的攻坚时期。为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根据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隆政办函〔2013〕45号)要求,现就“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一、“十二五”规划目标执行情况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工业强镇、项目立镇、产业富镇、生态秀镇”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和小城镇建设,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规划中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经济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规划目标3.9亿元,年均增长12%,2011年完成2.8亿元,2012年完成3.6亿元,预计2013年完成3.9亿元,三年平均增长11.6%。财税收入规划目标480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上半年分别完成375万元、316万元、158万元,均超额完成县核定任务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目标2亿元,预计2013年完成2.8亿元,占规划目标值的140%。

(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规划目标为2500元,年均增长12.5%,2012年为2172元,占规划目标值的86.8%。

(三)生态环境改善目标。森林覆盖率规划目标达65%,目前为60.2%,占规划目标值的92.6%。农村沼气入户率规划目标达10%,目前全镇沼气用户430户,入户率达4.4%。已建成3个垃圾处理场和1个垃圾中转站,农村垃圾等污染基本得到治理。

(四)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人口规划目标为总人口控制在4.2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6‰以内,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0:110以内,截至2013年6月,全镇总人口4.1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人口性别比100:112。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规划目标均达到90%以上,2012年参合、参保率分别为91.7%、87.3%。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事业不断进步,目前,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0%,28个村(居)全部完成农家书屋建设,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8%。

(五)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小城镇建设规划目标为城区面积拓展到3.5平方公里,拓展区域的规划、征地、国有土地出让工作均已完成。镇政府综合办公大楼续建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13年8月份动工,2014年全面竣工。新张公路硬化工程已申请立项,预计2014年完工。已完成星月、石塘、张家庙开发区的街道亮化。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

二、“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1.农田水利项目。“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先后对拱桥、新潮、碧山、长塘、中车等村损毁严重的水渠进行了维修。完成了苏河等五个村的土地整理和米家村的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章几塘、碧山、永宁、星子坪等村3.9km2坡改梯与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已完成验收。建成沼气池80口,在建30口。完成碧山、水西、长塘、新潮等村的安全饮水工程,铺设管道82km,共解决1.1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已完成16个村的农网改造。金银花种植渐成规模,面积达500余亩;烤烟生产基地扩大至2200亩,涉及11个村,年均产烟5000担,2011年以来共建成烤房119座,其中湘密烤房84座,普通烤房35座。新建养猪场6个,其中规模养猪场2个,新发展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4户。完成退耕还林4900亩。同时,完成了新东村种羊基地项目、双江村大鲵养殖项目、万亩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项目、土鸡生态技术研究项目、优质大米加工建设项目等6个项目的包装。此外,邵阳市第一水源东风水库工程、田心桥至中车6.8km的河堤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启动。

2.交通设施项目。全面完成所有村(居)的通村公路建设。不断完善路网体系,2011年新建村道4公里,2012年新建村道5.4公里。新潮至张家庙公路硬化工程、远山危桥改造工程、丁洞公路建设工程,已在积极筹备。全镇交通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内畅外联、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公路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3.城镇建设项目。经总归修编,城区面积扩大至3.5平方公里,新开发占地30亩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街,建成***国土资源中心所、占地面积达4200㎡的新潮大市场、标准化的新潮垃圾中转站,新安装315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并逐步改善了张家庙、星月、石塘开发区的路灯、绿地、下水道、高低压线路等基础设施,镇政府综合办公大楼续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14年完工,有效改善了城区整体面貌,进一步增强了城镇中心区的吸附力,实现了扩容提质的总体目标。

4.社会事业项目。建成新潮安全饮水工程,碧山中学受益人口达800人。建成***中心小学教学楼、五星中学教师周转房,完成星子坪小学教学楼加固维修,中心幼儿园建设、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面落实了学生营养餐计划。镇文化广播站办公大楼已投入使用。镇卫生院公卫综合楼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狠抓工业招商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工业强镇”战略为指导,努力将瀚森纸业、金鑫化工厂、永宁环保砖厂等企业打造成***镇的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鼓励其改进生产技术,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目前,镇内现有企业均运转良好,且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工业经济对全镇经济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瀚森纸业、金鑫化工厂已成为一般纳税人。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放宽路子,鼓励发展;放活政策,保护发展;放松环境,引导发展;放胆扶持,加速发展”的策略。“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共引进芳诺竹筷厂、东湾混凝土搅拌站、立峰制衣厂等私营企业8家,完成投资1080万元;新增规模养殖户4户。此外,2012年,瀚森纸业投资180万元新增加了一条生产线;2013年又投资2000万元开办分厂,并入驻隆回县工业园。

3.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将节能目标逐项分解落实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单位,加强督促检查,对能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认真督办和严格考核,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型企业,加大对节能技术、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的推广力度。尤其强化对瀚森纸业、金鑫化工厂之类企业的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污染物处理技术,群众反响较好。

(三)突出农业农村工作

1.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13年,启动1个国家级重点贫困村建设。新建村道9.4公里。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82户,在建58户。累计解决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沼气入户率达4.4%,新增太阳能利用户130余户,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经过努力,2011年至2012年,我镇均被评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

2.特色产业得以巩固。我镇已基本形成烟叶生产、双季稻种植、金银花、养殖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烟叶种植面积2200亩;种植双季稻500亩,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年均产量12000 吨以上;金银花种植面积500余亩。加强了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步伐,共发展各类专业养殖户69户,其中湘慈旺旺养猪场规模达3700头以上,2012年底牲畜存栏2.3万头,家禽存栏21万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1万人,实现打工收入2750余万元。

3.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十二五”以来,累计兑现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两项制度帮扶资金、家电下乡补贴、农村低保五保补贴等各类涉农资金1800余万元,政策的兑现落实,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四)加强财源建设和作风建设

1.积极培育财源。大力支持重点骨干企业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进一步壮大了支柱财源。“十二五”以来,通过农村信用社为烟农、乡镇企业、返乡创业人士等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累计达2400余万元,以支持农业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确保了各年税收任务的完成,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项目支出和保社会稳定的四保目标得到较好实现,特别是财政对惠教、惠农、支工和社保等民生支出的保障力度明显加大。

2.改进干部作风。以全县治理干部走读活动、实施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为契机,创新党员、干部管理方式,落实最严格的指纹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竞争上岗制度、下乡跟踪举报制等,从根本上提升了干部作风。同时,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群工站的管理与考核,干部以更好的服务态度、更优的服务质量,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五)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到2013年6月底,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70.4万元,低保人数764户、1164人;累计发放五保资金 53.5万元,五保人数146户、152人。继续完善救灾救济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到2013年6月底,共发放救灾专项资金45.3万元。加大投入,改善敬老院食宿环境,现敬老院入住老人25人,身体均较健康。已完成危房改造182户,在建58户。2012年,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91.7%、87.3%,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贵的问题和养老问题。

2.计生、教育、文广卫等工作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有序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出生缺陷率明显下降,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2011年、2012年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解决了碧山中学8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和五星中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完成星子坪小学教学楼加固维修,田心桥小学已通过了县教育局的合格制学校验收;***镇农校再次被评为全省示范乡镇农校。全镇28个村(居)全部完成农家书屋建设,建成标准化综合文化广播站,通有线电视的村22个,通宽带的村20个,通自来水的村23个,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农民健身工程有序推进。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镇卫生院不断改进医疗队伍结构和基础医疗设施,公卫综合楼已于2013年开工建设,全镇28个村(居)均设立了村卫生室。

3.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保稳定。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认真实施“牵乡守护”工程,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重视信访稳控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调处矛盾纠纷,一批重点信访和老信访问题得到依法妥善处理。以“六五”普法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依法治镇工作,全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4.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以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为重点,共开展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培训达4800余人次。加强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尽力帮助需外出务工人员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预测

“十二五”中后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规划目标、奋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镇党委、政府将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预计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亿元,超规划目标15%。财税收入达到486万元,完成规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亿元,超规划目标9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36元,超规划目标9%。新农合、新农保覆盖率均达100%,超额完成规划目标。总人口4.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0:110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5%,均完成规划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68%,高出规划目标3个百分点。农村沼气入户率达10%,完成规划目标。

篇3: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到2015年, 基本建成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 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基本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400亿m3,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6.67万hm2 (4 000万亩) ;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 350亿m3以内,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km2, 初步改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河湖的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 基本健全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 初步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主要任务为:一是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强化农业节水。二是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三是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强水资源配置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 增强城镇供水保障能力,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四是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保护与河湖生态修复, 优化和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 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 有序发展小水电, 加快水利血防工程建设。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管理主要任务为:一是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水资源管理、流域综合管理、水利投融资等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加强依法治水管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河湖和水土流失监督管理, 加强水利防灾减灾管理, 健全水法规和水利规划体系。三是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健全和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 深入开展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 加强成果推广与普及,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规划》强调,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 水利建设任务重、规划投资强度大、管理要求高、改革难度大,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细化措施, 实化工作, 采取有力措施, 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篇4:十二五水利中期评估

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介绍,截至2013年6月底,《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时间已过半,化纤协会开展了《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总结和评价了《规划》实施的进度与效果,研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对《规划》后半期继续实施和推进提出了措施建议。

报告指出,2012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888.5亿元,比2010年增长39.2%,年均增长18%;化纤产能达到4021万吨,比2010年增长14.2%,年均增长6.9%;化纤产量3792.16万吨,比2010年增长22.7%,年均增长10.8%;化纤在纺织纤维加工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70.0%提高到2012年的74%,提高了4个百分点;棉纺使用化纤量由2010年的1060万吨提高到2012年的1170万吨,增加了10.4%;化纤产量占全球比重达67.7%,比2010年提高近0.8个百分点。“可以说在产能产量方面我国的化纤行业做得相当不错。如果打分的话,我可以给打100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这样评价。

除了行业规模指标完成进度较快之外,整个化纤行业在这段时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推进明显、标准化建设发展较快、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成效。在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方面,报告显示,行业常规产品优质化进一步推进,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高性能纤维产业化取得新突破,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加快发展步伐,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工作有力推进,重点技术与装备自主化和工程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在产业布局方面,在我看来,如果按照100分计算,这个分数还不到60,行业做得还不够,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由于整体布局和产业链配套等原因,并没有做起来。”端小平这样说,“综合来看,化纤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可以给打85分。”

对于整个化纤产业来说,在“十二五”的后半期,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也有新的特点。纤维需求仍将稳步增长,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国际纺织化纤工业格局继续调整,贸易环境不断复杂化,资源环境制约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带来更多挑战,行业发展自身也面临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需要行业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协调和谐发展。如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向民间资本开放上游石化领域;加强化纤原料供给保障;逐步建立高性能纤维材料国家采购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重大工程专项的组织实施;加快推动成立“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深化改革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行业和企业都做好面对困难的充分心理准备,积极努力迎接行业的美好未来。”端小平说。(邵蔚)

篇5:十二五水利中期评估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根据《京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就“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一、“十二五”规划目标执行情况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服务京山工业园,对接假日休闲游,打造宜居宜业风情小镇”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和小城镇建设,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规划中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经济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规划目标16.8亿元,年均增长8%,2011年完成8.81亿元,2012年完成10.98亿元,2013年完成12.6亿元,三年平均增长14.4%。2015年农业总产值计划达到5.4亿元,年增长6%,2013年完成6亿;工业总产值完成10.1亿元,年增长15%,2013年完成19.4亿,均超额完成目标值。

(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规划目标为9383元,年均增长9%,2013年为9080元,占规划目标值的96.77 %。

(三)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6 ‰以内,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0:105以内,截至2013年6月,全镇总人口3.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 4.48 ‰,人口性别比100:105。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规划目标均达到 80 %以上,2013年参合、参保率分别为100 %、66 %。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事业不断进步,目前,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100 %,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8%。

(四)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京山规划设计院在我们编制的10平方

公里的概念性规划的框架内,对集镇规划进行了控制性修编,规模从现在1.3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同时完成6个农村新社区居民点的规划编制。镇政府食堂新建项目已动工,预计2014年年初全面竣工。廉芳路硬化工程已申请立项,预计2014年底完工。已完成曹双线、中石线、集镇的街道亮化。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

二、“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1.农田水利项目。“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投资2500多万元完成了邓李、归德寺万亩国土整治项目;投资250万元完成了曹场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270万元完成了三湾水库、同古包水库整险加固工程;投资1150万元挖塘堰208处,打水井81口,建通村公路15公里;投资2100万元的大治河流域1.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投资3500万元的源泉河两岸1.5万亩的国土整理项目正在加紧施工。投资近650万元维修和兴建当家塘堰坝500余处,完成渠道清淤220公里,新挖改造渠系15公里,硬化支、斗、农渠60多公里,修复水毁工程30余处,维修新建大小固定泵站20余座。投资400万元完成了鸡公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650万元完成了邓李河整治工程;投资600多万元完成鸡公塔安全饮水工程主体工程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打水井100多口,解决了白泉、梅花等13个村和曹场集镇共计1.1万人的饮水安全;投资3600多万元,对花台、石桥等五个村1.2万亩农田进行双低改造,并对项目区内的桥梁、道路、沟渠及排灌设施进行了全面配套

2.交通设施项目。通村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同兴至上王冲两条通村断头路及曹场等村6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投资1200多万元硬化曹场、顾场等21个村通村公路50多公里。投资1250万元按国家三级路面标准完成了曹双公路建设;

3.城镇建设项目。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110KV曹武输变电站建设工程,结束了曹武无变电站的历史。投资425万元的曹武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350万元对集镇自来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投资880万元完成镇中路、廉方路拓宽改造及刷黑,投资385万元对街道下水道、人行道绿化、路灯以及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设。投资490万元,对曹场集镇进行道路加宽、新修下水道、完成尔敬广场建设、镇中路门前示范景点建设、镇中路绿化树补栽等,显著提升了城镇形象

4.社会事业项目。高关水库引水工程,全镇受益人口达3万人。建成曹武镇幼儿园教学楼、曹武中学教师周转房,完成朱岭小学教学楼加固维修,曹武中学运动场建设。曹场村和顾场村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镇卫生院住院部综合楼项目、归德寺、青龙岭新社区居名点已开工建设。投资近20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了28个村级活动阵地。

(二)狠抓工业招商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项目建设14个,其中耀文水泥、荣达机械、鹏程秸杆综合利用、天风证券、兄弟食品、天宏新能源、东城酒店等7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星服饰、宏达粮油扩规、正华食品扩规、泰昌粮食物流园、林产品化工、正兴锅炉、老武拖等7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2013年完成招商引资9721.2万元,比上年增长37.3%,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三)突出农业农村工作

1.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启动了集镇居民小区及农村新社区居民点建设。东城花苑小区、金晏小区等先后完工。投资2000万元的归德寺新社区居民点第一期200栋房屋工程已经启动。源泉、曹场等地的新农村居民点也相继动工。全镇28个村成功创建为县级生态村,曹场村、九里岗村、龚湾村、向畈村、九房成功创建为省级生 3

态村。结合“洁万家”活动、卫生镇创建活动,全镇共配备垃圾桶575个、垃圾中转箱28个、垃圾转运车1辆、拖拉机33辆、保洁员62名,建垃圾池47个,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改善。

2.特色产业得以巩固。特色水产养殖取得新进展。全镇以生态鳖等为主的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0850亩,其中鱼鳖混养面积达到9000亩。已成立了五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跃进垱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农业部水产品养殖无公害产品产地双证认、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皂当沿线特色水产养殖走廊基本形成。由福建客商邱玉明、林霖霖共同出资8000万元的200亩鳗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落户白泉村,填补全省同类养殖的空白。农业“一高三新”推广成效明显。在全县率先推广水稻斜插法,每亩增产60—100斤;大力推广油菜小麦精量直播新技术;率先开展早稻种子复晚新模式,全镇1.1万亩双晚全部应用这一技术,为今年粮食增产增收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取得突破。积极支持京山鹏程秸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新征地10亩,新建了厂房和办公楼,年收购加工转化曹武镇及周边县市农户的秸杆原料2万吨以上,创产值2000多万元,产品远销河南、广东、山东、湖南等地,农作物秸杆回收利用率居全县各镇之首。

3.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十二五”以来,累计兑现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农村低保五保补贴等各类涉农资金1800余万元,政策的兑现落实,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应保尽保,达到207人,农村低保稳步推进,达到1517人,大病救助118人。建立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到2013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70.4万元,低保人数1939人;累计发放五 4

保资金 53.5万元,五保人数146户、152人。加大投入,改善敬老院食宿环境,现敬老院入住老人64人,身体均较健康。已完成危房改造182户,在建58户。2013年,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贵的问题和养老问题。

2.计生、教育、文广卫等工作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有序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出生缺陷率明显下降,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全年共出生32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54%。文化体育卫生事业长足发展。高标准的兴建了镇文化站和休闲广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全镇建成农家书屋28家,共享工程网店32个,体育场地18片,农村文艺团体和腰鼓队3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熊门拳”走进校园,得到传承与保护。

3.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保稳定。深化平安建设,全面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做好各类矛盾调处工作,稳妥解决了各类不稳定因素。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重视信访稳控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调处矛盾纠纷,一批重点信访和老信访问题得到依法妥善处理。以“六五”普法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依法治镇工作,全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一年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3起,逮捕3人,捕获网上逃犯5人;查处治安案件91起,治安处罚73人,调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76起,有效维护了全镇的社会稳定。

4.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以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为重点,共开展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培训达3200余人次。加强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尽力帮助需外出务工人员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预测

“十二五”中后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规划目标、奋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镇党委、政府将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预计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超规划目标19%;工业总产值完成13.35亿元,超规划目标32.25%;农业总产值达到6.07亿元,超规划目标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27元,超规划目标9%;新农合、新农保覆盖率均达85%,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 ‰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0:10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6%,均完成规划目标。

篇6:十二五水利中期评估

中期评估

**市由于支撑产业是高耗能的煤化工和铝加工,因此单位产值能耗较大,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较为严,节能减排工作也受到我市的高度重视,制订了《**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对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作出整体安排。“十二五”以来,各级组织机构密切配合,努力工作,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展情况

1.着力构建节能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运用新型节能技术改造煤炭、钢铁、电力等传统产业,使单位产值能耗得到显著降低。2011-2012年,先后实施了永煤集团锅炉节能改造,河南神火集团350kA铝电解槽低电压高效节能技术改造,葛店煤矿东风井抽风机变频改造,刘河煤矿压风机联控技改等技术改造项目,提升工业节能能力。

调整工业结构,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十二五以来,已相继建成河南科源电子铝箔公司电子铝箔扩产配套项目、河南开控水务有限公司水处理中心项目、河南开来实业有限公司年产2.4亿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等工业项目,收到较好效益。2012年我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和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总产值(现价)为4598655万元,占地区工业总产值72.5%,比2011年下降7.44个百分点。调整工业结构的同时,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85.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1%,较2011年上升6.1个百分点。

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我市建筑中应用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地源热泵技术,全市太阳能光热应用化面积4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面积16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大生物质能源开发力度。积极应用利用煤矸石、煤层气等资源发电的机组,变废为宝,减少原煤直接使用比重。

2.把好项目建设源头控制关口

依据《河南省“十二五”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试行)》要求,明确了控制目标,到2015年末,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不超过793万吨。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的监测跟踪,对能源消费量增长过快的地方及时予以预警调控。

坚持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好能耗控制关口。我市已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规和文件,制定了《**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将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也是项目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该项业务自开展以来,已成为严把行业准入门关口,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增长,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

我市在2008年就淘汰和关闭了34家高耗高污企业,之后我市在产工业企业均在产业政策容许范围内。发布《**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关于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永工信科[2012]25号)等文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定期开展工业检查,一经发现坚决予以关闭。

4.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工作

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敦促符合标准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并编制“十二五”节能规划,明确了今后节能工作方向。在企业内部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建立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能源统计、能源计量数据管理等各项制度,认真履行向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河南)及**市统计局等相关能源管理单位提供能源消耗数据的义务。各重点企业应每年进行节能工作自查,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效。市节能减排管理部门按照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奖惩。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工业,替换低效率的工业锅炉、窑炉、电机等设备,使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十二五”期间,我市各工业企业先后实施永煤集团锅炉节能改造,河南神火集团350kA铝电解槽低电压高效节能技术改造,葛店煤矿东风井抽风机变频改造,刘河煤矿压风机联控技改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使工业节能能力得到增强。2011-2012年,我市万家企业累计完成节能量19.61万吨标准煤,完成“十二五”规定节能量的62%。2012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也同比下降了20.91%。

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型住宅,强化建筑节能减排。我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民用建筑中推广应用太阳能的通知》、《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推进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立了对新建建筑施工阶段实行强制性标准和节能专项验收制度。2012年,建筑节能竣工面积17.3万㎡,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率95%,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备案率100%。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中得到规模化、规范化应用,全市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40万㎡,地源热泵技术应用16万㎡。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顺利完成了明珠花园36#楼等建筑的节能改造任务。加强对城市照明的管理,优先应用绿色节能照明新产品、新技术,依据主次干道、车流量大小等因素,在满足夜间道路照明需要的基础上,科学调度路灯启闭时间,达到节能节电的目的。

加强交通节能减排。制定出台《**市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调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2012年就投入26辆公交车,开通6、7、8三个公交线路,新投入的公交车均为低能耗、绿色环保车辆;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积极进行村道、县乡道建设,改善公路技术状况,与2010年比,2012年末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有铺装路面、和简易铺装路面公路所占比重分别提高1.3、2.3和1.1个百分点;将能耗高、排放超标的公交车替换为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环保车辆;推进出租车油改气技术,全市出租汽车改造率达到80%以上;提升交通运输企业集约化程度,增强其对能源消费的管理能力;积极推动实施燃油消费税改革,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专线不得新增运力等制度,提高行业能源利用水平。与2010年相比,2012年底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0%,其中客车、货车分别下降6%和12%;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11%,其中客车、货车分别下降7%和13%。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完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制定出台《**市公共机构节能监察(暂行)办法》、《**市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制度》、《**市公共机构节水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明确了公共机构节能的具体措施、办法及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公共机构消耗统计管理,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各机构能耗数据,即使予以调控。优先选购环保节能产品,淘汰高能耗设备,推广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用,实施供暖、供水系统改造,严格公务车辆编制审定和购置审批,压缩用车规模,选购节能环保型车辆,淘汰高油耗、环保不达标车辆。2012年,我市公共机构领域能源消耗量由上一年的6879tec降为6616tec。

做好商业和民用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做好商贸流通业“限塑令”工作,商场、市场等零售业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30%以上。鼓励宾馆住宿企业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不可再生资源使用率。在超市、市场推广高效节能灯,目前使用率达到85%以上。落实大型商城、超市空调制冷系统节能要求。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发展,“十二五”期间已建成户用沼气池900座,并积极推进大中型沼气项目和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环保项目86个,总投资15.2亿元。目前,已完成环保项目9个,总投资6.27亿元,其中包括: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2.03亿元。其中**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已完工,并投运。**市城市中水回用项目1个,投资0.33亿元。

农村连片综合整治2个,总投资1070万元,其中,城厢乡、陈集镇农村连片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6月底可已完工。

工业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项目4个,总投资5.35亿元。其中裕东发电有限公司脱硝项目1个,投资2.0亿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前可完工并投运;河南龙宇煤化工脱硫项目1个,投资0.35亿元,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神火集团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永煤集团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现已建成并投运,总投资3亿元。

环保自身能力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2000万元。2011年投资2000万元用于我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目前该工程已经完工,正在准备验收。

6.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

在县相关科技计划和专项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2012年,我市财政共下拨节能科技计划资金350万元,比2011年增长1.4%。支持符合标准企业申请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开展节能技术、工艺和产品推广应用。制定对高效照明灯具,高效节能通风机、清水离心泵、配电变压器等产品的补贴优惠制度,推广节能产品。7.健全节能减排支持政策体系

制定《**市供热计量改革实施方案》,落实供热分户计量、阶梯型电价等收费政策,调动居民节能积极性。严格落实国家及省要求的税收、财政优惠政策,制定了《**市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实施政府机构节能环保产品采购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扶持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企业发展。

8.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市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规范有序用电,加快老旧输配线路和变电站改造升级,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利用余热余压、煤层气、煤矸石等资源发电上网,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9.加大节能减排监察力量建设

建立有相关单位组成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全市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列会,即使解决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保障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展开。“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工作意见》、《**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等文件,完善了节能减排相关法规。

为加强对能源的统计管理,各重点用能单位中建立能源统计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及时上报监管部门。**市统计局对口设置了能源统计股,目前有专职2人负责此项工作,强化对全市能源消耗的分析。

“十二五”以来,环保监察力量得到加强。环境监察机构达到中部二级标准。环境监察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人员结构比例达到标准化要求,大专以上人员比例达到93.3%。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5%。环境监测化验室于2011年9月通过河南省技术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的计量认证评审验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也已完工,正准备接受验收。

10.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我市每年均依照本市“十二五”计划及河南省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定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并将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每年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督促各项措施落实,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公布考核结果,表彰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对无法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的单位进行问责,并给予处罚。强化各部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紧迫感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

11.增强全民节能减排意识

加强节能减排教育培训,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号召各学校开展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提升广大师生意识。市节能减排办公室面向各重点用能单位举办节能减排培训,各重点用能单位也组织自己职工参加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在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及节能宣传月等时期,利用媒体资源组织开展形势多样的节能环保宣传活动,向民众普及相关知识,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和节俭文明生活方式,强化群众节能环保意识,塑造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社会氛围。

2012年,我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92.7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为90.22%,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为92%,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全市重点污染源SO2、烟粉尘排放达标率均为100%。

2012年,我市消耗能源共计701.7万吨标准煤(当量值),耗电86.8亿度。单位GDP能耗1.954吨标准煤/万元(当量值),同比下降6.12%,比2010年基准(2.11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7.52%,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47%,超过所要求时间进度7个百分点。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1.由于历史原因,我市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代表的高耗能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这种经济结构使我市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也较为严峻。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进行结构调整,出台相关财政、税务、金融等优惠政策,支持节能环保的新产业发展,并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2.新建工业项目相继投运,使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增长。如2012年底,神火集团1×60MW投运,造成我市2013年新增氮氧化物11600吨,二氧化硫244吨。此外,**市振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烧结机投运及煤化工二甲醚的投运,也增加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及能源消耗量,从而导致我市节能减排任务压力增大。

科学分配年度预算量,严格控制每年新上项目能源消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增量。加强统计管理,当能源消耗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时,及时予以调控。

3.相关制度仍需完善。如需制定方案并建设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以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引导企业建立能源在线、实时监测系统。

上一篇:感恩伴我行小学生话题作文下一篇:《张纮字子纲》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