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快乐工作心情的秘笈

2024-05-31

保持快乐工作心情的秘笈(精选9篇)

篇1:保持快乐工作心情的秘笈

我们经常会看到自己身边的一些同事,在工作中受到挫折后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保持快乐工作心情的秘笈

。其实这种现象是一个人工作不成熟的表现,也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表现。下面我介绍几种心理治疗方法,给各位职场中工作的朋友们借鉴一下。

倾诉法

即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倾诉。倾诉法是近年来医学心理比较提倡的一种治疗心理失衡的方法。受挫后如果把失望焦虑的情绪封闭在心里,会凝聚成一种失控力,它可能摧毁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滋生。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的倾诉逐步转化出去。如果倾诉对象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将会对失衡者的心理给以适当抚慰,鼓起奋进的勇气,受挫人会在一番倾谈之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优势比较法

优势比较法要求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度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

其次寻找分析自己没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扩张挫折承受力。

目标法

挫折干扰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毁灭了自己原有的目标,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这就是目标法。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排除挫折干扰,去努力达到目标。目标的确立是人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转化的终结,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认识向实践飞跃的起始阶段。

篇2:保持快乐工作心情的秘笈

要令自己工作开心,便先要告诉自己,今天的工作是自己选择的。你可随时举出100个喜欢现时工作的理由,就算没有那麽夸张,也一定要有一个支持自己上班的理由。因为只有喜欢工作,才会投入工作,表现良好的工作能力。所谓快乐工作的基本法则,即是能够达到工作要求、上级及下属接纳自己的表现,与及能一展所长。

工作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所以可透过调整自己的心态,获得快乐、开心、高兴等正面心情。例如现在你手上有堆积如山的工作,你可以想像这些工作是你最喜欢做的事,当内心的压力减轻后,油然而生的正面情绪,可令你的工作效率倍增,因为当你连最差的景况都能接受时,便能发挥新的力量。

有时候,害怕“失去”的心态,令许多人在大部分时间都感到不开心。例如工作即将在今天完结,你却不专注于努力工作,还花时间在担心会否自此失业,并且为仍未发生的事情而闷闷不乐,

其实失去和拥有就好像一对孪生兄弟,有得必有失,反之亦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便是这个道理。把得失看得清,心?自然感到快乐。举例,失去了青春时刻,却会拥有成熟的人生;失去高薪厚职,却拥有一直渴望的悠闲时刻。可见有时候失去也是一种快乐。

转移负面情绪可以的话,大家不妨学习忘记烦恼,因为有时候“失忆”并不是坏事。若过于执?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只会令自己耿耿于怀。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把焦点或注意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那怕是睡一觉、饮一杯冷水,或做一场运动,只要可帮助你集中精神在开心的事情上便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才干,不要因为眼见别人有所成就,便令自己产生挫败感。大家应扬长避短,专心经营好自己事业。在平和放松的心态下,才可以拥有快乐的职场生活。

篇3:快乐习作的“秘笈”

秘笈之一:趣味为先自主练笔

每当学完一课, 我会给孩子布置一定的习作练笔, 但往往读不到孩子们内心的真实表达。因为在完整、流畅的文字背后, 那是一些有能力的家长们精心指导的成人化的语言。同时, 对于一些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家长, 为了让孩子的习作更出色, 想方设法利用网络, 或仿照或直接抄袭完成。这样一来, 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被掩藏, 更使他们无法面对习作题目, 难以形成和提高表达能力。

三年级上学期开始, 笔者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童话类、漫画类、情景类的组图, 让学生在学校进行现场看图写话比赛, 不要求成篇, 只要能将一幅幅图画, 连成一段话即可。每次, 对于文字通顺的, 能冒出生动形象、精彩句子的, 哪怕只是一个句子, 都予以评奖, 或者发小奖状, 或者奖励小糖果、小文具等。孩子们对这种看图说话形式的练笔很感兴趣, 还被每次写有所奖的小奖励而深深吸引, 个个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模样。

三年级期中以后, 正式开启习作之路, 在之前的启蒙训练基础上, 很多孩子已经能够围绕题目, 用通顺的语言展开叙述, 我依然坚持利用教学小练笔, 进行现场习作比赛。一段时间后, 我开始制作“优秀习作专辑”。在每次现场习作评奖后, 选择优秀的练笔, 由我亲自打成电子稿, 再为每一篇小文章配上相应或有趣或漂亮的图片, 并且买来漂亮的文件夹, 制作封面、目录、扉页等, 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吸纳入册, 自豪感油然而生, 积极性明显提高, 人人渴望自己的习作入选。

为了由课堂练笔转到自发练笔, 三年级下学期开始, 笔者设计布置一项特殊的分层作业———“自主日记”和“百字新事”。“自主日记”是指能力强的孩子你有时间你愿写就写, 没时间或不想写就不写;能力弱的孩子就写“百字新事”, 在100字左右, 写当天的新鲜小片段。要想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投入进来, 必须有“刺激”性。所以, 我又动了点心思, 引入竞争机制, 分别制作两套专辑, 男生版《风儿阵阵吹》, 女生版《花儿朵朵开》。给出“优惠政策”———投稿多或表现好的, 可以带专辑回家和家长一起欣赏, 当然, 阅读完毕得用小纸条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章, 写一段小评论!评论出色的, 一样会放在专辑的尾页进行展示。这样一来, 参与自主写日记的人数慢慢增多, 后来孩子们甚至抢着写, 抢着评论。

学生升入四年级, 我又在趣味为先导上出新意, 为班上越来越喜欢练笔的孩子制作“个人专辑”。学期初我提出心愿———希望将来每位同学都能拥有至少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专辑, 并且提出一定高度的“门坎”:自己推送, 同学们认可, 从习作内容的叙述, 表达方法的呈现, 字面要求等, 这样让学生可以做到, 又渐渐提升习作“兴趣”的层次。有了先前大量铺垫与引导, 孩子们纷纷跃跃欲试, 争相“入选”。被我挑中的习作, 由学生家长打印, 配图, 包括制作成册。专辑册图文并茂, 非常精美。学生和家长们都受到了鼓舞。

秘笈之二:单元习作巧妙挪移

关于“自主日记”的练习, 我从不命题, 大家自由发挥, 想写就写, 想些什么就写什么。孩子们的创作天性一旦激发, 无可估量, 目前, 仍处四年级的他们, 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写出了上万字的自创“连续剧”, 并且保持更新。

这样的练笔, 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 效果可见一斑。但是, 对于表达能力稍弱的同学来说, 我们老师的指导、指点还是不容忽视。那么, 每学期的八篇单元习作, 就是我的重点指导篇目。由于有了习作要求, 由于数次修改乃至重写, 我发现有的同学出现了敷衍应付现象, 有的孩子开始对原本快乐自主的练笔, 有了害怕心理。于是, 我又在单元命题习作上, 动起了“巧妙挪移”的心思。

例如, 四年级下学期, 有篇习作题目是《一次特别的活动》, 如何指导学生围绕“特别”, 刻画出活动中的细节描写?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材, 的确可以多样化, 但毕竟时隔久远, 回忆当时的场面或个体表现, 难免有些模糊。再加上, 平时已经进行了大量发散思维的练笔, 所以, 针对本篇习作教学, 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今年楚才作文竞赛中有个题目是《男生真好/女生真好》, 这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启示。我以此为题, 首先在班上开展一场辩论会, 要求是男生阐述“女生真好”的立场, 女生表达“男生真好”的观点。学生有些奇怪, 却还是兴致盎然的进行准备。辩论时, 我安排了正反方男女生各六名辩手, 其余同学, 既是观众, 同时作为“二排议员”可以随机参与补充发言。辩论得场面非常激烈, 学生们观点犀利, 言来语往, 表情丰富, 针锋相对。结束时, 我没有宣布胜利方, 留了一个悬念, 结果等到六年级毕业再公布, 因为, “男争女斗”还要继续嘛。最后, 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歌曲中结束这次辩论赛。紧接着, 我布置现场习作, 题目就叫《唇枪舌剑》。由于有了亲身经历, 不少学生的习作中, 有对整个“火爆”场面的描述, 有对辩手或“二排议员”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的细致描写, 有记录观众的表现……我在班上宣布, 挑选本次优秀的的作品, 配上现场拍摄的各种照片, 制作一份《男生!女生!》的专辑。于是, 学生修改或重写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然而, 我提出了新的修改要求, 将此文初稿以《一次特别的活动》为题再进行加工。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 更深领悟了我安排这次活动的特别之处, 有学生写到:在这场“硝烟”弥漫的辩论比赛中, 虽然没有输赢, 却让我们这些欢喜冤家们, 互相看到对方的闪光之处, 我们会手牵手, 相亲相爱走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 这, 是一次多么特别的活动呀!

用这样的“挪移”式方法教学单元习作, 学生不再觉得头疼、畏惧, 并且巧妙有效地化解了练习难点, 最重要的是, 学生在参与体验中, 在不知不觉中, 轻轻松松完成了一次单元习作。

秘笈之三:批改习作持证上岗

关于单元习作批改的做法, 因为在电子习作专辑出炉之前我推出的是“手写稿专辑”, 就是让孩子们把好的练笔统一誊抄到一个大作文本上, 由会画画的孩子进行手工配图, 后来, 因为孩子们的作文越写越长, 这样做太费时, 我就改电子稿专辑了。但是, 在手写稿上, 我就训练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完别人的作文后, 针对优缺点、自我个性化感想进行文字点评。有了这个练习基础, 学生批改单元习作就很上手了。新手要想成为正牌评论员, 是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的。首先得实习三次, 也就是先打草稿, 得到审批通过, 才能颁发工作证。那时, 挂上有自己照片, 有鲜艳图文的透明硬壳证件, 评论员才能正式上岗批改作文。我们成人工作久了也会有倦怠和懈怠, 所以笔者采用了等级考核制度来激励学生。封起步的为“三级评论员”, 然后根据每次圈画、旁批是否细致, 尾批的语言是否中的, 是否能帮作者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等作为“绩效考核”范畴, 依次可进入二级、一级、特级……为了激发他们参与评论的进取心, 后面我还设置了几个级别, 例如教授级别、导师级别、博士后导师级别等等。班上现在已经有30多位正式的小评论员, 孩子们对此项工作也是兴趣盎然, 不少点评甚至比作者本人的习作还长, 虽然我的批阅时间大大增加了, 但却让这份枯燥的批改工作增添无限乐趣。尤其是推出“等级考核制”后, 孩子们的评论不但非常有个性, 文字非常鲜活, 并且创意创新之令我眼花缭乱。例如, 在点评时, 孩子们会用上这样一些新奇的名称:“凤凰展翅” (文中优点) , “凤凰浴火” (修改之处) ;“星光闪闪亮”, “360文字查杀”;“情韵小屋”, “北京大医院”;有个孩子的名字里有个“桐”字, 有篇单元习作是《下雨的时候》, 小作者文字很优美, 于是评论员的点评标题是“梧桐树, 诗意雨”……有的孩子具备绘画功底, 他们会很大胆的在旁批中, 植入和文章内容十分切合的有趣表情包, 可爱的卡通图, 有的在尾批结束后, 用小漫画组图配简短文字的方式来个“欢乐颂”等等。有孩子, 喜欢化身为小作者文中的某个人物或动植物角色, 用书信告白的方式写出对文章的点评;还有的, 在点评结尾, 结尾演绎真情大放送, 送暖心祝福, 送温馨贴士……他们想方设法着开动脑筋各显神通, 不仅仅是和作者交流, 还会和我进行朋友式的调侃或十分自如随心的传情达意。

然后, 我还要求每位作者要和评论员进行语言活动, 或表达感谢之情, 或对点评进行交流探讨, 在这样真情互动的言来语往中, 其实何尝不是又一次语言文字表达的练习呢?并且孩子们彼此的情感、思想、友情在此得到非常融洽的交流、交融, 连不少家长也主动参与文字互动中来。这样情态万千的作文本, 不再仅仅只是训练学生习作的作业本, 而又是一份记录下无数童真、快乐的美好而又珍贵的回忆啊!

篇4:班主任工作的快乐秘笈

关键词: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班主任工作

我们大多数老师都做过班主任,有的老师认为做班主任工作很辛苦,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觉得没什么乐趣,我认为苦和乐是一种心境,乐生乐,苦生苦,人食五谷杂粮,不可能没有烦恼。那么,结合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經历,谈谈班主任在工作中获得快乐的三点做法。

一、爱生如己

爱生如已,就是教师要率先垂范,把学生当作自己,象爱自己一样去关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处理事情。在德育工作方面,要“以学生为本”,决不能“高高在上”,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随时从学生角度出发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多想想“假如我是学生会怎样”,对待学生少苛求,多宽容,少埋怨,多理解,少指责,多尊重,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正确引导他们科学、健康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时候,别急躁,想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喜欢老师用什么方法授课?老师讲些什么内容我才感兴趣?在教育学生时,当学生屡劝不听、屡教不改的时候,想想:假如我是学生,当我犯了错误,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当学生失去理智、顶撞冒犯你的时候,别发火,想想学生的苦衷,为什么会这样?……把学生当作自己,象爱自己一样去关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不但轻松解决了问题,还能使自己得到反思和提高的机会。因此,爱生如已可以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少一份苦恼,多一份快乐。

二、教生如子

每个班集体都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位学生就是家庭中的成员。班主任承载着“父母辈”的功能,“培养”和“教育”孩子,细心“呵护”,辛勤养育、全身心地投入,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是班主任的职责。班主任工作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处理能力;严慈相济、精心呵护,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给学生,使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做人。学生生病了,老师担心;学生学习进步了,老师开心;学生犯错误了,老师忧心,学生屡教不改,老师有足够的容忍度。假如每一位老师教学生,就像教自己的孩子一样,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因此,班主任教育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般有耐心。

2013-2014学年,我担任班主任的班有一个叫张颖的女生,她非常厌恶学习,厌恶家庭,在学校她对学习毫无兴趣,认为课堂就是监狱,在家里时时埋怨母亲啰嗦、封建,怪父亲无情,视家如地狱。于是她的行为表现得极端反常,在校谈恋爱,在外面以上网为主要活动,甚至有一次还因朋友的背叛而自杀过,她多次说过:“我从没想过能活多久”。面对该生,我曾一度手足无措,一味叫她认真学习?这当然是行不通的,我想,假如她是我的女儿,我该怎么办?我总不能把她放弃不管吧!于是我找她聊天,聊家庭,聊人生,聊网络,尽量找她感兴趣的话题聊,通过与她深入接触,我发现她变成今天这样,是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于是我从日常生活出发,对她投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通过日记、书信、电话等方式不断与她沟通,提醒她多站在他人角度去想问题,让她更多理解、体谅别人。她生病时,带她去医院看病,让她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的同时体会生命的可贵。平时多分配任务给她,让她找回自我。另一方面,我又与她父母沟通,劝他们多站在其女角度处理问题,不再一味强调学习成绩,动辄打骂孩子,在外要给孩子面子,在家里要给孩子温情。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名学生慢慢改变了学习的态度和对待家长的态度,放下了儿女私情,发奋学习,期末统考获得了全班第五名的好成绩。当知道成绩后,她专门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感谢老师为培养自己成才而付出辛勤和汗水,电话那头,我感受到学生真挚的情怀,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

全国优秀班主任窦桂梅老师曾说过:“我深深地感谢十几年的班主任实践,也深深地感谢我的班级和我的学生,因为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我时时感受着这种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我常常庆幸自己这辈子当了老师,庆幸遇上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了他们,我的生活和生命才更加充实。”如窦老师所言,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看着学生慢慢地成长,做班主任的我们又哪会不快乐呢?

三、待生如友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和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融洽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老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共同学习、生活,共同进步,共同体会成功的喜悦。这种和谐、融洽、友好的班集体是最容易创造奇迹的。

老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有了这种情感和动力,师生的目标才能一致。老师的爱是使学生产生自尊、自爱、自信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学生具备这种精神力量,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到较高层次的水平。我们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得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特别是对那些学得很苦、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我们更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让爱与关怀如春雨滋润他们的心田。

总之,班主任工作虽然有苦有累,但在奉献自己的火般热情的同时,却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如果承认教育是师生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的话,我们就不能只看到教师的付出,也应该看到来自学生心灵的清泉对我们心灵的滋润。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培育学生的工作,也是自我人格完善,提升生命价值的高级活动。工作中,如果我们能用爱关心呵护学生,如爱自己般爱学生,如教自己子女般去教学生,如对待朋友般对待学生,那么,我们在培养学生成长,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给自己创造快乐,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2]赖华强.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齐学红.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5:保持快乐工作心情的秘笈

要如何才能拥有这种心情呢?使人才适得其所是其中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使每个人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认为自己的工作跟别人无关,也没什么意义,当然无法对工作感到有乐趣。所以,自己应建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去执行工作,并相互扶持。

――松下幸之助谈热爱自己的工作

背景分析

快乐的心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催化剂。葆有一颗快乐的心,工作才会有干劲,遇到阻碍和困难,才会很乐意地主动去解决,而且,快乐的心情传染给团队中的其他人,对别人也是一种积极的带动。反之,带着抵触和不愉快的心情参与工作,不仅自己的效率大大降低,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团队成员,造成不良的工作氛围,

要让员工拥有快乐的心情,最有效的办法是安排他们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要实现这一点,也颇为不易:

首先,企业招聘员工时,就应当将工作岗位的详细信息明确告知应聘者,让他们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决定是否就任。

其次,人的能力和兴趣有时候需要发现和激发,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热爱什么样的工作。经营者要给予他们摸索、锻炼和培训的机会。松下幸之助要求公司新员工定期转岗,经过不同岗位的尝试,不仅提升工作能力,并且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有所归属;经过系统培训,激发潜质,增强工作胜任能力,原本不敢染指的工作现在做起来也得心应手,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也就提高了“发现自己喜爱的工作”的概率。

再次,要喜爱自己的工作,需要与他人协作、配合。因为人的社会性极强,只有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才可以感受到荣誉、尊重、意义、价值感、认同感等,也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行动指南

篇6:保持长时间高效学习的成功秘笈

表达和倾听都有一个关键是思维逻辑,有些人总是叨叨说起没完,这就是他思维逻辑的问题。

在思维逻辑上,其实高效学习的重点是学会提问,向别人提问也向自己提问,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通过阅读资料、搜索引擎提问、搜集资料、请教懂的人,你的知识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篇7:保持快乐工作心情的秘笈

“陈好,你是怎么保持完美的S形身材的?”面对这些疑问,快人快语的陈好毫无保留地公开了自己的独门秘笈:“运动,坚持做运动。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时时刻刻对自己充满自信。”

陈好自称在拍戏之余有四大爱好:读书、听音乐、看碟片和享受美食,饱享口福之后,体重自然会一路飙升上去。“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运动瘦身,但是千万不要采取节食的方式,因为那样会对身体有害。”

只要一有时间,陈好就会到健身俱乐部去做三样运动:跑步、游泳、打羽毛球。在跑步机上坚持慢跑40分钟;稍事调整后她会在游泳池中畅游三个来回,每回游10至15分钟;然后再去打羽毛球放松一下。陈好认真地强调:“一定要先跑步,然后游泳,最后再打球,这可是我独一无二的‘运动心经’。跑步、出汗既有利于减肥,又可以促进皮肤自身的‘呼吸’和‘水分的补给’,有利于其新陈代谢的完成,能够起到美容护肤的效果。而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塑身运动,要想打造完美身材,当然要力争成为碧波中一尾美丽的‘小人鱼’了。至于打羽毛球,则可以使全身都运动起来,无论是大力拼杀还是互相配合打‘和平球’都可以给人一种宣泄的快感。”

说到此处,陈好莞尔一笑,透露出一个自己减肥的小窍门:在跑步前,把你最想要减的部位用保鲜膜多缠几层,直至缠到密不透气为止,然后开始慢跑。等跑完以后你就会发现:这里的汗水流得最多,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篇8:苏轼的快乐秘笈——超然物外

苏轼一生最大的成就不在于他大量的文学创作、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而在于他于困境中修炼而成的“超然、乐观”的人生智慧。这才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他感动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可贵之处。正如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中说:“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一、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

“超然”是苏东坡密州任上的思想精髓,并成为他日后身处逆境的精神支柱。熙宁七年(1074),苏轼从繁华的杭州来到山东密州这片贫瘠的土地,政治失意,生活困顿。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如何找到人生的快乐之道?苏轼在《超然台记》中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

超然物外,体现了苏轼置身逆境的旷达心态和超越意识。尚永亮在《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一书中评价:“所谓超越意识,既是一种人生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就是说士人虽身处逆境,却能不为所累,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在精神上达到一种无所挂碍的境界。”

(一)超越外物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苏轼《超然台记》)物之有尽,而人欲无穷,“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列子》卷七),这些近乎疯狂的贪欲,最终会让人失掉心性,“是谓求祸而辞福”。正如《庄子·让王篇》所讲:“今世之人,居高官厚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祸哉?”苏轼审视人生的忧乐、福祸等辩证关系,为当下人生找到一条不累于物的价值取向。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以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苏轼《超然台记》)。“游于物之内”,人易被口腹所役、名利所驱,人异化成物的奴隶,便“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庄子·缮性》)。正如苏辙《超然台赋》所写:“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浮沉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返,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耶?”因此要使人达到“无所往而不乐”的境界,就应该“游于物之外”。

(二)超越自我

“游于物之外”,即超然物外。只有淡化对物的欲望,泯灭万物之间的差别,等齐贫富、美恶、福祸、忧乐等,才能“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齐物论》)。“非必怪奇瑰丽者,餔糟啜漓,皆可以醉,果疏草木皆可以饱。”(苏轼《超然台记》)万物的差别性消失了,苏轼消除了分别心,忘记了自我。《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唯有“丧我”,“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故生而不悦,死而不祸”,进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齐同万物”、“道通为一”的境界(庄子《齐物论》),也即“心斋”、“坐忘”必然要达到的“虚明”、“大通”境界;唯有“丧我”,才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游心于淡”、“游于无穷”,达到心灵和精神的绝对自由——“逍遥游”,从而达到“至人无己”的最高境界(《庄子·逍遥游》)。

超然物外绝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苏轼在经历了磨难后超越困苦超越自我才拥有的。“超然物外”蕴含着苏轼超出常人的大智慧:苏轼汲取了儒、释、道三家的精神营养,“超然物外”思想明显受庄子的“齐物我”哲学观的影响,也渗透融合佛道淡泊虚静的人生理念,体现出智者的灵动与达者的圆融。其儒家的用世之心一直未泯,展现出一种热爱人生的入世情怀。济之以苏轼独有的人生修养和人生经历,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董仲舒说:“圣人何其贵者?起于天,至于人而毕。毕之外谓之物,物者投所贵之端,而不在其中。以此见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苏轼以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刘永济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说:“东坡一生在政治上遭遇,极为波动,时而内召,时而外用,时而位置于清要之地,时而放逐于边远之区,然而思想行为不因此有所改变,反而愈遭挫折,愈见刚强,挫折愈大,声誉愈高。”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在新党与旧党斗争的漩涡中,几经沉浮。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罪贬黄州对苏轼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代最强音。“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苏轼《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苏轼抛开了物质和世俗的负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变不惊。绍圣元年(1094),吕惠卿等人诬告苏轼“讥斥先朝”,苏轼被贬南荒惠州,“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苏轼《十月二日初到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食荔枝二首》之二),苏轼总能以审美的眼光将自己的生存窘境诗化、美化,找到当下生活的满足与惬意。绍圣四年(1097),62岁的苏轼被贬到“非人所居”的儋州,“大率皆无”的生活环境几乎把他推向生存的绝境,但苏轼随遇而安,“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苏轼《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作此诗示之》);“我本儋耳人,寄身西蜀州”(苏轼《别海南黎民》)。“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历经沧桑的苏轼已是“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其人生已实现了“无往而不乐”的逍遥境界。

东坡虽屡遭贬谪,身处逆境,却始终履险如夷,达观超然,以从容的心态面对贬谪生涯中的种种窘境与苦难,随遇而安甚至随遇而乐,成就了苏轼在黄州、惠州、儋州所创造的生命奇迹和人生境界。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超然物外,使苏轼以一种“随缘放旷,任意逍遥”的达观态度,在逆境中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审视生命的内涵,从而乐由心生。

三、超然物外的快乐人生

吴熊和、萧瑞峰在《唐宋词精选》中说:“苏轼善于从普通的日常事物中,发掘出生活本身的诗意。同时还善于从富有诗意的生活中,提炼出某种富于启示的人生哲理。”

超然物外,体现了苏轼乐天知足的生活态度。纵观苏轼一生,政治上屡遭打击,生活中常临绝境,但无论环境何等险恶,他都能“乐在其中”。常乐无求,他以乐观与欣赏的心态对待自然,便“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他以乐观与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便“餔糟啜醴皆可以醉”;他以乐观与超然的心态对待世事,便没有美恶、去取、大小、祸福的烦恼。苏轼在《后杞菊赋》中写道:“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或糠核而瓠肥,或梁肉而墨瘦。……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苏轼在逆境中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故能化苦为乐。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我们应以超然的心态,静观喧嚣之美。“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我们应以超然,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马致远《汉宫秋》)其实我们应明白:比名声更重要的是,回归到你自己,保留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淡定,才能真正品尝到精神的快乐。可如今仍然有许多人忙于追逐名利、权势:一些高官出于对金钱的无限贪欲,贪污腐败层出不穷,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之脑后;一些知识分子扺制不住世俗利益的诱惑,学术造假、抄袭等屡见报端,学术的尊严被践踏。这些人快乐吗?他们不快乐。他们为名所累,为利所惑,在对“物”无止境追求的时候,恰恰忘记了人本身,最终一无所有,甚至丧失生命。苏轼的“超然物外”恰是拥有快乐的秘笈。

正因苏轼“超然物处”,故能在困境中求生存、逆境中求崛起、抑郁中求达观,在人生的舞台上荣辱皆忘,处变不惊,穷通得失淡然处之;面对多年的贬谪生涯,他看透人生却不厌恶人生,他追求解脱,却又始终对生活抱着乐观的信念。这就是苏轼的人格魅力,也是他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9:寻找“快乐秘笈”

星期四一大早,我刚到二楼值班室,就看见班上的女孩冯娟(化名)泪眼汪汪地跑过来说:“老师,刘力(化名)用脚踢我。”

“把刘力给我叫来!”我气不打一处来。

很快,刘力被叫来了:“你为什么要踢人家?”

“昨天,我们上体育课练跳远,累得同学们成了残兵败将。我想踢他们几脚,看看好不好玩。”刘力嘟囔着说。

“好玩吗?你快乐吗?”我追问道。

“不好玩,也不快乐⋯⋯”

“就是嘛,这只能破坏你和同学之间的友情,增加同学对你的敌视,你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要想真正获得快乐,用哪些办法更合适呢?列出十条来!”

也许是羞愧,也许是后悔,也许是真不明白获得快乐有哪些方法——刘力始终沉默不语。

恰好,班上的郑浩从旁边经过,我问他:“郑浩,请你说出获得快乐的十种办法,好吗?”原想这个学习尖子能够帮我的忙,想不到他也呆立半晌,只字说不出来。这时,六(1)班的班长杨子涵上楼,我拦住她问:“杨子涵,请你说出获得快乐的十大秘笈,好吗?”想不到,杨子涵脱口而出:“一、多交朋友。有了朋友,可以相互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会很快乐;二、帮助他人。给予是快乐的,‘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帮助了他人之后,别人高兴,自己也高兴;三、关爱他人。对人要热情,不冷漠。别人有困难,主动过问、宽慰,不要漠不关心。四、尊重他人。不打扰别人,不欺负别人,不强人所难,尊重他人的人格、劳动和习惯。五是多读书⋯⋯”

“好了,听一听,刘力,你有什么感想呢?”

“老师,我错了,我不该踢她。”

“就是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打别人就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骂别人就是借别人的嘴骂自己。你这样做不是找不自在吗?你现在该怎么做才能使双方都快乐起来?”我用征询的口气提示他。

“老师,我给她赔礼道歉去!”刘力言辞恳切。

“好,你去吧。”

见刘力走了,我对杨子涵说:“杨子涵,麻烦你回去把十大快乐秘笈整理一下,交给我。我让刘力看看,好吗?”杨子涵痛快地答应了。

过了两天,杨子涵写好了。呵,满满一大张纸。要点摘录如下:“一、有规律地生活;二、乐观自信;三、轻轻松松地生活;四、常助他人;五、关爱他人;六、寻找别人的快乐、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七、好好学习各科知识;八、多读课外书;九、丰富课外生活;十、与周围的人、动植物和谐相处。”

我把这十条秘笈交给刘力。刘力开心地笑了:“谢谢老师,我找到快乐了。”此后,这男孩不再以打人取乐,成了一名受人欢迎的同学。

【反思】

教育不是简单的“告诉”,而应是师生、生生间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互动。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若是狂风暴雨般地一顿呵斥和数落,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往往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正处于心理发育期的青少年,往往不是明知故犯,而是“不知而犯”。这时,如果教师压住火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清与人相处的道理和方法,教育他们“不给他人添伤害”,他们大多是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我庆幸机智地处理了这一偶发事件,我快乐着。

(作者单位:五莲县洪凝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日照262300)

上一篇:演讲比赛宣传稿件下一篇:唱红歌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