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之感想:回家的路

2024-07-31

2022之感想:回家的路(通用8篇)

篇1:2022之感想: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

凌向武

在路上,一路向西,向着昌北老家的方向。车子在杭徽高速拥挤的车流中慢慢穿行。“爸爸今天怎么这么多车子?”坐在后面的女儿有些诧异地问,我说:“国庆期间高速不收费,所以……”,没等我说完,女儿急切地说:“现在真好,爸爸你以后可以天天上高速上班喽!”看着女儿高兴激动的样子,我心里顿生羡慕,羡慕她们脚下的路越来越宽敞,也越来越平坦!

记得像女儿这么大时,我正读小学五年级,每天上学要走五六里高低不平的土石路,再沿着一条羊肠小道翻过一座山,小心翼翼走过一段独木桥,才能到达学校。进入初中,虽然住校不用天天来回,但每周也得步行回家拿下一周的米、菜,来回得有40多里地。直到18岁到部队当兵去前,我从未能沿着那条崎岖的盘山公路——汤苦线走出过大山。当时,岛石到临安也就一天一趟班车,每逢雨季来临或开始下雪还经常担心通不了车,因此还在读书的我根本也没有可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许心中有了太多的期盼,平时走在公路上总要多看几眼偶尔经过的汽车,喜欢闻车子

经过弥漫在空气中浓浓的汽油味;在山上劳作小憩时,经常会坐在地上望着远处蜿蜒起伏的山峦发呆,想象山外的精彩;晚上睡觉时,频频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或驾驶着汽车,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在公路上尽情地奔驰……

不过,苍天不负有心人。1990年冬,因当兵身体复查终于圆了我去临安县城的美梦。那天早上,我4点多就起床了,吃过早饭后,我和父亲就打着手电筒,踩着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村道向客车等候点江川进发,大约用了近40分钟,在大客车没有到站之前到达了等候点,终于在6点钟左右,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坐上了开往临安的大客车。尽管客车一路颠簸、一路停靠,整整花了四个小时才抵达临安,但我却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一下车,父亲有意让我去问个路,打听一下县人武部的位置。虽然当时临安城里道路也并不宽敞,车子也并不多,但第一次进城的我犹如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眼花缭乱,不知东南西北,呆在原地不敢动弹,俨然就是城里人常说的“乡下佬”一个。父亲见状十分生气地说:“真没出息!”现在想来,还真有点脸红……

“爸爸,你在想什么,怎么开这么慢,我想早点见到奶奶了!”女儿的突然发问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这才发现,幸好有女儿的提醒,不然我肯定要错过龙岗高速路口了。过了龙岗收费站,车子在宽阔整洁的18省道欢快前进,道路两旁的青山绿水、蓝天新房在修建一新的道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赏心悦目。我摇下车窗,深吸一口气,感到空气是那么的沁人心脾,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担心尘土满天飞而紧闭窗门了。我一边欣赏着《谁不说俺家乡好》,一边和女儿聊天,给她讲过去老辈们常唠叨的往事。当她听说老辈们要翻山越岭到大山外挑米、油的经历时,她反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开车出来买东西啊?”我哑然。是啊!在她印象中,路都是宽阔平整的,家家基本上都有轿车的,住的房子都是新楼房,她又怎么会知道以前回家的路是多么难走,更难以想象在路还没有通之前老辈们生活的艰辛了。每每想起老辈们说起的“百丈岭高高,纤岭涛涛,不带冷饭,性命难逃”的艰难生活,真的庆幸自己能够赶上这样的好年代,更羡慕女儿她们拥有如此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因为路,以前总是怕回老家,一怕花费时间长,二怕路上颠簸苦。可如今,从临安出发到老家仅一个小时就够了。一路上不仅没有堵车之烦、让道之忧、晕车之苦,却有驾车之趣、赏景之乐,所以,回家现已成为我周末假日的首选。

回家路不断在变化,宽了,直了,短了,靓了。这条路见证了昌北的巨变,拉近了昌北百姓与幸福生活的距离,一代又一代农村娃正是通过这条路,从大山深处走向都市、走向世界、走向成功,真正成为了昌北地区百姓的一条康庄大道。

篇2:2022之感想:回家的路

地点:本刊编辑部

事情:实名制网购车票

体验者:本刊记者王晓燕

据铁路部门发布的消息称, 2012年1月1日起, 旅客购买火车票均须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购票, 并持车票及购票时所使用的乘车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免费乘车的儿童及持儿童票乘车的儿童除外) 进站、乘车, 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

2011年初, 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率先开始实行火车票实名制。那时候笔者的感触还不是很深, 只是从一些新闻渠道得知这些消息。早年笔者在成都读书时对于四川这个人口大省的交通运输体会颇深, 每逢过年过节, 成都各大汽车站火车站来往的旅客场面都颇为壮观。因此, 当得知成都将要实行火车票实名制时, 笔者对于这项举措的效果确实不抱有什么乐观的态度, 因为试图通过实名制解决中国这么庞大数量的人口出行确实很有难度。

今年春运期间, 实名制举措让笔者深深感受了一回回家的“顺畅”。

熟知流程顺利购车票

北京今年春运正式实行火车票实名制, 电话订票、互联网、代售处、车站窗口购票的旅客均须凭证购票。对于成天在电脑前工作的我们, 这个消息特别让人感到振奋。

节前的春运期间, 网上售票与电话订票均是提前12天。公司正式公布春节放假时间后, 笔者与同事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刷新网上余票, 因为愈接近春节那几天, 火车票往往是愈加难买。

公司放假还算早, 但是笔者浏览铁道部官方售票网站 (www.12306.cn) 时发现, 1月16日北京——包头的硬卧在出票第一天就被一抢而空, 失望之余, 笔者只好浏览16日之前的余票信息。跨过前面的一个双休, 笔者欣喜地发现1月13日晚上的硬卧还有余票, 就毫不犹豫地“下手”购买了一张, 虽然这个时间离单位正式放假时间早了3天, 但是笔者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一票难求, 就是请假也得走。

由于笔者是在订票之前几天就注册了铁道部的售票网站 (www.12306.cn) , 因此, 一旦看到余票信息后就迫不及待地提交了订单, 订单需要输入乘车者的身份证号、姓名以及电话等。订单递交速度之快与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恐怕要归功于笔者平时的网购技巧了, 铁道部的购票流程与之几乎相差无几, 订单提交成功后, 要在45分钟之内将票款通过网银支付成功, 只要在开车前均可凭借持有乘车者身份证换取车票。

期间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 在支付票款时可供选取的网银仅仅包含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为数不多的几家银行, 这无疑为支付票款造成了麻烦。抱怨之余, 却只有想办法找同事帮忙。多方询问后, 有上述几个银行网银的同事帮笔者支付了票款, 最终在规定的45分钟之内完成了车票的预定。尽管期间出现了一些困扰, 但最终还算比较顺利地订到了火车票, 这不免让笔者兴奋起来。

回想前几年每到春运期间, 期待能在窗口买到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一般都寄希望于网上求购转让票。网上搜索到的转让火车票多数操控在票贩子手中, 如果电话打得及时, 对方票未出手, 往往也要加价100-300元不等的额外费用。偶尔也会遇到比较幸运的情况, 那就是对方因为某种原因的原价转让, 这种希望一般是很渺茫的。

仍难购得“称心如意”票

由于笔者提早很顺利地买到了火车票, 之后几天网购突然变得麻烦了, 有的同事却连注册网站都变得非常困难了。笔者便充分地运用起了自己那得之不易的账号。但是试图登陆成功变得越来越困难, 需要频繁地输入登录名、密码及验证码。一次不成功再来一次……最后有报道称, 铁道部售票网站日点击超10亿, 由此可想而知, 这种成功登陆的难度有多大。

当尝试了无数次之后, 眼前页面的突然跳跃会让人变得很有成就感, 登陆成功了。接着就是帮没买到票的同事查询余票信息。

临客硬座也要早下手

同事甲:北京-合肥, 刷新余票网页, 符合他要求的车次就只有临客硬座了。Z字头的直达车与T、K字头的卧铺都是他承担不了的, 最佳选择是T、K字头的硬座, 速度快、时间保证而且价格不高, 当时查询的结果是只有临客L字头的硬座了。由于春运这个特殊的时期, 看到高峰路段临客的硬座也只能尽收手下了。

当笔者后几天浏览售票网站时, 看到北京——合肥的“T”字头特快出现了硬坐票的余票信息, 同事甲当下决定再买一张, 然后将那张临客车票去退掉。

就当体验一回高铁

同事乙:北京-杭州, 北京到杭州的火车走的也许是高端路线, 紧俏的特快、快速列车的卧铺真的一票难求, 直达车的软座价也要高于特快、快速列车的卧铺价, 显示大量余票信息的就是7趟高铁列车与1趟动车了。

适逢春运期间, 归家心切的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7.23”, 能够早回家是唯一目的。高铁在此刻让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她的价格, 高于所有列车的票价是预先可以想到的, 但高出的1/3-2/3的价格确实人们难以理解的。但在这种别无选择的情况下, 也就只有选择高铁了, 同事担心的是, 如果再过几天买票, 恐怕连高铁都要买不上了。

事后笔者才发现, 这种担心纯属多余, 高铁票始终都显示着数百张的余票。而据同事春节回京后所言得知, 北京始发后的高铁上座率还不及1/3。

无座票绝不能错过

在接连两次都订票成功, 网银支付完票款后, 系统就自动弹出来登陆页面, 悲催的是又要重新登陆了。要想登陆成功, 坚持不懈、矢志不渝……是必需的, 据说网速也是影响登陆成功与否的原因之一。

同事丙:北京—通化, 最为遗憾的是, 往返期间的列车只有一趟是直达的, 这就无疑为订票成功又增加了难度。页面被刷新后, 仅有可怜的一行余票信息可供参考, 在相应的席别下方往往对应的都是一个“无”字。碰巧的一次登录上去之后, “无座”下方对应的有了几张“无座”票。

这也确实够痛苦的。近20个小时的路程, 一个女孩子, 无座。但最终在余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 她还是选择了购买无座票, 因为毕竟这样就可以持票上车了。如果中途还能改签卧铺或座位票, 那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时地浏览余票信息, 笔者终于看到了一张有座的硬座票。但是, 当笔者输入乘车者的信息后, 页面显示此人信息已不能重复购买当车次车票。但是, 放弃这张难得的座票实在可惜。最后笔者以自己的身份证信息为同事丙购买了那张硬座票, 希望到时候同事丙能将那张无座票退掉, 而且在笔者侥幸心理的影响下, 希望同事丙能够以别人的身份证购票仍能过关。

经过几天的努力, 同事们都买到回家的车票。

退票过程路漫漫

同事甲最终购买了一张临客的硬座与一张特快的硬座, 准备是在开车前去火车站将那张临客的硬座票退掉。周末有空时, 同事甲去北京西站退票窗口咨询了有关网络购票的退票事宜。窗口工作人员回收了火车票, 出具了一张退票收据, 去支付票款的相应银行取款, 但由于网银并不是同事甲自己的, 因此, 他担心非本人不能取走钱, 最后由于回家时间紧迫, 他不得不选择放弃那68元的临客硬座票钱了。

同事丙最终是两张火车票在手, 一张是本人身份证信息的无座票, 一张是笔者身份证信息的有座票。当时笔者建议她留一张笔者的身份证复印件, 以便向车站工作人员解释, 这也确实是迫不得已。但最后, 同事丙从临近开车前几天的新闻中得知, 她所乘坐列车的始发站北京站15秒实名制电子验票即可通过, 而且查验非常严格。她实在不愿意在春运时节冒这种险, 最终是手持两张火车票进了站乘车回家。

铁道部的实名制、网上购票确实从某种程度上讲为民众带来了便利, 但是对于应对一些比如退票、重复购买车票等特殊情况的解决方法亟待改善, 不应该只收取民众票款而不尽力想办法解决民众之难处。

篇3:2022之感想:回家的路

花开水流、鸟鸣石静,

快慢生活之间的缓冲地带

旧时的苏杭士大夫们,做了官或赚了钱以后,终极的理想就是造自己的私家园林,用一堵高墙将园林与尘世隔开,自此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过着举杯浅饮、雅集弹唱、东园载酒西园醉的退隐生活。

陈金根的静思园就位于江苏省吴江县,距离曾经江南最大的私家园林退思园仅3里之隔,退思园取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所以当年陈金根曾想将自己的园子命名为“进思园”,但后来请费孝通题写园名的时候,老先生想了想说,还是叫“静思园”吧,取意宁静致远。

静思园面积极大,占地150亩,即便搁在古代,纵是将相王侯也难出此大手笔,更何况在寸士寸金的当下。园子从1993年始建,2003年落成,虽是由现代人建造,但包括雕花长窗、楠木屋梁、砖雕门楼、斗拱梁柱,都是主人由收集到的明清古物搭建而成,甚至有整座的古宅从异地迁徙至此,奇石、古树、砖雕、盆景更是不可计数。陈金根爱石,尤爱灵壁石,所以,这大片园林仿若一个大型的灵壁石博物馆。亭台、楼阁、水榭、石桥、旁山湖,还原了地道的姑苏园林的韵味。

陈金根是在8岁那年随父亲去苏州的拙政园游玩,被园中风雅的景致所吸引,遂对父亲说出要建自己的私家园林的梦话,此后,经过了数十年的打拼,已成为江苏省吴江新兴玻璃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终于可以如愿以偿。静思园是他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的一方乐土,而事实上,对于现在仍忙于事业的他来讲,这里也是他在快慢生活之间的缓冲地带。作为一个企业家,要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要为底下的几百号员工负责,要应酬相干或不相干的各色人等,每天都感觉到自己绷着一根弦。但现在,每当工作中遇到了烦心事,他就会来到这片后花园里静坐半晌,看花开水流、鸟鸣石静,心绪得到了舒展,再回到工作中,自然就可以更清醒地做出决策与判断。

距离陈金根的退休日程尚远,而苏州名士叶放,却早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实践着理想中的古典生活。10年前,他与5位朋友花200万买下了苏州十全街一排联体别墅,推掉院墙,引水造湖,生生地造出了一个私家园林,有水榭,有太湖石叠山。

叶放小时候一直跟外公住,他总记得家里院子的墙上是竹子的剪影,厅堂里传来的是昆班堂会的笛箫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水磨腔。所以在他的理想中,有了园林后,还要配上昆曲,才是“原应如此”的生活方式。

昆曲原本就出自于居住在昆山古典园林中的一群文人雅士、清唱曲家之口,后来富贵人家造了园子后,就组了家班自娱自乐蔚为一时的风潮,这样的出身就注定昆曲不可能成为大众的消遣。它的特点就在于慢、小、细、软和雅,它的‘慢’代表了当时士大夫的审美取向,需要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群去欣赏。

自建园后,叶放便常常举办“和曲雅集”,邀来三五志趣相投者,一起听曲之余,还找来相关的好物件一同鉴赏,如桃花坞的戏文、年画和明代何壁校刻的《西厢记》;牡丹梨园扇、兰花清供和姑苏繁华图手卷等。也会自娱自乐,清唱昆曲和尺谱写作。在饱了眼福和耳福之后,还会取曲牌之名、曲词之意选材、加工、创造菜品供好友们大饱口福,如《鹊桥仙》“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是由藕和猪肉糜演绎,鳜鱼应了《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金花菜则暗合了《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之后的余兴节目还有斗茶,各色名茶一一摆开,挨个品斗。

烹茶、品茶,疲惫紧张感的舒缓排练

叶放的好友中有国学大师于丹,于丹爱茶。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样精髓,被视为饮中君子。古时的富贵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因茶是养性妙品,富有淡然悠远、苦后回甘的雅韵。一叶茶,汇聚了山川之灵秀,日月之精华,更贯通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奥妙无穷,根繁叶茂。喝茶先入口、再入心、后入神,其实是和自然融为一体。而为烹茶所进行的一系列程序,看似繁琐,实则是将日常行为美化、程式化后反复排练,在耐心的等待与细心的操持中,心性得以调养,修养从而提升,诸般疲惫紧张也由此被涤荡殆尽。身处喧嚣熙攘的尘世生活之中,正需一盏清茶助己凝神静气。而茶最大的魅力,是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香味,就算相同的茶在每一泡的时候,茶汤的变化跟香气的变化都是非常微妙的。只有把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个点上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这其实是一个禅机,即当下的力量。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当下的时候,每一刻其实都是美妙的。

宋人黄庭坚就说过:“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汉字中品茶的“品”字就是三个“口”的叠加,活脱脱描画出三人围炉而坐的生动场景。至交好友,灯下品茗,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最好写照。

于丹是在30岁以后才开始喝茶,她认为每个人爱上某一种生活方式一定跟他人生的成长经历相关。此前,她只喝咖啡,觉得它有一种浓浓的苦和浓浓的香,加上浓浓的奶配以糖,各种味道浓沉含混,碰撞在一起特别像人20岁的迷茫青春,所有的感受都在追求一种极致,那个时候,茶对于她来讲味太淡。30岁以后,因为懂得了淡而恒久的好,才开始体味到茶味的隽永,而人生的历练亦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过程。

于丹喝茶分季节,夏季喝用85℃水温泡的明前龙井;晚上想喝茶就喝最淡的碧螺春;立秋前后开始喝铁观音;到了冬天就只喝普洱,觉得太浓郁时偶尔会投几朵菊花。

至于茶器,她倒不刻意搜求收藏,在她看来,饮茶重韵不重器,有一二佳器与友朋共赏,便足以得其中味。她就有两只紫砂壶,一个专门用铁观音养,一个用翠玉乌龙养,用丝绸擦外面的整个陶土,最后会润润地闪出一种玉的光泽,人可以融进去,“你看着是丝绸擦过,其实是一段光阴的打磨。从铁观音里面喝出雅正,从翠玉当中喝出一股清香。”

对于丹来讲,喝茶喝的就是一种心情,心情不到,喝不出茶的味道。每天早晨把阳光放在茶叶里,一盏香茶隐隐滑升,一种馥郁萦绕在舌尖,在鼻息里,那种气让人一天身心柔软、宁静、从容。

而今于丹已是茶中的行家,把泡过的茶叶翻过来看背面的纹路,她就能够告诉你这是春茶还是秋茶,它的发酵程度到什么样子。在她看来,人生如茶,最大的煎熬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一壶好茶。

写意、书画,生命被拉长的过程

其实古典生活的内核,最为重要的还是对文化的尊崇以及对艺术的自我涵养,书与画自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书法爱好者里,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是最为人称道的一位,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还是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书法研究员,他的作品先后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荣宝斋等地展出,并被包括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在类的数十家机构和博物馆收藏。

篇4:回家的路

前几年我们回过一次老家, 那时坐的是大巴士, 要十几个小时才到老家的县城, 坐得腰酸腿麻的。到了县城, 还要再转车, 还好舅舅开着拖拉机来接我们回家。不过拖拉机一路上颠簸得好厉害, 我的屁股都被震麻了。

这次我们是坐动车回家的, 时间省了一大半, 我们也不再那么疲惫。到了出站口, 便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 我定睛一看, 原来是舅舅, 只见他身穿皮茄克, 脚穿乌黑发亮的皮鞋, 真气派!要不是他先喊我的名字, 我真认不出他来了。

到了停车场, 我开始寻找拖拉机的影子, 嘴里还喃喃自语着:“咦?拖拉机呢?”舅舅听到了, 哈哈大笑起来:“都什么年代了, 还开拖拉机?”说着, 舅舅指着前面的一部小车说:“那才是我们要上的车!”我顿时愣住了:“那车是……”舅舅自豪地说:“那车是舅舅新买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几年的工夫, 舅舅简直大变身啦。

篇5:找到回家的路

人们这才知道,自从1岁半被父母遗弃,回家就是江建的心愿。而这条回家的路,江建走了22年。

回家的愿望,像小树一样疯长

1990年1月12日,年仅1岁半、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江建,被父母遗弃在杭州火车站附近,被好心人发现后送到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那一年,和江建同一批被送到福利院的小朋友都姓江,他们的姓和名都是从字典里按顺序排列得来的。

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江建都在社会福利院里读书。到了五年级,福利院的老师安排江建及其他几个比较聪明伶俐的学生去院外读书。就在这时,江建才深刻感受到家的重要性。

“作文课上经常要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每次我都写不出来,一点儿概念都没有。学校还经常开家长会,那时我开始意识到孤儿的真正含义。我想去找父母,但大海捞针,一点儿线索都没有,怎么找?”

寻找父母的念头一旦在心里萌芽,便开始一路疯长。

寄宿带来的亲情温暖

在外求学的那段时间,江建有过两次寄宿经历。

第一次寄宿是2000年~2002年,他在福利院的安排下,寄宿在瓶窑一户姓高的人家。

“第一次见高爷爷、高奶奶,我不知道该跟他们说什么。那时候我极其内向,常常一天都说不上两句话。”为了找到沟通的话题,高爷爷、高奶奶就去学校一一认识江建的同学。江建晚上放学回家后,他们就跟他说与校园生活有关的事儿。起初江建觉得奇怪,他们怎么什么都知道?直到有一天,班里一个经常取笑他的同学突然来扶他走路,并对他说:“你爷爷奶奶来找过我,还给我买了好吃的,让我以后不要再学你走路的姿势。放心吧,以后我不会再欺负你了。”江建这才知道爷爷奶奶的良苦用心。

那天晚上回到家,江建抢在高爷爷、高奶奶说“江建回来了”之前,主动说:“我回来了!”尽管声音很小,却足以令他们开心。那惊喜的表情落在了江建的眼里,也印在了他的心上。他忍不住去想:这就是亲人之间的感觉吗?自己的每一个小进步,都会令他们如此欢喜。

60多岁的高爷爷不顾自己年迈,总是背江建上学。只要有时间,高爷爷或高奶奶还会去学校接他放学。看到校门口那个等待自己的身影,江建心里就会暖暖的。

上初中时,江建因为换学校不得不离开他们。送他走时,高爷爷、高奶奶都哭了。车子发动那一刻,江建发现自己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他不由得想: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当初离开我时,你们是否也会像高爷爷、高奶奶这样落泪?

江建的第二次寄宿经历是2003年~2005年,寄宿在湖墅南路卖鱼桥附近一户姓徐的人家。徐家有自己的孩子,已经工作,一家人对江建非常亲。

“一次,下很大的雨,徐大伯背着已经是初中生的我去上学。我趴在他的背上哭了。”多年以后的今天,江建依然还记得那种贴肤的温暖。

正是在高家与徐家的生活经历,让江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让他更加想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江建对福利院里的好朋友说:“不管他们因为什么原因和我分开,我都不怪他们,他们一定是万般无奈才这么做的。”

没有哪个父母离开自己的孩子会欢天喜地,这是江建为自己找到的情感安慰剂,以此来对抗着心中那时时来袭的疑问。

我的成长,需要你们的陪伴与分享

江建很要强,要强得近乎倔犟——双腿两次手术,他不哭不闹;不会的习题,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弄懂;生活上,总希望别人忽略他行走困难这个事实;明明强烈渴望知道自己的身世,却从来不问“我的爸爸妈妈在哪儿”。

2008年9月,20岁的江建被江南专修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录取,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决定将遗弃物品交给他。档案管理员姚晓虹交给江建一个档案袋,告诉他这是当年父母留的字据……

江建心情沉重地将档案袋打开,里面有一块发黄的白布和一张红纸。

布条上写着:我是南方陈家村人氏,今年阴历十一月下旬孩子患小儿麻痹症,在当地医院治疗至今,共花一千多元,今天我们实在走投无路,没钱治疗,眼看孩子终身留下病残,故将孩子委托国家或慈善人士抚养,将来使孩子能够生存,若能解除孩子一点儿痛苦,我们死也瞑目,来世再报恩德。

红纸上写着:陈氏,一九八八年五月廿六日未时出生。

姚晓虹遗憾地说:“我上网查过,浙江有6个陈家村,其中两个有电话,可打过去一直没人接。”

这时,江建蒙了—自己是弃儿,父母注定是不会来找他了。他心中那条回家的路像游丝似的突然断了。

此后的无数个夜里,江建抚摸着那块白布与红纸,但感受不到一丝亲情的温度。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内心很消沉,也找不到向上的动力。

大一的寒假,江建去看望高爷爷高奶奶、徐大伯徐大妈。对于行走不便的江建来说,这次探亲之旅甚是艰苦,可是,他从没有如此强烈地想要见到他们。

敲开高爷爷、高奶奶家的大门时,江建的心咯噔一下,爷爷奶奶老了,可是,家里的气息依旧是江建所熟悉的,爷爷的香烟味、奶奶烧的红烧肉,还有饭后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前唠的那些琐碎家常。

两天后,江建离开时,发现双拐上经常与胳肢窝接触的地方被奶奶用绒布细心地包过了。后来,江建在裤兜里摸到了两张100元的人民币。本来,他给爷爷奶奶留了字条:我把50元钱放在了你们床铺下面。那是我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的。很少,却是我的心意。你们如果能够收下,我会很开心。可没想到,爷爷奶奶却又给他塞了钱……

江建在徐大伯家待了两天。那两天,他起早贪黑地陪徐大妈卖菜。临别的前一夜,江建拿出了记载着自己身世的白布与红纸给徐大伯、徐大妈看。徐大妈边看边哭,对江建说:“但凡有一点儿办法,怎么可能丢下你不管?”

那天晚上,是江建第一次在别人面前哭。他哭得很彻底,也很释然。此次探亲之旅,他就是为了寻找这样一个答案,或者说,亲口听第三个人对他说:亲生父母一定是万不得已才丢下他的。

在内心深处,他的心已经归家了,因为他确定,父母一定还活着,还在这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思念着他。

回家的路,我走了22年

2010年5月,江建幸运地入选浙江省残疾人射箭队。

2011年6月,他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男子复合弓50米单轮赛中,以36箭327环的优异成绩摘得首金,并在其他项目上获得两枚银牌。

三度走上领奖台,江建觉得自己内心的遗憾愈加强烈。他多么希望,为他喝彩的人群里有父母的身影。当鲜花与掌声汹涌而至时,他深刻地体会到—亲情在前,幸福在后。没有父母,没有家,没有浓郁的亲情,他的人生很难幸福。

2011年10月17日下午,杭州江南专修学院为江建举办庆功会。当主持人邀请江建走上主席台发表获奖感言时,一向沉静的江建却在众人面前发出藏在心底多年的呼唤:“今天我想通过学校、通过媒体寻找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如果他们还在世的话,我希望能和他们重逢。爸爸妈妈,这22年来,我一直想念你们,请你们带我回家吧!”

江建擦一下脸上的泪水,手捧着一金两银3块奖牌继续说:“如果他们仍旧贫穷,我愿意用我的奖金来赡养他们。”

此时,台上台下已是一片呜咽。

庆功会后,江建的心情难以平静。他将父母留下的那封信的影印件贴在微博上,然后写道:“我叫江建,1988年5月26日生,是杭州第一社会福利院的孤儿,现就读于江南专修学院。我和父母于1990年1月12日在杭州市火车站分开。从懂事起,我就想找到父母,直到收获残运会首金,急切渴望见到父母的心情愈演愈烈。请大家转发帮我找到父母,万分感谢!”

这则微博在网上被迅速传播,短短的两天时间内转发和评论达6.86万条之多,“粉丝”陡增至4.6万,江建回家的梦想指日可待。

我们回家吧

10月20日清晨,江建被电话吵醒,是学校打来的:“你的生身父母找到了!他们已经来到学校。”江建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穿上衣服就往学校赶。这实在太突然了,他一下子有点儿转不过弯来。

在学校二楼的会议室,江建见到6个陌生人。在他推门进去时,一对穿着黑色衣服的中年男女忽地站了起来,用热切的目光盯着他。

中年男子叫陈叔国,女的叫余丽辉,这对夫妇是连夜从温州市平阳县鹤溪镇赶来的。看到江建,陈叔国的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余丽辉则号啕大哭。

可是,江建还是不敢相信他们就是自己的父母,于是提出做亲子鉴定的请求。对方爽快地答应了。

10月21日下午3时,在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司法鉴定所,办完做亲子鉴定的手续,陈叔国的手颤抖着在江建孱弱的腿上抚摩着,余丽辉则握着江建的一只手,一刻也不愿松开。

10月22日上午9点半,一位记者给他打来电话:“江建,DNA检验结果出来了,他们就是你的亲生父母!”那一刻,江建泪流满面。

在福利院五楼的会议室,陈叔国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17岁的弟弟陈雄羞涩地喊了声“哥哥”。江建看了一眼这个跟自己长得很像的男孩儿,笑了。26岁怀有5个月身孕的姐姐一直含笑看着他,似乎永远也看不够。

“阿建,我们回家吧!”父亲满脸愧疚和喜悦地说。离开福利院下楼梯时,母亲对江建说:“让你爸背你。”

篇6:找到语文教学“回家”的路

一、高效课堂散发着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学法。教材中许多文章文质兼美,当你读得犹如亲历其境、亲见其人时,你便走进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般的语文空间。执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环节“学习目标”自然是“朗读吟诵”。学生先以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读,并用一句话说说原初体验,再就怎么读、怎么读更精准表达诗人感情等问题在小组交流,初步形成自己或小组认为适合的朗读,组员间个性化朗读展示,在相互评点和再度揣摩诗作情感、语调、语势的基础上形成最佳朗读方案,推荐代表在全班朗读,教师加入讨论、范读,并顺势加以点拨、指导,最后集体吟诵全诗。在配乐的反复吟诵中,体会徐诗音节和谐自然、节奏轻柔委婉、朗朗上口的“音乐美”的特点。

二、高效课堂发酵着嚼词析句、静思默想的“品味”

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则课堂难免会因缺乏关键点的开掘与深挖而显得浮华和浅薄, 应留出足够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让学生独立对文本精妙之处进行细细品味。品味文字、品味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作者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尤其要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看看语言是怎样丰富、优美、生动、形象,是如何有特点、有魅力、有活力。《再别康桥》第二环节设置的“学习目标”是“自学”,即“鉴赏品评”,请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学习本诗你最想学习的是什么,由此确定学习主题———语言、意境、情感、构思等“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要舍得给足时间,至少十分钟给学生自学独品,根据自己选择的既定的学习主题,以研究性阅读的方式,透过有形之物探究、发现无形之情,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去品读去欣赏,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去联想去创新。品读的这十分钟,课堂是安静的,能见到的只是学生们时而静思默想,时而写写画画。教师在巡视中, 偶尔与学生交流。师生在安静的课堂中独自体验,鉴赏品评,再现生活,走进诗人。这十分钟,是学生和知识和作者直接对话, 是从朗读吟诵的表层感知上升到鉴赏品评的理性层面,真正洞悉诗中真味的思维发酵、思考、整理的十分钟,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十分钟。

三、高效课堂洋溢着娓娓道来、议论纷纷的“说味”

独“品”之后纷“说”之前,给学生一些时间小组内“对学、组学、群学”[1],提出独学中发现的问题交由小组讨论,有难度的在全班“说”时可以提交给大家商议解决。其时的“学习目标”就是“展示”。先“说”。“说”主要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辩;教师只是确定任务,定向点拨,引导深入。在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充分研读鉴赏了《再别康桥》之后,课堂又交给学生交流展示,评说分享。或谈诗歌语言的华美,意境、结构之美,或品读思想感情的,娓娓道来中呈现了独品的成果,学生在展示与倾听中,深化了对徐诗的认识与理解。读“金柳”的,不仅读出了柳树在夕阳下金灿灿的,就像新娘一样美丽,还读出了金柳在“波光里的艳影”,是时光流逝后遗留在诗人心头的旧影,是怎样柔情婉转、温馨缠绵的荡漾。说“彩虹似的梦”不仅是诗人昔日美好理想和对康桥美好回忆的比喻或象征, 还说出了诗人原是寻梦而来,到了就要重温旧梦时, 却似乎犹豫了, 是因为“但我不能放歌”,怕惊醒了那个美梦,最好的办法是:悄悄地离别。一切的一切,都让它无声地留下,“不带走一片云彩”,完好地封存吧,这正是徐志摩喜欢的“甜蜜的单独”,哀伤、落寞与惆怅。寻梦而来,遗梦而去,又是何等从容、优雅与洒脱……走进了诗人,走进了诗行,貌其神韵,探得心源。娓娓诉说中,此时萦绕你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念头就是:到康桥去走一走,享受美丽的宁静与宁静的美丽。这里,宜慢再慢,慢慢地享受这份美好的怅惘。再“群议”,就是把先前“独学”和“组学”中存在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群学”, 教师基于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反馈,自己在其中穿针引线,把学生思维引向洞天福地。在“纷说”环节,不仅是学生自己“独学”成果的展示,而且是学生深入文本对话,发现文章的“缝隙”,于无疑处发现有疑,读书得间,发现矛盾的过程,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过程。

四、高效课堂沉静着圈点批注、体味感悟的“写味”

在“纷说群议”的热闹之后,该回归沉静了。沉下来圈点批注,静下去体味感悟,充分享受思考过程,享受徜徉在文本中把思想情感凝聚成文字的快乐,不仅应成为一种语文课堂的良好常态,更应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语文学习习惯。《再别康桥》此时的“学习目标”就是“反馈”,通过“静写”“创写”呈现。此时学生对此诗已达到了一定的理性认知, 进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将“独学”、“组学”和“群学”过程中形成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情感体验,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很多学生就有了写的欲望。在“静写和创写”这一“反馈”环节上,学生从诗中自由选择“云彩”、“金柳”、“波光”、“青荇”等景物进行二次创作。缠绵多情的金柳“我已经在这河畔,守望了多年,以我一贯的谦卑与孤独。诗人啊,当你脉脉的眼神将我镀成傲人的金色, 我只愿拼尽一生的美丽,做一回你的梦中新娘。”让我“折一枝金柳,摇曳在一生的荡漾里,撑一支长篙,追寻那炽热的情思。”学生的二次创作,使夕照中的康河河畔如新娘般美艳的金柳和斑斓星辉里、康河里的一切,都美轮美奂,俨然是一幅旷世绝美的图画……惆怅着也幸福着。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真正懂得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善于“发现”,懂得“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才真正学有所得,真正得到滋养。

篇7:找到回家的路

识别位置

有一些人喜欢饲养人工培育的小鼠(并非野生的老鼠)作为宠物,因为小鼠体积小,食量小,养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小鼠很聪明,经过训练后可以完成一些独特的任务。基于以上原因,一些科学家也喜欢饲养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让小鼠走迷宫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1971年,美国科学家奥基夫也在训练小鼠走迷宫。他还利用一种特别的手术,在小鼠的大脑里安装了一些微型电极。动物在进行一些日常活动时,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会放电;参与的活动不同,放电的细胞就不同。大脑细胞产生的这些电信号也称神经信号,是大脑指挥身体其他部位所发出的信号。奥基夫在小鼠大脑中安装的电极,可以记录大脑细胞活跃时放出的电信号,并把这些电信号发送到记录仪上。

结果,奥基夫发现这些小鼠走到一个有特殊标记的位置时,大脑中的一些细胞十分活跃。而到了下一个有特殊标记的位置时,另外一些细胞变得很活跃。奥基夫认为,小鼠大脑中的这些细胞就是帮助大脑定位的位置细胞;在所有位置细胞的共同努力合作下,小鼠可以记住迷宫内各个有特殊标记的位置,并利用对这些位置的记忆描绘出一张迷宫地图。由于所有动物的大脑有相似之处,科学家推测人们的大脑里也有位置细胞。

奥基夫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小鼠的所有位置细胞都集中在大脑海马区的某个特殊区域。海马区在外形上有些像大海中的海马,是大脑中的重要区域,负责学习和记忆。要是谁的学习成绩不好,在排除自己不努力的因素之后,可以去神经科大夫那里看看自己的海马区是不是有问题。记忆有很多种,不同的细胞负责不同的记忆,位置细胞负责的就是我们对周围环境的空间记忆。

寻找路线

然而,光有不同位置所形成地图还是不够的。如果大脑只能记住一个个不同的位置,我们还是不可能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找到回家的路。只有把这些位置按照合理的顺序连接起来,我们找到正确的路线,而不会走冤枉路或迷路。那么,是什么细胞来帮助大脑处理位置细胞所获得的信息呢?这个问题迷惑了科学家整整34年。

直到2005年,奠索尔夫妇才发现,大脑中的GPS还有另外一种细胞,那就是可以记忆和描绘路线的细胞。莫索尔夫妇的研究套路还是让小鼠走迷宫。因为迷宫有许多岔口,如果只记住特殊的位置,记不住岔口处要走的正确方向,那就会进入死胡同,就像我们有时会在十字路口迷路一样。

莫索尔夫妇发现,小鼠经过几次的尝试和学习,居然可以判断出岔路口的正确路线。他们认为,小鼠已经具备了在大脑中描绘正确路线图的能力。显然,这种能力并不来源于位置细胞。电极的测试结果也是如此:小鼠在岔路口选择路线时,大脑活跃的细胞并不在位置细胞所在的海马区,而是在附近一个叫内嗅皮层的区域。

由于这些细胞活跃时放电的图样像网格,莫索尔夫妇没有像他人期待的那些称这些细胞为导航细胞,而是称它们为网格细胞。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网格细胞不仅可以辨别运动的方向,还可以辨别运动的距离、道路的边界。也就是说,网格细胞可以让我们找到一条合理的路线和运动轨迹,不会迷路,也不会越出道路。

为什么从位置细胞的发现,到网格细胞的发现相隔了整整34年?这就是思维定势让科学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由于海马区是公认的主管记iz的区域,在奥基夫在海马区发现位置细胞后,科学家总是在海马区忙活,企图在海马区再找到识别路线的细胞,结果没有想到谜底在海马区之外的内嗅皮层。

超级战士

如果说位置细胞帮我们描绘一张张地图,那么网格细胞则帮我们设计一条条路线。如果说位置细胞帮助我们选择起点、途经点和终点等位置,那么网格细胞则把这些位置串起来,起到导航的作用。两者合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大脑中的定位导航系统。定位导航能力是动物大脑的基本能力之一。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动物就不能在自然界中主动地参与觅食、交友等活动,动物也就很难由低级向高级进化,人类也就不会出现在地球上。

俗话说:老马识途。然而,老人们并不一定识途。有的爷爷奶奶到了一定年岁后特别容易迷路,他们一出门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是因为他们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更为科学的说法是阿尔茨海默病。得了这种病就如同汽车的GPS系统失灵了。在弄清楚包括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在内的识路细胞的作用之后,科学家希望能借此开发出一些增强和改善这些细胞功能的药物,重启老年痴呆患者大脑中的GPS,让他们重新拥有识路的能力。因此,研究大脑中的GPS系统在医学上具有实际的用途。

篇8:天使回家的路

外婆把我接到了这座小城,到处是暖暖的阳光,让人感到踏实。

我转到了小县城里最好的高中,每天上学放学从来不多说一句话。我的冰冷沉默使我没有任何朋友。即使在家面对外婆热切的关怀,我也表现得很冷淡。妈妈的离去让我开始怀疑这世间所有的美丽,越是美丽的东西越容易逝去。我害怕当热切的希望变为伤心的绝望时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我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也许只有拒绝才能远离那些美丽的伤痛。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总喜欢独自站在窗前发呆。我不停地回忆关于妈妈的一点一滴,不停地幻想在那个明媚的天堂里,盛开这大片大片灿烂的樱花。每每回到现实,不觉间早已泪流满面。恍惚中,听到一个很好听的声音:“擦擦吧!”我抬起头,看见这个递给我纸巾的男生,有着温暖的笑容,明亮的眼睛,金黄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泛出柔和的光。空气中涤荡着樱花的芳香,仿佛那一瞬间已经永远地定格。也许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会吹开尘封于记忆上的灰尘,再次绽放这个美丽的瞬间,重温那丝笑容里的温暖。

我依然冰冷沉默,依然喜欢站在窗前发呆。令我不解的是,那个男生竟然和我一样站在窗前,一句话不说,很安静,安静得似乎能让我忘却他的存在。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他:“你不累吗?”他转过身,长舒了一口气:“你终于肯开口对我讲话了。”我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那种遥远的感觉,如同置身于蔚蓝的天空中那样安恬。

他叫莫天,每个暖暖的午后,太阳会准时守候在清风浮动的窗前,柔和的光芒里笼罩的是我和莫天并肩而立的身影。他总是柔柔地说话,脸上永远是不变的笑容。日子久了,我也会偶尔插进一两句话。我发现,我们有那么多共同的爱好,比如,我们都爱听梁静茹的歌,都是金庸迷,都喜欢樱花……

每到双休日,莫天总是拉着我奔跑于小城的各个角落。他带我去充满古典韵味的礼品店,送给我长着洁白翅膀的天使布偶,带我去看他养的花花草草,去清澈的河流边,看灿烂绽放的樱花。在不知不觉中,我心里的冰冷已经被暖化,慢慢地升温成最美的樱花。

平淡的生活像辽阔的蓝天里几颗悠闲的云朵,丝丝都折射出太阳的光彩。樱花谢了又开,飘离的梦境不断在我脑海中重现。在那个飘满了樱花的季节里,充满了凄美的气息。一个瘦弱孤独的身影固执地寻找早已远去的背影。妈妈这个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在被人抛弃后,独自将我养大,却因辛苦劳累过早地离我而去。我恨那个被我称作父亲的男人。我在妈妈墓前发誓,永远都不会原谅他。

那一天的樱花开得灿烂,大片大片的粉红遮住了天空的颜色,像极了妈妈生前最爱的樱花云海。那个男人找到我,请求我的原谅,他痛哭着说,他对不起我和妈妈,他要用余生来弥补他犯下的错误,他希望我可以和他走,跟他一起生活。我默然地看着他,冷冷地说:“不管你付出多少努力,妈妈永远也不会回来了。我恨你!”看着他热切的目光变得黯淡,我的心里没有想象中那种报复后的快乐,反而有一种隐隐的痛。

我毫不保留地把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了莫天。我看到他眼中从未有过的温柔,他好听的声音随着那飘舞的樱花在我的心海中荡开一层层涟漪。

“你应该原谅他,他是你的父亲。”

“我没有父亲,也不想有。”我的态度变得冰冷。

“不要再掩饰自己了好吗?其实你是那么地渴望温情。父亲只有一个,不要为了那早已过去的恨错过了这份爱。如果你的妈妈知道了,她也会让你原谅他的。”莫天的温柔又一次让我感到,挣扎,是那么的无力。

“你希望我走?”

“我希望你快乐。”

我抬起头怔怔地看着他,他的眼神是那么清澈,就像黎明时冒出的第一缕阳光。我想起了妈妈,想起了妈妈温暖的笑容,那么令我迷醉。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在莫天的笑容里一次次迷失自己,因为他和媽妈有着一样让我温存的笑容。

我最终还是原谅了他——我的父亲。我已经学会不再去伤害那些爱我的人。

和他走的那天,阳光很暖和,小县城依旧那么地安静,拂动的清风吹乱了外婆花白的头发,她苍老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我轻轻地拥抱了她,她浑浊的泪水滴在我的手上,一片冰凉。

莫天没有来送我,只是托外婆交给我一封信和一张梁静茹的专辑——

他在信中说,我只想帮你找到回家的路,让你做一个快乐的天使。我知道当我的任务完成时,天使就该回家了。这张专辑里有首很好听的歌,叫《暖暖》,你一定会喜欢的。有段歌词是这样的:爱一个人,希望她过得更好,在我心里暖暖的,你比自己更重要……

我的泪水在恍惚中滑落,太阳的光芒照在古老的窗子上,拉下两道斑驳的背影,那丝笑容里的温暖在瞬间诗化了浸满悲哀的记忆。那个永恒定格的瞬间,樱花絮絮低语,讲述这古老而美丽的奇迹。澄澈的蓝天里,永远温柔的美丽,随着快乐,化作一缕幽香,永恒地遨游在天际……

(273300 山东省平邑县平邑一中高一<1>班)

上一篇:专利检索总结报告下一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