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村青年项目实施现状工作报告

2024-07-18

关爱农村青年项目实施现状工作报告(共8篇)

篇1:关爱农村青年项目实施现状工作报告

关爱农村青年项目主要是依托团省委的“五位一体”帮扶方案,争取项目,主动与帮扶单位争取资源,沟通工作,采取定点支持,结对帮扶等方式,从组织建设、项目实施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全方位推进乡镇共青团工作,主要目的是健全团的组织,活跃团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服务广大农村青年,帮助其成长、成才。项目实施以来,我镇团委主要做了

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各帮扶单位的特点,结合乡镇的实际情况,以组织建设、项目实施和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工作为重点,选好点,搞好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帮助进行村级团组织标准化建设和关爱留守儿童、青年等,结合“五位一体”帮扶单位的帮扶计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弄清楚我镇留守儿童、青年的现状,并尽力提供一些帮助;扶持农村青年创业,以技术支持等形式,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帮助。

2、抓活动及项目建设。将对口帮扶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活动和工作项目上,把各项服务措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以项目运作的方式,促进结对帮扶取得实效。同时突出重点,根据各帮扶单位的工作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争取开展帮扶活动,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三次相关活动,为留守平困学生发放了2000多元的助学奖学金。开展青年创业交流会活动,鼓励创业成功的青年去帮扶有创业愿望的青年,给他们提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

3、做好工作服务。定期与各帮扶单位联系,反馈信息,沟通工作,同时做好镇有关单位和相关村场的工作,取得其支持,使帮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目前已与武大团委和三峡总公司团委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项目实施以来,我镇的村级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覆盖率达到80%,一改以往村级组织涣散的面目,同时通过“田园小康”和“青年诚信创业计划”项目的实施,扶持了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调动了农村青年的创业积极性,也使得他们能更积极的参与共青团的各项活动,促进了共青团在基层的发展。帮扶单位开展的“送教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乡村文化进一步活跃,文化档次也进一步提高。

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了乡镇共青团的工作:首先是建立起了完善的基层团组织,使乡镇团委有了抓手,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其次是扶持联系了一大批农村青年创业致富能手,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能够有效的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再次是建立了一批青年活动基地,丰富了农村青年的业余活动,有助于从正面去引导青年提高其文化修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促进农村青年自身发展。

篇2:关爱农村青年项目实施现状工作报告

xx县妇儿工委自2009年底起开始实施省妇儿工委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省妇儿工委下拨项目资金5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5万元,由省妇儿工委统一采购工作用车一辆,车辆由县妇儿工委办(设在县妇联)使用。县财政还安排专门资金,给予经费保障,确保车辆正常运行。项目的实施,为xx县进一步实施妇女关爱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10年主要工作开展如下:

一、关注特困女性丧偶家庭。春节期间,为帮助全县的贫困妇女过一个快乐、祥和的节日,xx县妇联就春节慰问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组织各镇妇联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入户走访工作,逐一上门了解贫困妇女生产、生活情况,倾听她们的心声。并积极向民政、工会等部门反映贫困妇女诉求,介绍贫困妇女情况,争取纳入民政等部门慰问计划,整合资源协调解决困难。县妇联筹措资金2万元对40户女性丧偶特困家庭、贫困基层妇联干部进行了慰问,为每户家庭送去慰问金500元。中秋前夕,县妇联还不忘贫困妇女家庭,县妇联主席孙国凤带队,来到xx镇中心村和陶辛镇北胡村,走访慰问了部分贫困妇女家庭,了解她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勉励她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努力走出困境。同时,为每户家庭送去慰问金500元。

二、关爱贫困和留守流动儿童。

1、继续实施“春蕾计划”捐资助学活动。xx县妇联在历年来一

直保持先进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实施“春蕾计划”捐资助学活动,深入细致开展贫困学生调查摸底工作,整合社会资源,扩大贫困学生救助面。今年1-10月,我县共接受“春蕾计划”助学资金近18万元,资助学生313人,居全市三县四区之首。今年9月,xx县第三个“春蕾〃宏志班”在县一中开班,20名品学兼优的高一贫困学生每年将接受2000元的捐助。

2、开展“六一”集中慰问活动。六一前夕,xx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率县妇儿工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分四组深入到各镇和县福利院、启智学校,看望慰问贫困儿童。慰问组看望了6所农村小学的120名贫困儿童,为每位贫困儿童发放助学金200元和书包糖果。同时,“六一”期间,县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联席会成员单位也纷纷来到自己所结对学校,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活动。

3、发挥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作用。我县xxx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是省2010年民生工程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作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搭建关爱留守儿童互动平台,我县两镇分别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妇联、团委、教育、维稳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活动室的管护、指导工作;组建了由镇机关女干部、女党员及村两委女干部组成的爱心妈妈队伍,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为留守儿童营造浓厚的亲情氛围,让留守儿童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同时,活动室结合实际,各自开展了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主题活动,使活动室真正成为孩子喜爱、家长放

心的温馨之家。如9月份,xx镇活动室邀请六郎派出所干警,为近百名留守儿童上了一堂《儿童自我保护》课;xx市江森云鹤汽车座椅有限公司的12名志愿者来到x镇留守儿童活动室,开展“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4、开展“关爱女孩”活动。5月,县妇联、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开展了“关爱女孩”活动,下发了《关于开展“关爱女孩”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要积极构筑“关爱女孩”新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帮扶贫困独女和双女家庭。5月28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政府副县长带领县妇联、县计生委负责同志,深入农村小学,看望和慰问了20名贫困女童,为她们送去慰问金和学习用品。

5、为灾区妇女儿童和孤残儿童献爱心。为响应市妇联向玉树灾区妇女儿童捐助爱心包裹的号召,我县妇联积极发动“巾帼示范村”、“巾帼文明岗”和机关全体干部,为灾区妇女儿童捐赠爱心毛衣,共捐赠爱心毛衣110件。同时,县妇联发动志愿者和爱心妈妈,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为我县启智学校、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25件。

xx县妇儿工委

篇3:关爱农村青年项目实施现状工作报告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江苏省6个卫XI项目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和管理资料;现场调查问卷资料。

1.2研究对象

乡、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的农村居民。调查3年内行政区划无变化的所有乡 (镇)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每个乡 (镇) 随机抽取3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随机抽取各类服务对象调查服务满意度。共调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4所, 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280个, 有效调查1 391人, 有效调查率99.4%。

1.3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知晓及满意情况采用机构拦截调查的方式, 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

1.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统一培训调查员, 质量监督员调查过程监督, 随访核查, 数据双人录入和EPIDATA数据库校验等, 保证了调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

2 结果

2.1 项目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涉及面广, 为便于管理和协调, 由县卫生行政机构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县、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建立项目管理组织, 各机构间明确职责分工, 自上而下形成三级卫生服务和管理网络。调查表明, 98.1%的乡级卫生服务机构、99.6%的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管理组织, 有完善的工作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管理、服务运行体系较为健全。

2.2 绩效考核

现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 主要从项目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发, 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 财政部门及专业卫生服务机构参与, 结合项目规范的要求实施绩效考核。考核面包括了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建设、资金管理、技术服务、服务成效等, 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 这种方式对保证专款专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2.3 人力资源配置

6个项目县每千人口专业卫生服务人数平均3.4人, 6个项目县之间存在一定差别, 其中溧阳最多4.1人, 高邮最少2.8人, 均高于2009年东部县区2.46人的平均水平[1]。

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平均服务人口分别为44 737人、3 830人, 平均拥有卫生服务人员分别为11.1名、3.4名, 服务人员与服务人口之比分别平均为1:4 030、1:1 126。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中具有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乡村医生资格的平均为5.6名、0.8名, 即每个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中仅50.5%的乡防保人员和23.5%的村医具有合格的专业卫生服务能力。

2.4 经费保障

总体上县本级财政经费投入相对充足, 按户籍人口核定基本公共卫生经费, 6个项目县除高淳外均已达到或超过15元/人的卫生部要求,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丹阳达到20元/人。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比例分别为71.4%、2.8%和25.8%, 仅16.7%的地区得到所属省辖市的财政投入。 (表1)

2.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分析结果显示, 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开展, 传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对较为规范, 如健康教育、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预防接种、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等。由表2可见,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宣传栏设置率达100%, 更新频率平均8.4次/个·年, 超过国家规范的要求;传染病报告率、预防接种证建证率均达到100%, 适龄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平均为97.9%, 新生儿访视率、孕产妇健康管理率平均为97.7%、98.5%。

部分新增、深化的服务项目, 如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 项目开展时间短,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上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从表2显示,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平均为62.3%, 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率为86.1%;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均达90%, 但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为71.2%、62.3%,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平均97.1%, 但健康体检率仅68.4%。表明38%的居民尚未建立健康档案, 已建档案中13.9%为纸质档案, 纳入管理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中28.8%、37.7%健康管理效果不理想, 而纳入管理的老年人中32%未开展规范的健康监测。

3 主要问题

3.1 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效率不高

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主要侧重于项目补助资金管理, 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额度挂钩, 间接强化了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偏离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公共产品本质[2]。另一方面,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主要由卫生系统牵头, 财政部门多是参与性质, 或者仅着眼于项目经费管理层面, 考核本质仍属于卫生系统内部的行政业绩考核, 考核主体、考核对象隶属同一利益团体, 考核结果较难做到完全客观真实, 弱化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追求社会效益的服务宗旨。

3.2 经费保障相对不足

项目资金的足额筹集和实际拨付到位主要取决于各地财政, 由于事权和财权分离, 加上地方财政困窘, 日常防病经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常以捆绑打包的形式整体拨付, 表面看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足额筹集, 但其他卫生经费却相应减少, 存在事实上的挤占挪用, 经费保障仍然不足。

另一方面, 全部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各项服务内容, 人均15元的经费补偿额度相对较低。以健康档案为例, 村卫生室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经初步测算约需投入11元, 实际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投入仅为6.3元, 仅占实际支出的57.7%, 其余则需服务机构自行补偿。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5.3%, 但体检率和辅助检查率仅68.4%和56.1%, 主要原因之一检测成本较高。

药品零差价政策、绩效工资改革等外部环境的变化, 改变了乡、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传统的经费收支结构, 而实际补偿相对有限, 以某乡卫生院为例, 从药品零差价政策中得到的补偿仅业务总收入的4.8%;目前基本公卫经费测算以当地户籍人口统计, 流动人口的经费补助为空白, 需要服务机构自行补偿, 也间接造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的不足。

3.3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服务内容不完全相同, 村级承担了大量随访工作, 而服务人员数量、人员结构与工作量明显不匹配。服务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专科毕业者少, 多为转岗培训, 不能满足居民健康需求[3]。村医待遇不高, 难以吸引医学毕业生, 现有村医队伍以返聘人员占多数, 年龄偏大, 业务素质和技能远不能满足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

3.4 专业技能保障不足

乡、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总体上较弱, 离规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因经费、人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县级专业卫生服务机构不能提供系统、有效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技术支持,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与快速增长的居民公共卫生实际需要不匹配, 也间接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程度和服务效果。

3.5 居民参与和配合度不高

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认知不够, 不了解甚至误解, 以及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缺乏足够信任, 在组织实施健康讲座、健康干预和指导等服务时, 居民的参与度、配合度不够, 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4 建议

4.1完善督导和考核方式

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与监管机制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手段[4], 而确保政府投入的有效性, 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数量、质量和可及性, 必须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管机制[5]。因此, 建议加强适宜的项目评价和绩效考核研究, 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管和绩效考核形式, 科学确定评价和考核指标, 加强对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的督导、考核;适时引进“第三方”监管评估机制, 由与利益无关的第三方实施日常工作督导或项目绩效考核, 明确利益方、服务方、管理方的三方职责和义务, 逐步完善督导考核机制,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化程度和绩效考核效率的提高。

4.2强化各级政府的筹资职责, 积极拓宽渠道

现行的财政分权制, 间接形成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难以匹配的局面。县级地方政府承担宠大的支出责任, 但是财权有限, 造成地方财力难以满足支出需要。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医药卫生体制重点工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因此, 要再次明确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责任, 增加市级财政对下辖地区的公共卫生补偿职责。另一方面, 合理、优化配置基本公共卫生资源, 对项目的绩效考核和经费拨付, 除了常年可测的工作量, 建议结合上年度的服务情况, 适当考虑流动人口等不可预知且无补偿基数的服务量, 增加对这部分服务的经费补偿, 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平和效率。

4.4加强政策宣传和组织合作

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宣传, 让居民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和目的, 提高群众认知度;另一方面, 加强卫生、农业、财政等多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共同鼓励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努力配合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3完善资源配置, 提高服务能力

现阶段,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的最大障碍[6], 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 取决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7]。建议在科学测算工作量的基础上, 根据服务量适当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数量, 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与各类医学院校合作, 建立满足本地区需要的定向人才培养机制, 并从政策上给予学费、收入保障。另一方面, 建立长期、稳定的继续教育机制, 明确县级及以上专业卫生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培训及技术指导职责, 并提供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 以健全、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保障机制, 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S].

[2]王峦, 程晓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界定的理论原则与方法步骤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23 (6) :19-20.

[3]曲乃强, 袁庆辉, 靖雪研.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卫生经济, 2009, 28 (9) , 69-71.

[4]朱晓丽, 代涛, 王芳, 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 28 (2) , 121-124.

[5]王伟, 任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10, 31 (6) , 58-60.

[6]韦潇, 代涛, 朱晓丽, 等.推进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部分地市主管领导调查[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0, 3 (11) :32.

篇4:关爱农村青年项目实施现状工作报告

【关键词】齐抓共管;加强责任;改变工作方法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全国每年有80—120万出生缺陷儿出生,占出生人口的4—6﹪[1]。神经血管缺陷是指主要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和脑膨出一类畸形,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危害严重,是造成孕产妇流产、死胎、死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婴幼儿和患者终身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研究结果,孕妇体内叶酸的缺乏,是造成神经血管畸形重要原因[2]。为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的重点工作,卫生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对全国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1 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在孕前及怀孕早期增补小剂量叶酸,也就是说在胎儿神经管发育关键时间(受孕24—28天)。实施有效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预防神经管缺陷发生的目的。有效实施干预措施对提高人口出生素质、降低围产儿和婴幼儿死亡率、减少儿童和成年人残疾的发生以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二、增补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一般常识: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人体细胞分裂增殖及新陈代谢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体不能合成叶酸,只能从天然食物、叶酸强化食品或含叶酸的维生素制剂中摄取。人们很难从一般的食物中摄取到足够的叶酸,而且人们更容易吸收叶酸片中的叶酸;2、补充叶酸人群是所有待孕妇女。 补充时间为怀孕前三个月至怀孕后三个月。如果待孕妇女服用叶酸三个月未怀孕应继续口服叶酸,保证孕前三个月到怀孕后三个月叶酸的服用。 3、补充叶酸的剂量 一般待孕妇女0.4mg/天, 高危待孕妇女4 mg/天

2 项目目标具体实施

2.1 由基层乡村医生收集辖区内的准备怀孕妇女的信息,确定发放对象,将信息登记、整理、上报镇级妇幼办,然后统一领取叶酸,入户发放叶酸并对服用叶酸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办理相关签字手续,嘱咐服药知识,同时还要定期随访督导用药。

2.2 镇级妇幼人员将乡医上报信息及叶酸出入库等做好登记,入录微机并对其进行整理归档、分析上报。定期对乡医进行考核指导。

3 相关数据

从总体上叶酸服药率80﹪,未服药率20﹪,计划外生育占项目人群12﹪,流动人群占项目人群8.4﹪。叶酸服药率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该如何加强对计划外生育和流动人群的管理值得关注。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2012年怀孕后开始服药人数所占比率是依次递减,这说明自启动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以来,群众对国家实施此项目意义认识度逐渐提高。从总体来说怀孕后开始服药人数占46﹪,从怀孕前3个月开始服药人数占54﹪。这说明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从宣传到实施工作各个方面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

4未服药人群比例高的相关分析

4.1 计划外生育人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超生、强生和未婚先孕情况逐渐递增,这些人群从怀孕到生育期间一直处于隐蔽躲藏状态,工作人员无法得到她们的正常信息,她们也就无法正常服用叶酸。

4.2 妇女流动人群:流出人群指户口在本地,人长期居住在外地;流入妇女人群指户口在外地,人长期居住在本地。此类人群流动性大,居住所、手机等信息变化频繁,工作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她们的信息,一旦得到她们的信息,都已错过服药最佳时机。

4.3 有些妇女对国家免费服用的叶酸质量不信任,她们认为便宜没好货,就到当地药店买贵的叶酸服用。此类人群只占极少数。

4.4 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关键人群村级乡村医生工作任务繁重,乡医负责村级醫疗保健、计划免疫、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人的随访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等多项工作,他们人员少,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不到位。

5 相关建议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利国利民,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公共事业,工作应当抓紧抓实,从以上情况来看还不尽人意,有待于努力。本人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5.1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之一,其实施意义深渊,具有公益性。应当多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共同做好。

5.1.1有各级政府做好此项目的动员发动工作,通过电视、报纸、讲座等形式做一些公益性的广告,宣传国家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相关知识,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卫生公共项目知晓率和公民的自我保健意,形成群防群治格局。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群众有被动变主动。工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1.2由政府牵头,由民政、计生办、公安、卫生、教育多部门联合组成多层次项目实施系统。民政部门对初婚对象在领取结婚证时,举办新婚学校教育,计生办对安排二胎生育对象、公安对流动妇女发放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告知书,卫生和教育部门做好健康教育。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具体实施

5.1.3增强责任心,落实责任,常抓不懈,项目实施采取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制定定期考核、奖励办法。

5.2加强未婚先孕、计划外生育、流动人群的管理

5.2.1针对未婚先孕人群 首先普及学校健康教育,然后加强家庭教育、家长与子女及时沟通交流,未婚先孕人群及时增补叶酸。

5.2.2针对计划生育强生、超生人群 计生部门加强育龄妇女查体工作,卫生部门做好基层健康教育工作。

5.2.3针对育龄妇女流动人群 加强公安、计生部门联合,及时掌握他们的变化信息。

5.2.4无论以上什么情况,都属于工作的薄弱环节,做到一定先服药。

5.3变换工作方法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具体实施有村级乡医改为村级计生妇女主任,村级育龄妇女新婚生育计划、二胎生育计划的报批手续由村级妇女主任来完成,村级妇女主任便于及时掌握育龄妇女信息及孕情动态变化,增加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及时性、适宜性、准确性,有利于推动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印发《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60号

篇5:关爱农村青年项目实施现状工作报告

作的安排意见

各村委会、镇妇联、民政、派出所、卫生院、学校:

为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通知》(甘卫办流管函〔2017〕516号)和《关于做好2017年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通知》(区卫计委发〔2017〕516号)文件精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地关爱保护,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居住和生活在农村、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等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是我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现象。由于农村一些村社经济欠发达,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群众的健康意识相对薄弱,农村儿童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水平较差,普遍存在体格发育落后、营养不良等问题。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关乎家庭幸福,关乎健康中国建设,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 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职尽责,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家庭尽责,儿童利益优先。明确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优先考虑儿童利益,外出务工父母要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加强对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督导,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家庭关爱和妥善照料。

2.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作。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全镇重要工作内容。民政、教育、公安、妇联、计生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共同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3.坚持属地负责,分类动态管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镇卫生计生办公室承担主体责任,村委员会承担具体责任。全面排查、定期走访、精准掌握农村留守儿童情况,及时更新报送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对留守儿童实行分类施策,有针对性的进行关爱保护。

三、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

(一)加强健康状况监测评估

建立对农村留守儿童定期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制度。每季度监测评估一次,并将监测状况和相关问题及需求做好记 录。充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疾控科室)

(二)建立定期探视、慰问农村留守儿童制度

建立对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儿童的定期探望和慰问工作制度。每半年对留守儿童进行探视、慰问一次;每逢春节和六一国际儿童节都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探视、慰问活动。(责任单位:镇卫生计生办公室)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保健服务和疾病防治

1.做好适龄儿童的免费预防接种和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疾控科)

2.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营养膳食与科学喂养、卫生习惯、健康行为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科学指导。(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疾控科、妇幼科)

3.继续做好贫困地区农村6-24月龄婴幼儿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责任单位:镇妇联)

4.对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做好疫情处置。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属掌握急救等基本卫生常识和技能,提高卫生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

(四)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强制报告、医疗救治、评估帮扶等工作。1.镇属各单位在工作中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必须及时向公安机关强制报告。(责任单位:镇卫生计生办公室、镇妇联、团委、镇中心学校、镇中心卫生院)

2.镇属各医疗机构要及时收治遭受侵害或意外伤害的农村留守儿童,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伤情鉴定、身心健康状况评估和医疗救助等工作,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同时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好农村留守儿童医疗救助。(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各村村卫生室)

3.民政部门承担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牵头责任,教育部门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失学。(责任单位:镇社会服务中心、镇中心小学)

4.公安机关指导和协助中小学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责任单位:镇派出所、镇中心小学)

(五)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 1.按照健康扶贫工程要求,启动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核心信息,配合学校和中心卫生院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镇中心学校)

2.结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喂养、营养膳食指导、卫生习惯与健康行为、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心理健康、意外伤害预防与自我防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健康意识和水平。(负责单位:镇卫生计生办公室、镇健康教育所、镇中心卫生院妇幼科)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将其纳入工作总体安排予以部署,明确任务分工,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好健康关爱具体工作。加强同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的协作、资源统筹和信息沟通。

2.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妇联等组织的优势,建立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联合社会、家庭和村社共同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活动。

3.加强宣传倡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信息终端等传播媒介,宣传普及儿童健康发展的核心信 息和科学知识。加大对健康关爱工作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怀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

篇6:关爱农村青年项目实施现状工作报告

截至2011年4月末,农行潍坊分行累计向青年创业者发放惠农卡8576张,授信4158户,授信额度达2.2亿元,青年创业贷款余额达到769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农村青年创业。

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是农总行与共青团中央专为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困难而推出的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驱动的青年创业资金。

为确保青年创业项目的快速启动,自项目启动以来,该行就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并与团市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启动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的意见》,成立了青年创业信贷计划—农行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和要求,确定了扶持对象,针对不同的客户目标推出了不同的贷款产品,较好的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融资需求。

为提高贷款办理效率,该行建立了限时办结制度,对农村青年创业所需贷款,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优先调查、优先审查、优先审批,限时办结,受到青年创业者的欢迎。为探索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创新模式,该行还在基础好、潜力大的寿光市稻田燎原无公害蔬菜基地、候镇鹌鹑养殖协会、丰城裴岭胡萝卜批发市场等基地和专业市场建立了8个农村青年小额贷款示范基地,建立了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绿色通道”和风险补偿机制,有力地推进了项目的顺利进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行坚持整体推进,明确农行客户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团组织干部兼职联络员制度,由村团支部书记担任农行项目联络员,了解辖内农村青年创业底数,逐户建立档案,提供农村金融咨询,一并向农行推荐。然后,由农行-1-

各网点客户经理进行贷款审查,为有贷款需求且符合创业贷款条件的农村创业青年提供资金支持,这种运作模式既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又防范了项目风险。

篇7:关爱农村青年项目实施现状工作报告

——关于对农村青年现状分析

调研人:任建

调研时间: 11.07.14—08.1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都发生着巨变,这深刻的影响着当代农村青年的生存能力与生活方式,也深深的在农村青年身上烙下了时代进步的印迹。过去,由于农村生产结构单一,绝大部分农民都只局限于土地种植,很少产生分化性产业。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推出和落实,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农村的生产结构走向多元化,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产生了历史性的分化。

结合调查资料和我乡目前现状,拟对农村青年(18岁~35岁)的生存现况作一下阐述,并就此现状,浅谈新时期农村青年的教育工作。

一、农村青年的基本特征

1.学历层次偏低、生存及发展压力大

据调查显示,63%的青年是初中毕业,20%的青年是高中毕业,13%的青年是中专毕业。

2.观念新异,文明渴求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条件下,城乡之间的交流变得直接且频繁,他们开阔眼界的同时,价值取向、家庭婚姻观念等方面也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进步。

3.轻视农业,欲跳“农”门

从目前农村青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喜欢从事服务业的青年占总比的22%,喜欢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青年占总比27%,喜欢从事工业工作的占总比15%;不愿意或不甘心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高达62%,还发现有32%的青年有自主创业当老板的打算。

4.社会政治,意识淡薄

由于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的缺乏,他们在农村中属于弱势群体,时常被轻视,冷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权利意识和社会参与积极性。

二、当前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突出问题

1、基础教育相对薄弱

农村基础教育仍存在师资水平不高、管理力量薄弱,办学模式单一,教育条件落后等问题,特别是在施教的过程中,普遍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职前技能教育十分薄弱,未将学生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从业需要和社会需求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没有在学生的短期需要和长远需要之间、地方需要和社会普遍需要之间建立起平衡。在“离农教育”倾向的教育环境下,将会使未来走向社会后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变得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素质的提高及个人的发展。

2、专业性教育相对落后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专业性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简陋,硬件设施较为缺乏,再之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专业性技术教育的偏见,其发展更是困难重重。调查显示所有青年中接受过专业课程培训的比例仍然较低。从其教育和培训的覆盖面来看,农村青年接受职业培训的比例很低。

3、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近年来,巫山县经济持续发展,农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我乡青年的就业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但仍存有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虽然土改和农业科技的进步,解决了农产品供给短缺的问题,但农民增收的难度依旧很大,大量的青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

4、青年就业创业难度大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突出。受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廉价劳动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难以得到直接或间接的政策扶持,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农村青年创业仍存在以下方面的难题:

(1)人才资源缺乏

企业的发展迫切的需要熟练的技术工、相关管理营销人员。据调查的青年们口述得知:如今我县合适的、对口的熟练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有时还很难招到。创业青年所创办的企业多处在刚起步或上升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的生产条件,还是企业环境,与成熟企业都有一定差距,在目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人才缺乏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瓶颈。

(2)政策支持缺乏

据许多创业青年反映得知,政府对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优惠政策多,对本土企业优惠政策偏少;对外地来的企业发展更加重视,对本地企业发展关怀颇少;现有的激励政策,有的甚至还未落实到位。

(3)独立能力较差

由于受到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创业青年们的独立运作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不够。更多地青年是在周围的已创业者的带动下、家庭长辈的扶持下进行创业。在已创业者中,认为这种示范作用很大的人占34%,认为这种示范作用较大的人占55%,两者相加达到89%。在青年创业中子承父业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5、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生活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边缘,缺乏社会保障保护,面临较大的失业风险,同时承受着城市人的歧视、制度的排挤、政策的限制。因而在他们陷入生活困境时容易铤而走险,从而积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与发展权利的差别、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是制约农村青年发展的现实问题。

三、促进农村青年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

基础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和责任,应该受到政府的重视,要通过政府行为调整教育政策,追求教育的均衡和公平,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偏远山村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现代化教育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2、重视专业化,职业化教育

充分利用专业化,职业化教育来提升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把农村青年从对职业、专业的懵懂无知培养到了解、认识直至精通,从而具备上岗能力,完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的转变。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其次,要从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培训内容等方面对农村职业教育重新定位,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再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使职业教育切合实际、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市场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切实按照农村经济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职业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的能力和自主创业等能力。

3、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

履行好团的基本职能,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是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要求,针对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聚焦点,大力整合和配臵资源,树立农村带头致富青年的典型,打造重点工作项目和活动品牌,关心和扶持农村特殊和困难青年群体,整体化推进农村团建的工作。要按照农村青年发展状况的需求加强农村团建,一方面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创新团建模式,努力实现对农村团员跨区域、跨行业多重覆盖,另一方面要建立流动团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村青年动态管理的新格局。

4、加快推动青年创业 如今,推动群众创业已成为各地政府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措施之一,作为服务青年的共青团组织,应要抓住机遇,主动服务,加快共青团工作与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对接,推动更多的青年投身到创业的大潮中。

(1)进一步激发青年创业热情

积极的状态,是做好事业的前提。团组织应在造浓农村青年创业氛围、增强创业意识上下功夫。

一是要强化“三创”精神的宣传教育。把“三创”精神作为新时代农村青年的时代精神,组织专题学习和宣传活动,加以大力弘扬,使创业精神成为新时期农村青年的鲜明特征。

二是要形成尊重农村创业青年的浓厚氛围。通过团的工作渠道,进一步造浓农村青年创业光荣的氛围。在杰出青年评选活动中,安排一定名额给优秀农村创业青年并大力宣传我县农村青年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使青年创业者们在身边就有的学习榜样。

(2)进一步提高青年创业能力

决定农村青年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在于其创业能力。

一是要强化创业知识的培训。充分发挥各团校的主阵地作用,改进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突出创业重点,加大创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团员学以致用、知识与行动相结合的能力。二是要发挥创业青年的辐射带动作用。动员创业青年言传身教,鼓励并帮助一批有志创业青年顺利实现创业梦想。

三是要鼓励农村青年在实践中增长创业的能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循序渐进,走先打工积累,后投资创业,再盈利的路子。

(3)进一步优化青年创业环境

创业难,青年创业更难,需要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一是要加大对农村青年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梳理各项激励创业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意见,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发挥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增强对农村青年创业政策落实到位的力度。

二是要适时帮助农村青年解决创业难题。加强对农村创业青年的调查和了解,及时掌握其创业动态,尽最大可能帮助协调解决资金、市场和技术等关键问题,推动创业企业的健康稳定成长,力求创一个,成一个。

篇8:关爱农村青年项目实施现状工作报告

陕西省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07个县级行政单位中近90个县级行政单位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用三种模式介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采用的三种模式,是为了适应不同经济发展地区而产生的技术配置条件。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与这三种技术配置条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光盘播放点技术配置条件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卫星收视系统技术配置条件下的教学应用模式、计算机教室(局域网)技术配置条件下的教学应用模式。

三种模式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技术条件配置而创设的有效模式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系统和组成,有其相应的教学对象。

(一)光盘播放教学模式

教学光盘播放点,每套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和一套教学光盘,该模式设备操作简单,教学方式易掌握,一次性投入少。

该模式主要针对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大都缺乏师资,有了适用的教学光盘,也就等于请到了优秀教师,大山里的孩子们就有机会享受到优质教学,教师也有了观摩教学、学习提高的机会。

(二)卫星收视教学模式

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每套装置包括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一台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设,以及电视机、DVD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该模式能快速获取大量多种媒体资源,覆盖面广,成本低,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环境。

该模式主要针对农村中小学。卫星教学收视点在覆盖教学光盘播放点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教育卫星宽带网快速接收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大量的优秀课程、优秀教案、优秀专题教育节目和丰富多彩的科教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农村学校,使广大教师能够及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提高当地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计算机教室(局域网)教学模式

建立计算机教室,每套装置主要由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系统构成,可以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该模式主要针对农村乡镇初中。乡镇初中计算机教室可以发挥多种功能,利用计算机教室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上网浏览信息,接收卫星数据广播,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对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陕西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实施的现状

(一)管理人员态度现状

1. 信息闭塞,缺少交流,项目管理员培训不够

农村中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受经济、交通和通讯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少,信息流通慢,项目管理员的技术大多停留在培训班的水平。

2. 项目管理员队伍不稳定

项目学校的项目管理员队伍不稳定,项目管理员掌握了一定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后,不是调到其他条件较好的学校就是转行做别的教师,而学校只能以别的教师来替代。这种人才流动和转变现象本来符合现代社会的人才流动机制,但是作为农村中小学来说,没有这位项目管理员,再找一位合适的教师接替其工作就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了。

(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应用现状

1. 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

远程教育资源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源。调查数据表明,远程教育资源网络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

2. 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频率

其一,由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频率(见表1)可以得知,有大约85%的小学教师频繁使用或经常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大约75%的中学教师频繁使用或经常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这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很高,且小学教师的资源使用频率高于中学教师。

其二,不同形式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远程教育资源的形式主要有直播课堂、专题讲座、CAI课件、教案、素材、习题、教育资讯等。由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频率(见表2)可以得知,在不同形式的资源中,CAI课件、文本教案、多媒体素材使用频率最高,超过一半的教师使用这3种形式的资源。

3. 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形式

其一,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形式。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专业发展、课外学生教育、农村科技教育等。各种应用形式在农村中小学所占的比重如表3所示。数据表明,一方面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主要将远程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用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教师所占比例也较高,但是运用课外学生教育和农村科技教育的比重较小,资源利用不充分。

其二,教学活动中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形式。教学活动中远程教育资源主要应用形式所占的比例如表4所示。数据表明,教师将远程教育资源用于备课和演示讲解的比例最高。小学和初中均在70%以上。其中,中学教师将远程教育资源用于演示讲解的比例高于小学,主要是由于中学理科性质的课程较多,适合用多媒体资源来演示。另外,中学和小学教师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课外辅导的比例不高,均低于15%。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效果现状

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建立以后,如何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其成为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的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享受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真正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是学校开展远程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

1. 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

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的各种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学习,又可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及时得到一些较前沿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

2. 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

农村中小学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使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有了很好的借鉴、交流的平台,激发了教师走进课改,优化教学的信心和决心,使他们能够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的素养。

(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现状

农村中小学三种模式不仅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平台,也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平台。农村中小学正逐步成为农村文化中心、党员干部教育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中心,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科技信息,为广大的农村党员提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环境薄弱

学校的硬件设备虽然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仍然不能够满足学科教学与自身学习的需要,要使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使教学资源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的家庭,没有相应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撑,无法全面发挥其作用。

(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表明,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同时,资源应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教师的资源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源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或简单借助远程教育资源补充课堂讲授内容,缺乏主动挖掘优势资源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意识。

2. 资源与教材不匹配增加了资源应用难度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教学的开展应以教材为主线。远程教育资源充当的是教学的辅助角色,只有与教材相匹配,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需求。但是远程教育资源与教材完全匹配或基本匹配的不多,所以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优秀资源很少,许多资源必须经过较大的修改后才能使用,增加了资源应用的难度。

(三)教师培训、交流不够

教师培训资源缺乏,教师培训往往和课堂教学脱钩,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有些教师甚至还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对于新设备的使用缺乏较快的适应能力,新设备不能很快地应用到教学中,设备应用中故障解决的经验不能得到交流,时常遇到一点小小的故障就得花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由于大部分教师的课件开发能力较薄弱,不能交流课件开发心得,大量时间都花在备课过程中的课件制作环节,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项目管理不规范

在项目建设初期,项目设备还没有应用熟练的情况下,采取了相对综合又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在教师培训方式,使项目得到了很好地建设和管理,但是在后期项目独立管理中,项目管理员职位、职责不明确,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难以落实和保障。

一是制定项目管理员相关规定时,只是比较笼统地规定,而没有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没有从学校的规模大小、项目管理员的服务范围出发,造成规定难以实施。

二是学校管理者也没有长远的考虑,项目管理员只是简单的设备的管理维护,没有将其作为学校远程教育的骨干,没有通过项目管理员来带动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

四、陕西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合理投入建设资金,改善硬件环境

不盲目追求硬件设备的上档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适当地添置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够用”即可,保证项目工程的设备正常、良好的运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项目工程的作用。即能够满足学科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的最低要求,学校管理者和学科教师正确认识现状,端正资源应用的思想,深入应用资源,从而发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功能。

(二)加强资源开发和应用

1. 资源开发应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服务,要有利于提高教师应用远程资源开展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资源的应用层次。开发适合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应该作为重点,确保资源的及时下载、制作和方便使用,帮助他们掌握资源的建设、教学设计方法、课程整合模式等技能,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2. 资源开发应与教材开发相统一

资源与教材的统一是扩大资源应用面的前提。由于历史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地区在选用教材时不够规范,出现了多个版本,导致了教材与资源的不一致。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应与相关资源开发部门协调统一,地方在选用教材时尽量统一、规范,资源开发部门也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多开发一些与地方教材相符合的资源。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随时关注相关信息,多了解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使资源及时更新,始终与教材开发保持同步和一致。

3. 加强资源应用平台的开发

开放的、灵活的资源应用平台既方便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发个性化的、符合地方实际的教学资源,也有利于资源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因此,资源建设者在开发资源的同时还应致力于开放的、先进的资源应用平台的开发。资源应用平台既可以单独开发,也可以将平台嵌入到资源库中,走资源与平台相结合的道路。

(三)加强教师的计算机和教学应用技能的培训

1. 加强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

在农村中小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硬件设备的使用维护培训。

其一,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以计算机操作为主,使教师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常识,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

其二,网络资源应用培训。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这些资源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解决资源的合理应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才能广泛作用于校园和所有课堂,产生其应有的效果。

2. 加强教师的教学应用技能培训

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要解决很多问题,项目实施在具体学校中也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这就需要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到的技术,查找、调阅、整合项目提供的资源,然后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同时,可以通过研讨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因为与解决新课堂问题紧密相连,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其一,集体培训与师徒辅导相结合。集体培训是针对教师中的普遍需求而进行的一种主要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时间相对集中,信息量较大,可以解决一些普遍问题。但是由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而且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建立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的师徒培训方式很重要,城镇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村教师进行指导。

其二,应用与研讨相结合。在培训中,要给教师留下足够的实践机会,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会应用。同时,组织教师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诸多问题,在使用中研究,在研究中使用。

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应组织一定的观摩活动,但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受训教师自主实践。从某种角度讲,培训不会教会教师多少东西,而是提供一定的范例,刺激教师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的自主实践才是最为重要的过程和培训的目的之一。

其三,根据不同水平教师,开展梯队式培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训部门要有效地解决不同水平教师的不同需求,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应用能力形成梯队式培训,有效地提高教师培训效果。

3. 搭建网络平台,加强教师交流

农村中小学大多处于山区,教师信息交流较少,限制了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的范围。因此,可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与资源开发机构等合作搭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让有条件上网的学校或教师参与到网络研修的活动中来。以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研修平台为研究、学习、交流的载体,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构建校际互动、城乡互动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环境。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快速提高自身素质,投身到项目工程建设的队伍中来,为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明确管理规范,带动项目实施

1. 明确管理员职责

为保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项目管理员这一职位的工作职责、技术水平、工作待遇等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明确管理员职责。

2. 提高项目管理员管理水平,促进项目管理

学校在选拔项目管理员时,尽量让有一定计算机基础或数学、物理等理科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担任。他们有较为旺盛的学习精力,具备相关的学习背景,掌握技术也会容易得多。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举办中、短期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项目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让项目管理员动手实践,促进项目管理员之间相互交流,总结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进行解决,各乡镇中心项目学校要确定一位远程教育项目管理技术骨干,负责处理本辖区范围内所有学校的故障,培训学校管理员,同伴互助式地提高辖区学校内项目管理维护与应用水平。

五、结束语

大力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与教学应用的研究,深入探索教学应用的模式和方法,积极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师资培训、资源建设、网络支持、管理机制、效果评价以及支持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工作的科学发展,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实证研究,挖掘和深化农远项目的实际应用,确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科学、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理论探索、环境构建、资源建设、应用实践等方面研究,特别是重视教育教学以及教育技术方面的科研课题成果转化,探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支持服务体系发展的策略、方法,完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支持服务体系,为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与支撑。对信息化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应用等问题开展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中应用特点和发展规律,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

积极开拓并创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方向、发展策略及评价的研究,重点研究并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和辐射作用,缩小东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差异,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道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管理员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EB/OL]. http://www.hcjk.cn/readnews.asp?newsid=924,2005 - 10-24

[2]吴丽娟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分析与建设思考[J].软件教育技术导刊,2006,(3):11-15.

[3]查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挥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35-39.

[4]吕凯明等.三种模式环境下的教学应用[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13.

[5]吕凯明等.三种模式环境下的教学应用[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6-25.

[6]彭肃.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实施中开展校本立体式教师培训的探索与实践[EB/OL]. http://www.gzqjy.cn/newsInfo.aspx?pkid=4208,2006-11 - 16.

[7]王维新等.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设施教学应用绩效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42-45.

[8]苏博等.浅谈西部农村中学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EB/OL]. http://blog.163.com/Suber_handsome/blog/static/361907320061 12810191690/,2005-12-8.

[9]高利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EB/OL]. http://wangrj.blogdriver.com/WangRj/994992.html,2005-12-8.

上一篇:了解交通工具(教案)下一篇:医院业务科室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