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学习心得及美术与专业联系

2024-07-28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及美术与专业联系(共12篇)

篇1:美术鉴赏学习心得及美术与专业联系

最欣赏的两位艺术家及其理由

学了美术鉴赏,在国内,我欣赏的艺术家就是齐白石先生。曾几何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十年来的发生、发展,几乎就是以齐白石的作品为先导的。从嘉德杨永德收藏齐白石作品拍卖专场的滑铁卢到2003年中贸圣佳白石山水册页1650万元的天价成交,齐白石的作品像是一架天平,衡量导引着中国近现代画作的市场走势,也标榜着收藏家与投资人的趣味和取向一直没有离开这位集书法、篆刻、绘画、诗歌为一身的通才、大才。因为他是齐白石,也只有齐白石才会有着如此大的感召力,而这种感召力之大正是基于白石老人艺术创作的伟大。这种伟大是一种至“简”至“朴”、至“拙”至“厚”的,尤其是他的山水画,构图出奇出新,无常法而又合法,貌似平淡的笔调,大气磅礴、纯净明丽。在似与不似之间,把山水灵性的本质,或轻或重、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大开大合中又见细腻、朴素的善良与乐观的坚强。

在白石老人的山水画中,每一笔似乎都含着家乡的泥土气息,每一根线条似乎都凝结着大自然的露珠,清新而华滋、深厚而通俗。白石老人的书法之好,在中国近现代画家中是少有的,好得让我再看白石以后“画家”们的字款简直不好恭维。白石老人专临“爨龙颜碑”,后学“郑文石碑”,五出五归后又学李北海、何绍基、金农和“天发神谶碑”。他的绘画成就如此之高是与他的书法水平高密不可分的。古往今来,大画家没有一个不是大书家,董其昌、八大山人、齐白石无不是这样的人物。他的字,气魄雄强而峻朗、舒峭,但不失拙意。他擅使长锋,故可以充分利用笔锋吸水墨多的特点,气贯而神完,一气呵成。由于有好的书法根底,在白石老人的作品中,几乎没有经不住推敲的线条,他的线条质量表现在:绵而挺。“棉里裹针”、细中寓柔、柔中见刚。润而满。不滞、不滑,骨力洞达却将霸悍之气藏于水墨之间不露痕迹。雄而强。他的字款在所有的转折处都是留得住笔、留得住墨的,特别是他书法线条的过渡,如锥画沙般的笔锋似乎能把纸切开。他的飞白也极有个人气质,特别是他的“撩笔”,峭拔中虽然略带习气。论及齐白石对近现代中国绘画的贡献,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美术史学界的专家,还是画家、收藏家,甚至普通的百姓,齐白石的艺术成就是公认的。齐白石就像一座高峰,就像一把标尺,他的绘画是中国画笔墨情趣的绝对体现,更是中国文人绘画近现代的高峰。他的绘画在走进市场后,更是当今中国艺术市场的晴雨表、风向标。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而另一位我欣赏的艺术家就是达·芬奇。达·芬奇15岁开始在画家A.del韦罗基奥(AndreadelVerrocchio;1435~1488;意大利雕刻家,画家)的作坊学艺。1472年入画家行会。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人绘画风格逐渐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国,除为米兰公爵服务外,还从事其它艺术和科学活动。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则是他的代表作。1500年出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圣母子与圣安娜》和《蒙娜丽莎》,还着手为市政厅绘制壁画。1507年再去米兰,并服务于法国宫廷。1513年移居罗马,1516年又到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

研究,死后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现藏于巴黎的作品,虽仍然是传统题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画及山岩间花草逼真的描绘,证明他使用的烟雾状笔法已使其在传真写实和艺术加工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圣玛丽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经营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于饭桌的形式,将基督独立于画面中央,其它门徒通过各自不同的手势、表情,分别表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这种典型性格的描绘,突出了绘画的主题,它与构图的统一效果互为补充,堪称美术史上最完美的典范之作。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刻家,画家,建筑师)、拉斐尔(Raphael,1483~1520;意大利画家,以画宗教画着称于世)等杰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1503年,达·芬奇为市政厅大会议厅绘制壁画(因再次去米兰而始终未完成)。在这期间,他创作了《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这是两幅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他是一位真正的推动历史进步的人。

篇2:美术鉴赏学习心得及美术与专业联系

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艺术不是专科,乃事人之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知。晚近世变多端,人事繁琐,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之一隅,而丧生其人生之常情。于是世间创立“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与人谈笑风生中,也足以启发人的生知之本能,而触动人生之常情。所以,事事皆可成艺术,而人人也皆得为艺术家。

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的这段话讲的非常深刻,艺术应该是属于全民的。而现今艺术的创造却被集中在艺术家身上,这并不利于大学生们艺术素质和审美观的提高,也不利于艺术的创新。普通高校加强美育,主旨是在“育人”,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关于美、审美、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 美术鉴赏一门是艺术 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由此可知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程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就更应该实现美术鉴赏课程在大学里的普及。这里的普及不能单单只是书本、字面上的普及,而是真正让大学生实现在精神上的普及,真正的了解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能真正的看透一些问题。那么以下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学习美术鉴赏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美术是一种文化,而我们大学生有发扬这种文化的义务。大多人以为“美术”就是“画画”,这是一种误解。在“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他所说的“美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举凡一切能引起人们审美活动的“术”,都属“美育”范畴,而“美育”中的“美术”还包括了文学、音乐、舞蹈在内。后来美术的概念开始具体而微,一般的研究者把“美术”理解为造型艺术的概括,它包含: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现代工业社会中把“工艺美术”和“设计美术”分列为两个不同社会范畴的同一个门类。在中国,又有书法篆刻,同时又把摄影归入“美术”的趋向。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美术”概念的内涵也在逐步扩展。

蔡元培当年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要求,首先也是因为“宗教”本身就是人类的文化表现形态之一,只是这个形态在蔡元培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了,况且,“宗教”中能够引起人们崇敬、畏惧的形式其实还是“美术”的创造,所以“宗教”的文化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术”创造的,举凡宗教绘画、宗教雕刻、宗教建筑、宗教音乐、宗教文学、宗教舞蹈,莫不如此。由此可见,“美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更为严肃的说美术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继承和发展着人类的文明成果,传播、保存、融合、发展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形成、生存及发展的生命机制。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对人们的社会心理、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文化传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成为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

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它表现在“以美引善”,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例如,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再其次就是就是表现在以美启真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再次表现为以美怡情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我们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

篇3:如何加强素描与各美术专业的联系

素描是很多人接触绘画艺术最先开设的课程, 因为学习绘画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造型、构图、透视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这也是素描所涵盖的基本内容。现在的美术高考就把素描、色彩、速写作为了必考科目——这足以说明素描对于美术院校的入学考试的重要性。在高校美术教学中, 不管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 只要是和美术挂钩的专业都会把素描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进行教学。专门的美术院校会在一二年级开设素描基础课程, 尽管不同专业开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 但开设素描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给以后的专业打基础, 并从素描这种简单的绘画形式开始掌握专业要求, 做到素描与专业方向的有机结合。

在高校的素描教学中, 素描应该是起到一种“启蒙”的作用。所以不管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 开设的基础课都是以素描作为主导来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专业学习。另一方面, 素描本身也是一种绘画形式, 对于很多爱好素描的学生来说, 学习素描不仅加强了专业联系, 也提升了对素描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高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校素描基础教学是美术院校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础与专业是否能够有机结合, 基础教学是否能真正的发挥“基础”的作用。审视一下高校现在的素描基础教学, 我们就不难发现素描基础教学只是在走过场, 很难起到素描基础教学应起的作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笔者认为有几下几点原因:

(一) 专业设置与教学理念缺乏合理性

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为了扩大招生规模, 高校美术专业的设置也在按市场的要求在变化——很多以绘画和教育为主的美术院校也纷纷开办设计专业 (如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动画、环艺等) 。教学规模是扩大了, 但很多院校是没有办此类专业的经验和规划的。在进行教学特别是素描教学时只能盲目地按照以前的教学思路或者模仿兄弟院校的办学模式进行教学, 这就导致了教学理念的偏差, 教学内容和设置上也不合理。这不仅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 反而是一种误导。

所以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感叹他们学的知识和绘画专业几乎一样, 而且在学习了两年的素描课程之后发现素描对于自己的专业提升没有多大的作用。

(二) 教学资源的匮乏

招生规模和专业都在不断的扩大, 但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没有及时“更新”, 教学理念、师资等完全没有达到设置该专业的基本要求。所以, 在所有条件都不具备的条件下给学生安排素描基础课程时, 只能是盲目地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这不仅给教师的基础教学带来障碍, 也使得学生真正接触到专业时发现基础课程与专业完全脱轨, 专业知识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这必然导致美术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根本不符合市场的需要, 没有就业率也必然导致了招生率, 这必然形成恶性循环。

(三) 学生和教师对于素描的认识不够

学生在经过短短的几个月培训之后跨入了艺术院校的门槛, 他们脑海中大多还没形成“素描”的概念, 对素描的认识停留在“起步”阶段。在目前的整体素描教学情况看, 学生对素描语言的认知服从于以真实地再现客观为基础的造型的需要, 并集中于技术的层面, 学生缺乏应用素描的语言来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 未能全面认识到素描语言的艺术价值。

教师是素描教学重要的环节, 但教师也可能是导致基础教学与专业脱节的一个因素。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是盲目的, 对待各个美术专业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不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雷同, 使用老一套的素描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这也使得素描教学只是片面的、死板的教学。

三、如何在教学中加强素描与美术各专业的联系

作为教育来说,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全面、系统、科学, 素描教学当然也不例外。不能把素描教学作为单一技能的传授过程、也不能把它当成只进行技能训练、不进行理论探究的纯粹操作。它是一个讲求多方面融合交错、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必须整体把握、合理安排, 科学、正确地设置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 以使基础教学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

(一) 营造素描教学的良好环境

首先, 美术院校 (系) 不能盲目的扩招和设置市场需求的美术专业, 而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建立自己的品牌专业, 树立自己的专业优势。其次, 美术院校应该及时地引进高层次的专业教师或者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准, 与时俱进才能跟上专业的发展要求。此外, 及时更新与补充素描教学的设备、资源, 营造适合不同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环境也是提高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保障。

(二) 明确素描教学目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为基础教学, 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首先, 在教学方法上也作出大胆的尝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的兴趣着眼点去挖掘题材, 发挥能动性, 自己给自己摆静物, 从而保证出来的每一张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及审美取向;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训练与技能传授, 而是一种活泼的参与, 突出教学互动, 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交流。其次, 在进行素描基础教学时, 不仅要从大方向上区别绘画专业与设计专业, 也要从绘画、设计专业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出发 (如绘画专业中的国画、油画、版画等) , 不能以走马观花的教学姿态对待素描教学。

(三) 以先进的素描理念指导素描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素描观以及训练思维的束缚, 打开学生的眼界, 激活学生的思路。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去开拓更多的表现领域, 灵活地把专业与素描结合起来, 把培养学生运用素描语言进行艺术思维的能力纳入素描教学的范畴。

由于受到高考模式和传统素描教学的影响, 建立在传统意义之上的素描理念影响着众多学生对素描的认识, 造成了学生对素描缺乏完整的认知, 并且影响到学生在素描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和表达能力。因此, 为了改变学生对素描固有的认识, 有必要在素描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素描理念去引导学生。

结语

目前的素描教学还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随着国内素描教学改革的深入, 对于素描教学相关问题 (如有关素描教学的内容、素描教学的评价等) 的探讨将进一步展开, 并且针对素描教学各方面问题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深化, 由此, 素描教学将趋向于更加完善和合理。同时, 我们也坚信在教学中加强素描与各美术专业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素描的基础性作用, 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与市场的需求接轨。

摘要:随着高校美术专业不断增加, 传统的素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新增美术专业的要求, 它已不能很好地和各美术专业结合起来, 失去了其基础性作用。本文就是通过分析高校素描教学对于美术专业的重要性, 高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同时也寻求在教学中加强素描与美术各专业联系的方法。

关键词:素描,美术,设计,教学

参考文献

[1]金晶石.《素描中线的艺术》[第一版.]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王彦发.《素描教程》[第一版.]北京:上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3]李可贤.《物象.心象——新视觉素描训练教程素描.探索.教学》[第一版.]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8年

[4]冯健亲.冯阳.薛兵《素描》[第一版.]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8年

篇4:美术鉴赏学习心得及美术与专业联系

关键字:美术鉴赏;美术批评;美术课堂;高中;融入

一、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

什么是美术鉴赏呢?我们常用的词汇是欣赏,欣赏一般是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中的趣味。而美术鉴赏则与一般的欣赏不同,欣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是一种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所以说,美术鉴赏是运用自我的感知与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与欣赏的一种再创作的活动。

美术批评是一种积极的对美术作品与现象的探究方式,探究意味着积极地理论分析或者价值判断。美术批评也是一种积极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抛开美术现象只就美术作品来说,美术批评是意味着对鉴赏者的创作背景、处事态度与文化底蕴对作品进行的探究,从而理解作者的艺术创作。

美术批评与美术鉴赏又是密不可分的。美术批评是以美术鉴赏为基础,而美术鉴赏又通过美术批评理论化。鉴赏是一种感性的活动,而美术批评则是一种理性的活动,这样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所以说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作为一所专业美术高中的教师,面对美术课的鉴赏与批评实施起来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标准是什么呢?开设怎样的课程才符合学生的需要?美术鉴赏与批评为什么要引入高中课堂?如何引入呢?

二、高中课程引入美术鉴赏课与批评的目的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全校都是美术特长生,学校的主要美术课程是素描,速写,色彩,设计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美术校本课程,美术专业基础课程有较高的专业要求但是学生审美提高不够,需要通过引入美术鉴赏和批评来提升学生的审美与思考能力。若参照其他普通中学的的课程来说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引入也不够,虽然有书《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教材但是浅进浅出对这门科目的学习也没有实际的学习,个人教师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导致学生毕业以后对审美没有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其实美术鉴赏也同其他的科目一样也是一门技能,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开设鉴赏课是美术科目的学习内容之一,《美术鉴赏》这一课程也帮助了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形成热爱本族文化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感情和立场。近来国家的教育政策的改革越来越重视素质文化的教育,其中美术作为素质文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长期的美术课堂的教学中,都是以美术作品的鉴赏为主的教学,但是能够很好的上这门课的美术老师并不多,并且许多美术教师这方面的修养及欣赏课教学能力比较弱。其次在教学中,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以学生为主的鉴赏与批评活动,在讲解中,又偏重于美术家的介绍,或偏重于作品题材或者社会影响的介绍;其他方面来说,内容上更侧重美术史,轻视美术批评。结果,学生听的乏味,专业老师也讲得枯燥。这样的美术教学方法致使鉴赏教学只懂皮毛,忽视了批评能力。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再进行美术批评才能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批评的功能是对艺术作品感知力的再教育过程;在此艰辛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学看、学听的过程中,批评的功能起一种辅助作用”美术批评作为鉴赏教学中的一部分,美术课不仅仅是获取美术知识懂得审美,更多的是重视了学生的批判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辅助学生理解作品思考作品与其他美术专业课程整合,去参加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展等活动。

在高中美术的课堂中引进美术鉴赏与批评是可以让学生对课堂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美术批评与美术鉴赏教学的融合

美术批评与鉴赏不能浮于表面要融入到教学中才能真正的学位所用。

以笔者的经历为例,在课堂中不仅要学习美术专业知识,还要知道美术知识背后的故事,比如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简述中外美术发展脉络发展;理解中外美术。在文化背景中重新认识艺术作品,不简单粗暴的认为看不懂就是不好的画。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专业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还需要补充一些专业相关的知识,比如在一次在学习水粉静物的画法,第一堂课中仅仅学习了专业知识如何完整的完成一幅水粉静物的方法与步骤,学生画出的画就比较没有灵气。后来的课程中又补充了印象派的作品赏析与批评,告诉学生可以从印象派中批判的吸收他们的精神,印象派中的色彩与调色的方法值得学习,如莫奈的《草垛》在一天之中有许许多多的色彩变化,让学生观察以后总结草垛的冷暖变化,例如下午的草垛偏暖,中午的草垛偏冷,这就是冷色与暖色的区别。我们在鉴赏印象派的画的时候要注意冷暖的色彩的变化,不要看的太细,能够吸收印象派的色彩,画小色稿就可以吸收印象派的精华。印象派的画历来在历史上就有争论,在那个时代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也有他的不足之处,要学生参与讨论批判的接受印象派的画法,如具象的物体就不要效仿印象派了要将物体的边缘线归纳的更规整。在这堂课的之后,学生懂得了一些印象派的美术知识,在专业作业方面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创作更有灵气了懂得了在水粉静物中的冷暖变调。经过几轮的练习与鉴赏批评之后,学生的作业前后对比明显,这对今后的专业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四、结语

要将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与课堂相结合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与活动。从各个方面发散提高学生的能力,加深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印象。无论采取怎样的形式上美术鉴赏课程,都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出发,积极引导学生。美术鉴赏不是简单地接受相关美术史论等信息,更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对作品进行解释和批评。

其实美术批评评是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有发表个人见解的可能也是促进学生思考与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构造这种讨论与协商的情景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原则及方法,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层的、全方位的思考、评价和再创造。

参考文献:

[1][美]列维·史密斯著、王柯平译,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P],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1):128.

篇5:高中美术鉴赏学习心得

高中美术鉴赏学习心得美术鉴赏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无不与历史、科技、经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受到政治、宗教、民族、地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文明史,同样有力的推进着社会的进程。进入现代社会美术更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融为一体成为文明的显要标志。就人类知识来说是一个统一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清华大学在组建成立美术学院时就宣告: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流。从孤立的本学科跳出站在大美术的角度去思考、探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就易于恰当地使学科教学方法免于呆板单一。把学科教学和相关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在较为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欣赏美术有利于把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形成互动、对话的教学特点,有利于综合的或跨学科课题的提出,这样更便于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选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探讨的兴趣,构筑起大美术的框架,更加有效地实施美育,推进学科综合化进程。

篇6:美术鉴赏学习心得及美术与专业联系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由于美学的复杂性,所以当时全世界对美的本质没有一个定论,而是众说纷纭„„其中“美是生活说” 是东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美是理念说” 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由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

以前认为美术只是单纯的绘画作品,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才知道这只是狭隘的理解;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是现下的主流分类。

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中国传统的美术,水墨特色明显,表现的淋漓尽致。线条流畅,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徐悲鸿的《八骏图》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用虚实结合,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的线条,使纸上之虾看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笔墨纷披,墨色浓淡干湿并用,苍茫简远,极富于变化。既形象地在现了富春山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西方印象派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位大师,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其中莫奈的《睡莲》在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却将光线的美感,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的温柔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睡莲》色彩十分丰富,但是所有的颜色在画面中都是分外的柔和和均衡。仅仅是描绘莲花的颜色也是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影响而色彩变化多端,让人虽不能一口断定是什么颜色的睡莲,但是却又觉得那些娇艳的睡莲就近在眼前。甚至是那些捉摸不透的笔触都好像在描绘着莫奈当时对池中睡莲的喜爱。湖中的倒影和湖面上的睡莲看似都是有色块堆砌而成,却疏密虚实相得益彰,让人一目了然却又回味无穷。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喜欢他那绚烂的色彩,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篇7:美术鉴赏与批评心得体会

莫春华

学号20104941117

通过这四周的学习,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从中国的敦煌莫高窟到兵马俑,再到古埃及艺术,再穿越到西方的油画史、西方现代艺术;再回到中国近代艺术。这次赏析有着的大量信息是我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比如:古埃及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对我们中国的莫高窟、兵马俑中国两大艺术瑰宝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我就取三个我印象深刻的艺术大类谈谈我的感受。

一、敦煌莫高窟:

中国一大艺术瑰宝,因为在戈壁沙漠,人迹罕至的地方建造,这个艺术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加上以宗教的信仰的艺术,为这个沙漠的小世界带着庄严又神秘的艺术气质。以前对敦煌的认识只见于电视上,这次深入了解到的绘画方法和绘画环境,非常感叹敦煌艺术的绝妙。虽然只是图片和视频欣赏,敦煌的画深深打动了我,每幅画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我想像脑海中在敦煌辉辉的过程中。每个虔诚的画匠真诚的画着每一幅画;每幅画都经过数遍的更改。毕加索曾经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中国。”这句话我很是认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线条来绘画人物,和西方大师以简单的线条来描绘人物比起来并不逊色。敦煌的艺术成就是我们学习绘画得去更多了解和学习的。

二、西方油画艺术史:

油画是西方发明的绘画艺术,传到中国不到一百年。西方油画历史源远流长。给我最大震撼的是文化复兴时期文艺三杰的作品和印象派时期的作品。每个时期的油画历程都有着里程碑的人物,推动着油画的发展。油画的魅力:可以逼真写实、可以从色彩绚丽、也可以随意抽象。我最喜欢的是印象派时期莫奈、马奈、雷诺阿,这些大师的作品。他们对颜色的解读和表达,以及画面的效果和光影变化都表现的让人称奇。比如莫奈的名作《日出印象》以捕捉一瞬间的感觉,画出来的印象画。画面画得很薄;正好把日出前朦胧的感觉画了出来,这是一幅很打动我的画。看到的人仿佛感受到了日出时的朦胧光线,这种表达方式表现大自然的美,很自然的打动看画的人。画面中似乎也看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惊叹。学习西方油画是我们学习以后的绘画少不了的内容,对发展我们中国现代的油画有着莫大的关联。第三中国现代油画艺术:

这个部分是我最喜欢的,这个部分上课的内容虽然不多,我平时都有在关注学习。中国的现代绘画艺术发展远远超过了现在西方绘画艺术。徐悲鸿把油画和西方画法带入中国,把中国的艺术大大的拓宽了,国现在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当代油画家。如:何多苓、冷军、孙为民、周春芽、陈丹青、刘小东、张晓刚等等。我以前查阅这方面的知识,也很感慨;原来油画也可以这么画!这些优秀的油画家有的写实、有的梦幻、有的情感充沛;多样的油画风格形成了当代油画的百花齐放。他们开启了我们中国现代油画的新的篇章。中国现代油画艺术中,我喜欢的画家有很多,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比如张晓刚的回忆照片系列,把60、70年代的老照片新意有意思。还有何多苓画的人物朦胧,着一股冷冷的神秘气质美。我觉得现代油画在我门学习绘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自己国家的现代艺术感到骄傲并且支持发扬他们。

篇8:美术专业词汇分析鉴赏

作为教学体系可以以一种新的形式来架构———“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人类不仅创造了口头语言和文字, 而且创造了特殊形式的语音一艺术语言。所谓艺术语言, 是指各种艺术具体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例如“音乐的艺术语言是旋律、和声、节奏;电影的艺术语言是画面、音响、蒙太奇等;美术的艺术语言则是点、线、面、空间、光等。它们是构成画面的基础, 以下我们将以专业词汇分析的方式对美术鉴赏进行讲解。

点:点在几何学中是没有长宽高而是只有位置的, 在美术的艺术语言中, 点则有大小不同的面积或体积, 当然, 这种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在人的通常观念中, 点是非常小的东西, 是与人的视觉感受相联系的, 例如: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在平面上的点, 由于大小、位置的不同, 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给人以不同的情绪感染。例如: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可以理解为一点。

线:也称线条, 在几何学上是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 种类上有直线和曲线两种, 所以, 简言之.线是点的延伸, 它的定向延伸是直线, 变向延伸为曲线。在三维空间中, 线是面的边界线, 线是形体的外轮廓线和标明形体内部结构的结构线。所以, 线在造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水平直线给人以平静、宽广、沉稳、舒展、安宁的感受;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向上的感受:自由曲线给人以自由、活泼、流动、愉悦的感受。中国画以飘洒流畅的线纹、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 气势与动向。例如:宋代著名的《朝元仙仗图》 (或称《八七神仙卷则》) 就是以墨线勾描物象, 多不着色的白描, 仅凭简练的线条就可以创造出动人的艺术形象。

面:在几何学上, 线条移动所造成的行迹被称为“面”。面有宽有高、没有厚。面在美术的艺术语言中, 比“点”“线”更显示出具体的“形”, 所以, 说“面”实际上涉及到“形”, 即“平面形象”。换句话说, 面就是平面的形, 平面的形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几何学形”、“有机形”、“偶然形”、“不规则形”四种。几何学形由直线构成的有方形, 矩形、三角形、梯形多角形等;由曲线构成的形有圆形、椭圆形、曲线形等。各种几何形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例如”方形给人以方正、坚实的感受;等腰三角形给人以向上与稳定的感觉。有机形虽不像几何等那样有规律, 但它并不违反自然的法则, 具有纯朴自然的视觉特征。偶然形件往是偶然形成的, 运用得好, 可以丰富人们想象力, 创造一种特殊的美感。不规则形是人们有意以创造的无规律形, 如用手随意撕开纸张形成的不规则形, 这利用由于是有意识创造的, 它能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

体:这出所说的体, 是指立体形态的形, 能够传达出三维的空间效果, 因为有体必有形。所以, 这里所说的体可称之为体形或形体。同时有体必有大小之分, 即体积, 体与形状体积是密不可分的。人对大小形体的感觉是绝不相同的。例如:汉代大将军霍去病墓石刻, 包括有: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龙、卧象、石蛙、野人、母牛舔犊、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14件, 作者运用循石再系、造型的艺术的手法, 巧妙地将圆雕, 浮雕, 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 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 堪称“汉人石刻, 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 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各个门类的美术总是存在于一定空间之中, 所以, 美术又称“空间艺术”。在美术中, 因其种类不同, 空间性质不尽相同。绘画、书法、篆刻、摄影艺术的空间性质依靠视觉, 产生的“空间感”在平面上形成的假象, 具体地说绘画是通过透视、色彩、明暗等手段在平面上产生现实空间的假象, 绘画、摄影、雕塑的浮雕形成的空间的错觉, 使画面上的空间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三层次。

光:通常是指照耀在物体上, 使人能看到的那种物质, 如:阳光、月光、灯光等。物体因受光线强弱的影响, 而产生明暗层次的变化即“明暗五调”, 其中背光部分称暗部, 光线被物体遮断时形成的暗部和投影, 物体由光面向暗面的转折处称明暗交界线, 物体暗部受到周围物体映射的面称反光面, 物体亮部反射出光源的亮点称高光。西为传统的写实绘画就是运用这些光学原理, 例如: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就是以写实风格出现, 通过对人物在光源下明暗变化的描绘来表现伟人的“母性”。

篇9: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于“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下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还不是很了解。在教学中经过向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请教,并且认真阅读了学校发的相关的学习资料。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使我感觉到“激情课堂”教学的优越性。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的看法:

一、分析教材,找出亮点

美术这一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集文学、哲学、音乐等学科为一体的学科,如绘画中的明暗就是利用物理学中的光学;绘画作品中的层次变化就运用了音乐中的节奏、韵律;美术中的书法就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等等。

对于人教版的美术教材来說,图片较多,文字较少,从整体上来看,多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对于相关的知识讲解的不够系统。对于这些,我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提前认真的看教材,反复思考,从教材中找出亮点,也就是说从教材中找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搜集资料备课。这样既不违背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活跃课堂,生生参与

一个好的课堂要想活跃起来,就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参与。在人教版的美术教材中涉及到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结合-探索”等四个模块,这也是新课程中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这一要求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欣赏-评述”这一模块时,我给学生讲解怎样欣赏美术作品?怎样在美术作品中发现美?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步骤等等;在涉及到“设计-应用”这一模块时,我给学生讲解相关的设计方面的知识,关键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一知识,当场给学生演示等等。在备课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做到讨论中求兴趣,兴趣中求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搞好评价,生生亲自操作

搞好评价是检测学生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尺度标准,通过它可以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的信息。在教学中,我常常利用挂图,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亲自讲解、体验,使学生在讲解、体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我给学生做好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在总结和评价中学到更多的书本外的知识。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美术具有可操作性,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遇到操作性的课题,我根据美术的直观性的特点,给学生当场演示和操作。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操作,如“美术字的写法”、“手抄报的制作”、“请柬的制作”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得到总结

反思是积累教学经验的主要阶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够找到教学过程的优点和不足,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很好的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常常反思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把这些反思写在笔记上,从而使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经验有所收获。

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知识的提高

美术包括的知识面比较广,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每克涉及到的知识点,我都是通过网络、书籍和相关的杂志等等资源上去搜集相关的知识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的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

篇10:美术鉴赏心得体会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位大家说过:“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欣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从不了解美术,到懂得欣赏美术;从无视美的存在,到学会发现美;从对美术不感兴趣,到喜欢上美术,这就是这学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最大收获。美术欣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从先民们朴素而不成熟的美的作品到现代人独特的表达思想的绘画方式,中间的发展过程是丰富和复杂的。从稚嫩的远古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汉艺术,到文人登场的魏晋南北朝,到雄浑壮丽的隋唐气象,从继往开来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画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旧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后到个性十足的现代,每个时期都呈现出独特的绘画特点,都留下了一批优秀的画作,让后人去赞叹。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就像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篇11:学习美术鉴赏有感

美术课程是人文文化课程的基本理念,在2000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正式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一定性说明,作为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应该将美术本体知识(含技能)与其意义系统相联系。在美术的意义系统中,最本质和最普遍的应该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使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而且与社会发生最大限度及最广泛的联系,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

教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里好的导入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基础,有的教师说是成功的一半,甚至更多一些。这话没有错,在如今的高中生群体里,已经接收到社会生活里各方面的信息非常丰富,而且生活里的各种诱惑又这样多,如何能够让全体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的确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导入这个环节上下工夫,研究教学思路的新颖性,促进高中学生美术鉴赏学习的深入化。问题:

在高中学生数理化、英语、语文等课程学习日益繁重的情况下,怎么样让美术课程能够逐步成为学生系统文化学科课程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的开启课程,而不是所谓的文化课学习的陪衬。这一教学研究目标应该是未来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研究的方向。

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美术鉴赏课堂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对于美术课堂的质量也提出新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又能让每节美术课都成为精彩的片段,是值得我们揣摩研究的问题。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李公明教授就曾说过:最理想的美术鉴赏应该是在美术馆、博物馆等地方,在面对艺术作品开展美术作品鉴赏才是最理想的鉴赏活动时。事实上,只有面对物(艺术品)的存在时,只有面对具体的艺术品并与之进行交流时,我们才进入对艺术的感受、感知状态之中,这时我们的情感才真正被此艺术品所打动。李教授道出了每位美术老师的心声,这种理想状态的美术鉴赏让学生通过对观看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演示,或动手尝试临摹作品,或对工艺、雕塑作品的近距离接触,甚至利用触觉来充分感受作品,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置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对于处于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的高中生来说这种方式能使他们非常乐意接受并积极参与,在互动中能体会到欣赏乐趣,增强作品感悟能力,获得美术鉴赏知识。

当然,以上所讲的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目前的现实还差一段距离。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同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比如在讲10课古希腊、罗马美术和文艺复兴美术时,首先提问:08年中国发生了哪两件大事?创设情境,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同学们踊跃的回答: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接着问与咱们青岛有关的是哪一件,提问一系列有关奥运会的常识,金牌榜排名等,同学们都异口同声自豪的说出首位的中国。那么同学们能说出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什么时间、地点举行的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引出了本课要讲的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提问古希腊有一件著名的关于运动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大部分学生都对这件作品有印象,于是我找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作品掷铁饼者的动作。他们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涨,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同时加深了对这件作品的了解。

接着利用多媒体,在音乐声中出示法国卢浮宫图片,少数同学能说出正确答案。讲解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大约有40万件藏品,其中有三件属于镇馆之宝。继续让同学们回答,学习的热情依然不减。多数同学都能说《蒙娜丽莎》,提示另外两件是女性神像雕刻,同学们大脑迅速搜索与提示有关的信息,最终给出答案。接下来学生听课都很积极、主动,课堂效率也很高。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好象意犹未尽。

这样,在课堂中运用了情景表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加强对美术作品主题、意境、艺术语言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就是学生的参与感强,并可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一种形象化的展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在艺术教育中突出关注学生们的社会情绪能力。

美术,以我个人的理解指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思想上的享受,当然这指得是那些好的美术作品。每次我看到一幅我感觉好的作品时,我就会爱不释手欣赏很久很久,我有时甚至会身临其境。总之,有很多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下面我就来谈谈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

当初,我一开始并不是想选美术鉴赏的,而是为了工作着想,我选了就业技巧。后来我回到寝室经过反复思考,我既然比较喜欢美术,为什么不选美术鉴赏呢?上学的时候学习美术鉴赏,第一次上课给我的感觉是让我很舒心,我一下子对这个课堂产生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上也很轻松,在课堂上你不用记太多的笔记,只要带上你的头脑就可以了,美术鉴赏在我个人认为理解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理解了,如果你再经过练习就更好了。

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美术,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可以感受到美术的气息,一张桌子、悬挂的衣服等等这些随处可见。学了美术鉴赏课,真让我受益匪浅,平常对生活粗略地观察也变得细心起来了。我渐渐地发现原来生活那么美好,有时观察一棵树,我会呆呆地看很久,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了。

美术,浅意识地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只了解一幅画的表面含义,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了。美术,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艺术,美术是一门艺术,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在作画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一幅画中,使欣赏画的人产生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某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蕴涵着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们无法了解的只能凭感性去认识画家的意图,这些通常具有宝贵的文化和研究价值,例如凡篙晚年的作品,他晚年精神失常,画的一些画总是让人匪夷所思,而如今他的画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静物画也是构成美术的一部分,学习静物画让我学会了更细心地去观察生活,原来生活是那么美好,也有一些抽象的静物画,从这些画中你可以联想到许多,想象的空间很大,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当然美术不仅仅是画,美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泛。

篇12:中外美术鉴赏心得体会

我个人比较喜欢西方美术的作品,喜欢印象画派,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我尤其喜欢梵高的那幅巨作《向日葵》,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敬神情感。堪称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我喜欢他那绚烂的色彩,,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上一篇:母亲给了我温暖作文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2011数学考研真题